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連鎖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連鎖高管網絡與盈余管理行為的傳染效應本文主要研究在中國的經濟背景下,盈余管理行為是否會在上市公司的連鎖高管網絡間傳染。本文以中國2003年至2009年間發生過財務重述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切入點。Chiu,Teoh和Tian(2013)的研究通過閱讀財務重述的公司重述公告判斷出這家公司開始進行盈余管理的第1年,認為從第1年到財務重述報告之日這段期間為“重述期”,并定義“重述期”的第1年為一家公司進行盈余管理行為的“操縱期”。Shi等(2011)的研究則表明,會計行為的傳染效應在董事的連鎖建立時起至連鎖解散之間都是存在的。本文綜合參考以上兩篇論文的研究,把一家財務重述公司開始進行盈余管理的第1年到財務重述報告之日這段期間定義為“重述期”;同時考慮到盈余管理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有可能出現在最早的公開信息暴露之前,而盈余管理行一旦開始后很可能延續到下一年,本文把將“重述期”的第1年設為T,將一家重述公司進行盈余管理行為的“操縱期”定義為T-1至T+1這3年,見圖(1)。若把盈余管理行為比喻為病毒,本文認為,當重述公司處于“操縱期”時,其盈余管理行為最具傳染性。正如病毒具有潛伏期,盈余管理行為也可能具有潛伏期,因此允許盈余管理行為具有2年的潛伏期,即認為若一家重述公司在第t年處于“操縱期”且擁有連鎖高管,那么連鎖高管在第t年及接下來2年都可能充當“傳播媒介”,及t至t+2年都屬于重述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傳染期”見圖(2)。由此進一步推斷,重述公司與其他公司具有連鎖高管,且連鎖高管的任職期在“傳染期”這段期間,那么與重述公司連鎖的這家公司以后也很可能進行盈余管理,并導致發生財務重述。Bijak等(2010)的研究表明企業往往會模仿與之有連鎖董事的公司所做出的決策。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還表明一個組織中個體往往傾向于遵循“社會慣常做法”即使他們知道這種“社會慣常做法”是不對的(Asch,1951)。因此本文認為具有連鎖高管的公司之間會相互模仿其會計行為,即會計行為能通過連鎖高管網絡進行傳染,且連鎖高管的數目越多,證明企業間的網絡鏈條越多,越有可能加強企業間相互模仿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1:若財務重述的公司在“傳染期”擁有的連鎖高管數目越多,盈余管理行為越有可能通過連鎖高管傳染,與之相連鎖的企業在以后進行盈余管理并導致發生財務重述的可能性越大
(二)連鎖獨立董事與盈余管理行為的傳染效應盧昌崇和陳仕華(2009)發現2008年中國資本市場超過80%的上市公司有連鎖董事,在連鎖董事中,連鎖獨立董事所占比例從2003年至2009年都在65%-70%。弱聯結優勢理論認為,社會經濟特征相類似的個體之間易形成強聯結發展起來,而社會經濟特征不同的個體之間易形成弱聯結。強聯結所得到的信息具有較高的“冗余性”和“同質性”,而弱聯結更容易充當跨越社會界限獲取知識、信息等資源的橋梁,也更可能將某些群體內部的重要信息傳遞給不屬于這些群體的其他個體。公司董事會成員一般分為成內部董事和獨立董事。內部董事大部分都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日常工作中接觸機會多,互相之間的關系就屬于公司內的強聯結關系,進行治理決策的時候,會出現信息同質化程度高和信息冗余的情況;而獨立董事一般為高校教授、法律財會專家等獨立的外部人士,與企業內部董事的信息交流相對較少,背景差異較大,且獨立董事之間相互交集較少,因此內部董事與獨立董事之間的關系以及獨立董事之間的關系屬于董事網絡的弱聯結關系。如果獨立董事兼任多家公司職位的時候,接觸的知識和信息更加多元化和差異化,從而能給公司董事會決策帶來更多樣化知識、信息和資源,容易充當企業之間的“橋梁”(CaiandSevilir,2012)。根據結構洞理論,網絡中的某個個體與某些個體建立直接聯結,但與其他部分個體未發生直接聯結,就會形成有洞的結構網絡,即所謂的“結構洞”(Burt,1992)。在關系稠密的網絡中,每個行動者所能獲得的信息都基本相同,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而在關系比較稀疏的網絡中存在一些結構洞,處于結構洞地帶的行動者能夠得到處于結構洞兩端的不同的關系稠密地帶的信息,能夠得到大量異質性信息,并有利于行動者利用這些差異化的信息取得先行優勢或主導地位。在董事網絡中,每個公司的非連鎖董事與其它公司的董事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而是通過連鎖董事的關系間接地交流,那么每個公司董事間不同的網絡小群體就構成了整個上市公司董事網絡的結構洞。連鎖董事提高了整個上市公司董事網絡信息的異質化和交流性。獨立董事在連鎖董事中占有主要地位,因此獨立董事因結構洞而獲得的信息優勢和控制優勢比其他普通連鎖董事更明顯,即作為企業間信息媒介的作用也更為突出。連鎖董事是連鎖高管的重要組成部分,故連鎖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連鎖高管網絡中也應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2:若連鎖高管是獨立董事,重述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通過連鎖高管進行傳染的可能性更大。
(三)連鎖監事與盈余管理行為的傳染效應以英美為代表的公司治理結構中沒有設置監事會,因此國外關于監事會的職能及作用的研究文獻十分有限。監事會是公司的內部監督機構,也是公司重要的治理機構。監事會是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主要職能是對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經營行為和決策進行有效的監督,以保障財務信息的真實與業務行為的合法。監事會的內部監督機構的性質,使其無權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監事會的監督是事后監督,其主要職責在于檢查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經營成果,糾正其中損害股東利益的做法,但并沒有直接參與公司決策。本文嘗試從非正式公司治理的角度,即社會網絡的角度探討監事會的特殊作用,在連鎖高管網絡中去研究監事會的地位與對會計行為傳染效應的影響。雖然監事會沒有直接參與公司的決策,但由于監事會作為企業的監督治理機構,這一獨特的角色使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治理有效性,及其傳達的信息更容易被其他企業認為是公正可信的。當盈余管理行為在連鎖監事中傳播時,被感染的企業更容易認為這一行為是合理合法的從而接受這一行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3:若連鎖高管是監事會成員,重述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通過連鎖高管進行傳染的可能性越大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2003年至2009年發生過財務重述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及其連鎖公司作為總樣本,剔除金融機構、數據不全的公司及在研究期間發生過兩次及以上財務重述的公司外,剩下共有246家重述上市公司作為有效樣本。本文的樣本數據為面板數據,以公司代碼和年度作為維度,共有2736個樣本,本文數據來源于國泰君安CASMAR數據庫。
(二)變量定義(1)因變量。本文的因變量為虛擬變量EM。本文定義若當年樣本公司處于“操控期”,其對應的樣本的因變量EM則為1,否則為0。也就是說,EM=1的樣本公司,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這家公司在現在或以后發生了財務重述;(2)當年是這家公司“重述期”的第1年(即T)或第T±1年。(2)自變量。本文設置兩個重要的自變量:Emlinkno和Bdlinkno。自變量Emlinkno是指在一家公司在第t年擁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連鎖高管的數目:(1)該連鎖高管在第t年時任職于另一個EM=1的公司,即屬于另一個重述公司的連鎖高管;(2)該連鎖高管在重述公司的任職期在“傳染期”,即t至t+2年。自變量Bdlinkno是指一家公司在第t年的連鎖公司數目,即指第t年某家公司通過連鎖高管網絡與多少家公司發生連鎖。(3)控制變量。包括:董事會規模(Boardsize)。Beasley(1996)的研究發現董事會規模與財務報告虛假成正相關。Lipton和Lorsch(1992)也認為,董事會人數越多會增加溝通成本,不利于董事會成員間的交流和合作,容易產生“搭便車”問題;獨立董事的比例(Pct_Inddir)。獨立董事作為企業重要的監督機制,獨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會的獨立性越高,從而對管理層的監督能力越強(JohnandSenbet,1998)。Beekes等人(2004)的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與會計穩健性成正相關;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兼職(Duality)。Jensen(1993)研究表明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分離會提高董事會的獨立性。兩職分離會使公司治理中的約束及激勵機制增強,促使管理層采用較為穩健的會計,從而提高公司的盈余質量,減少公司操縱盈余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控制這一虛擬變量,若董事長和總經理一人兼任表示為1,否則為0;財務杠桿(Leverage)。財務杠桿反映公司的負債水平,本文用資產負債率來表示這一指標。財務杠桿越大,企業有面臨更大的償債風險,因為更有可能進行盈余管理(趙德武等,2008);公司規模(Firmsize)。由于大公司可能面臨更大的政治成本,因而其傾向于更加穩健的會計政策(WattsandZimmerman,1990)。本文控制公司規模這一變量,用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來表示;公司增長速度(MB)。當一家公司高速增長,其會計政策往往不太穩?。≧oychowdhuryandWatts,2007),因此更有可能進行盈余操。Beaver和Ryan(2005)使用期初權益市值與賬面值比(MB)計量資產負債表穩健性,發現其與盈余穩健性負相關。因此本文利用變量MB對這一因素進行控制;營運風險(RetVolatility)。面臨較高營運風險的企業往往更有可能進行盈余管理,因此本文用RetVolatility來控制企業的營運風險,本文RetVolatility的值為前三年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ROE的標準差。RetVolatility的值越大證明企業營運風險越大,操縱盈余的可能性越大;行業和年度的固定影響。為了使模型更精確,本文對行業和年度的固定影響進行控制。
(三)模型建立本文參考Chiu,Teoh和Tian(2013)的研究,在其模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得出本文模型:(1)檢驗假設1。為檢驗假設1,本文設計了以下模型:Logi(tEM)=β0+β1Emlinkno+β2Bdlinkno+β3Boardsize+β4Firmsize+β5Leverage+β6Duality+β7Pct_Inddir+β8MB+β9RV+YearFixedEffects+IndustryFixedEffects+ε(1)為了進一步探討處于“操縱期”的重述公司擁有的非重述連鎖公司的數目越多,是否會加強或減弱其盈余管理行為的在連鎖高管之間的傳染性,本文在模型(1)中加入自變量Emlinkno和自變量Bdlinkno的交乘項,即修改成如下模型:Logi(tEM)=β0+β1Emlinkno+β2Bdlinkno+β3Emlinkno×Bdlinkno+β4Boardsize+β5Firmsize+β6Leverage+β6Duality+β7Pct_Inddir+β8MB+β9RV+YearFixedEffects+IndustryFixedEffects+ε(2)(2)檢驗假設2。為了檢驗假設2,本文設計了以下模型:Logi(tEM)=β0+β1Emlinkno+β2Bdlinkno+β3Indep+β4Indep×Emlinkno+β5Boardsize+β6Firmsize+β7Leverage+β8Duality+β9Pct_Inddir+β10MB+β11RV+YearFixedEffects+IndustryFixedEffects+ε(3)(3)檢驗假設3。為檢驗假設3,本文設計了如下模型:Logi(tEM)=β0+β1Emlinkno+β2Bdlinkno+β3Sup+β4Sup×Emlinkno+β5Boardsize+β6Firmsize+β7Leverage+β8Duality+β9Pct_Inddir+β10MB+β11RV+YearFixedEffects+IndustryFixedEffects+ε(4)
三、實證檢驗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本文把樣本分成兩組,一組是EM=1的樣本,一組是EM=0的樣本,下面對這兩組樣本分別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兩組樣本的董事會規模、公司規模、財務杠桿、獨立董事比例等控制變量的平均數相差不大,但可以明顯的看到,EM=0的樣本組變量Emlinkno的平均數為0.484,最大值為5,而EM=1的樣本組變量Emlinkno的平均數為0.716,最大值為10,說明有盈余管理行為且處于“操控期”的重述企業在傳染期具有更多的連鎖高管,一定程度反映了提出假設1的合理性。另外,EM=0的樣本組變量Emlinkno的平均數為3.73,而EM=1的樣本組變量Emlinkno的平均數為4.47,說明有盈余管理行為且處于“操控期”的重述公司往往與更多公司發生連鎖關系。
(二)相關性分析如表(2)所示,在對所有自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時,我們發現所有變量之間并不存在高度共線性,但變量Emlinkno與Bdlinkno的相關系數是所有變量之間最高的,為0.356,說明一般具有較多連鎖高管的企業也會和較多的公司具有連鎖關系,即連鎖高管在不同的公司間分布較分散。
(三)回歸分析模型(1)的Logit回歸結果見表(3),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變量Emlinkno的系數為0.116,顯著性水平位5%,表明連鎖高管的數目與盈余管理行為的傳染性存在正相關關系,即一個處于“操控期”財務重述公司在“傳染期”的連鎖高管數目越多,其盈余管理行為越有可能通過連鎖高管網絡進行傳染,與之相連鎖的公司在接下來越有可能也會進行盈余管理并發生財務重述,支持了假設1。變量Bdlinkno的系數為0.107,顯著性水平為1%,說明連鎖公司的數目與盈余管理行為的傳染性存在正相關關系,即一個處于“操控期”財務重述公司在“傳染期”的連鎖公司數目越多,其盈余管理行為越有可能通過連鎖高管網絡進行傳染,與之相連鎖的公司在接下來越有可能也會進行盈余管理并發生財務重述。此外,控制變量中的董事會規模Boardsize系數為負且顯著,顯著性水平為1%,說明董事會規模越大盈余管理行在連鎖高管之間的傳染效應越弱??刂谱兞渴兄得嬷当萂B系數為正且顯著,顯著性水平為5%,說明若公司高速增長,其會計政策的穩定性欠缺,更容易通過連鎖高管網絡受到連鎖重述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感染。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兼職這一虛擬變量Duality系數為負且顯著,顯著性水平為1%,說明一人身兼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理效率,使公司反而不易受到連鎖重述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感染。模型(2)的Logit回歸結果見下表(3)。自變量Emlinkno和自變量Bdlinkno的交乘項系數為正且顯著性水平為1%,說明處于“操縱期”的重述公司擁有的非重述連鎖公司的數目越多,會加強其盈余管理行為在連鎖高管之間的傳染性。這表明好的會計行為在連鎖高管網絡間的傳染性相對不良的會計行為的傳染性要弱的多,甚至好的會計行為的連鎖高管鏈條會被不良的會計行為所“污染”,反而進一步加強了不良的會計行為的傳染性。在中國,社會對財務重述公司的懲罰力度相對于西方國家如美國的企業而言是較輕的,這使財務質量較差的公司得以在市場中廣泛存活,并對財務質量較好的公司進行侵染和驅逐,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模型(3)的Logit回歸結果見下表(3)。虛擬變量Indep表示連鎖高管是否為獨立董事,是為1,否則為0。虛擬變量Indep與連鎖高管數目Emlinkno的交乘項系數為正且顯著性水平為1%,說明連鎖高管是獨立董事對盈余管理行為在連鎖高管網絡間的傳染性具有影響,且是提高了處于傳染期的財務重述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通過連鎖高管進行傳染的可能性。假設2得到驗證。這一檢驗結果證實了獨立董事在中國上市公司的連鎖高管網絡中的重要的“橋梁”作用,印證了獨立董事在企業網絡中的重要地位。模型(4)的Logit回歸結果見下表3。虛擬變量Sup表示連鎖高管是否為監事會成員,是為1,否則為0。虛擬變量Sup與連鎖高管數目Emlinkno的交乘項系數為正且顯著性水平為1%,說明連鎖高管是監事會成員對盈余管理行為在連鎖高管網絡間的傳染性具有影響,且是提高了處于傳染期的財務重述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通過連鎖高管進行傳染的可能性。假設3得到驗證。這一結果表明在中國上市公司中,監事會在非正式企業治理層面,即企業網絡層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結論
關鍵詞:商業連鎖企業;財務管理;會計核算
商業連鎖企業對于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商業行業的不斷轉型對其造成一定的的沖擊與影響,而商業連鎖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保持持續的發展態勢,就必須加強對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研究,解決其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尤為重要。
一、商業連鎖企業開展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意義
1.提高資金利用率和利用價值
商業連鎖企業的最大經營優勢主要來自于他的連鎖經營所具有的規模效應。商業連鎖企業在經濟市場上和其他商業經營實體相比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主要是由于商業連鎖企業所走的是和傳統商業所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使得流通行業具有現代化和高效化的特點,流通行業在這一模式下發展必然更加快速和迅猛。在進行連鎖化經營和市場開拓的過程中,企業的資金鏈條不可避免的被拉長,而在資金流向方面也會出現分散。商業企業開展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需要將企業財務信息及會計信息進行匯總綜合,建立起企業經營管理的宏觀數據庫,在這樣大數據分析的背景下開展聯合式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有助于加強資金分析能力,從宏觀的視角上分析各個連鎖企業及分公司的財務經營共性及共有問題,從而提升資金的利用率以及利用價值。
2.加強資金籌措能力
資金籌措能力是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及其核心競爭能力的體現,企業只有具備較強的資金籌措能力,才能夠在商業競爭中保持財務管理彈性,保持資金運轉的空間,同時較大的財務周轉量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高杠桿效應,防止企業債務壓力加大。對于大型連鎖企業而言,資金籌措能力意味著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能夠及時根據市場情況和企業自身業務狀況開展部署調控,或是及時擴大經營規模,建立下屬分公司,或是及時減少負債保持企業財務狀況穩定。在商業連鎖企業經營過程中,資金的籌措是開展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管理內容,除了提升日常財務管理以及資金運營過程中增大財務彈性,更重要的是當某一家連鎖分公司的財務狀況出現問題時,聯合財務管理能夠集合整體力量或者某一家優勢分公司的力量進行幫助,提升抵抗財務危機的能力。
3.提升資金鏈條穩定性和周轉周期
資金鏈條的穩定性及周期性由三個方面決定,第一是資金來源的穩定,第二是資金來源及流向的結構穩定合理,第三是開展聯合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就企業成功經營的因素而言,可以分為主觀性原因和客觀性原因、穩定性因素和不穩定性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而企業財務管理及會計結核算屬于主觀性、不穩定可控因素,這需要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提升工作質量以及業務能力,提升財務管理的質量以及工作效果。在資金周轉周期方面,開展聯合財務管理能夠定向解決某個分公司的財務運營漏洞,同時減少財務管理中不公平現象,加強人力資源的調配以及客觀資源的配比,這屬于企業財務部門聯合其他部門開展宏觀財務管理的工作范疇。
二、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會計核算職能不健全
商業連鎖企業的會計核算職能是保證企業會計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但是,商業連鎖企業的總部對各個分店缺乏有效會計集中核算。連鎖經營企業應該結合不同的經營模式,采取不同的會計核算方式。在會計管理即會計核算方面,商業連鎖企業目前還沒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報告,在財務管理與會計結算方面沒有進行健全的規范,同時也沒有選擇恰當的會計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造成現有的會計核算職能不健全。具體來看,許多商業連鎖企業在會計核算方式的選擇方面存在許多的問題,沒有結合企業實際的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選擇適當的會計核算的方式,造成會計核算出現許多問題,嚴重影響會計核算的質量和工作效率。
2.財務信息存在失真現象
商業連鎖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由于下屬分店過多,各個部門的工作龐雜,因此難以實時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細致的規劃及調控,因此存在管理粗獷化的現象。與此同時,各個門店及分公司的經營狀況、市場開拓狀況、財務資金狀況、以及信息搜集狀況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在聯合財務管理即會計核算的工作上,難以采取相同的標準以及經驗進行規范。因此大型連鎖企業在財務管理以及會計核算中存在較多的失真現象,例如在財務報表的制作過程中,各個分公司及各個部門的權力以及資金運營狀況存在一定的交叉及權力掣肘,所以各個部門及分公司的財務報表在明細賬目以及成本進項方面會存在細微的差異,而總部在合并報表時難以根據各個分部或者分公司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核,所以很多有出入的數字在后期合并以及總體報表繪制過程中難以進行校正,這種情況造成的總體賬務失真導致財務信息難以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對連鎖企業的長期發展存在較大的影響。
3.激勵體制和監督體系不健全
對于商業連鎖企業而言,總部需要通過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激勵機制加強對分部的監管。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需要加強對資金管理的控制,完善企業的審計工作。但是,商業連鎖企業由于缺乏內部聯動的監督機制,造成個別連鎖企業不能夠嚴格的按照總部的財務管理制度實施管理。激勵和監督體制的建立不是短期之內可以實現的,一方面和企業性質以及企業的經營類型有著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各個分公司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彈性調整,總公司需要適當的放權,給予分公司一定的特殊權限和處理問題的自由空間。而在激勵體制及監督體系的建立過程中,總公司和分公司及下屬各個部門的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各個部門及分公司缺乏統一標準及管理條例的情況下,激勵體制及監督體系極容易引起管理上的矛盾及會計審核工作中的雙標現象。
4.資金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的重點是資金管理。但是,連鎖企業在資金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存款“公私不分”,特別是存在下屬分部存在多頭開戶的現象,對資金的管理手段落后,造成體外循環現象頻現,出現沉淀現象和資金周轉慢、使用效率低的情況。商業連鎖企業的分公司應該擁有一定的財務自由和資金管理權限,但是總部必須要具備控制權和集中管理權,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容易造成連鎖企業資金停滯在下屬分公司當中而無法集中的情況,總部資金緊張極容易導致在商務活動即管理活動中處于弱勢地位,失去對分公司的控制及信息掌握,特別是針對于下屬分公司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例如資金流動量、資金流動周期、資金結轉量、應付賬款信息等基本情況都難以進行實時掌握,這對總部的整體利益造成較大的影響,嚴重的情況下還會造成財務危機甚至失去對分公司及下屬部門的控制,造成嚴重的結果。
三、解決商業連鎖企業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現有問題的對策
1.健全會計人員培訓及職稱管理制度
健全會計人員的培訓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第一要健全會計職業道德培訓,分公司財務人員及會計工作者的個人權力相對較大,在會計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也相對較為復雜,難免受到利益誘惑而出現思想波動,只有具備極高的專業道德水準及會計從業者的職業修養,才能做到不懈怠瀆職,不修改賬目,不偽造明細。第二是要加強在崗培訓,培訓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要加強現代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第三是設立公開透明的職稱管理制度,以此作為基準和考核標準加入到員工晉升的考量當中。會計人員的培訓及職稱管理制度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但也要考慮到不通過分公司的業務狀況及不同員工的個人情況,把握好尺度及標準,這是健全人員培訓及職稱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完善管理及監督體系
一方面要建立預算管理委員會及財務監督委員會,由各個分公司的財務工作人員抽調組成,企業總部直接進行管理,能夠同步開展企業全體預算控制監督及重點分公司及企業部門監督,成立財務監督委員會有助于在季末年底等會計核算高峰期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在工作結束時生成下一個季度或年度的財務預算預測及成本預估報告。另一方面要注重將預算管理進行長期規劃及系統規劃,要能夠在每一季度的季末制定出下一季度的預算規劃及業績規劃,在實施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的校正和修訂,將現有數據與預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出修正系數并且進行誤差分析,從而將預算管理的經驗從一家分公司推廣到更多的分公司,從某一季度的成功使用推廣到更加廣泛的應用領域。在監督體系的完善方面,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工作涉及到的連鎖門店及分公司數量較多,因此在財務管理即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將不同分公司的人員進行零散式交叉安排,分公司的財務報表及審計賬務交由不同分公司財務人員進行審計和復查,通過各個公司之間的競爭關系進行掣肘,完善監督體系。
3.加強資金管理
商業連鎖企業的連鎖經營這種商業組織組織具有自身的優越性,在商業連鎖經營這種制度下,有利于企業進行規模擴張,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商業連鎖企業在資金管理方面正在朝著一體化的方向轉變。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應該針對各個連鎖經營企業加強資金方面的經營管理。加強商業企業財務管理在宏觀層面上可以從兩方面做起,在分公司層面應該加強財務的整理與實時反饋,逐步推進網絡財務信息結算及會計核算技術升級,推廣無紙化電子會計技術及電子存根操作,能夠自動對執行結果進行有效的分析匯總,提高效率。同時引進電控化操作系統,也有助于降低人工出錯率,防止因為認為操作及刻意破壞造成的企業損失。與此同時在建立起現代化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的工作過程中,企業的高層財務人員要注重財務信息的動態性和實時性,要能夠通過信息平臺反饋及時了解各個分公司的資金結構、資金去向、盈利狀況、資金使用率,要通過對各個分公司的橫向對比及各個時期的縱向對比促進現有資金結算效率及財務分析技術的提高,以提升財務管理的綜合競爭力。
四、結束語
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問題關系到企業市場開拓及核心競爭力的保證,一方面需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在意識上和價值觀念上進行認同,另一方面要切實投入財力和人力進行業務開展,這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擴大規模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水平,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擴大企業的規模,從而有助于開拓市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我國連鎖企業經營的規范程度。
作者:張洺熙 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浩宇,白雪梅.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J].商場現代化,2016,(24):216-217.
[2]唐春香.論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J].經營管理者,2015,(14):51.
[3]沈麗華.商業連鎖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20):73-74.
(一)項目教學法的含義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行為導向型教學方法?!绊椖俊笔窍鄬ν暾拖鄬Κ毩⒌氖录?,但作為一個教學項目實施,需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條件。一是來源于真實的生產經營活動,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經營活動有直接關系。二是能將理論知識和崗位實踐技能結合在一起,具有綜合性。三是具有一定難度,結合項目實施必須學習新的知識、技能,解決新的實際問題。四是學生為完成項目,需要獨立或合作制訂任務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評估,在實踐中探究學習。五是關于項目評價,有明確而具體的工作成果,可以評判優劣,師生共同評價。
(二)項目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
項目教學強調以工作任務為依托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以多樣化的解決任務的策略展示學習成果,在教學中融“教、學、做”為一體,把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為主體的局面,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
二、項目教學法在連鎖企業管理課程中開設的重要意義
(一)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目前大多高職院校對于連鎖企業管理課程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作為主要教學平臺,教學理念仍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要任務,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創業精神以及個性的發展,而連鎖企業管理課程采用項目教學后,較多的是通過工作小組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操縱者、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推進者和輔導者,這不僅有益于學生特長的發揮,而且有助于學生的責任感和協作精神的形成,體驗到個人與集體共同成長的快樂,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新型教學理念。
(二)更好地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目標
由于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特殊性較強,其實習基地一般都是規?;?、規范化及標準化的大型連鎖企業,組織大規模學生到連鎖經營企業實踐有一定難度,很多高職院校由于自身實力有限,難以構建自己的校內實訓基地,然而項目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師按照連鎖企業管理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教學任務分解成相互獨立而自成體系的教學單元,把某些典型的教學項目,從企業管理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了解企業的規章制度和作業流程,深入認識和體驗企業員工角色,掌握企業所需要的實際技能,實現專業與職業的緊密結合、知識與技能的高效轉化,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
(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項目教學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是學生自我建構的行動過程;從連鎖企業的設立到構建連鎖企業MIS和POS信息管理系統,實施連鎖企業的商品采購到具體連鎖門店的日常管理,學生經歷連鎖企業由開設到正式運營的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老師只是項目教學的指導人員、參與人員和學生交流的對象。
三、連鎖企業管理課程項目教學法的實施示例
連鎖企業管理是目前高職院校連鎖經營專業的核心課程專業必修課程,該課程主要研究連鎖經營的本質、基本特征、連鎖經營的開發及設立,構建連鎖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實施連鎖企業的采購與配送管理,連鎖企業的商品管理、連鎖門店的顧客服務,以連鎖企業的營運管理、連鎖經營活動的工作流程為主線,使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連鎖經營管理基層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崗位技
能要求,依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形成若干教學項目和教學任務從職業方向看,筆者根據連鎖企業管理課程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如何實施及評價等方面的教學指導性文件的規定,制定了課程標準。通過研究認為,具體教學內容按90學時(理論+實踐)設計。本課程標準將連鎖企業管理課程內容分三個模塊:連鎖經營基礎知識篇、連鎖企業技能管理篇、連鎖門店營運管理篇,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三個模塊將本課程劃分為項目,每個各項目分解成若干任務單元,在任務驅動下,實施“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二)項目教學設計示例下面以理貨服務管理的教學項目為例,進行教學設計。
1、根據職業崗位需求確定該項目教學目標。
2、項目教學法的前期準備。安排學生在課余時間到各連鎖門店觀察理貨員的理貨行為,通過互聯網或圖書館查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理貨員職業標準。
3、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理貨作業這一教學項目的總體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準確的規范的及快速的理貨具體任務:(1)營業前:打掃責任區域內的衛生;檢查勞動工具;查閱交接班記錄。(2)營業中:巡視責任區域內的貨架,了解銷售動態;根據銷售動態及時做好領貨、標價補貨上架、貨架整理、保潔等工作;方便顧客購貨,回答顧客詢問,接受友善的批評和建議等;協助其他部門做好銷售服務工作,如,協助收銀、排除設備用故障;注意賣場內顧客的行為,用溫和的方式提防或中止顧客的不良行為,以確保賣場內的良好氛圍和商品的安全。(3)營業后:打掃責任區內衛生;整理、勞動工具;整理商品單據,填寫交接班記錄。教學過程中學生按照自愿的原則分組,兩名學生一組,完成以上三個任務。然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總結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錯誤或不規范的地方,并且進行改進,教師進行總結點評,根據學生完成項目任務的情況進行重點總結,指出學生理貨操作中做得好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4、項目教學法的考核與評價。項目教學是一個人人參與的實踐創造活動,項目考核既要評價學生的工作成果,也要評價項目完成過程的表現,筆者將項目教學的評價內容量化,具體見34頁表4。
四、小結
【關鍵詞】企業;連鎖經營;資金運行管理
一、連鎖經營企業的分類
連鎖經營方式是一種商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制度,把獨立的經營活動組合成整體的規模經營,從而實現規模效益。
連鎖經營企業共有三種類型,本文按日本式分類可以分成以下三種:
一是直營連鎖,指狹義的連鎖店也就是由總公司直接經營的連鎖店,如肯德基。
二是自愿加盟,自愿加入連鎖體系的商店。這種商店由于是原已存在而非在加盟店的開店伊始就有連鎖總公司指導創立,其在經營方面有很大的自,只是以加盟聯合的形式在進貨等方面降低運營成本。
三是特許加盟,加盟連鎖是連鎖中公司與加盟店之間的一種合同行為,總公司將自己的商標、商品名等足以代表自己公司營業形象的標識供給加盟店使用同時提供經營上的指導,統一的整體設計和商品供應,而對方即加盟店在取得上述權利的同時需要支付一筆加盟費用。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加盟連鎖更多的是一種合同關系而非統一經營關系。因此,在以上連鎖經營企業的分類中自愿加盟與特許加盟形式其加盟店與總公司之間并沒有統一的經營和資金調配關系,因而論文中的連鎖經營企業特指直營連鎖形式。
二、資金運行管理的特點以及在連鎖企業中的現狀
連鎖經營企業在中國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借鑒國外企業的經驗的同時,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連鎖企業模式。但是,由于我國連鎖企業起步相對較晚,各方面發展不成熟,經營者們都是感性的選擇,盲目的擴張。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利潤效果,反而因此負債累累,這主要歸結于連鎖企業的資金運行管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一)資金運行管理的特點
一是統一核算,分級管理。由連鎖總部進行統一核算是連鎖經營眾多統一中的核心內容。區域性的連鎖企業,由總部實行統一核算;跨區域且規模較大的連鎖企業,可建立區域性的分總部,負責對本區域內的店鋪進行核算,再由總部對分總部進行核算。下屬連鎖經營企業一般不設專職財務人員,店鋪與總部在同一區域內的,由總部統一辦理納稅登記,就地繳納各種稅款;店鋪與總部分跨不同區域的,則由該區域的分總部或店鋪向當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登記,就地繳納各種稅款。區域分總部應定期向總部匯報該區域各店鋪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及各項制度執行情況。原則上連鎖企業在建立時就應實行統一核算,有特殊情況的企業在實行連鎖初期,可以分階段、分步驟地逐步進行核算上的統一。
二是票流、物流分開。由于連鎖企業實行總部統一核算,由配送中心統一進貨,統一對門店配送。從流程上看,票流和物流是分開的,這同單店式經營中資金與商品同步運行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連鎖企業中財務部門與進貨部門保持緊密的聯系是非常重要的。財務部門在支付貨款以前,要對進貨部門轉來的稅票和簽字憑證進行認真核對,同時,在企業財務制度中要規定與付款金額數量相對應的簽字生效權限。
三是資產統一運作,資金統一使用,發揮規模效益。連鎖經營的關鍵是發揮企業的規模效益,主要體現為:第一、連鎖企業表面上看是多店鋪的結合,但由于實行了統一的經營管理,企業的組織化程度大大提高,特別是統一進貨、統一配送,使資產的規模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第二、由總部統一核算,實行資金的統一管理,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減少費用、增加利潤。第三、實行資產和資金的統籌調配,統一調劑和融通??偛坑袡嘣谄髽I內部對各店鋪的商品、資金和固定資產等進行調動,以達到盤活資產、加快商品和資金周轉、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的目的。第四、地位平等,利益均衡 連鎖企業利潤的取得是各個部門通力協作共同創造的,不存在誰地位比誰低、誰為誰服務的問題,各方都遵循利益均沾、風險共擔、地位平等、協商共事的原則,不能靠犧牲對方利益獲取自身利益。
四是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重大,流動資金需要量大。連鎖經營企業多被運用于零售和服務行業,對于這類行業來講應收賬款比重偏低,對外投資也比較少,因此流動資產和流動資金的管理尤為重要。
(二)資金運行管理的現狀
目前,連鎖經營企業的資金運行管理仍然停留在對現金和銀行存款的單一控制層面,其管理重點仍為總店對分店的資金劃撥以及分店的資金上繳,沒有對企業整體的資金運行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和控制。同時,由于各分店在月末才對自身實現的銷售、購進的商品成本進行核算并結算內部利潤上交總部,總部對各分店的資金運行管理存在滯后性。
三、連鎖經營企業資金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
國內連鎖企業資金運行管理存在著很多問題,管理水平,內控制度,以及相應的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資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連鎖經營企業對資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內部資金分散的現實矛盾是現階段資金運行管理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分支機構銀行賬戶過多,資金分散;資金的占用管理不到位。分店多頭開戶的現象比較普遍,使得資金運行管理失控。資金沉淀嚴重,庫存占用比例過高,流動資金占用增加、周轉緩慢。
二是重視利潤指標考核,忽視現金流控制。現金流凈額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三者總和,一般而言,經營性現金流能更好地反映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如果經營現金凈流量為負,說明企業經營資金周轉不靈,可能存在存貨積壓、賒賬過多等不利因素。但總的凈流量仍為正,說明企業是通過投資收益、出售資產、大量舉債、吸收股東投資(可能有欺騙因素)等因素來維持周轉的。公司要生存下去,充足的現金流量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三是資金流轉的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連鎖經營企業內部機構中資金流轉的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資金的流向與控制層面,沒有建立有效的決策約束的機制??偛繉Ψ植?、總部管理層對各資金運動環節普遍存在監控不力,甚至存在內部人為控制的現象,資金流轉的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四是缺乏相應的風險預警系統。由于連鎖企業總部與分店之間資金運行聯系十分緊密,企業的整體資金運行甚至小部分的資金運行出現問題都有可能給整個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對連鎖企業及時發現危機,降低損失意義重大。
四、連鎖經營企業資金運行管理水平提升對策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來看,加強連鎖企業資金運行管理,充分發揮資金管理的作用,對有效擺脫困境有著重要意義。
(一)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和結算中心制度,實施資金的集中管理
1.健全全面預算管理,真正做到預算指導經營。連鎖企業全面預算是在每年的年末對當年的財務預算執行情況作全面地分析,并對下一年的企業目標進行研究,然后根據上報的業務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進行修正補充。財務預算在執行過程中,要突出預算的剛性,管理的重點在于落實過程控制。財務部門要及時掌握經濟運行動態,對由于預算原因造成的偏差,及時修正預算指標,并且針對大額偏差查找原因,及時整改。
2.加強結算資金管理,是資金運行管理的中心環節。連鎖經營企業具有貨幣資金流量大、閑置時間短、流量沉淀多的特點。財務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調度和運用資金,為企業創造效益。
3.實行資金集中管理,可使分散的資金快速回攏,一方面保證了資金安全,另一方面加大了沉淀規模,從而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具體操作上,總部資金管理中心承擔資金籌措、使用、調度和管理的職能,門店實施收支兩條線,??顚?,??顚S?,收款賬戶只能收款,不能取款,防止門店“坐支”銷貨款??偛抗芾砣藛T通過審核往來賬單進行監管,并通過遠程查詢、網上銀行隨時督察。
4.建立財務資金電子審核系統,能夠有效解決分店地域的分散性給總部資金集中管理造成的不便,審批人無論在何時何地均可以登上系統進行審批,增強了用款的時效性,便于財務的資金安排和資金的預算管理。
(二)推行內部審計制度,強化財務監督
1.在連鎖企業內部積極推行內部審計制度。一是建立內部預算審計機構,任用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二是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制度和管理,確保財務信息的安全可靠。對于企業內部重大的經營決策項目要重點審計,對其財務報表,賬目,憑證等要審計其合法性。
2.實行聯網管理,強化財務監督。要在加強資金內部審計制度的同時,全面加強企業的預算監督管理體系的建設。對于各項先進的收付,應收未收,預算收入等要建立嚴格的立項審批制度和監督機制,強化財務監督。
(三)應用電子結算系統平臺,方便信息互通
建立雙向信息交流平臺即財務MIS系統,既便于總部的遠程監控,又便于信息互通。資金集中管理電子結算系統風險管理機構由信息中心、財務部門組成:財務部是電子結算系統運行的主管部門,負責建立、健全電子結算系統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嚴格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確保電子結算系統的日常收支結算業務的安全運行;信息中心是電子結算系統維護和監控的主管部門,負責電子結算系統硬件設備、網絡及通信設備的維護和監控,提供日常運行服務和運行技術支持,確保電子結算系統外部環境的安全及穩定運行。
(四)建立基于現金流的資金運行預警系統
基于現金流資金運行預警系統,能較早地發現問題并告知企業經營者,能有效地防范與解決資金運行方面存在的問題、回避財務危機的發生。在對分店日常資金運行進行管理的同時,連鎖經營企業還應從自身特點出發,對其分部及總部的現金流進行分析,建立基于現金流的資金運行預警體系,形成信息收集、評價、觸及報警系統、啟動應急系統等一系列完善的體系,從而保障連鎖經營企業資金運行安全。即建立一種機制,在企業資金運行在發生異常時,預先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在財務危機發生前發出預警信號,督促企業采取有效措施,尋找導致資金運行異常的根源,阻止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連鎖經營企業基于現金流的資金運行預警值是測算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依據。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臨界值,以判斷企業的資金運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潛在的財務危機。臨界值的設定應當會同有關專家,或根據經驗和理論值來確定。在企業日常的資金運行危機管理中,連鎖經營企業應用計算機分析系統對預警指標進行實時監控。
總之,連鎖經營企業只有不斷強化資金運營管理,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也才能更有利于連鎖經營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營運資金管理在中國的實踐與創新――基于海爾集團營運資金管理的案例研究》,作者:彭家鈞;出自中國會計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營運資金管理論壇論文集;2010:132-153.
[2]《我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現狀及展望》,作者:張月玲; 洪慧林; 邢小培; 陳莉; 陳露;出自《會計之友》2012年11期.
[3]《連鎖經營企業資金管理之我見》,作者:袁文玲;出自《才智》,2012,21:14.
[4]《淺析房地產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者:段術祥;出自《經營管理者》,2011,09:102.
[5]《我國連鎖經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的困境及應對》,作者:李慧,王元章;出自《現代商業》2010年第5期.
[6]《連鎖經營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者:陳旭明;出自《會計師》,2011,08:57-58.
[7]《企業資金管理的要點分析及強化對策探討》,作者:楊秀芬;出自《現代商貿工業》,2011,24:258-259.
[8]《淺談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作者:鄒廣宇;出自《現代商業》,2013,02:228-229.
[9]《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作者:劉大宣;出自《現代企業》,2010年第10期.
1.以信息構建與信息交互為定位的信息管理專業教育——以美國iSchool聯盟院校為樣本的分析
2.公司的媒體信息管理行為與IPO定價效率
3.2001—2010年境外信息管理研究進展——基于相關文獻的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
4.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鏈”的建設與實踐
5.信息管理人才專業特長初探
6.公共危機信息管理EPMFS分析框架
7.普適醫療信息管理與服務的關鍵技術與挑戰
8.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與策略
9.構建連鎖超市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管理體系探討
10.基于知識圖譜的個人信息管理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
11.大數據背景下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影響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為例
12.能力結構模型驅動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10余所高校的調研分析
13.大數據: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的一次變革
14.信息管理技術視角下微博研究綜述與趨勢分析
15.論涉稅信息管理能力與稅制結構優化
16.基于信息生態鏈理論的信息管理流程重組
17.教育大數據背景下學分銀行信息管理平臺設計理念與技術架構研究
18.中國大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現狀評述
19.面向整體政府的政府信息管理研究——以澳大利亞為例
20.大數據環境下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構建
21.高通量下水稻育種網絡信息管理系統
22.基于國營農場的作物生產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23.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
24.智慧的交融 有益的啟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十三五”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專題研討
25.大數據視角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研究
26.企業信息管理人員信息行為和信息素養研究
27.從國際個人信息管理專題研討會(ISPIM)看當前個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熱點
28.面向公共危機決策的信息管理機制研究
29.基于RFID與ZigBee的羊場養殖信息管理系統
30.政府危機信息管理聯動系統模型構建
31.信息管理系統在醫院績效考核分配中的應用研究
32.基于BIM的建設領域文本信息管理研究
33.移動智能設備個人信息管理——以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為例
34.基于.NET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35.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模式研究
36.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產業主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
37.基于遠程通訊的農田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38.從邊緣到中心:信息管理研究的學科范型嬗變
39.信息管理理論視角下差錯信息資源的研究
40.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藥衛生方向)專業學生擇業預期與就業能力研究
41.信息管理學科整合的變革路徑研究
42.混合架構智能溫室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
43.信息管理視域下的差錯信息研究
44.iSchool運動背景下信息管理類專業的特色與分野探析
45.突發事件預警系統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
46.個人信息管理研究探析
47.再論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
48.公安派出所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49.整合視角下高校信息管理平臺創新及其構建
50.國外個人信息管理現狀及發展動態述評
51.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研究進展
52.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的發展
53.通用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平臺的設計與實踐
54.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
55.一種面向個人信息管理的Post-WIMP用戶界面模型
56.考慮信息泄露的供應鏈信息管理策略
57.云計算環境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風險分析
58.基于元數據的城市規劃信息管理新方法探索——走向規劃信息的全面管理
59.信息生態學——企業信息管理的新范式
60.基于WebGIS的農業空間信息管理及輔助決策系統
61.世界典型城市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系統及其比較
62.基于“信息管稅”戰略的稅收管理創新
63.對20年來我國互聯網新聞信息管理制度的考察
64.云計算在工程造價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65.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實現協同創新信息管理平臺構建及路徑
66.政府危機信息管理及決策機制研究述評
67.論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信息管理
68.基于物聯網與云計算的灌區信息管理系統研究
69.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70.食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體系研究
71.國內外信息管理研究的流派與研究框架
72.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架構
73.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實現
74.智庫建設背景下的美國中央情報局信息管理實踐與啟示
75.歐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對我們的啟示
76.電子商務環境下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77.以活動為中心的個人信息管理
78.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模型研究
79.危機管理研究進程中信息管理發展脈絡及基本特征
80.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辨析
81.面向政府危機決策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82.基于Web的高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83.關于信息管理
84.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
85.信息管理一級學科的變革路徑研究
86.基于BIM協作平臺的工程監理信息管理研究
87.煤礦安全監管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及探討
88.危機信息管理研究綜述
89.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
90.關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
91.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產權信息管理的發展
92.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
93.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保護設備故障信息管理與分析系統
94.不動產登記信息數據整合及管理基礎平臺建設研究
95.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比較研究——從企業管理的角度
96.試論國家綜合性危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
97.基于多學科融合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98.從信息管理優化角度探析稅收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
美國只有2.49億人口,但其出版業卻異常發達。據ISBN權威出版部門鮑克出版公司的統計顯示,美國現已發出87000多個出版者前綴。1998年美國登記注冊的出版社就達9000多家,其中,年銷售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出版社為40家,前20家規模最大的出版社的年銷售收入占全美出版業總銷售收入的75%,利潤占50%。其余絕大多數都是年出版1至3種圖書的小出版社。這些出版機構除了少數由政府管理外,絕大部分是私營企業或股份制企業,其出版活動不受政府干涉,政府只是通過法律和經濟手段規范出版業行為,進行宏觀調控。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每年平均生產圖書240億冊,人均占有圖書約100冊,可以說,美國人用于購買書刊的開銷是世界上最高的。1997年美國共出版新書6.8萬種,印數22.8億冊;1998年美國出版新書5.6萬種,一直穩中有降,但卻全面覆蓋了人類文化各學科。我國無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多人口,市場潛力巨大。然而,至2002年全國僅有出版社568家(包括副牌社36家),期刊8187種,報紙2038種。2001年全國共出版新版圖書9.14萬種,重版、重印圖書6.3萬種,總印數63.1億冊;2002年出版約為17萬種,其中新版約10萬種,重版重印7萬種,總印數68.7億冊(張);期刊出版28.46億冊。2002年,全國出版社資產總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有200家;銷售收入1億~5億的有50家;5000萬~1億的有60家;1000萬~5000萬的有90家。我國出版機構之間雖然在規模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但遠沒有達到美國出版業那樣的巨大反差和行業壟斷。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家能與時代華納相抗衡的出版集團,規模普遍偏小。我國圖書市場的增長速度雖然遠高于西方國家,但是,我國人均書刊消費水平卻遠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當然,圖書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其銷售往往受制于國家經濟的大環境和國民素質的水平。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出版市場也必將展現出更大的市場空間。
二、中美出版市場運作比較
美國出版機構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出版業的巨人,有賴于三個方面的發展:一是國內購買力強勁;二是國際圖書進出口業的迅猛發展;三是出版公司跨國運營。
倉廩實而知禮節。一個國家經濟上的強盛必然會帶來文化上的發展。美國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民眾的文化水平也一直處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發展,從而帶來了國內強大的購買力。
文化產品的進出口,一直是美國進項較大的業務。據1999年8月6日《環球時報》載:美國控制了全球75%的電視節目的生產、制作,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電視中,60%~80%的節目來自美國,而美國自己的電視中,外國節目占有率僅有1%~2%;美國影片產量占全球影片總產量的6%~7%,卻占有了全球總放映時間的50%以上。美國書刊進出口業務也非常卓著,目前共有圖書進出口公司85家,出口公司8家。據美國商業部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圖書出口在1997年達到18.9億美元,比前一年上升6.8%。據國際知識產權聯盟公布的經濟報告顯示,美國自1977年以來,版權貿易的增速是美國經濟增速的兩倍。2000年,美國版權產值達到4572億美元,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9%。美國版權出口額大大超過其他傳統產業部門,并且安排了430萬人就業。相比之下,我國的版權貿易對外出口額幾乎是一個可以忽略的數字。據《世界圖書》雜志1993年公布的數字,全國圖書年出口總額僅為世界圖書年貿易額的0.04%。1999年,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統計,我國書刊(含音像、電子出版物)出口總額為1527.47萬美元;2000年為1633萬美元;2001年出口額僅為1800萬美元,進口額為8000萬美元;2002年全國圖書、報紙、期刊累計出口899157種次,1740.58萬美元,金額下降1.32%。這些數字不僅不能與發達國家同日而語,甚至與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相比,都存在著很大差距。
美國的出版集團大都是以圖書經營為重點的跨媒介、跨地區經營的媒介集團,在多種不同的媒介之中,出版集團往往同時經營數種媒介業務。此外,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發展也已成為出版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美國連鎖書店鮑德斯,2001年員工已達3萬人,在美洲、歐洲、澳洲和亞洲擁有869家傳統連鎖店和349家超級書店。2000年鮑得斯總收入達33億美元,其中,在美國以外地區的經營收入約占2/3,達21.92億美元。美國的《讀者文摘》,目前已有48種版本19種文字發行到世界各地,每月讀者有近1億。這家公司還制作13種語言文字的圖書、音像制品和電視節目在24個國家銷售。
與國外出版集團跨地區、跨媒介的經營相比,我國的出版集團只是近幾年為了針對加入WTO以后歐美對中國市場的進入,通過行政和政策手段而形成的,并且多半是以省區為主的行政式組合。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當然,這種組合方式也是由我國特定歷史時期和自身的發展特點決定的。對于出版業,我國更加注重它的輿論導向作用,常常把它視為建設精神文明的基地。所以,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市場化與輿論導向之間的矛盾,便成為我國出版業改革的關鍵性問題。以地區分立和在國家行政干預管理下形成的以省為單位進行的集團組合,其實并沒有解決出版市場地區分立的問題,并且,我國的出版集團實際是出版社之間的聯合,圖書出版經營往往成為集團的主要業務。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出版集團都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跨媒介、跨地區的經營結構。
三、出版理念與經營運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