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4 12:11: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類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電子專業畢業設計;問卷調查;指導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279-02
一、引言
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教學中的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一次完整的綜合實踐訓練的過程。通過畢業設計,既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一般應用問題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提升綜合能力素質與電子類工程實踐應用能力,對學生即將步入社會進入電子企業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目前,高職電子類畢業設計教學現狀究竟如何,值得探討。
二、畢業設計現狀調查
畢業設計現狀調查主要從時間安排、重視程度、畢業設計過程和畢業設計的感受4個維度設計問卷調查。
1.時間安排。寧波地區電子類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所安排的時間基本為大三一學年或大三下學期。
2.重視程度。對于畢業設計哪個方面最重視,學生有27%選論文格式,31%選結構設計,35%選內容,17%選創新點。而教師有33%選論文格式,37%選結構設計,18%選內容,12%選創新點。
結果顯示,學生更愿關注論文內容和結構,而教師更重視論文結構和格式。
3.畢業設計過程。從選題來看,學生自主選題為主占35%,教師分配題目21%,歷屆畢業生的題目32%,企業題目12%。
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學生的畢業設計很少與企業的頂崗實習結合起來,學生的選題具有網絡題目重復性較高,不具有研究的前沿性和創新性,并為學生參考和抄襲網絡及往屆畢業設計提供了方便。
從內容來看,全篇拷貝的有5%,幾篇拼湊而成的21%,消化過后再整理的42%,稍微參考過一點,大部分學生自己寫的30%,完全學生寫的2%。
從這一數據可看出,大部分學生依賴于網絡,將網上下載的論文整理而成。還有其參考文獻和論文內容根本不相呼應,在答辯時更是表現出對論文并未真正理解的。
對于畢業設計有無作品要求。每個學校的要求不同,12%的學生完成了實物作品,34%的學生有模擬仿真,而54%的學生只完成了畢業論文。
以上數據可看出,教師或者專業并無實物制作要求,學生基本不會主動去完成實物制作的,只有很少學生學得好,動手能力強的才會去做實物,一般學生能去電路仿真就已經不錯了。
4.畢業設計的感受。對于學生在畢業設計中最缺乏的是什么,12%學生認為是查找資料,35%的學生認為是設計方案,13%的學生認為是實物制作,40%的學生認為是理解和答辯的能力。而教師的調查則是15%認為是學生缺乏查找資料的能力,30%認為是設計方案,24%認為是實物制作,31%認為是理解和答辯的能力。
這說明學生的能力都需要加強,尤其是設計方案、實物制作及答辯能力,這需要教師平時上課時加強。畢業設計對頂崗實習起到的作用甚少,而根本無法達到畢業設計的初衷,所以不管是教師和學生都很想改變目前畢業設計的現狀。
三、畢業設計現狀不理想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調查來看,學生的畢業設計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論文選題相似度較高,研究內容重復性較多,更存在抄襲現象嚴重,重視度不高等問題。為此,對現狀的主要原因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造成電子專業畢業設計現狀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1.時間安排不合理。畢業設計時間可因學生而異做相應的調整,不能一刀切。如果學生認為畢業設計難,在企業不能完成或沒時間完成的,可將畢業設計時間和頂崗實習時間分開,畢業設計可安排在頂崗實習前,安排在大三上學期,時間為一個月,只要學生專心完成畢業設計,一個月的時間足矣。如果學生已經找好頂崗實習單位的,就可以將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結合起來,既完成企業的項目也完成了畢業設計。
2.指導老師要求不高。學?;蛳道锵嚓P的文件規定,必須要有實物制作,論文字數,并且重復率控制在20%以下,論文格式正確,結構合理,設計方案正確,條理清晰等要求。指導教師嚴格按照文件規定執行,指導教師和學生都會重視畢業設計,學生在教師的監督下一定也會認真完成畢業設計。
3.寫作水平有限,學生認為不會寫畢業設計。教師在課程設計中最好能讓學生有機會練習寫設計報告或小論文。
4.對專業不感興趣。教師在教專業課時應盡量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如實在提不起個別學生的興趣,則對于這一類學生,要求可適當降低,但是不能低于系里的底線,可挑平時課程設計里的項目或難度低的項目給這一批學生做。
四、高職院校電子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模式
為了能讓高職電子專業學生能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設計,也為了指導教師能更好地指導好學生,并為提高高職電子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工作的規范化水平,使畢業設計真正達到鞏固和拓展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作風,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報告制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課題組研究了電子專業畢業設計的指導模式。
本文按照畢業設計的步驟研究電子專業畢業設計的“選題―開題―中期檢查―報告和作品評審―答辯―評分及歸檔”六個步驟的指導模式。
1.選題:選題必須要有專業性,但并不一定是電子研發類題目??筛鶕處熢谘姓n題選取子課題或者歷屆競賽題目或者教師分配題目,學生自主選題的話也需要教師通過后方可開題。避免了大多數同學抄襲,而讓大部分同學的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崗位相結合。
2.開題:學生選題通過后,開題需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包括課題簡介、選題依據(來源)及意義、課題的實施方案、論文(設計)工作進程及參考文獻五部分內容,每一部分內容都有注釋,比如課題的實施方案,包括兩部分的內容要寫,第一部分是設計,要完整描述實現方案,包括完成角度、采用方法、基本步驟等;最終設計方案,達到目的;要有一份設計說明書。第二部分是論文,先搜集資料,做好調研準備,然后調研基本情況,匯總、統計、提取、比較調研結果,最后再進行論證等;準確說明所要使用的方法;最終目標要明確表述出來。但需注意:這一部分的內容應該和《設計任務書》中的第一部分(設計內容)、第二部分(具體要求)的內容相對應,就是說明怎樣完成和實現《設計任務書》中所規定的內容要求,但不要照抄《設計任務書》。
3.中期檢查:在完成開題報告后,教師要對學生的開題報告進行中期檢查,完成中期檢查表,內容包括選題質量、開題報告完成情況、階段性成果、存在主要問題、指導教師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評價五部分內容。其中指導教師指出的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學生接下來做的畢業設計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4.報告和作品評審: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終稿和實物制作后,交給指導老師進行評審。對于學生來講,這一步驟是對他這么長時間完成的畢業設計報告和作品是否能得到導師肯定的關鍵環節。所以報告和作品評審必須抱著公平公正的態度評審,當然,評審需要評審標準。對于報告的標準,主要是從論文的格式、結構、內容上進行評審,其中內容包括摘要、關鍵詞、目錄、背景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總體設計方案、具體的電路設計、測試方法和數據、結果分析及總結、參考文獻和致謝。作品評審從作品的難度、要求、學生完成的情況以及外觀、組裝、焊接、工藝進行評分。
5.答辯:答辯主要審查學生的論文是否自己完成,審查學生對論文及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審查論文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等,以求進一步有所提高。學生通過答辯,讓答辯組老師進一步了解論文立項的依據和學生處理課題的實際能力,另外也檢查學生的PPT的制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現場的反應能力。答辯組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和答辯的情況給予評價,由兩部分成績――畢業設計和答辯成績組成,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應從選題對口性、信息收集處理、內容創新和實用性、文字圖表規范等方面考核,答辯情況主要從學生表達、應變及解決能力等方面考核。
6.評分及歸檔:最后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評分和歸檔,并由分院專人整理和保管材料。學生總的評分由指導老師對學生的報告和作品評審和答辯兩部分成績組成,各占50%,歸檔是對學生的開題報告、任務書、論文終稿、中期檢查報告、報告和作品評審表、答辯記錄和答辯評分表和答辯成績表以及成績評定表進行存檔。紙面材料要求打印裝訂成冊,放到檔案袋里,電子版的刻錄成光盤進行歸檔。
五、總結
以寧波地區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作為調研對象,設計并實施問卷調查,主要調研了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師生對畢業設計的真實看法和做法,以及他們的期望,然后找出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畢業設計的主要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課題組對國內外高職院校電子類畢業設計的了解,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經驗,從“選題―開題―中期檢查―報告和作品評審―答辯―評分及歸檔”六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電子類畢業設計指導模式的相關措施。特別是選題、報告和作品評審這兩個環節。
參考文獻:
[1]劉浩,陳學昌.提高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12).
[2]李小琴,葉章勇,李薇.高職院校畢業設計的教學現狀及改革探討――臺灣技職院校專題制作的啟示[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0).
【關鍵詞】通信與電子信息 專業英語 綜合作業 綜合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91-02
筆者已從事本科生“通信與電子信息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多年。近五年來,筆者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多次改革,在相關文獻中進行了詳細的介紹[1-2]。其核心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改變以科技文獻閱讀、翻譯為主的教學模式到綜合性更強的教學模式。文獻3中最后一部分內容即從文獻檢索、科技文獻撰寫和制作講稿和匯報角度介紹了相關教學內容[3]。閆麗萍等在文獻4中詳細介紹了電子類專業英文摘要的寫作培養實踐過程[4]。
在2013-2014年度的課程教學中,筆者嘗試通過為每位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包括翻譯文獻、檢索文獻、撰寫文獻綜述、為相關領域的視頻撰寫摘要等各類項目,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避免同類作業抄襲的弊端。但筆者發現仍存在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1)由于選課人數多,作業內容和主題與往年的重復率較高。每年該課程的選課人數大致在80~110人之間,因此要做到每年更新所有題目有較大難度;2)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互動性小。由于大多數作業無需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因此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在2014-2015年度的“通信與電子信息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中改進了已有的作業模式,設計和實施了綜合型更強的作業,達到全面培養并考核學生能力的教學目標。下面,筆者將從該課程綜合型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教學效果等方面詳細介紹。
1.通信與電子信息專業英語綜合型作業的設計
1.1綜合型作業的內容
“通信與電子信息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包括培養學生下述能力:科技文獻檢索、文獻閱讀、文獻翻譯、初步的科技英語寫作和口頭報告等。課程往屆作業主題涉及面很廣,但不夠精,因此本年度,筆者選擇了少量的精選主題,并根據最新技術,更新了部分舊主題。
筆者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的綜合型作業內容如下:
作業主題共36個,包括電子與電路、通信理論、信號處理、模式識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數據挖掘、傳感器技術、工程編程語言軟件等領域的最新技術熱點,包括深度學習及應用、智能穿戴、大數據及應用、無線充電、3D打印、無人機、量子計算機、車聯網等。需完成的任務包括:
1)文獻檢索:根據主題,搜集相關文獻資料(中英文均應包括,以英文為主,數量不少于10),需給出詳細的檢索式、關鍵詞、使用的數據庫/網絡數據庫等重要信息,并將整個檢索過程記入說明文檔,并保存所有文獻資料的原文文檔。
2)文獻閱讀:閱讀收集的文獻資料。
3)文獻綜述:根據對文獻的理解,撰寫關于給定主題的綜述報告。
4)制作講稿:以文獻綜述為基礎,制作主題相關的講稿。
此外,按照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格式規范,筆者給出詳細的作業文檔格式要求,同時要求檢索到的科技文獻需下載并全部提交。
1.2 完成作業的形式
本次教學實踐中,筆者變以個人為單位完成作業形式為小組形式,即將選課學生按照隨機組合的方法分為2人一組(共72人,兩個自然班,本次共36組),共同完成上述綜合型作業任務,并增加學生匯報的人次,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由于是兩人一組共同完成一項綜合型作業,為體現各自的工作量,在匯報環節中要求一人負責匯報文獻檢索的過程,給出詳細的檢索式以及檢索的結果,另一人負責進行主題匯報。
2.通信與電子信息專業英語綜合作業的實施過程與教學效果
2.1 綜合作業的實施過程
筆者在該課程教學初布置好綜合型作業任務,并選擇部分小組進行課堂匯報,收到了較好效果。其中部分小組結合視頻、圖像、動畫、實際應用等手段介紹相關主題。例如,選擇“量子計算機”的小組,結合“優酷”上的一段視頻詳細介紹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存在的問題等,達到了為其他同學科普相關知識的目標,在整個主題介紹過程中,將量子計算機領域涉及的重要詞匯一一介紹;報告“深度學習及應用”的小組以視覺信息處理為切入口,介紹了相關理論和研究進展;“選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小組結合自身參與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接觸到的各類集成電路介紹主題內容;而選擇“智能手機中的傳感器”主題的小組,結合自己使用的智能手機介紹其中的各類傳感器及其基本原理、發展現狀等。多數報告小組的匯報過程生動、有趣,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較高,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加強了。通過本次綜合作業的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
但該過程中,筆者也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
1)文獻檢索過程嚴重依賴于網絡,特別是百度,對專業電子數據庫的使用仍不熟練;這是筆者教學多年中一直存在的問題。在2014-2015學年的教學實踐中,仍有接近半數的報告小組在文獻檢索過程中首選百度檢索相關資料,而不是把專業數據庫作為首選。當然,對某些特定主題而言,各位搜索引擎相比專業電子數據庫更有效,這一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做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指導學生分層次的解決文獻檢索中的問題。
2)英文文獻閱讀能力有待加強;在小組報告中筆者發現,由于專業文獻專業性強且較長,學生普遍怕看英文文獻,在滿足綜合作業的基本要求基礎上,多以閱讀中文文獻閱讀為主,沒有達到課程綜合訓練的目標之一,即英文專業文獻的閱讀訓練。這一點與學生的閱讀習慣、英文水平有較大關系,需要在今后教學中加強引導。
3)小組成員的合作精神有待提高。由于本次教學實踐第一次嘗試將學生隨機組合為小組來協作完成綜合作業,因此面對綜合作業復雜的任務時,如何分配任務、如何合作是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考慮到今后就業后學生需具備合作精神,因此,筆者設計了隨機組合的形式??傮w上,各小組的表現良好,但也出現了部分團隊合作完成作業過程中相互推脫責任,作業完成效果不佳。結合本次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建議,今后筆者仍將繼續對此進行改進。
4)綜合作業的文檔格式不規范。本次教學實踐中,筆者給出了詳細的文檔提交格式要求,這是按照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格式規范制定的,以此訓練學生文檔撰寫的規范性,為今后畢業設計論文及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報告的撰寫等做準備。由于之前對文檔格式不作要求,學生對格式一向不重視,造成畢業論文或創新項目中格式問題頻出,需要不斷的糾正。因此筆者在布置綜合作業時給出了詳細的格式要求,以加強訓練,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為今后的論文、項目報告或各類競賽論文的撰寫打下基礎。
2.2 綜合作業教學效果及評價
為今后改進綜合作業的質量和教學效果,筆者在課程結束時,設計了綜合作業問卷,讓學生對本次綜合作業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統計情況見表1(參與本次教學的72名本科生參與了問卷)。
表1:綜合作業教學效果評價統計表
從上述表格中可見,學生對本次綜合作業的整體評價較好,普遍認為收獲較大。因此,今后筆者仍將繼續探索相關教學模式。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學生平時閱讀專業文獻的比例很低,今后需給予積極的引導。此外,筆者還對學生會選擇哪些環節作為綜合作業的內容進行了問卷調查,排序由高到低依次為:制作講稿并進行匯報、文獻檢索、文獻綜述、文獻翻譯,由此可見,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很高。綜合型作業的實施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是顯著的。
3.今后的工作
隨著通信與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需對專業英語課程綜合型作業的內容進行不斷的更新。同時,綜合型作業的實施形式仍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任蕾. 利用多元化教學資源豐富專業英語教學內容[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4年第36卷第3期,64-66
[2]任蕾,古海云,周薇娜.通信與電子信息專業英語教學探討[J] .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年第31卷第4期,110-111
[3]李霞,王娟主編.電子與通信專業英語(第3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年7月
[4]閆麗萍,余艷梅,劉長軍,黃卡瑪. 電子類專業英文摘要寫作能力的培養[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4年第36卷第2期,48-50
作者簡介:
任蕾(1979-),女,講師,博士,主要從事通信與信息類課程教學與研究工作。
摘 要:在研究可供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學生隨身攜帶的系列便攜式實驗教學設備的基礎上,探討一種新型的自主實驗教學模式。介紹研發該系列設備的基本設想、便攜式EDA實驗板的設計以及該模式的理念與內容,在有限的資源下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條件,營造良好的學習與課外科技創新氛圍,并有效緩解實驗場地、設備等資源不足的矛盾。
關鍵詞:自主實驗教學模式;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便攜式實驗設備;案例開發;考核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徐成,男,博導,教授,研究方向為嵌入式系統。
1 研究背景
作為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不可缺少的環節[1],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更離不開實驗教學[2]。近年來,國內外各高校高度重視實驗教學,不斷增加資金與師資力量的投入,推行實驗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國外高校的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已實行“開放式”實驗教學:實驗室的場地、時間及設備全面開放,提供充分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個性與素質。而國內各高校的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近年也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實驗教學改革,“開放性”、“設計性”、“綜合性”等概念被引入,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綜合性實驗的改革方式已被大家所公認。
當今計算機與電子技術的進步在給各行各業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促進了實踐教學的改革,其中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使得實驗設備的便攜化與普及化成為可能且形成趨勢。而傳統的計算機實驗教學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如何進行改革,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成為教師共同探討的話題[3]?;谏鲜鲈?,我們從實驗教學設備的研制到實驗案例開發,以及教材編寫直至實驗教學模式進行了全面改革,研究并探索出一種適合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的自主實驗教學模式。
2 自主實驗教學模式理念
自主實驗教學模式,是指緊跟新技術自制系列便攜式實驗設備,并配備給學生人手一臺,在此基礎上學生可“自主”安排實驗的內容、時間、空間,教師則集中管理、答疑和考核。
該模式通過研制供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學生可隨身攜帶的系列便攜式實驗教學設備,實現實驗設備的低成本、便攜化和普及化,滿足學生人手一臺,將該專業學生系列硬件實驗的傳統實驗環節延伸到學生宿舍等實驗室之外的普通場所,改觀了資源短缺的矛盾,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條件,并使各層次學生在課余時間不受地點限制,充分利用實驗設備,自主思考,主動參與,營造好的學習與課外科技創新氛圍,以獲取較好的實驗教學效果。該模式以案例開發為驅動,精編涵蓋認知型、設計型和綜合型實驗的指導教材,并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在實驗內容上進行自主創新,而不局限于實驗教材。該模式以教師為主導,集中管理,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避免傳統實驗中過分關注實驗報告和出勤率而造成學生不注重實驗過程的單一考核方式,注重實驗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知識運用能力與探索思考能力,并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評價。
自主實驗教學模式堅持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利用可供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學生可隨身隨帶的系列便攜式實驗教學設備,讓學生在時間、空間、內容等方面進行自主性實驗與學習的教學理念。
3 自主實驗教學模式研究內容
自主實驗教學模式研究的內容包括研制可供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學生隨身攜帶的系列便攜式實驗教學設備、設定硬件類課程體系、開發案例、編寫實驗教材、組織管理實驗教學活動以及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3.1 自制便攜式實驗設備
目前,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實驗教學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內容如下。
1) 實驗設備成本高,限于資金問題,只能滿足多個學生共用一實驗平臺,并且只能在指定時間到指定實驗室進行實驗,無法實現開放與自主實驗教學。
2) 現有同類教學設備沒能很好針對我們計算機專業特定課程的教學需求而設計,系統復雜、冗余功能較多,使入門學生產生畏懼,對硬件學習缺乏信心。
3) 實驗平臺所用技術相對落后,需要多種附加配件,缺乏便攜性,使學生實驗的時間、地點和相關環境受到了限制。
基于以上問題,開發設計系列硬件類便攜式實驗設備,是加快教學改革步伐的關鍵。在自主實驗教學模式的理念下,通過研究相關新技術,我們完成了研制便攜式實驗設備的方案設計與論證,并對其具體實施及完善。預計自制的系列硬件類實驗設備有便攜式EDA實驗平臺、便攜式單片機開發板、便攜式ARM開發板等,使主要硬件實驗設備實現便攜化和普及化,為自主實驗教學提供硬件環境,推進自主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目前,我們已研制出便攜式EDA實驗平臺并投入實驗教學。該平臺可用于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實驗、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基礎實驗、USB串并通信實驗、基于IP核的數字系統設計、CPU設計等實驗課程。其資源布局和實物圖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該平臺集成當前新技術,其下載、通信與供電僅需一條UBS線,保持與時俱進的科技活力,方便筆記本電腦用戶隨時隨地使用;平臺小巧輕便,面積比2張銀行卡還要小(約為12×8cm2),便于隨身攜帶;平臺操作簡單、實用,成本低,可滿足學生人手一臺的需求,打破了傳統EDA實驗箱體積大,成本高,需購買配套電源線、下載線及通信轉接卡,無法滿足學生人手一臺的格局,為學生學習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集成電路設計等系列硬件類課程提供了充分的實驗條件,為實驗教學改革增添了新的篇章。
圖1 便攜式EDA實驗平臺資源布局圖 圖2 便攜式EDA實驗平臺實物圖
3.2 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自主教學模式下的硬件類課程體系設置
目前,國內不同高校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硬件實驗教學體系及內容各不相同。有的將實驗貫穿于理論課程中;有的為主干課程的實驗內容單列實驗課;還有的是將基礎實驗與理論課程同步開設,另增設側重于設計型、綜合型、研究與探索型實驗內容的綜合與創新實驗課程[4]。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以“加強基礎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強調素質提高、突出創新意識”為基準和原則[5],從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具備足夠動手實踐能力的學生出發,我們結合研制的系列硬件類便攜式實驗平臺的技術特點,綜合考慮該專業硬件類課程間的銜接等問題,重新構建了“理論教學的‘精講多練’(基礎)實驗教學的‘做中學’(提高)創新工程設計訓練(綜合運用)”這種適合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硬件類課程教學的三級實驗體系。
理論教學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實驗”,學生利用仿真軟件以及人手一臺的針對不同硬件課程的自制便攜式實驗平臺,學習基本專業軟件的應用,搭建基本概念模型,達到理解基本概念,促進理論學習的目的。實驗課程則在實驗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強化訓練,系統學習實驗技能與技巧,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技能。其中“做中學”是指學生充分利用人手一臺的便攜實驗平臺,在實踐中摸索學習,進而啟發創造思維的過程。工程設計訓練是利用最新的平臺和工具進行實際工程設計訓練,注重專業知識的融合,誘導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實現自主實驗教學模式這一目標,不僅要實現教育理念的轉變,還要將最新的計算機知識帶到課程體系中[6]。該專業的硬件類實驗內容涉及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集成電路設計、單片機、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應用等,不同課程配備不同種類的便攜式實驗平臺。其中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該專業必修的硬件基礎核心課程,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實驗、實驗課程以及工程訓練,其他硬件類課程則設置相應的課程實驗,所有課程學完后有一綜合設計訓練,可綜合運用所有硬件知識。
以上體系設置與內容安排使硬件類課程教學具有鮮明的層次性,實現了基礎、提高與創新的教學目標,使實踐教學遞進化推進,培養的學生能滿足社會需求。
3.3 針對自制便攜式設備的案例開發
開發高品質的實驗案例是實驗教學有效開展的基礎,一個設計型、綜合型和研究型實驗案例的開發具備兩個要素:可操作性和創新性。基于此,我們在自制便攜式實驗平臺的基礎上,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從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出發,組織學生參與開發適用于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實驗教學的案例,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學生迅速入門并順利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目前,我們已組織了部分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對正處于試驗階段的便攜式EDA實驗平臺進行案例開發。同時引入案例開發的其他有效途徑,如將優秀畢業設計、優秀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學科競賽作品轉化為案例,鼓勵優秀學生自選題目,并將其轉化為教學案例等。在我院2008-200年上學期的嵌入式系統應用課程中,學生所獲全國嵌入式系統競賽一等獎的作品“互動視窗”、學生的自選課題塔吊遙控器等,作為案例被引入課程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3.4 自主實驗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
自主實驗教學活動的內容包括實驗教材的編寫、實驗過程、實驗答疑及實驗考核,并可延伸至創新訓練項目與學科競賽等活動。教師組織學生以所開發的實驗案例為題材,編寫涵蓋認知型、設計型和綜合型實驗的適合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的硬件實驗教材,以提高實驗項目的綜合性、應用性和探索性。實驗的開展過程中,學生人手一臺實驗設備,實驗內容、時間及空間可由其“自主”安排,實現隨時、隨地實驗,教師則組織集中答疑,及時幫助學生解除疑惑,了解學生的實驗自主性與思考問題的過程。學生完成實驗后,撰寫相應的實驗報告,提交并參與實驗檢查、考核或答問,最后教師通過實驗答疑環節中學生的表現、實驗報告及考核問答過程,對學生的實驗進行綜合評價。
在便攜式實驗設備基礎上,我們進行的一系列自主實驗教學活動,探討在案例教學方式下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潛力,以及在自主開放實驗環境下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項目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新教學理念。同時實現對傳統實驗教學內容的擴展,即通過自主實驗教學來引導部分優秀學生參加創新項目訓練及學科競賽,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3.5 自主實驗教學模式下的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體系是自主實驗教學的重要研究部分,前面做得再好,落實不到位,只能讓少數學生受益而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引導、鼓勵能對想學的自覺學生發揮作用,但很多學生仍缺乏主動性,惰性思想較重。而考核應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上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7],因此如何落實實驗教學各環節,如何監督到位、檢查到位是一個重點研究內容,工作開展如下。
1) 在自主實驗教學模式下,對學生日常實驗活動開展調查,分析在實驗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教師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組織教師和學生分別對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討論,參考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的實驗教學大綱,探討在學生自主實驗、教師集中管理的新模式下如何制定實驗考核評價方案。
2) 通過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案例的引導和自主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從實驗開展、答疑及考核問答等各個實驗環節對學生的自主性和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避免傳統實驗以實驗報告和出
勤為主的單一考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研制一個人人過關的硬件語言應用的考核系統,為研究并建立自主實驗教學模式下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增添砝碼。
針對自主實驗教學模式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注重實驗過程中學生是否正確運用基礎知識及學生的探索思考能力,我們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對學生的自主實驗進行全面的考核評價,盡可能以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學生的自主實驗,從而最大化挖掘其潛能。
4 總結與展望
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電子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取得了佳績:實驗載體“便攜式通用數字邏輯設計與EDA綜合實驗板”申請了國家專利,硬件課程計算機系統組成與系統結構2009年成為國家精品課程;硬件實驗室“湖南大學信息技術實驗室”2006年獲湖南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示范實驗室建設資格,2009通過合格驗收并得到評估專家的一致好評。
實驗教學改革盡管有了好的開端,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除實驗教學外,創新訓練、學科競賽、畢業論文等環節的作用亦不可忽略。該自主實驗教學模式將傳統實驗環節延伸到實驗室之外的普通場所,改善了學習條件和氛圍,促進了實驗教學改革、創新訓練及學科競賽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將推廣應用于我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及人工智能等其他一級學科的專業。
參考文獻:
[1] 陳琦. 計算機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 教學研究,2005,28(6):547-548.
[2] 劉廣聰,李振坤,陳靖宇. 計算機專業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2):41-43.
[3] 夏建川,張秀娟,方蕓. 計算機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 高教論壇,2009(2):78-80.
[4] 李文軍,衣楊,舒忠梅,等. 計算機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2):290-294.
[5] 蔣新革,乎西旦. 自動控制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20(6):137-139.
[6] 姚玉霞,劉曉彥,隨慶茹,等. “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10(4):142-143.
[7] 李漢萍. 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 考試周刊,2007(18):83-84.
Research on Self-determin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in Computer and Electronics Specialty
XU Cheng, LI Renfa, ZENG Juanli, FANG Kaiq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Excel;分類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2-0158-02
1背景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以基礎課的形式開設,采用統一的教材和統一的教學進度,期末統一參加等級考試。
這樣做的結果是分數漂亮,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很低,例如很多學生通過等級考試后,仍然不懂得畢業論文排版中的插入目錄、頁眉奇偶頁和分節設置等等排版問題;再如經管類學生會開設統計學課程,其中部分教學可能會涉及Excel中的知識,此時學生的表現是沒有學過、沒有聽過。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時已經有所接觸,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老師只是為了提高等級考試的通過率而教授,沒有依照學生專業對知識一步細分,強化。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必須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對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足進行全面總結。為此,筆者對華立學院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Excel知識分類教學研究。
2思路
Excel知識分類教學改革思路是通過學生分類、教學內容分類、模塊按按類別選配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有效匹配教學內容模塊這幾個方面來開展“立體化”教學改革,以此解決Excel知識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分類
分類教學是指在班級授課制下基于學生專業差異基礎上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它承認學生的專業差別。教師根據學生專業及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類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對教學對象的深入了解和準確定位是開展分類教學的基礎。
2)教學內容分類和模塊化
模塊式教學(簡稱MES)是國際勞工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出來的一種較為先進的培訓模式,它非常適用于以技能培訓為主的課程。我們可以對教學知識內容分類分解,再根據教學對象的專業狀況和后續課程的需求進行教學內容進行模塊重構,以體現Excel知識的專業特色。
3)以模塊化選擇教學模式
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程都應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要根據各教學內容模塊的性質,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大力開展“案例式”、“討論式”、“任務驅動”教學,設計一批創新型和綜合型的實驗項目和任務,建立多種多樣的課外學習場所,舉辦學科競賽、電腦周等課外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創新能力。
3教學對象分類
對教學知識分層之前需要先對教學對象分類或者說對學生分類,按照學生專業設置的后續課程對Excel知識需求進行分類。將學校專業類別分為計算機電子類、機械類、藝術設計類、外語類、經管類、會計類六大類。按照專業設置的后續課程對Excel知識需求程度和方向進行分析合并。
計算機電子類突出培養學生算法設計能力和計算思維,除掌握基本應用外,需對常用函數如文本函數、日期時間函數、邏輯函數、統計函數熟練掌握,這些函數在后續課程如C語言、數據庫等課程中也將用到類似的函數,編程可以向Excel的VAB方向講解。
經管類和會計類的后續課程對Excel知識需求程度是相當的高,后續課程有數據庫、統計學、財務函數等等,其中數據庫中的函數部分就和Excel中的函數高度吻合;統計學中對數據的簡單分析就會用到Excel中高級篩選、自動篩選、分類匯總以及更多的更專業的統計類函數和查找類函數。
機械藝術設計及外語類這三種專業因為后續課程對Excel知識需求度不高,因此對Excel知識要求就是熟練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排版和簡單函數應用。
這樣通過后續課程對Excel知識需求對六大類經行分析合并成為三個方向,A方向:為計算機電子類;B方向:為經管會計類;C方向:機械藝術設計及外語類。
4 教學內容分類
對教學知識分層依據為:1)教學基礎內容;2)后續課程的相關程度;3)專業工作中的使用。
4.1 教學基礎內容
我校學生在學習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后會參加廣東省高等學校計算機水平等級考試中的一級考試,依據該考試大綱對教學內容分解分析。
該大綱對這部分知識的總體要求是:熟練掌握工作表的建立、編輯、格式化,圖表的建立、分析,數據庫的概念和用,表達式和基礎函數的應用。包括內容為:1)工作表的建立;2)數據錄入、修改以及格式排版;3)函數和公式應用:函數包括:數學函數、統計函數、日期函數、條件函數、財務函、數據庫、查找函數;4)圖表操作:圖表的創建與編輯:圖表的創建,插入/編輯/刪除/修改圖表;圖表格式的設置;數據透視圖的應用;5)數據庫應用或者為數據分析處理:數據的排序(包括自定義排序)、篩選(自動篩選,高級篩選)、分類匯總、數據有效性的應用、合并計算、模擬分析、數據透視表的應用。
以上內容為我校學生在學習Excel中的知識,即教學基本內容。
4.2 后續課程的相關程度
根據三類學生的后續課程對Excel知識需求進行分析。
計算機電子類學生后續課程與Excel知識有重疊的有:C/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這兩門課程,重疊部分為各類函數,可擴展部分為Excel的VAB方向和數據挖掘。
經管會計類學生后續課程與Excel知識有重疊的有:統計學、財務函數這兩門課程,重疊部分為各類函數以及數據分析處理,可擴展部分為財務函數、數組公式、數據分析處理包括規劃求解、模擬分析。
機械藝術設計及外語類這三種專業后續課程與Excel知識有重疊的部分幾乎沒有,也就是說他們對這個部分的知識在后續課程中的重要程度不高,滿足基本知識的掌握即可。
4.3 專業工作中的使用
計算機類學生在專業中可能用到的Excel知識有:各類函數、數據分析處理、VAB以及數據挖掘。
經管會計類學生在專業中可能用到的Excel知識有:各類函數尤其是財務函數和數據分析處理。
5教學模塊解構與建設
要開展分類教學,必須對Excel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模塊化分解工作,再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狀況和需求進行教學內容的模塊重構。加大人才培養計劃制定的參與度和人才培養目標對Excel知識教學要求的研究,搭配的教學內容既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也要符合專業的培養目標。
根據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分解教學內容,建立基礎模塊和應用模塊;為體現學生的專業特色,建立特色模塊?;A模塊內容即我校教學大綱以及廣東省高等學校計算機水平等級考試中的一級考試大綱。應用模塊延伸基礎模塊中的數據分析處理。特色模塊分為:計算機類特色模塊和經管會計類特色模塊,分別突出專業知識。計算機類特色模塊突出VAB和數據挖掘。經管會計類特色模塊突出財務函數和數據分析處理。為每個教學內容模塊設計教學大綱,制訂具有可操作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編寫教學案例、建議教學時數、明確教學重點難點、確定考核方式等。
6教學模式的選擇
根據教學內容模塊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有效匹配,以便解決Excel的課時有限、內容繁雜和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
基礎模塊開設為統講知識,建立基礎視頻資源開放,課堂時間花費不多,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解惑為輔。
應用模塊開設為主講知識,建立視頻資源開放,以項目式和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為主,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學習機房的建立、學科競賽實驗室的建立等多種渠道開展應用模塊教學。以多功能網絡教學平臺為載體,開設教學案例展示、學生作品互評、師生互動討論等多個教學板塊,拓展教學的空間和時間。學生課后練習題目要具有一定現實實例,做到綜合性,做一題可以應用到多個知識點,讓學生體會到現實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解決現實問題的成就感,吸引學生的自學興趣。
特色模塊開設為專題講座,從本專業的知識點和工作實際出發經行講解,講解教師為相關專業教師,聚焦教師的專業特長,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專業方式應用Excel知識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識,也更加加深對Excel知識的認知。
7結語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各高校面向新生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目的是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信息技術所必備的基本知識以及為后續專業課程做前期鋪墊,為學好專業課程打好基礎。筆者以華立學院為背景,以Excel知識為突破口,闡述了一種分類教學方法。建立Excel知識分類型知識體系和教學策略: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首先對教學對象進行分類別,再對教學內容模塊化分類,最后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模塊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⒖嘉南祝
[1] 劉靜,郭銀章.與專業應用相結合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8(10):147-148.
[2] 普運偉,徐天茂,秦衛平,等.大學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的難點及對策[J].計算機科學,2009,36(11A):37-79.
[3] 向偉.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20(2):119-120.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一門慕課不再僅僅是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而可以是幾百上千甚至可以多達上萬人。這種大規模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必將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慕課模式的啟動必將引發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重大變革?!都す庠怼纷鳛楣庑畔⒓肮怆娮蛹夹g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也必將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本文將探討在信息化時代慕課浪潮中,如何充分利用慕課這個新型教學模式的優勢,結合《激光原理》課程的實際特點,促進《激光原理》的課程教學改革。
2引入慕課資源,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激光原理》屬于光電子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由于課程的針對性較強,相對于其他的公共基礎課而言每個學校擔任《激光原理》課程的教師為數不多。目前,《激光原理》課程教學內容多以教材為主,再加以教師教案和收集的各種資料,導致《激光原理》課程信息量少,形式也比較單一。當今我國光電產業迅猛發展,而激光是整個光電產業的靈魂,所以,讓廣大光電產業從業人員掌握和了解一定的激光原理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實際上,光電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戰略產業,許多的從業人員并未受到過系統的光電子理論教育,因而,引入慕課,不僅可以讓在校的光電專業學生受惠,而且可以惠及社會上眾多非“科班”出身的光電產業從業人員。慕課突破了個別教師的界限,可以是一所大學,多所大學,其他社會機構,甚至是更多個人直接上傳視頻、文本、音頻來參與教育內容并在全球分享[2]。這樣一來,慕課進入課堂,使得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內容多元化和海量化,每位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地從慕課平臺中去獲取更多自己所需要的學習資源?!都す庠怼氛n程理論性強,其中涉及到較多的復雜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易理解,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很難達到預計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制作一些短小精悍的微視頻課件來實現慕課教學。慕課的主要載體就是十分鐘左右的微視頻,我們可以為每一個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制作一個微視頻,并加以多媒體動畫講解[3]。每一個微視頻的時間不長,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動畫講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激光原理》的興趣,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在慕課模式下,《激光原理》課程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除傳統的試卷考試之外的更為靈活的方式進行。在整個《激光原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有了慕課這種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隨時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可以根據所教授的內容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并提出一些跟課程相關的問題,叫學生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據此,教師可以判斷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和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給出課程的考核分數。這樣的考核方式,也是激勵學生不斷學習的一種手段,在每次任務的完成和討論過程中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增進師生互動,同時每次任務完成后可以及時的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效果。
3利用慕課平臺,建立虛擬實驗室
在大多數《激光原理》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多以理論教學為主,雖然在教學中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是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比如在講解諧振腔的損耗對激光器的影響的過程中,由于教學手段限制,很難讓同學們從抽象的理論中解脫出來。那么如何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諧振腔損耗對激光器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在《激光原理》教學中一直關注的問題。顯然,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要求理論教學內容緊跟實驗教學,但是由于目前激光實驗設備昂貴,針對性強,甚至有些大型精密儀器往往無力購買,這必然導致實驗教學的缺失。另外,實驗課教師面對學生講解實驗的時候,由于一個班人數較多,受到視角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整清楚的看到每一個操作細節。尤其是大型貴重的儀器受到經費的限制,臺數少,上課學生多的時候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實際操作的可能,甚至有時候很多的精密儀器都是作為演示實驗只有教師操作,學生只能在一旁觀看。利用慕課資源,建設虛擬實驗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激光原理實驗的問題。在教學手段上,可以利用LASCAD等激光器設計專用仿真軟件建立虛擬實驗室,演示激光的產生和激光束的傳播規律,以提高教學效果。虛擬實驗室可以大大減少設備資金的投入和各種實驗耗材的開銷,還可以使得每位學生都有親自操作的機會,可以使得學生更大程度上加深對深奧的概念理解。由于慕課建立在網絡平臺,課后只要學生有興趣就可以繼續在虛擬實驗室進行操作,方便學生利用零散時間來進行學習,如果有不熟練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反復多次的實踐直至理解為止,這在傳統的實驗課堂上是幾乎不可能的。在慕課條件下建立虛擬實驗室可以在教學內容上,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題的比重,體現理工科課程的特點。精選一部分實驗內容制定微型的基礎實驗用來完成一些驗證性實驗,例如模擬激光器和激光束的相關特性,加深學生對《激光原理》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再加設一部分激光原理的課程設計的題目,啟發他們做一些新型的科學研究,滿足學生的高層次需求。比如,利用虛擬實驗室結合matlab編程等軟件設計,鼓勵學生開展激光器有源光學諧振腔設計等工作,開展高斯光束聚焦特性和中紅外激光器設計等專題活動。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的教學模式,各種課程設計的實驗報告采用論文形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撰寫專業論文的能力,為今后的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以及科技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校2014年獲批湖北省光電信息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該項目為依托,我們已經著手建立激光原理虛擬實驗室。
4慕課可以增進師生交流與溝通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課堂為中心,教師主導著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則以灌輸理論知識為主,教師講解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師生間互動較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激光原理》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只根據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授書本非常狹窄的理論知識,而不注意這門課程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以及這個行業當前發展的狀況。另一方面,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高校教師更多的關注自己的科研,而缺乏在教學方面創新的動力,僅把知識的灌輸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導和監督[4]。然而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而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更能適應社會化發展。慕課利用當代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得全人類能夠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慕課所提供的方便和快捷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自[5]。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是,慕課的內容匯聚了大量的優質資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觀看各種《激光原理》的微視頻,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制定學習目標,組建學習內容。學生可以觀看本校、外校甚至是國外教師教授《激光原理》的教學視頻并操作各種虛擬實驗室。學生可以利用慕課平臺與更多的教師和同學交流互動,分享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源,甚至于可以組建網絡討論小組和興趣小組,互相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分享筆記,點評課程。在慕課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會有所轉變甚至于可以互換。慕課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學生可以根據所需要的學習內容自行選擇上課教師,這樣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風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制作微視頻上傳到慕課平臺,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講解視頻來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理解程度。有些學生通過參考文獻、虛擬實驗或是各種社會實踐來提出自己對《激光原理》課程中各種見解,這些都是教師在傳統教學中所無法得知的。可以想象在慕課環境下,沒有學生會選擇教學模式古板、教學質量差的教學視頻來觀看,這樣很多照本宣科、本本主義的教師將會消失,同時也對學生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的學習模式。所以,在慕課模式下,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師生關系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從學生處獲益,“教學相長”將會在慕課模式得到更加完美的詮釋。
5慕課模式下校企合作,了解更多的科技動態
激光原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需要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在實驗中理解和應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理論知識等。受限于激光器的構造特性,一般理論課堂難以進行實驗演示,即便演示,效果也不好。此外,在教材上,由于光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型光子器件和新的激光技術不斷涌現,導致教材的先進性有所欠缺,比如激光短脈沖技術一般教材都只介紹傳統的調Q,鎖模技術,而應用在高功率超短激光脈沖產生的啁啾放大技術卻很少涉及。這種教學模式與教學部提出的“應用型普通本科學?!笔窍噙`背的,大學從來不是“象牙塔”,不只是單純的要求學生參加應試教育的考試,而是要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等。但是,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貫穿于從學校到社會甚至整個人生。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課堂與企業的要求緊密的鏈接起來,可以根據企業合作要求搭建慕課平臺,企業可以根據他們對激光工藝的要求和大學院校共同開發慕課平臺,聘請企業工程師和一些有經驗的工人加入慕課的開發和制作[6]。根據企業要求制作的慕課,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理論知識,還可以學習到實踐技能。在所有完成慕課的學生中,企業可以根據完成情況擇優錄取,免去一部分招聘和培訓的成本,學生通過慕課的訓練也能很好地適應企業的工作,真正獲得雙贏的效果。由于《激光原理》課程專業性強,大多受到資金的限制,每個學校對《激光原理》課程的投入不會太大,難以添置高端儀器,而慕課是綜合各個院校及企業的各種教學資源,這樣實驗儀器設備要更為齊全,通過慕課可以了解到一些沒法見到的大型高科技儀器設備,熟悉儀器的用途、操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等。利用慕課模式,引進企業的研發機構,這樣可以綜合利用社會資源。在《激光原理》慕課建設內容中,可以以企業產品市場銷售走勢對教學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企業的需求[7]。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激光原理》的興趣,開拓知識面,開發其潛在的創造能力,通過這種課內外科技活動結合的教學形式,了解高科技知識,達到在本科階段參與科研的目的。這既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也實現了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所以,在慕課模式下實現校企合作,對學生、學校和企業都是有好處的,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6結論
關鍵詞:教學科研;學科化服務;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1-0019-02
高校圖書館有四大功能:文獻收藏,信息服務,文化教育,學科研究。近些年發展起來的學科信息服務是以大學學科為對象而建立的一種高級專門服務,能夠針對性地為教學與科研服務,承擔圖書館與教學科研單位之間信息情報導航、聯絡的作用,是高校圖書館近年提出的新的信息服務概念,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和新的服務機制。學科化服務真正體現了專業化個性化服務的理念。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本校實際,開展融入教學科研中的學科化信息服務。
一、圖書館設置學科館員制度的必要性
學科服務是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從以前的定題服務、專題咨詢到科技查新再到近年來學科館員概念的提出和各個館學科館員制度的試行,每個圖書館都在根據現有的人力物力為學校的學科建設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盡管各館對學科館員制度認識不一,但學科化服務和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學科館員制度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1.高校圖書館自身工作發展的需要。高等學校圖書館是為學校的科研與教學提供文獻與信息的資源中心,是一個學術性研究機構,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學校的教學科研人員、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社會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學術基地。高等學校圖書館的發展水平直接反應學校的總體水平,也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根據學校的長遠規劃和發展的需求,緊緊圍繞教學和科研,開展學科館員制度建設,踐行高校圖書館的職責。
2.加強學科建設服務的需要。設立學科館員制度是高校圖書館進一步提高信息服務質量、提升服務品質、重塑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文獻資源結構,適應學校學科建設的需要,形成結構完整、配置合理的學科館藏體系,學科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對于我校圖書館經費嚴重不足的現狀,如何使有限的信息資源在各專業的教學、科研中發揮最大化的作用,實施信息資源的學科化服務融入到教學科研中去是一條可行的、積極的、有效的途徑。
3.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理念的需要。隨著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飛速發展,圖書館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已跟不上信息化的發展,為保障學校學科建設提供完備的文獻服務,滿足各學科專業用戶對不同信息的特定需求,需要合理的制度和完善的運行環境支撐。學科館員制度能夠為用戶提供專業性和多樣性的信息服務,能提供有效的組織手段和服務機制。隨著個性化知識服務和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封閉的服務已經不可能實現上述服務,必然去尋求新的服務方式所替代,學科館員的設立和建設是圖書館工作者所追求的新的信息服務方式。是高校圖書館實現發展理念的基石。
二、學科化信息服務的內容
學科化服務就是高校圖書館近年來針對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進行的學術熱點追蹤與評估、學科資源薦購、文獻檢索等項目的信息服務。它要求學科館員必須深入到用戶的教學科研活動中,隨時隨地掌握不同用戶的各種需求,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專業化的信息資源和導航,為用戶的研究與工作找到或形成問題解決方案的增值服務,是圖書館創新精神和個性化服務特征的具體體現。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只能邊提高自身素質,邊從最切實際的、最基本的服務做起,如進行學科資源的有效開發、學科培訓指導等信息服務工作。
1.學科資源的有效開發。(1)提交各學科的電子與紙質館藏分析報告。(2)了解教學培訓、學科評估、學科服務平臺、科技查新等學科服務內容。聯系和組織院系教師和科研人員,了解他們的信息需求;聯系和組織院系教師和科研人員評選文獻,參與推薦和選訂對口院系各學科的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3)積極參加院系教師的科研項目。統計各學院發文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數據和ESI、SCI學科分布情況。
2.學科培訓指導。(1)科研跟蹤。近年來圖書館嘗試做了多種形式的科研跟蹤,根據學科內容不同,各學科的跟蹤報告以半年為周期推出。這些分析報告全部在圖書館主頁“科學跟蹤”欄目及時推出,匯總分析各學科師生科研成果,形成報告,供學科建設時參考。(2)對信息資源的推介。推薦和宣傳圖書館的各類服務,為廣大讀者提供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科技查新以及對本校學術成果分析等多層次多方式的用戶服務,以此滿足用戶對文獻信息的不同需求,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充分發揮圖書館在高校輔助教學中的作用。(3)提供個性化服務。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設置多種方式開展讀者咨詢服務,主要是QQ服務、官方微博等多種服務形式,能夠充分為讀者解疑答惑,縮短讀者的咨詢時間,并予以及時處理和解答,與讀者實現高效互動,從而提高了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的質量。
3.信息素質教育。擔任新入學學生的信息教育指導,同時面向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參與制作各專業授課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材料和教程,配合專業授課教師和學生導師為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提供文獻信息資源。應不同專業授課教師的請求,在專業授課的過程中,安排一定的課時講授信息獲取和文獻檢索技能,每年定期在各院系召開一到兩次信息素質教育工座談會。通過以上方式極大的提高用戶的信息自我獲取能力(信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
三、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現狀
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經過近60年的建設和發展,基本上形成了以工學為主,兼有理、文、經、管、法等多學科文獻的藏書,以工程技術類書刊為主。全館現有各類紙質文獻119萬多冊,電子類圖書139萬多種,紙質報刊將近1400份,電子報刊2.9萬多種。近幾年,圖書館根據自身學科建設與信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在增加紙質文獻采購量的基礎上,加大了對電子資源的建設力度,先后引進了一些在國內外比較先進的全文或文摘數據庫。豐富多樣化的館藏信息資源為內蒙古工業大學進行學科建設和信息服務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我校重點學科建設急需一支高素質的學科館員團隊,借以提高館員整體文化信息素質并能熟練掌握館藏資源情況。我校圖書館現有員工83名,其中研究館員1名,博士1名,教授1名,美國高校訪學歸國人員1名,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21名,碩士研究生26名,專業研究方向各有不同。從目前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經驗、學歷、職稱、專業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質等來看,還是有著比較良好的學科館員基礎的,有實現圖書館對教學科研和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強大助力作用。但仍存在整體館員的學歷偏低,年齡偏大人員較多,部分新進人員缺乏專業技術業務經驗。所以,導致了部分館員不能深刻理解用戶提出的深層次服務要求,不能及時進行溝通,無法對專業讀者提供深層次的幫助。
四、學科化信息服務的實施措施
從學科服務的工作方式上,它不僅包括虛擬的基于網絡的學科服務,如建立學科平臺,形成專業化的信息服務資源體系,還有包括實體的物理的學科服務,如建立學科館員團隊與服務工作。
1.建立學科館員團隊。學科服務是圖書館面向本校院系開展的一種全方位、深層次的服務,對學科館員整體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學科館員團隊是開展學科化服務的前提,是符合我國當前高校圖書館館情的,也是信息化、知識化管理環境下圖書館管理的必然要求。在目前情況下,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通過選拔館內一些優秀館員進修或在職學習等途徑、引進具有高專業素養的圖情人員、聘請離退休的老教授成立專家委員會,或者作為學科顧問或圖情教授,在進行學科服務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有效的借鑒上海交大圖書館建立起專業化的學科館員團隊。
2.全方位為對口學科教學科研提供信息服務。在圖書館開展學科化信息服務,需要讓學科館員深入到二級學院,承擔與對口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信息的服務任務:一是參與對口學科相關的教學設計、課程編制,編寫所需的文獻檢索教程;二是參加對口學院的教學科研與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主動分析教學科研和課題研究對信息資源的要求,及時跟蹤掌握相關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新動向,收集并整合最新的信息;三是注意橫向協調,要與學院學科負責人溝通,與院系資料室協作,與其他相關部門人員合作,從而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加強圖書館各個部職能和作用的協調和建設。我校圖書館實行分管校長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具體有:文獻服務部、文獻資源建設部、信息咨詢部、系統部、綜合業務部。從各個部職責可以看出,要建設好一支富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科館員隊伍,必須以文獻服務部為中心,通盤考慮以上各部的職能和互相配合的協調性,才能使學科館員建設健康發展,才能更好發揮學科館員的應有作用,才能使圖書館的學科館員服務跟上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潛能開發到最大限度。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館的學科化建設和對信息服務的研究與探索已迫在眉睫,學科化建設已成為學校在新的發展平臺上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重中之重,圖書館應緊跟學校的發展步伐,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加快建立學科化信息服務,從而把圖書館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