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航空服務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獨立學院;城鄉規劃專業;畢業設計;教改
作者簡介:牛宇佳(1985-),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規劃與生態學院,助教;朱鵬飛(1963-),男,浙江永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規劃與生態學院院長,教授。(廣西 北海 536000)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9-0134-02
全國眾多城市規劃專業對學生的要求都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等等,獨立學院很難展現其獨有的優勢。北航北海學院規劃與生態學院為了使學生們具有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生態與規劃相結合的特色專業。為了配合特色專業的培養計劃,形成有特色的教學理論和體系,因此需要對城鄉規劃專業的畢業論文及設計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另一方面,又可以實現國家對畢業論文加強管理、要求學術誠信和減少論文抄襲現象的目標,根據對北航北海學院2006、2007、2008三屆城鄉規劃專業畢業生的情況進行總結,開展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以期展現特色專業的優勢、提高畢業論文水平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術道德修養。
一、五年制城鄉規劃特色專業的特征和畢業設計的要求
五年制城鄉規劃特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培養具有專業生態規劃能力的人才、培養學生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以及工程技術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生態專業知識和老村莊規劃布局等背景的城鄉規劃和建設能力、培養有實踐經驗的城鄉規劃專業人才,使學生具有城鄉規劃服務的能力,并且注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達到這些能力要求的基礎上,五年制城鄉規劃專業的畢業生不論在基礎知識還是在實踐能力上都要比四年制的畢業生扎實。
除了要考慮五年制城鄉規劃特色專業畢業生的特征,還要符合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把四年內學到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的應用,讓學生能夠通過畢業設計的完成學會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學以致用。其次,論文要按照調查―分析―撰寫―答辯的過程來進行控制,確保每一個環節認真落實,最終符合學校規范和培養計劃的要求,讓學生不僅在大學能夠對知識靈活運用,還要學會規范的科學方式和做事方法。
二、2006級、2007級學生畢業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根據特色專業的特征和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為了發揮導師的引導作用,2006級、2007級共174名畢業生在做畢業論文時是根據導師的專業方向和參與的項目情況結合學生的興趣而進行選題的。這種導師責任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導師的資源優勢,并且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時學生的畢業設計及論文仍然以城市規劃為主體。而當有的導師沒有項目或者導師不負責任、指導能力有限時就表現出來一些共同的問題和現象。
首先,大多數學生并不對自己的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分析,而是在網上直接下載相關論文,東拼西湊成自己的論文。有的學生在外面實習或參加導師的項目時,將別人的成果或公司的項目全盤照搬作為自己的成果進行答辯,實際上他沒有參與或只參與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這些論文和設計出現了大量的抄襲和學術不端現象,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可能使他們養成不認真做事、喜歡鉆空子、偷奸取巧的壞習慣。
其次,很多學生對到底是做論文還是做設計爭論不休,尤其是像城鄉規劃專業這種實踐類的學科來說,學生們更傾向于做設計。認為設計才能夠顯示出自己的水平,更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因此,學生們忽略了對文字資料的收集工作,每天只是在電腦上畫圖,更有甚者將別人的規劃照搬到自己的設計圖中,缺乏設計依據,沒有自己的創新和思考。
另外,選擇寫論文的同學又出現了不會用設計表達自己思想的問題,這無疑是對他們的未來發展不利,也很難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三、2008級學生畢業設計改革
針對特色專業的發展和2006級、2007級畢業生的共同特征以及在專業上出現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全院的優勢,形成一種完善的特色專業理論和體系,因此對2008級部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進行了一系列調整,設立了一個“老村莊”畢業設計組,有90名學生,對他們的畢業設計調整要求如下:
對于學生們在選題時缺少經驗不知道做些什么的情況,為他們提供一個大方向的規定范圍,就是對“老村莊”進行研究。相關部門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我國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萬個,現在只剩270萬個,一天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100個。而中國的老村莊又是人們祖祖輩輩生活和繁衍的地方,有著非??茖W適宜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因此從老村莊中學習,提煉出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規劃思想也是切實可行的,同時可以養成保護老村莊的意識,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從這個角度出發,要求每一個學生至少選擇一個以上老村莊作為研究對象,自己去收集資料,通過上網查找等方法確定自己感興趣的村莊。這樣就可以使學生選擇具體的研究對象,從而有效減少抄襲現象。
確定對村莊進行研究的內容和范圍。首先要對研究的村莊有一個基本情況的了解。比如說這個村莊的地理環境、周圍的山川走勢、大致的地理區位、村莊的人口和規模、特色等。在這一階段,就要分導師進行指導。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系統地調研,要求他們通過現場踏勘、對村民進行訪談等方法了解村莊的地形地貌、道路、水系、景觀、主要農作物、古樹名木、特色建筑、風俗習慣、歷史文化傳承等許多內容。
根據調研的資料和學生的興趣進行選題,擬出開題報告,進行開題答辯,通過以后擬定出論文大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還有哪些內容和方向沒有調查清楚,寫出需要補充調查的條目,有針對性地進行第二次收集資料。
如果出現選題過大或過小、調查不方便或選題意義不大的情況,在中期分流的時候可以更改題目。這時會出現需要重新調查的情況,但這一次確定的題目將不能夠再次更改,目的是使學生們認真對待自己的題目,認識到開題的重要性。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學會規范寫作,教會他們寫科學論文的思路、結構和邏輯性。嚴格按照規范的論文格式、中英文摘要的書寫方式來要求他們,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尤其是很多學生論文中出現大量的錯別字,一定要讓他們嚴格要求自己,學會自我檢查和互相檢查,提高自我學習的意識。
答辯時,讓學生們用10分鐘展示自己的畢業設計,要求他們在指定設計內達到預期的目的。要求2008級畢業生在寫作論文的基礎上學會用設計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做好資料調查、分析與總結工作,在提出自己的設計依據的前提下用設計來展現新的創意和構思。這樣解決了以往教條的論文或設計形式,有利于更好地使學生們的理論與實踐結合。
四、2008級學生畢業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這一屆90名畢業生進行了“老村莊”方向的畢業設計(論文)調整以后,論文的質量與沒有進行調整的分組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學生也普遍反映可寫的內容更豐富,不再需要東拼西湊來寫論文了。但是這一屆畢業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歸納起來有:
1.學生對老村莊的調查不太重視
這一類學生在選擇村莊時不積極或隨便選一個,不做現場調查,只在網上下載一些資料就想蒙混過關,或者是沒有做好前期準備就到村莊里拍拍照、隨便看看,這些都受到之前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另外,學生對老村莊這種寶貴的歷史財富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老村莊可以給規劃設計帶來多大的幫助,片面認為老村莊都是過時的,不需要學習的,殊不知老村莊對自然環境的利用和保護等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規劃思想正是現代規劃設計師缺乏的精神和理念。
2.學生很重視但不會調查
這些學生對老村莊的選取非常積極,早早選好了村子就去調查,但由于沒有明確調查的內容和目標,因此收集資料的效率很低,回來后發現沒有東西可寫。對這樣的同學,要求導師在他們去調查之前針對不同村莊的特點,為其需要調查的條目和可能會涉及到的調查方法提出建議,讓學生做好準備以后再去調查。
3.有的學生選擇的調查地點不方便
這一類學生多是在調查回來后發現與專業方向不一致,需要重新或增加調查。而學生們一般都是在假期去調查,如果調查地點離家過遠就會出現調查不方便的情況。因此建議他們選擇家鄉附近的村落進行調查。另一方面,也不容易產生語言溝通問題,可以大大提高資料收集的準確性和豐富性。
4.很多優秀的同學同時做論文和設計,但關聯性差
這些學生在從老村莊中提煉出設計元素應用到自己的設計構思中的方法還是掌握得不熟練,體現在對村莊的特點研究得很詳細,但在自己的設計中卻沒有體現出來。這種情況就要求學生多與導師溝通,在建立起理論依據的基礎上活學活用,用圖紙展現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構思。
面對在實施老村莊研究中這幾類學生出現的問題以及不斷完善特色專業培養計劃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改善。一方面,涉及對答辯時間的調整,從之前的5月份調整到前一年的10月份。這就要求學生利用好假期,提前在寒假就開始進行調查,這樣學生回到學校以后有一個學期的時間與指導老師進行聯系和溝通,到暑假的時間再進行補充調查就可以了。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學生不會調查和調查不充分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商務英語,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一、 前言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整個教育必然會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進行全面變革,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在這種大趨勢下,教育如何發展、如何改革,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成為急需研究的問題之一。
作為高職應用英語專業和商務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商務英語聽說多年來一直存在各種問題,尤其突出的是實踐教學薄弱,與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脫節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未能真正達到其教學目標。將該課程的各要素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不失為適應教育改革趨勢和實施創新人才培養的可取之路。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現況
國際上現在普遍接受的觀點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Curriculum),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實施創新人才培養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目前國際上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與潮流。
我國教育技術界權威專家李克東教授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整合的三個基本點是:⑴ 要在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⑵ 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后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⑶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讓學生進行知識重構。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展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大約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IITC不僅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用于輔助教或輔助學,更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理想的學習環境、全新的學習方法、教學方式,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要求畢業論文格式。
三、信息技術與高職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整合的設計
(一)目標
語言教學是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主要訓練學生在不同的場合,正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較好的與別人交流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商務英語聽說教學整合的目標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入高職商務英語聽說課程的教學系統的各要素中,使之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學生的認識工具,重要的教學形態,主要的教學媒體。要求教師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原則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六大原則:①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②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基本認知工具;③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⑤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⑥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方法和步驟
1、建設信息技術環境
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拓寬了信息獲取的渠道和范圍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極大豐富了教學資源,創設了豐富的教學環境,為個性化、自主及交互式學習提供了平臺。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而且是輔助教學的媒介。對于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將這種技術全面應用到商務英語視聽說的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網絡教學資源是信息技術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擬建設供教師學生互動交流的校園網,網站設計符合教學需要,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方便地提供給每一位參與工作任務的學生和老師,符合認知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開發教學軟件資源
多方位開發以媒體素材、課件、網絡課程、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索引組成的網絡教學資源。以資源服務于教學為標準,以實際教學需求為依據,建設一個資源管理方便、界面友好、分類規范、功能齊全、操作簡單的開放式網絡資源庫。
3、搞好教學設計工作
對分批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使其能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開發新的資源。
給予教師一定的自主權,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視聽說課堂實際演練活動。提倡小型的課堂教學活動,有利于師生互動和課堂交際實踐
課堂實踐與課外自習結合,課前,教師把任務和知識點通過網絡等方式告知學生,以便預習和熱身。課內,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者和實驗員為輔助者相結合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教師提供視聽材料,講解知識點并提示任務要點之后,學生分組完成任務,教師逐個給予指點,后選取典型代表演示,并及時給予評價。利用情境模擬室、語音室、英語村等借助多媒體等輔助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英語技能和商務技能。在課外,利用網絡上傳電子課件、其他與主題相關的視聽材料,供學生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復習消化。
4、實例分析
以下選取《體驗商務英語聽說教程2》第七單元“making complaints”這一課,具體列出了教學設計和授課方案。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并且從圖書館或者網絡搜索相關信息。本章節預計用4個課時完成。前兩個課時在多媒體教室完成,學習內容以課本為主,電子資料為輔,操練聽力和口語。
課后,教師把所有相關資料上傳至校園內網,以便每位學生自主學習。同時,相關配套練習和課后作業也上傳。該課作業可以要求學生作角色表演,以下四個情景供學生參考并選擇:1) A正在投訴推遲了四個小時的跨洋航班。B 是航空公司的代表,而該航空公司也是空中交通指揮失利的受害者畢業論文格式。2) A正打電話投訴一個新版軟件程序無法正常運行,B 是該軟件公司客服熱線的接線員。3) A正在投訴某旅館房間,原因是房間正對著一個音樂喧囂的酒吧,使他在仲夏夜難以入眠。B 是該旅館經理,而該旅館業已客滿。 4) A 正在投訴辦公室的復印件一周之內壞了三次。B 是復印件生產廠商的銷售員,極力向A推銷新款復印件。
后兩節課在情景模擬室完成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側重于學生的模擬練習,訓練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同時,課內練習中融入一些商務禮儀技巧。課前,要求學生自行組成若干小組。課后,教師搜集相關的網站,把網站鏈接上傳至校園內網,以便學生利用電子資源拓展學習。以下這些鏈接是本章節“making complaint”的推薦網站。如果學生想在課后學習更多有用句型或者類似對話。他們可以點擊并瀏覽:
(1) “Dealing with Complaints”
正保外語教育網
(2)“Complaints and Compliments”
bulo.hjenglish.com/group/topic/171119/
彭蒙惠英語
(3) “Complaints”
24en.com/e/DoPrint/?classid=1069&id=108619
中國英語學習網
(4) “Bonuscomplaints”
exam8.com/englishlearning/kouyu/bailing/bangong/200812/128741.html
辦公室英語口語
(5) “complaints”
edu.5151doc.com/English/HTML/166133.html
教育資源庫
如果學生想要學習如何網上投訴,他們可以在以下網站注冊并發表投訴意見
(1). complaintorpraise.co.uk/
(2). canyoutrustthem.com/
四、 結語
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實現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實現高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高校教學一線的教師與教育技術研究者們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在商務英語聽說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之路上,只要方向正確,敢于嘗試,必然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何幼冰.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整合方案分析[J], 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6, 第2卷第2期
[2]侯松,曾美芬.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發展及其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4, 第4期,第10卷
[3]李莉.高職高專商務英語聽說課教學新視點[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08-7, 第10卷 第4期
[4]劉麗,劉曉亞.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的思考[J], 內江科技, 2009,第2期
[5]楊光.“情景模擬”在商務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科技信息, 2009, 第5期
[6]臧楊柳.高職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實踐探索[J], 現代企業教育,2008-4,下
[7]張慧.高職商務英語教學初探[J], 外語教學與研究-考試周刊, 2009, 第2期
[8]張麗霞.信息技術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整合的探索[J], 南昌高專學報, 2007-8, 第4期
[關鍵詞]本科生畢業設計 信息管理系統 系統盲區
[中圖分類號]TP[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4-0134-01
目前,高校大學生在校生規模不斷擴大,而高校教師資源相對欠缺。畢業生畢業設計時,每個專業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導致教師和學生面對面指導交流的時間不斷減少,現場指導學生也使得指導教師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往往容易形成指導畢業設計的盲區。因此,在高校畢業設計中引入網絡信息管理系統,是非常急迫和必要的,進而使得每個教師更好地指導畢業生畢業設計。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對促進本科生綜合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對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提高學校的聲譽和知名度具有積極的作用。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和電腦等通訊設備的普及,為了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為高校各項工作服務,加強畢業生和教師之間在遠程情況的交流,很多高校開發出適合本校特色的本科生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系統。
一、本科生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系統的構成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信息系統采用B/S體系構架,基于.NET平臺,后臺數據庫采用SQL Server 2005數據庫軟件搭建,從而實現了系統信息的集中管理并提高了安全性。系統一般由如下五模塊組成。
(一)用戶管理模塊:用戶管理模塊主要功能是儲存和管理系統中各個用戶的相關信息,該模塊主要由用戶登陸頁面、找回密碼頁面和系統管理員管理頁面組成。該系統的用戶為學生、指導教師和管理員。
(二)課題選擇模塊:指導教師將自己的畢業設計題目輸入到個人的信息資源庫中。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進行選題,而管理員最終具有對選題進行調整的權利,避免教師工作量過大,學生選題集中等。
(三)流程管理模塊:畢業設計環節流程管理模塊主要包括學生登陸流程管理頁面、教師登陸流程管理頁面、教師上傳任務書界面、學生提交文獻綜述及外文翻譯、原稿頁面、學生中期進展情況及中期報告提交頁面、教師中期評語頁面、學生提交畢業論文頁面、教師論文檢查審核頁面、教師答辯成績錄入頁面和學生答辯成績查詢頁面等組成。
(四)規范管理模塊:學院管理員可以通過該系統上傳相應規范性論文、表格、文獻檢索及論文撰寫要點和技巧等各類文檔,供學生下載。
(五)在線交流模塊:網絡信息系統引入到本科畢業生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方便指導教師和畢業生進行有關畢業題目的在線交流,并且這種交流可以是異地的,也可以是現場交流后,學生再進行文獻的輸入。在線教師模塊主要有網絡答疑室和學術交流論壇兩部分組成。學術交流論壇可以實現學生之間資料的共享和相關課題技術的交流。
二、畢業設計管理信息系統存在的優缺點
畢業設計(論文)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可以使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更加規范化。畢業設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對在校畢業生和指導教師、管理人員來說能夠更好地管理和規范本科畢業設計,其優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系統能夠提供與畢業設計相關的資料和模版供學生下載,使得學生畢業設計的時間適應性較靈活,而指導教師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2.學生可通過這個畢業生信息管理網絡平臺與指導教師進行階段性成果交流,而系統將自動保存這類信息;而且學生能通過信息平臺將論文終稿規范化。3.畢業生論文通過網絡的管理,可以使學生的論文能夠得到共享,從而便于了解指導教師對學生指導情況。
從實際的系統使用情況來看,該管理系統還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具體的缺陷是學院和系一級的管理部門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管理“權限”較小,而只是在整體上執行學校上級管理規定的轉發和執行,也就是說,作為基層教學和與畢業生接觸最多的學院及系管理員對該系統的執行權限較小。此外,畢業設計工作過程的網絡化可以使指導教師和學生在網上更方便地交流,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在網絡上的交流并不像想象的那樣起到了學術交流和疑難問題解答的作用。當然,這些系統存在的所謂的缺陷,除了和目前系統本身有關,更主要的是和一個高校的辦學和管理思路以及學術氛圍有關系。這是需要從長遠進行考慮的問題。我們這里主要討論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系統本身缺陷,因為作為硬件設施,如果長期對畢業設計(論文)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疏于管理和監控,那么管理信息系統將徒有表面功能而對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質量不能起到實質的幫助作用。
三、總結
總之,利用網絡信息系統將本科畢業設計進行規范化的管理,這是對高校教學環節的一大改革。作者認為對畢業設計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應進一步深入,在不斷的實踐和總結過程中,根據各個高校自身的要求,不斷地改善畢業設計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系統施行的監督力度
【參考文獻】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人才;生產實際;電氣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67
1引言
2016年5月,又開始了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同往年一樣,應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帶著畢業實習崗位的得到收獲,回到了學校參加畢業答辯。學生們畢業設計的題目有近70%是來自生產實際,基本是自己所在的實習崗位的課題,諸如來自航空材料工業園的課題“PLC鋁帶卷取機控制系統設計”、來自氧化鋁廠的“35/10kV變電所設計”、來自電廠的“500MW熱電廠電氣工程設計”課題等,有的則是側重于對老設備進行改造的課題,為企業的設備改造做出了貢獻。
學生們在實習期間取得了一定的收獲,那么為什么在畢業實習期間能取得很大的進步,能很快適應生產崗位,工作起來游刃有余呢?這完全得益于我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以及適應于培養方案的教學資源。
2應用型本科人才需求狀況分析
從南山集團發展階段看應用型本科人才需求。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人才培養工作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存在與社會需求脫節,與真實應用脫離,與實際要求脫軌,與企業脫鉤等問題。以山東南山集團為例,新建的航空材料工業園、南山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南山氧化鋁、南山鋁型材、南山鋁業、南山熱電廠等,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緊跟國際發展的先進水平,包括德國西門子公司的控制技術、西馬克的冷軋設備、ABB低壓電氣傳動設備和技術、三菱的熱軋設備等,需要更多的是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基礎理論扎實、實踐創新能力強、可以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并用理論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現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地方本科院校培訓需求的工作落后于時代,在人才培養質量問題上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而是加深了矛盾出現。
第一,專業結構與社會需求相脫離。當地專業的本科大學生,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教學條件都不如重點院校,但在人才培養模式和類似的重要機構方面,是建立在學科專業結構上。按照專業的社會需求,這些設置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其職業工作要求,沒有重點院校的扎實的理論知識,不具備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課程設置與真實應用脫離。地方本科院校課程設置沒有以真實應用為基礎實現培養與需求的無縫對接,沒有重視學生的應用能力,造成了理論課過多,實踐課過少的現象。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僅把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作為實踐環節,而這些實踐環節往往沒有和企業應用相結合,脫離了實際,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造成了學生實踐能力差,無法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要。
第三,實際的硬件與實際脫軌。地方高校簡陋,設備陳舊,以及實驗的一部分實驗室無法執行,不能達到實驗的預期效果。實驗課依附理論課程,幾個小時,大部分的實驗是驗證實驗,實驗設計的內容,很少或沒有,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和運用能力,也不會考慮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內部地方高校是相對封閉自足的,所以沒有行業和企業直接參與,沒有與企業資源共享。
第四,教師和企業脫鉤。專業教師必須經過培訓,到企業生產車間,建立與企業非常密切的關系。但作為招生院校,專業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既沒有接觸外界的機會,也沒有機會實踐自己增加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儲備的知識有時會跟不上時展的步伐,他們必須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的時間很少接觸。對于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不強,不能給學生的實際應用提供正確的指導,這樣就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五,當地的大學都是以教師的“學歷”來評估教師,沒有真正建立靈活的用人制度和“雙師型”教師隊伍。
3以企業對人才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
為了滿足職業發展和崗位需求之間的社會需求,提升人才培養的方案,需要增加實用課程,增加教學的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培訓、實習機會等。以人才市場的需求為導向,根據就業崗位的實際需要確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本科教學以基礎理論夠用為度,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到企業進行調研,針對某個具體的崗位所設計的課程,結合本專業現有的課程完善培養方案,以及對院校畢業生在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跟蹤。以南山航空材料園為例,薄板廠的電氣運行崗位是我校本專業就業率較高的崗位,包括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專業的學生,2014年實習畢業生近30人,由于培養方案制訂合理,符合生產崗位專業技能的需要,對于新建的航材園來說,這些學生到崗位以后,經過安全教育,崗位生產工藝流程,安全操作規程等培訓,對于電氣圖紙掌握基本上是比較快的,而且對于采用先進控制技術的智能控制程序也能讀懂,使學生在實習期間就能夠在本崗位上是生產安全能夠得到保證。
4建立雙師隊伍
第一,雙師型教師知識淵博,尤其是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所以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得到企業的認可和歡迎,而且很快就能掌握了崗位技能。開發雙師型教師成長計劃,每年專業課教師必須完成40小時的專業培訓,專門業務培訓的教師行使率達到100%。堅持“工學結合”,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專業生產服務一線的崗位培訓。教師的專業實踐基地要嚴格要求,建立每兩年必須超過兩個月的時間在實踐基地或一線生產服務的做法。專業技能學校教師獲得高級技能證書達到70%以上。而且,要在企業或科研院所聘請兼職教師。
第二,本科教學以基礎理論夠用為度,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確定核心專業課程和專業能力體系,對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來說,包括電路、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工廠電氣控制設備、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機及電力拖動等,這些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構成了本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體系。而電氣CAD、Protel 99等n程構成了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等專業能力體系。
5增強生產實習教學環節
第一,根據企業對專業技能的要求,整合實驗內容,確定相應的實踐技術系列,專業實踐技術系列和模塊實踐技術系列,增加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比例。在實驗教學的方式上,要注重因果式引導、成果型訓練,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與鉆研的好奇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與研究氛圍的養成有積極作用。
第二,生產實踐是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實際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在實踐中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在生產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和能力,有辦法明確學習目標。它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通過實踐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擴大知識面,牢固樹立社會意識。
第三,在畢業設計時,采用導師組制,對于年輕教師,利用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充分發揮每個導師的專業特長,由學生所在的生產崗位設計出適合本專業的題目,使學生在畢業實習的同時,作出緊密與生產實際相聯系的畢業論文。
6開放式實驗教學,雙證書教育
課程設計必須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尤其是電氣控制與PLC課程設計過程中,力求通過職業鑒定,使更多的學生獲得初級、中級和高級維修電工資格證書。大膽引入校內與校外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外培訓和實踐,與企業緊密銜接,制訂出新的方案來實現專業能力的最大提升。
實踐證明,我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是正確的,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而且有的畢業生成了企業的骨干,擔任副總工程師、廠長、車間主任,保證了生產的安全,就業率在90%以上。
參考文獻:
[1]潘懋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一、法學的實踐品格與法學教育的旁觀者模式
知識的傳承往往需要通過教育的路徑來實現。大而言之,教育有師道授業一途,更有行萬里路之徑。法學教育早期是通過人們自覺遵守被內化為自我認同的習慣規則的方式實現的,但后來此種方式由于法律被神秘化而無法繼續。人們需要通過讀萬卷書的方式完成法學教育,以謀求對規則的掌控。讀書成為法學教育的最主要,或者說是唯一途徑時,法律知識必然是少數階層的知識,而不再是所有人的知識。與之相應的,是法律被復雜化、程序化,從而形成所謂法律職業共同體,法學家就此出現。法學教育成為一種專門化的知識傳播體系。
從一開始,法學教育就以事件處理為目標,常強調其實踐品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法學教育又無法脫離行萬里路的教育路徑。于是,法律教育形成了他人行路學人讀書的奇怪模式旁觀者模式:即學生讀書本上的法律規則,評價和分析他人的行為法律效果。因此,即便是我們采用所謂案例分析的模式,也無法擺脫隔靴搔癢的無奈,學生始終無法體驗行為與法律結合的規則效果。多年來,無論我們如何改革,似乎旁觀者模式一直是個讓人沮喪而無法擺脫的范式。
旁觀者模式具有自身的優點,比如旁觀者清的心理優勢、無利益糾葛的客觀評價、事后綜合分析的理性思維、規則與行為的邏輯正確、行為模式的類型歸納等等,無一不昭示著旁觀者法學教育模式的理性超越。
然而,正是這種理性超越,使得旁觀者模式成為書齋里的游戲,難以成為法律實踐人才的養成模式。
第一,旁觀者難以體驗行為人的心理變化,因而就難以明白在法律公布的前提下行為人違法的心理誘因。法律是規制人的行為的,而行為是人的心理指示下的行為。因此,對心理的規制也成為法律的重要任務:法律在評價行為時往往追問行為人:你是故意的嗎?你有過失嗎?你事先知情嗎?由于無法體驗行為人的心理,法學理論上就出現了客觀過錯說與主觀過錯說理論。但無論我們持有何種理論,都不可避免地去揣度行為人的行為,因而可能犯錯。如果以這種錯誤的結論作為判決或制定法律的基礎之一,則判決可能失去正當性,法律可能成為生活的絆腳石而不是指南。
第二,旁觀者模式的無利益糾葛使得法律研習成為法律技巧訓練的純粹設定,研習者雖以公平價值為標榜,但無一不以通過法律技巧贏得模擬訴訟為目標。這種訓練使得研習者失去了真實的法律環境,研習的結果只與成績有關,與社會正義無關,因而研習者沒有追求正義結果的環境壓力。這種教育模式要么培養出只賣弄法律技巧而忽略法律價值的訟棍,要么在實踐中被維護正義的社會責任壓的無法施展法律技巧,最終不能實現法律目的而放逐了正義。該模式下,培養出既有法律技巧又能夠關照社會正義的真正法律人的幾率少之又少。這正是因為無利益糾葛時,人們追求正義的動力大大降低所致。
第三,旁觀者模式的思維與邏輯訓練容易忽略經驗與法律的關系。美國大法官霍姆斯曾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非邏輯。但旁觀者模式強調的是邏輯而非經驗。通過邏輯演練,將他人行為歸納整理入某一法律類別,再覆蓋上法律的包裝,法律產品就躍然呈現。此種模式正是典型的概念法學傳統范式。旁觀者模式重視法律技巧,雖對于法律職業者而言不可或缺,但該模式忽略法律價值,因而無法培養出契合社會經驗、具有實踐理性的法學家,只能培養出法律技巧家。
二、航空法特色教育的實踐困境
航空法特色教育同樣沒有脫離旁觀者教育模式。這種傳統的書齋教育使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在于就業上面臨的四面楚歌:航空法實踐能力不足,航空法教學課時認為與基礎法學教學課時導致航空法教學深度不足,本科生的就業堵截與非法學司考人才的比較優勢,以及對口就業的壓力,使得學生面臨各種實踐困境。
航空法特色教育需要教授的不僅僅是法律或航空法,而且包括航空運輸、航空安全、航空保安等各類基礎性航空知識,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非常廣泛,用來研究法學、提升法學研究能力的時間就相對有限。這使得他們的航空法學學習時間嚴重不足。從實踐方面來看,本科生應當參與航空法律實踐。然而,此類實踐往往要求兼備技術與語言雙重能力的法律人才,本科生雖學習一定的航空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外語能力,但仍然不敷應用。
從就業來看,航空法學人才需求量相對較低,導致其就業難度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官員誤,認為我們培養的本科生只懂航空法,不懂其他法律,因而非航空業者不愿意雇傭本科生。同時,學生在求職時未能向意向單位妥當展現其適銷對路的專業素養。所有這一切,都導致本科生就業困難。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真正高水平航空法人才奇缺,很多航空法律業務為國外律師事務所所搶占。
三、轉向自體驗教育模式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我國需要大量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航空法高級專門人才,但目前的本科生教育模式存在前述問題,我們所培養的本科生并不符合我國航空業的需求。因此,欲培養符合航空業發展需求的特殊法律人才,就需要改進培養方式,從旁觀者模式向其他模式轉向。在筆者看來,我國本科生的培養模式要由旁觀者教育模式向自體驗教育模式轉向,方能夠符合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與要求。
與旁觀者教育模式相反,在法學理論研習時,將自身經歷或處理過的案件進行法律模擬評價,以判斷自身當初行為的正當性,從而提高法學素養,這種法學教育模式以自身體驗與法律再評價模擬為核心,可以稱之為自體驗法學教育模式(以下簡稱自體驗模式)。自體驗模式具有其獨特之處。
第一,研習者以自身行為無論是合法還是違法行為,是執法、司法還是守法行為作為研究對象,而不是將法律作為研究對象。旁觀者教育模式則以法律為研究對象,而不是以行為為研究對象。筆者認為,法學教育應當教育學生了解人類行為模式,從而理解行為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并由此理解規則設定的價值目標、規制程度與設置結構。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而不那樣規定,是與其欲規范的行為模式及其社會意義密切相關。故而,行為是法學研究的根本對象,法律是對行為進行規范的表現形式。所有法律規則都是要求主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因而自體驗法學教育模式的核心是研究行為的法律效果及其相互關系。旁觀者教育模式雖然也觀察人類的行為模式,但其核心在于法律如何規定,在這個前提下某種行為應當如何評價。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自體驗模式是以行為-行為意義-社會關系-法律規則-法律評價為序進行研究;而旁觀者法學教育模式則是以法律規則-行為-法律評價為序進行研究。二者的區別反映了不同的法律認識觀,前者是行為(社會關系)是法律的基石,是先行為后法律的認識,而后者則是法律先定假設下的行為調整論,是先法律后行為的研究假設。毋庸置疑,自體驗模式遵循了法律產生的正常規律,能夠使學生明白法條產生的行為基礎。因而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模式。
第二,自體驗法學教育模式研究的是研習者本人親歷行為,而旁觀者法學教育模式則研究他人的行為。可能會有人質疑,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經歷法律評價其行為的過程,因而自體驗模式是無源之水。特別是對于本科生而言,自體驗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人的行為從法的運行視角來看,涉及執法、司法和守法過程,社會每一個主體,都在這三大法律運行系統中承擔義務或享有權利。因此,每個人每天的行為都與法律相關,因而都可以通過法律的模擬再評價而獲得法律知識的養成。比如早起的同學是否有義務保持靜默以保證同舍他人的安靜休息權?睡懶覺的同學是否有權限制早起的同學開燈讀書?諸如此類均可作為自體驗模式研習的對象。
第三,自體驗模式以研習者親歷行為為研究對象,因而其法律研究的結果更容易使法律知識內化為研習者的行為。而旁觀者模式則猶如論詩評文,評對論錯都容易成為過眼云煙,無法對研習者形成心理沖擊,因而研習所得法律知識難以內化為研習者的行為。
在自體驗模式下,航空法特色教育將以其在生活中涉及的各類與航空運輸、空氣空間、機場征地拆遷、航空快遞等等親歷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或者以環境模擬方式提供各類航空活動環境,由參與者對自身行為進行法律模擬評價,從而獲得航空法律知識。無論研習者以自身親歷還是環境模擬中的各類行為為對象,都將構成非設定模式下的靈活多變的場景,既有助于法律技巧的訓練,也有助于航空法律知識的養成。
四、課程體系的調整
目前,在一級法學學科基礎上,本科生的培養模式主要強調三個模塊的知識結構:即法學、外語、航空法學及航空知識。比如中國民航大學本科生教學大綱規定學生應學習一級學科法學及航空法學、航空概論和公共英語、思政等公共課程。這種培養模式顯然具有先進性,應當說是一級學科學位點+特色法學教育模式的實踐。但此種模式仍然不能滿足航空業對高端法律人才的需要。
第一,航空法學課程單一,未形成航空法系統知識課程體系。目前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開設的主要是《航空法原理》、《國際航空運輸法》兩門課程,以及一門案例訓練課程,未從航空法知識體系的角度涉及課程模塊。因此,學生學習后尚不能從根本上掌握航空法知識并應對實踐問題,不能實現航空法特色教育的目的。事實上,航空法學教育除了通識課《航空法原理》以外,還應當開設《航空運輸合同法》、《航空侵權法》、《航空器權利法》、《航空融資法》、《航空行政法》、《通用航空法》、《國際航空公法》和《航空國際私法》等理論課程和相關實踐課程,才能夠基本涵蓋航空法知識、培養具有處理實踐問題能力的學生。
第二,航空業是一個涉外性很強的產業,必然要求其法律服務者能夠處理涉外法律事務,其中一個重要的技能就是外語能力。而目前的本科生無論在招生還是培養方面對外語的要求并不高。在漢語還未成為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工作語言之前,外語能力的缺失將導致法律服務能力的喪失。然而,目前設置的英語課程主要是為應對四六級考試的公共英語,而不是航空法英語或航空英語,將來在航空法崗位上將面臨無法與外國航空法律師和其他專業人員溝通的窘境。最近的例子是韓亞航空在舊金山機場墜機案,該案機組成員外語能力較低,給美國交通安全委員會的調查帶來不便。盡管這不是法律職業中的案例,但的確具有相似性。因此,將航空法英語能力作為基本的教育模塊是合理選擇。就課程設置而言,增加航空英語、航空法英語、法律英語,縮減公共英語課課時。本科生英語課程在嚴格意義上來講,僅僅是普通英語課程的繼續,只是多了一些生僻艱澀的詞匯、俚語以及書面表達等。這些知識雖然重要,但對本科生而言,并沒有多少適用上的意義,無論從學術研究,還是專業交流上來看,均是如此,而且通過航空專業英語也可以培養其溝通與寫作能力。所謂懂外語的涉外法律人才,其實質是懂專業外語的法律人才,而不是只會普通外語,不知其從事的航空法律服務中涉及的專業詞匯與專業表達的法律人才。因此,該課程應當被體現航空行業特色的專業外語所替代。
第三,航空知識與法學知識是完全不同的學科門類,即使就航空知識而言,也具有多個不同的學科。因此,僅具有法學知識的本科生面對實際問題時,難以用法學知識處理問題。因為航空事件中的事實問題往往使得本科生無法認識其性質,自然難以將其歸入某一法律關系之下,處理問題自無從談起。故此,航空知識與法學的跨學科知識構成是保證本科生成為應用型航空法人才的關鍵。航空知識模塊應當涉及三大塊:一是航空運輸業務,二是航空安全業務,三是航空管理業務。這三大模塊實際上是航空服務業中的核心業務,因而內容紛繁復雜,短時間內難以掌握。但是,本科生需要的是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僅要求其對航空活動的基本流程、術語及常見問題有所認識,目的是在研究和實務中能夠迅速對接到法律規則上來,而不是要求其深入掌握和研究這些知識。因此,上述航空知識應以概論形式開設相關課程。因此,航空法特色教育應當以法學一級學科核心課程模塊、航空法學模塊、航空法英語與公共英語模塊和航空基礎知識模塊四個模塊組成。改變目前的漏斗狀課程分布形態,實現航空法學教育課程體系化。以實現培養復合型與涉外法律人才的目標。
五、問題導向型的實踐培養模式
研習者應當在研習航空活動過程中,以權力、權利與義務為核心,提出相關的問題,或者在研習者限于認知水平難以提出問題時由教授提出相關問題,由研習者自行或在教授指導下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并依據其尋法所得,依其理解進行解決。該解決方案應通過其他研習者討論評價、有時包括航空實踐部門的反饋以及教授的評價之后,再由研習者進一步反思,最終提出解決方案。按照自體驗模式的理念,研習者應對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感性或更高的理性認識。本科生在航空行為的體驗及觀察方面不足,直接研習航空特色法律,必然重回旁觀者模式的老路。為此,在本科生入學后先集中進行航空知識模塊及航空外語的學習,將實踐課程推行到航空實務部門進行,進行為期 1 個月的見習,以體驗有關航空行為及其社會意義。返校后對其所經歷的全部航空行為進行統計分析并寫出行為模式報告。然后開始航空法英語、法學一級學科課程及航空法特色課程模塊的研習。研習應當按照問題導向型與自體驗模式進行。在畢業論文撰寫之前,再分派本科生到航空實務部門實習 3 個月。通過實習,再次檢驗其自體驗模式及問題導向型模式下的學習效果,并進一步修正和提高。返校后進行畢業論文的撰寫。見習-研習-實習-研究的培養路徑是實踐-理論學習-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饋理論-理論提高-實踐能力提升的螺旋式上升運動,對于培養復合型高端航空法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5/201204/134451.html.
[2].鄉土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楊婧.侵權責任構成之違法性要件研究.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2012.
115家整車廠中,1998年產銷量大于10萬輛的企業只有7家(上海大眾、一汽、天汽、東風、長安、柳微、昌河),5~10萬輛的4家,1~5萬輛的9家。其中前13家整車企業的產量占全行業的92%。
整車制造分為載貨(重中輕微)、越野、客車、轎車、底盤、其它六類。其中轎車占全部整車的比例,從1991年的11.4%,提升到1998年的31.2%,已超過了載貨車,成為我國汽車工業增長的主力車種(全世界轎車產量占汽車總產量69%)。
1998年,我國汽車工業產值2787億元(當年價),資產總計5044億元,利潤總額58億元。汽車工業增加值占工業GDP的比重不到2%(發達國家一般占10%),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離“支柱產業”還差得遠。
我國轎車工業以國家定點的8個基地為主體(就是上世紀80年代定的“三大三小”,又增加兵器、航空二部基地),現共有14個整車廠。表3-1反映了我國轎車整車廠的基本情況。
注:
1上了目錄的轎車整車廠還有四家:江南汽車,吉林江北,西安秦川引進鈴木奧拓,一汽順德汽車廠引進德國大眾、都市高爾夫,此處略。共14廠。
2合資情況,現有資料不全。
3另需要說明的是,統計上還有一項“進口件裝配的汽車”,共有哪些廠生產不詳,1999年上半年產量6萬,比上年同期增長96.9%。
4據最近報道,1999年11月,天津與日本豐田協議各占50%股權,共投資9700萬美元,建“天津豐田”轎車廠,規模3萬輛。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年鑒,1999。
從上表可以看到,第一,我們八個轎車基地,到現在為止只有三家是上了5萬以上規模的,其他情況不等,如二汽神龍已達到15萬輛能力,有待打開市場,有的產能有限。第二,除了一汽還有自己的獨資轎車廠、有獨立品牌之外,其余全部合資,生產洋品牌。這就是我們轎車工業的基本格局,這種格局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走向。
國企機制不改,全行業效益水平低
汽車工業帶有我國“傳統產業”的一切特征。國有企業政企不分,短期行為,技術進步動力不足,人員包袱重,企業辦社會,基建攤子大,資產負債率高等問題,普遍存在。所以,加入WTO,具有國際企業制度對我國有企業制度的沖擊的含義。
企業效益水平低。勞動生產率,我國汽車工業是日本的1/18。[1]“一汽”十幾萬員工,人均產量約1輛,日本豐田人均30~40輛。這樣,我們勞動力便宜的優勢被低效率所抵銷。汽車全行業成本利潤率,從1988年的12.88%降到98年的2.50%。全行業流動資產周轉次數,從1993年的2次降到1998年的1.2次。全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7%。
從轎車工業來看,高過國際市場一倍的價格,沒見到形成多少積累和開發能力。1997-1998年,轎車業內降價競爭,立刻被認為“過度競爭”,搞起“價格自律”。
行業內效益差別較大。據國家機械工業局公布,1999年一季度,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盈利8.42億元,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虧損2.32億元。
經濟緊縮,汽車工業受到重大影響。1998年底,全行業虧損面39.9%,截止到1999年5月,全行業虧損面達50%以上。進入同年三季度,輕型貨車和轎車產銷量有所回升。
“八五”時期,汽車行業(特別是轎車業),爭相投入巨資,力求擴大生產規模以求自保,從而導致“九五”時期,生產能力大量過剩。[2]我國公開報道,全行業生產能力約300萬輛,日本人來華考察,估計中國已形成600萬輛能力。已建成15萬輛轎車生產能力的一汽大眾和神龍,開工不足(1997年,一汽大眾為30%左右,富康為17%左右)。
一些(國有)合資企業,一講擴大生產能力,就熱衷于全套引進外國設備(進口設備比國產設備貴2~3倍),又不講究投資效益。例如二汽上“富康”,法方主張先形成6萬輛能力,滾動發展,但中方堅持一次性形成15萬輛能力。一條進口生產線上百億,貸款比例又過高(其時貸款利率高達10%),以致利率負擔達10億以上。產能不能發揮(90年代的富康捷達都是幾萬輛),單車又要分攤高額折舊費。結果,富康車的財務成本達2萬元/臺。一汽大眾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與此成鮮明對比的是,1995年天津汽車廠從6萬輛擴建至15萬輛能力,精打細算,設備填平補齊,盡量采用國內設備,投資僅22億。就是這樣,該公司的人還說“如果認真抓,省下3~4億,是完全可能的”,比如裝配廠房的屋架還是從美國買的,完全沒有必要。
“一汽、東汽和上汽以進口成套設備為主,每年還需要花數千萬進口配件、夾、刃、量具,甚至進口油、冷卻設備…”。[3]我們設備工業落后,但不一定連夾具量具刃具也做不出來。說汽車工業體現了一國工業的整體水平,其實更能反映出整個工業的管理水平。
據報道,一汽、二汽已經享受國家“債轉股”優惠了,財務成本可以降下來。這當然是好事。但反過來看,“天汽”為國家省錢,是不是吃虧了?“花國家錢不心疼”的機制,能靠“債轉股”解決嗎?
各整車廠成本情況,正式統計資料中找不到。媒體報道桑塔納單車工廠成本6~7萬元。以“普桑”論,國內現售價12.3萬元,同類車型國際價9000美元,如按8.3的匯率和35%的關稅,再加上運雜費10%,到岸價為11.1萬元。如關稅降到25%,到岸價10.27萬元。上海大眾是滾動發展起來的,財務成本低,降價還有空間。其他廠的情況就難于準確判斷了。但大體可以形成這樣的概念:上了一定規模的整車廠,還是有降低成本的潛力?,F在的問題似乎是,全行業風氣并不特別注意提高價格競爭力,反而傾向于向“低水平”看齊,所以一降價就叫罵“過度競爭”。這還是因為政府關懷太多。
產業集中程度問題
廠家太多,規模效益差,是中國汽車工業整體缺乏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全行業115家整車廠,總產量僅相當于一個大型跨國集團的規模。廠多的另一面就是平均規模小,按官方統計,1998年,全國99家整車“大中型”企業,平均資產總值(含流動資產年平均余額)24.5億。12家主要轎車企業,資產平均值58.58億。國際上19家100萬輛以上產量的汽車廠,平均資產579.32億美元。
行業內部還是有一定集中度的。從整個汽車工業結構來看,中型載貨車集中于一汽和二汽,形成壟斷競爭的局面。重型載貨車也向二汽、重汽集團、兵器總公司等集中。分散重復主要是輕型微型車廠過多?,F在微型車廠有10余家,產量集中于前5家。輕型車廠多達50余家,除一汽、躍進等前10家企業外,產量均不足1萬輛。
廠多的另一個問題是總體布局分散。115個整車廠遍布除和寧夏之外的28個省份,八個轎車基地,相距千里,各搞一套零部件配套體系。有些零部件進行全國集中布點時,又帶來協作不便,增加運輸費用和庫存。
當然,廠多規模小的利弊是相對的。早期的美歐汽車工業也是百廠競爭的。但今天的汽車業是全球化競爭,全世界形成了18~19家百萬輛級的超級跨國公司,提高集中程度是保持自主地位、參與國際競爭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國際上汽車工業規模要求高,是由于技術含量不斷增加??鐕瘓F間的激烈競爭,不僅推動一浪高過一浪的兼并,也推動世界性的技術創新浪潮,并購動輒數十百億美元。產品向智能化、輕小型化和環保化發展。西方一般7~8年更新一次車型,短的只有4~5年。有的大型跨國公司的技術開發中心,擁有萬名科技工程人員。國外開發一個新車型的費用,平均需要1.5億美元(另一說是10~20億美元,恐有夸大),需要300~400萬輛產品分攤研發投資。目前國際上汽車企業所要求的最小經濟規模是整車年產40~60萬輛,零部件100~200萬件。國際上一般認為上了200萬輛規模,才有實力形成自主開發能力、發展獨立車型系列,才有實力建立全球銷售和服務網絡。
我們的汽車工業由于分散,整車廠技術水平低,除少數大集團,多數不具備研究開發實力??鐕镜难邪l費用一般要占到公司年銷售額的5%以上(另一說是5%-8%),而我國平均不足2%。規模又小,研制經費少,各企業分頭花費巨資引進車型,買人家的知識產權,有限的技術力量就分散去消化這些“知識”,忙于提高國產化率,還要零部件廠更新改造。剛忙活完,人家的新車型又上來了,結果大家都去被動跟進。這就是我們轎車工業十多年的狀況。
零部件工業問題更嚴重
零部件是汽車工業的基礎,它決定著整車的質量和價格水平。多數情況下,整車廠只負責發動機、變速箱、車身等主要部件的制造和整車裝配。國外汽車業由于生產銷售、技術開發的國際化,出現降低自制率、全球最佳采購的趨勢,整車廠的自制率一般在30%多(我國整車行業平均自制率50%-60%),促使零部件工業集團化、國際化、系統集成化。
現在,我們列入國家目錄的汽車零部件廠約1700家,報載實際上約有5000多家。[4]三無(無廠名、廠址、檢驗合格證)產品泛濫,質量糾紛不斷,車主叫苦不迭,嚴重損害行業信譽。
整車價格高的一個原因是國產零部件貴。據報道,國產化零部件平均比國際采購貴20%。而零部件貴首先是由于集中程度低。1700家目錄內廠,其中專業化、大批量、多品種的企業不到5%。以160萬輛整車的規模,業內有人認為,如果批量生產,每個品種有2~3家就足夠。由于零部件成本高居不下,造成國內轎車工業外購比例越高,成本就越高這種違背國際產業規律的現象。
“一汽大眾、神龍的自制率約40%以上,但由于其不生產鑄、鍛件,實際上自制率只有30%左右。而上海大眾的自制率只有18.3%,外購件比率達到81.7%。這么高的外購率導致上海大眾在生產轎車十幾年后的今天,國產化率達到91%和84%(兩種車型),產量達到20萬左右時,生產成本仍比1986年的國際市場價還高”。[5]
1998年,零部件企業中三資企業約494家,主要為各合資整車廠配套。可見零部件工業分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多頭合資造成的整車企業各不統屬。合資整車廠起點高,原有零部件廠技術水平跟不上,國家對合資廠的要求是逐年提高國產化率,這就必須同時投資零部件工業,或尋求新的合資合作伙伴。如上海大眾65%的零部件由橫向工廠制造,“一期轎車工程,‘橫向’投資約為‘縱向’投資的1.15倍”。這些零配件廠集中為上海大眾服務,其他轎車基地再投資建設自己的關系戶。我們的轎車集團又是分別和德、美、法、日公司合資的,互換性不強,各搞一套,成了“萬國車展”。這樣的行業組織結構,要想使零配件工業“集團化、系統集成化”,形成大批量集中供貨基地,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從全行業的角度來看,各合資廠都要上15萬規模,都要提高國產化率,就都要增加為自己服務的零部件生產投資。但國內市場有限,打出國門不易,結果,誰的生產能力也不能充分發揮出來,財務成本高,零部件價格當然降不下來。
市場秩序混亂,回扣成風?!霸S多企業…為兩件事犯難:一方面,企業采購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個別采購人員卻在黑色收入的滋潤下越來越‘肥’”。[6]消費者為高關稅保護多付了100%的價格,卻養肥了一層腐敗者。
據中新社北京(1999.11.18)電:人人關心的微型轎車,價格下不來的關鍵原因是“沒有大批量合乎要求的發動機”。長安奧拓、云雀、夏利,各自引進鈴木、富士、大發的發動機,倒是省了開發經費,但進口發動機成本高,沒有降價空間。零部件的國產化同樣面對“要品質還是要成本”的兩難選擇:好的國產零部件較貴,抬高整車成本;夏利走提高自制率的路線,單車成本之低在國內數一數二,但質量又差強人意。為此,夏利推出7131,質量上去了,可是價格又抬到9萬以上。
其實,何止是微型車如此。八個轎車基地,四大直屬集團,外加各系統研究所,不乏精兵強將。可惜各為其主,形不成拳頭,至今沒在關鍵部件上形成突破。中國人能自己設計制造載人飛船的發動機,可是至今沒有形成微型汽車發動機研制能力。長此下去,不僅“知識產權”的錢永遠賺不到手,批量化也做不到,“質次價高”就總也無法解決,長此下去,我們的轎車工業就找不到出路,就只好去當“買辦”,代表各自的“洋大人”在中國市場上競爭。
我國汽車工業和國際技術水平差距仍在拉大
我們汽車工業的技術消化和開發能力太差,跟不上國際進步潮流,令多少業內人士扼腕嘆息。我們的國產化進度一般是8年左右,比外方研制一個新車型的周期還長。中國剛剛在建設助力轉向系統生產線,國外已經開始流行電子控制轉向機構;中國剛剛開始生產電噴控制系統,上海-通用合作的別克就裝上了動力集中控制系統;中國剛剛宣布已能生產ABS,國外轎車已開始裝備側滑控制系統。
“……知識產權在外商手里,引進技術得交入門費;別克轎車零部件技術先進,工藝復雜,質量要求高,許多(零部件)企業不僅要引進技術,設備,還要改造生產線,又要增加投資”?!皠e克……動力總成、剎車系統、傳動系統、懸掛系統、功能控制等核心系統已全部電子化,中國…即使這些產品實現了國產化,也不能說明我們掌握了這些技術,更談不上創新開發。沒有電子產品生產能力,中國汽車零部件業永遠只是一個低水平的機械加工業?!保?]
“寶馬的柴油發動機比中國現產的最好的發動機的升功率大一倍?!?.5升增壓中冷陸虎柴油發動機,升輸出功率40千瓦,排污量滿足歐洲3號要求。我們(寶馬)想將柴油機推廣到中國,但發現找個合適對象都困難?!保?]
我們的相關工業(原材料、設備制造)不能滿足汽車制造業的需求。據報道,鋼材質量不穩定,一些高強度鋼板、涂層鋼板以及多種優質鋼材尚不能生產。盡管我們鋼產量世界第一,但每年還要進口800萬噸特種鋼材。所需塑料、橡膠、玻璃、涂料、粘結劑等各類非金屬材料,在品種、質量、數量等方面也滿足不了需要。裝備制造業,加工精度、性能、效率達不到要求,高效專用設備少,自動化程度低,配套性能差。近幾年國內數控機床市場占有率僅3%,設備國產化比零配件國產化還慢。
業內人士概括,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是“散亂差”。十多年過去了,國家發了多少紅頭文件,開了多少會,要提高集中程度,可眼睜睜看著這種局面無法扭轉。我們的國企制度和由此派生的條塊分割格局,成了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注釋:
[1]1997年,日本汽車工業職工74萬,產量1098萬輛:同年,中國汽車工業職工198萬,產量158萬輛。中國勞動力成本是歐美的1/20,但其優勢被低的勞動生產率所抵銷。(轎車情報,1999年6月)。
[2]一汽大眾1996年達到15萬輛能力,投資89億,天津夏利1995年完成15萬輛擴建工程,投資22億,二汽神龍1997年在武漢和襄樊兩地建成年產15萬轎車工程,投資103.5億(曹建海,中國工業經濟1998年12期)。
[3]《轎車情報》1997年12月。
[4]《國際經貿消息》,1999年8月24日。
[5]《轎車情報》1997年12期。
[6]《中國汽車報》,1999年10月20日。
[7]胡茂元,《中國汽車報》,1999年4月29日。
關鍵詞:圖書館;服務創新;服務理念;服務手段
作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其最大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其學院名大都冠以學校主要專業的名稱,如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也突出了學院專業特點。以筆者所在的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館藏文獻的中文圖書為例,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22個基本大類中,T(工業技術)大類圖書占了最大的比例(40.18%),工業技術中的二級類目TU(建筑科學)類圖書占了全部館藏的17.74%,也是整個二級類目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圖書;其次是F(經濟)大類,占了10.43%;再次是I(文學)和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圖書,分別占8.96%和7.83%, TH(機械、儀表工業)類占5.16%,這些都是與我校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直接相關的圖書。此例可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基本上形成了以專業性圖書為主,基礎教育類圖書為輔,以綜合性圖書為補充的較為合理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基本上能適應高職院校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實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目標。
1.服務模式的創新
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應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圖書館建筑空間的布局要考慮到讀者使用的方便與人性化,圖書館的一樓一般是讀者最先到達,也是必須經過的地方,一般可以設為綜合服務區,便于為讀者提供盡量集中除借閱以外的各種讀者服務,包括辦理閱讀證、還書、理賠處理、參考咨詢、書目查詢以及投訴接待等“一站式服務”以及圖書館各業務部門間的隨時溝通。
2、信息服務理念、手段的創新
2.1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成績平均水平較低,比起本科院校的學生,他們更需加強對學習的引導,只有積極、主動開展培訓、導讀、新書推介等服務,平時多找機會開設文獻檢索、專題培訓講座,引導學生成立讀者協會、舉辦讀書討論會,才能引導學生進入圖書館學習。
2.2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數字資源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電子閱覽室”,不但可以通過圖書館的主頁提供各種數字資源的服務,而且設置專人提供導航服務,現場指導、實時幫助讀者提高獲取數字資源的能力和技巧,并提供復制、下載、打印、文獻傳遞等服務;數字資源培訓利用區還是學院文獻檢索課的實習基地;也可以利用它定期培訓讀者獲取數字資源的能力。
2.3開放式服務、遠程服務、上門服務,是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管理服務中正在實施和拓展的服務項目。為了真正體現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開放式的大流通模式已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通常布局,從而減少和解除了讀者查找和閱讀中的障礙。高職院校的學生以學習技能為主,技能的培養多數都在企業中進行,有較長的實習期,一般有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實習期間的學生,一方面需要用知識指導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需要撰寫畢業論文,對文獻信息的需求比在校時更大,對圖書、信息的需求欲望更加強烈,圖書館遠程服務和上門服務的管理服務和理念,是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
2.4針對型服務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社會的建立,圖書館開始沖破傳統服務模式,緊密地配合社會需求,提供特色服務、有針對性的服務。例如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將要考取多項職業的技能證,圖書館應及時提供必要的相關文獻。又如學校在加大選修課程的比例,圖書館應及時了解教學計劃,優化館藏結構,提高館藏利用率。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不斷提高讀者的滿意率。
3、特色資源建設的創新
3.1高等職業院校圖書館,當然要突出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這是與非職業院校的最大區別。這個收藏展示區追求的是“特色”,以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圖書館就要建成以建材建筑專業為主,其他專業及基礎學科為輔,綜合素質教育作補充的突出學院建材專業職業技能教育的館藏結構體系,為學院的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科研和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文獻資源保障。那么,對于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來說,就應設立以TU(建筑科學)大類為主、與建材相關的其他專業為輔的職業教育專業文獻資源。
4、引進西方的高校學科館員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措施除此之外,還可以引進西方的高校學科館員服務模式。學科館員是一種新型的圖書館員,他既是館員,又同時對學科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是一種復合型館員,其重要職責是為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包括協助教師專門為某專業課程教學的需要提供有關的信息資源和建立學科資源導航。
只有在管理和服務上不斷創新進取,完善圖書館服務模式和手段,擴大服務內容和深化服務層次,有了全新的服務模式和服務實力,才能根據學院建設及發展的需要,全方位、多元化為學院教育教學改革服務,才能發揮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建松.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2]許德寬.院校內涵建設[J].職業教育研究,2008.
[3]茹美霞.圖書館信息服務在企業信息化中的作用探究[J]. 晉圖學刊,2011.
[4]周瑩.論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保障體系[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
[5]王曉力.國外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模式[J].圖書情報工作,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