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收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于研究生來說是一大項,關系到是否能拿到學位。由于在論文寫作指導過程中沿用傳統的模式,對開放教育的特點考慮不夠,研究生畢業論文質量整體上仍不盡如人意。論文寫作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選題不準,內容偏離專業要求
有的選題過于寬泛,論題過大,超越了學生的駕馭能力,寫作時面面俱到,內容空洞,論述膚淺;有的選題過于狹窄,缺乏氣度,達不到綜合訓練的目的,論述拖泥帶水,顛三倒四;有的根據個人嗜好選題,文章內容偏離專業要求,結果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進度不勻,寫作過程前松后緊
部分學生論文寫作沒有計劃,想到一點就寫一點,指導教師也缺乏督促的依據,面對這樣的學生只能無可奈何,有的學生甚至臨到答辯前夕,才匆匆完稿。連消化論文準備答辯的時間都難以保證。但木已成舟,重新寫作勢必影響學生正常畢業。在這樣一種情勢之下,答辯時學生倉促上陣,嚴重影響答辯質量,最終導致少數學生只能草草過關。
(三)把關不嚴,抄襲現象時有發生
少數學生對待論文不求優秀,只求通過的思想比較嚴重,在這種指導思想支配之下,他們往往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東拼西湊,敷衍了事,大段大段抄襲他人文章,稍作改頭換面,權充畢業論文上交。產生這些現象固然與少數學生急功近利思想有關,與個別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有關,但更與師生之間缺乏相互約束的制度有關。
(四)監控不力,寫作指導呈現無序
由于缺乏統一的制度文本規范指導教師的行為,在論文指導上出現了“你敲你的鑼,我唱我的調”現象,一個老師一個指導法。論文進度如何,教師在指導中投入了多少精力,教學主管部門和專業責任教師無法實施有效監控,導致寫作指導呈現無序狀態,指導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個人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由上述存在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必須從傳統束縛中解脫出來,構建新的論文指導模式。針對以往畢業論文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年初開始對畢業論文實施開題報告制度,正式啟動論文指導模式的改革。開題報告的六個欄目依次為:選題的目的、意義和必要性;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的重點與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計劃;研究思路(寫作提綱或研究思路);參考文獻;指導教師審定意見。工商管理專業按照開題報告的內容要求,開展畢業論文指導,經過兩學期的摸索,取得了初步經驗和成果。
(一)嚴把開題報告關,為高質量完成畢業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1、引導學生寫好開題報告
在第三學期開學之初,由專業責任教師集中學生做好畢業論文寫作的宣傳動員工作,強調畢業論文在開放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總要求,回顧歷屆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問題和教訓,并根據以往的經驗,預計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錯誤,事先確定解決的方法。公布選題范圍,介紹指導教師的基本情況及研究方向,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題和選指導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寫好開題報告,詳細說明開題報告中的每一欄目及填寫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向學生著重交待開題報告是論文寫作的制度文本,一旦通過,將是論文寫作與指導的基本依據。這樣,學生就對論文寫作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有了整體上的了解。
2、指導教師審查開題報告
學生將填寫的開題報告交指導教師進行審查。審查的內容包括:一是看是否按要求寫好了開題報告中規定的所有欄目,格式是否規范;二是初步審查選題是否符合公布的選題范圍和工商管理專業要求以及選題的思想性、新穎性、時代性、開創性;三是看選題的難易程度是否與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與專業基礎理論相匹配;四是看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是否具備相應的資源條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難;五是看指導教師本身對選題的熟悉程度和指導好論文寫作有把握的程度。對在審查過程中發現的小問題或只需作局部調整的問題,一般采取電話或網絡與學生進行交流,適時提出修改意見;對于問題比較多或需要重寫的開題報告,就與學生直接面談,提出指導教師的具體看法。
財務管理畢業論文致謝詞一
能夠順利完成,離不開我的指導老師++老師的悉心指導,他對我的論文從確定題目、修改直到完成,給予了我許多的指點和幫助。感謝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對論文提出精辟的修改意見。在此,向++老師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我也要感謝++大學++學院的各位老師在我學習期間給予我的諄諄教誨。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默默無聞的支持和奉獻讓我能夠走到今天。最后,謹向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審稿的師長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財務管理畢業論文致謝詞二
彈指一揮間,轉眼四年的學習生活就將結束了。在論文完成之際,我要特別感謝曾玉林老師這個學期的悉心教導,曾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令我敬佩至深,受益匪淺。他既是良師,又是益友,他所教會我的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著做人的原則與風骨。同時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曾老師無論是在論文的選題、構思和資料的收集方面,還是在論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曾老師悉心細致的教誨和無私的幫助,特別是他廣博的學識、深厚的學術素養、嚴謹的治學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使我終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誠地感謝和深深的謝意。
abstract: tax accounting is a new arising interdispline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it. influenced by it,51lunwen.com/ tax accounting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but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principle,checking. it has a shor會計專業畢業論文t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perfecting in practice.
key words: tax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difference
摘 要:稅務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與傳統的財務會計之間既有區別又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在受財務會計影響的同時,稅務會計自身又具有一定的特質,在準繩上、核算辦法上,明顯區別于財務會計,在我國開展時間比擬短,在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中央,需求不時在理論中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關鍵詞:稅務會計; 財務會計; 區別
稅務會計是以財務會計為根底,以稅法為準繩,運用會計學的根本理論和辦法,對征稅人的征稅活動所惹起的資金運動停止核算和監視,維護國度和征稅人合法權益的一種專業會計[1]。目的在于征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的前提下,足額精確及時向稅務機關交納稅款的同時,經過合法謀劃使征稅人獲得合法利益,公平稅負以確保企業涉稅零風險。
稅務會計最主要的特性是征稅雙方都必需承受稅法的標準和限制,稅務會計在一切稅款的核算和交納過程中,必需嚴厲根據國度稅收法規請求辦理,當財務會計與稅法的規則不分歧時,必需依照稅法的請求停止調整。稅務會計是融稅收法令和會計核算為一體的特種會計。隨著我國經濟開展以及財政、稅收體制的不時完善,稅務會計從傳統的財務會計中別離出來是必然趨向,稅務會計固然從財務會計中別離出來,與財務會計有著實質的區別,但在本質性的工作中并不是孤立的,兩者之間依然存在著一定的聯絡,財務會計是稅務會計的前提,兩種會計核算辦法既有聯絡又存在著一定區別。
一、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聯絡
稅務會計脫胎于財務會計并依賴于財務會計運轉中的眾多環節和內容。
1. 二者效勞的運營主體相同
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不是籠統理論意義上的概念,而是詳細理論操作的部門和人員,其效勞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只要二者處于效勞于同一主體時,才具有實踐的關聯意義。
2. 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工作核算內容相同
以財會中的會計分期( 時間性) 、貨幣計量( 數量性) 、持續運營( 持續性) 為根底,共同施行對效勞主體的效勞。
3. 工作準繩根本分歧
以財會工作中的核算辦法、收益配比、支付才能等為權衡規范。
4. 工作按照的方式內容根本相同
以財會的憑證、賬簿、報表為參照,除征稅報表以外,無需另設會計報表,更無需設置特地稅務會計機構,畢業論文稅務會計的全部核算融于財務會計之中。但這種高度類似性和關聯性并不能消弭現代經濟開展過程中在管理上使二者別離的必然性,不能消弭二者在實質上的區別。
二、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準繩上不分歧
1. 相關性區別
財務會計的相關性準繩,請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運用者的經濟決策需求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運用者對企業過去、如今和將來的狀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強調的是“有用性”; 而稅務會計中的相關性準繩重在計算所得稅時,強調同期扣除的費用要與同期的收入相關聯,二者字面上同屬于相關性準繩,卻有實質的區別。
2. 配比性區別
財務會計核算中的配比準繩突出表如今費用確實認上,為了分別核算不同的產品,需求將直接費用、間接費用、期間費用匯總歸集,然后在不同的產品之間停止分配。而稅法中的配比準繩思索的是,對不同的稅收項目停止分類配比,比方,稅法規則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的投資收益不計入應征稅所得額,那么境內的投資損失與其消費運營無關,也不能在當期應征稅所得額中扣除,只能從投資收益中得到補償。所以,稅法對財務會計上的配比準繩持認可態度,允許征稅人將發作的費用,經過合理配比在征稅的當期扣除,同時為了避免稅款的流失,稅法對征稅人稅款的申報做了嚴厲的限制,不允許征稅人在一個征稅年度提早或滯后申報征稅費用的扣除[2]。
3. 本質重于方式的區別 &
--> nbsp;
本質重于方式準繩是財務會計中的一項重要準繩,請求企業應當依照買賣或者事項的經濟本質停止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買賣或者事項的法律方式為根據。一項買賣或事項的本質在其外在方式或法律表現方式有時是不分歧的。比方,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售后回租、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編制兼并報表等問題都屬于本質重于方式的運用,這些在《企業會計制度》中都有明白的規則[2]。財務會計的“本質重于方式準繩”依托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別,稅法對征稅事項確實認依托的是法律根據,不能靠經歷估量,必需有據可依,從某種意義上講稅法的“本質重于方式準繩”表現的是“本質至上準繩”,目的為了避免征稅人應用《企業會計制度》允許的估量偷逃稅款。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核算上不分歧
1. 目的不同
稅務會計的目的是征稅人向稅務會計的信息運用者提供有助于稅務決策的會計信息,稅務會計信息運用者首先是各級稅務機關,它們依據此信息停止稅款征收、檢查、監視,并作為稅收立法的主要根據。其次是企業的運營者、投資人、債權人等,他們依據此信息理解企業征稅義務的實行狀況和稅收擔負,以做出正確的運營決策和投資決策。同時,這些信息也是企業停止稅務謀劃必不可少的根據。而財務會計則是經過對經濟業務事項確實認、計量記載和報告提供真實、精確、牢靠的會計信息。向信息運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情況、運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3],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義務實行狀況,有助于會計信息運用者做出正確的運營決策。
2. 根據不同 &nbs會計畢業論文范文p;
財務會計核算的根據是《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原則》,力圖會計信息真實、有用、完好。稅務會計根據的是稅收法律法規,契合稅法的會計準繩,稅務會計給予確認,但凡不契合稅法的會計準繩,不給予供認。正由于兩者核算根據不同,致使會計利潤與稅法上的利潤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財務會計收入減去本錢費表現會計利潤,而稅務會計必需依據稅法請求停止收入和本錢費用的列支,超出稅法規則的收支項目即使在財務會計上得以表現,稅法也不允許列為征稅所得的構成要素。
( 1) 收入確認上二者的處置不同: 例如,國債利息收入財務會計作為投資收益記入收入,而稅務會計不把國債利息收入列為收益,不作為應征稅所得額的構成要素。征稅人在根本建立、專項工程及職工福利等方面運用本企業商品的,或將企業自產、拜托加工和外購原資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有價證券用于捐贈,以及以非現金資產賠償債務,在財務會計中不計入收入,列為相應支出,而稅務會計均應視同銷售,確認銷售收入。
( 2) 本錢費用列支二者的不同:財務會計可據實列支而稅務會計不允許扣除的項目,如征稅人的消費、運營因違背國度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超越國度規則的公益救濟性捐贈等,一切這些支進項目是稅務會計所不供認的,稅務會計規則了嚴厲的列支規范。關于超出的局部作為調整事項,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征稅所得額。
3. 根底不同
財務會計采用的是權責發作制,強調的是收入的實踐發作與費用相配比,會計上已確認的收入并不代表實踐的現金流入量,實踐發作的費用也不代表現金的流出,會計利潤與凈現金流量內涵和外延不盡相同,稅務會計由于本身強迫性的特性,采用了權責發作制與收付完成制相分離的核算辦法,在實踐核算中常呈現與財務會計相偏離的現象,給征稅人形成不利的影響,企業財務會計采用的權責發作制是樹立在應收對付根底上肯定當期收入與費用,應收對付可以真實客觀地反映收入、費用、會計利潤; 而稅務會計即使從財務會計中別離出來,在實踐的核算過程中依然以會計要素為底本,所以,致使采用的收付完成制在外延上要小于權責發作制,這里的收付完成制與權責發作之間產生差別是不可防止的。
三、我國稅務會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首先,稅務會計在我國還屬于一門新興學科,處于初級階段,稅務會計還要依賴于財務會計,財務會計的憑證、賬簿和報表是征稅核算的主要根據,如今的會計人員同時統籌會計核算和稅務核算任務,擔負著多項職能,由于缺乏系統的稅務學問,對一些政策的了解存在著偏向,經常在稅款的計算和交納申報時呈現少繳或多繳的狀況,給征稅人和征收機關形成不用要的損失。
其次,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脫節,1994 年 1月 1 日開端執行的《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置的暫行規則》只是相對的調整,而 2006 年公布的新會計原則,使財務會計曾經成為獨立的體系,這種時間上的差別,導制稅法與會計制度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多,這種差別表現在所得稅前調整項目日益復雜,增加了會計核算工作量的同時也增加了征稅人本錢的支出。
再次,稅務會計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國度稅收的完成,卻無視了征稅人的實踐支付才能,稅務會計當期的收入不思索實踐現金能否流入,均計入應征稅所得額,當企業賒銷業務量大的狀況下資金周轉不暢通,形成征稅艱難[4],許多企業為了征稅以至要舉債,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本錢,企業的營運才能降低,這種惡性循環限制著企業的開展。
四、處理財、稅會計體制問題的開展思緒
以稅法為根據樹立獨立的稅務會計核算體系。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原則是財務會計核算的主要根據,包括資金運轉的全部過程,稅法是稅務會計核算的根據,核算的也只是涉稅事項,這些經濟事項也作為財務會計的核算對象,只是并不詳細,在制定稅務會計的核算辦法時應加以補充,稅務會計的記賬憑證、賬簿與財務會計根本分歧,兩者能夠共用,稅務會計只需單設應交稅金和差別額賬簿。同時要經過培訓考核進步稅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作為一個合格的稅務會計,只要控制稅收法律法規和征管制度,才干在日常的核算中做到合理合法負稅[5]。
一
--> 個新興學科降生之初必然會存在著許多缺乏之處,這顯然不順應經濟高速開展的需求,但還要看到它的開展將來,置信經過不時的變革和完善,一定能樹立一套獨立完善的稅務會計體系,更好地效勞于企業、國度經濟的開展。
參考文獻: 會計畢業論文
[1]寧健. 稅務會計[m]. 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蓋地. 稅務會計準繩、財務會計準繩的比擬與考慮[j]. 會計研討,2006,( 2) .
[3]王鑫.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聯性探析[j]. 四川會計,2001,( 6) .
[4]張轉玲. 論我國企業稅務會計[j]. 現代商貿工業,2009,( 9) .
1、開題報告的功能
撰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讓指導教師了解:選題的目的、意義、自己做這個題目的優勢、方法和成果等。
開題報告是在學生接到教師下達的畢業論文任務書以后,由學生撰寫的對于課題準備情況以及進度計劃作出概括反映的1種表格式文書。報告書須用中文書寫,在導師指導下由學生撰寫,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學院審定后生效。
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作出如下判斷:課題所確定的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題目的大小是否合適,所選擇的研究途徑和方法是否可行等。
學生在得到批準后按開題報告的安排來開展論文寫作。
2、開題報告的內容和要求
(1)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所做課題的提綱和方案論證,含論文的主要目的、論點、論據等。對研究要說明的主要問題給予粗略的但必須是清楚的介紹
(2)方法及其預期目的:在開題報告中,學生要說明自己準備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中的抽樣法、問卷法、論文論證中的實證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寫明研究方法及措施,爭取在這些方面得到指導教師的指導和建議。預期目的是要對研究最終達到的結論進行說明。
(3)進度計劃:畢業論文的創作過程是分階段進行的,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時間規定。在時間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各個階段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千萬別前松后緊,虎頭蛇尾,完不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
(4)參考文獻資料:在開題報告中,應列出主要參考文獻,這從另1側面介紹自己的準備情況,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選課題相關的資料,證明選題是有理論依據的。在所列的參考文獻中,須至少填寫8項(至少含2篇外文資料),且每項的內容須齊備,須包含書名、作者、出版年和出版社名稱。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一:
一、論文題目:中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探討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總述)
我國上市公司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國上市公司已達到1174家,總股本超過5050億,其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328億,市價總值高達5.55萬億元,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8%,約有股民6800萬人,約占城鎮人口的40%,資本市場規模越來越大。
據統計,截止XX年底,我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10547億元,實現利潤1519億元,分別占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32%和63%,國有上市公司已成為我國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國有資產質量上,上市公司已成為優良資產的富區,同時上市公司也成為中國人投資的主要領域。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僅會得到更大更快的發展,而且會顯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認,在我國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滑,競爭力下降,據資料反映,XX年我國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虧損,虧損面為12.67%,較上年又進一步擴大;
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內部違規現象嚴重,據了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種違規問題而受到證監委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查處;一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虛增業績,大肆圈錢,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
三是二級市場投機行為盛行,一些機構操縱股價,牟取高利,嚴重地擾亂了市場秩序。為了解決我國上市公司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有效發揮政府的監管職能和社會的監督職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機制,全面凈化證券市場的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績評價體系。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我國國有企業制定了效績評價制度,并正在逐步推開,但在我國上市公司中還沒有建立這項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實際意義的。
三.本文研究的內容(提綱)
本文擬從四個方面探討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建立我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意義,這六個方面是:
(一)有利于國家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二)有利于推動上市公司建立科學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三)有助于對上市公司經營者業績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導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
(五)有利于增強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識。
(六)有助于投資者的理性投資。
第二部分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證建立我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可行性。這三個方面是;
(一)國有企業效績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我國上市公司現有的基礎比較好,更適合效績評價工作的開展。
(三)政府有關部門、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比較支持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論證,說明我國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點。
提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設計方案。設想從五個方面構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框架。這五個方面是:
(一)全面闡述和分析效績評價體系六個基本要素的內容、作用。
(二)重點研究效績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效績評價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參照國有企業效績評價體系指標體系,結合上市公司現狀和特征,設計上市公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權數配置。
(三)確定評價標準采用行業標準和評議參考標準。
(四)制度評價方法。評價方法考慮采用工效系數法和綜合判斷法。
(五)提出組織實施的方法。建議在起步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第四部分是實例分析。
運用本文設計的效績評價體系對某一家上市公司XX年度效績進行評價。
四、本文研究的結果。
通過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對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二是為有關部門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提供參考;三是從理論和實踐老感兩個方面提高本人的專業知識水平。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二:
一、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對賭”作為美國式創業融資契約的重點條款之一,當十年前PE進入中國的同時,這一機制便作為舶來品同時被引入到PE與融資公司的談判桌上。2006年12月,《美國風險投資示范合同》在國內公開出版,對賭協議的相關條款被全面引入,對國內廣大企業家和投資者都具有相當大的啟發意義。自從蒙牛與摩根士丹利、鼎暉及英聯投資等投資銀行簽訂對賭協議以后,我國興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對賭協議簽訂熱潮,凱雷投資控股徐工集團機械有限公司、德意志銀行和美林銀行等投資恒大地產、英聯投資等投行并購太子奶集團等都簽訂了對賭協議。
對賭協議作為典型的舶來品,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其生長的土壤,便是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重要參與主體,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最近兩年迅速成長?!?007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金額將突破150億美元,而2006年,私募股權投資金額為117.73億美元;目前,我國的私募投資基金存量已有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未來兩三年內,私募股權基金將逐步成為影響市場的主力資金之一?!睂€協議是私募股權投資中經常使用的條款,其發揮的作用可謂翻云覆雨。隨著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的逐漸發展,對賭協議的應用也必將與日俱增。
對賭協議的履行引起現金和財產流動,就可能產生所得稅負和一系列所得稅問題。然而,我國目前沒有專門針對對賭協議下稅務處理的相關規則;另外,履行對賭協議所產生的支出行為和所得性質的認定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沒有其他相關規則可以適用,這給對賭協議雙方支出與所得的所得稅處理造成不確定性。在我國典型的“對賭協議”案例中,可知且已明確的稅務處理是:創元科技-司貴成對賭一案中,司貴成對全部轉讓股權所得一次性繳納個人所得稅,后期為履行對賭協議,向投資目標公司——高科電瓷“補償”的673.57萬并未獲得退稅的待遇。對獲得“補償”的目標公司或投資人應當進行何種所得稅處理,并沒有充足的先例和資料,稅務機關也未給出權威的規則。
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一方面,根據國內的對賭協議案例,業績補償金額少則百萬,多則數億,可能產生的所得稅金額亦十分巨大。有學者將國內較為熟知的對賭項目及其運作情況進行歸納分類及不完全統計分析,截止2011年對賭協議成功的比例僅為23%,失敗和中止合計占63%,另有14%還處于運行之中。對賭協議的失敗率之大,可能導致更多不確定的應納稅所得。隨著對賭協議的發展,成功的對賭協議還可能產生投資者向管理者或目標公司的現金和股份流動,所得稅問題將會成為對賭協議設計必須考慮的因素。
另一方面,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涉及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主體。對賭協議進入國內初期,投資主體主要是外資背景的大型金融投資機構,如摩根士丹利、鼎暉、高盛、英聯、新加坡PVP基金等,隨著對賭協議被廣泛運用,國內私募基金也逐漸成為對賭協議中的投資主體。融資方一般都是國內具有良好成長性的民營企業,如蒙牛、永樂、雨潤、太子奶等。這些民營企業的大股東多數兼任經營者,擁有企業股份,也是企業的實際操縱者。根據國內案例,簽訂對賭協議的融資者除個人股東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持股公司。巨大的所得額和25%的稅率,使對賭協議的主體不得不考慮所得稅對履行對賭協議和公司資金流的影響。不確定的所得稅處理規則,不僅會造成稅負上的不公,還會影響資本市場和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對賭協議關系下的所得稅處理為主題,在區分不同對賭協議類型、分別確定業績補償性質的基礎上,對投資者、目標公司、股東或管理者的所得和支出涉及的所得稅處理進行探討,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該選題有以下幾點意義:
1.完善對賭協議相關的法律規范
對賭協議在我國法律背景下運行遭遇諸多障礙,需要立法或執法機關作出明確規范。稅務處理的不確定性也給對賭協議的運行造成了法律風險。對該主題進行研究,可以為相關法律規則的出臺提供參考,減少對賭協議的法律障礙,促進對賭協議在更加規范的軌道上運行。
2.統一納稅機關的征稅行為,提高征繳效率
由于對賭協議的所得稅處理存在分歧,稅務機關的征繳行為也將面臨混亂的狀態。對該主題進行研究,能夠發掘更加合法、合理、公平的處理規則,統一稅務機關的征繳行為,并為其提供理論上的支持。同時,了解對賭協議稅務處理的理論和實際操作問題,有助于稅務機關加強征繳能力,提高征繳效率。
3.確定企業的融資成本,減少企業的稅收風險
不管是對賭協議中的哪個主體繳納所得稅,巨額的稅款都可能轉嫁到融資企業身上,大大增加其融資成本,加大融資困難。直接的稅負對融資企業的資金流動會造成重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決定一個企業的命運。稅務處理的確定能夠使企業確定融資在稅務上的成本,減少稅收風險,避免突然到來的巨額稅款打亂企業的經營計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4.為企業的對賭安排提供稅收籌劃上的參考
由于對賭協議具有豐富的形式供投融資雙方選擇,而不同的對賭安排可能產生不同的稅務處理,因此,可以選擇稅負較輕的對賭形式,減少企業負擔,
資料共享平臺《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http://unjs.com)。通過對對賭協議所得稅處理的研究,可以從稅法的角度對不同的對賭安排進行分類,確定其具體的稅務處理,供企業選擇適合自己且稅負較的額對賭安排。
5.豐富稅務研究內容,為資本市場的稅務研究提供切入點
實務中的對賭協議形式繁雜,并具有復雜的法律關系,能夠為稅法學者提供豐富的研究課題。對賭協議已成為跨國投資和國內私募中被廣泛使用的規則,稅法學者可以此做為切入點,對資本市場上的稅收問題進行更為深入和廣泛的研究。
二、國內外關于該論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國內研究現狀
對賭協議首先成為中國企業界和投資界的熱門話題。但國內市場上關于對賭協議的專著并不多見。除了在期刊網上可以看到關于對賭協議的論文外,有關對賭協議的論述散見于風險投資書籍的某一章節或某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以及新聞報道或從事非訴業務的律師事務所的內部刊物里。這些研究成果集中于對賭協議的基礎理論、運行機制、風險防范、利弊比較、在我國運行中產生的問題和具體案例分析等。例如任棟的《玩味對賭君》、深圳證券交易所匡曉明的研究報告《創業投資制度分析》的對賭協議一章、夏翊的《“對賭協議”的運行機制分析——以蒙牛乳業為例》、姚澤力的《“對賭協議”理論基礎探析》、徐光遠的《創業企業簽訂“對賭協議”的風險控制》、王燕等的《對賭協議:天使與魔鬼的博弈》、陳淑卿的《“對賭協議”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等。
法學界對對賭協議的法律屬性進行了比較廣泛研討,實務領域也對對賭協議在適用中的法律障礙進行了全面的介紹,這其中有楊占武先生的《對賭協議的法律問題》、謝海霞女士的《賭協議的法律性質探析》以及李巖先生的《對賭協議法律屬性之討》,但是全面介紹對賭協議的專著還沒有,大多是附在私募股權研究之中,作為一個小節進行介紹。這之中主要有李聽腸、楊文海生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理論與操作》、周煒先生的《解讀私募股基金》以及李壽雙先生的《中國式私募股權投資—基于中國法的土化路徑》。數篇碩士論文對對賭協議的法律問題進行了相對全面介紹和分析,例如殷榮陽的《對賭協議法律問題研究》和唐蜜《中國法律環境下的對賭協議研究》等。上述文獻資料對對賭協議的法律屬性在我國大陸的法律風險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并對對賭協議使用程中融資方如何降低自己的風險提了不少好的建議。
對賭協議進入稅務界的研究視野起因于2011年末到2012年初肖宏偉、趙國慶、王駿、李利威等幾位稅收實務專家對幾起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的討論。目前對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的研究還僅限于實務界。筆者查到最早的相關文章是肖宏偉于2011年中期發表的《定向增發收購股權后發生補償利潤的稅務處理》,之后的研究成果有趙國慶的《定向增發資產收購—業績不達標觸發補償的稅務探討》,肖宏偉的《愿賭服輸、覆水難收國美訴陳曉案與以股權定向增發業績補償稅務管理評析》,李利威的《稅務律師視角:定向增發業績補償款稅務處理的實證分析》以及王駿對趙國慶、肖宏偉觀點的評析等。另外還有數篇不能得知作者姓名的網絡文章,也對對賭協議的稅收問題進行了研究。以上文章以創元科技收購高科電磁等一系列定向增發股權發生補償的案件為切入點,對對賭協議中補償款在所得稅法上的性質認定和稅務處理進行了分析,并對具體案件的稅務處理提出了建議。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五種的觀點:
1、捐贈說。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款的性質為捐贈。接受方應將該款項作為接受捐贈收入,當期繳納企業所得稅;支付方如為企業,作為非公益性捐贈,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支付方如為個人,不存在退稅。
2、違約金說
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款的性質為違約金。支付方可以作為費用在當期扣除,接受方作為當期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
3、保證合同說
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實為原股東對投資人提供的一種盈利保證,法律上應視為擔保條款。業績不達標時的補償款應作為履行保證賠償責任。該業績補償款,接受款項一方將其納入當期收入,并當期繳稅,支付方應根據《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第四十四條(企業對外提供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擔保,因被擔保人不能按期償還債務而承擔連帶責任,經追索,被擔保人無償還能力,對無法追回的金額,比照本辦法規定的應收款項損失進行處理。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擔保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與本企業應稅收入、投資、融資、材料采購、產品銷售等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擔保。)判斷是否能夠稅前扣除。
4、合同價款調整說
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本質為原合同價款的調整。該種觀點認為,接受方沖減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支付方沖減以前年度收入,涉及退稅,稅務機關應予辦理。
5、衍生工具說
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約定實為嵌入式衍生工具—看跌期權(該期權的行權價格為合同上承諾的預期凈利潤,行權需待到期后才可行使,屬歐式看跌期權)。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款可簡化處理,接受方作為投資收益,支付方作為投資損失,根據財損25號公告清單申報扣除。
以上觀點均以補償行為和股權轉讓行為是否相互獨立為研究起點,其中“捐贈說”的邏輯前提是補償行為在稅法上獨立于股權轉讓行為,后四種觀點則將補償行為和股權轉讓行為看做一項交易行為,但對對賭協議在整個交易行為中的地位和作用持有不同看法。其中,“衍生工具說”趨于主流。不過,由于衍生工具的理論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給稅法學者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衍生工具說”的發展也遇到“瓶頸”。
(二)國外研究現狀
“對賭協議”雖由外國投資者引進而來,但外國做法和研究中并不存在該說法。估值調整機制(ValueAdjustmentMechanism)[1]一詞在外國文獻中也并未出現。筆者目前找到的同對賭協議相類似的機制有三個:棘輪條款(RatchetProvision)、價格調整條款(PriceAdjustmentClause)和非股權支付額(Boot)。
1.棘輪條款
(三)發展趨勢
隨著對賭協議數量的增多,其所得稅問題也會愈來愈凸顯,而稅務機關也必須及時作出稅務處理的決定。稅收實務界特別是稅務官對該問題的研究成果,能夠對稅務機關的決定提供重要參考。但是由于各觀點分歧較大,如果在未來短時間內無法形成主流觀點,稅務機關可能會頒布相關文件,以對征收行為進行統一。另一方面,由于所得稅繳納對投融資雙方甚至第三方將會造成重大影響,對賭協議的稅收籌劃也將進入研究范圍。
稅法理論界也將參與到該主題的研究中來。一方面因為實務界的討論缺乏體系性,從稅法理論上進行研究,能夠形成全面完整的體系,彌補實務界在討論中可能出現的漏洞;另一方面,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的研究對豐富稅法學研究內容和為對賭協議稅務處理提供理論支持具有重要意義。理論界的研究,將會促進主流觀點的形成
我國目前流行的對賭協議僅限于現金和股權補償,而隨著對賭協議的發展,其形式也會愈加豐富,所得稅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復雜。該主題的研究可能還會有更加長的路要走。
三、論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一)論文的主攻方向
本文擬運用稅法的分析方法,對對賭協議的本質進行剖析,并確定對賭協議關系下各個主體的所得稅處理辦法。
(二)論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探討了對賭協議履行過程中產生的所得稅問題,主要集中于對賭協議中“補償”的所得性質認定和處理。文章擬定六章。
第一章介紹了對賭協議的概念、運作機制以及分類等基本問題,為下文進一步開展所得稅問題研究奠定基礎。
第二章梳理了對賭協議履行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所得稅問題、國內外的做法以及國內的主要觀點。由于對賭協議和所得稅處理本身都具有復雜性,對相關的基本問題進行梳理,能夠提煉出問題的本質和關鍵點;對“‘補償’的所得稅性質”這一關鍵點進一步分析,確定全文主要的論證方向;通過介紹國內外相關問題的做法以及國內的主要觀點,分析可供借鑒的做法、觀點以及尚需解決的問題。
第三、四章是本文的關鍵,運用稅法中的實質課稅原則對對賭協議中的“補償”進行定性,確定其在所得稅法上的處理規則。實質課稅原則是稅法的重要原則,對確定交易性質、解決稅務處理的分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該原則對“補償”定性后,運用稅收中性、稅收公平等稅法中的基本原理對結論進行驗證,保證結論的正確性和全面性。確定了“補償”的性質后,以此為原則對對賭協議的所得稅處理進行具體的分析,解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實現的時點、支付方成本費用的扣除以及退稅問題、計稅基礎的調整等問題。
第五章對稅務機關處理對賭協議所得稅時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試圖提出改善的建議。
第六章基于第三、四章的分析結果,向對賭協議的簽訂雙方提出稅收籌劃的建議,以幫助其在合法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稅務支出,減少融資成本。
(三)研究方法
1、比較研究的方法
本文對對賭協議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成熟做法與對賭協議在我國的運用進行比較分析,指出對賭協議引進我國后,從名稱到內容及運作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本文對這些變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2、理論分析與實務操作相結合的方法
經濟學家和法律學者都對對賭協議有研究,本文主要從法學的視角,分析對賭協議的內涵及性質,并從實務角度重點論述對賭協議的運作模式,對賭協議在實務操作中要注意防范的法律風險。本文的寫作希望有利于指導對賭協議的實踐運用。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崗證賽課;課程體系
當今高等教育越來越多地朝著大眾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人才培養體系,使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適應時展的要求,已成為會計教育界面臨的重大課題。在眾多教改項目中,課程建設與改革是重點和難點項目,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
一、我國應用型本科會計課程體系模式的現狀
當前應用型會計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課程與實踐脫節,簡單照搬一本高校的課程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從而導致課程所覆蓋的知識技能與就業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脫節,使得學生在校期間由于缺乏高仿真訓練而導致就業后無法立即開展業務工作,給應屆畢業生就業帶來困難。關于當前高校會計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李麗君,姚雨晴(2013)認為存在理論課程安排不夠合理,授課模式單一,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的問題,秦海敏(2011)認為存在課程體系設置與培養目標不一致、課程之間內容重復等問題;關于課程建設的目標和方向,鄧孫棠(2013)提出構建一個與"應用型會計本科教育"相應的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胡瓊(2013)提出多角度構建"多元化"的理實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李傳憲(2013)提出CPA考試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融合,藍文永、許蔚君、孟凡芳、羅小明(2011)等學者提出了能力導向(本位)的課程建設體系等等。學者們提出了課程建設方案的多重理論,但是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課程建設方案。
二、應用型本科“崗證課賽”的融合的教學模式
(一)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崗課融合”
為了更好地適應就業的需求,在課程設置中要改變以知識點安排所學課程,所學內容普遍使用性強,崗位針對性不足的現狀。根據學生就業時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在保證學生職業能力的基礎上,兼顧本校學生就業方向,加強對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確定課程的內容,設置與就業崗位的基本要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例如針對會計核算崗位設置會計學原理、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財務會計實務、財務軟件應用等課程;針對出納員崗位設置出納實務;針對成本核算崗設置成本管理實務等課程;針對納稅申報崗設置稅收實務、稅務會計等課程;針對企業理財崗設置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證券投資等課程;針對財務審計崗設置審計實務等課程,并在課程教學的實踐環節增加崗位群實操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各崗位職責有初步的認識。
(二)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證課融合”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會計專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人員級別和職稱的提高也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取相應的證書,此外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相關的專業工作,也要求有不同的資格證書。會計專業相關資格證書分為國內考證和國外考證兩大板塊,歸納起來國內考證包括會計從業資格、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稅務師、房地產估價師、土地造價師、造價工程師、價格鑒證師、初級審計師、中級審計師等,國外考證包括英國特許會計師、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美國注冊會計師、加拿大注冊會計師、注冊金融分析師、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英國特許注冊會計師、美國管理會計師、英國國際會計師、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等。學生為了能順利地獲取就業相關的證書,在校期間的知識儲備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的內容應盡量包括各類別、各層次的資格、職稱考試所涉及的內容,由易到難、由基礎到專業,循序漸進地安排專業課,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配合學生在校期間參與考試的時間,從而有效助考。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開設國際合作班開展課程相關課程建設,幫助學生考取國外的資格證書,以便學生在畢業時能進入更高層次的就業平臺。
(三)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賽課融合”
鼓勵和組織學生參與各級競賽,使課堂自然延伸到課外,通過競賽集中訓練學生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讓學生能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的綜合素質,鍛煉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利用課堂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會計專業的課程建設中,把“賽”作為“課”的有效補充,通過“賽”提高“課”的實際效果,進而提升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整體的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目前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參加的課外競賽主要有珠算大賽、點鈔大賽、綜合計算技術技能競賽、會計操作實務大賽、會計分錄大賽、會計百題知識競賽、會計電算化技能競賽、“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競賽會計技能比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創新計劃競賽、“挑戰杯”競賽等,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特長進行引導。
三、“崗證賽課”四位一體課程體系的建設路徑
(一)通過校企合作開發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崗證賽課”四位一體的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真正落到實處,就必須使“崗”能夠體現企業單位的真實需求,因此在課程體系的開發上需要企業的參與,最好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積極建立校企合作的平臺,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建立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目標,以實際工作崗位和任務為載體,進行課程體系的開發。同時通過設立校企合作平臺,也有利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多項社會培訓和專題講座、組隊參加各種會計知識技能大賽、合作等項目的開展,既能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又能提升教師科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推動企業員工形成創新意識,實現多贏。
(二)在課程體系的開發上充分考慮到實際的工作過程
在“崗證賽課”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的開發中,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深入企業調研,將會計核算、財務管理以及審計崗位群的工作過程拆分為具體任務,明確完成這些工作任務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以便確定課程設計內容?;诠ぷ鬟^程的課程開發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流程圖
(三)將職業證書、競賽獲獎計入學分,實現課證賽相融合
學生為了取得珠算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助理會計師證書(初級會計職稱)職業資格證書,將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現行學分制下,將證書量化計入學分,實現與相關專業課的學分互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此外,學生通過校內外實踐取得學校和企業共同頒發的會計崗位技能鑒定證書、企業工作經歷證書,及拓展取得會計師證書、注冊會計師證書、信息化工程師證書,可作為額外的加分,代替選修課程學分。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獲取獎勵的,可按照獎勵類別、獎勵級別計入相應的學分,或者作為相關課程考試成績的加分項目,提高學生參與課外競賽活動的興趣。
(四)建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進畢業論文撰寫方式
鑒于校外企業財會部門會計崗實踐機會有限的現實條件,學校在實驗室建設中,需投資引入先進的模擬實訓平臺,模擬企業內外部職業環境分崗位角色進行混崗、輪崗實訓,將事將實踐教學貫徹到系列專業課程中,延生到定崗實訓階段,為學生構建“基礎技能實訓崗位虛擬實訓會計綜合實訓企業頂崗實習(含畢業論文)”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當前應用型本科專業學生在畢業論文撰寫上,重視程度不夠,理論功底不足,抄襲現象嚴重,論文流于形式。在畢業論文設計環節,根據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學生特點,改進畢業論文撰寫方式,畢業論文選題和行文應結合校外頂崗實訓的實踐撰寫,改變畢業論文的寫作模式,鼓勵學生深入企業實踐,發現企業會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采用實踐報告,調查報告的形式完成畢業設計,使學生的畢業論文具備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巖.會計專業“崗證單”培養模式下的教育教學課程優化設置[M].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1).
并購是企業資本運作的主要方式,也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快速擴展的重要途徑。在企業并購中,會計和稅務處理方法的選擇應用極為重要,因此,企業管理層應認真分析與并購相關的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做好企業并購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工作,選擇適合的并購方案,為企業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本文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和稅收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企業并購中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方的會計與稅務處理方法進行了分析探討,并針對其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會計準則對企業合并的界定及處理
(一)企業合并的界定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 20 號———企業合并》明確提出,企業合并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事項,按照合并中參與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分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的合并,具體又分為新設合并、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新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后法人資格均被注銷,重新注冊成立一家新的企業,即 a+b=c;吸收合并是指合并方(購買方)在企業合并取得被合并方(被購買方)的全部凈資產,合并后被合并方(被購買方)注銷法人資格,被合并方(被購買方)原持有的資產和負債,在合并后成為合并方(購買方)的資產和負債,即 a+b=a;控股合并指合并方(購買方)在企業合并后取得對被合并方(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被合并方(被購買方)在合并完成后仍維持其原有的獨立法人資格且繼續經營,合并方(購買方)確認企業合并形成的對被合并方(被購買方)的投資,即a+b=a+b。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合并時,合并方取得另一方或多方的控制權時,所合并的企業必須構成業務,當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屬于企業合并:
(1)購買子公司的少數股權業務,既不涉及控制權的轉移,也不形成報告主體的變化,故不屬于企業合并;(2)兩方或多方形成合營企業的,合營企業的各合營方中,并不存在占主導作用的控制方,也不屬于企業合并;(3)僅通過非股權因素如簽訂委托經營合同而不涉及所有權份額將兩個或更多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行為,這樣的交易無法明確計量企業合并成本,有時甚至不發生任何成本,因此,即使涉及到控制權的轉移,也不屬于企業合并;(4)被合并方不構成業務的,不屬于合并。
(二)企業合并中會計處理規定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 20 號─企業合并》中規定,按照企業合并中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為同一方及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分按同一控制下及非同一控制下企業的合并分別考慮。
二、稅法對企業合并的定義及其處理規定
(一)稅法對企業合并的定義
按照合并方式的不同,稅法將合并分為新設合并和吸收合并,而將會計上的控股合并劃分為股權收購,分為股權支付和非股權支付兩種形式。股權支付,指合并方(或購買方)將本公司或其控股公司股份(或股權)作為支付對價的方式(即不付款以股票支付);非股權支付,指合并方以本公司的貨幣資金、應收款項、存貨、固定資產、有價證券(不含合并方及其控股公司的股份和股權)或以承擔債務等方式支付對價。
(二)企業合并的稅務處理相關規定
財稅[2009]59 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和國家稅務總局 2010 年第 4 號公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管理辦法〉的公告》均規定,企業重組的稅務處理按不同條件,采用特殊性稅務處理和一般性稅務處理規定。股權收購稅務處理,當并購方購買的股權高于被并購方全部股權的 75%(含),且收購公司在該股權收購發生時股權支付的金額大于交易總額的 85%(含)時,表示該項股權收購已經滿足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并購交易相關各方對交易中的股權支付部分。企業合并稅務處理規定,當合并企業在該項企業合并發生時支付的股權的金額大于其交易總金額的 85%(含) 及同一控制下但不需要支付對價的公司合并時,表示該合并事項滿足特殊稅務處理規定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合并各方對其交易中的股權支付部分,可以按特殊的稅務處理規定處理。并方管理層對該項投資的主要意圖。除存在或有對價計入合并成本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與計稅基礎通常不存在暫時性差異,不存在遞延所得稅的。購買方取得符合條件的各項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通常會產生暫時性差異,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購買方取得符合條件的各項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會產生暫時性差異,不存在確認遞延所得稅。購買方取得的符合確認條件的各項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 取得符合條件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稅法規定殊性稅務處理規定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并購交易相關各方對交易中的股權支付部分,可以按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進行稅務處理。為便于理解及實際操作,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歸納如表 2:企業合并稅務處理規定,當合并企業在該項企業合并發生時支付的股權的金額大于其交易總金額的 85%(含) 及同一控制下但不需要支付對價的公司合并時,表示該合并事項滿足特殊稅務處理規定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合并各方對其交易中的股權支付部分,可以按特殊的稅務處理規定處理。為便于理解及實際操作,歸結納表 3:在處理企業合并稅務時:在一般性的稅務處理中被合并方的虧損不能在合并的企業結轉后繼續彌補;在特殊性稅務處理中可由合并方彌補的被合并企業的虧損金額等于被合并方凈資產公允價值乘以合并業務發生當年末國家發行最長期限的國庫券的利率。
三、企業合并中的會計與稅務處理方法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會計準則要求按被合并方原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如被合并方在合并前與合并方會計政策不一致時,合并方應當按照本企業的會計政策對被合并方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國有企業合并還應當以評估后的賬面價值并入合并方,合并不產生損益,差額調整所有者權益。按稅法規定,合并符合一般性稅務處理條件時,以公允價值作為其計稅基礎。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這兩者的計量基礎明顯不同:畢業論文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條件時,稅法要求以被合并方原計稅基礎作為其計稅基礎,在原計稅基礎與原賬面價值不相同時,兩者仍會產生差異。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會計準則下合并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入賬。按稅法規定,合
--> 并符合一般性稅務處理條件時,其計稅基礎也以公允價值確認,此時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相同;但合并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條件時,稅法卻以原計稅基礎作為合并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
四、企業合并中會計與稅務處理的建議
(一)正確選擇并購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并購是一種議價的正常交易。
“權益結合法”這個概念雖然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沒有使,但就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實際上我國會計所用的處理方法就是“權益結合法”;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的合并就是購買法。權益結合法的論據強調與歷史成本計價基礎一致,因此,按賬面價值記量企業購并成本是不當的。此外,由于合并會計方法的選擇決定合并企業的價值,也很難區別不同的合并會計方法所產生的會計差異,這樣就使權益結合法的使用對經濟資源的配置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加之我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和融資主要是依賴靠以會計利潤為基礎的監控和財務評價體系,企業能否獲得或保住上市資格,以及配股再融資在很大程度上還主要取決于企業經審計后的會計利潤,因此,企業采用并購方法的選擇就直接影響會計后果和經濟后果,僅規定同一控制以及雖不是同一控制實在難以識別購買方就可以采用權益結合法,這就必然存在較大漏洞但又沒有應進行具體詳細的可操作性規范規定。因此,只有建立在能夠對合并各方的相關利益進行充分考慮,并對稅法以及會計規范進行準確理解之上的企業合并,才能夠真正做出成功的籌劃。
(二)完善有關稅收法規,改變重復征稅在企業合并中不合理現象
為鼓勵我國企業通過合并擴大經營規模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有能力、有信心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當前,我國企業合并交易存在著涉及金額大但現金流量較小且收入效應滯后的等特點,對其征收太多的稅收,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也不符合我國十二五倡導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稅收政策方針。目前,重復征稅的問題主要存在于特殊性稅務處理政策中的股權合并、分立收購、資產收購等企業重組交易事項中,具體來說就是特殊性稅務處理“遞延效應”轉化成“重復征稅效應”。同一控制下的公司控股合并中,股權收購的各方在采用特殊性稅務處理時,經常會比采用一般性稅務處理多交所得稅,這就產生了生重復交所得稅的問題。只有在企業重組的相關方在重組日后各方所產生的可彌補虧損額大于重組日所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時,特殊性稅務處理就不會發生重復征稅問題,此時特殊性稅務處理的“遞延效應”就會轉化為“免稅效應”。因此,針對上述不合理問題,建議國家盡快修訂、完善與企業合并相關稅收法律、法規。
(三)取消權益法和購買法的“二元格局”
由于我國會計準則規定的“二元格局”,即權益法和購買法的同時存在,出現了會計后果和經濟后果的剪刀差(price scissors)。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的不可比、會計方法的選擇隨意性以及基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問題,建議盡快取消權益法和購買法的“二元格局”,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基本會計原則,真正做到企業合并中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即企業并購中一律采用購買法。同時還應運用好公允價值,公允價值不但能及時體現市場的變動信息,還有助于提供與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并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采用購買法并運用好公允價值,還能促使企業清醒的認識到:要想獲得市場的認可,首先必須從改善自身經營并提高自己核心競爭能力入手,而不應該從會計處理方法選擇上獲得,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權益結合法的經濟實質就是權益相結合,其主要觀點就是企業合并后沒有改變原來的經濟關系,只不過是經濟資源規模的擴大和企業法律關系的變化。事實上,企業并購的實際案例中并沒有真正的權益結合,企業合并的所有經濟實質均是購買行為,即便原來的股東權益在企業合并完成后仍存在,但也不再是原來的權益,而是成了合并后企業權益的部分。在企業合并事項中,全部采用購買法體現了《企業會計準則》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要求,合并業務的實質能夠得到真正反映;其次,全部采用購買法對我國資本市場、評估市場的發展具有促進和推動作用,主要原因是采用購買法就會形成對公允價值的巨大需求,而公允價值計量的科學保障就資本市場、評估市場和交易市場的不斷完善,這也符合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的要求(2010 年 4 月2 日財政部公布);第三,商譽的存在是企業產生合并的內在動力,其價值等于被合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與其交易價格之間的差額。購買法的會計處理對商譽的確認恰當、客觀地反映了商譽的存在,而權益結合的會計處理無視商譽的客觀存,這明顯不符合會計準則中會計核算客觀性原則;第四,權益結合法會計核算時合并當期的利潤含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已實現的利潤,這就導致一系列與經濟實質不符合的財務指標出現。購買法會計核算時不含被合并方在合并以前實現利潤,反映了企業真正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四)遵循稅收原則,實現意圖和結果的統一
研究稅法不應脫離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如果脫離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去研究相關稅收法規,得出得結論往往是以偏概全。稅務處理必須遵循“實際負稅能力”、“中性”“、不重不漏”等原則 。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出發點就是為企業重組當事各方提供遞延交納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卻在無意中導致巨額重復征稅的問題。這與稅收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不符,也不是企業重組的各方所愿,應該引起利益相關方的高度重視。
(五)建立會計政策與稅務處理結果的一致性
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分類方法,但稅收政策中始終沒有此類劃分方法。但在特殊性稅務處理政策適用范圍中提到了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的概念,這不僅說明稅收政策缺乏概念表述上的清晰性,不具有銜接性,而且也使其難以和企業會計準則之間建立起統一的概念體系。如一項稅收政策因為企業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而產生不同結果,就不能體現稅制的公平原則。因此,筆者建議我國稅收政策的起草者應當深刻領悟、研究企業會計準則的精髓,在制定稅收法規時應充分考慮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做到概念表述清晰并具有銜接性,制定有很強服力、并具有良好操作性的稅收政策。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 號、60 號)。
[2]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 2010 年第 4 號公告)。
實踐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在高等院校教學中與理論教學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它既是理論教學學習的繼續、補充和深化,也是傳授學習方法、技能與經驗的教與學的過程;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實踐教學環節安排不盡合理?;旧隙际窍壬侠碚撜n程,再上實踐課程,實踐課程僅作為理論課程的補充和驗證,學時少,內容老,多數安排在理論課之中,大多是以實訓室、教室為主要場所進行的實訓、操作。在實踐教學中認知實驗、驗證實驗過多,體現知識綜合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偏少。考核方法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學生無法真正掌握實踐知識,也達不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在實習、實訓方面,我國尚未形成社會力量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氛圍和機制,實踐教學條件尚不充足,通過關系依托少數企業來安排學生的實習,難以滿足學生實習的需要。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動手能力強被認為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好壞的關鍵要素。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只有以就業為導向,以未來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才能保證就業渠道的暢通。
二、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競爭的加劇,企業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大學期間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比較有限,實踐鍛煉的機會較少,導致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在畢業找工作時不被錄用的現象屢見不鮮。
1.實踐教學質量不高。
由于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對高校的實踐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企業更加重視經濟效益,導致企業對高校的學生實習和實訓積極性不高,多數企業不愿讓學生真正深入生產一線,介入企業生產運行的核心過程。尤其是近幾年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招生數量迅速增長,對實踐教學場所和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企業不愿接納學生去實習。另外生產實習、畢業實都安排在大四年級進行,學生由于考研、就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部分學生對實習投入縮水,實踐能力培養效果受到影響。
2.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
財務管理專業實踐實習是通過深入生產企業實際進行觀察和學習,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來完成的。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很難及時準確地對所指導的學生逐一跟蹤檢查,學生實踐成績的評定一般根據出勤情況、實習中的表現,最后上交實訓報告或小論文判斷,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忽視了實踐過程中創新能力、協調能力的培養。
3“.雙師型”的師資隊伍不足。
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結構。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對指導教師要求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各高校從事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過去絕大部分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從校門進校門,沒有參加過企業財務管理實踐,對企業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財務問題認識不足,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案例教學方法應用不足。
案例教學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厚的實踐經驗,并具備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及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能力。而大部分高校教師都沒有在企業真正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經驗,因此對案例的現實性缺乏把握,在指導實踐實習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
三、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專業實訓(財務基本技能實訓、納稅籌劃模擬實訓、公司理財綜合模擬)、ERP綜合模擬實訓及畢業論文四大塊。財務管理專業應構建以現場形式進行的實習與實訓,以財務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實現的模擬實訓,以目標實現形式進行的畢業論文等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1.校內基礎實訓。
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校內基礎實訓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學年相關課程結束后進行。具體包括有:
(1)會計基本技能實訓。
安排在初級會計課程結束后。實訓內容有賬戶的設置方法,借貸記賬法的應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登記會計賬薄和基本的財務報表編制等。通過實訓,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際操作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加深學生對會計核算基本原則和方法的理解;熟練掌握財務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有關企業基本的賬務處理和報表的編制,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2)財務管理基本技能實訓。
安排在財務管理原理課程結束后2周時間。實訓內容主要是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衡量以及財務基本函數的計算機操作。通過實訓,使學生能利用電腦系統地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財務計劃模型設計、財務預測模型設計、財務分析模型設計等操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財務分析實訓。
安排在財務分析課程結束后或在課程中進行。分析內容有資產負債表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現金流量分析、持續發展能力分析、業績評價等。通過實訓,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報表中的各項數據所代表的意義,用全面正確的財務分析方法來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經營能力的高低及企業發展前景,找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
(4)財務信息系統操作實訓。
安排在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結束后。通過本實訓,使學生能熟練使用財務軟件和網絡工具,熟練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單位財務日常業務工作,并能結合企業實際,進行財務信息的錄入、信息存儲、財務數據分析和報表編制等。
2.專業模擬實訓。
(1)納稅籌劃模擬實訓。
安排在稅法、稅收籌劃等課程結束后進行。通過本項實訓,使學生掌握各稅種的稅法規定,應納稅額的計算以及納稅申報的全過程。站在納稅籌劃師的角度,為指定的企業進行納稅籌劃,使學生對納稅籌劃的全過程有親身的感受和了解,具備一個企業的納稅申報與涉稅事物的處理能力。
(2)公司理財實訓。
公司理財實訓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實訓,主要包括資本結構決策、籌資決策、項目投資決策、證券投資分析、營運資金、利潤分配、全面預算、財務分析、并購與重組等內容。通過該實訓,使學生將已學過的理財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財務管理實際工作,鞏固已學知識,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能力。
(3)ERP沙盤模擬綜合實訓。
ERP沙盤模擬融角色扮演、情景分析和決策判斷于一體,實訓的內容模擬企業實戰,會遇到企業經營中常出現的各種典型問題。通過實訓,學生可以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從專業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制定方案、組織實施,扮演一個財務管理師的角色,獨立提出解決各種問題的對策,從而提高學生對財務信息的分析判讀與應用能力。
3.校外實習及畢業論文。
校外實習主要有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生產實習,是學生對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過實踐來檢驗、鞏固、深化的過程。通過生產實習,學生了解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確處理財務管理業務的能力和技巧;以擴大視野、增強認識,為今后較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畢業實習是學生在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理論課程和規定的教學環節的基礎上進行的總結性實習,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畢業實習是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能力,以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適應能力。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完成的重要教學和實踐環節,是學生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通過畢業論文讓學生結合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研究、評價,探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出改進建議和方案,特別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4.社會調研和實踐。
通過社會調研和實踐,可以加深理解有關專業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了解財務領域的研究動態和理論發展前沿,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綜述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及解答問題能力。
四、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施的具體做法
1.樹立新的實踐教學理念。
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主要是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培養財務管理專門人才。一個合格的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熟練掌握企業財務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嫻熟的業務操作技能,精通企業理財之道,具有較強的運籌帷幄能力。實踐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技能的主要途徑,需要按照學生技能形成與發展的自身規律,并根據技能形成不同階段的特點,科學安排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能力發展和技能逐步養成的實踐教學體系。
2.重視對實踐成果的考評。
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是量的積累過程,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不僅要重視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要讓學生在實踐及實習的過程中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對學生既要有量化考核,如實踐報告或小論文的字數,是否準時完成實踐項目等;又要有質的考核,如實踐內容的真實性、實踐報告或小論文的完成質量等??荚u可以多種方式進行。如可以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組形式進行;可采用以學生取得的一些職業資格證書、國家及省級證書折算成學分,代替相關課程;也可采用現場演示、讓學生進行實踐成果的介紹及現場答辯等方式,全面考查實踐教學的情況。
3.提高實踐教學師資隊伍質量。
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要求較高,既應具有豐富的財務理論知識,又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必須加強財務管理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解決實踐教學師資問題,學校應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調研或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或在相關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證券公司等兼職;建立實踐教學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實踐教學師資隊伍質量和水平。
4.充分、恰當地利用案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