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教學內容不合理
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軟硬件更新快速增長,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然而在現在的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過程中卻沒有考慮這些因素,導致教學內容比較穩定、知識陳舊,教材和教學相關的軟硬件環境沒有及時進行更新,尤其是教學內容沒有和學生所學專業進行緊密結合,未能達到課程內容為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教學目標,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1.2課程體系與專業脫節
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第一學期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基礎,第二個學期理工類專業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文史類專業開設《VFP程序設計》,同一課程采取同樣的教學大綱,統一學時。導致了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不能切實解決專業的實際問題。由于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堂教學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未能達到課程的預期教學目標。
1.3教學方法簡單
當前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是模式上,盡管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但教學效果不夠明顯。沒有采取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模式,不能滿足實現討論式、案例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標。
2教學改革
針對以上問題,依據“互聯網+行動計劃”,對課程目標、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四個方面進行如下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探討。
2.1課程總體目標
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充分考慮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差別性,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學時、學分依據理工、經管、文法、藝術、師范等類別進行了區分設置。堅持從“工具論”上升到“方法論”,從單純的“實用技能”轉變為“思維訓練”與“能力訓練”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理念,以“互聯網+”為切入點,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計算機思維能力、互聯網思維能力和解決專業問題能力。
2.2構建課程體系
由于“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行動的推進,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將要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所有的專業共同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大學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依據專業的不同開設不同的課程。理工類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財經管理類專業和文法類專業開設《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藝術類和師范類開設《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根據專業的目標,后繼將要開設1—3門相關的計算機課程。師范類專業開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數學專業開設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及有關算法的課程、自動化專業開設有關嵌入式系統開發的課程、制造類專業開設有關物聯網技術方面的課程、財經管理類開設有關電子商務網站的課程。通過針對不同專業開設不同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具有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的應用能力。
2.3教學內容改革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中,理工類專業課程內容側重信息檢索技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跟蹤學科領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和獲取信息的能力。經管類專業課程內容側重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文法類課程內容側重Internet基礎與應用,培養學生有效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的能力;藝術類課程內容側重多媒體技術,培養音頻、視頻信息的采集和處理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增加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等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具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理念和思維方式。開設的第二門課程應依據專業類設置不同的課程,為了更好地為專業服務,尤其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業等有關的專業,探索與互聯網+的實際應用問題,通過算法實現和設計滿足專業需求的教學案例,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求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能力。
2.4教學方法的改革
以案例來組織課程講授知識點,以應用為主線加強能力訓練和思維訓練,堅持理論夠用和注重算法實現的原則;采取案例驅動教學方法,在實驗室進行互動教學,邊講邊練,以提高教學質量和鞏固學習效果。課堂教學通過精彩教學案例帶動知識點,講、學、練相結合,實現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物聯網等有關最新技術發展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計算機最新應用技術,開闊了視野;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精講”。針對專業不同開設的實驗項目,如In-ternet實驗、高級排版實驗、PPT多媒體作品實驗、電子表格實驗、多媒體應用實驗、迭代遞歸算法實驗、二分查找實驗、計算積分算法實驗、數據庫應用實驗等項目。通過實驗項目完成相應的案例,培養了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采取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改革方式,探索“互聯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結束語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改革探索
根據教育部“1+X”培養要求,許多本科院校都將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大學一年級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它的主要內容通常包括關于計算機系統的概述、Windows操作系統的介紹、Office系列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應用、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常用的工具軟件、數據庫系統的簡介、簡單網頁設計與制作以及計算機編程語言的學習等方面。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幫助他們把以往的基本知識結合成完善的知識網,還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問題就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效果一直不容樂觀。作為針對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其授課對象包含文、理、藝術類等多學科學生,難免知識體系與思維習慣有所不同。同時,隨著當前計算機教育的普及不夠均衡,許多來自城市的學生在中小學時就已開設過相應的計算機課程,因此入學時就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技能。而來自農村的一些學生,特別是來自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入學時才剛剛接觸計算機。針對這樣的現象,開展課程的分級教學就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對策。
二、分級教學法的改革實施1充分了解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掌握情況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級教學就是指在大學計算機教學中要堅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以及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課程開展之前就需要明確了解學生的基礎能力和技能掌握情況。然后可根據他們的能力進行合理地分班,為分級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2選取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
由于近年來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興起,導致很多教師和學生只是為了取得證書而學習,沒有明確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目的和意義,在理論課堂上一味地進行考試相關知識點的灌輸,實踐操作時也只注重考點的訓練,而教師對于考試大綱之外的知識點只是隨意帶過或根本不講。這難免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缺失,教學效果差。而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分級教學就能夠有效地改善這種情況。也就是要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細化計算機基礎知識,堅持理論聯系實踐,才是保證有效教學的關鍵。具體來說,比如,針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班級,在講解Office系列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應用時,可采用項目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如在“word軟件的使用”這個知識點上,可以安排一個學“畢業論文的排版”小項目,給出學生一個未排版的論文以及排版要求,讓學生自己尋求解決的辦法,并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字體、字號設置,文章的分段、分節,頁碼設置、目錄生成、項目編號等相關知識點的應用,讓他們體會到知識運用的樂趣和項目完成的成就感。而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班級,在對同樣的知識點“word軟件的使用”講解上,就應采用實例教學法,在詳細介紹其中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時,就應當及時舉出相應的實例進行演示,從而使學生更為直觀具體地體會到所授知識,提高學習興趣。
3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為了保證分級教學的順利實現,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養,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主要內容,不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適時進行更為深入地進修,在生活中也應時常注重應用實例的搜集,緊密結合社會實際完善和充實教學內容。同時,要多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堅持創新,采用多角度、多層次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改變呆板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分級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做到因材施教,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
參考文獻:
1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的適應性
1.1大學計算機基礎的特點
就各大高校實際的課程設置情況看,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主要是被安排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在這一階段,學生剛剛從高中校園踏入大學校園,各方面的理論知識都還比較缺乏,相應的知識體系也有待構建。就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而言,其各章節知識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性,也具有很高的實操性?;谶@一特點,就要求其教學過程必須結合理論與實踐。不僅如此,大學計算機基礎各個章節之間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前后知識的銜接十分緊密。如果學生對某一環知識的學習出現了脫節,就會導致其對后邊知識的學習掌握難度上升。
1.2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就當前是情況而言,大學計算機基礎存在一些教學問題,對教學質量形成了一定影響。從課程安排上而言,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大學計算機基礎只是一門公共必修課,在教學時段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諸如安排在晚上。在教學內容的布置上,理論教學過多,實踐操作過少,教學活動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不僅如此,前后章節知識的銜接不暢,教學內容不成體系等,都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上表現出的問題。就教學手段而言,由于教學活動過于偏重理論,許多教師都是單純依靠PPT展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缺少實踐性的操作,對學生的指導意義不強。
1.3案例教學在大學計算機基礎中的應用優勢
案例教學法強調了教學活動對案例的應用,在實際案例中展開計算機基礎教學。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自身所表現出的特點看,其運用案例教學法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首先,大學計算機基礎的理論性較強,許多知識單純依靠書本或是PPT是無法迅速理解掌握的。通過案例教學,將這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融入案例之中進行講解,可以方便學生理解。其次,大學計算機基礎對實踐操作的要求較高,通過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實踐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項等形成清晰認識,以便教學活動的展開。最后,大學計算機基礎相關知識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聯系,比如word、Excel等軟件工具的應用,學生具有很強的學習興趣,方便案例教學的實施。
2案例教學在大學計算機基礎中的展開方法
2.1展示教學案例
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展示教學案例是首要任務。但是,展示教學案例并不是通過多媒體設備直接播放即可,還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比如,在教學PPT制作的過程中,需先對教學重點進行簡單梳理,然后再播放教學案例。在學生觀看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時暫停進行講解,強化學生對案例中知識點的理解。
2.2分析教學案例
在播放完畢教學案例之后,就需要對教學案例進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更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播放完畢“我的大學”這個演示文稿之后,學生可能更多地將精力集中在大學介紹上,而對演示文稿的制作卻存在忽略情況。因此,在播放完這個演示文稿之后,教師就應該針對“我的大學”這個演示文稿對其制作方式和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具體而言,要制作一個演示文稿需要從五個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建立一個空白演示文稿,對其版式進行選擇。在選擇版式的過程中,應該對“我的大學”這個題目進行充分分析,選擇比較合理的版式。其次,文字輸入。在演示文稿中,文字表達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直接添加和插入文字兩種方法進行。直接添加就是在需要輸入文字的地方直接添加文字,插入文字就是通過插入菜單中的文本框命令,完成文字輸入的操作。第三,幻燈片模板的使用。演示文稿中播放幻燈片時通常具有一樣的顏色和背景,風格基本上能夠保持一致。要實現這一步驟,可以依靠格式菜單中幻燈片設計的模板設計這一功能,對幻燈片模板進行選擇。第四,超鏈接設置。實現超鏈接的手段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先選中超鏈接地址,然后通過插入功能中的插入超鏈接進行。另一個手段是利用動作按鈕設置超鏈接。最后,設置背景音樂。在演示文稿中,背景音樂可以起到顯著的認知作用,一般是利用插入菜單中的聲音和影片這一功能進行音樂的插入和設置。通過上述案例分析,就可以讓學生對案例教學內容要點形成深刻認識,進而有效掌握大學計算機基礎的相關知識。
2.3討論案例
討論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升華環節,即通過討論案例能夠實現案例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完成案例分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案例中的知識點展開討論。就以上述“我的大學”演示文稿的制作而言,值得討論的地方是比較多的。比如,如何制作出和別人具有明顯區分度的演示文稿、如何通過不同的方法實現音樂插入、文字輸入等。在討論環節,教師應該先給學生預留5到10分鐘的討論時間,期間對學生主要提及的問題進行簡單快速的分類整體。在學生自主討論結束之后,教師應該對學生討論所表現出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深入相關知識點中,加強剖析,結合案例再次進行辨析,是學生徹底掌握相關知識。
3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案例的設計
3.1教學案例的設計原則
設計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案例,必須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才能得出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案例。第一,綜合性原則。大學計算機基礎從其自身特點上看,就是一門綜合性比較高的課程,各章節知識點的關聯程度很高,知識的綜合性很強。比如,word中的表格制作,其既可以通過自帶的表格繪制功能完成,也可以通過excel活表格完成表格制作。所以,在設計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知識點的綜合設計,盡可能全面的歸納教學知識。第二,實用性原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相關知識具有很高的實用性,比如ppt的制作、word的操作等,對大學生而言都是比較重要的實用技能。因此,在設計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最好選擇和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具有直接關聯的案例,以此增加學生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興趣。比如,畢業論文模板制作、求職簡歷制作、成績表的設計等,都是具有很高實用性的教學案例。第三,啟發性原則。教學案例的作用不僅僅是羅列書本中的知識點用于承載教學活動,其還應該具備啟發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相關知識能夠實現全面深入的掌握。第四,典型性原則。典型性原則是指教學案例的設計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對相關知識點反應能夠比較突出,具有很高的區分度,不會和其他教學案例出現雷同的情況。
3.2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案例設計
第一,word教學案例設計。比如要設計“校園介紹”這樣一個文檔,需要使用到字體段落設置、分欄、首字沉降、項目編號、插入圖片、文字方向、文字邊框和底紋、藝術字等多種基本功能。所以,在設計“校園介紹”這個文檔時,就應該按照實際的介紹流程,逐一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編制羅列。在比如在設計“畢業論文”模板這個案例時,首先就需要對各級標題的字體和字號進行設置,比如正文標題宋體三號居中,段落大標題宋體四號居左,段落小標題宋體小四居左,正文內容宋體小四左對齊,頁眉和頁腳插入,公式編制等,這些都需要在案例設計中反映出來。第二,Excel教學案例設計。Excel的教學案例設計可以將期末成績表作為案例,設置好表頭的人員、分數、科目、排名、總計等多個項目,然后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對成績分布進行分析。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函數功能,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數據透視、圖表生成等一系列操作。主要涉及的函數包括了Max、Min和IF等。此外,還可以以課程表設計作為教學案例,以此加強教學案例的實用性,其設計過程和成績表的流程較為相似,但是在具體要求上則相對簡單一些,比如不需要進行排序或是圖像生成等,知識單純要求進行表格制作。通過這些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基礎的學習過程中,對相關知識形成全面掌握。
4結束語
專題策劃人:彭遠紅
主持人簡介:李鳳霞,女,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計算機基礎教學部主任、虛擬現實與仿真計算學科方向帶頭人,教育部“大學計算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北京市教學名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計算機學會虛擬現實與可視化委員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虛擬現實與仿真計算、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基礎教育;lfx_lfx@bit.edu.cn
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其中,大規模在線教育技術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應該看到,計算思維能力培養重在教學內容改革,即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在線教育技術解決了傳播手段問題,但無法解決教學內容存在的實質問題教學內容改革剛剛開始,進一步深化仍面臨一系列問題:新內容與教學設置的匹配問題;新理念與師資的適應問題;新需求與舊資源的更新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更完善的課程體系和更前沿的教育技術的支持。
北京理工大學自2012年提出虛擬實驗教學思路至今,從完善課程實驗體系方面展示了“理論+概念+方法”的全新方案,改善了“以應用軟件實踐為主”的實驗教學內容設置,從教育技術方面給出了“理論可驗證+概念可視化+方法可交互”的虛擬現實與仿真技術的全方位支持,從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以往的實驗體系和教學模式。該教學成果被北京工商大學、北方工業大學、河南大學、武漢輕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多家院校采用,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014年北京理工大學成功獲批教育部“國家級大學計算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來,虛擬實驗教學方式得到了廣泛關注,已經開始向計算機專業課程以及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公共基礎課滲透,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虛擬實驗教學技術日益成熟的契機下,201 5年6月,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召開了“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第三期沙龍活動,圍繞“虛擬實驗方法全面助力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展開深入研討,并就借助MOOC模式推動課程深化改革和推廣作了具體研究落實。《計算機教育》雜志始終關注虛擬實驗教學成果的推廣,遴選會議4篇論文,形成專題,繼續探討如何將計算思維理念與計算機教育教學相結合,如何將虛擬實驗方法應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和計算機專業教學中。
關鍵詞:文科院校;公共基礎課;《大學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04
0 前言
大學的計算機基礎課在我國已經有了一段的時間,最開始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掃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性質也發生了轉變,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和素質培養。當前階段要想促使大學計算機教學基礎課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必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便于能全面的促進學生發展。下面將對文科院校公共基礎課《大學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的改革與實踐進行詳細的討論。
1 《大學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改革的目標與設計理念
1.1 融合通識教育理念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在我國不斷的深入發展,計算機與其他的學科之間出現了明顯的交叉形式。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一定要重視起對學生計算機教學中的通識教育理念培養。對于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目標應當定位在未來的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通過計算機基礎素質的提升來為日后學生的發展奠定穩定的基礎。同時要在計算機教學中強調學科的智慧性和知識性。同時應當對計算機教學基礎進行層次上的劃分,強化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和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手段等,以便于能促進學生在計算機基礎學習中得到更高的提升,促使學生的計算機思維能力能得到發展。
1.2 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在對文科院校的學生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起對學生的分級教學案。而在分級教學中又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體性等方面來進行實施。面對當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需求,應當積極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并融合現代教育理念,來實施分級教學[1]。此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于學習中的個性化發展,調動學生積極性,強化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1.3 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在對文科院校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并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實踐條件。例如采取多媒體制作方式或者綜合性實驗等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素質上的全面性提升。
2 文科院校公共基礎課《大學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改革與實踐
針對當前階段我國的文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來說,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并不是重視,因此,在當前有必要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改革,以便于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
2.1 分級教學的開展基礎
分級教學的開展主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和個性等方面來進行劃分,同時當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社會實際需求等方面的內容。之所以能在文科院校中實施分級方式主要是因為我國高校多數采取學分制方式來進行考察,這就為計算機的分級教學提供了理論上的保障[2]。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來進行靈活的選擇,可以自由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內容,從而促使教學中以人為本概念得以展現。同時,現代院校當中都有局域網,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能夠提供大量的網絡資源和視頻教學內容,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好環境,同時也為分級教學和合作學習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
2.2 分級教學的實施
(1)任務驅動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方式是一種比較適合計算機這種操作性強的技能學習方式。計算機教學不僅要求實踐性,同時還需要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計算機來解決其他的相關問題,以便于提升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素質。在教學中采取傳統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對此,教師應當積極的利用任務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讓他們通過任務方式來探尋新的學習內容,并找到更加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方式。(2)協作教學方式。對于文科院校來說對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基礎能力上得到提升,而不是培養學生在軟件方面成為專業的人才。例如我校的“Excel高級應用技巧”課程,即是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延伸和提高,又是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效結合。在完成一個綜合案例設計過程中,教師首先按學生能力劃分為多個工作小組,并將綜合案例切割成多個模塊。然后根據各工作小組的層次來分配模塊任務,整個合作的過程中學生既能與其他同學之間相互溝通,同時也能對當中不明白的地方通過協作的方式來進行解決,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協作學習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慧能夠被整個群體所共享,這對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和完善學生協作能力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實施分級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3 結語
文科院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其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不是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個性發展等來進行分級教學。在分級教學方式中,教師還應當重視起學生的實踐性和協作性提升,促使學生在教學改革中得到全面提升,真正的幫助學生成為適合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云,韓存梅,邊宗,達娃次仁.淺析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軟件工程師,2014(01):10―12.
[2]張艷芳.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設計[J].現代計算機,2013(10):60―63.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藝術類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5.07.014
本文著錄格式:余欣,藝術類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討[J],軟件,2015,36 (7): 68-70
0 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從開設至今,已經從傳統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教育轉向以計算思維和信息素養為主的范計算機式教育。并且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普及到中小學課程中,如何在新形勢下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成為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難點。本文從各專業后續課程中出發,研究開設與專業相結合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增強學生工作后的適應性。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現狀
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很多高校類似,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完計算機基礎課程后再學習計算機專業課程,其整個大學期間都會不間斷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另一類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這類學生占學生總數的95%以上,他們在學習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后,將學習本專業相關的課程,很少有機會再學習計算機知識,而各個專業課程中對計算機技能要求也不盡相同。我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分為理工類、文史藝術體育類,兩類學生對計算機相關概念的要求不太一樣,這就需要計算機任課老師與各專業課程老師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各專業的需求,進而修改教學內容。
2 各專業后續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課程
根據我?!侗究迫瞬排囵B分案》中各專業后續課程的安排,并與相關專業任課教師進行充分交流,充分了解相關專業對計算機知識的依賴程度,我校各專業后續與計算機相關課程安排如下:
2.1 體育類專業
我校體育類專業有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兩個專業,在計算機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體在后期涉及的計算機相關課程有第四學年開設的體育繪圖,即利用簡圖來表現各種體育動作。
2.2 音樂類專業
我校音樂類專業有音樂學、舞蹈和音樂表演三個專業,后期開設的與計算機相關課程有計算機音樂、音樂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音樂教學課件制作。
對于音樂專業可以在教學時適當增加音樂制作和視頻編輯軟件的介紹,例如對所錄音頻進行編輯處理,指導學生制作多媒體音樂課件。
2.3 美術類專業
我校美術類專業有美術學、環境藝術設計和平面藝術設計三個專業,開設的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課程有影視剪輯基礎、設計軟件應用(包括photoshop、coreldRAW、3DMAX、flash、AutoCAD、Dreameaver、Adobe indesign等)、網頁設計、設計制圖、flas設計、網站布局設計、網絡動畫廣告設計、影視后期技術、網絡營銷和網站優化、多媒體網站綜合設計、CMS網站設計基礎、影視包裝與后期合成。
2.4 傳媒類專業
我校傳媒類專業有播音與主持技術、廣播與電視編導、戲劇與影視文學和動畫四個專業,后期開設的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課程有:影視錄音技術、數字多媒體制作技術、網頁設計與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非線性編輯、數字影視制作技術、網頁技術與網頁設計、影視錄音基礎、影視動畫設計、多媒體技術及應用。
3 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那么如何進行課程改革,使大學計算機這么課程更好的為各專業服務呢?目前我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分兩個學期進行,第一個學期講解計算機文化基礎,包含office辦公軟件基本應用,第二個學期藝術體育類專業學生統一學習access數據庫,對于藝術體育類專業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學生學習興趣也不高,逃課現象比較嚴重。結合我校各專業后續的課程設置和其它相關專業院校計算機課程設置情況,制訂符合學校特色和專業特色的計算機課程教學體系。
3.1 開設與專業應用相結合的計算機相關課程
要進行教學改革,首先要根據各專業的需求,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即開設與專業應用相結合的計算機相關課程。
通過對體育類專業和音樂類專業后期開設的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比較可以看出,兩類專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以外,還需要掌握專業軟件的簡單使用。對于這兩類專業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可以采用同一種課程教學體系,即注重講解計算機文化基礎、office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圖像處理技術、音頻處理技術,對于圖像處理和音頻處理則可以以常用軟件的使用方法講解為主。
通過對美術類專業后續開設的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分析,美術類專業對于設計軟件應用、網站相關技術、網絡動畫等方面要求較高。對于美術類專業可以在第一學期講解計算機文化基礎、office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第二學期開設網站相關技術課程,如網站設計技術、網絡動畫技術、網站常用數據庫技術等。
通過對傳媒類專業后續開設的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分析,傳媒類專業對于設計數字多媒體技術方面要求較高,同時對于網站技術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對于傳媒類專業可以在第一學期講解計算機文化基礎、office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第二學期講解多媒體技術相關課程,如音頻視頻編輯、動畫設計等。
3.2 完善教學模式
在如今這個以學生為教育主題的社會,教師的角色已經不只是簡單的灌輸知識,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選擇相關的學習方式和方法。目前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計算機前講解,學生通過投影觀看教學課件,遇到需要記下的重點知識,很多學生會拿出手機拍照。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活躍課堂氣氛,也降低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由于藝術類專業學生都比較活潑,這種教學模式根本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也就出現了逃課的現象。
在教學模式上,可以先由教師根據各個專業的應用,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先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學生在經過了自我探索后仍然不能解決,教師再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即使學生不能自我解決問題,但是也讓學生從以前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了,當然,根據不同學生的操作水平,應該分別設置不同的問題,這也是目前提的比較多的分層次教學。
當然目前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可能安全適應各種層次的學生,任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最適合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到最需要的知識。
3.3 開放網絡輔助教學平臺
我校自主開發建立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在2009年就已經在大一學生中投入使用,截至目前累計訪問近240萬人次,該平臺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由于硬件設施影響,目前該平臺只針對大一的學生開放,學生學習完計算機課程后就無法進入系統,也就無法繼續學習相關的計算機知識了。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后續的大學時間里就很少去鞏固和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了,也就導致操作能力下降。有的學生甚至連自己的畢業論文和個人簡歷都無法自己獨立完成。有必要將網絡輔助教學平臺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并將所開設的所有的課程的內容融人進平臺,以方便學生進行自我學習。
在開放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同時,任課教師可以采用現代化的網絡手段來更好的和學生進行溝通,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例如對每個班級建立一個QQ群,找幾個熱心的同學當管理員,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和意見可以在群里交流,當某個同學提出問題后即使教師離線,其余的同學也可以幫助解答,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師生關系。
3.4 轉變考核方式
目前,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我校采用的是機試的方式,即所有的學生在學習完課程后通過網絡考試系統統一參加期末考試。這種方式不能將所有學生所掌握的技能一次展示出來,也無法體現出專業特色。因此,我們可以轉變考核方式,將網絡考試系統開放,即學生隨時都可以利用這個考試系統進行自我測試;對個別課程也可以采用進行課程設計的模式來考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來選擇內容進行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為本專業課程服務;對已經很好掌握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同學可以開展免修,即利用網絡考試系統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計算機能力測試,成績達到一定標準的可以免修第一個學期的《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對這樣的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開設一些選修課程。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公共必修課程,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是當代大學生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文化意識,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并初步具備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解決本專業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由于全國各省份在中學階段對學生計算機水平要求不同,導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園時,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層次差異較大。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教師無法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等方面更具針對性地組織教學,使得基礎不同、專業不同的學生無法都得到最適合自身培養目標的計算機教育。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分層次教學改革將從多個方面推進,該文重點研究教學內容的改革。由于該校在該課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因此分層次地設計典型教學案例、辦公案例就成為研究的核心問題。
1 分層次改革總體思想
我校根據教學現狀實施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著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指導思想的同時,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活化了計算機教學。新生入學后,統一參加我校組織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測試”,根據測試成績,劃分出免修和必修兩個級別,依據級別的劃分進入不同的計算機學習階段,為學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學習空間。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據水平測試中的各個測試模塊來分析學生的成績、結合改革后的課時,以“任務為驅動,案例為導向”優化大學計算機基礎各個教學模塊的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形成“分層次教學案例庫”,即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專業、各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案例,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使他們獲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計算機教育,使計算機教學更契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2 案例分層次設計
(1)計算機操作水平測試的成績能夠達到80分以上的同學,準予免修該課程。免修的學生雖然可以不必與其他學生同在課堂學習基礎內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參加該課程期末考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為了滿足這部分學生的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為他們安排了指導教師,他們需要自主完成指導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教師會定期對其學習情況進行指導、檢查和督導。此層次的教學案例需要由教學經驗豐富的計算機教師設計,在該校原則上要求由多年教授辦公自動化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師完成設計。原因是,對于這部分基礎比較雄厚的學生,如果提供的教學案例過于簡單直接,學生會缺乏學習興趣,案例必須突出較強的綜合性、實用性、設計性。該校是應用型大學,因此我們將很多學生未來學習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識增添入學習范圍,這樣可以使該校計算機教學向著“合格職業人”的培養靠攏。例如:Word中的“論文排版”案例,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較厚的學生也對畢業論文排版案例興趣度極高,雖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實驗難度較高的索引目錄、分節符控制、奇偶頁頁眉頁腳控制等問題,但學生們都能夠通過交流、查閱資料、查詢網絡等方式解決。Excel部分、PPT部分,指導教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將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列出,要求學生將自己模擬為職場中的特定職業人,自主設計辦公案例,數據源、主題均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和設定,設計中必須涵蓋教師提供的知識要點,增添自我開拓創新的知識點可以加分,這恰恰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同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通過考查學生的綜合實踐、設計創新能力,還可以選拔出一些未來在計算機領域有發展潛力的尖子學生,為其提供參加校內外競賽的機會,樹立學習典型,激勵其他同學,增加計算機學習的內驅力。
(2)計算機操作水平測試的成績未能達到80分的同學,必須按照學校常規教學要求到微機實驗室完成該課程的正常學習。這部分必修學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計算機水平的差異,在同一個課堂學習,如何實現分層次教學,這是該項改革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問題。除了從教學形式上組建學習小組,為每個層次選撥學習組組長來輔助教師教學,更重要的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了全方位、立體化的資源包,其中的教學案例、辦公案例細致地劃分為基礎型、提高型、課后型,基礎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案例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例如:Word排版中一個經典辦公案例“邀請函”設計,在分層次案例設計的方案下被劃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型案例僅要求基礎薄弱的學生運用老師講授的知識點,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請函的簡單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礎相對厚一些的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設計邀請函;課后型案例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從網絡或參考書籍上查詢Word郵件合并功能的應用,完成邀請函的批量制作。這種分層次的案例設計,特別適用于學生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始終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任務的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使整個課堂氣氛真正的活躍起來,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