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制新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考察這兩家報紙網站的表現,是為了明確在有限的財力及人力條件下,怎么因地制宜地辦好網站。本文的總體思路是:要成為有影響的法制門戶網站,取一個好名字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整合的技巧,不在無關專業的內容上浪費精力。具體來說,就是要用人無我有的獨特信息擴大影響,以自己的創意將別人的資源進行重組,花大力氣建設網站的論壇,在自己的弱項上缺席。
思路一:設計一個簡單、貼切、符合國際習慣的域名
域名的作用就像是一個人的名字,雖然只是個符號,但絕對不能太拗口、太生僻。貼切、簡單、上口、好記應當是它的標準。有報紙背景的法制專業網站涉及因素較多,其網站域名既要和報名相關,又不能太長,還要符合國際慣例。
現在《法制日報》的網站為.cn,這和報紙的英文名稱Legal Daily完全一致。但這個名稱作為域名來講,稍嫌復雜,不容易被記住。
1999年創建的《檢察日報》的網站在2000年1月1日改版時,就有了超越報紙電子版的想法,因此網站被命名為“正義網”?!罢x網”以“網上法制資訊總匯”為發展目標,而法律本身又有代表正義與公平的含義,因此中文“正義網”名稱還是可圈可點的。但其域名.cn卻變成了檢察日報四個字拼音聲母的簡單集合,與報紙所用的英文名稱Procuratorial Daily毫無關聯。這樣一來,網站的中文域名與英文域名之間、網站英文域名與母報英文名稱之間缺乏聯系,容易導致某種混亂。
2003年7月正式開通的“中國經濟網”在開通之初,就考慮到了這一點。中國經濟網也是《經濟日報》網絡版的延續,但考慮到這個網站的定位為中國經濟新聞的門戶網站,它的域名并沒有使用報紙的英文名稱Economic Daily,而只取了中國經濟這兩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ce,將域名設計為。這種設計符合國際習慣,且簡單,讓人過目不忘,體現了設計人員為網民著想、簡化上網過程的服務意識。
思路二:巧妙整合各類資源,在內容上創出獨家特色
網絡時代,內容為王。網站只有在內容上勝人一籌,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才能獲得足夠的人氣,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在信息共享成為普遍追求和可能的今天,如何通過資源整合,使自己的內容與眾不同,將是包括法律類網站在內的所有網站面臨的重大課題。從正義網和法制日報網站的情況來看,在這方面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創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資源
正義網和法制日報網絡版都有其所依托的報社。經過十年以上的運轉,報社已經擁有了遍布全國的專業采編人員,并且與法律業界人士、學者建立了穩定的聯系。這些都是網站發展的先天優勢。網站把報紙刊登的稿件拿來使用雖然容易,但對網民來講,在網站上閱讀重復的信息可能還不如去看報紙。因此,網站一定要將原來的信息放大,把它“加細、加寬、加長”。具體做法是:先要確定一條新聞的關注度。如果有很多人點擊,就可以考慮約請新聞的作者、報紙評論員、法學專家、業內相關人士發表意見,策劃成新的專題,造成對一個事件的報道聲勢。因為《檢察日報》的報道“除了以檢察工作為軸心報道檢察工作的信息外,還將觸角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①,是“立足檢察、面向社會”,“就檢察說社會,就社會說檢察”;而《法制日報》的定位也是要“力圖成為民主法制的信息總匯,綜合治理的輿論導向,市場經濟的法律顧問,普法教育的生動教材”,所以這種做法并不是打算超越報紙的報道范圍。
以“?!睘槟康模栌脛e家資源發展自己
法制專業網站必須在內容中強調“?!薄>W站的“專”指的是專業的內容、專業的人參與、有權威的說法。網站提高專業品格,需要在法制新聞事件與法律業界人士、法學專家的結合點上花功夫。把這個結合點做得別出心裁,讓它成為法律界人士、法學專家、關心法制新聞的人的興趣點。而網民中如果包括許多高端的業界人士和專家,這本身就是網站專業品格的一種保證。
具體方式包括:建立網站自己的學術陣地或與其他專業網站建立鏈接。目前,正義網主頁左下方列出了一大堆法律學人及其論著,服務板塊中還有“法學論文資料大全”。但這些內容完全是獨立成篇的,與最新、最重要的法制新聞事件沒有緊密的關聯,雖然不排除一些對某個專家感興趣的網民上去點擊,但對更大部分的網民卻缺乏吸引力。法制日報的網站似乎也不太看重自己網站的專業性,沒有設置與法律學術相關的頻道。
在網站的頁面上直接與權威法學網站建立鏈接,是讓專業資源最大化的一個有效辦法。如被很多民法學專家認可的、隸屬于中國人民大學的“中國民商法律網”就可以成為被鏈接的一個網站。當然,具體與哪些網站建立關系,需要網站負責人和法律界的權威人士共同商討,在高效、不重復、全面的標準下,讓其他專業網站成為自己弱項的補充者。
還有一個辦法是高效地使用從其他媒體摘編的新聞信息?,F在,一般的網站都是通過與其他媒體簽訂對摘協議,然后把別人的新聞信息在注明新聞來源后粘貼到自己的頁面上。法制日報網站中,“法制博覽”就是從中國青年報、新華網、人民網、新華社、京華時報、北京晨報等其他媒體摘編的新聞。法制專業網站的新聞摘編絕不應當是簡單的復制和粘貼,必須細心去發現那些與法制相關、完全符合法制網站自身定位的內容,這樣得來的信息才能夠真正地“為我所用”。
以重組信息創“獨家”
迄今為止,網站并沒有自己的新聞采編權,而只是“經批準可以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登載新聞,是指通過互聯網和轉載新聞”。②因而,這里所指的“獨家”,并非采訪或刊發的獨家,而依然是通過對媒體信息的引伸、改換角度的第一手報道。
不過,這種“獨創”內容對網站的編輯人員要求較高。要求他們不僅要懂新聞,還要通法律,要求他們能夠在眾多的新聞事件中,首先要發現“法制”的線索,并用自己的判斷力證明:這個線索能夠成為另一個新聞的由頭。比如,近幾年“傳媒與法律”的關系問題,就可以成為法制專業網站創建獨家特色時的一個內容。近階段,新聞媒體侵權的案件、網上侵權案件已經成為法律人和新聞人共同的關注點。而且,由于這類案件沒有先例可循,理論界也沒有形成定論,這類話題就可能吸引包括律師、被告或是原告的興趣。網站可以設置一個長期的專題板塊,把每次發生的新聞官司源源不斷地放進來,并請專家針對事件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把討論引向深入。相信這樣的內容一定會讓媒體人、法律人鎖定這個網站,因為到目前為止,即便是傳媒領域里很有名氣的“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n)也沒有開設專門的“新聞官司”頻道。
思路三:建立動態的法制專業網站
網絡作為媒介,其特別之處是多媒體、互動性。與一張靜態的報紙相比,這是網站自己天生的長處。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和帶寬,法制專業網站上應當有廣播、電視法制欄目的鏈接,提供音頻、視頻報道。即便不具備這些硬性的條件,專業法制網站依然可以讓自己有“動的表示”:通過與廣播、電視法制欄目的有效鏈接,讓自己與“動的媒體”建立聯系;通過網絡論壇,讓網絡主辦者與網民互動。
網絡是可以聽、可以看的多媒體,它還可以說,可以非線性地重復,方便地下載、保存,這一點又強于廣播、電視。雖然由于各種原因,一家網站不能收錄所有的廣播、電視媒體的法制節目,但有目的、有選擇地做幾個鏈接還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在設計相關話題的時候,可以選擇電臺、電視臺相似的節目,有的放矢地完成有效鏈接。這種與其他媒體橫向溝通的做法,體現了為網民著想的一種服務意識,而且也可能給網站帶來意外的收獲。
在法制日報的網站上,“影視中心”頻道是主頁上的一個亮點。這個頻道的設置,表明網站人員有了與廣電媒體聯合的意識。這個頻道內有看法、12.4熱線、有法天天說、法治時空、直擊現場、現在開庭六個子欄目。但是打開一看,沒有“影”也沒有“視”,僅有一個電視欄目《法制播報》的欄目介紹(全國普法辦主辦,法制日報社影視中心承辦的法制電視欄目)和在新浪上的鏈接。這點虛擬的亮色最終還是倚重了別人。
“互動”是網絡虛擬社區的最大特點。網站的者和網民共同經營的BBS、論壇等都屬于網絡社區?!吧鐓^帶給網民的不是簡單的人與內容的關系,而是人與人的關系。即它會帶來較為穩定的人際關系圈子。因此,社區對于培養網民對網站的依賴性是非常有益的,它是維系網民長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途徑。”③正義網的負責人認為,網站應當是“新聞與評論并重,而評論更應當被高看一格”。因此,正義網主頁將原來的“觀點”頻道改為“法治評論”,并分成“今日評談、話說廉正、理性法制、經法研判、國際觀察、街談巷議、人生感悟、新聞看點”等八個子欄目。他們希望這個頻道和論壇一起,網聚包括報紙評論員、法學專家、新聞當事人、普通網民的觀點。即便這樣有可能造成“雞一嘴,鴨一嘴”的初期混亂,也強過條理分明但冷冷清清的論壇。因為,網站的當務之急就是聚集人氣。但是,這樣理想的框架在目前還缺乏足夠的參與者,論壇和法治評論的內容仍然由網站絕對主導。試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網站缺乏一些有效的引導,沒有能夠設計出更加符合民意、民心的話題。
法制日報網站主頁的左側,在“熱點”新聞的下方有“網友評論”;右側底端有“新聞會客廳”。應當說,將這兩塊內容放在這么重要的位置,表明了網站希望與網友形成互動的強烈意愿,符合“最大、最活躍、最權威的法制門戶網站”的發展定位。但實際情況是,網友評論因為緊跟在“熱點”后,效果還不錯;但“新聞會客廳”里內容單薄,并且基本都是高端人物的文章。其實,只有發言人來自于多層面和多領域,才可能有思想與觀點的碰撞,形成探討的空間。法制日報網站雖然這兩個部分都有,但他們彼此間卻缺少真正的“互動”。
思路四:適度的缺席
新聞專業網站是“有大事發生時,我在場”,要求對新聞作出全面和快速的反應。比如,北京時間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時30分,美對伊拉克戰爭爆發。10時33分,新華社駐巴格達記者賈邁勒就向全世界發出第一條英文快訊;10時34分,新華網就在全球互聯網上第一個播報了這條消息。但法制新聞網站不必依此慣例,因為專業媒體本身就不同于綜合類的新聞媒體。它需要的是專,在專的基礎之上的廣泛和深入。
當然,如果有多余的力氣,這塊內容也可以涉及。但要看是不是能夠把這部分突發的重大新聞事件做得比別的網站好。如果不能,不如放棄或轉換角度。一般的重大新聞要不要在法制網站上有所體現,似乎應當視網站的能力來定。2004年9月3日23時17分,正義網在其主頁左邊的“二十四小時滾動新聞”中,掛上了一條來源于新華網的消息:“所有人質已撤離學校,250名受傷人質中有180名兒童”。類似這種突發新聞,網民最直接的反應是點擊那些發展相對成熟的新浪網、新華網或是人民網等綜合性新聞網站,法制專業網站在頁面上單獨掛這么一條,可能意義不大。但是,如果網站能夠發現重大新聞中的法律報道點,快速組織專家圍繞與反恐相關的法律做一期專題或是直播,則是完全可行的。專業網站不是負責報道一切,而是要時刻記得做好只有自己才能做好的事。
適度的缺席還體現在網站的服務上。
網絡媒介極強的分類能力使得“服務”成了網站必不可少的內容。在某些商業網站中,服務的種類被細分得淋漓盡致,比如手機、二手貨、黃頁、星座、高爾夫等。細分可以使“人以類聚”,是獲得廣告商的一個好辦法。不過,法制專業網站并不是要以全取勝,它的服務更應體現在專業的法律法規檢索、法律服務、法律熱點在線問答、法律援助等方面。
法制日報網站上的服務有信息檢索、法律服務頻道、法律法規。其中,法律法規直接鏈接到了中國普法網網頁上。法律服務里包括律師事務所的名單、法律援助機構的名單、公證處名單以及一些案例和對一些常見問題的回復。但細看下來,這些內容做得比較“死”,而且沒有開設網上幫助熱線和在線問答,因而服務更像是一個擺設,很難讓網民有“被服務”的感覺。
正義網的主頁下方,有一個正義服務板塊,包括網上舉報、正義法律咨詢服務、聘請律師服務、檢察網絡建站服務以及國際國內航班查詢、全國列車時刻查詢、24小時天氣預報、每日股市快訊及每日外匯牌價等,體現了網站想盡量多地滿足網民各方面需求的意識。但實際上,正義網目前僅有15個工作人員,內容做多了勢必造成力量的分散,這對于法制專業網站發展的大目標而言,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教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萬春主編:《檢察新聞十三講》第11頁,中國檢察出版社
倫理學論文1900字(一):融媒體時代“辮子新聞”真實性的倫理學考察探析論文
摘要:在互聯網興起之前,傳統媒體是主要的消息生產者與者。但進入融媒體時代后,信息源與新聞觀點開始成倍遞增,許多公共事件或新聞故事均呈現出“辮子新聞”的特征,由傳統媒體、自媒體和社會性媒體共同編織。三方共同對事件進行報道,一方面拓展了新聞事件的廠度與深度,形成了觀點與意見的疊加與共振效應,另一方面,過于龐雜的信息量,也會讓新聞事件陷入虛虛實實的敘事迷霧中。為此,如何讓“辮子新聞”的產生與傳播更具規范性,并嚴格遵循新聞真實性的倫理原則,已然成為融媒體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融媒體;真實性;“辮子新聞”;考察
一、“辮子新聞”的缺陷
今天的融媒體呈現出一種矛盾性:既大又小,既真又假。首先大規模的主流媒介公司繼續存在,而且只增不減。但不計其數的個人自媒體與社會陛媒體,又頻頻在新聞陣地上不斷發力,甚至將自己打造成了更為搶眼也更具存在感的信息傳播者。且相對于傳統媒介,這些自媒體與社會性媒體在對“辮子新聞”的參與與傳播上,由于不受時間、空間與體制的限制,更能及時有效地發揮傳播的巨大功能與潛力,以最快的速度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與傳播。
許多新聞發布者沒有經過專業素養的培養,對傳播內容的選取相對盲目、主觀,甚至是偏見。同時,有些自媒體人出于“制造話題,引發關注”的企圖,也很少會從價值角度去對報道的內容進行評估與取舍,因而存在著非常嚴重的來自真實性層面的缺陷。而且,這些內容空洞、觀點偏激的話題性新聞一經產生,就會以轉載、轉發等方式快速進行片面化傳播,極大地挑戰了傳統新聞媒體人所稟持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的專業操守。
而且,越來越多的媒介公司與知名門戶網站,也正在向不聚合類平臺轉型,并將自身的聚焦點放在為用戶提供信息、交換和共享的場所上,由此催生了大量雜合著流言、事實、猜想的信息內容,嚴重影響了受眾的認知與判斷。
二、“辮子新聞”的反思
“辮子新聞”雖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與缺陷,但依然沒有改變其作為新聞的本質,也必須要遵從最基本的行業準則。不實的內容和偏頗的觀念,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公眾的認知與行為。
畢竟人們都是通過所有個人接觸范圍內的資訊,去了解這個世界和社會正在發生著的時化與未來趨勢,從而為自己的即將要做的決定選擇正確的方法與路徑。如果信息失真,不能客觀反映事物的本源與真象,就會讓人們的思想與行為發生偏差和錯誤。
三、“辮子新聞”的規范化路徑
(一)政府法制層面的治理
由于受質疑的“辮子新聞”越來越多,負面影響也在不斷擴大,我國不得不針對互聯網的新聞傳播開展了大規模的治理行為,嚴懲了為謀私利、枉顧正義的信息傳播者,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知名的法規,但鑒于融媒體時代的良莠不齊的特殊屬性,既不能一概而論地予以否定,但也仍然需要跟進“辮子新聞”傳播的現實問題,繼續完善和加強法律化的規范治理。
(二)主流媒體的論證與引導
雖然自媒體的風頭正盛,但傳統媒體在民眾中的公信力與影響力還是毋庸置疑的,只要能對一個事件或現象剝繭抽絲地進行客觀深入的報道,并充分發揮出專業記者對專業媒體人對于新聞事件和社會問題客觀、公正的還原能力,就此形成兩個--觀點與境界不同,但又相互論證、競爭的輿論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廣大的人民群眾既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同時還是評判者。相信這種互動越深入,越能引導民眾對新聞真實性倫理的認知與接受。
(三)公民素養的培育與提升
著名的傳播學者克羅斯曾經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認為謠言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事件的重要性、模棱兩可的程度與公眾判斷能力的對比,直觀地反映出了批判能力在甄別真假信息時的關鍵作用。
而且相較于傳統媒體時代,確保新聞真實性的行業倫理只是對專職業人員提出的要求。但在融媒體時代,這個倫理法則卻覆蓋了社會輿論場中的每一個人,傳播權力不再只屬于職業媒體人,普通老百姓也同樣成為了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因此培育和提升他們對謠言和真假的判斷力,也應該納入倫理規范的完善路徑中,必須讓人們明確地意識到,自己對的信息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社會義務。
四、結語
“辮子新聞”雖然存在著很多倫理層的缺陷與問題,但它作為融媒體環境下的一種新聞形態,只要在政府、主流媒體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競爭生態與法治環境,反而有助于增加新聞的多元性與人性化的一面,也更有利于促進融媒體的長遠發展與繁榮。
倫理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醫教協同背景下高校醫學倫理學教學改革分析論文
【摘要】醫教協同背景下,實施醫學倫理學教學改革,主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其目的是對學生醫德有效提高,以各種不同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醫學倫理學教育改革的穩定順利發展。
【關鍵詞】醫教協同;醫學倫理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8..01
醫學倫理學主要對問題和現象進行研究,重視關心和尊重病患尊嚴、價值、利益等,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有重要作用。因此,醫教協同背景下,高校醫學倫理學實施教學改革要有新思路和新思想。
1進行課程定位提高,實施課程設置優化
現在的很多醫學院校都設置醫學倫理學,并設置成專業必修課,可是與醫學專業的必修課比較,地位比較弱。進行課程設置優化能幫助提高醫學倫理學課程定位。一些學校只是在低年級設置醫學倫理學課程,學生也只是把它作為結業考試拿學分的課程。醫學倫理學和臨床醫療實踐關系密切,醫學倫理意識與臨床思維互相促進和影響[1]。醫學院的低年級學生接觸臨床的機會很少,進而不能做到醫學倫理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不能對這門課程的作用和意義進行深刻體會,也不能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而歐美有些國家的醫學院會在各年級開設醫學倫理學課,有不同開設方式。課程時間安排也分多個時期,比如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等各種教學時期,也有的學校設置在臨床實習時期。
2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和目的分時期設置
2.1基礎醫學教學階段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
基礎醫學教學時期是這門課程教學的第一個時期,其教學對象是低年級學生。主要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初步了解倫理學與醫學倫理學基論知識,打好理論基礎,使學生明確醫德不是簡單的道德說教。這個時期的教學內容通常會有傳統醫德、醫德理論、醫療人際關系、生命倫理等內容,其重點是醫療人際關系和生命倫理。如今醫患關系是社會熱點話題,要對醫療人際關系的性質、方式進行理解,給醫療實踐的醫患矛盾、和諧醫患關系打好基礎。
2.2臨床醫學教學時期的教學目的和內容
臨床醫學教學時期是第二個時期,教學對象是高年級學生。其主要教學內容有臨床常規診治、臨床特殊科室和特殊疾病診治、醫學科研、醫學決策等倫理,他們具有很多理論知識點,可是因為和醫學科研及診療等實踐有密切關系。所以,高年級學生了解了醫學科研和臨床工作,接著實施教授,有些教學可以在醫院門診或病房實施,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個時期的教學讓學生利用醫學倫理學理論及原則進行醫學研究基臨床醫療實踐活動中倫理難題有效解決,明確進行醫德規范遵守的重要意義。
3不同教學時期應用的教學方法不同
3.1基礎醫學教學時期應用的教學方法
基礎醫學教學時期,教學內容只是倫理學、醫學倫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倫理原則。這些內容具有很大理論性,要有選擇性講解知識點,可以應用問題式的教學方法[2]。老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問題,在課前或者課堂中讓學生對這些問題思考和解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結合課程內容實施講解,同時給出問題解答的方法和理論根據,使學生對不同解決方法進行比較和區別,進而深入理解并掌握相應知識。另外也可以應用案例教學法,并注意選擇案例及實際實施過程。應用的案例有教學和時事案例兩種形式。教學案例比較簡單,主要闡述和講解知識點,使學生和案例結合理解理論含義,教學案例選擇時,要重視例子的有針對性。而時事案例比較復雜,時事案例的選擇要關注其典型性和時效性,比如,進行基因倫理講解時,會選擇“基因編輯嬰兒”作為案例,進行患者知情權知識點講解。
3.2臨床醫學教學時期應用的教學方法
臨床醫學教學時期主要使學生對醫學研究基臨床醫療實踐中的倫理難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所以,教學方法要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梢詰们榫敖虒W法,要根據場合不同應用不同實例,使學生融入情景,以當事人的心理進行分析、解決問題。這個時期的教學比較重視實踐,可是要注意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和引導,幫助學生尋找問題重點,并總結選擇依據及利弊,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建立完善組織機構
局領導高度重視法制城市創建工作,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的法制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統一協調法制創建工作,并組織開展系列創建活動,保證法制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
為做好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年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工作的通知》(安監辦〔〕6號),按行業系統、片區進行全員培訓,截止目前,組織?;髽I開展防火演練1次,征集《年安全文化論壇論文征集》活動論文14篇,組織參加省安委會《大眾交通安全知識競賽》10000份;組織各類企業進行安全教育培訓10期2344人;扎實開展全國安全宣傳月活動,6月13日上午,區安監局、區建設局、區交通局、區勞動局、區總工會、區質監局、區消防大隊、市公安交警五分局等8家單位參加了區集中宣傳點活動,現場設置咨詢臺8個,擺放安全宣傳展板20余塊,掛圖16張,發放安全生產宣傳資料1萬余份。同日,全區所有街道辦事處和部分社區在轄區設立安全生產宣傳咨詢點46個,全區共免費發放安全宣傳資料2萬余份,參與群眾共2.5萬人,豐富了“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內容,提高了社會群眾參與安全生產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意識,增強了企業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意識。
三、開展安全生產綜合治理
建立煙花爆竹區、街道、社區、村(院落)四級“打非”監管和巡防體系,加強監察執法,檢查單位96家,出動人員167人次,依法處理3起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組織開展煙花爆竹“打非”行動6次,依法取締非法經營68家,非法儲存1家,收繳非法煙花119箱、爆竹73箱,暫扣運輸車1臺,行政拘留1人,吊銷經營許可證1家,取締非法經營危險化學品3家,收繳暫扣非法危險化學品56噸;組織200余家企業召開職業衛生健康監管宣貫會,組織召開工業園外工業企業和冶金企業專項整治宣傳動員會議,聯合發改、工商等部門開展工業園區外作坊式企業專項整治;積極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年”活動,制定了《區“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府辦〔〕34號),組織交警、交通等部門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會同區文廣新局在“新聞”電視欄目開展“文明交通行動計劃”,播放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片,提高社會交通安全意識;牽頭組織召開建設局、街道辦事處和建筑、施工、監理單位參加的建筑安全片區聯席會議1次,開展聯合檢查1次,出動人員126人,共檢查建筑拆遷施工工地103家,下達《安全隱患整改書》40份,協調整治安全隱患360處。
個人感言: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熱愛法制事業,用我學到的法律知識服務于警、服務于民,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盡職盡責,堅持正義,實事求是,維護法律的尊嚴和神圣。我不辜負黨對我的培養教育,懷著感恩的心,平凡的生活,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做一個讓黨放心,讓人民的滿意的政法干警是我最大的滿足。
抓教育、強素質,全面提升隊伍正規化建設。同志堅持把執法質量作為法制建設的生命線,為不斷提高民警的執法水平,他積極組織全局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大比武、法律文書展評、巡回講座、經驗交流、“案件我主辦”、“評案說法”、等靈活多樣、豐富多采、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教育培訓活動。他通過認真調查,根據以往審核案件中存在的問題,利用三個月的時間,加班加點,調閱100余卷,制作了法律文書展評電腦軟件,全部安裝到辦案單位,并親自巡回講課。今年針對網上辦案存在的問題,又制作了《近期案件存在問題》幻燈片,并召開有各辦案單位領導參加的會議進行點評,增強了民警的法律意識、證據意識和時效意識。
抓管理、促養成,全面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在他的倡導下,法制科堅持定期編印《未央公安法制簡報》。又創辦了《法治學堂》期刊,并且親自擔任主編,自己動手撰稿、編輯、審核。《法制學堂》設置了執法動態、新法速遞、司法解釋、業務資訊、業務交流、法條點評、執法問答、文書展評、警務英語等欄目,便于辦案民警學習交流,為基層執法服務,選用的案例,全部來自于他的工作實踐,對分局的執法辦案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從較高的理論層次為領導決策服務,為基層執法服務,深受一線民警歡迎。
法制科在他的帶領下先后開展了“執法公開”、“執法安全”、“規法卷宗”、“旁聽庭審”等活動。為了防止和糾正因執法主體不規范產生的各種問題,他親自參與制定了《關于嚴格刑事特情、治安耳目及協勤人員管理“十不準”的規定》,清理出不符合規定的特情、治安耳目、協勤人員19人,純潔了執法主體,規范了執法行為。為積極創建信息化示范法制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全力推進科技強警,他親自開發研究了一套《公安未央分局案件管理系統》軟件,后又與安徽科大訊飛公司聯手開發了《執法辦案及法制監督系統》研發管理軟件,成為全省“網上辦案”第一家。今年他經過半年的艱辛努力,組織策劃編印了旨在指導一線辦案民警執法的《辦案指引》,召開了有省廳、市局、區政法委、檢察院、法院、司法局等單位領導及新聞媒體參加的推介會,現已印發到全局每一個干警。
重學習、強責任,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同志用豐富的法律知識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扎實、奮進的工作作風,解決了許多執法難題。特別是對兩起致人死亡案件作出了正當防衛定性,被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做了專題報道。此案不僅在社會上收到普及法律的良好效果,還使一線民警在正當防衛的定性上解除了疑難。
【關鍵詞】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制度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1-0023-02
一、民生內涵的界定
民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在古代社會主要與百姓物質需要的滿足聯系在一起,正如《左傳?宣公十二年》所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里的“民”,即百姓之意。而《辭海》中對于“民生”的解釋是“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話語語境中顯然滲透著一種大眾情懷。
二、我國民生問題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水平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問題有了極大改善,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從教育看,它已經成為國民立足社會的基礎,但在現實中,還存在著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夠、義務教育的福利性保障不夠、受教育的機會尚不公平等問題。
從社會保障看,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完善依然是任重而道遠,像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貧困人口的救助,老年人、殘疾人的福利享受,等等,都還有許多事要做。
除此之外,我國仍存在諸多民生問題,因此我國應當不斷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
第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民生問題已不能簡單的等同于豐衣足食的追求,而涉及人的全面發展。民生問題包括生存權、勞動權、受教育權、工作權、休息權、健康權等合法正當權益的維護,而且還涉及與社會經濟相關的政治生活問題,如信息公開、民主法制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社會福利制度以及社會對于困難群體的關注和關懷等。因此,完善法律法規,保障法律的貫徹實施是尊重和維護民生權利,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第二,法律是公平正義的守護神。在現階段,我們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城鄉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合理調整和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合理抑制關系百姓必需品的食品價格、幫助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在全國農村實行免收學雜費的義務教育等,都需要通過完善稅法,勞動法,價格法,社會保障法,住房保障法,義務教育法等使之實現。
第三,民生問題的法律解決法治社會具有的方式。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對民生問題的解決主要是通過行政方式和措施。盡管這些措施具有一定程度的時效性,但不能形成有效規則,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一個法治國家,不允許超規則之外的規則出現,所以,只有將與民生相關的問題上升到法制規范的層面,通過法律的途徑,才能真正使民生問題的解決得到有效保障。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存在的法制問題
民生對法制的依賴關系以及法制對民生的價值功能表明,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有完善的法制。目前不僅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社會法為核心、以民商法及其他法律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體系的雛形,而且人性化執法的推行也使執法環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但是,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相比,我國的法制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我國關于民生的法治理念滯后
長期以來,人們將民生問題的解決看做是政府的“恩賜”或是人民群眾對于社會的“祈求”,而沒有意識到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就提出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的口號。在資產階級社會人們將民生具體化,表現為:平等權,生命權,自由權,幸福權以及財產私有權,它是人的最基本的權利。因此解決民生問題是落實人權的重要體現,更是實現生存權,發展權的必然要求。
第二,我國保障民生的法律體系不健全
法治使社會發展成果分配規范化、法治化,作為社會利益的調節器,在社會動態發展中,保證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實現。
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仍存在不健全、不規范的現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問題上我國法律制度仍顯匱乏。我國憲法僅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而未對權利的運行和實現做具體的規范。經濟法中也存在諸多弊端,以陜西鳳翔“血鉛事件”為例,可以發現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法》,《礦產資源法》都是原則性規定,操作性差。這些環境保護法的實施細則一般由中央政府的環保部門或地方政府來規定,從而使環保法律配置給公眾環保權的實現取決于地方各級政府的經濟發展目標。
適時修改不完善和已滯后的法規,真正使每一部社會法律發揮相應的規范社會關系和維護公民社會權益的作用,是社會立法的發展方向。
五、我國法律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解決方案
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方面,集中體現為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是對人的存在、人的地位、人的價值進行法學反思的產物,具體包括以下方面的內涵:
一是人是法治之本,是法治的根本目的,法治是服務于人的工具,是保障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手段;
二是人權是衡量法治完善與否的根本標準,是法治的終極價值,當不同的法治價值相沖突時,是否有利于人權乃是解決之道;
三是堅持人性化立法和人性化執法,將保障和實現人權作為立法與執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機會。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是民生法治建設的根本指導。鑒于政府是公民權利的主要義務主體,因此應將培養和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以人為本法治理念作為重中之重。
其次,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最重要的是完善和健全保障性法律制度,我國現行的社會法主要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未成年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等法律體系。它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不斷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我國社會法。
第一,對于社會事業方面要按照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保證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完善醫療體制改革,解決看病難的問題,促進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第二,進一步完善解決民生質量問題的《食品安全法》、《循環經濟法》等等,通過完善法制建設改善民生。
再次,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為改善民生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法制宣傳工作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有利于增強公民依法維權能力,有利于形成保障公民權益的良好法治環境,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一項基礎性法治工作。必須充分認識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對改善民生重要性,緊緊圍繞解決廣大群眾的民生問題,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努力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是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普法理念。按照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把促進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貫穿于工作全過程,努力在服務群眾中教育群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是高度重視宣傳民生類法律法規。進一步推進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大力宣傳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勞動爭議、房屋拆遷、土地征用以及國企改制等方面的法制宣傳,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依法表達利益訴求,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是通過抓好重點普法對象來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好領導干部學法用法,不斷提高依法執政水平,以促進領導干部依法決策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公務員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公務員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以促進公務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執法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好企業經營人員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企業法制化管理水平,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增強企業抵御經濟風險的能力,維護企業和職工的經濟權益。突出抓好農民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法律意識和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引導農民和農村“兩委”成員依法管理村務,引導廣大農民依法表達利益訴求,有效維護廣大農民的民生權益。
參考文獻:
[1]《懷化學院報》2008年第8期
[2]《福州黨校學報》2011第5期
[3]王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建設研究.博士論文.山 東師范大學.2010
[4]郭軍帥.民生新聞現狀及發展趨向探究.碩士論文.鄭州大學.2010
[5]鄧偉云.從民主到民生.碩士論文.西南政法大學.2007
[6]王有斌.民生思想中國化研究.碩士論文.湖南農業大學.2011
[7]李艷軍.社會建設視角下民生問題研究.碩士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1
[8]常艷杰.當前中國民生問題研究.碩士論文.河北大學.2009
[9]姜紀磊.民生為本與價值自覺.碩士論文.昆侖理工大學.2009
在這一年的工作當中,法律中心在訴訟案件、非訴業務、合同審查、糾紛防范以及制度建設和業務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截至200*年12月1日共辦理各類案件138件,其中訴訟案件62件,非訴案件76件;共審查起草各類法律文書185件;共清回欠款140余萬元;根據集團實際需要依法出具各類法律建議書和法律意見書52份;根據集團內部“立法”要求代為起草規章制度8份;完成三項集團科研課題,發表業務研究類文章二十余篇;受理集團內外法律咨詢數百起。
一、案件總數138,基本與去年持平(去年136),訴訟案件62件(去年58件),略有上升,其中新聞官司17件,經濟糾紛增幅較大達到19件,占訴訟案件總數的31%,其中勞動爭議案件23起,同比有所增加。非訴案件76起,與去年持平。
案件特點:
1.案件總數及案件分布情況與去年大體一樣,以新聞訴訟和經濟糾紛和勞動爭議為主,總體情況與去年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也標志著法律工作進入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
2.經濟糾紛數量增加,表明集團多樣化經營的深入發展急需市場準則的介入,但是今年19件經濟糾紛案件多為經濟欠款引發,類型單一且多為歷史性糾紛,因為周期長的原因我方勝訴后往往執行困難,而我方被訴則情況相反。
3.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反彈,這說明勞動人事制度仍然存在深層問題需要解決,僅僅通過個案的處理不能全面解決問題。23起案件中1起是物業管理公司所屬人員產生的糾紛,1起為新聞大廈所屬人員產生的糾紛,其他均為老報業發行公司產生的糾紛,這說明老報業發行公司前期的用工存在較大問題。上述案件除新聞大廈的案件正在處理外,其余的均作了妥善處理。
4.非訴案件成為法律中心工作的半壁江山,非訴業務成倍增長,非訴糾紛和公司改制、注冊等業務增多,個案的復雜程度明顯上升,很多已經超過訴訟案件。法律咨詢成為日常性工作的重要部分,受理集團內外各類法律咨詢數百起。表明法律中心的職能已經由簡單的處理糾紛轉變為糾紛防范和全面服務。
二、合同審查
截止200*年12月1日,共起草、審查合同等各類法律文書185份,比去年同期(150件)增長23.33%,涉及標的額246,286.00(僅限于有標的額的和較易統計的法律文書);涉及分社(記者站)、子報刊、物業管理公司、發行公司、信息產業公司、新聞大廈、辦公室、物品采購部、基建處、計財處、審計處等我方送審主體。
特點:
1.在起草、審查法律文書的同時,還積極參與相關的招投標活動以及合同糾紛的和解談判活動,體現了全面參與的原則,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報社(集團)的權益。
2.繼去年公布第一批合同示范文本后,今年又公布了關于知識產權方面的十余份合同示范文本,對集團各部門、單位規范簽訂有關合同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提高了簽約效率。
3.為強化監審力度,我們制定了《收查已審查合同一覽表》,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著重對重要部門、重要事項的重要合同進行了跟蹤收查。該項工作的開展,保證了《若干規定》的全面實施,開始逐步體現合同審查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三、清債工作
今年清債辦的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欠款的移交數量低、債權質量差,費用特別緊張。但經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回款額達到了140萬元,基本完成預定工作任務,減少了報社的損失,對報社相關部門的規范經營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法律建議和內部立法
為了實現中心對內法律監控、法律服務的職能,今年的工作加強了法律建議書的范圍和作用,針對各種實際問題和形勢發展,先后法律建議書52份,根據集團內部“立法”要求代為起草規章制度8件。強化法律把關和監督職能,加強對案件的預防和法制宣傳教育,對集團發展中一些重大情況及時提出了建議和對策,強調法律工作提前介入,避免和減少了糾紛的發生。
【論文關鍵詞】公共新聞;文化和制度語境;實踐
【論文摘要】“公共新聞”自上世紀末在美國發端以來,引發了我國新聞界的思考和實踐?!肮残侣劇敝哺诠裆鐣湔Q生地的社會環境與中國文化傳統和制度環境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全面了解“公共新聞”內涵,緊密結合中國文化和制度環境,深切關照當下國情和公共事務,恰當定位其在我國新聞實踐中的角色,將是我國“公共新聞”實踐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公共新聞”成為國內新聞界關注的話題,并逐漸從理論探討進人新聞實踐層面。2004年江蘇衛視舉行《1860新聞眼》開播一周年紀念研討會,將主題確定為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宣稱該欄目的新聞實踐定位在“公共新聞”,即“用公眾的眼睛關注國計,以人文的精神關注民生,創造公共新聞話語,搭建社會和諧的公共平臺”。隨后,越來越多的電視臺推出了“公共新聞”欄目,以《1860新聞眼》為代表的“公共新聞”的出現被業內人士評價為繼“民生新聞”之后的又一場電視革命。
較之起源于美國的“公共新聞”,我國的“公共新聞”在實踐環境、傳播內容、表達方式等方面有其獨特之處,這與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生存的文化傳統和制度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因此,立足我國國情,全面理解“公共新聞”內涵,恰當定位“公共新聞”,是我國“公共新聞”事業的發展的關鍵。
一、“公共新聞”的緣起
20世紀末期的美國新聞界,媒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逐漸偏離了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責,公眾利益的訴求渠道受阻,形成了公眾對傳媒的集體不信任,傳媒公信力式微,公民對社會政治生活疏離,民主政治生活面臨崩潰的局面。在此境況下,美國新聞工作者發起了一場新聞報道業務方面的革新運動,即“公共新聞”運動。最早提出“公共新聞”理念的紐約大學新聞系教授.TaYRosen指出“新聞記者不應該僅僅是報道新聞,新聞記者的工作還應該包括這樣的一些內容:致力于提高社會公眾在獲得新聞信息基礎上的行動能力,關注公眾之間對話和交流的質量,幫助人們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告訴社會公眾如何去應對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去閱讀和觀看這些問題?!?/p>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新聞傳播學者與新聞媒介對“公共新聞”的關注、爭議和實踐探索,主觀上表現了美國新聞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媒介社會責任的新思考,實質上也呈現出當前美國民主政治利用媒介的重新定位來達到調動社會公眾情緒與力量,減緩社會壓力,促進社會整合的目的。
二、“公共新聞”中國實踐的理念及定位
在美國,“公共新聞”緣于對公民社會現狀的深切體量,根本上是為了喚醒公民的政治生活參與意識,引導和培育公民參與社會政治事務的方式方法,由于新聞媒體領導了這場運動,使得運動的影響被擴大了。從文化和制度層面上講,這場運動植根于美國公民社會、多元文化和民主制度當中,是對美國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的自我修復,是在美國較成型的公民社會和多元文化土壤中孕育和發展出來的改革成果。
較之“公共新聞”發源地的文化傳統和制度環境,“公共新聞”對于我國來說無疑是個舶來品。由于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因素,中美兩國在媒體制度、媒介環境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怎樣將“公共新聞”的先進理念和我國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制度環境相結合,充實“公共新聞”的中國式內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公共新聞”實踐道路,將是“公共新聞”在中國立足和發展的關鍵。
“公共新聞”致力于以公共的視角看待社會問題,提高公眾的行動能力,引導公眾意見,影響公共決策,起到維護公共利益的作用。當下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轉型過程中的國內矛盾,全球化背景下大國崛起歷程中的中外矛盾集中顯現,這種環境一方面為“公共新聞”實踐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同時也需要使“公共新聞”實踐既能自覺調和進而立足中國文化和制度語境,又能闡揚獨特理念,有效影響公眾,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筆者認為,就我國的“公共新聞”實踐而言,以下幾點有必要貫穿和遵循。
(一)以人為本
人本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涵。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尊重人、完善人、發展人為主要著眼點。當下中國,經歷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社會財富積累大增,與此同時,高增長帶來的環境代價、資源代價、社會誠信代價、分配格局差異等等問題集中顯現。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由特定的人組成的族群之間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分配的公共問題,微觀層面實質上也是關系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民生問題。這些問題在公共管理層面已經達成共識,旨在促進人和自然、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以人為本”思想已經成為公共管理部門的主導思想,并在公共管理當中有切實體現。
就“公共新聞”而言,在新聞報道中應該自覺培育“以人為本”的視角,將維護人之為人的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為己任。這樣既做到了植根傳統文化,又上承公共管理部門思想,下應公民切身需求,達成多方利益的有效調和,進而促進問題解決。具體操作層面來講,“公共新聞”報道在橫向上可以致力于關注和糾正當下以GDP為本,以經濟收益為本等短視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的均衡全面發展;致力于維護公平、正義,維護不同地區、不同族群、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權、發展權和社會財富收益權;縱向上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即發展既能滿足當前的物質文化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享用資源的權利。
(二)典論引導,促進和諧
輿論引導是新聞傳媒的應有之義,是媒體發揮社會效益的重要表現形式。新聞報道既影響輿論的生成,又關系其走向,公共事件報道尤其如此。鑒于此,在“公共新聞”報道中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注意引導中的輕重緩急顯得格外重要。
當下社會轉型期積累下來的各種矛盾頻發,這些矛盾大多涉及公共利益或特定群體利益。關注這些公共事件是“公共新聞”的應有之義,也為“公共新聞”發揮傳遞信息,提高公民獲取信息后的行動能力,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等作用提供了廣闊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類公共事件的報道中,新聞從業者對報道的基調、分寸、時機的把握會直接影響到作用發揮的性質和程度,把握不當將影響作用的發揮,甚至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公共新聞”報道中,新聞工作者務必要全面看待此類事件發生的歷史淵源、制度因素,多角度、多視角反思個中誘發因素;新聞工作者務必秉持理性、客觀,而不是人云亦云,意氣行事。在具體的報道中,要密切關注事物發展的動向,在堅持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選擇合適時機、把握恰當力度,扮演好公共利益、媒體價值判斷和公共管理部門職責三重利益的調適者角色,促進公眾和公共管理部門的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
(三)培育公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