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6: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師物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現狀教學改革
1.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物理化學實驗是化學化工類專業培養體系中的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基礎訓練課程,與其它基礎化學實驗課程相比,該課程更注重于定量地解釋化學過程的規律。[1]然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實驗條件和認識上的局限性,該課程體系雖然經過了多次改革,但仍普遍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弊端主要體現在:(1)實驗課教學方法單一、枯燥,“依葫蘆畫瓢”、“照方抓藥”式的教學模式嚴重挫傷了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和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2)實驗內容陳舊,多以驗證性、經典性實驗為主,更新率慢,引入現代物理化學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太少,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3)大循環式的授課時間安排,容易造成部分實驗與理論教學相脫節,達不到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教學目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充分分析物理化學實驗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培養化學化工類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從2006年我校物理化學課程被批準為湖南省第一批精品課程以來,筆者在化學與生命科學系的應用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專業班級中開展了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探索和改革實踐,經過近3年的活動開展,取得了一些教學心得和體會,現將其總結如下,供同行參考。
2.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
(1)更新物理化學實驗教學內容。
針對物理化學實驗內容多為驗證型、經典型,綜合設計型不多的現狀,筆者在內容上加大了綜合性、研究性、開放性實驗的比例?;诮處煹目蒲许椖亢秃鲜』A化學示范性實驗室的建設,筆者將科研成果及時編成實驗教學內容,使學生盡早融入到科學前沿中去。筆者要求學生根據題目自己查閱文獻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內容、撰寫實驗總結與報告。筆者在這個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指導,盡量滿足他們實驗中所涉及的試劑和儀器的需求,讓學生有機會盡早接觸到最新的科研前沿內容,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2)大力開展物理化學實驗教學課堂內外師生互動活動。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師生之間只有建立了真正融洽、互為一體的教學關系,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教師在物理化學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多采用啟發式、引導式、鼓勵式、探討式的教學方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讓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師生互動活動既可以在課堂內進行,又可以在課外進行,在探討中師生可以不斷交流各自觀念和信息,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3)不斷改善實驗教學軟硬件條件。
實驗室不僅是高校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而且是進行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科研意識的重要課堂,而提升實驗教學條件是進行研究性實驗教學的基礎,[2]因此,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和條件是高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我?,F有的物理化學實驗教學資源雖然十分有限,但筆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所設計的研究性、綜合性新實驗中,增加了產物表征和性質研究部分的實驗內容,使得學生有機會到接觸大型科研儀器。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貴重設備的利用率,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4)適當引入輔助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激發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物理化學實驗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以外,輔助教學手段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比如提高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的信息化程度,加強網絡教學,成立課外興趣實驗小組,定期進行實驗技能比賽等。有了實驗的興趣,學生自然就有了科研創新的意識和好奇心,最終可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我校實行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但已有了明顯的成效,學生的自信心、創造力和責任感不斷提升,表現出較強的動手能力和一定的操作大型儀器的能力,畢業論文完成質量較前幾年也有了明顯進步。比如我系05級應用化學專業學生在2009年完成畢業論文的整個過程中,表現出很好的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一定的獨立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論文內容豐富,書寫規范,答辯自信,多篇論文獲省級優秀論文,我系選派三名學生參加湖南省第二屆基礎化學實驗競賽,獲一、二、三等獎各一項,總成績在所有參賽學校中名列前茅。然而,實驗教學的改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我們在實踐中還須不斷適應變化的新形勢和發展的新理念,當前探索出的教學模式體系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尤其在物理化學實驗的創新性、研究性、綜合性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甘禮華,陳龍武,錢君律.多層次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的再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21(6):8-16.
【關鍵詞】寧南山區;初中階段;物理教學
改善寧夏南部山區物理教學的質量重點在于改善物理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的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寧夏南部山區的教育提供了契機,加之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與以往相比在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方面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在師資隊伍、實驗室建設、教育教學研究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使得寧南山區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質量沒有發揮應有的成效。初中物理是培養學生開闊思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科學創造意識的重要基礎學科,重視物理教學的質量就是為學生成才做基礎保障,因此結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學經驗和觀察對物理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淺探究。
一、調查方案
調查的教師主要來自寧夏南部五縣區的20所初中一線物理教師和教研員120名。
(一)調查方法及途徑
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觀察法為主要調查方法。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份,有效回收率93.3%,問卷的效度檢驗0.86,信度檢驗0.91。對20所初中的主管教學校長進行了訪談,并深入課堂進行實地觀察,采集了大量真實可靠的數據。
(二)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有:師資編制、年齡、職稱,專業素質、教學方法、科研能力,實驗室建設,教學中的問題及困難等問題。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寧南山區初中階段物理師資隊伍建設現狀
調查的20所學校發現寧夏南部初中有29%的學校物理教師出現缺編,有10.8%鄉鎮中學還聘有代課教師。學歷主要以專科為主占49.5%,本科學歷占到34.6%,中師畢業教師占到15.9%,研究生學歷為0,出現學歷普遍較低的現象。年齡結構上20-30歲的教師占到調查人數的41.2%,31-40歲的教師占到24.5%,41-50的教師占到28.1%,51歲以上的教師占到6.2%。教師隊伍主要以青年教師為主,年長教師所占比例過少,年齡結構分布不平衡。從年齡結構上看,寧夏初中物理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年輕教師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不利于教學經驗的交流學習和教學工作的進行。從職稱上看,初中物理見習教師占到23.3%,中二的占到52.4%,中一的占到13.5%,中高的占到2.2%,從此數據可看出,職稱結構不夠合理,有待進一步的培養新教師。
(二)寧南山區物理教師的專業素質及科研能力現狀
專業素質,教師自評專業素質好的占到54.1%,自我研修能力好的占到49.6%,經常參加培訓到僅為10.2%。認為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安排為一次為:研修能力69.6%,實驗能力37.8%,基礎理論14.6%。教學方法及內容,調查發現初中物理教師對教法和內容的更新比較滯后。39.8%的教師對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沒有更新,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滿意的僅占到64.2%。因此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內容的充實,需要及時的進行更新,否則就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大步伐??蒲心芰?,調查發現寧夏南部山區的物理科研的能力較低,興趣不濃厚。教師中只有5.4%的教師主持或者參與過縣級以上的課題研究。近5年沒有發表過論文的占到56.3%,發表過1-2篇論文的占到33.4%,發表過3-4篇的占到9.1%,發表過5篇以上的僅僅占1.2%。科研是創新、更新、解決難題、發現新方法、新思路的法寶,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積極引導鼓勵教師參與科研,以及時適應教育改革的大步伐。
(三)物理教學實驗室建設情況現狀
良好的物理實驗實驗條件是學生正確理解物理現象,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啟發學生想象力的保證,實驗條件落后會大大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調查發現寧夏南部山區初中的物理教學實驗室建設比較落后,98.4%的學校建有物理教學實驗室,但其中64.9%的實驗室不能滿足于目前的教學。大部分物理教學實驗室實驗儀器比較缺乏并且陳舊,有38.9%的實驗儀器是其他學校淘汰贊助的,已經很難適應目前的教學。在實驗教學上因老師指導不到位而出現學生損壞儀器的現象時有發生儀器損壞率達到5.8%。因此實驗室的建設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情況
寧夏南部山區物理教學目前遇到的問題及困難一是師資缺乏,實驗室條件差;二是大班教學實驗條件不足,不能一次滿足教學,需要進行分組教學,占用了大量的課時,影響了教學的質量。三是課時不足經常需要占用副科教學課時,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影響了副科的正常教學秩序,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進行。四是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偏低,教學方法落后使教學效果不明顯。這四大問題及困難直接反應了寧夏南部山區初中物理教學目前的現狀,需要在今后的建設中注重師資建設及實驗室的建設。
三、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寧夏南部山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的調查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提出下幾點對策和建議以供參考。
(一)招聘物理專業教師,對在崗的物理教師進行學歷的再深造,定期派出教師學習和考察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加快職稱平衡建設,加大專業素質、教學方法、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訓和引導。平衡城鄉師資隊伍結構,可采用城鄉教師互換交流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投資,盡快完善教學條件。
(二)因寧夏南部山區地理環境比較差,人才流失嚴重,師資缺乏,教學任務重,師資建設很難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因必須引導在崗教師重視自我研修能力和自我發展的重要性。
(三)完善師資保障、實施和監督制度,讓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上。制定相應的獎罰措施鼓勵和刺激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科研中來。如在評職稱、評獎、升職和物質獎勵等方面給與更加優厚的條件,使科研成為一種氣氛。
(四)完善培訓機制和培訓內容
目前的各種培訓舉行的比較多,但因教師的數量龐大,教學任務重,很難在短期內出效果,應多邀請專家舉辦以學校為培訓單位的整體培訓。培訓的內容不僅要設計傳統的基礎理論教學方法等還要涉及科研方法、自我研修方法、職業規劃等方面,使教師全方面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小情,周利君.西部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1(2):89-93
[2]周利君.渝東南農村小學英語師資現狀調查與培訓對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5):208-
209
[3]侯暉.農村師資培訓的現狀與對策[J].職教研究,2011(2):13
關鍵詞:實驗教學;對策;基本原則
一、問題的提出
探究式實驗教學是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極為推崇的教學。這種教學重視實驗的探究,可以使學生體驗物理規律發現和形成的過程。通過探究性的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發現、創新的良好科學素質,而且使學生品嘗到探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新編物理教材中給出了較多探究性實驗,但有些實驗存在可見度小,受氣溫、濕度、陽光等條件的限制,成功率低;有些結論缺乏實驗探究。
我們的物理實驗教學現狀還是不容樂觀;學校和教師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實驗教學模式僵化,物理實驗教學的基本原則沒有充分體現,教學方式呆板;學生對基本測量儀器的使用不規范,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以“背”實驗結論“代替”實驗操作。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它不僅使學生直接地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而且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目前實驗的教學還比較普遍的存在一個誤區:教師先演示給學生看,然后把原理、結論講給學生聽。這種教法的最終結果必然造成學生處于被動地們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末能有機結合。
怎樣才能把課堂教學與素質教育要求的探究性學習、發現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相結合?在大力倡導探究式實驗教學的今天,迫切需要大量優秀的、具有創新性的探究實驗來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為此,我們立足農村高中對探究式實驗教學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對于學生較為深入地學習物理實驗的相關理論、方法、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養成交流與合作的良好習慣;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幾點對策
(一)、正確把握“開放”與“收斂”的“度”,選擇和設計合適的探究點
在對某一知識內容的實驗教學設計中,可選擇某個環節作為探究點,予以“開放”;其余的環節相對淡化,這個淡化就是指強化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成分,采用講授或質疑應答方式予以“收斂”。但從中學生學過程來看,其科學探究能力還是能均衡地得到培養和提高。至于對某個探究點的實驗設計,我們可通過教材文本、物理學史料、方法論、現有的經驗和資訊中尋找和制定適合現有教學對象的,符合現有學校教學資源條件的多種的、可供選擇的方案。
(二)創設能適度調控探究活動方向與水平的實驗情景
情景不但可以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引導思考,在現代課堂教學中,還具有誘導與調節探究活動的方向與水平的功能。下面以研究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這一節課的引入所創設的兩個情景為例證:
情景1注射器實驗情景2吹氣球游戲
實驗:1、用手推壓針筒活塞后放手
2、用手拉拔針筒活塞拉開距離放手
問題:1、在推(或拉)時,手有什么感覺?
同時觀察到針筒內氣體如何變化?
2、由此你對針筒內氣體的壓強與體積的變化及其關系作一推斷嗎?實驗:用兩個可樂塑料瓶,在瓶中上各反套一個氣球(其中一個瓶底有洞),二人比賽用力吹氣球
問題:為什么比賽結果是使勁吹氣的大男生反而不吹不大?(展示兩個瓶底)你們發現吹氣球的條件有什么不同呢?能作一個解釋嗎?
很顯然,上述二個情景都可能推斷出一定量氣體的壓強與體積的定性關系,但推拉注射器活塞情景能直接觀察與體驗到筒內氣體p.v的變化關系,推斷較容易;而吹氣球游戲有一定的懸念,能喚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可是,推斷分析較難,學生往往不容易發現研究對象是瓶內封閉氣體。究竟取哪一個實驗?問題應怎樣鋪墊才是最有效的,只能視教學對象的實際水平作出抉擇了。
(三)、進一步開發與拓展數字化實驗系統與原有實驗整合的功能
運用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和計算機作為中學物理實驗探究的工具,無論在測量精度上、數據采集的速度上,以及函數圖象處理的功能上,與原有實驗的測量工具相比,其先進性與不可替代性是顯而易見的。但從目前構成實驗探究所需的配套裝置而言,就顯不足和捉襟見肘了。因此,有效的辦法是:(1)將原有實驗數字化,如自由下落過程中底部有孔的水瓶的失重現象瞬即消逝,很難觀察,改用DV攝成視頻,慢放顯示,效果就非常顯著;又如用原有實驗中的秒表、刻度尺、單擺等裝置研究其周期T與擺長L的關系,可將已采集的數據輸入計算機由Excel軟件來處理,立即就能獲得數學表達式與函數圖象,得出結論。(2)將DIS實驗系統與原有實驗資源整合,以拓展數字化實驗系統的功能。如教材中關于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設計是以DIS實驗系統與單擺的裝置配套完成實驗驗證,而現在我們可以形成新的組合,利用位移傳感器和數據采集器采集小車在不同表面(粗布面、細布面、木板面)上滑下時各點的高度h與速度v,并由計算機轉換與能與機械能隨位移變化的圖象,以及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滑下時,其機械能隨位移變化的圖象,以及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滑下時,其機械能隨位移變化的圖象。
此時,可組織學生討論,運用外推的方法,得出在無摩擦阻力的情況下,且只有重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將守恒的推論。上述整合方式產生的積極效果表現在物理規律的形成更有其內在合理性,學生對科學方法的運用和認識更深刻。綜上所述,加強和深化課堂內在探究學習的實驗設計及其優化策略的研究,將有可能:
1、解決課程設置中有限的課時數與探究活動時空的開放性、不確定性的矛盾;
2、克服實施自主學習、實施探究、交流合作這種學習方式與完成一定學習任務之間的困難;
3、提供適合不同資源和環境條件的學校,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可供選擇的優化的實驗教學設計方案和紀念。為過程和方法教學目標的多樣性提供可操作的程序與素材。
(四)、做好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要聯系教材,引導學生做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小實驗、小制作。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做實驗,在完成小實驗,小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弄懂實驗原理,尋求合適的器材,進行部分加工、組裝,在操作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學完托盤天平后,可要求學生利用均勻的小木條或直尺、瓶蓋、鐵絲、橡皮泥、細線等自制一架簡易天平,用它來測量一些物體的質量,并與標準質量進行比較。在小實驗、小制作過程中,應培養學生做“一物多用”的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獨創能力。如用一次性針筒就能做中學十幾個實驗,楊振寧教授說:“自制的儀器永遠比買來的好”。
三、探究式實驗教學的設計原則
1、探索性原則
探索性原則是指:設計的實驗所包含的物理規律要較隱蔽,實驗的條件和結論之間要有較大的距離,解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要較模糊,學生需要自已通過智力“苦斗”才能有所新“發現”。
2、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設計的實驗不出現科學性錯誤,并且具有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方面的教育因素。整個設計思路和實驗方法的確定都不能偏離科學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以及其它學科領域的基本原則。科學性是設計實驗成功的前提。
3、簡易性原則
簡易性原則是指:實驗的裝置要力求結構較為簡單,操作比較方便,實驗現象和變化過程要明顯,測量的數據要比較精確,實驗誤差應在允許范圍內,以便于學生在實驗觀測的基礎上,集中注意力進行思考分析,比較總結,探究規律。設計的選題要盡可能與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系,實驗的原理要盡可可能在高中物理范圍之內。
4、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是指:探究性物理實驗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實驗設計要行動、有趣,能使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時,自始至終保持很高興趣。
5、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設計的探究性物理實驗應具有促進學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質的功能。一個設計良好的探究性物理實驗不僅應該針對學生心理發展的“現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針對學生心理發展的“最近發展區”;不僅應該構建起良好的知識結構,包含著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知識信息,而且應該營造起亢奮的心理環境,蘊涵著促進學生非智力素質發展情感信息。
6、重復性原則
在同樣條件下重復做同樣的實驗,觀察實驗結果是相同的。任何實驗都必須要足夠的實驗次數,才能判斷結果的可靠性。如果設計的實驗只能進行一次,而無法重復下,那么這樣得出的結論是不可靠的。
7、安全性原則
在實驗過程中不會對實驗設備器材產生損壞,對人生安全產生危害,對環境產生污染。
探究式實驗教學是當今物理教學改革中極為推崇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應用這一模式進行教學一定要注意避免:
1、放任自流
2、研究目標不明確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不夠。
在備課上要圍繞的問題,不僅要考慮好探究目標、過程和方法,而且要設計豐富多彩的實驗來實現知識的應用和升華。在上課時,要善于誘導、啟發學生進行實驗來實現探究的過程,摒棄空洞的說教來傳授知識。物理教學離開了實驗探究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于一些難以說清道明的概念和規律,往往是千言萬語說不清,一看實驗便分明。圍繞目標設計新穎實驗難度較大,我想只要物理老師注意觀察生活,擴大視野,注意收集,是可以很好地做到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聶六英.中學物理實驗情境教學研究[G].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04.4
[3]丁玉祥.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目標的分類測量與評價體系[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1.12
[4]張軍朋.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目標的分類測量與評價初探[J].課程.教材.教法.1996.1
關鍵詞:探究性;三維虛擬實驗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6)02-0055-04
探究性三維虛擬實驗設計的理論基礎
1.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把學習看作對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和理解的過程,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知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采用三維虛擬實驗進行教學,認知對象從傳統的與現實世界打交道,變成與虛擬世界進行交互,從而產生了一種新的認知方式。因此設計三維虛擬實驗時,必須從學生的認知心理出發,注重學生的具體經驗和對情境的了解,使學習者新舊知識之間的同化能順利完成,最終促進自己的認知發展。
2.情境學習理論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特定的知識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學習,學習是一個社會性過程,知識在這個過程中由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共同構建。情境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應經歷社會真實情境,通過實際活動使其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知識、技能和策略,對知識做合理的解釋并能靈活運用知識。因此,設計三維虛擬實驗時,必須創設實驗過程所需要的各種情境,為學生主動探究提供環境支撐。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學習者知識的獲得是個體與外部環境交互的結果。因此,設計三維虛擬實驗時,必須提供靈活的交互方式,同時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工具,方便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活動,有效建構自己的知識。
中學物理探究性三維虛擬實驗設計
1.設計原則
直觀性:三維虛擬實驗設計要為學習者提供逼真的實驗環境,增加學生者親身體驗的經歷。由于操作步驟復雜、觀測過程漫長、實驗儀器昂貴等原因而無法完成的實驗要逼真模擬,實驗現象抽象和微觀的就要突破時空限制轉變為直觀呈現,實驗過程不能及時控制的要設計關鍵現象模擬情境,使學習者在虛擬環境下,便于觀察物理現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實驗原理。
交互性:三維虛擬實驗設計要為學習者提供更多交互的環節和實時的反饋,方便學習者選擇實驗設備、操作實驗儀器、設置實驗條件、改變實驗參數。使學習者在虛擬環境下,按照自己的學習特征、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進行主動探究。
開放性:三維虛擬實驗設計要為學習者提供可以自主設計實驗的學習資源和工具,使學習者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自由地設計實驗方案、演示實驗效果,并提供及時的反饋。
趣味性:三維虛擬實驗設計要為學習者提供能夠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實驗過程和現象,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習者悅趣的體驗,激發其學習物理的興趣。
2.設計過程
(1)實驗類型和主題的設計
按照實驗內容分為:聲音類、光學類、電路類、電磁類、理學類、能量類。本研究從眾多實驗中選擇了部分實驗進行開發仿真,具體包括真實實驗中不易觀察的實驗、真實實驗中不易控制的實驗兩類。
(2)虛擬實驗模塊設計
探究性三維虛擬實驗共包括實驗介紹、實驗操作、實驗提示、實驗評價四個模塊。其中,實驗介紹包括儀器介紹和內容介紹。儀器介紹闡述虛擬實驗中用到的關鍵儀器的功能、使用方法等。內容介紹闡述實驗目的、實驗原理等;實驗操作是虛擬實驗的核心部分,通過分析該階段學生的認知結構,設計交互式的用戶界面和探究性實驗環節,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和步驟,在三維虛擬實驗場景中對相關實驗儀器進行操作,完成實驗;實驗提示是指對實驗中容易出錯的地方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實驗評價是根據具體的實驗要求,對學生的實驗操作結果進行評價。
中學物理探究性三維虛擬實驗的實現
1.主要開發工具的選擇
探究性三維虛擬實驗的實現主要包括虛擬實驗場景、各種實驗儀器設備的三維建模,以及提供探究活動的虛擬現實交互體驗的開發,用到的開發工具主要包括三維建模工具3ds Max和虛擬現實開發工具Unity 3D。
(1)3ds Max
3ds Max是Autodesk公司開發的基于PC的三維動畫制作、編輯、播放與三維建模和渲染軟件。它具有易于使用、功能強大、性價比高等優點,是許多個人和公司用戶首選的三維建模與動畫軟件。3ds Max被廣泛應用于廣告、影視、游戲開發、計算機藝術、角色動畫、工業設計和輔助教學等諸多領域。
(2)Unity 3D
Unity 3D是由Unity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一款強大的3D跨平臺游戲引擎,包括圖形、光照、音頻、渲染、物理和網絡等多方面的引擎支持,目前已不僅僅局限于游戲開發,而成為強大的綜合性虛擬現實開發工具,在虛擬漫游與實時設計、虛擬現實交互體驗、人體數字化展示等領域都得到有效應用。
2.開發流程
三維虛擬實驗的開發步驟為:①三維虛擬實驗場景、實驗儀器的建模;②分析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結構,設計探究環節;③設計交互界面,實現實驗的交互操作;④測試虛擬實驗,進行調試和優化;⑤虛擬實驗。
3.探究性三維虛擬實驗的開發
(1)實例1:布朗運動
①實驗設計思路:布朗運動是由微觀分子間做無規則運動而形成的。在現實生活中,難于操作,不易觀察,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使得學生缺乏創造力和空間想象力。而在三維虛擬實驗中可以克服這些不足,利用Unity 3D提供的物理引擎,可以很好地模擬微觀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本實驗通過設計交互式的界面接口,使學生可以通過控制溫度變化或調整微觀分子大小,模擬微觀分子的運動變化情況,從而使實驗者更好地理解布朗運動。
②虛擬實驗場景和實驗器材的三維建模。實驗采用3ds Max對三維仿真實驗中用到的模型進行構建,主要包括實驗桌、實驗儀器,實驗主界面如下頁圖1所示。
③虛擬仿真實驗的實現。本實驗提供了兩個觀察角度,即宏觀和微觀,宏觀角度用來展示實驗前的狀況;微觀角度用來展示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況,通過使用攝像機效果,使得觀察者能夠清晰地看到微觀世界中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情況,實驗操作界面如下頁圖2所示。
下面詳細介紹微觀角度下實驗的實現過程。首先,學生點擊微觀按鈕后,攝像機被激活顯示,同時向液體分子拉近,這時出現圖2所示的界面,屏幕下方出現對應的滑動條用于控制條件,一種是溫度變化,一種是分子大小變化。這里用到了NGUI插件里的Tween Position動畫。其次,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模擬是用Unity自帶的碰撞檢測函數來實現的。當分子之間相互碰撞時,會觸發自身的碰撞檢測,從而受到一個反向作用力被反彈回去。當多個分子發生碰撞時,它們的運動就會變得毫無規律,從而形成了無規則運動。
(2)實例2:光的反射與折射
①實驗設計思路:光的反射與折射定律探究的是光從一種介質照射到另一種介質時發生傳播方向改變的光學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為了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和靈活性,特別要保證三線共面,需要實驗操作細致,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測量也很費時,且不易控制。而在三維虛擬仿真實驗中可以克服這些不足,利用Unity 3D可以很好地模擬光線的反射、折射現象,以及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之間的關系。
②虛擬實驗場景和實驗器材的三維建模。本實驗采用3ds Max對三維仿真實驗中用到的模型進行構建,主要實驗儀器如圖3所示。
③虛擬仿真實驗的實現。本實驗用來展示入射角變化時,反射角、折射角的變化情況,通過圓盤上的刻度標定,能夠隨時讀出確切的值,實驗者能夠清晰地看到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關系,實驗操作界面如圖4所示。
結束語
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對傳統教育教學改革具有推動作用,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設計并實現初中物理探究性三維虛擬實驗,能夠有效改進傳統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不足,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實驗規律和實驗原理,提供了主動探究的環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對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實驗教學新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馬發揮,李獻業,鐘永江,陳紅珍.初中物理虛擬實驗室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9):48-50.
[2]姬洪強.《現代教育技術》虛擬實驗室的設計與實現[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9.
[3]張秀敏.仿真實驗室在初中物理虛擬實驗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1):158-159.
[4]張林譽.初中物理虛擬試驗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5]徐一帆.基于虛擬現實的中學物理仿真實驗的設計與實現[D].長沙:湖南大學,2013.
[6]單美賢.虛擬試驗系統的分類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21(10):117-120.
論文摘要: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乃至整個科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物理實驗提供了一片沃土。作者通過對相關文獻及資料的分析,以及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高中物理實驗課教學,對物理探究性實驗的界定、物理探究性實驗的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原則進行了探討。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是物理探究的重要科學方法,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應當關注探究思想的介入,改變將實驗的功能僅歸于驗證理論和培養動作技能的觀點。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物理的課程的基本理念是:①在課程目標上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②在課程結構上重視基礎,體現課程的選擇性;③在課程的設置上體現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④在課程實施上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⑤在課程評價上強調新觀念,促進學生發展。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了要求。科學探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學探究己經成為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被列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同時還被作為重要的教學建議之一。
基于以上原因,在新課程實施的初期,對新課標下物理探究性實驗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可以為課改和新課程的實施提供參考。
1.物理探究性實驗的定義
物理探究性實驗是為了探求物理知識,學會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等而進行的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活動。它是物理領域中的科學探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涉及科學探究的某幾個環節,也可以是全過程,分別是“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實驗探究現己成為理科教學的重要標志,也是日前一些發達國家的中小學理科教學的基本教學手段和學生活動的主要形式。
2.物理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原則
2.1主體性原則。整個探究性實驗學習活動始終要圍繞學生自己發現—選擇—探究—解決問題這個研究活動過程來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把學習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其中只起點撥的指導、領路作用。在設計探究性實驗時,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問題情境或探究內容的興趣和探究動機,要保證探究活動過程對學生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創造的機會,讓他們各盡所長,充分發揮。
2.2目標的原則。做每個實驗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具體到探究的每一步也要有明確的目標。這里的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當然具體到每個探究性實驗,其目標可能有所側重。只有明確了要達到的目標,探究就有正確的方向,學生就能在探究過程中經受住困難或挫折的考驗,從而對探究過程的艱辛與樂趣體驗得更深刻。
2.3科學性原則。探究性實驗設計中的實驗原理科學、裝置合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確,探究性實驗設計的全過程都科學、合理,所采用的設計標準、方法、步驟等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或實踐基礎,得出的實驗結論就可能是正確的。在整個探究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觀察和記錄實驗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也正是探究性實驗設計的宗旨。
2.4趣味性原則。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實驗設計要生動、有趣,能使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時,自始至終保持很高的興趣。
2.5簡約性原則。簡約性是指要用盡可能簡單的實驗方法和實驗裝置,用較少的實驗步驟和器材,在較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日的。用簡單易行的、合理的實驗設計,沖淡學生怕實驗準備工作麻煩的情緒;用新材料、新工具降低實驗的操作難度。實驗設計簡約,裝置簡單,操作簡便,節約時間,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過多的干擾,學生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探究目的上。簡單就是美,恰當的實驗設計既突出實驗重點,又沒有冗長的實驗步驟。
2.6互動性原則?,F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教學中,存在著師生間、生生間的交往。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信息交流實現了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了共識、共享、共進。
3.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實驗內容的選擇
實驗內容是實施物理實驗并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的根本。物理實驗中蘊藏著極為活躍的因素,隨時會出現許多學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對與活化學生學習的知識和訓練思維有很大的好處。在實際選擇內容時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
3.1目標的全面性。傳統的實驗教學在目標上主要強調知識的獲取,包括一些具體的實驗技能。而探究實驗教學應具有更加全面的目標,不僅包括知識方面,而且應該包括態度、情感、能力等諸多方面。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就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要求。課程標準對科學探究及物理實驗能力要求,即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以及交流與合作。
3.2內容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所謂“最近發展區”,就是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解決問題時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教師的引導應高于學生原有的水平,否則學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但也不能差異過大,否則會導致學生學習失敗,對學習失去興趣。
3.3內容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很好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邊,也可以使學生在知道和理解物理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清楚所學的知識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時對物理的本質和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3.4內容要結合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中的實驗可以分成幾類。
第一類是在表述上有“通過實驗,探究……”等字樣的實驗,是一類基本的探究性實驗,是課程標準規定了的。這樣的實驗的例子有以下一些: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通過實驗探究決定導線電阻的因素,知道電阻定律;通過實驗,探究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關系。
第二類是在表述上有“通過實驗知道……”“通過實驗認識……”“通過實驗了解……”“通過實驗理解……”“經歷……實驗過程,了解……”等字樣的實驗。這樣的例子有:通過實驗認識滑動摩擦、靜摩擦的規律,能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通過實驗了解物體的彈性;通過實驗理解光的折射定律;通過實驗知道常見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對于這樣的一類實驗,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把它們設計成探究性實驗。
有些課程標準上要求“通過實驗演示……”等字樣的實驗,這類實驗,也可根據情況設計成探究性實驗,比如:用錄像片或計算機模擬演示以粒子散射實驗。
還有些實驗是不適合被設計成探究性實驗的,主要是儀器使用、操作訓練等類型的實驗。比如:初步了解多用電表的原理;通過實際操作學會使用多用電表;以多用電表為測量工具,判斷二極管的正負極,判斷大容量電容器是否斷路或者漏電。
4.展望
新課程的實施勢在必行,科學探究作為基礎物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體現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學習目標和課程評價等方面。實驗是物理探究的重要科學方法,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應當關注探究思想的介入,改變將實驗的功能僅歸于驗證理論和培養動作技能的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升展是必然趨勢。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物理探究性實驗的教學,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比如,如何安排實驗探究的內容、時間,如何對物理探究性實驗進行評價,如何開發物理實驗方面的教學資源比如實驗室資源、教師人力資源,等等。
參考文獻
[1]王諾.鞏固成果、開拓進取,深入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驗與推廣工作——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03年12月1日.
[2]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人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陶洪.物理實驗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4]張永娟.淺談中學物理三種水平的探究性實驗.現代物理知識,2004年,第4期.
[5]吳建軍.論探究性實驗教學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04年6月.
[6]吳建軍.探究性實驗教學設計[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4月.
[7]林秀儀.小議探究性物理實驗與中學物理教學,華南師范大學.
[8]保羅·朗格朗著.終身教育導論[M].華夏出版社,1988年版.
Ruth Hayhoe,Translated by ZHA Qiang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Toronto,Canada)
【 作 者】許美德
【作者簡介】許美德(1945-),另譯露絲·?;?,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香港教育學院榮譽校長,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銀紫荊星章。兼任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名譽院士,華東師范大學紫江講座教授、顧問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顧問教授,東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等??妥淌?,汕頭大學名譽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安大略教育研究院 教育理論與政策系,多倫多
【 譯 者】查強(1965-),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內容提要】教育大學可視為一種新型大學,能夠以嶄新的方式同時適應師范教育發展和知識社會的需求。本文首先對大學和師范院校在西方和亞洲社會的發展作一歷史回顧。然后,探究這兩類院校形成的對照的價值取向,討論本文的核心問題,即師范教育如何達到與大學比肩的學術水準,同時保有師范院校與知識社會有關的價值觀。對三個西方社會和三個亞洲社會的比較的歷史分析,展示了擺脫這一困境的不同方式。本文最后勾勒了師范教育截然不同的四種模式,提出教育大學這一模式最為適應香港的現狀,可能也最為適應亞洲的文化環境。
【摘 要 題】比較教育研究
【英文摘要】The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ight be seen as a new type of university,which may contribute both to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in new ways.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normal colleges in Western and Asian societies.It then explores the contrasting value orientations of these two types of institution,and addresses the core question of how teacher education can attain a level of excellence parallel to that of universities,while maintaining those values of the normal college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knowledge society.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ree Western and three Asian societies gives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ways of resolving this dilemma.The paper then draws out four distinctive models of teacher education.It suggests the model of 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s uniquely suited to the Hong Kong situation,and possibly only culturally viable in an Asian environment.
【關 鍵 詞】師范教育/大學教育/教育大學/香港教育
teacher education/university education/university of education/Hong Kong's education
【 正 文】
師范學?;驅W院的學術氣質和風格與大學明顯不同。師范院校極其注重整體的道德養成,以整合的方式對待知識體系的各個基本領域,并且按照一項職業的要求集中發展其職業技能。相比之下,大學則強調知識體系中的理論學科,按照專業把知識體系分隔開來;強調價值中立,這使得現代科學的出現成為可能;強調對自由思想和開放式問題的一種唯理探討。在法國和英國,大學在整個現代時期都承擔著培養中學教師的責任。一直到20世紀60、70年代,大學里諸如物理、化學、歷史和經濟學科的畢業生不需要經過任何教師職業培訓就可以直接進入中學教書。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的風格養成和知識準備因而存在著鮮明的不同。
師范院校與綜合大學在價值和取向上的沖突
隨著教育在20世紀的發展以及從60年代開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運動,師范院校很自然地尋求升格為大學。教師要求與其他職業相當的學術和職業準備,如法律和醫學,這些職業的培訓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已經很悠久了。師范院校向大學的轉型在美國、英國和法國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從日本和中國大陸、臺灣地區的轉型方式中,我們既可以看到以上三種西方傳統的影子,也可以看到某些歸因于這些國家和地區本身文化傳統和教育遺產的特點。
盡管如此,這一轉型的核心問題還在于根深蒂固的大學與師范院校之間價值取向的不同。師范院校如何升格為具有大學學術活力和水準的學校,而同時保持它對實際提高學校教育和教學水平的執著?教師職業如何贏得與其他職業同等的地位,而同時堅守其開發所有兒童潛能的使命?表1歸納了師范院校與大學之間的核心沖突,列舉了一整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本文所指的六個現代社會(西方的英國、法國和美國;東方的日本、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面臨這些價值分離所造成的困境。每一個社會都創立了各具特色的高等院校來培養教師。本文下一部分將勾勒每一社會中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歷史轉型。
表1 大學與師范院校價值取向對比
大學 師范院校
理論 實踐
專業化的知識學科 整合的學習范圍
價值中立的學習途徑道德指引的學習途徑
比較缺少人情味的環境 培育性環境,教學互動強
對一切問題/知識的自由探求行動導向,知識以職業為基礎
學術自由和學術自治政府管理,行業問責
深度理解和長遠變化導向職業導向,追求高水準的實踐
希望讀者對這些比較的歷史的反思饒有興趣。行文至此,也應該透露寫作本文的實際意圖,就是為了提供一個背景,來反思香港師范教育可能的發展方向,因為香港最近也將其師范教育提升到大學層次。香港既繼承西方的教育傳統,因為1997年7月前的近百年它作為英國殖民地;香港也擁有中國的教育遺產,因為其人口中大多數是中國人。
從1939年到1993年,香港的大多數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和中學藝術、體育教師在教育學院接受師范教育。這些教育學院提供高中后的??平逃?,其價值和導向非常接近師范學院。
隨著香港高等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急劇擴張,教育學院新生的質量也發生陡降,因為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可以升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1994年,五所師范學院合并成為一所全新的教育學院,接受大學撥款委員會的資助,成為香港第八所公立高等院校。該學院升格到大學層次并享有大學地位均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因而直接且實際地面對這些價值對立所帶來的困境。本文將通過對六個社會中師范教育轉型的比較思考和評估,對香港教育學院的發展形成結論。新加坡的同類型發展將摘取作為香港的對比案例。
關鍵詞:中國;就業質量;內涵;評價指標
我國對就業質量的關注與研究始于二十世紀末,“不斷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將是中國政府的一項長期而緊迫的任務”在2004年“中國就業論壇”上提出這樣的一句口號,首次在政府的文件中出現“就業質量”一次;2010年在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提高就業質量,讓勞動者體面就業”;2012年黨的“十”報告中再次提出“要在新時期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使勞動者生活更加體面、更有尊嚴”。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質量一次次的出現在國家每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中,足以說明其在整個社會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1 就業質量的內涵
就業質量是衡量某一群體及社會就業狀況的一個綜合性指標,研究者局限于自身的研究角度與學科背景,對就業質量內涵的理解也有所差異?!皬膹V義上說,就業質量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就業人員的質量,包括勞動者的技能、資歷、素質等;其次是就業崗位的質量,包括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崗位、勞動條件、工資水平等;再次就是就業工作質量,包括工作水平、服務水平等?!盵1]
從就業質量概念的狹義上講,國內學者普遍認可劉素華(2005年)提出的就業質量概念:反映整個就業過程中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并取得報酬或收入的具體狀況之優劣程度的綜合性范疇。這個概念其中既存在客觀方面又有主觀方面的因素,優劣程度的區分就難以排除主觀判斷的因素。[2]彭世武(2008年)認為就業質量是一個衡量勞動者在整個就業過程中的就業狀況的綜合性概念。[3]劉世峰(2013年)認為就業質量就是勞動者在從事生產過程中并取得一定收入的具體情況的好壞狀況。就業質量本質上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狀況的一種衡量。[4]張桂寧(2007年)明確指出畢業生就業質量是指畢業生對自己就業狀況的優劣和是否滿意的綜合性概念。[5]這就說明勞動者個人對于自身就業狀況的主觀滿意程度在評價就業質量中的重要性。
就業質量的核心就是勞動者的報酬。截至目前國內對就業質量的研究都會將勞動收入作為衡量一個勞動者就業質量高低的關鍵指標。就業質量從微觀層面來講就是勞動者個體在勞動過程中與工作狀況相關的因素,比如勞動報酬、勞動時間、勞動環境、勞動關系、社會保障等,這些相關因素可以從客觀方面反映一個勞動者的就業狀況如何;勞動者對工作的滿意度也應該構成衡量就業質量的一個主觀方面。從宏觀層面即某范圍內勞動者整體的就業狀況的優劣程度,也就是某個國家、地區、行業的勞動者的就業質量,通常會采用一些關于勞動狀況的統計數據來表示,比如平均勞動時間、平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參保率等指標。
2 就業質量的內容及測量
使評價更客觀的基礎就是構建一個可以測量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由定性評價轉為定量評價。綜觀目前學界關于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在選取評價指標和研究側重點上均不統一,分別從宏觀和微觀上來看。
2.1 宏觀層面
最具代表性的是劉素華(2005年)構建了一套適用于不同地區、行業、部門的就業質量指標評價體系,該體系包含四個一級評價指標(聘用條件、工作環境、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障)和十七個二級評價指標。然后設計就業質量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就業質量的量化評分表。[6]賴德勝、蘇麗鋒、孟大虎、李長安(2011年)依托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研究”,構建了一個包括六個一級評價指標(就業環境、就業能力、就業狀況、勞動者報酬、社會保護和勞動關系)、二十個二級評價指標和五十個三級評價指標的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官方統計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30個省份2007年及2008年的就業質量狀況進行了測算。[7]高興藝(2012年)參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出就業質量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含五個一級評價指標(基本質量、安全質量、歸屬感、受尊重和自我實現)和十六個二級評價指標。得出我國在1990年到2009年間的就業質量是呈現增長趨勢,但增長幅度不大,增長率在3%-5%之間,平均增長速度是4.02%,遠低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8]
2.2 微觀層面
李軍峰采用就業穩定性指數、工作質量指數、勞資關系指數、福利和保障指數和職業發展指數這五個指數對就業質量進行綜合測評。[9]
3 大學生群體的就業質量
劉世峰(2013年)提出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該指標體系包含五個一級評價指標(就業率、就業水平、創業、職業勝任和滿意度)和十七個二級評價指標。[10]李菲菲(2012年)提出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含四個一級評價指標(工作條件、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和工作滿意度)和八個二級評價指標。[11]柯羽(2010年)從建立了一套包含三個客觀性指標(就業地區流向、就業單位性質、薪金水平)和三個主觀性指標(人職匹配度、就業滿意度、職業發展前景)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大學生就業質量進行綜合評價,避免了主觀因素的影響,同時解決了指標間信息的重疊問題。[12]張衛枚(2013年)依托2011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在湖南省長沙市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狀況展開調查,從工作狀況(就職行業、工作時長、勞動報酬、社保狀況和發展機會)、工作環境(物理環境、安全環境和人際環境)、勞動關系(勞動合同、就業穩定性和職代會參與率)和就業滿意度四個方面得出新生代農工整體就業質量低下。[13]楊何清、李佳(2007年)提出了相對比較系統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可適用全國各地區大學畢業生總體以及研究生、本科生、??粕煌后w的就業質量的狀況。該指標體系包含三個一級評價指標(工作條件、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障)和十二個二級評價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比較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賦予各項指標不同的權重,然后將得出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標體系轉化為就業質量評分表。[14]
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可分為客觀方面與主觀方面兩個層面,客觀方面主觀方面主要是指勞動者的主觀滿意度,比如對薪酬的滿意度、對工作崗位的滿意度、對工作單位的滿意度等。目前國內主要采用指數加權平均法和綜合評價法兩種方法評價就業質量,李軍峰和劉素華分別是這兩種方法的代表性學者。
4 就業質量影響因素
李菲菲(2012年)從大學畢業生自身因素、高校擴招及培養方式、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及用人方式和政府的宏觀調控四個方面分析對就業質量的影響作用。[15] 從高校的角度來研究,主要是指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等與現有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匹配。方麗(2003年)指出,我國的學科專業結構源自前蘇聯,注重傳授系統的書本知識,人才培養強調學術性、研究性和規范性,與產業變動之間的協同性較差,造成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的脫節。[16]林寶燈(2012年)研究經濟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的關系,得出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存在顯著地低度相關關系,其中男生的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呈現顯著中度相關關系,女生的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呈現十分微弱的相關性,不能通過顯著性檢驗。男生能力越強,就業質量越高;女生就業質量的高低不受就業能力的影響,還會有其它就業心態層面相關聯的因素影響。[17]
肖琳(2013年)在對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質量進行實證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情緒智力在微觀層面上影響其就業質量,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狀況從宏觀層面上影響其就業質量。[18]馬男、魏鳳(2014年)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陜西省的陜北、關中和陜南三個地區返鄉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影響因素,得出影響返鄉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公共因子是社會扶持、人格特質、親友幫助、就業能力和求職行為,社會扶持因子對返鄉農民工就業質量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最大,就業能力的直接作用居次要地位,人格特質的間接作用居次要地位,求職行為對返鄉農民工就業質量的直接和間接作用均很小。[19]
賴德勝、石丹淅(2013年)從經濟發展方式、勞動力市場分割兩個方面來分析我國就業質量偏低。我國當前主要依靠資本驅動且偏好普通勞動者的經濟發展方式對個體(尤其具有高學歷和高技能)的長遠發展不利,勞動報酬和技能發展是評價就業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因此當前我國的就業質量不高;當前我國多元化分割的勞動力市場,以戶籍為代表的制度強化了區域、城鄉、行業、部門、職業間的分割收益,造成扭曲的勞動力配置,從而整體就業質量水平不高。[20]張勉(2006年)從制度性因素和個體因素兩個層面來分析如何影響城市貧困群體就業質量。制度性因素主要從就業促進制度、勞動者權益保護、現行失業保險制度三個方面影響其就業質量;個體因素主要從自身的人力資本投資和受教育程度兩個方面影響其就業質量,并指出目前中國,受教育程度與收入已經基本上是正相關關系。
5 結論
綜上所述,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對大學生和勞動者就業質量進行了界定,就業質量是關系畢業學生和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工程。收入是評價就業質量的關鍵指標,其高低、分配結構等既影響個體的工作生活質量又影響社會穩定和諧。因此,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對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李林:《我國城鎮非正規就業者的就業質量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2]劉素華:《就業質量:概念、內容及其對就業數量的影響》,載《人口與計劃生育》2,005年第7期.
[3]彭世武:《構建適應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探索》,載《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4]劉世峰:《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5]張桂寧:《論勞資關系對就業質量的影響》,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6]劉素華:《建立我國就業質量量化評價體系的步驟與方法》,載《人口與經濟》,2005年第6期.
[7]賴德勝,蘇麗鋒,孟大虎,李長安:《中國各地區就業質量測算與評價》,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年第11期.
[8]高興藝:《就業質量測度及其對就業數量影響的實證研究:1990-2009》,山東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9]李軍峰:《就業質量的性別比較分析》,載《市場與人口分析》,2003年第6期.
[10]劉世峰:《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11]李菲菲:《我國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以青島某高校為例》,青島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12]柯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浙江省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綜合評價》,載《中國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
[13]張衛枚:《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質量分析與提升對策――基于長沙市的調查數據》,載《經濟與社會》,2013年第3期.
[14]楊何清,李佳:《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應用》,載《中國人才》,2007年第15期.
[15]李菲菲:《我國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以青島某高校為例》,青島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16]方麗:《高等學校學科專業機構調整與產業結構調整》,載《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17]林寶燈:《經理管理類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關系研究――以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2012界畢業生為例》,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18]肖琳:《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實證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