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命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先秦儒家生命觀之于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論價值
先秦儒家生命觀蘊含的生死觀、孝道思想、生命價值思想及生命教育等思想,可為大學生生命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理論資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教育資源缺乏、教育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先秦儒家生命觀中仁愛、和諧的思想可以為構建良好的大學生生命教育氛圍提供有益的資源。在社會轉型時期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異常激烈,一些大學生受此影響,產生了功利主義傾向,自我意識逐漸膨脹,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出孤僻、冷漠、自私等現象,甚至有學生在與其他人發生矛盾時,采取極端行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因此,充分挖掘先秦儒家生命觀中的和諧思想以及仁愛觀念,并將其融入課堂理論或者實踐活動,積極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和諧、仁愛思想,一方面可以推動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先秦儒家主張將以誠相待,成己達人作為生命交往過程中的準則和原則。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要引導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要秉持這樣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營造和諧的氛圍。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還應充分挖掘、利用和諧的思想,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引導學生充分尊敬教師,尊重教師的辛勤勞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自覺吸收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關愛、呵護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要做到這些,還要求教師從小事做起,以身作則,因為教師的言行舉止和行為規范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影響,對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先秦儒家生命觀中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可以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提供有益的資源。先秦儒家“貴生愛物”等生命價值思想可以引導大學生愛惜自己的生命,培養自身的生命意識。儒家的善生、樂生、榮生的生命價值判斷對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為大學生生命價值提供價值評判標準。先秦儒家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內圣外王”、“和諧為貴”的思想不僅是先秦儒家生命觀中的生命教育思想,也是整個生命教育過程的育人目標。先秦儒家生命觀中的這些生命教育思想不僅能夠為大學生生命教育提供有益幫助,同時也能對德育生命化的進程起到推動作用。而“死生有命”、“生死俱善”的思想對于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死亡觀具有積極的教育價值。“自強不息”、“樂天知命”等思想可以引導當代大學生積極面對挫折,使之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并實現人生價值。
二、先秦儒家生命觀之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實踐價值
生命教育不應只是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更應該是對現實生活的應用,是面對現實生活問題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和實踐活動。先秦儒家學派的理論學說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弘揚先秦儒家“知之不如行之”的思想,增強生命教育實踐效果。先秦儒家認為“知之不如行之”,強調實踐對于教育活動的作用。實踐活動的多樣化可以彌補課堂生命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足。例如,組織學生去養老院幫助老人,可以增強學生對生命的奉獻意識;組織學生參加扶貧救困的志愿者活動,可以使他們體驗生命的艱辛,提高他們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組織學生參觀美術館等場所,可以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等。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都包含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領悟更深層次的生命內涵。第二,開設先秦儒家經典閱讀課程以及相關的講座和論壇,幫助大學生學習生命哲學知識。教師可以針對生命教育不同的內容開展專題講座,例如,舉辦先秦儒家生命觀中關于生命意識、生命價值教育的知識講座等。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先秦儒家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等,通過介紹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的生平及其思想,不斷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學課程及活動環節組織學生閱讀儒家經典時需要依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閱讀水平、思想認識水平等實施不同的指導計劃。例如,針對大一學生,應從基礎開始,由淺入深,而對較高年級的大學生而言,可試著深入和擴展其關于生命教育等問題的認識和思考。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之前要指導學生做文字的翻譯工作,使學生在理解了文字層面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挖掘其更為深刻的內涵。另外,教師在先秦儒家經典閱讀課程中應起到橋梁作用,可以通過課堂交流、自由言論等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認真思考先秦儒家生命觀。對于學生閱讀的評價可以從數量、效果等各個層面展開。在數量上,可以通過學生自我介紹、互相介紹學習內容以及教師檢查等形式來進行評價。在效果上,可通過與學生的談話交流來考察閱讀效果。合理的評價體系不能僅注重數量,還應注重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態度和方法、閱讀過程以及領悟情況等。第三,借鑒儒家學派的“講會”形式,增強課堂的開放性、探究性、規范性和互動性?!爸v會”是儒家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形式[3],與現代教育主要以課堂授課,追求專門科學技術為主不同,“講會”在形式上以面對面的形式開展,在內容上以“求道”為主,是對“身心性命之學”的討論,更多體現了師友之間對道德、價值等諸多問題的探討。可以彌補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中的不足,提高生命教育的效率,增強生命教育的效果。第四,借鑒先秦儒家的生命教育理念,將德育生命化理念作為生命教育活動的基礎。德育生命化是以對學生的生命尊重為基礎,把學生的幸福作為價值目標和導向,在學生的生活及學習各個方面融入道德教育的因素,以人為本,建立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以及多元化途徑,最終實現學生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真正融合,將德育過程貫穿于生命過程各個階段[4]。首先,德育生命化理念的確立可以吸收先秦儒家生命觀中的自強不息、和諧為貴等思想;其次,德育生命化環境的營造可以借鑒先秦儒家“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思想,不僅要重視校園的硬件環境建設,還要注重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和諧的軟環境建設;再次,德育生命化的目標可以參照先秦儒家對仁義道德的追求以及對至仁至圣的終極目標的追求來設定,繼而,德育生命化內容的構建可以借鑒先秦儒家生命觀中的生死觀、孝道思想等生命智慧;最后,德育生命化的評價方式可以在先秦儒家生命觀中找到標準,又將是否實現了人生的三不朽,是否在對仁義道德的追求中實現了生命的價值等作為生命化的德育評價標準。
作者:徐潔 朱冬香 郝文輝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高職學生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指高職學生生命觀的教育。人的生命是一個復雜的多維度的復合體,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倫理層面上提出,也可以從自然、社會、精神的三個角度來把握,還可以從成長、成才、成功的目標上來確定。高職學生生命教育不僅要教會高職學生珍愛生命,更要啟發他們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也不僅只是告訴他們要關注自身生命,更要關注、尊重和熱愛他人的生命。
2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是高職學生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
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陸的生命教育才真正進入人們視野。關于生命教育課程的開展,我國大陸的中小學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目前,關于高職學生的生命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從2007年開始只有武漢大學、江西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幾所學校將生命教育作為選修課開設,但只是對生命教育進行一些籠統的理論介紹。學生們掌握了豐富的理論卻缺乏相應的動手能力或生命救援技能.在面對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時束手無策,錯過最佳救援時機。現在我們講應急救護指的是現代救護,現代救護是在事發的現場,對傷病員實施及時、先進、有效的初步救護,它是立足于院前急救,以第一目擊者的身份對傷病員進行現場救援。它遵循先救命后治傷的原則,以通俗易懂的理論和簡單有效的操作技能使第一目擊者盡可能在黃金救援時間內搶救傷病員。我院以黑龍江急救中心編寫的《現場急救技能手冊》為藍本,里面主要包括心肺復蘇、創傷救護、常見急癥、意外傷害和突發事故這些與人們生活緊密聯系的一些急救知識和技能。同時專門聘請醫護人員和紅十字會的培訓師和志愿者來對學生和老師進行救護培訓。培訓過程中,同學們不僅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而且懂得了突遇災害時,在確保自我安全的情況下怎么樣去救援別人。在親自實踐和切身感受救護的過程中,同學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不僅僅是在挽救別人的生命和自救,同時也在實現自身生命的價值。珍惜生命、搶救生命、關愛生命這些都是生命教育關注和研究的最基本的內容。從應急救護培訓角度來看高職學生生命教育,不僅充實了生命教育的內容更重要是為生命教育的實施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學生們在掌握應急救護技能的過程中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在救援生命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在進行心肺復蘇操作中,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操作技能就能用自己的雙手通過有效的按壓使停止呼吸的傷病員有可能恢復呼吸,從死神的手里奪回一條鮮活的生命;在創傷救護中,用一條條繃帶、三角巾、止血帶就可以讓血流不止甚至命懸一線的傷病員生命得到保障;用各種現場取材的木板、報紙等就可以將出現骨折疼痛不能動的傷病員進行固定,控制傷情等等。這種學生親自體驗的方法,比在課堂上純粹的理論灌輸效果要好,單純的理論灌輸僅僅只讓學生知道“是什么”而不能真正的了解“怎么辦”,學生是知道了生命的重要性、珍貴性,應該珍愛生命,但卻不知道怎么樣真正的做到珍愛生命,不知道怎樣去關愛別人的生命,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怎樣能夠挽救別人的生命。應急救護技能的培訓與普及,使同學們在觀摩救護技能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通過自我的參與,了解常見的意外傷害種類及救護方法,掌握各種常見傷病的急救技能,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利用自己的雙手就可以讓別人的生命得到延續,使生命之花開的更加絢爛。
3學會救護珍愛生命,當代高職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教師是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決定著生命教育的成敗,換言之,如果教師沒有生命教育理念,是不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實施生命教育的。所以,教師要首先樹立生命教育理念,重視生命教育,這樣才能自覺承擔好生命教育的重任。我就是這樣做的。例如,備每一節課時,我都要認真找出書本知識與生命教育的契合點,然后結合學情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為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實施生命教育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我總是努力創設富有生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畫中、在做中、在玩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和生命的真諦。例如:進入期末復習的第一節課,我沒有像其他教師那樣,先帶領學生回顧教材中的知識要點,再讓學生做相關的習題。而是讓學生拿出我讓他們課前準備的學具:一張空白A4紙、一把小剪刀、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各色彩筆、各色彩紙。當學生按要求擺好學具時,我請同學們做好,認真聽我布置學習要求。要求是這樣的:用鉛筆在空白A4紙上畫出“地球表面五帶劃分示意圖”,示意圖上有五帶分界線,在圖左側分界線對應處標注相應的緯度;在圖右側五個溫度帶所對應的區間表明溫度帶名稱,并寫出對應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在五帶區間內,用彩筆畫上植被(典型代表植物);將各溫度帶中典型的代表動物用彩紙剪出,可貼著對應的溫度帶內,也可放在一旁備用。寫、畫、做時,可以看書、可以同學交流,也可以問老師。完成以上任務后要寫出做后感,包含所學到的知識、學習體會、生命感悟三個方面。時間是二十分鐘,二十分鐘后淘寶,即到各同學處欣賞他們的杰作,時間是五分鐘,五分鐘后回到自己的坐位,完善自己的作品,時間是三分鐘,最后,輪流到臺前描述自己作品中的知識信息,朗讀做后感。這本是我對復習課創新的一種大膽嘗試,令我高興的是效果出奇的好,同學們全情投入,熱情交流,爭搶著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不僅對所涉及的知識解說的清楚明白,體會感悟更是深刻。有的說:生命本身就是奇跡,無論什么樣的條件都有生命的存在,如南極企鵝、北極熊;有的說:生命是美好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有的說:生命是頑強的,狂風暴雨阻擋不住生命生生不息;有的說:生命是有價值的,樹木防風固沙、鮮花裝點大地……就這樣,一節課,同學們復習鞏固了三節課的知識,還深刻領悟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二、尊重學生生命情感
教學中,我關注學生差異,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并給每名學生展示的機會,使每一名同學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及自身的長處,從而悅納自己,自信、陽光。我多采用情境法、探討法、趣味法教學,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研究發現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在體驗感悟中升華情感,彰顯生命情懷。
三、融合生命教育于地理知識之中
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和范疇界定
生命安全教育與生命教育是兩個比較相近且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在進行生命安全教育討論的前提下,首先對于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進行一定的概念辨析。從實踐與理論的角度考察,生命安全教育與生命教育密切相關,又略有不同,兩者各有側重。生命教育側重精神生命的覺醒與提升,注重生命意識的養成;而生命安全教育側重自然生命的健康與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養。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針對遭遇突發性事件、災害性事故的應急、應變能力,避免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生傷害的自我保護、防衛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御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通常情況下,生命安全課程主要是培養人類在其活動領域中,預防自然和人為危險、預防各種有害因素的理論和實踐的一種科學知識體系。其目的在于,形成人們對自身周圍安全問題的自覺和負責態度,培養學生認識和評價人的生活環境中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并選擇抵御危險的防御方法,以及在出現危險時消除不良后果和進行自救、互救的方法。因此,生命安全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實用性。教育的功能分為本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兩大類。而生命安全教育既是教育的本體功能的體現,又是教育的社會功能的體現,是當今社會學校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部分。對學生來說,他們學習了安全教育,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識和維護安全的基本技能,懂得并運用其來保障和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發展;而對社會來說,通過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使受教育對象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在社會實踐中能夠有效保障國家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安全,也促進了社會變化和發展。1968年,美國人J.DonaldWalters在加利福尼亞州創辦了阿南達學校,在該校開始倡導和實踐生命教育思想,在此基礎上他總結實踐經驗出版了《生命教育》一書,在書中最早提出了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指的是對人的生命安全進行教育,即以學校、家庭和社會為主體,運用情境體驗、運動和身體練習等基本手段,按照年齡段和活動能力的不同,采用相應的教學內容、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或現場模擬等手段,傳授給學生面對各種危險情況的基本的生活自理和自衛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并強化學生野外訓練的能力及安全防范能力、自救能力等,使學生了解各種危險情況的產生、狀況、后果以及預防措施等。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對人們進行在遭遇突發性事件、災害性事故時所表現出來的應急、應變能力的教育,避免自身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的自我保護、安全防衛能力,增強安全意識的教育,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御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在學校體育課程中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了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技能,依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以體育教師為承擔主體、在體育課程中實施的提高中小學生的安全知識與防范技能的教育與管理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使學生學會從安全的角度觀察和理解要從事的活動和面臨的形勢,用安全的觀點解釋和處理自己遇到的新問題。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生命安全意識,學會保護生命的技能,確立正確的生命安全觀,提高保護生命的能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各種成長的考驗,有些甚至是災難性的。作為教育者,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從而讓他們遠離危險,健康地成長[1]。通過對很多國家的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國家都開設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課程,雖然這些國家采取了不同的名稱、形式或者手段,但是他們都選擇了體育課這個共同的平臺來進行生命安全的教育。雖然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并非只能通過體育課這唯一的途徑,但是采用體育課卻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通過對我國學校安全教育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學校的安全教育內容絕大部分是與體育課程相結合的。雖然很多的安全教育內容并沒有完全的滲透在體育課程當中,課程內容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將生命安全教育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但有一部分與體育課很好的相結合,充分展示了其安全教育的內容,達到了進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學校體育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作為信息化、全球化和需要綜合性競爭能力的時代,21世紀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在未來世界只有全面發展的才有可能成為最成功的勞動者。但是縱觀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因為教學壓力大、學校設施差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國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逃生能力差,無法應對突發的安全事件,導致了目前我國的青少年兒童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事實證明,生命安全教育課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以5.12汶川地震為例,它給國人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如此巨大的中小學生傷亡數目,其背后有太多的原因,暫且不去追究其它,只考慮我們學校教育工作,就可以發現加強生命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在這次地震中,四川綿竹市富興二小13歲男孩楊陽利用學校教授的逃生知識成功逃過了這次災難;另外在電視新聞中還介紹了一個班的學生在地震時無一死亡,只有幾個受了輕傷,究其原因,是學校上午剛剛進行了怎樣防地震的知識學習。一個個10多歲的孩子,在地震時能夠保持鎮定,利用學習的防震知識逃出來,有的學生還是頂著桌子出來的[2]。
由此可見,僅僅一兩次課的學習就能夠挽救很多鮮活的生命。為此,在學校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進入21世紀以來,基本上形成了每個家庭一個孩子,一旦發生任何意外,就會對家庭造成致命的打擊,這也迫切地要求我國開展安全教育。為了家庭的幸福和國家的安穩,從根本上高度重視對于孩子的安全教育,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具有現實性和長遠性的一項重要課題。雅斯貝爾斯[3]在《現時代的人》中指出:“體育作為一種有組織的事業,在這事業中,被迫加入這個勞動過程的人類所尋求的無非是他的直接自保沖動的等價物。”他認為,體育源于人的自保的沖動。李力研[4]認為:“在‘自然的人化’過程中,只有‘人的自然化’才能阻止人類的物種倒退。體育的本質就是‘人的自然化’。”即身體健壯、具有生命力是人生命發展的自然追求,在這個過程中,自我保護是人的生命基礎。因此,學校的體育課程不是為了練習幾個項目,為了考核,而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這也是體育的本質特征———即身體的自我保護、身體的強壯以及使個體具有生命力。學校體育課程既具有學科性的特點,又具有活動性的特點,并且它還以大量的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支撐。但是應該看到的是,體育課程除了具有強身健身的功能之外,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它除了能夠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各種自我保護和自救能力,避免外在環境造成的各種傷害之外,還能夠使學生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識和技能,具備靈敏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及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身體素質,和處變不驚的良好心理狀態[5]。因此,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和青少年自身成長的需要,我們將生命安全教育相關內容和體育課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體育課教學成為生命安全教育的載體,使生命安全教育成為體育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此,學校體育工作者有責任將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作為今后研究與貫徹的重點內容。#p#分頁標題#e#
安全知識和防范技能是中小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是中小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內容,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又是實現學生“全人發展”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障。因此,在學校體育課程中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就具有較大的必然性。把生命安全的教育逐步融入到體育課程中,使學生充分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個人和集體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從而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進一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體育是健康的保證,也是實現健康、安全教育的最佳途徑。向體育索取健康,向體育索取生命的意識和活力,這正是人類在展開自身的生活、推進自身的生活,是人類大踏步地走向未來的象征[6]。就目前來看,在學校體育課程中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價值取向的開發,能夠充分地體現對于人本主義理念的追求,還能夠直接影響學校其他相關課程的操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它還能夠決定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整個教育體系的發展方向。學校體育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價值取向,與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其核心是采用人本與發展的模式來理解教育和人類發展之間的關系。生命安全教育與學校體育課程具有較高的兼容性在學校體育課程中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國際公認的課題,許多國家都在體育課上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比如地震多發的日本、東南亞國家等就在體育課上進行相關的防震防災教育。我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也明確的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的必修課程”。生命安全教育與學校體育課程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將安全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中,還可使體育教學具有更高的實用性。
作為一門主要在室外進行,以身體運動技能為主的課程,體育課在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在開展逃生自救教育時,就需要保證有合適的場地、器材和人力資源作為支撐。而就體育課來說,由于它大都在室外進行,首先就為各種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時間難過了必要的場地、器材等,便于學生進行實戰模擬;其次,體育課還為逃生自救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資源和足夠的時間;第三,體育課教學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與逃生自救是相互兼容的,例如田徑、體操以及武術等的教學,能夠極大地方便逃生技能教育項目的開展,上述都是體育課在逃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優勢。二者教學目的的相似性學校體育是一門將身體練習作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廣大學生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體育課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是通過全面的身體鍛煉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熱情,并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培養學生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與習慣,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其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生理素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7]。
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一,通過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強化學生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學校生活中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自衛防身的知識和技能,并提高實踐能力、預防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掌握應對各種危險情況的方法;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熱情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鍛煉的習慣,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促進身心健康,并培養學生臨危不懼的優良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同時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在困難面前的互幫互助,學會正確處理競爭和合作的關系,體會無助的痛苦、互助的快樂和生命的可貴[8]。綜上可知,學校體育課程和生命安全教育都是以身體鍛煉為基本手段,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存與生活技能,從而達到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增強心理素質,提高社會責任感,培養獨立思考與處理問題能力的目的。二者教學作用的統一性通過學校體育課程的學習,可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意志品質、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力,而且,二者的教學模式還具有一定的互通性。
體育課程與生命安全教育都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進行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改善學生各方面的生理機能,而且還可以塑造學生強健的體魄,樹立其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觀念,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其次,體育課程與生命安全教育都是在傳授學生基本技術和能力的過程中,通過對不同情景及環境變化的親自實踐和體驗,培養學生在困難環境中的思維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體育課程與安全教育雖然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學校體育課程是傳授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而生命健康教育是教會學生生存的知識與技能,但是二者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與別人的共同努力與相互合作,體驗受教育的過程中角色的親身實踐,逐步培養學生協調相互間人際關系的能力。體育課程與安全教育不僅在教學目的以及對學生的影響作用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在教學模式上也存在著相似性,例如他們都可以利用學生較強的理解能力,配合結構教學的,對學生進行教育。
關鍵詞: 生命教育 大學生 價值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主題,以各種教育手段,倡導大學生學會認識自我、珍惜、尊重、愛護、享受、超越生命的一種提升過程,從而獲得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讓大學生認識和珍惜生命則是這一活動的重中之重。
二、生命教育的起源,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生命教育發展情況
生命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這一思想,并在加州創建了倡導和實踐生命教育思想的阿南達村和阿南達學校。多年來,生命教育的實踐在全球得到迅速發展,各個國家和地區大力倡導生命教育,各種學術團體紛紛開設相關課程,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美國。
美國的生命教育開始的主題是死亡教育,通過死亡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并以正確的態度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1968年學者杰?唐納?華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這一概念,到1976年美國已有上千所學校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為推廣生命教育,美國還成立了各種相關協會,出版了許多普及書籍和雜志。
2.日本。
日本在1989年修改的《教學大綱》中,針對青少年的自殺、殺人、破壞生態環境、浪費資源等日益嚴重的現象,提出了對人、自然、生命的敬畏觀念來定位道德教育的目的。近年日本流行的一種“余裕教育”的口號就是“熱愛生命,選擇堅強”,這是針對現在日本青少年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日益繁多的青少年自殺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讓青少年認識到生命的美好,使他們能面對并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3.中國大陸地區
我國教育在生命教育方面較為滯后,但是近年來,許多教育界相關人士已經開始關注到這一問題,認識到21世紀的教育改革需要呼喚對生命的關注。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是我國生命教育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倡導以人為本,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個人。其他的道德教育理論和實踐也圍繞生命教育的主體展開。
4.中國港臺地區。
2002年12月,香港成立了以社區和中小學為陣地的生命教育中心,開展生命教育,將學校、傳媒和非政府機構拉入到生命教育的隊伍中。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則發起了“親親孩子、親親書”的生命教育計劃,引起社會較大的反響。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師培訓”,顯示出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對生命教育的重視。
臺灣的生命教育最早于1976年從日本引入,主要由民間團體參與并推廣,個別學校實施倫理課程中也會涉及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成為臺灣的主流教育是在1997年,臺灣“教育部”組織相關院校及專家規劃《生命教育實施計劃》,并成立“生命教育推廣中心”負責設計生命教育課程、編寫教材、培訓師資等,自1998年開始針對全臺中學生推廣,得到臺灣各中學和輔仁大學等一批大學專家學者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幫助。
四、大學開展生命教育的意義
1.開展生命教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
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我們的高等教育不僅要使大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促進他們的潛能開發、素質提升和人格完善。
2.開展生命教育,是由高等教育所處的社會環境決定的。
當今世界,各種思潮相互激蕩,為大學生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但一些有害信息也容易影響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容易使大學生懷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甚至輕視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3.開展生命教育,是由大學生發展的特殊性決定的。
大學生的生理年齡已是成年人,但心理發育相對滯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烈,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社會經驗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順,容易走極端。
五、生命教育途徑
1.以“人性化”管理制度取代“封閉式”管理制度。
學校制度應該是“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制度,這種制度要能體現出對人格的基本尊重和關懷。制度的制定過程充分發揚民主精神,制度的執行則要體現公平、公正、客觀、科學,對違規的處理要嚴而有情,嚴而有度。
2.多形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當今大學生就業時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在受到家庭、情感、學業、就業、人際關系等不同壓力的影響下,加上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差,易出現迷茫、抑郁等情緒,甚至導致自殺或他殺等極端行為的出現。我們應通過組織講座、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宣傳生命教育知識、優化學習、競爭環境、拓展鍛煉等各種形式,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解動態發展的時代與社會,理解他人與自己的生命意義,不斷在超越自我中成熟。
3.結合實踐,開設生命教育課程。
生命教育不應該是一門固定的課程,而是整合的學校各個學科領域,科學、社會、體育等學科,是生命教育的顯性課程。我們應將生命教育融入到這些學科的教學中,挖掘其隱含的生命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形象的生命教育。同時通過生存拓展等各種訓練項目,給大學生創造一定的逆境條件,從而磨煉大學生的意志,使其意識到:痛苦磨難是成長的一部分,讓大學生學會自救互救等技能,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曉將.關于“生命教育”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文,2005.
[2]陳文斌,劉經緯.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6.
參考文獻:
[1]陳明樂.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價值思考與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1,(24).
[2]許軍民.淺談高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12.
[3]禹勇.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0.
[4]朱忠祥,童政權.大學生安全意識的現狀調查與思考——以南京工業大學學生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0,(3).
[5]劉芳麗.大學生安全意識及防范技能的現狀調查和對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6]湯繼承.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06.
[7]皮祖訓,劉何清,朱國梅.影響大學生安全因素評述[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8]郭亞芳.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改量探討[J].科技信息,2013(22).
[9]程海梅,陳思源.高校安全教育的課程設置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
[10]胡如朝.論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
[11]丁淑敏.關于高等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評價體系的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12]薛立輝.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意識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參考文獻:
[1]王世鵬,甘新東安全教育要讓學生終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155-161
[3][21]李開勇,馮維我國中小學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學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歐文姬應試教育歸因下學校安全教育的異化[J].小學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淵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維設計的基本架構[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0(7):107
[7]劉暢中小學安全教育目標的構建與實現條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
[8][13][14]孫盼想江西省潘陽縣S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現狀調查及對策探討[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12
[9]曹海永莫讓制度管理成為安全教育的軟肋[J].教學與管理,2010(5):6-7
[10]王霞學校安全教育制度——現代學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與教學究,2010(11):19-21
參考文獻
[1]2016兩會聚焦教育熱點話題[EB/OL].http://gaokao.xdf.cn/201603/10433032.html,2016-03-11,新東方網.
[2]陳貴兵.完善教育渠道增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64-65.
[3]李丹,程燕.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72-73.
[4]周水平,萬江紅,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江西為例[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48-150.
[5]耿一波.實施體驗式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江蘇教育研究,2013(11):49-51.
[6]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日前重慶市北碚區舉辦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園行” 現場活動,來自全市各區縣教育系統的近200名領導和教師參觀了形式多樣的心理教育活動。
“你看,笑得真好,我也被感染了”——教師、學生和家長紛紛聚攏在重慶市北碚區澄江小學和兼善中學的笑臉墻下,尋找最美笑臉;“我的心愿是想要父母多陪陪我”——在心愿墻上,師生寫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冉冉緩緩地走上場,顯得怯懦自卑,低著頭。走到臺中央,停下,定定地望著另一側的同學,猶豫著,終于向他們走去。她想插話,卻沒人理會……”——這是北碚區兼善中學高一八班的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心理劇的場景……
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夠受到好評,主要是通過創新“四大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提高了學生心理素質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一、開展區域內教師培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能力
名師工作室建設。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由研究員級教師做主持人,在全區各學校選擇有研究能力的心理健康教師為學員,主要開展學習交流、引領示范、學術研究和師資培養等工作。經過幾年的運行,建立了一套名師與中青年教師合作互動機制,培養了一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團隊,取得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實現了學校名師資源共享最大化,更好地發揮了名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和名師效應,為有效指導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校地合作平臺建設。北碚區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合作,一方面,建立“C-R”心理健康教師培訓體系抓普及,即聚集西南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教授,以我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為載體,對全區教師進行通識性培訓。另一方面,舉辦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抓提高。近三年來,北碚區每年選派100名中小學教師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進行心理教育專業培訓,目前,已培訓了300余名教師。同時,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師從業資格認證工作,我區已有32名教師獲得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有300余名教師獲得心理健康C級證書,做到持證上崗。通過培訓與資格認證工作的開展,既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又提升了教師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際工作的能力。
二、重點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協調發展
抓實“六有”基礎工程。近幾年,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投入近200萬元,在全區進行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有”基礎建設,即有心理健康教師、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有心理咨詢熱線或信箱、有談心(咨詢、輔導)室、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學生心理檔案。
所有中小學校建立了談心(咨詢、輔導)室,實現了全覆蓋。嚴格按照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制定的心理咨詢室建設標準,對各校的心理咨詢室進行標準化配置,統一配備了靜音計時器、游戲沙盤、音樂放松椅、綠色植物、抱枕和心理圖書等。我區成為全市第一個在中小學建標準化心理咨詢室的區縣,為心理咨詢活動提供了專業化的硬件和技術支撐。
掌握“九會”技能。繼“六有”之后,北碚區又提出了心理健康教師要逐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技能——“九會”。即:會策劃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建立和使用學生心理檔案;會組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會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會指導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會寫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和個案;會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會編寫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開展“六個一”活動。即全區每年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節”活動;每年由區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在區內其他學校上一堂研究課或示范課;每年全區所有心理健康教師均要完成一個調研報告、教學設計、個體咨詢報告或論文;獲取一個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或心理健康等級證書;讀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書籍,已讀《心理教育活動論》《情商決定命運》《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等;研究一項課題,每個學校有一項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任務。
北碚區現已舉辦了四屆以“尊重生命,追求陽光”等為主題的“北碚區心理健康教育節”活動。在全區所有中小學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觀摩研討活動,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心理輔導課、現場心理咨詢、心理繪畫、校園心理劇、心理繪畫、心理電影、心理拓展訓練和心理手抄報比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將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三、創新科研引領,促進內涵發展
課題帶動。以課題研究來帶動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方法和策略,形成了國家級、市級、區級、校級四級課題網絡。相繼開展了“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健康‘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研究”等十余項課題研究。特別是對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單親家庭和困難家庭學生等特殊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中“北碚區留守兒童自主情感能力實證研究”課題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總課題組的高度贊譽。我區有20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分別獲全國和市一、二、三獎,有20多節優質心理輔導課獲全國和市一、二、三等獎。有3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眾心理學》《中小學教師培訓》和《素質教育大參考》等多種刊物上發表。在全國第三、四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兩次獲全國先進集體獎,中山路小學、梨園小學等獲全國先進學校獎,中山路小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表彰會作了心理健康教育專題交流,受到有關專家和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
方式變革。北碚區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單一的從心理看心理,到從整體的人看心理;由消極心理走向積極心理;由一門課程走向一個領域;由模仿走向特色探索。如:北碚區澄江小學自主編排的“口琴、板凳龍、剪紙、跳繩”等藝術活動,梨園小學的“少年交警?!币庵九囵B活動,實驗小學“學書礪志”的書法教育,柳蔭小學的“留守兒童6+1”教育模式,兼善中學的“兼善文化心理”,江北中學的“生命教育”等,將學校的文化滲透在特色心理
健康教育活動中。
方式的變革呈現出如下特點:從心理預防到心理輔導;從成人思維到了解學生需求;從德育要求到情緒自我管理;從教師引領到同伴互助;從成人說教到角色體驗;從心理交談到網絡對話;從心理教育到心靈影響;從課堂講授到心理教育活動;從德育到心育,再從心育到德育,等等。
四、創新教研指導與評價督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教研指導。宏觀指導,多維促研,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成立了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成員包括高校的心理學專家和教授、區教師進修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和部分骨干教師,具體負責全區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劃、協調和業務指導工作。中心和專委會的成立為全區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了高層次的智力和實踐指導,使北碚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入格、規范有序。從學校、教師、進修學院和教委四個層面抓落實,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有實施、有考核。
評估督導。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和年終績效考核之中,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和效果的專項督導檢查,對課程設置、活動開展及心理健康情況等進行督查。這一制度的建立,確保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