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意農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接受調查的200戶農戶中,聽說和了解創意農業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40%,60%被調查者表示沒聽說過創意農業。這說明創意農業雖然經過了20余年的發展,但是在貴州的偏遠山區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它的存在。目前,當務之急應是在群眾中,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的寨子里大力宣傳創新農業,普及專業知識,提高人們對創意農業的認識和認可,以便為開展下一步創意農業的推廣工作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2三都水族自治縣創意農業發展方向
2.1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提高創意農產品質量
三都水族自治縣當地旅游資源、生物資源良好。近年來開展得葡萄節活動,使當地的葡萄產業發展勢態良好。當地可以先扶持一批創意農業龍頭企業,并與農民合作社、相關行業協會、創意農業生產基地進行專業化合作,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先進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制定和實施創意農業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范,開展全程質量控制。把創建創意農業示范縣、創意農業名鎮、創意農業示范場與推進創意農業品牌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于創意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加強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知識加持技術,以技術指導生產,建立創意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發各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培育自主農業品牌,增強創意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發展創意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引進市場前景佳、經濟效益好、創意水平高的創意農業企業,實現土地資源科學化、集約化利用,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努力推進創意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規模效應。重點開發區域特色強、競爭優勢強、創意優、科技含量高、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大的農業產業集群,加速從農戶集群、企業集群向產業集群發展。
2.2建立家庭創意農莊示范點,形成大小企業相輔,家庭政府共建的互補格局,努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以家庭為基本單位,以創意農產品生產為核心,整合三都縣周邊農村特色創意農產品生產技術,堅持“聚集資源、突出重點、形成特色”的思路,以水族文化為特色,以品牌塑造形象,通過農業與藝術的有機結合,賦予農產品以獨特的文化內涵,讓消費者形成美的享受,讓全社會都來感恩農業、關愛農業。以文化農業與情感農業為理念尋求新的農產品銷售增長點,以當地特殊水族文化為優勢,發掘文化和農業新的結合點以促進創意農業的發展,最終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發展創意農業是在新形勢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達到農民創收的目的;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措施;是實現農業又快又好發展、農村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選擇和必由之路;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
2.3完善政策導向,健全創意農業品牌建設
(1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北京100093;2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北京100012)摘要:在知識經濟與體驗時代下,消費者對鄉村旅游功能凸顯為精神與文化的個性化需求,而傳統的旅游產品供給多以滿足物質的大眾型產品,一方面導致了市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同質旅游產品間競爭異常激烈,鄉村旅游的發展亟待轉型升級。如何開發鄉村旅游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突破解決產品間同質化競爭的問題成為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首要難題。筆者從文化創意的視角,在分析中國鄉村旅游開發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創意思維開發鄉村資源、創意設計旅游產品、創新開發模式、創意文化主題活動、創意旅游營銷等方面的策略,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加速鄉村旅游發展的轉型升級進程,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 :鄉村旅游開發;文化創意;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cjas15010006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面上項目“京郊山區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研究”(SQSM201312448004)。
第一作者簡介:康杰,女,1977年出生,河北新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
通訊作者:楊欣,女,1981年出生,山西太原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信息化管理。
收稿日期:2015-01-06,修回日期:2015-03-12。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Cultural Creative Perspective
Kang Jie1, Yang Xin2(1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3, China;2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1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one was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massmaterial supply and personalized demand of spirit and culture between the consumers and suppliers; the otherwas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the homogeneous tourism product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wasconfronting the urgent nee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ow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to solve producthomogenization competition had become the primary problem of rural tourism. The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in China from the cultural creative perspective.Finally, it put forward strategies lik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sources, creative design of tourismproduct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ode, creative culture theme activities, and creative tourism marketing, etc.,so as to meet the consumers’dem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mote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ultural Creativity; Strategy
0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收入水平不斷增加,以休閑消費達到釋放壓力、放松心情的鄉村旅游成為城市居民假日游的最佳選擇。自2006 年國家旅游局將旅游主題年確定為“鄉村游”、“和諧城鄉游”、“生態旅游”以來,鄉村旅游進入快速發展的增長期。據統計,2013 年中國農家樂的數量有170 多萬家,鄉村旅游的重點村有10.6 萬個,全年接待游客將近10 億人次,旅游收入達到2800 多億元人民幣,直接受惠的農民有3000 多萬[1]。鄉村旅游已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重要消費領域,是解決三農問題和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但與此同時,快速發展中也產生了諸多的問題:資源的有限與粗放式的開發相矛盾;產品缺乏文化特色,沒有核心競爭力;旅游產品間極高的相似度,導致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資源配置未優化、重復建設與浪費等現象比較嚴重[2];尤其在中國邁入知識經濟與體驗時代后,創意引領消費,傳統的農家樂、民俗村、采摘園、觀光農園、漁家樂等主打旅游產品與消費者對精神文化的多樣化、差異化、體驗化、個性化需求相矛盾,鄉村旅游的發展亟待轉型升級,如何開發鄉村旅游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成為首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文化創意是通過發揮個人的創造力、智慧,以資源為載體,賦予產品獨特的文化內涵,強調的是產品的差異性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以此來滿足人們對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與文化需求[3]。從眾多的文獻分析來看,許多學者以鄉村旅游發展的轉型升級為研究對象,但以文化創意的視角探究較少,更鮮有從創意視角來研究鄉村旅游開發,來解決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問題。因此,筆者以鄉村旅游開發為研究對象,從文化創意視角,提出鄉村旅游在資源、產品、模式、市場、產業鏈等方面的開發策略,以滿足消費者異質化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并試圖解決產品缺乏特色、同質競爭激烈、資源重疊等難題,對加速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1 文化創意視角下研究鄉村旅游開發的現實意義知識經濟時代下,文化與創意成為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力量。將文化創意理念、思維方式融入到農村的開發生產、生態、生活資源中,創新旅游開發的模式,完善旅游產業鏈,這勢必加速鄉村旅游健康快速發展。
1.1 實現鄉村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游開發可持續發展是指在合理利用和保護鄉村旅游資源的前提下,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能滿足后代人自身需求的行為[4]。文化創意是運用人的創造力,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深層的挖掘,體現其旅游的文化價值和內涵,并對已開發旅游資源的再整合利用,運用無限的創意突破物質要素類旅游資源的約束,進一步拓寬了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空間,克服了物質要素類旅游資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5],為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創新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方式和渠道,在生產、運作、銷售等環節融入文化創意,解決了鄉村旅游面臨的資源有限、生態環境壓力、旅游產品單一、無特色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文化創意下的鄉村旅游開發成為確保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2 保護、傳承鄉村傳統文化
中國廣大鄉村地區擁有源源流長的歷史文化資源,承載著豐富的鄉村習俗、民族風情和農耕文化[6]。但隨著社會變遷與發展,鄉村與城市、傳統與現代文化之間不斷的撞擊和融合,許多傳統的鄉村文化已瀕臨滅亡或是轉化、模仿為城市文化的符號,失去了鄉土文化的“土”特色。文化創意是在既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與突破,其第一步就是對鄉村文化資源的整理和挖掘,使傳統的歷史文化在保護中得以傳承,在傳承中創新與發展,賦予了鄉村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并結合新時代的理念,開發出有文化內涵的旅游創意產品,如一些瀕臨破壞的古遺址和亟待維修的古建筑經過文化創意開發成為具有特殊文化旅游的勝地[7],文化創意下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實質上就是鄉村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過程。
1.3 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目前,國內鄉村旅游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正轉變為文化性、層次性、個性化精神與文化需求,鄉村旅游的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文化創意依靠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突破常規思維的模式和觀念,在一定的載體上,賦予產品精神文化含義,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對文化的需求;并通過其強大的融合性,助推鄉村旅游業打破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壁壘和界限,實現對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和不同領域的資源整合[8],創意出融合生產、生態、生活等多種功能的旅游產品,成為實現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2 國內鄉村旅游開發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鄉村旅游開發是指發揮和挖掘潛在的鄉村旅游資源,為消費者提供新、奇、特的旅游產品,并把這種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現實的經濟優勢,以提高旅游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力[9]。近幾年,國內鄉村旅游進入快速發展的擴張期。在鄉村旅游開發方面,主要是以農業觀光和休閑農業為主,其功能正處于由單一觀光向以觀光、考察、學習、體驗、休閑、度假、娛樂等多功能綜合型方向轉變與發展,如農場類旅游,包括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廣場,還有以休閑、娛樂和知識為目的的農業教育園、科普示范園,以及參與、體驗各種農民農事生活,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游等新型鄉村旅游產品[10]。但與此同時,鄉村旅游在開發中也不可避免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
(1)鄉村旅游的開發多強調以自然資源為依托的開發,對農業資源過度依賴[11],多以自然景觀、農業觀光類的旅游項目的開發,未重視鄉村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等文化資源的開發,致使開發的產品缺乏文化內涵,鄉村的地域特色不突出,造成鄉村旅游產品間的嚴重雷同,產品未形成根本的核心競爭力。
(2)開發多處于盲目、自發式的狀態中,模仿、照搬發展模式的現象還很普遍,相鄰相近的鄉村旅游提供的農家餐飲、住宿、采摘、垂釣、農事體驗等鄉村旅游產品相似度很高,鄉村特色不突出,并多是以承包租賃的個體行為,很多類似的旅游開發項目根本沒有考慮旅游產業鏈的上、下延伸,如旅游產品未進行精、深加工和高端產品延伸,缺少衍生產品和伴生產品,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12]。
(3)鄉村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單一,所采用的模式多局限于文化觀光型模式,以觀賞觀光型活動為主,如觀賞田園景觀、觀看民俗風情文化、參觀手工藝品、觀光農業園、主題公園展覽等[13],以農村生活、歷史文化、探險體驗、生態科考游等體驗類旅游發展尚處于初期,層次相對較低,致使游客滿意度降低,游客滯留時間較短,對消費者形成不了一定的影響力。
(4)開發的旅游產品中缺乏創意,許多項目依托地域的自然環境進行開發,始終保持原狀,開發一次就此停滯,旅游活動的文化性、娛樂性和參與性都較低[14],致使開發的旅游商品不能刺激和滿足新時代下鄉村旅游的新需求。
(5)在當代新媒體技術下,市場營銷模式比較老舊,宣傳的渠道與力度不足,缺少對整體項目的精心包裝、策劃與推介,市場輻射能力較弱,知名度、吸引力和影響力非常有限,導致市場占有率低[15],未形成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導致宣傳和影響的輻射范圍小,新媒體的作用沒有發揮。
3 文化創意視角下鄉村旅游開發的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在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首先要從思想觀念上加強文化創新意識,把它貫穿于鄉村旅游開發的各環節及各層面,突出產品自身的文化內涵和特色,滿足當代鄉村旅游者對文化多元性和新奇性的需求[16]。
3.1 創意思維開發鄉村資源,挖掘文化價值和內涵創意思維是一種對既有文化進行的創新與突破,將知識的原創性與變化性融入具有豐富內涵文化的一種思維方式[17]。鄉村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承載著自然田園風光、農耕文化資源、鄉村建筑景觀、民俗文化資源等豐富的旅游資源,這為文化創意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例如重慶巴渝的文化村,游覽區由三院一寺廟一牌坊構成游覽主體,并在原有遺址的基礎上進行,創意有橫跨水面的連接大門和牌坊的跨度長達100 米懸空索橋,并在通衢大道旁建立壓邪的“泰山石敢當”,伴有錯落有致的故鄉人農家樂及農耕機具操作展出,使旅游者更加感受到傳統的巴渝民間文化[18]。在這些歷史積淀的文化資源和一些古城遺址基礎上,通過利用科技、文化、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創意元素,將一些物質載體、故事和社會生活元素融入到資源中[19],賦予有形的、無形的鄉村資源新的文化性及強大的生命力,體現歷史資源和古城的文化價值和內涵,更好地迎合鄉村旅游者對旅游文化差異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3.2 文化創意設計開發旅游產品
國內鄉村旅游開發的層次相對較低,多數以鄉村自然原始的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為開發對象,鄉村旅游資源間的相似性,導致各鄉村以景觀游為主打產品的嚴重趨同化。文化創意設計突破了對鄉村旅游開發的就地經營思路[20],在開發鄉村旅游產品過程中,運用文化創意設計,將當地特色文化如民俗風情、歷史文化、鄉村節慶、農事農活,或是培育的新的特色文化融入在設計的旅游產品中,并將創意產業的思維及時尚元素一并引入旅游商品的生產與銷售環節[21],這將特色文化的內涵賦予到鮮活的旅游文化產品中,并設計具有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的綜合旅游活動,強調產品間的差異性,使消費者在旅游活動中產生獨特的感受和深刻的體驗。如北京的懷柔雁棲鎮的村落,前身是京城的“虹鱒魚一條溝”,后進行美化環境、營造節點景觀、改造民居、增加文化元素等建設,注重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結合,融入農耕農具展、文化長廊等眾多文化元素,還可以參與到風箏、皮影等民間手工藝品制作,在夜晚,還可欣賞七彩棧道、古烽火臺等眾多文化夜景[22]。
3.3 創新鄉村旅游開發模式
國內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多是以自然資源、景觀為依托進行開發的,雷同的發展模式不能形成區域的競爭力,致使鄉村旅游效益低下[23]。鄉村旅游應當依據開發地的旅游資源狀況,并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運用文化創意,借助鄉村旅游資源載體,強調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創新開發模式,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型發展。如“生態農業+旅游業模式”的北京市朝陽金盞鄉的蟹島[24];“特色莊園旅游發展模式”的臺灣南投縣埔里鎮的臺一生態休閑農場興建了亮眼雅致且溫馨舒適的花卉驛棧,設計充滿浪漫與新奇感的水上花屋;“科技引導現代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海南省興隆鎮,建立了集科研、科普、生產、加工、觀光和種質資源保護為一體的熱帶植物園,并形成觀賞園林、教育園林、認養園林等多種形態,承載農事參與、自然教育、觀賞等功能[25]。
3.4 創意文化主題活動,完善旅游產業鏈
創意文化主題旅游活動是依托旅游資源中的文化元素,圍繞創造旅游新價值,并以消費者在旅游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知、體驗為目的進行的旅游活動,通過對鄉村中的文化資源進行深度創意開發,優化鄉村資源的配置,拓展旅游的功能和產業鏈-既有向產業上游的研發[26],又有下游關于品牌銷售渠道的延伸,并以消費者的需求設計產品、優化功能,創造全新的產業空間。如北京懷柔琉璃廟鎮白河北村,以“美麗琉璃”文化節為載體,先后開展了“中華瑰寶·美麗琉璃”攝影作品征集大賽、慈善捐贈筆會活動、“書畫琉璃之雅韻”、“琉璃山水間·古琴旗袍秀”等系列活動[27]。依托創意的鄉村節慶活動,設計開發出具有差異化、特色化的鄉村旅游體驗性活動,增加鄉村旅游產品種類和提升產品結構的優化和品牌[28],宣傳當地區域特色,充分發揮產業的關聯帶動效應,完善整個價值鏈,實現價值體系的整體增值。
3.5 創意旅游營銷,開發鄉村旅游市場
旅游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營銷的策劃、方式、手段在開發市場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29]。當今,中國已步入信息化時代,網絡及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文化創意可通過各種新媒體技術融入到鄉村旅游營銷策劃、方式、手段中,形成創意旅游營銷,這將為鄉村旅游發展塑造、提升品牌形象,開拓鄉村旅游的市場空間[30],提供了更為靈活和有效的傳播渠道。如利用網絡技術平臺,進行微博、微信營銷、APP上線,擴大其影響面,增加更多的潛在消費者;以鄉村體驗營銷、品牌營銷、網絡營銷、互動營銷等多種方式,通過給消費者留有深刻的良好印象,激發消費者再次消費的欲望,并保持對產品忠誠度[31];通過創意宣傳片、舉辦主題文化特色的大型活動或慶典營銷活動,多渠道、多方位地宣傳并塑造鄉村旅游的形象,從而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如北京房山區韓村河鎮的村落開展了打造旅游品牌的活動,通過文化主題活動推出“月滿中秋”煙花節、“上方山杯”書畫攝影大賽以及“天開花?!庇筒嘶ü潯㈤L跑節等一系列觀光季活動;并結合媒體發揮宣傳優勢,邀約主流多家媒體,如電視臺、網絡平臺進行多角度宣傳,加強了鄉村旅游產品的主題宣傳,突出鄉村旅游特性,加大了鄉村旅游的知名度,拓寬鄉村旅游市場[32]。
4 結語
鄉村旅游面臨著產品同質化、供需矛盾、歷史文化資源亟待保護、自然環境壓力大等一系列問題[33],其發展處于關鍵的轉型升級時期,而鄉村旅游開發是鄉村旅游發展轉型升級重要的第一步,傳統的鄉村旅游開發主要是依據當地農村的地形地貌、生態資源優勢,如農林類資源豐富,生態環境這些自然資源為主要開發對象,這類旅游開發容易造成鄉村間同質產品的激烈競爭、旅游產品特色不明顯、產品單一等問題[34]。筆者以文化創意的視角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旨在通過創意深層挖掘鄉村旅游資源的文化性,強調鄉村旅游經營中的文化特色和其差異性,并提出運用創意思維、創意設計理念、創新開發模式、創意文化主題、創意旅游營銷打造旅游產業鏈,來拓寬鄉村旅游開發的空間,解決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問題。在信息知識時代下,文化創意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借鑒依靠融入文化創意取得成功發展的鄉村旅游開發的經驗,但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鄉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今后鄉村旅游開發研究的重點應放在如何因地宜地利用當地的文化特色進行創意,這不僅可以解決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的問題,還把鄉村旅游開發中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轉移到對“活”的科技與人才方面的利用,不僅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由規模“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35],并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劉文曦.鄉村游火爆年接待近10 億人次[EB/OL].(2014-10-01)[2015-01-06].Http://finance.inewsweek.cn/20141001,82941.html[2] 李學術,劉楠.論農村創意經濟及其實現路徑[J].經濟問題探索,2010(2):51-55.
[3] 杜繼勇.關于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的思考[J].特區經濟,2011(4):69-70.
[4] 蘭嵐.重構傳統文化和傳播,用文化創意打造文化品牌[N].貴州都市報,2013-05-20(4).
[5] 高麗華.營銷視角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探究[J].農業經濟,2014(3):127-128.
[6] 蒙麗琴.建立鄉村旅游與民俗文化的良性互動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2014(3):105-106.
[7] 劉孝蓉.基于產業融合的傳統農業與鄉村旅游互動發展模式[J].貴州農業科學,2013,41(3):219-222.
[8] 馬亮,顏亭玉.鄉村旅游創新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2):404-408.
[9] 方亮.鄉村旅游的開發與建設研究綜述[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6):69-70.
[10] 魏敏,馬連君,馮永軍.農業生態旅游及其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J].農機化研究,2008(2):250-252.
[11] 蔣敬.日本鄉村旅游發展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3):176-1773.
[12] 何艷琳.竇店鎮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建議[J].北京農業職業院學報,2013(5):28-32.
[13] 張媛.鄉村旅游帶動我國城鎮化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2013(4):55-57.
[14] 陳雯婷,金權杰,程澄,等.基于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綜合體研究[J].管理科學文摘,2011(2):27-28.
[15] 劉軍.關于湖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建設規劃的思考[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31(5):62-65.
[16] 王春林.廣西特色農業與農村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與策略[J].創新,2013,3(7):112-117.
[17] 王靈恩,何露,成升魁,等.驅動因素視角的我國農業旅游發展模式與策略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2,20(6):681-687.
[18] 姚海琴.浙江農業文化產業發展路徑探尋-基于國內外成功模式的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158-160.
[19] 李學術,劉楠,王奇.論農村創意經濟的理論特征[J].經濟研究導刊,2012,(2):51-54.
[20] 陳焱霞.創意人才能力素質模型的構建及其應用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1:27-31.
[21] 劉為民.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報告[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56.
[22] 葛繼紅,王艷.農村文化社群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J].科學社會主義,2009(6):31-32.
[23] 張振鵬.文化創意產業的中國特性和中國道路[J].經濟問題探索,2011(11):37-41.
[24] 趙磊.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2:15-16.
[25] 王璠.對構建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思考——以甘肅省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6):8-13.[26] 厲無畏,王慧敏.創意農業的發展理念與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9(2):11-15.
[27] 吳倩,宋維山.藝術與市場整合:河北民間藝術產業化的發展路徑[J].河北學刊,2009(29):33-35.
[28] 章繼剛.創意農業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98.[29] 劉景枝,單厚軍.我省文化產業項目開發的品牌化策略[N].河北日報,2009-5-26(7).
[30] 張振鵬.文化創意產業的中國特性和中國道路[J].經濟問題探索,2011(11):37-42.
[31] 劉軍.創意休閑農業的淵源、特征及與休閑農業的區別[A].中國(寧國)休閑農業與魅力鄉村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1:132-139.
[32] 張友臣.發達國家文化品牌培育經驗探析[J].東岳論叢.2010,31(12):144-146.
[33] 舒川根.文化創意與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結合——以安吉縣創建“美麗鄉村”為例[J].浙江社會科學,2010(7):120-125.
關鍵詞:酉陽;創意;旅游產品
中圖分類號:K928.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5-0266-01
一、創意旅游產品概念
(一)旅游產品
從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發,旅游產品是指旅游經營者憑借著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設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旅游活動需求的全部服務;從旅游者的角度來看,旅游產品就是指旅游者花費了一定的時間、費用和精力所換取的一次完整的旅游經歷。
總之,旅游產品是指旅游經營者為了滿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的各種需求,而向旅游市場提供的各種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旅游服務的組合。旅游產品是個整體概念,它是由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服務和旅游商品等多種要素組合而成。其特征是旅游服務成為旅游產品構成的主體,其具體展示主要有線路、活動和食宿。
(二)創意旅游產品
本論文所研究的創意旅游產品不同與一般的旅游服務商品和旅游紀念品,它是創意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相結合的產物,是旅游獨特文化的載體,具有文化含量高,特色性強,有紀念意義等特點。創意旅游產品不僅僅局限在可見的商品,而是包含有關旅游的創意概念、創意影視動畫、創意文學作品、創意商品紀念品,創意體驗等。
二、酉陽創意旅游產品開發的可行性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渝東南邊陲的武陵山區,渝、鄂、湘、黔四?。ㄊ校┰诖私尤?,是渝東南重要門戶。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西面有灘急浪高的烏江天險;東面有被喻為“土家族搖籃”的酉水河和古樸的民風民俗。酉陽可供開發的旅游產品資源較多,門內廣,烏江百里畫廊、桃花源、筍巖大峽谷、龔灘古鎮等都可以作為創意旅游產品的設計符號來使用。
創意旅游產品的開發必須要兼顧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還要了解旅游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有針對性的開發創意旅游產品。發展創意旅游產品,一個有效地途徑就是使旅游產品產業與地方經濟產業鏈接起來,盡量利用地方資源包括文化資源、人力資源、材料資源、生產資源,將代表酉陽地域文化的設計符號,融入新開發的產品設計中去。
三、酉陽創意旅游產品的設計方法
(一)以酉陽文化為基礎,設計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發展主題
應該強調的是,特色是創意旅游產品的靈魂,是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源泉,也是旅游業的生命。因為旅游很大程度是對“他文化”的一種欣賞和探求。
發展主題的具體做法如突出酉陽自然景觀的優勢,引導游客領略獨特的秀麗風光,開展具有特色的民族生態旅游,滿足游客旅游審美的需求;突出酉陽的傳統文化優勢,充分挖掘古村、古鎮的文化內涵,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民間工藝技術,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技水平,滿足游客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需求;突出體現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飾、飲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動的規劃設計等方面,要盡可能體現出民族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滿足游客對跨文化差異的了解、感受和體驗。
(二)以創意產業的發展為目的,建立科技創新平臺
做好酉陽創意旅游產品開發首先就要拓展創意產業視野。創意產業的發展同高度信息化、知識化、全球化和生態化的時代條件密切關聯。它是一種提供獨創性智慧產品和服務并以此牽動各行各業的新型產業,是一種引領社會各個行業的功能性行業。其次明確創意產業的發展重點。高新技術成果與創意產業結合,提高創意產品生產和創意服務手段的科技含量,大力發展與高新技術密切結合的新興創意產業,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創意產品,使酉陽的創意產業在開發、制作、傳播等各個環節上具有發展優勢。
(三)以綠色產品為宗旨,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良好的環境和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酉陽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這就要求創意旅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必須與環境?資源保持和諧統一。具體地說,產品的設計首先要和自然環境相協?盡量減少對當地土地、水體、森林等的影響和消耗;對因發展旅游業而修建的賓館飯店、道路交通等設施,盡量減少用地、用水、用電、用氣,并處理好污水和垃圾。其次,產品的設計必須和人文環境相協調。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旅游產業結構分布不合理,特別是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地理位置相對偏僻,自然資源、民族風情為主體的旅游資源保存良好,但旅游業總體發展層次較低,特別是旅游商品生產更是十分薄弱。因此,加強酉陽創意旅游產品的開發,不僅能樹立酉陽獨特的品牌形象,而且能提高旅游業的收入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of cross-strai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dustry chain, makes a vertical decomposition, and proposes to reconstru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ular divis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explores ways of cooper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of cross-strait, proposes to expand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accelerat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alize high-level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new leisure industry of cross-strait from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tection of folk culture,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ed and breakfast and other industry cooperation perspectives.
關鍵詞: 休閑農業;產業鏈整合;兩岸合作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cross-strait co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1-0159-03
0 引言
近年來,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經濟形態的轉變,帶來民眾休閑意識增強,城市居民的休閑生活形態轉向城郊、鄉村,尋求新的休閑項目,因此未來休閑農業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兩岸在休閑農業領域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合作,但兩岸休閑農業已面臨許多大同小異的發展困境,本文基于產業鏈研究的視角,從產業鏈整合、戰略聯盟和產業集群發展的角度對兩岸休閑農業合作進行探討,為新一輪的兩岸高水平的農業合作創新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思路,為兩岸休閑農業產業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一定的探索。
1 休閑農業的內涵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以農民利益為依據,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條件,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農業新型經營形態。從近十年發展來看,休閑農業已經成為旅游業與農業之間的交叉型新興產業,體現著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形態,是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的延伸和滲透。
目前對休閑農業的研究和對鄉村旅游的研究都較為廣泛,休閑農業的研究側重于將休閑農業視為一種新興農業經營方式,而鄉村旅游的研究則側重于從旅游規劃角度,將根植于農業與農村的休閑旅游視為旅游服務產品之一。兩者的研究有較大的交叉性,但又有一定的獨立性。本文研究基于產業合作的理論將兩者的融合視為一項新興產業,其內涵仍包含于休閑農業中,即本文所研究的休閑農業產業不僅包含休閑農業經營與休閑農業園區的層面,其第三個層面,也是更大的一個層面是包含鄉村旅游的旅游產業。
2 休閑農業產業鏈
2.1 產業鏈的構成 產業鏈是各產業依據前、后向的關聯關系組成的一種網絡結構,是以分工協作為基礎、以產業聯系為紐帶、以企業為主體的企業組織系統。產業鏈的實質就是產業關聯,而產業關聯的實質則是產業相互之間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具有一定的時空順序。
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對其上游環節提出需求,而又對其下游環節進行供給,與橫向產業環節進行互補,從而,不僅出現了相向的以某一產業鏈為主的供給與需求傳遞,而且構成了多產業鏈間的需求與供給的相互傳遞。
2.2 休閑農業產業鏈的結構 休閑農業產業是多產業交叉融合的產物,通過利用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經過休閑產品生產,休閑服務的提供,使消費者獲得體驗消費,產生附加價值。休閑農業產業鏈主要是由基本產業鏈,輔助產業鏈,與其他的子產業鏈共同構成的產業多維網絡。
普通農業產業的基本產業鏈的構成為: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產品銷售。而這一產業鏈在休閑農業產業中僅僅是作為輔助產業鏈而存在。
休閑農業的基本產業鏈構成為:種植業、養殖業農藝景觀主題活動農事參與體驗、休閑健身度假、鄉村文化體驗等等,我們可以把它按次序分為四大環節(P1-P2-P3-P4),如圖1所示,而這一產業鏈隨著資源不同,經營對象不同,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可以各種各樣,最終使消費者可以獲得不同的農業生產體驗、農村生活體驗和自然生態體驗。
2.3 休閑農業產業鏈的特點 第一、顧客參與程度高。休閑農業的產業鏈上企業服務的提供都需要顧客的全程參與才能順利實施。如圖1所示,首先當地的自然資源與農業資源需要顧客在欣賞中獲得愉悅,而在種植業、養殖業環節,需要顧客參與農事體驗,欣賞農藝景觀;休閑農場提供的休閑健身活動,以及鄉村文化體驗,均為高程度的顧客參與。顧客參與包括顧客智力上、體力上和情感上的努力與投入,是顧客與休閑農業項目的互動,最終目的是圓滿完成休閑者的休閑體驗。因此,企業需要了解顧客的多種真實需求,按照顧客的需求去組織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的服務,從而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不斷提升產業鏈條的附加價值。
第二、產業關聯性強。休閑農業產業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縱向的供應鏈、橫向的協作鏈以及混合鏈。無論是縱向關聯還是橫向關聯,該產業各環節的相互依賴性較強。尤其是橫向協作關聯,日益成為產業鏈的主體。如臺灣南投縣的清境休閑農場,在住宿環節,共有99家大小不一的民宿企業,提供了各種層次的住宿餐飲服務,形成了相互依賴的戰略聯盟。其中不少英式、法式以及各種北歐風格的旅館,不光是建筑風格、室內起居、餐飲為歐式,提供的各種服務均為歐式,滿足了一大批酷愛歐洲鄉村風格的消費者需求,該休閑農場也成為了臺灣休閑農業的一大品牌。
因此,休閑農業產業各環節更多的是一種橫向協作關系,休閑農業企業已經不能僅僅關注單個企業價值的實現,還必須關注整個行業價值系統的整體效率,才有可能提供最大的顧客價值,形成有競爭力的品牌。
第三、產業鏈的網絡化特征明顯。隨著休閑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相關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顧客、競爭和變革一同構成了影響休閑農業生存和發展的三個最主要因素。近年來海峽兩岸學者對休閑農業的研究表明,休閑農業的發展趨勢是集多類休閑農業園區連接在一起,并結合休閑農場、民宿、鄉村餐飲、古跡、文化產品及自然景觀等多項休閑資源而形成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因此,休閑農業產業鏈應該進一步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形成網絡化關聯。只有進行多產業的參與,延伸可拓展產業鏈條,增加每一個產業鏈環節的企業種類,提升各個環節的服務能力與質量保障,才能形成休閑農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3 休閑農業產業鏈的整合
3.1 休閑農業產業鏈的縱向分解 目前兩岸多數休閑農業還停留在一條龍的一體化經濟模式。這種模式需要的資金巨大,擁有的管理與技術不能應對每一個經營環節, 這導致許多休閑農場和休閑農業園區項目粗放經營,屬于簡單化低層次消費,如果園采摘類,無法持續為顧客提供各種新體驗,導致一個休閑農業項目經營2-3年就很難再維持下去了。
因此休閑產品與服務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決定了休閑農業產業鏈需要進行縱向分解,以各環節的專業化發展替代單一企業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才能讓目前眾多休閑農業企業走出困境。這意味著原先一體化的產業鏈應該被更精細化的產業鏈替代,形成更加專業化的生產單元。當專注某個生產環節的企業越來越多時,本身的集合就可能形成一個新的產業。目前休閑農業領域,已經出現了大量環節的縱向分解,如對鄉土美食餐飲產業的開發,單以健康養生為主線的餐飲就能發展出花卉餐飲、水果餐飲、藥膳餐飲,田園餐廳,采摘燒烤DIY等多種具附加價值的環節。當共同參與同一環節的企業達到一定數量,便能形成穩定的產業聯盟,我們可以視之為一個產業模塊。
3.2 從模塊化分工的角度重構產業鏈 根據最新的產業創新戰略理論,在模塊化分工條件下,原有產業鏈不斷分解和重新整合,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狀產業鏈。產業鏈變化的背后,實質上是產業分工的變化,從一體化分工到專業化分工再到模塊化分工的。
模塊化分工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各業務的模塊化,實現能力規模和能力邊界的擴大;其次是能力要素的模塊化分工,如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要素的模塊化;第三是組織結構的模塊化,指在深度分工基礎上進行組織間的松散耦合。通過業務和能力要素對縱向一體化的休閑農業企業實現模塊化分解,實現深度分工,組織結構也體現出模塊化,大大增加靈活性、創新性。當合作企業發現能夠找到共同使用彼此資源和能力的方式,從而創造出新的核心競爭力時,通過該價值接口,實現企業間的耦合,形成一個外開的網絡狀產業鏈,使相關企業的價值生成以及知識創造與共享分布在整個網絡上,通過不同價值模塊之間的協作、創新和競爭,實現有效率的資源配置。
如圖2所示,休閑農業基本生產鏈環節由P1-P2-P3-P4構成。在P2、P3上,子產業的不斷擴展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形成一組企業群。接著,隨著業務和能力要素的深化分工,原來的企業群逐步發展為一個個獨立的模塊,形成模塊化組織。產業A與產業B在從擁有單個企業到企業群再到多個模塊的發展過程中,產業鏈在形態上發生了從縱向分解到模塊化重構的演進。
休閑農業經過新型產業鏈整合之后,將吸引眾多關聯性、服務性企業或組織,如房地產業、金融業、餐飲零售業、物流業、交通運輸業等等,同時在這個開放的網絡狀產業鏈上,還會繼續耦合深層關聯行業如文化創意產業、生物工程產業、環保產業、養生美容產業,甚至會展產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賦予休閑農業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創新能力。
4 基于產業鏈整合的兩岸休閑農業合作途徑
4.1 兩岸休閑農業的互補性 目前臺灣休閑農業產業處于較高的發展階段,在全臺灣遍地開花,處于飽和狀態。隨著臺灣工業化進程中土地與勞動力資源要素稀缺性的提高,臺灣休閑農業增長面臨高成本的挑戰。臺灣的農業資金、技術、管理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開始向島外移動,以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大陸的休閑農業發展較晚,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資金和技術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缺乏是限制大陸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相對于臺灣而言,大陸具有更多的資源要素,清新自然的生態環境、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極其豐富的民風民俗,構成了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源源不斷的資源儲備。但大陸休閑農業目前亟需注入新的經營理念,實現管理創新和產業鏈的整合,便構成了兩岸合作基礎,為臺灣企業投資大陸休閑農業提供了廣闊的參與空間。
4.2 合作途徑 基于比較優勢的視角,實現兩岸資源全面的優化配置,可以著重在以下產業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4.2.1 生態保護、環境保護產業 臺灣非常注重生態保護與環境保護,已成為各休閑農業產業的基礎性環節,并通過各種休閑活動來強化提升其無形價值。如臺灣有許多以賞螢火蟲或觀青蛙、蜻蜓、蜜蜂為主題的休閑農場,將休閑與娛樂、教育融為一體,讓顧客參與各種生態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活動,提升了產業價值。而大陸尚缺乏通過挖掘以動植物保護和環境保護為主題的休閑農場,寓教于樂,來豐富休閑項目和提高產業價值,兩岸在這一領域可進行較多的合作。
4.2.2 民俗文化保護與文化創意產業 近年來大陸逐漸認識到文化創意對傳統產業的巨大增值效應。文化資源如果能進行合理的利用與轉化,通過“創意”的推動,可以創造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需求,沖破傳統資源的約束,從而突破休閑產業發展瓶頸。大陸的民俗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但在休閑農業的產業鏈中屬薄弱環節,缺乏深層次的挖掘,目前面臨進一步利用與轉化的瓶頸,而文化創意產業剛剛興起,尚未完全與民俗文化資源相整合,導致休閑農業項目對當地非常寶貴的民俗文化資源缺乏利用,亟需文化創意產業的引入。而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是發展較為成功的產業,對如何將文化資源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領域合作空間大。如借鑒臺灣成熟經驗,在農業休閑消費環節中通過文化創意產生消費者與農村互動參與的民俗歌舞體驗,民俗生活體驗,當地民間手工作坊、民間美術參與體驗,特色民俗紀念品開發等可以增加一系列消費增值的環節,擴展休閑農業產業鏈。
4.2.3 食品養生、醫藥保健與美容產業 當前這三者的社會需求極大,大多數的休閑農業觀光顧客都有獲取更加天然健康的鄉村食品的渴望,加之養生熱潮的出現提出了對天然綠色保健品、有養生保健療效的當地特產、有美容功能的當地中草藥等產業的需求,將這些產業與傳統休閑農業產業的結合將會創造出更多的產業附加價值,提升產業競爭力,如果能將臺灣資金、技術與管理優勢結合進來,發展前景廣闊。
4.2.4 餐飲、民宿與會展業 在大陸的休閑農業普遍表現出餐飲與民宿產業鏈環節較為落后,缺乏特色。由于地處農村,餐飲服務的提供往往過于粗糙,缺乏層次性、精細化服務,缺乏對餐飲環境、餐廳風格、服務水平的提升,而城市來的顧客將餐飲作為一項重要的整體消費,其要求相當高,因而目前的餐飲環節遠遠不能滿足顧客的需要。民宿的提供就更缺乏檔次,導致大多數的顧客并不留宿在休閑農場。而臺灣休閑農場的餐飲與民宿是一大品牌,特色鮮明,服務水平高,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之一,有巨大的價值增值效應,許多的顧客因喜愛休閑農場的美食和獨特舒適的住宿而多次前往,因而該產業鏈環節也賦予了休閑農業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在臺灣,不少會展與體育賽事等均加盟休閑農場,使產業鏈得到新的延伸。因此,大陸在這一環節需要盡快吸引臺灣相關企業的引入,帶動該產業的發展提升,形成有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芮明杰.論產業鏈整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3.
[2]芮明杰,張琰.產業創新戰略[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0.
[3]郭煥成,鄭鍵雄.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1.
[4]劉貴富.產業鏈研究現狀綜合述評[J].工業技術經濟,2006,(25):9.
關鍵詞:壯族神話; 主題公園; 內容創意
一、廣西主題公園發展現狀
廣西主題公園產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近年來隨著廣西經濟的不斷發展,主題公園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產品也得到了相應開發。目前發展較好的主題公園主要集中在南寧和桂林兩座城市。南寧作為廣西的首府,經濟發展迅速,基礎設施建設完備,再加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召開,為主題公園的發展奠定了市場和經濟基礎。桂林是廣西著名的旅游城市,優秀的旅游資源是其發展主題公園的天然優勢。主題公園主題內容不斷豐富,有體現民俗風情、科普知識、花卉產業、雕像藝術、高科技產業等不同內容的主題公園。內容豐富的同時,表現形式也不斷創新,從單一陳列展示類主題公園逐漸轉為游客參與類主題公園。
廣西主題公園發展雖已初顯規模,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主題公園的分布較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寧和桂林及其各縣城區域,而廣西其它城市目前很少建設主題公園,正是由于較強的集聚效應導致廣西主題公園建設整體較落后。其次,廣西主題公園內容雖然不斷豐富,但始終處于模仿和復制其他主題公園的階段,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主題不夠新穎、內涵不夠豐富是發展的瓶頸所在。
廣西主題公園產業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在主題內容、園林景觀設計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創新的途徑就是要增加廣西本土文化,融入更多民族特色元素,廣西的特色在于它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在壯族的文化體系中,壯族神話又是其另一大特色。壯族神話是一種民俗文化,它包含有豐富的神話傳說、神話人物、神話背景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各種神話故事載體,例如:歌謠、地名、圖騰、教經、大型祭祀活動等。這些神話元素為發展主題公園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無限的創作空間。
二、壯族神話中主題公園的創意元素
(一)壯族神話概述
壯族神話通過口耳相傳和編寫成經詩,世代傳承至今,已形成結構完整的神話體系,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下面分別從不同的主題及其特定文化內涵對壯族神話進行整理分類。
1、天地形成及宇宙文化
這類神話講述的是天地、日月星辰以及山川河流的由來。在壯族的神話里這類神話數量眾多,流傳甚廣,它們有些是和其它類型的神話交融連串在一起,有些是獨立成章的。這部分神話主要有系列的開天辟地故事,在廣西境內分布廣泛,如廣西靖西的《歌》、欽州的《造山》等等。在這一神話主題中包含了壯族先民多種思想觀念,尤其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從壯族神話中,我們可尋找到壯族古代哲學思想的印跡。①
2、人類起源及人類繁衍文化
壯族神話體系中,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人類最初來源的追問;一種是洪水遺民再生人類的說法。壯族關于人類最初來源的神話多集中在姆洛甲的神話中,這部分神話主要涉及到神話譜系中的布伯、雷王,以及伏羲兄妹。在廣西及云南地區廣為流傳,如馬山的《人類始祖歌》、武宣的《伏羲和芝妹》等等。縱觀壯族人類起源的神話,它主要反映了壯族先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追問和對婚姻、族源等起源的解釋,同時還反應了壯族先民對父系社會的反抗心態和對女性的尊崇。
3、人類生產發展及稻作文化
這類神話主要反應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一方面反映了人類具有控制自然的強烈要求,與自然進行斗爭;另一方面反映了人類生存的智慧,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與自然斗爭的神話在壯族地區廣為流傳,如南寧的《侯野射太陽》、都安的《特火射太陽》等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體現在他們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發明了原始稻作農業,改進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開始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以稻作為主要特征的文明類型,絕大多數都是記述布羅陀造農作物、耕牛和其他禽畜。②
4、人類信仰及宗教神靈文化
壯族先民的神靈信仰或圖騰崇拜概貌,是壯族民間的起源。這部分神話可分為自然崇拜、動物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五種類型。目前信仰布羅陀及其神話流行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左右江流域,紅水河中上游及云南的文山地區。布羅陀的神話傳說及其崇拜信仰中,保留了許多壯族原生態的神靈信仰。壯族神靈系列的產生及信仰的特性與規律是壯族古代社會歷史的縮影。
(二)壯族神話中主題公園創意元素
壯族神話中的神話故事、動物,以及神話傳說的載體,都將是主題公園設計中的創意元素。
1、壯族神話故事是主題公園主題創新的創意元素。
將壯族神話體系中所代表的宇宙文化、人類繁衍文化、農業生產文化、文化及其所蘊含的人類精神融入到主題創新的過程中,這樣既可以突出主題公園主題的與眾不同,同時可以將壯族神話通過主題公園的形式得到更好的傳承。
2、壯族神話動物是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的創意元素。
在壯族神話中,有著形形的神話動物,例如屎殼郎、青蛙、鳥、狗等等,這些動物由于出現在壯族神話這一特殊的背景下,由此被賦予了各種傳奇色彩,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歷史文化內涵。主題公園的設計者可以通過模仿、比擬、聯想等多種造園手法將這些具有壯族神話特色的動物布置在主題公園中,這樣就可以豐富主題的表現形式,而游客在游園的過程中,通過視覺的體驗更容易體會到壯族文化的深層次內涵。
3、壯族神話傳承載體是主題公園互動節目創意元素。
壯族神話的各種傳承載體,例如唱本、詩經、教義、祭祀活動,甚至是流傳于民間的特色壯族小吃同樣是主題公園設計的重要創意元素,如果說神話動物是無聲的神話表現形式,那么這些傳承載體則是有聲的,可以讓游客切身體會的神話表現形式。將這些傳承載體引入到主題公園的節目制作當中,促使游客從被動參觀轉變為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各種主題神話的內涵,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
在壯族神話中,能夠運用到主題公園設計中的元素很多,將這些神話元素植入到主題公園產業鏈中,既可以充實主題公園的創作素材,還拓展了廣西特色文化的傳播途徑。
三、主題公園神話創意元素的植入及發展策略
主題公園產業屬于創意產業的一種,其價值鏈結構和其他創意產業有相似之處。創意產業的價值鏈由內容創意、生產制造、營銷推廣、傳播渠道、終端消費者五大環節組成。③由于創意產業以創新思想、先進知識、獨特文化為核心要素,所以內容創意是整個創意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主題公園設計中神話元素的植入主要體現在主題創新和主題景觀設計兩個環節(見圖1)。
(一)主題創新中神話元素植入
主題是主題公園的靈魂,創新是主題公園的生命。主題公園建設的首要因素是主題的選擇,只有主題標新立異、個性突出的主題公園,才能引起消費者極大的游覽興趣。主題公園主題的選擇并非無據可依,要根據主題公園園址所在地的經濟狀況、文化特點、基礎設施以及游客的心里需求來確定。目前,主題公園依據主題內容可劃分為歷史文化類、民俗風情類、科技娛樂類、影視產業類、異國風情類、動植物觀賞類六大類別。④類別不同的主題公園帶給游客不同的主題體驗,在主題公園的主題創新中植入壯族神話元素的關鍵是提煉壯族神話主題。壯族神話是一類結構較完整的神話體系,它本身已包涵了不同的神話類型,例如,天地形成神話、萬物起源及造物神話、人類起源進化神話、人類與自然斗爭神話、圖騰崇拜神話、英雄人物崇拜神話等。主題公園的內容創意者將這些原生態的神話主題進行創意和再提煉,以壯族神話文化為賣點,打造出一個有壯族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
(二)主題景觀設計神話元素植入
主題景觀環境是主題公園的硬件設施,其安排與布置圍繞主題公園主題展開,是主題公園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形式。主題景觀環境對游客有直接的吸引力,游客正是通過主題景觀環境來體驗主題公園的文化內涵。園區內主題景觀的塑造主要由靜態塑造和動態設計兩部分組成,靜態塑造主要有園區整體布局、人物塑造、動植物塑造、建筑物塑造等。動態設計主要有歌劇設計、小品設計、表演活動等。動靜態相結合塑造而成的主題景觀環境將游客帶入各種虛幻的故事場景中,游客通過參與各種特色活動,親身體驗到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文化與知識,從而滿足游客娛樂放松和獵奇心理的需求。
壯族神話元素植入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途徑有四種,其一,在主題公園中以壯族神話故事來命名景點;其二,充分利用各種神話元素制作各類雕塑建筑;其三,將壯族神話故事中的歌謠、詩經、唱本、故事情節編寫成各種小品、歌劇等節目;其四,把與壯族神話有關的民間特色活動引入主題公園,例如,龍舟賽、銅鼓舞、大型歌圩活動。這四種途徑分別從靜態塑造和動態設計的角度將不同的壯族神話元素引入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當中,在滿足游客視覺體驗的同時,更加注重游客聽覺體驗、嗅覺體驗、互動體驗四維一體的綜合性體驗。
(三)廣西神話主題公園產業發展策略
廣西要打造屬于具有本土特色的神話主題公園不僅要在微觀層面上將神話元素植入主題公園產業價值鏈核心環節,而且要根據主題公園發展的需要,在整體宏觀運作方面支撐整個神話主題公園產業鏈的發展。⑤
1、壯族神話產業協同發展。壯族神話除了可以與主題公園產業相結合,還可以應用到影視產業、網絡游戲產業等其他創意產業。壯族神話制作成不同主題的動畫片,把動畫環節和動畫人物移植于主題公園,利用高科技手段模擬動畫片場景,游客置身其中體驗奇幻世界。主題公園中成功塑造的各種神話元素還可以應用到網絡游戲產業中,將其塑造成各種網絡游戲角色和網絡游戲場景。
2、主題公園的分布發展。壯族神話在廣西區內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來賓市以神話為主,百色地區以布羅陀神話為主,崇左一帶則以花山神話為主。不同地域壯族神話都各具特色,以特色神話為主題,將主題公園建設分布在不同區域,既避免了同地區同產品的激烈競爭,又可以有效利用壯族神話的優秀資源。
3、神話主題公園產業人力支撐。在神話主題公園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力的支撐。在內容創意環節需要專業的策劃團隊,在主題公園運營環節需要專業的管理人員,在主題公園的營銷推廣過程中還需要相應的營銷人員。因此,神話主題公園各環節人才的匹配是主題公園健康發展的保障。(作者單位:廣西大學商學院)
注解:
① 農冠品.壯族神話譜系及其內涵述論[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1,14(3):17-20.
② 覃彩鑾.布洛陀神話的歷史文化內涵[J].廣西民族研究,2004,(1):54-56.
③ 張艷輝.價值鏈視角下創意產業功能演化研究[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49-50.
④ 徐春燕.我國主題公園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⑤ 郝美田、李靜.國內外主題公園發展研究動態[J]. 西部林業科學,2012,41(3).
參考文獻
[1] 農冠品.壯族神話譜系及其內涵述論[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1,14(3):17-20.
[2] 覃彩鑾.布洛陀神話的歷史文化內涵[J].廣西民族研究,2004,(1):54-56.
[3] 張艷輝.價值鏈視角下創意產業功能演化研究[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49-50.
1 放眼世界:搜集主題
亦即圍繞課堂教學主要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信息收集,使學生真正做到立足課內,放眼課外,立足當今,著眼未來,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信息,互聯網等現代工具,查閱,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為解決問題,獲取詳情,開闊眼界服務,當然,也可以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等渠道涉獵,在此基礎上,要對已有的信息材料再加工處理,去粗存精。如我國的高速鐵路網建設,高速公路網建設,西部地區水電的階梯開發等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都不失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教育最佳教材。國際的如伊拉克戰爭,氣候會議等,當前的甲流防控問題都是熱點,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既增長了知識,雙學會了綜合,分析,明辨是非,的實踐能力。正所謂一石數鳥。
2 聯想:自我創意
即給學生一個確定的主題,讓學生圍繞該主題,依據自己的的理解,自由完成對主題的拓展與演繹,如“國慶節”到來之際,我布置了慶祝國慶節的活動實踐作業,學生們熱情空前高漲,有的設計唱給祖國母親的歌,有的從我們的民族的歷史,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更有的從國旗、國徽、國歌等幾個方面來獲取素材。通過對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物的理解與闡釋,來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操作:自我實踐
也就是將課堂練習以實踐操作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這類作業重點在動手操作,親身實踐上,有助于把學與用結合起來,實踐操作對文中理論觀點的驗證。
4 讀寫:積累知識
這種類型的實踐作業,主要師生共同研究探求的問題記載積累起來,讓學生節節都有讀寫作業,把知識重點準確無誤的印在腦海里,另外摘抄一些名言佳句,時政大事,讀讀文章,寫寫體會,這方面可通過布置學生定時看新聞聯播的方式進行。如此,可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現實性意義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掌握。在具體方式上,還可借助電腦網絡或報紙、廣播等媒體。
5 實踐:在探索中發現
這類實踐作業是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參觀訪談,考查研究.并結合課文理念觀點運用實物考查法,文獻資料認證法,合理想象法等寫出政治小論文和考查報告如學習“人類共有一個家園”一文后,我讓學生撰寫善待地球保護環境的論文和調查報告,學生紛紛走出家門,走近社區考查訪問,聯系我們身邊的事進行實地調查,如我們周邊的環境污染問題,農業開發與植被矛盾如何解決,農忙時節秸桿焚燒問題,城市建設過程生態保護問題,綠化問題,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及水源保護問題等。
6 綜合類作業:各學科的相互整合
【關鍵詞】都市農業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都市農業的必然性
1、都市農業符合現代化城市發展的趨勢
現代城市的功能和空間組織結構具有多樣性、綜合性的特征,普遍存在著居住及交通過度擁擠、環境惡化等問題?,F代城市生態環境惡化是都市農業興起的重要原因,城市人口密度大、生活空間小,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特別是城市工業和城市生活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廢物造成的城市環境污染加劇了城市環境的惡化。對優美環境的渴望促使人們把目光轉向城郊,轉向距離城市較遠的農村地區,這便形成了對城郊和農村觀光旅游業的需求。由于城市結構的特點,一些污染是無法克服的,城郊則不同,通過對污染的治理環境質量可以明顯優于城市發達國家的。政府在治理環境中都普遍注重城郊環境的改善,為城郊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在都市農業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反映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以及人類對新時代農業的一種探索,因此,融合都市農業對于建立優美的城市已經成為一種內在的需要。
2、都市農業順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潮流
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一定的時空尺度上,以長期持續的城市增長及其結構進化實現高度發展的城鎮化和現代化,從而既滿足當代城市發展的現實需要又滿足未來城市的發展需求。從宏觀上講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指一個地區的城市在數量上的持續增長,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從微觀上講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指城市在規模結構等級功能等方面的持續變化與擴大??偠灾鞘锌沙掷m發展是城市的數量規模和結構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協調到協調、由非可持續到可持續的變化過程。因此,它要求與之相關的各個環節都能夠相互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城市經濟的一個環節都市農業所追求的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即可持續發展。因此,它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也是一種潮流。
3、都市農業是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的客觀要求
發展都市農業并推進產業化,面向市場推出特色產品或精品,是調整農業結構的重要內容。都市農業及其產業化的推進要以城市工業信息服務業等為依托,以城市技術和人才為支撐,表現為工農互動、城鄉互動的發展過程。都市農業將促進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極大地縮短。農村與城市的距離使農業具有與工業相同的交通、信息、電力等基礎設施,具備優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條件,因為城市強大的工業技術物資裝備和科學技術十分容易向農業滲透。城郊所聚集的一定質量和數量的人力資本,是都市農業興起的重要條件,而農民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是都市農業發展的根本條件。都市農業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投入和科學化管理的性質,對人力資本有更高的要求。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下,農業生產領域高水平的人力資源首先在城郊興起。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趨于均衡,一般農村的人力資本水平提高后,都市農業必然由城郊向農村擴張。都市農業能便利地利用城市工商業資本和科技成果,通過集約化和工廠化的生產方式有效地提高農業生產的空間,同時也會帶動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都市農業對農業結構調整提出的客觀要求。
二、都市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都市農業土地使用問題
由于許多國家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和土地公有兩種所有制形式,而我國則是土地的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權是被壟斷的,固而國內外都市農業土地使用存在的問題存在著差異。在國外,都市農業可利用的土地一應俱全,從狹小的住宅空間(窗沿、容器、柵欄、屋頂、墻角和圍墻上),到公娛用地、公共設施和交通要道兩邊,再到郊區的公共和私人用地。大部分以生存為目的的都市農業在非私有土地上進行,在公路兩旁,河邊、鐵路兩旁的空地,閑置的私人土地和公園等??偟膩碚f,利用這類土地只是暫時性的,使用者的權益無法保障。
而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完善的鄉村土地和土地使用權市場,沒有健全的鄉村土地使用權市場交易機制,都市農業的規?;洜I實現困難。目前,我國農業發展均限于農村和郊區,城市土地緊張,地價高昂,地方政府絕大多數無財政能力專門征用土地變性后留出一部分出租供都市農業使用。
2、觀光農業的問題
經濟發達地區的人民消費水平和消費層次較高,為觀光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溫床,觀光農業在都市農業中占了較大的比重。但是觀光農業的發展缺乏宏觀控制和指導,基本上是以鄉村和企業自主開發為主,造成了投資決策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其發展缺乏科學規劃和市場定位,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占領市場。而且體現現代科技的觀光農業前期投入成本很高,經營期間還需要很高的運營成本,其產品的銷售收入和旅游收入有限,收回投資遙遙無期。許多項目要么轉產,要么依附于其他產業,其長遠發展令人堪憂。
3、都市農業中的農民問題
都市農業發展的瓶頸是農民的文化素質問題。都市農業發展中教育體制落后,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很低,組織化程度很低,農戶經營行為協調性很差,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服務水平很低,農民集體談判能力低,不能滿足農業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一些地方成立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雖經可以有效地解決郊區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小規模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對接問題。但是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缺乏應有的法律主體地位,開展業務受到限制,服務內容單一(技術、銷售、原料等單項服務),缺乏嚴格的制度規范。而且基層政權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會進行過度干預,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
三、國外都市農業發展對我國都市農業發展的啟示
1、差異化的都市農業發展路徑
從世界城市都市農業的發展歷程和模式來看,都市農業作為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統籌城市與鄉村發展、保護農業資源環境、應對社會危機和保障城市和諧等方面的目標是統一的,但發展路徑卻因地域而異。阿姆斯特丹的園藝農業、設施農業開創了創匯農業的先河,這與其糧食市場的高度開放密切相關;倫敦的綠帶既是大倫敦規劃的生態環境綠地,亦是都市農業的主要載體。我國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在向世界城市邁進的過程中,應確保農業的糧食保障、生態保障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礎上結合文化、休閑、旅游的資源環境優勢,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特色都市農業。
2、都市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市場化
專業化、市場化是世界城市都市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世界城市稀缺的土地資源和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是都市農業科技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內生需求。因而對于北京等世界城市的建設,突出農業文化特色的基礎上,一方面要提高農業企業化、專業化程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開放市場體系;另一方面要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都市農業技術含量,早日實現高度智能化、農業信息化、生產科技化。
3、培育都市農業的多元功能
世界城市的都市農業不僅具備一定的糧食保障功能,而且具有豐富的生態保障、休閑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并且世界城市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正是建立在都市農業多元功能的基礎上,例如:將農業與兒童看護和教育的設施相結合;蘆葦種植與休閑活動和廢水處理相結合;水產養殖業與水資源存儲和休閑活動相結合;用于生產奶酪、果醬、化妝品等的高附加值農產品的生產與休閑活動和旅游相結合;城市林業(提供微氣候環境、增進公眾健康)與能源作物種植和休閑活動相結合,實現人口密集區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參考文獻】
[1]許儀番禺區大石鎮都市農業綜合評價及其發展對策研究[學位論文]碩士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