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化學生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化學教育論文2400字(一):綠色化學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滲透分析論文
摘要: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因此,近些年,我國對綠色化學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教育層面,化學學科屬于科學性學科,其化學實驗教學的綠色、無污染,對于保護自然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诖?,本文從綠色化學的教育理念出發,致力于將該理念完全滲透在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尤其在實驗環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教學。
關鍵詞:綠色化學;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滲透研究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對于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都知道化學科目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理論,一部分實驗,相比較而言,實驗部分才是該學科的主要部分,同時也是教學中的重、難點部分,而化學試劑、設備、實驗過程的無污染操作,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環境都是一種保護,因此,將綠色化學的教學理念滲透在實驗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是很有必要的。
1立足教材內容,挖掘綠色化學資源,增強綠色化學觀念
對于課本內容,大多是以化工實驗為例,因此,對于綠色化學的理念也可從這些方面入手。例如:
1.1節省資源:我們都知道氨氣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尤其存在于廁所中的每個角落,因此,在氨氣的制取和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這方面的循環操作,來達到節省資源的效果;
2.1尾氣處理:實驗過程中最讓人頭疼的便是對尾氣的處理了,無論是鋼鐵的冶煉還是化學氣體的制取,都需要對實驗尾部進行處理,因此,對這方面內容可以在實驗后期,安裝一個吸收裝置,對物品進行集中處理,將綠色化學理念踐行到底。
2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進行綠色化學教育
2.1改進實驗方案和裝置,優化實驗效果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實驗裝置和方案進行改進,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同時能夠減少反應物質對環境的污染。
例如,《SO2的性質》。對于這部分內容,課本上所講述的、關于該氣體的制取方法是通過亞硫酸鈉固體與濃硫酸反應得到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實驗人員較多,造成氣體制取過量的情況發生,且這類氣體在流入空氣中后,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簡陋的實驗設備和過程,也不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因此,對該實驗裝置或方案進行改進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礎上,對于實驗方案的改進,先讓學生了解SO2的制取并不只有該章節介紹的一種,其通過硫磺與氧氣的燃燒反應,也能得到SO2氣體,這樣就能夠有效解決氣體產生過量的情況發生了。其次,對于實驗過程的改進,可以通過在封閉處進行實驗的方法,減少SO2氣體在空氣中的排放,達到綠色化學的效果。
2.2化學實驗微型化處理
“微型化”的重點在于“微”,所謂的“微”,就是將實驗所用到的儀器、設備、劑量減少或減小,但不改變實驗的原理、步驟以及過程,以此來達到微型效果。同時,經過微反應后,產生的反應物質也會減少,污染也就隨之減少了。
例如,《乙炔的制取和性質》。對于這部分內容來說,無論是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還是直接進入實驗室實驗,都具有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不足:1.對反應物的處理不當;2.實驗過程不嚴謹,耗時較長,反應物被污染;3.尾部處理工作未做好,造成環境污染。對于第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CaS、Ca3P2、Ca3As2等物質,在遇到水后,就會產生異味氣體,對于實驗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身心上的折磨,因此,當對該類試劑處理不當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環境污染;對于第二個問題,乙炔的實驗過程并不是在全封閉狀態下進行的,而且對于實驗試劑的用量也沒有一個準確的限制,時常更無法控制,因此,會很容易造成反應物的污染;對于第三個問題,也是實驗中常遇到的問題。在實驗結束后,學生們通常會將實驗物質隨意丟進垃圾桶,而不是集中或分類處理,這就很容易造成水體污染或空氣污染。
而在進行微型化處理后,不僅減少了試劑的使用量,還采用了飽和的硫酸銅洗氣,這在減少成本輸出的同時,還達到了綠色化學的標準,減少了環境污染,且微型化實驗處理,也使得實驗的效果更加直觀、清晰。
2.3通過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
對于實驗環節來說,難免會產生一些有毒氣體或者物質,因此,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它能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降低實驗操作的危險系數。尤其對于一些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和操作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此外,高中化學科目中所包含的內容也包括一些靠課本內容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對于這部分內容,必須借助多媒體,通過動態演示才能夠加深理解。
例如,《離子鍵的形成》。對于這部分內容,如果光靠課本上的講解,是不能夠完全掌握其變化的規律和原則的,因此它需要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實驗中,在不脫離課本內容的基礎上,以“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過程為例,對離子鍵的形成做主要講述。通過演示,我們能夠觀察到該反應的過程十分劇烈,還會釋放出有毒氣體——氯氣。且在此實驗過程中,如果減少試劑的使用,則無法進行正常實驗;而如果使用過量的試劑,則又會導致有毒氣體的釋放量增加,污染空氣。因此,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正符合綠色化學的教學理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不二之選。
3結語
化學學科作為高中階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對于學生的成長發育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將綠色化學的教學理念滲透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綠色意識,還能引導他們更加規范、合理的使用化學試劑,這在保證他們人身安全的同時,也保護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然而,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久的耐心和時間來完成,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化學老師,要具備“上下而求索”的決心。
化學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基于高中化學教育困境進行的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現如今,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推動,使得高中教育制度有了質的飛躍,對于傳統教育而言,其發展的固有思維使得教育內容體系過于單一,教學設備與實踐的缺乏讓高中化學教育面臨著更多的困境。為了讓高中學生的學習跟得上教學改革發展的步伐,它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學會自檢自查,提升自我教學方式、教學質量水平,追根溯源,找準定位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去提升整體的高中化學教學水平。如何創新現代高中化學的教學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知識具體結合,讓學生學有所用,解決高中化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需亟待解決的。本文旨在從高中化學教學困境入手,結合筆者自身經驗,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育困境;研究建議
一、國內高中化學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教育形式的書面化
國內素質教育發展較晚,在父母與教育工作者眼中,學生的分數起關鍵作用,這也促成了如今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書面形式化。教師這些年在培養學生的化學知識上依舊停留在書面教學中,對很多化學理論并未實踐過,因此在教學模式上缺乏創新意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被化學這門課程所吸引,很難通過興趣去主動學習化學。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發展至今,依然注重傳統知識點的學習灌輸,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書面化的片面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極不情愿的去學習新的知識點,很多難以理解的化學內容,學生苦于無條件、無時間去動手實踐,只能死記硬背。除了部分客觀因素存在之外,像一些化學試劑的腐蝕性較強,危險性較高,如若操作有誤,后果不堪設想,是不提倡實驗的,其他一些輕實驗還是可以操作的。目前化學教學是重形式,輕實踐,這種現象很難在短時間去消除,這就需要教學工作者不斷的調整自身的思想。
(二)基礎教學設施的缺乏
化學學科的實驗性很強,在學習上需要配備相應的教學設備,好的輔助器材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上課情況,這關乎到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水平程度,更是學生迅速掌握化學知識的有效手段。但就目前國內的教學環境而言,化學實驗教學的地位較低,實驗過程較為復雜,對于精準儀器的使用需要花費大筆的資金,資金僅用于教學與實際不符,使得學校化學教學設備普遍是缺乏的。設備短缺就直接造成了許多化學實驗無法進行,學生不能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對許多化學知識也就無法深入理解,像化學教師在講解方程式的時候,一些反應是較為微觀的,但結果卻是很復雜的,如若不能通過儀器去操作,很多步驟都無法完成,但這種精密儀器價格昂貴,實驗室沒有條件能夠配備,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就只能通過化學教師的口頭講解和書本的文字介紹來學習。
(三)注重教學理論,偏離實際
高中化學這門學科一直是高中生的必修課,但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其學習內容還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實踐成果的領域探索不多,且教師對于教學知識的講解依舊偏離學生的主體地位,未結合學生的興趣與需求發展狀況,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課程上較為吃力。現今教學背景下仍舊將高考置于重中之重,這就使得高中化學教師偏離教學初衷,一味的灌輸知識理論,而忽視了化學學科的實踐性,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繁瑣復雜進而產生厭學的心態。高考時間爭分奪秒,對于繁雜的化學式子,高中生不得不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無疑更是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也不利于化學教學。如何打破這種舊有的傳統理念,改進化學教學內容趨于形式化,優化化學教學體系,讓化學課程的學習更接近生活,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教學工作者需不斷思考的方向。
二、應對高中化學教育困境的策略
(一)理論結合實踐
實踐對于高中化學教育而言是極為重要的,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加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同時,這種貼近生活的經歷,讓學生有更多的探索精神與思考能力?;瘜W課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顯得更復雜無味,在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需要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將生活現象融入課堂上,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的求知欲望,并主動探索學習。例如在學習關于碳及氧化物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一張圖片打開問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古代建筑時會將柱子一端燒黑埋入土里,是地區差異還是個人愛好,還是其他原因呢,通過此步步深入學習重心,讓學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識。當然,若只是為了應試而學理論,只能死學,毫無意義,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無疑于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他們對于化學這門課由最初的被動轉為主動學習。
那么,我們中學化學應該如何為創建綠色學校來“添加綠色”,進行綠色化學教育呢?本文針對化學教育的特點,結合近年來所進行的化學環保教育的實踐,初步探討了綠色化學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一、通過化學教學滲透綠色化學教育
在化學教學中,可把本地區環境污染的典型事例自然地、生動地滲透到化學教學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明確實施綠色化學的重要性。例如:硫酸工業制法的教學,在講SO2尾氣的污染時,讓學生看酸雨危害的錄像,還讓學生做將SO2回收制取H2SO2,及液態SO2的練習題。使學生體會到回收SO2,不但可以減少污染,減少經濟損失,而且還可變廢為寶,制取新產品,提高經濟效益。在講氮族元素這一章時,進行素質教育的整體設計,特別講解氮在自然界的循環。穿插汽車尾氣的排放,氮氧化物造成光化學煙霧,水中氮磷過多造成水富營養化,形成赤潮造成污染等等環保知識。
另外,教科書上的很多化學實驗內容在操作過程中會造成大氣或水體污染,如:無機化學中Cl2的制取和性質實驗,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氮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及有關重金屬鹽的實驗等等,還有有機化學中的許多實驗。在教學中教師除傳授知識和培養實驗技能外,還要著重引導學生對污染環境的化學實驗的裝置進行改革、創新,使其成為綠色化學實驗。將Cl2的制備和性質實驗改在一個封閉、連通、透明的裝置中進行操作,這樣既不影響實驗效果,也不污染大氣,又可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這里介紹一下原料綠色化的簡單例子。氫氰酸是劇毒物質,對工人的健康損害很大,同時,排放含CN-的污水、廢氣也嚴重污染環境。因此,現在電鍍工藝中主要使用無氰電鍍,無氰電鍍的電鍍液中不含CN-。無氰電鍍液的配方可鼓勵學生去因特網上查找。在講解氯氣的漂白作用(實際上是HCIO的漂白作用)時,不妨告訴學生:現在造紙廠和自來水廠已逐步用二氧化氯(ClO2)、過氧化氫(H2O2)、臭氧(O2)等,代替氯氣作漂白劑和消毒劑,這樣可避免產生二惡英和其他有機氯化物,因為二惡英和許多有機氯化物多為致癌物。在講解高二教材第四章“石油、煤”一節時,應告訴學生,目前95%以上的有機化學品都來自石油和煤。但是,石油和煤都是不可再生資源,伴隨著人類的開采、利用將逐步耗竭。因此,利用可再生資源合成化學品是綠色化學研究的又一戰略。
能源綠色化要求生產過程應該盡量控制在溫和的溫度和壓力下進行,使能耗最低,并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關于這個條件,高二教材第七章第二節提及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處理污水和能量轉化等方面的范例。采用高分子膜淡化技術就不需加熱蒸餾,可節約大量能源,為緩解能源的不足帶來希望。高三教材第四單元“氯堿工業”一節中也介紹了“離子交換膜法電解制堿技術”,該法具有能耗低的優點。而關于能源的凈化、無害化,高二教材第四章第六節詳細介紹了煤的干餾、汽化和液化技術。高三教材第三單元第四節,專門討論了“使用石化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開發”。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耗煤國,積極開展煤的無污染利用和綜合利用十分重要。這方面的綠色化學技術主要有等離子除硫除塵、生物化學除硫等。曾有一系列的檢測表明,我國有一半左右的城市兒童血鉛含量超過了國際公認的鉛中毒標準。罪魁禍首就是為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而添加的一種名為四乙基鉛的抗爆震劑(見高二教材第99頁閱讀材料)。最新的綠色化學成果已開發出通過固體酸催化工藝提高汽油辛烷值,為汽油無鉛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最后,告訴學生,最好的防治辦法是“不讓污染物產生”,如改變燃料的結構、成份,尋找新能源,大量植被造林,城市禁止使用煤而改用管道煤氣等。這樣教學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溶進了綠色化學教育。
二、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綠色意識
化學實驗的污染排放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成分復雜,累計效應實在不容忽視,尤其不能忽視的是實驗的育人功能。因為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注重化學與環境之間密切關系的關鍵環節。因此,化學實驗的綠色化設計,應該大有作為。
在化學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中,都存在著“廢氣、廢液、廢渣”的問題,這些實際問題的處理過程,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的難得機會。廢氣如何處理?如氯氣的全封閉制取裝置(尾氣用NaOH吸收);廢液如何處理?如分組實驗制乙烯后硫酸的回收;廢渣如何處理?如制H,后鋅粒的回收等等。盡管有些回收處理較繁瑣,遠沒有亂倒亂丟方便,但若放松了這一關,就至少有兩方面的危害:從近處看,污染物積少成多,造成實驗室長期的危害和隱患。例如積累在下水管道里的Zn粒若遇到大量的酸,甚至會造成H,爆炸,這種災害已有所聞;往遠處看,貪方便,圖省力的不嚴謹的習慣一旦形成,積重難返,就會產生不守法規、污染環境的新一代,誤人子弟,誤民誤國。
三、通過化學課外活動加強綠色化學教育
英國教育專家的統計表明,青少年時代親歷過的實踐活動,對一個人終身的影響占有很大的份量。這說明親自“感覺”這個世界遠遠比知道這個世界更重要。如果只讓學生們坐在教室里討論離他們很遙遠而且憑他們目前的力量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化學污染、環境危機等),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被這種無能為力的悲觀和沮喪所淹沒,對綠色化學的目標的實現產生懷疑?;谏鲜觥绑w驗比理解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實施綠色化學教育時,完全有必要組織學生進行環境調查、撰寫綠色化學科技小論文等活動。學生通過調查去親自體驗綠色化學問題。
在學“肥皂和洗滌劑”時,提到:有的洗滌劑含有磷元素,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促使水生藻類大
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降低,使水質變壞。目前,合成洗滌劑導致的水體污染已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并正積極研制無磷等新型洗滌劑,以減輕環境污染。因此,教師可組織學生對當地的水體進行考察。
學生學習了臭氧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有關臭氧的知識,1984年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其實是氟里昂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這正是產品綠色化方面的問題,但是真正的元兇是Cl原子,而Cl原子的產生與氟里昂有關,生活中氟里昂的產生主要在家用電冰箱、換氣扇,要求學生調查家里的這類電器,并寫成小報告在全班進行演講。還有許多例子,如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氣狀況,這就需要了解周圍的工廠及機動車輛的多少,同樣寫成報告的形式。還可以留心閱讀家庭日化用品(如洗衣粉、滅蚊劑、干電池、化妝品、調味品、醫用藥品等)的說明書,特別是其原料成分的說明,聯系已了解的綠色化學知識,分清哪些成分是符合綠色化學要求的,哪些是不符合綠色化學要求、需要逐步替代的,對這類日化用品要逐步減少使用,使用后要考慮如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總之,在實施綠色化學教育時,完全有必要組織學生進行工廠及環境調查、撰寫綠色化學科技小論文等活動。使學生通過調查去親自體驗綠色化學問題。
我國的綠色化學的研究和開發剛剛起步,而綠色化學不僅僅是科研戰線或化工戰線的任務,在整個化學領域都要實現從傳統化學到綠色化學的轉變。作為普及化學知識和培養能力、肩負培養化學專門人才重任的化學教育,就必須義不容辭的地承擔起普及、宣傳和實施綠色化學教育的任務,讓綠色化學教育成為21世紀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把綠色化學教育的思想和內容貫穿在整個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在社會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增進人們身體健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的作用,更要認識到化學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使學生牢固樹立起綠色化學和環境保護的意識,認識到綠色化學是“防”,環境保護是“治”,只有從根本上切斷污染源,才能真正做到環境保護。
總之,只要結合好具體的教學這個主載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綠色化學素材,聯系綠色化學發展的新成就,注重學生的興趣特點,隨時隨地都可以擺開綠色化學教育的課堂,在“潤物細無聲”中使學生了解綠色化學原理、樹立綠色化學意識,實現綠色化學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化學 創新實踐 生態課堂 科學素養
引言
新課標提出以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以探究、合作、啟發、講授、自學、討論、網絡等方式和手段,創建新的課堂模式。建立生態課堂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開放、獨立自主地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搭建生態課堂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微型趣味化學”實驗走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實踐活動熱情
通過學校開設的選修課,老師講述有關生活、社會與化學的聯系話題,而后教師和學生配合變“化學魔術”。根據安全、簡易、新奇和學生實際,選擇“紙上層析”、“吹氣生火”、“空瓶發煙”、“自制銀鏡”、“滴水生煙”“水下森林”、“星光飛舞”等節目,變幻莫測的化學魔術不僅能使學生大開眼界,而且從老師的介紹中懂得了科學道理。學生也可親自動手設計趣味化學實驗,形象直觀的實驗現象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創作的樂趣,提高了動手能力。
經典案例:水下森林
實驗原理:
氯化亞鈷、硫酸銅、硫酸鐵、硫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鎳等這些小晶體與硅酸鈉發生化學反應,結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亞鈷、藍色的硅酸銅、紅棕色的硅酸鐵、淡綠色的硅酸亞鐵、深綠色的硅酸鎳、白色的硅酸鋅。這些小晶體和硅酸鈉的反應,是非常獨特而有趣的化學反應。當把這些小晶體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們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層不溶解于水的硅酸鹽薄膜,這層帶色的薄膜覆蓋在晶體的表面上;然而,這層薄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把其他物質的分子拒之門外,當水分子進入這種薄膜之后,小晶體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濃度很高的鹽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產生了很高的壓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內帶有顏色的鹽溶液流了出來,又和硅酸鈉反應,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內滲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環下去每循環一次,花的枝葉就新長出一段。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葉繁茂花盛開的水下花園了。
二、“生態課堂”的構建
用化學的方法去治理環境,去積極尋找新能源?;瘜W應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它可以方便人們的生活,可以改善環境。通過正面引導,切身實踐,培養學生生態環保理念。
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過程,大大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科學探究活動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探究問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1.開展“飲水與健康”研究性學習。水的危機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由于大氣污染,工業廢水排放,農藥化肥污染,核泄露,管道腐蝕,自來水加氯、加沉淀劑等,使得人們對飲水的問題產生了困惑與恐慌。我們該到何處去尋找清澈、潔凈而又健康的水?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渠道查找資料、采集水樣、分組實驗、分析討論、撰寫論文。
2.開展“空氣污染質量調查”。通過對大氣的監測,演示講解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使用大氣采樣器親至現場采樣,分析處理數據,得出當時空氣的質量等級,進一步分析討論,撰寫環保論文。
如上等等方式,有學生思考探究項目,老師加以指導,課堂上展示研究成果,并寫成小論文等形式,既能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提高環境意識。
三、設計最優教學過程,開發學生潛能
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求、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最優教學過程,不僅要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更要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探究的情感意志及健全人格的培養,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思路與方法,在合作、對話、探究、反思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挖掘自己的潛能。
例如,在學習鹵族元素時,布置學生一個實驗習題:“探究氯水的成份”。首先要求學生課前設計實驗方案,并簡述方案的設計思想。然后,讓學生交流設計方案和設計思想,并進行篩選,確定最佳方案,最后實施實驗方案,得出實驗結論。在這一活動程中,學生實現了由已知信息加工變異出新穎信息,從而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實驗技能得到提高,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整個教學設計以學生動手實驗為主,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給學生提供了交流、討論的空間,而且還喚起了學生的實驗意識、思維意識、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展示自己的特長。
關鍵詞:綠色化學 無機化學 環保
一、論文的研究意義與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工業污染也隨之加重,大量化學產品的使用既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也給人類帶來白色垃圾、環境致癌物質、酸雨效應、溫室效應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所謂綠色化學,就是指把化學知識以及化學技術和化學方法應用于化學產品以及化學過程中,目的是為了減小或者消除它對人類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首先,筆者認為加強中學生的綠色化學教育是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選擇。綠色化學概念的提出從源頭上預防和消除了環境污染的影響因素,為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其次,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樹立綠色化學的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后,綠色化學教育是現代中學化學教學改革的需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
二、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教學的理念
1.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貫穿綠色化學的概念
如何在化學教學的課堂中貫穿綠色化學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是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在進行中職化學教學的同時,把綠色化學的知識內容以及相關實驗不斷地滲透到課堂中去。比如在講到鹵族元素化學性質的同時,以氯氣為例,氯氣與水反應所產生的次氯酸具有強大的漂白和消毒作用,但是氯氣與自來水中的有機物作用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為了減少有毒化學試劑的使用,美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用二氧化氯來實現對飲用水的消毒處理。最近幾年以來工業廢水的隨意排放正在污染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硫酸生產的化學反應以及鋼鐵熔煉過程中廢水是如何產生的,系統地講解這些工業廢水將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怎樣的損害,通過使用哪些綠色化學技術可以降低工業廢水的排放。這樣將綠色化學教學的理念不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
2.聯系生活實際,滲透綠色化學的教學理念
教師要時刻關注國內外有關化學環境污染和環境治理方面的新聞和案例。比如前幾年比較流行的“白色污染”,就是使用了大量的聚乙烯塑料袋而產生的。通過這個案例可以讓學生首先了解聚乙烯這種物質的危害性,其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黑煙以及會導致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另外在這些黑煙里還會有致癌物質二惡英。如果將這些白色垃圾進行掩埋處理,10年時間都不會被分解,反而會對土壤的性能造成嚴重的損害。為了應對白色污染,2006年國家開始推廣可降解的白色聚合物塑料,可向學生具體介紹以淀粉、纖維素等天然可降解的有機聚合物,這些有機聚合物分解以后為二氧化碳和水。另外在講解廢舊電池的處理過程中,為了避免廢舊電池所造成的鎘污染,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廢舊電池還有大量的金屬元素,可以進行回收再利用。
3.重新設計對環境友好的化學反應途徑和產品
在化學實驗課堂中,對于一些產生有毒化學物質的反應可以采用其他途徑的化學反應來實現。比如在制備氧氣的化學反應時,次氯酸鉀在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的條件下會有部分氯氣產生,從而造成對環境和人體的污染。我們可以使用一些重金屬陽離子與一些單質(木炭、碘粒、鐵絲)或者是一些金屬氧化物作為催化劑對過氧化氫進行還原,進而產生氧氣,而且化學反應的產物對環境并不會造成污染。比如在講解到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由于一氧化碳有劇毒,可以采用氫氣來進行氧化銅的還原反應。
隨著工業化社會的不斷發展,綠色化學的理想就是把傳統的污染治理轉變成對化學污染的預防,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途徑與方法。筆者通過閱讀相關參考文獻,并結合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對如何在無機化學教學中實現綠色化學教學模式進行了相關研究,在介紹綠色化學概念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綠色化學教學:一是,應該把綠色化學的概念貫穿于理論和實驗教學中;二是,聯系生活實際,滲透綠色化學的教學理念;三是,重新設計對環境友好的化學反應途徑和產品。
參考文獻:
[1]劉超.談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教育的滲透[J].泰安師專學報,2002.24(3).
[2]金前英.在化學實驗設計和實施中體現綠色化學理念的初步實踐[J].化學教學,2003(Z1).
關鍵詞:化學復習;立足生活;生本課堂
化學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接觸化學、學習化學。十多年的化學教學經驗告訴我,要學好化學,必須從生活出發,上面兩點僅是代表性的,除此之外,還應從以下幾方面狠下工夫。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化學問題
因為許多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們的影子。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中的相關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捕捉適宜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進而提煉出化學問題。
例如,新買的鋁壺燒過自來水后有黑色斑點。這些奇妙的現象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鋁和氧氣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性質。由于有了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導入,學生對于新知的學習就有了積極性和強烈的求知欲,興趣自然而生。
二、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化學問題
化學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疾病預防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
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選擇學生身邊常出現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探究的問題,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素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比如,家中敞開的食鹽為什么會變潮?在城市的街道和高速路上撒的物質為什么會使雪融化?等等,通過大量具體的、真實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感受、體會和了解化學問題。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化學問題
“實踐出真知?!睂嵺`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升華。任何束縛學生手腳、只允許他們苦思冥想的教學方法都是不科學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例如,結合空氣、水、酸、堿、鹽及氧化物等內容的學習,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的環境狀況(飲用水、空氣、土壤等)、空氣的污染狀況、污水處理廠的流程和原理、周邊農村地區施用化肥和農藥的具體情況等進行調查,組織學生關注以上與化學相關的焦點新聞并從網上查詢分析原因。通過這些實驗和調查活動,運用化學原理積極展開思維,不僅能使學生樹立綠色食品、綠色環保、綠色化學的意識,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去親身體驗,在實踐活動中就能理解知識,進而掌握知識。
四、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新教材努力從化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意識感、責任感,用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保護與化學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的社會問題做出判斷決策的能力。
所以,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具體的化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式方法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觀察自然和社會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化學觀。當前,我們正在全面推進生本課堂,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還能教會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探究化學問題。這種開放型的教學方式正是新教材所倡導和要求的,這樣使學生受益匪淺,從而感知化學學科的重要性,特別是化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
參考文獻:
[1]吳俊明.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M].東北師大出版社,2002-06.
關鍵詞 化學化工專業學生 綠色化學意識 綠色化學原則 綠色化學素養建構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資源與能源消耗逐漸加大,大量生活垃圾和工業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化學品的濫用,使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這不僅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生存與發展,更危及子孫后代的前途和命運。然而,幾乎所有的環境問題都與化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就化學化工本身來說,傳統上,一方面化學家在開發化學物質合成方法時,主要考慮效率,另一方面合成化學家在開發與設計如何合成所需化學品的方法時,只重視化學工程的始端,往往忽略處于過程末端的廢物處理問題。所以,許多已存在的化學過程,在獲得滿意經濟效益的同時,卻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了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一代,在大學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環保理念是非常必要的?;瘜W教師不但應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更應成為綠色環保理念的創導者和踐行人。為了有針對性地對化學化工專業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教育,筆者就化學化工專業學生對綠色化學的認識進行了調研。
1.調查方案的設計
以綠色化學的概念、作用及原則為主要調查內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問卷設計;采用問卷調查及訪談方法對山西晉中學院化學化工學院2—4年級化學(含師范)及應用化學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對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統計,并對有關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參閱相關文獻給出相應對策與建議。本次調查采用以班發放問卷、現場答卷與收卷方法。實發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64份。
2.調查結果統計
化學化工專業學生對綠色化學認識的調查統計見表1。
3.調查結果分析
表1顯示,多數學生對綠色化學的屬性有較好的理解與認識;不少學生對綠色化學的作用理解與認識不足,甚至是錯誤的。如約74.2%的學生誤認為“綠色化學使化工過程含有廢物處理環節,因而會使整個費用增加”。這些學生不懂得,先污染后治理,不僅難度大,費用不菲,而且多數需要停產整頓,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經濟損失。如果化工過程實現了綠色化,即做到五個“R”:第一Reduction——“減量”,即減少“三廢”排放;第二Reuse——“重復使用”,即重復使用催化劑、載體等;第三Recycling——“回收”;第四Regeneration——“再生”;第五Rejection——“拒用”,指對一些無法替代、無法回收、無法再生和重復使用的,有毒副作用及污染作用明顯的原料,拒絕在化學過程中使用,這就能有效實現節省資源、能源,減少污染,變廢為寶,降低成本的目標,避免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惡劣情況。僅約54.2%的學生能夠認識到“綠色化學追求高選擇性化學反應,極少副產品,甚至達到原子經濟性”。原因是不少學生缺少對原子經濟性的認識。原子經濟性是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指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幾的原子轉化成了產物。理想的原子經濟反應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轉變成產物,不產生副產物或廢物,實現廢物“零排放”??梢?,綠色化學的原子經濟性反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其次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的排放。
表1中選項8-19是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學生對其中9條原則有較好的理解與認識。但僅約52.7%的學生能夠認識到綠色化學要求“能量使用應最小,并應考慮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以前化學家在設計化學過程時,往往考慮的是如何提高產率,而忽略了能量問題,認為該問題是工程師的事情,使得化學工業成為了耗能大戶。生產和使用能量的工程,往往也會造成污染,如以煤為燃料所提供的熱能,多用一份能量,就多一份污染。因此,設計化工過程的化學家需要對化工各階段進行調節與優化,從根本上改變其對能量的需求,從而使能量最低,減小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減輕對能源危機帶來的壓迫。僅約42.3%的學生能夠認識到,化工過程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驟。衍生步驟會帶來更多的副產物,消耗更多的資源與能量。更多的產物意味著可能會對環境產生更多的污染和破壞,必然產生需要處理更多廢物的費用;更多能量的使用會使成本變高,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因此,在化工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避免衍生步驟,以降低原料的消耗及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僅約32.4%的學生能夠認識到化工過程中催化試劑優于化學計量試劑?;瘜W化工專業學生應該明確,催化反應不僅具有提高原料利用率與降低廢物產生的益處,而且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活化能,既利于控制,也可以降低反應發生所需要的溫度。選擇性催化劑是綠色化學的重要工具和重點研究方向。
4.思考與建議
不少學生對綠色化學的作用、原則缺少認識,其主要原因:一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教育重視不夠,缺少要求;二是化學類專業課的課堂教學缺少綠色化學思想與原則的滲透;三是沒有開設“綠色化學”課程,學生缺少了對綠色化學系統學習的機會。樹立綠色化學思想,不僅是化學家與化工專家的事,而且是所有從事與化學有關的人們關注的事。作為專門培養化學化工專業高級人才的高校,應把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到化學教育的全過程中,并作為課改與教改的指導思想。
4.1在化學類的基礎課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思想
化學教材中蘊涵有大量綠色化學的素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時時體現綠色化學的原則和思想。通過環境污染及其危害的具體事例,讓學生了解我國乃至全球環境日益惡化的現狀,并探討相應的解決措施,使學生認識到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與資源作為現代工業的基礎都是不可再生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選擇,從而對環境保護、資源與能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有清醒的認識,明確發展經濟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把“原子經濟性理論”、現代化學技術與方法滲透到理論課與實驗課中,就如何優化定量與定性實驗、物質合成及當前資源利用、環境污染、化學品亂用等重大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思想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學生在校學習與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充分發揮化學的正面作用,更好地造福于人類社會奠基。
4.2在化學實驗課中培養綠色化學理念
化學化工專業,各類實驗課所占的比重很大,實驗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排放大量的污染環境的有毒有害物質,這就需要實驗教師盡量改進傳統實驗,應用先進的實驗研究新成果,以綠色化學思想與原則指導實驗儀器和試劑的選擇,指導實驗設計、實驗方法與實驗“三廢”的處理,在每一個實驗中力求減少或避免有毒有害廢物的產生,為師生和工作人員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為此,首先,在實驗中盡量采用無毒無害的反應原料。在進行無機、有機、分析、物化等實驗時,在滿足教學需要的情況下,為避開毒害品的使用,可考慮尋找替代品,變更反應路線,設計綠色實驗方案,如用維生素B1替代劇毒的KCN做催化劑進行安息香縮合反應;以葡萄糖替代有致癌作用的苯為起始原料,用遺傳工程獲得的微生物為催化劑合成已二酸;用新型的固體溴化劑四丁基三溴化銨替代Brz與苯酚、苯胺反應制備對位的一溴代物,不僅反應產物更易于控制,避免了使用Br2帶來的有毒、易揮發、不便準確量取等弊端,而且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其次,使用封閉實驗裝置,回收實驗廢料。注意化學實驗內容的選擇、設計和呈現體現綠色化。一方面盡量減少污染很嚴重的實驗,另一方面對一些實驗過程中產生有毒有害氣體、且污染環境的實驗,進行改進與創新,想方設法將其設計成為封閉的實驗裝置。包括:氣體發生與收集裝置、氣體性質反應容器、尾氣收集與處理、導氣裝置等。在無法封閉的情況下,要注意回收、通風或采取其他防護措施。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料,設法予以回收或適當處理。第三,采用微型實驗。在微型化的條件下對實驗進行重新設計與探索,以達到用盡可能少的試劑來獲取盡可能多的化學信息。
4.3開設專門的綠色化學課程
首先,從課程設置上滿足培養具有綠色環境意識的新一代化學工作者和公民的需要出發,借鑒國內外大學的經驗,開設“環境生態化學”、“零排放有機化學”、“環境友好催化”、“綠色生態材料”、“生物技術”、“綠色能源”、“綠色化學導論”等綠色化學選修課程。其次,使綠色化學課程內容體現基礎性、系統性與時代性。教學內容以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為主線,圍繞綠色化學的基本問題展開討論,介紹綠色化學的產生與發展,綠色化學的概念、原理、應用、主要研究成果及動向。第三,依據綠色化學課程內容的特點,采用講授、討論、研究、參觀、調查和文獻研究等適當的教法,提高教學質量,把學生的心留在課堂上。
1.1找出存在問題
以往的高校培養模式中,受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思想觀念的影響,普遍存在著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的現象,具體表現在:實驗教學的目標不是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直接教學目標,而是以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熟練掌握某種操作技能為目的;實驗教學內容過度依附于理論教學,演示性、驗證性的實驗類型較多,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較少;實驗教材落后,未跟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教學過程強調模仿和訓練,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教材規定的實驗方案、儀器、設備和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和記錄實驗結果即可,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只是被動參與,沒有主動思考。環境科學與工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且發展十分迅速,領域在不斷擴大,熱點問題不斷涌現,學科水平提升很快,但在本科教學中也普遍存在前述問題,亟待確立新的培養模式,開拓新的培養方法[6-7]。
1.2確立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為適應學科發展和社會服務的要求,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調動學生潛能、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不斷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8],摸索出了一套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該模式可歸納為“頂天”、“立地”式,即:一方面依托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教學科研平臺和環境學院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將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鼓勵學生早期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實現“頂天”;另一方面將實驗教學與工程應用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強暑期學校的生產實習和實踐教學活動,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和中試基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象牙塔、關愛自然、服務公眾、回報社會,鍛煉學生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立地”。
2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方式
2.1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內容
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堅持實驗教學內容與我國環保形勢和國際學術前沿接軌,鼓勵實驗教師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實驗改革研究,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的內容。如:早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實驗室主任孔令仁教授就將自己的“光化學氧化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成果轉化到專業實驗課“環境化學實驗”中,開發了“萘水溶液中的光化學氧化實驗”、“產生柱法測定萘水的溶解度”等新實驗,近年還把新開發的“多功能光降解儀器”應用到教學實驗中;楊柳燕教授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轉化成“環境微生物學實驗”中“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高效脫酚菌的分離和篩選實驗”,并將Ames試驗轉化為“鼠傷寒沙門氏菌/哺乳動物肝微粒體致突變性實驗”;孫成教授把新技術“雙波長與導數光譜法”應用到專業基礎實驗課“環境監測實驗”中,開發了新實驗“雙波長與導數光譜法測定廢水中苯酚與2,4-二硝基苯酚”;高士祥教授將其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環糊精對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降解機理研究”的部分內容編寫成研究性實驗———“增溶實驗”,應用于低年級學生的開放性實驗中,等等。
2.2本科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南京大學自2007年4月起全面啟動了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由本科學生個人或創新團隊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自主設計并完成實驗。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在學校投入專項經費、設立創新訓練指導中心的基礎上,追加投入經費和人員指導,構建了完整的國家、省、校、院系四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體系,積極組織學生申報,學生也展現出較高的科研熱情和良好的實踐能力。3年來累計申報通過65項,支持總經費26.7萬元。其中2007年獲得國家級、省級重點支持的7項,校級項目8項;2008年獲得國家級、省級重點支持的7項,校級項目15項;2009年目前已獲得省級1項,校級14項。迄今已結題16項,獲得國家級優秀3項。
2.3開放性實驗
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根據低年級學生主要接受化學、生物、物理等基礎實驗訓練的特點,依據學?!皟灮n內”,“強化課外”的教學原則,為浦口校區一二年級學生開放實驗室,設置開放性實驗,提高低年級學生對專業的認識。開放實驗的內容及手段均綜合了多門學科,是集基礎知識、學科前沿動態與實際應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實驗。其中包括:小麥受重金屬脅迫實驗研究、工業廢水實驗室模擬多級處理實驗、浦園室內外環境空氣污染檢測與控制研究、浦園水體富營養化檢測與控制研究等12項實驗項目。參加學生120人次/年,并提交相應實驗報告及論文[9-10]。
2.4本科生導師制度
為強化科研與教學的相互滲透,鼓勵學生早期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環境學院設立了本科生導師制度,吸納本科生在二三年級即可自主選擇導師、參與導師承擔的重大課題的研究,并對本科生開放重點實驗室、資料室,提倡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進行實驗和研究活動,鼓勵本科生學研結合,積極撰寫和發表學術論文。在本科學習階段,很多學生受益于創新性實驗計劃和本科生導師制度,發表了學術論文,參與了專利申請。近年來,本科生37篇,其中SCI論文10篇。
2.5本科畢業論文和設計與導師科研課題掛鉤
多數本科生畢業論文和設計均從導師承擔的課題中選題,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學術前沿。根據近3年的統計,41%的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來自指導老師承擔的國家級課題,29%來自省部級項目。
3實驗教學與工程應用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環境科學與工程是應用性極強、與社會密切相關的學科,承擔著解決經濟發展中必然伴隨而來的環境問題的重任。因此,實驗教學中心突出理論教學與實際工程和社會應用的結合,鼓勵學生走出象牙塔[11-12],通過多種方式達到關愛自然、服務公眾、回報社會的目的。
3.1暑期學校
南京大學自2003年起實行3學期制,在暑期舉辦5周時間的暑期學校,著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心承擔了環境學院“暑期學?!钡慕虒W任務,通過聘請國內外學者開設專題課及講座、安排研究型實驗、組織數學建模等競賽培訓、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以及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并通過指導學生完成實習報告、小學期總結或撰寫學術小論文等,提高綜合能力。
3.2教學實習
中心與多家科研院所、企業、環保管理部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擁有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接觸工程和社會的機會。這些基地包括: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態系統實驗站、中石化揚子石化水廠、南京大學宜興環??萍佳邪l中心、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常州市環境保護局、江蘇戈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三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這些實習基地均有良好的設施、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教學實習工作規范化、制度化,能滿足不同專業教學實習的要求。其中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提供中試基地,成為實驗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3.3暑期社會實踐
暑期社會實踐是鍛煉學生能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學生經過社會實踐的洗禮后能達到“長見識,增才干”的鍛煉效果。中心在學生實踐方面給予了很高的支持力度,連續3年被評為“南京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多支團隊和個人受到省級和校級表彰。以2008年為例,成功申請暑期社會實踐團隊9個,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實踐任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濕地使者行動”、“綠色蒲公英”等實踐團均引起了當地公眾和媒體的關注和稱贊。
3.4環保協會活動
中心通過支持南京大學環境保護協會的活動,在學生中開展各類環境主題活動,同時加強學生對外交流,服務于社會。如開展各類環保知識講座;組織“綠色”系列活動———與南京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合作在校內以及紫金山開展垃圾清理志愿服務;在南京市梅花山以及揚州市開展環境風險與人身健康調研系列活動;組織綠色活動、濕地使者行動等品牌活動。
3.5實驗教學開到海外
為拓展人才培養視野,中心致力于本科生國際交流合作,將實驗教學的課堂開到海外。
(1)本科生赴海外著名大學插班學習。每年均有人數不等的學生派到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芬蘭和香港等地學習和生活,直接接受國外著名大學的熏陶,培養實驗能力和國際化的眼光。
(2)赴美科學實踐之旅。聯合美國自然科學研究院和美國圣約瑟夫大學于2008年8月共同組織了一支包括2名教授、2名博士生、2名碩士生和8名本科生的學習交流團隊,赴美國費城等地參加了為期20天的活動,以引導學生走出校園、邁出國門、接觸世界、開拓視野,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深入探究環境問題的根源和本質,努力探求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
(3)赴名古屋市、常州市污水處理廠參觀比較實踐。2008年8月,05級同學組團聯系并參觀了日本名古屋市的名古屋市寶神污水、污泥處理場、寶神廢物回收利用中心以及挖留污水處理廠,通過與名古屋污水處理廠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就名古屋市污水處理事業發展、現狀、所面臨的難題以及處理工藝等展開討論,同時結合環境工程暑期實習前往常州市污水處理廠的生產實踐,比較了兩市污水處理發展情況,嘗試找出差距,并探究了中國在發展污水處理時的著力點,如何預防缺乏遠見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