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領導力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all into four aspects of personal temperament, family function, school cultivate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this paper uses SPSS17.0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leadership, and combined with work reality,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關鍵詞:生態系統理論;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影響因素
Key words: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college student cadre;leadership;influencing factors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9-0194-04
0 引言
高校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是從學生身份向社會身份過渡的準備階段,是學生綜合能力獲得與發展的關鍵時期。高校學生干部作為學生隊伍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成長成才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引導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從學校層面來看,學生干部作為學生管理者,是學校與班級、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輔導員的得力助手,提高其領導力可以提高工作有效性;從學生自身來看,學生干部領導力的提高會帶動提升全體大學生的領導力,從而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
1 概念界定
1.1 高校學生干部
朱文欣(2008)[1]認為,高校學生干部是在高校各級團、學組織和各類學生社團中擔任一定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優秀分子,是業余的社會工作者。黃宏強(2009)[2]研究認為,學生干部主要指班級中的班長、團支書,學生會、學生社團副部長以上的學生干部,課題組、興趣小組、項目小組等的組長等。劉東海[3](2011)認為,學生干部是高校的教育職責、管理職能、服務職能等在學生隊伍中的組織者、協調者和執行者。學生干部具有身份雙重性、工作高效性、義務性和榜樣性、任期時限性等特點。
本文采用我國《高校學生干部培養規劃(2006-2010)》中對于高校學生干部的定義,即“高校學生干部主要是指黨團組織兼職學生干部、各級學聯和學生會干部、學生社團干部、班級干部”。
1.2 領導力
“領導力”一詞出現于19世紀中期,關于領導力的概念有四種:領導力是一種能力:領導力是領導者向被追隨者闡明其意圖,使被領導者服從、尊重并對領導者忠誠,以及與之協作的能力(Moore[4]);領導力是一種關系過程:領導力是指領導者通過影響和引導特定群體或個人,進而達成組織發展目標的過程(俞文釗[5]);領導力是一種影響力:領導力是指對他人的影響力,幫助他人認識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尋找生活的真諦,進而為社會做貢獻(史蒂芬?柯維[6]);領導力是一種力的集合:領導力是指由領導職能、領導體制、領導素質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產生的合力(黃穎[7])。
綜合對領導力和學生干部概念界定,我們認為,學生干部領導力是“學生干部所擁有的,能夠吸引和影響普通學生為實現班級、社團、學生會或其他相關組織目標過程中表現出的綜合能力”。包括組織管理能力、認知思維能力、感召進取能力、心理調節能力、信息技術能力、人際溝通能力。
2 理論基礎
布朗芬布倫納(1979)在其著作《人類發展生態學》中首次提出生態系統理論。生態系統理論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如家庭、學校、機構、社區等)看成一種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因素構成的功能性、社會性的整體。根據對兒童發展影響的直接程度不同,布朗芬布倫納將該行為系統分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和宏觀系統4個層次[8]。
微觀系統是指具有特定物理特征的小環境,是對人的生存與發展影響最直接的系統[9]。對學生而言,學校是除家庭以外對其影響最大的微系統[10]。中觀系統一般由多個微觀系統組成,由多個發展中的個體通過積極參與融入其中的情境之間的聯系或相互關系[11]。對學生群體而言,家庭、學校和朋輩之間的聯系共同構成了中觀系統。外系統是指個體雖沒有直接參與其中,但此類場所內發生的事情卻無形中影響到其發展的情境[12]。父母的工作單位、家庭所在的社區、學校的管理部門、學生能夠瀏覽的網站是外系統種主要類型[13]。宏觀系統指的是在整個文化或亞文化層面[14],包括以正式形式存在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以非正式形式存在于人腦中的意識形態兩種類型。
3 研究假設
3.1 社會參與與學生干部領導力的關系
關系型領導理論強調學生不但要關心自己的學習,還應面向社會,從關懷社會中獲得學習。徐曉林等(2004)[15]研究發現,大學生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是參與社會實踐的主要方式,通過社團實踐,大學生的社交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以及自身特長都得以提高和施展。Justine Cassell等(2006)[16]研究指出,青少年通過參與多元化的社區活動,可以有效培養自身的社會信任、團結、集體主義精神。何春梅(2008)[17]研究發現,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活動,可以鍛煉自己,增加社會經驗。王萌萌(2011)[18]研究發現,學生干部在自己的職位上進行鍛煉,他們在憂患意識、責任心、服務意識等方面比普通學生更具榜樣性和示范性。李彥等(2012)[19]認為,社會參與提高了大學生對自己創新意識的主觀評價,觀察和了解社會提高了大學生們的發言欲望,使他們更多地表達對社會的看法。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H1:社會參與對學生干部領導力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3.2 家庭功能與學生干部領導力的關系
由生態系統理論可知,家庭是所有微觀系統里對人們影響最直接的,是個體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撐的重要場所。Hartzell HE(1984)[20]研究發現,家庭功能不僅與兒童的認知發展和學業成績有關,而且直接影響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對將來的學業和社會成就有很強的預測作用。蘇建文等(1992)[21]研究發現,父母自身素質修養、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親戚朋友間的關系以及優良的教育背景,都會對孩子的智力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王芳(2013)[22]研究發現,家庭環境對大學生領導力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楊玉剛(2013)[23]認為,家庭因素會對大學生領導力的形成與發展產生直接影響。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H2:家庭功能對學生干部領導力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3.3 個人稟性與學生干部領導力的關系
領導特質理論認為,具備某些特質的人能夠提高作為領導者從而獲得成功的可能性。Benjamin等(1999)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人格特質、認知能力、興趣、領導動機與領導力之間顯著相關。Kickul (2000)、Bartone & Snook (2002)發現,認知能力和人格特質對領導力具有顯著預測作用。陳靜(2012)[24]研究認為,大學生的個人特質會對其領導力產生重要影響。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H3:個人稟性對學生干部領導力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3.4 學校培養與學生干部領導力的關系
Dobosz&Beaty(1999)以高中生為調查對象發現,參與競技運動的青少年比未參加任何競技運動的青少年表現出更強的領導力。Ricketts&Rudd認為,在學生的正規教育中融入開發青年學生領導力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領導力的認知和行為。Certo(2011)[25]以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開展由同學領導、教師支持的小組閱讀討論會可以發展兒童的社會技能和領導能力。王斌等(2011)[26]研究認為,將領導力培訓適當、適時、適度地融入到學生課外活動中,對學生領導力的培養和提升是有效和必要的。王芳(2013)認為,來自學校的教育是影響大學生領導力發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H4:學校培養對學生干部領導力具有顯著預測作用。
4 實證分析
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學生干部工作實際,修改編制《高校學生干部影響因素測量問卷》和《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測量問卷》,向南京地區多所高校發放問卷共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問卷回收率為90%,剔除無效問卷16份,得到有效問卷164份,有效問卷率為82%,并對問卷信度和效度加以驗證。
相關分析是探究不同變量之間關系緊密程度的統計研究方法,用相關系數定量地反映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的強弱。本文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影響因素與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之間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在-1和1之間,絕對值越大,表明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越強,若顯著性系數小于等于0.01,表示在0.01水平下關系顯著,顯著性系數小于等于0.05,表示在0.05水平下關系顯著。
4.1 社會參與和學生干部領導力
由表1可知,社會參與與學生干部領導力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546。其中,參加會議維度與領導力各維度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信息獲取維度與組織管理能力、心理調節能力、信息技術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維度以及領導力本身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認知思維能力、感召進取能力在0.0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校園活動參與維度以及社會活動參與維度和領導力本身及其各維度均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意見表達維度與心理調節能力在0.0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其他維度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參加組織除與認知思維能力在0.05水平顯著外,與其他維度均在0.01水平顯著。
4.2 家庭功能和學生干部領導力
由表2可知,家庭功能與學生干部領導力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392。其中,情感聯系維度與領導力各維度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情感沖突與領導力本身及組織管理能力、感召進取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維度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心理調節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在0.0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認知思維能力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互動協調維度與領導力本身及感召進取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組織管理能力、心理調節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在0.0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認知思維能力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情感沖突與領導力及組織管理能力、感召進取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維度在0.01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心理調節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在0.05水平上顯著正負相關,與認知思維能力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
4.3 個人稟性和學生干部領導力
由表3可知,個人稟性及其個人特質、個人魅力維度與領導力及其各維度都在0.0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個人稟性與學生干部領導力的相關系數為0.652。
4.4 學校培養和學生干部領導力
由表4可知,學校培養及學校培養制度維度與學生干部領導力在0.0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學校培養實踐維度與領導力及組織管理能力、感召進取、信息技術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認知思維能力與心理調節能力在0.0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
5 結果討論
通過相關分析發現,社會參與、家庭功能、個人稟性和學校培養的部分維度對學生干部領導力部分維度具有顯著預測力。社會參與方面:社會活動參與對組織管理能力、認知思維能力、感召進取能力、心理調節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有顯著預測力,校園活動參與對認知思維能力、感召進取能力有顯著的預測力,意見表達對信息技術能力有顯著預測力,參加會議、參加組織對人際溝通能力有顯著的預測力;家庭功能方面:僅情感聯系維度對領導力有顯著的預測力;個人稟性方面:個人特質維度對領導力6個維度均具有顯著預測力,個人魅力對于對于感召進取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學校培養方面:學校培養實踐對于組織管理能力和感召進取能力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學校培養制度對學生干部認知思維能力、心理調節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顯著預測力。
6 對策建議
6.1 國家層面
應在全社會營造領導力培養的良好氛圍,通過建立包括黨政領導干部、各學科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等在內的、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負責學生干部培養課程教授工作,實現學生干部培養的隊伍保障。依托教育培訓機構和各級理論研究機構,建立一批覆蓋范圍廣、受益面積大、功能突出的學生干部培養基地;充分調動和利用社會資源,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城市社區等組織中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教育基地和志愿服務基地;加強同各類素質拓展訓練機構的聯系,實現學生干部培養的陣地保障。利用互聯網資源,建立便捷高效的網絡信息化平臺;建設和維護學生培養相關網站,指導各地各校共青團、學聯組織充分利用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學生干部人才資源庫和信息交流平臺。
6.2 高校層面
6.2.1 重視學生干部領導力教育
學生工作者要實現自身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升級轉向,以身作則,為學生干部樹立榜樣。制定和完善學生干部選拔、培養、激勵、考核制度,開展座談交流,言傳身教,不斷提升學生干部的領導意識與能力。
6.2.2 開設領導力培養理論課程
開設有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人才學等專業的高校,可利用現有的學科優勢,開設領導科學相關課程。沒有類似專業的高校,可在對教授職業生涯規劃課時,穿插領導力相關內容課程,把領導科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就業技能結合起來。
6.2.3 強化與社區的聯系交流
高校應積極引導學生干部開展各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深入農村和工礦企業,走進社會基層,培養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造就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6.2.4 選派優秀學生干部掛職鍛煉
選派優秀學生干部到基層掛職鍛煉是提高學生干部社會參與程度的重要手段。通過掛職鍛煉,學生干部可獲得更多接觸社會、服務社會的機會,提高其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6.2.5 搭建廣闊的實踐鍛煉平臺
通過組織研究辯論、策劃比賽、拓展訓練等活動,提升學生干部的溝通表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統籌規劃能力;通過志愿服務、支教支農、科技下鄉等活動,提升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企業實習,加強產學研合作,提高學生干部的實踐創新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決策能力。
6.2.6 將競爭機制引入學生組織
建立健全學生干部競選制度,通過自我展示、競崗演說、民主投票等方式,全面考察競選同學的語言表達力、組織動員力、臨場應變力等。
6.3 家庭層面
家長應給子女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家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給子女樹立榜樣;鼓勵子女多參加學生會等學生組織,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等;家長應主動幫助子女樹立自信心,在子女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給予幫助與指導;幫助子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領導動機與領導意識。
6.4 個人層面
首先,增強自身的領導意愿與動機,強烈的動機能夠激勵自我上進和發展,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其次,提升領導意識和服務意識,工作學習中多總結提升,多為集體做貢獻。最后,積極參加相關培訓課程、社會實踐,通過志愿服務、頂崗實習、科研比賽和學術會議等積累經驗,提升能力。
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的培養與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國家、學校、家庭和學生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宏觀引導與平臺支撐相結合,環境影響與個人努力相結合,全面關注,重點培養,才能使得學生干部領導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文欣.淺談高校學生干部領導能力的培養[J].浙年專修學院學報,2008.
[2]黃宏強,等.高校學生干部領導能力結構研究[J].心理研究, 2009.
[3]劉東海.高校學生干部領導力培養研究[D].天津大學,2011.
[4]Moore, B.V. The May conference on leadership[J].Personnel journal, 1972.
[5]俞文釗.企業管理者領導能力研究[J].心理科學,1993.
[6]Sharon Lund O’neil , Elwood N. chapman. Your Attitude Is Showing [M]. Prentice Hall, 2007.
[7]黃穎.和諧城市與城市領導力建設[J].領導科學,2006.
[8]Harden KP, Turkheimer E, Loehlin JC.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in adolescents' cognitive aptitude. Behav Genet, 2007,37(2):273-283.
[9]桑標.生態系統觀視野下的學生心理健康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2003.
[10]劉杰,孟會敏.關于布郎芬布倫納發展心理學生態系統理論[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
[11]Treuer T,Fabian Z,Furedi J.Internet addiction associated with features of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 is it a real psychiatric? [J].Affect disorder,2001.
[12]King JL,Kraemer K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ational policy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J].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olicy,1995.
[13]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
[14]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15]徐曉林,吳開松,石海燕.大學生領導素質與培養研究[J].湖北民族學報,2004.
[16]Cassell J, Huffaker D, Tversky D, et al. The language of online leadership: gender and youth engagement on the internet[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6.
[17]何春梅.青年學生社會參與狀況分析[J].青年探索,2008.
[18]王萌萌.當代大學生社會參與[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
[19]李彥,等.大學生創新意識與社會參與的實證研究[J].科學?經濟?社會,2012.
[20]Hartzell HE, Compton C. Learning disability: 10-year follow-up [J].Pediatrics,1984.
[21]蘇建文,等.家庭環境與嬰兒認知與動作能力發展的關系[J].教育心理學報,1992.
[22]王芳.大學生領導力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3.
[23]楊玉剛.大學生領導力結構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鄭州大學,2013.
[24]陳靜.大學生領導力影響因素及培養策略研究[D].青島大學,2012.
高校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熵的高校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價法
基于CDIO理論的工程教育模式探討——以車輛工程專業為例
基于產業發展的高校學科結構優化設計
高校雙語教學評價體系的建構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技術站能力查定數據處理與計算的實驗教學平臺的構建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本科生班導師工作探索與實踐
道路運輸組織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高校教學評價的內容構成與評價方法探討
無機化學教學改革初探
基于自制遠程測控實驗系統的“智能儀器”課程實驗教學探索
如何有效發揮漢語言文學在理工類大學人文通識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現代測試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大學二年級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建筑系館設計課程為例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的教學改革探討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體現區域特色
競技啦啦隊教學與訓練中的運動損傷調查及預防研究
教育經濟學研究的理論拓展及其進一步發展
屬性識別理論在高校貧困生困難等級評價認定中的應用
國際科技學術論文與國內碩博論文英文摘要主位結構的對比研究
淺談虛擬學習環境及其在當代教育中的應用
分享資源共贏發展——麻省理工學院“公開課程材料”計劃對我國英語教育資源共享的啟示
大學生就業能力解析及就業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論的視角
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實證調查與法律分析
中介組織參與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的必要性及相關問題探討
對高校輔導員兼職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思考
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中美法學教育教學方法比較
提高經管類本科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應用化學專業化工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關于強化高校金融類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基于西華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外匯交易模擬實習”課程教學經驗
基于日語新聞廣播語體特點談日語新聞聽力教學策略
關于在機械類專業課程中實施有效教學的若干探討
比較教學法在“給水工程”教學中的應用
從Sturm-Liouville問題談分離變量法的教學改進
法理學本科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工程管理專業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四川民辦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論四川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成就及主要問題
民辦高校產權歸屬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美國聯邦政府大學生資助理念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文化解讀
高校校園網應成為校風學風建設的前沿陣地
大學生和諧人格建構的德育機制分析
財經類專業型高層次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探索
“3+1”:一種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保障機制優化
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我校與東汽合作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近代文化史公選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市場調研課程教學改革初探:面向實踐導向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探討
基于MATLAB的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實驗設計
關鍵詞:大學生第二課堂 活動平臺 創新能力 培養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一)國外相關研究述評創新這一概念是經濟學家熊彼德在20世紀初提出來的,把創新定義為“新的或重新組合的或再次發現的知識被引入經濟系統的過程”。20世紀70年代開始,有關創新的研究進一步深入,開始形成系統的理論。厄特巴克(J.M.Umerback)在70年的創新研究中獨樹一幟,在1974年發表的《產業創新與技術擴散》中認為,與發明或技術樣品相區別,創新就是技術的實際采用或首次應用。著名學者弗里曼(Freeman)把創新對象基本上限定為規范化的重要創新。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創新,認為技術創新在經濟學上的意義只是包括新產品、新過程、新系統和新裝備等形式在內的技術向商業化實現的首次轉化。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2010.05)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中指出,比廣博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學生應該有能力去接受知識,運用知識重新評估已有的結論并得出新的結論。中國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對于知識要點的掌握上,不去開發獨立和評判性思維的能力。這樣的模式對于培養流水線上的工程師或者中層的管理干部可能有用,但如果要培養具有領導力和創新能力的人就不足了。
(二)國內相關研究述評重慶大學課題組(2001)對第二課堂素質教育體系構建的理論與實踐也進行了探索。認為第二課堂有利于學生將固態知識在實踐中活化,克服思維上的惰性,增強了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形成合力的智能結構。同時還提出了大學生第二課堂教育目標確立的原則:有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增強學生適應性、競爭力的原則;培養創新能力的原則;注重個性發展的原則以及可操作性原則。劉國存(2007)認為,第二課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不再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在實踐中自己發現、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學習變成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同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基本一致,因此第二課堂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生們的創新能力。還認為第二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身心素質,是提高綜合業務素質的載體。束洪春(2008)對工科學生第二課堂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索,認為第二課堂有利于學生創新興趣的培養,能夠有效拓寬知識面培養實踐能力。并介紹了在教學實踐中對第二課堂建設的經驗,以科技活動為基礎培養學生興趣,以科技競賽為載體提高活動質量,以老師為指導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陶麗、孫雙霞(2006)認為,應規范第二課堂活動,建立科學的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協調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并從領導、組織、計劃、載體、基地、經費等方面入手,積極開設第二課堂,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蔡可化(2008)認為,把學生培養成為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建設人才,僅依靠第一課堂進行的教學活動是難以完成的。因此,高等學校在抓好智育教育的同時,必須重視德育、美育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陳卓武(2006)認為,第二課堂是高校創新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第二課堂創新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機制,應該融通第一課堂,形成創新教育合力;緊密結合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建立創新教育的有效載體;努力打造高素質的指導教師隊伍,凝聚創新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條件,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李冰燕、童建(2004)認為,第二課堂教學對創造性思維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第一課堂教育的延續和發展。第二課堂不僅促進和提高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素質,而且還給學生提供了創造性思維充分發展的空間。第二課堂具有及時性、廣泛性和自主性特點。開展專題講座及選修課、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開展學科知識競賽和科技競賽與科技制作等多種多樣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張建林(2008)認為,創新意識決定了創新的產生,創新思維決定了創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質則是創新的基礎。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內容的補充,第二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這一結論國內眾多專家學者觀點基本一致。第二課堂教學應該建立一個完整的趣味性、實用性、創新性教學體系,納入教學培養計劃,為學生培養專業興趣、拓展專業知識、開闊視野、培養思辨評判能力、培養創新能力搭建廣泛的活動平臺。
二、大學生第二課堂的意義及目標
(一)開設第二課堂的意義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而言的,它是在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程之外由學生自愿參加的、有組織的各種有益活動,是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延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更是高校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育環節。積極引導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科氛圍,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科技能和專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培養是按照學科專業分類進行的。即便是大類招生,也是按照學科門類較寬口徑的標準來錄取培養的,入校后兩年內仍要再細化專業進行學習。課堂教學只能向學生講授該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核心專業知識,學時是有限的。而專業知識是與時俱進動態變化的,新的知識層出不窮。因此,僅利用第一課堂的時間是不夠的,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設第二課堂,補充、延伸第一課堂的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專業等知識。(2)第二課堂能夠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科氛圍。由于大學課程安排更加靈活,課余活動較為豐富多彩,但往往學生們自治能力不強,尤其是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講容易陷入迷茫困惑的狀態。第二課堂緊貼專業知識來開展活動,使學生們在課下也能接受到專業知識的熏陶,這樣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科氛圍,使學生們較快且積極的融入專業學習中。(3)第二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在第二課堂中學生的角色由被動灌輸變為主動學習,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創新思維,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創新的過程融為一體,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4)第二課堂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和學術素養。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能夠使學生開闊視野,整合第一課堂所學知識,增加其他學科及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知識,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運用知識。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具備綜合業務素質,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而且對于有志于從事研究的同學也提升了學術素養,開闊研究思路。避免囿于課本內容,缺乏對現實世界的認識能力和處理能力。(5)第二課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第二課堂提倡由教師指導,學生組織協調安排活動。這樣就能夠鍛煉學生與人溝通、組織協調能力,這些能力正是將來工作所必備的素質與能力。
(二)開設大學生第二課堂的預期目標 以開設大學生第二課堂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為目標。這一目標可分為基本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三個不同的層次。(1)基本目標。重在打基礎,營造學科氛圍,使大部分同學能夠接觸各類活動。然后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使一部分同學能夠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成為活動主體,在活動中提高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2)中級目標。在營造學科氛圍基礎上,以校內外平臺為依托,根據學生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3)高級目標。以校內外平臺為依托,將第一課堂學到的專業知識和第二課堂培養的創新能力相結合,使少部分優秀的學生能夠孵化出科研創新成果,包括原創性的論文、課題與發明成果等,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高層次優秀人才。
三、大學生第二課堂的途徑
(一)第二課堂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理論指導大學生第二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茖W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所以,開設大學生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要以相關理論為先導,積極營造第二課堂的文化氛圍,從不同層面為本科生、研究生搭建各種平臺,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茖W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開設大學生第二課堂,培養創新能力,要深入剖析第二課堂與創新能力的內涵,學習研究已有的理論成果,把握第二課堂的實質與培養創新能力的途徑,從而指導因地制宜的開展工作。文化氛圍可以理解為一個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的氣氛、風氣和風貌。大學生開設第二課堂,通過通知、網絡、圖片、條幅、宣傳單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便于吸引并激發更多的學生參與。
(二)搭建校內平臺,開設第二課堂 校內第二課堂主要是為了營造學科氛圍,拓展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通過利用學校內部的各種資源,搭建各種平臺,如學術講座平臺、競爭競賽平臺、學習交流平臺、原創發明平臺等,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成立教師層面的學術組織。成立教師層面的學術組織,搭建學術講座平臺,吸引學生參加。如開設專業論壇,主要以老師講座為主,介紹學科前沿、教師的最新研究課題與研究成果。這樣既可以將前沿的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又可以將研究進程中的問題及困難、感悟與大家交流。通過這一平臺,可以吸引學生參與老師的科研課題,作老師的科研助手在潛移默化中啟迪思維,激發創新。(2)成立學生層面的社團組織。從本科生、研究生兩個層面成立學生層面的社團組織,如專業協會、學社,舉辦學習經驗交流會、論文寫作經驗談、考研考證經驗交流會、技術革新發明經驗交流會、工作面試經驗交流會、課程論文競賽、職業設計競賽等,或聘請教授作學術論文撰寫、創新思維培養等系列講座,使同學們在活動中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對專業的認同感,激發創新思維,培養綜合能力。同時,積極借鑒和吸收其他高校學生社團組織的經驗,使大家在交流中不斷思考、改革和創新。(3)搭建競爭競賽平臺。以學校、學院團委為依托,舉辦全省、全國重大賽事的選拔賽,舉辦全院或全校性的知識競賽、征文比賽、辯論大賽、職業設計大賽等。這樣舉辦的活動更具有權威性、實用性,使學生感到競爭的壓力,學習更加刻苦,對專業知識的吸收也更加深刻,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4)搭建原創發明平臺。以學科交叉、學術論文撰寫及科研課題立項為主要內容,在上述各種平臺活動的基本專業素質培養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搭建直接鼓勵創新的平臺,并對創新活動進行指導。隨著社會的需求和科學的發展,原有學科的劃分需要突破,新的學科則會應運而生,而新學科大多會建立在多學科的結合部位上,在學科交叉的地方往往是創新的源泉。因此,在教學方式上也應該更加注重多學科交叉滲透,為創新實踐提供新的渠道。上述活動由教師引導,可以按照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學術層次成立功能不同的社團。如本科生的社團主要在于培養學習興趣、培養科研意識,為將來從事科研準備基礎。而研究生層次的學生社團則主要在于提高學術素養,加強學術研究,培養科研創新能力。通過以上平臺舉辦的活動使大部分同學能夠在課堂外接觸到專業知識等,從而達到營造學科氛圍的目的,使一部分同學能真正參與到第二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搭建校外平臺,開設第二課堂校外第二課堂主要是通過利用校外社會資源,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科實踐能力,深化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創新能力。校外第二課堂可以通過以下渠道來實現。(1)建立實踐與科研基地。積極利用行業優勢及校友資源,在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建立實踐與科研基地。以基地為依托,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寒暑假及教學實習的時間安排學生深入基地開展專業實踐,觀摩或實際參與到專業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與科研素養。(2)參加重要賽事。參加全省乃至全國性的重大賽事,如挑戰杯、機器人大賽、辯論賽、知識大賽、電子商務大賽等。比賽的功效在于它的競爭性,能促使參賽選手短時間內學習、訓練大量的知識與技能。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的思辨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3)參加名牌高校舉辦的“假日學校”或專題學習班?,F在很多名牌高校都利用寒暑假時間,開辦“假日學校”或專題學習班,向社會開放將資源與社會共享,服務于社會?!凹偃諏W?!被驅n}學習班主要面向優秀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開展專題學習與訓練,彌補校內資源的缺陷與不足。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全國財會研究生暑期學校、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暑期研究生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面向本科生的暑期學校等。學??梢韵蚬噍斠庾R或提供相關信息,使學生有選擇性的遴選參加。這一平臺培養的學生多是優秀拔尖人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可多得。(4)參加學術交流。學術交流是提高學術水平、拓寬專業視野、了解學科前沿的有效途徑。提倡以文赴會,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撰寫與學科相關的學術論文,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學術會議時間緊湊,在兩三天短暫的時間內能夠聆聽來自全國乃至不同國家的專家、教授、學者的思想與成果,參會者可以從他們在報告中反射出的敏銳思維、邏輯推理、學術成果、研究方法、表達方式等深受感染,從而激發自己的自信心與奮斗精神。這是大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積累學術經驗最有效的途徑。
四、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實踐探索
(一)搭建教師層面的平臺――財會論壇 會計系教研活動已經成為山東科技大學基層教研活動的一面旗幟,以提高教學水平、培育教學成果為宗旨的系級教改立項國內首創。2009年10月山科大電視臺以“立足實際搞教研真抓實干顯成效――經管學院會計系建設發展工作側記”為題對會計系做了專題報道,2009年10月《山東科大報》以同名,頭版頭條做了專題報道。2006年3月會計系創辦了“財會論壇”,至今已經有5個年頭,截止到2010年6月已經舉辦51期。“財會論壇”以“交流、啟迪、創新”為宗旨,為財會師生搭建學術交流平臺。采取教師學術講座的形式,每期都有報告人與點評人,采取動態主持制,即本期的報告人為下期的主持人,當然最初的主持人由發起人充當。鼓勵會計學專業學生積極參加,通過內容豐富的學術報告和研討介紹學科發展前沿知識、理論創新成果,營造濃厚的學術研究氣氛,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激發了同學們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
(二)搭建學生層面的平臺――會計協會、會計學社、會計科技活動月(1)成立“會計協會”。2008年會計系為本科生搭建了學術團體――“會計協會”,會計協會開通了會計學習網站和博客,每年組織知識競賽、校外現場參觀、暑期社會實踐、征文比賽、考研考證經驗交流等活動,既豐富了同學們的專業知識,也為教師和同學的交流提供很好的渠道。這些活動都由學生自行組織、安排,在活動中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組織、協調、溝通能力,碰撞思想火花,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2)成立“會計學社”。2010年會計系為研究生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成立研究生“會計學社”。該平臺活動主體為會計學專業的研究生,目的在于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意識,提高學術素養,進而提高學術水平。研究生自主組織每期的活動,包括專家學術報告、研究生科技精英報告會、研究生“三助” (助教、助研、助管)經驗交流、參加學術會議感想等,這些活動深受同學們歡迎,學術氛圍濃厚。(3)創辦“會計科技活動月”。為了普及會計知識,宣傳新的會計法規,增強學生們對會計學專業的認同感,了解會計學科前沿,培養會計科研素養與創新能力,會計系提出每年的5月作為 “會計科技活動月”。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組織征文比賽、知識競賽、學術報告、精英報告、經驗交流等系列活動,激發同學們對會計專業的認同感,培養學生會計科技素養與創新能力,對宣傳會計法規準則等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會計學專業大學生第二課堂效果分析 會計學專業在教師層面、本科生和研究生層面分別搭建多種平臺,與學校團委、學院團委及研究生學院團委密切配合,樹立培養學生多方有責的思想,協同開設第二課堂,基于滲透理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上述平臺為手段,通過豐富的活動內容,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多名同學在本科學習期間通過多門CPA課程考試,在同學中引起強烈反響;考取廈門大學等名牌大學研究生的數量逐年增多;多名同學在挑戰杯全國、全省、學校大賽中獲得佳績;多名同學在本科生學習階段參與老師的課題,以老師課題的某一部分完成畢業論文并。研究生同學“三助”活動成效突出,以文赴會、學術交流蔚然成風,發表學術論文數量逐年增加,2008年、2009年張慧鑫、王靜同學分別獲得第三屆、第四屆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十大科技精英”,多名同學獲得“研究生科技創新之星”榮譽稱號。
*本文系2010年山東科技大學教育教學“群星計劃”重點資助課題“會計學專業大學生第二堂課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QX10100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國存:《對經管類學科大學生第二課堂地位及作用的思考》,《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4期。
[2]重慶大學課題組:《大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探索》,《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
[3]陶麗、孫雙霞:《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4]蔡可化:《第二課堂活動平臺構建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第12期。
關鍵詞:孝文化教育;現實情況;缺失原因;教育途徑
B82-092
一、引言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漫漫長河中,孝文化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一直展現著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孝敬和贍養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作為當代大學生,至少在某一領域具有一定的學習鉆研能力,也會在同一問題上有各自不同的見解。
孝文化教育是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方面,更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當然,我們需要用“揚棄”的態度來看待孝道。因為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應當發揚孝道中符合時展要求、對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益的積極方面,舍棄那些封建的保守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孝文化教育的現實情況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大學生這一群體,獨生子女較多,自我意識也比較強。近些年來,隨著西方各種事物進入中國,人們的意識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英美國家比較重視個性、強調個人主義,這也是我們這個群體中很多人比較“獨”的原因。西式思維的灌輸讓我們講求個性、注重獨特的人格,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動。
根據群體的特點,可以看出目前傳統孝文化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1. 子女和父母之間的觀念差別較大。很多人從農村走向城市,逐漸適應了城市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在很多觀念和生活方式上和父母之間產生差異,于是在許多方面和父母產生了沖突。2. 子女承擔多重角色,盡孝道的方式也出現了偏離。在這個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一個人承擔著許多角色。會有多個角色,比如老師、丈夫,需要贍養四位父母,還要面對這個社會劇烈的競爭,全方位考慮家庭里里外外的各個方面。有時候不得不面對事業角色和子女角色的沖突。因而會容易因為工作的壓力而忽視父母的需求。3. 生存方式的變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住上了樓房,越來越重視私人生活空間。子女和父母不住在同一屋檐。
三、孝文化教育在這個時代缺失的原因
通^分析和論證,可以得出孝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時代特點。在這個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人們的功利性太強、過于看重經濟效益。社會競爭的加劇和流動性的增強,也影響了人們的孝意識。使得我們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孝文化教育,對于孝文化的宣傳力度也遠遠不夠。2. 教育體制。中國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不可否認,為不同社會階層的學子們提供了一個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但也正因為過于看重考試成績,造成了學生只重視數學、英語等容易提升考試成績的科目,而忽視了道德層面的提升;也造成了學校對于道德層面的教育是不夠,很多知識流于形式、流于表面。3. 獨生子女政策。這一政策雖然控制了我國的人口數量,但卻使得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家長難以管控,缺乏家庭孝教育。同時,由于各方面條件太過容易滿足,導致他們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回報,對父母不尊重,孝意識更是不強。4. 輿論導向。當今社會,我們了解知識的途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以前的電視、報紙,網絡媒介、各種社交媒體所的信息都是我們獲取知識,對我們思想和行為產生沖擊的手段。諸如新浪、騰訊這樣的網絡媒體,更多關注的是娛樂信息,注重如何實現利益的最大化,缺乏對像孝道這樣的社會正能量的傳播。
四、當代進行孝文化教育的途徑
孝文化的教育僅憑一己之力很難去弘揚和提升,社會各個層面必須給予足夠重視才可以有所提升。
1. 國家政策。從國家的角度而言,我們黨和政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力量,應該弘揚像孝文化這樣的社會正能量。黨和國家所領導的有關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提升像孝文化這樣的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思想層面的地位,旗幟鮮明地倡導孝道。2. 學校教育。從學校的角度而言,學校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進行傳統孝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從基礎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再到研究生階段的教育都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弘揚傳統孝文化,高等學校應該作為主陣地。對于我們研究生來說,學校應該在思想教育中國增加孝道的相關內容,把“孝”的教育納入學校的德育教育體系,激發學生們內心深處對于孝道的重視。同時,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孝道教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3. 網絡傳播。網絡作為當今社會一種非常強大的傳播媒介,對信息的傳播占有舉足輕重的的地位,它以其快捷性、方便性、開放性、生動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特別是我們青年學生。我們要努力利用網絡。比如:建設與孝文化有關的專門網站,讓廣大青年學生和網民受到孝文化的影響。同時,還要抵制和克服落后的孝文化,去粗取精,增強孝文化的吸引力、親和力、感染力和在網絡中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
4. 每個人從自身做起。作為父母,要孝敬孩子們的祖輩,為他們樹立榜樣。作為子女本身,要懂得體諒父母為家庭這么多年來所做的事情,盡孝是一個人做人的起碼準則。每一代不斷去傳承孝道。
五、結語
總而言之,孝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面對目前中國孝文化一定程度上缺失的現象,我們應當去正視這一問題,從社會不同層面去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黨和國家、學校、社會以及個人自身都應該去思索解決之道,讓我們把這一傳統文化繼續弘揚下去。我們應當重視孝文化教育,讓這種文化滋養我們青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參考書目
[1]黃南永,2009,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孝文化教育的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第11期。
[2]李偉,2000,《以孝樹人:孝與教育》[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3]盧智增,2006,論傳統孝道及其現代意義,《湖北社會科學》 [J]。
[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 高職教育 培養
1、高職教育的目的及特點
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崇旨。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院校的使命,決定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高職教育的核心,是高職教育職業性和就業性的根本保障。在高職院校中加強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在畢業時獲得立足社會的本領,掌握終身學習的方法,不被時代所淘汰,不因工作環境的變化而受到大的影響。
2、職業核心能力的意義及內涵
過去,人們傳統的認為一個人只要掌握了一門技術就可以走遍天下,但是,站在今天,面對當下復雜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單純的只做技術上要求明顯不合時宜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工種的細分,各個行業都呈現出一個多元化,多分枝的發展態勢。無數的新興行業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于社會。這些工作崗位特點鮮明,更新速度快,技術復合性強,知識涉及面廣,智能化程度高。只有應變能力強,學習能力強的員工才能擔當。那么如何培養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職場變化,滿足行業需要,懂得學習方法,踏實而靈活的復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尤其是以工作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要解決的的問題。
職業核心能力是指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除專業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是伴隨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和專業崗位能力不同,它不隨職業的變化或工作組織的改變而喪失,因此勞動者能夠很快的適應新的環境,并在新環境中盡快的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不至于手足無措。
職業核心能力分為三個部分,基礎核心能力: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解決問題、信息處理、創新創業;延伸核心能力:領導力、執行力、個人與團隊管理、禮儀訓練、五常管理、心理平衡。從某種意義上說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類似于基礎教育,它具有廣譜性、基礎性。對于人的一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3、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在高職院校中的開展
香港職訓局所有的專業第一年不開設專業課程,只開設課程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內地部分本科院校也啟用了這種模式,大一大二不分專業,大三才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專業分配。而高職教育由于學生上理論課的時間較短,實習期較長,所以可以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穿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高職中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的培養目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觀念塑造和能力塑造。
3.1觀念塑造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建設。新生進校第一學期往往對大學生活抱有無限憧憬,充滿朝氣,同時由于高中壓力完全釋放,所以心態放松但又過于自由,這時應當進行“收心”教育,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規劃好大學生涯,制定出學習計劃。同時,可以適宜的引入拓展訓練,加強學生間的團隊協作意識,使學生們明白在大學里專業知識不是學習的全部內容,社會責任感和與人相處合作的技能同樣重要。另一方面,挫折訓練對于低年級學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剛進大學,有些同學感到現實中的大學生活和想象中有很大差距,感到很失望。這是十分正常的,畢竟每個人理想和期待不一樣。另外,大學里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有些同學書本知識學得好,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榜樣,但到了大學,除了理論學習外,其他方面能力變得更為重要,這時某些同學就會感到黔驢技窮,有明顯的挫敗感,無比沮喪。同樣,畢業生進入職場時也會遇到這樣的困境,因此在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中開展挫折訓練能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正確的面對挫折,解決好問題。
觀念塑造的下一階段即引導學生進行人生定位和職業規劃。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幫助學生認清自我,抓住自身性格特點,找到優劣勢,充分利用優點,盡量彌補缺點,調整學習重點,做好職業規劃。培養過程中通過對學生進行跟蹤測試,評估學生所掌握的技能,分析就業形勢,共享就業信息,讓學生學會主動把握機會,時時提醒自己“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我是什么樣的人?我能干什么?我還要做什么?”只有目標明確,行動才有方向,畢業時才會有正確的擇業觀。
3.2能力塑造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中除了在心態上樹立意識外,能力的提升更為關鍵。課程中應當包括個人素養、團隊訓練、溝通能力、個人成長等內容,培養通用核心技能,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職業裝備”。高職教育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高,學生在實踐中既要掌握專業技能又能獲得職業核心能力。因此核心能力課程與專業課程可以同時融合在實踐中。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市場營銷專業面對的是客戶,如何與人溝通是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能力之一。除相關理論學習外,可定期組織營銷實訓周活動,每學期安排一到兩周時間進行營銷基本技能訓練,學生可在校內商務實訓中心、電子商務實訓室、財會實訓室、商貿談判實訓室以及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模擬、仿真、全真的基本技能訓練。通過實訓周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管理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思維判斷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經商道德規范,激發學習動機。
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造就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加技巧型人才是我國高職教育的目標。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也要重視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斷探索新的模式,改革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將專業技能和核心能力有機融合起來,讓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全面發展,獲得可持續的職業能力,為幾年后的擇業、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備注:此論文為國家職業核心能力研究專項課題階段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袁年英.高職教育模式的共性與個性[j].職業教育,2012(1)9-10.
一、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方向學生的要求及高
校工商管理方向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2011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就業與收入分配司完成了《2011年一季度就業形勢分析與建議報告》。據報告執筆人鄧海濱介紹,201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2011年下半年將有660萬普通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近30萬人),以及700多萬中專、職高、技校及“兩后生”(初、高中畢業未能繼續升學的貧困家庭中的富余勞動力)集中進入人力資源市場。他還進一步強調,將加大高等教育招生學科和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培養模式適應就業崗位需求的能力。在招聘時,用人單位普遍希望工商管理事業畢業生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但令他們失望的是,相當多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不熟悉企業等就職機構,對企業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缺少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許多學生對管理理論耳熟能詳,但對如何運用這些理論來解決問題卻一知半解。據有關媒體的調查,求職大學生普遍認為,缺乏工作經驗已成為就業最大的門檻。企業也反映,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即便學什么專業干什么工作,其實際知識應用率仍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
這些年來,高校各專業包括工商管理專業都在不斷擴招,而且大家一般都認為,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意味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但在大學生越來越多的今天,這樣的“預期”可能難以成真。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對人才素質要求的變化,高校應確保學校培養的人才符合勞動市場的需求。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員工。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只有既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相關的實踐能力,才能順利地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上述矛盾的出現,與當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體系密切相關。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所傳授的管理方法偏重知識性,學生光聽不練、光學不習,導致其遇到實際問題時無從下手。雖然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也安排了一定課時的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生產實習和假期社會實踐,但是,實踐期間學生對企業接觸不夠全面,甚至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了解企業??偟膩碚f,學生深入企業實訓的機會較少,有限的實訓也由于時間短而難以深入。
在西方,商業管理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緊密結合的。比如,澳大利亞拉籌伯(LaTrobe)大學的商業管理(旅游管理)系,在該專業方向課程休閑學(LeisureStudies)的授課過程中,老師布置的一項作業就是,要求學生在一個半月內,從零開始策劃最具成效的籌款活動。休閑及娛樂就業領域要求工作人員需掌握多種技能,包括懂得分析人們的娛樂需求以及掌握策劃、經商和財務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顧客的消遣樂趣。而休閑學這門專業課程正好能提供這樣的訓練。學生在畢業后多年都難忘休閑學課程中的這次作業。他們紛紛談到,在幾十天里,團隊不斷磨合,通過相互溝通達成了統一的目標和共同的行為規范,最后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籌集資金,分工合作,成功舉辦了一場慈善舞會。在4年的學習期間,該校商業管理系學生要掌握以當今休閑趨勢為主題的策劃、籌辦、市場評估等理論知識,同時也有較多參與大型休閑活動籌備工作的實踐機會。
筆者認為,高校工商管理方向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單位未搭建好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與企業交流的橋梁;二是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缺少有針對性的實踐環節,實踐課內容不夠深入。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是,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中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給學生提供與實際業務活動聯系緊密的工作體驗機會;同時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應具有綜合、開放的特點,以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按此方向采取各種措施,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探索
筆者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在講授超市經營管理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牢固掌握該課程的知識,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在課程前、課程中、課程末三個階段做了以下實踐教學的探索。
1.課程前階段
超市經營管理課程定于2009年9月開始。為了讓學生對超市的管理工作有切身的認識,筆者在2009年的上半年多次與學校附近大型超市的人力資源部經理溝通,希望超市能夠給學生提供暑期工作的機會;鑒于各超市的用人需求額度的限制,有部分學生在暑假假期(課程前)就進入超市實習。學生通過崗位應聘、崗前培訓、超市管理工作實訓等一系列實習經歷,深入接觸企業實際的業務活動,獲得了對超市經營管理的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為學好這一課程打下了較好的實踐基礎。另外,在處理繁雜的超市經營具體事務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社會工作的責任和義務,鍛煉了自身吃苦耐勞的能力。
2.課程中階段
在講授超市經營管理課程的理論知識時,筆者除認真備課外,還經常結合學生作為消費者所接觸的超市服務案例來闡述課本的超市管理理論,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更加容易。此外,還給學生布置針對中山市各大超市實地調查的實踐作業。在這一實習作業中,作為授課老師,筆者先期與各大超市的管理人員密切聯系,詳加說明,再對學生做好分組及相關安排,與學生一起討論超市調查問卷設計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各組學生完成調查工作后,學生按組上交相關內容的調查分析報告。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必須深入到超市一線,仔細觀察人、機、商品、服務等具體業務活動,讓所有學生能走出校門,到社會現實中去鍛煉。特別是針對消費者的問卷調查和分析報告,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調查統計等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撰寫分析報告等,讓大家能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來分析問題,提升判斷力、分析能力。
3.課程末階段
七月,又一茬大學生們準備離校,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Justine屬于后者,因為她的工作還沒有落實。長嘆之后,她覺得自己輸在起跑線上——從大一起就沒有規劃好實習這件事。其實,Justine是一個大忙人,大學四年里都非常忙,平時忙著學習,假期忙著實習。她以為憑借這些實習經歷,在找工作時會非常輕松地拿到offer。誰知她一直沒有拿到。
“拼實習,我還是拼不過‘實習專業戶’??!”她感嘆道?!懊嬖嚂r,有些同學的實習經歷真讓我開了眼界:他們似乎以實習為主,學習只是輔業,他們的實習經歷很豐富,呆過的公司很多,而且時間較長。一開始我的策略可能就不正確,我花了不少時間在實習上,但實習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你覺得當初怎樣的定位會比較好?”我問。
“我應該走理科的道路——實習不在于數量,在于質量。我一個理科生,在實習方面走了文科生的道路,結果辛苦不說,與文科生相比根本不算優勢。那些拿到offer的人,都是有超牛實習經歷的人?!?/p>
“他們的實習經歷有什么特點嗎?”
“通常都是在世界500強企業實習?!盝ustine說。
“也就是說,不是任何實習經歷都會帶來好offer,實習的地方和內容本身也很重要。實習其實是一個工具,它證明了應聘者具備了某些能力。如果應聘者有其他工具能夠證明同樣的事情,或者能夠更好地證明這些能力,一樣也會被錄取?!?/p>
記得我曾參加的一次企業校招中,就招了一個從來沒有實習經歷的學生做GMT(全球管理培訓生),因為他所在的團隊在一個國際數學大賽中獲了獎。這是一個很有份量的比賽,他的一名團隊成員就因為這個獎,直接拿到了美國某知名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獲得全額獎學金。在這個比賽中,他表現出的解決問題能力、領導力、團隊合作精神、邏輯思維能力打動了面試官。
“講一講你的實習經歷吧,讓我看看你為什么沒有打動面試官的芳心?!蔽议_玩笑地說。
Justine的簡歷上,實習經歷共有四段,分別是在學校兼職教學、在一家企業做行政助理、在一家賣場做銷售人員,以及在一家公司做采購助理,都是利用寒暑假去做的,所以時間是1個月至2個月。
“你今天來這里,想應聘什么崗位?”
“我應聘的是做產品設計。”
看著她的實習經歷,“它們對你應聘這個崗位沒有實質性的幫助,總結不出實習經歷對應聘崗位的幫助,我建議你不要把這個實習經歷寫進簡歷。在面試官看來,雜亂的實習經歷會讓你的職業規劃沒有頭緒?!?/p>
“可是,這樣豈不是太可惜了?”
“其實,所有的經歷都是有用,關鍵是看你能否從中找到意義,能否領悟到其中的意義。能從中挖掘和總結出對你的能力有提高的方面,那就可以放在簡歷上。比如,通過當老師學會了責任心如何體現在具體的小事上,通過賣場銷售觀察到了顧客購買行為的特點等等,并且談出具體的細節。這樣的實習會為你加分的,不然,派不上用場。”
“我曾面試了一家公司,我反而覺著實習經歷妨礙了我。當時,面試官問的問題我回答不上來,非常狼狽?!盝ustine回憶道。
“是什么問題?”
“嗯,當時面我的是直線經理。一上來就問專業方面的問題,首先問我因素分析怎么做。這個我很熟悉,所以每一步的操作我都講得出來。然后,他問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什么,用了哪些研究方法,為什么用這些方法。當我得意地講述自己的成果時,他卻突然問我:‘你為什么不嘗試用卡片分類法呢?我覺得統計起來要比你目前用的方法更方便?!蓱z啊,我連什么是卡片分類法都不知道,我好狼狽,覺得自己真的達不到他們的要求。要達到他們的要求,我要做更多的準備,要花更多時間在學習上。他們其實非??粗匮芯抗Φ椎?。但我在實習上花了太多時間,在這方面的準備反而顯得不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