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臨床醫學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臨床醫學專業五官科教學應突出專業特色,強化操作技能,注重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整體觀念。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儀器設備,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在短時間內掌握好本學科知識點。
一、依據專業培養目標,精選教學內容
五官科教學應嚴格依據教學大綱、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臨床將書本內容進行精簡。以五官科中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為主要教學內容,做到精選、精講,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把重要知識點學到手。眼科教學中,應以“三炎”——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二障”——白內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傷與急救為重點。耳鼻咽喉科應重點突出“三炎”——鼻竇炎、扁桃體炎、中耳炎,“二癌”——喉癌、鼻咽癌,“一聾”——各類耳聾及喉梗阻??谇豢茟獙⒀荔w和牙周組織疾病——齲齒、牙髓炎、牙周炎作重點講解。確定好教學內容后,教師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依據和診療原則。在此前提下組織教學是每位老師應該把握的尺度,也是取得教學成功的前提。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
大多數學生對內、外科等“大學科”感興趣程度要遠超過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小學科”。五官科學屬于小學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幫手輔助教學。在講授緒論時,教師要力爭在第一時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甚至產生愿意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想法。課堂中可詢問一些五官科常識問題,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一把鼻涕一把淚”、“七竅流血”原因何在?人眼為什么能看物體?耳朵是怎樣聽聲音的?吃飯時為什么不要說話?要強調五官是每個人生命質量的保證,讓學生知道五官的重要性。另外可以介紹準分子激光手術治療近視、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突發性耳聾的治療等技術,以能給患者恢復光明、聽力、嗓音的成就感來感化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正確全面的認識五官,從自身的生命質量出發,將學習五官科學看成自己的需要,形成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態度。
三、點線面相結合,教學手段多樣化
1.點:利用模型、標本、掛圖等傳統的教學工具細化知識點
五官科學講授的對象是人體特殊器官,體積小、解剖結構復雜,疾病的臨床表現、診療方法均有別于其它臨床學科,學生覺得抽象,難以理解,容易產生厭倦、抵觸情緒。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模型和標本,將知識點形象具體化。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結構講授時,要將學生帶到解剖實驗室,借助實體標本和模型詳細講解,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再結合復習相應的解剖學知識,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線:多媒體課件引入五官科教學將知識點間建立線狀聯系
教學中加入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在“教”的同時,更注重于“導”。要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在講解疾病的臨床表現時,將各種病變圖片做成幻燈展示給學生,如一張典型的視網膜脫離的眼底照片足以讓學生理解“視網膜脫離區呈灰白色,波浪狀隆起,其上有暗紅色、迂曲起伏狀血管”;可以將房水的流經途徑做成Flash,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房水流經的途徑,還可通過該動畫講解由解剖異常所致的生理性瞳孔阻滯,導致眼壓增高,引起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全過程。這樣注重了前后知識的聯系,學生的認識更加形象,理解亦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3.面:引入臨床病例,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教學中運用病例討論法可以解決教學內容與教學學時的矛盾,還可以解決學習態度與教學效果的矛盾。我們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病例的關注程度遠高于書本上的文字描述。病例具體詳實,有助于學生對疾病的病癥、發病機理的掌握。病例討論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習過敏性鼻炎這一章節后,圍繞“打噴嚏、流鼻涕、鼻癢1天”的主訴展開討論,讓學生考慮應該如何詢問病史,完善哪些檢查,初步診斷和給出治療方案。相應的詢問有無花粉、粉塵等過敏史;提醒學生要詢問既往史及接觸史;提出分泌物涂片、病原學檢查等診斷方法,治療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病例討論的成功,學生有了成就感,反復強化后,學習亦有了主動性,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病例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實現了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的統一。四、重視實驗課和臨床見習,身臨其境感受學科魅力
五官科學實驗和臨床見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二者組成了五官科教學的全部內容。五官疾病表現特殊,其檢查、治療、手術過程具有專業性強、精細操作多的特點,而這些內容在理論教學中無法表達透徹。因此,實驗課要多利用教學模型、頭顱標本、組織切片、專科檢查和手術過程的VCD播放等教學手段將學生置于情景中,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五官科的眼壓測量、眼底鏡和裂隙燈的使用、間接喉鏡和鼻咽鏡檢查、音叉試驗等常規檢查等。實驗考核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下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臨床見習是豐富理論知識,初步接觸臨床的過程。讓學生觀摩上頜竇穿刺術、鼓膜穿刺術、翼狀胬肉切除術、開髓術、拔牙術等一些門診小手術都能極大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實驗和見習能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臨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
五、樹立整體觀念,注重五官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的聯系
五官疾病可以與全身疾病在病理上相互影響、相互聯系,許多疾病可以引起五官病變,甚至會出現某些特征性的體征,正確檢查可盡早發現疾病。在講解眼底病時,要重點介紹高血壓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病,注重眼底改變與原發病的聯系及治療原則;在介紹喉梗阻和氣管切開術時注意與昏迷、顱腦外傷、呼吸道燒傷等內、外科疾病聯系。臨床學生應在打好內、外科基礎的前提下,學好五官科學的專業知識,注重局部與整體的聯系,站在整體的高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良的服務。
五官科教學要立足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和專業操作能力。作為教學工作者,仍需不斷探索、拓展知識,多與學生溝通,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與學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星明,黎介壽.高層次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成效[J].中華醫學雜志,2005(14):944.
[2]孔維佳,樂建新,陳建軍等.高等醫學院校耳鼻咽喉科學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改革與“通才型”醫學人才培養[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9):571-573.
[3]孟祥珍.五官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7.
在“雙軌合一”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得到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被部分削弱。因此,如何在“雙軌合一”模式下提高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該文在分析“雙軌合一”培養模式實施中科研能力培養方面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如何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雙軌合一;科研能力;培養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醫學高層次人才。然而,在實際培養過程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往往與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存在著一定矛盾[1]。2013年,教育部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掀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探索。雖然“雙軌合一”模式解決了兩者培訓內容的重復性問題,但也凸顯了一些新的問題:明顯的是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思維和技能得到加強,但科研能力相對較弱。在此背景下,我們分析了科研能力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重要性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就“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如何提高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探討,以期為“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參考和借鑒。
1科研能力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性
科研能力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根據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臨床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3-4],而學位論文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研究生本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用于臨床實踐的時間增加,用于科研能力培養和實踐的時間必然減少。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文化成績和臨床實踐能力對等的情況下,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者往往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石春蕊[5]等認為,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階段,加強和創新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是一項迫切的工作,注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與就業預期相結合。此外,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和培養,不僅有利于研究生畢業后的職業生涯發展,也是醫學院校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不管是從研究生以后的長遠發展或是提高醫學院校綜合實力的角度來看,都需要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2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導師對科研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導師的引導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6-7]。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導師一般由高級職稱的醫師擔任,但某些導師可能存在臨床科研能力的缺乏或者對科研能力不重視問題,導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欠佳。再者,由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導師一般只進行三級查房和臨床思維的培養,對科研能力的培養常常被忽略,導致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欠缺。同時,在醫院組織的講座和培訓中,關于如何提高科研能力的活動很少,且科室缺乏針對住院醫師和研究生設立的基金項目,導致科室科研氛圍不足。
2.2系統的科研能力培訓缺乏傳統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第一學年上學期為理論知識學習,兩年時間在臨床科室輪轉,剩下半年的時間用于科研能力的培養和論文撰寫。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三年一直在臨床科室輪轉,很多高校為了保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技能培養的時間和效率,壓縮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課程學習時間,精簡科研課程教學。對于如何培養科研能力、如何掌握科研操作均未有相關的介紹,對于循證醫學、臨床科研方法以及統計學軟件等課程研究范圍涉及少,往往忽視科研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
2.3對科研意識培養不夠重視科研意識是指科學研究者探究、認識未知的覺察和主動性,對臨床醫學科研具有重要意義。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延續不斷的過程,短時間內不可看到很大的成效,因此需要從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意識培養起,一點一滴的積累。由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對臨床技能的提升較為重視,對科研意識培養重視不夠。在這種條件下,很多研究生經過三年輪轉后,臨床科研意識逐漸退化,重臨床、輕科研的思想逐漸根深蒂固。此外,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缺乏科研的欲望,認為只要把日常醫療工作完成即可,認為科研對于研究生的學習可有可無。
3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建議
3.1實行雙導師指導制“雙導師指導制”[8-9]即每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有兩位導師指導臨床和科研,其中一位導師是傳統的導師,由具有豐富臨床實踐和指導研究生科研培養經驗的醫師擔任,其主要負責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另一位導師主要是醫學院校或醫院中從事科學研究的學者或研究人員,其主要負責傳授科研基礎理論知識和培養科研理念。團隊指導的導師模式也是“雙導師指導制”的一種形式,由一個團隊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科研指導。單一的導師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有局限性,團隊指導的導師模式能夠發揮團隊每個導師的長處,能取長補短,促進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全面發展。王?。?0]等認為“雙導師制”可以靈活的將高校研究生理論知識和科研成果有效應用于臨床實踐,有利于實現“學、研、用”有機結合,適合培養高層次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3.2開放科研實驗室科研實驗室是教學醫院培養研究生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地[11]。利用科研實驗室的平臺,讓每一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根據自己的課題需求進入實驗室研究,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科研資源的優化配置??蒲袑嶒炇议_放包括對科研儀器和設備的開放,如基因測序儀、基因芯片工作站、蛋白電泳系統、生物安全柜、超凈工作臺、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激光切割顯微鏡,等;對科研資源的開放,如開放相關的文獻查詢數據庫,供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查詢文獻;對科研時間的開放,如科研實驗室在晚上、周末或者節假日均面對研究生予以開放。
3.3提高對畢業生的科研要求在“雙軌合一”模式下,研究生管理部門可適當增加畢業生學位論文的要求,如在論文選題方面要求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科學性,同時要求從研究目標、科研設計方案、選取指標、技術路線等方面列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并探討其可行性。此外,科研選題也必須要求結合臨床實踐并使研究結果能夠用于臨床上,培養研究生的臨床科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上述措施,也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適當要求增加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發表數量和發表刊物的檔次,如增加篇數,要求發表核心期刊的文章,等。
3.4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養機制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養機制是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保障。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科研能力培養的機制包括設立專項基金、定期開設科研講座、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臺和建立激勵機制,等。為了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管理部門可以設立針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項研究基金,積極鼓勵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申請課題和參與科研;此外,還可以定期聘請國內外專家開展科研專題講座,并把聽取科研講座納入研究生培養體系,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聽取足夠場次的講座才能取得碩士學位;醫院也應當充分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臺,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授課,加強國內外學者與研究生的交流,為研究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建立激勵機制包括對帶教教師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獎勵,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撰寫的論文錄用后,的版面費可以報銷,帶教教師可以獲得額外的獎勵,激勵研究生積極參與臨床科研[12]??蒲心芰κ桥R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重點培養目標之一。在“雙軌合一”的培養模式下,容易出現“重臨床,輕科研”的培養偏差。然而,不管是出于研究生畢業后職業生涯的發展還是提高醫學院校培養人才水平和層次的需要,都離不開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和重視。因此,不管研究生培養的模式和途徑如何變化,科研能力的培養應當始終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重點,研究生教育應予以充分重視和不斷采取措施予以強化,切實保障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關嵩,齊德廣,錢頻,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中臨床與科研的矛盾及解決對策[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2):196-199
[2]蔣秋燕,蔣桂秀,唐乾利,等.對廣西中醫學院2007屆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分析與思考[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8,11(1):112-114
[3]趙宏偉.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途徑[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1):17-20
[4]LiddellPW,HeuertzRM.Studentsasvitalparticipantsinresearchprojects[J].ClinLabSci,2011,24(2):66-70
[5]石春蕊,唐宇寧,趙麗,等.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新生學習目標與就業預期的現狀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8):897-901
[6]陳旻敏.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與傳統臨床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比較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2):123-125
[7]經緯,陳櫻,沈洪興,等.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開展導師制探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4):21-22,46
[8]羌建峰,王曉冬,戴正慶,等.論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雙導師制[J].醫學與哲學,2010,31(17):74-75
[9]祖雅瓊,陳潔莉,李麗劍,等.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級醫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情況的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7):526-528
[10]王健,韓忠燕.研究生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8(10):960-961
[11]王雅杰,董成亞,李昊文,等.科研型實驗室在研究型醫院研究工作主體人員科研能力培養中的作用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5(2):76-78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制度的試行建立在醫學碩士、博士(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實踐基礎之上,因此弄清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與醫學科學學位之間的關聯與差異,是把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特征的前提。由于醫學科學學位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法、論文形式以及授予標準上存在較大的區別,所以,現以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與醫學科學碩士學位作如下比較。如表1所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具有技能性(職業背景)和過程性特征。所謂技能性是指培養內容以臨床技能訓練為主,側重于從事臨床醫師這一特定職業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所謂過程性是指臨床技能培養要求二級學科輪轉的過程或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過程,有嚴格的考評記錄和考核指標,強調培養過程的整體優化和培養內容的系統整合。同時專業學位不可越級申請,主治醫師職稱以上在職人員也必須按級申請。
二、實施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關系
1.不同培養途徑與同一標準的關系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對象為臨床醫學研究生和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在職醫師,這兩種對象的培養途徑各異,但要按同一標準授予同一學位。經比較分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一階段考核標準與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考核標準在具體病種和數量要求上存在差異,這一差異勢必導致同一學位而非同一標準。解決這一殊途同歸的關鍵在于在制訂培養方案時要對培養內容細化分解和把握培養過程,采取差什么補什么的方法,力求培養內容的大同小異。同時通過環節考評、階段考核等手段對培養的全過程進行監控,以達到培養內容的系統整合和培養過程的整體優化,確保不同培養途徑所授予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達到同一標準。
2.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與醫學碩士學科專業授權點的關系
根據專業學位的定義,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是指臨床醫師這一職業背景的學位,它與醫學碩士學科專業授權點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差別。其聯系在于醫學碩士學科專業授權點是獲得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這一專業學位人才的學科基礎;區別在于醫學碩士學科授權點是指該學科專業有招收碩士生和授予該學科專業碩士學位的權力,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內涵和范圍均超過碩士學位授權點,它是指一種學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授予權,并沒有限定是哪些臨床醫學的學科專業,即覆蓋整個臨床醫學學科,這為學校自主辦學提供了空間。但學校在招收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時,必須優先考慮已有的碩士學科專業點,同時可根據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科基礎和指導教師的情況,通過一定的申報審>!
3.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教育與臨床醫學培養基地建設的關系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是以臨床技能為主要培養內容,因此必要的臨床資源、人力資源(指導教師)是培養工作的首要條件,為保證臨床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條件,在調整挖掘現有臨床資源的基礎上,應積極利用社會醫學教育資源與高水平醫院(如教學醫院)聯合,建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培養基地,實現臨床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擴大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開辟和建設基地。同時應制訂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基地的建設標準和評估指標體系,使基地建設水平能符合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的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以臨床病人為具體對象,當今社會倡導以人為本,患者維權意識增強,醫學生在病人身上“實習”的機會銳減。因此,建設臨床模擬教學實驗室,提供反復無創傷訓練平臺,利用模擬仿真環境和高端模擬產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以滿足當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培訓和考核的雙重需要。
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掌握本專業臨床技能,能獨立地處理本學科(指二級學科,內科與外科分別不少于3個三級學科)領域的常見病、多發??;能對下級醫師進行業務指導,達到衛生部頒發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中規定第一階段培訓結束時要求的臨床工作水平的高級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目標規定著研究生的培養方向和規格要求,是整個培養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1]。因此,我們在長期的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中,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從培養方案、管理體制、師資隊伍、實踐基地等多方面為培養高層次醫學專業人才搭建立體交叉平臺。
2以臨床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培養方案,強化臨床能力和實踐操作訓練
現行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博士)培養方案貫徹“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以臨床能力培養為核心,構筑扎實的臨床理論基礎,注重臨床操作技能和臨床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教學方面,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合理壓縮理論課程時間,優化課程設置,強調理論性和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在保持臨床知識系統性的基礎上,整合臨床醫學基礎課,增設與公共衛生、人文、法律相關的交叉學科課程,以加強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滿堂灌式教學,重視引導啟發性教學、研討式教學和應用型實踐環節教學的應用[2];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員課堂傳授式教學,增加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臨床病例研討會、研究生論壇、國內外知名臨床專家專題報告、講座等,提高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臨床思維能力[3]。培養環節以臨床訓練為重點。充分的、高質量的臨床實踐訓練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的培養方案嚴格規定學生第二學期起跟隨導師組及上級醫師進行臨床實踐,保證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集中實踐教學時間。在二級學科內,強調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重視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細化臨床培養要求,建立出科考核制,確保培養質量。注重過程管理,建立多重考核機制,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在培養方案中固化程序,對研究生臨床實踐實行全過程的監控管理,具體規定各專業學生應輪轉的臨床科室、時間和應掌握的病種及相關技能,并在每個專業輪訓結束后進行輪轉考試??己瞬缓细裾哌m當延長轉科時間,并進行補考。輪轉考試成績不合格者不能參加畢業臨床能力考核。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它不僅能反映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基礎理論、專業知識,更能看出其科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4]。現行的臨床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對學位論文的規定充分體現了專業學位的特點。在選題上,既不搞純粹的學術研究,也不降格為實際工作的簡單總結,而是更注重緊密結合臨床實際,使學生在完成高水平論文的過程中,同時獲得獨立承擔本學科領域的臨床實際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成為優秀的高層次醫學專業人才。
3主客觀考核相輔佐、平時考查與畢業前考核相結合的多重評價體系的建立
臨床能力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核心,臨床能力考核標準和辦法是保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質量的關鍵[5]。我院根據臨床實際情況,結合各專業的特點,組織專家建立題庫,制定平時臨床輪轉出科考試與畢業前臨床技能考核相結合的臨床能力評價體系,采用更為客觀的人機對話答題和臨床實踐操作相結合進行考核,并在考核中充分引入臨床病例,確??己说目陀^、有效、公正、嚴格實施。
4建立臨床醫院與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相結合的臨床培訓基地,加強高水平導師隊伍建設
目前山東大學具有5所綜合型附屬醫院和3所??茖嵙曖t院,開放床位7000余張,建有3個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和標準化病人(SP)教學隊伍。此外,還和多所省內外醫療機構合作,建立了20余個臨床實踐基地,為開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技能培訓提供了豐富的臨床教學資源。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的重要硬件保證。我?,F有610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同時,各醫院的832位臨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參與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和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2人次,為開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技能培訓提供了豐富的臨床教學資源和教學能力。
[關鍵詞]“5+3”模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科研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20)41-0146-02[收稿日期]2019-10-10
2014年6月31日,教育部、國家衛計委等部門聯合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我國臨床醫學人才的統一培養模式為“5+3”模式。就是說,要想成為一名執業醫生,必須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再參加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考核合格[1]。為了解決重復培養和醫學教育資源浪費問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雙軌合一”成為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一種主流模式[2]。2015年教育部《關于印發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方案的通知》印發后,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5+3”培養模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1]。
一、“5+3”培養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
“5+3”培養模式已實施幾年,但在培養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此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任務十分繁重。在3年的學習時間里,研究生既要修滿學位所需學分,從事專業研究并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同時又要完成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所規定的33個月的臨床輪轉任務[3]。在有限的培養時間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素養得不到有效強化,整體科研能力不強。臨床科研能力是持續提高我國醫療水平的重要保障,是促進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途徑[4]。我國每年有100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臨床醫學項目。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醫學人才,研究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僅能獨立開展臨床實踐業務,還要具備一定的臨床科研能力,能研究發現臨床科學問題以更好地服務臨床。針對上述突出問題,我們提出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二、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素質的策略和措施
(一)更新觀念,強化臨床科研意識
當前國內醫學領域存在的一個普遍觀念是臨床醫生只要搞好臨床工作,看好病就行了,這導致了學生更多地注重臨床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臨床科研能力的鍛煉。殊不知,新藥的研發、醫療技術的發展、疾病治療手段的更新都源于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研究。比如,上個世紀對“庫魯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發現都得益于臨床研究工作。因此,研究生導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認識到臨床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臨床科研意識。
(二)嚴格遴選導師,不斷提高師資水平
科研能力強的導師才能更好地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嚴格遴選導師,對于沒有研究課題和研究經費的導師應取消其招生資格。臨床研究的開展、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必須要有相應的經費支持,而研究經費主要來源于導師的科研基金項目。所以,醫院要鼓勵導師積極申報科研基金,同時投入一定的經費用于科研項目的培育,這樣能使導師有更多獲得科研基金的機會。醫院還要適當安排導師到優秀三甲醫院進修,鼓勵導師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以增長見識和開闊視野。
(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
科學的激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研究生的科研興趣。研究生獲得了院校級及以上的科研課題,在核心期刊或SCI發表了論文都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院校還要激勵導師的帶教積極性,將導師獲得的科研項目以及發表的高水平論文、研究生的培養數量和培養質量納入導師的績效評價體系,還要將其與醫務人員衛生系列職稱以及導師評聘掛鉤,以吸引更多的醫務人員投入到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教育隊伍中,最終達到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本科教育階段科研能力的培養
醫學生要充分利用“5+3”培養模式中的5年本科學習時間。此模式中,前面5年就學習任務而言,沒有后面3年時間緊張,專業課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大二階段進入科研實驗室,學習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如電泳、PCR和蛋白質印跡等,讓學生初步發展科研思維能力和提高科研素養。嚴格把控醫學信息檢索和醫學統計學等課程的學習質量,讓學生能獨立檢索所需的醫學科研文獻,以及對臨床數據能進行統計分析。這些素質的發展能為后面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旦他們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就能很快開展臨床科研實驗,這對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十分有利。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圖書館;研究現狀
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是目前醫學院校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它對醫學院校圖書館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對圖書館所產生的影響及圖書館持續發展的可行性措施。
1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發展現狀
筆者以CNKI中國知網為主要數據來源,檢索字段選擇“主題”,輸入檢索詞“專業認證”和“圖書館”后進行模糊檢索,共搜索到相關論文74篇,其中,2005年至今共有68篇論文。筆者經過研讀后發現,研究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對圖書館影響的相關文章非常少,僅有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發表的2篇關于中醫學專業認證的文章。因此,研究圖書館如何服務于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相關工作是目前醫學院校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1.1國外研究現狀
全球專業認證始于20世紀初期美國的醫學專業。現在美國的醫學教育已形成較完善的專業認證制度,對醫學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起到了保障和促進作用。美國專業認證制度不僅關注圖書館的靜態資源指標,更注重這些資源發揮的作用,比如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圖書館資源的程度,圖書館員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等。
1.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于21世紀初引入醫學專業認證制度,并啟動符合國情的中國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與世界不同國家及地區的醫學專業認證工作相比,我國的醫學專業認證工作起步相對較晚。當前,我國的醫學專業認證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發展完善和良性機制的形成仍面臨許多有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作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高校圖書館越來越受到學校各部門的重視。相關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標準及制度的研究成為圖書館的重點研究內容,但部分圖書館忽視了自身建設及對相關專業的學科化服務,特別是對于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圖書館該如何發揮相應的職責和作用仍是一個問題。
2專業認證對醫學院校圖書館的影響
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在促進高校圖書館不斷發展、轉變服務方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圖書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文獻資源體系
2008年,我國教育部、衛生部研究、制定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以下簡稱《標準》)。該《標準》的制定標志著我國醫學教育認證工作正式開展?!稑藴省分械诙糠帧氨究婆R床醫學專業教育辦學標準”中明確指出,“教育資源包括圖書及信息服務,醫學院校必須擁有并維護良好的圖書館和網絡信息設施?!备鶕稑藴省返囊螅瑘D書館要完善相應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為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基礎信息資源保障。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反映了醫學院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側重點和改進方向。目前,醫學院校圖書館臨床專業方面的文獻存在利用率低、老化率高、副本周轉率低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高校圖書館要加強臨床專業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平衡紙質文獻資源與電子文獻資源的購置比例,加強宣傳,提高專業圖書文獻的利用率,實現文獻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2信息服務方式
《標準》強調共同利益方的參與,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鼓勵積極改革考核方法?!稑藴省分刑岬剑搬t學院校必須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溝通與協作意識的形成。”專業認證促進了高校教育理念的轉變,將教師的課堂灌輸轉變為學生的自學為主。目前,慕課教育方式已成為高校教育研究的熱點,但在醫學院校,對這種教育方式的探索還處在初級階段。此外,醫學院校圖書館在服務上存在模式單一、現代化信息服務工具使用不足等問題?,F階段,部分醫學院校圖書館已經采用移動圖書館、微博、微信等服務平臺,但筆者經調查發現,醫學院校圖書館普遍存在信息推送不及時、內容不夠豐富的問題。圖書館以服務師生為宗旨,隨著教育方式的轉變,圖書館要及時采用先進的服務方式,為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
2.3學科服務
《標準》指出,學校要為認證專業的教師及學生提供基本的科學研究條件。圖書館作為高校建設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教學科研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圖書館學科服務是傳統信息服務的升級,高校圖書館要優化學科服務工作,為教學科研提供更優質的信息服務內容。
2.3.1學科服務人員隊伍的建設
圖書館學科服務人員主要包括學科館員、教師顧問及學生顧問,其中,學科館員在圖書館建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要求學科館員具有臨床醫學專業背景,熟知該專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了解師生對專業圖書、報刊的需求,同時對圖書館的館藏現狀及服務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學科館員不僅可以協助采訪館員有針對性地采購專業圖書,還可以通過開展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加強圖書館與各院系之間的聯系。
2.3.2服務模式的轉變
學科服務模式一般分傳統服務模式和嵌入式服務模式。目前,全國多數高校的學科服務主要采用傳統服務模式,即讓學科館員針對專業文獻資源需求以及其他信息咨詢等問題與對口院系聯系,實現優化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的目標。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是將學科館員嵌入到學科教學研究的整個過程,為對口專業提供信息服務支持。這種服務模式將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是未來圖書館服務的發展趨勢。
2.3.3學科服務平臺的改進
學科服務平臺是學科館員的網絡服務平臺。該平臺整合利用了圖書館的各類電子資源,集成了多種在線服務手段,以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科服務功能。目前,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平臺有兩種,即學校自建的服務平臺和LibGuides平臺(內容管理和知識共享系統)。LibGuides平臺融入了Web2.0技術,使學科館員和用戶都參與到學科服務平臺的信息共享中,為專業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現階段,醫學院校圖書館大多自建服務平臺,很少采用嵌入式學科服務平臺。山東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已率先使用LibGuides平臺,并取得了良好的服務效果。
3圖書館持續發展的可行性措施
3.1完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完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①加強對紙質文獻資源的管理。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要求圖書館紙質文獻資源建設側重專業圖書、專業報刊等資源的采購和管理。采訪人員要注重對館內現有專業文獻資源館藏數量和館藏質量的分析和調查,計算出專業圖書、專業期刊所占的比例,并根據文獻的利用率、復本率等指標分析相關專業圖書、專業期刊的優勢和劣勢。根據調研結果,采訪人員制訂科學、合理的采購方案,為完善紙質文獻資源打下堅實的基礎。②完善電子文獻資源的建設和管理。圖書館要加大電子文獻的采集收藏比例,整合館藏資源,建設本館特色數據庫,采用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方式補充本館文獻資源。在特色數據庫方面,圖書館要以本校的臨床醫學專業為主,深入挖掘臨床醫學專業的特色資源,建立特色資源目錄,并以數字化形式展現在數據庫上。
3.2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個性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移動圖書館、微博、微信、博客以及讀書社交網絡等各種自媒體的作用,及時推送圖書館最新信息。針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群體,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書友圈”“微博站”等具有專業化性質的社交網絡,及時接受學生的信息咨詢,同時,圖書館還可以通過該平臺及時推送相關專業的新購圖書、專業數據庫的最新進展以及最新發展動態等。
3.3優化學科服務
醫學院校圖書館可以為臨床醫學專業建立學科服務基地,以具有臨床專業背景的學科館員為核心建立學科服務隊伍,采用LibGuides服務平臺,根據圖書館現有文獻資源,把臨床專業的學科服務推送到院系、實驗室以及附屬醫院的臨床科室,真正將學科服務嵌入到教學、實驗和研究的整個過程。同時,圖書館應建立專門的館內空間,為學科用戶配備網絡、計算機、打印機和掃描儀等設施,根據學科用戶的需求提供咨詢、信息素養教育等服務,打造現代復合式多元化空間,為讀者提供嵌入圖書館物理空間的學科服務。
4結束語
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醫學教育接軌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必將促進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及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圖書館作為醫學院校的文獻信息中心,要全面配合高校的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通過完善文獻資源體系建設,采用個性化服務方式,優化學科服務等措施提升圖書館整體實力,以保障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陳敏.美國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研究綜述[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1):30-32.
[2]薛調.北美研究型大學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6):97-99.
[3]蔡建輝.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進展及對醫學教育的影響[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4(2):103-105.
[4]孫秀菊.十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基于重點學科的文獻資源建設研究綜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06):24-29.
關鍵詞:臨床醫學本科教育;二類通識課;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163-02
通識教育教學作為一種不同學科知識的相互通融的教學形式,其目的是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用較開闊、跨學科的視角思考,培養博學多識的應用型人才。為全面提高醫學生素質,各院校目前都開設了二類通識課作為選修課程,涉及多個領域若干學科,學生可根據需要自主選擇。不過,根據查閱到的文獻數據來看,現階段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二類通識課的授課效果未能完全達到預期目標。
一、二類通識課開設的目的
一名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較強的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要有加強全民健康教育、矯正不良生活習慣等能力。為達到上述要求,臨床醫學教學應做到在科學化與人文化兼顧、社會化和個性化統一、多元化和統一性結合、分科與綜合化并存,建立和發展整體綜合課程體系。二類通識課的開設正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在醫學生教育體系中,學生素質的培養包括醫療道德素質、醫學專業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通識教育尤其是二類通識課起到了全面優化學生素質的作用。另外,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臨床醫學生不僅要有復雜的知識結構,還要有創新精神及較高水平的臨床思維。另外,二類通識課中較活潑的教學方式和較自由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批判思維的培養。
二、二類通識課開設現狀
根據查閱資料,現階段各醫學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的二類通識課開設的基本情況大致相同。其中,二類通識課的開設門類基本集中在自然科學類與技術類、人文社科類、醫學類、體育類等四個大類,平均共計250門課程。在實行學分制的前提下,各高校針對臨床醫學生的二類通識課學習要求的平均值是200學時,16學分?,F階段二類通識課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傳統的開、閉卷考試,也有部分院校開始嘗試新的考核方式,如平時作業、提交論文、實踐操作、PPT演示。從授課方式來看,目前教師的授課方式還是比較單一,仍是必修課的授課方式,即“口頭講述+多媒體演示”,也有少部分教師選擇板書等方式,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參與時間少。各院校采取了壓縮必修課,增設選修課,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由選課的機會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二類通識課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其一,課程設置過多、門類分散、比例不合理?,F在各院校二類通識課開設的課程總數都在200門以上,甚至有的學校達到了700余門。這不僅給學生的自主選課帶來了一定困難,造成了選課過程中的盲目性、隨意性,而且課程數量的過多過雜也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許多醫學類院校二類通識課的課程設置多集中在醫學領域,而其他領域比如人文學科開設課程較少。同時,有的課程與必修課時間重疊,學生為完成學分不得不缺席必修課,得不償失。另外,許多學校二類通識課要求學分過多,學生需要完成多門課程,占用了很多課余時間,這也造成學生負擔過重,事倍功半。
其二,課程開設隨意性強。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二類通識課數量和種類要求越來越高,這也造成許多院校為求數量而忽略了質量。由于通識課經費投入的增加,教師申報選修課的積極性較高,這也造成因人開課、課程重復的現象,沒有充分考慮學科交叉、引領科技前沿、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等問題。同時,調查報告顯示,許多學校開設的課程只根據學校資源盲目開課,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這也造成許多課程的參與度不高,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達不到教學目的。
其三,課程的專業性不同,造成學生選課的差異大。由于專業性不同造成的課程冷熱不均,使部分學生為了完成學分被迫選擇自己并不感興趣的課程,造成學習缺乏積極性,出現“選而不修”的現象。而有的課程由于課程考勤頻繁、考試要求嚴格等原因也造成無人問津,既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沒有達到課程開設的目的。
其四,綜合性大學不能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二類通識課。許多綜合性大學為節約教育成本,所有學生的二類通識課課程都是相同的,各專業學生都在同一課堂上一起上課。此時,授課教師不可能兼顧到每個專業的獨特性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相關知識,講課沒有側重點,使部分學科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2.授課教師素質、教學質量偏低。調查顯示,通識教育課教師的學歷層次整體上低于非通識教育課教師,這組數據說明通識教育課程中,師資結構不合理,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對于通識教育課教師的職稱而言,講師的比例最高,這說明學校中教授群體的參與度相對較低。另外,教師對通識教育課程的認識懵懂,意愿比較冷淡。開設二類通識課的部分教師認為選修課的教學要求沒有必修課那么嚴格,并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因而導致教學效果和質量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教學方法及手段單一。由于二類通識課課后作業不多,學生通常以課堂吸收知識為主。但由于在授課方式上,超過九成教師選擇“口頭講述+多媒體演示”的形式,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并不能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達不到二類通識課的實際教學要求。教學內容設計也缺乏創新和個性。
3.考核方式過于簡單。根據調查顯示,公共選修課考試大多采用開閉卷、上交論文等比較傳統的方式,而非根據課程特點靈活選擇論文、開卷考試、平時測試、實驗和實踐、答辯、小組討論、演示、個人研究項目、小組研究項目、課堂表現、社會實踐筆記、口試以及閉卷考試等方式。有些課程適合閉卷考試的,教師為了迎合學生的意愿采取開卷考試甚至作業,教師批改試卷也沒有像必修課同樣要求,導致有些學生為了拿學分優先選擇比較容易考試過關的課程,而不去選擇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課程。
4.學生實際參與度低。學生選課缺乏科學的指導,對每門二類通識課的開課目的與教學內容了解得不透徹,多數學生是根據二類通識課的課程名稱進行選課,若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期望內容不相符,就會造成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不高,參與度降低。
由于學生對二類通識課的認識不足,認為上這類課程的目的只是為了完成學分,所以他們會為了完成學分而盲目選課,傾向于選擇容易通過、出勤要求不嚴格的課程。舉例來說,許多醫學生為了通過考試,會傾向于選擇婦幼兒童保健學、食品安全學等與專業相關的學科,重復學習專業課的知識,而不去選擇真正對自己有用的、但因不熟悉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的學科,比如圖書檢索等課程。這樣,學生并不能從課堂中學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識,也就沒有辦法提高、完善自身素質了。
5.教學管理不規范。二類通識課的上課時間多在晚上及周末,這使教學管理部門的檢查監督難到位,也常出現隨意調、停課的現象。由于課堂學生人數多,給教師的管理帶來一定困難,造成部分責任心不強的老師放松了對學生的管理和考核。所以二類通識課的課堂易出現許多只選課、不聽課的現象,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目前二類通識課的開設還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在未來的二類通識課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著重提高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及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宏斌,王金發.創造優質通識課程 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質[J].中國大學教學,2013,(03):37-9.
[2]劉鐵濱,梁維君,符曉華.我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03):16-8.
[3]季紅,蔣犁,劉乃豐.綜合性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五年制)教學計劃的改革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7,(01):13-4.
[4]趙子明,陳志勇,高加蓉.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現狀趨勢[J].西北醫學教育,2003,(04):313-4.
[5]高潔.談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J].醫學教育探索,2005,(06):374-5.
[6]鐘秀宏,楊淑艷,趙麗微,等.選修課注意加強對臨床醫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12,(05):151.
[7]李紅,周慶環,王杉.臨床醫學生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05):1-3.
[8]沈國星,黃清音.淺談醫學院校選修課的設置[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250-2.
[9]陳培剛,梁執群,程牛亮,等.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實踐[J].醫學教育,2003,(03):7-8.
[10]韓慧霞.以認真的態度和整體的觀念構建醫學院校選修課[J].西北醫學教育,2007,(01):32-3.
[11]姜永東,郭紅霞,徐瓊.我國高校實行學分制的現狀及思考[J].現代預防醫學,2008,(01):89-90.
[12]程光文,陳建明,宋世震,等.改革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 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J].醫學教育,2002,(01):15-6.
[13]李瀟.醫學類高校任意選修課現狀及改革策略[J].醫藥前沿,2013,(15):18.
[14]夏歐東,曾志嶸,楊軍,等.我校公共選修課現狀及改革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6,(08):711-2.
[15]朱麗麗.以教學師資為視角探討大學通識教育[J].中國輕工教育,2013,(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