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6: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漢語語言文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人數 考試科目 參考書目 備注 008 文學院(電話:89683067、89683519) 147 文學院所有專業均不接受單獨考試。 135102戲劇 30 01 舞臺劇與影視劇寫作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4 英語二③623 藝術基礎(戲劇影視文學)④902 劇本寫作 復試科目:0810 創意與編導
《戲劇藝術十五講》董健、馬俊山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專業學位,學制3年。聯系電話:89686486。 02 舞臺劇編導 03 影視劇編導 04 演出管理 130300戲劇與影視學 6 01 戲劇戲曲學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16 戲劇與電影基礎(含戲劇與電影理論、中國戲劇、外國戲劇、中國電影、外國電影)④978 評論寫作 復試科目:0809 戲劇與影視專題 參看“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所”網站“招生與培養”欄(njuxy.cn/student.htm) 本專業為江蘇省重點學科。在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內擇優錄取,初試合格參加復試者,按專業及外語總分排序,參考書目適用于初試及復試。 02 電影學 03 電視藝術學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1 歐美文學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15 文學(含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④935 語言及論文寫作(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及論文寫作) 復試科目:0807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題 凡大專院校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均可視為考試參考書。 “中國語言文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擇優錄取,招生規模81人,初試合格參加復試者,按專業及外語總分排序;參考書目適用于初試及復試。 02 西方文論 03 中外文學關系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01 現代文學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15 文學(含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④935 語言及論文寫作(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及論文寫作) 復試科目:0806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 凡大專院校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均可視為考試參考書。 “中國語言文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擇優錄取,招生規模81人,初試合格參加復試者,按專業及外語總分排序;參考書目適用于初試及復試。 02 當代文學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01 先唐文學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15 文學(含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④935 語言及論文寫作(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及論文寫作) 復試科目:0805 中國古代文學專題
凡大專院校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均可視為考試參考書。 “中國語言文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擇優錄取,招生規模81人,初試合格參加復試者,按專業及外語總分排序;參考書目適用于初試及復試。 02 唐宋文學 03 元明清文學 04 近代文學 05 域外漢籍研究 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01 古籍整理與研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15 文學(含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④935 語言及論文寫作(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及論文寫作) 復試科目:0805 中國古代文學專題 凡大專院校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均可視為考試參考書。 “中國語言文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擇優錄取,招生規模81人,初試合格參加復試者,按專業及外語總分排序;參考書目適用于初試及復試。 02 中國文化史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01 古代漢語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15 文學(含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④935 語言及論文寫作(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及論文寫作) 復試科目:0804 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專題 凡大專院校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均可視為考試參考書。 “中國語言文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擇優錄取,招生規模81人,初試合格參加復試者,按專業及外語總分排序;參考書目適用于初試及復試。 02 現代漢語 03 中國語言學史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1 理論語言學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15 文學(含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④935 語言及論文寫作(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及論文寫作) 復試科目:0803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題
凡大專院校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均可視為考試參考書。 “中國語言文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擇優錄取,招生規模81人,初試合格參加復試者,按專業及外語總分排序;參考書目適用于初試及復試。 02 社會語言學 03 方言學 04 對外漢語教學 05 語文教學和語言文字規范 050101文藝學 01 文藝理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③615 文學(含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④935 語言及論文寫作(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及論文寫作) 復試科目:0802 文藝理論專題
凡大專院校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均可視為考試參考書。 “中國語言文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擇優錄取,招生規模81人,初試合格參加復試者,按專業及外語總分排序;參考書目適用于初試及復試。 02 文藝美學 03 西方文論 04 中國文論 045300漢語國際教育 30 01 漢語國際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54 漢語基礎④445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復試科目:0801 專業綜合(語言學概論、作文) 《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漢語》(第一冊、第二冊)王力著,中華書局;《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文化要略》程裕禎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當代中國》張海林著,南京大學出版社;《跨文化交際學概論》胡文仲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外國文化史》孟昭毅、曾艷兵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劉珣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專業學位,學制2年。咨詢電郵:chenguang@nju.edu.cn。
論文摘 要: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的應用性不是很強,但是現代社會競爭殘酷,學生要想適應就業的大趨勢,就要加強本專業的實用性。本文所提出的方式就是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要突破專業的局限性,在教學上進行創新,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讓學生在社會上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像工程建筑和醫學一樣,它的職業定位沒有那么清晰,不是應用型的專業。它是傳統的人文科學,能夠體現人文的精神,傳承并且發揚漢語與中國文化的作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要內容就是文學文化的遺產,是對人類的一種認識,承擔者某種社會的責任。所以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就是畢業后的學生所從事的工作是和人相關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能夠體現對社會觀念的適應,不是能夠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的,而是創造社會效益的。社會的不斷進步,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教學的實用性被提升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來說,也要進行一定的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讓學生在社會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不僅包括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的創新,還有教學思維方面的創新。要突破專業方面的限制,創新教學內容。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就業面很廣,這也導致了學生學習期間做不到專和精,在畢業后找工作的競爭力方面比不上其它的專業。這種專業的特殊性讓我們在教學當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語言以及文學本身的教學,要結合目前的就業狀況對學生進行能力方面的培養。新聞、文秘以及公共管理等等專業都是從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慢慢發展而來的,所以,我們不僅要保證學生的專業基礎很扎實,要打破漢語言文學專業所設定的界限,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獨特優勢,比如新聞傳播、文秘、廣告策劃、公關以及文化管理等等的課程都可以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來增強自己的從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想法決定行動,只要學生內心想進行創新的活動和學習,就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要求學生具備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該專業有極強的文化特征,其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對漢語的感情,對東方文化的親合及從中汲取創新精神動力,并影響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因此,漢語言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首先,教師應有強烈的創新教育意識,思想上要勇于開拓,力求提出獨特的、新的教育活動思路,行為上善于探索,潛心實驗,不斷總結和不斷進取。在教學中不能滿足做文化的傳聲筒,要適當的通過文化評論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并對社會文化現象進行思考,如博客,新媒體等多種文化傳播方式都可以成為學生思考的問題。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以其豐富的知識做背景,在教學中不斷拋出新觀點,給學生以震撼,激勵他們也去發現、思考、創新。可以說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必須在不訥于言的同時,還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該專業的個性,只有言行結合,才能讓學生讓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動力。 2 修訂教學計劃
要拓寬對民族的文化進行了解,在教學計劃當中增強民族文化的理論以及其它有關民族知識的課程,開展民族地區的考察等等活動,讓學生多多了解我國的國情,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理論聯系實際。要重視寫作類課程的教學,要把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寫作都列入到教學計劃當中。要增強對中國文化的介紹,而且要做到介紹的準確,介紹的完整。要注重基礎課程和應用課程結合起來,增強實踐教學的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注重專業的延伸,發展研究能力,發展實際工作的能力。
3 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實用性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方向為教師、各類編輯職務、文秘、文案策劃人員等。但事實上,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公司等單位,還有少數人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較寬的職業適應性,但同時,由于相關行業存在文秘、新聞、廣告、公共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造成了對他們較大的沖擊力,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要從現實的意義來看。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五個方面:古今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現代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信息調研能力等。學校和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專業課程的應用模塊,通過系統的應用技能課程的設置,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提高這五個方面的能力,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曉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應向創造性教學轉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1).
[2] 唐賢清.綜合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5).
[3] 許海燕.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知識結構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J].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1(3).
[4] 唐賢清.綜合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5).
【論文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漢詞發展 全球化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母語漢語流傳至今,已經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活著的語言。這一點很值得我們驕傲,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他們的語言都隨著國家的滅亡而隨之消失,古老的文明也因而蒙上了一層迷霧。
一、漢語發展面臨的問題
1. 古代漢語的尷尬境地
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追求利益是很多人生活的目標,因而一些實用學科的學習變得異常重要,比如計算機、醫學、通信和外語等等有"錢"途的專業炙手可熱,而真正能夠提高水平的國文卻門可羅雀,實在是令人悲哀。古漢語雖然已經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是靠古漢語來承載的,連承載這個文化的基礎我們都已經開始拋棄,那還有多少人能承擔得起歷史的重擔?中國的文化典籍,絕大部分都是用古漢語寫成的。今天,我們很少有人會去重新拿起四書五經或者一些淺顯的古籍來學習,就算去學,恐怕也不得不費一番工夫斟酌每一句話的意思。另外,古漢語的教學也在學校里有一定的問題。王力老師的《古代漢語》主導高校講壇將近50 年,一直沒有變化,其中的文選、常用字、通論三結合的做法一直被效法。有些學者認為王老師的教材用了50 年就必然過時,這種三結合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古代漢語教學的需求。其實不然,筆者認為這三部分本來就個有偏重,教學過程中也是側重點不同。這三部分中,選能夠介紹給學生很多名家名篇,常用字和通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選。如果一味強調文選的作用,我想就沒有必要再學教材了吧,完全可以把經典拿來重點學習,又何必在教材的問題上爭執不休呢?恐怕這也是國內古代漢語教學的一個極端吧。
2. 現代漢語的現狀
現如今的求學更看重實際,所以從中學起,可憐的學生們不得不面對數學、物理、化學和英語等實用學科的重擔,去承擔升學的壓力。因為要參加中考,參加高考,要不然就上不了好大學。在這個實際問題面前,學生們不得不有所選擇,那就是放棄培養國文基礎,而是花大量時間去鉆研數理化,去背英語。到了大學,又有新的問題出現,需要學好專業課,找個好工作,或者是考研究生。而這些事情,無一例外都對英語有要求,所以好不容易擺脫升學壓力的大學生,還是需要整天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專業課和英文,除了文史哲的學生,其他專業的幾乎都沒有時間去提高中文。所以我們才會發現, 一些著名高校的校長竟然在重要場合發言讀白字錯字,甚至用錯典故,這恐怕和如今學者的風范不符,不得不令人擔憂。
3. 外文的沖擊
除了我們自身的問題,另外一點不得不談,那就是西方世界的強烈攻勢,尤其是英語國家的語言沖擊。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在前一小節已經提到的, 現在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遠遠超過學習中文的時間。在中學期間,升學的壓力是最重要的,但是到了大學,就業的壓力恐怕是最重要的。凡是求職,公司無論大小,都要求職員CET4 或者CET6。另外一方面是出國的需要,這對英語的要求更高,TOEFL 和GRE 耗費了多少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二、漢語言文學的國際化道路
漢語言文學要想走出具有特色的國際化道路,必須要著手于漢語的國際化,就像英語一樣,讓世界各國人民廣泛地接受并且普及漢語,可以說漢語國際化的道路坎坷而又漫長,但是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加強對外漢語的教學,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那么在不久的將來必將達成這一目標。現在一些國外的學校,都非常重視漢語教學,孔子學院的設立和普及就是最為有力的證明。
論文摘要:當前漢語言文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導致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環境良莠不齊。本文針對目前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結合今后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就改革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提出了幾點對策。
教學策略是教學方案的集中體現,它是為了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改革,按照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展方向而制定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制定過程中,務必根據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具體實際,充分考慮各種相關因素,結合目前漢語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已經存在的或者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根據漢語言文學教學目標,順應目前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以培養更多的現代化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為宗旨。
一、重點搞好教育理念的培訓工作,使得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指導思想得到統一
教育理念是廣大教師在深刻領會教育工作實質的前提下產生的有關教育的基本觀點以及信念。漢語言文學有四個方面的教育理念: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準確把握語文教育的核心;努力提倡協作、自主以及探究的學習方法;構建開放而又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對于這種指導性的綱領廣大教師必須系統而全面地進行學習,在準確掌握大的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必須遵循理念指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而并非在膚淺的學習過后,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隨意制定教學方法,從而無法有效解決應試教育所存在的種種問題,素質教育也就難以順利實施。漢語言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其教學工作更加應當遵循教學改革的理念,在統一的教學指導思想下,根據具體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順應漢語言文學發展趨勢的對策。
目前有不少教師為了適應課改的趨勢,發明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種創新發展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的觀念無可厚非,然而其可行性還有待檢驗。問題在于教師不能為了應付課改而隨波逐流進行創新,僅僅憑著應試教育的實踐經驗,所制定的教學理念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教育理念產生較大的誤解,造成教學效果并不明顯。
二、掌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質,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針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質說法眾多,事實上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本質主要涵蓋了文字、文章、文學以及文化等諸多元素的教學,是以言語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活動,工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符號性以及人文性是其輔助的特征。尤其是在教學改革的情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工具性就顯得愈來愈重要,努力培養學生以語言作為工具,有效運用到實際生活以及工作過程中是其關鍵所在,而并非應試教育中通過考試、升學,唯分數論成敗,所以,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根據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基本特征,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
應試教育下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考試成績,主要體現在考試分數的高低。教師教學的本質是為了學生能夠取得好成績,分數是根本,對學校而言升學率則是教學的根本目標。而通過教學改革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本質應當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思維能力等,由之前有形的的表現形式轉化為有著極為深刻內涵的內在無形的形式,按照這種本質上轉變來制定科學可行教學法,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目標教學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享受,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師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導向性的教學活動,學生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多樣化探究式的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學成效非常明顯。
三、確定理論指導實踐的教學思想,將教學法的研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運用
許多教師理論研究的能力很強,熟悉各種教學策略,各種理論如數家珍,發表了不少論文、成果,然而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效果并不明顯,主要原因在于理論的研究與實踐教學活動相互脫離,片面地對教改理念進行解讀,制定的理論方案不切實際,不重視知識的實用性肯定無法獲得明顯的教學成效。漢語言文學教學絕不能空口白話,教學方法必須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才能形成,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在教學實踐,才能找到最適宜的教學方法,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傳統根基非常深厚,能夠汲取的教學經驗也是非常豐富,前人優秀的教學理念應當加以汲取,然而要想在新時代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必須在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根據學生所反饋的情況,教師不斷進行分析與總結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在全面分析與總結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所教學生的具體實際,從而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策略,才能切實發揮教學策略的實際價值。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研究,絕對不可憑空想象,只有深入領會教改的教育理念,準確掌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本質,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反復、不斷分析、總結與提煉,從而歸納出適應漢語言文學教學發展趨勢的教學方法。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改革是一場持續改進的工作,不會有終結的時候,必須以發展的眼光才能順應時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秋、曲鴻雁. 高師院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新探[J]. 現代教育科學,2009(6).
[關鍵詞]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建設
一、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概況。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國高等院校設置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更是高等院校專業構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專業之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近現代大學中又稱中文系或國文系,近年有些高校稱中國語言文學系。
在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眾多高校中,民族院校處于一種比較特殊的地位。民族院校是我國專門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的高等院校。我國目前共有本科民族院校13所,其中國家民委直屬6所即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大連民族學院,各省、區屬7所即云南民族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民族學院、青海民族學院、湖北民族學院。此外還有一些處于少數民族地區、以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為主的綜合性高校如新疆大學、內蒙古大學、大學、廣西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等,都設有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較早的是在20世紀50年代,如西南民族大學1956年設???,1957年設本科。
相對于各類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建設而言,民族院校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師資隊伍、專業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等方面既有相似的問題,更面臨著各自特殊的難題。首先,民族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諸多方面本來就無法和綜合性大學相比;其次,在我們民族院校內部強調突出民族特色因而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重視不夠,無論是經費還是科研項目等方面都不可能向其傾斜;第三,民族院校內其他專業的同志沒有認識到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性、應用性地位和作用,一味強調各自專業的應用性、實用性,忽略了漢語言文學對其他那些應用性、實用性專業的支撐作用。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意義。
(一)對于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首先,從民族院校學生在校學習來講,漢語文是他們必備的工具。民族院校的學生無論在學校選學什么專業,都離不開漢語文這根拐杖。如果漢語文的基礎比較差,學習各類專業知識將必然會面臨許多困難,肯定會影響到他們的專業學習和研究。
其次,漢語文可以提高民族院校學生擇業的競爭力。當今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假如學生只是精通某種民族語文而缺乏漢語文的表達和書寫能力,學生畢業時就會感受到比別人更大更多的就業壓力。
第三,漢語文對于中華大家庭各民族共同交流和經濟建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華大家庭中有55個少數民族,黨和政府一貫主張“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憲法也明文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語文是民族地區教育和民族文化傳承所必需的。但是漢語是我國最廣泛的交際工具,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更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語言之一。因此,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就離不開漢語言文字學的學習。有少數民族學者早就指出:“少數民族懂得漢語文的人越多,運用漢語文的能力越強,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也就發展越快?!?/p>
(二)有利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首先,漢語言文字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結晶。語言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變化而形成和變化的,在形成、發展、變化的漫長歷史進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各民族之間的交往都會對漢語產生影響,換句話說漢字不單單屬于漢民族,而且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結晶。
其次,漢字文獻也不僅僅是漢族文化的載體。浩如煙海的漢字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綜合知識的總結,也記載著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與交流,甚至許多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經驗、文學藝術也主要靠漢字文獻而得以流傳至今,換言之漢字文獻成為中華多民族交流的見證,也為保存各少數民族文化做出過積極貢獻。
因此,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可以進一步增強對民族團結的認識,樹立在中華大家庭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的思想觀念,樹立“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的意識,從而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穩定與發展少數民族人才學好漢語言文學,可以更好地對外交流,可以更便捷地獲取各類信息,從而更好地為少數民族省、區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縮小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差距,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繁榮昌盛做出更大貢獻。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建設的思考和愿景。
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已經開始在漢語言文學學科建設上作思考、探索和改革。
第一,文學院近些年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并從學理上進行探討,在實踐中進行改革。比如徐希平早在2003年就發表了《關于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思考》,2007年又發表了《加強實踐、突出特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等論文,從理論上對此進行了思索和研究;漢語言文學專業各學科的老師都在積極探索、踏實改革、認真實踐,學院在2007年西南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辦學50周年之際,特地將全院師生對于漢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的相關論文結集出版。
第二,加強教學改革與研究。文學院從2006年期每年定期舉行“文學院教學活動月暨教學藝術研討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三屆,全院師生共同參與,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建設、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
第三,加強課程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學院十分重視課程建設,到目前為止漢語言文學專業有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校級精品課程現代漢語、美學概論、外國文學史。漢語言文學專業2007年被批準為四川省特色專業。
第四,在學校實行完全學分制的前提下,認真調查研究,切實修訂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計劃和學生修讀指南,突出漢語言文學在民族院校的特色和優勢。其中我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堅持完成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通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拓寬對民族文化、民族文學以及民族交融有關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其次適當調整課程結構,加強對各民族學生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訓練;再者增加對中國文學和文化介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即重視過去被忽略的各少數民族代表性文學作品和許多保留在漢字文獻中的少數民族作品;最后注重基礎課與應用型課程的有機結合,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各民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第五,切實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增大各門課程的信息量,有效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到目前為止,漢語言文學專業所有課程都已實現多媒體教學。
雖然我們做了一些嘗試和努力,但我們和兄弟院校還有差距,我們也還有許多困惑,所以我們殷切期望通過全國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建設研討會,實現如下愿景:
其一,加強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交流和溝通。有利于我們揚長避短、進一步突出各自的特色,更好地適應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對多民族人才的需求。
其二,希望由此搭建一個平臺,將研討會辦成一個可持續的、松散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聯誼、交流和溝通的論壇。我們希望由今天開始,以后大家輪流、不定期地舉辦此研討會,增進友誼,互相學習,使我們辦出各自特色。
其三,推動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材建設。過去因為各種客觀和主觀的原因,我們不得不選用“權威”教材,可是這些教材卻不適合民族院校多民族學生的文化和知識水平,我們希望組織力量編寫立足于民族院校多民族學生實際情況的、適合多民族學生多元文化背景的教材。
其四,推動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召開研討會,有幸請到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校文學院、中文系的各位領導、專家,希望能不吝賜教,毫不保留地將您們好的辦學理念和思路,成功的改革實踐經驗傳授給我們,我們將認真學習,深化我們的教學改革,推動我們的專業建設,從而使漢語言文學專業,使文學院辦得更有特色。
參考文獻:
[1]張綿英,阿旺措成。略論藏族地區的‘雙語’教學[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88(民族語言文學研究專輯)。
[2]。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專業,遠離社會,它就沒有生命力。傳統知識型人才培養模式,知識的講解傳授成為教學和考試考查主題內容。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的現象十分普遍,由此導致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相當嚴重。在市場經濟社會背景下,本專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戰。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創業普遍困難。經濟社會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具有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談判、公關、策劃、教學、寫作等活動中,運用美好的、得體的、雄辯的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語言能夠進行廣告宣傳和公司企業形象設計等。由此,專業課堂教學中的文學觀念、語言觀念發生了變化。文學的認知功能、宣傳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潛移默化的心理疏導功能、娛樂功能、審美功能等在增強,社會要求通過文學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不再是認識社會歷史或某個集團階級利益,而是培養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審美品位。在專業教學中,語言的符號學性質得到確認,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ZHC)越來越普及,社會對通過語言進行交際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母語交流的水準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社會對寫作人才的需求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根據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教學規律,改變中文教育觀念,只有通過能力教育,才能提升辦學品位,形成辦學特色。立足于漢語言文學專業能力全方位的培養,緊密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來思考,對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和改造,設計新型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完成由知識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和轉變,是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對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提出的必然要求。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專業,由于受到社會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的巨大沖擊,80、90年代以來改革在不斷進行。文學觀念和語言觀念的變化,導致了課程內容的巨大變化。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課程體系也在調整,普遍增設了新聞類、影視藝術類課程,加大了實踐性課程的比重,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和指導,刪減了部分過時了的課程,在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素質上進行過大量的實驗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武漢大學於可訓主持的“拓展教學空間,構造多維平臺,綜合提高學生人文素質——中國現當代文學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但本專業基本內涵在“五四”時代初步確立,50、60年代借鑒蘇聯模式,形成了到目前為止公認的課程體系。由于時代的局限,其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知識型的。能力培養只是知識傳授的衍生物,能力本身不是它的目的。目前所用教材、考試方式、授課方式等,仍然將人才培養模式中主體內容限定在知識點的傳授上,傳統的死記硬背、掉書袋、照本宣科的書呆子式教學模式依然存在。這種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的時代需要,明顯不適宜于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本專業人才。改革勢在必行,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積淀相當深厚,它是一股強大的因循守舊的保守勢力。大型的歷史悠久的重點大學中文系,大多意識到了本專業改革必然趨勢,但由于歷史的傳統因襲負擔重,作整體性的專業調整相當艱難,尾大不掉,而一般的地方性院校又沒有實力(師資力量、教學經驗、學術儲備不足)從事這方面的專業調整和改造。根據我校中文系的實際,從整體上改造漢語言文學專業,對本專業進行結構性調整和改造,選擇從目前社會對本專業人才所急需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入手,全面提升本專業人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從而形成自身鮮明的特色,是既切合實際又順應時勢的。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思路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本專業的教育教學規律,本專業特色建設的基本思路可以確定為:
(一)調整課程體系根據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時代要求和目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將原有漢語言文學專業重視知識點傳授,以培養知識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調整為以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主的能力型教學模式。遵循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教學規律,設計新的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改變教學手段,配置相關教學資源。調整后,本專業課程體系將以文學類課程為主,語言類、寫作類課程具體落實本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目標。具體操作方式是:1·在文學課的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根據新的時代要求,改變文學觀念,以提升人文素質、塑造完美的人為目標,調整改造原有文學課程陳舊的文學和文學史觀念,以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人品為目標,重點培養學生藝術感悟、藝術欣賞和審美判斷能力,使學生對文學的把握從側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會歷史轉變為側重理解生動形象的人。在課程設置上,根據課程性質將過去的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合并為現當代文學,相應開設具體作家作品研究的選修課;將過去的古代文學分階段授課的方式改為塊狀式講解的課程,以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文體形式發展為線索講解,以考察文學自身發展規律為主,并輔之以具體作家作品研究的系列選修課的開設;外國文學以作家作品講解為主;文學理論課、美學課以專題形式開設。2·在語言課的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根據ZHC的精神和要求,重視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自我表達能力和傾聽理解能力協調發展。將過去的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合并為一門漢語課程,語言學課程以應用語言學內容為主。3·在寫作課的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由于社會整體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筆桿子”,而能說會寫也是畢業生就業最好的標簽。寫作課將以培養學生實踐寫作能力為主,根據學生個性需求,提供相應的文學寫作、公文寫作、新聞寫作的課程,外聘著名作家、記者、編輯、秘書等開設專題講座,負責學生課外寫作輔導,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本質上改變原有寫作課側重于理論的性質,使寫作課的實踐本質落到實處。4·其他專業課本著實用原則適當開設,圍繞三種能力增設哲學、歷史、宗教、音樂、美術、影視等相關專題選修課。
(二)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根據三種能力培養的設計,運用新的史識、史觀,觀照、篩選、解讀文本,調整確立新的課程內容。調整后,文學、語言、寫作等不同課程類型的教學內容,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在文學史課程中,精選真正的文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刪除那些用陳舊的文學和文學史觀念遴選出來的作家作品和相關內容。在漢語課程中,著眼于實際生活中思想交流的需要,根據ZHC的要求,強化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將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對學生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上,確立三種能力的心理學基礎和各自在人才整體素質發展中的地位。審美能力體現人才的基本素質,是教學重點,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人才基本素質的具體體現。以文學審美能力培養為中心,根據人才個性發展需求,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人才各自不同的能力。
(三)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變傳統的“一言堂”講課方式,增加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藝術感悟能力、細致地觀察事物的寫作敏感力和口頭表達、臨機應變的能力等。根據時展、社會需要和人才個體差異確定本專業人才三種能力的結構形態和培養這三種能力的方式方法、具體措施,是形成本專業辦學特色的關鍵。需要平衡處理的關系有:
1·三種能力之間的綜合協調發展。以培養完美的人的文學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具有實際運用價值的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扎實的人文素養的基礎上。
2·三種能力各自的層次劃分。如寫作能力層次中,觀察能力是首要的,其次是語言運用能力層次,再其次是形象思維的能力,最高層次是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三種能力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貫徹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意識,強化素質教育、創新教育。
4·教學方式相應改變為研討式教學,在師生互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悅中充分展現自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課外輔導將成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不僅系內教師需要加大課外輔導的力度,外聘的著名作家、記者、編輯、秘書等,也將成為課外輔導的生力軍。創辦寫作實驗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創辦寫作事務所,溝通與社會的廣泛聯系。
這種特色建設思路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與時俱進:人才能力的培養與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體現了與時俱進、因勢變通、開拓進取的精神。
2·綜合性、系統性:本教改是系統的綜合改革。對人才能力的培養,滲透在本專業所有課程教學之中,能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3·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心的轉移,從重知識型的教學轉變為重能力型的教學。
4·實:將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目標具體化為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寫作能力,以此可以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各門課程教學改革的子課題和建立切實有效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測評體系。
三、課程、學科和專業特色建設協調發展
專業發展目標確立的基本原則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考慮專業建設的前提。離開社會實際設計專業發展規劃,只能是空中樓閣,最終是要破滅的。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一直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些人認為中文專業人才就應該是文化素質高、專業基礎扎實、能從事高層次的文學創作或漢語言文學研究的人才,這是一種“陽春白雪”式的定位;但另一些人卻堅持認為中文專業的人才,應該是應用型的人才,要能夠寫報告、整材料、搞關系、做雜事。這是一種“下里巴人”式的定位。這兩種定位都不是憑空瞎想的,都有一定的社會實際需要的現實依據。但問題是都沒有抓住時代和社會發展的主導方向。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或者是兩者“中庸”,在實際社會生活中,都存在著適應面相對狹窄的窘困。我認為本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定位在三種能力的培養上,即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上,它能夠恰切地契合目前和相對比較長一段時間內社會發展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現實。文學審美能力側重于人才人文素質的培養,語言交流能力切合國家ZHC要求,寫作能力培養能為社會輸送大批目前急需的“筆桿子”。高校專業學科建設是和課程建設密切相連的。確立了專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就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因此,課堂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密切相連,勢在必行。課堂教學改革涉及到本專業每一個學科,學科建設又是其中內在的基礎。學科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改的質量。沒有學科研究的基礎,教改就只能流于形式,形式翻新也許能造成一時的熱鬧,但不可能長久,也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效果。本專業建設的基本態勢應該是“金字塔”式的:以課程建設為基石,以學科建設為骨架,以專業建設為目標。課程、學科、專業,最終達到的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有特色的人才。教學是我們的中心任務,我們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中心。
每一堂課的教學,從理論上講,都必然要進行教改。沒有哪個教師上的每一堂課是完全一樣的。我們認為教改的基礎是科研。一門課程或學科中概念、判斷、觀點的改變,涉及到的是本課程或學科的整個體系,它往往是教改的核心內容。多媒體、導師制等教學手段的改變固然重要,但它還只是形式。概念、判斷、觀點的改變,如果沒有扎實的科研作為基礎,那必然是瞎胡鬧。
“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應該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基本理念。“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最重要的媒介是學生心理上的感悟、體驗語言文字魅力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求背誦、朗讀、記憶需要識記的學習內容,而且要求他們能理解、感悟、參透這些知識中所包含的自然、人生、社會和藝術的奧秘,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它。三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必須要落實在課程的教學中。審美能力是中文學生的基本素養,也是他們今后事業發展最重要的人文基礎。承擔審美能力培養的學科主要是文學史、文學理論、美學等課程,語言交流能力的培養則主要依靠古今漢語、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寫作能力的訓練是語言和文學學科類教學在學生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它是本專業各學科能力培養結果的綜合檢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中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可以從寫作能力的高低上得到驗證。為此,可以專門成立寫作實驗班和面向社會的寫作事務所。一方面外聘作家、記者、編輯為學生授課,傳授實際的寫作技能;另一方面,面向社會開一扇窗口,通過寫作事務所,收集社會對寫作人才的需求狀況,鍛煉學生寫作的實際能力,同時也給教師教學提供社會反饋信息。
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可在科研機關、高等院校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有的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
主干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比較文學、民間文學、兒童文學、影視文學、文學概論、美學、古代文論、西方文論、中國文化概論、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漢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寫作、中國古典文獻學、民俗學、邏輯學、書法等。
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語言調查、教學實習、論文寫作等。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