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繪畫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美術學;畢業論文;論文選題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1-0126-01
美術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美術學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本科階段所獲得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創新精神的重要標志。畢業論文撰寫的過程也是綜合培養學生在本專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能力,包括藝術鑒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理論表達能力、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能力的一個實踐過程。本文通過對已畢業的美術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調研及考察,總結出美術學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了指導畢業論文順利完成的方法,為美術學畢業論文的實踐教學提供借鑒。
一、美術學本科畢業論文常見問題
(一)畢業論文選題范圍不當。大部分學生的論文題目過大、過深,不適合本科生完成,如《淺析油畫前景》、《試論中國傳統工筆畫與現代工筆畫的區別與聯系》、《淺析現當代中國風景油畫》,這些選題范圍學生很難駕馭,此類選題寫成一本專著也不為過,本科生當然難以就此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來。如果論文題目過小,論文得不到展開,則內容空泛乏味,缺少研究的目的性。也有些畢業論文內容過于陳舊,只是對以往的論文觀點進行簡單的重復。所以論文選題要大小適中,難易得當,這是寫出高質量論文的前提條件。
(二)不能結合專業特點。對于美術學學生來說,理論研究沒有相應的基礎,實際工作經驗不豐富,寫作基礎較差,如果不結合自身專業實際選題,勢必只有到處拼湊,達不到能力培養和素質訓練的教學目標。美術學畢業論文考察學生通過四年本科教育所取得的理論知識、美學素養、文化修養等各方面的能力,論文就是一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課題,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討創作實踐者的理論水平。研究的內容要從自身的創作出發,闡明自己的觀點,表現出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水平。
(三)畢業論文格式不規范。對于本科畢業論文的格式,學院或所在系部都會有明確具體的要求,但是很多學生往往忽略格式要求,隨意設置標題和文章的字體、字號,尤其是引用部分的問題最為常見。有的學生引用的文章內容并沒有標明出處,沒有注明期刊或書籍的出版社、頁碼,亂用標點,錯別字出現頻繁。主要原因是美術學專業的學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畢業創作中,對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視程度不高。
(四)缺乏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沒有充分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就無從談起,畢業論文有創新性才有靈魂和價值。有些學生的畢業論文直接重復論述其他人現有的觀點與結論,抄襲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夠重視,認為美術學專業的學生應當以畢業創作為主,畢業論文只是應付了事,所以態度不端正,東拼西湊,這樣很難寫出具有創新性的、有價值的畢業論文。不論是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還是對某一專業領域進行研究,都應當是本人經過獨立思考的成果,絕對不能直接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美術學本科畢業論文改進措施
(一)加強學生對選題的認識。要獲得一個好的選題,需要作者在對文章的整體脈絡和框架有大致的估量后,通過大量查閱資料,分析提出的問題,確定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然后才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選題。這是一個思維不斷運動的過程,需要主觀的思想與所要選擇的事物發生共鳴,這種靈感是非常重要的。確定好選題的范圍,再根據自己的能力進一步展開查閱,揚長避短地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論文要以所學專業為主,按照選題的任務、計劃和完成期限有目的、有方法地充實專業技能及理論知識,培養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同時為專業的繼續深造和從事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二)結合專業特長兼顧興趣開展選題。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各有所長,要選擇有利于自身特長的選題來展開論文寫作,能更深入地研究主攻的專業,揚長避短,易于開展。如果對某一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研究起來會產生強烈的探索精神。比如自己對中外美術史的山水畫和風景畫比較感興趣,就可以以中西山水和風景作為主要的研究領域。如果對國畫中的仕女人物感興趣,就可以以研究中國唐代的人物繪畫作為選題。
一、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實踐性教學主要包含四大內容,即:實踐教學課程、幼兒園實踐活動、教師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科研訓練以及社會實踐。
(一)實踐課程教學。實踐課程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大致分為三個課程,即:專業課程、活動課程、素質課程。三大課程又可以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兩大類,理論課程應該與實踐課程相互結合,以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學校在實施教學時,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采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老師可以采取案例教學、現場教學、任務教學等教學模式,幫助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幼兒園實踐活動。幼兒園實踐活動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從事幼兒實踐教學的能力,同時也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主要通過實習見習和頂崗實習兩種主要模式,實習內容主要包括課堂教學、班級管理、課堂游戲、衛生安全等方面。高職院校應該要求本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每學期都要到幼兒園進行實習見習,在畢業前的最后一學期到幼兒園進行頂崗實習,為學生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師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的才藝技能有著很高的要求,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繪畫、跳舞、歌唱、鋼琴、手工等多項才藝,學??梢砸髮W前教育專業每學期舉行一次才藝競賽,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參加,競賽內容即為日常教學中所要求才藝,對競賽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勵,并頒發榮譽證書,鼓勵其他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才藝能力,為學前教育教學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科研訓練??蒲杏柧氈饕桥囵B學生的教學科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是學生自主研究教學內容的主要途徑,因此學校應該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給予高度重視。學校應該從大三上學期就開始鍛煉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學校應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培養。(1)選題。老師應該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論文選題,要求學生所選論文的范圍盡量小而精確,要針對幼兒教育的某一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研究。(2)寫作。學校應該安排講師以上級別的教師擔任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論文的寫作。(3)答辯。學校對學生的答辯要嚴格要求,對于答辯不合格的學生,要求其對論文進行認真修改,然后進行二辯,最后根據二辯成績決定學生的論文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則推遲畢業。
嚴格的論文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原創科研意識,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提升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學生實踐能力措施
(一)加強學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根據國家對學前教育的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學校應該結合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突出鍛煉學生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有關研究證實,專項實踐能力是一個人整體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學校根據當前學前教育的工作需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技能培訓,以提高學生的技能實踐能力為目標。培訓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熟練掌握課程所要求的各項技能,包括繪畫、跳舞、唱歌、鋼琴等多項技能,在熟練掌握的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學??梢酝ㄟ^組織幼兒書畫比賽、幼兒舞蹈編創比賽、幼兒歌舞表演等形式,在鍛煉學生基礎技能的運用能力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二)積極落實學生畢業實習任務。任何技能都只有在實際運用中才能得到提高,畢業前的頂崗實習是學前教育學生最好的實踐途徑,同時也是發展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雖然很多,但是學生對于這些專業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卻不強,而頂崗實習則可以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在實習期間,學生可以以真實的教師身份進行實際教學工作,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教學相互結合,在實踐中提升自我,真正的從校園走向工作崗位。學校應該為學生制定一份合理高效的實習計劃,將實習學生以小組形式劃分,有助于對學生的實習進行管理,同時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地點和崗位進行實習。
題目:涂鴉藝術的圖式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一、選題來源與研究背景
選題來源
信步于歐洲城市街頭,不論是在羅馬、巴黎、柏林、馬德里等各個文化都市,還是在街頭的門窗、墻壁、抑或飛馳的地鐵上,都充斥著一種兼具野趣與生命力的藝術形式--涂鴉。上個世紀末,嘻哈文化如泉涌般不斷四散,涂鴉藝術這方麗水也開始緩緩流入亞洲大地,這一新生的藝術文化現象相繼出現在日本、中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
涂鴉藝術這種生長于草根、豐富于后現代主義風格上的藝術形式,在極短的時間內蓬勃壯大,可謂是影響到了當代生活的各式領域。
筆者在歐洲以及國內各大城市走訪時,便被這種開放的藝術形式所震懾。涂鴉藝術家們將自身對世界的體驗與感知,透過最質樸、原生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創造出一系列或驚艷怪誕、或趣意童稚的繪畫圖式與藝術符號。涂鴉藝術純真樸實、個性時尚的特質和自由的創作精神亦與視覺傳達設計的內核相得益彰,它也開始悄無聲息地滲透著視覺傳達設計的各個方面,在顛覆與整合中逐漸成為一種不可多得的視覺元素進入大眾息息相關的生活。
從一方面而言,涂鴉藝術盡管看似處于“亞文化”之中,但卻是真正來自民間的藝術,其大眾性和視覺傳達設計實質相同,反映出平民化的審美需求;從另一方面而言,涂鴉的繪畫圖式、藝術符號及其色彩均是視覺表達的形式之一,與視覺傳達設計有種不盡相同但又密不可分的聯系。翻閱相關文獻資料不難發現,目前對涂鴉藝術的圖式和視覺傳達設計的研究中,部分是以一種陳舊和靜態的觀點去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在審美“泛化”的時代,如何讓視覺傳達設計與個性化的涂鴉藝術結合產生新的形式?如何不僅僅停留在涂鴉藝術的表層,而是內外深度剖析尋找與視覺傳達設計之間的橋梁?在當代語境和新媒體科技下,涂鴉藝術介入設計領域后又會有怎樣新的發展?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與思考,筆者立足于涂鴉藝術的圖式,開始了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夠通過對這一領域的探索,不僅提升涂鴉藝術的社會影響,賦予它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多維度價值;更為此藝術形式的多元和發展添磚加瓦,開啟一種與視覺設計聯結的跨界新形式,也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們提供一個新的參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研究背景
涂鴉藝術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儼然成為一種世界性現象。這種在爭議中發展卻又興盛不絕的圖畫傳統,起源于 60 年代美國城市底層大眾的街頭文化。西方的涂鴉藝術從違規的街頭肆意創作、涂鴉地區劃分的合法化、到涂鴉藝術學科的設置和博物館的誕生,再到如今多元化、多媒體結合的涂鴉藝術形式發展,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演進歷史。
文化研究領域上,早在 1983 年,美國便誕生了兩部有關涂鴉影像的經典紀錄片--Charlie Ahearn拍攝的《野性風格》(Wild Style)與Tony Silver導演的《風格大戰》(StyleWars)。片中呈現了對各涂鴉者在家中或街上的創作片段,真實還原了藝術家們涂鴉的構思過程與生活狀態,為世人提供了研究涂鴉藝術的寶典與創作的基礎范本。同時,也逐步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具有影響力的涂鴉藝術家,如Blek Le Rat,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Banksy,Pure Evil,Faile,The London Police,WK Interact等。筆者在歐洲走訪期間,在街頭任一書店均能翻閱到大量與涂鴉藝術相關的英文專著,因此不論從歷史還是大眾滲入度而言,都可見國外對于涂鴉藝術的研究及其所涉獵的領域探索相對更為寬泛,在視覺藝術、圖式領域等也都有著諸多論述及相關著作。
就國內而言,涂鴉藝術這股藝術的春風在 20 世紀末開始吹入國土,盡管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時間,已然成為一個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長期藝術運動,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它的蹤影。國內涂鴉藝術家不斷涌現,涂鴉藝術的創作語言和內容形式也隨之發生變化--本土文化元素被納入其中,成為新的表達形式。如老一輩涂鴉藝術家葉永青,曾灶財,張大力,黑荔枝,李球球;當代青年涂鴉藝術家DEBE,4Get,Candy Brid,黑雞先生Mr.OGAY等。同時,涂鴉團隊遍布中國各大城市,不論是民間的自辦活動,還是全國性的大規模比賽或展覽,都可見此藝術形式正以其張力迅速走入年輕人的文化圈之中。
涂鴉藝術作為一種鮮活、創新的視覺傳達語言,縈繞于大眾生活周圍,重塑著人們的都市文化,它的發展空間無疑不是廣袤且具有潛力的。近年來我國對涂鴉藝術的研究雖與日俱增,但多以“網絡涂鴉”盛行。在目前我國所涉獵的各中學術論文中,研究涂鴉藝術與視覺語言特征并將其應用于視覺傳達設計之中、科學討論兩者的交融與差異盡管俯拾皆是,但對此課題部分仍是泛泛而談、觀點老舊,且舉例的論證大多仍是多年前的案例。筆者在圖書館翻閱中文專著時,國內有對涂鴉藝術作理論研究的專著相對較少,多以圖片展示為主。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能多維度去探討涂鴉藝術和視覺傳達設計兩者的關系,而不僅局限于對它們外部形式的分析以及往昔案例的陳舊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本文試圖從涂鴉藝術的歷史溯源、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入手,從“外”的具象表達去感知涂鴉藝術,同時以對涂鴉藝術圖式的研究角度,剖析其“內”的藝術符號、圖像敘事與審美精神,以求對涂鴉藝術有更進一步和深層次的認知。
涂鴉藝術作為一種都市視覺文化符號,出現在大眾生活周圍,并影響著視覺傳達設計。如今以涂鴉為表現風格的視覺藝術設計作品已是恒河沙數。但鑒于涂鴉藝術進入中國時間尚短且無完整的中文理論支持,人們對涂鴉藝術表現語言的應用上大多流于表面與外在的形式。本文將對現有的國內外涂鴉著作及相關文獻進行旁征博引,并對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們的涂鴉或相關結合的視覺設計作品進行分類與解析,觀察其在審美與創作手法上的方式和特點,對比涂鴉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在創作與思維甚至精神內涵上的異同,嘗試探索涂鴉藝術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創新方向,為現有的理論做出完善與補充。
同時,在觀察對比中融入時間維度--結合當代語境(如當代藝術與現代科技),試圖找尋對涂鴉藝術的圖式又一嶄新認知,希望能夠通過對這一領域的探索,不僅提升涂鴉藝術的社會影響,賦予它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多維度價值;更為此藝術形式的多元和發展添磚加瓦,同時開啟藝術形式的多元化大門,打開一種和視覺設計聯結的跨界形式,也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提供一個新的參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三、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闡述涂鴉藝術的圖式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研究,所以首先簡要介紹了涂鴉的歷史發展與創作風格,再通過對涂鴉藝術藝術符號概念以及涂鴉大師作品的剖析,探求涂鴉藝術的內在審美與符號。然后將此與視覺藝術設計結合,在當代的作品案例下,分析兩者的表達應用與拓展的可能并進行總結與展望。本文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 緒論。討論了選題的來源、背景與目的、意義,及論文內容與框架。
第二章 涂鴉藝術綜述。闡述了涂鴉的源起、發展與創作手法和表現內容,對涂鴉的歷程有一個簡要的梳理以及對涂鴉的工具和形式等進行了詳解。
第三章 涂鴉藝術的圖式研究解析。在本章從“符號學”與“圖像學”相關角度,深入分析涂鴉的藝術符號與圖式的內在審美。同時結合典型的涂鴉藝術大師的作品作為例證解析其藝術符號的運用。
第四章 涂鴉藝術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表達與應用。將對涂鴉藝術的研究與視覺傳達設計聯結,通過對當代作品的解析,分析兩者的互動與表達。
第五章 設計實踐。本章是筆者在對本文進行總結后結合自身興趣點所作的涂鴉插畫設計。
四、提綱
目 錄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來源與背景
一、選題來源
二、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創新點
一、研究內容
二、創新點
第二章 涂鴉藝術綜述
第一節 涂鴉藝術的源起與發展
一、涂鴉溯源
二、涂鴉藝術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涂鴉藝術的創作形式演進與表現內容
一、涂鴉藝術的創作手法演進
二、涂鴉藝術的基本表現內容
第三章 涂鴉藝術的圖式解析
第一節 涂鴉藝術圖形符號簡析
一、涂鴉藝術的符號概念
二、涂鴉藝術大師們的藝術符號解析
第二節 涂鴉藝術的圖像表達
一、文本與圖像的互動轉換
二、圖像表達的即時性思維
第三節 涂鴉藝術的圖式審美
一、表達心靈的幻象之美
二、荒誕世界的童趣之美
第四章 涂鴉藝術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表達與應用
第一節 涂鴉藝術的視覺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表達
一、色彩的情感表現
二、線條的運動性與筆觸肌理
三、圖形空間的形式與構成
第二節 視覺傳達設計中對涂鴉藝術表達語匯的應用
一、字體設計--風格化與情感化的應用
二、海報設計--個性與趣味的相映
三、廣告設計--時尚與公眾娛樂性的結合
三、插畫設計--手繪的自由表達
四、公共藝術--城市空間的點綴
第五章 設計實踐-畢業設計
第一節 創作背景
一、靈感來源
二、借鑒資料
第二節 《山海經》手繪涂鴉畫作創作
一、草圖繪制
二、畫作表現
第三節 設計延展應用
總結與展望
參 考 文 獻
致 謝
五、創新點
把涂鴉藝術與的圖式與視覺傳達設計通過跨學科的研究,融合圖像學、符號學、心理學、視知覺的方式來探究其多元價值,讓對涂鴉藝術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表層,而是進行深度的內外剖析,解析其內在的圖式審美。
通過實地調查、文獻研究、案例分析、跨學科研究和人物走訪的研究方法,將涂鴉藝術的縱向時間發展和多元化價值的橫向拓展相交叉結合,對涂鴉藝術進行全方位的研究。讓其風格形式更好地應用于視覺傳達設計中,在涂鴉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它具有更大眾、時尚、潮流和個性的特質。
結合當代藝術與現代科技,在當代語境下進行更新的深入研究,不僅給涂鴉藝術帶來一種新的擴展可能性,也讓涂鴉藝術這種獨特的語匯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新的形式。
六、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并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七、參考文獻
(一)中文原著[1]陳琦。城市節奏系列:畫在墻上的聲音--涂鴉文化史[M].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11:87.
[2]趙毅衡。廣義敘述學[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12:211-213.
[3]孟瑾,方二。涂鴉Urban Wallpaper[M].第1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3.
[4]曹方,喬爽。視覺圖式[M].第1版。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1:19-42.
(二)中文譯著
[1](美)丹尼格雷戈里。手繪的奇思妙想:49位設計師的創意速寫簿[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2](德)Rose Fleck-Bangert著。許玉梅譯。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4.
[3](德)弗里德里?!ず诟駹栔?。朱光潛譯。美學[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7:81.
[4](德)瓦爾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譯。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01:101.
[5](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著。孟沛欣譯。藝術與視知覺[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8:228.
[6](美)科德瑞著。陸香,丁碩瑞譯。創意城市:百年紐約的時尚、藝術與音樂[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1.
[7](美)蘇珊·朗格著。劉大基譯。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12.
[8](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著。吳瑪悧譯。藝術與藝術家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08:83-136.
[9](英)安娜·瓦克拉維克。趙成清譯。全球視野藝術叢書:涂鴉與街頭藝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90-136.
[10](西)吉瑪·嘉絲奇,瓊瑟·阿什辛著。黃超成等譯。西班牙現代繪畫教程:色彩[M].第1版。
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7.12:10
[11]劉雋編。鄢格譯。涂鴉變遷Graffiti Now[M].第1版。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5.
[12](英)E.H.貢布里希,(美)朱利安·霍赫伯格等著。錢麗娟譯。藝術、知覺與現實[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9:62.
(三)期刊論文
[1]林家陽。涂鴉藝術與涂鴉文化[J].中國廣告,2006-03: 23.
[2]楊時旸,張大力。我無法脫離底層[J].中國新聞周刊,2009: 3.
[3]李永超。城市中的涂鴉文化:一種空間社會學的解讀[J].美與時代·城市,2017.7:109-110.
[4]曉東。概念流利與圖式理論[J].山西師大學報,2010.3:150-152.
(四)學位論文
[1]樊清熹。后現代視角下的涂鴉藝術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6:33-35.
[2]周成璐。公共藝術的社會學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3.
[3]王冰冰。涂鴉藝術符號的視覺審美取向研究[D].湖南:湖南工業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8.6:38-39.
字居尚。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琴會會員、福建古琴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
一九九六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首屆中國畫大專班。
二五年結業于杭州師范美術學院何水法中國花鳥畫高級研修班。
二七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推薦具有市場潛質的中青年畫家。
丁學軍
字乙軒,山東民族畫院畫家,受教于天津美院李孝萱先生門下。
現居北京。
丁學軍官方網站:
/
雨石
一九六三年出生于上海,現居江蘇無錫。一九八四年畢業于江南大學。先后從江南書法家張懷仁,畫家王汝霖先生學習傳統書法、繪畫。
展覽
一九九八年,無錫個展。二年,揚州八怪紀念館雙人展。二五年,紹興年名家邀請展。二六年,常州『劉海粟紀念館名家展。二八年,北京宋莊美術館『憶江南水墨展;北京宋莊『國畫名家十人展。二九年,北京宋莊『水墨為上名家邀請展。二一年,無錫『梁溪書畫六人展。二一一年,無錫 『雨一車三人水墨展;『致遠堂名家邀請展;『大成堂青花瓷器作品展。
出版及刊載
個人畫集《中國當代翰墨名家雨石集》(二四年);作品集《山水》(二五年);二六年作品在《藝術界》專版介紹;二七年作品在《收藏導報》、《鑒真》專版介紹;二八年作品在《畫風》、《國畫大家》專版介紹;二一年入編《中國畫藝術年鑒》。
王牧羽
原名王強,中國當代水墨畫家。一九七五年生于山東,二六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二一年入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劉進安現代水墨工作室學習,拜著名水墨畫家劉進安先生門下,任中國現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員,現居北京。
展覽與獲獎
二五年,中國畫作品《下午茶》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山東展并獲獎。
二六年,完成論文《中國傳統繪畫的中和美學觀》,獲藝術學院碩士畢業論文優秀獎。
二八年,《中國書畫》雜志編輯出版王牧羽個人作品年歷《牧羽集》。
二九年,作品《小娜和冰冰》、《彩彩、小薇和美麗》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山東展。
二一年, 『水墨party當代水墨畫聯展。
二一一年,『首師水墨作品交流展;『疊加與互現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宇辰水墨邀請展;『首師水墨—劉進安現代水墨工作室宇辰邀請展;『美術報藝術節獨立單元·學院新方陣青年藝術家新作展。
出版
多幅作品發表于《東方藝術》、《中國書畫》、《70后水墨》等雜志。
王曉珞
二四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學士學位,二七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碩士學位。
展覽及獲獎
二一二年,『黃華三及其學生當代水墨邀請展(ASU’s Step Gallery 鳳凰城 美國);『黃華三及其學生當代水墨邀請展(Brauer Museum of Art 芝加哥 美國)。
二一一年,『愛慕·時尚麗人—首屆當代中國人物畫邀請展(《候場》北京 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晚會——爭奇》 哈爾濱 禹舜美術館);『﹁異乎其趣﹂黃華三及其學生當代水墨邀請展(溫州 7號藝術中心)。
二九年,『三人繪畫作品展(香港KARIN WEBER GALLARY)。
二八年,『當墨—當代中國人物畫家提名展 (上海 明園藝術中心);『HONGKONG ARTWALK 2008藝術博覽會(香港);『匯巨—無學術不展覽繪畫聯展(北京798藝術區)。
二七年,『黎昌杯第五屆青年中國書畫展 (《妝系列之八》 北京 中國美術館);『第二屆成都雙年展新人特展(成都 現代藝術館);『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美眉套裝》 北京 今日美術館)。
二六年, 『韓國造型藝術大展(《裹—初冬》韓國 大邱美術館);『以心接物—首屆全國藝術院校中國畫專業學生作品系列展(《老人》 北京 中國國家畫院)。
二三年, 『另存—十人畫展(北京 千年時間畫廊);『全國中國畫展(《金色白鴿》 合肥 安美藝術館)。
張越
一九七二年生,現生活工作于北京、太原。畢業于山西師范大學美術系,就學于中央美術學院。現為山西太原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展覽與獲獎
二一二年,『非常融合—當代中國工筆畫名家新作展。二一一年,『解語花—張越工筆畫作品展;『文脈心象—當代百家扇面邀請展;『水流花開—北京女藝術家巡回邀請展;『學院新方陣—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新人新作—當代青年畫家作品聯展。二一年,『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二七年,『百花迎春—中國優秀女畫家作品展;博鰲亞洲論壇『藍海藝術展。作品《邂逅》榮獲『全國青年國畫年展銀獎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紅了櫻桃》榮獲『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最高獎)并被張家港博物館收藏。二七年,作品《踏莎行》 榮獲『第五屆全國青年中國畫年展銅獎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楊運高
祖籍廣東信宜,一九七九年生于廣西象州,二四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近期展覽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教學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使命,在眾多教育類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高職教育的飛速發展,各大院校都在尋求著各自獨特的發展方式來適應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各種教育模式和教學方式也層出不窮。
高職院校正在訂單式教育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如何使其在獨特的專業定位基礎上凸顯特色,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呢?
一、圍繞學前教育職業與崗位要求建立并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學前教育職業與崗位要求決定了課程設置內容要綜合多樣,要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符,要注重養成該專業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讓學生了解學前教育崗位的工作規范和基本理論,要培養學生具有有效地選擇組織教育教學內容、創設發展支持性環境和具備一定的組織領導力等各方面綜合能力,要掌握鋼琴、舞蹈、聲樂、繪畫、游戲及玩教具設計等基本技能,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探究能力與學習能力。
課程設置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突出實踐教學環節,變教學過程為工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適用性。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要與時俱進,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二、建立“教、學、做”為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建立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以幼兒教師教育技能為核心、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教、學、做”為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實行全程滾動實習、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環節分階段穿插在三學年中。以北京匯佳職業學院為例,將實踐教學環節分三階段穿行。第一階段為新生剛入校時,進行為期一周的幼兒園見習,參觀,討論以完成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初步認識和對該行業情況的大概了解,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第二階段為第二學年全年時間,與理論課相配合分次進行滾動實習,周期至少為9周,讓學生在真實的現場進行實踐活動,把理論、實踐和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第三階段從第三學年下學期開始為期半年的畢業頂崗實習,同時做好畢業論文的寫作調研工作,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收集有關信息資料,為自己的畢業論文撰寫工作做好準備。
實現按崗位組織教學內容和安排教學進程,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缺陷和不足,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重難點;打破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弊病,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無縫連接;打破教與學、教與做、學與做脫節的現象,實現教、學、做有機融合,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該專業必須具備的技能技巧,為畢業找工作提供砝碼。滾動頂崗實習還促進了學?!半p師”型教師的培養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也為學校老師開展科學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三、改革考試制度,注重對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
針對學前教育的專業特色,對考試改革進行積極試探。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即使在理論知識筆試中得滿分并不意味著能很好處理幼兒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考核方式不應該僅限于傳統筆試,理論知識的考試固然重要,若只有理論考試是不夠的,還要增設崗位能力的考查。以幼兒舞蹈考試為例,傳統的考試比較偏向于舞蹈動作的掌握程度,或者有些考試就是考一個以前學過的一整套完整的舞蹈動作。高職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兩個特點,要培養會思考,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技能人才。因此考核方式既要遵循傳統的教育考試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現代的職業教育考試的時代要求。考試方法不應只是理論層次的簡單考核或者經驗層面的具體操作,應該源于傳統而高于傳統,考試模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根據不同課程、不同任課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決定,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必須在創新中發展。
四、推進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為教學服務
圍繞教學,結合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開展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研究活動。教學和科研的關系是相互對立的統一,教學能促進科研的進行,科研又能反過來推進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從事適當的科學研究能培養教師將學科領域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斷地充實到自己的課程體系當中,以彌補現有的課程體系與最新知識成果之間的知識斷層,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在教學過程中將新的知識貫穿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當中,使所講授的課程顯得生動、具體、適度而富于吸引力,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講授的教學質量。
以上四個環節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統一整體,四者是交叉循環不斷上升的過程,課程體系是教學模式的基礎,同時教學模式的選擇也決定著考試改革方案的選取,實踐教學模式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重中之重,同時也為教學科學研究提供了素材,教學科學研究的成果又會反過來影響課程體系的建設,實踐教學模式改進。使整個教學進程在循環反復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學前教育專業特色,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也有了日新月異的進步,隨之而來的是人民對民生、教育的日益迫切需求。這樣以來,我國的高校美術教學自然也飛速發展了起來?,F階段我國高校美術專業有了相當的拓展,從以往傳統的美術教學種類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專業和學科。舉個例子來說吧,就像是傳媒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動漫專業等等。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進入高校美術專業的人數逐年遞增,學生的基礎性能力以及對學校各項專業設施和教學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新問題、新狀況的出現為我們現代化高校美術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F階段,如何滿足越來越多的學生需求,努力為培養現代化有用人才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當前我國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問題所在
(一)現階段,我國高校美術教學質量評估體系還不是十分健全
不同于其他教育類學科,美術教育有其自身獨特的教學特點。因此,美術教育在進行教學考核或是評估的時候也要與其他學科有所區別,不能照搬同一套考核體系。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因為教師在現場而失去自己獨立的繪畫精神。他們在確立自我風格之前就先學會了察言觀色,往往去觀察教師的判斷,有的只是去模仿教師的繪畫模式和繪畫思維。這樣的美術教學無疑是失敗的。首先,各高校的美術教育體系教學質量評估措施落后或不完善。美術教育是種有別與其他教育門類的教育體系,必須借助相對全面具體的評估措施來進行教學評估。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因為老師在場而不能真正的將自己投入到繪畫實踐中,很多學生在完成其繪畫操作的時候,往往去觀察老師的判斷,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只是按照教師的繪畫模式和繪畫思維走。這樣就造成美術教學失去了真正的含義。
(二)忽略了高校美術教學的本質所在,無法真實的對學生水平進行檢測
我們在實際進行美術教學過程當中,常常會發現這種情況。舉個例子來說吧,就像是進行美術的人體結構教學過程當中,很多高校的做法是只采用理論考試來監測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這顯然是毫無養分和營養的。人體結構課程開設的初衷是教導學生掌握人體的各種結構組織,這是美術人體素描的基礎所在。而我們在實際考核中,根本沒有一套完善的檢測方法,這使得高校對于該項課程的投入可以說是全然白費。
(三)關于高校美術教學的畢業方法也完全不適合以實踐為核心的美術教學理念
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美術教學都以畢業論文為終極測試。我們可以這么理解,高校中關于美術教學無論是做科研還是畢業檢測都只是憑借著一紙論文。這顯然是與美術教學的核心相違背的。要知道美術教學實質性目的是對藝術作品的創造而理論創造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教導出來的學生沒有藝術創造思維,只是單純具有理論素養,這樣的教育無疑也是失敗的。
三、新時期高校美術教學完善性策略分析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美術教學理念
現如今教育提倡能力本位說,這種觀點下學生成為了教學活動的核心和主體所在,而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咨詢并解決實際生活所出現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我們可以這么理解,“以學生為主體”觀點的提出符合現代人本理論觀點,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要求了我們徹底顛覆以往傳統的教學觀點和教學方法。真正實際的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方法推到到底。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主管能動性,加強現階段課堂互動教學。
(二)從實際出發,創新高校美術教學體系
新的美術教學體系的創建應從充分考慮本專業的教學特點來出發。具體到高校美術教學,我們首先要從對美術教學的要求和實際出發,進一步系統的調整并有選擇性的開設各項美術相關課程。重新設計新的高校美術教學大綱和具體目標要求,深化調整高校美術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之間的比例,既要滿足學生的理論學習要求,又要將美術實踐性強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要為高校美術專業學生重新選配一條符合時代氣息和特征的配套教材。我們在進行選擇的時候要注意三個原則權威性、專業性、實用性。輔教材也應當盡量做到配套性選擇,一般來講,擁有大量習題、參考資料等方面的資料為好。
(三)高校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后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
1、在美術教學中,可以用素描的結構訓練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比如要實現所畫線條的輕重、濃淡、寬窄在透視的過程中實現空間的豐富變化,激發學生想象空間變化的細節美、節奏美、層次美。
2、積極訓練和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因勢利導地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十分必要的,這對于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很有好處。
(四)加強高校美術教學實踐性
高校美術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美術學習過程之中,如果不能夠勤思考、勤動腦、勤動手,則很難把握美術學習的基本規律。同時,在高校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如果仍然像傳統教育那樣,教師不停的演示操作,學生單純的進行枯燥模仿,則會使得高校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日益降低。反之,如果在教師科學理論地細心指導下,讓學生成為高校美術教學的主體,在此過程之中,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生的思想表達、個性的抒發,在溝通之得以升華,進而可以更好的促成我國高校美術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提高我國高校學生身心素質的和諧發展,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合格的主力軍,這也正是我國高校美術課堂教學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
四、結束語
[關鍵詞] 偶像??;敘事研究;新十年
作為敘事模式化而備受部分專家詬病的偶像劇,從21世紀初算起,已經走過了10年的歷程。2001年首部偶像劇《流星花園》播出后創下當年最高收視率并風靡東南亞,掀開偶像劇熱潮的序幕。從此,偶像劇如雨后春筍般爭相而出,2002起,每年均有20部左右的偶像劇登陸熒屏,產量之豐可見一斑。且每年均有一兩部偶像劇伴隨著高收視率而成為兩岸青少年或粉絲群討論的熱點。在論述過程中,如沒有特別說明(如日本、韓國偶像劇),所出現的“偶像劇”均指臺灣偶像劇。偶像劇作為海峽兩岸青少年和粉絲群最受歡迎的電視劇類型之一,誕生十年尚無系統的研究總結。豐厚的臺灣偶像劇創作實踐和不斷形成的觀賞熱潮極大地推動了相關的理論研究。電視劇作為當代社會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傳播形式,有著不斷建構當下文化現實的突出作用。偶像劇敘事對形成當代青少年的情感價值與道德價值取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力圖以敘事為切入點,遵循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對十年來臺灣偶像劇做一全面探索。
與本論題相關的研究領域主要是電視劇敘事研究和偶像劇研究,以下就對這兩個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分述。
電視劇敘事研究
敘事學在發展中發生了一些變化,研究對象不僅僅局限于虛構性的敘事作品,非虛構性的敘事作品進入敘事學的研究視域,如羅蘭?巴特認為任何材料都適宜于敘事,除了文學作品以外,還包括繪畫、電影、連環畫、社會雜聞、會話,敘事承載物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有聲語言、固定或活動的畫面、手勢以及所有這些材料的有機混合。①電視劇也屬于這一范疇。
電視劇敘事研究主要分為敘事學研究、敘事類型研究兩方面。電視劇敘事學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專著論文均有一定系統性。研究專著有《電視虛構敘事導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圍繞電視劇敘事的核心元素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队耙晞∽鞯臄⑹滤囆g》(上海大學出版社,2001年),關注影視劇的敘事特質,從敘事視點、敘事時空、情節、沖突等方面,對影視劇創作進行了敘事學的理論總結?!峨娨晞⑹卵芯俊?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在多學科比較中確立電視劇敘事的藝術特質,從而建構起電視劇敘事理論體系?!峨娨晹⑹聦W》(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年)關注電視敘事學符號的構成,電視敘事學的聲音、畫面、聲畫關系,是對電視敘事的總括性研究?!峨娨晞⑹滤囆g》(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分別從敘事模式、情節、樣式、技巧、人物認同等方面,對電視劇創作及其模式的特點進行了敘事學的技術分析和理論總結?!峨娨晞⑹虑楣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主要從情節角度入手,對電視劇進行研究?!峨娨晞⑹略捳Z》(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則從敘述空間、敘述中的“時空結”造型和人物塑型等層面形式美學角度上考察電視劇敘事話語的深層規律。
電視劇敘事類型研究在國外已有一定的成果,如勞拉?斯?蒙福德的《午后的愛情與意識形態――肥皂劇、女性及電視劇種》就具體地論述了肥皂劇的敘事特點及其性別意義。國內的研究還遠沒有開展起來,對于各種類型劇的批評琳瑯滿目,但是系統的科學的研究類型電視劇的敘事和構成的著作較少,如《新語境中的中國電視劇創作》(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年)關注1990年以來我國各類電視劇創作的特征和發展趨向?!峨娨晞∷囆g類型論》(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圍繞電視劇類型的形成原因、各種類型電視劇的發展概況及特征進行了全面介紹和分析。關注于具體類型劇的研究專著僅有《家的影像:中國電視劇家庭倫理敘事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05月)。相對而言,類型電視劇的敘事研究尚處于一個拓荒期。一方面,類型電視劇的敘事研究是與整個電視劇研究狀況相適應,即總體并不令人樂觀。②在國外學界,實際上是把電視節目的類型化與電視媒介緊緊捆綁在一起的,關于這一方面的重要文獻,包括賈森?米特爾的《電視類型理論的文化研究》、布萊恩?羅斯的《電視類型研究》以及莫里?福曼的《電視類型出現之前的電視流行音樂的個案》③等。米特爾反復強調的是要把類型分析放置到一個更為廣泛的文化語境中。
當前電視劇敘事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結合敘事研究具體電視劇的論文和專著大都拘泥于內部形式分析而略顯單??;另一方面,在宏觀理論層面上探討的專著和論文,又容易缺乏微觀研究,且存在概念體系上以及各種理論之間的眾聲喧嘩、各自為政。研究類型電視劇的敘事和構成的著作很少,主要限于家庭劇和歷史劇等研究,其他類型的研究尤其是偶像劇的研究呈現空白狀態。
偶像劇研究
(一)中國內地研究
中國內地研究人員對臺灣偶像劇的研究,目前尚無專著,只有論文。如2002年《我看〈流星花園〉――兼議青春偶像劇的價值取向》,關注偶像劇的價值取向;2003年《淺析臺灣新一代偶像劇的市場化走向》,認為臺灣偶像劇成功的市場化運作,值得大陸的偶像劇制作者們去關注去研究;2007年《臺灣偶像劇的本土化實踐》,探討臺灣偶像劇扎根本土的策略與努力;2010年《2009海峽兩岸暑期偶像劇比較研究》,比較海峽兩岸暑期偶像劇的異同;《臺灣偶像劇中的青春鏡像對青少年身份認同的影響》,側重偶像劇的影響研究。
中國內地研究者對各國和地區偶像劇的研究論文比較多,截至2010年底共計217篇(據中國知網統計數據),尤其對韓國、日本偶像劇的研究不少,已經出了一些碩、博論文。博士論文如《1980年后日韓影視劇在中國的傳播》(暨南大學,2006);《大眾敘事與精神家園――韓國電視劇敘事文化研究》(四川大學,2007)。偶像劇研究論文偏重于概述式探討。
中國內地對電視劇的研究已較成熟,專著不少。其中,對日韓偶像劇的研究有一定基礎,表現為論文多專著少。對臺灣偶像劇的研究,無專著且論文較少,呈現出研究狀態的空白化,其灣偶像劇敘事方面的研究最少,而市場分析與價值影響的研究偏多。價值影響的研究傾向于極性思維,在偶像劇影響的判斷上,一些選項或觀念過于二元和對立。這種選項在字面上明顯造成一項是可取(積極、向上、健康),另一項則暗示(消極、腐蝕、有毒)。贊成后者的論文明顯較多。④2009、2010兩年,對臺灣偶像劇研究的論文有增多之勢。現象描述和規范性研究居多,但理論分析及其深度不夠,所以解釋力不足,對偶像劇創作實踐指導作用不強。和偶像劇日益掀起的制作播出相比,研究明顯滯后。
(二)臺灣研究
臺灣關于日、韓劇的研究相當多,范圍也相當廣,對于臺灣偶像劇的研究也在漸漸發展當中。如以消費、認同的角度來檢視日本偶像劇對于臺灣年輕人的影響;以文化認同的方向來檢視韓劇對于閱聽人的影響,諸如愛情價值觀和消費行為等的影響;以流行文化的角度來解讀日本偶像劇的文本等。
而關于臺灣本土偶像劇研究所涵蓋的面向比較局限。臺灣地區對臺灣偶像劇的研究只有碩士論文,尚無博士論文和專著。臺灣地區的研究論文多忽視電視文本的分析,有三種取向,一是針對制作與播出生態進行政治經濟分析,如徐玉青(2006)《臺灣電視連續劇評估準則之研究――從編劇及制作人角度分析》,臺灣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再如張正芬(2008)《話題營銷在偶像劇營銷之應用――以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為例》,臺灣國立政治大學碩士畢業論文。二是對收視觀眾的接收與影響進行收視影響分析,如連麗雅(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劇收視經驗之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系與廣告系碩士論文。這類研究論文均是透過接受者的書寫與口語陳述,作為詮釋實踐的來源,研究重心在于閱聽眾本身,而不是偶像劇文本。⑤這一種分析取向走著類似于人類學研究的路徑,細致地梳理和研究了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對偶像劇的收視及其相關影響,雖然研究重心不在偶像劇文本,但對偶像劇文本的再生產有一定指導意義。三是對偶像劇的形式或內容進行分析。第三類取向的論文非常少。著名的有趙庭輝教授的《電視偶像劇〈熏衣草〉:愛情神話的建構與再現》,(臺灣中華傳播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電視偶像劇〈吐司男之吻〉:寫實主義的建構與再現》,(臺灣《傳播與管理研究》第五卷第一期);《偶像劇〈流星花園〉的文本分析:青少年次文化的建構與再現》,(臺灣《藝術學報》,第78期)。臺灣地區對電視劇研究的專著較少。對傳統電視劇的研究,“絕大多數電視劇研究者的基本立場,事實上受到實證主義(positivism)與行為科學(behavioral science)的影響,相當強調電視劇在傳播過程中的社會功能?!雹奕绻ハ到y查看臺灣的大學圖書館館藏和臺灣各網絡書店,均無法看到有偶像劇研究的專業書籍(娛樂八卦書籍不少)。臺灣地區關于偶像劇的研究大多傾向于經濟學與收視影響分析,缺乏電視文本分析,故而臺灣地區的研究狀態呈半邊倒趨勢。臺灣地區價值影響的研究傾向于理性思維,在偶像劇影響的判斷上,一些選項或觀念不再二元和對立。這與內地研究形成反比。
綜上,海峽兩岸的偶像劇敘事理論研究明顯落后于偶像劇的創作實踐。其中,臺灣方面傾向于對各個年齡層觀眾進行非常細微的梳理(如精確到某地的大、中、小學的某年級),偏重于探討觀眾對偶像劇文本的接受和影響等內容。內地研究偏向于偶像劇文本的市場分析與價值影響且對價值影響的判斷上傾向于否定或對立。目前國內外對偶像劇的研究尚屬于起步期或空白期,因此,加強相關研究有彌補理論空白的積極意義。
注釋:
① [法]羅蘭?巴特:《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符號學美學》,張裕禾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頁。
② 曲春景、朱影編:《中美電視劇比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前言),第1頁。
③ 上述三篇文獻參見《世界電影》,2005年第2期。
④ 《電影藝術》2004年第3期刊登了一系列關于中國青春偶像劇研究的文章,大多集中于對偶像劇的表現形態及表現內容的分析及價值批判,批判其情節虛假及疏離現實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