時間:2023-03-20 16:17: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過渡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非智力因素,物理,素質教育
為什么一些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學生中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應該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所謂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推進物理素質教育,應成為我們物理教師高度重視的問題。這里,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來談一談這方面的探討: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非智力因素
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們的學習活動很容易從興趣出發,被興趣所左右。比如,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的注意力特別集中,思維也很靈活,記憶也更快、更牢。物理大師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要在物理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素質。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l、利用“需要和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需要是由于人的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內心狀態;動機是驅使人去活動的內部動力。人有了某種需要往往就會產生相應的動機,因此教師可利用學生以下的需要和動機來激發其學習興趣。
(1)、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動機。教師多向學生介紹一些成名人物、物理學家的故事來誘發其“羨慕感”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與動機,激發其學習物理的興趣。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遠景性動機”。
(2)、利用“交往動機”。交往是人的一種基本的社會動機,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常常都會在班級中同別人交往,或與一些教師交往。因此,我們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的交往,讓后進生多與優生交往,以便得到鼓勵和幫助。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多與學生交往,尤其是與后進生的交往。物理后進生通常都怕被人看不起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自卑感強,雖然需要交往,但又不愿跟優生或老師交往,如果優生或老師又都不愿與其交往.他們就會感到孤獨。就會導致后進生之間互相交往來滿足“自尊和受人尊重”,以此來得到“歸屬感”和“群體感”。因此.教師要重視與后進生交往,多關心和鼓勵他們,與他們交朋友,使其覺得老師看得起他們。學生得到了真誠的友誼,幫助和鼓勵,就會對老師產生友好的信任感。感情融洽了距離就縮短了,交談起來內容的真實性就提高了,老師的話他們就樂意聽,布置的任務就樂意去完成,這樣,就可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這對轉化物理后進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證明了這點。
(3)、利用”成就動機”。由于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中都希望獲得更大、更好的成就,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些條件,比如“平時測驗”的難度適當減小一些,讓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多的成功,適當滿足其“成就動機”可以激發其學習物理的興趣。
2、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具體目標和知識的具體意義,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講解時使學生清楚地明確學習的目標要求,以及所學知識的應用意義.可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怎樣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這個內容時,向學生講明,這是在電器生產和維修中“根據電路圖紙生產電器或維修電器”的基礎,學生對此內容的學習興趣就被激發起來了。在講萬有引力定律時,讓學生明確航天、航空工程、人造衛星等就是萬有引力在天文學上的應用,就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教師上好每一堂物理課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教師認真備課,既備好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又備好學生的具體實際,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地走上講臺,引入新課又自然,講解正確條理清楚、語言簡煉、邏輯性強、重點突出、語氣自然而又抑揚頓挫、板書工整、教法新穎、教態自然、信息反饋及時、完成教學目標好,那么這樣的課就不愧為受學生歡迎的課,如果教師隨心所欲地“應付式”講課,那么即使學生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也不會持續多久。可見,在教與學這雙邊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很關鍵。同時教師要注意教學型式的更換和教學方法的變換與優選。教學型式較多,比如;直觀型、實踐型、探索型等。教學方法也很多.傳統的教學方法常見的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法、實驗法、比較法、練習法等。新型教學法常見的有發現法、啟發式教學法、程序教學法、圖解分析法、自學討論式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目標教學法等。教師不能只是單一地、重復地使用某種教學方法.否則,學生會感到厭煩。應根據教學的內容,教學的任務以及學生的實際,恰當地選用某種教學型式、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力求創設問題的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4、正確利用檢查評定,重視表揚和獎勵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論文范文論文的格式。
在考試檢查方面實行“因材施考”。根據我們的具體情況,做了這樣的嘗試,效果較好:首先根據學生物理成績將其分為甲(優生、中等生)和乙(后進生)兩組,考試時使用同一套試卷,但內容分“必做題”、“選做題甲”、“選做題乙”,甲組學生做“必作題”和“選做題甲”;乙組學生做“必作題”和”、“選做題乙”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但選做題不計入總分,用以作為測試優生智力情況和觀察后進生進步的情況。這樣“分層次”地“因材施考”,讓學生“對號入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口味”,使多數學生都能有得高分的機會,為后進生的轉化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對考試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和有明顯進步的學生及時給予公開表揚、鼓勵或獎勵,通過帶積極意義的評定,能很好地穩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對學習下降的學生的,不宜一味地批評或責備,應幫助其查找原因,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爭取以后取得好的成績,通過安慰、鼓勵來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實驗是提高興趣的有效方式。
中學生的興趣常常表現為對事物的直接興趣,.而物理實驗的直觀性強,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充分發揮物理這門實驗學科優勢,多做一些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做好演示實驗,能做的分組實驗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動手。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可以用形象直觀的實驗來幫助理解,有利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比如.在講“局部短路”的概念時。有的學生不易理解“電流不流經被短路的用電器而直接從短路線上流過”,有的甚至不相信會有這樣的現象。因此,老師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實驗來驗證一下。如圖所示。將K閉合、K1斷開,燈L1和L2都發光,再將K1閉合,LA熄滅、LB更亮。這樣說明了“電流是從斷路開關上流過而幾乎不通過燈LA”。物理中有許多抽象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實驗來幫助理解和分
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還可以采用競賽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或開辟第二課堂,組織物理課外活動小組,搞一些小實驗、
小制作、小發明、出墻報、辦黑板報、舉行物理學史講座、
舉行物理游藝會等,都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重視情感教學,培養非智力因素
物理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間的知識信息交流過程,還是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過程。知識信息交流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情感交流的情況。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對待教學,以和藹可親動態的對待學生生,給學生一種愉快、輕松的心理感覺,學生有了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教學。相反。如果教師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或板著面孔、暗藏怒氣地上課,就會使學生“感染”上不良情緒.影響教學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情感因素的重要方法。
3、教會學生自我調節和控制情緒的方法。
心理健康的學生,愉快的情緒能提高學習效率;心理不健康的學生,情緒不良,學習效果就不佳。因此,教師要善于識別學生的情緒,若學生對某人或某事反映出的情緒不正常,則教師要主動關心,幫助分析原因。如果是因老師而引起的,就要和學生在平等基礎上交換意見,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素質教育論文素質教育論文,避免學生因對老師的不滿而造成“逆反心理”。若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教師就要教學生“轉移注意”、“交換情境”,從多角度考慮,用理智來戰勝感情,使消極情感轉變為積極情感。還要讓學生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克服“情緒的易動性”,培養穩定的良好情感。
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鍛煉堅強的學習意志,培養的非智力因素
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堅強的學生一般都有較強的自信心,能堅韌不拔,努力克服困難,爭取成功。然而有的學生,尤其是一部分物理差生,一般學習意志較薄弱,自信心不夠強,一遇到困難往往就退縮。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教師可以利用物理課本上的“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或者補講一些古今中外的物理學家在科學道路上成長的故事,比如牛頓、愛因斯坦、李政道、楊振寧、高錕等,讓學生學習科學家們那種堅韌不拔、艱苦拼搏的科研精神。還可以請班上品學皆優的學生給大家介紹他自己是如何對待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困難的,為意志薄弱的學生樹立榜樣。另外,可多創造一些使學生通過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機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影響學生物理成績好壞的因素固然是復雜的,但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希望能引起物理同仁們的足夠重視,并把它貫穿到物理教學過程中去,以推進物理素質教育。
【關鍵詞】提高初中生;體育衛生;教育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衛生教育,使初中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掌握一些衛生保健知識,對增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不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是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初中學生日常的體育衛生保健教育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是十分重要的,目的在于使人體從安靜狀態逐步過渡到運動狀態,使參加活動的組織、器官充分做好準備,減少肌肉的粘滯性,增強肌肉韌帶彈性,加大關節的活動幅度,克服內臟器官的機能惰性,減少運動損傷等??蒲腥藛T曾對44 名身體健康者測試發現:不做準備活動就參加激烈活動的有70%的人心電圖出現異常變化。準備活動的良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體溫升高開始的,它能使細胞內代謝加快,體溫每上升1度,細胞代謝率均增加13%。運動前,往往有些學生不重視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就迅速投入到運動中,以致造成各種傷害事故的發生,出現損傷等現象。所以加強準備活動的教育,讓初中學生認識到準備活動的作用、目的,運動前要充分的熱身。
2.整理活動
整理活動的目的在于人體更好地由緊張的運動狀態過渡到安靜狀態,一些劇烈運動有時是在缺氧的情況下進行的,消耗了體內大量的能量,產生乳酸等物,出現“氧債”。做一些放松動作和調整呼吸的放松練習,就能幫助體內補償所欠的氧債,使身體更快地恢復。
另一方面劇烈運動時,流向肢體的大量血液要借助肌肉節律性收縮所形成的擠壓作用把血液送回心臟,使得心臟射出的血相對減少,造成暫時性腦貧血而產生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甚至會發生暈倒(休克)現象。因此,家長要教育初中學生提高初中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大強度運動以后要積極地做好放松整理活動,按照一定的要求做好放松運動。
3.自我監督
身體鍛煉要做到有計劃、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才能收到增強體質的實效。但人體有時由于某些原因會發生不良反應或潛伏著某種疾病(教育學/學科教育論文 省略/)。如能及時發現或引起注意,調整身體鍛煉內容、方法以及運動負荷,這對初中學生健康是有利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必須讓初中學生注意身體的變化。包括:
①自我感覺,運動前后、放學后疲勞恢復情況、食欲、睡眠等;
②清晨起床前自行測脈搏;
③已經有了月經的初中女學生,讓她們注意月經情況,包括來潮前、持續天數、量的多少、經期自我感覺等;
④定期進行體重、胸圍、血壓的測試,作為日常的一些安排的參數指標;
⑤自我檢查運動負荷的適應情況,包括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后脈搏次數。
4.飲食衛生
初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身高體重迅速增加,肌肉增長,加上他們的活潑好動,需要大量的能量供應。能量供應來源于初中學生日常的飲食,只有合理的飲食,才能保證能量的供應。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好初中學生的飲食,做到平衡膳食,同時對初中學生進行飲食衛生的教育,使他們懂得如何經過飲食達到身體的平衡營養,使得身體平衡發展。人體需要的營養是多種類的,維護身體健康,就要從多種食物中吸取多種營養素。平衡營養,就是要教育初中學生科學地攝取、搭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各種成份。教育初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的多樣化,防止偏食、厭食現象。同時,必須給初中學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不能暴飲暴食。
5.作息制度
作息制度就是在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基礎上,有意識地使初中學生的生活按照嚴格的活動規律進行。嚴格的作息制度就能使神經中樞形成一系列條件反射。這樣前一個生理活動成為下一個生理活動的條件,一個接一個,一環套一環,形成“動力定型”,從而使身體各器官、組織和系統都高度規律化、自動化,使身體以最節約的方式,取得最佳的生理效益。
列寧說得好,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會休息的人,也就是善于安排學習和工作的人。有的家長過分地強調初中學生的文化學習,不重視初中學生的體育鍛煉,沒有形成合理的作息制度,最終會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感冒發燒等小病時常發生。因此,教育初中學生多到室外參加體育活動,合理安排學習、生活、鍛煉時間,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到下次學習和運動中去。
【關鍵詞】初任教師 教育機智 專家指導 同伴互助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1-0137-01
教育機智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師對突發性的教育事件做出迅速、恰當處理的能力。教育機智本身被賦予了實時性、靈活性與獨特性的特質。對于初任教師,面對課堂突發事件、學生的各種問題行為和自身的失誤性操作,往往是由于實踐知識的欠缺,常常缺乏靈活有效的處理技巧,從而影響預定的教學效果。所以,關注初任教師教育機智的培養,對初任教師迅速適應教師角色意義重大。
一 培養教育機智的前提條件
1.熱愛教育事業,培養高尚師德
對于踏上工作崗位伊始的初任教師,首先應注重培養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許多優秀教師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績,首先是因為他們熱愛教育事業,愿意為下一代的成長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才能真正成為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所說的“天國引路人”。
2.從“教”中學,提升教育素養
一個好教師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有淵博的知識。為此,初任教師除了要對自己所教專業融會貫通、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還要有專門的教育理論素養。所謂從“教”中學,就是把日常教學工作作為學習的一部分,理論聯系實際,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并使之升華。
3.激流勇進,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
現代社會教師的角色日益多樣化,這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職業壓力。尤其對于初任教師,如果不能對自己的心理狀態做出適時、適當的調整,不適應感與壓力感就會加劇。從這個意義上講,初任教師必須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理智駕馭情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應對調整。
二 培養教育機智的途徑——“專家”指導,“同伴”互助
1.確定“專家”與“同伴”
本文提到的專家,特指那些與初任教師相、教學經驗豐富、對學生和課堂有著嫻熟駕馭能力的教師。同伴互助是與專家指導相對而提出來的一種教師發展途徑。本文把二者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本文所指的同伴互助可以理解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初任教師組成的一個團隊。
2.指導與互助模式
第一,經驗交流。經驗的積累既可以通過直接經驗,即初任教師通過自身教育教學活動積累的經驗,也可以通過間接經驗,如通過書本、從他人的經歷中汲取。在這一過程中,專家型教師負責采用座談、對話等的形式定期地向初任教師傳授經驗。初任教師主要聽取記錄,并與其他同伴教師交流心得體會。
第二,實地觀摩。教育機智從實踐中來的特性決定了觀摩的重要性。正如波蘭尼所說,“這種緘默的技巧只有通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無批判的模仿才能被獲得”。初任教師的觀摩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專家型教師的觀摩;另一種是對同伴教師的觀摩。通過觀摩有經驗的教師組織課堂、處理課堂突發事件,通過反思專家型教師與初任教師處理問題的不同方式及其課堂效果,提高培養教育機智所需要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
第三,反思領悟。美國心理學家G.J.Posner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初任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經驗是不爭的事實,在交流、觀摩、研討一系列的同伴活動的過程中,初任教師聽取了專家教師、同伴教師的經歷與經驗,化他人經驗為己所用,在此程度上,初任教師可以說迅速積累了教育經驗。反思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既可以采用教師之間對話、辯論、研習等口頭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反思札記、教育敘事、教育論文等書面形式。
三 結束語
就模式本身而言,專家型教師經驗指導、初任教師同伴互助有機結合的初任教師教育機智培養模式,整合了兩種對立途徑的優勢,必將對初任教師教育機智的培養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 在當今社會,物質生活的高度發達與體育健身的相對匱乏已形成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主要是體育鍛煉的不連續性造成的。高校體育作為學生進入社會前的最后一個學校體育階段,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依然成為高校教育的一個目標。本文探討了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如何建立終生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和實踐方法。
0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把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并列為現代化建設的兩大戰略,大學階段只能獲得需有知識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識卻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取得,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老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全球范圍內,終身教育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體育教育,其作用及用途也已被各方大眾認知了解。終身體育成為高校體育教育的一個目標,它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主要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指導及教育。高校教育是一個人由接受知識再培養到進行社會實踐工作的最后一個知識培養存儲的基地。高等學校體育又是國民體育的基礎之一,是我國培養身心健康的高級人才、發展體育事業、豐富高校課余文化生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它對于學生的體能和智能發展、在校的學習和終身生活、增強國民體質等有著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保爾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最早的終身體育理論。70年代他又在《終身教育論》中提到“如果將學校體育的作用看成是無足輕重的事,不重視學校體育,那么,學生進入成年階段后,體育活動就不存在了”。
1 更新觀念
高等教育是關系到我國是否能夠走在世界科技經濟強國之列的百年大計,高校體育教育則是為人體生理、心理健康提供基本保證。體育教育的好與否成為制約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們必須棄“體育運動訓練只是在一生中一個短暫時期內進行的”錯誤觀點,確定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教育的入門期,是終身體育的基礎環節的觀點;必須拋棄那種認為學校體育就是跑的快、跳的高、投的遠的單純印象,確立健康與生命是整個個性有機體組成部分和支柱的觀點,將學校體育與智育、道德、藝術教育、社交和公民活動密切聯系起來。
2 成立各類體育項目俱樂部
高校教育的環境相對于其他教育來說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較為充裕。有人形象的描述高校為“小社會”或進入社會前的“實踐基地”。學生對于自身各項能力培養的追求比任何時期都較強。此時成立各類體育項目俱樂部,不僅填補了課余時間,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自己愛好的體育項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過俱樂部定期的組織活動為他們的終身體育打下伏筆。
3 創造體育文化氛圍
常年組織較大型的體育健身知識講座及體育文化周或月等活動,帶動學校體育文化的氛圍,使得體育健身成為一種時尚。講座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寓教育樂,對學生的體育基礎知識、鍛煉的方法及體育保健衛生等知識都應涉及。在此類一系列的體育文化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一些身體力行、因地適宜、形式多樣的健身鍛煉方法,而且還能使一部分想鍛煉但無勇氣邁出第一步的學生很堅定的加入進來。
4 課程設置
高等體育教育是在中高級體育教育基礎之上對學生的身體及鍛煉形式方法進行的更深層次的再教育。大學一年級應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健身、娛樂、傳統等體育項目為輔助教學內容,以有效的增強學生體質;二年級開始,實行“三自主”教學,即學生自己選內容、自己選時間、自己選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個性培養,教學內容以健身、娛樂、體育休閑為主要教學內容,向體育鍛煉終身化過渡。現行的大三、大四的課程之中體育的繼續再教育較少,被廣大師生忽視,這一階段學生的課余時間更加充裕,而學生安排日常作息時間的能力越來越強,此時我們應加強注重學生體育興趣、能力的培養。以體育俱樂部的的形式,多增加一些當前較為流行的體育項目,例如:瑜伽、健美、體育舞蹈及攀巖等運動,主要以選修為主。并可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預測社會集團未來體育運動場所、器材設施及對人才的需要等情況。參考本校的體育師資力量、結構,設置此階段體育課程,使學生掌握一門或多門能夠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方法,走向社會后產生“終身體育社會效應”。
5 學校體育與社會銜接
開設社會實踐基地,使受教育者成為指導者,學校體育與社會銜接,向社會開放、為社會服務。先期所成立的以各個專業教師指導下的各類體育項目俱樂部作為此社會實踐的基地。學校體育從封閉隔離狀態中解放出采,使學校體育真正成為終身體育的一個環節;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向公眾開放;此時的生力軍便成為這些體育場地和器材的指導組織及管理者。不僅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提高自身的鍛煉機會,還能增加額外的經濟收入等。同時學校體育不僅要成為為學生服務的基地,還要成為輻射區域終身體育的開展提供咨詢指導的基地?!笆谌艘贼~,只供一頓之炊;教人捕魚,則終身受益”。終身教育是智力資本的孵化器,終身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合格的生產力,構建終身體育型高校體育成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需求、一個基礎,一項任務。
6 結論
構建終身體育型高校體育模式,作為終身體育教育基地的教育者首先要更新觀念,使學校體育與智育、道德、藝術教育、社交和公民活動密切聯系起采。高校的環境相對于其他教育階段來說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較為充裕,常年組織較大型的體育健身知識講座及體育文化周或月等活動,帶動學校體育文化的氛圍,使得體育鍛煉健身成為一種時尚。課程設置應加強注重學生體育興趣、能力的培養。增加一些當前較為流行的體育項目,開設社會實踐基地,使受教育者成為指導者,學校體育與社會銜接,向社會開放、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李亞龍等.試論終身體育與終身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0,11:51-52.
[2]蔣桂鳳.體育與可持續發展[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6:68.
[3]楊智偉.中職學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研究[J].2010,23(2):154-156.
關鍵詞:績效評價成本分擔投資機制
高等教育發展可以折射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造力、人文精神和國家形象。國家不僅要保障每個公民都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還要保證個人在深造過程中的有效性發展,實現社會和個人的雙贏效果。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國高等教育難以適應現代社會要求和人才培養方式的多樣化需求,需進行深層次的改革。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借助經濟手段,對高等教育財政體制及高校投資多元化方式進行重新定位和整合,實現高等教育領域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1.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體制的演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投入體制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以成本分擔理論作為高校財政投入機制改革的理論基礎,由最初的計劃體制向市場機制過渡,可分為三個階段來進行分析和研究:
1.1政府完全承擔全部財政階段(1949―1979年)
此階段我國高等教育投入主體結構單一,實行“一包二統”的財政體制,一切由國家包下來,一切由政府統起來。政府撥款是高等教育所需經費的唯一來源,國家既是辦學者,又是管理者,高校發展過程中權限不規范,產權不清晰,辦學模式單一,學校規模效益差。
1.2非財政性投入開始出現階段(1980―1999年)
1980年,中央不再統一高等教育財政,中央所屬院校由中央負責,地方院校由各省財政部門負責投入。1985年,高校經費由“基數加發展”改為“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由“結余收回”改為“經費包干,超支不補,結余留用”。1997年,在“并軌”試點后,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全面實行收費制度。高等教育財政從完全由政府撥款過渡到以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1.3高校財政投入多元化發展階段(1999―至今)
1999年實施的《高等教育法》規定,“明確高校的法人資格,高校在招生計劃、學科專業設置、財產管理等7個方面享有自。”高校開始作為獨立法人面向社會招生。同時,高等教育開始實施大規模的擴招,社會民間資本通過借貸、股份制等資本組合模式進入高校,民辦高校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我國高校財政投入形成了多元化籌措教育經費的格局。
2.當前中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面臨的現狀
2.1政府主導的財政投入模式難以適應高校發展需要
2002年起,財政部對劃撥教育經費部門實行“基本支出預算和項目支出預算”的核算方式。要求“部門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或財政專戶管理,收支不掛鉤,支出要透明”,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全過程進行監督。但經費核撥權在財政部門,高教規劃和政策制定在教育管理部門,造成了財權和事權的分離,政府通過財政手段調配教育資源缺乏科學性,而教育主管部門對高等教育調控缺乏話語權,造成政府對高等教育進行的低效或無效經濟管理活動。
2.2高校財政經費投入比例減小,高等教育財政投入不平衡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從1996年的78.56%下降到2004年44.73%,2010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更是下降至37.22%,下降速度快,趨勢明顯。反映出現今我國政府投資高等教育總量偏低,政府投資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充分。其次,我國高等教育經費集中投入到重點高校云集的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投入少,造成區域間教育投入的不平衡。而同一地區不屬于重點院校的地方高校經費來源甚少,投資少,發展難以維繼?,F行的經費投入模式造成了區域、層級之間的投入差距。
2.3高校財務管理機制缺乏科學性
我國政府主導的資金使用機制弱化了教育機構服務市場的定位,而在高校管理中,校領導由上級政府機構任命,學校管理中行政色彩濃厚,管理上因循計劃經濟體制,容易造成教學質量和效率低下。在資金使用上,高校缺乏科學規劃和監督,在本身可控的教育經費使用中,極易造成有限財政資源的浪費。高校財政管理中缺乏合理的規劃和利用,資金的投入方式和比重缺乏科學性。
3.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對策分析
3.1實行多政策參數的撥款方式,規范高等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中國現行采用“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的撥款方式,主要以學生數作為撥款的單一政策參數,難以有效激勵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一些學校為了獲取更多的財政撥款而盲目擴招?,F行的較好方法是建立多政策參數的撥款方式,這一撥款方式可以較好地反映出各類、各地區高校的實際成本,根據區域布局、財務狀況、教育成本等,有側重點地進行撥款。同時,還可以合理地補償經濟落后地區高等教育,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異。
3.2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緩解政府財政壓力
我國教育的投入不足公共財政的4%,更逞論高等教育的投入比重。在美國,私立大學自己籌措的經費約占學校經費總收入的90%左右,哈佛、耶魯等名校跟企業、政府機構有長期的合作關系,硅谷的興起更是離不開與斯坦福大學的科研合作。參考國外籌措高校經費的經驗,合理、科學地推動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對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高校與社會接軌,培養學生創新和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同時,這也是促進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保證。
3.3保證教學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現行的財政撥款手段難以有效提高辦學質量和資金利用效率,因此,必須改革現行的高等教育撥款方式,減少固化因素,利用績效評價標準來增強撥款的科學性和透明度,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將評估的結果與撥款直接掛鉤,可促進高校間的良性競爭,使教育資源得以有效配置。同時,也應考慮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不同區域高校發展水平的差異,按照增長指數,實行投資的同步增加或減少,保障基本投入,保證高校各項工作能夠正常進行。
3.4事權和財權相統一,合理劃分責任和分工
對高等教育的財政責任應當根據具體的高等教育事務來劃分,使中央撥款能夠真正面向所有高校,使中央和地方投入有效配合、相輔相成。同時,政府和高校的權限和責任要明確,政府負責高校政策的制定,高校負責具體事項的執行。美國實行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負責和管理財政撥款,該機構相對獨立于政府部門和高校,對財政資金使用全面監控,有效地提高財政資源利用率,在高校財政管理中,基金制亦可作為我國高校財政體制改革的一個借鑒,實現高校有限財政資金的最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郭鵬.我國高等教育投入制度變遷[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05.
[2]西奧多.w?舒爾茨,著,蔣斌,張衡,譯.人力資本投資――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商務印書館,1990.41-43.
[3]劉愛群.多元化籌措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的必要性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5,(8).
[4]辛淑婷.政府高等教育支出問題研究[N].碩士學位論文,東北財經大學,2003.
【摘要】本文結合我省普通高校人才培養以及社會需求狀況,通過實地調查、訪問座談等途徑,對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環節的開展現狀做了有針對性研究,找出優點與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完善機制建設,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將實踐環節教育做穩做實,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等合理化建議,同時也列舉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嘗試為我省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提供幫助。
【關鍵詞】普通高校 人才培養 實踐教學
引言
隨著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本身的培養理念、培養目標、培養模式等結構框架的設計和構建,直接影響著人才的質量。實踐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環節,又在人才培養中起著角色過渡、理論和實踐結合、綜合能力再提升等非常關鍵的作用。
1 河北省普通高校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環節發展概況
河北地處華北中原,內環京津,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菊院颖笔∪嗣裾W站】一直以來我省非常重視教育的發展,在省委省政府下發的《河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文件當中,提到要努力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堅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穩步擴大規模,調整優化結構,強化辦學特色,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完善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課程體系,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加大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加強就業創業教育,構建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提高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首要職責。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環節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無論從國家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廳還是學校自身,都將實踐教學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精神及創新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尤其隨著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素質要求越來越趨于綜合、全面方向,尤其表現在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動手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加強與改革實踐教學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科專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2 我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的開展現狀
2.1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明確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大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薄耙獔猿种R、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要加強產學研密切合作,拓寬大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要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確保學生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隨著實踐重要性的提高,我省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不同形式,在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出來,并給予一定比例的學分和學時要求,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政策依據。
2.2實踐教學環節內容豐富多樣
長期以來,我省高校始終立足校情和發展目標定位,適時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適應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強調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課程設置體現地方特色。目前開展的主要形式有實習實訓、論文設計、政治理論實踐、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等內容,貫穿整個大學教學階段,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通過剛入學的軍事訓練到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再到后期的專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各種實踐環節的歷練,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縮短了畢業后融入社會的過渡期。
2.3我院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和成效
作為獨立建制的體育類院校,我們培養的主要目標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體育專業人才。設定的培養方案主要是圍繞“打通基礎、專業分流、特色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體育專業特色,在培養扎實理論基礎的前提下,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辦學中我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了“校內校外結合”、“院企聯合”等教學模式。通過這些實踐模式,充分利用了校內資源和社會資源,并有力保證社會需求,促進教學改革健康發展。學校不僅重視宏觀上的把握,同時也做了許多細致的安排。比如帶隊教師的篩選與定位,不定期的抽查與指導,適時的集中知識彌補,加大對實習管理力度等等,均提高了實習質量,保證了實踐效果。
以高爾夫球專業教學為例,我院積極同校外企業溝通聯系,通過多年的合作,在互利互贏的基礎上,共建設了20多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如:石家f世紀高爾夫俱樂部、昌黎黃金海岸高爾夫俱樂部、北京朝陽區程軍高爾夫運動與管理學校、滄州名人高爾夫俱樂部、北京CBD高爾夫俱樂部、廣州九龍湖高爾夫俱樂部等,教學基地還在不斷擴大。學生在學校進行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學校創造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到實踐基地進行專業學習和訓練,強化實踐教學,讓學生參加各種賽事服務,開闊學生視野,了解高爾夫球場的運作模式,熟悉各個崗位的用人要求,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就業。
在網球運動人才培養方面,學校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探索學訓結合新路,通過到我省各個項目中心調研,提出新了的培養模式,盡可能地增加了社會需求量大的熱門項目的教學內容和時數,并盡可能安排在早期的學期階段,以利于學生盡早了解項目的內容,有利于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在實踐教學方面,實行“2+1+1”培養模式,前兩年集中學習基礎知識,了解熱門項目的基礎上,大三時完成在校實習,為方便實踐,提高效果,網球運動項目已經率先成立了網球模擬俱樂部,使學生在校內就已經開始接觸到實踐內容,到實習基地后,再進一步加強專業業務學習和實際應用技能的培養,使學生不僅具備較強的網球教學訓練技能,也具備了一定的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目前建立長期合作的實習基地主要以超達國際網球學校、北京中網網球俱樂部,國家網球中心等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專業網球俱樂部為主。實習內容主要以網球專業隊訓練、網球俱樂部運營管理、網球青少年培訓和網球業余健身教練幾部分為主。
2.4實踐教學環節表現出的一些不足
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對實踐教學環節的不斷重視,我省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環節創新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在實踐教學環節工作開展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2.4.1改革創新力度不夠
就目前所了解的情況,我省高校實踐環節開展缺乏改革創新力度,在內容安排上還是遵循以往的觀念,執行當中更多的是例行公事,在組織管理,經費投入上重視程度不足。往往造成實踐環節趨于形式化,執行起來缺乏創新,實際效果不夠明顯。
2.4.2實踐教學時間保障不足
作為實踐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環節越發起到重要的教育實踐作用,特別是理工科院校和職業技術院校,實踐教學突顯其在學生就業、創新創業方面的實際鍛煉效果。以我院為例,實踐環節所占比例為12-20%。集中實習實訓時間約為10周,去掉在校的準備時間,實際在實習基地的時間只有7-8周左右。很多實習單位反映實習的時間不足,無法充分利用學生實習這個時期開展工作,計劃性不足,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通過指導和教授,學生剛進入狀態,實習就將結束。這樣造成的結果,一是學生真正鍛煉、成長的機會不夠充分;二是許多實習基地想要達到的效果和目的沒有完成。也使學校與實習單位在合作關系處理上,產生許多不利因素。
2.4.3執行力不足,缺乏必要監管
目前來看,實踐教學已經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必要環節列入到培養方案當中,但執行起來,因為人力、財力各方面的原因,出現落實不到位,應付情況的出現。學校也缺少有關政策文件的管理約束,造成缺乏監管的情況出現。實踐教學是否執行,執行情況如何,是否取得了良好效果,都需要長期的跟蹤和管理。
3建議
3.1完善機制,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
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建立專門機構,指定專門校領導負責,從人員配備、經費支持等方面提供保障。鼓勵改革創新,實踐教學就要從校園走出去,大膽融入社會,跟廣泛了解社會需求,把實踐教學環節當做學生與社會溝通銜接的橋梁,讓畢業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和融入到社會當中,更快的進入工作角色。
3.2提高認識,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為了達到更好的實踐教學效果,學??梢钥紤]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在保證基礎知識教育同時,充分調動學生自學能力,通過調整模塊,增加自主性、靈活性。鼓勵院系、專業負責人開展相關調查研究,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集中資源優勢、人力優勢,在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上下功夫,可以做校企聯合、訂單培養,把企業請到學校辦,把學校辦到企業當中去的大膽嘗試。完成學校和社會的無縫對接,發揮高校在科研、人才等方面的多重優勢,為社會服務,同時有有效的完成了人才培養的任務,提高學生創業、就業的能力。
3.3加強管理,將實踐環節教育做穩做實
各高校在充分認識實踐教學環節重要性基礎上,在方案制定、落實執行、方法手段上多下功夫,把實踐環節工作做扎實、做牢靠。如果暫時無法在形式上創新,就在內容和方法上尋求突破。將第二課堂、思想政治實踐等環節的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各種途徑開展起來,例如開展長期的志愿者活動;到革命老區體驗生活;文藝節目進社區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從中得到教育和鍛煉。
在習基地建設方面,鼓勵各院系開拓思路,多方面尋求合作,建立自己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制定詳細的實習計劃,校內老師、校外專家相結合,分段式培養,時時關注,及時指導,靈活安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習環境,增強實踐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畢業論文(設計)可以貫穿學生整個教學階段,入學就由指定導師,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的興趣點,設計自己的畢業論文,把學習和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當作研究對象,不斷嘗試,不斷總結,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才更有實際意義,同時學生也從中培養了研究習慣,提高了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1]張淑珍.探索思維訓練方法,構建思維訓練教學模式【J].遼寧教育,1999(10):34-35.
教育論文" target="_blank">職業教育國際化一直以來是職業教育發展高度關注與深入探索的課題,旅游職業教育也不例外。然而,我國目前的旅游教育呈現三個層次,一是旅游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層次),目的是培養高端旅游管理型人才,但是效果不佳,只有5%的畢業生從事旅游行業;二是高職高專舉辦的旅游大專層次,人數較少,畢業生眼高手低不受旅游行業青睞;三是中職層次的教育,魚目混珠,沒有系統性和規范性。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旅游產業特點對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大,吸附力不高;其次,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隸屬于服務業,業界認為創新度不高,不須投入過多人力資本;最后,旅游教育的發展與旅游產業發展脫節。鑒于此,我國旅游職業教育的發展應該由專業人做專業事,由旅游主管部門主導,旅游行業參與指導,主管教育部門引導,專業人才倡導,走符合旅游行業需求的特色發展之路。
旅游職業教育要緊跟旅游產業發展步伐,國際化是必由之路。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國際知識和溝通能力、國際經歷的國際化人才,因此,我國旅游職業教育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走國際化道路,培養大批跨地域、跨國界、跨文化、跨民族的職業精英,為我國旅游業的國際擴張提供人才支撐。
二、旅游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路徑。
1、聯合辦學。開通與國(境)外旅游教育機構聯合辦學的途徑,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百余年來,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在管理人才培養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洛桑模式”成為國際公認的酒店管理人員培養的成功模式。她倡導敬業即靈魂,重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和知識的傳授,培養的學生能夠勝任酒店或餐飲任何一項具體工作。旅游職業教育品牌好、實力優、成才豐的學校應積極與國際知名旅游院校實施聯合辦學通道,促使旅游職業教育國際化。
2、師資互訪。中外聯合辦學的瓶頸較多,障礙較大,要順利實現有一定的難度。但兩校之間師資進行互訪就容易多了。因此,加大師資互訪力度也是旅游職業教育國際化的一條捷徑。
3、學生互換(留學生)。是學生互換也旅游職業教育國際化比較容易實現的路徑。中外學?;Q交流生一是有利于提升雙方學生的知識面,二是有利于開拓雙方學生的視野,三是有利于國際化進程加劇。
4、國際交流(校企合作)。國際交流與合作是當前旅游職業院校通用的一種國際化方式。選派優秀的學生到國外知名旅游企業、旅游集團帶薪實習、研修已成為各旅游院校國際化的首選路徑。湖北省旅游學校自1999年開始,先后與日本國際教育研修協會、阿聯酋suntern公司、美國暑期實踐公司、馬來西來翠恒集團、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澳門八百伴集團、威尼斯人酒店等國(境)外知名旅游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每年選派近300名學生出國實習、研修,也成為中部地區旅游出國(境)人才培訓基地。
5、出國辦學。旅游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最高路徑就是知名度高、品牌效應好、成才典型多、實力雄厚的著名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可以嘗試走出國門到旅游資源豐富、旅游職業教育落后的地區開設分校,輸出旅游職業教育資源,以期真正實現旅游職業教育國際化。
三、旅游職業院校國際化必由之路的策略和措施。
我國旅游職業院校已非常重視國際化進程,但國際化的路徑往往停留于國際交流(校企合作)方面。為了全面推動我國旅游職業院校國際化,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我國旅游職業院校國際化必由之路的策略和措施。
1、國際標準認同。高等教育國際化標準沒有一個定論,日本學者喜多村和之先生提出“通用性、交流性、開放性”的三個標準最有代表性。旅游職業院校應注重教育理念的國際化,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從全球的視角認識旅游職業教育的本質和作用,認識旅游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問題。旅游職業院校的教育應該向三個方向發展,能夠被他國、他民族所承認和接受,能夠與外國進行平等交流,能夠充分對外開放。旅游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應該是開放的,能夠容納多民族、國界和跨文化的習慣、宗教和觀念,的人才;應該是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旅游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旅游事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型人才。
2、內部特色突出。旅游職業院校走國際化道路,一定要加強內部建設。首先,必須構建與國際旅游發展潮流以及國際教育發展潮流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抓好課程建設。在課程設置方面,概論性、理論性課程與國際潮流接軌,操作課程應突出本土特色,參照國際規范。其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培養文化知識豐富、探索欲望和創新精神強烈、愛崗敬業樂群的高素質旅游人才,以期參與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最后,加強科研合作,合理調配資源,開發規范教材,實現國際接軌。對于國(境)外優秀的有用的經驗和成果,我們應該直接借鑒過來,如國外重視旅游地管理,而國內則重視景區管理,旅游地管理往往涉及一個城市的規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管理系統,這種大系統、大管理、大空間的做法很值得我們研究。
3、外部渠道通暢。為了加快我國旅游職業院校國際化進程,暢通外部渠道尤為重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劇,互聯網在全球范圍的普及,信息技術已滲透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職業院校加大對外聯絡力度已成為必然。外部渠道主要包括政府、新聞媒體、信息平臺等。積極爭取政府支持,與各大媒體建立良好關系,建立信息資源網站,積極主動營銷,將自己的特色展現出來、傳播開來、輻射進去,這樣我國旅游職業教育的國際化必由之路才能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