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5 09:4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居委會統計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加強統計工作的領導責任
各地各部門尤其是主要負責人要把統計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統計改革和發展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每半年至少研究1次統計工作,認真解決本地、本部門統計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從今年起,市政府將把統計工作納入各鄉鎮辦事處和市直各部門年度責任目標考核。
(二)維護統計調查的獨立性
各地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支持和維護統計部門依法行使獨立調查、獨立報告、獨立監督的職權;要牢固樹立統計法律意識,帶頭執法。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造成統計數據失真的行為將依法查處。
(三)保證統計工作所需經費
保證統計工作日常所需的必要經費;保證抽樣調查和一次性專項調查經費;對于經濟普查、農業普查、人口普查等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所需經費,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逐一落實。
二、健全網絡,強化統計工作管理
(四)建立健全統計網絡體系
建立以政府統計為主體、部門統計為重要組成、企事業單位、村、居委會、社區統計為基礎的統計網絡體系。各鄉鎮辦事處要按照《統計法》的規定,結合統計業務的需要,確定分管統計工作的領導必須是主持政府工作的負責人;至少明確2名專(兼)職人員從事本轄區的一、二、三產業統計調查工作,其中應辦、辦、十里、武勝關、長嶺確保有3名專(兼)職統計人員,做到統計有專人、有資格、有制度、有微機、有臺帳、有數據庫、有服務載體。行政村(居委會、社區)的統計人員由村(居委會、社區)會計兼任。各部門要切實履行本系統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職責,指定分管業務工作的領導分管統計,明確相關機構或人員具體實施(以文件形式報市統計局備案),強化統計基礎,健全統計臺賬,統一管理統計數據,定期及時按要求向市統計局報送統計、會計、業務核算資料及有關行政記錄。各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三個以上”企業(規模以上工業、限額以上商業、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做到有人員、有資格、有制度、有臺帳、有微機,配齊基礎設施,完善基礎性工作,確定相對穩定人員負責統計(統計人員可由財務人員兼任),及時準確上報統計資料,建立原始統計記錄、統計臺賬和核算制度。
(五)加強統計工作管理
市統計局是全市宏觀統計和管理的職能部門,是依法履行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職能的機關,對全市統計工作具有指導、協調、服務和質量監督責任。部門和基層統計是政府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單位和部門都有責任和義務接受上級布置的各項統計任務,都必須使用統計局核準的法定統計數據。各鄉鎮辦事處對本轄區、市直有關部門對本系統要加強對統計資料的扎口管理,做到數出一門。各統計上報單位對報送的統計數據,必須實行統計人員、分管領導、主要負責人“三簽字”制度,加蓋單位公章,對數據質量負責;對反映縣域經濟的主要指標,如GDP、工業增加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利用外資、外貿出口等,嚴格執行數據質量評估和“下管一級”制度,做到不評估不上報,不審核不公布;要主動接受上級的監督檢查,健全和完善市、鄉鎮辦事處和部門、村企三級統計質量監控體系。
(六)建立健全統計巡查制度
實行上級對下級、政府對部門統計機構的監督與評估,重點監督檢查統計法律法規、制度執行、機構設置、人員經費、數據質量控制等落實情況。要把不履行報表制度、對統計工作不配合、統計基礎工作差、有虛報和瞞報行為的單位作為重點監審對象,對有違法行為的,將依照《統計法》嚴肅查處。
三、創新舉措,提升統計服務水平
(七)提高服務水平
圍繞黨政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統計分析研究,做好對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監測,及時反映新情況,揭示新問題,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完善統計系統快速應急機制,加強應急分析研究工作。按照標準化、通用化、系統化的要求,加快建設宏觀經濟數據庫,提高為黨政領導宏觀經濟決策和社會各方面管理的服務水平。高水平建設統計信息網,充分利用網絡和媒體平臺,創新工作方式,運用統計產品為大公眾進行信息咨詢服務。改進統計資料和查詢途徑,發揮政府、綜合統計部門經濟社會信息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服務質量。
(八)健全政府責任目標評價考核體系
建立健全科學的政府績效和責任目標評價考核監測系統,做好指標體系構建、數據收集、評價考核,充分發揮統計的咨詢監督作用。
(九)開展普法宣傳
認真做好統計“”普法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統計法律意識。做好面向統計調查對象的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其接受法定統計調查、履行準確及時上報統計資料義務的自覺性。
(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
執法檢查工作要制度化、經?;?,加大對統計違法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各地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統計機構開展統計執法檢查,不得干預正常的統計執法活動。
五、加強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統計人才
(十一)進一步穩定統計隊伍
各鄉鎮辦事處原則上要求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一定3年不變,保持統計隊伍的穩定性和統計工作的延續性。各地在錄用、調配、使用統計人員時,事先要征求市統計主管部門的意見,切實把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工作務實、善于創新的同志安排到統計部門。要加大投入,改善統計條件,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十二)強化業務培訓
每年對統計人員至少要開展兩次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豐富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統計人員必須參加全國舉行的統計上崗資格考試,考試合格領取上崗證后方可從事統計工作,未經統一培訓的不得發放統計上崗證,不得擔任專(兼)職統計員。
六、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統計方式現代化
(十三)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規劃
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是建立健全現代統計信息網絡,提高政府統計機構現代信息技術裝備水平的前提。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堅持“基礎建設先行、應用開發先行”的原則,在工作計劃、財政預算等方面予以支持;要配備適應統計工作需要的專用計算機,確保能夠及時完成統計數據處理、錄入、匯總和網上傳輸?!叭齻€以上”企業也應為統計工作配備專用計算機。
一、目標任務
市下達給我縣2012年度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計劃為5.5萬只,其中緊湊型節能燈4萬只、直管熒光燈1.5萬只,各鄉鎮推廣任務見附件1。
二、推廣重點對象
2012年度,全縣享受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作的重點是12個鄉鎮,其中大宗用戶主要是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商場、超市、賓館等。凡有國家資金及政府投資的項目,要優先使用所推廣的高效照明產品。居民用戶的推廣以農村村民為主、兼顧城鎮居民。
三、推廣方式
推廣工作以政府引導監督、協助推廣單位積極配合、推廣企業具體實施模式開展工作。承擔我縣推廣任務的中標企業是:臨安市新三聯照明電器有限公司、杭州宇中高虹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荊州市大明燈業有限公司、上海亞明燈泡廠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企業推廣產品規格、型號、中標協議價、用戶購買價格見附件2。中標企業要按照國家、省、市發改、財政部門關于推廣活動的一系列要求,制訂細化推廣方案,在指定區域內節能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的指導下,扎實做好各項推廣工作。
(一)城鄉居民用戶采取以社區居委會或村委會為單位進行推廣。具體流程為:由鄉(鎮)將推廣計劃落實分解到各居委會和村委會,居委會和村委會明確專人專班負責,中標企業公告廣泛進行宣傳,有序進行推廣。城鄉居民到村(居)委會填寫《2012年居民用戶購買節能燈信息登記表》(見附件3)、每人購買緊湊型節能燈最多不得超過10只;居委會和村委會根據登記情況填寫《2012年城鄉居民用戶購買節能燈信息匯總表》(見附件4),推廣企業根據匯總情況送貨到居委會和村委會,并填寫《送貨單》(附件5),同時做好《2012年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推廣情況表(大宗用戶)》(見附件6)和《2012年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推廣情況表(城鄉居民用戶)》(見附件7)的登記工作。
(二)大宗用戶采取集中推廣。各鄉鎮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將推廣計劃分解落實到各單位。單位或者企業可直接與中標企業簽訂《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購銷合同》,雙方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型號、數量進行合作,落實推廣任務。
四、推廣步驟
(一)準備階段(10月10日至10月31日)。制訂實施方案,印發宣傳資料,新聞媒體宣傳國家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的相關政策及重要意義,使此項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實施階段(11月1日至12月31日)。召開相關會議,中標企業與各鄉(鎮)以及大宗用戶協商時間安排,宣傳與推廣實施同步進行。通過新聞媒體報道、舉辦照明節電主題宣傳、照明節能知識講解、產品展示、張貼宣傳海報、發放資料等形式,集中宣傳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作的重大意義及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推廣的優惠政策,傳播節能理念、普及節能知識,調動全社會積極參與推廣、應用高效照明產品。中標企業要提前組織貨源,保證推廣工作的連續性,盡量簡化程序手續,并積極配合各地工作專班,負責當地的銷售和售后服務,同時做好廢舊燈管回收、登記、處理工作。
(三)驗收組織申報財政補貼階段(2012年1月1日至1月20日)。推廣企業根據國家規定的補貼標準,即“大宗用戶每只高效照明產品,中央財政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30%給予補貼;城鄉居民用戶每只高效照明產品,中央財政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50%給予補貼”。在規定時間內,按照統計的高效照明產品實際數量提出財政補貼資金申請報告,填寫財政補貼資金申請表,經發改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核,上報市發展改革委和財政局。
(四)總結評估階段(2012年1月21日至31日)。各鄉(鎮)對推廣工作進行總結,其工作納入今年節能工作考核。總結評估報告交縣節能辦匯總后上報市推廣工作專班。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根據上級要求,由縣發改局、財政局、節能辦等部門負責全縣推廣工作的組織協調,要按照國家和省市的統一部署,把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作與完成全年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結合起來,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確保推廣活動有序推進??h節能辦具體承擔信息報送、工作檢查考核等日常工作(聯系人:聯系電話:)。各鄉(鎮)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推廣工作計劃,明確專班專人負責,并將專班人員名單報縣節能辦。各鄉(鎮)要在2012年1月20日前完成本轄區內城鄉居民用戶及單位的登記、收費和統計工作。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區市容環衛責任區管理現場會,這是距全區農貿市場及其周邊環境整治現場會不到二周時間,召開的又一個十分重要現場會,表明了區政府和沿江工業區管委會推動城市環境集中整治,推進城市長效綜合管理的決心和信心。剛才,大家觀摩了現場,觀看了錄像,西廠門街道與轄區各社區居委會簽定了市容環衛責任書,四家單位做了表態發言,同志們應該有所啟發,有所收獲。下面,就落實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談三點意見。
一、加強領導,全面落實市容環衛區新制度
實施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是城市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落實城市長效管理的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進一步理順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的管理體制和責任體制,不斷增強政府對市容環境衛生的監管職能,增強責任主體的自覺參與意識和責任履行意識,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使城市容貌得到更為有效地改善和提高。
一是要加強領導。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既有同于過去的“門前三包”工作,同時也存在更多的不同點,管理的內容更加豐富,范圍更加擴大,要求更加提高,責任更加重大。因此,無論是作為組織和監管層面的區政府主管部門,還是作為制度落實層面的各街道、鎮,都要充分認識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把落實這項管理制度作為市容環衛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指導,使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并切實抓出成效。
二是要加強學習和宣傳?!?市市區市容環衛責任區管理辦法》是開展市容環衛責任區管理的規范性和指導性文件,要通過深入地學習,全面領會其精神實質和工作要求,掌握《辦法》中所明確的職責范圍和工作內容,在學習中切實提高認識;同時,要結合市容環衛管理工作的實際,積極有效地向社會和各個責任主體宣傳《辦法》,在不斷宣傳的過程中,提升責任主體的責任意識,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使市容環衛責任區管理成為廣大市民和責任人的自覺行為。
三是要落實管理責任。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實行“市、區、街鎮”三級管理,區市容局是我區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區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的組織領導和日常監督管理,對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工作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遵循“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則,各街道、鎮具體落實轄區內的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對責任主體履行責任進行日常管理和日常監督檢查,保證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的有效貫徹和責任的真正落實。同時,與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相關的公安、規劃、工商、建設、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門的要認真履責,消除管理盲點和空白區域,減少推諉扯皮,形成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工作的合力。
二、嚴謹探索,努力創建市容環衛管理新模式
當前,我區的市容環衛責任區工作已完成對管理人員、責任人的培訓,市容環衛責任書已印制完畢,部分街道已開始與責任人簽定市容環衛責任書,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的推進工作到了關鍵時期。
一是細化工作方案。區市容局要根據《辦法》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工作計劃,形成針對性較強的工作方案,做好對基層工作的指導和引導,提高管理效能;各街道、鎮要把握好自己轄區的特點,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必要的管理制度,實行制度化管理。
二是建立管理隊伍。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的原則是靠前管理、實時管理,特別是市容整潔和環境整潔,需要管理人員及時到位管理。要構建執法隊員、環衛保潔員、市容協管員、街道城管干部、各相關部門、沿街企事業單位“六位一體”城市管理體系。責任人可以采取自包和出資委托代包兩種方式履行責任區責任,對責任人自包的,要加強日常的檢查和督促,全時段、全方位督促責任人按要求履行責任;對責任人出資委托代包的,街道、鎮可利用民辦保潔人員,接受責任人的委托代為履行責任,但必須按照規定要求切實履行好代包責任。
三是落實責任主體。我區轄區范圍內所有單位都是市容環衛責任區的責任主體,都有義務遵守市容和環境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自覺維護市容和環境衛生的整潔有序,參與城市管理的各項工作。在單位所擁有、使用或者管理的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設施以及管理范圍以內,必須按照城市管理的各項要求,制定管理措施,確保履責到位。各街道、鎮要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做好各單位責任區劃分和責任主體的登記、統計工作,形成工作臺賬,并與責任人簽訂市容環衛管理責任書,各街道責任書簽定率要達到95%以上。
四是加強檢查考核。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項全新工作內容,制度是否執行,措施是否落實,責任是否履行,直接影響了城市管理的整體形象。區政府已將責任區管理納入到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核當中,考核結果將與年終獎懲掛鉤。
三、嚴格執法,不斷開辟市容環衛工作的新局面
行政執法是保證市容環衛責任區履責到位的重要手段。在加強責任區管理的同時,必須配套必要的行政執法手段以保證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一、完善工作體系,鞏固基層基礎
1、加強機構建設。加強各級健康教育機構建設,落實人員配備和經費投入,鄉鎮(街道)及醫院、學校、機關、企事業等行業單位要配備專、兼職健康教育人員,鞏固和完善以健教機構為中心、以醫療衛生保健機構為骨干、以社區行業單位為依托的健康教育社會網絡,城鄉基層健康教育網絡覆蓋率分別達到90%和80%。
2、加強規范建設。編制“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規劃”,出臺印發《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示范縣創建活動實施意見》、《2013年縣健康教育工作要點》、《健康教育示范點工作要求》、《縣創建省衛生縣城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縣健康教育績效考核標準》等一系列工作規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評比檢查調研工作制度,指導全縣健康教育工作有序開展。制作健康教育傳播材料,規范宣教內容,保障供給科學的衛生保健知識。
3、加強隊伍建設。各部門、各鄉鎮、各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村(居)委會落實專(兼)職工作人員,建立一支適應需要的健教工作隊伍。加強人員培訓,不斷提高健康教育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
4、加強健康教育資料收集和統計工作。認真做好活動痕跡資料采集收集,建好工作臺帳,做到資料完整,數據可信,并裝訂建檔,形成完整的資料檔案。
二、突出創衛重點,保障基本達標
1、落實社區各項健康教育工作指標。落實和完善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四有”,即有健全的健教組織網絡;有固定而規范的宣傳陣地;有健康教育入戶資料;有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評價及總結。社區居民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衛生行為形成率達到80%以上。
2、加強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督導。規范醫院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提高醫護人員健康教育技術水平,病人、家屬的健康知識知曉率要達到90%以上。
3、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督促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認真開展好工作,提高師生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
4、加強行業健康教育。督促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病防治、女工保健和環境保護知識培訓。職業衛生、女工保健知識培訓率達到95%以上,知曉率達到80%以上。
三、開展示范創建,促進均等普及
1、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健康教育工作示范縣創建活動。制定創建實施意見及工作規范,組建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成立創建活動辦公室,認真組織開展示范縣創建工作。
2、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推行網絡化管理制度,理順管理層級和機制,健全以縣、鄉鎮健康教育機構為指導,以鄉鎮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為網底的專業健康教育工作網絡。
3、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并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我縣健康教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工作規范;組織開展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相關人員的全員培訓。認真履行業務管理、指導、監督和考核職責,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4、按照國家、省、市的相關要求,2013年必須達到:每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發放不少于12種內容的印刷材料,播放不少于6種的音像資料。每個衛生院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不少于2個,村衛生室宣傳欄不少于1個,每個宣傳欄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每個鄉鎮衛生院每年至少開展9次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個鄉鎮衛生院每月至少舉辦1次健康教育知識講座。
5、抓好12個健康教育示范點(縣醫院、疾控中心、北山衛生院、大樹衛生院、老科協門診、一中、實驗小學、財政局、工商局、鎮、鄱湖水產、東街社區)建設,總結推廣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帶動全縣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四、強化指導培訓,提高工作水平
1、選派一名健康教育專職人員赴省市參加健康教育管理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全縣健教工作管理能力及工作水平。
2、5月份組織城區各單位專(兼)職健教工作人員開展一期“創建省衛生縣城健康教育工作”培訓,提高各單位創衛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3、6月份組織全縣醫療衛生單位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全縣衛生系統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結合公共衛生均等化督導各鄉鎮衛生院開展轄區鄉村醫生健康教育工作培訓,提升農村一線工作人員健教工作水平。
4、每年對縣城機關、企事業單位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一次督導,推進創衛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展開。
五、多種形式傳播,力爭全面覆蓋
1、辦好宣傳欄。醫療衛生單位每月更新一期,每年不少于12期;學校每季更新一期,每年不少于4期;社區居委會每季度一期,每年不少于4期;機關、企事業單位每季度更新一期,每年不少于4期;城區新世紀廣場健康教育宣傳長廊每季度更新一期,每年不少于4期。
2、開展衛生日主題宣傳活動。利用各種健康主題日或針對轄區重點健康問題,開展健康咨詢活動并發放宣傳資料。積極開展“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無煙日”、“世界艾滋病日”、“全球預防接種日”等各種衛生主題宣傳活動。
3、發放宣傳單。通過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村(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站,上門發放不少于12種內容的健康教育處方和讀本,保障健康知識廣泛普及轄區群眾。
4、舉辦健康教育講座。結合創衛,上半年舉辦針對干部職工的大型健康教育知識講座1次,下半年舉辦針對社區居民的健康知識講座1次;各行政、企事業單位每年對本單位職工開展健康教育講座不少于2次;縣直醫療衛生單位、各學校每年組織健康知識講座不少于4次;各鄉鎮衛生院每年組織健康教育講座不少于12次。
5、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傳播作用,傳播健康知識,擴大健康知識覆蓋面。特別是與報社、電視臺等有關部門加強協作,開辦好衛生知識專題節目,播出“預防艾滋病”、“防治結核病”、“吸煙有害健康”、“預防高血壓”、“預防流行性出血熱”、“預防控制乙肝”、“注意飲食飲水衛生”等衛生相關知識,擴大健康教育的影響力,提升節目質量和健康傳播效果,力爭做出精品品牌。
六、加強控煙管理,擴大控煙成效
1、加強宣傳。一是利用宣傳畫、黑板報、宣傳欄進行控煙知識宣傳;二是開展“世界無煙日”等活動宣傳;三是開展“無煙學校、無煙醫院、無煙單位”創建活動,發揮典型引路示范帶動作用。
第一部分2009年工作回顧
一年來,全市科技工作抓住重點領域,突破關鍵環節,以大科技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強化自主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高新2009年,我局將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作為推動自主創新的重中之重,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在全國范圍內整合科技資源,以更加更新的觀念拓展產學研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探索和開辟國內重點高校服務我市經濟建造和社會發展的新途徑,不斷提高對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能力,為我市與重點高校、科研機構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努力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開發與轉化.
〔一)努力爭取對我市產學研合作的有力扶持。在對我市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充分調研的基.6.122010*科技針對我市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著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升級的關鍵共性問題,積極引導企業聯合國內重點建造高校,共同提出促進產業技術水平提升的重大共性、關鍵和核心技術項目,積極爭取省部產學研合作平臺的支持.
2009年,我市共有23個項目列人省部產學研合作項目,獲得1430萬元資金扶持。其中,“綠色包裝產業共性技術”列人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獲得200萬元資金扶持,“高性能紙張的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列人*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獲得210萬元資金扶持.
(二)積極探索開展產學研交流對接的新模式。為總結市??萍己献鞯慕涷灣晒?、探索雙方合作的途徑與形式、推動*和相關高校全面科技合作邁上新臺階,2009年,我市采取主動“走出去”的形式,先后赴武漢市和成都市開展產學研活動。1月份,我市構造印刷包裝行業部分重點企業和有關專業鎮負責人赴武漢市,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就校市、校企產學研合作事宜開展深人洽談。本次活動實效顯著,勝利促成“共建廣東省綠色包裝與數字印刷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等10項科技合作協議的簽訂。10月份,我市再次構造產學研合作訪問團,赴成都市與*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開展產學研交流對接活動,促成我市企業與兩所高校簽訂了“綠色包裝與數字印刷產業重大共性技術”等13項科研合作項目.
(三)繼續辦好我市特色產業產學研交流傳統活動。繼前幾年連續勝利舉辦食品、包裝機械、新材料、輸配電設備制造等行業的產學研交流活動之后,2009年6月,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教導部產學研結合調解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09粵東(*)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產學研結合活動”又在我市勝利舉辦。來自*大學、省材料研究學會、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科院廣州化學研究所、廣東工業大學、暨南大學、*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省科技廳、省部產學研結合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粵東各市科技部門負責人,粵東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企業代表等參加了本次活動。產學研結合活動由科技發展論壇、產學研對接座談會和重點企業參觀考察等活動組成。本次產學研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共促成*大學與我市有關企業達成41項合作意向。本次活動的勝利舉辦,對于推動*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資源與粵東地區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需求實現有效對接、加速科技成果在粵東地區的轉化和產業化、提升粵東地區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造,提高自主創新的承載能力
2009年,我市創新載體建造取得新進展,創新服務體系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業隊伍取得新發展。全市科技創新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一)加大對創新載體的建造力度,優化科技創新的空間布局。一是科技園區發展態勢良好。高新區、民營科技園、軟件園、農業科技園等科技綜合、專業性園區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集聚效應持續增強,科技園區已發展成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業的重要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技術創新的聚集地,成為帶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工業財稅收人的主要來源。金平民營科技園現有人園企業300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10家,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家,園區形成了輕工裝備制造、印刷、食品、輸配電設備、精細化工五大支柱產業,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4.00億元,上繳稅金18.60億元,成為驅動金平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龍湖民營科技園現有企業252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47家,組建了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5家,一批光機電、電子信l/2010*科技·7技工作息、輸配電設備制造、生物技術企業在園區集聚,產業特色鮮明,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5.30億元,上繳稅金19.63億元,園區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軟件園現有人園企業65家,匯集了我市軟件產業的主要開發力量,其中醫療信息化產業特色顯著,依托于軟件園的“省火炬計劃醫療信息化特色產業基地”建造有序推進,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完善,2009年園區實現總收人6.5億元左右,軟件產品收人達到3.5億元,其中軟件服務外包2萬美元,實現了零的突破。此外,高新區、*國家電動汽車試驗示范區、農業科技園也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二是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成績喜人。加大力度引導和扶持特色產業基地開展科技創新,以基地建造帶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升級,不斷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綜合帶動效應。目前,全市4個國家級和4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為光機電、輕工機械裝備、智能玩具創意設計與制造、輸配電設備、印刷包裝、醫療信息化等6個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載體.
三是技術創新專業鎮建造成效顯著。繼續圍繞我市縣域經濟特色產業的發展特點,開展技術創新專業鎮試點工作,引導和扶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南澳縣深澳鎮、龍湖區龍祥街道、金平區大華街道3個鎮(街道)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市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增至26家,數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構造認定了龍湖區金霞街道、潮陽區關埠鎮、金平區東方街道、澄海區蓮上鎮、蓮華鎮5個鎮(街道)為*市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市市級專業鎮增至12家.
(二)鼓勵優勢企業搭建創新平臺,提高行業創新的服務能力。一是支持產業公共科技創新。加大對現有的輕工裝備等公共科技創新平臺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項扶持平臺的創新能力建造,*輕工裝備研究院的“節能減排技術實驗室建造”、“輕工裝備智能測控技術實驗室建造”兩個項目列入省科技計劃項目,獲得扶持資金320萬元。新啟動建造由澄海區與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術服務公共平臺”,該平臺的建造,對于研究和解決澄海玩具產業面臨的新產品研發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促進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具有重要意義。二是組建一批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積極引導行業優勢企業增強研究開發機構的建造,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提高行業的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能力.
2009年,新組建了高效節能換熱設備、現代電源、中藥、金屬包裝容器、再造煙葉、LED半導體照明、糖果涼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電動玩具8家省級工程中心和13家市級工程中心.
至2009年底,全市擁有行業公共科技創新平臺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實驗基地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3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44家,市級國有科研機構16家,市級民辦科研機構3家.
(三)培育科技創新的主體隊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民營科技經濟。2009年,我市積極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不斷壯大我市自主創新的主體力量。一是積極培育創新型企業。擇優選擇部分在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業,重點增強引導和支持,通過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探索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種類型具有示范性的創新型企業。2009年,廣東光華化學廠有限公司、*超聲儀器研究所、廣東金明塑膠設備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創新型試點企業。全市現有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7家。其中,廣東東方錯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西隴化工有限公司通過試點驗收,被認定為省首批創新型企業。二是按新標準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以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辦法》出臺及實一/2010*科技契機,在高新技術企業的重新認定過程中,敦促企業增強創新能力建造,規范財務治理,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更好的發揮在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工作指引》的要求,會同市財政、地稅、國稅部門大力開展宣傳培訓,精心構造申報,共推薦兩批共72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有62家企業通過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構造的專家評審,進行公示。三是大力培育民營科技企業。重點扶持一批具備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2009年,全市新增13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構造認定了29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全市累計認定市級以上民營科技企業616家,其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83家。同時,根據民科企業認定的新變化,制定出臺了《關于做好民營科技企業認定、考核和更名工作的通知》,就民科企業的界定,省、市級民科企業的認定標準、程序進行明確,不斷完善我市民營科技企業的培育和治理。四是努力培育軟件企業。新增2家省級軟件企業,全市現有省級軟件企業20家。五是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扶持政策.
2009年,省科技廳、經貿委、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制定了《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治理試行辦法》,規范了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的操作程序。該政策出臺后,我局會同市經貿局、國稅局、地稅局建立了實施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調解機制、明確了具體操作規程,推動此項政策在我市的貫徹實施。目前,此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中。此外,繼續做好軟件園人園企業的優惠政策落實,2009年共落實稅收優惠返還100多萬元,補助人園企業辦理著作權登記、雙軟認證和系統集成費用20萬元.
三、實施精細化治理和服務,實現創新資源的科學配置
2009年,我局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不斷規范科技治理手段、細化科技服務內容,提高科技資源配置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切實引導和幫助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構造實施科技計劃項目。積極引導和構造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通過科技立項扶持企業增強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認真編制2009年度*市科技計劃,按工業科技項目、信息技術項目、大農業科技項目、社會發展項目、其他項目(包括科技能力建造、創新體系建造等)五部分進行統籌安排,并在工業和社會發展項目中,重點安排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項目,大力扶持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項目,促進產業發展。本年度共安排項目159項,計劃總投資7.5億元,資金來源以企業自籌為主,市財政科技三項費用投人1745萬元作為引導啟動資金。這批項目的實施,預計年新增產值可達32.49億元,年稅利6.19億元,創節匯1.58億美元.
(二)抓好科技成果的治理獎勵。2009年度,主持省、市科技成果鑒定36項,包括工業項目17項、農業項目7項、醫療衛生項目12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項、國際先進水平11項、國內領先水平n項。進一步完善*市科學技術獎評審辦法,對評審專家選聘、評審方式、工作要求等進行明確規定,確保評審工作的科學公正。共評定市科學技術獎勵39項,其中一等獎1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3項,構造19項科技成果申報省科學技術獎勵,科技獎勵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激勵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三)增強科技項目的績效治理。一方面,構造開展2009年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增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及時、全面地掌握項目的執行情況,有效地發揮科技經費的引導作用,推動項目的規范治理和順利實施。另一方面,增強省級科技項目的規范治理,共構造122010*科技·技工作對181個省級科技項目開展結題驗收,其中,工業項目68項、農業項目48項、科技能力建造項目27項、民科園建造項目巧項、社會發展項目6項、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造項目6項、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項目4項、重點科技成果推廣轉化計劃項目4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項.
(四)加快技術市場的培育發展。大力發展網上技術市場,做好科技成果、技術需求項目的網上采集和工作,提升科技成果引進、吸收、轉化的服務能力。做好技術合同登記、統計工作,全年共受理、登記技術合同44項,其中技術開發合同40項、技術轉讓合同1項、技術服務合同3項。技術合同交易總額為2388萬元,其中技術交易額2291萬元.
(五)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根據我市外向型企業居多的特點,引導企業增強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在全球范圍拓展合作領域,并積極爭取省科技廳的立項扶持,發揮推廣、示范、帶動效應。2009年,我市共有5個項目列人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獲得扶持資金90萬元,立項數量和獲得扶持資金均為近年最好成績.
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發揮科技對新農村
建造的引領作用2009年,我市抓住國家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有利時機,繼續貫徹落實《*市農業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9一2010)》,加大力度引導和扶持農業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帶動我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造,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開展專題調研,明晰發展思路。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對我市農村科技和農村信息化工作開展廣泛深人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推進農村信息化建造》的調研報告,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開展農業科技區域創新能力調研,對2009年以來我市農業科技發展情況進行梳理,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報省科技廳。此外,還就海洋科技發展等開展專題研究,形成研究報告.
(二)功少決農業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興農。
一是發揮科技支撐效應,減少農業生產損失。年初,低溫冷凍災害對我市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造成較大危害。為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防寒抗凍恢復生產中的支撐作用,我局成立了農業防寒抗凍恢復生產科技應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切實做好科技防寒防凍以及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經精心構造申報,“潮南區無公害蔬菜生產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減災綜合措施”項目列入省科技減災專項。同時,指導各區縣各有關部門積極構造專家到種養大戶、農業基地指導抗災減災工作,依靠科技手段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實施項目扶持,引導農業科技發展。積極引導和精心構造本年度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個項目列人省農業科技項目,獲扶持經費123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提升了我市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三是扶持優勢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根據我市海藻資源豐富、海藻養殖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特點,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業的發展。進一步支持省重點課題“*海藻資源調查及開發”項目的有關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該項目在龍須菜、壇紫菜等養殖標準化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此外,引導各涉農科研機構發揮各自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林業種植、蔬菜瓜果種植、*柑品種改良等的技術研究和推廣,扶持引導本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四是實施信息直通車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化建造。積極構建我市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向農民提供及時的科技、市場等信息,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2009年,“*農村基層綜合信息服務體系(蔬菜產業)”列入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建造項目.
(三)開辟工作新路,增強農業科技合作。
在鞏固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關系的同時,增強與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的科技合作,尋求農業高校的技術支持。牽頭聯系華南農業大學,作為潮南區東華村的技術支撐單位,做好科技部認定的國家新農村示范點工作,幫扶東華村發展成為具有粵東瀕海平原種養業的示范典型。增強地區間的橫向農業科技合作,積極建立與我省粵西海洋大市湛江市的合作渠道。進一步深化對臺農業科技合作,推動*龍魚進口項目落戶我市。此外,積極構造引導我市農業科技界增強與*臺商的合作,以聯合攻關項目,共同促進農業科技的提高.
(四)構造科技下鄉活動,普及農村實用技術。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造,先后構造了在澄海區蓮上鎮蘭苑村舉辦的“科普惠農興村—送科技下鄉”,以及在南澳縣舉辦的“龍須菜栽培技術培訓班”兩次大型科技下鄉活動。同時,通過科技立項,支持*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開展龍須菜品種的引進和技術推廣工作,構造開展龍須菜栽培和加工技術培訓.
五、增強科技發展環境建造,完善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
2009年,我市科技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全市上下發展科技的意識得到增強,鼓勵自主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
(一)增強構造領導,統一思想部署工作.
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產學研結合工作會議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達學習省科學技術大會精神,表彰獎勵省、市科學技術獎的獲獎者,總結部署產學研結合工作。會議的召開,對于進一步增強全市上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造創新型*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科技創新的工作合力具有積極意義.
(二)出臺工作計劃,明確目標細化任務。
經充分醞釀、反復論證,市政府于3月巧日頒布實施了《*市科學和技術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科學分析了全市科技發展的基礎和環境,提出了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部署了重點任務,明確了規劃布局,是“十一五”期間統籌全市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政策。同時,制定了《建造創新型*行動計劃》(2009一2012年),提出通過實施行動計劃,切實推進創新型*建造,從而有效提高科技進步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三)開展科普教導,營造氛圍提高認知。
一是廣泛開展群眾科普宣傳教導。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全市廣泛開展了以“攜手建造創新型*”為主題的“科技進步活動月”活動,突出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撐發展兩大主線,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群眾性科技活動。二是引導科普場館增強功能建造。精心構造我市的省級青少年科技教導基地申報省科普項目,增強基地建造,完善科普功能。“*科技館模擬人體解剖實踐室”、“科普畫廊的建造與利用”和“教導基地科普宣傳演示設施建造”列人省青少年科技教導基地科普項目。積極引導科普基地開展科普活動,發揮科普功效,*科技館新增“青少年科技探索園”常設科普展館,全年承辦7項大型展覽及科普活動,完成各項學術報告會、講座、論壇技術演示等科技活動59場次,承接舉辦各類培訓班18場次,接受參觀科普展覽85000人次。三是增強基層科普陣地建造。引導一批基礎良好、具備一定科普能力的街道社區居委會增強科普功能建造,經常性開展科普教導活動,建立和發展面向群眾的科普活動前沿陣地。金平區永祥街道永安社區、石炮臺街道新湖社區、海安街道海悅社區,澄海區澄華街道華冠社區被認定為2009年度廣東省科普示范社區。四是及時報送政務信息和開展宣傳報道。全年共向省科技廳報送信息專報6期,向l/2010*科技·11·技工作市委報送信息專報18期,向市政府報送信息專報17期。出版編輯《*科技》4期。通過新聞傳媒、網絡大力宣傳報道我市的科技工作動態。參加電臺“民聲熱線”欄目,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二是實施項目扶持,引導農業科技發展。積極引導和精心構造本年度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個項目列人省農業科技項目,獲扶持經費123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提升了我市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三是扶持優勢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根據我市海藻資源豐富、海藻養殖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特點,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業的發展。進一步支持省重點課題“*海藻資源調查及開發”項目的有關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該項目在龍須菜、壇紫菜等養殖標準化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此外,引導各涉農科研機構發揮各自專業技術優勢,開展林業種植、蔬菜瓜果種植、*柑品種改良等的技術研究和推廣,扶持引導本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四是實施信息直通車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化建造。積極構建我市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向農民提供及時的科技、市場等信息,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四)抓好隊伍建造,強化治理提升服務.
認真開展“繼續解放思想,保持改革開放,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學習討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