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7: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寫作習慣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1英語議論文寫作
(1)影響英語議論文寫作的因素
無構思性自由寫作過程可分為感知、構思和表述三個階段,構思是介于感知和表述之間的重要環節。構思性寫作不僅包括寫作前作者對寫作材料或給定題目的感知和體驗、寫作主旨的醞釀和確定以及寫作材料的選取和提煉,而且還包括作者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思索以及表達方式、表現技巧和表現手法的預想。對于構思環節的重要性,徐龍年教授認為,構思是作者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是文章表述的先決條件,構思是形成寫作的通道,是感知與表述之間的橋梁,是決定文章質量的關鍵。構思雖然是寫作過程不可缺少的環節,然而在英語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常常被很多學生忽視。筆者從事普通高師英語專業寫作課程教學4年來,發現學生在課堂限時議論文寫作時往往沒有經過構思就進行寫作。筆者曾經對所教“大二”學生進行了一項議論文寫作構思情況的追蹤調查:調查顯示,英語專業“大二”學生在初次進行英語議論文寫作時只有7%左右的學生在寫作前有構思的習慣,有8%左右的學生知道要進行構思但不知道如何進行構思,有85%左右的學生沒有構思的意識。本人利用參加教研活動的機會,與同類師范院校英語寫作課程教師交流時得到了一致性的看法。這足以解釋為什么學生TEM4和TEM8考試的成績與自己估計的分數相差甚遠了。筆者把這種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即進行構思、想到那里就寫到那里的議論文寫作稱為“隨意性寫作”或“無構思性自由寫作”。這就是許多學生在TEM4和TEM8寫作項目中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2)英漢語思維差異對英語議論文寫作的影響
英語專業學生參加TEM4和TEM8水平測試在寫作項目方面成績普遍存在偏低的現象。從語言表層錯誤看,這些錯誤屬于“詞不達意”、“語言干癟”、“連貫性差”、“中式英語”(Chinglish)等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學生習慣于將母語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思維定式移植到了英語議論文寫作中。眾所周知,思維和語言緊密相關,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則依靠語言來表達。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因素,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特征和思維風格。中國傳統思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而西方傳統是尚思。漢民族重形象思維,而英民族重抽象思維。這兩種思維模式明顯地反映在英語議論文寫作的篇章結構上,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展主要呈直線型,而母語為漢語的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則呈螺線型。
(3)缺乏足夠的英語議論文教學資源的輸入
影響英語專業學生構思性寫作的另一原因還與他們的英語議論文輸入量不足有關。Paul Davies認為,寫作首先要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和觀點,然后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信息和觀點,接著把它們構建成段落并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最后編輯文字并寫出篇章。寫作的每一個步驟都與信息的接受、解碼、重組和儲存相連。有效的寫作需要作者調動大腦中的已有圖式。圖式理論認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只有激活已有的知識結構才能寫出文章。有學者把寫作過程劃分為積累、構思、表達的過程論和強調寫作過程的構思論。該理論強調積累在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這也符合語言學家Krashen“大量的輸入”和“可理解性的輸入”以及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關于“刺激-反應-強化”對語言表達的促進作用等理論論述。Krashen的輸入假設“i+1”也解讀了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積累與創新的關系。因此,寫作者平時閱讀并分析大量的議論文對日后無論是限時作文練習還是TEM4和TEM8考試以及今后的畢業論文寫作均大有益處。然而,筆者對學生平時閱讀英語議論文的情況調查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2培養學生構思性寫作的途徑
(1)培養構思性寫作意識
構思是作者對寫作材料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提煉主題是構思的切入點,它自始至終制約著構思的全過程。
英語議論文寫作構思有兩種基本方法:擴散型構思和收斂型構思。前者是作者有目的地圍繞主題展開思路,借助于想象和聯想將大腦中原先存在的各種信息溝通和聯結起來,從而產生形象性和觀念性新信息的構思過程。以Friendship(友誼)為題進行三段論構思,三段的主題句為1)Friendship,in abroad sense,exists between allhuman beings。2)Friend ship between familiar people is also important.。這樣的構思有利于作者從三個側面,由大到小,從廣義到狹義,層層深入、層層遞進鋪展成文。在每一段落中,作者均可以概括性地舉二至三個事例進行說明或論述。這樣的構思能以主題為中心、以平行結構為主線一脈貫穿全文,巧妙地呈現作者的觀點。收斂型構思是指作者對文章的材料進行整理,將那些與主題有關的材料進行集中或回攏,舍棄與主題無關的信息,對與文章有關的尤其是主要的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論述與推理的構思過程。
(2)強化英語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
英民族善直線思維,重抽象思維,重視形式邏輯和辯證思維。在英語議論文寫作時,學生應以邏輯、分析、線性為基準點,力求把要點放在句首、段首,以達到直截了當的效果,突出客觀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運用有形的聯結手法以達到句法形式的完整,使其表現形式嚴密,受邏輯形式的支配。因此,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學生不僅要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還應該遵照英民族在遣詞造句等方面的表達習慣進行表達。
在用詞方面,應當盡量使用豐富多彩的短語;在句法結構方面,應遵循重心在前的原則;在使用主從復合句時,通常將主句置于從句之前;在語態使用方面,學生應多使用被動語態,以符合英語重物稱的表達習慣。為了能更有效地用英語思維,學生平時可盡量使用英語詞典,學會以英語思維的方式直接去理解生詞或短語,逐漸達到對英語詞義抽象化理解的境界。
(3)增加英語議論文的輸入量
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其中,“讀”與“寫”的關系最為密切?!白x”是輸入性技能,是“寫”的基礎;“寫”是輸出性技能,“寫”的終點就是“讀”的起點。盡管有不少的學生見到所給題目后便覺得有很多話要寫,內容也充實,但由于詞匯貧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最終也寫不出內容切題、意義連貫、語言得體而令人滿意的議論文。實踐證明,多讀多寫是提高英語議論文寫作水平的唯一途徑。大量的英語議論文輸入還能有助于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先在腦海里用漢語構思,然后將構思好的漢語腹稿譯成英語的習慣問題。當學生以后遇到給材料作文時,他們便會下意識地從自己已有的相關文章的結構信息中提取與之相關聯的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來幫助自己構建新的文章的框架。
參考文獻
[1]陳祖楠.魯迅小說的人物語言[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04.
[2]吳貽翼.現代俄語中副動詞的使用及其規范[J].外語學刊,2010.01.
[3]孟凡韶.教學技巧與提高英語口語流利性的實證研究.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7.
[4]Cumming,A.Writing expertis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Language Learning,2009.3.
[5]馬惠廣等.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04)
【參考文獻】
[1]陳祖楠.魯迅小說的人物語言[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04.
[2]吳貽翼.現代俄語中副動詞的使用及其規范[J].外語學刊,2010.01.
[3]孟凡韶.教學技巧與提高英語口語流利性的實證研究.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7.
關鍵詞:議論文寫作;思維訓練;學習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議論文的寫作越來越成為高中語文的重點和難點。一方面從高考作文的角度來看,議論文成為考查的常見文體,也是考查高中生語文綜合能力運用成熟與否的標志;另一方面,從高中生發展來看,無論是未來走向大學的學習乃至走向社會發展,說話的條理性、簡潔性與說理性等,都會對高中生未來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加強高中議論文寫作的教學與訓練,指導學生加強閱讀積累素材,增強學生議論文思維培養,是改善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的有效途徑,也是高中語文教師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針對學生議論文寫作不足,在新課程下改進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方法與訓練,增強學生議論文寫作興趣,強化素材積累與運用,從而改變議論文言之無物或空洞的現狀
高中生寫議論文,最典型的通病就是言之無物。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特別是在網絡信息化時代,淺閱讀已然成為社會閱讀風氣,過多吸人眼球的信息,高中生幾乎不加篩選就加以吸收,這占用了學生的大量閱讀時間,而且這種篩選的信息還不能成為議論文的寫作素材,由此弱化了學生的閱讀積累。因此,新課程下高中議論文寫作首要條件就是改進教學方法與訓練,指導學生加強閱讀積累素材。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用演講和辯論的方式來改變學生寫作議論文的習慣。通過學生自評、大眾評說與教師點評三者結合對學生寫作能力進行強化。如圍繞著學習《邊城》來展開一個時代的命題辯論――選擇在一線城市工作生活好還是二、三線城市工作生活好?因為來自《邊城》風土人情的描寫與熏陶,與來自現實一線城市的便利,很容易構成議論文寫作的素材。通過課堂辯論的形式,學生因為立場選擇的差異,就必然要加強相關知識的儲備與積累,這在客觀上必然促進了學生閱讀活動的開展。而即使不參與辯論過程的學生,也會在觀看辯論過程中積累下寫作素材,從而為議論文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辯論點評過程不僅可以素材積累,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樣一來,課堂辯論就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而且能利用點評環節對學生閱讀進行引導。由此可見,加強學生議論文寫作教學方法的革新,對學生寫作興趣與知識積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在新課程下突破議論文說理性不強的困局,結合學生實際,利用范文指導學生優化議論文寫作過程的條理性,加強學生思維訓練,使學生議論文寫作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高中生寫議論文條理不清晰、說理性不強,是另一常見的困境。這反映出學生思維訓練不足,其主要體現在觀點論述不清晰、邏輯層次不強,只有依附于材料來進行寫作,從而使議論文的整體結構零散而雜亂。要引導學生走出這種困局,就要加強教師在學生議論文寫作過程的指導,通過對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分類,進行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從條理性和思維能力進行針對性訓練,才能使學生從習慣上改變這種狀況,推動高中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從筆者的經驗來看,要加強學生思維訓練與條理性訓練,可以從多方面同時進行。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內容,通過課文的學習分析,達到示范作用。教材每篇課文的選入,都經過了專家的精挑細選,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結構安排與說理上,都是很好的范文。如結合賈誼《過秦論》的論述層次分析,不管是條理性還是思維能力,都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好的啟發。其次,通過學生作文分析,對學生進行思維與條理訓練。學生的作文是議論文思維訓練與條理訓練很好的材料,通過對學生作文條理的不同安排,對說理材料的不同選擇與調整,作文的效果就體現出不同的水平與層次。這不僅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思維與條理訓練的重要性,而且通過這種作文分析,對學生思維與條理訓練提供了參考價值。最后,要讓思維訓練與條理訓練成為語文教學的基本訓練。語文教學不管是課文學習還是作文教學,都要從思維能力培養和條理性進行訓練,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就能培養起一定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下,語文教師不僅要轉變教學觀念,還要細心觀察與琢磨學生議論文寫作現狀,有針對性地從素材與思維兩方面來加強學生議論文的寫作訓練,從而改變學生議論文寫作言之無物、言而無理、言之無序的現狀。因此,新課程下的議論文寫作,要以思維訓練來梳理思路,以素材積累與運用來扎實基礎且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使學生在作文過程中提高寫作興趣,增強寫作信心,從而逐步改變新課程下議論文寫作教學難、作文難、精品少的情況。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經濟管理類本科 畢業論文指導模式 存在問題 重構
近年來,高校大規模擴招及本科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學生為了能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就把畢業論文放在了從屬地位,加上用人單位很少關注畢業論文,更造成了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怠慢心理,致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日趨下降。其中,經濟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更是令人擔憂。
一、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指導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高校畢業論文指導環節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指導時間偏少。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基本上都是從大四第一個學期開始,有些院??赡芴崆耙稽c,也是從大三第二個學期才啟動,而這個學期本科生的上課壓力比較大。當他們剛剛對畢業論文有一些想法時,考試又將他們的想法打斷。到了大四,各種求職、考試等壓力撲面而來,到他們真正安心寫作畢業論文時,距離畢業時間已經不多了。因此,從大三第二個學期開始畢業論文的指導,已經是比較晚了,表面看起來還有一年時間,可實際有效時間不到兩個月。這時,指導教師指導基礎較弱的學生,他們被提升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2.整體指導的策略。
現行畢業論文的指導模式從指導策略上來看,屬于一種整體指導。這種模式是指導教師從多方面指導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包括論文的主題、結構、表達和學術創新等。這種指導模式的結果是,學生自己不努力收集資料進行論文寫作,大部分甚至全部依靠指導教師。這樣的指導策略,使指導教師非常辛苦,而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卻呈逐年下滑的趨勢,期望學生通過寫作畢業論文培養其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標沒有達到。
3.缺乏獎懲措施。
指導教師指導完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打過分之后,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就被束之高閣。某個學生的畢業論文是否真的應得某個分數,畢業論文有沒有抄襲的成分,也就沒有人去關注了。由于沒有明確具體的監督和獎懲制度,指導教師、本科生和有關的管理部門對畢業論文實質上都是不太重視的。在這種情況下,指導教師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必然會有所下降。
二、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指導模式的重構
針對上述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指導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對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指導模式進行重構,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指導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雙向選擇”。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畢業論文采用的都是配給制,即由學院將學生平均分給每個教師指導,很容易出現學生的選題方向不是指導教師的研究范圍,給指導教師帶來困難。如:無法把握選題的意義,無法判斷使用材料的準確度,無法判斷論文有沒有新見解,無法判斷論文是否具有實用價值,等等。這樣,指導教師只能從形式上予以指導,論文的質量很難把握。因此,要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必須打破這種配給制,實行師生互選的制度,優化指導工作。筆者認為,具體操作可以這樣:首先,征集學生的選題或選題方向,然后按學科方向將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學科,由教師來選擇學生;教師選定以后將結果反饋給學生,學生如果對教師不滿意,可以提出來換指導教師。在“經濟管理類本科的畢業論文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希望畢業論文課題分組應采取的方式?78%的學生反映,希望教師和學生能夠進行雙向選擇。因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已經對對方有所了解,尤其是教師,他在選學生的時候就考慮到了自己能不能指導學生提交的選題。所以,雙向選擇是一種優化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方式,也是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一種切實的制度保證。
2.對學生采用習慣培養的方式。
前已述及,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一般都安排在第四學年集中進行。這種突擊戰必須以學生訓練有素為前提。因此,筆者認為,要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與水平,必須科學安排、強化平時訓練、循序漸進、變突擊式為習慣性培養式。當我們取消了年度論文的教學方式后,必須找到一種替代的方式,平時訓練這一環不能少。筆者認為,可以落實到學科課程的教學中去,通過加強學科課程平時作業的學術性訓練,既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作要求,也可以撰寫學術述評或學科課程論文的形式予以強化。在一門學科課程結束時,或要求學生就學科課程中的某一問題研究現狀進行梳理,加以評價,或提交有自己一定見解、符合學術規范的學科論文。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3.采取多渠道的指導模式。
所謂多渠道指導模式,就是以網絡指導為主體,輔之以傳統的課堂教學指導和學生課外學術活動引導。具體實施如下:第一,在正式寫作畢業論文之前,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實行見面與不見面相結合的指導方式,使師生間的交流渠道變得暢通。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師生適時異地交流,同時也可通過電子郵件實現異地不同步的及時交流。第二,將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機聯系起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在的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不好,是因為期刊論文讀得少,理論基礎薄弱,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多講期刊論文的前沿動態。同時,教師要結合自己的課程和自己的論文寫作經驗,向本科生談論文該如何選題、如何查找資料、如何選用相關理論等。第三,利用各種學術活動激發本科生的學術興趣和論文寫作能力。如,院系進行教工的學術論文或教研論文研討會,邀請本科生參加。
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創新素養與學識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志。但這種教學方式是以精英教育為背景的,它與當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情勢并不十分貼近。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前提下,必須優化指導、相互協調,對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指導模式進行重構。從而,切實提高本科論文的質量,提升高校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胡小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滑坡原因分析及對策[J].科技廣場,2005,(11).
[2]冀滿祥.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監控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摘要,無論是期刊摘要還是學位論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簡明概述論文重要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發現研究等重要內容。摘要是論文要點的濃縮,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讀者的興趣。因此,英文摘要作為學術論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論文作者們的關注。作為文章在網絡上,尤其是各大網絡文獻庫中首先展現給讀者的重要部分,對于讀者是否會進一步閱讀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v觀研究生碩士畢業論文英文摘要不難發現,許多摘要存在語法錯誤、時態混用以及摘要內容不完整等諸多現象。本文通過抽樣數據重點分析碩士研究生論文摘要存在的問題,為碩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寫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二、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現狀
碩士研究生論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內容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討論。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摘要屬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論文作者應該用簡潔、明確的語言讓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就能對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過程以及研究結果等有一個較為完整的了解。通過我們對長春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碩士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寫作,而是基于漢語摘要的翻譯,而且大多數翻譯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譯以及有道翻譯等網絡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寫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語言問題以及結構問題,語言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大量語法形態錯用,文不達意,意思表達不完整甚至錯誤。為了調查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寫作情況,本文隨機抽取CNKI數據庫博碩論文子庫的工程科技、農業科技、醫藥衛生科技、人文社會科學以及經濟與管理科學學科領域各40篇,共200篇碩士畢業論文的摘要進行摘要寫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時態使用、語態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語步的出現情況,以求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研究生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對策。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碩士畢業論文英文摘要進行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國內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時態和語態問題以及內容結構的問題。
(一)時態的使用
研究結果表明,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明顯出現濫用一般現在時態的現象。由于碩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語篇中時態的相應知識,在進行摘要英文寫作時,大多數學生們不考慮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們最為熟悉的一般現在時進行英文摘要寫作。
摘要寫作通過英語時態體現出其簡潔的語言特點。時態方面常用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少用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進行時態、將來時和其他復合時態。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寫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專門針對英語非母語的學生撰寫的寫作教科書,此書經多次再版,現已多次再版,書中指出一般現在時通常在背景和討論部分出現頻率較高,在方法和結果部分出現頻率較低;而一般過去時在方法和結果部分出現頻率較高。學術論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學科領域里的熱點研究。研究背景是現已存在的事實,因此多應使用現在時態,通常包括一般現在時和現在完成時。現在完成時的使用把過去發生的或過去已完成的事情與現在聯系起來。而一般過去時態多出現在對于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結果部分通常應使用一般現在時進行說明。總之,摘要是以經濟客觀、準確嚴密的語言表明論文作者的主題大意或所研究的問題及方法,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正文輪廓,突出正文的重點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現在時,當然也沒有必要用大量過去時態回顧過去事實或用將來時態預測未來。
(二)語態使用情況
由于受到漢語摘要表達方式的影響,樣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動語態頻率遠高于被動語態的使用。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稱代詞,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動主語,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稱代詞it作為主語進行摘要寫作,甚至一些論文根據漢語省略主語的習慣,對英文句子進行無主語處理和翻譯。非施動主語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開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稱作為主語”,而且在論文寫作教學中許多教師也過多強調盡量避免第一人稱的使用。但是縱觀國際重要SCI, SSCI, EI期刊論文的摘要不難發現“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動形式的出現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稱主動語態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強調作者的觀點,以及團隊成員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動語態是學術寫作的特點之一。由于被動語態不強調動作的施動者和執行者,可以用于表達作者的客觀態度,受到許多國外學者的青睞。但是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動語態出現頻率并不高。對比其中文摘要發現,主要原因在于漢語論文寫作中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從而導致英文摘要被動語態的低出現頻率,而非碩士研究生主動語態意識的提升。
(三)摘要內容結構
認為學術論文摘要是一種獨立的語篇,其范式、結構、體裁大都遵循英美學術界通行準則,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論文摘要的四個語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結構模式。后來,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陳述結果—呈現結論的五個語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五語步結構模式,這個摘要語步模式越來越受到論文作者以及期刊編輯部的認可。
我們對于收集的200篇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進行結構分析,發現如表1所示的各學科領域的摘要語步數量以及百分比:
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發現,醫藥衛生科技類的碩士論文英文摘要的各語步占比較高,人文社科類碩士論文的研究結果語步是五個學科領域中出現比例最小的;背景語步和方法語步的整體比例較大,結論語步的占比較小。大多數抽樣的碩士論文的背景語步過于冗長,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的方法語步多為論文研究內容的概述,其展現形式多為首先……,其次……,最后……等,這一結論和人文科學的特點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也體現出了人文科學對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視。
四、對于英文摘要寫作的教學啟示
綜上所述,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英文摘要存在著時態、語態使用不規范,摘要內容結構不完整的現象。這一現象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研究生論文寫作教學,尤其是英文論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學校、教師以及學生不重視英文論文寫作;一些學校開設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但是教師并不強調有關英文論文的語法特點以及結構特點,鮮有教師在教學中基于SCI,EI期刊論文進行英文論文寫作教學,而且也不強調學生寫作中的摘要語步意識,現有的英語論文寫作教學往往忽略論文的體裁特點以及語篇特點。
作為重要的銜接手段,科技語篇中時態的選擇,以及語態選擇都是語篇連貫的重要體現。同時,語步模式決定了論文的層次結構,以簡練的形式濃縮了論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時態、語態等語法特點以及語篇結構都應成為論文英文摘要寫作教學課堂的重點部分,進而提高研究生的語言基本功以及英語謀篇能力。我們認為在研究生論文寫作課程的講授中應加強學生的英文摘要的語言規范性意識,教授給學生分析科技或專業性文章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術論文的英文行文特點。教師應結合國際通行的摘要寫作規范以及影響因子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論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對于學生的英文摘要寫作進行規范,進而提高學生的英文摘要寫作能力。通過大量有效的語言輸入提高研究生正確的語言輸出能力,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語論文寫作能力的。
【參考文獻】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5]操林英.國際科技期刊材料類英文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
科技期刊論文摘要的現狀
發表年份。自1991年以來各年度的數量上來看,2000年是重要分水嶺,1991年至2000年為第一階段,論文數量偏少,10年共發表40篇,占所有論文的25%;2000年以后為第二階段,發展較為迅速,共發表117篇,占所收集論文的75%,雖然其中各年度論文數量仍有起伏,2006年甚至出現了一次低谷。
刊載期刊。我們還參照北大圖書館《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目錄》對期刊的分類,對刊載相關論文的期刊類型進行了分類統計。鑒于該目錄的分類相對較細,為便于統計分析,我們在該目錄的基礎上對期刊類型進行了適當整合,比如把語言學類和外國語類期刊合二為一,通稱為語言學和外國語類期刊;把綜合性醫藥衛生、兒科學、中國醫學、基礎醫學等醫學各學科期刊歸為醫學類期刊。
如表1所示,1991年―2013年,對這一領域關注度最高的是出版事業類期刊,占發表文章總數的35.67%;居第二的是醫學類期刊,占17.83% ;居第三的是語言學和外國語類期刊;其次是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期刊。其余散見于體育、文學、圖書館事業、信息事業類和自然科學各分支學科的期刊。
研究內容。通過整理和分析這157篇論文的研究內容,我們發現相關研究的內容主要涵蓋三個方面。
一是英文摘要撰寫方法和技巧。早期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英文摘要撰寫方法和技巧的評介,在我們所收集的樣本中,2000年前的論文大多數集中于此,比如楊壽康(1993)分析了科技論文英文摘要寫作與翻譯的方法;馬邦新(1995)探討了醫學論文英文摘要翻譯要點;周宗錫(1999)依據《工程索引(EI)》的要求,探討了寫作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基本原則。2000年以后,這一主題所占比例大幅減少,逐漸被其他主題取代。因此,從研究內容上來看,2000年也是重要分界點,2000年前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集中于介紹英文摘要撰寫方法和技巧。
二是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寫作錯誤及問題。進入21世紀以后,英文摘要寫作中的錯誤和問題逐漸成為一大研究熱點,比如李學軍和馬曉耕(2004)探討了地學論文英文摘要中常見的表達不精煉問題;劉根林等(2008)分析了國內林業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問題;章麗萍和艾紅(2011)探討了我國水產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編輯加工的誤區并提出相應建議。還有一些文章沒有具體分析某一學科,而是綜合分析了科技論文英文摘要寫作中的問題。比如郭建順等(2010)調查分析了英文摘要誤用中文標點符號的問題;羅建平、黃伶燕(2011)分析了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的英文摘要中的語法錯誤。
以上研究涉及了眾多學科的科技期刊論文的英文摘要,反映出各學科期刊論文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語法錯誤、縮略語使用錯誤、標點符號錯誤、詞匯誤用、被動語態濫用、語篇問題以及語言表達不符合英文習慣等。這說明國內科技期刊論文英文摘要的質量不容樂觀,如何提高我國科技人員的英文摘要寫作水平是極具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的課題。
三是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對比。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近年來開始有學者開拓新視角,從多角度對比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寫作方法和特點,試圖發現國內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與國外的距離,提高國內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質量。比如婁虎、顏軍(2007) 統計了國內外體育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語態分布和“頭重腳輕”句的使用頻率。結果顯示,國內作者使用被動語態句頻率低于其他國家的作者,而“頭重腳輕”句使用的頻率高于其他國家的作者。陳彥茹(2011) 分別從美國的《計算機與系統科學學報》(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和中國期刊網檢索源期刊中各選取了15篇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論文的英文摘要,建立了兩個小型語料庫,對比了它們的語篇銜接手段,發現中外作者都擅長用指示代詞來做前照應,都使用了較多的遞進連詞。但在人稱代詞、連接詞、詞匯重復等銜接手段上,中國作者和母語作者也存在差異。王志娟等(2012)歸納了6種國內外神經醫學期刊論著英文摘要寫作結構和內容特點,發現與同類型國外期刊比較,國內期刊英文摘要存在篇幅較長,目的與題名、方法與結果內容重復,結論中缺乏研究意義的描述,各部分內容的表達不連貫等問題,指出國內期刊可以學習國外期刊摘要形式和內容結構的多樣性,加強背景及研究意義的闡述,以增強可讀性和吸引力。
雖然此類研究尚少,所涉及學科各不相同,但綜合這些研究可以發現,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存在共性,同時也存在差異。造成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國內作者撰寫的英文摘要在語言和語篇上受母語遷移的影響;部分國內作者英文寫作水平的局限;部分國內作者對國際學術界英文摘要的撰寫標準缺乏了解。
2005年以后,有一些學者另辟蹊徑,用全新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鄧芳明、龔學民(2007)以《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為例,通過比較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編委審校的英文摘要和其原文,總結出國內在編??萍颊撐挠⑽恼谐霈F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編校水平的建議。陸建平(2009)則揭示了當前我國“核心期刊”和“來源期刊”英文摘要的語言與編校質量狀況,并提出應注重學術期刊語言編校質量與“核心期刊”遴選之間的關系。
未來研究趨勢
通過梳理1991年至2013年的研究,可以發現相關研究在國內逐漸受到重視,發展較迅速,但總體研究數量仍然偏少,研究范圍還不夠廣泛。雖然研究數量在不斷增長,但20多年來,國內核心期刊的相關論文總數只有157篇,這與國內科技期刊的龐大數量相比仍然偏少。如前所述,國內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總體質量并不十分令人樂觀,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不斷深入研究,讓這一領域的研究步入全新階段,推動國內科技期刊與國際接軌,提高國內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相關研究的未來趨勢是:一是在研究內容上,在傳統研究的基礎上加強中文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對比,因為提高國內英文摘要質量的根本應在于使英文摘要的撰寫遵循國際標準和慣例,符合英文的書寫習慣和規范。此外,開發設計英文摘要寫作軟件,為科技工作者撰寫摘要提供高科技的助手,將是未來研究的另一重要內容。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則將會采用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如基于語料庫的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研究,利用語料庫的海量數據優勢,提高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可推廣性。
這一過程習慣稱為“三動”,即:“心動”、“腦動”、“手動”。“心動”者,是指學生的興趣能專注于議論文的寫作從而誘發他“行動”的必然;“腦動”者,是指學生能夠持續于議論文思路和論證的思維訓練活動,并能持久化、習慣化;“手動”者,即指學生能順理成章、自覺地執筆寫作,以“我手”來表達“我心”。
教師為達成議論文寫作目標有“三備”之說,即:“備寫作素材”、“備寫作思路”、“備寫作主體”。“三備”和“三動”必須要有機結合,高效運用。
一、備寫作素材,引發“心動”
顧憲成有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與元九書》中寫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們講的都是關注生活,關注現實。
議論文的寫作正合此理,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只要“合時”、“合事”,“入得我興趣”,能“動得我心”就應該值得引起寫作者的關注,就可以在“此事”上花時間、花精力去仔細揣摩、推敲、思考、領悟。
和同學探討時下流行的“穿越體”、“宮廷劇”或“秘史劇”,先調動其興趣,使之“心動”再對其“情感態度、價值觀”加以合理引導,以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比如,有學生就在作文《品位》中如是寫道:
當《宮心計》正和街頭巷陌奔走相告的觀眾熱戀中,《美人心計》心計一動見勢橫插一腳,全場熱播;當其中的熱度還未消散,《步步驚心》又緊跟一步,驚艷亮相;《武則天秘史》自然不甘坐失江山,毅然決然趁熱打鐵霸氣登場。這略顯得陰盛陽衰的影視劇個個爭奇斗艷的場面自然飽了觀眾的眼福和艷福。眾人是飯前看、飯后談。甚至連晚上做夢都進入戲中,自編自導。一時“暖”了“秘史”卻“冷”了“經典”——難道這就是現在國人所追求的高品位嗎?
漫步街道,這里播放的是《愛的供養》,那兒在兜售著《愛情買賣》,前方還一路哀嘆著《傷不起》;這邊追求的是楊冪,那邊欣賞的是吳奇隆。試問,看了這些你又領悟到什么呢?
由此可見,學生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現象,只要教師準備得當,加以科學引導,學生就能“心動”,就能引起學生對現象關注和思考的興趣。
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備”字要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就是說為學生準備的“天下事”是經過篩選、分類、歸納的。
這“天下事”當然要是時下發生了或正發生著的事,這個事不僅要先“鮮”還要入得學生的“眼”,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考的興趣。讓心先動起來才能為“腦動”埋下“伏筆”。
二、備寫作思路,促進“腦動”
議論文要有清晰的寫作思路和方法。在“大眾”之風盛行的時候,作為施教者能否和學生共同探討和發現既符合寫作規律又相對“小眾化”的行文思路呢?如有學生針對時下熱議“制假、打假”現象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打假有了新領域,實在是拓展了國人的新視野!
從假煙、假酒到假國醫再到現如今的假學者,可謂無假不有。假煙假酒傷胃,假國醫傷身體,假學者實在是傷了國人之心。(羅列現象)
年年打假,天天打假,時時打假,然而為什么打得假卻無處不在了?
利益是其根本誘因。面對造假的日進斗金,面對造假的揚名海內外,面對造假帶來的聲名鵲起!造假實在是一本萬利。造假者終于從中嘗到了甜頭自然甘愿為之鋌而走險。(原因一)
除了直接的利益以外,良心的考量變得無從談起了。在造假售假跟前,良心反而成“假”的了——良心的確不能按斤兩買!(原因二)
造假者的良心縮水了,報廢了!那么監管部門的監督力又哪去了?新聞媒體為了收視率喪失了辨別力,畢竟如今對他們而言收視率才是硬道理!所以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有甚者,某些電視臺、電臺明知其中有貓膩,但到嘴的肥肉如何舍得吐出,又不愿意擔待責任,所以就想出在屏幕的下方打出諸如“此純屬專家意見,不代表本臺觀點”。如此云云,把責任撇開。真假完全由觀眾自己去識別。(原因三)
所以對群眾而言,打假成了技術活!
這樣一段論述的文字,從材料上來看無疑同樣是抓住了生活中備受關注的熱點來展開討論,但更難能可貴的是論述的過程中論述者緊緊扣住“制假、造假、假貨橫行”這一方面的問題,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即:假商品利益誘導的原因、造假者道德喪失的原因、監管部門和媒體責任缺失的原因進行問題的探討,思路清晰,切中要害,并能層層深入。
為了能夠使學生在寫作之前科學地針對現象展開有效思考,能夠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腦動”起來,師生可以就寫作思路和方法的有效準備進行探討。這樣的探討既有必要,又有價值;既能開動針對寫作思路的思考,又能為議論文行有效的思路準備,真正實現有備而寫。
三、備寫作主體,實現“手動”
議論文寫作的主體是我們的學生,是必須要執筆“手動”的學生。教師要盡可能把握所施教學生的個體差別,有時甚至需要為每個學生“量體裁衣”、“量身定制”,充分把握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有針對性地準備、指導。現在的高中學生視野開闊、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可塑性強。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走近學生,和他們交談,了解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或者通過作業的批改發現議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普遍和個別的問題。了解學生,“備好”寫作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動”的愿望,無疑是提高議論文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必由之路。
先來簡單了解“同一律”。同一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斷。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思維對象的同一。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思維的對象必須保持同一;在討論問題、回答問題或反駁別人的時候,各方的思維對象也要保持同一。
(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須保持同一;在討論問題、回答問題或反駁別人的時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3)判斷的同一。同一個主體(個人或集體)在同一時間(相應的客觀事物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時),從同一方面對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斷必須保持同一。
從以上同一律的簡要介紹中可以看出,議論文若遵循了同一律可以使得議論集中,方向明確,論證力強。
要有效地引入同一律,使文章具備一致性,首先要明確議論文里遵循同一律的具體表現。同時這也是學生容易出現混亂、偷換概念的地方。
(一)概念保持一致性 要求所使用的概念必須有確定的內容,也即在寫作中關鍵詞語保持一致性,不要隨便轉換,也不宜出現多個關鍵詞語。
寫作前的構思、寫作中的組織對所使用的概念都必須保持內容上的確定性、唯一性,如果所使用的概念缺乏確定的含義,就會造成思想上的混亂,從而導致文章思路模糊,中心欠明確;如果關鍵詞語不統一,就會使主旨模糊,論證說服力減弱。
(二)文題一致,即題目與行文重點必須統一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是議論文,那么題目的作用更是重要明確,通常顯示了議論的范圍或者是直接提出了文章的論點,這無形中就對主體部分的論證起到了規定性、統領性的作用。因而寫文章尤其是寫議論文要慎起題目,先確定中心確定題目再構思正文,行文中要注意以題目為依歸,論證為題目主旨服務,體現同一性,從而使文章題目與正文、前后文、上下文間保持一致性,否則就會造成文題分離、邏輯不嚴之感。
(三)主題同一,即文章論點首尾一致,貫徹始終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觀點、看法或態度,考場議論文通常要求在行文之始就鮮明、完整地亮出作者的論點,后文的論證就圍繞此論點展開、深化,因而要使對論點的分析深入、具說服力首要的就是論證力度集中,論點保持一致性,不能在行文中隨意更改論證重點。
(四)材料與論點一致,即文章所引用的名句、事例等必須典型,能對論點起直接佐證作用,與論點論證方向一致,從而起到增強文章說服力的作用
現在學生寫作文,由于平時積累論據少,對社會生活缺乏關心、思考,寫起記敘文來經常無病、無中生有或虛構缺少生活基礎的情節,寫起議論文則有觀點沒佐證材料,或堆砌一堆材料而無貫穿其中的中心,又或者是在那有限的幾個材料中作文章,把它們當作“萬金油”,只求形式上的“有證有據”而不求文章的前后一致論證有力,殊不知這樣一來文章的論證力更薄弱,毛病更明顯。引導學生在構思作文中運用同一律,增強文章的一致性對這些問題可起到根本性的改善作用。
了解了同一律的作用、作文中遵循同一律的具體要求后,在作文指導上我們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努力,積累一些小技巧,避免違反同一律破壞文章的一致性:
由于語言的靈活性和使用的習慣性,同一詞語通常能表達多種不同的含義,指稱多種不同的對象,或者近義詞語的指向有時相同有時在某些特定區域又有所區別,這才讓混淆詞語的邏輯錯誤成為了可能。因此,要學生保持概念的一致性,重要的是要把詞語理解和保持概念同一性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逐步明確每個詞語、概念的含義、區別,從而慎選詞語,避免概念的不一致。
增強寫作技巧,也有助于實現作文寫作的合乎同一律、展現一致性。違反同一律固然有著認識上的原因,與思維的邏輯嚴密與否相關,但同時與學生寫作時缺乏目的的支配性、思維組織的漫不經心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寫作時,要引導學生有一種觀點意識,即能夠緊緊圍繞所要闡述的觀點思考,展開敘述展開論證生發聯想拓展抒情,并刻意培養點扣題的意識,使文章從字面上到內容上到主旨上都逐漸體現出一致性,也慢慢培養出學生寫作中遵守同一律的意識,最終使文章呈現出一致性,為作文增添光彩。
思維習慣是可以培養的,教師可通過訓練引導學生慢慢地通過自我調節去把握自己的思維過程,逐步培養推理的自覺性,靈活運用辯證思維,使邏輯嚴密,消滅隨意性,從而徹底杜絕易違反同一律的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