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6: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科技概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安全生產管理是勞動保護的主要內容,安全生產管理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為了防止和消除事故以及減輕工人繁重體力勞動,保證生產安全而采取的各種組織管理工作的總稱。安全生產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執行安全法規,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編制安全措施計劃,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檢查和傷亡事故的報告,分析、處理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安全生產管理對各級政府以及社會人員提高認識和工作的自覺性,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安全生產管理有助于提高認識和工作自覺性
1.安全管理體系構建
在國務院領導下,成立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由各部委和全國總工會領導組成,共同擔負起研究、統籌、協調、指導關系全局的重大安全生產問題,把各部委的力量全部調動和組織起來,用之于勞動保護、安全生產工作。各省、市自治區也相應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同時,我國實行國家監察、行政管理、群眾(工會組織)監督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1)國家監察
由勞動部門按照國務院要求實施國家勞動安全監察。國家監察是一種執法監察,主要是監察國家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預防和糾正違反法規、政策的偏差,它不虧預企事業內部執行法規、政策的方法、措施和步驟等具體事務。它不能替代行業管理部門日常管理和安全檢查。
(2)行政管理
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管理本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建立安全管理機構,組織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制定行業的規章制度和規范標準;對本行業安全生產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和監督檢查、考核。
(3)群眾(工會組織)監督
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是工會的職責。工會對危害職工安全健康的現象有抵制、糾正以至控告的權力,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群眾監督。這種監督是與國家安全監察和行政管理相輔相成的,應密切配合,相互合作,互通情況,共同搞好安全生產工作。
(4)群眾性安全科技團體組織
目前,要改變不安全因素多的狀況,一要靠強化安全管理,二要靠技術進步。為了充分發揮群眾性安全技術力量,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成立群眾性的安全科學技術組織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紐帶和橋梁,交流信息、交流經驗,研究如何改進安全工作中的問題和活躍群眾性安全科技活動,促進安全科技研究開發工作是一條好途徑。
2.全員安全意識培養
安全教育是提高職工安全生產意識的重要方法,也是使其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的主要手段。必須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安全宣傳和教育,有針對性地組織職工學習有關安全生產的知識。安全重于泰山,加強安全教育、增強職工安全意識,消除各種不安全隱患,是搞好安全管理重要內容。
加強勞動保護,保證安全生產是黨和國家保護勞動者的一項重要政策,是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的基本原則。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任務是正確貫徹“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及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檢查,開展安全教育;保證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多快好省的完成各項任務。
二、安全生產管理有助于明確工作思想和目標
1.明確指導思想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的指導思想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安全第一”的含義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在處理保證安全與生產經營活動的關系時要始終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優先考慮從業人員和其他人員的人身安全,實行“安全優先原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生產的其他目標。
“預防為主”的含義是,對安全生產的管理,主要不是在發生事故后去組織搶救、處理和分析,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會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預防事故發生。
2.明確工作目標
針對人們生產過程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有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設備、物料、環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
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是,減少和控制危害,減少和控制事故,盡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生傷害,財產損失,環境污染以及其他損失。
三、安全生產管理有助于構建安全標準體系
1.建立崗位責任制的安全體系
安全生產是一項群眾性工作,必須從上而下地建立安全專職機構和群眾性安全組織。建立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明確安全生產的職責。
首先,根據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各崗位工作人員,必須認真貫徹國家和上級部門頒發的有關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政策、法令和規章制度。主管生產的領導同志和工作人員在布置生產任務時,必須同時布置和交待安全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工作進度和安全質量發生矛盾時,必須首先保證安全生產。
其次,各部門應設立不脫產的安全員,在負責人的領導下和專職安全人員的指導下,負責監督部部門的安全生產,督促各崗位工作人員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并組織安全檢查。
2.建立整體聯動的安全體系
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構建,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系統,明確了各部門各人員的責任,提高了人們對安全工作的了解,從而有利于統一部署,分工協作,團結一致的完成安全管理工作。改變了過去單一行動、責任不明的狀態,建立起了一套整體聯動的安全管理體系。
四、總結
在生產活動中客觀存在著各種不安全因素。下礦井,就有水、火、瓦斯或冒頂的威脅;化工生產,就有中毒、爆炸或火災的可能;機械加工,也有絞輾、刺傷或觸電的危險。例如,電子工業的生產,要用到各種氣體(如三風五氣)、化學材料(包括三酸兩堿和劇毒、放射品)和各種機電設備(包括高電壓、高頻率、強電場、強磁場、強光源、強輻射等裝置)等,存在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就是客觀的要求。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如不重視或稍有疏忽,就會引起工傷事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政治影響。因此“安全第一、質量第二、產量第三”的生產口號是有道理的。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對勞動人民的人生和財產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對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安全生產管理嚴細實概論[m].白山出版社, 2007.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行業;安全文化;安全體系
土木工程和建筑行業的區別十分容易混淆,這是由于它們同樣是作用于建筑的事實造成的,但土木工程更具有專業性,而建筑行業則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內容更多。
簡單地說,土木工程主要關注的是建筑的結構工程設計、施工和監督等內容。在建筑修建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土木工程知識來保障堅固性和穩定性,所以大部分時間所接觸的是內部構造框架,利用水泥、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合理配置,增加自然界地震、狂風、暴雨等侵害下的安全性;而從一般建筑行業施工本身所關注的內容來看,工作重點是建筑體的風格化、功能性要求,即該建筑體在外觀上所表現出來的特色,在居住中所達到的人文要求。
一、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理論概論
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世界范圍內安全文化的起源;1991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交的評審報告中,定義了“安全文化”的概念;1993年,我國學者把核安全文化應用到了一般安全生產和生活領域,從而在我國形成了一般意義上的安全文化,其中土木工程作為安全生產的最大需求行業,成為民用安全文化的建設標桿。
但從事實角度出發,我國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的系統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國內學者對建筑安全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的評價和安全文化的建設上。隨著近年來我國建筑市場快速發展、持續繁榮和建筑安全事故的頻發,這一領域的研究也逐漸有了較大的發展。
以下通過安全理念、安全環境和安全行為三個維度進行構建安全文化體系。
1.1 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指個勞動者在心理層面的價值觀、信仰、觀念和對安全的認知。安全理念對是關系到生產過程中安全的基本信念問題,勞動者會分辨在土木工程進行中是否對自己造成傷害,內心形成對事物的本能警覺,它包括了通過個人看法、學習和經驗來感知、識別和控制危害的水平。
1.2 安全環境
安全環境是指組織為確保安全操作所提供的硬件和軟件。構成安全環境的要素來源于三個方面,首先是土木工程施工組織所提供的安全承諾,其次是安全組織的架構是否有效,能否被相關管理部門進行監督和評價,再次是安全規程與規則,是指組織制定和實施所有與安全相關的法規、規則和標準的狀態。
1.3 安全行為
安全行為是指個人和組織在安全實踐中的行為。它包括了安全管理行為、安全操作行為、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信息交流、安全獎勵與懲罰等內容,是在組織中建立相應的制度約束機制。
二、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建設
要建立基于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模型,首先要選定一種適合我國現狀的安全文化定義,事實上,由于各國在建筑行業方面的管理方式、內容和體制存在差別,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定義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中結合了ACSNI給出的定義:安全文化是個體或組織的價值觀、態度、認知、勝任力以及行為模式的產物,它決定了組織的安全與健康管理承諾、風格和效率。
通過該定義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兼具了心理因素與行為因素,其作用的主體是個體和組織,并通過個體和組織表現出來。同時,安全文化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價值觀、態度、認知等精神層面的東西,還有行為模式和勝任力。
按照這一定義的要求,論文中將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模型構建成三部分,分別是:勞動者、組織結構和土木工程環境。
2.1 勞動者層面
所謂安全文化,可以直觀上理解為基于安全建設的工作態度產物。在這個體系中包括了行動和處理行動的因素,例如, 安全事故的發生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了態度、性格、感知、學習以及動機等心理因素。在整個體系中有很多是安全文化的負面因素,其中安全態度差是導致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許多工人、管理人員和監理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注重安全,但本質上對這種文化的理念認識是很少的,勞動者層面的教育需要特別加強。
2.2 組織結構層面
組織結構是聯系勞動者和工作對象的平臺,也是主要的安全文化集中地。一個優秀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組織應該具備以下的特點。
首先,組織內要形成一種堅定的信念與價值觀“事故與傷亡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是不可被接受的”;其次,管理者的承諾是建立一個組織安全文化的基礎,只有管理者對安全文化重視并且向員工傳達了自己的安全價值觀,才能在組織內推行安全文化;再次,組織內應建立一個安全風險管理體系以匯報、審查及回顧安全表現,并且及時的更新通訊與程序;第四,組織內建立了清晰的受權制和安全問責制。
2.3 土木工程環境層面
土木工程環境層面的建設有兩個部分,即一般環境和特殊環境。特殊環境層面會產生組織相關聯的環境,如處于其供應鏈上的其他組織或者是其利益相關者,對于施工項目而言,包括了參與施工項目的利益相關者及項目所處環境。一般環境即普遍的環境,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而言包括了經濟、社會文化、法律等環境因素。
三、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設存在問題及建議
第一,施工單位應健全項目安全管理組織,確保實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建立由項目經理或總工牽頭,由安全員、施工員、技術員能組成多級教育和管理體系,根據不同人員的職責,制定有專業知識教育計劃和安全施工、安全常識教育計劃,并作為常規管理手段,加以落實和監督。同時,在安全管理過程中融入風險管理的原理,加強對安全風險的識別、評價、應對和日常監測。
第二,工程項目利益相關者對施工單位有負面的影響,針對此現象,施工單位應加強與各利益相關方的溝通交流,比如與業主達成對安全事故后果的認識,與設計單位加強對圖紙及現場地質問題的溝通,不對監理單位的安全監督產生抵觸情緒。各單位之間的良好溝通與協作可以減少不對稱信息造成的安全事故,并且能及時發現和改善安全隱患。
第三,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工人對項目情況及自己工作認識不清晰,施工單位應加強對管理人員及工人的培訓,提高其技術水平、專業知識及安全知識。通過培訓,教育管理人員和工人正確面對安全問題,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及處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并確立安全事故可預防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管理人員和工人對于安全績效的信念、價值、態度,以及工傷是可預防并不可接受的理念。
第四,監理人員的專業
安全知識不足,需要提高。監理單位應培養監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業務素質,以增強監理人員的安全知識和專業知識,使監理人員能夠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安全監督的職責,及時的發現并阻斷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李宏男,高東偉,伊廷華. 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研究狀況與進展[J]. 力學進展,2008,02:151-166.
[2]趙挺生,應玲麗,葛莉,仲景冰. 面向土木工程學科的安全工程課程探討[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0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