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7: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建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建設部與科技部共同承擔的“十五”國家科技重大攻關項目——“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主要圍繞我國發展綠色建筑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瞄準國際前沿,結合我國實際和潛在需求,重點研究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規劃設計指南,開發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若干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成套設備,實現建筑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通過系統的技術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國綠色建筑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和自主創新體系?!熬G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從八個方面開展研究:
課題一“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導則和評估體系研究”,結合中國的自然資源與環境條件、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國情,研究確定綠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綠色建筑的范疇,建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制定綠色建筑規劃與設計導則。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制的特點,探討政策控制和市場機制結合,引導和推廣綠色建筑的途徑。
研究內容包括:對世界上各主要國家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和技術指南進行比較研究;建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與地域氣候條件有關的建筑熱工指標研究;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實踐;完成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導則及技術指南;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結合我國建設工程管理的特點,探討政策控制和市場機制結合,引導和推廣綠色建筑的途徑;開發綠色建筑評估體系軟件平臺和基礎數據庫;開發用于定量評價建筑環境的模擬軟件,包括建筑熱環境模擬軟件、日照和采光軟件等的進一步研發和完善。
課題二“綠色建筑的結構體系評價方法研究”,主要進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結構體系全生命周期技術經濟分析;建筑結構綠色評價體系研究;提高建筑結構體系綠色性能的技術手段研究;綠色建筑結構選型技術導則研究;鋼結構(含公共建筑與住宅兩類)推廣應用的制約因素和成套關鍵技術的研究。
課題三“綠色建材技術與分析評價方法研究”,圍繞建筑材料在綠色建筑中應用的關鍵技術展開,主要研究工作分為綠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評價分析技術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新型環境協調產品的研究開發三部分。課題下設9個子課題,包括:綠色建材技術及分析評價方法的研究、綠色建材分析評價技術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評價技術的研究、綠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礎數據庫和評價軟件的編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環再生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應用研究中、室內濕度調節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關鍵技術的研究、產生負離子功能建筑裝飾品關鍵技術的研究、高效凈化空氣材料和技術的研究。
課題四“綠色建筑水的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圍繞綠色建筑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研究開發水安全綜合性保障技術與兩種專項技術(包括濕地-水體復合生態水質凈化技術和以降低沖廁用水為核心的節水技術與節水器具)。結合工程項目,通過對供排水系統的分析、工程性試驗及跟蹤研究,從水量、水質兩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態、不同自然條件、不同水資源狀況的綠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綜合控制策略與技術
課題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綜合關鍵技術研究”,針對影響建筑能耗的三個關鍵環節——圍護結構、室內環境控制系統和建筑能源供應與轉換系統,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標識制度,瞄準國際前沿,從我國實際和潛在需求出發,聯合科研機構、設計院、設備產品制造商等技術轉化過程主體,集中力量于智能可調節型圍護結構、獨立控制型低能耗環境控制系統、以天然氣為動力的建筑高效熱電冷聯供系統、以及新建住宅建筑單元能耗標識體系等關鍵問題,開展系統研究、瓶頸突破和產品開發,并在清華大學和上海建筑科學研究院綠色建筑集成示范平臺上安裝、調試、測試和評價,形成降低建筑能耗的關鍵技術系統集成,加快技術產品化和產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課題六“綠色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與改善技術研究”,針對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內環境問題,從室內空氣質量、熱環境、聲環境、光環境和室內綜合環境等方面系統開展源分析、源傳播途徑、源作用機理研究,探索不同因素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規律,研發室內環境設計預測、檢測評估和控制改善等實用技術體系,為綠色建筑的決策、設計、實施、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內環境控制與改善技術手段,提高我國在綠色建筑室內環境領域的研究水平,推進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
課題七“綠色建筑綠化配套技術研究”,致力于建立綠色建筑適生植物資源信息庫,資源信息庫中植物種類不少于500種;不同的綠色建筑植物群落的生態效益測試;編制綠色建筑綠化配置技術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
課題八“綠色建筑技術集成與平臺建設”,為綠色建筑的設計、建設、運營與管理提供關鍵技術集成平臺。結合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導則及評估體系的研究和綠色建筑關鍵技術,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建造綠色建筑關鍵技術集成平臺,為綠色建筑關鍵技術提供測試、實驗、技術改進和展示的平臺,并成為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的教育和培訓中心?!熬G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針對我國當前形式下急待解決的綠色建筑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其中結構體系的評價研究是從可持續發展角度通過對各種不同的結構體系進行分析評價,總結不同的自然資源、地理環境條件及應用對象下最適宜的綠色建筑結構體系。綠色建材技術分析與評價則是在對我國各種建材的生產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情況和對環境的污染以及使用壽命,維護費用及可再生利用性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分別針對墻體、門窗、內外裝飾、管材等各類建筑部件做全生命周期分析,總結指導性的選取原則與推薦作法。水的綜合利用研究則是從節水技術、雨水收集利用、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給出建筑節水與綜合利用的全面解決方案和具體技術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是從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和降低環境控制系統能耗兩方面研究系統的節能方案與相關的關鍵技術與產品。建筑室內環境控制與改善則著重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和聲、光、熱環境,研究相應的解決途徑與關鍵技術,營造健康、舒適、高效的室內環境。綠色建筑綠化配套技術主要研究與綠色建筑配套的各種綠化形式及其功能和適生植物種類,建筑外環境、建筑體以及室內綠化配置的生態環境效果評價,綠化與建筑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技術等。在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態效應和景觀功能的基礎上,提出綠色建筑綠化配套技術和標準,為建設綠色建筑綠化示范區提供指南。
1.1建筑發展的趨勢和特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一方面是建筑高度在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建筑功能也趨于多樣化、綜合化,建筑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因此,與之相對應的高度發展的建筑技術已成為建筑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高技術或合理的技術運作,建筑就很難達到預期的實用效能和審美效能??v觀中國的現代建筑,其設計、建造與新技術的運用程度還遠遠低于國際水平,高技建筑更是寥寥無幾。仔細分析,除了社會、經濟的影響外,多少與我們現實的建筑教育、教學狀況有關,學生在建筑設計中所應用的技術知識缺乏。長期以來,建筑技術是建筑設計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1.2師資隊伍構成
目前許多建筑類院校的建筑技術類課程通常由相關專業的教師任教,由于缺乏與建筑設計專業教師的溝通,如教學大綱的討論、重點難點、深度廣度的考慮,存在著學生們即使完成了課程學習后,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該門課程的內容與建筑設計關系的問題。同時大多數專任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多來自高等院校,從學校到學校的經歷,使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一線設計企業的工作經驗,工程實踐等實際動手能力普遍比較薄弱。“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使建筑技術和建筑設計課程脫節,對卓越建筑師的培養也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為學科建設的瓶頸問題之一。
1.3實踐動手環節
建筑學專業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是建筑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和核心課程,也是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卓越工程師計劃”中建筑學專業的素質培養主要注重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技術和藝術通過軟件模擬技術可以得到突破,達到相輔相成;而以技術和藝術為內容的建筑學教育卻沒有深刻認識這一點。常規的建筑學專業教育注重表達技巧,強調空間和功能,忽視建筑技術的運用。在建筑設計的學習中,學生們不能主動地將學到的建筑技術知識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具體表現為學生在建筑設計方案中重技法、輕技術———重視圖面和效果圖的表現,而輕視或忽視建筑造型中建筑技術問題的思考和表達,使建筑設計方案缺乏深度的創新。而對于一個建筑方案完整的表達,還需要借助更高層次的模擬軟件來表達整個方案的技術層面。
2以跨學科和跨專業融合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構建
通過跨學科、跨專業拓展建筑設計教育的教學內涵,探索一種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可持續性的建筑設計和建筑技術教育模式,重新整合現有建筑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內容及框架,借助對建筑學本科高年級教學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的調整,提高建筑技術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出具有工程技術基礎的學生,同時把建筑技術作為挖掘和培養設計創新能力的動力,從而逐步構建以綠色建筑教育為目標的、面向區域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2.1依托建筑類院校優勢,構建跨學科融合的綠色建筑教育基礎平臺
依照我院建筑學人才培養計劃中設計、技術、實踐“三線并行”的課程體系進行構建,同時著重強化相關專業技術課程設置上的系統性和跨學科的融合性。教學計劃中根據學科特點,設置“建筑設計”、“生態建筑設計概論”、“節能建筑”、“建筑結構選型”、“建筑設備”、“智能建筑概論”、“建筑環境軟件模擬”、“建筑施工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專業主干課程、基礎必修課和選修課程,注重協調相關院系,如土木工程學院、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為我院開設相關技術課程,綜合地將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應用于設計實踐之中,為綠色建筑教育打造一個視野面開闊、基礎扎實的綜合基礎平臺。
2.2整合建筑設計和建筑技術系列課程,強調教學體系培養過程的多層次遞進
在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認真研究教學內容體系,通過建筑設計及理論相關課程講解建筑空間、功能與環境、技術等的交匯關系,借助高年級的建筑設計課程的設計應用搭建基本理論和方法框架。近年來,隨著中國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人們節能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建筑物呈現向生態化和高度化發展的趨勢。此外,建筑物組成由原來的單一功能朝著多功能方向發展,規模也有越來越大之趨勢。所有這些特征交織在一起,給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針對建筑發展的特點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對高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借助本院和相關院系有針對性開設的課程完善綠色建筑理論及實踐方法的基本知識框架,并結合畢業設計以及全國范圍的大學生建筑設計大賽等實踐環節加以強化訓練。目的是要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建筑技術的各相關專業知識,建立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對建筑技術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以便真正適應我國建筑的發展趨勢。在2012年度UA創作獎•概念設計國際競賽中,安徽建筑大學學生獲得了兩項佳作獎。獲獎作品以“活”建筑為主題,通過對校園既有建筑改造和土地沙漠化適應型建筑的探索,集成了太陽能光電轉換系統、特殊外墻保溫系統、外墻加固結構體系等新技術,并與建筑空間形成了有機的形態。通過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的建筑設計競賽加強了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提升了綜合強化訓練。
2.3改革教學方法,引入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將傳統單一授課方式向多元現代化授課方式轉變,擴大信息量知識面,培養高素質、綜合性設計人才。充分體現建筑學專業的特色,以形象教學為基礎,應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地貫穿整個建筑學專業的教學全過程,從而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注重個性的發揮。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一些建筑類模擬軟件層出不窮,軟件模擬技術的運用給建筑方案設計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建筑技術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持。引導學生對新方法、新工具進行探索性使用,使得其盡可能對設計方案進行多方面思考,提高在整體上認識和把握設計方案的能力,從而培養了他們綜合思考、反復驗證的良好習慣。
2.4改善教學條件,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建立開放式教學實習基地
堅持直觀教學、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建筑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與建筑設計院、規劃院簽訂建立對口實習的合同,讓學生在實習單位接觸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從策劃前期到設計再到施工,了解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設備等技術要求,關注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及綠色建筑技術的最新動態,注重節能建筑研究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2.5依托“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加強“雙師型”和“雙導師制”的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充實和完善建筑設計與建筑技術的一體化教學課程教學團隊師資隊伍,積極引進與培養建筑設計人才,完善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和教師的知識結構,形成結構合理的課程教師梯隊。不僅僅停留在教學一線,還滲透到科研工作當中,使我院與學?,F有相關產業部門強強聯合,如規劃院、建筑設計院和建筑節能研究院等,多個單位“模糊界限,互補共生”,加強縱向科研與橫向科研等多方面的“深層”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學研合作格局,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共同致力于適合夏熱冬冷地區的綠色建筑設計方面的科學研究及建筑創作,積極開展科研課題的研究,讓科研成果為教學工作及教學研究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語
1.1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定義
在建筑行業當中,低碳節能不僅僅是使用一些先進的技術進行房屋建筑從而降低住戶對一些能源的消耗,而是要從設計階段、材料選擇階段、施工階段減少所需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從而達到減少二氧化碳等一些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所以,低碳節能設計要在環保理念下對建筑物進行設計,這也是人們未來住宅的一個發展方向。
1.2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定義
將一些可利用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是生態節能設計的目標,在建筑物的使用過程中,對水、煤、電、占地、材料等方面的能源進行節約,并且提高它們的利用率,從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這就是生態節能設計的理念。隨著節能環保話題的逐漸被重視,各項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節能技術的研發,綠色建筑將會慢慢成為人類和自然環境共同相處的一個標志。
2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必要性和作用
2.1必要性
我國正處于發展快速的階段,正確的發展戰略和對環境能源的保護是保持長遠發展的一個根本。所以在當今社會以及我們處于的這個環境下,低碳節能和綠色生態的建筑設計是必然會發生的一個事件。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總建筑面積已經達到430億平方米,而在這些建筑當中采用低碳節能設計的只占4%,從這些具體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建筑方面所消耗的能源是十分巨大地。因此,加快低碳節能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理念的推廣和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2作用
對于信息傳播速度非常之快的今天來說,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了解到節能,也知道它的意義所在。節約能源不僅僅只是國家發展的一個基本國策,更關乎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它可以有效的緩解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小溫室效應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除此之外,節能設計可以讓人們更好的享受生活,還能節約相關的生活成本。因此,節能低碳設計的意義對于國家和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原則
3.1和諧原則
無論是低碳節能設計還是綠色建筑生態設計,都需要遵守和諧原則。我們不可以為了節能而再去傷害大自然,要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效充分利用,這樣才能實現和諧發展的目標。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之前,要做好對住戶的意向調查,這也是遵守和諧原則的一個方面。只有這兩方面都做到了,才能表達出綠色建筑真正的含義。
3.2適地原則
在合適的地點來建造綠色建筑就是適地原則。如果選址不經過慎重的思考,就有可能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傷害,這樣就失去了綠色建筑的意義。相關房地產的開發商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等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和評估,如果疏忽了這些因素,就會給環境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
3.3高效原則
在開始施工之前,施工公司需要對整個建筑設計有宏觀的把握,這樣才能建立起非常高效的體系,從而確保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都與住戶的生命周期相適應。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目標,施工公司可以使用較為先進的集成技術對建筑功能的效率進行有效的提高,這樣就可以達到優化管理調控體系的效果。
4實現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策略
4.1實現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策略
綠色建筑要達到低碳節能的目的就要對供水、供暖以及電燈使用方面入手,接下來就對這些方面的設計策略進行簡單的分析。第一點就是對供水的設計進行改變。施工方可以采取具有節水效果的設備,設立雨水收集器、污水收集處理器等。這些先進系統的建立就可以將生活污水、雨水進行收集和處理,然后投入到居民家中繼續使用,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水資源。第二點就是對供暖的設計進行改變。施工方要對墻體的細節工作做好,例如銜接處的密封,減少冷橋、熱橋等,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內溫度。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生活用熱水等聯合供應的熱環境技術能夠對室內溫度進行很好的控制,這樣也大大減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第三點就是室內照明設計的改變。施工方可以安裝反射光板同時建議住戶使用淺色油漆進行裝修,這樣可以增強光線的反射增加室內亮度從而減少白天開燈照明的情況,同時也降低了對電能的消耗。
4.2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基本策略
在世界各國都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對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然而這更需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節約能源、運用清潔能源的理念,這更是保證人們能夠更好生活的前提。建筑周圍的綠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綠化的覆蓋范圍要廣,在屋頂、墻體、室內都要有一些綠化。綠化和綠色建筑的結合會非常融洽,植物具有進化空氣的的作用,能更加突出與大自然相結合的設計理念,這也是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發展的趨勢。如果增種綠色植物,就需要在建筑物設計中考慮植物的養護問題,要讓它們能夠保證有充足的陽光照射來維持生長。因此,施工公司需要對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仔細的考察,對多種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建造出滿足住戶需求的居住環境。低碳節能和綠色建筑的設計需要更多的新鮮元素才能保證它們良好的發展。例如在對窗戶進行設計時使用幕墻系統,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內溫度并能防輻射。除了依靠高科技材料和先進技術,還可以加強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例如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包括風能、太陽能等)。新技術、新材料、新理念與大自然的融合可以說是天作之合,這才是低碳節能和綠色建筑設計的真諦,它們完美結合的意義不僅僅是對環境能源的保護,更是能夠為人類創造出最好的居住環境。
5結束語
關鍵詞:綠色建筑技術體系策略
引言
目前,建筑高能耗的現狀還沒有引起全社會的充分重視,因此切實地推進建筑生態節能面臨著大眾觀念、經濟成本、技術保證等諸多方面的制約。影響我國建筑節能推進的深層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1)對于建筑領域各個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勵制度;2)公眾節能意識不足且能源價格目前偏低,節能項目由于技術的投入,初次投資成本增加,對業主和消費者缺少足夠吸引力;3)施工監管不力及施工驗收手段差.使節能項目的質量難以保證,對此,我們也缺乏有力的懲罰機制;4)節能技術的基礎研究不夠,由于綠色建筑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很難明確得知一項技術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態效果、節能效果。很多項目選技術時都遇到這個問題。
1發展策略
在制定政策方面國外的很多經驗對中國有借鑒意義,例如,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國政府和社會采取的措施多種多樣,如:國家銀行系統為綠色建筑提供低息貨款,資助節能技術的應用;建立針對明確目標群組(如業主,建筑師,開發商)的宣傳信息和咨詢系統;通過宣傳咨詢使大眾接受采用新型的節能技術;此外,還有把舊房改造目標定為舒適、節能、環保,利用稅收政策推動建筑節能等等。
參照歐美國家成功的生態節能政策體系和技術措施,對具體節能技術體系我們也應規范地進行引導、控制與要求,如:頒布節能法規,規定建筑最低標準的保溫值。節約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墻的熱穿透系數的最高允許值等等。具體要加強的工作有:計算機模擬技術和建筑物使用能耗計算方法的深入研究,這是生態節能居住區規劃和住宅設計的前提條件。另外,加強太陽能技術,太陽能取暖,太陽能發電等技術的研究。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設中,一方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我所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統地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并努力創新、不斷增強自主研究開發的能力,并開辟各種渠道,結合工程設計和技術改造項目,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達國家有很多先進的產品,根據項目的需求,整合國際、國內技術產品資源形成適當的技術體系是開發中的關鍵。技術系統立足于國產產品,關鍵設備材料采用在國內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的國外產品。新技術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貴,重在系統化的配合與互動。新技術的采用能夠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創造產品差異化,滿足不同層次的社會需求。
2技術實施體系
生態節能建筑的設計主要從整體環境規劃和單體建筑設計兩個方面開展。在整體環境規劃中,強調的是建筑與環境的關系,解決建筑與地貌、植被、水土、風向、日照與氣候的關系。這里就不具體展開談了。在單體建筑設計中則分為九個方面:1)護結構系統;2)太陽輻射的控制與改善;3)自然通風與采光的利用;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5)高舒適度,低能耗的室內環境控制系統;6)優秀的建筑能源系統;7)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8)智能樓宇自控系統;9)提供高舒適度的其他技術系統。以下對這九個方面進行簡要的介紹和說明。
2.1護結構系統的節能設計包括以下方面:
1)高效保溫隔熱的外墻體系;
2)熱橋阻斷構造技術;
3)高效保溫隔熱屋面技術與構造設計;
4)高效門窗、幕墻系統及高性能玻璃的選用與構造技術。
2.2高性能遮陽技術系統
太陽輻射對建筑有相當的影響,日照使室內獲得充足的光線,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可減少照明系統的能耗,而且在冬季。太陽的輻射可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熱量,從而降低建筑的熱負荷,但夏季太陽的輻射得熱構成了空調負荷相當的部分。因此對太陽輻射應當有計劃、有目的地靈活控制與改善,以達到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輻射的目的。
當前,隨著城市空氣質量下降.粉塵污染增加和人們在室內停留的時間大大增加;生態通風技術與“房屋呼吸”概念出現。但建筑通風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建筑的體量面積增加。密閉性加強,傳統的自然通風減少;新型建筑及裝修材料釋放有害氣體;大量使用空調和熱水,室內干濕度不符合人體舒適度要求;在無法實現自然通風采光的房間,構造處理欠佳的墻面,容易出現凝結水和發霉。設計應通過保證足夠的開啟扇面積,在房間內及中庭頂部(若有條件,可依建筑形式而設)開設一定的開窗面積,既達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又可依靠室內外的風壓及熱壓差,形成有組織的自然通風,在室外氣候適宜時通過自然通風達到調節室內熱環境的目的。雙層皮幕墻技術科學合理地保證了室內通風量,且能過濾空氣,低噪聲動力通風系統有助于排出衛生間的潮濕污濁空氣(圖2)。2.4可再生綠色能源的利用
2.4.1太陽能
對太陽能的利用總體上可分為兩類:太陽能集熱板集熱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集熱板集熱技術較為成熟,設備材料價格也不昂貴,有一定的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太陽能最好的利用方式,雖然受技術及材料成本的限制,目前應用還不廣泛,但不久的將來必將廣泛應用。
2.4.2淺層土壤熱能
在地下30~100m的范圍內,土壤、巖石及地下水的溫度全年基本恒定在15℃左右,形成一個較好的提取及釋放熱能的場所。地源熱泵就是利用這一特點進行工作。地源熱泵可分為利用地下水的開式系統和不抽取地下水的地源耦合熱泵,后者有不影響地下地質結構,地下水水位,不污染地下水,使用壽命不受地下水位影響的特點,是目前最好的地源熱泵形式(圖3)。能量活性建筑基礎的技術原理就是在建筑基礎施工過程中將工程塑料管埋八地下,形成閉式循環系統,以水為載體。夏季將建筑物中的熱量轉移到土壤中;冬季從土壤中提取能量。該項技術誕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歐洲,初期多用于居住建筑,今天更多應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商業和工業建筑。其突出優點是不需要專門鉆井而可以獲取地熱(地冷)資源,投資相對較少,經濟效益明顯。根據建筑基礎土質情況和建筑基礎工程的要求,可采用與基礎形勢相配合的技術,如能量活性基礎樁、基礎墻與基礎板。經過20余年的發展,這項技術已基本成熟。
2.4.3地表水體熱能
在中國南部及大部分中部地區,有一定規模及深度的地表水體全年溫度穩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也形成了一個較好的提取及釋放熱能的場所。因此,可采取水源熱泵機組對其利用,其基本工作原理與地源熱泵相同。
2.4.能
在風力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在建筑屋頂采用成熟、噪聲較低的風力發電設備。在一定高度的空中風速較大,利用這一特點,在高層及超高層建筑中結合建筑造型,在角部設置風力發電設備.對整個建筑的用電進行一定的補充。
2.4.5生物能
在廣大農村沒有燃汽供給的區域,設置沼氣發生、供給及燃燒設備,可提供清潔充足的能源,同時減少了對木材的消耗及大氣的污染。
2.5高舒適度,低能耗的室內環境控制系統
2.5.1輻射制冷供暖系統加置換式通風系統
輻射制冷采暖系統(圖4)加置換式新風系統是一種全新的空調方式,它在提供舒適健康的室內熱濕環境及低哚音聲環境的同時也具有較好的節能效果。其特點如下:1)室內無吹冷風感,主要通過輻射換熱這一舒適感最高的方式換熱i2)系統運行節能3)無凝水潮濕部分,消除了霉菌問題;4)置換式新風系統提供最健康的新風供給方式:新風處理后直接送入室內,污濁空氣進行余熱、余冷回收后再直接排出室外,充分利用能源。因為無循環風,不存在交叉污染。5)室內無任何運轉設備,不產生噪音;6)室內無任何空調設備,美觀且節省空間。
2.5.2變風量(VAV)系統
變風量系統是由變頻中央空調系統配以變風量(VAV)末端設備組成,是一種高舒適度、低能耗的空調系統。變風量系統比常規這種系統具有相當多的優點:系統中的能耗設備均可進行變頻調節能量輸出,即使在較低負荷的工況下,也能通過變頻調節而工作在較高的效率下,節約大量能源;系統中各個房間可獨立起停及調節溫度,并且互不影響,給使用者創造了極高的舒適度;不會出現“一開全開”。即使無人使用的房間也進行空調的浪費能源的現象出現。
2.5.3變頻技術
變頻技術是在建筑物空調負荷需求發生變化時(如室內人員、室外溫度、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通過對冷水機組、水泵、風機等設備進行變頻調節來降低能量輸出以適應負荷需求。其整體節能效果可達到30%~40%。2.6.1冷熱電聯產
熱電冷聯產是采用燃煤或燃氣產生一次蒸汽利用汽輪機發電。來提供電力,同時充分回收其排放的低品位廢熱即中高溫二次蒸汽及高溫煙氣來提供生活用熱、冬季供暖以及為單效或雙效溴化鋰制冷機提供動力夏季供冷。從而實現冷、熱、電聯產。熱電冷聯產的效率較高,大型火力發電廠實際運行效率只有36%左右。而冷熱電聯產項目的實際運行效率可達60%~80%左右。
2.6.2蓄能系統
2.6.2.1冰蓄冷系統
冰蓄冷從系統構成上來說只是在常規空調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套蓄冷裝置,其它各部分在結構上與常規空調并無不同,它在使用范圍方面也與常規空調基本一致。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央空調在大中城市的普及率日漸增高。據統計,空調高峰時用電量達到城市用電負荷的25%~30%,大大增加了電網的峰谷用電差。冰蓄冷中央空調之所以得到各國政府和工程技術界的重視,正因為它對電網有卓越的削峰填谷功能,是電力需求側最有效的電能蓄存方法,全國如果有300家3萬平方米商場采用冰蓄冷空調,則相當于建設了一座30萬千瓦的調峰電廠。雖然單純從單個系統角度分析,冰蓄冷系統的能耗較常規系統要大一些,但從國家的角度講,對電力使用削峰填谷,提高了利用率,節約了基礎建設投資,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因此是節能的,同時因峰谷電價的差異,冰蓄冷系統亦可為業主節約30%~50%的運行費用。
2.6.2.2PCM_相位變化蓄熱材料技術
利用例如石蠟等特種物質物態相位變化吸收或放出較大熱量的特點,增加室內熱惰性,使室溫受室外氣溫變化產生的波動較小,控制室內溫度,提高居住舒適度。這種蓄熱材料還可用作制造半透明產品(圖5),比起采光,照明,避免眩光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室內溫度;也可用于地板采暖,達到溫和、均勻、持久的供暖效果,提高住宅舒適度(圖6)。該項技術目前仍處于研究和試用階段,尚未得到大規模應用。在某些特殊的工程中有很成功獨特的功效。
2.7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典型的如:中水處理及回用系統。系統將生活廢水、冷卻水、已達標排放的生產污水等水源.經物化或生化處理,達到國家《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然后再回用于廁所;中洗、灌溉草坪、洗車、工業循環水及掃除用水等。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替換出等量的自來水,又減輕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負荷,是利國利民造福后代的善舉。
2.8智能樓宇白控系統
智能樓宇自控系統是將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電力、照明、空調、給排水、防災、保安、廣播、通訊等設備以集中監視與管理為目的,構成的一個綜合系統。一般的是集散型系統,即分散控制與集中監視、管理的計算機局域網。目的是使建筑物成為具有最佳工作與生活環境、設備高效運行、整體節能效果最佳、安全的場所
2.9提供高舒適度的其他技術系統
2.9.1消除樓板噪聲,浮筑樓板技術
為解決樓板撞擊傳聲產生的噪音,德國住宅地面普遍采用“浮筑樓板”構造(SchwimmendeEstrich)。即在結構樓板上鋪設一層絕緣隔聲材料,上面再澆筑6~8cm的混凝土砂漿層,這層樓板在某些特殊的工程中有好像浮在絕緣層上,與樓板及四周墻體分離,從而達到極好的隔音效果。同時,在此之上還可鋪設木地板、石材等各種面材,其樓板隔音效果也非常理想。另外也可采用一種廢棄橡膠輪胎為原料制成的隔聲減振材料,達到簡易的樓板隔聲效果(圖7)。國內不少住宅已經開始采用地板采暖技術,在熱水管的下方鋪設聚苯保溫材料,之上澆鑄水泥砂漿層。實際上已形成很好的隔音層.但大都沒有考慮隔聲要求.側面與墻體之間不設絕緣層,其剛性連接致使隔聲效果大打折扣。這些構造細部實際上不會增加太多投資,只需建筑師在設計中認真考慮,施工中按圖執行就能達到。而這些構造細部所帶來的價值對于住宅使用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綠色建筑是一個全新的名詞,“綠色”并不是指顏色,而是泛指環保、節能、生態、可持續,在室內布局、材料的選擇、資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遵循自然生態原則,在建筑建造的各個環節進行滲透,進而形成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是建筑行業發展的最高境界,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成為國內外建筑行業最為關注的話題,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行業的發展水平,也有利于將綠色、生態的觀點進行傳播與發揚,是現階段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目標。綠色建筑的出現,強調以人為本,重視人的感受和居住的滿意度,大大提高了建筑行業的發展水平,提高了資源的使用率,達到了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目的,體現了綠色建筑的真諦,以營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環境。
2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現狀分析
我國與國外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還有所差距,綠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生態建筑,是在生態建筑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升級而形成的具體性的綠色建筑設計觀念,且生態建筑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國人保羅•索勒提出的,通過一系列的演變,最終形成了綠色建筑。為了提高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應了解當前綠色建筑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為綠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構建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2.1觀念相對傳統
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相較于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較晚,其中在觀念上就有所體現。對于綠色建筑而言,建筑企業在認識上存在偏差,綠色環保觀念不夠深入,致使綠色建筑的發展受到制約,大大影響了綠色建筑水平。部分建筑企業對綠色建筑認知不到位,一味的追求節能、節源、綠色生態,而往往忽視了對建筑工程質量的控制,在材料使用上多于節儉與吝嗇,導致建筑極易出現質量問題,綠色建筑管理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政府對綠色建筑的建設與設計工作不夠重視,只是一味的開展建筑項目,并未將綠色觀念融入其中,對建筑企業的獨處力度不夠,影響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
2.2技術得到優化
綠色建筑對技術的要求很高,要在原有建筑設計技術的技術上融入節能技術,以綠色生態建設為基礎,進行建筑的科學、合理設計,大大提高了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設水平。就目前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情況而言,雖然已經具備了高端的建筑技術,但是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雙層玻璃幕墻、真空玻璃、光導采光系統等都在現代綠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并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以求探究出更為完備的綠色建筑技術。另外,輕質建材ALC板性能與技術應用、ETS污水處理系統等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綠色建筑的建造之中,相信通過不斷的推廣與使用,技術會得到優化與完善,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條件。
2.3激勵政策不健全
現階段,在綠色建筑的發展進程中,激勵政策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經濟激勵。我國在經濟激勵方面還處于嚴重缺失狀態,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工作產生制約。激勵政策不健全,與綠色建筑相關的優惠政策短缺,會讓建筑投資方心生顧慮,且綠色建筑的盈利性相較于一般建筑要低,投資方的興趣不高,很難吸引投資商進行新綠色建筑的承建,影響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另外,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科研、技術、建材等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經費予以支持,針對此類問題,我國給予了相應的重視,但是提供的資金有限,節能技術與工藝的探索、材料的研發等都需要大量的支出,僅靠政府的資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激勵政策不健全的重要體現。
2.4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型社會背景下,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永恒不變的目標,但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注重對社會形態、環境等的考慮,只有具備優質的環境,才能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如今的綠色建筑管理工作面臨著諸多的問題,政府對綠色建筑管理的力度不夠,監管不到位,對綠色建筑設計、施工等環節的干預度不夠,對建筑工程質量的監管力度不夠,對綠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導致綠色建筑管理質量下降,工程質量、造價、技術等控制不到位,影響施工質量。
3構建綠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3.1加大政府干預力度,優化綠色建筑的相關政策
為了加強對綠色建筑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應加大政府的干預力度,增強對綠色建筑的重視程度,在有關綠色建筑建造方面的政策應不斷完善與豐富,及時順應時代的要求和當前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政策,以彰顯對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的重視程度。綠色建筑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是由原有的生態建筑概念衍生而來的,后續傳入中國,我國針對綠色建筑相繼出臺了多個法律條文和相關政策,來為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造提供依據和標準。因此,政府部門人員應注重對綠色建筑行業的重視,充分衡量綠色建筑的設計價值和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吨腥A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技術導則》等的連續出臺,為綠色建筑的設計、建造提供了政策與法律依據,可見我國對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視程度。為此,應加大政府干預力度,對原有的政策、法律條文進行優化,構建綠色建筑的專項成套法律,為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和依據,提高綠色建筑水平。
3.2優化綠色建筑發展技術,對技術進行不斷的革新
在綠色建筑建造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多種技術,尤其是了綠色環保技術、節能技術與節水技術等,每種技術的使用都會對整個綠色建筑產生影響,加強對技術的不斷優化與創新,是提高綠色建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由于綠色建筑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存在滯后性,綠色建筑的技術相對落后,在各項技術實施的過程中遭遇阻礙,建筑節能技術設備、環境控制技術、綠化配套技術等都有待完善。我國應緊緊抓住技術這個關鍵點,引進國外先進的綠色建筑技術,吸收國外的成功經驗,并將其應用到我國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造之中,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優化,實現技術的革新與升級。在綠色建筑管理過程中,應建立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對公共建筑的空調采暖情況進行嚴格的控制,適度的改造節能標準、技術標準等,并將整個項目建設整合起來,制定整套的綠色建筑技術戰略。綠色建筑技術的開發與創新,應在設計階段,將水、電、暖等進行優化設計。例如,可以借助太陽光來增強室內的明亮度,利用太陽光可再生的特點,來達到節能、綠色環保的效果,以提高綠色建筑的技術水平。
3.3構建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以提高建筑管理的積極性
綠色建筑是是對全壽命周期的記載,建筑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級階段,建筑的使用過程最為關鍵,在使用過程中居住者的滿意度、綠化效果等都是衡量綠色建筑的關鍵。我國重視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將綠色建筑的構建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應構建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滿足綠色建筑對資金的大量需求。為此,國家應加強對綠色建筑的重視,設立綠色建筑專項資金,對綠色建筑的建造給予扶持和支撐,并對表現優異的建筑企業予以獎勵,組建綠色建筑技術研發隊伍,并利用專項資金提供技術資金和材料資金,實現對綠色建筑的全面激勵。我們以武漢為例,該地區普遍采用地源熱泵技術,對符合技術標準、技術合格的可進行減免費水資源的處理,可通過建筑企業進行申請即可實現;在綠色建筑中采用太陽能技術進行建造,補助不超過5元/Wp;對采用地埋中央空調的建筑,給予不超過50元/m2的補貼。經濟激勵政策在武漢地區得到了很好的實施,大大調動了建筑行業的積極性,紛紛投入到綠色建筑的建設中來。
3.4健全綠色建筑管理制度,強化管理者的權責問題
綠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構建綠色建筑管理模式的關鍵和核心,應從不同層面來對管理制度進行優化與設計,強化對管理者的權責問題,將權責問題落實到個人,一旦發生問題,可立即找到相關責任人,是綠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綠色建筑建設過程中,應建立咨詢機構,咨詢機構可以與建筑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進行及時溝通,并為各個環節提供信息咨詢和建議,進而構建完整的工程項目組織體系,一旦在組織體系某個系統脫節,應立即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可提高綠色建筑管理中各項問題的解決效率,實現了權責的明細化。政府部門應從管理制度著手,應制定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施工驗收標準、運營管理標準等內容,以增強管理制度的約束力。以運營管理標準為例,其主要以運行和管理維護為主,如物業管理的相關標準,綠色建筑的供水以及節水設備、照明、采暖和空調等設備的日常管理標準也具有必要性,通過不斷的規范與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結果。與此同時,構建綠色建筑評估機制,加強對綠色建筑的審核。對綠色建筑建造的材料、設計、技術、施工現場等進行控制,嚴格杜絕不符合綠色建筑建造的一切進入施工現場,對材料的規格、技術的設計、材料的選擇等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估,邀請專業人士對相關材料、設備的節能、生態特點進行評估以及檢測,然后對所評估的內容進行最終的審核和認證,摒棄不符合綠色、節約理念的要素,為提高綠色建筑管理水平創造條件。
4結語
1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建造成本控制的特點
持有型為主的商業地產主要經營收益為租金及物業增值,是以實現營業周期內運營成本最低、運營收益最高為目標的商業地產項目類型。因此,商業地產項目與住宅項目相比,對開發技術要求更高,同時,運營增值空間也更大。由此可以看出,決定商業地產項目適合作為綠色建筑發展的著力點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商業地產項目多采取租賃為主、租售結合的經營模式,與傳統綠色建筑住宅項目相比,改變了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的投資者和受益者分離的尷尬局面;第二,與傳統綠色建筑住宅項目相比,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投資規模更大、回收期更長,但同時運營增值空間也更大。這兩個因素都導致了投資方追求的將不再是能夠賺取市場眼球以其將建筑產品賣個好價錢的綠色建筑評級指標,而是真正能節約后期運營成本的綠色建筑運營指標。而這種通過運營成本節約彌補前期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動機將有利于改變傳統綠色建筑住宅項目重建設、輕運營的弊端,成本管理所關注的將不僅局限于規劃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所發生的全部費用,還要充分考慮運營階段成本情況,以項目特定運營周期為視角進行項目開發成本管理研究更有意義。
2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建造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盡管目前我國對發展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建造成本的控制模式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但目前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項目成本參考數據缺乏或不準確,又沒有合理的、簡單可行的綠色建筑成本投入績效評價標準,因此,許多開發商難以確定合理的項目目標成本,使后期成本管理困難。
2)項目設計指標偏高,又沒有評價體系進行規范和指導,造成能耗浪費嚴重。
3)缺乏系統設計的理念,許多商業地產項目成為技術堆砌的產物,實際節能指標遠低于設計節能指標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節能技術不實用且成本高昂,未能實現綠色增量成本和效益的有效平衡。
4)缺乏有效的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成本動態管理方法,對項目的管控偏管理而輕治理,項目過程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成本控制的要點
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建設規模大、參與方眾多、技術復雜的特征決定了其成本管控過程的復雜性?;诰G色項目設備的循環周期N進行的成本管控視角,以下從決策設計管理、制度管控方面對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成本管控的要點進行論述。
1決策設計管理
(依靠績效評價體系作出判斷)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決策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則:
1)決策階段尤為重要,可行性研究的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的成?。罕M量使綠色建筑咨詢顧問提前介入項目,以便綠色建筑顧問從決策設計階段即可對項目各專業的設計方案提出意見,避免方案確定后因綠色建筑申報引起方案變更所導致的成本增加。
2)可以采用成本預估和效益回收預期情況對項目采用綠色建筑技術、設備及材料的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形成較為可信的績效評價結果和運營成本分析。
3)堅持資源節約的理念,合理確定項目的建設規模和建設標準,在確保項目使用功能及舒適性的前提下,權衡優化設計指標,避免設計指標偏高造成的資源浪費。
4)重視各專業設計的系統整合,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涉及專業眾多,技術體系復雜,與傳統的住宅或非綠色建筑商業項目相比更加重視專業穿插,對于設計的精細程度也要求更高,商業項目的系統性要求亦更高,因此,各專業要從概念設計階段就緊密合作,通過精細專業化的設計,對各種方案進行技術經濟統籌優化,避免專業設計沖突導致的設計變更或者后期節能效果不理想。
5)技術選用要兼顧技術的適宜性及可用性,既要充分與當地氣候、水文條件相適應,且兼顧綠色建筑商業地產的實用功能要求,又要有技術成熟且易操作的特性。
6)要兼顧所選用技術的前期施工及后期運營成本,以特定的運營周期為視角進行項目經濟分析,對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建造成本及產生效益進行深入研究,充分論證項目的經濟可行性,真正實現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使用成本最低”的目標進行方案選優,確保實現科學決策,全面提高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2制度管控
(項目治理與項目管理相結合)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涉及的參與方眾多,各個參與方在項目中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這就給項目整體的實施帶來了難題。然而目前,我國對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成本管控的研究還是集中在對施工階段居多,且大多重管理輕治理的思維傾向也十分嚴重,這極大地制約了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在我國的發展。因此,更需要有效的項目管控機構,實現對項目從制度到流程的全方位管控,即項目治理和項目管理相結合的項目管控模式。對于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的建設過程,強調的是在項目參建各方的協調下,在項目建設各階段都能夠體現綠色建筑的特色,這就要求項目參與各方的有效溝通和協調,通過良性的溝通避免造成綠色建筑特性的缺失,保證綠色特性的可用性。因此,在綠色建設項目的項目管控模式中,主張做到摒棄靜止的、片面的和孤立的立場和觀點,堅持發展的、全面的、系統的項目管理和治理相結合的項目管控。實現項目治理與項目管理相結合的項目管控模式的核心思路,是通過完善的責、權、利分配制度更好地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在此治理模式下,首先要明確的是在綠色建筑建設管控過程中,綠色等級方面及商業項目功能需求的實現是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體系,將項目建設任務分解到各個環節,并通過項目治理在參建各方中完善責、權、利的配置與制衡,從而維持項目交易中的一種良好秩序的過程,這種秩序絕非只是在出現治理問題時才需要,而是貫穿項目的整個建設過程。實現項目治理與項目管理相結合的項目管控模式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建立以項目建設目標為導向的項目管控結構,使最有能力,最有積極性做出正確決策的人掌握決策權,以合理的部門責、權、利關系和有效的執行力去開發和利用最合適的資源,從而在此制度下,更好地通過項目管理實現資源、能力和態度的匹配,配合有效的監督機制,實現綠色建筑項目的成本、質量、工期和節能減排的項目目標。
3建立獨立的商業綠色建筑項目節能及效益實現的績效評價及管理平臺
(商業綠色建筑項目的項目核心管理目標統一)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建設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其成本管控模式的探索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目前我國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尚處于起步階段,參考數據缺乏,這就要求參建方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積極通過綠色建筑專題會議、論壇等平臺學習新經驗,并根據項目自身開發和運營特點進行改造實現為我所用,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建設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和數據庫的積累,并在施工階段就要形成項目節能及效益管理平臺,實現能耗指標監測、節能成果展示和對外宣傳的展示平臺能耗在線監測,以便后期跟蹤各項技術的實際運營效果,積極總結經驗,完善節能技術措施。最終通過積累和分享,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實現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的模塊化的設計、生產,有效形成成熟做法的拼接復制,形成節能技術的菜單化操作,模塊化設計、成本測算、工程實施一體化操作;最終實現綠色建筑商業地產項目成熟成本管理模式的推廣。
三小結
有的設計建筑住宅達不到一定采光標準規定,不能對使用功能要求或是使用不便達到滿足,常見的是住宅設計方面,房屋廚房及衛生間沒有直接的達到采光和自然通風;客廳的朝向不好,不能直接的進行采光,開門的洞門比較多,對人們的生活是一種干擾,使用起來不太方便。建筑物的長度過長,超過溫度變形的允許長度,沒有設立伸縮縫,造成建筑物的墻體產生一定的裂縫。在公共的建筑設計中,沒有對殘疾坡道或是專用的衛生間進行考慮。通道的高度不夠,尤其是樓梯底的高度不夠,室外防護欄桿的高度不夠,防止花盆處沒有采取防墜措施,外窗窗臺距樓面底板的高低于0.9m時,沒有設置防護設施,造成事故的發生。安全出口或是疏散樓梯的數量、地下室出口設置不夠,不能嚴格的執行防火規范的規定。住宅設計有的衛生間直接開向起居室或是廚房,衛生間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或是廚房的上層。部分的設計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及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能滿足高層民用建筑設計的防火規范。有的設計消防通道洞口的高寬不符合規范的要求。高層建筑的周圍沒有按照規定設置環形的防車道,也沒及時的采用防火墻隔開。
2綠色建筑設計
2.1綠色建筑概念綠色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的整個建筑到使用過程中對資源盡可能的節約,盡量的節約一切的資源,要盡量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房屋建筑既要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也要注意人們提供健康高效的生活環境,這樣才可以建造一個和諧綠色的居住環境。
2.2綠色建筑設計的特點綠色建筑的特點可以總結為盡可能的節約能源及資源,并盡量的體驗回歸自然。要做到節約能源,就要對自然綠色能源太陽能及風能進行充分的利用。在建筑中要通過利用太陽能可以減少空調及供暖設備的使用,利用自然通風來制造制定的系統,夏季充分利用主導風向,使空調設備等使用進行降低,建筑布局要充分適應本地的氣候條件要求。
2.3綠色建筑理念的具體理念綠色建筑設計要對資源節約問題進行全面的考慮,盡量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綠色建筑設計要對環境、地勢及氣候等條件進行充分的考慮,要使建筑物和似然環境能融合一體。綠色建筑設計就是保護自然和建筑物及人類進行和諧的統一。在建筑中要充分的利用自然能源,綠色建筑設計不只是可以體現整個建筑物的生命周期,還要向前向后延伸產生的意義,建筑過程的準備階段及運輸生產過程體現了綠色的設計理念,對環境造成較小的影響并且很多資源可以進行回收利用。
3節能建筑的設計
3.1節能建筑設計的概念節能建筑理念指遵循節能的基本方法,對建筑物進行一定的劃分及建筑群體還有建筑物的朝向及間距等問題都要進行研究,髙建筑物受到當地風向的影響較大,一般地區的風向具有一定的規律,在設計中要對風向的問題進行考慮,盡量的設計出低能耗的建筑物。
3.2節能建筑設計的具體概念現代建筑設計中地源熱泵是比較先進的清潔能源的技術,主要的核心功能是經濟環保切節能可靠,這項技術響應了可持續發展的號召。節能設計中太陽能這種可再生能源被廣泛的應用,現在我國的部分地區具有一定的應用,更廣泛的應用還在不斷的開發。建筑物的屋面是能耗的主要部位,房屋面的設計研究重點是采取節能保溫的關鍵,墻體的隔熱保溫還有隔聲等功能都有待提高,特別是要對外墻體的防水砌筑問題加以注意。
4智能安全建筑設計
4.1智能房屋建筑設計的概念現代社會是科技發展的社會,智能化應用在了很多方面,建筑行業也不例外,先帝啊建筑及計算機網絡、監控還有通信方面都有的一定的關系,智能化建筑中具有信息管理科學、設備高度控制和使用安全方便等優勢,這些都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化房屋等會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4.2智能化建筑的具體理念通常會把智能化建筑分為樓宇自動化、辦公的自動化及通信自動化三個系統,現代房地產公司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又提出了信息管理自動化和防火自動化,相信未來智能建筑方面發展會有一定的完善。
4.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火災報警系統有觸發器、報警裝置及火災警報裝置等部分輔助的裝置組成,這樣的裝置能在發生火災時就將火災的信號轉換成為電信號,在把電信號傳到火災報警控制器,同時,火災發生的地點等信息傳輸到報警控制器里,這樣人們可以及時的發現信息而快速采取一定的措施。
5房屋建筑注重美學的規律
5.1建筑物設計的統一現代社會對房屋建筑的節能只能方面有很多的要求,對建筑物的美觀要求從沒降低,房屋建筑的整體形態、色彩都是人們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任何的藝術形態具有一定的統一性,建筑物的次要部位或是從屬部位都要與建筑主體部位相協調統一,建筑物的色彩具有和諧統一的效果,禁止建筑物及材料之間的類型和色彩想矛盾。
5.2建筑物設計要求均衡性和比例問題建筑物設計的均衡性比較重要,具有一定的均衡性的建筑作品會給人們非常舒服的感覺,建筑物比例也要合理,不會給人偏離感。建筑物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元素,韻律也有較為重要的屬性,建筑物的韻律體現在比較立體設計上,在建筑設計中的細節部位加以重視,建筑物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都會體現建筑物的精神。韻律是具有一定的彈性的,特別是在復雜的建筑中,大小寬窄等都需要相互協調交替,如果建筑物有規則過于死板,在建筑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在設施中具有一定效果的變化,更好的體現出建筑物的藝術性及感染力。
6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