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3: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學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審計學》課程有機契合
【中圖分類號】G847;F239
一、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企業規模的日益擴大、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社會對高層次審計人才的需求數量倍增及需求標準不斷提高。而現有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審計學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主動學習的激發,越來越不適應當今社會對審計學創新性人才的需求,促使我們進行《審計學》課程教學方式改革。教育部(2005)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010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剛要(2010~2020)》明確提出建設創新性國家,需要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創新性人才。黨的十進一步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可見,培養社會主義創新性人才成為高校改革的目標取向,而研究性教學成為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所謂研究性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和人文主義理論為基礎,由教師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引導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和應用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研究性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致力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李冰等,2014),以具備更好的研究創新能力來適應社會對創新性審計人才的需求。目前,研究性教學模式在理工類課程中應用得較為廣泛,而在人文社科類課程中尚缺乏足夠的研究和應用。為滿足國家對創新型審計人才的需求,在《審計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應用研究性教學方式成為審計學教師在推動教學改革時亟待研究的一項現實課題。
二、研究性教學的發展歷程
研究性教學思想,在中國最早可追溯至兩千年前孔子倡導的“啟發式教學”,在西方最早可追溯至雅典蘇格拉底推行的‘助產術’式教學。在19世紀初期,德國教育家亞歷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Humboldt)就提出“教、學與研究三者相統一”的觀點,認為大學教師的任務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教”,而是將科學融入其中,指導學生從事研究。美國教育學家梅滋(1965)指出,大學不僅傳授知識,而且還教授研究。要求教師以教學引導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協同發展。美國教育家Ernerst Boyer(2000)提出研究性教學,在博耶委員會(Boyer)的推動下得以快速發展。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學具有問題性、探究性、過程性、創新性、自主性、開放性特點,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和啟發學生,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實踐教師和學生的交互式探討。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而且有利于高校審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性教學目標的實現。隨著研究性教學理念的逐漸引入,為高?!秾徲媽W》課程教學方式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也為提高《審計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開辟了重要路徑。
三、《審計學》課程的學科屬性及與研究性教學的有機契合
由于《審計學》學科起步比較晚,發展還不完善,加上課程教學內容多、知識更新快,尤其是在執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審計職業判斷。這些特點使其與研究性教學存在諸多契合點。因此,將研究性教學法運用于《審計學》課程,可為《審計學》課程的建設和審計實務搭建良好的平臺。
(一)《審計學》課程的學科屬性
審計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綜合性、邏輯性都較強的學科,是會計專業學的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多學科知識為基礎,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現代創新型審計人才為目標?!秾徲媽W》課程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F行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既忽略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又擠壓了學生的創新空間,導致無法滿足社會對創新性審計人才培養的需要。要提高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改革現行的課堂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做到理論教學和研究性教學高度整合。其次,審計學課程的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三大領域,諸如環境審計、經理責任審計、績效審計等都是綜合性的審計,而且審計學理論和實踐仍處于發展變化之中,從性質上來看,審計學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諸如會計學相比存在較大的區別,主要采用逆向思維、質疑思維,它要解決的不僅是“是什么”的問題,還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開展《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審計問題的能力,使其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二)《審計學》課程與研究性教學的有機契合
隨著社會公眾民主意識、權利意識的日益增強,審計在當今社會的政治治理、組織治理以及社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審計學的不斷發展更是要求審計師主動學習、隨機應變。由于研究性教學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與《審計學》課程存在諸多契合點?!秾徲媽W》課程研究性教學,不是把學生都培養成開展審計學術研究的人才,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推動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知識的主動學習者轉變。特別是對于審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后大學時代的工作崗位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審計問題,而不是所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材上都能找到,這就要求學生擁有自主學習審計的能力。
1.審計學課程的隱性特征要求研究性審計教學
知識根據其可視程度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通過教師講授,課堂課件的演示等方式傳授給學生,而隱性知識存在于人的大腦中,難以用其他載體予以記載?!秾徲媽W》課程中充滿了大量的職業判斷、體會、經驗等隱性知識,這些隱性特征決定了《審計學》課程既不像數學課程那樣要求計算結果絕對的正確,也不像思想政治課程那樣背背了事,例如審計意見類型中帶強調事項的無保留意見與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和否定意見、保留意見和拒絕表示意見之間并沒有絕對的劃分界限,需要審計人員運用職業判斷,而且審計實務工作要求審計師能夠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經濟業務,判斷收集哪些審計證據、如何收集這些審計證據以及如何運用審計證據,以形成獨立、客觀、公允的審計意見。因此,在審計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計專業技能和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種能力僅僅依靠教師對審計學知識的教授是無法實現的,通過開展《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激發學生探究審計學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未來從事審計工作的職業判斷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終生受益。而且對于將來想繼續深造的學生,這種創新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可以使其快速適應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生活(李莉,2014),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審計方式因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而產生的變化,隱性知識將會逐漸增加。面對著稍縱即逝但又頗具價值的隱性知識(石愛中,2005),需要教師進行研究性教學和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所營造的共同研究,共同學習的方式是共享隱性知識的良好途徑(韓潔、齊愛榮,2013)。
2.現代審計的深入發展要求研究性審計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現代審計的受托責任、本質、使命、邊界、方法以及內容在不斷的演進,審計的受托責任已從最初的受托財務責任、受托管理責任發展到現在的受托社會責任;審計本質從最初的經濟監督、經濟控制發展到現在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審計的使命從嚴肅財經秩序(黨的十三大)到健全宏觀管理體制(黨的十四大),到權力制約(黨的十六大),到服務于建設和諧社會(黨的十七大)以及當前的完善國家治理體系(黨的十)演進;審計邊界從公共財政拓展至公共產品(靳思昌、張立民,2012);審計方法從最初的詳細審計發展到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抽樣審計,進而發展到現代的風險導向審計;審計內容從傳統的財務審計擴展至預算審計、績效審計、環境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諸多方面,內容不斷豐富。這些演講要求開展研究性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不僅掌握審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還要了解最新發展狀態;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3.《審計學》課程的經驗性、邊緣性和綜合性特征要求研究性審計教學
由于《審計學》課程的經驗性特征,審計實務界很難為各種各樣的審計行為制定出詳細的、具有普適性的、亙古不變的審計準則,而且已有的會計審計準則也僅是適應于一定業務、比較抽象,在運用時還需要審計師的經驗去輔助,在確定是否符合準則時,還需要審計師的職業判斷?!秾徲媽W》課程的邊緣性特征,抽樣審計是審計學和統計學相互滲透而形成的一門邊緣性審計學分支;環境審計是審計學與環境科學交叉而形成的邊緣性學科;計算機審計是審計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而形成的邊緣性學科(石愛中,2005);《審計學》課程的綜合性特征,經濟責任審計是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而成的綜合性審計類型。審計學的這些特性,加上審計學的內容從概念和結構到理論和方法體系時刻處于變化之中,要求我們不斷地探索與研究,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完善審計學教學內容,提升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因而需要研究性教學。通過對《審計學》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即將畢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撰寫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審計準則的易變性要求研究性審計教學
《審計學》課程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審計準則聯系緊密,一旦頒布新的準則或修訂完善現有準則,《審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就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現行的“準則+解釋”審計學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迫切要求《審計學》課程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以培養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的審計人才。因此,開展《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促進教師掌握最新的準則變動信息,站在審計學理論研究的最前沿,及時將其轉換為教學內容,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學內容中去,將創新性思維傳授給學生,以使《審計學》學術研究與《審計學》研究性教學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相得益彰。
四、《審計學》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的路徑選擇
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教授的審計知識畢竟有限,只有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能力、獲取審計學知識的方法,學生在大學時代甚至后大學時代才可以受益。美國教育思想家吉爾曼指出,最高的教學質量只有在濃厚的研究環境中才能進行,最佳的訓練只有在積極從事研究的教授們的指導下才有可能。因此,將研究性教學方式融入《審計學》課程教學,使得教學活動不僅僅講授審計基本理論與審計技術方法、審計專業技能、審計實務操作,而是針對《審計學》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將教師的“研究性教”和學生的“研究性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引入科研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從科研的視角去學習審計,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學會獨立學習和獨立研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審計學》人才培養模式由“繼承型”向“創新型”轉變(姚瑞馬,2014),有效應對未來社會審計工作崗位上層出不窮、千變萬化的審計問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從而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創新型審計人才。
(一)將研究性教學理念融入《審計學》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在每節審計學課之前向學生設置一些社會關注的審計熱點問題,讓學生借助互聯網數據信息資源進行分析,在課堂教學中對其進行隨堂討論,在每節課結束之后布置相應的審計問題讓學生思考(程羅根,2015),激發學生探索審計學問題的欲望與興趣,引導學生用質疑的“審計思維方式”,讓學生領會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現象中用審計職業判斷發現問題并能解決問題,從而把課堂交給學生,使課堂煥發生機,培養具備創新思維的優秀審計人才。《審計學》教師應將最前沿成果融入審計學課堂教學中,尤其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審計實務知識,在一般的文獻資料中不易查到的內容,結合審計教學傳授給學生,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研究性思維(魏火艷,2009)。例如,對于“因拒絕政治交易,山西省一位優秀審計局長遭遇落選”這一案例,誘導學生對審計體制改革的探討與研究。
(二)動態更新審計學教學內容
研究性教學要求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并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以及教育思想,主動掌握學科的發展動態,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授課內容,將學科前沿融入《審計學》教學內容中,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雅斯貝爾斯(1991)認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優秀的教師,只有這樣的研究者才能帶領學生接觸真正的求知過程乃至科學的精神?!痹诮虒W實踐中,審計學教師除了講授課本知識,還應加強與國家審計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聯系,積極開展審計研究工作,嘗試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學科的最新發展以及審計學學術界相關的前沿成果梳理歸納后,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從中捕捉到最新的學術信息,以使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的步伐(孫偉龍,2004)。這樣可以豐富《審計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審計學》課程研宄的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三)鼓勵學生參與審計學科研課題研究,培養科研能力
《審計學》教師在從事科研課題時,有計劃地安排學生搜集資料、實地調研,甚至將學生納入課題組,承擔具體的研究任務。具體來講,學生參與審計學科研課題研究:(1)能夠較早地感受到科研氣氛,調動學習《審計學》課程的積極性,鍛煉學生運用學到的審計學知識分析審計實務的能力,提升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2)能夠提高學生的文獻檢索、查找資料、分析討論和論文撰寫等基本科研素質,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3)能夠帶來新的思想火花,獲得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得不到的學習效果,幫助教師順利完成科研課題研究。
(四)指導學生從事審計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
研究性學習課題是培養大學生研究能力的有效形式,也是實現師生良好性互動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申報研究性學習課題,并且在選題申報、資料收集、課題設計、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申請書撰寫等方面予以指導(譚正航,2012)。其次,鼓勵學生對課題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性學習課題不僅使學生了解知識表象,獲得感性認識,而且融會貫通《審計學》知識中內含的本質和規律,形成研究性學習,滿足社會對創新型審計人才的需求。
(五)創建與《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相適應的教學評價
實施研究性教學必須建立與之適應的研究性教學評價??茖W的研究性教學評價對教師的研究性教學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和約束作用?!秾徲媽W》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決定了《審計學》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應從一元評價主體向多元評價主體轉變、從知識導向為主向能力導向為主轉變、從“結果評價為主”向“過程評價為主”轉變,從而推動學生探索學習《審計學》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創新型審計人才的培養。
1.從一元評價主體向多元評價主體轉變
傳統的《審計學》課程教學評價主體是一元的,教師擁有教學評價的絕對主動權,也是教學評價中唯一具有評價學生能力的主體。而作為被評價對象的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評價結果。為滿足《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需要,應構建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的評價機制,使各個評價主體都從自己的視角來評價學生,客觀的反映學生《審計學》課程的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培訓的質量,從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
2.從知識導向為主向能力導向為主轉變
目前的《審計學》課程教學評價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而研究性教學以能力導向評價為主。因此,從知識導向為主向能力導向為主轉變,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考核,實現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避免高分低能的現象。能力導向的《審計學》課程考核評價內容具體包括:審計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審計發現問題能力、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審計團隊協作能力、審計工作底稿的分析歸納能力、審計報告的撰寫能力、審計創新能力等。在評價內容上既評價課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評價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通過從知識導向為主向能力導向為主轉變,將枯燥乏味的“審計數字人”變為通曉古今,縱覽內外的“審計文化人”,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審計實務能力強、職業發展潛力大、就業范圍廣。
3.從“結果評價為主”向“過程評價為主”轉變
目前《審計學》課程考核評價主要是結果評價,通常以學生期末書面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甚至是唯一依據。即往往是“一卷定優劣”。這種評定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書本知識和課堂筆記的掌握上,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不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成績。從教師的視角看,《審計學》教學過程是動態的,只有進行動態的過程評價,才能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從學生視角看,審計學認知和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動態過程,相對應的評價也應是一個過程性的評價。因此,在《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中,構建從“結果評價為主”向“過程評價為主”轉變(黃文艷,2015)。過程性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研究態度、研究能力等,具體來講,將學生的平時課堂發言、課程論文、審計創新能力等給予評價、期末考試試卷以審計分析、審計實務與創新題為主的方式,讓學生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來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激勵學生樹立學習《審計學》課程的信心。在評價結果上,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明確結論,又給學生指明發展方向。
五、研究結論
《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成功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師生共同探索《審計學》課程的求知過程。在《審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審計創新能力為核心,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協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良好的《審計學》課程研究性學習氛圍和良性互動,實現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為創新性審計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冰,王海英,范宇紅,姜濱玲. C++與數據結構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理事工作會議,2014-12-21
[2]Jone Theodore Merz.A History of European Scientific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65:167.
[3]博耶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委員會.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J].教育參考資料,2000(19): 23-45.
[4]李莉.研究性教學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年7月
[5]石愛中.審計學的學科屬性及其教學要求[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年7月
[6]韓潔,齊愛榮.研究性教學模式在影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3年12月
[7]靳思昌,張立民.國家審計邊界的定位:公共產品供給主體演進視角的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04:10-18.
[8]姚瑞馬.加強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年第21期
[9]程羅根.遺傳學研究性教學示范課程的實踐與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2月上旬刊
[10]魏火艷.財務會計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構建[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年第3期
[11]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上海:生活?圖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152.
[12]孫偉龍.離核套計專業審計教學改革初探[J].財會通訊?學術2004年第7期
[13]楊華.大學數學研究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09期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參與意識和主動性,加之對審計學的內容感到抽象、空洞,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教學方法猶如紙上談兵,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學過程中應利用實物、錄音、圖片、教學軟件等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設備,使教學形象直觀,并通過教學模式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審計理論與實踐脫節,缺乏操作性。審計學偏重于實踐,但目前教學過程中純理論講解較多,缺乏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造成思維模式呆板與審計實務判斷靈活性相背離。由于審計原始資料的隱密性,致使實踐教學資料缺乏,對審計工作只停流在感性認識上。部分學校試圖從案例教學入手,改變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但僅依靠案例教學,還不足以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教學過程中缺少與實務接軌的模擬實驗和模擬工作底稿,以及具體的操作流程和實務。
為改變現行審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多年的審計教學經驗,提出一種新的審計教學方案———三維整合審計教學模式,即從課程體系整合、審計案例教學和審計模擬綜合實驗三個層面,改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1.審計學課程體系整合。整合審計學課程內容,將審計理論運用于審計工作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審計學課程體系整合過程中,應力求精簡與實用,注意各相關專業課程之間的安排搭配,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審計理論知識和審計技能。(1)審計學課程內容包括審計學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和技術以及業務循環審計實務三方面。教學過程中,應正確地選擇和應用審計實務中審查技術和方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使學生學到系統、實用的知識。例如,在銷售與收款業務循環審計實務的學習中,與審計基本理論中的函證法緊密結合,使學生深入理解函證審計方法與技術。(2)相關專業課程的結合,注重專業課程之間的綜合,讓學生從審計的角度將財務管理、統計和稅法等相關知識有機結合,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取的相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3)對其他專業相關知識的融合,注重學科之間的結合,在獲取知識、重組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多維思維方式,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審計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4)將會計錯弊表現形式及其審查技巧作為補充。如在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的講授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主營業務收入審計中的主要風險領域進行錯弊的歸結,結合主營業務收入的各種錯弊表現形式,進行審計技巧的講解和分析。適當補充財務報表主要項目的會計錯弊表現形式及審查技巧,從實戰角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審計課程的全方位整合。2.審計案例教學。運用審計案例教學,以審計案例的情節為線索,使學生進入審計工作的“現場”,即由理論講述向審計案例的剖析與理論描述相結合轉變。通過案例教學,傳授審計相關知識。審計案例教學法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審計案例教學形式包括三種:(1)審計實務案例。該種案例大多以審計的業務內容為主,具體的業務調整居多;(2)審計典型案例。以國內外典型審計案例為主,將審計理論融于審計案例之中,通過審計案例的講授、分析與討論,對審計知識進行深入剖析;(3)理論教學與典型案例相結合。結合審計理論講解來分析案例,再進行審計案例的相關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開設審計理論課之后單獨開設審計案例研究課程,側重點略有不同,《審計案例研究》的案例通常選取典型的審計案例或業務案例,分課堂教師引導案例、課堂學生討論案例和課后學生分析案例。教師應在案例分析中提出具有研究性質的問題,引導學生針對某一案例或專題進行深入思考,拓寬思路,讓學生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教師可讓學生投入到事先精心設計的案例討論中,通過學生運用審計學基本理論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3.審計模擬綜合實驗。審計模擬綜合實驗能增強審計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綜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要注意知識點的銜接,盡量避免知識的交叉和重復。
審計模擬實驗的形式很多,可通過建立審計模擬工作室、校內模擬仿真實習、計算機審計模擬實驗和校外實習基地培訓等形式完成。(1)建立審計模擬工作室。針對理論教學的講授內容,將審計知識分為若干個項目,準備審計專用的各種工作底稿和材料,與學生共同建立審計模擬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可有針對性地選取某個項目進行實際操作。例如,理論教學中進行現金監盤審計時,可選擇貨幣資金審計項目的專項資料,在工作室里與學生共同填寫現金盤點表,完成現金審計的全部審計資料,提高學生對貨幣資金審計的能力。(2)校內模擬仿真實習。為突出直觀教學,進行校內審計模擬仿真實習。以一家公司某年度的財務報表審計為主線,使用賬、證、表等實務會計資料,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設置工作崗位,進行情境操作,真實再現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個過程,包括接受審計委托、制訂審計計劃、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和出具審計報告等。各小組在模擬實習中演示、說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意見等,由教師根據評分標準確定考核成績。實習結束學生須提交審計報告和一套完整的審計工作底稿。(3)計算機審計模擬實驗。該實驗需要在審計軟件的支持下進行,審計軟件會事先準備一套仿真模擬電算化會計核算資料,按照審計軟件的操作步驟,學生進行計算機模擬審計業務的全部流程,其內容與手工模擬仿真實習基本相同。(4)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有業務需要的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聯系,建立實訓、實習基地,讓學生輪流深入企業進行審計工作。建議學校注冊成立一個會計師事務所,解決部分學生的實習問題,教師可對整個實習過程進行周密安排、管理和指導。由于學生的實習審計的分工不同,實習成績可通過知識應用能力、個人修養、動態的考核和實習報告等決定,其中知識應用能力包括綜合能力、實習完成情況、審計小組會議表現情況等,分值占50%;個人修養包括出勤率、師生交流互動、精神面貌、言語方式、行為禮貌等,分值占30%;動態考核方式可通過口試、社會調查、論文、報告、設計規劃等完成,分值占20%。
作者:倪明輝 曲艷梅 高尚 邢大為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
根據南京審計學院要求,畢業生必須認真填寫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登記表,表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自我鑒定,自我鑒定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占30%)
1、對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認識及態度;
2、在遵守國家法律及規章制度方面的表現;
3、在精神文明建設及思想素質方面的表現;
二、修業方面:(占50%)
1、對校規校紀的認識。
2、學習態度:(1)聽課時的表現;
(2)完成作業情況;
(3)自學狀況;
(4)歸納所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及基本理論和收獲;
(5)恰當評價自己的學習成績。
3、畢業后的態度。(占20%)
三、要求:
個人鑒定必須書寫工整,500—700字(???00字本科700字),務必于2月25日前完稿并送交信則會計,修改后,以備及時填畢業鑒定表。(紙質2份、電子檔1份傳至信則會計qq郵箱1043537402@xx)
四、畢業論文進度時間安排:
1、XX年2月15-30日前寫初稿。
2、XX年3月改初稿。
4、XX年3月15日前改2、3稿。
5、XX年3月20日前定稿。
近年來余教授主要從事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中的財務會計問題、上市公司獨立審計與企業管理審計等領域的研究。他已出版《審計比較研究》、《中級財務會計》、《審計學》、《注冊會計師職業發展史》等多部著作,公開發表了100余篇學術論文,多次獲得湖北省、武漢大學優秀學術成果獎和青年教師獎。
余教授認為,進行審計制度和實務的國際比較研究是豐富審計理論體系、探索審計發展內在規律的重要基礎,也是完善我國審計制度、改進我國審計工作的重要途徑,因而他注重對審計問題的國際比較研究。專著《審計比較研究》,對政府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制度和民間審計制度進行了系統的比較研究,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分別介紹各國審計制度的現狀。《審計比較研究》被數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選為研究生參考教材。
上市公司獨立審計一直是余教授的重點研究項目,他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余教授明確指出了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可靠性差的根源在于注冊會計師與上市公司間的審計關系失衡;首次系統地分析了造成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關系失衡的兩大原因,即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及由此而來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內部人控制嚴重)、審計市場結構不合理(集中度過低、地域性過濃);他還首次在我國提出了培育寡占型的上市公司審計市場結構的設想,分析了它對增強審計獨立性、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提高審計聲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進一步指出,為加快審計市場的結構調整,必須發揮政府宏觀監管的作用,如由財政部和證券監督管理部門聯合發文提高上市公司審計市場的準入標準,以促使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合并或聯合,不斷擴大規模和提高市場占有率;論述了政府加強對上市公司變更審計機構的監管的必要性,以及開放會計服務市場對改變我國審計市場的成份結構、增強對上市公司審計獨立性的特殊意義;余教授在我國較早采用國際通行的市場結構測度方法,以A股公司年報審計為樣本,對上市公司審計市場結構進行了統計分析。
關鍵字:現代風險導向審計 審計職業能力 審計風險 風險評估
隨著經濟發展,企業組織結構及經營活動日益復雜,行業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大。為有效應對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我國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出臺新審計風險準則,新準則推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審計學作為高職高專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之一,該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審計理論和審計方法,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質量、高素質的現代應用型審計人才?,F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職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職高專的審計學教學工作也面臨新的難題,如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職業能力?本文就此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一、新審計風險準則下的審計風險模型
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念下,新審計風險準則修定了審計風險模型,即審計風險(AR)=重大錯報風險(ROSM)×檢查風險(DR),新的模型中引入“重大錯報風險”概念,考慮了被審單位可能產生重大錯報風險的各種風險因素。審計重心為風險評估,運用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審計思路。
新準則要求審計人員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念貫徹于審計全過程,審計人員應正確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所依存的外部環境、制定的發展戰略和風險控制制度,合理運用職業判斷,以充分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重大錯報風險分為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針對評估出的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確定擬采取的總體應對措施,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F代風險導向審計將被審計單位與其所處的廣泛的經濟環境相聯系,在審計活動的各個環節都保持職業懷疑態度,隨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并匯總風險。根據評估的風險設計適合的審計方案。對風險的合理評估是影響審計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培養學生如何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合理評估風險是審計教學的難點之一。
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職業能力的拓寬
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下,合理、有效地評估客戶財務報表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是決定審計工作成敗的關鍵。被審計單位作為被審計對象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主體,是處于經濟蛛網的一個點,只有將其置于宏觀經濟背景之下,分析被審計單位生存能力和經營風險,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此外,現代企業管理主要是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的著眼點是分析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以及找出化解風險的對策。財務報表風險實際上是企業戰略風險以及相關經營環節風險的副產品,要充分把握審計風險,審計人員必須首先了解企業所依存的環境,基于環境制定的發展戰略,經營風險等,從而考慮對財務報表各項認定的影響,以便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因此,審計人員除了需要會計、審計和企業營運方面的知識,審計人員還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一)分析經濟、法律等外部環境導致錯報風險的能力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實施由外至內的風險評估方法,從被審計對象所在行業狀況、法律與監管環境,以及客戶的經營戰略分析著手,其中審計人員特別要關注行業的專屬問題,例如化工行業的環境污染、賠償和法律監管等方面所面臨的風險。分析企業經營風險,基于經營風險推導審計風險。不同的審計風險源于不同的經營風險,而不同的經營風險取決于被審計對象不同的行業、監管、市場、戰略等眾多因素。審計師只有恰當地分析并掌握了這些環境因素,才可能合理關注每個被審計對象不同的風險狀況。
(二)基于價值管理的風險識別能力
現代普遍認可企業的財務目標就是股東價值最大化。在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過程中存在不利于目標實現的經營風險,經營風險存在于企業戰略、管理和自主創新等因素中,多數經營風險最終都會產生財務后果,可能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以及列報認定層次或財務報表層次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導致重大錯報風險。審計人員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風險評估不能局限在會計的范疇,應從價值管理的角度,基于價值影響因素進行風險評估 。
(三)有效溝通能力
審計人員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其中最重要程序之一是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內部其他相關人員。審計人員作為信息不對稱的第三者要通過有效良好的溝通去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評估被審計單位的風險。審計人員的有效溝通能力對風險導向審計起著關鍵作用。
(四)行業分析能力
了解被審單位主要產品、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狀況,將被審計單位的關鍵業績指標(銷售毛利率、市場占有率等)與同行業中規模相近的企業進行比較,所在行業的市場供求與競爭,生產經營的季節性和周期性,能源供應與成本,行業的關鍵指標和統計數據等。通過對其業務風險的分析,進行風險評估。
三、提高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職業能力的教學措施
對重大錯報風險的全程關注,能夠跳出會計數據而審計。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審計、會計專業水平,還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行業分析、企業戰略風險等審計職業能力。傳統審計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具備較高的風險評估能力,如何改進審計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職業能力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強化審計風險教學理念
審計學教師在審計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全面樹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強化風險意識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審計過程中形成審計風險理念,認識風險評估在審計工作中的關鍵作用,從而提高審計職業能力。使學生充分理解審計風險模型,意識到風險評估在現代審計工作中的重要性。審計工作中應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理性面對并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從而實施總體應對策略和進一步的審計程序。在審計過程中以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為審計工作主線,以避免審計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p#分頁標題#e#
(二)增加審計學的前導課程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審計人員了解被審單位及其環境,從被審單位所在行業、市場等外部因素和被審單位的經營戰略、經營風險分析等內部因素推導錯報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審計人員具備產業組織、管理戰略等知識才能在更廣的視野和更高的層面分析審計客戶。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應保持職業懷疑態度,考慮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舞弊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對人和行為的理解有助于舞弊風險評估。因此,高職高專在審計學的前導課程有必要增加產業組織、管理戰略、組織行為和心理學等課程。
(三)審計教師隊伍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提高
教師是審計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培養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保證。審計相關知識更新快,教師應及時更新業務理論知識和經濟學、管理學等方面知識。教師還應到會計師事務所掛職鍛煉,豐富實戰經驗。授課過程列舉實例和自身體驗,增加課程生動性,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課后能查閱企業管理、經濟形勢等方面的資料,提高風險評估能力。此外還可以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審計專家為特聘教師,通過開設專題講座等以開拓學生的視野。
(四)改進審計案例,提高教學效果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強調審計人員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如何通過企業內部和外部各種風險產生職業懷疑??菰锏闹v解學生沒有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這就要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具體生動的案例能讓學生有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透徹理解理論、能將理論和實務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風險導向職業能力。目前審計計案例主要涉及會計處理、錯帳等,對企業所處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和舞弊方面的案例較少。無法滿足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要求。因此,要結合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職業能力需要改進審計案例。
此外,不同的學習階段運用不同類型的案例。首先給出引導式案例,引導式案例設計通俗易懂,使學生有初步的風險意識和了解被審計單位及環境對審計工作所起的關鍵作用。在具體分析各事項可能產生的重大錯報風險中,主要使用分析、討論式案例。例如,在學習了解管理層和員工業績考核與激勵性報酬政策評估風險時,列出某公司在2009年度實現銷售收入增長10%的基礎上,公司董事會確定的2010年銷售收入增長目標為20%。公司管理層實行年薪制,總體薪酬水平根據上述目標的完成情況上下浮動。W公司所處行業2010年的平均銷售增長率是12%。通過課堂討論得出結論:可能存在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公司管理層為了達到治理層確定的高于行業平均增長率8%的銷售增長率,且管理層的薪酬與銷售增長目標掛鉤,所以有可能會虛增收入。最后運用綜合性案例,對行業背景、企業管理分析,網上資料查詢問卷調查評估可能產生的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分析審計風險。
(五)適應現代風險導向的審計情景模擬實訓和實踐教學
加強審計模擬實訓,模擬實訓中突出現代審計風險導向的作用,培養學生作為審計人員所具有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評估能力。實訓中,對學生分組,模擬審計人員實踐過程。小組成員運用詢問、分析程序和觀察等方法。通過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評估會計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然后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項目組內討論,給出審計意見。模擬實訓中的向客戶的詢問、訪談還可鍛煉學生的有效溝通能力。
與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聯系,安排學生審計實習,將學生置于一個邊學習、邊實踐的動態過程中,使學生真正理解理論知識、掌握其靈魂,且能靈活運用于實踐。鼓勵學生利用假期開展社會調查,了解各行業、經濟管理等情況,讓學生在真實的經濟環境中磨練并通過實踐來分析和發現問題,使審計職業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實踐期間教師要全程關注、適時給予指導。
(六)考核方式多樣化、嵌入研究性教學等
為使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審計職業能力,審計課程考核方式相應要多樣化。例如,開卷、課程論文、案例分析、實踐報告等形式,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其中考試題目主要考察學生的分析、演繹、推理等解決問題能力而不是對審計知識的記憶。
結合最新的科研和實務發展動態,將審計理論發展的前沿知識,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講授出來,例如,在最后一次課堂上以專題的形式嵌入一個研究性的主題。這樣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不斷地深入了解審計風險,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探尋更佳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具體手段。
參考文獻:
1. 呂春峰. 創新審計教學提高學生素質[J].職業技術教育,2007,(4):26-28.
2. 何秀英. 創新審計實踐教學之我見[J].會計之友,2007,(5):32-36.
3. 孫永亮. 高職審計教材及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8):6-9.
4. 馬利鋒. 關于審計案例教學的思考[J].財會研究,2007,(4):11-13.
一、高校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內容
(一)會計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能夠“頂班上崗”的會計職業工作者,首先必須具備勝任未來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術能力。
一是會計核算能力。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復式記賬科學方法,通過憑證、賬簿、報表等手段,連續、系統、全面反映核算單位經營活動過程和成果的工作。因此,會計核算能力具體表現為按一定會計核算程序,通過手工或計算機將核算單位經濟業務在會計憑證和賬簿中進行登記,進而進行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編制,最終向有關方面提供核算單位會計信息的能力。
二是價值管理能力。市場經濟下,企業經營活動在價值方面表現為資金籌集、使用、耗費、收入、分配活動。企業經營活動的價值管理就是對企業資金籌集、使用、耗費、收入、分配進行管理,以實現以收抵支,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因此,價值管理能力具體表現為營運期前的財務分析能力,財務預算編制能力,長期和短期投資決策能力,籌資決策能力;營運期中的銷售收入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營運期末的利潤分配能力;以及對伴隨整個財務活動產生的企業與外部關聯單位的財務關系和企業內部委托關系下的財務關系進行協調的能力。
三是審計工作能力。市場經濟中由于委托關系的存在,資源所有者并不直接管理資源,而是將資源委托給人進行管理。這樣,受托人必須在一定期間后向委托者證明自己管理責任的完成情況。應運而生的審計就是由具有專業知識、并能獨立于委托和受托責任雙方的第三者,對受托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客觀、公正的檢查和評價。因此,審計能力具體表現為對受托者可計量信息證據的收集能力;信息符合既定標準程度的確認、鑒證能力;以及將審計結果向利害關系人的報告能力。
(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會計教育“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有能力”的復合f生特征所決定的。盡管高校會計教育力求理論聯系實際,而社會實踐是復雜豐富的,并且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難免會與未來就業的工作實際發生差異。因此,為了提高就業適應性,除了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專業技術能力外,還應要求學生具備必要的社會應變能力。
一是行業差異適應能力。學生畢業可能到制造企業、商品流通企業、施工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對外貿易企業、對外經濟合作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各種企事業單位工作,而這些具體的企事業單位都有著鮮明的行業特征。只有不僅精通會計核算和價值管理的共同特征,而且熟悉會計核算和價值管理的各種行業特征的學生,才能盡快“頂班上崗”,勝任未來的工作。因此,行業應變能力就是一種讓學生熟悉不同行業會計核算特征,以提高適應性的能力。
二是關聯職業溝通能力。會計只是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會計工作中不僅會接觸企業內部各種職能管理部門和基層單位,而且會與企業外部金融、稅務、法律、供銷等各種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發生頻繁業務往來。只有不僅精通會計本職工作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而且熟悉各種與會計本職工作相關聯職業(無論內部和外部)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與之溝通的能力,才能做好會計工作。因此,關聯職業溝通能力就是一種讓學生熟悉關聯職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練就“知己知彼”的協調溝通能力,以提高學生未來就業適應性的能力。
三是會計現代化能力,會計現代化是會計方法和會計手段的現代化,其中會計方法的現代化是會計方法的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和國際化;會計手段的現代化是會計工具的自動化、網絡化。21世紀是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將有更多的現代化科技成果運用到會計工作中。21世紀同時又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未來我國經濟將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會計作為最基本的“商業語言”,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同樣存在實現會計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只有不僅掌握現有會計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洞察我國會計現代化脈搏,跟上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人,才能勝任未來會計工作。因此,會計現代化能力就是讓學生掌握現代化會計方法和手段,緊跟我國會計現代化趨勢,以提高未來就業適應性的能力。
(三)會計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我國會計工作的一些老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問題又層出不窮。只有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人,才能擔當起在新世紀實現會計現代化的偉大歷史任務。因此,為了未來學生發展需要,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會計專業技術能力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外,還應該要求學生掌握會計開拓創新能力。
一是會計職業觀察思考能力。這是一種能夠在會計實務中敏銳地發現問題,產生改善現有會計工作既定模式的沖動和“靈感”,進而思考提高會計工作科學性,更好完成會計任務新模式的能力。
二是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能力。這是一種針對發現問題,尋找和借鑒前人相關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獲得啟迪,進而豐富補充自己,開拓研究視野的能力。
三是探索發現能力。這是一種針對發現問題,敢于沖破前人思維定勢,以會計職業判斷,科學地設計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措施,以創造和發展會計理論和方法的能力。
二、高校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會計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途徑主要包括課程教學階段運用練習、模擬實訓、畢業實習、國家職業技能考試等途徑。
課程教學階段運用練習是學生運用教學階段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教學活動。在會計基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審計等主要專業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各階段,應對重點內容,不僅進行知識測評,更要以運用練習的形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模擬實訓是讓學生面對企業典型經濟業務和財務、成本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未來會計職業崗位工作的模擬訓練的實踐教學活動。首先,應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后進行手工模擬實訓,以擴大教學效果,并為后續開設的“財務會計”課程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應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后,進行手工和電算兩種模擬實訓,以培養學生會計核算能力。并為未來手工、電算兩種情況下的就業提高適應性。最后,應在“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和“審計學”等課程教學后,進行以“財務預算編制”、“投資決策”、“籌資決策”、“營運管理”、“利潤分配”、“財務報表分析”等內容的財務管理模擬實訓;以“成本計算”、“成本預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為內容的成本管理模擬實訓,培養學生經營活動價值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
以“審計學”為內容的審計工作模擬實訓。
畢業實習是學生到企業運用所學知識,并在教師指導下盡可能參加實際工作的實踐教學活動,承擔著讓學生了解企業專業技術工作狀況,鍛煉工作能力,培養未來工作適應性的重要任務。市場經濟新形勢下,高校普遍存在“實習單位難找,實習效果難保”的問題,為此,應努力做到:加強學校實習基地建設,對一些難以落實實習單位的學生,給予必要幫助;做好實習動員,幫助學生提高實習的自覺性和掌握融入實習單位,擴大實習效果的方法;以折合工作量安排專業教師承擔畢業實習的檢查指導工作,以提高學生實習效果。
國家職業技能考試不單是檢驗、認定考試者專業技術技能水平的方式,而且參加職業技能考試的過程本身也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實踐活動。學校應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努力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參加諸如“會計電算化”、“會計資格”、“理財師”、“內部審計師”、“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等專業技術證書考試,讓學生從中鍛煉提高專業技術技能,并通過獲取證書,為將來就業創造更好條件。
(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途徑,包括多行業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關聯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會計現代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多行業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對制造業外其他行業會計特點的學習。學校應在一般以制造業為例的財務會計學習后,開設“行業比較會計”、“預算會計”、“銀行會計”等課程和進行必要技能實訓,以幫助學生了解制造業以及其他行業會計核算特點,增強畢業后到制造業以外其他行業就業的適應性。
關聯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對與會計相關的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和與企業會計相關的外部管理部門或單位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學校應在開設各會計專業技術課程的同時,開設“管理學”、“投資學”、“市場營銷學”、“經濟法”、“稅制”等關聯職業課程和進行必要實訓。讓學生學習這些課程的知識和技能不是為了將來他們從事這些職業工作,而是為了增強學生就業后與這些關聯職業業務往來時協調、溝通能力,提高就業的適應性。
會計現代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針對會計現代化對會計方法“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國際化”要求和會計手段“自動化、網絡化”的要求,而進行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會計方法的“規范化”是指會計具有“標準性、統一性、一致性”要求,而這種規范化,又必然與體現“客觀性、有效性、先進性”要求的“科學化”和體現有關法律要求的“法制化”,以及體現國際間“相應性、可比性、適應性”的“國際化”相結合。因此,學校應在開設專業技術課程之外,開設“計算機基礎”、“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與會計”、“會計理論專題”、“國際比較會計”等課程和進行必要實訓,以增強學生在我國會計工作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潛力,提高就業適應性。
(三)會計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在課余活動及畢業論文寫作中也應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會計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會計創新能力,首先應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探索奧秘的興趣,樹立科研意識。為此,應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清、講懂教學大綱要求內容的前提下,努力聯系實際,介紹有關問題的當前學術觀點和研究方向,并通過學生參與式或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科研意識。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Auditing"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LI Hongchun, XIONG Li
(Jiangxi Financial Professional College,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Direct at the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course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this paper from angles of three dimensional of carrier of textbook,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links and teaching method, to analyse the three 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Auditing" textbook, and implement those concept into textbook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make three dimensional textbook construction can al-round servic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textbook;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multi-dimensional; auditing
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研究,德國是進行得最早的,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雙元制”模式的職業學院。課程設計中組織企業和學校的有關專家共同合作進行職業分析,把生產、工作過程中的各種技術、知識操作頻率、操作順序、工作態度等內容經過綜合提煉總結編制出某一專業的具體課程內容,并據此來編寫教材內容。國內高職高專教學內容和教材的改革是伴隨著高職教育體制的改革而進行的,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下發的教高【01】4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若干意見》,要求切實做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出版工作,宣告“一本平面紙質教材和一張CAI課件光盤模式”時代的結束,高等教育開始大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各種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媒體和資源有機地整合,形成立體化教材,為高校教學提供一整套教學方案。
同時,示范性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都要求一流教材。教材是實現教育思想和教學要求的重要保證,是教學改革中項重要的基本建設。目前,各個學科的教學改革和教材改革都在進行之中,包括審計學科,但真正完善的立體化的教材還很少,目前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張志和主編的《審計》和《審計實訓》是高職高專適用的。
基于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的原則,本文依托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審計專業教學改革,結合審計精品課程的建設,以社會審計作為研究對象。擬將審計基礎知識和審計實務合并為一門課程《審計》,以項目引導和任務驅動的模式對社會審計的相關內容重新組合,建設包括課程教學包、教學資源庫和學科網站三個層次的立體化教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將來的工作過程“零距離”對接,達到教學效果優質化和最大化。立體化教材的建設擬從以下幾個維度系統進行。
1 教材載體的立體化
立體化教材的建設首先是表現在教材載體形式的立體化。在教材的編寫中,以教育部相關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為指導,順應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高職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特點,注重實用和實效,注重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加大了實務操作內容的比例??茖W系統地反映本學科知識點的相互聯系與發展規律,堅持以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作為教材編寫的追求目標,重視訓練學生掌握實踐操作的方法和職業道德素質。
審計立體化教材的載體,具體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課程教學包。課程教學包主要由七部分內容構成,分別針對教與學的不同對象和目的,多角度地對課程內容進行詮釋,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對教與學的效果合理進行評價。具體包括:(1)紙質主教材;(2)教學參考書;(3)電子教案;(4)課件;(5)習題庫;(6)案例庫;(7)網絡課程。
第二層次: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學資源庫是要按照課程、知識點和媒體素材三層組織結構管理,借助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搭建起來。主要包括教學資源管理系統、指標體系和課程教學包,并應用數據庫、媒體制作工具軟件為開發工具形成的學習系統。
第三層次:學科網站。根據審計學科、專業、領域及教學層次建設服務型網站或綜合型網站。借助現代化的服務器和網絡系統,建設具有交互型特點的網站,使用瀏覽器實現教學信息服務、教學資源服務、教學過程服務和教學資源建設服務等四大服務功能,通過上傳、下載方式,真正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支持。
2 教學內容的立體化
在教學內容上,我們堅持突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特色,注重遵循知識的系統性與知識發展的循序漸進相結合的原則,用整體優化的觀點分析本課程知識的整體系統和內在的邏輯聯系,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整合和精煉,在教材中注重體現教學內容的立體化。所謂教學內容的立體化,即從橫向要體現本課程中相關的知識交叉融合的特點,從縱向要體現本課程中的傳統內容、現代內容及未來學科發展趨勢。為此,我們注重處理好新、舊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在對課程的傳統內容進行精選和優化的基礎上,適當拓展了電算化審計的內容,以適應現代會計與審計技術的發展水平。
2.1 主教材在內容上體現立體化,具有先進性
教材中的知識點是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展現自身教學魅力的出發點。根據課程目標,針對會計中介機構的審計崗位,內部審計崗位等主要審計崗位,本課程組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并通過與企業和事務所相關人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訪談的方式,分析、論證、對原有課程重新梳理、分類、定性、組合,確定審計崗位的素質要求、審計技能實操的能力項目和相關的知識支撐點,具體包括編制審計計劃的知識能力、針對報表項目實施審計程序進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的知識能力、編制和審理審計工作底稿的知識能力、出具審計報告的知識能力等。通過這些能力的要求,選取教學內容,讓學生切實掌握財務報表審計技能,熟悉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流程。根據這些關鍵知識支撐點,本教材在內容設計上充分體現高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特點,理論基礎知識部分只要夠用就好,突出實務操作部分的內容;同時充分體現了新頒布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的最新理論、思想,充分吸收國內外經典教材的優點,并結合現代審計理論和實踐的新成果,建設成一部內容充實、案例真實且便于操作、適用于高職學生學習的教材。為了讓教材有更方便于學生學習,同時將其電子化,作為教學資源庫的一部分,通過網絡提供給學生。
2.2 案例庫的內容以會計事務所常見審計項目案例為主
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是根據業務循環進行分工,所以案例庫按審計業務循環設置,每個業務循環根據內容都有具體的審計操作提示、審計案例一般內容較多,教材里往往不能列示過多案例、本教材采用案例庫的形式予以提供,并通過網絡平臺提供、此外,案例的選擇以會計事務所常見審計項目為主,要求學生根據本業務循環的審計程序,對案例中要求的主要賬戶進行審查,并作出審計結論,編制審計工作底稿。這樣的案例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3 教學環節立體化
高職教育注重培養技能型人才,教學必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對實際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反映在教材建設上,就是不僅要建設好基礎知識教學環節,還要建設好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教材,并協調好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教學環節的優化提供支撐。
我們在基礎知識教學內容的編寫中貫徹了“夯實基礎,知識夠用”的基本指導思想,堅持以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作為教材編寫的目標,注重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必備審計知識。配合有關章節所附的審計案例,將審計工作融入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我們在實務教學內容的編寫中堅持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特色,對傳統教學內容體系進行了較大的更新,更加注重對學生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介紹審計工作循環和各種審計方法的同時,還將獨立、客觀、公正等職業道德觀念貫穿始終,注意幫助學生建立審計職業意識。
4 教學手段的立體化
現代教育技術把動畫、仿真等技術引入了課堂,讓課程的難點和重點一目了然,通過生動的表達方式達到深入淺出的目的,把教學資料以知識點為單位,通過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各種形式,按科學的存儲策略組織起來,大大方便了教師在備課、開發電子教案時的教學工作,如此一來,教材就“活”了。
同時,課程網站的建設成為立體化教材建設的一項新內容。課程網站在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而具有獨特的優勢。我們建設了相關的課程網站,網站內容包括課程簡介、教學資源、課程建設、教師隊伍、課程考核、互動測試等欄目。將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公布到網站上,使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就明確課程要求和教學進度,以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計劃性。輔導答疑、教師信箱等欄目的設置實現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在網絡上的交流。課程網站的建立,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課堂與網絡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網絡成為課程教學的第二課堂,學生可通過課程網絡自主汲取新知、啟迪智慧、提高索質,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教學轉變為多種形式的互動。
各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把教材的精華從各個角度呈現給師生,既有重復、強調,又有交叉和補充,相互配合,形成教學資源有機的整體,使教材從原來的單純紙質化轉變為全面立體化,既可以達到資源共享,降低成本,又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目的。
5 結語
根據以上多維度建設目標,立體化教材的建設不僅是教材載體的立體化(包括紙質教材、電子教材等),而且還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的立體化(包括傳統內容、現代內容、學科發展趨勢等),教學環節的立體化(包括理論教學、實務教學等)以及教學手段的立體化(包括課堂教學、課外網絡自學等),通過這樣的全方位立體化教材建設,促進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改善了教學效果,使教材建設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更好地服務于示范院校的建設。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學習條件和環境,為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創造了更好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路君.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于課程設置[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2]楊昌紅,李淑琴.建設《審計學》立體化教材的研究與實踐[J].會計之友,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