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跨文化意識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Languageandcultureareintimatelyconnected.Learningalanguageinvolveslearningtheculturefromwhichthelanguagedevelops.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thatcultureteachingisseparatedfromthelanguageteachingincollegeEnglishteachingcurrently.Basedon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culture,thispaperaddressestheimportance,principlesandstrategiesofcultivatingstudents’cross-culturalawarenessincollegeEnglishteaching.
Keywords:cross-culturalawareness;collegeEnglishteaching;cultivationstrategy
一、引言
文化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社會現象,它已滲透到了人類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語言則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層面。一般來講,語言與文化是一種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語言都反映著某種文化,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同時,語言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學習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學習語言文化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說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毫無疑問,如果學習外語的學生只機械記憶一大堆詞匯和語法規則,而對所學語言賴以存在的文化不了解,同時也缺乏一種跨文化意識,那么他是無法正確理解和得體地運用這種語言的。
二、跨文化意識的概念
根據Hanvey(1979)的觀點,跨文化意識是指跨文化交際中參與者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認識,即對異同文化與共同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通常分為如下幾個層次:一是對那些被認為是怪異的表面文化現象的認識;二是對那些與母語文化相反而又被認為是不可思議又缺乏理念的顯著文化特征認知;三是通過理性分析取得對文化特征的認知;四是從異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異文化[1]。這四個層次是跨文化意識的最高境界,要求參與者具備“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領。所謂“移情”就是設身處地的考慮別人的苦樂和際遇,將自己“代入”對方的心境,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拔幕谌搿笔窃诓糠终J識異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將自己置于對方的文化背景上觀察和思考問題??缥幕庾R主要是對文化差異的意識,加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是進行有效跨文化交際的前提。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當他或她接觸異文化時,應根據所具備的跨文化意識充分調動自己對異文化的敏感性,也就是語言學習者必須注意要理解和運用目標語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其文化內涵,這樣才能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
三、跨文化意識培養現狀
正如許多專家學者所指出的那樣,文化的概念非常廣泛,就大學英語教學為例,它涉及了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生活習俗、行為規范及價值觀念等,每個方面都有十分豐富的內容。說到底,語言和文化二者之間是一種魚和水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屬于文化的范疇,實際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不是根植于具體的文化之中的。同時語言也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特征。語言與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理解語言也必須了解文化。
學習一門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知道選擇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如何用自己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同時還要了解他們的心靈之語,也就是他們的社會文化。
因此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每一個語言現象所折射出的文化內涵。比如詞匯學習中除了記憶詞匯的基本意義外,還應包括其情感意義、地域色彩等,教學中應該注意講解文化背景知識,并對中外文化差異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深化對語言所蘊含的文化的理解。同時,跨文化意識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重要意義??缥幕庾R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正確的運用語言。而且,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修養。
雖然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卻并不令人樂觀。
近年來,雖然不少教材在編排上融進了新的教學指導思想,即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也灌注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意圖。但是在“外語教學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際”和“必須以跨文化意識組織外語教學”這兩個問題上,還遠遠未形成共識。甚至到目前仍有一種極端的說法:“語言課只能講語言知識,外國文化是文化課的任務”。全然不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對外國語言中所包含的異民族性、世界觀等深層文化缺乏認識。
多年來,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語言輸入多、文化輸入少,課堂知識輸入多、課外知識輸入少,抽象理論分析多、具體感悟少,對語言能力重視多、對實際交際能力重視少。大學英語的教學成了英語應試教育的練兵場,為了四、六級的過關,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只重視語言知識的講授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學,導致學生把語法學習和詞匯學習當作學習英語語言的全部。由于應試教育是為考試展開教學活動的,它注重強化的是訓練式教學,因此,分數便成了衡量學生外語水平的標準,這個理念限制了教學手段,使以提高素質為目標的外語教學受制于應試教育。學生的語言使用不得體,這是跨文化差異造成的。不了解文化差異出現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為嚴重,因為語言錯誤僅僅是表層結構的錯誤,而文化錯誤則意味著交際出現障礙。
四、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原則、途徑
針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和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我們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遵循一定的原則,采取一定的手段,積極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Seelye,H.N.(1989)在其著作“TeachingCulture”一書中提出了幾個實際教學原則:(1)通過所教的語言了解文化(2)使文化行為成為每課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3)讓學生獲得取得相應社會經濟地位的能力(4)讓學生對自身文化及目標文化均有所了解(5)要認識到并非所有文化教學都要改變學生自身的文化行為,而是要讓學生了解到人們的行為是受其文化影響的,并應對其表示理解[2]。國內的莊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也都相應地提出了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原則,即適應性原則、階段性原則、交際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適應性原則要求教師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導入的文化內容與英語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同時應突出語言的生動性,情景的真實性,材料的生活性,培養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民族,對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給予理解和尊重,從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態。階段性原則是指文化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態,采用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漸進教育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所學文化內容的本質。交際性原則是指跨文化意識培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交際教學法,學生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這樣文化通過語言的交流得到傳遞和溝通,語言通過文化的滲透得到合理的交流發展。滲透性原則強調培養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不僅是簡單的教學灌輸,而應該在語言的交流、情感的表達中體現出來。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1.利用現行教材,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當代流行的大學英語教材不再是一個知識面單一的孤立個體,而是將自然科學、文學以及文化知識的學習有機融合在一起的教材。這些教材在編寫過程中被賦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課文內容往往涉及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業、農業等,并且課文信息量大,能生動地再現中西文化的差異,可讀性強。教師在備課時和上課時若具有強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識,那大學英語課就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交流,就會變成具有很高欣賞品位的藝術賞析課。同時教師還可以提高學生在教育觀、文學修養、價值觀、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識,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除了教師利用教材之外,課堂教學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交際的模擬舞臺,學生將帶著從英語課堂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走向社會,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際中去[3]。具體而言,可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以下方法:
1)對比法:可將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標志與自身文化的相應內容進行比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風俗習慣等,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文化概念的理解,如南京的長江大橋與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中國的春節與西方的圣誕節。又如,中國人喜歡以對方為中心考慮對方的情感,如:你感覺怎么樣?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從自身出發,如“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再有如中西方對待老人的態度不同,中國認為“老”是成熟、資深,而在西方“老”則意味著無用、孤獨。
2)實物講授法:教師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實物,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藥和西藥等,也可找一些普通的實物對比,如郵票、報紙等。目的在于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目的語文化。
3)任務教學法:教師在講授文化知識時,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設計好教學任務,并指導學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這個主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陳述中西方家庭類型及家庭關系,并列出familytree.這樣學生在課前就可以分組查閱資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類型:Extendedfamily(大家庭)、Nuclear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family(單親家庭),并且在課堂上討論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處,從中則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觀念的異同。
4)討論法:定期就課文涉及的內容和新近發生的中西文化現象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自由言論。比如通過活動來討論兩種文化的寒暄方式、時間觀念、購物習慣等。進一步強調文化與語言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跨文化意識[4]。
3.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我國高校的外語課堂教學,無論在教學環境、教學過程、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檢測手段、教學所需時間、空間和學生交際范圍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僅憑有限的課堂時間,很難達到從深層次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培養跨文化意識的目的。為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給學生創造了解英語文化,培養交際能力的機會[5]。例如,可以舉行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組織學生就某一文化現象、文化內容進行演講,辯論。舉辦戲劇表演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以課本劇為依托,鼓勵學生的大膽想象和創新,爭取能使學生以目的語文化成員的身份來參與表演。同時,還可以創辦英語角、英語沙龍,定期開展一些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另外,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英語專題講座,邀請學校歸國留學的教師或外籍教師來介紹一些文化習俗方面的知識,舉辦外語影視或音樂欣賞會,更多地來了解英語國家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狀況,從而能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進而學會去欣賞。
4.加強主體文化意識的培養
在強調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同時,我們也不可忽視主體文化意識的培養。主體文化是相對于客體文化而言,是指母語文化,它也是提高交際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跨文化交際中,談話的主題和涉及的內容是受雙方的文化背景制約的。如果談話的對方涉及有關中國的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經濟制度、文化遺跡時,假若你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此時此刻,即使有很強的交際能力,也會把自己置于很尷尬的境地[6]。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還要注意強化學生的母語文化意識,指導學生有計劃、有針對性、系統地閱讀有關中國文化的報刊與書籍,使學生不僅有一定的語言知識,也要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能有效、準確、得體地進行各種交際活動。
五、結語
一個語言學習者,在習得語言的同時也習得了文化。實現跨文化交際是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21世紀中國大學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學生在言語活動中,只有將自己的社會經歷、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識作為自己思維活動的重要依據,同時了解他國文化,這樣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才能知其所以然,表達思想時有話可說??傊?,一個優秀的外語學習者,不僅是一個語言工具的使用者,還應該是另一種文化的接受者。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也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其培養方法也應該是多角度的,多層次的[7]。教師只有根據教材、學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目的語,培養出具有創新理念和全面發展能力的21世紀新型人才,真正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Barry.TomalinSusanStemplesk.CulturalAwareness[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2-13.
[2]CarleyH.Dodd.Dynamic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fifthed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42-45.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1997:73-7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J].中國大學教育,2004:5.
[5]劉衛東.論在英語教學中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7):127-128.
【依托項目】該論文也是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英語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編號:2013zy08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05-01
一、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隨著科技、經濟和多元文化的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不論是哪種類型或層次的外語教育,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目標。趙芳分別對河南大學、鄭州師范學院和瓊州學院的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學生的國外文化知識主要來自于外語教學,其中50%的學生表示也經常通過媒體了解外國文化,19%的學生表示經常和學校的外交接觸,17%的學生偶爾參加文化活動或培訓,8%的學生偶爾參加駐華外國機構的活動,3%的學生與學校外交以外的其他外國人接觸。97%的學生從未去國外旅游、探親或游學。外語教育責無旁貸地承擔著國家未來跨文化人力資本的語言與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務。課程是教學的內核,鑒于此,本論文聚焦于“大學英語精讀”和“美國文學” 兩門必修課程,從微觀層面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滲透式”培養模式的具體應用。
二、“精讀”和“美國文學”中的文化滲透
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由意識、知識、能力、態度和素養五部分組成。“滲透式”模式是將跨文化能力培養主線貫穿每一個教學環節,滲透到學生的個體發展中,形成完整的跨文化能力培養體系。
“大學英語精讀” 課程是專業基礎模塊的第一門課程,總學時最多,貫穿整個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因此抓好這門課程文化教學的合理滲透對整個專業建設至關重要。我們分別整理出各單元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內容,將其與該單元語言點緊密融合進行教學。這些內容具體包括中美教育中的交流與獨立、中美談話方式的差異、中美銀行發展及特點、說說中美偵探小說和間諜形象、中美思想文化淵源、說說“天人合一”、 自然對人的精神與性格的作用(中美對比)、說說儒教和基督教對“人性”的理解、犬儒主義與老莊思想、認識及中美對犯罪的懲治、希臘神話故事和中國神話故事、中國俠士與西方騎士、透視中國民族政策與西方種族政策、美國的獨立革命與中國的、文明與欲望等。
“美國文學”在我校是第四學年第一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該門課程以陶潔主編的《美國文學選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為教材,我們精心設置第一文化課堂和第二文化課堂,構建跨文化語境,提供文化信息和開展文化體驗。第一文化課堂每個單元結合文學文本進行一定程度的中美文學、文化比較,包括富蘭克林道德倫理觀的中國淵源、愛倫?坡與魯迅小說創作之比較、愛默生與中國當代文學、陳小青與《霍桑探案集》、《白鯨》中的辯證法、梭羅與海子、葦岸、朗費羅詩歌對中國新詩的影響、馬克?吐溫的中國情節、從《海上扁舟》反思人文主義、舍伍德?安德森作品中的老莊思想、村上春樹對菲茨杰拉德的繼承與創新、??思{與莫言作品比較、白先勇與田納西?威廉斯、阿瑟?米勒對當代中國戲劇的意義等。第二文化課堂包括學習匯報表演(以辯論賽、詩歌朗誦、演講、戲劇形式)、“我說名著”讀書報告會、自習古希臘古羅馬神話故事和圣經故事(制作PPT展示)等。
二、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涉外商貿談判中跨文化溝通,是國內企業談判者難以把握的內容。如何處理好涉外談判中的文化溝通,如何避免談判中的誤解……,是國內許多涉外談判者十分關心的問題。論文從談判中常見的中外商務談判的文化沖突分析出發,結合東西方思維方式、商業習慣、社交禁忌與法律等方面的差異,提出了涉外談判中的跨文化溝通的策略
商務活動開展必須依跨文化溝通來實現??缥幕瘻贤ㄍ鶗艿讲煌奈幕町愐蛩氐淖璧K。這些文化差異包括語言文字、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法律規范、風俗習慣等因素。要進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溝通,應采取適當的溝通途徑,克服文化差異的不利因素,加強理解和融合。
三、選題的學術前史
跨文化溝通是跨國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方面。文化、文化層次及文化差異在跨國經營中對跨文化管理和談判的語言溝通與非語言溝通的基礎有著重要影響。肩負跨文化溝通任務的跨國管理者們應該認識文化差異、尊重其他文化及努力協同文化差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缥幕瘻贤ㄖ赋霾煌奈幕尘跋?,個體的交際行為、審美觀念、時間觀念和個人成就觀會有所不同
四、選題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溝通問題的重要意義。
2、商務談判中的文化語言文化差異。
3、商務談判人員的跨文化交通能力。
難點:商務談判人員應該具備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五、計劃采用的方法
6月到9月查找資料,10月整理資料,11月完成初稿,12月修改,定稿。
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進行論述。既對跨文化交流學進行論述,又結合涉外秘書的具體工作進行分析。把跨文化交流學的理論有效的運用到商務談判的具體工作中去。
六、論文綱要
目錄
第一章商務談判中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關于跨文化交流學
第一節內容
第二節文化交流學研究的目的
第三節跨文化交流學的基礎研究提高跨文化意識
第四節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第三章商務談判人員應該具有的跨文化語言修養
第一節中國與世界各國間的文化差異
第四章商務談判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七、參考文獻
⑴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11第1版
⑵胡文仲,跨文化交際面面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⑶王興孫,陳潔,報道國際貿易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介紹國際商務知識。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北京)
⑷王健宜、滑本忠編著:潘雪輝、滑本忠、劉肖云、張季蕓,書中所討論的問題是由三方面的專家共同認為在國際商務溝通方面至關重要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第2版
姓名:
學號:
專業: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容,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際中本國和異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丟失與扭曲,要想方設法使這些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去除。商務英語的特點是它為國際商務活動這一特定的專業學科服務的專門用途英語。它既有英語語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語基本語法、句法結構和詞匯,又具有獨特的語言現象和表現內容,研究其語言現象,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以掌握其翻譯時的特殊性和規律性。翻譯的最基本任務不僅是語言的轉換,而且是思想、信息和文化知識的傳遞,不能正確傳遞文化差異的翻譯會變成無效的翻譯,因為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
一、翻譯的跨文化交際性
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梁是翻譯,它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翻譯的基本概念既是源語言與目標與的互相轉換。
“社會屬性”是語言的特點,提出了語言與文化親密關系。一方面,語言系統這一基本要素是構成文化的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系統的其他要素都需要由語言來傳達,從而得到演進發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交際可以分為同一文化內部的成員之間的交際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的交際(即跨文化交際),而文化的交際很大部分是通過語言進行的。由于地球上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地理環境、生活習慣不同,其語言系統的各個層次,如詞匯層,句法層,語域層等均折射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豐富多彩的文化特征。翻譯者在翻譯語言的同時承載著溝通的思想、交流文化的重任。因此,翻譯本身就是一項跨文化交際活動。
二、翻譯交際中的跨文化差異性
翻譯作為交際雙方的“使者”,穿梭于兩種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翻譯的交際行為決定了譯者不得不面對所有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語言障礙問題和文化沖突問題。翻譯的信息接受和解碼過程是極其復雜的。翻譯之難在于它不僅是個語言轉換的問題,其中包含了文化上的差異,觀點立場上的差異,知識層次的差異,以及兩種語言之間無法簡單轉換的矛盾和不端正的翻譯態度等所造成的種種問題。翻譯的最終目的是源語言與目標語言的接受者能實現在思想上與文化上的交流。因而,譯者假若要想在最大程度上貼近源語的內容及文體風格,就需要認真解讀附著在語言層之外的“超語言信息”即文化信息,并傳遞給讀者。
翻譯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背景差異
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社會環境、、思維方式及生活習慣不同,因而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浇套怨皇兰o產生以來,其宗教觀對歐美國家的精神世界的影長達兩千年,這種影響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其語言文化中,產生了以圣經故事為創作材料的圣經文學,包括人們日常使用的語言文字,也有宗教的痕跡。例如:He ran as if the Old Boy were after him. "Old Boy"本意為“老友”、“老兄”,在這里卻是“魔王”、“撒旦“。這句話的意思是:“他跑得很快,好像魔鬼在追他似的”。
2、詞匯空缺與一詞多義
譯者在有限的時間內在人腦中接收、分析、理解語言音信息的同時,還要啟動另一套語言系統搜尋的相應的語言符號,進行編碼后迅速表達出來。實際上,由于概念的不同,英漢語言中存在著詞語“不對等”的現象。例如,以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烹調方法為例,有煸(炒)、爆、炸、煎、清炒、清蒸、紅燒、煲(炯、燉、喂)、燙(白灼)、焙、鐵扒、汞、熏、汁鹵、腌、足有巧種之多。但英語中相應的詞匯寥寥無幾。中餐的米飯可以是炒飯,也可以是白飯,假若譯成 rice顯得過于籠統?!俺达垺辈环磷g成"fried rice",“白飯”譯成"steamed rice",除非特別講明,一般應把米飯譯成"steamed rice"。 英語中的許多詞語在漢語中也有空缺,如西方一此國家的爵位稱號,在中國的語匯里就沒有對等的詞語。
一詞多義現象也是翻譯時的一人難題。比如翻譯“一所外向型、多模式、高質量的品牌外國語學?!钡臅r候,“外向型”指的是培養外語人才、對外開放、走向世界的一所學校。不可套用“外向型經濟”時所用的"exported oriented"一語,可譯為"a school oriented toward the outside world"或`multiple syllabi"。
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情景教學法,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英語原聲電影。英語原聲電影的語言來自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提供的語言材料真實環境。在電影中也最容易接觸到廣義文化內容:英語語言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吸等文化現象。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觀看英語原聲影片是聽力課與影視欣賞課常采用的教學方式,現在,教師可完全運用到翻譯教學中來。英語電影的語言具有自發性、無準備性、句式多變、直觀性,語感較強等特點,與生活中真正的翻譯場景相似;況且,英語電影中的語言文化內容豐富,學生能從中學到大量的習語和表達方式,是熟悉了解外國文化很好的材料。因此,翻譯教學讓學生多看多譯原聲電影,有利于學生用最貼近的自然對等從語義和語體兩方面重現原文的信息,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
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在翻譯課堂中應致力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視角與能力,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使用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呢?作者把重心放在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為了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在商務英語翻譯課上,我們側重傳授中西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除了傳授常用的翻譯策略和技巧之外,還重點訓練怎樣翻譯習語,怎樣翻譯商務廣告、商標、商號、外貿函電、商務合同、商務說明書等商務語篇。論文論述了影響商務英語翻譯的六大文化因素:地理環境、歷史、宗教、思維方式、價值觀和風俗習慣;并探討了在文化差異背景下的五種翻譯策略:直譯、意譯、音譯、借用和套用。最后論文通過“商標翻譯”實例來論證如何在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希望本文能幫助英語教師(包括作者本人)反思文化教學觀,明確自己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從而促使我們英語教師努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切實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譚載喜.翻譯學X21.武漢:湖一化教育出版社.2000.
2.工新.功能對等對利技英語翻譯教學的指汁作用IJI.內蒙古工業人學學報(社會利學版)
3.林紀誠.語言與文化綜2 I.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如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高密度地、多方位地導入跨文化教育,以培養中職生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1.新大綱要求所需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日益全球化,跨文化交際日益增多,人們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以便理解來自不同文化的知識,因此,文化積累比任何時代都豐富和深刻得多。教育部2009年1月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對原大綱內容做了修訂,修訂后的新大綱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可見,大綱要求我們有必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因此,中職英語教學必須重視跨文化教育,通過英語語言這個載體,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英語文化,體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2.現實交際所需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或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歧義、語用失誤迭出的現象。大家對這兩種現象并不陌生:一是苦讀多年英語的學生碰見英美人士,根本沒有勇氣開口與之攀談,只有“Yes”到底或“No”到底。二是一見老外便激動地說: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a month? 他們可能只是想打破見面時的尷尬,殊不知這是一些冒犯的問話,侵犯了對方的隱私,會引起對方的反感。這種社交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者缺少目的語文化知識、缺乏跨文化差異意識。可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能力是跨文化交際實踐中所需。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文化導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以幫助學生減少語用失誤,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二、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的途徑
那么,如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育,建構中職生應知的跨文化交際的知識、技能,從而形成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筆者就此問題,闡述了一些日常教學中的看法。
1.巧妙利用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文化傳輸的主渠道。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各種課型的文化導入:
(1)詞匯教學 (2)聽說教學
中職英語教材中每單元的Listening & Speaking 模塊,是基于語境的對話形式呈現。在情景對話中,英美人士的待人接物、言行舉止、風俗民情自然顯露出來。因此,在聽說教學中,一方面,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和理解語言的社會語境:觀察什么場合用什么語體;了解說話人的身份;說話者之間交際的深淺與語體的關系等。而學生通過了解對話中的文化語境,可以體驗到不同的交際氛圍和文化氛圍,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識,掌握正確的交際規則。另一方面,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總結歸納出英美人士在口頭交際中常涉及話題的語言規律,尤其是與母語觀點相差較大的,如:說閑聊、說禁忌、論娛樂、說恭維、說謙辭、說請客、說致謝、說消費等,以便消除聽說障礙,使語言更為地道、得體。如A:“You sing very well.”B:“Thank you.”這就是英美人士的恭維觀,他們說話三句不離稱贊語,聽者無須自謙,只須道謝即可。又如見面時聊什么好呢?其實,討論天氣是與英美人交談的一個合適的話題。學生有了這樣的文化差異的認知,便不會出現上述的一些誤會了。
(3)閱讀教學
中職英語教材中各單元都編有Reading & Writing 以及Life & Culture 板塊,旨在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開拓國際視野。這些閱讀材料內容涉及到很多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充分體現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的這一重要理念。因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輸相關的文化知識,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如閱讀中常出現類似Black Friday(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這樣的專有名詞或一些典故和習語,如果學生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就會造成困難。又如:“Food and Drink”文中提到的black tea是中國人的“紅茶”, 這是由于中國人和英國人著眼點不同,同是茶,我們中國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顏色, 故稱“紅茶”,而英國人注意到茶葉本身的顏色是黑的,故稱“black tea”。了解這樣的中西文化差異,學生就不至于把“紅茶”說成red tea了。事實上,閱讀教學堅持文化信息的導入,堅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不僅能較好地消除閱讀理解上的障礙,而且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會膚淺地停留在課文所提供的那點信息,而是向他們開啟了一扇了解異國文化的窗。
2.充分利用課外優秀英語教材和讀物
僅靠一套中職英語教材來進行跨文化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程度的差異,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教材以備選用,如《新概念英語》《環球英語教程》《走遍美國》《初級英語聽力教程》等,通過對這些原汁原味的教材的學習,學生對英美國家的文化才有更深的了解,無形中也加強和培養了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一些簡易的文學作品,如《書蟲》。英語專家胡文仲說:文學作品能夠提供最生動、具體、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讀者從中得到對于西方文化有血有肉的了解。讀者的感情與書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親身體會人物的喜、怒、哀、樂,完全進入作者所創造的情境,在不自覺中汲取了文化營養??梢?,閱讀優秀英語教材和讀物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3.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網絡技術的發展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給英語學習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學生則可以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更直觀地感受并比較中西方文化異同,增強跨文化意識與能力,同時使得英語學習更有趣。如涉及到Holidays話題時,學生通過上網查詢可以快捷了解中西方不同的節日及節日來歷、主要活動等,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又如談到學生喜愛的Music這個話題時,學生可上網下載了解各地著名的音樂,如美國搖滾樂、鄉村音樂、非洲音樂、印度音樂等,使自己置身于愉悅的異國文化中。另外,優秀的英文影片同樣為學生提供了異國風土人情、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等豐富翔實的文化信息。
4.積極開辦第二課堂
論文摘 要: 本文作者討論了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從實踐出發,試探性地提出一些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
1.引言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日,對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來說,外語學習的目標應從過去的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轉變為對語言的真正理解和應用。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層次不齊,中學階段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外語的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失去興趣。大學階段英語開課時間有限,如何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如何培養他們真正理解和使用語言的能力,應是廣大教學者必須關注和重視的問題。
2.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際指本族語言者與非本族語言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缥幕浑H能力是指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有效的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是在交際能力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在特定環境下能夠進行恰當和有效交際的能力??缥幕浑H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會環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語言習慣和社會文化之間的溝通和碰撞。世界上每一種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特質,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種文化本身的功能,因此,全球化所帶來的跨文化交際障礙是必然的。
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聚焦在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面,而是片面地強調詞匯和語法等這些語言的基礎知識。學生要使用和運用一門外語,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最佳效果,不僅需要掌握語言本身的規律,而且需要了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正如胡文仲教授所說:“只注意語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是學不好外語的?!眰鹘y的外語教學方式造成許多學生不但發出信息的能力較差,而且獲取信息的能力很弱,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偏低。大多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最初都不大適應大學老師在課堂上用純英語授課,對于要求自己開口說英語更感新鮮。他們的語言使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極易被忽視,所以,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當前,外語教師更應該注重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正確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如果教育者本身不能意識到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就會嚴重影響英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下面我從實際出發,討論如何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3.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
3.1課堂中文化知識的介紹。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自然習得語言的環境,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了解貧乏。教師可以通過對目標文化和本族文化的比較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中西文化差異在語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廣,如日常見面時的問候、稱贊、致謝、道歉、委婉語、禁忌語乃至身勢語言等,教師應努力激活教材內容,進行這些方面的比較,及時點撥學生領會文化異同現象。如西方人與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的習慣不同,西方人收到禮物一般不推辭,而是表示感謝,會當面打開禮物并加以稱贊,通過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可以使學生學到生動的文化知識。另外,遇到具有文化內涵的詞匯,教師也可以適當提醒學生。如當中國學生聽到“you are a lucky dog.”時很可能生氣,但在美國,狗作為寵物對人們極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在英語中“lucky dog”帶有褒義,表示“幸運兒”的意思。對語言所表達的特定文化內涵的了解可以逐漸減少學生受母語影響而造成的語用錯誤。盡管對目標語文化的學習并不能保證語言學習者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但是在中國外語教學環境下,增強學生的文化學習是提高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3.2利用課堂活動,進行情景對話練習。
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讓他們沉浸于目的語文化的氛圍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創造環境,提供條件,讓他們在創設的情景中練習各種不同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此外,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要求學生自身模擬現實生活情景,扮演特定角色,用英語進行問候、閑談、電話預約、致謝或致歉等活動。大學英語的聽力教材中每一課都有情景會話,每兩課就有一個口頭練習,可以通過這些練習及這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目的語文化,提高使用語言的意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3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理解和掌握外語的需要。適當、合理、有序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輔助手段。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如可播放一些紀錄片等,讓學生直接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充分利用大眾傳媒,電影、電視、網絡等多媒體手段傳播文化知識,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正好可以發揮其圖、文、聲、像,以及信息量大的優勢。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英語比賽、英語晚會等方式傳遞文化知識,豐富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體驗。
4.結語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文化交流頻繁,為克服由不同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跨文化交際沖突,對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已經刻不容緩。外語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素養,教學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等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要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發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這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需要廣大外語教學工作者不斷認真探索,努力嘗試。
參考文獻:
[1]劉美玲.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5,(2):125-126.
關鍵詞:慢走;文化差異;跨文化意識;教學策略
一、向學生解釋“慢走”
該如何跟留學生解釋“慢走”?筆者在這里分三個層面去解釋:第一,先跟學生說明“慢走”并不是簡單的“walk slowly”,雖然詞面的意思是走慢點,但是這里有個潛臺詞:“走快了容易摔跤,走慢可以確保安全?!钡诙?,它的引申義是路上小心的意思,包含著主人對客人的關心。第三,它后來逐漸成為了中國人告別時常用的禮貌用語、客套話,和本意不大相干。在解釋“慢走”的過程中蘊含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內涵,如果單純從語言學知識方面跟外國人解釋,則很難解釋明白其中的涵義。而像“慢走”這類詞在漢語中并不屬于個別例子,漢語教師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摻進文化教學,因此對外漢語教師必須要培養敏感的跨文化意識。
二、“慢走”難以理解背后的原因
1、中西方交際文化與思維方式的差異
“慢走”是中國人告別時用的告別語,屬于禮貌用語中的其中一種,它是約定俗成的言語行為,不需要說話人根據說話的內容做話語的延續或是即興的發揮,它是相對固定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它是約定俗成的套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所使用的告別語也是不同的。分離的時候中國人習慣“送客”,送客的時候常常會說些叮囑類的話,除了“慢走”,還有“路上小心”、“走好”等,這是中國人“熱情周到”的禮貌原則。中國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是千年的禮儀之邦,對客人總是以禮相待,熱情周到并且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如“路上小心”、“慢走”等都是從客人的角度出發,很在意對方的感受。而西方人在告別的時候一般從“我”的角度來表達一種遺憾和無奈,一般與道歉同時發生。例如:“I am afraid I must be off,I have to relieve the babysitter(抱歉我不得不走了,保姆該下班了)”。①英語文化認為,和某人見面聊天代表著說話人的個人意愿,因此不能隨性地結束談話和會面,一定是因為有不可抗拒的外在情況發生了這個時候要表示道歉和遺憾以及表達出自己不愿離去的態度。這是中西方禮儀文化造成了漢語學習者對漢語學習造成的障礙。
2、西方文化“消極面子”與漢文化“積極面子”的差異
另外,高正在《由“慢走”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一文中,從“面子理論”的角度解釋了留學生難以理解“慢走”內涵的原因。面子可分為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積極面子指人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喜愛、欣賞和尊重;消極面子是人們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自己的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阻礙,有自己選擇行動的自由。②中國人在告別的時候說“慢走”,是提醒對方“注意安全”,表達了對聽話人的關懷和責任,在中國人聽來沒有任何的指令或命令的口吻,而是受到他人的關心自我形象得到了他人的喜愛和尊重,是積極面子的體現,所以得到了廣大的理解和認同。而西方的哲學思想恰恰相反,他們重視“自由”和“個人主義”,強調個人的權利和個人價值,對干涉個人行為的言行,他們會表示強烈的不滿。受到這種價值觀的影響,英語國家的人偏重于“消極面子”所體現的對獨立和自由的尊重。因此英美漢語學習者在理解“慢走”的過程中造成了文化的障礙。
三、跨文化意識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漢語學習中,除了“慢走”一詞的使用在東西文化上存在差異,還有很多詞語在中西文化上的理解也相差甚遠。例如漢語中“老人家”一詞在漢語里表示尊稱,表示對長者的尊敬。但“old people”這種稱呼在英語里卻是對人極大的不恭。因為傳統上他們是把“老”與“衰亡、無用”聯系在一起的。類似的詞語像“走后門”、“烏紗帽”等這類文化詞匯,如果不從文化的角度跟學生解釋,他們就無法理解其真正的含義。由此可見,漢語學習者如果不了解漢語言文化,就很容易陷進因為文化差異而造成的語用偏誤中。因此跨文化意識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顯得格外重要。
四、教師提高跨文化意識的教學策略
由上可知,在第二語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敏感性是漢語老師必備的素質。把跨文化知識應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是對外漢語老師應該做的的工作。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跨文化能力,像“慢走”這些告別語的禮貌用語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含義,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這類詞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在課堂中,讓學生們說一說他們本族語中是否存在同樣含義的詞語及詞語用法,如果沒有,也說一說他們的表達方法,這樣比較起來,不同就顯而易見了。這樣一來,不但學生們明白了漢語的意思,教師也在課堂上學到了更多的語言文化知識,積累了教學經驗。其次,在漢語教學中,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對相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理解程度是不盡相同的。就“慢走”一詞的講解來說,日、韓學生很容易就理解其中的文化含義了,因為在日語和韓語中有類似的說法;對英語國家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要預設學生在學習時可能出現的問題,以解決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所遇到的問題。
結語
簡簡單單的“慢走”背后隱藏的文化并不簡單,而由于忽略文化差異引起的語用失誤屢見不鮮,因此,作為語言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識,在教學中將言語交際的跨文化意識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接受文化知識,以達到正確使用漢語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蘇明.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漢英禮貌用語對比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2]高正.由“慢走”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J].外語交流,2011年2月刊
[3]高劍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J].教育科學,2007年10月
[4]杜軍.英漢禮貌原則對比與跨文化交際教學[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5]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年,第4期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