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美術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自愿學習美術,就必須提高他們對于美術課程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方式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體驗,如進行多媒體課件展示,現場繪畫教學并讓學生練習等室內教學方式,還可以將課堂搬到室外進行寫生練習或是田野調查等。這樣不僅能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應用,還能使學生通過的親眼觀察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經驗,得到更多的教學成果。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是被動地學習美術知識,而是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2.豐富教育資源
首先,應加強師資培養。教師是學校教育質量的基石,教師的教法不能一成不變。擁有豐富教師資源的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學培訓,教師之間相互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聘請有經驗的教育專家進行教師培訓,或是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的教育經驗等。對于缺乏美術教師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相關部門應該給予前去支教的美術教師一定的補助,為他們提供教學資源,并且鼓勵美術教師前去支教,幫助偏遠地區的學生。其次,應豐富教學設施和教學類別。中學的美術課堂大多只是教師口授、展示圖畫的教學形式,枯燥的美術課堂難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美術教師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學校應購進美術器材,甚至是開設單獨的美術畫室,學生可以在里面聽課、練習繪畫;補充圖書閱覽室的美術書籍,供學生借閱學習。美術的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它不單包含繪畫這一類別,開設類別豐富的美術教育課堂可以讓學生多方面了解美術,從更多的角度感受美術課的魅力,如陶藝課程、手工創意課、剪紙課程等都對豐富美術課堂起著重要的作用。
3.轉變教育觀念
要轉變教育觀念,不以分數高低、就讀的學校是否是重點學校來評價學生,而是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學校少關注一點升學率與排名,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注重發展學生的特長,學生能發展得更好。
1 地方經濟建設的實際需求是美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切入點
一般而言,地方院校生源的專業基礎相對于美院、省級的藝術院系而言是薄弱的。美術專業院校是以培養優秀的美術創作、美術研究人才為宗旨,但地方院校則是以為當地輸送美術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美術專業的教學改革,緊緊圍繞我省“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發展“旅游大省”和經濟建設十大支柱產業中“開發旅游文化產品”的建設目標,結合地方院校具備的專業特色和人才優勢,將“大力開發具有地域優勢的旅游產品”作為美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切入點。提出了“藝術設計專業旅游商品設計方向教學改革”和“貴州民族民間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教學改革方案。具體而言,學校教學針對當地旅游產品文化品位不高、經濟效益不好,以及全國旅游產品一條街等諸多現實問題,結合學校教育以及跨文化研究等諸多領域的創新成果,進行當地原生態旅游產品的區域意識和經濟價值的開發與教學研究。
要適應地方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對美術人才的實際需要,首先,必須根據所處區域經濟建設及地域資源特點、產業結構的實際情況,調整美術學、藝術設計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美術專業的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和變通性。圍繞相關企業及地方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進行改革。因為用人單位是高校人才的“消費者”,畢業生質量的優劣,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學校經常召開用人單位與各教學系交流會,征求用人單位(如廣告公司、設計公司、普通高中以及義務教育的中小學等)對人才培養的建議和意見,根據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和對人才的特殊需求,大幅調整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注重提高美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及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和市場需要。例如,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著古樸的原生態民族文化遺產以及豐厚的民族美術的文化資源。各地相繼開設有“民間藝術文化產業”、“民族旅游文化產品”等相關公司。但由于缺乏美術專業的設計人才,公司只能照搬民族民間美術的原有紋樣,產品設計缺乏新意,難以適應當代社會的審美變化,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外,多數設計人員對原生態的民族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缺乏基本的了解,只能依樣畫葫蘆,產品的文化品位只能停留在低端的民間工藝品的水平。其經濟價值和文化品位難以達到新的高度。介于此,美術專業將“民族民間美術”作為最具地域特設的美術課程,在保證其教學時數[( dylw.NEt) 專業提供專業論文寫作和發表教育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為每周2學時的基礎上,增設“外國民間美術”、“地域美術與文化”、“民間工藝美術制作(蠟染工藝制作、刺繡工藝制作、銀飾工藝制作、泥塑工藝制作)”等選修課程。著眼于多元文化與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關注本學科專業的發展與社會不斷變化的實際需求,提供給學生個體多樣化的選擇。
其次,改革地方院校美術教育教學方法,整合美術教學中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增加專業實習的學時數,并靈活調整實習時間。美術專業本科教學實踐總學時數在120左右,實習時間8周,安排在大四下學期。但是,畢業生求職也集中在這一時段,學生實習和找工作難以兼顧,實習效果較差??紤]學生的實習跟專業學習和職業規劃設計相結合,靈活安排在第6學期(大三下學期)、第7學期(大四的上學期)教學時段,讓學生通過實習了解專業流程和興趣所在,從而確定未來發展方向,增強專業學習的針對性。
在課程設置上,引入市場意識、商業意識。要改變“學院化”教學模式,使設計教育和社會項目、企業產品開發結合。美術專業成立不同的設計小組,主動去當地的企業或設計公司聯系一些有具體要求的命題設計來做,尋求美術專業設計與生產商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公司搞設計、做項目,企業給學生真正的設計實踐,讓設計的產品成為市場上的商品。讓設計活動在實踐中創造價值,才可以真正鍛煉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從根本上實現實踐教學的目標。這樣不僅使學生具備適應市場的創意、決策能力和市場需求的設計能力,提高了學生適應與客戶實際溝通的能力。全面塑造作為設計師的素質。而且,企業或廣告公司也愿意出錢來購買學校設計的優秀作品,達到互惠雙贏的效果。通過這種合作可以為地方、企業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的創新創業人才。
抓住地方經濟規劃與學校教學改革的契合點,學校教育服務于地方建設,既解決了地方企業設計人才資源匱乏的困難,也適當補充了地方高??蒲薪涃M的不足。地方高校美術教育與市場經濟的接軌是新時期美術教育的必然變革,也是藝術多元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這些社會發展的客觀因素,是美術教育發展的動力,也是高校美術教育的巨大市場。
2 創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美術教學模式
高校美術專業人才培養“商業”與“藝術”結合的教育,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優勢和企業的資金、資源設備優勢,使校企雙方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使美術教育的改革從概念階段進入實踐階段。積極創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美術教學模式,解決我省長期以來旅游產品設計人才匱乏,以及學校美術教學沒有教學實踐平臺的現狀。目前,我校美術教學改革中已建立校企合作項目2項,教學實踐基地3個、與地方中小學美術教學推廣實踐合作學校3個。即美術專業與沿河 土家酒廠、松桃苗族工藝研究所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如今,美術專業已成功為沿河土家苦蕎酒廠設計了“蠻王”系列包裝產品,使企業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與地方院校合作的意識。
美術專業教學面向社會、面向民族地區的文化市場,從設計小型商標、廣告到大型的環藝、企業形象設計等現已初見成效。目前,正積極與當地“大明邊城”旅游企業聯合,為其提供旅游市場的定位論證和旅游文化品牌的策劃。
學校把企業面臨的問題作為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地方企業在產品的開發和產品的包裝設計、設計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專業技術指導。企業每年提供一定經費供美術專業的教學研究,學校利用企業投入的研發資金拓展和強化美術專業學科發展的方向,同時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動力。并作為美術教學的實踐教學基地,為教學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學生社會實踐以及畢業生就業等提供平臺。學生在現實環境中進行實際制作[( dylw.NEt) 專業提供專業論文寫作和發表教育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和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得到提高。
只有重新認識高校美術教學的理念。突出素質教育的價值與作用,在教學安排方面加強對美術教學方法與技巧的研究,形成系統的美術教學體系,才能契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取得良好的發展。同時,專業教師不定期地到民族工藝研究所,為民族旅游文化產品的圖案設計、后期包裝設計等提供技術指導,部分教師還提供創作的具有濃郁地域風情的作品作為民間工藝產品的制作藍本,全面提升苗繡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區域品牌的經濟價值。只有通過長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學校才有可能在地方和企業聯合建立具有活力的教學基地。
地方院校美術專業的介入必將促進民族地區藝術市場向著正規化、體制化的方向邁進,以全新的姿態探索出“產”、“學”、“研”相互促進,教育與社會相結合,學校與地方企業共同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另外,結合地方經濟,把好的規劃方案與設想推薦給政府,力爭得到政府的認可與支持,學校與政府之間協調互助,產業與教育結合,產業與科技結合,這一切必將促進民族美術教育的全面發展以及與美術相關的地域產業文化品位的提升。近十年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一方面充分證明了美術教育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客觀事實;另一方面,也豐富和繁榮了地方藝術市場。在具體實踐或者項目中,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為目標,拓展美術專業學生的視野,這不只局限于美術專業的深度,還力求具有整體文化的廣度。訓練把握藝術品質與市場效用的平衡力。
3 重視地方美術教學人才的梯隊建設
地方院校的美術教學不僅肩負著為地方培養美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同時也承擔著為當地基礎教育培養教師隊伍的責任。因此,美術專業的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首先,通過走出去,準確把握當代美術教育學科前沿信息和教學理論,提高教師研究水平。采取請進來的開放式教學,邀請國內專家學者講學,使學生能夠分享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
其次,將民間藝術的傳承者請進課堂,向學生傳授民間藝術的制作技術,將民間藝術作坊、民間博物館等公共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美術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拓展美術教育的教學空間。我?,F有民族民間美術教學基地2個,每學期邀請本地傳統民族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來我校進行民間藝術的技法演示。例如,學校先后邀請儺面具雕刻藝人、民間泥雕藝人為學生傳授苗族儺面具的手工制作工藝和民間泥塑的塑造流程。使學生認識到本土美術的文化價值,培養其對本土藝術熱愛和文化認同;自覺地參與到地域美術的傳承與保護中去。
再次,依托美術系培養的中小學美術教師隊伍,建立起從小學、中學、大學美術教學改革的教育體系,為民間藝術建立起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例如,與地方中小學建立了美術教學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合作關系。將民族民間美術的教育資源和提升旅游文化產業納入中小學美術教學之中,地方院校美術專業教師在美術教育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通過中小學一線的美術教師具體的教學實踐進行推廣。反過來,中小學教師將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反饋給研究者,以修訂和完善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高校美術專業不僅注重教學團隊自身梯隊的建設,還應致力于地方中小學美術教師隊伍的系統化建設。
面對當代廣闊的藝術市場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無論是綜合性高校還是地方院校,因其所處的地域環境、資源優勢的不同而各具特色,這些不同的優勢與特色,能滿足各種類型美術人才的不同要求,甚至特殊要求,所以應提倡多元化辦學模式。
當然,地方院校的美術專業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美感和情操教育力求,在教學中滲入美學理論,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研究和健全美術專業的教學體系,真正發揮美術專業的創造力,使之轉[( dylw.NEt) 專業提供專業論文寫作和發表教育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化為有效的生產力,最終落實為提高學生敏銳的審美知覺和美的創造力,構建跨學科的新型課程體系。從當代教育的宏觀視角,深度挖掘的當地民族民間藝術的文化底蘊、拓展民族民間工藝的發展空間、將民間工藝轉化為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產品,強化本土地域文化的符號特征,開發具有貴州區域特色的美術文化的旅游產品;打造少數民族原生態視覺藝術圖形文化的地域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商品的經濟、社會、文化價值。為推動區域性經濟建設和發展“旅游大省”的建設,培養合格的應用型美術人才。
4 結語
高校美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首先厘清科目的針對性,不能不負責地任盲目擴大專業的涵蓋范圍。其次,課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人才培養質量不是單門課程的結果,也不是課程的簡單相加,而是課程選擇內容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整體效應。美術專業課程的改革既要體現教育主體的目的、要求,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定一個可行、有效的標準。在當今市場化、商業化越來越濃的社會中,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逃避“時效性”。因此,地方美術專業教學改革必須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當地社會對人 才的需求來實現;針對學生需要去解決問題,為學生的未來打造一個可發展的基礎。在教學安排中能充分關注學生特點,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過發揮師、生、社會三者的互動關系來改變現狀。探索具體的、可實際運行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威廉F.派納(美),威廉M.雷諾茲,帕特里克·斯萊特里,彼得M.陶伯曼.理解課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 藤守堯.西方藝術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 張小鷺.現代美術教育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張道一,廉小春.美在民間[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87.
[5] 林鈺源.課堂教學延伸模式探索[J].高校藝術教育,
2003(1).
[6] 潘魯生.關于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J].裝飾,2003(4).
關鍵詞:美術課程;資源;廢棄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4-0191-01
1.美術課堂之源--創新
1.1 基礎美術教育重視創新?!皟和切聲r代的創新者”,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能面對未來世界的飛速發展,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從小培養創新能力,能使其一生受益無窮。
(1)美術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愈強,參與學習活動的自覺性就愈強,從而也就會愈能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不斷地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
(2)美術教育重視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積極汲取前人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經驗,主動地在教育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創新能力,進而能充分利用外部條件發展自己的創造能動性。
(3)美術教育重視塑造學生創新人格:人的各種能力和力量的綜合發展中,創新能力的發揮是催化劑。
可見,美術教育過程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因此,開發創造性思維和健全的藝術素質,是現代美術工作者的職責。創作與制作密不可分,生活中的許多廢棄物是創作的好材料,充分化廢為寶,引導學生將平時所學的基本美術技能遷移融合到作品創作中,使教學內容和訓練過程系統化、科學化,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1.2 美術課程資源需要創新。美術課程資源是不斷發展和豐富的資源。其開發和利用對于國家課程的創造性實施、校本課程的建設、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都具有深遠意義。我們只有不斷進行開發實踐,才能發揮其獨特作用,不斷推進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藝術源于生活,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前景廣闊。我們應積極開發、挖掘有時代特色的新課程資源,實施優質美術教育,充分體現美術教育的特殊魅力。因此,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美,創造生活中的藝術,是現代美術教育教學的重點。
2.美術課程資源之花――廢棄物
2.1 了解收集廢棄物資源。隨著教改的深入,要求學生提升素質與綜合能力,尤其要加強技能操作能力。
(1)“生活是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為原材料進行創意繪畫制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創意空間:紙盒、餅干托……生日蛋糕盒蓋等,都具有直觀、具體、形象、易收集的特征,能有效引發想象,創造新作品。因此教學中,我開展了以“廢棄物”為主題的活動。學校加餐,酸奶紙盒班班皆有;寄宿部旁,包裝盒(袋)隨時可見;學期結束,舊書本彩筆數量更多……主動整理收集校園廢棄物,就能大大滿足課堂教學的創作使用。另外,塑料袋、包裝紙(盒)、糖果紙、冰棍棒等來自不同家庭、民族、地區、國家的廢棄物,更是五花八門,成為教學創作中的另一大資源。
(2)廢棄物繪制,讓學生了解并樹立廢舊物循環再利用的環保觀念,追求個性化、趣味化、多元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獲取各種知識、技能和經驗。
(3)引導學生觀看利用廢棄物設計制作的藝術品,引導學生通過鑒賞、觀察分析廢棄物的肌理、形狀、色彩、造型等以及再生、多層次利用所產生的價值,如塑料酸奶罐畫青花瓷,用生日蛋糕盒蓋畫薩滿鼓面,用薯片罐和廢紙拼裝筆筒、用易拉罐制作儲物罐、用牛奶袋翻面后盤捏成具有現代感的金屬花……這樣可以積極推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2.2 創新運用廢棄物資源。
(1)營造寬松氛圍。輕松的環境有利于創新,教師多用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正面回應鼓勵學生的創作欲;多傾聽學生的想法,提供自主學習機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允許有特殊創意的學生與眾不同;以飽滿的熱情分享創作,使學生真正感受創作樂趣。
(2)實踐合理創新“廢棄物百寶箱”鼓勵學生創新實踐:牛奶瓶美化成青花瓶;一次性紙餐具設計成花、動物、家具、花籃等;水彩筆帽拼貼成點彩裝飾畫;冰棍棒彩繪后拼裝成動物飾品;衛生紙卷噴漆后穿掛出漂亮的小飾品;廢舊傘架裝飾成美觀的吊飾……生活廢棄物經過奇思妙想,被制作成精致的書簽、美妙的風鈴、精巧的小掛件、可愛的娃娃、逼真的植物等妙不可言的工藝品、質樸的裝飾畫……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高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美術技能與基礎,通過添加組合、削減破壞、因物賦形等方法進行實用、美觀的主題創作:廢棄礦泉水瓶制成有趣的玩具小人偶、美麗的彩燈;葫蘆彩繪成藝術品;透明的玻璃瓶內涂滿各色水粉,在瓶外畫上漂亮的線描,懸掛于教室中,猶如盞盞彩燈為教室增添美麗……原本讓人不屑一顧的廢品在同學們的手中變成妙趣橫生的手工藝品。
(3)發展創新個性。學生不但讓廢棄物變為了藝術品,人格魅力也得到了升華。在創作實踐中,個人獨立創作、小組合作創作、班級全體學生共同創作、師生合作創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其更加主動探究,發展個性: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與他人之間的交融能力得到了提高。
3.美術創新之果――多元
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創新開展美術教學,節約了社會資源,進行了變廢為寶的思維創新。
當節約成為時代的主題詞,充分做好廢棄物再利用就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充分利用廢舊物的自然肌理紋路、造型、色彩等,變廢為寶設計繪制出具有創意性的工藝品、裝飾畫,教具、學具等,裝飾美化家居、教室等,創設出既經濟又多彩的環境。
如今,當您漫步我的美術教室,一件件廢棄物在這里閃光:葫蘆馬杓、砂紙畫、蛋殼貼畫、瓦楞紙制作、膠片畫、刻紙畫、絨線制作、粉筆畫、現裝飾畫、花花泥、農民畫、年畫、中國畫、蠟筆刮畫、想象畫、吹塑版畫、紙編畫……化腐朽為神奇的環保手工繪制,點綴、美化生活,告誡和啟示人們對保護環境、關愛自己。
參考文獻:
[1] 《美術課程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011
[2] 《中國校外美術教育》 中國兒童期刊總社 2012
[3] 《少兒美術》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1
[關鍵詞] 中國畫 傳統 生活 修養
一、兼收并覽,廣議博考
中國畫是一種文化,它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任何一種文化都是講傳統的,中國畫亦是如此。所謂傳統就是世代相傳并長期遵循的精神、制度、風俗、藝術等。中國畫傳統的實質是中國文人精神,中國畫傳統的表層意義即歷代畫家所流傳下來的經典繪畫,其深層含義則是歷代畫家的思想品格所蘊涵的文化精神。
學習研究中國畫,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待中國畫的傳統,對傳統采取怎樣的認識態度。北宋時期杰出的畫家及繪畫理論家郭熙在其畫論著作《林泉高致》中這樣述說:“人之學畫,無異學書,今取鐘、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達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覽,廣議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為得?!?[1](P.633)郭熙所提到的“兼收并覽,廣議博考”的核心含義在于學習傳統,繼承傳統,創新傳統?!凹媸詹⒂[”表明學習傳統不能專學一家,當集眾家之長而取之,應從傳統中創新自我,而不是盲目的跟從傳統而迷失自我?!皬V義博考”表明對中國畫傳統的學習要認真分析,嚴格選擇,以便使傳統的學習能更好的促進個人的繪畫發展。
郭熙是繼宋初李成、范寬之后北宋最重要的山水畫家,郭熙的山水畫能夠“獨步一時”,完全是其讀古今高雅之書,觀古今神逸之畫,作畫立足傳統,廣師先賢諸家,兼收并覽,博觀厚積的最終展現。郭熙的山水畫曾對當時畫院內外的山水畫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推動北宋山水畫的全面發展和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學習中國畫傳統,臨摹經典畫作是主要方式之一。南齊謝赫“六法論”中的第六法為“傳移模寫”講的就是臨摹古人的優秀作品。明代董其昌撰《畫旨》云“畫平遠師趙大年。重山疊嶂師江貫道。皴法用董源麻皮皴及《瀟湘圖》點子皴,樹用北苑、子昂二家法,石用李將軍《秋江待渡圖》及郭忠恕雪景,李成畫法有小幅水墨及著色青綠,俱宜宗之。集其大成,自出機軸?!?[2](P.349)清代山水畫家王《清暉畫跋》云:“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 [2](P.350)近代山水畫家黃賓虹一生最勤奮的事情,就是以“朝斯夕斯,終日伏案”和“十年面壁,朝夕研練”的態度對傳統繪畫進行研究、傳承。黃賓虹從六七歲就開始對沈周畫冊“學之數年不間斷”,數年后,又對董其昌、查三瞻等名家真跡“習之又數年”。而后,再“遍求唐、宋畫章法臨之幾十年”。正是黃賓虹以“兼收并覽,廣義博考”的嚴謹執著的態度學習傳統,終為黃賓虹后來的山水之“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畫傳統是豐富燦爛的,傳統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學習傳統的的主要目的是在接受傳統經典繪畫作品之后,加以分析,加以選擇,借用古代畫家的思想、主題、題材以及繪畫語言而為己用,最終形成與眾不同的個人繪畫風格,而不是把模仿傳統作為目的。
“兼收并覽,廣議博考”于當下意義深遠。繼承傳統,重視民族藝術,筆墨當隨時代,要求我們應向國內外的優秀藝術傳統學習借鑒。中西繪畫各有優長,各放異彩。固步自封,只會阻礙中國畫的發展,理性明智的借鑒則是傳統得以延伸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劉海粟、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家正是有機客觀地對中國山水畫和西畫在構圖、色彩、意境、光影處理等諸方面采取了折中融會、差異互動的處理方式,從而使中國山水畫在具備中國傳統筆墨的基礎上,開創了山水畫新的局面。
作為當代中國畫畫家,我們既不能滿足于中國畫傳統的經典法式,同時也不能滿足于對客觀外物的機械描繪,而是應當充分重視學習過程中內心潛能的能動作用。我們在把自然物象轉變成繪畫形象,在心領神會傳統經典繪畫的過程中,應該能夠看到傳統經典繪畫所蘊涵的巨大價值與個人馳聘想象后的嶄新天地,應該可以很好的借鑒傳統經典繪畫創造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繪畫新風格。
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出自唐代畫家張的繪畫理論。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十曰:“初,畢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見驚嘆之,異其唯用禿筆,或以手摸絹素,因問所受。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畢宏于是閣筆。” [2](P.108)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一經張提出便成為中國畫創作的最基本原則,并為歷代畫家所推崇?!霸旎痹醋阅详愐ψ畹摹靶膸熢旎闭f,即世間存在的客觀物象,也就是大自然?!靶脑础笔恰霸旎钡臍w納,是畫家醉心自然、心師造化的必然產物?!巴鈳熢旎?,中得心源”這一繪畫理論既強調造化于山水畫創作中的先在條件,同時也指出了畫家主體在中國畫創作中的能動作用。這就是說,中國畫藝術必須來自生活,生活是中國畫創作取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中國畫創作提倡以生活體驗為基礎,沒有對現實生活刻苦、謙遜的模寫、學習、體驗、感悟過程,中國畫作品最終只能空留形式外表,絕不可能成為扣人心弦的作品。中國繪畫史上,董源、荊浩、石濤、齊白石、黃賓虹、傅抱石等大家的藝術成就,都是建立在大量對景寫生的生活體驗基礎之上的。
明代李日華《六研齋筆記》記載:“黃子久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中坐,意態匆匆,人莫測其何為,又每往泖中通海處,看激流轟浪,風雨驟至,水怪悲詫而不顧。噫!此大癡之筆,所以沉郁變化,幾與造化爭神奇耳!” [2](P.96)清代畫家石濤云:“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并曾“搜盡奇峰打草稿”極盡造化之工,終得“心源”之悟,最終成為中國畫學的一代宗師。近代黃賓虹也有“造化自為我有”的滿足,齊白石也有“為萬蟲寫照”的樂事等等,這些都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典型例證。
明代吳門畫派畫家沈顥《畫塵》曰:“董源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黃公望隱虞山即寫虞山,皴色俱肖。且日囊筆研,遇云姿樹態,臨勒不舍。郭河陽至取真云驚涌作山勢,尤稱巧絕。應知古人稿本在大塊內,吾心中,慧眼人自能覷者?!?[1](P.777)可見,此時畫家的稿本是在“大塊內”,即以天地自然萬物為師。明代繪畫理論家唐志契《繪事微言》載:“凡學畫山水者看真山水極長學問,便脫時人筆下套子,更無作家俗氣?!?[1](P.737)清代周二學的《一角編》記載了龔賢對“師造化”的理解以及他不為時風所趨而直追唐宋的繪畫主張:“古人之書畫,與造化同根,陰陽同候,若非今人泥粉本為先天,奉師說為上智也。然今之畫學者當奈何?曰:‘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取證于晉唐宋人,則得知矣’?!?[2](P.100)這些繪畫理論都表明感悟自然,體驗生活于中國畫創作中的重要意義。
中國畫傳統的積淀來自對造化的感悟,傳統是有限的,而造化是無限的。正因為造化的無限,才使得傳統得以不斷發展。中國畫的創新是從造化中來的,對中國畫創新的真正領悟要回歸于對造化的認知?!皫煿湃恕?,是師前人對造化的認知,“師造化”,表明任何一位畫家的創作主體精神,必然離不開生活實踐。有了對造化的再認識,才能中得心源,才能走出傳統,才能有對造化的新體悟,才有可能創造新的繪畫語言。
“外師造化”與“中得心源”是中國畫創作缺一不可的基礎,在當下的學術研究和創作實踐中,我們往往重后者,而輕前者。史實表明,二者和諧,中國畫就發展,過分強調“得心源”的主觀創造作用中國畫就衰落,所以,只有在堅持“師造化”,努力觀察、研究、感悟客觀自然,體驗生活的基礎之上,發揮“心源”的作用,中國畫才能得以健康發展。
三、人品不高,用墨無法
中國文化對人的品質與格調的要求是作為品讀文化的一個基本要素來傳承的。中國畫通過其文化樣式和經典法式,表面上給予觀者以視覺上的品味與賞析,而本質上卻是通過經典樣式中所蘊涵的文化精神給予鑒識者心靈上的撫慰與啟迪,因而對于繪畫的格調和對人的品質的要求便顯得尤其重要。
中國畫注重的是人心的傳達,人性的寫照。中國畫畫家作畫,歷來首重“人品”的修養,所謂“人品不高,用墨無法”。因此具有高尚人品和素養的畫家才有可能創造出高逸的繪畫境界。中國畫論提出“清心地”、“善讀書”、“卻早譽”、“親風雅”、“不可有名利之見”即是說高尚的人品能影響到筆墨,這是中國畫認識論的獨特之處,與西方美學觀不盡相同,中國畫強調“人成藝成”。歷代畫論均論述過人品與畫品的關系,可見這一命題的重要性。
中國畫畫家認為“筆格之高下亦如人品”,甚至把人品列為第一位,要求“學畫者先貴立品”,這是很有道理的。清代王昱《東莊論畫》中說得更具體:“學畫者,先貴立品。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否則畫雖可觀,卻有一種不正之氣,隱躍毫端。文如其人,畫亦有然?!?[2](P.381)近代著名畫家吳昌碩在《勖仲熊》一詩中云:“讀書最上乘,養氣亦有以。氣充可意造,學力久相倚?!?[2](P.387)作為當代中國畫畫家,我們應該以“畫品即人品,做畫先做人”的準則規范作為學習中國畫的首要條件。
中國畫藝術十分重視人品,對人品的要求往往超過了畫品,從表層方面看,中國畫的創作從筆墨入手,以筆墨為重,是一個技能問題,即從學習臨摹古人的經典畫作開始而逐步完善提高自己的表現技能,但實質上是一個精神和意念問題,當從人格、品質、涵養方面著眼。北宋郭若虛言:“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2](P.380)現代畫家黃賓虹認為:“人品的高下最能影響書畫的技能,講書畫不能不講人品,有了為人之道,才能講書畫之道,直達向上以至于至善。”強調人品對畫品的影響是致命的,無人品亦無畫品,所謂“人品即畫品”也。
中國畫同樣非常強調藝術反映生活的主觀作用,因此繪畫作品不僅反映了畫家的技巧,同時包含著畫家的學養、人格以及其它諸多方面。畫家知識廣闊,胸襟開闊,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明代李日華《紫桃軒雜綴》中云:“文征老自題其《米山》曰:‘人品不高,用墨無法?!酥c墨落紙,大非細事,必須胸中廓然無一物,然后煙云秀色,與天地生生之氣,自然湊泊,筆下幻出奇詭。若是營營世念,澡雪未盡,即日對丘壑,日摹妙跡,到頭只與髹采圬墁之工爭巧拙于毫厘也?!?[2](P.381)清代松年《頤園論畫》云:“我輩作畫,必當讀書明理,閱歷事故,胸中學問既深,畫境自然超乎凡眾?!?[2](P.387)可見文化修養是決定一個畫家成就大小、境界深遠的重要因素。
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先生講過“好好作畫好好做人”。陸儼少先生亦說“畫畫到最后就要看氣息,比修養。”總的來說:畫家身心修養的高低與深淺,制約著繪畫品格的高低與雅俗。一幀上乘畫作,倘若被社會及繪畫界認可,必然是畫家傾注自身全部修養的具體反映,文如其人、畫如其人,同是一個道理。在中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視人品修養的背景下,中國畫畫家只有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前提下,才能促進繪畫藝術健康積極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3](清)石濤.《石濤話語錄》[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