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政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伴隨我們國家社會文明的進步以及發展,再加上對傳統教學的改革,原有的政治教學方法已跟不時代的腳步,無法適應當前時代的要求。因此,讓高中政治課堂披上生活的光環,其實是對高中課堂多元化的一種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也可形成良好的政治教學氣氛。
2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的表現
2.1日常生活的課堂化
當前時期的政治課堂,是要針對教學活動由空間、時空兩個方面進行優化、調控,讓生活的豐富經驗可以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調動。總得來說,就是要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充分融入生活的內容,且這些內容是要豐富的、靈動的,把教學轉變成為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2.2現實生活的學生化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表明,學生的生活包括了日常的生活活動及學習活動,在教學中,要注意區分好兩者間的關系。但是,也要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高中政治教學內容一定是真實生活的映射,是對學生的一種真實反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學生對自己生活的控制。
2.3可能生活的學生化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道路上具有更強的發展及生存能力,需要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貫徹相應的教育思想,為今后的光明生活而開展教育。同時,這也是生活教育的本質。因此在課堂的教育中,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分析,是為了幫助學生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給學生提供更好、更多的發展機會。
3將生活化融入于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方法
3.1改變教學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與書本分離,轉移學生的視線并開發他們的思維,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去走近、走入生活,然后開始去做他們自己認為有意義事情。所以對于高中的政治老師而言,要走出講臺,走進學生,讓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互相學習與探究,實現教育角色的變化,讓教師可以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還要轉變“唯書至大”的傳統觀念,只有把原有傳統的觀點改變了,才能運用更多元、更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吸引學生,讓他們可在一個相對快樂及和諧的環境中去學習、掌握知識,形成自學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2創新教學方式
新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為基礎,對他們的創新精神、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因此,如果想要提升教學的目標,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去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并且培養學生的創新力。生活化教學是以“生活”這一舞蹈作為背景的,其目的是為了找到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的最好切入點,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至生活及原有的知識架構中。教師在課堂上可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營造生活場景——學生去對場景進行體驗——得出結論(由教師引導)——提升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單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更可實現知識理論的升華,讓學生體會到更深層次的政治含義。同時,教師可多組織學生進行小品、話劇等表演節目,從而將教學內容通過生活場景表現,以此來激發課堂的活力。例如,在講解政治名詞“賣方與買方市場”時,學生在理解時容易出現混亂的情況。那么教師即可聯系生活讓學生進行區分、理解。組織學生開展生活當中的買賣場景,讓學生可在演示的過程中感受到兩者的區別所在。
3.3充分對生活資源進行發掘,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但最為重要的還是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轉變。即是讓高中的政治課堂可以與生活化緊緊聯系。從本質上分析,這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把多樣性的生活資源轉變成有效教學資源,大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可以更好去理解政治的內涵。
4結束語
積極向上的情感、心境和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將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從而為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提供有利條件。假設學生認為課堂氣氛很緊張,害怕說錯話被嘲笑、被批評,他們就不敢大膽地發表看法、不敢暢所欲言,這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深入討論和溝通,甚至不利于學生形成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更談不上培養創新思維。高中政治就其學科特征來說,本身就比較偏理論性,緊張的課堂氣氛不僅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該注意在課堂上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尊重、欣賞、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師還應協調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不因為怕被同學嘲笑或者被認為出風頭而抑制自己的表達欲望。教師應該仔細觀察每位學生的表現,聆聽每個學生的心聲,深入到學生中間去。通過把創新的機會公平分配給學生并鼓勵他們互相合作,盡可能地消除和化解同學之間的抵觸、對立和不信任等負面情緒,引導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從而激發全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參與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學習興趣就是學生試圖掌握某項技能或者知識,培養興趣,參加這項活動,并且具有極強的積極求知的欲望。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那么他的能力能夠發揮到80%以上,然而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卻僅僅發揮20%,學習也是一樣。假如學生對某一個學科或知識點不感興趣,不但會遏制學生自主求知的能動性和活躍度,而且會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緒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一環。首先,善于旁征博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方法,借用能夠讓學生身歷其境的實例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思想政治方面的課程比較生澀、趣味性不足,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思維情景往往不能取得內在統一,學生經常會發覺這樣的課程比較枯燥乏味,創新就更談不上了。比如,高中政治教師在講解教材中的哲學知識時,就可以通過通俗的方式講解書本知識,把一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口口相傳的哲學道理,膾炙人口的歇后語,情意綿綿的民謠,優美動人的音樂,妙趣橫生的謎語,發人深省的漫畫,還有國內外比較重要的大事和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熱點問題等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新的感受、新的發現,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思維保持長久活躍的狀態,增強求知欲和大跨步的創造能力,為學生創新進步的發展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其次,設置疑問要求學生回答,鼓舞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回答問題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是夠多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法,擅長在每個關鍵時刻給學生設置問題是老師的一把寶劍,創造學習障礙和難點,從而在學生心中引起波瀾,讓他們思維的火花在頭腦中迸發,鼓舞學生追尋真理,在自主發揮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再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養成創新和思維的習慣。上教育思想課時,教師可以融合教學內容選一個合適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這些好的學習習慣都對學生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只要經過精心的策劃和備課,不拘于格式,大膽創新和開拓,最終使學生在課堂上迸發最璀璨的火花。
三、教導學生注重自身素質的發展
高中政治教師應注意教學模式的改革,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注重讓學生在主體作用發揮的同時自覺培養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1.安排學生當次“教師”。高中政治課堂有很強的互動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人當一次教師。安排學生備課,指導他們獨立搜集資料、處理教材,強調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每節課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講課,要求學生盡量在有限時間內清楚課本的教學目的、內容、重點及難點等。最后教師再進行點評和總結。通過鼓勵每位學生當一次老師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2.鼓勵學生課堂討論。創新思維的兩個基本特征是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高中政治教師要實施創新教育,就要注重從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出發,課堂討論就是訓練學生這兩種思維的重要途徑。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切磋和辯論。課堂上的討論可以通過全班集中討論和分組討論兩種形式展開。其中,分組討論鼓勵學生都積極發言,踴躍表達想法。通過不斷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動腦能力和發散思維,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和想問題的視角,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運用聯想對比的手法,鍛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既然發現問題了,下一步當然就是解決問題。但當學生剛剛開始接觸一個政治原理時,往往會覺得它晦澀難懂,正因如此,常常使學生選擇半途而廢,不再繼續探究下去。要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學習方法。理論知識固然枯澀深奧,但如果能夠運用聯想對比的手法,化復雜為簡易,將復雜的政治原理套用在簡單的生活實例或學生熟悉的知識中,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它。以馬克思哲學里的運動規律為例,所有的事物都處在運動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那么在這個原理中如何理解相對的靜止和絕對的運動呢?我們不妨搬出物理學中的理論。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知識點,以他們熟悉的知識內容為切入點,讓學生靈活運用聯想和對比,將陌生、復雜的政治或哲學問題化為熟悉、直觀的生活常識或已經掌握的其他學科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政治原理。當然,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類比、聯想等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學會舉一反三,將同一個方法運用到其他學習內容中。聯想對比不僅僅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思維方法。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熟練運用這種思維方法,有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會自然而然地習慣這種思維方式,對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和其他方面的發展也都是極有裨益的。
二、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強化其對思維能力的運用
在課堂上,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還有如何學習的方法,也就是在傳統教學中強調的學習能力。在現代教育體制中,除了以上兩點外,還應該注重教會學生如何思考,也就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之后應該繼續關注學生能否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及能否將掌握的思維能力化作自己生活中習慣的思考方式,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對人生方向的把握能力。當然,學生自發地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可能性較低,很多時候,學生完成這一步都需要教師的有意指導和提示。高中政治的內容涵蓋了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建設、哲學等板塊,這些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夠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將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無疑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也為學生未來的事業發展和個人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政治的學習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不容易的,要在這個艱難的學習過程中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除了堅強的毅力、過人的記憶力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外,還需要有非常重要的獨立思維能力,而這種思維能力的鍛煉,又恰恰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積累得到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指導學生實現從生活到知識的探索,再實現從知識到生活的運用。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對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在高中階段,政治學習的難度與初中階段相比較大大增加,高中政治的知識點都比較復雜,越是在這種條件下,我們越是要迎難而上。教師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度過充滿挑戰的過渡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忘加強對思維能力的鍛煉。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當中不但能收獲知識、樂趣、成績以及出色的思維能力,對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生活中各種難題的解決、未來人生中各種挑戰的應對都會增加信心。
作者:陳淑瓊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安遠一中
入高中政治課程的心理學依據傳統文化對認知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是由文化的二重性決定的。一方面,文化意味著“人化”,它是有意識的人類在現實的生命活動——實踐中產生,并不斷歷史的繼承和沉淀下來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正是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人將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于外在客體,從而賦予客體屬人的意義和內涵,創造了絢麗多彩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正是在歷史的沉積中,多彩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斷得到深化和內化,從而成為標識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文明符號,即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文化意味著“化人”。雖然人創造了文化,但文化也塑造了人,作為現實個體的人總是需要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下,在這個意義上,人是前一個歷史階段的產物和結果,傳統文化構成了人生成與發展的前提,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類的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和觀點態度,也就是說歷史文化構成了當下人認知的“邏輯的格”(列寧語)。
文化與認知的互動關系意味著,教育不能脫離傳統文化的脈絡而成為孤立的獨白和僵硬的灌輸,理論的活力在于為人們所理解和內化,而一種理論只有注入了歷史文化的血液,才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個體的精神世界。縱觀中國近現代史,的《矛盾論》和《實踐論》之所以在思想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產生了如此大影響,正是因為他實現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雙向互動:一方面,以理論為出發點,賦予中國傳統文化以新的內涵和活力,另一方面,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為視角,給予以中國特色,創造性地發展了,促進了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高中政治課程的對象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塑造和形成中的青年學生,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記憶和把握,更應當是理論的理解和內化,只有如此才能為中國夢的偉大實現培養既具有專業素質,又具有良好道德的新世紀人才。過去的中學政治課程往往以灌輸而非引導,記憶而非內化的方式展開,進而淪為了學生為應付考試而不得不掌握的枯燥知識。這種方式的教育不僅效果微弱,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從而產生負效應。造成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不良現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施教者忽視了文化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相關規律,脫離文化傳統和文化語境闡述知識,讓本該喚醒學生道德意識的學問變成了知識的獨白,讓本應內化的理論變成了工具理性的運用。
二、契合與啟迪——傳統文化融入高中
政治課程的現實可能性一方面,儒家教育思想與當代教育理念內在契合。儒家教育思想對傳統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有著深厚的影響。在教學方法上,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個體在認識結構和性格特征上不盡相同,標準化的課堂教學雖然滿足了大多數人都能受到教育的要求,但也忽視了個體及其個性的差異性和特殊性??鬃釉诮虒W中往往針對不同學生的相同問題給予不同方式和不同內容的回答,這些回答表面上看似隨意,甚至相互矛盾,但實際上卻是孔子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做出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在教學原則上,孔子主張啟發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在此,孔子主張教學應當是帶著問題意識的教學,課堂不應當是教師的獨白,而應當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思考。在教學目的上,孔子主張立人,培養學生“至于道”的品格。唐儒韓愈的名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深刻表明了儒家的對教育目的的看法,教師最重要的目的是傳道,但這里的“道”不僅僅是學問之道,更是做人之道,人生之道……當代教育主張素質教育和尊重教育,認為教育應當以人為本,應當讓學生實現“知情意行”的有效統一。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教育哲學思想無疑與當代教育的這些理念有著深刻的一致性,給予巨大的啟發。
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為高中政治課程提供了豐富的具有啟發性資源。中國傳統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很多內容與中學政治課程有著密切聯系。在政治思想方面,儒家的民本思想和為政以德的主張體現了民主理論的萌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和法家的法制思想則對于思考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巨大的啟發意義。在經濟思想方面,荀子對如何實現“富上而足下”,“上下俱富”這一理想探討,體現了積累與消費的辯證關系;儒家與其他學派關于利義之辯的討論則為思考法治經濟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在哲學思想方面,佛教哲學關于“有”、“無”、“空”三個概念之間關系的闡述為理解辯證法和對立統一具有深刻意義;儒家的“格物致知”理論則能更具體和生動的理解實踐及其與認識的關系??梢?,中國傳統思想與中學政治課程中所涉及的內容不是割裂的。不同時代和地域的人類在發展中,總會面臨相似的問題,而先賢的思考往往包含了智慧的火花,能為理解和解決當下問題提供有益的啟發和借鑒,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應當結合中國傳統思想的相關內容,在歷史的闡發和對比中,展現理論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三、超越與創新——傳統文化融入高中
政治課程的方式和路徑第一,超越兩極對立的思維方式,辯證看待傳統文化。當前對傳統文化存在著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觀點全盤肯定,另一種觀點全盤否定,而兩種看法都是恩格斯所說的兩極對立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體現。全盤肯定者主張回到過去,否認當代文化的價值,忽視了文化和思想應當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有所發展的;全盤否定者則總是為傳統貼上種種標簽,從而簡單粗暴地排斥傳統,例如:在對傳統哲學思想上,大家往往習慣性地貼上“唯心”和“唯物”的標簽,并毫無思考的認為唯心就是不好的,唯物就是好的,對此列寧曾提醒大家“聰明的唯心主義比愚昧的唯物主義更接近聰明的唯物主義”,在此列寧正確地指出,對待傳統思想和文化時,應當保持客觀的立場,應當深入其具體內容本身而不是對其內容簡單的定性,只有以辯證的觀點分析,以歷史的視角理解,才能防止兩極對立的錯誤觀念。
(一)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愿望要讓拉近
師生之間的感情,就需要教師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對他們提出的疑問要耐心進行引導,使學生樹立起學習政治的信心。學生和教師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對知識進行探討,他們敢于對教師的說法和教材內容進行質疑,在解疑的過程中使他們的政治思維達到質的飛躍。
(二)利用課前3分鐘,讓學生發表時政演講
教師要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和報紙來掌握時政知識,并且讓學生輪流在課前三分鐘對時政知識發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量。在進行高三政治教學時,還要讓學生從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角度來分析時政熱點問題。學生通過對時政知識的深入了解,使他們對社會問題更加關注。教師要培養學生運用政治眼光和政治思維對時政知識進行分析,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并讓他們具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提高學生積極性方面來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組織學生針對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或辯論活動
如在學習“正確認識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的問題時,我在班級中組織了辯論活動,讓全班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個小組,通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來加深對自己方面的觀點,讓后讓學生開始辯論。在學生激烈的辯論過程中,他們的智慧隨時閃現在學生的論述中。經過辯論活動,學生有了正確的金錢觀念,并使他們的政治思維在積極思考過程中獲得發展,讓學生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高漲,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實施高效備課
教師在課前精心備課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在備課時,教師既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并寫好教學教案和教學大綱,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路更清晰。除了要備教材,教師還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深入了解,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一)備教材
教師在備教材時,要深入研究教材,從整體上對教材內容進行理解和把握,能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要“吃透”教材。備教材要在“熟”字上下工夫,通過鉆研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避免偏離主題;透徹地理解教材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避免脫離《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的指導;熟練地掌握教材的內部聯系,并能駕馭教材。
(二)備學生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如果教師在備課時脫離了學生,那么精心準備的教學內容就不能有效地讓學生進行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教學設計,使教學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備訓練
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活動),去粗取精,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政治教學中,教師把知識點分門別類地灌輸給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更是一步步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在這種被動的思維狀態下,學生學到的僅僅是對教師思維的模仿,沒有他們自己的積極探索,也不發揮不了思維的創新能力。要使學生獲得更高的能力,教師需要讓學生自主探索,使他們的思維能積極思考。教師在讓學生看清問題的本質和深刻的理解問題時,對他們進行指導,通過師生之前的有效互動合作,使政治課堂教學達到高效。
(一)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補充講解
在讓學生學習政治知識時,教師要給出學生課堂學綱,讓他們按照大綱的要求進行知識的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性來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自己付出努力獲得的回報,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任務探究中。教師對于課堂教學起到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結合已有知識和經驗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啟發,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思維的開闊,促使他們政治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學生掌握主干知識,教師進行重點講解
對于教材中難度比較大的內容,可以先用10分鐘時間讓學生熟悉教材,掌握主干知識,然后教師對重點、難點進行突破性講解。然后再設計幾個典型例題進行當堂練習,及時反饋,加深理解,學以致用,培養能力。例如,在講高一經濟學《銀行的分類及職能》時,我先在黑板上板書主干知識,并讓學生熟悉教材10分鐘,掌握主干知識,形成感性認識。再用20分鐘由教師重點講解三大類銀行的性質、職能,并進行比較。重點比較性質的差異,避免學生混淆。接下來當堂練習幾道選擇題,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能正確理解的問題及時補充講解,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四、結語
1.1課堂生動化
在實際的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以往無法表述或演示的內容,通過具有生動的畫面、立體式的視覺信息以及伴有聲音的圖像內容等得到了有效的呈現。其打破了傳統空間上的局限,使教師的講述更加形象化、生動化,簡化了以往課堂教學中部分較為繁瑣的過程。
1.2質量最優化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以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也最大化地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質量。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運用,教師在較為短暫的時間里可以向學生傳授較多的知識,使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也得到了最大化的激發,實現了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接受。
1.3知識復制化
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另一個優點是具有重復教學(學習)的功能,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在課下通過自行點播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學習包放在網絡上讓學生課下觀看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從而有效地進行對知識的溫習、復習以及重難點鞏固。
2高中政治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運用
2.1立足于教學內容的熟知
教師要進行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設計,其前提必須要對所教內容充分了解與掌握,只有基于這樣的一個前提,我們所設計出的課件才能是有效的。作為政治教師應該注重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讓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實際,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脫離或者偏離這一前提,所設計的課件必然會成為分散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精力的導火索。
2.2立足于學生的充分分析
教學的實質是服務學生,向學生傳授必要的知識與技能,而實現這樣實質問題必然要在充分分析好學生的前提下實現。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于學生發展的需要,因人而異地推進政治課程的開發,建立富有特色的多元化課程。分析學生,必然要知曉他們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學習現狀等諸多問題,所以教學經驗的積累非常重要,同時,教師也要走下講臺,到學生中去了解與分析。
2.3立足于技術的熟練掌握
多媒體軟件的設計除了上述條件之外,更大程度上還要立足于軟件技術的掌握。換句話講,如果要設計出一個具有較強效果的課件,對所應用的軟件熟悉程度是有很高要求的。計算機水平不同的教師設計出的課件教學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掌握一種或幾種課件設計軟件是當今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2.4立足于教學資源的積累
如果試圖設計出一個較為滿意的教學課件,平時的積累很重要。因為,在設計過程中僅僅靠教學用書或者參考書所提供的資源遠遠不夠。這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者自行研究的過程中所積累下的一些資源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資源有重點、有計劃地加以積累,從而在實際需要時對其最大化的使用,發揮它的使用價值。
2.5立足于教學實際的需要
鑒于一些教師對于多媒體課件認識的偏差,筆者建議我們的教師應該注重課件設計的實用性和操作性,而不能被多媒體課件所支配。課件僅僅是輔助我們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載體或者手段。我們也會常??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占用了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導致一節課中,教師自說自講,學生在看戲,最后形成了課堂無亮點、重點不突出、目標無實現的結果。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一些教師在課件設計上過于追求完美,尤其是在顯示效果上花費了大量時間,而在實踐中其所發揮的促進教學的作用卻很小,因此,類似這樣的課件就屬于無效之作。
3結語
要達到這種效果,教師對課本內容意義的理解和把握顯得尤為重要。通常材料內容涉及社會性、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較多的,則較適合采用研究性學習進行,若材料內容學科性較強,就不適用研究性學習,可能以簡單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更合適。當然,教師在選擇內容,進行設計的時候還須將內容知識深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操作難度與學生的操作能力及興趣相匹配,開放程度與學生自主能力相匹配。探究性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是針對傳統課堂過于偏向接受式學習而講的,不能理解為只有用了探究性學習才體現新課程理念。那些定義、概念方面的陳述性知識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靠聽、講、閱讀、理解的方式就可以了。
二、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注意點
(1)教學過程要以設置恰當的問題為中心。
探究性學習的條件之一就是學生待解決的問題與創設的情境材料要有一定的難度與深度,學生想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獲得新的知識,必須經過一番思考和探究,否則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教師在設置問題時,甚至可以設置有爭議的問題,激起學生認識的沖突。因為有時學生的思維是相對靜止的,提出有爭議的問題,來點燃學生思考的火花,可以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2)應該明確探究學習的主體。
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學會思考問題,只有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才會由被動接受答案變為主動探尋事物的本質,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而在探究學習中,應該明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即問題由學生提出,思路由學生探索,方法由學生尋找,難點由學生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應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機會,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教師提供的情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最終達成設定的目標。
(3)要給探究學習足夠的時間。
探究性學習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來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它比傳統的學習方式更加的費時、費力,因此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同樣,在這種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備課,教師也需要足夠的時間。教師在設計探究教學時,應根據學生情況,對具體的探究任務和過程進行階段性劃分。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督察,要設計適當的教學條件,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提醒和引導,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從一個探究步驟轉入另一個探究步驟中去。
(4)探究問題的設計應面向生活、面向社會。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師探究情境的設計應力求“把籠里的小鳥放飛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飛翔”。政治課堂應特別重視將當今發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課堂,如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的手段時,根據“當前的世界的金融危機事件,我國政府出臺了4萬億擴大內需計劃”,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國政府的這一舉措有什么積極的意義?再如,在講授《民主監督》的內容時,我選用的導課材料就是發生在三月份的江蘇省鹽城市的水污染事件,問學生:鹽城20萬居民斷水,誰之過?在這樣情境下,讓學生去思考,容易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5)探究性學習的問題應該具有開放性。
如何設計使學生獲得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豐富而真切的人生體驗的課堂活動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要求教師在設置探究性學習的問題時具有開放性。如學習《適度合理消費》時,我們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子課題,如“綠色消費之我見”“三代人的消費結構變化”“中學生的高消費面面觀”“中學生名牌消費分析”等,讓學生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基礎上懂得可持續發展的道理。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