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貿易出口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ErnstandKim(2001)提出了“全球生產網絡(globalproductionnetwork)”這一概念,在文中它們提到全球生產網絡不但帶來產品的轉移同時伴隨著知識擴散。全球生產網絡帶來的是中間品貿易,而加工貿易正是中間品貿易的主體。發展中國家的加工貿易基本上處于全球生產網絡的低端,有低附加值、無自我品牌、缺乏自我創新等特點。加工貿易產業的升級,是加工貿易企業在生產網絡內部的自我提升和外部產業、政策環境的引導促進這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關于加工貿易企業在生產網絡中的自我提升,學者們普遍認為需要依靠生產網絡所帶來的知識和技術溢出作用。JayBarney(1996)在文章中提到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加工貿易中跨國公司對東道國的技術轉移及技術外溢來提高本國企業的技術水平,促進本國產業的升級。由于加工貿易的投資方需要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占領產品的國際市場,這使得投資方會主動提供一部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劉志彪、劉曉昶(2001)認為,全球生產網絡的產品生產鏈會不斷向具有更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延伸,我國企業應抓住機遇、總結經驗和積累知識,從而達到產業優化與升級的目的。PerterJ(2004)在文章中論述到加工貿易方式可以將東道國與投資方利益捆綁在一起,由此,通過技術和市場的不斷滲透和溢出,東道國企業可以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營銷網絡,形成自主的知識產權,促進本國的產業升級。Grossman和Helpman(2005)認為,同加工貿易密切相關的垂直專業化分工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影響,既與發展中國家本身的技術水平有關,也和制度環境有關。劉德學等(2006)提出,在全球生產網絡中,高層級主體特別是領導廠商之所以能夠占據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價值鏈環節,是因為他們控制著相關的“稀有資產”,這些稀有資產既包括有形資產,也包括無形資產。加工企業要想取得網絡主體地位及其所從事價值鏈環節的提升,就必須逐步獲得或創造這種“稀有資產”,而這一過程可借助于全球生產網絡中的知識轉移與擴散機制得以實現。
在分析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升級的外部影響因素時,學者們分析因素的焦點基本上集中于勞動力稟賦、技術、外資企業的戰略和目標以及政策環境等方面上。如龐大同(2001)在文章中提出,要促進加工貿易,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加工貿易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應從優化配套環境,制定發展戰略,設立研究開發中心,建立出口加工區等幾方面入手。潘悅(2002)動態考察和調研分析了我國加工貿易的產業分布和產品性質,指出中國加工貿易正處于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換代的階段,中國的加工貿易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較之從前已有了顯著提升。BoyLüthje(2004)在以IT產業為例論述全球生產網絡和中國的產業升級時認為,除企業內部工資和工作標準等因素外,經濟、產業的狀況和外商投資政策也會影響到產業的發展。
綜合已有的研究觀點,本文認為外部環境的作用只是輔的,加工貿易產業的升級根本在于加工貿易企業在全球生產網絡中地位的轉變和提升。要達到這一目標,外商投資企業的技術溢出以及東道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將是關鍵;政策環境也將從外部對加工貿易企業的發展提供引導和支持。
2加工貿易出口升級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加工貿易企業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的升級取決于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外商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外部因素包括服務聯系成本、環境因素等。然而內部和外部環境這兩方面是否對于中國加工貿易產業的升級有顯性影響,需要實證的檢驗。
針對中國加工貿易的現狀,本文選取了加工貿易增值率作為衡量加工貿易產業升級的指標。依照全球生產網絡的特征,所處網絡層級越高,企業獲得的利潤越多,因此增值率可以綜合反映加工貿易產業在全球生產網絡中地位狀況。
加工貿易增殖率=(加工貿易出口額-加工貿易進口額)/加工貿易進口額
在對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的衡量上,本文選擇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億元)作為衡量標準。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指標由科研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額(億元)來代替。
外部環境方面,郵政電信業產值(億元)將作為服務聯系成本的衡量指標。
數據選取自1992-2007年,數據來源為中國統計年鑒。實證分析所用計量軟件為SPSS10.0和EVIEWS5.0。
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1992年至2007年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研發)同郵政電信業產值(郵電)三個變量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如果直接用于分析,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共線性問題,這里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做變量轉換來解決共線性問題。
通過SPSS軟件的因子工具,確定各個變量權重可得:
表1主成份分析法各變量權重
由上表中可看出回歸變量的T值分別為-3.341和5.292,在1%的顯著水平下T檢驗通過。調整后R2=0.659,方程擬合度較好。回歸方程為:
增殖率=-0.731+0.131LN(0.911*FDI+0.980*研發+0.981*郵電)(2)
根據以上計量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解釋變量外商直接投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電信業產值與江蘇省加工貿易出口結構比的變化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且對加工貿易增值率的影響效應均為正。由此可見,加工貿易企業的升級,同自主創新、研發與知識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帶來的知識與技術溢出效應;以及信息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有密切的聯系。
考慮到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投入和加工貿易出口增殖率(Y)之間可能存在的時間上的滯后關系,利用計量軟件對兩個變量做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下:
表3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
由相伴概率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FDI不是增殖率(Y)的格蘭杰原因”的假設,而不拒絕“增值率(Y)不是FDI的格蘭杰原因”的假設。因此,從2階滯后的情況來看,FDI的增加是加工貿易增殖率上漲的原因,從而進一步說明FDI的技術溢出效應促進了加工貿易企業的發展。3加工貿易出口升級策略
加工貿易出口的產業升級源于加工貿易企業在全球生產網絡中地位的提升。這種提升要從企業自身和外部環境兩方面入手。根據實證研究的結果,首先在企業層面上,要鼓勵企業加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并且在生產經營中進行學習積累和自主創新,提高自身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的地位;其次外部環境方面,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產業政策來引導加工貿易的發展,為企業的升級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具體而言,可以借助于以下策略與渠道加以改進和提高。本文由中國收集整理。
3.1加強外商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
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有多種渠道,包括市場競爭、技術示范、人員流動、前向聯系和后向聯系等??梢酝ㄟ^建立公平的競爭市場,打破壟斷和改變原有的市場結構,提高企業效率;制訂相關政策來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對內資企業技術信息的傳遞;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利用機制,鼓勵有外資企業工作背景的高層次人才進入內資企業,由此會把外資企業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文化帶給內資企業;加強內外資企業的合作開發和生產,通過生產鏈上下游的聯系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傳遞到內資企業。
3.2提高國內企業的學習能力和技術吸收能力
國內企業的學習能力與技術吸收能力同樣影響著技術溢出的效果。具體可以采用的方法為:(1)制訂相應的促進政策,鼓勵內資企業同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開展合作項目,聯合培訓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同時鼓勵內資企業參與跨國公司的各種重大科技活動,承擔部分研究工作,加強外國直接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之間的技術溝通。(2)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優勢,鼓勵國內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進行技術及員工的培訓合作,提升內資企業的技術支持能力,從而達到更好地吸收技術外溢的目的。
3.3鼓勵技術自主創新和開發
加大政策對加工貿易企業技術創新和開發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推動企業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員工培訓,推動加工貿易的更快升級。同時要努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加工貿易的發展,制定高新技術產業加工貿易的扶持性政策。在制定加工貿易政策時,可以采用將高新技術產業與一般制造業區別對待的方法,利用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通過加工貿易參與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分工。
參考文獻
[1]劉志彪,劉曉昶.垂直專業化:經濟全球化中的貿易和生產模式[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10).
[2]龐大同.深圳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優化的思考及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1,(1).
[3]潘悅.在全球化產業鏈條中加速升級換代——我國加工貿易的產業升級狀況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2,(6).
[4]劉德學,付丹,卜國勤.全球生產網絡、知識擴散與加工貿易升級[J].經濟問題探索,2005,(12).
[5]劉德學.全球生產網絡與加工貿易升級[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6]BoyLüthje.GlobalProductionNetworksandIndustrialUpgradinginChina:TheCaseofElectronicsContractManufacturing[C].EAST-WESTCenterworkingpapers,2004,(74)..
內容摘要:本文從人力資本角度出發,運用協整和VAR模型分析人力資本與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關系。結果表明人力資本是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的Granger原因,它們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脈沖響應分析揭示人力資本對服務出口額有穩定持續的正的產出彈性,方差分解表明人力資本對服務出口的貢獻較大,占40%多。最后,文章就增加人力資本積累和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本 服務貿易 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
相關文獻回顧
將人力資本理論應用于貿易領域始于對“列昂惕夫之謎(Leontief Paradox,1956)”的求解開始的??死S斯(I.B.Kravis,1956)認為,列昂惕夫計算的資本只包括物質資本而忽略了人力資本,若將忽略的人力資本部分加到有形資本當中,就會得出美國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結論,因此用勞動力的差異性可以解釋里昂惕夫之謎。舒爾茨也用人力資本的差異解釋了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和一國對外貿易的類型,即人力資本豐富的國家在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上具有比較優勢,而人力資本比較缺乏的國家則處于比較劣勢。薩皮爾(A.Sapir,1982)通過一系列實證研究說明,物質豐裕的國家在運輸服務貿易上擁有比較優勢,而人力資本豐裕的國家在保險和其它私人服務貿易上擁有比較優勢。工業化國家由于物質和人力資本都很豐富,因此擁有總的比較優勢。但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并不是靜態不變的,它會隨著物質和人力資本的積累而發生變化。密爾文(Melvin,1989)指出,現代服務貿易是以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為主。由于人力資本是通過教育、培訓以及研究開發獲得的,因此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完全取決于一個國家提供教育、培訓、研究與開發等基礎設施的能力。
國內關于人力資本與服務貿易關系的研究文獻十分僵乏。陳憲和程大中(2003)定性地論證人力資本是影響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關鍵因素張燕(2005),從異質型人力資本的角度出發研究人力資本與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相關性,論證人力資本是決定服務貿易比較優勢形成與轉換的關鍵因素??偟膩碚f,我國關于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起步較晚,對人力資本和服務貿易關系的學術研究較為薄弱。針對這種現狀,本文將嘗試利用1985~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試用VAR模型對我國人力資本與服務出口之間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以期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借鑒。
模型及數據說明
在已有的研究服務貿易影響因素的文獻中,多數選取GDP、FDI、世界人均GDP、匯率科研投入等等變量進行研究。本文只將人力資本和歷年服務貿易出口額納入VAR模型,重點分析人力資本對服務貿易出口的動態影響,揭示二者長期均衡關系。
變量解釋與數據說明。本文的變量包括服務貿易出口額(SEX)和人力資本(HM)。服務貿易出口總額數據是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編的《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經常項目下的服務貿易統計,按照前后口徑統一計算而得;人力資本(HM)的測度方法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口徑,本文用受教育年限法來計算。由于勞動力人口中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對經濟效率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因此人力資本用從業人口數與受教育年限乘積的累加值來衡量。其中,從業人口數和受教育年限數額是根據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09)中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向量自回歸模型(VAR)簡介。本文試圖從長期均衡關系研究我國人力資本與服務貿易的關系,而向量自回歸模型正是解決這個問題最為合適的方法。向量自回歸(VAR)是基于數據的統計性質建立模型,把系統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滯后值的函數來構造模型,從而將單變量自回歸模型推廣到由多元時間序列變量組成的向量自回歸模型。
本文要處理的是2個變量間的動態關系,故采用含有2個變量滯后k期的非限制性向量自回歸模型(unrestricted VAR)。用下式表示:
Yt=μ+A1Yt-1+……+ApYt-p+μt μt~∏D(0,Ω)
其中,Yt為2×1階內生當期變量列向量,μ為2×1階常數項列向量,A1,……,Ap均為2×2階參數矩陣,μt~∏D(0,Ω)是2×1階隨機誤差列向量。
實證檢驗
(一)平穩性檢驗
在現實中,許多經濟變量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如果使用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容易產生“偽回歸”問題,協整的前提是各序列都是非平穩時間序列,所以第一步對序列做平穩性檢驗。
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顯示,LNSEX、LNHM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非平穩的,對它們進行一階差分后仍然是非平穩的,但是對它們進行二階差分后發現都是平穩的,所以LNSEX、LNHM~I(2)是二階單整序列。
(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由檢驗結果(如表2)可知,除了2階的檢驗結果不顯著外,滯后1階、滯后3階和4階時,人力資本是服務出口的Granger原因。這說明人力資本的增加,從總體上能夠推動服務出口的大幅增長,而且這種促進作用具有持續的增長效應。因此,國家應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增加我國人力資本存量,發揮人力資本的外部效應,起到對貿易的促進作用。
(三)協整檢驗
對于Johansen協整檢驗,采用最大特征根確定協整向量個數。由于J-J檢驗是以VAR為基礎的檢驗方法,檢驗過程中涉及大量內生變量、外生變量的選擇,滯后階數、趨勢項、截距的確定,不同的選擇結果對計算結果將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保證實證結果的客觀性,采用AIC和BIC準則選擇VAR最優滯后階數,根據計算結果最終確定VAR模型的最佳滯后期為1。協整檢驗的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協整檢驗結果顯示,在5%顯著水平下,服務貿易出口與人力資本之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即在研究的數據期間內,這二者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標準化的協整向量(如表4)為(1,-2.039887, -42.80263),即VEMt=LNSEX-2.039877LNHM-42.80263;其中,表示誤差序列,對其進行ADF檢驗,結果表明它為一個平穩序列,說明該方程所顯示的協整關系是顯著的,其長期均衡關系式為:
LNSEX=2.039887LNHM+42.80263
協整變量的參數代表彈性系數,反映變量間長期穩定的平均速率關系。從長期看,人力資本每增長1%,服務貿易出口增長2.039887%;人力資本的邊際產出很大,對服務貿易出口促進作用異常明顯。
(四)脈沖分析和方差分解
脈沖響應函數是用來衡量隨機擾動項的一個標準差沖擊對其他變量當前和未來取值的影響軌跡,它能夠比較直觀地刻畫出變量之間的動態交互作用及效應。
圖1顯示了LNSEX受到LNHM一個標準差單位的正沖擊后的脈沖響應函數。從圖中可以看出,LNSEX在前2期無明顯反應,在第2~4期小幅增長,第4~8迅速大幅增長,第8期以后增長趨于平緩,到第10期時人力資本的響應接近0.2,可見沖擊幅度比較大。由此可知,人力資本的正沖擊會帶給服務貿易出口額正面的影響,并且該影響具有較長、較高的持續效應。因此,應該意識到人力資本在促進服務貿易增長方面的巨大作用,強化人力資本投資,提高人力資本水平,發揮人力資本的規模效應和外部效應,影響服務貿易出口及其前向、后向產業鏈條起到輻射、帶動作用。
圖2顯示的是人力資本對服務貿易出口額的貢獻程度。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不考慮服務出口額對自身貢獻率的情況下,人力資本對服務出口額的貢獻率在前4期小幅增長,4期之后迅速上升,最高達到40%多。因此,可以認為人力資本對服務貿易增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結論
文章通過建立VAR模型、運用協整分析、Granger因果檢驗、脈沖響應、方差分解對人力資本和服務貿易出口進行實證分析表明:人力資本與服務貿易出口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人力資本是服務貿易出口的Granger原因,并且人力資本對服務貿易出口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對此就加速我國人力資本積累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提出幾點建議:第一,控制人口總量,提高人口素質,加速勞動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尤其是專業化人力資本的積累;第二,加大政府對國際服務貿易企業尤其是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企業的政策傾斜與扶持力度,注重培養適應現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要求的復合型服務人才;第三,在現有人力資本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在職培訓等方面的投入,不斷提高國民的整體教育水平,增加人力資本積累,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專業化人力資本基礎。
參考文獻:
1.Leontief,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Factor Costs and Factor Use:A Review Articl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4
2.Theodore W.Schultz,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3.J.R.Melvin.Trade in Producers services: a Hechseher-Ohlin Approac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
4.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及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張燕.人力資本與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相關性研究[D].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齊瑤(1989―),女,漢族,遼寧省大連市,經濟學碩士,單位:吉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研究方向:國際經濟。
摘 要:以服務貿易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日臻重要的角色,而且日漸超越一、二產業。而日本作為一個資本和技術要素豐富的國家,其在工業上的競爭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服務業貿易方面的競爭力和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按照聯合國貿易發展委員會分類方法本文將日本服務貿易分為11大類,研究2000-2012年日本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以及發展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影響日本服務貿易的因素,以期能夠對中國服務貿易有所借鑒。
關鍵詞: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對稱的顯示性比較優勢
一、導論
日本作為亞洲發達國家的代表,制造業產品的比較優勢是毋庸置疑的,但日本的服務貿易卻國際競爭力不足,大部分服務貿易行業處于逆差水平。根據H-O理論模型,日本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國家,應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資本密集型產品本應處于貿易順差,然而從日本服務貿易變動狀況看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本文試圖回答2000-2012年日本服務貿易發展狀況及其變動原因,以期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有所借鑒。
二、衡量指標及數據來源
1.服務貿易開放度。以服務貿易依存度作為服務貿易開放度的衡量方式來判斷一國服務貿易開放是否合理。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總額/國民生產總值。
2.服務貿易出口凈額。可以通過服務貿易出口凈額變動情況來判斷日本服務貿易總體趨勢及國際競爭力的變化:出口凈額=出口額-進口額。
3.凈出口比率。凈出口比率(簡稱NX)用于表示一國貿易的競爭力,指的是一國商品貿易的凈出口額與貿易總額之間的比值。
本文將運用服務貿易依存度、服務貿易出口凈額、NX和RSCA這四個主要指標來研究日本服務貿易現狀。本文數據均來源于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使用2000-2012年日本和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數據。價格單位均為名義美元,對指標計算結果沒有影響。本文按照聯合國的分類標準將服務貿易分為11大類進行研究分析。
三、日本服務貿易的現狀分析
(一)日本服務業開放狀況
如圖1所示,日本服務貿易開放程度是逐步放開并提高的, 但與此同時,日本服務貿易開放度的提高是很謹慎的的,每年變化不超過1%,說明日本政府選擇的是溫和的服務貿易開放政策。
(二)日本服務貿易進出口狀況
如圖2所示,日本服務貿易出口額從2000年的692.5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428.6億美元,出口業績提高了2倍多。而同時日本服務貿易進口額從2000年的1151.1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1754.6億美元,提高了不到2倍,說明日本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率快于進口增長率,體現出日本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高,但日本服務貿易逆差這一事實長期存在。
(三)日本服務貿易競爭力
圖3顯示日本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為負數,表明日本服務貿易處于劣勢。但是從每年變化來看,日本競爭力指數成上升態勢,而且數值趨于零值,表示日本服務貿易競爭力向世界平均水平靠攏。
(四)日本服務貿易對稱的顯示性比較優勢
依據日本及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和具體11類行業的服務貿易出口額計算出日本2000-2012年服務貿易各行業的對稱的顯示性比較優勢(RSCA),如表1所示。
計算結果顯示:運輸業顯示性比較優勢大于零,說明國際競爭力較強,運輸業在日本服務貿易中比重較大,其進出口在近幾年呈上升態勢。旅游業的RSCA指數小于零,表明旅游業競爭力較弱,日本服務貿易長期逆差,受旅游業影響很大,尤其日元升值后,國外游客到日本旅游成本提高,而日本居民出國旅游成本卻降低,造成大額逆差和較弱的國際競爭力。金融、保險和計算機信息服務業RSCA指數都小于零,表明這幾個行業競爭力較弱,雖然日本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國家,但這些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不足。版稅和許可證費用對日本服務貿易出口起支撐作用,RSCA指數大于零,表明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強。運輸業和其他商業服務分別位于日本服務貿易的前兩位,后者一直位于日本服務貿易第二位。到2012年,日本其他商業服務出口額與進口額分別達到370億美元和464.6億美元,逆差為94.6億美元。另外,二者占日本服務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的比重分別達到25.9%和26.5%,僅次于運輸服務的地位。
四、影響日本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首先,政府為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物質動力。一方面日本著力發展國內服務業,從政策、制度等方面完善服務業發展必要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日本注重培養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發展。其次,合理的服務貿易發展策略促進了日本服務貿易競爭力。日本運用了謹慎的漸進式開放策略。該開放策略使日本企業有時間向別國同行業學習管理經驗,而且該策略能避免快速的金融業開放對國內金融市場、保險市場造成沖擊。
五、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日本沒有發揮出比較優勢,服務貿易中旅游、交通運輸等服務比例過大,金融、保險、計算機等技術型服務出口比重過小。根據H-O理論,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應該運用技術和資本上的比較優勢,調整出口結構,從而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雖然日本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很大,但日本服務貿易發展質量并不樂觀,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競爭力較弱。同時,從供需方面對日本服務貿易出口影響分析可以得出,服務貿易開放度較低是影響服務出口的主要原因。鑒于此,我國在服務貿易開放進程中應適度放開本國市場,要充分運用國際資源來降低國內服務市場價格水平,使其低于或國際市場價格,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國的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 陳虹.日本貿易政策的歷史性轉變―提高服務貿易領域的比較優勢地位[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6期
[2] 尹翔碩,申樸.論中印兩國要素積累對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影響[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 李瑩.日本服務貿易的發展及啟示[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
[4] 莊麗娟.中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實證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期
[5] 鐘小平.日本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亞泰經濟,2006.3
[6] 森山勇.試析日本服務貿易現狀與發展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09.4
論文摘要:本文從需求結構角度分析了我國自1978年以來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特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探索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有效路徑。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人民生活水平也取得了顯著提高。然而,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積累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這些結構方面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我國經濟增長的模式仍然呈現出一種粗放型、數量型的特征,我國的經濟增長還處在較低階段。本文從需求結構視角深入分析我國自1978年以來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特征,最后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我國經濟增長模式需求結構分析的統計描述
(一)消費結構指標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6年我國最終消費率為51.9%,比1978年(62.1%)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政府消費自1978年以來相對穩定,2006年政府消費為27.4%,比1978年(21.4%)上升了6個百分點;而同期居民消費率下降,2006年居民消費率為72.6%,比1978年(78.6%)下降了6個百分點。同期城鄉消費率呈反方向變動:農村居民消費率下降了35.7個百分點;而同期城鎮居民消費率上升了35.7個百分點。從該年鑒中還可以看出居民消費需求的貢獻超過政府消費需求的貢獻,在最終消費需求貢獻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處于主導地位,居民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貢獻在30%-60%之間。
(二)投資結構指標
1978-2001年中,最終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超過投資需求的貢獻,也超過凈出口需求的貢獻。但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是波動的,最低是在1994年,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30.2%,拉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在當年經濟增長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拉動經濟增長5.7個百分點。消費需求最高是在1981年,貢獻率達到93.4%,拉動經濟增長4.9個百分點,而同年資本形成呈現負增長。并且,很多年份的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超過50%,說明最終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很大。
但是,2002-2006年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漸下降,這五年平均貢獻率只有38.6%,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平均為3.9個百分點。而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漸上升,這五年平均貢獻率則高達49.4%,投資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平均為5個百分點。
進一步分析投資結構,通過計算可以看出:1981-199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盡管個別年份增長率很低甚至負增長,但是總體上看這段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較高。
(三)進出口結構指標
1.從縱向比較來看。1978-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依存度(包括對外貿易出口依存度和對外貿易進口依存度)總體上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起步階段(1978-1985年),我國對外貿易出口依存度仍比較低,保持在9%以內;第二階段為發展階段(1986-1990年),對外貿易出口實現持續增長,對外貿易出口依存度上升到了10%以上,不過還沒有超過20%;第三階段為增長階段(1994-2001年),1994年當年我國實現對外貿易出口1210.1美元,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到2001年我國對外貿易出口已經達到2661億美元,對外貿易出口依存度達到20.1%;第四階段為快速增長階段(2002年以后),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每年對外貿易出口增加額都在1000多億美元以上,年均增長率高達30%以上;到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出口已經高達77594.6億美元,外貿出口依存度上升到36.8%。
2.從橫向比較來看。根據世界銀行年度數據統計,在我國對外貿易起步階段,那時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國內需求拉動,我國對外貿易出口依存度是比較低的。在進入對外貿易發展階段,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依存度已經明顯高于同期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日本),甚至還高于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因而在這一階段中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經顯現出來。盡管1997年下半年開始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我國的出口依存度下降,但是仍高于同期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3.考察我國對外貿易出口集中度??梢钥吹?,1984-1991年我國對美國出口額雖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我國對美國出口的集中度比較低(不到9%),說明這一時期我國對美國對外貿易出口的依賴程度并不高。同期,我國對日本的對外貿易出口集中度較高,平均達到17%。而1984-1991年中國對美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出口集中度年均已達到25.3%,占同期我國出口總額的1/4??梢?,這一時期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對美國和日本的依賴性較高。1994年隨著我國進行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及2001年12月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對美國和日本的對外貿易出口額增加的更快。2006年我國對美國的外貿出口集中度高達21%,占到出口總額的1/5,而我國對日本的對外貿易出口集中度降到9.5%,說明對美國的對外貿易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而2006年我國對美國和日本兩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集中度達到30.5%,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額的1/3。通過以上數字說明我國對美國和日本,尤其是對美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集中度過高,這一方面增加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出口風險,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我國經濟對美國和日本兩國的過度依賴性。
4.分析我國對外貿易進口集中度。1984-2001年我國對美國和日本的進口額每年都在增加,對美國進口的集中度大多在10%以上,而同期對日本的對外貿易進口集中度更高,達到了26.4%。因此導致這一段時期我國對美國和日本的對外貿易進口集中度較高,占同期中國進口總額的2/5??梢娺@一時期我國對美國和日本的對外貿易進口的依賴程度很高,尤其是對日本經濟的依賴性更大。2005年我國對美國的外貿進口集中度高達21.4%,占到我國出口總額的1/5,而我國對日本的對外貿易進口集中度降到11%,說明我國對美國的對外貿易依賴程度更加加深。通過數字說明從2002年開始我國對美國和日本的對外貿易進口集中度開始下降,但是這一指標還是維持較高水平。
5.考察我國的對外貿易方式。1981年一般貿易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94.5%,到2006年這一比重下降到43%。1981-1985年間,一般貿易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平均高達91.7%,之后這一比重一直下降,到2001-2005年平均只有41.5%;而在1981-1985年間,加工貿易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平均比重只有7.8%,之后這一比重一直上升,到2001-2005年平均達到55.1%。說明目前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出口貿易的主導方式。再從出口增長率來看,一般貿易在2001-2005年這一段時期中增長率最高,平均達到147.6%,而加工貿易在1986-1990年這一段時期中增長率最高,平均達到688.2%。
6.考察進口額。1981年一般貿易占我國對外貿易進口總額的比重高達92.5%,到2006年這一比重下降到42.1%。而1981年加工貿易占我國對外貿易進口總額的比重只有8.7%,到2006年這一比重上升到40.6%。1981-1985年間,一般貿易占我國對外貿易進口總額的平均比重高達90%,之后這一比重一直下降,到2001-2005年平均只有44.1%;而在1981-1985年間,加工貿易占我國對外貿易進口總額的平均比重只有8.7%,之后這一比重一直上升,到2001-2005年平均達到40.3%。說明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如今成為我國進口貿易的主導方式,并且近些年來進口的加工貿易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從進口增長率來看,一般貿易在2001-2005年這一段時期中增長率最高,平均達到231.3%,而加工貿易在1986-1990年這一段時期中增長率最高,平均達到492%。
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特征分析
1978-2001年最終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超過投資需求的貢獻,也超過凈出口需求的貢獻,說明最終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很大。但是2002-2006年,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漸下降,而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漸上升,從近幾年來看,主要依靠投資需求帶動經濟增長。此外,在居民消費支出中,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呈上升趨勢而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呈逐漸下降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依存度(包括對外貿易出口依存度和對外貿易進口依存度)總體上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過高的對外貿易出口依存度會加重我國經濟對外的依賴性,使我國的經濟增長面臨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因素。
我國對美國和日本尤其是美國的對外貿易進口和出口集中度過高,這一方面增加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出口風險,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我國經濟對美國和日本兩國的過度依賴性。同時,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的主導方式。并且,自1978年以來出口的加工貿易的比重不斷增加,一般貿易的比重不斷下降。
我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相關政策建議
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擴大消費需求。在市場經濟中,消費需求才是最終需求。過多地依靠投資需求拉動經濟增長,不會帶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反而造成了資源的過度利用,這種粗放型、數量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會引起經濟運行出現較大的波動性。只有調整好投資和消費之間的關系,擴大消費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需求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的發展。要擴大消費需求,政府應盡快實現公共財政的轉型。把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保障低收入居民和家庭的基本福利作為財政支出的首要目標。加大政府在教育、醫療衛生領域的作用,同時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加大勞動收入在要素分配中的比重等。
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的局面,提高國有企業投資的效率,擴大向非公企業的投資力度,積極發展民間資本。提高投資的科技含量,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建設速度。通過深化企業改革、建立技術創新機制、增加技術開發投入來降低經濟增長對能源、原材料的依賴和對環境的壓力;要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加快大型裝備制造業和運輸裝備制造業的健全和完善;要盡快發展可持續使用的新能源產業。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引進大量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來達到技術進步的目的,并且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吸收和創新,來促進我國科技的發展。
不能過度依賴出口需求的增加,而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世界經濟結構變化的特征顯示,伴隨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和發展中國家產業升級換代步伐的加快,國際貿易中商品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精加工、深加工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目前的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與世界經濟結構變動的內在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因此必須加快外貿商品結構的升級,提高外貿的國際競爭力。要努力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加快資金密集型機電產業的發展,為出口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要盡快提高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層次,使出口商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轉變,提高其附加值,特別是要提高加工貿易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增強其結構優化的帶動作用。此外,還要不斷拓展中國的對外貿易市場,降低過高的對美日外貿進出口集中度,實現對外貿易市場的多元化。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加工貿易;知識密集型;深加工結轉;國際化經營
[論文摘要]隨著科技革命的加速和知識經濟的興起,高新技術產業內貿易和企業內貿易趨勢越來越明顯。一國可以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與發達國家之間開展高級形態的產業內加工貿易業務,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因此可以說,加工貿易是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高新技術國際分工的有效途徑。
一、引言
一般貿易出口是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實現價值的重要環節,是我省的傳統貿易方式。隨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在外貿體制改革、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資本轉移等因素綜合作用下,“九五”開始,加工貿易也在浙江的貿易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什么是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指從境外保稅進口全部或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下稱進口料件),經境內企業加工或裝配后,制成成品出口的經營活動,包括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1。由于浙江加工貿易的特殊稅制安排,可以在保證出口的同時,有效緩解出口退稅的壓力,因此一般貿易有向加工貿易發展的趨向。
三、浙江省發展加工貿易的原因以及面臨的問題
赫克歇爾—俄林模型(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假定各國的勞動生產率是一樣的(即各國生產函數相同),在這種情況下,產生這種比較成本差異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各國生產要素稟賦比率的不同;另一個是生產各種商品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不同,亦即使用的生產要素的比例不同2。而我省的勞動力相對豐裕,有適合進行加工貿易的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源。在加工勞動密集型商品上有比較優勢,而且我省有較多的科技人才,有發展加工貿易產業的潛力。
不同貿易方式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總體上看,浙江外貿長期是高一般貿易低加工貿易,一般貿易對浙江國民財富的貢獻和綜合效應高于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在浙江的發展仍具有一定的挑戰,我國仍處于加工貿易的傳統發展階段,加工貿易的主體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省加工貿易的產品加工環節單一,產業鏈條短,僅從事簡單的組裝、裝配等勞動密集型環節,產品增值率低,加工貿易管理措施滯后,手續復雜,結構不夠合理3。原材料供應緊張以及出口退稅等都使加工貿易受到一定的困難,當然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我們應對加工貿易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出相應的對策。
四、浙江省應怎樣發展加工貿易
我省在發展加工貿易的過程中要及時作出各種對策,以促進我省的經濟增長,對此我作出了以下幾點:
(一)積極引導和鼓勵出口企業開展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具有“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特點,在發展加工貿易過程中能帶來國外先進設備、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方法以及市場信息,而且能拓寬與國際接軌的渠道,促進外資進入,而外商投資規模的擴大與質量的提高,又能進一步推動加工貿易發展,同時有利于減輕地方政府財政壓力4。
我省應積極鼓勵加工企業,簡化境外加工貿易業務的審批程序。建議對境外加工貿易,可實行登記制;對部分國有企業,可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對那些經營管理不善的國有企業不能到境外從事加工貿易。加強商會、行業協會的協調和服務。充分發揮我省進出口商會、行業協會作用,對我省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企業、行業進行協調。同時,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服務。結合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制定我省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行業政策。對于各行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規劃,要有計劃、有步驟、分期分批地轉移我省的成熟產業和多余生產力,擴大我省成套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
(二)促進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增長
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是指加工貿易企業將保稅料件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結轉至另一加工貿易企業深加工后復出口的經營活動。未經加工的保稅進口料件不得直接結轉。國家下調出口退稅率和海關修訂的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管理辦法,為這種轉化創造了條件。出口退稅率低于增值稅后,一般貿易出口轉為加工貿易出口,可節省企業稅負。浙江省有30%左右的原料是以一般貿易直接或間接進口的,從理論上講,這部分進出口基本上可以轉化為加工貿易。據測算,浙江省一般貿易出口的傳統產
品有15%是可以轉化為加工貿易的,目前只轉化了2%左右,發展加工貿易潛力還很大5。但由企業的管理局限和深加工結轉的原料、半成品、成品還沒有建立流轉順暢的交易平臺,這些都影響了傳統產品開展加工貿易。因此,促進深加工結轉刻不容緩,我省要嚴格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管理。利用計算機異地報關系統和加工貿易分冊,規范加工貿易的深加工結轉管理。
(三)優化加工貿易的發展環境
我們應該努力為加工貿易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下放外資項目審批和加工貿易合同審批權,簡化審批手續,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建立健全關貿、稅貿、銀貿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聯動機制和管理合力,及時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加工貿易進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
面對我省加工貿易滯后的嚴峻形勢,各級各部門必須齊心協力,加大對加工貿易的支持力度,為進一步擴大我市的加工貿易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是進一步加大加工貿易的宣傳力度。利用新聞媒介和輿論陣地,推廣先進經驗,進行政策推薦,加強業務指導,引導企業積極開展加工貿易業務。二是加快加工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通過向外引進、組織培訓、崗位鍛煉等方式,造就一批加工貿易人才。三是不斷加強加工貿易信息工作。幫助重點加工貿易企業建立“聯網監管”模式,企業與外經貿局、海關、國稅等部門實行聯網,及時解決企業在出口退稅、貨物通關、分類管理等環節中遇到的問題。
(四)加快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戰略
我省外貿企業中中小型民營企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開展對外貿易起步較晚,國際化經營經驗不足,再加上管理體制不順,生產技術落后,缺乏專業外貿人才,不懂加工貿易操作流程,使開展加工貿易受到很大制約6。企業領導要樹立國際化經營的意識,加強與國外企業的合作。一是走出去,在原料供應地和產品銷售市場設立分支機構或直接投資,及時掌握國外信息,組織生產、銷售;二是引進來,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資金,在國內合作興辦企業或公司,利用國外合作商在信息和渠道方面的優勢,迅速打入國際市場。
適應新形勢下加工貿易企業的發展,要繼續加強推進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工作,使加工貿易的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的軌道。一是加強外經貿、海關、稅務、外管、銀行等部門的合作,并對各部門的加工貿易管理模式進行整合,制定規范的加工貿易辦理流程,使企業一目了然,提高辦事效率。二是要盡快實現加工貿易企業與外經貿專用網、海關聯網,并對加工貿易實行統一的格式標準,實現數據共享以利于提高加工貿易的通關效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與外匯、稅務、銀行、檢驗檢疫等其他部門的統一聯網,形成信息化的“大通關”機制。三是各部門要根據國家對口部門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擬訂進一步促進我省加工貿易發展的管理辦法;對已建立的促進加工貿易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要經常性地開展活動,以研究解決我省加工貿易工作的重大問題。
論文關鍵詞:服務貿易,問題,對策建議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高于商品貿易,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與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加入WTO,對服務領域做出了廣泛而深入的承諾,極大地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提升了我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但我國服務貿易的總體發展水平仍然相對滯后,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任務。
從1998年——2008年這段時間,我國服務貿易總體上都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從1998年的529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3044.5億美元,年均遞增18.98%。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額出現“雙降”的局面:服務進出口總額為1257.4億美元,同比下降14.4%.其中:出口額為545億美元對策建議,同比下降24.1%;進口額為712.4億美元,同比下降5%。①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在“十二五”時期,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我國繼續保持貿易大國地位,并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化的關鍵所在。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
服務貿易結構是否合理是影響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隨著服務技術的進步,使世界服務結構正朝著技術、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與科技有關的服務業和高科技為手段的服務貿易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而我國在許多服務貿易領域中處于較不發達的發展階段。我國服務貿易主要分布于運輸、旅游等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行業。2009年我國的服務貿易總額為3884億美元,其中運輸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236億美元和466億美元,占整個服務貿易出口額的18.2%、進口額的29.3%;旅游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397億美元和437億美元,占整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30.7%、進口總額的27.5%。而高附加值或技術含量較高的保險、金融、咨詢、郵電、廣告宣傳、電影音像等行業,由于受制度、技術、知識和文化等基礎因素的制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所以我國服務貿易的整體結構不平衡。
另外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服務貿易區域發展不平衡,東強西弱的現象非常明顯。我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各省市,而其他地區包括中西部、東北地區僅占較小的比例。根據2009年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07年我國東部地區服務貿易總額達到2207.54億美元,占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87.98%,其中服務貿易出口為1010.45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為1136.09億美元,分別占全國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總額的87.99%和87.90%論文怎么寫。廣大的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服務貿易額合計僅占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的12%左右,其中中部地區為3.2%,西部為5.05%,東北地區為3.81%。
(二) 服務貿易的國別(地區)結構不合理
我國服務貿易的地區分布不均衡,服務進出口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和地區。2008年,我國服務進出口主要集中于中國香港、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服務進出口額達2082.5億美元,占當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68.4%。其中對策建議,中國香港、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成為中國前五大服務出口市場;中國香港、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為中國前五大服務進口來源地。更具體地說,名列運輸服務出口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中國香港和美國分別占中國運輸服務市場約1/3和20%的份額;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和日本等占中國旅游服務出口市場近60%的份額;美國和東盟占中國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總額的一半。②由于服務貿易地區過于集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盟、美國和日本經濟不斷下滑,致使我國服務貿易各行業普遍受阻,沿海地區大量出口企業被迫減產或停產,對我國服務貿易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 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落后
由于服務業是由許多相關行業組成的產業群體,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行業范圍極廣,國際社會要求一國對其國內的服務業進行整體協調和管理。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存在許多缺陷,主要體現在管理體制不順,對于服務管理體制的機構設置上不合理,中央和地方在服務業對外貿易中政策和規章上有差別,在全國缺乏統一的促進服務貿易的協調管理部門。各有關職能部門在服務貿易方面實行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各部門難以行使行業管理職能。服務業各部門只限于管理直屬系統,有些部門對直屬系統實行保護主義,由此造成行業壟斷經營突出,如:郵政、電信、民航等都不同程度地實行國家壟斷,規模化程度低,在國際上很難與國外跨國公司相抗衡。另外服務貿易的行政管理人員對政策掌握不精不透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四) 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服務貿易立法嚴重滯后,直到近幾年我國服務貿易立法才有較大改觀。現已頒布了一批涉及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如《海商法》、保險法》、《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廣告法》、《建筑法》、和《律師法等》。但在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大環境的要求下,我國仍缺少一部統一的服務貿易基本法。已頒布的一些關于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不僅比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層次低、以行政法規居多?,F有的法規不完備并相互沖突,還與相關的國際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阻礙我國服務貿易健康發展的因素。
(五) 我國服務貿易專業人才缺乏
在世界范圍內,服務業的發展正處于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人力密集型轉變過程。服務貿易本身就是一種智力密集產業,服務業中大多數都是通過人的智力完成服務的過程,有的行業還需要專門的科學技術和專有知識。在我國服務貿易領域近些年來雖然就業人數增長迅速對策建議,但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尤其是新興服務貿易行業和知識型服務業所需的外向型高級人才缺乏,這使得我國在服務貿易量大的金融、保險、咨詢和專有技術等知識密集型的服務領域處于劣勢。
三、發展我國服務貿易應采取的對策
(一)大力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
在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政府行為的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政府要從宏觀政策方面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加快服務業的市場化改革。我國服務業長期以來國家壟斷程度很高,只有對服務業的體制進行深入改革,加快服務市場化進程,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其快速成長。政府應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市場競爭主體以及行之有效的、健全的市場體系,盡可能清除壟斷,為服務業在競爭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其次要發展我國的服務貿易,政府應擔負起重要的責任。以中國駐外大使館經商參處、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為主體,建立境內外互相聯系、互相溝通的中國服務貿易支持網絡。另外由駐外經商參處幫助在國內的服務貿易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建立聯系,及時搜集國際市場信息,為我國服務貿易企業提供幫助。我國的特辦、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應主動與境外經商參處建立聯系,為本地的服務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優質的服務。③
(二)建立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系
對我國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關鍵是要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首先明確國家統一的服務貿易管理部門。建立以商務部為核心的高效、協調的核心管理體系。商務部面對多行業、門類繁多的領域,其主要管理職能要體現在制定對外貿易法律法規,協調與其他國家的服務貿易關系,落實服務貿易協定的有關條款。其次建立服務貿易管理組織機構和協調機制。由于服務貿易涉及到國內的諸多部門,所以成立一個全國性的服務貿易管理組織是十分必要的。商務部應成立專門機構管理我國服務貿易,主要協調和管理全國進出口政策。
(三) 擴大服務貿易領域,優化產業結構
我國的產業結構一直都面臨發展不平衡的局面。2009年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0.6%、46.8%、42.6%,由此可見我國服務業一直低于第二產業論文怎么寫。要發展我國的服務貿易,必須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我國應通過服務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引導資金和技術流向服務業,特別要引導擁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外資進入我國的服務業,從而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應分階段、有重點地發展高層次的技術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使服務業的發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基礎之上。另外國家要鼓勵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區的服務貿易產業的發展對策建議,逐步開放國內服務貿易市場,對那些制約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應做出調整,以減少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制約。
(四) 健全法律法規
我國服務發展水平不高,在服務貿易領域還缺乏立法經驗,因此在現有服務貿易立法中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應結合我國現行的服務立法的缺點,未來的服務貿易立法必須進一步明確立法原則,解決立法形式與可操作性之間的矛盾,加快立法速度和執行度。盡快制定既適應國情又符合國際規范的服務業對外開放法規,將國際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原則、服務貿易的稅收、投資、優惠條件等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使國際國際服務貿易真正實現法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依法嚴格規范和監督行業經營,使我國服務貿易有法可依。此外在理順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服務行業內部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相關的行政法規和規章等配套法規,使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法律體系趨于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④
(五) 立足比較優勢,提高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要發展我國的服務貿易,首先應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我國服務貿易在旅游、運輸、國外工程承包及勞務等勞動密集、資源密集型行業存在著比較優勢。我國對這些行業應采取政策傾斜,使之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從而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還要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將金融、保險、咨詢、計算機信息技術等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的戰略重點。提高計算機服務、通信、保險、金融、文化創意、專有權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廣告宣傳等新興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占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這些新興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的企業要有創新精神,通過對服務需求的分析,努力開拓新市場,在新市場中形成競爭優勢。
(六) 大力培養服?衩騁茲瞬?
由于服務生產與消費同時發生、服務業的“人對人”及服務業難以標準化的特征,對服務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雖然人力資源充足,但熟練掌握國際規范的人才比較缺乏,我國應高度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人才信息庫和人才服務機構對策建議,加大投入各種職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時還要通過優惠政策尊重人才和科學的激勵機制,加強對海外人才的引進力度,以此增加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七) 培育我國服務品牌
服務品牌是一國服務經濟優勢所在,創立服務品牌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產業結構、貿易往來、市場環境、法律建設、金融投資等諸多方面,僅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國家必須大力扶持。要把扶持服務貿易自主出口品牌作為商務部實施品牌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要發展優勢品牌,打造東軟等一批主業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夠發揮龍頭骨干作用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企業和企業集團。全面研究規劃現有的服務品牌,從中確定一批有影響、有房子潛力的品牌,在市場開拓、跨國經營、信息服務等環節給予重點扶持,逐步做大做強“中國服務”。⑤
注釋:①《國際商報》2009年11月13日
② 《國際商報》2009年11月13日
③何亞東﹒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及發展戰略研究[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10(5)
④黃芹﹒關于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分析,經濟論叢2007(12)
⑤何亞東﹒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及發展戰略研究[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10(5)
參考文獻1、王紹媛,服務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10(5)
論文摘要:隨著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如何提高我國服務貿易水平,促進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做為同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韓國在服務貿易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值得我們研究借鑒。
一、中韓服務貿易的現狀
1 中國服務貿易現狀
中國服務貿易近年快速發展,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達91.9億美元,進口額達100億美元。中國的跨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到2005年增長了35.5倍,其中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近29倍,年均增長15.9%,是同期世界服務貿易平均出口增速的兩倍。但中國的服務業起步晚基礎薄弱,雖然近10多年來發展速度增快,但與發達國家甚至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 韓國服務貿易現狀
韓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到世界服業經濟升溫的影響。在服務貿易方面,韓國發展速度很快,1993-2005年間,韓國的服務貿易增長速度為超過10%,高于貨物貿易8.42%的增長速度。2006年韓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1225.1億美元,其中,進口518.7億美元,出口706.4億美元,逆差187.6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4.9%,20.2%和37.4%。
二、中韓兩國服務貿易比較
1993-1999年,韓國服務貿易總額略高于中國,但相差不多。1999年以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總額超過韓國,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是韓國的1.54倍。1993-2005年中韓兩國在服務貿易上均表現為逆差,但可以看出韓國的貿易逆差遠小于中國。1993年韓國服務貿易逆差是中國的3.9倍,而到了2003年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卻是韓國的1.11倍,2005年韓國逆差明顯加大,為中國逆差的1.53倍。1993-2005年中韓兩國服務貿易占總貿易的比重表現為韓國高于中國。1993年韓國為14.08%,中國為10.33%到了2005年韓國為18.6%,中國為11.7%。
中國服務貿易增長的速度快于韓國,所以中國在服務貿易總量上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要想在未來的世界貿易中取得突破,必須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提升其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發展地位,提高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
三、影響比較優勢的因素
目前關于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決定因素的理論分析較為零散。概括起來,這些因素有政府的管理體制即制度安排;自然資源、文化傳統;公司策略與服務基礎設施等。
1 政府管理體制
韓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從韓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來看,韓國政府的扶持政策是成功的。韓國的服務貿易在這一方面的優勢在于政府制定了積極的服務業政策和規劃。
在中國,盡管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但中國特色的體制性困境,仍嚴重制約中國服務業發展。當前中國服務業的問題在于政府監管過多,并且沒有獨立統一的管理機構。由于管理機構過多,手續辦起來也太麻煩,蓋章太多,程序太復雜。這種沒有獨立統一管理的機制,造成了我國服務領域的管理混亂、不利于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通過借鑒韓國的經驗能對中國服務業的發展有所啟發。
2 健全法律法規
韓國服務貿易領域,金融服務,國際租賃業務,個人休閑文化服務及信息通信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在這些領域韓國都加大了法律法規的制定和調整。韓國政府1999年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提出振興文化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為適應數字化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近些年陸續對《影像振興基本法》等原法進行修訂,被廢止或修改程度達70%左右;為保護主要IT基礎設施,使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免于網絡攻擊,10個政府部門的96項設施被確定為核心戰略IT基礎設施,范圍涵蓋了金融、通訊、交通、能源及社會保障等部門。
而中國的實際情況是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近些年,在政府的推動下,出臺了《著作權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由于中國建立現代版權制度的時間不長,在版權保護方面的經驗還不豐富,現行的著作權法律制度與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和飛速發展的社會各項事業的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各種侵權盜版活動普遍存在,嚴重擾亂了社會市場經濟秩序,更為嚴重的是將會阻礙服務產業的健康發展。
3 人才的培養
為了滿足服務業專門人才的需求。韓國決定自2000年至2005年共投入2000多億韓元,抓緊培養復合型人才。重點抓好電影、卡通等產業的高級人才培養。同時,加強藝術學科的實用性教育,擴大文化產業與純藝術人員之間的交流合作,構建“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雙贏”的人才培養機制。
4 加大資金投入
目前韓國在加大對服務業研究投入的力度,對服務部門的研發支出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超過10%。我國服務業由于長期得不到重視,相關投入較低。這直接影響到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高。因此,資金支持能為服務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奠定基礎,增強服務貿易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