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6: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監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畜禽養殖污染呈現量大面廣、點面共存、多要素疊加、區域差異等特征,污染防治與環境監管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一是污染物產排量大、比重高,2012年環統數據顯示,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別為1099和63萬噸,分別占全國總量的45%和25%。二是污染區域差異明顯,山東、黑龍江、河北、遼寧、河南、內蒙古等6個省份養殖業COD排放量占到全國的50%以上。三是污染點源面源共存,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和污水的有組織排放造成水體污染,糞便長期過量還田對農田土壤造成面源污染。四是多要素綜合污染,畜禽養殖造成了水體、大氣和土壤的立體綜合環境污染,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2中國畜禽養殖環境監管基礎與問題
一是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加快,但執行力普遍較弱。中國已經形成了以《條例》為核心,覆蓋行政、財稅、經濟、產業等各個方面的法規體系,然而執行力普遍較弱,畜禽養殖環境監察執法手段單一、能力不足、執法不嚴。二是技術管理體系逐步完善,但指導性、指導性不足。國家層面建立了涵蓋環境標準基準、環境技術政策和環境工程規范三大體系,然而地方政府更具操作層面的技術管理文件較為缺失,技術可適性分析、技術應用研究、技術推廣機制等配套工作滯后。三是環境監管基礎不斷夯實,但引導性政策缺失。中國探索實施了污染源普查及更新、污染物總量減排制度、專項執法檢查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禁養區劃定管理制度等環境監管手段,但都偏向于管理,缺乏投融資政策、產業激勵政策、市場化引導政策等偏向于引導性的政策。四是財政投入逐年加大,但造血機制仍未建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名錄廣泛,“輸血型”政策仍占據主導地位,尚未建立以“造血型”產業投融資機制為主的政策體系。
3歐盟畜禽養殖環境監管經驗
3.1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
歐盟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律法規涉及到行政處罰、農田生產操作規范、化肥稅收、財政補貼獎勵等多個方面,政策內容細致、可操作性較強。2000年以來,歐盟制定的控制農業污染相關法律主要有:《歐盟水體系指令》、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硝酸鹽指令(91/676)》、控制殺蟲劑最大使用量的《殺蟲劑法(91/414/eec)》、限制水中殺蟲劑殘留的措施及為保護魚種貝類安全而制定的《水清潔的共同體措施》等;2006年歐洲理事會通過了《農村發展戰略指南(2007年-2013年)》,提出理性的土地利用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定經過批準的項目和計劃所需資金主要由歐洲農業發展基金提供,其中農業環保支付金額占全部農村發展項目/措施支付額的22%。
3.2有效的財政補貼政策
歐盟將畜禽糞便密度堅定地確立為歐盟農業管理的中心目標,絕大多數農業環保計劃的專項資金來自歐盟財政,各成員國負責具體實施這些計劃。歐盟每年用于農業環保計劃的總支出約為16億美元(2012年數據),占歐盟農業總支出的4%,各歐盟國家聯邦政府、地方政府還有各自的相應投入,各級財政補貼都按照歐盟及成員國要求實行交叉遵守的補貼制度,將農民獲取政府補貼與遵守農業環境保護義務實行強制性的掛鉤。歐盟在2007-2013財政規劃中進一步將補貼用于整個農村大環境的綜合保護與治理,養殖場為農業生態建設投入越多,其獲得的補貼也就越多。
3.3精準的肥料總量控制政策
歐盟各國在征收高額化肥稅的同時,實施了對化肥和動物糞肥的生產、運輸、銷售、使用的全程管控政策,限制生產和施入農田的肥料總量。歐盟頒布實施《硝酸鹽指令》,保證畜禽糞便施用量要與農田消納和利用能力相適應,并對最大施肥量、施氮磷量、施肥時間、施肥方法等也進行了限制,以保證在糞便施用過程中不造成對地面水域及地下水水質污染、不破壞土壤的正常自凈過程、不造成農作物品質的異常惡化、保證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
3.4高額的化肥稅收政策
歐盟各國通過實施高額的化肥稅收政策,降低化肥生產企業的積極性,控制化肥行業規模和市場流通量,減少肥料中化肥的比重,間接提高農場利用動物糞肥的積極性。如荷蘭MINAS(MineralAccountingSystem)系統記錄每個農民的養分投入和產出情況,肥料用量如果在標準之內無需交稅,如果超出標準需要繳納較高的稅額。瑞典從1984年開始征收化肥稅,稅率為0.60瑞典克郎/公斤磷,使磷肥售價上漲了5%。
3.5適度的產業限制政策
歐盟各國為降低區域糞污消納壓力,在提高生產補貼的同時,對區域養殖區域、養殖結構、養殖規模予以限制,強化環境管理要求,從源頭避免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20世紀90年代,歐盟各成員國通過了新的環境法,規定了每公頃動物單位(載畜量)標準、畜禽糞便廢水用于農用的限量標準和動物福利,鼓勵進行粗放式畜牧養殖,限制養殖規模的擴大。如荷蘭從1984年起,不再允許養殖場和養殖戶擴大經營規模,并通過立法規定每公頃2.5個畜單位(奶牛),超過該指標農場主必須交納糞便費。英國立法限制建立大型畜牧場,規定單位畜牧場最高養殖規模奶牛200頭、肉牛1000頭、種豬500頭、肥豬3000頭、綿羊1000只和蛋雞7000只。
3.6精細的環境技術政策
歐盟制訂的環境友好技術政策以“糞便營養物質綜合利用”的物質循環理念為根本,其可行性技術指南目錄主要針對清潔生產技術、生產管理技術和廢棄物綜合技術,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歐盟《污染綜合防治指令》對采用科技方法控制污染作了具體而明確的規定,首先是通過實用技術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閾值,如廠房設置、糞便收集系統建設、通風系統建設采用的技術都是用來減少營養元素以氣態形式的排放量,減少N、C元素的流失;其次是通過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充分利用農業生態循環系統物質流和能量流,如沼氣發電技術、沼液微生物生物質提取技術、干糞生物制肥技術等,最大程度實現廢棄物綜合利用。
4歐盟經驗對我國啟示與建議
歐盟是世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領跑者,在清潔生產技術政策、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污染防治監管手段等方面沉淀了大量成功經驗。針對中國畜禽養殖污染嚴重態勢,以及當前畜禽養殖環境監管問題和治理需求,本文研究提出健全塔式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獎懲結合型政策體系、實施系統化總量減排、建立全程化環境監管體系和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等建議,以期為下一步落實《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要求,統籌設計中國畜禽養殖污染環境監管體系提供借鑒。
4.1把握契機、落實《條例》,健全塔式法律法規體系
中央政府進一步強化《條例》宣貫工作,制定《條例》實施細則,建立差異化、塔式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體系;省級人民政府應以此為契機,結合區域污染特征和管理需求,加快推動省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立法工作,突出省級法律法規的宏觀性、原則性和承接性;各縣級人民政府應頒布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意見或計劃,將條例中確定的綜合利用工程、激勵獎勵政策、環境監管要求細致化落地。
4.2疏堵結合、雙管齊下,完善獎懲結合型政策體系
嚴格環境監管制度,形成畜禽禁養區、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排放標準、污染物排放總量、環境監察執法的管控體系,強對企業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將污染治理考核與生產經營許可、農業生產補貼政策結合,倒逼規?;B殖場減少污水排放量、實施廢棄物綜合利用;出臺有利于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企業優惠稅收、綠色金融信貸和環保投融資政策,積極支持地方政府出臺畜禽養殖環保投融資政策,拓寬治污設施建設與管理資金來源,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4.3種養平衡、以地定畜,優化總量減排理念方法
采用系統減排理念,將畜禽養殖污染物總量控制端口延伸到大氣和土壤,突出水-氣-土壤綜合生態系統的減排效力,研究制定復合生態系統的面源污染總量控制技術核算方法,制定全要素的系統化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綜合利用產生的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動物糞肥施入農田的量(包括有機質總量、N/P總量、微生物菌群量等)進行控制,并逐步完善相關技術標準、技術規范、工程規范、操作規程體系。
4.4利用優先、防治結合,建立全程化環境監管體系
從資源化利用、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通過發展循環農業,將牧草種植、畜禽養殖、能源生產、微生物培養和加工等子系統有機結合,推進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的能源化和肥料化;實施全程化、精細化環境管理,逐步實現飼料配方、品種選擇、習性馴化、圈舍建設等前端環節管理,個體單獨管理、量化時間管理、量化飼養、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等生產環節管理,糞污綜合利用技術、排放標準控制、土壤氮磷施入量控制等污染治理環節的全過程管控,制定詳細全過程技術、工程指南,規范和指導養殖場開展系統化污染防治。
4.5企業為主、多方共舉,營造積極良好輿論氛圍
國家近期在環境保護方面相繼出臺了《“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等政策,對提升基本環境公共服務、實現節能環保、改善環境質量等重大環保民生工程顯得更加重視,社會上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知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畢業生不僅需掌握環境工程專業的理論知識,尤其要有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對于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傳統的〃滿堂灌〃課堂教學和死抱書本的學習方法都無法滿足這一新的要求。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通過實踐教學環節來實現。實踐教學作是高校教學體系的核心環節,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適應社會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校企聯合培養紐帶,學生可先進入企業進行畢業實習,以企業生產實際為背景開展畢業論文的教學工作,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同時也為畢業生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打下基礎。
一、現階段環境工程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畢業論文積極性不高,就業壓力大
傳統的畢業設計絕大多數是由指導教師先確定畢業論文題目,供學生選擇。出現多個學生做同一題目、一個指導老師連續幾年題目不變現象,與科研、生產緊密結合的真題少,缺乏針對性、綜合性和知識的更新,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教學資源和時間不足
由于學生人數的激增,高校教學資源緊缺已成為眾多高校在畢業論文的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嚴峻問題。主要表現,如設備、儀器、實驗場所等只能滿足平時教學環節的需要,對于畢業論文這樣特殊的教學環節略顯不足;還有畢業論文教學中出現一個教師指導十多個學生的現象;經費不足,學生在做畢業論文的過程中,科學數據的獲得是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料查閱和收集,有的還需要進行實驗、試點、走訪、調查等工作,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而由于體制、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國多數高校都面臨著經費不足的困境。時間不足,因受就業壓力的影響,一部分學生忙于求職應聘,一部分學生忙于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等相關考試,以擴大他們的就職面,還有一部分同學選擇了考研,忙于研究生的復試、調劑。
3、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增強
長期以來,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實踐教學條件匱乏,工程技術師資隊伍弱,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等原因,形成了重視課堂書本教學“輕視”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由指導老師和學生在校內完成,學生很少有真正面向生產實際的機會,不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二、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論文的優勢
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論文是指利用學校的人才、技術優勢和企業的經費、場地、設備優勢聯合指導畢業論文,學??梢愿鶕髽I需要擬定學生畢業設計題目,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指導學生畢業設計,以學校為主實行雙導師制度,共同監管。
1、有利于提高大學人才培養質量
隨著的社會不斷進步,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實習是高校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習,學生能進一步理論聯系實踐,并深入了解所從事的專業,拓展視野,增加社會經驗,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
2、有利于大學生就業
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論文的模式,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了交流和溝通的平臺。畢業生從企業中獲得了提高實踐能力的機會,為未來的工作進行了一次預演,縮短了進入工作崗位后的磨合期和適應期,增加了實際工作的經驗。企業通過學生在現場工作的表現對學生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可以從中聘用適崗的員工,降低了企業人才聘用的風險和成本。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論文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環境審計 環境保護 監督
一、引言
工業革命之后,不少發達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國的相關研究出現相對較晚,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后,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學術界和政府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進行研究。1995年,在開羅會議上,中國審計署在提交的會議論文中對環境審計的作用和責任、環境審計的技術和方法,進行了具體闡述。但目前為止,我國環境審計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國內環境審計落后于國際環境審計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中國環境審計理論研究回顧
隨著中國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以及“科學發展觀”觀念的不斷深入,我國有必要進一步推進環境審計工作,以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環境審計應以其獨立的監督功能,在保護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的活動中,發揮其監督作用。為此,必須分析、研究環境審計的理論基礎,以創造合理的理論基礎和實務規范。
(一)關于環境審計的職能
環境審計作為環境保護的一種有力工具,在經濟活動中會越來越發揮其重要作用,在此就環境審計職能作出闡述,以其推動環境審計在我國的發展。王煒、王陽和雷東風(2000)認為,監督、鑒證、評價和防護是環境審計的主要職能;王學龍(1997)認為,監督、鑒證和評價是環境審計的三大職能。
(二)關于環境審計的主體
我國早期學者通常認為環境審計的主體主要是政府監管部門。隨著居民環保意識增強,對環境問題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更加關注,我國學者對環境審計主體的認識已經更加全面,陳思維、李菊香(2010)認為環境審計的實施主體由政府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和注冊會計師共同組成。
(三)關于環境審計的客體
李菊香、胡文平、彭桃英(2011)等認為環境審計的客體包括三部分內容:即針對環境保護資金籌集和使用情況進行鑒證的財務審計、針對組織業務活動對有關法律法規遵循情況進行鑒證的合規性審計,以及對有關組織的環境管理責任及工作成果進行評價的績效審計。
三、中國環境審計研究的基本軌跡
(一)論文的研究內容概況
從理論研究和實務研究兩方面考察我國環境審計研究內容軌跡,可以將環境審計理論研究的內容進一步分為綜論型、概念-意義型、現狀-對策型、具體理論及文獻綜述5類,實務研究主要按審計主體不同分為環境審計方法、政府環境審計、企業環境審計、民間環境審計、國外環境審計及其他等6類。
(二)論文的研究方法分析
我國環境審計研究方法相對滯后,在所查文獻中,屬規范分析的文章占主導地位,屬實證分析的文章不多,理論與實際銜接不足。實證研究方法主要表現為案例研究、實地研究和調查研究,幾乎沒有檔案研究和實驗研究。
(三)中國環境審計的主要推動力量
論文研究的推動力量對論文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樣本文獻的作者單位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高等院校、政府機構、企業及其他。中國企業若想進入國際市場的舞臺,必須遵從相應的環境準則。無論是否出于自愿,企業都會回應這種壓力,來承擔環境方面的義務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這正是社會回應理論所主張的觀點。
四、中國環境審計研究的特點和問題
(一)論文的研究方向分析
經過近年發展,我國環境審計研究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理論研究上注重中國特色的環境審計理論體系的構建或國際環境審計理論的中國化,實務研究上與國際接軌,密切關注環境績效審計和企業層面的環境審計。
但我國的環境審計研究方向比較窄,偏頗性和羊群效應明顯。從主體來看,企業環境審計的論文最多,通過分析其研究內容,我們發現對企業環境審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潔生產審計、環境管理體系審計、環境責任審計,而對企業環境會計核算背景下的環境財務審計的研究涉及很少。
(二)論文的研究視角分析
我國環境審計研究的視角偏向審計和會計,一是從研究者的學科背景看,會計類核心期刊文獻占總核心期刊文獻的主導;二是從研究者單位分布看,來自高校的研究單位基本為會計院系,環保部門和企業的文獻不多;三是環境審計學位論文專業背景的大部分是會計學專業。
與國外環境審計研究側重生態環境評價和審核不同[3],我國環境審計研究首先由會計和審計界發起,研究者對會計審計問題熟悉,而對生態問題了解不夠,這限制了我國環境審計研究視角的開放程度。
(三)研究層面分析
我國環境審計研究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了迅猛發展,讓我們從星星之火看到了燎原之勢。從論文的研究方法可以看出研究層面的提高,在規范研究方法的運用上,更加注重比較研究、歷史研究等方法,實證研究論文明顯增多。
然而,我國的環境審計研究尚處初級階段。一是概念、意義、現狀、對策等深入研究較少。二是重復性研究問題嚴重,主要表現為簡單重復和盲目重復。三是研究方法顯單調,許多研究直接搬用審計學常規研究方法,對環境審計研究中“環境”二字缺乏考慮。
五、總結
我國環境審計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礎,最重要的是有環境審計理論基礎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采取了規范研究的方式,并輔以實證研究加以調查分析。但中國的環境審計研究起步較晚,許多地方需要加進。展望未來的環境審計研究,結合大量文獻,我們得到以下啟示:一是環境審計研究應緊密圍繞全球環境問題的協調和國際環境會計最新實踐展開;二是應大力倡導和推動環境審計研究視角的多元化,改變當前環境審計研究由純會計審計界主導的一股獨大局面;三是研究方法將更趨規范,實證研究方法的條件日趨成熟。
本論文在xxx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導師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師德,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崇高風范,樸實無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對本人影響深遠。不僅使本人樹立了遠大的學習目標、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還使本人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本次論文從選題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傾注了導師大量的心血。在此,謹向導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問題都得以解決。所以在此,再次對老師道一聲:老師,謝謝您!
時光匆匆如流水,轉眼便是大學畢業時節,秋云,聚散真容易。離校日期已日趨漸進,畢業論文的完成也隨之進入了尾聲。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一直都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給我熱情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在此我向xxxx學校xxxxxxx專業的所有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你們三年的辛勤栽培,謝謝你們在教學的同時更多的是傳授我們做人的道理,謝謝三年里面你們孜孜不倦的教誨!
三年寒窗,所收獲的不僅僅是愈加豐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實踐中所培養的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和廣闊視野。很慶幸這三年來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師益友,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熱心的照顧,讓我在一個充滿溫馨的環境中度過三年的大學生活。感恩之情難以用言語量度,謹以最樸實的話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關鍵詞】環境保護;信息化;污染源
在這個信息化應用日益廣泛的時代,現實已經告訴我們,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是促進環境保護事業更好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它是涵蓋了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整體性工作,為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技術保障。沒有了環境保護管理的信息化, 那就一定會損害這項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直接影響到環境監管的效果和水平。2010年國家相關部門召開了首次全國環境信息化工作會議,會議的地點是在北京。國家環境保護部負責領導同志周生賢在這次會議上表態,要通過五年的建設,形成與新時代環境保護工作相稱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初步建立數字環保的制度體系。因此,我市環保局為了貫徹會議精神做出了環境保護信息化實施計劃方案。這個計劃方案在得到執行以后有力的促進了環境保護決策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是實現環境保護工作更好開展的重要方式。
1.加強肇東地區環境保護管理信息化,提升環境監測系統的水平
強化環境保護信息化,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自動化監控,增強環境應急工作水平,對污染問題進行有效的預警工作,給環境執法系統提交有效的執法根據,切實的為我市的污染物減排工作提供服務。我市在2006年開始建設環境監測地理信息系統,對我市的主要污染源實施了二十四小時的全線監控,進行這項工作的系統是依靠計算機技術作為基礎,圍繞GIS為核心,把數據庫技術作為技術支持,達到了環境數據的輸入輸出和查詢分析以及管理工作可視化的目的,更加方便的進行維護和擴展。在系統工作期間,這個系統不但幫助我市環保局對污染源進行了監測和預警,并且通過合理的數據組織模式,完成了對各類環境數據的分析和歸檔工作。我市一般會對主要污染源實施兩個內容的監管:第一個是加強現場的監管監控,依法嚴懲違規事件,保證監控系統設備有效工作;另外一個工作內容是運用監控系統全程在線的進行監測,觀察環境治理設備的工作狀況,核查和統計各項環境數據,為環境執法和環境管理提供有效憑據。
2.進行全區監控,處理違規
我市在對重點污染源實施全程監控以后,這個系統產生了下面這些作用:因為這樣的全程監控,有效的保證了環境保護治理設備的正常工作,防范了污染企業的違規行為的出現。由于我市對重點污染源實施了自動監控,大多數的環境治理設施都處在正常工作的狀態,因為黑龍江市肇東市區企業的排污過程被全程的監管,那些原來會偷排超排的情況消失了;那些環保部門一檢查就開啟環境治理設施,而只要環境保護人員一離開就又關閉環境治理設施的企業也沒有了,通過節省環境治理設施的運行費用來為企業節省成本的錯誤想法也被糾正過來,違規排放污染物的行為顯著的下降。全程監控系統真正的的發揮了監管功能,維持和鞏固了污染物減排的效果,對整個黑龍江市肇東市區的環境水平改善意義巨大。把監控的數據定期的公布,可以切實防止有關企業在提交排污總量報告時弄虛作假。因為原來我市的環境監察部門缺乏檢測手段,檢測部門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工作經費和人員數量以及工作任務量的制約,對有關主要污染企業不能實施全面具體的驗收和監管,有的時候會造成監測的結論是全部達標,這樣就不能真實具體的表現出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的排污行為。導致法律法規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實施全程在線監控,可以快速的發現企業超排偷排的違法行為,并且取證處罰。維護了法律的尊嚴,有效的遏制了污染企業的違法行為,強迫企業自覺的控制和管理好環境治理設施,保證了這些設施的正常運行,提高了守法理念,增強了相關企業的環境管理能力。
3.形成環保管理綜合系統
肇東市區的環境保護管理綜合系統對現在各種環境管理數據和審批內容實施了全面的整合,引入了先進的信息化理念,將污染排放企業報告的數據,環保部門的人工監督數據和自動監管數據,以及環境質量的數據,擴散模擬數據進行了完全整合。并且,還對排污許可證管理,征費管理,違規處罰管理和項目審批管理,以及信息數據統計,報表管理,企業申報和應急指揮等內容實施了全面具體的整合,完成了對各種環保工作內容的信息化運用。
我市應該一如既往的推進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改變原來只重視業務建設而不重視信息化建設的狀況,將業務建設與信息化建設一同重視發展,在形成高效的監測和執法制度的同時,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持。環境保護管理一定要和環境信息化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更好的實現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各個業務模塊不能分割獨立,要整體發展和協同進行,統籌和兼顧好各個核心環境管理數據的信息化建設,進而更高效幫助我市開展環境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樹義,汪再祥.中國環境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
[2]蘇蕓芳.中外礦產資源若干法律制度比較研究[A].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8.
論文關鍵詞:公共管理,缺陷
近期,“地溝油”再次成為民眾熱議的焦點,《中國青年報》的報道描述了“地溝油”從餐館下水道里的“紅色膏狀物”輕松變成清亮“食用油”、經低價銷售重回餐桌的經過。地溝油是用含油脂成分的殘渣及泔水加工而成,加工后不論合格與否都不得食用。[1]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將加工后的“地溝油”用于餐飲服務業,給百姓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這是繼“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再一次暴露政府在食品安全領域監管的缺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于2010年3月18日下發了《關于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此次“地溝油”事件的暴露并非偶然,因為在幾年前已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人民日報在2001年11月29日的環境新聞《誰來管管地溝油》就曾提出對“地溝油”規范管理的擔憂;時隔九年“地溝油”不但沒有終結,產業反而日益壯大。正是這種事件凸顯出政府公共管理的缺陷,特別是政府在食品安全領域管理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以個方面:
一、管理缺乏預防意識。食品安全的監管應該從源頭抓起,建立食品安全評估預警機制,把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防范于未然。[2]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事故將嚴重危害百姓的身體健康,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食品安全領域的事前控制尤其重要,防范勝于救火。“地溝油”事件無疑暴露出政府尚未建立健全社會運行狀況的監測體系及危機預警系統,從以前發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也可以看出畢業論文怎么寫,“亡羊補牢”多于“未雨綢繆”監管缺乏預防意識。
二、沒有建立完善的全程管理體系,管理漏洞多。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采用“一個管理環節由一個部門管理”的原則,采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制度,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有關管理權分別賦予了農業部、質檢部門、工商部門、海關部門、商務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局部門等多個職能部門,這種分段管理模式可謂是“九龍治水”。首先,管理部門多、環節多導致了管理資源的嚴重浪費,不利于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效能論文提綱怎么寫。其次,各部門對食品安全質量管理的標準要求不統一,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另外,“九龍治水”的管理模式在應急管理過程中權限不清、職責不明,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錯過最佳管理時機。國家應明確授權一個行政管理機構對食品安全實施全程管理,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多頭管理模式。[3]建立嚴格的管理體系,用法律手段確保各項監管得以執行,重塑公眾對政府的公信度。
三、對涉案人員的懲罰力度不夠,懲戒作用有限。參與生產、加工、銷售的違法經營者,懲罰的力度太小違法成本太低,不足以對其它經營者起到有效的警戒作用。雖然我國在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管理均有法可依,但是總體來說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違法責任設計不科學,處罰普遍較低,違法成本遠低于違法效益。即使發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監管執法部門的清查也多是搗毀窩點、查封加工點或企業整頓,違法經營者得不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因而起不到有效的懲戒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政府官員問責機制。對相關責任人實施問責的目的就是要對其形成有力的監督和制約。然而,當前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卻存在著逃避問責、隨意問責等問責不力和問責效能低下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官員問責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合法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官員問責缺乏統一的法律依據,沒有解決好問責的實體性和程序性問題;哪些情形需要追究責任、追究誰的責任、由誰追究、如何追究以及問責對象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等,都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其次缺乏完備的官員問責程序將導致逃避問責、隨意問責和暗箱操作的情況時有發生。完備的官員問責程序應當包括問責啟動、問責事項的調查、問責對象的處理和問責決定的復核審查等步驟,同時也應對官員的復出情形作出規定。當前被問責官員短時間內重新復出的情形時有發生,建議對被問責官員先進行民意測評再決定其是否重新復出畢業論文怎么寫,有利于體現官員問責制的嚴肅性和對民意的尊重。
五、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缺陷。政府發展觀和政績觀要靠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來量化表現,不同的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導致不同的政府發展觀和政績觀。現階段我國尚未建立科學的、可行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的政績評價體系,導致“評價失靈”現象時有發生。當前,我國政府績效評價體系難以引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誤導政府決策和行為也在所難遇,主要表現在:首先,政府績效評價的內容、程序、方法不規范,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其次,過分注重經濟指標在政府績效評價中的比重,忽視經濟質量、生態效益、民生質量和社會發展?,F行評價指標體系中GDP指標比重過大,輕生態環境指標、民生質量指標,忽視在加強社會管理、增強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績效評價。再次,領導干部缺乏正確的政績觀指導,導致政府績效評價失去正面的激勵作用。部分領導干部片面認為“政績”就是經濟增長,大搞“數字政績”和“形象工程”。“地溝油”事件的發生就是當前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下“評價失靈”的典型案例。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發展多元化的新形勢下,社會利益主體和社會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社會問題日益增多。這一現實對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要把加強社會管理,尤其加強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管理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深入研究事物發展規律,正確預測未來趨勢,做到防患于未然。為不斷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的效率、效益,完善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管理工作中的預測能力論文提綱怎么寫。預測能力的提高,對于政府履行監管職能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預測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管理的起點,食品安全管理千頭萬緒、高度復雜,要求管理者從長遠的、戰略的角度出發,預先考慮和預測可能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在心理上和物質上做好充分對抗困難境地的準備。“精明的人解決問題,天才避免問題”事前的預防重于事后的補救,政府在公共管理過程中,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前做出妥善的安排。
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徹底終止“九龍治水”現象。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權責交叉重復,部門設置過多,分工過細畢業論文怎么寫,職能相互交叉重疊,導致多層管理、政出多門。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必須撤銷不該設的機構,根據政府應履行的職能重新整合政府組織系統,從而為政府正確履行職能,避免行政不作為提供體制保障;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要根據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部門的建設,從而使政府職能的履行更加符合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三、加大對違法經營者的懲罰力度和完善官員問責制。對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不僅要使其破產,還要依法追究責任人、經營者的法律責任,對造成危害的有監管責任的政府部門和官員要問責,要追究其失職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一個責任型和服務型政府必須建立制度完備的問責制度,建立“權責統一”的行政體制,明確劃分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在制度中明確規定行政責任追究的主體、追究事故的類型、追究環節以及追究時限等。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引導政府官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頻發食品安全事故反映出我國一些地方政府過分重視經濟增長的政績評價,而忽視對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等與民生相關的政績評價。針對當前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重新定位、研究和設計政府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薄貴利教授認為,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和要求;二是有利于促進各級政府轉變職能;三是有利于提高各級政府民主行政、科學行政和依法行政能力;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五是科學合理,簡便易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4]這四點充分概括了當前我國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當具有的特征和條件,也應當成為當前我國重新定位、研究和設計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朱永義、李靜,泔水油、地溝油生產銷售追蹤調查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2004年第16卷第5期。
[2]胡稅根,翁列恩.預見性政府治理與社會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
[3]黎慈.試論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完善[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9,(1)
[4]薄貴利.推進政府績效評估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1).
[5]唐娟.政府治理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6](澳)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7]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生產,管理
蔬菜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環保意識的提高,蔬菜安全、營養和無公害化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無公害蔬菜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也是擺在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全新的課題。本文分析了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現狀,提出了無公害蔬菜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介紹了無公害蔬菜施藥的關鍵技術,并對今后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提出了建議,希望能為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和管理提供一些參考。
1、無公害蔬菜的概念及發展現狀
目前為止,對無公害蔬菜的概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說法,從世界范圍來看,先后出現許多相似提法,如清潔蔬菜、健康蔬菜、無農藥污染蔬菜等。本人認為以國家頒布的《食品衛生標準》為衡量尺度,農藥、重金屬、硝酸鹽、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蟲卵等)等多種對人體有毒物質的殘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圍或閥值以內的蔬菜產品,可統稱為無公害蔬菜。
我國無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產始于1982年,且自開展無公害蔬菜的研究與生產以來,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具有一定理論深度,還具有廣泛適用性,其在全國大、中城市郊區蔬菜基地應用后,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具體成果如下:
(1)初步研究了各種有毒物質在蔬菜中的殘留高限值或參考指標,制訂了無公害蔬菜品質標準。
(2)研制開發了一批高效、無毒生物農藥,總結出一套以生物防治為重點的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3)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辦法,蔬菜產品中的重金屬污染問題獲得有效的解決途徑。
(4)對蔬菜中的硝酸鹽污染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蔬菜產品中的硝酸鹽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總之,上述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蔬菜生產實踐中,從蔬菜品種選擇、施肥技術、栽培環
境控制等多途徑綜合控制蔬菜產品中的硝酸鹽污染,效果明顯。
2、存在問題
綜上,無公害蔬菜產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
(1)有害物質殘留影響著農產品質量的提高
雖然農產品的有害物質殘留超標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傷害得到了較好遏制,但仍有一
些人受利益趨動,不顧國家對劇毒高毒農藥的施用范圍及用量的限制,農藥施用超標現象仍然存在;二是由于個別農民單純追求產量,大量施用化肥和濫施各種有毒有害激素等,致使土地板結,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大幅度下降,造成種植業產品的質量和品質達不到標準。三是現代工業特別是鄉鎮企業產生的廢水、廢料及有毒氣體,對土壤、大氣、水源等造成的環境污染,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特別是污水澆灌,對無公害蔬菜生產產生相當大的影響,降低了無公害蔬菜的質量。
(2)城郊型常年蔬菜基地被大量征用,面積減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常年蔬菜基地被征用或正在被開發,對城市和集鎮蔬菜供
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另外,花卉苗木面積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蔬菜生產面積的增加。
(3)蔬菜種植結構不夠合理
如紹興市去年就存在著夏菜中的蒲子、南瓜偏多,茄子、番茄面積相對較少;早秋
蔬菜,市民消費量最大的小白菜(早熟5號)供應不足,雖然有氣候的原因,但因各地城郊型蔬菜基地被陸續征用,葉菜播種面積明顯減少。
(4)市場競爭力還有待增強。
主要是加工型龍頭企業培育不夠,市場營銷能力較弱,蔬菜產品的信息傳遞不夠迅速
等等。論文寫作,管理。
3、生產無公害蔬菜的施藥關鍵技術
種植無公害蔬菜可相對提高售價,但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要特別注意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從而有效地控制農藥殘留。
(1)嚴禁使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如久效磷、甲基并柳磷等不能用在蔬菜生產上,可使用高毒農藥的替代產品。
(2)診斷要準確,對癥下藥。蔬菜發病后,診斷要準確,對難以診斷的,要及時請技術人員到田間進一步確診,然后根據病株的病癥和病狀,確定蔬菜病害,以選擇使用適宜的農藥。論文寫作,管理。
(3)講究施藥方法,噴藥方法要科學得當。噴霧和噴粉要根據病蟲害的為害特點,普遍防治時要周到均勻,對主要部位要重點噴霧。且噴霧時應注意:①看好當時的天氣條件,如雨天不宜噴霧,早晨露水未干不宜噴霧等;②了解病蟲害的活動規律,如蛾科害蟲宜在傍晚用藥等;③噴藥次數應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而定。
(4)輪換交替用藥,科學混配,提高仿效。對于同一種病蟲害連續使用同一種農藥,就會使病蟲害對該藥劑產生抗性,從而使防治效果大大降低。故應選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輪換、交替是用或根據農藥的理化性質合理混配使用。
4、無公害蔬菜發展對策
加強對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行政、組織與協調工作,建立和完善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體系,是我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
(1)全面加強生產監管,強化農民對發展無公害蔬菜的思想意識
各級政府、農業職能部門都應正確認識加強無公害蔬菜生產監管的重要意義,把加強無公害蔬菜生產監管作為發展無公害蔬菜的基礎工程,擺上位置,列入日程,抓出成效。為此,一定要把加強生產監管作為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重要內容。論文寫作,管理。
(2)建設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加強基地生態環境建設
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主體,是保證蔬菜質量的基礎條件。論文寫作,管理。應通過創建基地讓人農民去觀察、比較、選擇,深刻認識發展無公害蔬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使農民由被動變為主動。論文寫作,管理。同時要采取各種手段凈化產地環境,嚴格控制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對蔬菜生產環境的污染,堅決抵制和打擊各種假冒農藥、劣質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對蔬菜產地環境和蔬菜產品的污染,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從源頭上把好無公害蔬菜產品質量安全關。論文寫作,管理。
(3)推行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制定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
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要加大無公害蔬菜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實施力度,指導生產者、經營者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和加工,科學合理使用肥料、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和灌溉用水,加強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提高蔬菜產品分、包裝、保鮮貯藏和加工業的標準化水平。
(4)提高無公害蔬菜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
積極扶持和發展蔬菜專業技術協會、流通協會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通過公司加農戶、協會加農戶等多種產業化經營方式,促進蔬菜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蔬菜生產者按照巾場需求調整蔬菜產品品種布局和結構,提高無公害蔬菜生產規?;徒M織化程度,提高無公害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5)加強無公害蔬菜質量檢驗檢測工作
確保無公害蔬菜質量能面對國際、國內市場對無公害蔬菜質量要求的提高,認真開展無公害蔬菜認證及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力度,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和檢測體系建設,統一檢驗質量標準,加強對檢驗檢測人員的上崗培訓。改變一些地區檢驗手段落后,設施、設備缺乏的現狀,確保無公害蔬菜質量,以推進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有序、健康發展。
(6)依靠科技上水平,為無公害蔬菜生產注入活力。
先進的科學技術應該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發揮先導作用,把提高科技含量作為提高無公害蔬菜經濟效益的突破口。針對近年來無公害蔬菜消費市場向多品種、營養化發展的需要,引進和選育優質品種。采取各種形式對菜民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技術水平,使無公害蔬菜生產科技推廣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5、結束語
總之,蔬菜作為日常食品,其安全性十分重要。我們應充分發揮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作用,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著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全面提高蔬菜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不斷鞏固和開拓國際市場,以推進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產業化發展,提升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