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6: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漢語拼音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學生學起來易感枯燥乏味。要想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好拼音首先就要了解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的時期過渡,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于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另外,一年級學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的關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反之較差。依據一年級學生這樣的認知特點,在課堂上,我不斷變換講課的方法,經常以創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躍課堂氣氛,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號變得具體可感,幫助學生度過漢語拼音這一難關。
1.聯系生活,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虛實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漢語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漢語拼音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如:yī-衣服、醫生、一年級;yí-阿姨、一個;yǐ-椅子、已經、以后;yì-容易、意見,也可以練習給音節帶調說話,如教學"ai"時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讓學生先帶調組詞再說話,"ài-喜愛-我喜愛畫畫"。"我喜愛踢足球"……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2.運用色彩,視覺記憶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涂色,給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涂色,給字母和音節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熏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有個孩子就曾拿著自制的拼音卡片對我說:"我以前總分不清聲母z、c、s和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可現在我一看見卡片上的顏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為我把聲母全部涂成了紅色,把整體認讀音節涂成了藍色"。受到這個孩子一番話的啟發,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來書寫;紅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整體認讀音節,白色代表韻母。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3.將拼音教學融于游戲中
關鍵詞:把握認知特點;搞好拼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095-02
1.聯系生活,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虛實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漢語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漢語拼音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如:yī-衣服、醫生、一年級;yí-阿姨、一個;yǐ-椅子、已經、以后;yì-容易、意見,也可以練習給音節帶調說話,如教學"ai"時,讓學生先帶調組詞再說話,"ài-喜愛-我喜愛畫畫"。"我喜愛踢足球"……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梢坏┌岩艄澐旁诰唧w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2.編記兒歌,記住字形
在拼音教學中,結合音律識記漢語拼音,可以調動學生的音樂感官,將美妙音律與拼音字母合為一體,使學生掌握的更快,更牢固。其中,兒歌是一種將樂感和所學內容本身相結合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字母的音,還是教字母的形,甚至復習記憶聲韻母,都可以運用大量的兒歌進行教學,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如:傘柄朝下ttt .9字加彎ggg張大嘴巴aaa.一個門洞nnn.有時我為了教學需要,自編兒歌:"我愛北京天安門左a右n an an an .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圓p p p."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例:在教eng這個后鼻韻母時。我問孩子怎么記住這個韻母的發音。有個學生站起來說:"飛來一只小蜜蜂,嗡嗡嗡嗡叫不停"。由此可見,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能。
3.運用色彩,視覺記憶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涂色,給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涂色,給字母和音節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熏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有個孩子就曾拿著自制的拼音卡片對我說:"我以前總分不清聲母z、c、s和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可現在我一看見卡片上的顏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為我把聲母全部涂成了紅色,把整體認讀音節涂成了藍色"。受到這個孩子一番話的啟發,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來書寫;紅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整體認讀音節,白色代表韻母。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4.將拼音教學融于游戲中
游戲是學習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早期教育的一種最好學習。對于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動"起來。那么,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我在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唱唱,跳跳,聽聽,玩玩中領略學習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例如摘果子游戲:教師將音節寫在果子的后面,掛在大樹上。學生上前摘下一個果子,然后把果子后面的音節大聲的讀出來,如果讀得對,其他同學就跟著他把音節讀兩遍;并把這個果子送給他,作為獎勵;反之則大聲的說:"請重來";再如看誰跑得快:教師預先將卡片發給同學,然后大聲的讀出一個音節,持相應卡片的同學迅速跑上講臺領讀;這些活動使學生的腦、眼、口、手、腳都"動"了起來,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在變化多彩的游戲活動中,學生始終保持著一種激情,有著強烈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游戲和活動的海洋中變得輕松而愉快。還可以利用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來編成"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放松休息,同時又可以鞏固拼音知識。
總之,漢語拼音有教法而無定法.只有把握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把漢語拼音教得生動有趣,學生才會樂學,愿學,才能把拼音學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谷錦屏. 小學聽讀識字的教學研究[J]. 北京教育 1994年Z1期
[2] 曹慧娟,徐惠榮. 搞好拼音教學改革 幫助學生過拼音關[J]. 北京教育 1994年Z1期
[3] 寧德琮. 談談北京市小語課本中"字詞句"的編排意圖[J]. 北京教育 1994年Z2期
【關鍵詞】數學思考; 思維能力本人根據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理清學生思維脈絡,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嘗試,共大家斟酌。
1激發學生思維動機是對其進行思維訓練的重要環節
動機是人們“因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它是人們行為活動的內在動力。因此,激發學生思維的動機是培養其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
教師如何才能激發學生思維動機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教師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因素,從學生自身生活出發,使其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例如:在教學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數的應用題時,先出示題目:小強要將3.2kg的花生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每個瓶最多可盛0.5kg,需要幾個瓶?再讓學生讀題,分析解題思路。當學生回答出求需要準備幾個瓶,就是看3.2kg里有幾個0.5kg時,我先讓學生猜一猜需要幾個瓶,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算出結果為6.4,我問學生:“按‘四舍五入’法我們準備6個瓶子可以嗎?”學生回答說“不可以。”我又問:“為什么?”學生都知道需要再準備一個瓶子裝剩下的0.2kg油,所以需要準備7個瓶子才行。最后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老師并告訴:這種根據實際情況取近似數的方法叫“進一法”。隨后用同樣的方法教學“去尾法”。由于這些例題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容易理解掌握。這樣也引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思維動機。
這樣設計教學既滲透了“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數學思想,又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起來了,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學活動中。 可見,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是對其進行思維訓練的重要環節。
2理清學生思維脈絡.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積極思考
認知心理學家指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寓于知識發展之中的?!痹诮虒W中,對于每一個問題,既要考慮它原有的知識基礎,又要考慮它后繼學習的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思維,并形成知識脈絡。我們教學的關鍵在于使學生的這種思維脈絡清晰化,而理清思維脈絡的重點就是抓住思維的起始點和轉折點。
2.1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起始點。數學知識的脈絡是前后銜接,環環緊扣的,并只是按照發生一發展一延伸的自然規律構成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學生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也是如此,或從已有的經驗開始,或從舊知識引入,這就是思維的開端。從學生思維的起始點人手,把握住思維的各個層次逐步深入直至終結。如果這個開端不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或思維特點,學生就會感到問題的解決無從下手其思維脈絡就不會在有序的軌道上發展。
例如:在進行分數應用題教學時,出示這樣的題目:“男生有30人,女生是男生的4/5……”學生完全可以在這兩個條件的刺激下,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聯想到“女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等一些隱含的中間條件,而這些隱含條件中的某些條件往往會為后繼的分析建立新的顯性條件。再則,不同角度的聯想會得到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法,如有這樣一個問題:“某班在一次植樹活動中一共植了120棵松樹和柏樹,柏樹的棵樹是松樹棵樹的1/4,松樹和柏樹各有多少棵?”通過讀題,學生會明白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柏樹棵樹是松樹棵樹的1/4”的處理。就教師教學此題來說,不能就題論題,而應抓住這樣一個契機,有力滲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如提問學生:“讀了這句話你能聯想到什么?”學生甲:“把松樹棵樹看作單位1,柏樹棵樹為1/4”——這是分數解法;學生乙:“松樹4份,柏樹1份”——這是份數解法;學生丙:“松樹與柏樹的比為4:1”——這是按比例分配法;學生?。骸皩⑺蓸湓O為x棵,那么柏樹為1/4X棵”——這是方程解法。不同角度的思考往往會得到不同的解法,培養了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 當然,不同知識、不同學生的思維起點不盡相同,但不管起點如何,作為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必須從思維的“發生點”上起步,以舊知識為依托,并通過“遷移”、“轉化”,使學生的思維流程清晰化、條理化、邏輯化。
2.2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轉折點?!W生的思維有時會出現“卡殼”的現象。這就是思維的障礙點。此時教學應適時地加以疏導、點撥,促使學生思維轉折,并以此為契機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抓住轉折點,有利于克服學生的思維障礙,有利發散思維的培養。
3設計有價值的練習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