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6: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研究生醫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質量的提高培養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初步具備獨立進行相應學科科研和教學能力,是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目標,這就要求基礎醫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時,除了了解本學科領域的一些重要研究進展,還必須較為全面的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在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的日常工作中,大多數是從事自己學科領域中某一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因此,學生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了解較多,科研能力提升較為明顯,但學生對相應學科基本知識卻缺乏全面了解,基礎理論薄弱。比如,病理學的碩士研究生,其研究方向是呼吸道腫瘤,其對呼吸道相應腫瘤研究進展了解較多,研究方法也較熟悉,但對呼吸系統其他疾病病理乃至病理學的一些基本病理變化和病理過程則了解很少。因此,唯有通過參與病理學教學助教,在參加對本科生的教學過程中,才能相對全面的去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病理學的知識,使自身專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由于未能充分認識到助教制度對培養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的重要性,目前,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的教育過分注重對其科研學習方面的考察,而忽視了對學生全面的學科知識的教育,導師普遍認為助教工作比較費時間,對提高學生科研能力沒有幫助,即便有些學生參加了助教工作,導師也疏于管理和指導,使學生在這一過程總并沒有真正有所收獲。因此,我們認為,必須充分認識助教制度對于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性,不能單純強調對其科研能力的考察。在整個培養過程中,不僅要強調培養其科研能力,同時對其教學能力的培養也同樣需要重視。在參與助教過程中,學生通過協助主講教師課堂教學、輔導答疑、查閱資料、組織討論、實驗準備、批改作業、監考等工作,可掌握專業知識、熟悉教學過程、學習教學技巧、獲取教學的相關技能,從而全面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研究生助教通常年紀與在校大學生相仿,有利于與本科生進行溝通,可以作為主講老師和本科學生之間的橋梁,更好地發現本科生學習當中的問題,增強“教”與“學”的互動,這也促進了本科生教學質量的提高。
2健全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助教制度,保證助教質量的提高
目前,在我國尚缺乏完善的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助教制度。一般而言,大多數學校安排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參加助教,并無嚴格的培養計劃,無明確的目標要求,導師亦無明確責任,學生也無積極性。研究生上崗前,缺乏正規的上崗前培訓,導師一般也很少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方面給予專門的指導,其后果是研究生本身參加助教工作收獲不大,同時,也會嚴重影響本科生教學質量。在國外,為確保助教教學質量,一些學校規定研究生助教上崗前,必須經歷至少1個學期的助教培訓階段以掌握教學方法、技巧、工具的使用并熟悉教學材料。美國一些著名大學都有較完善詳細的助教崗前培訓,日本大學的研究生助教在學期前也要進行專門的培訓。因此,有必要借鑒國外的方法,結合我國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的實際情況,對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建立助教上崗前培訓制度,通過講座或其他形式對其進行崗前培訓,并且在最后由課程主講教師對其進行考評,考評合格者才能獲得正式助教的資格,以保證助教質量。
3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全面提供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綜合能力
(一)科研和臨床之間的矛盾
自從國家1977年恢復高考之后,我國的教育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研究生教育也隨之蓬勃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醫學研究生教育為國家的醫藥科研和臨床工作輸送了大量的既有臨床工作能力又有高水平科研素質的臨床醫生,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恢復高考后,最初的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科研和臨床結合,招生對象也大多針對有過數年臨床經驗的醫生,不招收應屆畢業生,目的是對已經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生進行科研素養教育,培養出既能從事臨床工作,又能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或將自己的理論研究用于臨床的高素質醫務工作者。1998年,為適應社會對高層次臨床醫師的需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頒布《關于調整醫學學位類型和設置醫學專業學位的幾點意見》,同時出臺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改變了過去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的單一學位制,完善了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制度。其目的是逐步完善醫學學位制度,加快培養臨床醫學高層次人才,提高臨床醫療隊伍的科研素質和臨床醫療水平。2009年,本科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度實施,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度得到更快的發展。自從科學型和專業型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制度設立和試行以來,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了大量高層次應用型醫學人才,但由于各院校、各專業、導師對于兩類醫學研究生的要求不同,國家也沒有統一的培養要求和畢業標準,在培養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我國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以學術為依托,是學術性的職業教育,主要目標是提高研究生的臨床醫學實際工作能力,學生在學習少量課程后大部分時間在臨床實習轉科,同時根據各院?;驅煹囊?,從事部分科研工作。而科學型學生任務較重,一般都需要承擔導師的課題任務,同時也要參加臨床實習。前者學習任務輕,學校要求所學的學分少,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對于專業型的研究生,多數學校沒有嚴謹的臨床技能考核標準、臨床工作中忙于應付大量的日?,嵥楣ぷ?,真正的臨床技能培訓欠缺,最后導致臨床技能提高不大,科研能力更無從談起。少數導師不重視臨床技能培訓,要求專業型的研究生必須進入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造成培養目的不明確,專業型和科學型不分,達不到國家設立兩種學位的初衷。少數專業型的學生因為畢業論文的要求也相應偏低,對于科研課題被動應付,未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的結果是專業學位的培養和住院醫差不多,有研究生之名,無研究生之實。對于科學型研究生,由于社會資源的分配并不一致,今后從事科研為主的職業和臨床醫生之間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別,絕大多數招收為科學型的研究生,今后的人生計劃還是以做臨床醫生為主。很多進入臨床醫學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因為專業型學位有指標數量限制,是被動地被招收為科學型研究生,其目的是“曲線”進入臨床,而不是真正地喜歡基礎研究,拿到研究生學位就業時,即轉入臨床崗位,因此在校學習期間,用于科研實驗和臨床工作的時間有所偏倚,多數研究生希望更多地在臨床工作中接受鍛煉。這樣就造成臨床醫學研究生用于實驗的時間偏少,科研素質得不到應有的提高。為了使科學型的臨床醫學研究生能踏實地進行科研工作,國家也出臺了科學型研究生不能以該學歷報考執業醫師的規定,然而這一規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臨床醫學學位的研究生報考,反而會使科學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視研究生期間的教育,從而將研究生學習作為跳板,而不是踏踏實實地專心于科學研究。
(二)數量和質量的矛盾
研究生的培養要建立一套有針對性的考核制度,加強培養過程中的科研管理,這就需要一些科學嚴謹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標。考核指標可有很多項目,例如文獻閱讀和綜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蒲心芰凸ぷ髁渴强己搜芯可闹饕獌热荩憩F形式有畢業論文和。由于畢業論文的彈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學生必須發表1~2篇論文,甚或必須發表在SCI收錄的期刊,才能畢業并拿到畢業證書。是經過期刊編輯部、審稿專家審閱,同時要面對廣大讀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評判,故而這一指標較畢業論文更為客觀。這一考核指標無疑對導師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提高了導師和學生對科研的重視程度。醫學院校中,尤其是臨床科室的導師忙于臨床工作,能直接參與實驗的時間有限,研究生是實驗研究的主力軍,對研究生畢業設立這樣的硬指標,無疑會提高導師的科研成績和產出量。同時,科研實力是高校之間的評比和競爭的重要一項。很多院校也樂此不疲,出臺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通過對研究生畢業發表的論文增加砝碼,來增加學校總體的科研產量,進而提高學校的軟實力。科研活動有其嚴謹性和科學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醫學科學研究,臨床觀察和隨訪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礎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進行選題、實施。如果不能科學地制定研究生質量的評判指標,單純地以作為畢業的條件,反而會出現不利影響。研究生為了畢業,把精力放在寫論文上,而不能專注于具有實際意義的科研活動上。臨床醫學研究生由于需要臨床實習,實驗時間多在一年左右,時間較短,難以完成高水平的課題。要么采取短平快的辦法,尋找一些較小的、先進性不足的課題;要么只能拼湊一些數據,難以形成深入、重要的醫學成果,寫出的論文質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質量低劣的期刊來發表文章濫竽充數,實際上造成國家財力和人力的浪費。
(三)研究生擴招和質量的矛盾
最初大學生的擴招,有很大成分是為了緩解高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將高等教育作為“就業蓄水池”;研究生擴招,也有將研究生教育作為大學本科生“就業蓄水池”的考量。碩士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從1999年的31.9萬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萬,錄取人數從1999年的6.5萬人擴充到2010年的46.5萬人,十二年期間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數的增加一方面促進了整個國家科研水平的提高,為國家的發展儲備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數的增加也對研究生教育制度與管理以及教學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我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后快速發展,每年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但面對如此龐大的畢業生群體仍顯不足,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報考研究生的考生數量隨之增加,很多畢業生攻讀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不是因為他們喜愛科學研究,而是希望通過研究生學習增加自己的就業機會,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學習不認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有高素質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一些高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而降低錄取分數線,招收一些基礎薄弱、學科知識不扎實的學生,也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科研人才。
二、提升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高質量研究生的培養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臨床醫學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提升醫學研究生學術水平和育人水平的重要因素。現階段,由于研究生的擴招和授予學位的細化,導師隊伍也不斷擴大,但是,導師隊伍的擴大不能以質量下降為代價。我們的研究生導師遴選制度仍在不斷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也不斷健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導師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學位的導師比例偏低、導師隊伍年齡仍然偏大、學科建設中近親繁殖現象嚴重等。另外,臨床研究生導師多集中于大型三甲醫院等高一級的醫院或高校的附屬醫院,現階段醫療制度的缺陷又使這些醫院患者愈來愈多,使作為醫生的導師疲于應付臨床工作,對研究生的指導和教育所分配的時間明顯減少。因此,有必要通過制定更嚴格的導師隊伍建設機制,提高導師遴選門檻,廢除導師終身制,擴大導師隊伍、提高導師自身的素養,進而建設高水平的導師隊伍。
(二)增加科研投入,完善教育設施
伴隨著學校合并、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教育投入相對不足。一些學校和專業實驗設施不全,經費不足。由于醫學研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課題資金投入多,一個試劑盒就可能需要數千元至上萬元,而產出少甚至無產出。個別導師申請課題不積極,手中無課題無經費無實驗場地,研究生做實驗像游擊戰,到處找實驗室,甚至自籌實驗經費。其次,國家將醫療服務定位于醫療消費,將醫院推向市場,由市場經濟推動醫療服務的發展,勢必造成醫院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節制成本和支出。醫院管理部門對于支出多產出少的科研活動,自然會持消極態度。對于科研設備的購買、日常維護常常吝于投入,使院內實驗室的科研環境惡化,甚至難于維持正常的實驗。
三、結語
在醫學論文寫作中,醫學統計學方法應用是必不可少的,正確使用能保證科研工作順利進行,并使科研成果更具有科學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反之,如果使用不當或者誤用,會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質量,反而會使讀者產生誤解,甚至有時會導致錯誤的結論。近年來,醫學統計學方法在醫學科研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國內廣大醫學科研工作者的重視,統計分析結果表達已成為醫學論文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統計學是評價醫學科技論文質量優劣的重要依據,然而從近年發表的論文來看,有不少作者對統計方法的使用還不熟悉,實際應用中統計方法濫用、錯用和誤用的情況時有發生[1]。據國外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對不同醫學期刊的調查,有統計學錯誤的論文比例最高者達66%,最低者也有20%[2-4]。國內有學者對5種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論著中統計學方法的應用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1985年統計錯誤的論文比例為24%,1995年為36%[5]。這些調查研究均說明統計方法誤用的嚴重性以及正確應用的緊迫性。國外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有針對醫學論文的科研設計與統計方法應用情況的調查研究,國內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研究[6]。這種研究有助于及時了解醫學科研論文中統計方法的應用質量,發現存在的問題,提高醫學科研工作者應用統計方法的水平。筆者總結了近年來已發表的醫學科技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希望能引起各位專家學者和臨床醫生的共識與重視,促進我國醫學期刊質量的提高。
1 統計設計存在的常見問題
統計設計是整個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研究工作應遵循的依據。常見的統計設計問題有:忽視組間均衡性,樣本缺乏代表性,樣本例數不足,未設置對照組,未隨機分組,未提出統計分析方法等。針對以上問題,在科研設計中一定要遵循實驗設計的四大原則即“隨機、對照、均衡、重復”的原則[6]。
1.1不遵循或不重視隨機化原則
隨機化是科研設計的重要原則,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可信度。隨機化既要隨機抽樣,還要隨機分組,并有足夠的樣本量作前提。然而,在醫學論文中許多作者對此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論文中統計處理隨機化不突出,隨機化缺失情況比較常見,有的論文甚至將隨機誤解為隨意、隨便,不采用隨機化處理方法,導致結果缺乏可靠性。還有些文章中沒有提出“隨機”抽樣的設計與方法,沒有排除標準,給人隨意選擇病例之感,且病例數少,因此沒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結論不可靠。部分文章雖然注明了“隨機”,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進行隨機化研究或兩組間的例數相差甚遠,不符合隨機化的一般規律,沒有臨床參考價值[7]。
1.2缺少對照研究或對照組設計不合理
正確設立對照是臨床或實驗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設立對照的意義在于說明臨床試驗或實驗研究中干預措施的效應,減少或防止偏倚和機遇產生的誤差對試驗結果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期刊發表的論文對照組設計不合理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有些作者對某種新藥或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觀察研究中,不設對照組,缺乏對照觀察,得出的結論缺乏科學性,令人懷疑。有的文章雖然設立了對照組,但在分析結果時,卻沒有將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進行比較,而僅將各組間的自身前后進行比較,從而使該研究失去對照意義。對照組選擇不當,還表現在兩組間重要的臨床特征和基線情況相差太大,無可比性,如性別、年齡、病情、經濟情況和文化程度等不一致,如有些論文將健康人或志愿者作為對照組,使結果受到非處理因素的影響,產生偏倚或系統誤差,使結論不可信[7]。
1.3均衡性原則掌握不夠
均衡性原則要求實驗中的各組之間除處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控制的非處理因素要盡可能保持一致。特別對疾病預后有重要影響的臨床特性一定要在組間分布均衡。各組間越均衡,可比性越強。有些作者在對病例進行分組時,忽視了均衡性原則,兩組之間沒有可比性,結論自然是錯誤的。具體表現在:有的文章對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相應統一指標沒有設在均衡的水平上。對治療組情況交代的比較詳細,而對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不予交代,或所選對照組的年齡與治療組不在一個年齡段,影響了作者對指標的觀察[7]。
1.4重復的原則掌握不好
所謂重復,一是指重復試驗或平行試驗,二是指各樣本組的例數要有一定的數量,即樣本的例數要足夠大。雖然隨機化是增強非處理因素均衡性的重要方法,但當各組內例數過少時,盡管采用了隨機化分組的方法,也難以保證非處理因素的均衡一致。在隨機化分組的基礎上,只有樣本例數足夠大,才能使非處理因素均衡一致,同時也才能使抽樣誤差減小,增強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一般來說,在隨機分組的前提下,樣本例數越大,各組之間非處理因素的均衡性越好;但當樣本量太大時,往往又會給整個實驗和質量控制工作帶來更多的困難,同時也會造成浪費。為此,在實驗設計時,還應保證在實驗結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確定最少的樣本例數。一般說來,計數指標每組樣本不得少于20~30例,計量指標每組樣本不得少于5~10例。在多因素分析時,一般認為樣本例數至少為觀察指標的5~10倍[8]。
1.5樣本的含量
樣本的含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結論的可靠性。樣本量過少,則抽樣誤差大,結果可靠性差,且經不起重復驗證;反之,盲目加大樣本量也會造成人、財、物的浪費,同時也造成非抽樣誤差增大。故應在保證研究結果精確可靠的前提下,確定最小的樣本量。如某篇論文報道某藥治療的臨床療效,實際總例數為10例,其中6例有效,于是作者得出有效率為60%。顯然,有限的病例數不能充分說明該藥是否有效,作者貿然得出結論,容易給他人造成假象甚至誤導[9]。
2 統計方法選擇與使用不當
在選擇統計方法之前,首先應確定研究資料是計數資料還是計量資料。只劃分其類別而得到的資料為計數資料,也叫定性資料,如根據治療結果計算出的治愈率、陰性率、陽性率等。測定某個具體數值而得到的資料為計量資料,如血壓值、血細胞計數、血氧分壓測定等許多物理診斷和化驗檢查的結果。目前,醫學論文中計數資料最常用的統計方法為χ2檢驗,計量資料最常用的統計方法為t檢驗。值得注意的是,各種假設檢驗方法均有其適用條件,應根據資料特點來選用最適當的方法。均數與標準差分別是描述正態分布資料集中和離散趨勢的指標。能否選用“均數±標準差”來描述某一資料的分布特征,關鍵看該資料是否符合正態分布。當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時,應將資料轉換使之符合正態分布,方差齊性后再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否則用秩和檢驗。有些作者在使用t檢驗時,未考慮到上述適用條件而盲目使用,造成統計學處理不當或統計學計算錯誤[10]。#p#分頁標題#e#
2.1統計指標應用不當
2.1.1描述計量資料的統計指標描述計量資料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平均數指標(算術均數、中位數M等)和變異指標(標準差s和四分位數間距Q等),在應用時一定要注意它們各自的適用范圍。對于非對稱分布資料,算術均數不能反映數據的平均水平,應采用中位數描述。一般地,正態資料或對稱資料用描述,偏態資料用M和Q來描述。在不能確定數據的分布類型時,應選用M和Q進行統計描述。四分位數間距Q是75%分位數P75和25%分位數P25之差,即Q=P75-P25,所謂百分位數Px是將全部觀察值分為兩部分,理論上x%的觀察值比它小,(100-x)%的觀察值比它大,中位數M是50%分位數P50。、s、M、Px與Q可通過統計軟件直接輸出[9]。
2.1.2描述計數資料的統計指標描述計數資料的統計指標有絕對數和相對數。絕對數是原始資料經匯總得到的小計或總計數。相對數是兩個有關的絕對數之比,主要包括率和構成比(百分比)。醫學論文中相對數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分母較小。分母較小時,相對數的可靠性不能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宜直接用絕對數進行描述而不宜計算相對數。醫學論文中相對數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二是將構成比誤用來說明事物發生的強度。構成比只能反映事物的內部構成,不能說明事物的發生強度。醫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以及與人體有關的各種因素。由于生物現象的變異較大,各種影響因素又錯綜復雜,研究常是抽樣觀察,使事物本質差異與抽樣誤差混雜,故需用統計方法透過偶然現象來探測其規律性。如果不能正確運用統計學方法,造成統計學上的偏差或失誤,就很容易把本來成功的結果當成失敗而放棄,或把失敗的教訓誤認為成功的結論而加以宣傳。在進行科研設計時要嚴格遵循科學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能留下隱患,否則,再高明的統計學專家和統計學軟件也無法彌補科研設計缺陷造成的損失??傊?統計學分析在醫學研究和論文寫作中意義重大。作者在撰寫論文時,應注意識別、總結有代表性的、有借鑒意義的統計學領域的缺陷、失誤或錯誤的多發點,特別留心易出現統計錯誤的險區,從而使論文中的統計學問題減到最低限度。認真檢查、仔細核驗,盡量避免上述錯誤,必要時還可以請統計學專家幫助把關[12]。
2.2統計方法描述或選擇不當
統計方法選擇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結論的可靠性[12]。臨床資料的結果變量可分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和等級資料。計數資料指將觀察對象按兩種屬性分類,如生存、死亡,治愈、未治愈,有效、無效等,通常轉化為率。如果是兩組間的比較,則采用四格表χ2檢驗或其校正公式,如果是多組間率的比較,則采用行×列表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指對某一個研究對象用定量的方法測定某項指標得到的資料,一般均有計量單位。通常資料呈正態分布時,兩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當資料不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時,也可用秩和檢驗等非參數檢驗法。
2.2.1統計方法描述不清
醫學論文中常可發現作者未交代所用的統計方法,如是配對設計的t檢驗還是成組設計的t檢驗,是Ridit分析還是χ2檢驗,是作相關分析還是作回歸推斷。統計方法交代不清或根本不予交代,使讀者對論文結論的正確與否無法判斷。有的作者只提一句“經統計學處理”后,就寫出結論。有的甚至直接用P值說明問題,籠統地以P<0.05或0.01、P>0.05便稱結果差異有無顯著性,P值的大小不說明差值的大小,它還與抽樣誤差大小有關[13]。因此,還應寫明具體的統計方法,如有特殊情況,還應說明是否采用了校正,應寫出描述性統計量的可信區間,注明精確的統計量值和P值,然后根據P值大小作出統計學推斷,并作出相應的醫學專業結論。
2.2.2假設檢驗方法交代不清不交
代假設檢驗方法或假設檢驗方法交代的不具體、不清楚是醫學科研論文中常見的錯誤。如果不交代假設檢驗方法或假設檢驗方法交代的不具體,讀者就無法考察論文的統計學方法選擇的是否正確,無法核對計算結果是否準確。每一種假設檢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適應條件和嚴格的適用范圍。對于同一組資料,采用不同的假設檢驗方法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如將配對設計的資料按成組設計資料的方法處理,將會損失樣本提供的信息、降低檢驗效率,可能使原本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無統計學意義[14]。在論文寫作時,不但要交代選用的是什么統計學方法,而且統計學方法要盡可能具體。如選擇t檢驗,要說明是配對t檢驗,還是成組t檢驗;選擇方差分析時,要說明是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還是配伍組設計的方差分析。對于四格表資料,應說明是一般四格表χ2檢驗、配對四格表χ2檢驗及四格表資料的精確概率法等。
2.2.3統計方法選擇常見錯誤
①誤用χ2檢驗。χ2檢驗有一定的適用條件,n>40且理論數(T)>5時,可用一般χ2檢驗;n>40,但至少有1個T>1且T<5時,可用校正χ2檢驗;n<40或T<1時用χ2檢驗的確切概率法[15]。②t檢驗誤用于多組資料的比較。在醫學期刊中常會出現將t檢驗誤用于多組資料的比較。多組資料的比較應該采用方差分析(F檢驗),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時,再進一步作兩兩比較。當各組均與一個對照組比較時采用Dunnettt檢驗;當各組相互循環比較時,則常采用Student-Newman-keuls(SNK)檢驗,又稱q檢驗[16]。③配對t檢驗與成組t檢驗誤用。大部分論文只注明采用t檢驗,而未注明是配對t檢驗還是成組t檢驗。配對t檢驗常用于處理前后的自身對照,即差值均數與總體均數“0”的比較;成組t檢驗適用于成正態分布的兩個小樣本均數間的比較。④資料不呈正態分布時未用非參數檢驗。t檢驗F檢驗等適用于呈正態分布、方差齊且有確切的測量數值的資料,而非參數檢驗(如符號檢驗、秩和檢驗Wilcoxon法、秩檢驗-KruskalWallis法、Friedman法、Ridit分析、Seperman相關等)對資料無特殊要求,對按大小順序、評分、等級、反應程度甚至色調深淺等資料都可進行分析比較[17-18]。因此,對于多組計量資料的比較,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時用F檢驗,方差不齊時可用變量變換,或采用秩和檢驗;對于兩個小樣本均數的比較或處理前后的比較,方差齊時用成組t檢驗或配對t檢驗,方差不齊時用t′檢驗[19]。
3結果解釋時存在的問題
統計分析的結果是無效假設或是不能無效假設。無效假設在一般的統計檢驗為兩組總體參數相等。無效假設只能說兩組總體參數不相等而并不能說兩組相差很大。兩組相差如何要對可信區間進行研究觀察后得出。由于統計檢驗不能得出差別的大小,因而結論不能說“有明顯差異”或“有顯著差異”,也不能說“差異非常顯著”,更不能說“差異明顯”。在國外的統計書籍上的英語表達為“significant”,它的正確意義應當是“有意義的、有重要性的”。俄語為“Значмый”和日語中的“有意”也是這個意思。國內只有極個別的英漢詞典把“significant”誤譯為“顯著的”。正確的說法應當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或“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等[20]。在解釋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時,有些人常常根據P值的大小作出對實驗效應差別程度不同的專業結論[21]。例如某實驗研究,比較甲、乙兩種治療方法對某病的治療效果(假定甲法的療效優于乙法),若得到“P<0.001”,則認為甲法極顯著優于乙法;若得到“P<0.01”,則認為甲法非常顯著優于乙法;若得到“P<0.05”,則認為甲法顯著優于乙法。犯這種錯誤的原因是錯誤的理解了統計學中P值的概念[7]。統計學上根據假設檢驗原理推算出來的P值表示拒絕特定的無效假設可能犯假陽性錯誤的概率。P值的大小并非指差異的太小,只能反映兩者相同或不相同。P值越小,說明越有理由認為兩種處理方法效果不同,而不能反映對比的兩組或多組之間差異的大小。差異的大小只能根據專業知識來確定。此外,甚至在部分投稿文章中未交代所采用的統計分析方法,也未見應用統計學的跡象,僅從各組數據的均數大小做出了統計推斷。醫學期刊論文中暴露出來的統計學錯誤,從表面上看是編輯部和審稿者把關不嚴所致。事實上,即使審稿時發現了上述錯誤,也無法改正。因為實驗設計的錯誤只有在科研工作開始之前才有可能得到糾正。即使編輯工作者能夠阻止有嚴重統計學問題的,也僅僅是治標而已。如何使廣大醫學論文作者在醫學研究中正確應用統計學,提高科研質量才是治本[7]。#p#分頁標題#e#
4對策與建議
眾所周知,統計學是從事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從試驗設計、資料收集與表達、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正確地運用統計知識,才能真正發揮統計學在科學研究中應起的作用。然而,在已出版和發表的一些學術專著和論文中、通過評審的科研成果和答辯的學位論文中,經??梢钥吹胶鲆?、輕視和誤用統計學的現象[22]。
知識應完善編輯人員的知識結構,保證統計學應用的準確性。為此,可定期聘請統計學專家對審稿人員進行統計學知識培訓??萍计诳娜后w效應理論[23]認為,期刊編輯的專業結構應多元化,以利于編輯互相學習,實現知識互補。醫學期刊編輯部可考慮聘用統計學專業的研究生作為編輯。編輯應將醫學統計學作為自己的必修課,通過多種方式,如自學自修,參加講座或培訓班學習統計學知識,有條件的編輯部,如醫學院校學報編輯部,可以有計劃地組織編輯參加本科生或研究生醫學統計學課程的學習,也可鼓勵編輯人員在職攻讀統計學專業研究生學位。這樣,可以提高全體編輯人員的統計學水平,最終使編輯和審稿人都能夠發現論文中存在的統計學錯誤,并指導作者修改,正確進行醫學論文中有關統計學分析的描述[24]。另外,有關職能部門或學會可組織與醫學統計學相關的培訓班,聘請統計學專家講課,對編輯人員進行定期統計學知識培訓,加強科研設計、統計學知識的學習[19]。
4.2加強醫學統計學專家審稿
醫學研究論文專業性強,經常涉及統計學處理問題,有時會遇到統計方法復雜的稿件,這不僅需要本學科專家審稿,而且需要醫學統計專家把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論文所報道的研究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醫學期刊編委會中應有統計學專家,專門負責稿件統計學方面的審查工作。
4.3強化作者的統計學意識
[關鍵詞] 循證醫學;臨床中藥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方法;教學難點
[中圖分類號] R2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12-0123-03
The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about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eaching in the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XU Chang1 MA Zhijie1 ZHOU Li2 ZHONG Meng1 XIE Junda1 LI Jian3 ZHAO Kuijun1
1.TCM Pharmacy Departmen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2.Cardiology Departmen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3.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in our hospital, we teach the graduate student 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 knowledge. Teaching methods are as follow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cture combined to impart knowledge of EBM, using the network resources to enrich the knowledge of EBM, the idea of training EB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teaching, combination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method(PBL) and EBM in teaching, encourage graduate students to write EBM papers. Although it has achieved a wealth of teaching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the following teaching difficulties: the lack of high-qual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 clinical data in China, graduate students' statistical ability is relatively weak, graduate students lack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gener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s helpful to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difficulties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是指應用現有最為可靠的研究證據,結合醫師的臨床技能及既往經驗,在尊重患者的個人意愿的前提下,對患者做出的醫療決策與診治方案[1]。自1992年Gordon Guyatt于JAMA雜志首次提出此概念始,循證醫學迅速與臨床各學科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在不斷豐富與完善自身體系的同時,更促進了傳統臨床教育模式的轉變[2]。
臨床中藥學是指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患者為主體,研究中藥或其制劑在人體內的作用及機制與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3]。作為一個新興學科,臨床中藥學的教學模式及內容尚處于摸索階段[4]。本單位于2015年成立臨床中藥學碩士招生點,且于當年成功招生,依托本科室課題背景及首都醫科大學教學資源,在研究生教學中,開展循證醫學培訓與鍛煉,且碩果頗豐。現將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教學的方法、成果及難點做一歸納總結,以供同仁參考引智。
1 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的教學方法
1.1 課堂教學與講座相結合系統傳授循證醫學知識
在臨床中藥學的常規教學中,帶教老師將循證醫學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理念融入教學內容中,通過系統地傳授讓醫學生正確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知識,再依靠本院循證醫學中心及首都醫科大學豐富的教學資源,針對循證醫學的重點及難點定期開展專題講座,通過專家的講解及答疑使醫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
1.2 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循證醫學知識
在醫學教育中融入以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新型醫學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5]。帶教老師通過微信群、QQ群等流行社交軟件,將循證醫學相關課件、文獻、資料推送給研究生。這樣不僅可以將帶教過程中沒講到的、忽略的、重要的知識點在群組中詳細講解,還可以實時回答研究生在學習循證醫學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與不解之處。另外,這種線上學習交流方式不僅可以避免學生“羞于問、不敢問”的常見教學難題,還增加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拉近了雙方的距離,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
1.3 教師帶教過程中培養循證醫學理念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知識更新速度往往較慢,而醫學及藥學領域知識的更新速度卻是極快的,如在教材還未介紹他汀類降脂藥物在防治冠心病上的里程碑式突破時,在臨床診治冠心病的過程中就已形成強化降脂的理念[6]。所以,在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需讓研究生親身感受到醫學、藥學知識不斷更新的現實性與必要性,再通過具體的循證醫學案例使其掌握獲取知識、辨別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
1.4 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方式(PBL)與循證醫學教學相結合
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PBL)將“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學習”模式[7]。PBL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獲取知識的機會,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與他人的交流方式。
在臨床中藥學的教學中,將PBL教學與循證醫學教學相結合,即“向研究生提出問題,并告知問題的解決手段(循證醫學),讓其自行尋找答案、甄別答案”的過程。這種模式的核心內容旨在調動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及實戰能力。在此模式下訓練的研究生不僅擁有嚴謹的臨床思維,而且在查閱文獻、分析總結、語言表達及科研寫作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能力[8]。
1.5 鼓勵研究生撰寫循證醫學論文
在就業壓力日益加劇的今天,唯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與含金量才能于萬千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而研究生在完成規定學習任務之余,無疑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9]。因此,鼓勵研究生對臨床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循證醫學研究,并撰寫相關論文,不僅有助于其對循證醫學知識、手段及理念的理解,更有助于豐富自身能力、提高自身含金量。
2 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的教學成果
自本專業研究生入學一年以來,循證醫學教學不僅激發了研究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知識;同時還提高了研究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可貴的是,一方面,循證醫學教學可使研究生養成縝密且靈活的臨床思維,促進其在今后的查房、醫囑審核、會診及科研等工作中做出正確、先進的用藥指導意見;另一方面,研究生通過循證醫學研究會親身感受到醫學、藥學知識海洋的廣闊與多變,促使其養成孜孜好學、不斷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這對新一代醫藥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循證醫學教學的同時也增強了帶教老師的循證醫學理念,不僅促進其在臨床中藥學的工作中做出科學的用藥指導,還促進了循證醫學及流行病學科研的開展。在進行循證醫學教學的一年來,本教學點已于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循證醫學論文2篇,分別為鹽酸小檗堿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療效的Meta分析[10]及雷公藤多苷聯合甘草酸單銨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Meta分析[11],不僅拓寬了鹽酸小檗堿片及雷公藤多苷的應用范圍,還為臨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銀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參考。
3 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的教學難點
3.1 國內缺乏優質的隨機對照試驗(RCT)臨床資料
循證醫學的研究基石是通過雙盲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以評價某種藥物或療法對某種疾病的療效及毒副作用[12]。由此可見,循證醫學重視證據,不迷信權威。現行醫學各學科診療指南的證據主要來源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但由于人種、飲食結構、環境等因素的不同,這些指南并不完全適用于我國患者。然而,正規的臨床試驗所需樣本量大、研究周期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還需避免商業利益對結果的影響。由于我國的循證醫學概念引入較晚,現有的嚴格、正規的隨機對照試驗臨床資料可謂鳳毛麟角,尤其有關中藥的臨床報道仍以觀察性研究為主,導致在進行中藥的循證醫學研究中,缺乏優質、具有代表性的臨床原始資料。
3.2 研究生的統計學功底普遍薄弱
循證醫學與統計學是緊密相連的,數據的篩選、方法的選擇均離不開統計學基本原理[13,14]。在循證醫學教學中,帶教老師必須在闡述相關統計學知識后,方可講授循證醫學知識[15-17],表明現有的研究生《醫學統計學》課程與實際應用多有脫節,其所講授的知識過于陳舊、繁雜,且應試教學模式過于死板、老套,導致研究生難以把握統計學的重點與難點,無法掌握實際科研工作中所需的數理統計知識。故應加快《醫學統計學》課程改革,改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內容,增強研究生對統計學的實際應用能力。
3.3 研究生缺乏自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限于傳統醫學教育模式,研究生的主動性普遍較差,帶教老師需向其布置具體的任務,交代具體的研究方法與軟件,甚至還需對結果進行分析思考[18,19]。研究生大多不具備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及能力,僅滿足于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導致離開教師及學校,研究生無法獨立開展循證醫學工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帶教老師一方面要向研究生傳授具體的循證醫學理論與知識,另一方面也要著重培養研究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研究生學習及科研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其學以致用。
4 展望
將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乃至各科臨床教學中,對研究生的臨床診治、科學研究、人文關懷及個人發展均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作為首都三甲教學醫院,我們肩負著向社會輸送高水平醫學、藥學人才的重任,而循證醫學無疑是現代醫學與藥學的發展方向與診療理念。因此,于本碩士點內開展循證醫學研究,貫徹循證醫學理念,推動循證醫學與臨床中藥學教育的融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任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深化對循證醫學的教學,大膽嘗試新型培養模式,同時望能給業界同仁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 Montori VM,Guyatt GH. What is evidence-based medicine[J].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02,31(3):521-526.
[2] 方冠毅,劉宇軍. 循證醫學教育在醫學生臨床素質培養中的探討[J]. 華夏醫學,2009,22(3):521-522.
[3] 趙宇昊,唐燕,李書珍,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臨床中藥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12):1891-1892.
[4] 王建. 基于中藥學專業《臨床中藥學》課程的教與學思考[J]. 中藥與臨床,2015,6(4):37-39.
[5] 劉濤,李冰. 發揮教育信息技術優勢改造醫學課程教學模式[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4):411-413.
[6] 康俊萍,吳嘉慧,李培Z. 心內科研究生教學中開展循證醫學教育的探討[J]. 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46-48.
[7] 辛萍,王建,王忠寬,等. 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是對未來教育的挑戰[J]. 中國科技信息,2008,15(1):234-235.
[8] 田金徽,羅小峰,李琳,等. PBL在循證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4):392-395.
[9]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淺議臨床中藥學學科內涵建設[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11):139-140.
[10] 續暢,劉學龍,倪建騰,等. 鹽酸小檗堿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療效的Meta分析[J]. 中國藥房,2015,26(30):4232-4235.
[11] 續暢,趙奎君,吳真,等. 雷公藤多苷聯合甘草酸單銨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Meta分析[J]. 中醫藥導報,2016, 22(2):101-104.
[12] Straus SE,McAlister FA. Evidence-based medicine:Acommentary on common criticisms[J]. CMAJ,2000,163(7):837-841.
[13] 陳曉陽,李晟,劉平安,等. 《臨床中藥學》教材編寫的思考與建議[J]. 中醫藥導報,2014,20(2):151-153.
[14] 李潔,張虹. 加強醫院臨床中藥學學科建設的幾點建議[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10):1048-1049.
[15] 周蓓,吳燕春. 臨床中藥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138-139.
[16] 顧曉玲,朱江,陳麗華. 中醫醫院開展臨床中藥學工作初探[J]. 中國執業藥師,2014,11(10):54-56.
[17] 王安香. 臨床中藥學與中藥師作用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9):128-129.
[18] 胡小勤,曾學文. 提高《臨床中藥學》學科教師興趣激發能力的方法[J]. 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29(3):61-63.
【關鍵詞】縣醫院;三級乙等;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112—01
1 革新發展模式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單純的擴大規模及追求醫院等級現象頻現,影響了醫療衛生體系平衡,對醫療衛生資源造成較大的浪費,不利于醫院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做為一家縣級醫院,一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我們不得不思索自己今后的發展之路到底該怎么走,怎樣改變,怎樣規劃、怎樣發展,是當前醫院最該考慮的問題。
伴隨我院完成由“二級甲等”向“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的等級提升,醫院將重點加強醫院內涵建設,提高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水平,確保醫療安全,不斷提升醫院綜合實力作為新的發展動力。醫院提出新的發展思路:以“醫師學者化、科室學科化、醫院學院化”為指導思想,走出一條持續發展之路,從醫師、科室、醫院三個層面入手,逐步把醫院打造成一所學者化、學科化、學院化,具有較強綜合實力和自身特色的現代化三級醫院,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2 以個人能力提升為推手,逐步實現醫師學者化。
2.1何謂醫師學者化。
醫師作為醫院最基本的構成部分,是醫院運作的支柱。醫師管理也是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才興院發展戰略,就是要不斷加強和完善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強醫師的管理工作?!皩W者”不只是簡單的“學”與“術”,也是社會化與個人品格修養的體現,概括而論就是“德藝雙馨”。醫師學者化,是對其觀念的轉變和提升,超越了“醫匠”的概念,激發其對個人學術和能力追求的動力與創新激情,逐步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滿足個人更高層次的需求。
2.2醫師學者化的基礎。
我院高度重視醫師管理工作,近年來引進高級技術人才、碩士研究生以及緊缺專業本科生130余人。醫院現有的醫師配置基本能滿足臨床工作需要。截止目前,全院開放床位700余張,在崗醫師330余人,正高級人員10人,副高級人員80人,中級人員130余人,碩士研究生52人,大學本科200余人。2012年8月捷報傳來,我院正式成為四川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聯合基地,我院內科、外科按計劃可對一定名額的醫師進行規范化培訓。同時,我院注重提高醫師專業技術、學術水平,鼓勵大家積極撰寫醫學論文,每兩年舉辦一屆學術論文交流會,近三年,在各級刊物上發表醫學論文220余篇??梢哉f,我院在醫師數量、職稱構架、學歷構架、培訓基地、學術氛圍等方面初步奠定了醫師學者化的基礎。
2.3“五步走”推進醫師學者化。
萬丈高樓平地起。在推進醫師學者化的道路上,醫院制定有完善的規劃和方案:(1)堅持量變引起質變,在現有數量的基礎上,著重醫師質的提升,實現向學者化的實質性轉變。(2)繼續加強人才引進工作,特別是加強高級技術人員、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工作,預計引進副高級以上人員十五人,引進博士生數名;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并嚴格執行,保證“人才進的來,能成長,留得住”。(3)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規培基地的作用,拓寬知識面、增進知識的深度,使醫師綜合素質再上一層樓。(4)發揮先進的模范帶頭作用,以醫院現有的數名縣級優秀學科帶頭人為基礎,以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逐步帶動更多的醫師同步學者化。(5)切實踐行科教興院戰略,緊抓科研工作不放松,制定更適宜的方針政策,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學術氛圍,強化醫學論文的撰寫、增進學術交流,鼓勵醫師繼續再教育。
3 以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逐步實現科室學科化。
3.1重點學科建設的重要性。
科室是醫院醫療業務、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是醫院組織結構中的主體;學科是按科學性質劃分的門類,是按需求導向專業細分的結果?!翱剖覍W科化”就是以追求技術的精度、學問的深度、科學的廣度為最高境界,是醫院發展的工作主線和主體途徑。學科建設是醫院建設工作的核心內容,是醫院開展醫療、教學、科研活動的基礎。近年來,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在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開展以重點學科為核心,以重點帶動一般的“科教興院”戰略是優化醫院內部醫療資源配置,增強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醫院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3.2以重點學科建設帶動醫院學科化。
目前,我院骨外科、泌尿外科為市重點學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的診療技術水平、從業人員素質、設施設備等方面在同級醫院中都屬于前列,在地區范圍內有較強的影響力,這對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動力。但是,一兩個學科的優秀不等于醫院的優秀,醫院的發展也不能只依靠個別學科。我們今后的發展目標是以兩個重點學科為典范,推進各學科的全面發展,力爭再成功申報三個重點學科。醫院將逐步加大各學科在規劃布局、人員配置、學科帶頭人建設、設施設備、科研開發等方面的投入,保證各學科均衡發展,重點突出。
4 與高等院校強強聯合,逐步實現醫院學院化。
4.1醫院學院化發展的迫切性。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21世紀,僅僅依靠自身的努力已遠遠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合作與聯合已逐步成為主流發展模式。作為一家縣級“三級乙等”綜合醫院,要想在強者如林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身的努力是有限的,難以獨自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出路在哪里?答:醫院學院化。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加強與各大高等院校的合作,通過強強聯合,依靠學院在學術氛圍、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創新成果、技術實力等方面的優勢,轉化為醫院發展的動力,學以致用、教學相長,進而提升醫院內涵建設,增強醫院綜合實力,實現醫院持續發展。
4.2 醫院學院化的堅實基礎。
我院自1984年作為院校教學基地已有28年的歷史了,現已成為川北醫學院、瀘州醫學院、成都醫學院、四川中醫藥高等??茖W校、攀枝花學院等9所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實習基地,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網絡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集團醫院。師資條件雄厚;全院有帶教老師191人,帶教老師由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5年以上工齡且帶教評價較高的醫師擔任。教學設施齊全,有大型學術廳和規范化教學示教室;醫院現有圖書5000余冊供學生借閱;醫院有投影儀、攝像機、錄像機、多媒體教學工具和模擬人教具,用于常規教學;開放了電子閱覽室,安裝開通了維普網,圖書室和各科室電腦均可上網檢索閱讀醫學信息,供老師和學生遠程學習和考試訓練,為考執業醫師證提供了較好的教學指導和訓練方式。后勤保障完善;有一幢專為學生住宿的實習生公寓,有公共食堂、洗浴室等。
4.3 強強聯合,構建高等院校教學附屬醫院。
醫院與各大院校的聯合教學實習是雙贏的,有利于院校的發展,也極大地推動了醫院的發展。醫院作為各大院校的教學實習基地,取得了顯著成效成效。近三年來,我院共接收大中專實習生和鄉村醫師培訓實習學員1500余人,臨床執業醫師帶教師資隊伍240余人,平均帶教實習生人數300余人。醫院長期致力于深化與各大院校領導、師生之間的友誼,保持了良好的互動,雙方在教學、科研、人力資源等方面密切合作,攜手發展,成績喜人。醫院有與外單位開展科研協作的經驗與基礎,現已與省內多家“三甲”醫院進行科研合作,在數個科研領域取得重大成果。醫院今后的發展方向就是繼續加強與各大院校的緊密聯系,尤其是注重開展聯合醫學課題研究,我們期望爭取與其中一家院校達成聯合協議,將我院構建成為其教學附屬醫院。
5 實現“點線面想結合、三化一體化”,助推醫院新發展
一個個醫師猶如一個個圓點,串聯成了一條線——科室;一個個科室猶如一條條直線,相互平行交錯匯成面——醫院。醫師與科室,科室與醫院,點線面相結合;逐步實現醫師學者化、科室學科化、醫院學院化,三化一體化。我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醫院醫師數量增多、素質提升,科室規范化、技術水平顯著提升,醫師、科室、醫院同步發展,有機結合,將醫院發展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從粗放型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極大地提升醫院內涵建設,使醫院在同級醫院之中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保證醫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大文,趙志強.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醫院發展的思考[J].知識經濟,2009;(5).
[2] 劉家望;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 推動醫院工作全面進步[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4).
《醫學科研方法》的主要內容包括醫學基本科研方法的講解、醫學文獻的閱讀、醫學科研論文的寫作等,可以使醫藥專業的學生了解醫學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醫學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對專業的熱愛。為今后的就業和繼續深造做好鋪墊。
隨著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從原來的培養臨床醫生轉變到了培養全面的醫學創新人才。醫學創新型人才應有濃厚的創新意識、高尚的創新人格、豐富的創新知識、飽滿的創新精神、活躍的創新思維、高超的創新能力、科學的創新實踐[2-3]。為了適應這種轉變,很多醫學類院校都在研究生中開設了《醫學統計學》、《醫學科研方法》這兩門課程,以達到培養全面型人才的目的。近年來,逐漸在本科學生中也開設了這兩門課程。
在醫學科研相關內容的學習中,《醫學統計學》、《醫學科研方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門課程[4-6],但是我在教學中發現,我校的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中,有的專業兩門課程都學習了,有的專業只學習了一門課程,兩門課程都學習的專業中,有的設置在同一學期,有的設置在不同的學期。為了探討課程設置的最佳效果,我對這幾類班級做了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12級醫學本科本學期開設了《醫學統計學》的班級為研究對象,分成三大類,分別是在學習《醫學統計學》之前沒有學習過《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在學習《醫學統計學》之前的某學期學習過《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以及在學習《醫學統計學》的同時正在學習《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在這三類中分別隨機選擇一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稱為甲班、乙班和丙班,共208人。這三個班級所使用的《醫學統計學》和《醫學科研方法》的教材一致,授課學時、內容相同。
1.2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給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
1.3 統計學處理
資料錄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17.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2.1 調查問卷結果
在整個學期的教學結束以后,對所選三個班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表2。
三、討論
《醫學科研方法》這門課程主要的教學內容為:科研設計的基本概念、科研設計的三要素、科研設計的原則、科研設計的類型、動物實驗、醫學文獻的閱讀、醫學論文的寫作等。《醫學統計學》的主要教學內容為:醫學統計學的基本概念、數據的分類、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非參數檢驗等。
在本次調查中,上過《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對科研的興趣和了解比未上過《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要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醫學科研方法確實有開設的必要,能讓學生們在本科的學習階段對科研有所了解,為以后的深造打下基礎。
在內容上,醫學統計學中學生們會學習到的統計學方法,都是與醫學科研方法中學習到的科研設計類型相對應的,在沒有上過醫學科研方法課程的班級中,就需要教師額外給學生講解相對應的科研設計類型,并且還要給學生解釋統計在醫學中的應用,這就耗費了上課的時間,且很多學生在上課時簡單的講解中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種科研設計類型。如果兩門課程分開兩個學期進行教學,學生們對之前的內容就會有所遺忘,因此乙班和丙班兩個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將兩門課程放在同一個學期教學能促進相互的理解,內容上顯得更加的連貫。
本次研究只是對《醫學統計學》和《醫學科研方法》這兩門課程在內容理解上的相互促進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為以后的學生培養方案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在任何課程的教學中,教學效果不僅僅是由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開課順序決定的,對教學效果有影響的還有教學模式,要將好的教學模式與合理的培養方案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具有實際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學生。
關鍵詞:醫學專業EAP 批判性思維 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07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知識與人才的跨國交流日趨增加,醫學院校對于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也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以滿足本校學生畢業以后出國深造或者完成本專業相關領域繼續研究的進一步需求。英語將成為一個日常使用的工具,它不僅體現在日常社交方面,也反應在學術素養方面。我們的學生應當具備在特定的學術環境下使用恰當的語言得體地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的能力。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就要求我們對醫學專業領域學術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為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服務。
1 醫學EAP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
醫學專業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教學的目的是以學術研究為導向,為社會培養科研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畢業后可以從事國際性醫學交流和合作的醫學人才。醫學英語EAP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1 人才培養目標
具有學術素養的醫學專業人才必須能夠自如地用英語完成文獻閱讀,搜集研究所需要的學術資料,批判性地提出自己就學術方面獨特的意見,熟悉醫學論文的寫作程序并能獨立完成論文,可以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自己的學術主張,并參與學術討論,可以與出國進修學習更好的銜接,不斷接收國際最新的醫學研究前沿知識,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1.2 參與性
語言的輸出驅動理論認為,輸出需求驅動語言學習者獲得語言技能的方向和形式。簡單的說,只有讓學習者產生需要使用語言的必要性,才能促進學習者主動接受教師教授的語言輸入的內容。醫學英語EAP體現了學生在實際工作和學習中產生了對專業英語學習需求,從而產生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并且成為專業英語課堂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1.3 實用性
醫學專業英語的實用性教學是以培養科研型學術性醫學人才為目的。它的教學內容要與學生將來需要面對的實際工作和科研需要結合起來。因此,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2 醫學EAP教學模式的實施
我校醫學EAP的教學現狀是:大三大四的醫學英語教學跟大一大二的大學外語銜接性不強,特別是在教學內容上,我校醫學專業學生采用的教材內容過于深奧,語言過于復雜,跟大學外語教學階段有著明顯的斷層,不能幫助醫學專業學生轉型到專業性學術科研和實際工作的需要。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忽視了對于學生的專業學術性批判思維的形成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目前,醫學英語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閱讀加翻譯。
2.1 優化課程設置
長期以來,我校醫學專業英語課程只設置單一的閱讀課,而沒有聽力、會話和寫作課程,這樣的課程遠不能滿足醫學專業學生學習深造及實際科研工作需求。因此,我們在公共英語教學結束后,于第三和第四學年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同時,對于大二以上直到研究生階段的,凡是通過國家大學外語四級考試的學生,開設學術英語醫學專業選修課。我們每學期將一教學時數由36學時增加到70學時。除了傳統的醫學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外,增加基于網絡模式下的自主學習平臺,用于滿足學生課后對于閱讀量、專業詞匯量以及聽說材料的擴充需求。
2.2 改革教學內容
醫學英語的教學題材不能僅僅強調語言技巧,必須圍繞學習內容的專業性和時效性,以及語言知識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作合理取舍,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語言的使用目標情景,增加音頻和視頻教材、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網絡化反饋機制。實現集紙質教材、多媒體教材、網絡教材、網上資源于一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在實際教學中,在閱讀方面,我們以醫學知識為主題,每一單元設置一個主題,教師利用各種媒體選擇摘錄以嚴謹的科技語言文體論述具體的醫學知識的文章,既提高學生閱讀醫學文獻的能力,也為醫學英語寫作提供習作的機會,幫助學生了解學術論文的寫作流程,訓練學生對于文獻的歸納總結能力,以及基于文獻閱讀基礎上的自主批判性思維能力。
2.3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醫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
傳統的醫學英語教學課堂往往是教師一言堂,學生在被動地接受。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對學生接受程度的評估,也不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更不利于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學術研究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對學術英語學習的需求改變教學模式,將單一的翻譯模式改成多樣化任務型語言技能訓練,加入個人表達、結對活動和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活動形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術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不是高、深、難的專業知識教學,也不是僅僅傳授英語語言技能的教學,它屬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范疇。它順應了大學英語的發展趨勢,是能夠滿足醫學專業學生對醫學英語學習的實際需要的。筆者認為,以培養具有學術素養的國際性醫學人才為目標的醫學專業EAP是符合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規律的,也是完全可以在醫學院校推廣實施的。
參考文獻:
[1]姜麗.醫學高專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及教學方法初探[J].繼續醫學教育,2003,17(6):44.
[2]吳顏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堅持實用性[J].職業時空,2008,4(3):72.
[3]劉偉榮,王俊林,常蕾等.基于計算機網絡模式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初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8,22(3):220.
[4]陳曉明,張建佳.以實用性醫學英語教學為基點 促進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