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7: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精神醫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詩為醫媒 共述養生之道
姜水、紅棗水、人參湯……講到養生的膳食,吳秉芬教授滔滔不絕、如數家珍。無論是登上閣樓還是教導體操,他的動作無一不顯輕快有力,實在看不出他的實際年齡。這不得不歸功於吳秉芬教授從事中醫多年的苦心鉆研以及在現實中的運用。
吳秉芬教授自小學習中醫、數十春秋的行醫經驗、大量博覽群書典籍、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終積累成吳秉芬教授對中醫養生之道的深刻造詣。通過親身試驗,吳秉芬教授先後發明了三堅扶正療法、東方養生茶、三寶祛斑粉、防病養生湯、糖尿回春湯、延年養生湯等中醫治療處方和養生處方。從1990年開始,為了中醫發展盡心盡力的吳秉芬教授更是陸續編輯出版了《今日中醫藥論治精華錄》、《東方第一財富杏林秘術錄》等四本醫書,每本書都宣傳中醫、發揚中醫,促進了中醫事業的發展。
“我目的就是要把中國幾千年來的中醫中藥,發揚光大!”吳秉芬教授說這句話時字句鏗鏘!其實,吳秉芬教授除了在中醫方面有著不俗的成就外,他還對詩詞歌賦等藝術領域有著強烈的愛好,不管是在遊歷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之後、還是在聽聞時事要事之時,才情橫溢的他經常用樸實工整的詩詞歌頌祖國繁榮強大、山明水秀。而就中醫知識、行醫心得方面而言,吳秉芬教授也能化繁為簡,用朗朗上口的詩歌,將原本復雜難懂的病理藥理逐步分析、廣為傳播。
最近,吳秉芬教授更是總結了過去多年的行醫經驗和心得,整理成冊,以中醫養生之道入詩,用詩歌的形式告訴讀者日常如何根據中醫理論來提高身體健康、塑造長壽人生。
吳秉芬教授不僅能以詩授醫,更開始著手準備拍攝一部以中醫題材的電視節目,他作為澳門海天演藝策劃編導親力親為,還身兼導演、顧問等職務。年已八旬仍身兼數職,每日忙碌而充實,行醫、創作、出書、拍片……如此敬業而形勢多樣的生活,吳秉芬教授卻謙虛一笑:“一個人做不了多少,只能將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告訴人家。”
醫者仁心,吳秉芬教授表示其傾盡心血只為將一生所學所用奉獻社會、宣傳中醫、讓更多的人能健康長壽的活下去:“我現在做那兩樣事(出書和拍電視)就想讓人活到一百歲,本來每個人有條件活到一百歲,但是他們不會,為什麼?就是他們不注重身體健康!”
壽可人為 長生貴在養生
長生之道,吳秉芬教授深有體會;神采奕奕、精神爍爍正是他對此的最好證明。同時,吳秉芬教授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注重身體健康”正是影響現代人生命質量的最大問題。
俗話說:“健康是長壽的源泉”。這個道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怎樣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恐怕人云亦云、說法不一。再加上現代高節奏的生活方式產生的壓力,常常使人們只忙於追求身外之物,而從未顧及自己的身體,“亞健康”、“未老先衰”等問題逐漸在人群里擴散,衰老和疾病相生相隨,細胞衰老、器官退化,甚至有可能是病變。若等身體引發病變,長臥病榻時才想起抗病抗老,那已是杯水車薪、遙不可及的夢幻中話。因此,防老先要防病,防病要怎麼做呢?
防病就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吳秉芬教授說:“一切疾病皆在預防。”
結合中醫典籍、西醫論文,吳秉芬教授在著作里說明每個人的體制有強弱之分,就像生物學上因為基因遺傳的不同,同一物種也會產生不同的體制一樣。如果每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條件有了先見之明,然後去適應自己的身體、適應自己的習慣,這就是加強身體健康、提前預防疾病的首要前提。
吳秉芬教授也說道:“可惜人們對保健知識知之甚少或明知故犯,其實疾病多由人們平時不珍惜身體健康,飲食不當、作息不正常等引起的,加之大自然受污染之影響,當今人類皆求享樂而摧殘身體,以致奇疾怪病接踵而至,禍害蒼生。”由此,可見一位懸壺濟世的資深中醫對健康的深刻見解和對現實的關注。
古語有云:“預防勝於治療”。吳秉芬教授一再強調預防的作用,然後表示;適應自己的習慣是預防的第一步,第二部就是運動:“中藥養生的效果,配合運動就行了?!?/p>
從小強身健體的吳秉芬教授把“生命在於運動“的這一道理比喻成人體是“鐵不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運動不僅能推動自身潛能,引發無窮生機,在中醫理論上還能起到規律地按摩中醫經絡穴位的作用。因此,堅持運動持之以恒,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身體健康、精神抖擻,自然能走向健康長壽。身體健康,心情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長期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情,能保持精神爽朗、氣血平暢。如果整天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會產生心理壓抑、影響身體健康。吳秉芬教授也笑言:“人沒有精神不行!”
益壽延年,古往今來多少人孜孜以求。不過其道理可以歸納為吳秉芬教授的一句話:“健康最主要還是運動、心情開朗,心情不開朗你就有麻煩了。”
人生傳奇 傳承愛國之心
吳秉芬教授祖籍開平,是開平吳家第六代傳人,祖輩六人都精通醫術,也有經營人參等中藥材的藥商經歷。其遠祖吳徹為明朝乙未科進士,先祖母張銀在當時的開平被譽為“雜病神醫”,先伯父吳仲良後來者居上,成為名滿嶺南的神奇脈學家,其先父吳石垣博士曾兩次獲得世界傳統醫學論文金獎,在美國行醫二十多年,更受聘為美國加州大學針灸學??平淌?,他的高超醫術更是吸引了英、法、意、日、俄等各國人士前往學習此中國神奇針灸療法,可謂桃李滿天下,早已馳譽世界、令人敬佩,壽至104歲。
出生於中醫世家,吳秉芬教授的人生就跟中醫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幼年在中醫中藥的氛圍下他耳熏目染,不久開始在祖母悉心傳授古法雜病針灸術下學習針灸。青年時期,吳秉芬教授就隨著其先父行醫實踐十餘年,其間開始精心研究先伯父之脈學理論。上世紀四十年更得到了江南奇俠陳小平秘授真靈養元氣功。
談到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吳秉芬教授也有過一段頗為傳奇的經歷,六十年代他曾到香港後轉澳門:“那時候我剛從大陸出來,1960出來,來香港,接著來澳門。”這一段人生,吳秉芬教授開始了自己多年的醫學生涯。上世紀七十年代後,吳秉芬教授跟隨家人移民美國,不過海外華僑對祖國的拳拳愛國心最終讓他回到中華大地,在澳門定居。其後,雖與家人分隔兩地,但一封封的書信使得家人間血濃於水的深情從未間斷;這些書信,不僅是吳秉芬教授與家人之間的紐帶,也是他與先父經常交流探討有關中醫醫術方面的疑難雜癥以及心得體會的平臺。說到先父,吳秉芬教授很自豪地說:“我爸爸幫過很多人?!比缃駞潜医淌诘膶O子已在美國長大,但親人間的真切情感卻一直穩定牢固的保持著。
談到自己年輕在美國的經歷,吳秉芬教授用通俗簡明的詩概之:“縱橫商海五十年,浮沉幾度滄海天。最是花旗沉金夢,奈何夢醒總是空!”其中,沉淀著一位睿智長者的人生經歷和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