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erp管理系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信息化會計管理,現狀,發展趨勢,重大意義
20世紀40年代以來,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不斷的改變著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其中對經濟環境,尤其是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效益的提高更是有著深刻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會計進入了電算化時代,從無到有, 從簡單到復雜, 從緩慢發展到迅速普及, 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財務會計軟件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阻礙了我國會計電算化向更深層次發展。
一、會計管理與信息化會計管理的定義
對會計的定位不同,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地位也就不同,這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以及管理活動需求的滿足程度等方面也不會一致。不少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都表明,會計不僅僅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活動,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運用,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會計的管理功能正變得更加突出。
70年代以來,我國提出“會計電算化”,就是把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化數據處理工具和以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數據庫以及計算機網絡等新興理論和技術應用于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財會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進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F在,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的廣泛而充分的應用,高速傳遞、縱橫交錯的局域網、廣域網等互動式網絡的形成,信息高度充分的共享和傳遞,過去意義上的“電算化”已經逐漸不能滿足會計管理工作的需要了。一種更先進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會計管理應運而生。
所謂信息化會計管理是指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現代企業管理、會計管理、信息管理等相關理論為依據,以會計管理信息、流程、知識和能力為內容,充分開發和利用會計信息資源,最終實現企業戰術目標和戰略目標的會計管理過程的總稱。至此,會計已經不僅僅是處理數字和信息的技術活動,而是將會計界定為企業管理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為企業的整體管理服務的。
二、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起步較晚, 人們的思維觀念還未充分認識到電算化的意義及重要性。多數單位電算化都是應用于代替手工核算, 僅僅是從減輕會計人員負擔、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 根本未認識到建立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對企業的重要性,使現有會計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為企業決策及管理服務,這時的會計系統完全是手工系統的翻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會計人員水平的提高,企業開始嘗試擺脫傳統理論的束縛、逐漸創新,開始為管理需要提供更加靈活的信息,比如自動對賬等。但是此時提供的功能仍然是報告不同格式的會計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如何使用,能否為決策提供參考,卻沒有做到,也就是說,會計的高端的管理功能沒有體現出來,而這一點正是當前信息化社會所必需的。
當初,不少企業在搞會計電算化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正確的認識,對于到底為什么配置會計電算化系統、網絡會計系統等軟件,沒有一個清晰理性的目標,有的為了不再手工填制憑證,有的為了自動化、電子化甚至是“別人都在搞”等等,唯獨沒有從企業的經營目標或者管理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最終導致企業在信息化的過程中“高投入、低回報”的結果。
三、會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與發展趨勢
一方面,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發展落后,會計電算化技術的使用在總體上還處于低層次水平,會計信息系統的啟用并不能對企業管理帶來實質性改善。另一方面,目前,國內外一些規模較大、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已經開始使用諸如erp系統、SCM系統或CRM等管理系統,用于綜合管理的信息化平臺逐步得到企業管理部門的重視。
信息化環境下,各種新生的經濟活動,譬如電子商務、集成管理、供應鏈管理等,進一步加強了企業對會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論文參考網。虛擬經濟和虛擬企業的發展,對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虛擬企業以信息技術為連接和協調手段,把不同地區的現有資源迅速組合,超越空間約束,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和服務。正是這種新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帶動了每個企業內部的管理變革和功能重塑,而會計管理是對企業在任何管理環節涉及資金運動的過程的反映和決策,因此對會計管理職能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會越來越強調會計的管理職能,也就是說,會計管理信息化是當今信息化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研究會計管理信息化的重大意義
從理論意義上來說,雖然傳統會計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能夠指導會計工作的開展,但是在信息化浪潮日益壯大的企業管理領域,有些理論已明顯過時,并不符合實際應用的情況。因此研究信息化會計管理能夠進一步擴大和完善會計管理理論,尤其是目前所缺乏的,信息化環境下的用于指導和支持會計管理體系的新思路。
從實踐意義上來說,會計管理信息化不僅能夠促進企業重新考慮自己的信息化戰略,還能提高企業各層管理人員信息化素養和會計知識管理的水平,并且為企業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提供參考,提高對競爭環境的快速反應的能力。
總之,會計管理信息化不僅是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迫切要求。論文參考網。只有切實發揮會計管理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企業才能蓬勃發展,充滿活力。我們應該看到,企業會計管理信息化是漸進的過程。一方面,信息技術雖然在日新月異地發展,信息化水平在不斷提高,對會計管理的影響很大;另一方面,傳統會計理念根深蒂固,新的會計管理理念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局部地更新。論文參考網。因此,會計管理信息化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業經營者、研究學者、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凡林,蔡立新.信息化會計管理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肖勇.我國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冶金財會,2007,(10).
[3]王永奇.當前會計信息化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商業文化,2009,02.
【關鍵詞】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生教學;財經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09―0125―03
信息資源管理(IRM)是為了確保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對信息資源實施計劃、預算、組織、指揮、控制、協調的一種管理活動[1]。信息資源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活動及以后信息資源管理類學科之間的集成和整合的需要,導致了一門滲透性很強的橫斷學科――信息資源管理學產生[2],其內容涉及信息科學、管理科學、數據處理、通信、計算機科學、文獻情報學等各個方面。隨著全球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信息資源管理也成為國內外高校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
一 國內外高校同類課程現狀
信息資源管理作為一門新興邊緣學科,打破了原有學科界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作為檔案學、圖書館情報學和情報學的一個分支領域,多學科綜合性、交叉性等特點是其典型特征[2]。在國外大學,IRM課程多設置在信息科學專業,如美國東北大學,或者圖書館學專業,如威斯康星大學。根據學科專業不同,課程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三大方向:信息系統學派、記錄管理學派、信息管理學派。
90年代初,中國學者孟廣均和盧泰宏等人系統地引入了信息資源管理理論[3]。目前,國內很多高校信息管理專業和圖書館情報學專業都開設了信息資源管理課程,大多都設置在本科專業,也有一些設立了碩士和博士研究方向。大部分還是以傳統的信息管理為主線,以理論教育為主導,和企業應用及時代特點結合的較少,教學重點也依專業有所不同。
二 課程教學探討
1 課程定位
我校自2001年開始開設此課程作為信息學院碩士研究生必修課程。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信息管理專業和圖書館情報學專業,我校是財經類院校,信息學院碩士方向主要為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信息管理,是以管理學、經濟學為主、信息技術為輔助實現手段的交叉學科,因此我們的IRM課程定位也是多學科交叉,側重從管理思維及企業應用而不是技術角度,結合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特征組織課程內容體系、分析講解問題,和企業市場對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
2 體系結構
本課程自開設以來,一直由作者承擔此課程的教學及相關研究工作。作者在對當前國內IRM教材著作、教學內容深入研究及6年教學實踐體驗的基礎上,結合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圖書館和信息科學學院的交流學習經驗,提出了適合本專業方向和學生特點的創新課程體系結構,經過多次教學實踐,得到學生的認可。我們的課程體系遵循系統性和創新性原則,在保證教學內容所包含的知識是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完整知識體系前提下,區別于以傳統信息系統管理為主線的內容體系,采用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特征的體系結構,反映學科領域最新成果,在這里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1) 信息資源管理概述:作為整個課程的基礎,這部分主要包括數據、信息、信息資源、信息化、信息產業、知識、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等概念及其關聯,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信息資源從產生到利用到再創造的過程。
(2) 知識管理:知識是從相關信息中過濾、提煉、經過人腦加工得到的有用信息,知識管理是現代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管理的核心。這部分主要介紹知識的生命周期;企業知識管理的原因、目的、工具和手段;知識管理的企業實施和應用;知識管理系統方案和技術平臺;北京移動、三星等企業知識管理案例分析。
(3) 數據挖掘:數據挖掘是數據庫中的知識發現,是從海量數據中抽取出潛在的、有價值的信息、知識,是針對目前企業面對大量雜亂數據無法辨別有價值的資源進行管理,而提出的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紹數據挖掘的特點、原由、過程、人員、環境、相關技術;數據挖掘的商業應用;相關軟件(重點SPSS系統);數據挖掘與CRM;數據挖掘在證券行業、網絡應用、遠程教育等方面的應用案例分析。不同于介紹技術和算法為主的數據挖掘課程,本課程重點在于數據挖掘的商業應用,側重于分析、管理和應用。
(4) 信息資源規劃(IRP):IRP是完全中國特色的信息資源管理內容,是指對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從采集、處理、傳輸到使用的全面規劃,是針對于國內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主要內容包括: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的講解及應用;信息資源網;IRP在大型企事業單位的實施(四一三三原則);IRP與ERP;IRP2000系統軟件介紹;政府信息資源規劃案例。
(5) 首席信息執行官(CIO):CIO在企業的角色主要就是對企業的信息資源進行總體規劃、協調、管理,因此這部分主要介紹IRM與CIO;中國CIO面臨的挑戰和機遇;CIO與IRP的工程化方法;CIO與本組織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IT服務鏈)。
(6) 網絡信息資源管理:適應當前網絡發展,介紹通過網絡如何對信息資源進行更好的組織和管理。主要包括網絡信息資源及信息結構;網絡信息資源組織;信息結構(導航、標志、檢索等系統)設計;網站資源設計原則;案例分析。
(7) 信息資源安全管理:在信息資源的開發、管理和利用過程中,安全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此本部分主要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對信息資源管理中的安全風險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并結合案例介紹對系統進行審計和評價的方法。
3 教學資源
教師注重將所講授內容體現在教學實踐本身,隨時隨處體現“信息資源管理”觀點和方法:利用知識管理理念,整合各方面知識資源,包括各種教材著作、專家渠道、國內外最新研究論文、案例資源等內容,形成資源庫。
自課程開設以來,先后使用參考過科學出版社出版孟廣均等著的《信息資源管理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景光主編的《信息資源管理》,武漢大學馬費成編著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北京理工大學甘仞初主編的《信息資源管理》,電子工業出版社肖明編著的《信息資源管理》等著作,以及Ricks Betty R & Gow, KAY 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incinnati (Ohio)等國外著作。已有教材都對信息管理學科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但內容大都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多以信息系統論為核心,和現實企業應用及我們專業特點結合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指定其中兩本為參考教材,而圍繞課程體系的內容主要來自于教師對國內外研究資料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教案、講義,資料來源大都為排名行業前列的學術刊物、數據庫、著名專家。除了理論知識,資源庫還納入不同企業的案例,以及知識案例獲取的各種專家渠道。
4 教學方法
結合課程和中國學生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創新性,借鑒國內外同行的經驗,及時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手段,采用整合的教學方式“課堂講授+案例分析+Leading Discussion+小組討論/作業”相結合,目的在于盡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區別于以往“高級本科生”似的研究生教育方式。
(1) 教師的課堂講授主要在于讓學生了解知識課程體系結構及關鍵知識點,特別是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把點串成線,配合閱讀資料和案例,進而使知識面立體化。
(2) 案例分析,主要是教師通過企業渠道獲得并整理內容詳實的企業案例,把理論知識融入到企業實際應用中,加深學生對理論和實踐如何結合起來的理解,彌補學生由于條件所限無法親自參與重要的企業實踐環節的缺口。
(3) Leading Discussion是教師借鑒美國大學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所得,培養學生獨立深度研究分析能力。由于課程內容比現有教材更新,涉及范圍更廣,僅靠教材難以獲取足夠知識。教師定期提供國際上較新的研究論文,課下每位同學獨立閱讀并總結出不超過一頁紙的summary,提出2-3個針對性問題。課堂上每次輪流由不同學生主持leading discussion對論文進行分析討論,并回答問題。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了解國際最新動向,督促其主動學習、思考、溝通能力(這正是中國學生普遍缺乏的),還能提高專業英語閱讀理解歸納能力和閱讀速度。
(4) 小組討論/作業主要是教師提供案例內容框架及引導問題,學生分組討論不同案例(課堂或課下,視時間而定),鼓勵brain storming,以PPT形式進行課堂演示,實現知識資源共享。最后教師對各組案例分析就行評價總結。
全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學中始終貫穿著啟發式、引導性和參與性的理念。啟發式教學:啟發學生通過以上各種方式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克服教師滿堂貫、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注重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區別。引導性:教師在教學中先引入問題,積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引導學生探索性閱讀,進入學術研究領域。參與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環節,師生互動、教學相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 考核
為體現課程的多學科交叉性、復合型知識能力特點,課程采用多形式考核方式,重在考察學生對企業實際問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以及此過程中對現代IRM管理理念和知識的理解應用和滲透。在強調“開卷+閉卷”傳統考試形式基礎之上,將參與討論、案例分析、Leading Discussion、論文撰寫、企業調研、小組作業等綜合起來全面考察學生學習情況,這種“非概念記憶”的能力考核方式進一步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 結言
經過多次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學內容體系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專家及學生的一致認可:普遍認為課程內容新穎全面,反映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最新發展和趨勢;國外資源豐富,與國際學科發展接軌;高質量案例的引入恰當充分,和實際企業應用相聯系。教師在講授中補充很多專業領域最新的知識,擴展學生知識面;注重關鍵知識點的掌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適合財經類院校研究生階段教學的特點。
在教學中,我們也注意及時發現總結問題,充分意識到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
1 教學中很多內容都超出現有參考教材,因此需要將教學內容資源整合成更加系統全面的教材,供學生參考。
2 對于一些最新的較為抽象的內容,以及一些專業術語,還需進一步增加關聯性更強的實例,更加深入淺出的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3 信息和網絡時代,知識及企業應用的更新頻率都在加速,需要及時更新資源庫以和現實世界發展保持同步,如何追蹤最新的知識資源、企業實踐和專家渠道是很大的挑戰。
信息資源管理課程是知識經濟時代新興的一門重要課程,教學體系、方法發展還不完善。在北京召開的北京高校信息資源管理專業高級研討會上,大家也一致認為信息資源管理這門課程的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革。本文提出了適合財經類院校研究生的教學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設計,供開設此課程的高校教師探討,并希望能有一定的啟發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景光.信息資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