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教小學教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促進創造型教師成長的意義
著名的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最重要的活動更需要創造,而創造教育的實施首要的是必須有一大批創造型教師。當前,對于創造型教師的概念雖然還未能取得一致意見,但是國內外教育界對于創造型教師的研究已經積累了不少資料,關于創造型教師的基本特征已經有了不少共識。
要創新就要有人才,而努力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人才的關鍵就在于培養創造型教師。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承擔著科教興國的歷史重任,因此,必須努力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當前,教育觀念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過程缺乏活力,教學方法一成不變,種種不利于實施創造教育的現象已十分普遍,因此,關注創造型教師的培育與成長已迫在眉睫。
(二)調查背景、目的、對象、方法
為深入了解我省中小學創造型教師成長的真實狀況,分析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為教育部門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2011年9月開始,在省教科文衛體工會委員會指導下,在福建省寧德市教育工會組織下,我們對寧德市部分中小學教師展開了關于創造型教師成長的調查。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也相開座談會以了解情況。調查地域雖然限于福建省寧德市,但普遍性的問題可以借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呈現并促人反思。
本次調查籌劃周密,準備充分,設計力求科學,覆蓋各類學校。問卷調查共設計題目27個,其中選擇題25道,問答題2道,教師還可以靈活增加他們認為比較重要的相關信息項目,保證了問卷的整體規劃與實際變化的統一。問卷題目主要涉及教師對“創造型教師”內涵的看法、影響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各種因素(包括教師個人的素養與努力,學校環境及創造的各種條件,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促進與妨礙創造型教師成長的有利與不利因素等等。問卷采取無記名答卷方式,本次調查對象包括寧德市城鄉各類中小學,發出問卷調查表800張,回收760張,回收率95%,客觀地反映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教師的情況。
二、主要問題的統計結果及分析
(一)教師對“創造型教師”的認識
表1 創造型教師應具備的最主要條件(多選)
在“你認為創造型教師應具備的最主要條件”(多選)的調查中,“高尚的師德”依然被認為是成為創造型教師的首要條件,這與我國教師傳統中“身正為范”的要求一致。許多教師還表示,如果缺乏高尚的師德,則其他方面愈強,對教育教學的破壞性影響愈大?!皬娏业膭撔乱庾R”也被擺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許多教師表示,能否成為一名創造型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才會有動力去研究、去發展、去實踐。而“較高的教學藝術”同樣被認為極端重要,教師們表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職責,而高超的教學藝術能讓教學產生最好的效果,獲得最高的效率。同樣,“廣博的專業知識”也受到教師們的青睞,他們在調查中一再拿出“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源頭活水”的教育格言自勉。
(二)影響教師成為創造型教師的主要因素
1.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定位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2 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定位
在“您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定位”的調查中,選擇“勝任教學的教師”為43%,選擇“骨干教師”的為34%,選擇“特級教師”的為8%,選擇“名師”的為10%,選擇“創造型教師”的為5%。從這里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教師對自己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定位不夠高,大多數人認為能夠勝任教學就心滿意足了,只有極少數人向著特級教師、名師和創造型教師的目標發展。這說明當前教師發展動力不足,需要引起高度注意。俗語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如果教師沒有高遠的職業發展規劃,那么,即使是定位為“勝任教學的教師”恐怕也不容易實現。
2.教齡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3 教齡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從表中可見,教齡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認為需要15年到30年的占了絕大多數,認為需要30年以上的也占了五分之一強。這說明,在創造型教師的成長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個問題上有比較一致的認識。但是在與教師的座談中,我們也注意到,也有少部分老師認為一個老師是否能成為創造型教師與教齡關系不大,甚至會有教齡越長越保守的現象,而新生代的教師因其學歷、年齡與知識優勢,成為創造型教師的可能性也極大,這都是值得注意的觀點。
3.學歷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4 學歷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從表中可以看出,認為學歷對成為創造型教師影響“較大”和“非常大”的占了絕大多數。這說明當下的教師對于學歷比較看重,也反映了我國近年來教育行業對于學歷的要求日漸提高的現實。不過,在同個別老師的交談中,我們也認識到,重視學歷不等于教師的學歷越高越好,認為學歷對于創造型教師“沒有影響”的教師主要是考慮到許多成功的教師第一學歷雖然不高,但是他們后來都通過自修或培訓,拿到了更高級別的學歷,有的還拿到了研究生學歷。
4.閱讀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5 教師的閱讀狀況
對于大多數中小學教師而言,他們在繁忙的日常教學中并無太多的閑暇時間進行閱讀,但是因為有寒暑假這樣的帶薪休假,在各類職業中,唯獨老師可以享受較多的閱讀時間。但從表中可以看出,教師的整體閱讀狀況不容樂觀,而農村教師的閱讀時間與城市相比更是大大縮水。在一所農村中學的座談中,教師談到農村教師閱讀時間少的原因:“不知道該讀什么”、“缺少書店和其他購書途徑”、“經濟條件限制”等占了絕大多數。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沒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沒有閱讀的愿望,這是教師閱讀時間少的主要原因。
5.教師各類教學活動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6 教師各類教學活動的情況
在“你平常備課時在‘出新’方面”的調查中,選“力求每節課都有新意”的占34%;選“有時想有”的占61%。這說明想在備課中出新的教師占了大多數,但自覺追求每節課有新意的老師只占三分之一強。在“你上完課,對這節課上得如何有做反思嗎?”的調查中,選“有,但不經常”的占69%;選“每節課都反思”的占30%。由此可以知道,大多數教師都有課后教學反思的經歷和經驗,但能做到課課都有反思的并不占多數。在“承擔公開課情況”的調查中,選“承擔過縣級以上公開課”的占11%;選“多次承擔過校級公開課”的占51%;選“承擔過教研組內的公開課”的占32%;選“沒有開過公開課”的占6%。從數據中和座談中可以知道,開公開課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有開公開課的經歷,部分沒有開過公開課的老師大多數是新進學校的年輕教師。在“你在教研活動中”中,選“積極發言”的占47%;選“偶爾發言”的占51%。這個數據在不同的學校當然有不同的表現,但是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一半以上的教師對于教研活動并不十分熱心,這主要與教研活動的主題不明、活動形式單一、主持教研活動的教師組織不力以及教研活動之后的反思和實踐未能得到及時反饋有關。
6.教師對學生實施的教育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7 教師對學生是否進行創造意識和創造方法的教育
教師如果對學生進行創造意識和創造方法的教育,那么反求諸己,也會促進創造型教師的成長。在“對學生是否進行創造意識和創造方法的教育”的調查中,我們看到,很少有老師經常對學生實施創造性教育,完全沒有實施創造性教育的比重也高達27.2%,大多數教師在實施創造性教育方面都停留在偶爾嘗試。在座談中,我們了解到,許多教師認為創造性教育并不是時時處處都可以進行的,需要一定的時機,如果有合宜的機會,他們愿意嘗試,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通過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途徑為學生盡快成為具有創造意識、創造愿望和創造方法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說明,目前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實施創造教育的教師還不多,即使有也只是處于個人實驗狀態。
7.教師論文寫作與發表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8 教師論文寫作與發表情況
“在報刊雜志和非正式刊物上的情況”的調查中,文章收入縣、校級匯編的占27.7%;有文章收入市級論文匯編的占65%;有文章在普通CN刊物上發表的有占5.84%;有文章在核心刊物上發表的只有1.51%。與此相關的還有“論文獲獎情況”的調查,結果發現,論文尚未得獎的有占58%;有論文獲市級學科研究會及以上獎的為占14%。由此可知,教師中論文寫作較為優秀者比例很小,且表現不夠全面。在座談中我們得知,一方面教師論文的絕對數量上來看不低,但是另一方面教師的層次普遍較低,大多數屬于論文匯編性質,而這些匯編性的論文多是在培訓過程中必須要做的作業。這說明,教師論文寫作出于內心需要的較少,多數只是來自于外來的要求和壓力,只有少數老師自覺寫作并堅持發表到正式刊物。
8.教師的工作條件與工作環境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9 教師對工作條件的滿意度
盡管近十幾年來,寧德市各縣加大了教育投入,教師的工作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從表中可以看出,回答“很滿意”的僅占4%,“比較滿意”的占30%,“一般”的占53%,“不滿意”的占13%,說明大多數老師對目前的工作條件不是很滿意,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工作條件持“不滿意”的態度,這勢必影響到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也直接影響到向創造型教師方向發展。
9.教師職業倦怠感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10 教師職業倦怠感
在“你對教師工作是否產生倦怠感?”的調查中,選“非常喜歡教師這個工作”的僅占12%;選“比較喜歡教師這個工作”的占71%;選“說不上喜歡,也說不上不喜歡”的占13%;選“不喜歡,但沒辦法”的也占4%。這表明,學校的大多是教師對教師這個工作停留在“比較喜歡”上,而不是“非常喜歡”上,一旦成長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或是不順,很容易就滑向倦怠了。同時,我們注意到,教師職業倦怠情況比較復雜,因地域、性別、年齡、學校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從地域來看,山區中學的教師職業倦怠感尤其嚴重。從性別看,女性教師的倦怠感大大低于男性教師。從年齡來看,青年教師的職業倦怠感高過中老年教師。
10.教師取得的成就與榮譽感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11 教師獲得榮譽的情況
在“獲得榮譽情況(包括各級優秀教師、教培新秀、優秀班主任、骨干教師)”的調查中,獲得鄉級、縣局級榮譽稱號的占35%;獲市教育局和縣政府榮譽稱號的19%;獲得市府級、省廳級榮譽的僅占3%;獲得省政府級榮譽稱號的為0個。重點學校與農村學校相比,重點學校老師獲得榮譽的人數比與獲獎檔次會高一些。我們看到,榮譽的獲取情況也會大大影響到教師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般說來,大多數教師還是很珍惜榮譽的,他們許多人認為級別較高的榮譽是對自己教學工作的某種肯定,會更好的激發他們參與教育教學的改革熱情。
11.中小學校長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12 創造型教師理想中的校長(多選)
在“創造型教師理想中的校長”的調查中,認為“先進的辦學理念”的有45%,認為“民主式的管理方式”的有72%,認為“嫻熟的教學藝術”的有21%,認為“高水平的科研能力”的有12%,認為“獨特的人格魅力”的有57%。從這些選擇中可以看出,教師對現代中小學校長的期望比較高,其中,希望校長有民主式管理的教師所占比例非常大,與此同時,認為校長應該有獨特人格魅力的教師也超過一半,許多教師反映,校長的精神風貌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教師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為一校之長。如果思維靈敏,善于開拓,敢于創造,支持和鼓勵教師創新,同時積極營造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和發展。
12.學校對教師評價方式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13 學校對教師教學工作主要的評價方式
在“學校對教師教學工作主要的評價方式”的調查中,回答“主要看學生成績”的占31%,回答“重點看日常工作表現”的占29%,回答“教研組內評價”26%,“學生評價”占14%。從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學校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各種方式所占的分量是不一樣的,由于考試成績直接反映教師的有效教學,于是成為對教師評價的重要依據。在與教師座談中,我們了解到,許多老師對于以學生成績來評價教學工作多有不滿,這說明目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機制尚不完善,學校與教師之間有必要加強溝通。
13.繼續教育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14 教師希望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學習的課程(多選)
在“教師希望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學習的課程”的調查中可以看出,教師在接受繼續教育的過程中,對于學習的課程包含多個方面,反映了教師們的求知欲還是很旺盛的,同時,教師們關心的課程都是與教育教學直接相關的課程。
14.培訓對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影響
表15 教師對當前教師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的看法
在“您認為當期教師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調查中,認為“與教學工作結合不緊密”的有27%,認為“培訓計劃一刀切”的有21%,認為“單項灌輸,忽視教師的要求”的有32%,認為“培訓未能系統化”的有5%,認為“課程設置不合理”的有15%。這表明教師普遍要求各類培訓應有針對性,應講究實效,在培訓內容和方式上,應注重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新穎的教學理念,理論聯系實際,他們不喜歡形式主義的培訓。
三、培養創造型教師與促進創造型教師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教師群體要主動向創造型教師發展
1.要堅定信念,強化調適,樹立教師自身良好形象。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職業的重要性,要有一種神圣的責任感和光榮感,繼而促進教師的敬業精神和樂教意識。要堅持正確的信念和職業理想,做堅定的教育守衛者。作為教師要加強對自身職業的認識,樹立良好的職業信念,富有職業榮譽感。
2.要有成長和發展的意識。黑格爾說:“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會成功”。沒有自我發展意識的人,就沒有理想的追求,就難以有自我潛能的發展,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快速成長,更難成為創造型的教師。
3.要從多方面提升創造型教師所必備的素養。要做好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目標。有志者就會朝著目標向前奮發。教師要實現自我成長和發展,必須學會設計自己的成長和發展“藍圖”。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構建教師多維立體的知識結構和創新教育的基本功。創新的基礎是知識的積淀,因為任何創造都是對所學知識進行科學加工的結果,所以我們要積極抓住學習提高的機會。
(二)學校要將培養創造型教師作為一種制度
1.要把培育和促進創造型教師的發展作為學校工作重中之重。學校要將教師的成長培養工作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學校黨支部、工會應積極參與這項工作,學校要制定目標、計劃,長、中、短的安排部署,明確教師培養要求,專人負責。全力以赴解決教師成長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對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和進修從時間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2.建立有利于培養創造型教師的管理機制。建設一支創新型隊伍,要處理好教育與管理的關系、使用和培養的關系。在對教師隊伍的管理方面,一定要建立起一種激勵機制。同時能夠體現用事業凝聚人,用感情團結人,用利益吸引人的隊伍建設風格。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要求,增強教師成長的動力。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目的,可采用自評、互評、校評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機制。
3.要積極創建教師發展的平臺。第一,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一些學校創造型教師發展得比較快,就是因為這所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做得比較好。第二,加強教師培訓。學校要從長期發展考慮,制定本校教師培訓的目標規劃,加大力度明確教師培養的目標和要求,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的細化要求。在幾所農村學校座談時,調查組同志對老師說現在網絡這么發達,我們完全有條件通過網上獲取材料進行學習。但與會老師還是普遍認為現場培訓效果好。第三,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讓教師在回顧自己的工作歷程,體驗成功的同時,產生自豪感,激發繼續努力的斗志,挖掘自己的潛能,促進其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做好配套工作,激勵創造型教師的成長
1.加強對教育經費的管理,努力改善教師待遇。必須努力改變教師待遇偏低的現實。不少縣市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學校教學設備的配備也相對落后,教師可學習和利用的信息源少,一些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進城教師的戶籍多數落戶在城郊鄉,他們亟待解決住房等問題。如購買經適房受戶籍限制而得不到解決,而教齡補貼太低,教師的工資津貼與經濟基礎好的縣相比差距較大。
2.拓寬青年教師的發展渠道,建立暢通高效的溝通機制。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信息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定期了解青年教師意見、建議和要求,并將處理意見及時反饋;充分發揮工會和教代會在青年教師利益表達中的作用,在制度設計中為青年教師留有一定席位,明確規定青年教師所占代表的比例。
3.通過多種途徑消除教師職業倦怠。首先,要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幸福指數。要克服職業倦怠現象,要從根本上下功夫,要樹立教師發展學校的理念,優化幸福教育環境。每一所學校都應是教師發展的場所,都應當具有使教師獲得持續有效的專業發展功能。其次,要樹立均衡、和諧、民主的理念,建構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要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教師的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是緊密相聯的,離開了一定的經濟地位而奢談教師的社會地位,只能是毫無意義的空談。
4.教育工會和婦女組織要多關心女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問題。當前,女教師在家庭和工作兩方面面臨著雙重壓力困擾。在這一方面,性別身份的不同也會影響到教師的創造型的不同發展。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已經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工作壓力和經濟狀況影響自己的情緒,自己的不良情緒又影響工作質量、對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和諧,最終對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都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無形中就降低了工作的積極性。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管理課堂管理課程管理人文精神
目前,實施素質教育既是貫徹“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的要求,又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同趨勢,已成為教師們的共識,一改過去那種只要學生在統考中取得好成績就感到無尚光榮和自豪的片面認識,而重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改變過去只上語文、數學兩個主科,而忽視學生們德育、美育、體育的狀況,按成績排隊,編座次,踢皮球,加班加點等“拔苗助長”的蠢事再也沒人干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按教育規律和兒童年齡特征及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從小培養學生“會自我學習,會與不同的人一起共事,會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生存發展并作出貢獻”的良好習慣已成為教師正確的指導思想。筆者結合“素質教育”的發展的核心思想,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在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1]: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素質教育中的“素質實質是社會發展對教育、對人才的要求歸根結底又是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學內容、方法的運用和革新,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因此,素質教育首先應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工作的成敗,教師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著教師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與品格。小學,孩子學習的是知識,但更多的學習的是老師,只有素質高的老師才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教師不愿或不會做的事,很難讓學生會做;教師不具備的品質,也很難在學生身上培養出來。
大部分小學的條件一般都比較艱苦,這就更需要擁有一支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知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和根本保證,因此,構建素質教育的模式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業務和研究素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提高師德修養
要堅持師德為首的觀念,發揮學校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制定切實有效的計劃,創設一定的時間保障,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教師弘揚奉獻精神,努力使教師積極參與素質教育。
2.提高業務水平
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備“T”字型的知識結構,因此,學校要對教師強化技能訓練,提倡一專多能。學校要采取激勵機制,鼓勵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一是實施“教師學歷提高工程”,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大專和本科自學考試;二是實施“青年骨干教師培訓工程”,通過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開展一些專題講座學習,或說課、上課、評課,或基本功比武,培養一批學校在各學科的帶頭人;三是啟動“學校名師工程”,選拔優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深造,參與校內外有關的教育研究活動,培養在市級、乃至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名教師。
3.提高研究能力
開展素質教育要改變小學教師教書匠的形象,要提高教師的教學品位,使他們向學者型和科研型轉變。具體做法可以不斷組織理論學習,開展一些學科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從帶著課題進課堂。建立學校科研網絡,積極撰寫理論文章,評比各種教科研先進等。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提高創新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誠心誠意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他們都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需要信任、關心、理解和幫助,他們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都隱藏著極大的創新潛力。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許,為學生營造一個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主動參與、各抒己見,一定會有意外收獲,取得最佳效果。
創新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愛因斯坦認為:“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眱和挥邢胂筘S富,才能有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大膽、敢于打破常規、發展學習的想象力。
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個復雜的過程,常常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多種形式的思維訓練途經,才能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敏銳性、發散性、獨創性和批判性等目的。加強發散和逆向思維的訓練,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在教學中,要突出發散和逆向這兩種思維能力的訓練。發散思維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一題多解的發散,一因多果的發散,一題多法的發散等。而逆向思維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對一個事物的反面進行思考,獲得新的認識。
三、加強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小學在加強人文精神時,要做到人文環境和信息一起抓,使學校管理整體化、系統化。
首先,要創建校園文化特色,重視校園資源的開發建設,充分發揮校園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作用。
其次,要創建校園教育科研特色。加強教育科研,提供場所設備條件,營造濃厚的教研氣氛,如開設教師閱覽室、開辦??斓?,出版教師論文和教案集、舉辦各種教學成果專欄、組織專題講座、經驗交流、開展教學基本功比賽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展示活動,激勵和引導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知識技能[3]。
再次,創建校園文化特色,重視文體活動的組織、開展,促進教師身心健康。如組織教師球隊、樂隊、合唱隊,開設教師之家,開展球賽,舉辦美術書法展,通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使人的情感在良好的環境和有益的活動中得到熏陶、激勵、升華,使人們的工作得到協調,使學校整體素質得到優化,綜合實力得到提高,從而推進學校管理工作科學化。學校管理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重視學生自學能力及個性發揮的培養,使學生成為集體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堅持以德育人,突出以生為本,以愛育人,啟迪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管理,學會自律,學當主人。
四、家庭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貼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這就使家庭教育能比較方便地把握、深入和影響孩子的精神世界,而這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難以辦到的。因此,做父母的必須樹立“家庭素質教育”的觀念,擔負起自己的教育責任,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挫折教育等[4]。同時,家長不僅應對學校施行素質教育的計劃、措施給予支持和配合,而且要積極參與,要與教師要盡可能地經常接觸,互通情報,溝通思想,增進了解,融洽感情,共商措施,形成合力,形成家校齊抓共管素質教育的新局面。家長對孩子的評價要全面衡量,不能唯分數論,而是要全面觀察和衡量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對孩子參加學校班組或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和取得的成績應予以全面評價,給予孩子表揚或獎勵。
教育部門的教育改革力度是大的,但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實施素質教育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教師的素質要提高,而家長的素質更要提高,家庭教育已到了一個不能不重視的時候了。
總之,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袖手旁觀,而應該腳踏實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資水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動員社會力量為素質教育的大廈添磚加瓦,我相信,只要我們上下齊努力,小學的素質教育之花也必將越開越鮮艷。
[參考文獻]
[1]嚴建文.農村小學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學周刊,2011(5):8.
[2]吳秋君.談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0(3):72~73.
[3]曹龍啟,李秀永.注重農村初級小學的管理[J].中國農業
教育,2010(5):48.
1.觀念的更新
一些地方領導對新課程的重要意義還存在認識上的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在相當一部分教師、教研員中還存在著課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更是較為普遍,這些都需要認真的加以研究解決。決不可因循守舊,消極對待,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課改推行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2.教師自身方面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可以說是此次課程改革的旗幟性口號,關注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相比較而言,新課改對教師的關注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地區的教師培訓方式陳舊,而且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培訓,對教師沒有產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滿足教師的需要。有的地區居然是這樣進行培訓的:給每位參與培訓的教師發一本有關新課程改革的學習手冊,然后讓他們做一張試卷,教師的任務就是到學習手冊上找現成的答案。同時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權利,比如說其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很多教師來說就是全新的挑戰。沒有現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師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需要自己開發課程。這對于毫無課程開發經驗、缺乏課程開發指導、本已非常繁忙的中小學教師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樣,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得教師的課前準備時間增加了,甚至對教師的體力提出了挑戰。
3.現實的落差
新課程改革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需要教師給予其充分的關注和充足的發展空間。由于種種原因,客觀存在的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雖然正在積極研究與實踐,總覺可資借鑒的經驗、做法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小班化教學是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然而,實際情況是,基本上很多學校都是人滿為患,每個班級都有將近50名學生,甚至有的班級達60多人。有的教師說:“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補差上了,哪里有時間來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啊。”課程改革步伐太快,許多與其相應的配套措施跟不上,課改信息閉塞,致使課程實施在落實到不同學校時,效果往往是差異懸殊的。
4.教育科研急功近利
新課改不僅要求教師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還要是學生成長的促進者,教育活動的研究者。對于教育科研,學校領導想的更多是通過科研搞出學校特色,追求“宣傳效應”,而教師參與科研很多都是為自己的職稱評定撈取資本;且學校之間進行評比時,教師論文的多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特別是從課題報告的撰寫到課題論證,從課題計劃的制定到課題研究的真正展開,有著許許多多煩瑣的“程序”,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點經驗沒有,存在“研而不教”、“教而不研”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科研的質量可想而知。
二、思 考
1.走出課堂,利用室外情境。
傳統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在教學改革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學以多種形式、在多種陣地上進行。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嘗試了將學生領出課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來為教學服務。
教學二年級語文《秋游》一課時,講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大操場,讓學生實地對天上的云進行觀察。當時天氣晴朗,天空中飄著幾朵白云,與課文中的情境差不多,這對觀察很有幫助。
學生發言極為積極。然后再領學生進課堂,進行《秋游》的學習。由于學生有了直接的體驗,對課文中的內容不但理解得透徹,而且朗讀得特別有味兒!
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免費且實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自己的觀察中得到體驗。
2.動手實驗,創設學習情境。
低年級學生對于具體、感性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對于邏輯、抽象的事物就不太喜歡。蘇教版二年級《動手試一試》一文,雖然記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卻是需要邏輯分析去理解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借助課文中的實驗,進行了一場實地、真實的實驗,讓學生免去了分析的過程,而只需進行觀察與思考。
我先端出滿滿的一杯水,放入一個石子,讓學生觀察其結果。學生觀察得都很認真,發現水漫了出來。然后我問,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會漫出來嗎?學生答案不一。于是我現場實驗,將帶來的一條金魚放入水中,讓學生觀察。結果水也漫了出來。然后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對于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而對于全體學生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收獲。
由于已經知道真實的答案,且是看著實驗知道的,學生對后面的學習就順利了許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對話情境。
小學生都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對于課本上的幾篇寓言,也是情有獨鐘。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都非常感興趣。如果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無疑非常有利于學習。而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
在分角色朗讀教學環節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道具,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讀得開心、演得開心。創設良好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學變得更有聲有色。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