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本科金融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畢業論文;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53-02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是高等院校依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本科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過程。然而,由于金融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主要以課堂理論為主,實踐動手鍛煉相對較少,這給學生造成了畢業論文僅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錯覺;還有,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這使得學校的教學工作也不得不以學生就業為主,而找工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在時間上重疊,考慮到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于是學校對學生畢業論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學生在思想上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致使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下滑的現象。
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使得社會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旺盛,所以金融學本科專業的學生人數相對于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數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為了端正學生對畢業論文不正確的態度,切實扭轉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態勢,使他們能夠及時適應社會的需要、真正認識到金融學本科專業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一、撰寫畢業論文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是集中訓練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環節。這個階段,在金融學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選題、填寫開題報告、搜集資料、撰寫論文,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持學生對所研究金融問題的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又要使專業指導教師利用自己淵博的專業學識和認識問題獨特視角,對學生的研究給予正確的指導,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頓開茅塞之感。這樣,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學專業指導教師應向學生說明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其次,以學生為主展開畢業論文寫作的各項工作。在此期間,除了指導教師定期檢查督導每個學生的研究進展情況外,學生應主動向指導教師匯報畢業論文的情況,及時將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反映給指導老師,盡快得到正確的幫助建議。再次,指導老師對學生的研究成果給予初步的基本評價。最后,該成績也是每一個學生能夠順利畢業的必要成績之一。在指導老師認為研究成果達到畢業論文的水平后,由學術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組成答辯專家小組,通過答辯形式對學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統科學的評價。符合金融學專業學士學位畢業論文要求的,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績。
二、撰寫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金融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重要過程
本科畢業論文包括開題報告和論文正文兩大部分。通過填寫開題報告,每個學生可以選擇確定各自適合的論文題目;了解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找出該論文研究的切入點;設計論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內容;明確研究方法等等。在這個階段,學生運用所學金融知識判斷和界定所關注的問題,將自己研究的內容劃定在金融學領域,以符合所學專業的要求。通過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掌握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發展脈絡及進程,了解相關學者在研究本問題時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結論等,從而保證自己的研究具有相應的理論基礎,也確保使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人們對該問題的認識向前推進一點。通過對論文基本內容的設計,學生運用金融學的理論,對所研究的金融問題形成一個比較概括性的認識。
在論文正文寫作階段,學生要首次獨立地思考如何圍繞開題報告確立的研究題目和研究內容展開研究工作,比如,根據開題報告要求,運用自己已有知識,如何搜集相關資料?運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學專業知識,如何對已獲得的資料進行處理、提煉?根據金融學相關理論的要求,如何運用掌握的資料說明、支持文章的觀點?
因此,撰寫畢業論文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金融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實際金融問題,并初步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撰寫畢業論文是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練
我國各經濟院校的金融專業在專業建設、專業師資、專業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一些重點財經院校的金融學專業在各方面實力較強,其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的質量、效果也較好,而一些非重點財經院校,尤其是一些農林院校的金融學專業處于弱勢,其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的效果不盡人意。以湖南某農林院校為例,分析其金融雙學位教育現狀,發現金融雙學位教育存在教學管理松散、教材選用缺乏針對性、畢業論文質量有待提高、缺乏對雙學位學生的學習指導等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雙學位教育
一、雙學位教育概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急劇膨脹,同時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導致一些學科之間的融合越發深入,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發生變化。我國高校雙學位是指本科生主修第一專業的同時,修讀不同專業學科課程(第二專業),在達到第一專業、第二專業畢業條件時,同時獲得第一專業學位和第二專業學位。雙學位教育作為一種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式已在我國高校普遍實行,為社會培養大量的多元化人才。金融學雙學位教育作為雙學位教育的專業之一,為社會經濟部門提供具備一定金融學專業基礎知識的復合型人才。[1]就業形勢的發展要求金融學高等教育構建知識結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借助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的開展,鼓勵、指導非金融專業學生理性選擇雙學位專業,加強非金融專業與金融專業在構筑課程培養體系和教學實踐中的溝通,促進學科交叉走向融合,可以擴大學科交叉的廣度,提高學科滲透的深度,實現培養金融專業特色化、知識多元化、能力復合型的專業人才的目標。[2]由于我國各經濟院校的金融專業在專業建設、專業師資、專業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從各經濟院校的金融專業排名來看),985、211經濟院校的金融學專業在各方面實力較強,其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的質量、效果也較好,而一些非985、211院校,尤其是一些農林院校的金融學專業本身對其他專業來說就是弱勢專業,其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的效果不盡人意。本文以湖南某農林院校為例,在分析該農林院校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找出其金融學雙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二、農林院校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現狀
湖南省某農林院校的金融雙學位教育是該校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為發揮學校多學科優勢,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復合型人才,增強學生職場競爭能力,面向全校招收金融學雙學位學生。預期目標是使其他專業的學生通過金融雙學位期間金融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了解并掌握金融學科相關專業知識,增強其在職場的競爭籌碼,畢業后可從事金融相關工作。該校金融學雙學位要求學生修滿60學分,其中專業必修課程32學分,實踐課程28學分(見表1、表2)。由該校統一頒發金融學雙學位專業證書,在修滿學分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實習和金融專業畢業論文答辯后,在獲得第一學位的基礎上由學校統一頒發經濟學學士學位。學制2年,招收對象為該校全日制在籍非經濟類專業的本科大一、大二學生,授課方式為單獨開班,上課時間基本安排在周末、假期等時間,金融雙學位課程安排與金融學第一專業的學生專業課程安排相似(見表1、表2)。招生后,將金融雙學位學生分為春季班和秋季班,招生時間分別為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從2013年3月開始招生到2016年3月份,該校金融學雙學位學生共753人,開辦了13春秋、14春秋、15春秋、16春等7個班,順利畢業56人,退學14人,為社會輸送具有金融學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56人。該校金融學雙學位教育課程設計包含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課程較為多元化,讓金融雙學位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對金融專業都有較深理解,因此,該校金融雙學位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獲得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三、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雙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較為松散
根據調查發現,湖南省某農林院校金融雙學位教學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況。在2013春季班開始上課時,雙學位學生還較為認真。但該校金融學雙學位教學多安排在周末、假期上課,上課時間集中,一般是一整個上午或下午的課,學生學習疲勞,缺乏興趣,連續上課導致任課教師也非常辛苦,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有待提高。此外,雙學位教學安排在周末、假期上課造成學生逃課現象嚴重,有時100多人的課堂,實際到課學生只有10-20人,到課率極低,嚴重影響任課教師的上課積極性。若是第一專業的學生逃課率達到一定比率,任課教師可以取消其考試資格,但取消考試資格的規則在雙學位教育中行不通,在雙學位學生的觀念里,他們是花錢來修雙學位學分的,不讓他們考試是不合理的。如此便造成任課教師與雙學位學生之間的矛盾,而任課教師有時也會基于學院雙學位教育的招生情況,被迫放棄原先遵循的一些原則,讓不具有考試資格的學生參加考試,進而影響培養質量。另外,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導致各種教學通知不及時。而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和開設雙學位專業的院系也往往缺乏必要的教學質量監督,不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
(二)理論課程設計、教材選用缺乏因材施教
根據調查,湖南省某農林院校金融學雙學位教育的理論課程設計、教材選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內容與金融第一專業的學生沒有太大差別,教學方式與金融本科的教學方式是一樣的,未能做到因材施教。而金融雙學位教育對任課教師沒有考核機制(如督導評價、學生評價等),導致金融學雙學位任課教師上課較為隨意,往往是任課教師想上哪部分內容就上哪部分內容,上到哪就考到哪,金融雙學位學生知識覆蓋面有待提高。此外,根據調查,金融雙學位教育理論課程設計中,一些理論課程的考核也通常采取開卷考試,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雙學位學生上課不積極,考試帶本書來考試即可,甚至有些學生到考試的那天才翻開教材應付考試。由此金融雙學位教育教學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同時,金融雙學位學生之間也互相傳遞信息,雙學位文憑隨便混一下就可以拿到,這屆傳遞信息給下屆,如此循環,雙學位學生學風令人擔憂。
(三)雙學位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金融雙學位教育分為理論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計劃,前文分析了雙學位理論課程教學的問題。在實踐教學環節,該校的金融雙學位教學同樣存在問題,如實踐教學課時較少且流于形式。筆者認為,金融學雙學位學生因其第一專業為非金融專業,所以金融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較為缺乏,而實踐教學是讓其對金融知識有感性認識的教學方式,相比傳統理論知識的面授,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并消化。而在實際中,金融雙學位教育的實踐教學課時較少,有教師指導的專業認知和實驗僅16個課時,商業銀行業務模擬和金融市場交易模擬都只有6個課時,學生在如此少的實踐課時中難以深入了解業務,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筆者認為應增加金融學雙學位教育實踐教學課時,讓雙學位學生對金融實踐知識有充分認識和感知,增加金融學專業學習興趣。
(四)雙學位畢業論文質量有待提高
湖南省某農林院校金融學雙學位畢業生畢業論文質量堪憂。部分雙學位畢業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畢業論文的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都流于形式。學校對第一專業的畢業論文要求,畢業論文的重復比率不得超過20%,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學生撰寫論文,對專業知識加深理解并掌握。而對雙學位教育的畢業論文,學校并沒有相關的要求,導致雙學位畢業論文質量低下,抄襲現象嚴重,甚至存在這屆的雙學位學生直接拿上屆的雙學位學生畢業論文充當自己畢業論文的現象,學生應付心態嚴重。在畢業論文選題方面,一些金融專業雙學位學生的畢業論文與金融專業無關,在答辯環節出現一問三不知,甚至連指導教師是誰都不知道等現象。部分雙學位學生認為雙學位畢業答辯只是形式,最終都會讓他們通過,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態亟需改變。
(五)金融雙學位教育缺乏對學生的學習指導
學生所在院系和開設金融雙學位專業的院系對學生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學習指導,導致一些學生在選擇金融雙學位專業時,不知所措,盲目從眾。有的學生修讀一段時間后,由于沒有興趣或者處理不好主修專業與雙學位專業的關系而中途放棄。有的學生雖然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但由于專業相關基礎知識薄弱,又缺乏教師的必要指導,學習起來非常困難,最后也只得放棄。還有些學生沒有把握好主修專業和雙學位專業的學習進度,等到畢業時,主修專業的學分要求已達到,但雙學位專業沒完成,而無法獲得雙學位。
四、促進農林院校金融專業雙學位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金融專業雙學位教學管理
首先,加強教學管理,借鑒第一專業的教學管理經驗,對于逃課率達到一定比率(沒有特殊原因的情況下)的學生一律取消其考試資格,同時作為教學底線,決不能突破,對學生按時上課起到威懾作用。[3]第二,改變現行集中上課的模式,上課形式可以多樣化。對于金融學雙學位的理論專業課程,學生可以選擇集中上課也可以選擇到第一專業的課堂去旁聽,由學院公布第一專業和雙學位金融專業課程的課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基礎與時間,自行安排上課時間。第三,規范考試制度。建議金融雙學位專業課程考試采取閉卷形式,這樣可以合理考察雙學位學生對金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是對學生自由選擇上課時間的呼應,集中上課或旁聽課程的形式均可,通過閉卷考試檢查對專業課程的掌握程度。
(二)針對金融專業雙學位學生因材施教
現行金融學雙學位教學的理論課程設計、教材選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與金融第一專業的學生沒有太大差別,教學方式與金融本科的教學方式相似,沒有因材施教,金融學雙學位的教學效果也不佳。應根據金融學雙學位學生的特征,從課程設計、教材選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金融雙學位學生特征的培養方案。如在教材選用上,應選用一些應用型規劃教材,淺顯易懂,易于學生接受;教學計劃應偏向實踐教學環節,增加雙學位學生對金融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增加其學習興趣,在實踐中學習。[4]這需要像金融專業本科生一樣,為金融雙學位學生配備專業指導教師,而且要在入學伊始就配備指導教師。如此可以進一步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為后續畢業實習指導和畢業論文寫作鋪平道路。
(三)落實金融專業雙學位實踐教學環節
對于金融學雙學位實踐教學環節課時較少且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建議增加金融學雙學位實踐教學課時,雙學位學生在入學時即為其配備實習指導教師。如有資源的教師可為學生介紹實習單位,即使資源較少的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在實習期間提供指導。同時,由指導教師結合實習單位的意見,考核學生實習期間的表現并進行評分。
(四)嚴格把關金融雙學位畢業論文設計
任何高校、任何專業的畢業論文都是考核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為進一步提高金融學雙學位畢業生質量,應對雙學位畢業論文從嚴管理。如要求選題必須與所學雙學位專業一致;要求寫開題報告、對畢業論文正文進行,重復率要控制在20%以內;答辯給予通過或不通過(進行二次答辯)等一系列措施,以引起雙學位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
(五)加強對金融雙學位學生的學習指導
如前所述,一些非金融專業、非經濟類專業的學生選擇攻讀金融學雙學位后,由于專業基礎知識薄弱,又缺乏教師的必要指導,學習起來非常困難,最后也只得放棄。為提高非金融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為非金融專業、非經濟類專業的學生開設一些基礎性的經濟、金融專業課程,選用教材也要合適,應淺顯易懂,不應與本專業學生選擇同類教材。[5]同時,與本專業學生一樣,應為金融雙學位學生配備專業指導教師,指導教師的職責包括指導學生進行專業認知、專業學習、畢業選題、設計、實習等。為激發指導教師的熱情,應進行績效考核,如對于優秀畢業論文、獲獎等方面給予獎勵等。
作者:蔡洋萍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鄧學斌.金融學雙學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5(10):28-31.
[2]劉燦.中國經濟學教育教學改革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2(1):30-32.
[3]程靜.地方院校雙學位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6(1):1-2.
1.實踐教學
美國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很高,關鍵在于其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能與社會需求有良好對接。在畢業前一到兩個學期,學生可自行聯絡目標企業、公司等用人單位進行實習,老師也會帶領學生到金融企業進行集中實習,將校外實踐和校內課堂更好地聯系起來。由于我國特殊國情,教育改革尚未完成,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我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亟待完善。
2.教材多樣性
美國教師喜歡選取多本厚重的金融學教材,并且在授課時只講其重點章節,其他章節由學生自主學習,以課堂提問為主,類似于現在在我國興起的翻轉課堂。而在中國,教材一般選取的都是較薄、較簡單的教科書,而且只有指定的一本教材。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習慣按照授課計劃、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按指定教材章節上課,忽略了其他相關參考教材的可取之處。
3.科研能力的培養
美國高校金融學專業老師對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基本形式是論文或調研報告。對論文形式與內容的統一要求極高。如:對數據的查找能力、對圖表的編輯能力、對結論的創新性以及自我觀點闡述的邏輯性等,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抄襲處罰力度較大,一旦發現學生論文有作弊行為,后果極其嚴重。由此,學生在不斷地寫作論文過程中增強了寫作能力、提升了科研水平以及對誠信的認識更為深刻。在我國大學本科寫的最正規的論文是畢業論文,由于在學習專業課時沒有經過完整的論文寫作過程極易產生學術不端行為。
4.案例導向型教學
案例導向型教學方式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美國大學選課靈活,班級規模較小,實行案例教學效果明顯。小組討論實施效果較好,每名小組成員各自分工、自主并積極地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協同合作。案例導向型教學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我國案例教學體現于案例作為篇章引言,老師在授課時很多時候忽略對案例的講授,仍然是教師主動講授,學生以被動聽課為主,學生缺乏主動思考。
二、對美國金融學教學方法的經驗借鑒
針對于我國當前金融學人才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借鑒美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
1.繼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相互滲透
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檢驗理論教學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教學提升。當前,我國正處于教育改革的攻堅階段,為社會輸送其所需的人才亦是檢驗實踐教學成功的方法之一。如何繼續做基礎調研,發掘、預知社會對金融學人才特質需求,是高等院校在建立健全校外實踐基地、完善教學體系的基礎。
2.豐富考核體系,細化、規范評分標準
我國高校應在教學評價環節做出適當改革,對學生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參照美國考核體系貫穿教學始終,把最終成績定位為學習全程。如:課堂表現、出勤率、階段性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演講、論文或調研報告等等。豐富的考核形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敢懈怠,也使得授課教師能夠嚴于律己,為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斷鞭策自己進步,達到教師與學生的協同發展。
3.教學方法多樣化,增加課堂魅力值
關鍵詞:微觀金融;金融經濟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21-0235-02
1 金融經濟學的核心內容與課程建設情況
金融經濟學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隨后理論界開始不斷地運用經濟學理論研究金融學中的均衡與套利、單期風險配置以及跨期風險配置、最優投資組合、最優消費與投資、證券估值與定價等,逐漸形成并發展起來的一門嶄新的經濟學與金融學交叉性的學科。在20世紀50年代前,金融學作為經濟學二級學科,其學科體系層次是單薄的,其內容主要是貨幣銀行與經濟的關系及其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宏觀金融學,其研究方法論與當時研究實質經濟的方法論相同,以定性的思維推理和描述分析為主,數理與計量分析均以實質產品為研究對象,還未涉及到金融服務與產品,這與當時的經濟和金融實踐是相符的。以哈里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為標志,現代金融研究在內容上從宏觀進入到微觀,金融產品本身成為研究對象,方法也上引進了數理分析工具,此后金融學科層次內容和分析方法漸漸豐富發展起來,到20世紀90年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金融經濟學家,這表明金融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具有重要的地位。
金融經濟學是現代金融的理論核心,主要研究微觀經濟主體(個人與公司)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金融決策行為及其結果,是一門分析金融市場均衡機制的具有較強理論性的金融學專業基礎課。金融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是無套利假設和一般經濟均衡框架,所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在不確定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對金融資產定價,其核心理論包括資產定價基本定理,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期權定價理論、市場有效性理論、利率期限結構等都是這一框架中的組成部分。根據金融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其研究的核心內容是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除了研究傳統的一般經濟均衡框架(競爭均衡機制)外,金融經濟學更注重研究無套利均衡機制,這是金融市場特有的均衡機制,因此《金融經濟學》既包含一般均衡定價機制的內容,也包含金融市場的特殊均衡機制即無風險套利均衡機制的內容。由此,可以學習和研究金融市場資產定價的兩種基本方法:均衡定價法和套利定價法。
金融經濟學屬于理論經濟學,是微觀金融的基礎理論課,為其它相關課程提供分析方法、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是對學生有關微觀金融運行邏輯和方法的培訓。鑒于金融經濟學所涉及內容在微觀金融中對金融市場均衡及資產定價研究的方法論、邏輯思維和基本模型的重要性,在金融市場、證券投資和金融工程等專業本科和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中,目前國內外大學均將《金融經濟學》作為研究生的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進行設置,國外如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斯坦福大學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等非常重視此課程的教學。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也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培養中引進《金融經濟學》課程。目前,現代金融理論與實踐發展已形成兩條主線,一是針對實質經濟運行,主要研究金融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關系的宏觀金融,另外就是針對虛擬經濟以金融產品和金融投融資為研究對象的微觀金融,這二者之間有很深的緊密關系,但二者的運行機制越來越呈現差異,因而研究的方法也越來越具有相對獨立性。對宏觀金融和微觀金融運行機制的研究,需要在理論上確立二者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并對其加以比較,以深刻了解和把握現代金融經濟的實際運行。這種對現代金融經濟運行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培訓和教育,完全應該也可以在本科教育中就開始進行。因此,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精心準備,《金融經濟學》課程正式納入北京林業大學金融學專業培養方案,作為金融本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
2 金融經濟學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分析
北京林業大學于2009年在金融學本科正式開設《金融經濟學》課程,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金融經濟學》課程內容引起同學們較大的關注和興趣。在這一年的課程教學實踐中有諸多體會與感受:第一,《金融經濟學》課程涉及很多金融定量分析模型的教學內容,如金融資產定價和金融風險識別與計量等,在教學方法上,除了課堂上的理論介紹外,在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證研究能力培養,這不僅是本課程應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且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傳統金融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一種有益的補充??梢允苟ㄐ缘乃季S和定量的分析有機統一,同時也使得數理思維方法與經濟學、金融學的教學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系統地可操作性地解決金融問題。第二,本科生階段《金融經濟學》涉及大量的數理和計量金融,同學們接受能力欠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此前缺少有關《金融經濟學》基本方法和邏輯的訓練和培養,在微觀經濟學中涉及的數學模型方面的知識較少,特別是部分文科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學習金融經濟學時較為困難;第三,由于用很多時間講授應在此前學習的內容,而占用了本科生本應該學習的更深入的金融經濟學的內容;第四,現有課程體系中,微觀金融方面僅開設了金融經濟學和公司理財兩門課程,金融工程、風險管理等微觀課程尚未開設,金融經濟學難以與其它微觀課程形成良性互動,金融經濟學作為基礎課程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未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為全面分析教學中的問題,總結教學經驗和評估教學效果,我們針對2007級金融專業70名本科生進行了教學情況問卷調查。通過問卷分析,我們了解這一課程對本科層次學生的教學信息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的接受能力、教師的教學水平等,以此評估整體的教學效果,具體情況如下:第一,學生普遍認為授課教師的學術水平與專業知識比較高,認為“較好”或“很好”的超過95%以上。第二,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授課方式較好。超過90%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明確的教學目標,并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安排和組織教學”方面“較好”或“很好”;92%的學生認為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方面“較好”或“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根據教學情況,主動有效地調節課堂節奏方面“較好”或“很好”;第三,學生普遍認為授課教師的授課水平較高。94%的學生認為“較好”或“很好”;第四,學生普遍認為教師的教學手段較好;第五,學生普遍認為教師上課表現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是否情緒飽滿,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這方面“較好”或“很好”;98%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時的儀表和教學態度“較好”或“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時"聲音洪亮、口齒清楚"方面“較好”或“很好”;第六,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一般。約有45%的學生認為能夠很好理解所學內容,33%的學生認為能夠較好理解,17%的學生認為只能一般理解,還有5%的學生認為理解不了;第七,學生肯定教師在課前準備和授課內容安排上所作的努力。96%的學生認為教師備課情況“較好”或“很好”;93%的學生認為在授課內容充實方面為“較好”或“很好”。
除了上述幾方面以外,學生認為該課程知識量和信息量較多,希望能結合一定的實例進行深入講解,對于涉及到數學模型的內容,希望能夠有機房提供在電腦上模擬的機會,建議在大二下學期開設此課程,并希望能夠加強微觀經濟學教學深度,尤其是在數學模型和理論框架方面,以此為金融經濟學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同學們也充分肯定了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認為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微觀金融的知識體系和理論方法。
3 金融經濟學課程的建設目標及主要任務
金融經濟學本科課程的開設為研究生階段金融學經濟課程開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開展此課程建設和研究,特別是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在教學上力求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一套既規范合理又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在今后的幾年中,《金融經濟學》課程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后續任務是:
第一,明確課程性質和定位,界定課程教學主要內容。如何更好地開設本科生的《金融經濟學》,明確本科生《金融經濟學》課程性質和定位。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進行專門研究,以此確定本科生《金融經濟學》的教學目的和指導思想,界定《金融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鑒于本科階段《金融經濟學》教學的基礎性,現階段可以將本科課程內容定位于金融經濟學基礎理論介紹分析,重點突出本課程教學的目的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第二,做好教學自評和考核工作,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每學期對課程進行自評,以便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分析,查找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做出總結分析并不斷改進,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以提高教學效果。一是加大案例課程的比例,通過對各類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的理解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切身體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應對、解決各種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任課教師提高參與業務實踐的自覺性;二是增加專項問題研討,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課堂上可以采取教師引導與師生討論、學生自問自答相結合的方式,課堂下教師以引出問題、提示思路、激發興趣、指導查閱參考書目等為主要手段,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強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第三,編寫金融經濟學課程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選擇和使用高質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培育目標的重要步驟,目前還沒有適合本科層次使用的《金融經濟學》教材。我們按照選用教材、自編講義、編寫教材的步驟完成該課程的教材建設。隨著高校對微觀金融教學的重視,《金融經濟學》的國內版教材和引進教材很多,一些投資學和金融工程教材也有大量的內容與金融經濟學相關,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些作為本科生教材不適合的地方,如編排體例沒有照顧本科生教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問題和基本邏輯的分明和突出,對金融經濟學的整體框架和分析方法的介紹不夠等。因此,在未來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使用和課件教案使用情況做出分析,將有益的心得、經驗和學生所提有價值的建議在編寫教材中體現出來??傊?在選擇和使用教材上我們應堅持教材編寫內容與金融實踐的變革同步,并具有超前性,注意不斷更新,以保持教材的先進性。
第四,加強課程資源庫建設力度,增加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由于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理論性與復雜性,需要建立豐富的資源庫供學生學習參考,比如講義、課件PPT、案例庫、習題庫、論文素材庫、名師講解視頻庫等。通過對案例匯編成集,一方面可供教室上課講解之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課堂討論和學生自學,擴大知識面與實踐能力;習題庫里的習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難度適中,可以作為教師檢驗教學成果、學生復習備考之用;論文素材庫中的資料作為學生寫論文和研究報告的參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論素養及寫作能力??傊?課程資源庫的建設,不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擴大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為學生課外自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Markowitz.The Opitimization of a Quadratic Function Subject to Linear Constraints[J].Nacal Research Logistics Quarterly,1956,(3):111-133.
論文摘要: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專業目標實現的切實保障。為了適應現代金融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強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文章分析了金融學專業加強實踐教學必要性與可行性,提出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設想。
0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培養優秀的金融人才是我國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項艱巨任務。而實踐性教學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操作與管理,面向業務第一線的應用型、實踐性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保障。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必要性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合作等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對構成學生的合理知識、智能結構,啟迪學生思維、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高[2001]4號)中已明確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學校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實驗環節,保證實驗課的開出率達到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標準,并開出一批新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文科學生要按專業要求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要根據科技進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倡實驗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根據經濟發展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的發展狀況,結合實際,筆者認為通過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有助于實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教學理念,創造具有特色的金融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并不是忽視專業基礎理論課的教學,忽視學生理論素養的培養,而是要進一步提高理論性課程的教學效率,以應用實踐能力加強對理論性課程的理解,并為具有理論研究興趣的同學提供技術支持。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也對教師,特別是從事理論性課程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課程的理論框架,而且要掌握技術工具和相關的描述和分析手段。 這就會形成教學相長的局面,促進教師教學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可行性
2.1 金融學課程微觀化趨勢對實驗教學的要求20 世紀50 年代之后,金融學開始向現代金融學轉型,其特點就是金融學越來越微觀化、實證化、技術化、工程化,研究的內容包括資產組合理論、衍生產品的定價理論以及風險管理理論與技術等,其理論核心部分成為現代經濟學最核心最主要的內容?,F代金融學越來越多地從微觀方面對金融進行研究,成為管理市場和指導微觀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學專業更多是培養同時具備多學科知識,能將經濟分析、數據處理、電子商務、軟件應用與設計等工作融為一體,靈活自如地處理各類微觀金融問題的人才。這種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的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更大,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金融學人才培養中應該重點關注和研究的方向。
2.2 金融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趨勢對實踐教學的要求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科學技術朝著綜合化方向發展,金融學成為了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為一體的新型邊緣科學。作為復合型的現代金融人才,必須能適應高科技革命帶來的變革,把握金融業發展的技術特征,有效地利用高技術手段為金融業開辟新的服務方式和發展空間。金融學與其它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賦予金融實驗課程更加豐富而深刻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①金融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②金融學與數學的結合。通過實驗室的模擬教學,加深學生對數理模型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對新型金融工具的設計和開發能力。為了順應金融業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趨勢,就必須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熟練的掌握各種金融工具,并收集。處理各種經濟信息。這樣,對學生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直接將信息技術引進日常的金融專業教學之中,使學生通過課程設計、情景模擬、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中,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
3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設想
3.1 充分利用學校的經管實踐中心進行模擬教學強化定量分析的課程,引入金融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的計算機數量模擬分析軟件,以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加強案例教學金融學專業課程往往業務性較強,非常適合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講授有關課程的過程中,注意收集經典案例和最新信息;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以作案例分析、提交分析報告(甚至由學生獨立編寫案例) 的形式進行學習,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互動,從而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
3.3 實施開放式教學它的特點是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協助學生開展這方面教學活動。
3.4 聘請金融業專業人才進行聯合授課與傳統的一門課由本校的一位教師授課的模式不同,一些金融課程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聘請校外的業內人士授課,這類課程主要是實踐性較強的業務課程。這樣能使學生及時了解金融業的動態發展和實際操作,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聘請專家舉行講座,了解學術動態,增強學生與金融現狀的緊密感。
3.5 利用外部資源,大力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由于金融對經濟的強烈滲透性,以及行業分布的廣泛性,金融學專業的實習環節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次性。充分利用與金融機構聯合 建立金融人力資源的雙向培養和實習基地, 通過實習基地鍛煉我們學生的實踐感性,通過實習讓金融企業了解我們學生的綜合質量。
參考文獻:
[1]課題組.21 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5.
[2]課題組.金融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論文摘要】在新形勢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中存在諸多問題,無法滿足市場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文章從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加強教學體系建設的措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突出自己的教學特色,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日益發展的金融業不僅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上升,而且對金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果出現:一方面,國內許多金融機構面臨金融專業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有相當一批金融學專業畢業卻面臨就業壓力,就業形勢嚴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滿足金融部門的需要。
而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與其教學體系息息相關,教學體系的優劣會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影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教學體系問題突出,主要體現為,在金融學教學中,盲目采用重點大學、研究型大學的培養模式,沒有過多考慮自身的教學條件及環境、師資水平等方面存在著不足,沒有很好體現出其辦學目標和突出地方院校的特色,在金融人才培養上脫離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作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為培養人才特色,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服務地方經濟金融,那么,如何改革其教學體系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本科專業教學體系的現狀
(一)課程體系設置缺陷
專業課設置缺乏系統性考慮,課程之間缺少必要的銜接與協調,教材的選擇無統一規劃而是由任課教師個人選擇教材。過分強調金融專業基礎理論教學,偏重于宏觀金融的教學,微觀金融課程和實務性課程相對不足。這樣不僅容易造成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整,而且由于課程的理論較多,導致人才培養上仍然延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的知識傳授方法。這種只注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不足的教學方式,忽視了金融學專業的實用知識技能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結果,脫離了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本科專業培養應用性金融人才的目標。
(二)課程內容少而陳舊
專業知識和教學內容陳舊,缺乏豐富性和新穎性,且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充實滯后于金融業務的發展,很難適應新時代經濟、金融發展的需要。教師上課參考書籍少,一般一門課一本書,教師上課內容涉及面窄,學生掌握的知識淺浮。
專業選修課設置較少,往往不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設置,與現實聯系不夠緊密,不能充分反映金融學前沿理論的進展。
(三)教學方法單一
金融學專業教學方法落后,主要采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很少運用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模擬教學和實際調研等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能力、個性和素質的培養。同時,考核方式仍以死記硬背的“記憶性”考核為主,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
(四)教學設施不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教育經費緊張,金融專業教學的硬、軟件設施建設往往無能顧及,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后,教學設施差,不僅不能順利地開展模擬教學,而且不能進行產學研結合。
同時,由于自身知名度不大,很難與校外的金融機構簽署了實習、實訓基地協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五)師資隊伍建設重視不夠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也是培養能力的決定因素,而要培養出應用型金融人才,就必須要有一支應用型的教學團隊。而新建本科院校中金融學專業教師一部分從碩士或博士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另一部分來源于升本前的教師,其自身缺乏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師資隊伍建設不足表現為:(1)金融專業師資隊伍的結構欠缺,如教師們的知識結構、學緣結構、學歷結構和層次結構等不完善;(2)金融專業師資力量不強,如不少教金融學的教師是非金融專業出身的,導致教師本身對金融學研究不深;(3)教師任課隨意性大,上課課程跨度寬,教師自己對所任課程鉆研不夠;(4)缺乏“雙師型”教師。
二、基于應用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設計
(一)以行業為導向合理構建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教學體系的核心部分,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應本著基礎知識以夠用為度,注重實踐教學,以滿足行業需要的原則構建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并能及時調整課程體系。
1.對于課程的總體設計應該是基礎適度,強化實踐課程
基礎理論課程的內容深度、學時比例以夠用為度。專業課程要能夠根據行業需要和社會經濟發展最新趨勢進行及時調整,以縮小行業技能需要與學校教學之間的差距。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數,使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在內容上與行業發展實際緊密相連,突出實用知識技能的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課程設置要體現層次性、系統性,突出應用性
在公共基礎課中,要強化培養學生的外語和計算機能力,并要求學生掌握或了解相關的金融軟件,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金融業國際化、電子化、信息化的發展。公共選修課既要體現專業的延伸性和學科的交叉性,又要注重與學生就業的相關性。例如為提高學生的溝通談判能力可開設金融公關、銀行營銷等課程使學生處理金融業務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要強化專業方向,突出前沿性。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在課程的內容安排上,應緊跟未來經濟、金融業發展的客觀實際,及時增加新的內容,開設新的專業課程,以保證教學內容的適用性。合理調整宏、微觀金融課程比例,增加培養學生的市場分析能力、投資理財能力和業務操作技能的課程。專業選修課可根據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方向,采用“模塊化”的方式設置。加強課堂外教學內容建設,例如對現實經濟、金融熱點問題,可邀請金融業的專家、學者做專題講座。
實踐課程體系設置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為出發點,可分為課程專項基本操作訓練、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和實習等部分。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以傳統的“以教室為場地、以教師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已不適應金融業發展需要,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創新多元化教學手段和開放型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方法由傳授知識型轉變為培養能力型,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入不同的教學形式,如理論課較強的專業課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手段,以增強課堂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對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證券投資學、金融期貨實務、外匯交易等金融投資課程)可采取模擬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熟練運用多種專業軟件工具開展金融統計分析和預測,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可采用任務教學和項目教學。例如教師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教研項目,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特定的實踐調研活動。采用任務教學和項目教學法,教師要有計劃地及時給予指導。同時,要激勵、支持學生的創意,鼓勵學生主持科研項目。
(三)精心組織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要體現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重,不僅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使他們具備適用的金融業務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使得教學內容立足課本,又不局限于課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銜接性與實用性,體現時效性與針對性,即要緊隨金融業的發展,及時把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引入教學內容。
做好教材建設規劃,精心選用優秀教材,完善教材信息跟蹤與評價機制,逐步完成與課程配套的教材、參考教材、實驗指導書、題庫等資料的建設,從源頭上保證教學內容的質量和效果。健全考評機制,規范教學行為,調動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培養造就一支治學嚴謹、結構合理,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教學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是完善教學體系的基礎。
1.根據專業發展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啟動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公開招聘高學歷優秀人才、鼓勵教師進修、訪學、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等方式,優化教師結構,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2.建立教學科研專項基金,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科研活動,申報重點科研課題。以科研促進教學,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
3.通過與地方金融業及其他相關行業橫向交流的途徑,鼓勵教師到金融機構或相關企業從事項目研究或進行掛職鍛煉,提高年輕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同時可聘請地方金融機構或企業實踐能力強的專家或技術骨干為兼職教師,開展實務、實訓和專題講座。
4.加大教學團隊的培養力度,整合教師力量,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梯隊建設。建設一支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的結構優化,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奉獻和創新精神的教學團隊,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五)加強教學設施建設
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建設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業務的模擬操作實驗室,及配置相應的模擬實驗軟件,用于教學、科研、實踐教學。同時,爭取與地方金融機構和公司企業建立密切聯系,通過簽署實習、實訓基地協議,實現資源共享。
三、結論
改善金融專業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有助于其教學體系的建設,可有效促進金融學專業學生操作技能、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建立一套能使教學目標與行業對金融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學體系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需要新建地方院校、金融機構及相關企業和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不斷的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史瑛.從金融產業發展看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新鄉學院學報,2009(05).
[2]劉明顯.地方性財經院校金融學教學改革探討[J].市場論壇,2008(10).
[3]于長福,奚道同,郭強.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商業經濟,2010(04).
論文關鍵詞: 《金融學》課程 差異化教學 教學要求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論文摘要: 當前金融業已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所必須的。但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 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學生專業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
一、引言
在現代經濟社會,金融業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一個覆蓋范圍廣泛、與日常生活結合日益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在我國,隨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財富增加,社會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金融創新與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金融的觸角已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并已成為普通家庭關心的內容。在這種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不僅是金融專業學生所必須的,而且是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如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管理學、會計學所必須的。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金融學》課程,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學科必修課,可以充實完善其專業課程。對于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金融學》是一門選修課程,供對金融學有興趣的非財經類專業學生選修。
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的特點和培養人才的目標與規格不同,固而對金融理論與業務知識的內容、知識結構、專業需求是不同的。再考慮到《金融學》課程內容眾多,在短短的四五十個教學課時中,教師不可能將全部內容介紹完,這就要求教師在明確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精心安排各專業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差異化教學方法。
二、不同專業對《金融學》的教學要求不同
(一)金融學專業
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金融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一般是在學生完成各經濟類專業共同的核心基礎課,如在學習完《西方經濟學》后開設。它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國金融學研究的鼻祖黃達先生所言:“金融領域,廣闊而深邃,通常只能瞄準一兩個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點、幾點,必須對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為沒有足夠的寬闊基礎作為支撐,只求在狹小的范圍深入,進到一定程度就會難以繼續。而所謂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對金融領域的主要構架如金融理論與金融知識,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等等之間的有機聯系,有一個較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薄督鹑趯W》作為金融學科體系的基礎課程,恰是對金融學進行整體性、框架性的介紹,其中既有宏觀金融層面的理論闡釋,又有微觀金融運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運作機制與規律性,又闡明了金融學科所研究的范疇、重要內容結構及其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鑒于《金融學》對于金融專業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良好的理論基礎;二是注重對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開拓視野,提高思考的廣度、深度與高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國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之、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這樣才能產生進取的精神。若通過《金融學》的學習,學生能激發對金融的興趣,這將會對學生未來的深造、職業生涯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縱觀中外古今,實體經濟的發展最后都離不開資本的運作,而在當今社會,金融的作用越發凸顯。因此,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有必要系統地掌握貨幣、信用、利息、銀行等多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能夠運用貨幣信用方面的理論與業務知識,更好地從事企業投資管理、市場營銷、企業風險管理等活動。因此,不少高校已經把《金融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
與金融學專業的學生相比,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金融理論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應注重金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聯系實際和融會貫通,使學生掌握與其專業的業務活動聯系緊密的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靈活運用現代金融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來進行資金管理、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活動。
三、不同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內容應有所側重
《金融學》課程內容繁雜,涉及貨幣、信用、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貨幣供求、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金融監管等問題,幾乎涵蓋了整個金融領域。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并兼顧不同專業的需要,是《金融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一個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安排差別化的教學內容?;窘虒W內容是各專業教學中都必須覆蓋的,也是各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以實現各專業學生掌握該課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要求,例如金融學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場的基本情況、金融中介機構的構成、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別化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專業特點、專業需求而進行的選擇性教學。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來說,《金融學》是其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在課程安排上,《金融學》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之后開設的,同時又是以后陸續開設的《中央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等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兩個方面因素:一方面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對金融有個全面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內容重復或遺漏。具體來說,對于金融學專業的課程內容重點有三個:一是學生應深刻理解金融學的基本范疇和基本理論,如貨幣、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決定理論、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給理論等。這些內容是金融學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的基礎,因此對他們來說,這些內容不是簡單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準確地掌握;二是教師在授課中應側重對金融學框架的勾勒,讓學生對金融領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對于具體的宏觀金融問題可以適當簡略,這些內容學生已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接觸過。微觀金融方面,有關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內容也無需介紹過細,這些內容在后續的專業課程里都會有詳細的介紹;三是引導學生對現實中的金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密切關注金融理論研究前沿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與貨幣、銀行打交道,但是對理論要求沒有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高。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降低理論深度,如貨幣供求理論、利率決定理論、金融監管理論等可以簡略地說明,而增加與所教學生專業有關的、實踐性的內容。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與貿易有關的金融知識,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場、商業銀行業務和國際金融危機等方面內容的介紹。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增加與企業管理活動緊密聯系金融知識的講授,這些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如商業票據、股票、債券、期貨市場等。(2)企業管理人員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打交道時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論知識,這關系到企業資金的運營問題。具體如商業銀行運作機制、業務范疇,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證券發行業務等。(3)國家宏觀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如貨幣政策對企業投融資的影響,匯率政策對企業的影響,等等。 (三)非財經類專業
非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抱著興趣來選修這門課程的,激發學生對金融的興趣,使他們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識是教學的目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精簡理論性較強的貨幣金融理論的講解,將重點放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貨幣銀行學知識中,如各種金融產品的比較、家庭理財的理念等,還可以介紹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金融問題,如對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介紹,可側重介紹危機對企業和老百姓生活的影響等,而對于危機深層次的原因的理論分析則可以簡略些。
四、區別不同專業,采取有差別的教學方法
與《西方經濟學》課程相比,《金融學》課程內容多而龐雜,不似前者的體系清晰完整,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感到知識點零散,找不到學習的重點。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等課程相比,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單調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據不同專業《金融學》課程設置特點及課程性質,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各自的教學目的,是教師在《金融學》教學應認真研究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一)金融學專業
如前所述,對于《金融學》課程,金融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點、知識體系、基本原理、理論前沿和動態外,還要培養專業興趣和專業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把《金融學》課程中的知識點、理論講通、講透。在此基礎上,再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金融的興趣,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我認為一個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課開始時拿出5—10分鐘,對一周的財經新聞進行回顧。這樣有兩個作用:一是能讓學生了解中國和全球金融情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的習慣,這對《金融學》這類社會性學科的學習是必要的。二是在新聞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能引發學生對金融問題、金融現象的思考,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的理解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以上兩個效果,教師首先應注意財經新聞的選擇。一周內國內外發生的財經新聞往往很多,如果都講,時間上不允許,也沒有必要。新聞選擇可以有這幾個視角,一種是選取影響重大的事件,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另一種是結合目前的熱點和所學的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介紹金融市場、金融中介機構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看到一則題為“淡馬錫來到荷花池”的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談到新加坡淡馬錫公司通過設立富登信實服務有限公司給成都的蓮花池批發市場的商戶發放貸款。這則新聞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見大,以此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新聞標題提出后,學生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奇怪:該標題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我由淺入深介紹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存在問題等,最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應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后不少學生和我進一步探討該問題,有的學生還著手寫這方面的論文。
除了選題的問題,教師還應注意新聞講授的方式。介紹新聞不僅僅是希望學生了解該事件,而是通過該事件引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和思考的興趣。教師可以在介紹新聞時結合學生已學過的金融學原理,精心設置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具體事件中提煉出事件背后蘊藏的道理,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如果是小班教學,教師可以考慮一學期組織學生就當前的熱點金融問題進行2—3次的討論,以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查閱、整理資料,學生進行思考、交流為線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現在不少高校由于擴招,師資相對不足,很多時候是大班教學,組織討論的方法會由于學生人數眾多而影響討論的效果,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就熱點金融問題撰寫小論文。對于初次寫論文的學生來說,論文的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是希望通過寫論文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字數、格式上可以適當放寬,但需強調的是杜絕抄襲。
(二)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
對于非金融學財經類專業的教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降低理論深度,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識點介紹完之后,通過具體的案例,如介紹金融實際熱點問題,突出金融知識的運用性。此時對于金融熱點問題的選擇與金融學專業的選擇有所不同,教師應盡量選擇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講授。例如在介紹貨幣政策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近年中央銀行的調息歷程,解釋中央銀行每次調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機制,以及對企業、老百姓銀行投資、貸款的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就一個問題,如信用形式、銀行存貸款利率等,鼓勵學生自己去找資料、發現生活中的金融學,采取教授與討論相結合的組合式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蔣天虹.關于應用型本科《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