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投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際上便開始使用公共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這一指標,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公共教育經費是否充足,以及政府對教育投資努力程度的高低。世界銀行對“公共教育支出”的定義是“對公共教育的公共支出加上對私立教育的補貼”(世界銀行,2001)。在我國,與這一口徑相對應的統計指標應該是“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但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采用“財政性教育經費”這一指標來度量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經費,因此在下文中,凡涉及到我國的數據,“公共教育支出”指的就是“財政性教育經費”。此外,為了簡便起見,以“公共教育投資比例”指代“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
本文將采用國際橫截面數據和中國時間序列數據分析影響公共教育經費投資比例的因素,并對2010年和2020年我國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做出預測。
一、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與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圖1):
(1)1978-1989年,公共教育投資比例時高時低,呈現不規則變動。
(2)1990-1995年,公共教育投資比例持續下降。
(3)1996-2003年,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平穩上升。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1980年以來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保持在4.8%左右。因此粗略地看,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是偏低的。但把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進行算術平均,其過于簡單,缺乏性,因此需要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二、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國際比較及對中國的預測
影響一個國家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程度,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由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不一定完全同步,即經濟水平(以人均GDP衡量)較高的國家未必就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各級教育的入學率衡量),反之,經濟水平較低的國家未必就有較低的可能有相對較高的教育水平。因此,我們將采用兩種方法,從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兩個維度進行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國際比較。
1、經濟發展水平與公共教育投資比例
影響一個國家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最主要因素,是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國一些學者以人均GNP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指標,通過建立計量經濟模型,試圖找出與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各項研究涉及的時間段和國家為:1961-1979年,38個國家(陳良焜等,1988);1980-1985年,40個國家(陳良焜等,1992);1986-1997年,54個國家(岳昌君、丁小浩,2003)。這些研究使用了相同的計量經濟模型,即線性-對數模型:
(模型1)
Yi表示第i個國家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Xi表示第i個國家的人均GNP。
我們將運用最新的數據對已有研究加以拓展,但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只能根據2001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上述研究相同,我們僅僅使用了大國的數據,因為大國的經濟規模較大、產業結構比較完整,便于同中國進行比較,而且統計資料比較齊全。所謂大國的標準是:2001年人口在1千萬人以上的國家(世界銀行,2003)。按照此標準,我們使用了57個國家的數據,包括14個高收入國家、8個中高收入國家、15個中低收入國家和20個低收入國家。
在分析過程中我們使用的是Eviews軟件。
(1)使用57個國家數據的分析結果
我們利用模型1對57個國家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括號內顯示的是標準誤估計值。斜率系數估計值為0.3408,其含義為:人均GNI增加1%,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增加約0.0034個百分點。在以往研究中,斜率系數的估計值分別為:0.792(1975-1979年,陳良焜等,1988);0.84(1980-1985年,陳良焜等,1992);0.4069(1986-1997年,岳昌君等,2003)。我們的斜率系數估計值是顯著的(p<0.01),而且小于以往研究的結果,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57個大國經濟發展水平對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影響力減弱了。
(2)使用中等收入國家數據的分析結果
根據這57個國家的數據(表1),收入水平越高的國家公共教育投資比例越穩定,國別差異越?。ū憩F為變異系數越來越?。?。特別是高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數字特征表明當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時,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已趨于穩定。由此我們認為,對于不同收入類型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對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影響模式很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把高收入國家考慮在內,很可能會低估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增長速度??紤]到今后十多年內,中國仍將處于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著重關注在這一收入類型國家中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變化趨勢應該更有現實意義。
表1:57個人口大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2001年)
中位數(%)均值(%)變異系數N
高收入國家4.84.810.1614
中等收入國家14.14.070.3723
低收入國家3.13.700.5520
所有國家4.14.120.4057
1:包括中低收入國家和中高收入國家
針對23個中等收入國家的數據,模型1的回歸結果如下:
括號內顯示的是標準誤估計值。斜率系數的估計值表明:在中等收入國家,人均GNI每提高1%,公共教育支出比例提高0.0134個百分點。這說明在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中等收入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對公共教育支出比例的影響要比考慮全體國家時大得多。
(3)對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預測
為了預測今后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發展變化趨勢,首先應對經濟發展的未來走勢做出判斷。根據最近一項研究的結果,中國2002-2010年人均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約為9%,2010-2020年的年均增長率約為7.5%(中國化戰略研究課題組,2005)。另一項研究則認為2006-2010年GDP年均增長速度為8%,20101-2020年為7%(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5)。我們認為,后一項預測的可能性較大,由此,到2010年人均GDP年增長7.5%,2011-2020年人均GDP年增長6.5%應該是可能的。
2001年我國人均GNI為890美元,假定2002-2010年人均GNI年均增長7.5%,2011-2020年年均增長6.5%,則2010年人均GNI將達到1700美元,2020年將達到3200美元(均為2001年價格)。
根據57個國家的模型,2005、2010、2015和2020年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預測值是分別為3.95%、4.07%、4.18%和4.29%,這一結果與岳昌君等人(岳昌君、丁小浩,2003)的結論非常接近。根據23個中等收入國家的模型,2005、2010、2015和2020年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預測值是分別為3.23%、3.70%、4.12%和4.54%。
2001年,57個國家人均GNI的樣本均值是6418美元,23個中等收入國家人均GNI的樣本均值是2707美元。從預測的角度看,給定的解釋變量的值越接近解釋變量的樣本均值,預測結果越精確(古扎拉蒂,1995)。因此,我們認為無論使用哪一個模型,對于2015年和2020年的預測結果應該更為準確。
2、.教育發展水平與公共教育投資比例
我們還可以從教育發展水平所對應的公共教育經費比例的國際比較,來分析我國公共教育投資的合理比例。我們假定,一定的教育發展水平要求相應的公共教育經費支持水平,這一支持水平在不同的國家之間具有共性或性。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我們2000年教育發展水平接近我國2010年和2020年教育發展水平的國家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平均水平,并據此預測2010年和2020年我國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
(1)2010年公共教育投資比例
在2004年我國教育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我們對我國2010年教育發展水平給出一個基本估計:普及9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在55%-60%之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5%-30%之間。由于我國已經基本普及初等教育,2000年教育發展水平接近我國2010年教育發展目標的國家也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所以我們只分析中等和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與公共教育經費支持水平的關系。在初中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55%-60%之間時,大致相當于中等教育毛入學率70%-80%的水平。根據對我國2010年教育發展水平的估計,我們將2000年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在70%-85%之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35%之間的國家,視為接近我國2010年教育發展水平的國家。我們首先考慮只選擇人口大國,但發現滿足上述條件的人口大國數目太少,導致結果缺乏說服力。因此把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考慮在內(該書一共提供了203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并將這些國家和地區按三種情形分組(三個組的國家有重合):第一組,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在70%-85%之間,同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35%之間的國家;第二組,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在70%-85%之間的國家;第三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35%之間的國家。符合教育發展水平條件,并有公共教育支持水平數據的國家,第一組有8個(克羅地亞、摩爾多瓦、羅馬尼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古巴、墨西哥),第二組有24個,第三組有23個。
通過計算均值和中位數,我們得到如下數據:第一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平均為5.29%,中位數為4.40%;第二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平均為5.12%,中位數為4.45%;第三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平均為5.11%,中位數為4.90%。
觀察上述數據,可以發現均值和中位數的差異較大(特別是第一組和第二組),說明同一組別國家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差異較大。因此我們認為采用中位數更為合理,即2010年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應該在4.40~4.90%之間。
(2)2020年公共教育投資比例
我們對我國2020年教育發展水平的基本估計是,全面普及9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入學率在80%-90%之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5%-45%之間。根據對我國2020年教育發展水平的估計,我們將2000年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在80%-95%之間,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30%-45%之間的國家,視為接近我國2020年教育發展水平的國家。我們將這些國家分為三組:第一組,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在80%-95%之間,同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30%-45%之間的國家;第二組,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在80%-95%之間的國家;第三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30%-45%之間的國家。符合教育發展水平條件,并有公共教育支持水平數據的國家,第一組有5個(克羅地亞、斯洛伐克、阿塞拜疆、泰國和智利),第二組有25個,第三組有13個。
通過計算均值和中位數,我們得到如下數據:第一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平均為4.48%,中位數為4.30%;第二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平均為4.96%,中位數為4.50%;第三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平均為4.70%,中位數為4.30%。
同樣地,我們根據中位數進行預測,則2020年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在4.30~4.50%之間。
上面的分析表明,如果我們根據國際上2000年教育發展水平要求的公共教育經費支持水平來進行預測,則我國2010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比2020年還要高。這一結果與前一部分用經濟發展水平作為解釋變量建立經濟計量模型得到的結果不盡一致,也就是說,與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越高,公共教育投資比例也應該越高的一般認識完全不同。但也許可以這樣解釋:在接近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由大眾化向普及化邁進的時期,是教育即將到達頂峰的努力極限時期,這一時期對公共教育經費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占GDP的比例也達到最高點。另外從個案考察,也可以發現教育發展水平高而公共教育經費比例相對較低的現象。如韓國與意大利比較,前者2000年中等教育凈入學率為91%,高等教育毛入學率78%,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為3.8%;同年后者中等教育凈入學率為91%,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0%,而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為4.7%。這些現象說明,公共教育投資比例與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的數量關系,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3.進一步的討論
除了經濟發展水平之外,財政供給能力也是影響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財政收入或支出占GDP比例的數據,我們無法對這一假設做出具有說服力的檢驗。但是,我們對11個可獲得數據的高收入大國的分析表明,人均GNI對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并無顯著性影響,但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卻是顯著性的解釋變量,并且僅僅使用這一變量就能解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樣本總變異的50%以上。在收集到更完整的數據之后,我們將對這一問題作更深入的研究。
三、基于我國歷史數據的經驗分析
如圖1所示,1978-1989年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呈現不規則變動,因此我們只對1990-2003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我們首先采用模型1,以人均GDP為解釋變量,結果顯示回歸系數都不顯著。我們把焦點轉向財政供給能力,發現這一時期財政收入占GDP比例的變動趨勢與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變動趨勢如出一轍:即1995年之前持續下降,此后持續上升(圖2)。于是我們以財政收入占GDP比例為解釋變量,考慮到公共教育投資比例與財政收入占GDP比例二者之間呈現簡單線性關系的假設難以成立,因此應采用模型2。
(模型2)
Yt表示第t年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Xt表示第t年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
根據1990-2003年的數據得到樣本回歸方程如下:
括號內顯示的是標準誤估計值。我們對模型中的兩個時間序列進行了單位根檢驗(unitroottest)和協整檢驗(cointegrationtest),發現盡管兩個時間序列各自都是不平穩的,但它們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也就是說二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線性關系,因而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得到的估計量是無偏的、有效的,t檢驗和F也是有效的。斜率系數估計值意味著在這一時期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每提高1%,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將提高約0.6%。
我們估計2004-2010年,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每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2010年達到約25%;2011-2020年每年提高約0.5個百分點,2020年達到30%。這樣,根據上述樣本回歸方程就可以推算出2005、2010、2015和2020年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分別為3.46%、3.94%、4.18%和4.39%。
四、結論
1.利用不同變量(經濟水平或財政供給能力)得到的預測結果相差不大,但和利用變量(教育發展水平)得到的預測結果差距較大(見表2)。我們認為其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即在利用經濟變量預測時建立了經濟計量模型,而在用教育變量預測時僅僅采用了簡單比較的方法。其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不一致的現象比較普遍,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家,因而從不同角度公共教育投資的合理比例就會得到不同結果。其三,與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相比,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偏高,因此用教育變量預測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高于用經濟變量預測的結果。考慮到公共教育投資比例衡量的是政府對教育投入的供給能力和努力程度,而不是教育發展的經費需求,我們認為用經濟變量來解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變化更有說服力。
2.在國際橫向比較分析中,我們采用了經濟發展水平作為解釋變量;在經驗分析中,我們采用了財政供給能力作為解釋變量,并相應建立了經濟計量模型。從模型的擬合程度來看,后一種方法更為理想。也就是說,經濟發展水平固然一個國家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但財政供給能力(以財政收入占GDP的比例衡量)應該是更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因為公共教育經費最終來源于財政收入,一個羸弱的財政體系不可能為公共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如前文所述,對高收入國家的數據分析也支持這一結論。但要得到更有說服力的論證,還需開展進一步的。
3.如果探討經濟發展水平對公共教育投資比例的影響,在使用數據時應該盡可能涵蓋所有收入類型的國家(即采用57國數據)。但如果目的是進行預測,那么我們認為應該使用中等收入國家的數據,其原因是我國已經是而且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仍將是中等收入國家,因此可以不考慮低收入階段的情況,而排除高收入國家可以避免因這些國家的公共教育投資比例趨于穩定造成預測結果偏低。
4.綜上所述,我們以財政供給能力作為主要預測依據,同時中等收入國家的經驗,認為如果我國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那么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有望在2010年接近4%,而在2020年達到4.5%的水平。
表2:我國公共教育投資比例預測
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
國際比較研究
解釋變量:經濟發展水平
人均GNI(美元,2001年價格)1200170023303200
公共教育投資比例(%)
57國數據3.954.074.184.29
23個中等收入國家數據3.233.704.124.54
解釋變量:教育發展水平
中等教育毛入學率(%)70-8580-95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3530-45
公共教育投資比例(%)4.4~4.94.3~4.5
中國經驗研究
解釋變量:財政收入占GDP比例
財政收入占GDP比例(%)202527.530
公共教育投資比例(%)3.463.944.184.39
參考
UNESCO(2000)WorldEducationReport2000.
陳良焜等(1988)“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的國際比較”,載厲以寧主編《教育經濟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陳良焜等(1992)“教育投資比例的國際比較”,載秦宛順等主編《教育投資決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興紅(2004)“合理調整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江蘇商論》,第4期
古扎拉蒂(1995)《計量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中譯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5)“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中國”,國家統計局(2004)《中國統計摘要2004》,中國統計出版社
教育部財務司(2005)《教育經費統計資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4)《2004年人類發展報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性別與全民教育:躍向平等—2003-2004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人民教育出版社
世界銀行(2001)《2000/2001年世界發展報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世界銀行(2003)《2003年世界發展報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一、我國義務教育投資現存的問題
(一)義務教育投資不足
盡管國家已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逐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國家百廢待興,財力有限,再加上實行中央與地方財政的分級管理以后,國家財政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連年下降,已由1978年31.2%下降到1992年14.7%,因此國家不可能在教育投入上有更快的增長,近三年來教育投資占國家財政總支出一直徘徊在12.7%,就足以說明這一問題??傮w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義務教育經費的短缺也就在所難免了。
一方面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一方面是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人數的急劇增加。據有關學者測算,到2000年7-12周歲小學適齡組人口約1.4億人,比1987年1.15億人增加近21.7%,國家預算內義務教育投資需800-1000億元,而1993年教育總經費是600.94億元,可見在未來的幾年里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要達到預期的目標,亟需義務教育投資的大幅度增加。
此外,我國在義務教育投資方面,由于,還存在著性投入不足,尤其是在教育基本建設方面,欠帳過多,到現在中小學校還有大量的舊房、危房需要維修和擴建,而的教育投入只能勉強維持眼前的需求,無力彌補欠帳,因此更顯出教育經費的短缺。
(二)義務教育投資的內、外部結構不合理
首先從義務教育投資的外部分配狀況看,總體教育投資過于向高等教育傾斜,義務教育投資比例相對偏低,這可以從初等、中等、高等三級教育生均費用之比中得到證實。1988年我國三級教育生均費用之比為1:2.31:33.72,而世界一般發展家為1:1.7:8,發達國家為1:1.1:1.3或1:4:3.7??梢娫谖覈囵B一名大學生的費用竟相當于培養一名小學生的30或40倍。這種偏重于高層次教育投資的方針與分配比例政策,無疑從結構上造成我國義務教育投資的短缺,因此非常不利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特別是目前仍處在普及初等教育階段的經濟貧困地區。
其次在義務教育投資內部使用結構上也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一是在義務教育總投資中,教育事業經費與教育基本建設投資比例不協調,基建投資比例偏低,不到2%,農村中小學的校舍建設幾乎是由農民自籌資金解決的,就說明了這一問題。二是在義務教育事業經費中,人員經費擠占公用經費現象嚴重,1993年普通中學用于人員部分達82.81%,小學將近90%,公用經費所剩無幾。為此,許多地區連起碼的教學條件都保證不了,更何談義務教育質量的提高。
(三)義務教育投資管理體制不完善
自8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了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義務教育投資體制,它打破了過去那種統收統支、高度集中、管理僵化的分配格局,從而調動了地方政府和辦學的積極性,增加了基礎教育管理與發展的靈活性。但同時,隨著這一體制的實施,其本身固有的一些弊病也就越加明顯地暴露出來。
首先,現行的義務教育投資管理體制不能有效地保證各地區義務教育普及進程的均衡發展。根據我國實行的財政劃分收支、分級包干的體制要求,義務教育的投資支出是全部下劃到地方財政--城市是市財政,農村是縣、鄉財政,由地方政府全部負責和安排對義務教育的投資,這樣就使得義務教育的普及與發展只能取決于各地區經濟發展,取決于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總是不平衡的,總存在著一定甚至是比較懸殊的差距,各地區的財政收入水平以及各地區對義務教育的投資能力也各不相同,落后、不發達地區的義務教育發展也因此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投資保障,那么由此引起各地區義務教育普及與發展的不均衡也就在所難免,事實也正是如此。
其次,這種投資管理體制還缺乏對地方政府投資行為的有效約束,從而不利于保證地方政府對財政資金和教育投資的合理運用,保障地方教育事業發展對教育投資的正常需要。這是因為,現行的投資管理體制要想正常的發揮作用,必須以地方政府行為的規范化為前提。地方政府只有按照社會或上級政府的意愿,并根據經濟合理與效率的原則來安排對教育的投資支出,才能保證義務教育的正常發展;否則既使是這一地方經濟上存在著使義務教育大力發展的可能性,也會因地方政府對支出的不合理安排而使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抑制或損害。由于我國在體制、法規上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上地方一些政府官員的素質不高,先經濟后文教,輕視教育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方面的行為是相當不規范的,擠占、挪用、削減教育經費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得不到有效地抑制和解決,前面提到的長期拖欠教師工資的事例正是現行體制下地方政府種種不規范行為的具體表現。
(四)義務教育投資使用效益不高
義務教育投資不足,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既使這有限的經費,由于使用效益低,也沒有充分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反而加劇了教育經費的短缺,其主要表現是:
1.中小學教職工與學生比逐年下降,學校機構臃腫,超編現象嚴重,占用了大量的人員經費開支。按現行編制,目前,全國中小學教職工超編66萬多人,若以人均支出200元/月計算,每年需多支出人頭費13億多元,可見教育經費因冗員過多的浪費是驚人的。
2.學校布局不合理,規模效益比較差。這在廣大的農村表現尤為突出。義務教育自從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后,較為普遍的形式是縣、鄉(鎮)、村三級辦學。在農村,以自然村布局設校,勢必造成學校布點多,規模小,班額不足,形不成一定的教學能力,師資、設施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辦學的規模效益也就無從談起。
3.由于種種原因形成的中小學生輟學、留級現象的大量存在,也占用、浪費著有限的教育經費。全國每年小學輟學的兒童約在3%,初中輟學率7%以上,在農村小學生的留級率高達20-25%。這樣,按正常入學率投入的年度教育經費,由于學生輟學而獲益較小,又由于留級率高,使正常的投入又往往不夠,需追加投入,從而造成浪費。
二、提高義務投資的基本思路
要想使義務教育擺脫的困境,加快普及進程,實現到本世紀末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宏偉目標,教育投入上的穩定增長是當務之急。為此,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第一,做為義務教育辦學主體的各級政府,還應進一步加大對義務教育投資的力度,要切實落實《教育改革和綱要》所規定的,到本世紀末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和“八五”期間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支出水平全國平均不低于15%的目標,以及近期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央進一步提出的,省級政府的教育投入應占財政支出比例的20%以上,市、縣級政府的投資比例還要更高的要求。
為此,要使教育經費在國家及各級政府預算中占有穩定的份額,不因、或其它因素的而經常波動,應把教育經費列為預算母項,實行預算單列,使教育事權和財權相統一,并且加強對各級政府教育投入水平的監控,建立、建全教育經費支出監督檢查制度。
同時,要盡快出臺有關教育投資的法規,使教育經費的籌措、支出有法可依,充分顯示的權威性,以法約束和懲治地方政府在教育經費使用上的不規范行為,從而切實保證政府撥款的主渠道作用。在法規中,應規定教育經費在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支出中的比例,用于義務教育的經費應在教育總經費中單獨立項等有關條款,各級地方政府也應制定出相應的法規、細則。
此外,為避免由教育投資內部分配結構不合理而造成的義務教育的投入不足,應使義務教育投資在教育總投資中有合理的比重,以保證中小學生均費用的逐年提高;義務教育投資內各部分經費分配也應有協調的比例關系。
第二,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現行的義務教育投資管理體制。既然現行的全面由地方政府直接負責的投資管理辦法,不能有效地保證我國義務教育的正常普及與發展,存在著前面提到的種種弊端,而過去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已經實踐證明存在著管得過死,不利于調動各級政府和對教育投資的積極性,因此應把適當的集中和分散管理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地區,采取不同的。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因不存在經費緊張等,可仍實行原來的體制和辦法,義務教育經費仍由縣、鄉共管,充分發揮鄉財政的作用。在經濟不發達或落后地區,則采取相對集中的管理體制,義務教育經費由市或縣財政統籌管理、調配,直接安排給其下屬的各個學校,以防止被中途截流或挪用。由于對中小學教育的投資主要是用于支付教師的工資,而教師工資的發放相對比較規范、穩定,因此這種??钪С隹芍饕糜诎l放教師工資,這樣用,不僅不會對學校經費的運用產生管理過死的弊端,反而有利于全國(全?。┓秶鷥葹橹行W教師創造一個大體相近的福利條件,既有利于改善貧困落后地區教師的待遇,也有利于加強對教師隊伍的集中管理和調度,當然在實行這種方法的同時,應加強對現行教師隊伍的整頓與管理,以保證教師隊伍的精干和高效率。
為使邊遠、貧困落后地區的義務教育普及進程能盡快趕上全國的步伐,使我國義務教育能均衡發展,除進一步完善投資管理體制外,中央和地方縣級以上各級政府都應設立和增加對此類地區實施義務教育的專項經費,并保證??顚S谩?/p>
第三,為確保義務教育投資有穩定來源,除了要充分發揮政府財政撥款的主渠道作用,還要進一步在多渠道籌措資金上下功夫。在這方面《綱要》已做出較全面的部署,這里僅提幾個補充的建議。
首先,應當進一步完善教育費附加征收制度。自1986年城鄉教育費附加開征以來,已成為國家預算外義務教育的一個穩定來源,對緩解基礎教育經費緊缺,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征收制度、管理辦法尚不健全,近兩年不能如數征收的現象比較嚴重,這在尤為突出。過去農村教育費附加以隨糧征收的辦法向農民統一收取,可近兩年糧食等農副產品市場放開,農民沒有了直接向糧食收購站交送公糧的義務,附加費的征收遂失去依憑,出現了征收難的危機。與此同時,伴隨著減輕農民負擔的措施的實行,有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的辦法,把教育費附加也給取消了,致使這筆資金不能如數征收,1992年如按1.5%的比例,全國應征收110億左右,而實際只征到50多億。有鑒于此,為使這一政策具有法律的強制性,使征收的數額能穩定增長,建議在此基礎上,開征社會教育稅,從稅制的角度保證義務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
其次,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費,但應適當提高學雜費的收費標準。長期以來,中小學學雜費的收費標準偏低,與教育事業發展、物價上漲的現實極不相符,因此應隨物價上漲指數同步增長,藉以維持教育的簡單再生產。學雜費的收費數額應由各地教育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統一公布執行,并接受公眾的監督。
一、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
撰寫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之-。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管理科學、財務管理理論、會計及審計理論和方法,獨立分析解決企業事業行政單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以鞏固和深化所學專業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培養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獨立調查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技能,初步掌握解決企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方面問題的方法步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
二、撰寫畢業論文程序
撰寫畢業論文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選題(選題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題目選定)
畢業論文作為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選題上應理論結合實際,注重實證研究,以反映出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符合培養目標,達到會計學專業??茖哟萎厴I論文的基本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⒈選題的范圍應根據市場營銷專業要求,盡可能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難易適當,避免過于宏觀的論題。
⒉要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選題應盡可能與實踐有機結合。
⒊要有豐富的參考資料來源。
⒋自擬畢業論文(設計)題目須經過指導教師審查、確認。
(二)撰寫開題報告
選題結束后,學生應按要求撰寫開題報告?!伴_題報告”寫作格式見附件二。
(三)撰寫提綱、收集資料階段
在做好畢業論文準備的基礎上,擬定論文大綱,即論文寫作提綱。其實質是安排全文的結構,明確論文中心論點,對所論述問題大體安排順序,形成論文輪廓,注意結構的完整性。論文大綱經論文指導教師審查通過后再撰寫初稿。根據論文大綱收集必要的論文素材,為論文寫作做好充分準備。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數字,也可以是圖表、報表、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寫作階段
撰寫論文,修改定稿,是論文的完成階段。這一階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調整結構,推敲論點,潤飾語言和論文援引材料。最后按畢業論文格式要求,打印、裝訂,提交論文。
三、撰寫論文要求(論文統一用A4紙打?。?/p>
撰寫畢業論文要求,即是本教學環節應達到的規格,也是考核學生畢業實踐環節的基本依據。
(一)論文質量
1、科學性——指論文內容應反映客觀事物發展規律。
2、創造性——指論文應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是簡單重復前人的觀點。
3、現實性——指論文選題和提出的理論觀點,應反映企業現實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
(二)論文結構
1、引言——提出論文主題,闡述論文寫作意義。
2、正文——提出論點、論據,闡述原理、概念,計算繪圖,論證分析,以揭示企業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某一課題的本質特征及其發展規律。正文可分段論述。
3、結論——全文總結。根據對主題的分析論證,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論文表達
1、觀點正確,分析透徹,重點突出,論據充分。
2、層次清晰,文字通順,計算準確,打印規范。
(四)論文字數:8000字左右。
(五)論文格式:
第一頁:封面
第二頁:扉頁
第三頁:論文提綱
第四頁:正文
論文題目:黑體,2號字
班級學號姓名(五號字)
內容摘要:*************(五號字)
關鍵字:***************(五號字)
一、題目(首行縮進2個字符,黑體,4號字)
(一)子標題(首行縮進2個字符,黑體,小4)
*****************************************************************。
1.小標題(首行縮進2個字符,小4)
*************************************************************************。
參考文獻:按引用文獻的順序,編號列后。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文章標題、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頁碼;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月、頁碼;互聯網資料:作者.文章標題,完整網址,年代
四、論文成績評定
按照學院統一要求,由論文指導組的指導老師、評審老師及論文答辯組的老師就寫作過程、寫作論文的質量及答辯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檔給出畢業論文成績。
五、畢業論文撰寫應注意的問題
㈠、學生選題應慎重,充分考慮自身的駕馭能力。論文方向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隨
意更改者,取消答辯資格。
㈡、畢業論文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及畢業實習的總結,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不得抄襲。有抄
襲者一經發現,取消答辯資格。
㈢、論文要求概念清楚、內容正確、條理分明、語言流暢、結構嚴謹,符合專業規范。
㈣、按質按量按期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并做好答辯的準備工作。如未按時間及指導老師的相關要求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取消答辯資格。
六、畢業論文撰寫的時間安排
㈠、畢業論文動員及布置
時間: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在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布置相關內容。
㈡、畢業論文的選題
自2006年9月18日開始進行選題,2006年10月15日前將選定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及時交給班長,未按時上交“開題報告”的視為自動放棄論文答辯資格。
班長將學生填寫好的“開題報告”于2006年10月22前務必交給至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224或222房間,由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按照選題指定論文指導老師。
㈢、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提綱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畢業生準時到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與指導老師見面,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寫作提綱。
㈣、論文初稿的寫作
在畢業設計期間,學生應緊密與指導老師聯系,并結合所選題目及實習內容進行畢業論文的初稿寫作。論文初稿必須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給指導老師。(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行)
㈤、論文修改
論文最后的修改應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給指導老師。畢業論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導老師可根據學生完成論文的質量自行確定修改次數,學生應按照指導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論文的修改工作。
㈥、論文定稿及上交
論文定稿并完成裝訂時間為2006年12月1日前。在進行論文裝訂之前,必須經指導老師同意,才能定稿及裝訂。裝訂完畢的畢業論文必須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導教師處。
㈦、畢業論文答辯時間及地點
時間: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點: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
七、畢業論文題目審批表、論文封面、評閱書、答辯委員會記錄可以從成人教育學院的網上下載
網址:
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附件二:畢業論文題目審批表
附件錄一: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學生可根據以下為畢業論文的參考選題范圍擬定論文題目,也可超出選題范圍自定論文題目,但須事先與指導老師聯系,經過指導老師同意后才能予以確認。)
一:會計類
1.財務報表附注問題研究
2.上市公司會計制度設計問題探討
3.分部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4.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問題探討
5.會計調整問題探討
6.轉換債券的會計處理
7.合并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8.企業商譽會計問題探討
9.證券市場中的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0.外幣會計問題探討
11.技術進步對會計的影響
12.環境會計探討
13.期貨會計探討
14.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
15.我國會計電算化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
16.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17.企業管理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18.企業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的關系
19.上市公司財務會計特點
20.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要求與特點
21.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管理問題探討
22.質量成本會計探討
23.人力資源會計探討
24.股東權益稀釋會計探討
25.現金流量會計探討
26.資本成本會計探討
27.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28.無形資產核算的若干問題研究
29.企業兼并重組會計問題探討
30.建筑合同會計問題探討
31.財務報告改進問題研究
32.非貨幣易會計問題探討
33.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34.投資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35.財務會計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出路
36.管理會計的控制理論與方法探討
37.管理會計核算系統探討
38.戰略管理會計問題探討
39.管理會計規范化問題探討
40.企業業績評價問題探討
41.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問題探討
42.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43.全面收益會計問題探討
44.金融會計制度問題探討
45.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46.稅務調整后的會計處理問題
47.現金流量表的理論與實務
48.會計管理體制問題探討
49.作業成本會計的原理與應用前景
50.信息資源會計問題探討
51.互聯網與企業會計信息系統
52.會計信息系統的新思路
53.中國特色的會計問題研究
54.《會計法》責任主體問題研究
55.成本會計發展趨勢問題研究
56.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模式
57.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規范體系研究
58.會計監督體系的研究
59.穩健原則和會計中的不確定性
60.會計模式問題研究
61.中國的會計環境分析
62.中美投資會計準則差異比較與分析
63.非貨幣交易會計處理的中美比較
64.穩健原則在我國上市公司運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65.無形資產會計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66.行為會計問題研究
67.稅務會計問題研究
68.收入確認問題探討
69.論每股收益會計
70.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研究
71.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分析
72.會計造假與會計政策
73.如何加強政府對會計政策的監督
74.會計政策的國際國內比較
75.會計政策內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誠信問題探討
78.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環境分析
79.我國《財務報告條例》和《會計準則》對會計的影響分析
80.責任會計問題探討
81.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的異同研究
82.預算會計改革問題探討
83.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問題研究
84.關聯方交易的會計處理問題研究
85.長期投資差異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86.所得稅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87.借款利息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二、財務管理及財務分析類
1.跨國公司的外匯交易風險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財問題研究
3.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問題探索
4.企業流動資產管理方法探討
5.流動資產投資總額和結構問題探討
6.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研究
7.企業直接籌資的環境問題探討
8.公司籌資策略
9.我國公司籌資現狀調查與分析
10.我國公司籌資成本調查與分析
11.我國公司資本結構的現狀與分析
12.我國公司籌資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研究
13.公司投資策略
14.我國公司投資決策現狀與分析
15.我國公司投資結構現狀與分析
16.我國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分析
17.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問題
18.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重心及其體系問題探討
19.公司成長性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探討
20.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問題
21.企業失敗預測問題探討
22.企業風險控制問題探討
23.公司理財目的與理財方法間的關系問題研究
24.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研究
25.我國控股公司的實踐及問題
26.資產經營與資本經營間關系問題研究
27.財務管理創新問題研究
28.財務總監制度問題研究
29.論企業資金結構的優化問題
30.負債經營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問題分析
31.企業分立的財務問題研究
32.我國公司在國內和國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國企業債券發行的實證分析
34.資本運營與公司重組問題探討
35.全面預算管理研究
36.公司業績考評指標研究
37.財務預算的新方法與理論
38.財務預算的激勵原理研究
39.財務制度設計的理論與方
40.公司購并的財務分析問題
41.我國公司收購中存在的問題
42.我國公司分立中存在的問題
43.公司治理與公司財務的關系問題研究
44.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45.我國公司財務目標的實證研究
46.我國可轉換債券的實踐與存在問題研究
47.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實證研究
三、審計類
1.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探討
2.試論社會審計的風險及控制
3.論審計監督的地位及對策
4.或有負債及其審計
5.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的問題及其對策
6.論審計職業風險
7.內部控制的制度化與程序化
8.現代企業制度與審計監督
9.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避免與控制
10.關于企業注冊資本登記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1.會計監督與注冊會計師
12.論審計風險及其防范
13.論審計職業道德
14.論審計會計信息聯網共享
15.論注冊會計師合伙制的法律責任
16.中立審計準則之比較
17.審計程序與法律責任
18.論會計信息失真對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影響
19.國有企業年度審計問題
20.審計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資產評估的合法性及應用
22.論審計重要性水平
23.論審計期后事項的處理及審計人員相應的責任
24.論審計信息內涵
25.持續經營能力及其審計
26.審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27.利用計算機審計的問題探討
28.上市公司審計意見實證分析
29.會計估計審計
30.注冊會計師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問題研究
31.我國上市公司審計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32.或有事項及其審計
33.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審計
34.審計責任界定問題探討
35.內部審計問題探討
36.管理審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探討
37.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探討
38.離任審計問題探討
四、稅務籌劃類
1.增值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2.營業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3.所得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4.消費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5.稅務籌劃理論問題的研究
附件二: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2006屆專科畢業生論文題目審批表
專業:班級: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姓名職稱
論文(設計)題目
選題內容:
開題報告情況及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年月日
教研室審查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字:
年月日
格式要求
1、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
3、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
4、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
5、正文:
??飘厴I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3000字以上。畢業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并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結論是畢業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6、謝辭:簡述自己通過做畢業論文的體會,并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7、參考文獻:在畢業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
8、注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9、附錄:對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
注意事項
1、畢業論文一律打印,采取a4紙張,頁邊距一律采?。荷稀⑾?.5cm,左3cm,右1.5cm,行間距取多倍行距(設置值為1.25);字符間距為默認值(縮放100%,間距:標準),封面采用教務處統一規定的封面。
2、字體要求
論文所用字體要求為宋體。
3、字號
第一層次題序和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字;第二層次題序和標題用四號黑體字;第三層次及以下題序和標題與第二層次同;正文用小四號宋體。
4、頁眉及頁碼
畢業論文各頁均加頁眉,采用宋體五號宋體居中,打印“河北大學xxxx屆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頁碼從正文開始在頁腳按阿拉伯數字(宋體小五號)連續編排,居中書寫。
5、摘要及關鍵詞
中文摘要及關鍵詞:“摘要”二字采用三號字黑體、居中書寫,“摘”與“要”之間空兩格,內容采用小四號宋體?!瓣P鍵詞”三字采用小四號字黑體,頂格書寫,一般為3—5個。
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字體為小四號timesnewroman。
6、目錄
“目錄”二字采用三號字黑體、居中書寫,“目”與“錄”之間空兩格,第一級層次采用小三號宋體字,其他級層次題目采用四號宋體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標題層次應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采用統一的字體表示。第一級為“一”、“二”、“三”、等,第二級為“1.1”、“1.2”、“1.3”等,第三級為“1.1.1”、“1.1.2”等。
8、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要另起一頁,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標注,如×××[1]。
9、外文資料及譯文
外文資料可用a4紙復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號timesnewroman字體,譯文采用小四號宋體打印,格式參照畢業論文文本格式要求,另外,要注意畢業論文結束語是否恰當。
參考范文:
投資學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思考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速度的加快,全球性、全國性金融市場的形成與開放,對于金融投資人才需求日漸增多。文章對現行的投資學專業的設置情況做了簡單分析,以對本科教育中投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做出探索。
[關鍵詞]投資學;實踐性教學;應用型人才培養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3.132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6)03-0250-02
投資學專業是適應我國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投資規模分散化、投資行為職業化、投資活動專業化的背景而產生的一門新專業。投資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對投資進行系統的研究,從而科學地進行投資活動,其核心是以效用最大化準則為指導,獲得個人財富配置的最優均衡解。專業化的投資和投資的專業化是投資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投資學專業的學科門類劃分[1]
宏觀意義上所說的投資,多指產業布局、資源配置、投資規劃等投資經濟學問題,從學科屬性而言當歸屬經濟學學科門類。相近專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等。
微觀意義上所說的投資,應指以政府、企業、個人、非盈利組織等主體對某一經濟活動的投資行為,具體包括投資項目分析、評價、規劃、決策、資金籌措、資金投入、項目監控與項目績效評估等投資管理行為,從學科屬性而言,當屬管理學學科門類。相近的學科是財務管理、國際商務、工程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等。顯然,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所創辦的投資學專業,應以微觀意義的投資經濟活動管理為主。
2投資學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重認知性實驗,輕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目前,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強化訓練,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應用技能等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大多數學校對投資學專業的學生都設置了實驗課,但在課程設計體系上都是開設單一的課程,很少開設綜合性的實驗,也沒有開設激發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開放性實驗。
2.2重教師的學歷培養,輕實踐能力提升
現在,高校注重對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卻忽視了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學歷和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名教師的教學能力,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師的教學能力,而教學能力往往反映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上。
2.3教學目標脫離社會需求
投資學專業是具有融實務投資、金融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于一體的綜合學科,該專業更強調實務操作能力和投融資判斷分析能力的培養。然而,現行的本科院校投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較少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統一,常常會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這體現不出本科院校投資學專業教學圍繞市場需求出發的特點,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3完善投資學實踐性教學的建議
3.1建立多層次實驗室
構建基礎經濟、綜合投資和金融企業實踐多層次實驗室。投資學專業利用實驗軟件,開設證券投資分析、外匯模擬交易、商業銀行經營等實驗課程,通過對軟件系統的講解、觀摩及模擬使用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熟練操作系統的基礎上,能夠利用相關指標和方法處理和分析問題,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也將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2提高教師教學實踐能力
一方面“送出去”,將相關教師參加各類實踐活動的培訓、參觀甚至參與各類企業的經營管理,積極鼓勵并創造條件促進教師到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企業等單位掛職鍛煉;另一方面“請進來”,利用政、校、行和企共建合作平臺,聘請企業的經理、主管等相關人員到學校進行講座、授課,聘請資深企業家作為客座教授,定期講授一些課程,這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
3.3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在夯實學生理論基礎和提升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倡導學思結合,在投資學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廣泛采取啟發法、演示法、實習法和實驗法等教學方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利用學校引進的WIND、色諾芬及知網等工具,及時了解國內外業內動態、市場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促進教學增效。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衛東.創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投資學專業需要明晰的四個基本問題[J].太原大學學報,2015(6).
[2]李衛.芻議創業投資型企業的特征趨勢及財務管理[J].財會研究,2008(6).
[3]何平均.投資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理論課設置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0).
關鍵詞:經濟發展教育經費投入關系實證研究
經濟發展與教育經費投入關系實證研究,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對教育經費投入影響實證研究;二是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貢獻分析實證研究。開展實證研究,西方早于中國,較中國而言更為成熟和系統。本文旨在從經濟發展與教育經費投入關系實證研究方面進行梳理和總結。
1 經濟發展對教育經費投入的影響實證研究
經濟發展對教育經費投入的影響的相關理論,尤其是教育先行理論已被廣泛運用情況下,國內外對于經濟發展對教育經費投入的影響的實證研究甚少。吳開俊、黃瑩于2003年通過對1993年和1997年的教育經費投入總額及生均經費狀況的分析,提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對義務教育投入的影響[1]。姜春林、潘雄鋒于2005年通過對1991
-2002年數據,分析了經濟總量與高等教育投入總量的關系,并建構了經濟總量與高等教育投入的二項式模型[2]。筆者曾在碩士論文《廣西經濟發展與教育經費投入》一文中,通過Eview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分別建立2001-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與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關系模型、財政收入與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關系模型,探討國內生產總值對教育經費投入總量、財政收入對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影響[3]。
2 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貢獻分析實證研究
2.1 西方學者關于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貢獻分析的實證研究歷程 西方關于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貢獻分析實證研究源起于西奧多?W?舒爾茨,他提出關于經濟增長的人力資本模型:Y=F(K,AL,H)(其中,K表示資本,L表示未經過教育的簡單勞動力,H表示人力資本),并創立了計量教育經濟效益的余數分析法,也稱投資增量分析法,通過此辦法,根據美國1929-1957年的統計資料,計算出期間美國教育投資的平均收益率為17.3%,教育對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為33%,完成了西方首次對教育經濟收益的宏觀定量分析[4]。1964年,加里?S?貝克爾提出了現代人力資本投資理論,提出了人力資本收益率計算公式,貝克爾還用具體數學計算和實證研究說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時也比較了不同教育等級之間的收益率差別[5]。美國芝加哥大學薩卡羅普洛斯于1973年出版《教育收益國際比較》一書,通過對33個國家教育投資社會效益的研究,得出幾個明顯帶有規律性的結論,這些結論現也基本被認同和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國教育投資政策和決策,具體如下[6]:①在一般情況下,教育投資的收益率高于物質投資的收益率,也高于通常的銀行利率。研究分析表明,教育投資的個人收益率一般都超過10%,超過銀行利率,特別是人均國民收入在100美元以下的發展中國家,教育投資的收益率高于物質投資收益率。同時,人均國民收入低于1000美元的國家,教育收益率一般為19.9%,高出物質投資收益率4-5個百分點。②發展中國家教育投資的收益率一般高于發達國家教育投資收益率,發展中國家教育投資具有更大的經濟意義。③研究比較分析還發現,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一般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根據33個國家比較:初等教育平均社會收益率為19.4%,個人平均教育收益率為23.7%;中等教育平均社會收益率為13.5%,個人平均教育收益率為16.3%;高等教育平均社會率為11.3%,個人平均教育收益率為17.6%。1990年,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提出技術進步內生增長模型,將人力資本視為內生增長變量[7]。
2.2 中國學者關于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貢獻分析實證研究歷程 我國關于教育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系統研究即定量分析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刁培萼在他主編的《教育文化學》中將教育力――各級學校教育的普及率、社會教育的水平等視為國力要素之一,并用此衡量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用定量分析法研究不同階段的教育收益;趙人偉、李實研究了1988年中國城鎮勞動力的教育投資收益率。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如以教育年限作為投資單位,教育的平均收益率是3.8%,即每增加1年的教育可提高個人收入3.8%,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教育的收益率分別是2.7%、3.4%、3.9%、4.5%。陳曉宇、閔維方研究了1996年中國城市勞動力的教育投資的收益率。按趙人偉等人同樣的計算方法,他們得到的結論是,教育的平均收益率為5.3%,初中、高中、中專、大專、本科教育的收益率分別為3.59%、4.19%、6.76%、4.67%、6.58%[6]。靳希斌(1997)年通過對1952-1978 年國民經濟增長的測算發現,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9%[8]。賴德勝(1998)在其博士論文中也對1995年中國城鎮職工的教育收益率進行了估算,其結論是教育的平均收益率為5.73%,即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個人收入可增加5.73%,與1988年相比,中國教育投資的收益率有明顯提高。葉茂林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提出了教育生產函數,用以計量資本和初等教育以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個層次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9]。陳用芳、邢志平基于Panel Data 模型分析,通過以1997-2005年31個?。ㄗ灾螀^、直轄市)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面板數據為樣本,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因變量,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為自變量,開展回歸分析,得出基本結論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受教育人口比重每增加1%,可以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5012%[10]。鞏海霞在其博士論文《教育投入經濟效應研究――基于江蘇省的實證分析》中,利用神經網絡仿真法,以1990-2007年江蘇省的政府教育投入與家庭教育投入效益進行了分析,提出家庭教育投入與政府教育投入比例為1.10時,可獲得最大的地方生產總值[11]。另外,還有一些學者,如范明、邱敦元、黎野、文浩、李萍、孫紹榮等對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和研究,為該領域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總體而言,西方關于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貢獻分析實證研究早于我國,其不僅創立了對該領域影響深遠的研究模型,對全社會經濟效益、高等教育收益率、各級教育收益率、以及教育投資收益率國際比較中做了大量的研究,為國際研究教育經費投入提供了經驗和借鑒。我國關于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影響實證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國家,但發展迅速,二十一世紀前的研究主要為對城鎮勞動力教育收益率的研究,近年的研究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對模型建立的關注、研究方法的多樣性以及研究對象的范圍的逐步擴大的特點。
3 結語
我國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與教育經費投入關系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后的研究,任務艱巨,我們應立足于:圍繞經濟發展要求,合理確定全國及地方教育經費投入比例標準;根據我國教育經費投入效益分析,建立教育經費投入考核指標體系。為政府教育經費投入金額、結構、來源等的確定提供依據。應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國外實證研究方法,對我國教育經費投入效益進行分階段分層次分結構比較。首先,全面測算我國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貢獻,考核經濟發展效益,開展國際比較,指出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的優勢與不足;其次,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對各層次教育經費投入效益及不同來源教育經費投入效益進行比較分析;根據比較分析提出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的適度比例、結構及具體配置的政策。二是建立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發展貢獻的動態監測機制。通過這一機制,對教育經費投入進行適時的調整和安排。
參考文獻:
[1]吳開俊,黃瑩.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對義務教育投入的影響[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
[2]姜春林,潘雄鋒.經濟增長對高等教育投入的計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09).
[3]王結玉.廣西經濟發展與教育經費投入關系研究[D].廣西大學,2010.
[4]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第1版)[M].吳珠華等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5]加里?貝克爾.人力資本理論[M].郭虹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6]靳希斌編著.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452-453.
[7]Romer P.M.,1986.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
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22,783-792.
[8]劉偉.全國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的互動研究[D].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9]柯文靜.近年來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評述[J].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2011.
[10]陳用芳,邢志平.基于PanelData模型的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南平師專學報,2007(04).
[11]鞏海霞.教育投入經濟效應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09.
基金項目: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青年項目“廣西經濟發展與教育要素投入關系研究”(09BJLL012)的階段性成果。
一、連云港市教育科研工作現狀和“教科研熱”的特點
江蘇省連云港市中小學有組織的教育科研工作(以下簡稱教科研)起始于1987年。經歷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研究歷程,教科研工作不斷普及,并且受到了學校領導和廣大老師的高度重視。主要表現在:(1)教師撰寫論文數、主持課題數不斷增加。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課題4項,省級課題98項,市級課題1000項,國家級課題填補了空白,省市級課題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98%、80%。全市數量達到10000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達到300余篇,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90%、82%。(2)論文撰寫、課題研究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在江蘇省第二屆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連云港市有10項成果獲獎,在首屆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比中,連云港市有24項成果獲獎,獲獎數量名列江蘇省前列。近五年來,在江蘇省知名度最高的中小學青年教師“教海探航”、“師陶杯”論文評比中,連云港市的參賽成績一直名列全省前三名。此種現象被江蘇省教科院的專家稱之為“連云港現象”。
教科研,全稱為教育科學研究。教科研成果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個人努力、團隊互助、進修培訓、專家指導所獲得的關于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成果。它包括獲獎論文、、課題研究成果、著作等等。連云港市中小學教師積極從事教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熱”,并且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特點一是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越來越高,二是教科研工作的實績與教師的晉升和表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一方面是由于教科研工作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蘊含著一定的教育經濟學原理。
二、教科研工作是復雜的腦力勞動
從勞動價值論的觀點看,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與從事教學工作一樣,都可以創造價值。因此,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術理論中,有著豐富的教育經濟學思想。他們主要的觀點有:(1)教育勞動具有生產性因素,教育具有間接的生產性質,教育投資具有生產性;(2)教育可以再生產人的勞動能力,可以改變人的勞動能力的性質和形態;(3)教育具有傳遞、積累、發展和再生產科學的社會功能,教育具有使科學轉化為生產技術的中介作用;(4)勞動創造價值,教育費用是勞動力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復雜勞動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馬克思、恩格斯教育經濟學思想歸結為一點,就是人的勞動能力是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和力量。而勞動力創造財富的多少是與勞動者接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例的[1]。
教師從事教科研的過程是一個勞動過程,而且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具有勞動的某種特殊性。這種勞動特殊性特別地表現為發現教育規律、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增加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這種勞動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理應得到較高的勞動報酬和獎勵。
如今,各級各類學校的職稱評審,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的評選,教育系統的人才招聘都注重了教科研成果所占的比重,就是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教育經濟學的思想。在這種政策的引導下,廣大中小學教師積極參加教科研工作,乃至形成“教科研熱”,是正常的,是符合教育經濟學的規律的。
三、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是教師自我教育的投資
從人力資本理論看,從事教科研工作的老師亦應該獲取相應的收入,而且教科研成果越好,應該獲取的收入就越多。人力資本理論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派別,它是西方教育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人力資本是與物力資本相對的概念,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首先給予解釋而獲得特定含義的一種資本概念。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生產增長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本。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觀點是:第一,人口質量重于人口數量。第二,人口資本投資與物力資本投資都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生產性投資,但在現代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本投資的作用大于物力投資的作用。第三,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教育投資是一種生產性投資。教育投資是使蘊藏在人體內部的能力得以增長的一種生產性投資。提高人口質量的關鍵是教育投資。教育投資比物力投資更有利,會帶來更多的利潤。第四,教育投資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資的收益率,因此,資本積累的重點應從物力資本轉移到人力資本,要追加教育投資的總量。第五,教育投資收益率是可以測算的[2]。
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首先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學會教科研的方法,學會將教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另一方面,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教育投資的過程。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需要很大一筆開銷:如圖書資料費、會務費、差旅費、通訊費、專家咨詢費、網絡查詢費、招待費、教科研的時間花費等等。但是,這些費用是屬于投資性質的。按照人力資本理論,它將轉化為教師的多種技能,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并將獲得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較高的回報。實際情況是,凡是教科研工作做得好的老師在職稱評審及評優、評先方面都獲得很大的便利,他們比不做教科研或者少做教科研的人而言,晉升或評優的機會更多,時間更早,因而獲得的薪水就會更多。這是符合人力資本理論的觀點的。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教育可以提高生產率,能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所以,要大量地進行教育投資,擴張教育,這種觀點對教育科研政策的制定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教育科研上的投資可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許多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者,往往熱心于重獎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積極分子,實際上是在不自覺地運用了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理論還認為,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高于物力資本投資,要達到相同的效益,人力資本投資成本較低,因此,全社會的人都會熱衷于投資教育。現在,許多校長提出“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的發展戰略,就是人力資本理論的體現。
四、教師的教科研成果是教師能力的信號,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業務特征
從篩選理論看,教科研成果多的老師將有更多獲取更高報酬的機會。篩選理論由邁克爾?史密斯在20世紀70年表的《篩選假設――就業的市場信號》一文為形成標志。篩選假設理論把教育看作信息,著重研究在勞動力市場內雇主是怎樣挑選工人的。其主要觀點如下:第一,受教育程度高,工資水平就高,這是與人力資本理論相同的地方;第二,受教育程度與工資水平的正比例關系,是通過教育的篩選作用形成的。對一個尋找工作的人來說,教育程度是表示他的能力的信號,對雇主來說,是根據教育程度挑選工人。教育在這里只起一個篩選裝置或教育信號作用,教育的經濟效益就是教育篩選作用的結果[3]。
教師通過教科研工作獲得高一級的職稱、榮譽,便為他獲得較高經濟利益創造了條件。在這里,教科研成果成了教師能力和素質的信號。教師的教科研成果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業務特征。比如,每年教育系統各種各樣的評審工作需要評委,各種招標課題主持人的遴選,更高級別的榮譽的獲得,工作職務的晉升等等都有“門檻”,教科研成果是這些老師跨入這些“門檻”的重要信號,成為被篩選的依據,從而,也就為自己獲得較高的收入提供了便捷?!昂Y選”理論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詮釋。而且,這種篩選的“信號”的效應越來越大,成了教師追求教科研成果的重要動力,也是“教科研熱”的成因之一。
然而,在篩選論者看來,教育只是通過一紙文憑(教科研成果證書)反映個人的先天能力和受教育程度,對社會具有信息價值就可以了,不必耗費過度的資源,因而,主張一種消極的教育政策。顯然,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制定的教科研政策,就會呈現教科研獎勵的“度”的特征,即,獎勵的金額不是越多越好,應與成果的水準相一致。否則,過度的獎勵不能形成可供篩選的信息,還可能將教科研工作引入誤區。
篩選理論認為,只有本身的勞動生產率高的人才會熱衷于投資教育,因為個人內在的勞動生產率與改變自身受教育狀況所需付出的信號成本是負相關的關系,接受更多的教育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勞動生產率高的個體改變自身受教育狀況的信號成本較低。對高勞動生產率的個體來講,在合理工資的結構下,個人投資更高級別教育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就會作出進一步投資教育的理性選擇。但對于低勞動生產率的個體而言,由于他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此,在對接受過同一教育級別的勞動者所付工資相同的條件下,其進一步投資教育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從而其理性地選擇不進一步對教育進行追加投資。按照這個觀點,對于教科研工作而言,愈是教科研成績好的人,愈希望獎勵高;而對于教科研能力弱的人來說,則不希望教科研的獎勵過高,這也是符合現實情況的。
五、人力資本理論與篩選理論對于教育與收入關系觀點的差異
1.人力資本理論與篩選理論在教育與收入的關系上的共同點
從教育與收入的關系看,二者都承認教育與工資收入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即,教育對個人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是一種自我教育活動,既有社會效益,也是一種有著經濟價值的投資活動。從這種意義上看,各級政府紛紛設立教科研成果獎項,各種職稱評審、評先都有教科研成果的要求,教師積極地參加教科研活動,有著社會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效應。因此,出現的“教科研熱”對于培養人才、對于知識發生、對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自身的收入,都是有益處的。
2.人力資本理論與篩選理論在教育與收入的關系上的不同點
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理論均不否認教育和收入之間具有正向關系,均承認較高的教育水平為個人帶來較高的收入,但在對這種關系的解釋方面不盡相同。人力資本理論的基本前提是,個人收入的差別,主要在于人們在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本投資方面的差距。教育投資提高了個人的生產能力,從而使他們獲得較高的收入。這個過程可以簡單地如A所示進行描述。
A:教育投資――較高的生產能力――較高的收入(人力資本模型)。
對教科研而言,就變成了:
從事教科研――產生教科研成果――較高收入。
篩選理論對教育與收入關系的解釋如B所示:
B:教育投資――較高的文憑――較高的收入(篩選假設模型)。
對教科研而言,就變成了:
從事教科研――較高級別的證書――較高的收入。
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中間階段。在人力資本模型中,中間階段是較高的生產能力,較高的收入是對較高生產能力的報償。篩選模型中,中間階段僅僅是證書或者文憑。對于教科研而言,前者意味著教科研工作好,就一定能力強,收入也一定高;后者卻未必。一位老師教科研成果多,必須要得到權威機關的認可,并且能夠得到相應的證書(例如職稱證書、榮譽證書),這樣,就為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提供了信號,為校長(雇主)提供了篩選的依據,否則,較難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針對不同的群體和情境,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理論都有解釋的空間,又都有解釋的限度。也可以借此解釋這樣的現象,即為什么獲得教科研成績差不多的老師,其獲得的收入卻相差較大。
六、基于“教科研熱”的政策尋求
從教育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表明,中小學“教科研熱”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既有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也有提高收入的因素。但是,在教科研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鑒于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必須以教學為中心
“教科研熱”的出現,表明了教師學習、研究的熱情,也包含了對教育高收入的追求,這些都應當給予保護。但是,對于廣大的中小學而言,應將教學作為中心工作來做,不能將教科研工作過分地夸大,防止對教學工作的干擾和影響?,F實中,確有一些老師只顧抓教科研,忽略了教學工作,這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必須調控教科研的獎勵政策和績效考核政策,比如控制獎金的數量,使得教育教學實績與教科研實績所占的比重相適宜。
2.避免“虛假”信息干擾
毋庸諱言,在“教科研熱”中,也出現了許多虛假的教科研成果,加之各種職稱評審中的信息不對稱、“暗箱操作”的緣故,使得各種評審的結果(信號)失真。這就導致一些職稱和榮譽的虛假。如果僅按照篩選理論進行收入分配的話,必然導致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公,甚至產生嚴重的腐敗問題。
3.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科研觀
不能將教科研與晉級、評先劃等號。大量的事實證明,凡是將教科研工作與物質利益密切掛鉤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績的。而應該引導教師將教科研與改進教學結合起來。樹立熱愛教育、熱愛科學、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的學術道德規范,建立互助合作的團隊意識,不要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數量。
關鍵詞:理財專業人員;三層雙軌制;證券投資;綜合素質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路程,既有風雨也有成果,最為世人所矚目的就是中國取得的巨大的經濟成功。在這30年中,中國GDP年均增長達到9.5%,成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中產階級和豪富階層在中國迅速形成,并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理財觀念從激進投資和財富快速積累階段逐步向穩健保守投資、財務安全和綜合理財方向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個人金融業務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各種理財產品、理財服務層出不窮,人們的理財觀念有所轉變,理財需求日益旺盛,理財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開始發展起來[1]。然而與全民理財大趨勢所不協調的是,我國專業理財人員的大量缺失和專業素質的不完善。作為為客戶提供全面理財規劃的專業人士,理財人員應該是一位知識豐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藹、待人誠懇、可以向客戶提供全面與建設性意見的咨詢專家。從這一角度而言,高職院校培養的理財專業人員,應該是順應中國經濟發展趨勢,了解中國國情與中國金融市場特點,具備實踐與理論雙軌、道德素養與職業操守兼備的綜合素質型人才。
這里所說的“綜合素質型”主要包含四點要求:一是道德素質,包括對理財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團結合作的觀念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二是身心素質,包括健康的體魄、較強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競爭意識與應變能力等;三是業務素質,包括廣博的知識面、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質,包括資金管理技能、財務分析技能、風險防范技能、產品組合技能、理財建議與規劃技能等[2]。
從以上素質能力培養出發,高職理財專業人員的培養應是一個全面立體的教學過程。
一、課程體系重在突出四大職業模塊。
首先,高職院校的理財專業學生的主要學習地點仍然是校園,主要學習技能的手段也是課堂教學。因此,理論教學要符合綜合素質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就必須設計合理、計劃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養綜合素質型人才的目標出發,必須構建新的理論課程體系。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來抓;強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專業認知能力、思考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明確綜合職業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由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種素質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創新培養思路;將就業教育貫穿于整個專業教育的全過程,特別體現職業認知、職業準備、就業和創業引導的新理念。
據此理念,新構建的理論課程體系,由四大職業模塊所構成:職業素質能力模塊(即職業思想道德)、職業基礎知識與能力模塊、職業知識與能力模塊、職業拓展知識與能力模塊。
(一)職業思想道德模塊。
主要是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市場經濟理論教育、理財規劃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就業擇業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教育,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等。
(二)職業基礎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是學習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使在校學生獲得在投資
理財領域內從事第一個工作、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識、必要技能,為在校學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專業準備的、形成現實動手能力的知識和技能,如基礎會計知識和技能、經濟學知識和技能、運籌學知識和技能、財政學知識和技能、經濟法知識和技能、商務談判知識和技能、現代金融學知識和技能、國際金融知識和技能、公共關系學知識和技能,以及為本專業提供基本支撐的大學英語、專業英語、高等數學、財經應用文、計算機基礎、數據庫、計算機安裝維護等應用性知識和技能。
(三)職業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學習本專業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如公司理財知識和技能、個人理財知識和技能、投資學知識和技能、證券投資知識和技能、期貨投資知識和技能、理財實務知識和技能、財務會計知識和技能、以及統計與調查預測等應用性知識和技能。
(四)職業拓展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學習能使在校學生具備在其未來職業生涯各階段都可以繼續學習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態度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理財咨詢實務、實用合同范例、市場營銷實務、公共關系實務、管理心理學、普通話、口語藝術、社交禮儀等[2]。公務員之家
通過理論課程的四大模塊設計、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以理論教學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合理完善的人才培養構架。這就如同建造房屋時,要先搭好腳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樓,此處的模塊理論課程設計就如同腳手架,理財專業學生由此接受培養,猶如高樓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技能訓練重在構建“三層雙軌制”專業技能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最大的特點是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多,為了使學生在求學期間盡可能與社會同步、與專業掛鉤,校內的技能訓練可以采取“三層雙軌制”專業技能培養模式。
“三層雙軌制”,是一種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以綜合素質為基礎、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專業技能培養新模式?!叭龑印笔侵赴凑n程間內容的依存關系分為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技能、職業綜合技能三個階段;“雙軌”是指理財能力訓練和投資能力訓練同步進行。
第一層:專業基礎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學》課程;訓練內容主要是理財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財和個人理財基礎知識。
投資能力訓練:基于《投資學》課程;訓練內容:投資學概述。
第二層:專業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實務》課程;訓練內容為課程單元訓練等。
投資能力訓練:基于《證券投資》、《期貨投資》等課程;訓練內容主要為證券投資工具、證券交易流程、證券行情解讀,期貨交易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等。
第三層:職業綜合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規劃師資格證書”的培訓課;訓練內容主要是根據風險計量判斷風險大小、掌握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和個人所得稅籌劃策略、個人養老規劃、個人財產分配與傳承、財務計算器的應用等。
投資能力訓練訓練:基于校內《投資理財綜合模擬實訓》和校外生產實習;實訓內容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證券投資工具、證券交易流程、證券行情解讀證券交易的各種技巧、證券市場運行、期貨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種管理條例等。
通過三層雙軌制的教學,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明顯得到系統地提高。
三、教學方法創新,將課堂教學變為場地教學。
課堂教學是最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老師和學生可以面對面,學生不僅能夠聽到老師在講什么,還能夠感受到老師肢體、語氣、表情等等帶來的信息,而且有了問題可以當場提出得到即時的回答,做到了零距離的溝通。然而課堂教學也有它不容忽視的弱點:首先,也是最大的弱點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經濟的。其次,學習內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訓練特點非常強的課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公務員之家
作為實踐操作性極強的投資理財學課程,如果一味地在課程教學上下功夫,一來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二來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根據教學課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場地教學的方式,比如設置證券大廳,定制電子顯示屏,將股票市場的大盤波動即時顯示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理財工具的變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場地教學既克服了課堂教學的缺點,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優點。也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角色進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畢業論文強調專業論文學分制。
作為具備專業技能素質的理財人員,對于專業的財經用語表述應該是相當熟練的。然而兩年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財訊息和理財用語還是有些難度的。為了盡快讓學生掌握這項技能,以及增強理財專業觀念。鼓勵學生撰寫各類財經論文,通過論文的撰寫,一是增強
了學生關于社會經濟的關注度,二是加強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三是為學生的就業申請增添籌碼。對于在公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學校予以承認相應學分,并作為理財專業的重要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