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知識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終身教育已在社會上有中心地位,終身教育倡導的是學習化的社會。在學習化社會中,學會學習是至關重要的。由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將多媒體技術作為有效的學習工具,輔助學習,愈來愈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趨勢下,教師必須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把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而要把學習的重心歸還到學生的“學”上。教師應首先在腦海中打一個問號,知識是外部輸入的,還是內部生成的?我所認為的建構知識,并不是以前所指的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由學習知識的主體—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而構建起的知識體系。這個體系的知識基礎是學生的已有知識,由已有知識向新知識進行延伸,然后將知識進行處理和轉化。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積累的獨特經驗,賦予自我認知的新內涵。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自身的經驗和自我發展,強調認識主體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也不可忽視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相互之間的互動關系,應反對知識的純粹灌輸。高效課堂的內涵,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高效,還有學生學習的高效,大部分學生能在課上就把知識都基本“消化”,再加上課下的稍加復習就能“吸收”,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要達到對高效課堂的知識構建,教師先要在課前做好十足的準備,不僅要備好教材的理論知識,還要對自己的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使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有所進步,這樣的課堂才能稱得上是高效的。
二、化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對知識的建構
(一)化學教師的角色定位
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要變成學生自主獲得信息的引導者和為學生分配任務和提出問題的輔助者。教師需要做的是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在情境中不斷地進行思考、探索和建構知識。教師的作用將不再是講述“事實”,而是考慮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對化學過程和現象的觀察、推理,進行化學實驗,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從自己內部對化學過程進行識別與評價,進而形成知識體系。教師要給學生的自主探究創設適宜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活躍思維,探究熱情高漲。同時,也要在學生的紀律有些混亂時,給予提醒,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制定一定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朝著這個目標開展自主學習。這是屬于學生的自主的學習過程,是富有他的個人特色的,與眾不同的。
(二)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化學教學環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盡量布置一些較真實的任務和學習領域內的一些日常實踐活動。這些接近生活的、真實的、復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的內容和技能,它們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意義。為此教師應盡可能地把學生要認識的化學過程,現象以及所要解決的化學問題提供給學生,如何利用設計實驗實地考察,形象說明等,特別是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逼真模擬,為學生創造近乎實際過程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在這種真實的環境中進行獨立或合作的探索活動。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應先分解然后再綜合,現在看來不完全是這樣,學生一開始可能就會介入到一個復雜的化學問題之中,所涉及的其他化學知識能為要學習的概念或原理的理解提供背景知識,從而學生能建構起自己的有關知識。
(三)從多重角度來探索學習材料
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含有多重信息來源和多重觀點的學習環境。教師一方面要提供學生建構理解所需要的基礎,同時又要留給學生廣闊的建構空間,讓他們針對具體情景采用適當的策略。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很自信自己對問題的處理能力,經常會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并用大量習題的固定解題模式訓練學生,用加班加點的方法,描述化學知識并灌輸給學生,這些做法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個體思維的獨特性,剝奪了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獨立進行化學探索的權力,反映在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試卷作答上,無處不有教師個性的烙印,因此教師對學生解決問題不能包辦,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開放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思維習慣。
(四)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模式
本文的調查對象為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13級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中國碩士63人,外國碩士21人。其中,中國碩士一班全部為對外漢語專業背景,共33人。中國碩士二班為其他專業背景,共30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電子郵件發放問卷,不記名,以確保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計劃回收問卷84份,實際回收問卷64份,回收率達76.2%。此次調查共40題,涉及“語音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這門課的課時、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實踐性知識獲得途徑等幾個方面的問題。本調查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所有問卷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對比。
三、調查數據分析
(一)“語音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課時安排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計劃》中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設為核心課,“語音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成為這門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各培養院校的實際情況不同,設定的課時也不完全一致。就我院來說,該門課中、外學生的課時一致,第一學期開設,共18課時。在被調查的學生中,認為18課時合適的,一班占64%,二班占63.6%,外國碩士占66.7%。認為需要增加課時的一班占33.3%,二班占36.4%,外國碩士占26.7%??梢姡腥种笥业膶W生認為“語音教學”這門課的課時足夠,而近三分之一的認為課時應該增加至20、24、32、36節不等。關于18課時能否達到真正學會如何進行語音教學的目的,中外學生的答案相差很大?;卮稹笆恰钡模话嗾?6%,二班占54.5%,外國碩士占80%;幾乎近一半的中國學生認為18課時無法達到進行語音教學的目的。他們認為,課堂上講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需要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18課時在實踐環節上不充分。
(二)“語音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教學內容
1.對該門課教學內容的認識。關于該門課主要應教授的內容,各班學生的答案差異較大(如表1所示)。一班學生和外國碩士普遍認為是學習漢語語音教學的具體方法(93.3%和85.2%)、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漢語語音教學(96.3%和93.3%),而二班學生就這兩項的選擇分別為72.7%和81.8%,明顯低于前兩個班。其中,68.2%的二班學生認為是語音教學及其相關理論問題,遠遠高于一班和外國碩士(55.6%和53.3%);50%的二班學生認為是語音教學過程中的科研方法,也遠遠高于一班和外國碩士(33.3%和13.3%)。
從上文數據可以看出,由于非專業背景,二班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需求更大,期望了解相關的語音理論問題,他們認為科研能力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中占據重要位置,希望在獲得教學技能的同時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而海外各國對科研要求不同,外國碩士對此內容的需求相對較低。一班學生有過該方面的培養和訓練,需求也相對較低。2.教學內容安排是否合理、詳略得當?!罢Z音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這門課共設七個專題,即語音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概述(2課時),聲母及聲母教學(3課時),韻母及韻母教學(3課時),聲調、語流及聲調、語流教學(3課時),教學錄像觀摩評析(2課時),國外中小學漢語語音教學(2課時),語音教學能力展示(3課時)。認為教學內容安排合理、詳略得當的,一班占100%,二班占72.7%,外國碩士占93.3%。其中,23%的二班學生認為有的內容合理得當,有的內容為否。從授課教師的角度分析,二班是平行課中的先行班,教師會根據在二班學生的教學效果來調整教學順序和教學內容,因此一班全部答案為是。對于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不得當的部分,學生們普遍認為,課堂實踐機會不夠,教學能力展示的時間不足,應該提高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對他們來說,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教會留學生發音是最重要的。3.教學內容的必要性。92.2%的被調查者認為所有的教學專題都是必要的。對于需要增加的教學內容,學生們的建議是:(1)增加教學實踐的時間,加大學生語音教學的展示和教師點評機會,增加教學案例分析的數量,觀看更多的教學視頻,包括上述各專題內容的片段教學,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國別、不同漢語水平學習者的教學,新手和熟手教師的教學,不同教師的糾音教學等。由于學生們很清楚自己未來的教學定位,對“國外中小學漢語語音教學”這個專題的需求比較大。他們希望增加該專題的內容,分享各國①中小學語音教學實例,觀看各國中小學教學的視頻資料(也包括中國的國際學校)或示范課;每次課都要留有足夠時間進行觀摩、討論與語音相關的課堂教學實例,從而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最終變為實踐性知識。(2)更為細致地講授更多有效的語音教學方法。例如如何糾正難學易錯的音,已經“化石化”的語音面貌如何改善,如何避免語音課的枯燥性等。掌握一些實際的課堂教學方法,學會課堂設計、管理和調動中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能夠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學能水平進行教學;了解海外的語音教學測試形式。他們希望增加少量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語音練習,教師能提供一些歌謠、韻語等相關語音教學資料。除了語音教學方法外,適當增添一些兒童心理、幼兒管理、如何與家長溝通、中小學漢語教學應注意的問題等(有些內容已經不屬于語音教學的內容)。(3)增加語音課的教學設計,包括一節課和一個學期的教學設計,同時能將所學的方法有機地運用于教學中。(4)增加不同國別學習者的語音特點和偏誤糾正的專題,增加中高級學習者的語音教學內容,加大聲調、語流教學的比重及針對難點音進行教學的練習。除此以外,有研究傾向的學生希望增加語音教學研究現狀、研究方法的介紹,非專業背景的學生希望增加本體知識的系統講授和重要本體知識的回顧等。由此可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對“語音教學”這門課的期待很高,而由于學生需求各異,語音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不同,教師需要花費較大力氣進行精心設計和準備,才能真正滿足他們的需求。4.不同專題語音理論知識與語音教學方法的比例安排。85.9%的學生認為“聲母及聲母教學”比例安排合適,7.8%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講授過少,4.7%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講授過少。84.4%的學生認為“韻母及韻母教學”比例安排合適,4.7%的學生認為理論講授過少,9.4%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講授過少。78.1%的學生認為“聲調、語流及聲調、語流教學”(中小學語音教學)①比例安排合適,9.4%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講授過少,10.9%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講授過少。從上面的數據可見,學生們對“聲調、語流及聲調、語流教學”和“中小學語音教學”這兩個專題內容的安排上滿意度相對低一些。因此,教師在這兩個專題的語音教學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平衡上,還需要進一步調整,根據學生的需求,安排更多合理有效的教學內容。5.各專題教學內容的講練安排。對于該題目,各班學生的答案有很大差異(如表2所示)。外國碩士和中國一班普遍認為教師教授比例合適,學生的教學實踐機會合適。其中,20%的外國碩士和11.5%的一班學生認為講授合適、教學實踐機會太少;13.3%的外國碩士和7.7%的一班學生認為教師講授太多,6.7%的外國碩士認為理論講授過多。而二班只有50%的學生認為教師講練比例合適,45.5%的學生認為教師講授合適、語音教學的練習機會太少,9.1%的學生認為教師講授太多,18.2%的學生認為教師理論知識講授過多,這個數據也遠遠大于外國碩士。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二班學生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的需求要遠遠高于其他兩個班。由于二班為非專業背景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對教學內容的感受也不同。他們希望在有限的培養期內,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來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并能直接運用于未來的教學。這也符合漢語專業碩士以培養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的宗旨。
(三)“語音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教學模式
對于該門課應采用的教學模式,各班學生的答案也有較大差異(如表3所示)。外國碩士和二班學生更傾向教師講一半、學生討論一半的模式,所占比例為73.3%和54.5%,遠遠高于一班(40.7%)。51.9%的一班學生傾向教師主講、學生參與的方式,而二班和外國碩士分別占31.8%和6.7%??梢?,專業背景與非專業背景的學生在聽課方式上也有很大區別。專業背景的學生更注重教師講授理論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參與和實踐。由于語音教學的專業性,很多內容需要由教師來主導和點撥。而非專業背景的學生專業來源多樣,思維方式更加開放,他們注重參與,喜歡合作式的學習與討論,渴望從同伴那里得到啟發,對教師的依賴相對較弱。其中,有20%的外國碩士傾向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模式。而就語音教學的特殊性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這種模式對外國碩士來說,實施起來還是非常有難度的。
(四)語音教學實踐性知識獲得途徑
(一)在課程方面
目前財務會計教學所采用的教材都是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來編寫的,教師的授課也是根據這兩本書而進行的,授課內容和稅收法律中的規定有所不同。教師基本會計理念教給學生的是責權發生制,但是稅收法律制度中有關收入和費用的確定和會計有所不同,它既有責權發生制,也有收付實現制,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嚴格區分這兩者的不同,避免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二)在教學方面
在財務會計教學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第一、教學目標滯后,定位不準;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應該充分體現出“專業化”和“技能化”的特色,以為社會培養實用性和技術性人才為主要目標。但是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一教學目標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通過初級和中級會計師考試為教學目標,偏離和社會的需求。第二、教學內容陳舊,脫離實際;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依據。但是目前財務會計專業的教材要么是使用本科教材,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要么是自編講義,胡編亂造,不合實際,嚴重影響和教學。第三、教學方法單一,手段落后;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顯示出其巨大的優越性,但是因為學校的擴招和教師自身素質的原因,很多現代化教學設備并沒有派上用場,教學以黑板加粉筆的形式盡興,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
(三)在成績考評方面
財務會計專業對于學生的考核和評價,沿用的是傳統的評價方式,以期末考核為主,采用卷面和分數的形式,來評價學生在本學年的學習成果。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往往平時不學習,考前瘋狂背誦,以獲得一個過得去的分數。同時在考試過程中,注重的是學生理論的理解和記憶,而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考核上,卻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區域,導致學生重理論而輕實踐,實踐技能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二、知識經濟背景下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策
(一)改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目前,財務會計專業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要進行改進。以熟練操作技能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來加強財務會計專業的實用性和技能型。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在教學方法上,改變過去灌輸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向著啟發式和師生互動式進行轉變。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拓寬學生看待問題的視野和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編寫適用教材,建設實驗室
財務會計專業的教材編寫一定要以一線企業在工作中發生的實際經濟事項以及產生和形成這些經濟事項的內外部相關經濟聯系為導向,不能夠無中生有,主觀臆斷,脫離實際。在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實踐,以會計核算程序、憑證和傳遞程序為模擬對象,按照真實的工作流程,使用一線企業常用的原始憑證、會計賬簿和記賬憑證來訓練學生的操作和動手能力。實驗室對于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畢業后,基本上沒有一定的適應期,就被要求上崗熟練地工作。因此,加大對于實驗室的建立的資金投入對于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校企結合的辦學方針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擔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能否培養出滿足需要的審計人才,是衡量審計教學論文成敗的關鍵。筆者認為,審計專業教學論文辦法改革的當務之急,一要明確審計人才培養目標;二要轉變傳統教學論文觀念;三要應用新的案例教學論文辦法。案例教學論文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論文辦法,如何在審計專業教學論文中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學論文質量,值得我們探討和思考。
一、明確審計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高等審計專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師事務所、管理部門、單位、機構從事審計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按照這一要求,我們長期以來把教育目標定位在培養從事審計職業的工作者。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審計作為一種職業在工作范圍、服務本質和上迅速擴張,出現了審計畢業學生與需求的不適應性。原因在于: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合格的審計人員,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和豐富的知識技能、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復合型人才?;谝陨闲枰?,筆者認為審計專業教育教學論文目標應是培養他們作為一名審計人員所應具備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使其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以適應審計環境的變化,而不是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名專業審計人員。
審計學科具有很強的性、實踐性及其與相關學科的滲透性。審計專業教學論文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努力實現高素質審計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教育部大力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論文質量和教學論文改革工程”,強調以質量建設為核心,積極推進高等教育的質量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審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方面由于經濟環境的日益復雜,機和技術的廣泛應用,審計的難度增大,審計風險大增;另一方面,對會計信息質量和及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進而提高了對審計工作質量客觀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對日益復雜的業務,審計人員不僅要系統掌握本專業知識,具備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能力,而且還要具備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會計、審計環境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水準和團隊互助精神。培養一批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協調發展和適應能力強、知識結構完整、職業道德素質高的審計人才,是審計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
二、改革審計教學論文傳統模式
審計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有著獨特的教學論文,而我國高校審計專業教學論文辦法,還是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講授法,課堂教學論文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重理論、輕實踐,忽略了教師和學生的充分交流,學生缺少主動提出新問題的探索能力。盡管大多數教師很清楚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論文工作中,往往還是走“填鴨式、滿堂灌”的老路子,嚴重壓縮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導致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不能很快適應審計環境及審計業務的需要。這種傳統教學論文模式不能很好地順應審計專業教學論文規律,直接制約著審計專業教學論文改革,未來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它已不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進的、合理的、適合學生發展的、能夠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辦法,案例教學論文法的實施勢在必行。
由于審計行業是一個高智力行業,對審計人員與一般財會人員在專業素質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體現在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對審計職業判斷的依賴性,而職業判斷的依賴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審計人員的專業實踐經驗,這種職業的特點使得審計專業教學論文比其他學科更加注重基于實踐的案例教學論文。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各國有關專家意見的調查,案例研究對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授、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知識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隨著教育教學論文觀念的更新和知識信息時代的到來,審計教學論文改革已成為審計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深入探索審計教學論文規律,廣泛實施案例教學論文辦法,以便在教學論文辦法和教學論文內容安排上適應全面培養審計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三、運用審計案例教學論文
學校不能滿足學生到師事務所進行直接實習的要求,但可以積極采取間接實踐形式,如校內審計模擬操作、課堂案例教學論文等有效形式。案例教學論文法是指審計專業教師以案例為基本素材,提煉和采用審計實踐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對原理、和道理進行解釋,將審計理論知識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進入審計情境現場,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突破教學論文中的難點,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專門技術辦法。案例教學論文主要不是研討理論本身,而是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踐問題,它要求學生實現從理論到實踐體驗的飛躍,在于它不僅使學生能夠獲得知識,而且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鍛煉,它適合對審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能力的培養。
審計專業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論文法時,適當地選用案例教學論文形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論文目的、不同的教學論文階段、不同的教學論文課程選用不同的審計案例教學論文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種:
(一)案例教學論文與理論教學論文相結合,以理論講述為主,再結合相關理論講案例。比如在講授《審計學原理》課程時,由于學生剛接觸專業知識,可以理論講授為主;教材中對審計業務約定書的講解,只是寫明應包括的和層次,學生學習時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師如果將一份真實的審計業務約定書或帶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審計業務約定書交給學生判斷,學生學習時就會感到直觀實際,教學論文效果明顯提高。
(二)以案例講述為主,將理論融于案例之中,通過對案例講授、分析和討論,歸納理論。比如在講授《效益審計》課程時,可以案例講述為主,將理論融于案例之中。如講解對企業進行財務報表延伸的效益審計時,教師可以先從案例庫中選用某單位連續三年真實合法的財務報表及有關資料,要求學生根據案例資料做好編制動態比較財務報表、測算各項評價指標、對比標準進行評價等多項工作;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地提示學生們自己分析,獨立完成上述業務操作過程;接著在小組相互交流,在班內討論,評選出學生完成情況的等級;最后由教師對這次實際業務的操作進行講評,總結出學生們的優缺點及注意事項。
在整個教學論文過程中,通過案例分析來闡述審計理論知識,把抽象的理論寓于生動具體的案例之中,通過分析并提示學生思考,便于學生對審計理論知識的領悟和鞏固;不僅可以突破教學論文中的難點問題,克服死記硬背,而且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不斷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教師專業化; 科研能力; 培養途徑
一、高中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出與界定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在日內瓦召開,大會提出:“在提高教師地位的整體政策中,專業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長期策略?!?996年美國卡內基財團組織的“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編制的《教師專業知能標準大綱》是一份迄今為止最明確地界定了教師專業標準的文件。該文件“強調教師作為‘反思性實踐者’、‘行動研究者’,要勤于思考,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學習和總結經驗,緊跟教育科研步伐,激情滿懷地投入到從不間斷的專業發展中。”我國《教師法》第七條要求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這些都是在強調教師教科研能力,它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教育課程改革以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掀起了教育領域的一場革命。這一輪課程改革立足于當代科學知識綜合化的大趨勢,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教材編寫的立足點,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順應社會的要求和時代的潮流,為每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良好科學基礎。這就要求高中教師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全面更新,使教學過程始終充滿著探索、研究,不斷解決教育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的種種要求。因此,高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者”,更應該是教育科研的能手,這樣才能適應高中新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社會變革對教師專業化的需要。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種高級的、來源于教育實踐而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首先,教育科研能力來源于實踐,它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依據先進的教育理論日積月累起來的經驗和借助先進的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其次,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學實踐基礎上的一種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不是簡單的、原地踏步式的傳統教育能力。第三,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有意識的學習、總結、提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動態的認識和改造教育的能力。
二、教師科研能力的結構
新世紀的教育需要更多的教師積極投身于教育科學研究,盡快從“教書匠型”教師轉化為“專家型”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轉化為“科研型”教師。教師應具備的科研能力應包括:對教育實踐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能力;校本課程開發能力。
1.教育反思能力
教育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1989)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彼肋h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所以,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成為專家型教師的必備能力。
2.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是在教師反思能力基礎上更高的能力要求。它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事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各種課題的實驗、研究與發明創造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總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選題能力
選題能力是指教師根據教育教學實踐及其發展的需要,選定研究課題、實驗項目或確定教育科研論著名稱的能力。教師選題能力的大小,體現在選題的質量上。對教師教育研究選題的質量要求,大致有三點原則,即符合科研選題的實踐性原則、獨創性原則和可行性原則。
(2)教改實驗能力
所謂教改實驗能力,是指教師根據研究課題的設想,在周密計劃和專門設置的特定條件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能力。由于教改實驗是在完全自覺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做好思想、物資和人力準備的基礎上,還應該做到:目標明確、可行;要有控制變量;進行總結驗收。
(3)收集整理教育研究資料的能力
收集整理教育研究資料的能力,是指教師根據研究范圍和課題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查索及歸納整理有關資料的能力。例如,如果想收集第一手資料可以做實驗、記觀察日記,寫教后記,錄音、錄像、拍照等;收集第二手資料可以利用圖書目錄和索引,訂閱文摘等情報資料,瀏覽專業報刊,參加有關學術研討會,閱讀時搞摘錄、摘要等。
3.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能力
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能力,是指教師用書面文字把自己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經驗體會、思維成果反映出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技巧、方法比較靈活,掌握的熟練,但是把教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寫成材料,發表自己的看法等方面較差一些。教育教學論文屬于學術論文范疇,是專門探討教育教學規律的學術論文,所以教師在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時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相關能力。例如:聚焦定題的能力,審題定旨的能力,組織結構的能力,分析論證能力等。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能力,是衡量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與總結,同時也為今后的教育教學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化學教學論文致謝詞范文一
寫到這里已是論文的結篇之詞,我突然沒有了之前流暢的思路,敲擊鍵盤的手指變得有些沉重起來,總結與回首總是令人感慨萬千。翻看著這厚厚一疊的數萬文字,想起曾經為了要寫六千字的論文而發愁,我不禁對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學時光轉瞬即逝,十六年的學子生涯亦將揮手告別。這一路走來的點滴片段,此時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無論快樂、憂傷、收獲還是挫敗,都是那樣的珍貴與溫暖。能端坐于課堂,凝聽老師的諄諄教誨;能留連在圖書館,啃讀冊冊文獻;從一門門課程的學習到一行行論文的撰寫,能擁有這段學習的機會,我有著難以言表的珍惜與努力,惟恐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對學業有絲毫的懈怠,盡其所能不辜負老師、朋友和家人的期望與關懷。
我要深深的感謝我的導師陳凱,從論文的選題到論文的完成,陳老師都給予悉心的指導,您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敏銳的科學思維、忘我的科研精神以及淡泊寧靜的生活境界,讓我在做人和做學問兩方面都獲益非淺。您的幽默風趣和出眾口才更讓我佩服萬分。
感謝化學系的各位領導,感謝龍琪、陸國飛、宋怡三位化學教學論文的老師,感謝你們在學業上的指導和生活中的關心,你們學者的睿智和師者的風范,讓我在熱愛的化學教育領域的領悟更深一層!感謝張鳳、胡應杰、鮮華、劉少賢、陳昌云等老師在實驗場地、實驗器材和藥品上的幫助和實驗技術方面的指導,畢業論文期間得到了你們太多的幫助,尤其是胡老師那一句“實驗要深入”被奉為我設計實驗的關鍵原則。
陳博同學的淵博學識、教育理想和扎實的專業基礎,朱子豐同學的深厚科學素養、敏銳實驗洞察力和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以及他們共有的執著、熱情,都是我學習的典范,也給予我投身實驗研究的極大動力。他們在畢業課題實踐過程中的交流、指導,使我獲益匪淺,在這里誠摯地感謝他們。尤其是陳博同學在我實驗失敗時給予我巨大的精神鼓舞,讓我更有信心站在今天的講臺上化學教學論文致謝詞范文化學教學論文致謝詞范文。
江虹、王煒祺、趙鈞若、范淑平、蔡敏堯、馬曉雯等學妹都是在相同課題組共同奮斗的成員,本篇之成文與她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文中部分還參考了她們發表的部分成果。青春靚麗、才華橫溢的你們讓我對曉莊的校園更加留戀。謹以拙文向她們表示謝意。
本文還參考了部分江蘇蘇州高級中學的徐惠老師、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胡益民老師與導師合作的論文,雖然沒有見過這兩位老師,但是仍然要向他們表達我的謝意。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保志明老師、江蘇艾迪生公司副總沙德慧先生也給予我很多指導,特別感謝他們。
最后,我要以無比的深情感謝我遠在家鄉的父母,你們的浩蕩養育之恩、深刻體察之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今生最大的財富和幸福。
化學教學論文致謝詞范文二
致謝2011年8月30日,我踏入了浙江大學,開始了新的求學之路。時至今曰,3年多的時光已悄然消逝。再回首,內心思緒萬千,感慨良多。在本科論文完成之際,我要向曾經給與我莫大幫助的老師、同學、朋友及親人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謝!
我要感謝我尊敬的導師一一寶貢敏教授。寶老師在做人、學習等多個方面為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值得我不斷的去學習。寶老師的思維非常的好,講話十分有邏輯,簡單明了,并能給與人深刻的啟發;做事十分嚴謹,工作兢兢業業,為人謙和,等等。在本科學習階段,寶老師一直用科學的精神要求我們,讓我們認清道與術的關系,并讓我們嚴格遵守學術道德規范,這為我本科論文的寫作以及將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科論文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寶老師的用心指導和教誨,以及資助,例如,在例會進行匯報時,寶老師總能給出具體的完善意見。此外,寶老師對待每個學生象對待子女一樣,在生活中也給與了我悉心的照顧。同時,師母俞秀金老師待人真誠、和藹可親,在我本科學習階段也給與了我溫暖的關懷。
感謝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各位老師,例如,吳曉波教授、張鋼教授、魏江教授、陳凌教授、周帆教授、霍寶峰教授等,他們的講課讓我受益匪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組織的國內外專家的學術講座,開闊了我的思維,讓我增加了大量的知識。
我要感謝同門張世琪、李賢紅、趙卓嘉、蔡麗玲師姐,師妹龍思穎、夏倩雯、黃諄心、陳瑾,師弟肖增瑞,在我本科學習期間給予的幫助和關心。我要感謝2011級本科班的所有同學,他們給與了許多的幫助,以及快樂,有他們的陪伴使得本科階段的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和更加的有意義化學教學論文致謝詞范文論文。
感謝浙江省科技廳、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相關人員,他們也給與了我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感謝浙江理工大學的程華教授對我的鼓勵,感謝浙江理工大學的薛憲方副教授、MBA中心、楊嘵剛科長,感謝浙江財經大學的吳道友副教授,對我學習的支持與幫助。
感謝相關企業的高層領導對我本科論文問卷調研的幫助,他們的幫助使我在問卷調研過程中的阻力降低了很多。感謝所有填寫問卷的企業人員,使我獲得了本科論文的數據。
一、通用技術教學選題范圍
1.通用技術課程特點、構成、教學目的、教學成果評估。
2.通用技術教室設計及設備配置、選型、方案研究。
3.通用技術教學點分析及不同類型課程內容的教學設計。
4.教學任務及教學效果評估標準研究。
5.通用技術教學與實驗教學的比較分析,通用技術教學與一般學科課程的異同。
6.信息化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7.通用技術教師的學科素養、專業特點、培訓提高。
8.通用技術教學相關問題研究。
9.通用技術教室設備配置標準相關問題研究。
二、征文內容和格式要求
1.論文內容要貼近實踐,貼近一線教學與應用,要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深度,具有指導性和借鑒意義。作者可以在選題框架下自行分解出具體題目,從多側面、多視角,深入具體地闡述和表述。
2.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均可。
4.征文標題要求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征文要求按照論文體例撰寫,超過3 000字的需有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
5.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
6.參選論文應具原創性,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7.文稿一般不得超過5 000字,文稿應附全部作者的單位、電子郵箱、郵政編碼、具體地址。
四、組織評選辦法
1.提交的論文或教學設計經專家評審,評出優秀作品。
2.組織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優秀論文或教學設計將由中國教學儀器設備行業協會和《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社頒發《年度優秀通用技術教學設計》、《年度優秀通用技術教學論文》證書。
3.優秀教學論文或設計將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上陸續刊登。
五、投稿方式
1.請將論文或教學設計發至《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社郵箱(jiaoyuzhengwen@vip.省略),請注明“征文”字樣。若作品無法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請刻錄成光盤寄至《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社。
2.咨詢電話:010-62115171 62112663
3.聯系人:楊洋 李麗
4.郵寄詳細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4號C座1002室《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