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初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言文議論文體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一、議論文體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議論文體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新課程改革下地方教育課程中對此種文體教學的要求以及教學目的更加明確、具體。提升了語文教學文言文中議論文體的地位及重要性,并做了更加詳盡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其次,各地方中考要求語文教學科目中文言文之議論文體知識的掌握更加嚴謹,并嚴格要求按照文體知識來明確采分點。
由此看出,議論文體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忽視其對教學結果的影響。但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某些問題,那么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好這些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教學解決建議
1.產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掌握和知識理解;第二,教學過程知識掌握程度方面。具體表現在:
(1)學生對文言文文體辨別的困惑。在進行孟子《魚我所欲也》的教學中,讓學生辨別一下此文章是何種文體時,學生有的說是記敘文,還有學生回答是說明文??梢姡槍ξ难晕拈喿x中學生就會出現對文體辨別不清的問題。
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困惑,我認為作為教師解決此問題的建議是:首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議論文。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又可分為三部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就《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而言,當學生知道了議論文的概念后首先讓學生找出文章的論點。全文的中心論點是“舍生取義”。接著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講道理擺事實的方法論證了中心論點的正確性。在《魚我所欲也》作者擺出了這樣的事實:“呼而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事例。其次,作者運用了道理論證論述了羞惡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有力地論證了“義”重于生命的道理。以此來證明中心論點的正確性。在《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
(2)論點與論據的關聯性。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不能掌握論據是如何證明論點的。針對這個問題,解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明確解決論點與論據兩者概念的界定和辨析。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問題或事件的見解、看法、主張,論點主要解決的是證明什么的問題。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正確的依據。論據包括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論據主要解決的是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在《魚我所欲也》中開篇作者提出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作者以魚和熊掌做比,并以魚喻“生”,以熊喻“義”,形象地區別出“生”與“義”的價值高下。在引用到本文所研究的問題中,引導學生掌握論點的知識,就要讓學生在整體和宏觀的角度看,如此也可提高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放到《告子上》文章里面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但是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虧心事來。實則,僅對本文的結構進行分析之后,我們可以知道本文所選取的文章的主旨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在第一段中,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義”的觀點,并且在正面和反面加以闡明。行文至“所惡有甚于死者”作者對這個觀點的論述就結束了。緊接著“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提出了新的命題。人人都有“是心”既是本心。文章第二段就是對這個命題的論述和闡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人都不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說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慣有行為,并對此進行批評和嘲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在課文整體上看,人應該保有“本心”是論文的中心?!吧嵘×x”的觀點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于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于反面論證。
2.讓學生進行相關文體知識的練習,以此來進一步掌握知識。例如,讓學生在學習了《魚我所欲也》中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可以讓學生分析此句運用了何種寫作手法,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以此來引導學生。
3.學生對文言文中論證方法的運用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那么作為教師,講解議論文中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并且要結合具體的文章進行分析解決。在《魚我所欲也》中為增強文中說服力,作者運用了多種說服方法。比喻論證文章一開始就用“魚”和“熊掌”來設喻,得出的結論是“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以此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顯得通俗形象。舉例論證,作者舉出“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而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的典型例證,有力正證明了義重于生的觀點。對比論證,這篇選文第一段從正反兩面說明為什么要“舍生”,第二段中把“向”與“今”對“萬鐘”的不同態度做了對比。
4.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學習和掌握,教師要對本文進行整體的知識梳理。在本文所選取的文章中作者用了講道理和擺事實的論證方法,在講道理中作者提出論點即舍生取義,并且從正面和反面闡述觀點,最后得出結論。在擺事實中作者正面舉例論證“義”普遍存在于人們的觀念之中,并且還從反面說明“萬鐘”也不應該接受。
通過對具體文章的講解,來使得學生充分掌握文言文中的議論文體知識,并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5.通過引領學生對《魚我所欲也》的學習,不但要使學生掌握文言文中議論文體的運用,還要讓學生在情感和價值觀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本選文中孟子由口腹之欲推衍到道德之美的獨特論證方法,體現了中華民族以善為美、美善合一的獨特審美觀念,和學生由官能感覺上升到審美認識的審美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