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16:0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實驗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要想改變我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現狀,首先要改變之前的教育觀念[2],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科學實驗教學,同時也要明確教學目標。小學階段是人生中最好奇好動的時期,對于動手的課程小學生會有很大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這點,合理制定教學方案,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究科學實驗的原理,使他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學到知識。不過教師還要督促小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記得自己的任務,使他們在玩的時候學到知識,這樣也可以更好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建立健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體系
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教學的時候,要從教學目標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建立健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體系。教師首先要把教學教材中的的各個知識點進行充分的研究,確保在教學工程中不會遺漏知識點。其次,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完善教學內容與方法[3],使小學生更快的接受與掌握科學實驗。最后,教師要將上述兩點相結合,綜合考慮,逐步完成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還要激發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們在課余生活中也積極地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總結經驗與方法,最終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內容滲入到小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對種子的發芽實驗的教學中,根據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采用與學生對話的方式,循循善誘,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開展積極地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提出問題、實驗猜測、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以及驗證推測的途徑,有序的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工作,最終很好的落實教學目的。
(三)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時候,要與小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不能只在講臺上講解實驗原理。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聯系,因此,教師一定要優化教學方法,在制作教學方案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學生的喜好,依據學生的喜好合理制定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掌握程度,進行不同的指導,以鼓勵學生為主,提高他們對科學實驗的興趣,保證小學生可以配合教師的工作,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總結實驗結果,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4],指導小學生在科學實驗中不要怕失敗,要在失敗中總結經驗,不斷地去改進試驗方法,最終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
(四)結語
可是,我空有一番熱情,卻沒有得到積極響應。有效教育在鹿城小學推行初期,遇到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難,首先是來自學校內部質疑的聲音!“這樣的教育方式能行嗎?別折騰了,學生能考出好成績不就行了嗎?…‘好倒是好,可就是怎么訓練學生呢,沒有個兩三年可訓練不出來?!逼浯问峭獠繉ξ倚M菩蠩EPO有效教育持懷疑態度。
在艱難的探索中前行
做還是不做?我對有效教育進行了細致的研究,發現至少有8個理由值得我們繼續實驗:一是有效教育體系完備,涵蓋具體可操作的課型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管理方式、技術方式等;二是有效教育既重視對學生知識性的傳授,又能保護學生的個性,同時也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性;三是有效教育關注教學的狀態,強調互動、主動、能動;四是有效教育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式訓練;五是有效教育不墨守成規,變式多樣,立體組合,優化過程,提高效率;六是有效教育有可控指標,易于操作;七是有效教育具備人文關懷,兼顧學生學習的生理、心理、情感、態度;八是有效教育課堂容量大,學生課業負擔輕。因此盡管困難重重,我還是下定決心繼續在鹿城小學推行有效教育。
我知道如果只是號召,校長不率先垂范、不做嘗試的先鋒是很難收到實效的。2006年春季學期第一周,學校組織研討活動,我和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各上了一節研究課。因為是初次嘗試,課堂存在很多問題,被教師們批評得一塌糊涂。但是,正是這一次,才真正打消了教師們擔心研究失敗的顧慮,校長這一次不也失敗了嘛。從此,我們每周都組織研究活動,上課、評課、總結反思。
2006年5月,我校成立了有效教育實驗組織機構,擬訂了培訓計劃,按照“四會三境界”的發展思路有序推進實驗,四會即會用EEPO方式備課、上課、評課、訓練學生的學習方式;三境界即從有形到入神,最后逐步形成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我親自參與培訓,參與教師備課、上課、評課,教師們受到感染,干勁兒更足了。在扎實的實踐中穩步推進
2007年1月,學校為全市校(園)長、教導主任、科研主任上了5節示范課,得到一致好評。鑒于有效教育的良好實效,楚雄市教育局發文在楚雄市推行有效教育改革。2月至7月,鹿城小學通過選拔推出了EEPO骨干教師、EEPO學科專家、EEPO培訓專家,各單元課題組對方案進行了調整和修正,并進行了其他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的研究和運用,收集整理出版教學案例集、評課案例、經驗反思及實驗論文。10月,孟照彬教授對鹿城小學進行了EEPO科研路徑的培訓。鹿城小學EEPO有效教育改革進入立體的、綜合的、多層次的推進階段。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我校有效教育的實驗進入強化訓練階段,各單元課題組全面推廣各種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備課方式的研究成果,并對上一階段的研究形式進行形成性的測量與總結。
(1)、以舊帶新,了解熟悉課題
由于本人是第一次參加課題組并擔任課題組長,所以對這方面還是處于蹣跚學步期,特此,我們采取以舊帶新的形式,交流學習、活動指導來開展課題組的一些活動,特別是課題組的李文忠校長和宋健美老師為課題組的一些活動付出了很多心血。
(2)、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研究課題
本課題是新課程理念下,以“蘇教版小學科學物質世界主題的探究活動設計與實施研究”為主題開展的,課題組成員通過學習新課標、小學科學教學的設計的理論,以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石,進一步深入的進行課題研究。這一學期我們集中學習了《科學課程標準》與《解讀》的基本理念,同時李校長為我們做了有關探究活動設計的專題講座,通過各種形式來強化教師們的理論知識,此外課題組成員另外還自主學習,認真鉆研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員都能接受新課程理念的洗禮。
二、扎實開展研究活動
(1)、融入校本教研,進行課題研究
本學期我校繼續把課題研究與學校的校本教研充分地結合起來,每次的課題組都能做到有主題,有中心發言人,有記錄,有討論?;顒訒r要求所有老師共同參與,共同探討,忌泛泛而談,漫無邊際,講求扎實有效,同時每位老師人手一本記錄本并做好每次研討的記錄,促使教師通過不斷的反思,交流探討,,再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2)、扎根課堂,落實課題研究
課題的研究,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究者必須對課題的思想進行領會,具體落實、滲透到教學實踐中,而課堂就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檢驗我們研究效果的主途徑。這一學期來,我們要求所有的老師以課題的思想為指導,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認真備課,上課和教學反思。本學期3位老師以課題的思想為指導每人提供研究課,然后以課題組為單位進行研討交流,找出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改進的方法。還要求執教者做好課后反思,戴輝文老師上的《折形狀》一顆獲金壇市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曹輝老師《摩擦力的秘密》獲二等獎;錢蕓老師執教的《變色花》在東片科學研訓活動中獲得好評。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推廣研究成果
本學期我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一步完善了課題組博客。
三、我們的收獲
通過又一學期的深入課題研究,我們從學習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反思總結——探究更好,摸索出要讓探究活動形式與活動效益走向和諧統一,也就是科學探究活動設計到實施必須有效,那怎樣才能使科學探究活動有效呢?經過半年年來的研究,認為科學活動的設計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能激發學生活動的欲望:活動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需要,特別要重視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征、情感需要、興趣愛好等個性傾向,積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2、內容要有活動價值: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需要進行活動,對于那些學生容易得出結果的內容大可不必拿來“興師動眾”。
3、學生參與面要廣:活動的設計要著眼于全員參與,促進學生思考,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4、活動的設計要有挑戰性:活動如果沒有思維參與,就是膚淺甚至無效的。因此,教師在關注外在活動、講究“熱鬧”的同時,更應重視活動的目標與價值取向,關注學生內在思維的活動。
總之,在這半年來的實驗與研究,教師們在課堂實踐中有效地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行為,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老師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養成了勤學習、勤實踐、勤反思、勤總結的習慣,變得會教、善教,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存在不足
1、課題組與其他兄弟校間的溝通交流慎少;
2、教師的理論水平,科研素質還需進一步的提高;
1.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藥物化學課程教學多為化學模式,即主要講授結構、理化性質、構效關系及藥物合成路線等,內容枯燥,學生興趣不高。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能夠對所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為了提高學生對藥物化學的興趣,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手段。為了設計、發現及發明新藥,必須了解和研究藥物的構效關系、藥物分子在生物體中作用的靶點和藥物與靶點結合的方式。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僅靠板書和普通幻燈片很難闡明這些問題。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表現化合物和蛋白質靶點的真實立體結構。但是,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相關軟件(例如Autodock),可以將藥物配體和生物大分子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利用三維形象表達,直觀地表現了藥物的立體結構,以及藥物配體和生物大分子受體之間結合部位的結構性質,使藥物的化學結構不再枯燥、抽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改進教學方法。在美國,案例式教學方法已經普遍應用在經濟、法律和醫學等領域。案例式教學法注重學生的討論過程和對問題的分析和推理,老師不再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藥物化學知識,而是通過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在課堂上以討論為主,講授為輔,提高教學效果[3]。例如第一個磺胺類藥物“百浪多息”原是一種橘紅色的染料,在體外并沒有抗菌活性,因而并沒有被科學家重視,但是德國的多馬克沒有因為這個陰性結果而放棄,他通過動物實驗篩選出這個藥物。后經巴斯德研究所科學家的共同研究發現:“原來‘百浪多息’在體內能分解出磺胺基因———對氨基苯磺胺,這才是抑菌的有效基團”。此后,磺胺類藥物的研究工作發展極為迅速,共合成了5500余種磺胺類藥物,并有20余種在臨床上使用,開創了化學治療藥的新紀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細菌傳染性疾病得到控制。隨后,這類藥物作用機制得以闡明,更開辟了一條從代謝拮抗尋找新藥的途徑,對藥物化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一氧化氮曾被Science評為年度明星分子、反應停事件等。很多經典的藥物都是科學家不斷探索和思考的結果。通過案例式教學方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了學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喚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提高了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效果較好。
1.2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
例如在講授鎮痛藥這一章時,最初從天然產物中提取的嗎啡是一個五元環稠合的剛性結構,雖然具有很好的鎮痛作用,但具有成癮性大、易產生呼吸抑制、結構復雜、全合成困難等缺點[6]。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結構改造,在藥物化學課本上,通常采用的思路為:五環稠合的嗎啡生物堿類:可待因;四環稠合的嗎啡喃類:左啡諾;三環稠合的苯嗎喃類:噴他佐辛;兩環非稠合的苯基哌啶類:哌替啶;兩個不稠合的苯環氨基酮類:美沙酮。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將這個典型的結構改造設計為開放性作業,首先幫助學生分析嗎啡的不足和缺點,啟發學生進行相應的結構改造。例如增加化合物的脂溶性,使其易于透過血腦屏障,或者簡化結構,縮短合成步驟。學生產生創造性的想法后,將學生的設計用計算機軟件展示藥物受體和生物大分子配體在空間上的結合情況,給予適當點評。其中,對于切實可行的方案,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進一步深入研究。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更加拓展學生的科研思維。
2在實踐環節中滲透創新思維
2.1合理的實驗設計
與理論課程不同的是,實驗課程不再以老師的講授為主,而是更加以學生為主體。藥物化學實驗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熟悉某個反應,學會某個實驗操作,更著重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實驗課之前做好實驗預習工作,查清楚反應所需試劑的理化性質、反應機理,可能生成的主產物、副產物以及注意事項,將實驗內容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在實驗前的講解環節中,應把反應的原理、儀器的基本操作講解清楚,正確示范,強調實驗所注意的事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實驗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保證學生的安全,并且詳細記錄實驗過程和反應結果,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主解決困難;實驗結束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和實驗觀察的現象分析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并試著提出改進方案。通過合理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對實驗研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小學期制集中實驗課教學
藥物化學課程中安排的實驗由于時間、場地和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限制,一般為經典的、驗證性的實驗,旨在規范學生的基本操作,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遠不能達到培養創新型藥學人才的要求。因此本院在藥學本科學生教學中組織實施小學期制實驗課教學,在大四上學期,集中安排一周時間進行1-2個藥物的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查閱相關文獻,設計合理的合成路線,與教師討論合成路線,預測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現象及問題并提出對策,然后強調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繼而進行實驗的實施及實驗過程中問題的分析解決,最后形成實驗論文。通過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查閱文獻的能力及藥物合成和設計的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3利用考核方式促進創新思維培養
成績評定的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要制定客觀有效的成績評定方式,才能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這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非常重要[7]。傳統的藥物化學成績評定以“一卷定優劣”,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部分學生為了應付期末考試,往往死記硬背,考前臨時抱佛腳,考后不久就遺忘了,沒有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通過教學實踐,藥物化學課程的成績評定可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期末測試和平時測試,二者的所占比重分別為60%和40%。其中平時測試包括課堂提問、隨堂測驗和開放式作業。課堂作業和隨堂測驗主要考查學生對一些重要藥物的結構式、性質和合成路線的記憶。開放式作業要求同學們分組查閱相關文獻,形成合理的藥物設計方案,將小組的創新設計以PPT的形式做匯報,再以小組的成果和成員貢獻打分。通過這樣的評價體系,保證了考核的客觀性、全面性,同時學生對藥物化學的學習興趣也濃厚起來,能夠很好地利用平時的課余時間,不再把學習時間僅僅放在期末考試的備考階段。
4結論
作為教師,責任心是工作成敗的關鍵,也是良好師德的具體體現。當然個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沒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這是多年來的實踐經驗,也是我工作的座右銘。為此,一年來,本人一直嚴于律已,時刻用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鞭策自己,緊記自己是教師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熱愛和關心學生。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嚴格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工作積極、主動,任勞任怨。從不斤斤計較,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能出色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優秀教師。
二、教育教學方面:
本人一年來,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努力轉化差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例如,六年(2)班的黃玉玲和何少華同學,是全校師生眾所周知的思想品質方面的問題學生。這兩個學生都很特別,黃玉玲是一個被家長寵壞的學生,好搬弄事非,夸大事實,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以她為中,否則,誰惹了他誰就自食其果。她父認為:他交了錢給老師,老師拿了他的錢,他女兒學習好壞,你老師都不能批評、打罵、教育他女兒,他就一個女兒,以后要她養老的┈還說:以前在穗香,何校長都叫老師向他道歉┈。后來,也聽一些老師對她及她家庭反映。我根據自己對該生本人及家庭的情況,認為當務之急,首先必需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否則,就無法轉變該生。因而,通過反復家訪和電話聯系。多方面做工作,終于使他父親改變了對教師的看法。最后,他父親還要求老師嚴格要求他女兒,做錯了就批評教育。還滿懷歉意地跟我說:對不起!
黃玉玲同學平時已養成的一些我行我素的習慣,要使她一下改變過來是很難的,因此,反復性較大,于是,我主動與班主任、黃校長商討幫助、教育她的方法和對策,主動家訪及隨時與其父電話聯聯絡。反復找她們談心,從多方面誘導、軟硬兼施地讓她明白自己存在的缺點和錯誤,導其一一改正。
在這整個過程中,我也滿肚牢騷,覺得自已很委屈,家長不支持,還讓女兒去李校長處說:我拉她,對她態度不好┈.但牢騷過后,還必須正確面對,因為轉化她的思想是自己的職責。我必須義無反顧。
在教學中,我認為:要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不管是思想還是學習上,不能隨便遷就學生的缺點,否則只能是導其繼續范錯,發現有范錯誤的苗頭,就要馬上進行引導、教育,把這種錯誤的思想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但,要想收到預期的效果,得講究方法,耐心教導,循循善誘,批評與誘導相結合;與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經常與其談心、交朋友,使學生心中形成"親其師,信其道"的向師性。這也是我教育學生的一點淺談。
在教中,我不斷地鉆研、探索、總結教法,接手六年級后,自己對教學內容不太熟,于是我就主動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來提高自己,如:《小學數學新大綱》、《小學數學教學》、《廣東教育》、上網查找資料等等。了解當前的教育教學形式,不斷吸取新思想、新方法。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改變自己的教法,以適應當前教學的需要,并結合學校教研專題,認真考慮怎樣分層導練,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全過程。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一課時,引出課題后,就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審題、自學,自己動手操作、猜想、探索,通過學生自己看書自學、說一說、模一模、想一想、畫一畫、猜一猜、剪一剪等方法了解圓柱的概念、性質、特征,教師只是學生探索中的參與者、引導者。這樣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效果遠比教師的講好。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教師也能抽出時間來點撥優生,輔導差生。
還做到不恥下問,經常與呂主任、黃建開教師探討教學方面的問題?;ハ嗪献鳎ハ嗝銊?共同進步。
三、做好科組管理工作:
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常規教學管理方面;二是優化課堂教學方面。常規教學方面主要是按照順德市下發的文件,有的放矢地要求科組成員做好。
優化課堂教學方面即專題研討:概括起來為"一個立足,兩個體現"
(一)、一個立足是指:在專題實驗過程中,立足于"求實"實實在在從師生的實際出發,本學期,我認真總結上學期科組實驗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1)、教師的觀念較為保守,放不開;2)教學中沒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學生學習的品質、習的興趣、態度、策略、方法等。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3)課的結構過于簡單,方式過于單一,容量不大,練習量過少,特別是應用題方面的教學;4)堂上練習密度不大,節奏不緊湊,效果較低;5)課堂教學處理的的藝術水平較低等等。針對以上問題,要求教師抓住每個教學點的關鍵,運用最直接、最易懂易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課堂的基本模式為:"先練后導-導練結合-當堂訓練-及時反饋-達成目標"。教學任務要日日清、月月清、年年清。不能給下一任的教師留下后遺癥。
(二)、兩個體現是指:教師的課堂教學與研討要體現專題研究;體現新大綱的要求。
1、體現專題研究:本學年數科組的教研專題是:構建"分層'導''練',以技能訓練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在具體的操作中,我首先讓大家明白專題的意思和意義,組織大家一起學習,然后把教學內容分成幾大塊:式題教學、概念教學、應用題教學、幾何圖形教學等等。每個大塊都按專題的要求制定出具體操作方案。本學期重點研討式題教學和應用題教學兩大方面,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解應用題能力。各人根據自已的實際選擇并確定一個子專題。
(式題教學的導練--以嘗試練為主,教師的適當導為輔。先復習相關聯的舊知識,其次學生自學例題嘗試,教師加以針對性地講解即引導和指導,然后進行分層練,可選用適當的練習方法。在練的過程中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關系,提高口算能力。學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良好習慣。還要注重說的訓練,理順思路。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應用題教學的導練--是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信息材料編成應用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進行嘗試導入。自學新知,討論說理,適當安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掌握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體現新大綱方面:也就是在專題實驗的同時,要與新大綱的要求相結合,這樣才能體現優化課堂教學,一年來,本科組特別重視新教材、新大綱的研討與實驗。具體的操作方法概括起來:1、學習新大綱(學習新大綱具體要求,掌握各年段的肉容和重難點,與舊教材的大綱進行比較)。更準確地掌握新大綱的要求。2、課例研討,摸索規律。3、總結升華,形成模式。
通過實驗,如上學期參加了的新教材評優課,獲得表揚獎;本學期上了一節全鎮性的一年級新教材觀摩課,受到好評;上等級評估時也上了一節新教材的匯報課??傊?,教師觀念上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對課改的新信息、新理念、新趨勢在教師的頭腦中已初步形成,課改的動向、方式、方法基本掌握,對新教材新大綱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明白了新教材編寫的意圖。特別是讓學生通過活動來學習知識,通過合作學習、動手操作、討論來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來掌握知識。又例如,一(1)、一(3)、三(2)、四(4)、五(2)、五(3)六(2)、六(3)等,課堂的容量大,充分體現學生合作學習、共同討論來探討知識。導練結合體現專題。主要表現在:(1)、能根據新大綱的要求,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收集課堂資料,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打開新知的大門。(2)、能根據新大綱和專題的要求,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求教師把每節課都當作實驗課來上,自已與自己進行比較,看自己是否把"學"的權力還給學生;是否把"想"的時間交給學生;是否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是否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從實驗課來看,整體效果還不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我認為以后在課堂教學中主攻以下幾方面的薄弱環節。(1)激趣: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2)課堂的密度要緊湊。(3)在活動中既要保證學生全員參與又要保證他們的有效參與活動,定出活動目標。(4)注意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重視完整的語言訓練,特別是低年級。(5)要注重每個知識點的形成過程。(6)教學過程中要體現生活性、靈活性。(7)加強體會數學與社會實際的密切聯系。
四.本人通過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成功轉化差生黃玉玲,何少華,效果顯著。
2.處理教材,備教法、學法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從激趣、自主、導練入手,力求向上40分鐘要質量出發。所任教的六(2)數學第一學期學期的成績達到了市的優秀單位。
3.履行科長職責,帶動數科教師進行教研、教改工作,效果顯著:①各年級數學教師能依照教研計劃,教法靈活地向課堂要質量;②成功地完成全校性的口算比賽;③指導一年級新教材實驗課獲鎮的表揚獎。指導一年級新教材教學設計評比獲鎮的一等獎。本學期指導全鎮性的一年級新教材觀摩課,受到好評;上等級評估時也上了一節新教材的匯報課。
4.主動上好學校的專題實驗課。
[關鍵詞]:賞識;因材施教
欣賞別人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一位成功的教師也必然會欣賞他的學生?,F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強化手段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消極強化手段──懲罰;另一類是積極強化手段──賞識,實踐證明,學生對懲罰往往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逆反心理),而對他們的賞識卻欣然接受。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應貫徹以賞識為主的原則,因為它是比懲罰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措施。
根據這一原理,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該注意運用欣賞,把它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積極強化手段。因為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自信、自尊的良好品德。通過教師熱情真誠的賞識,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從而激勵他們“更上一層樓”,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和提高綜合素質.
一、面向每個學生,“因材施賞”
素質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綜合的發展。要在學科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面向全體的要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明顯提高。布盧姆認為必須拋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那種適用于所有學生的標準課堂教學情景和假設。這些都是要求我們當教師的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把這些原理運用到欣賞學生中也就要求我們教師欣賞每一位學生,并且要實行目標分類,學生分層,對待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套用一下就是“因材施賞”。
學生在學校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一個學生自我價值的體現,主要是通過獲得優秀的成績或同學、老師以及家長的認可來實現的。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學生的某門學科成績一般,興趣不太大,但是會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測驗或某次提問中,取得了好成績,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了成功的體驗,常常會像換了個人似的更加努力地去學習。不僅后進生要當眾表揚,就是中等生和好學生也需要教師在同學面前予以肯定,這種欲望甚至比后進生來得更加強烈。《中國教育報》曾刊出了戴嵩松回憶30多年前受到“一次意外表揚”引發了她一生對自然科學的偏愛。事情是說:上五年級時,她生病住了20多天的醫院,病愈回校上課的第一天,恰巧碰上自然課小測驗,由于她一堂課也沒有上過,自然考不好,只考了50分,晨讀課上新來的班主任講評自然測驗情況。戴嵩松同學是在一節課也沒有上的情況下參加考試,居然能答對一半,這非常不簡單,我提出來給予表揚。同學們也給予熱烈的掌聲。也就是這次意外的表揚,使她以后對自然科學格外偏愛。因此要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
1.運用期望動機理論,放低起點
學習心理學家提出了這種期望動機理論:動機=估計成功的概率×對成功價值的評估。這個公式的意思是:學生從事某項學習活動動機的強弱,取決于他對獲得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估計與他對成功價值大小的評估的乘積。其中有一項大,就會影響到學生動機強;如果其中有一項小,也會影響到動機弱;如果其中有一項零,他認為沒有學好的可能性,或認為學了也沒有什么價值,那么他的學習動機就可能是零。提高學生的成功概率,主要通過引導得法與降低難度,成功價值的評估,從學生的角度來講,能受到多少人的注意,說穿了,學生均有表現的欲望,因此后進生、中等生、尖子生也都需要表現的機會,每一位學生需在人前多加表揚,多給學生戴高帽。
運用學習成就動機的理論,從學生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入手,從比較容易獲得成功的項目入手,低起點,選好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制訂教學目標要體現層次性的要求,提出學習任務要從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使各層次學生都有自己的奮斗目標,這樣才能讓他們“跳一跳,摘到果子”,每個人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評價分層
首先把評價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終了環節,往往是安排在教學過程以后的。但布盧姆他不主張這樣做,他把教學評價引入教學過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評價教學理論,促進教學評價觀的根本改革。他認為:教育必須日益關心所有兒童與青年的最充分的發展,而學校的目的將是尋找能使每個學生達到最高水平的學習條件。教學評價觀的改革就是其中一個,要改革評價觀,老師就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評價放在教學過程的后面,而是運用成功的理論對每個層面的學生及時進行客觀評價,把評價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其次評價要注意教學藝術的靈活運用。
上課時由于采用了分層推進,分類指導,老師必然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回答不同的問題,完成不同的作業,并給予評價。在評價時,要注意語言的藝術,中下生應以鼓勵為主,并可稍降低標準,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就可以使幾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改變傳統的總結性評價原則,運用前瞻性和鼓勵性原則,肯定學生的一切結論是鼓勵性評價原則的核心。美國一位小學老師的評語有足夠的理由讓我們贊賞每一位學生。一位美國老師問一個小學生:5+4=?當一個小男孩響亮地回答8時,那位老師真誠的贊賞語震撼我們平時嚴格要求的老師:很好!很接近!誰還有不同意見嗎?“很好”贊揚了這個學生的大膽;“很接近”鼓勵了這個學生只要再努力就可以成功了;“誰還有不同意見嗎”把這個小男孩的結論和正確的結論以平等的評價。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蔽覀冏プ∵@股力量,激發各類型的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進取精神,就能提高課堂效率,爭取數學成績的大面積豐收。目前心理學的發展現狀看,它還遠遠跟不上實踐工作的需要,更不要說本書的內容了。弗洛伊德企圖從病態的人入手、馬斯洛企圖從俊才入手來研究普通人的心理,但是距真正的解決還有很多路要走。本書以事物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矛盾的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為指導,以整體論和主體論的認識方法,采用實驗與思辨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并且以統計學的觀點來擴大科學的界定,對以往成果作了整理和補充,但是并不能完全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學問題。例如作者發現學生的習得與練習量不成線性關系,它有一個突然變得快速的“拐點”(數學術語,意為轉折點),“拐點”的成因及如何預知,當練習量再增大時,又會出現難以提高的“高原區”,如何突破它,這是一個涉及教學效率的重要問題,要從教師可操作的層面上去揭示它,研究是不足的。再如,世界各國都重視了人文精神的培養,然而對情感發展的序和“需要強度”發生變化的原因所知甚少,遠沒有達到可以指導教師工作的水平。
二、運用“期望心理”,給學生以被賞識的希望
運用“期望心理”,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學習情感。心理學屆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抱以希望,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常常會如教師所期望的那樣取得進步。根據這一點,教師在迎接每一屆新同學時應真誠地期望:大家都經受過了無數次的小考和中考,現在,都成了優勝者,勇敢地坐在這里,今天的學習,對你們來說一定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盡心就是完美的。所以希望也相信大家能做一個最完美的自己。“最完美的自己”讓學生有了對自己終生的信心。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首先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再次是歸屬與愛的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來自他人尊重兩個方面;最高一層為自我實現的需要,孩子們都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表現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視,尊重和認可。“完美”只要盡心,不但給了每一位學生自信,還滿足了學生的需要,為他們的自我實現提供了追求的精神動力。
這樣的期望演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學生們都盡了自己的努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誘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因而往往也能夠變成現實。
期望往往能使教師心中有學生,學生心中有教師。真誠的期望會轉變成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使教師珍視每一位學生的個性,找到每一位同學的閃光點。即使有時會有學生對教師的誤解和委屈,仍應以寬厚的期望化解:每一個人真的是大海,美麗得有時很難讓人理解。學生會覺得這是個對他們充滿信心的教師,他們會努力做個最好的自己,一下子就親近了他們的老師。
一位教師擁有了對學生的期望,也就等于給了學生希望,而這種充滿師生情的關系會因為和諧交融而形成一股強大合力,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激起學習的熱情,使教學雙方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從而很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在教學教學過程當中,應當貫徹賞識為主的教學原則,注意應用欣賞,把它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積極強化手段,同時要面向所有的學生?。⒁虿氖┵p".
參考文獻:
《高中心理輔導教學模式探討》 中科院《教育心理實驗論文集》,2000年7月
《創建和諧情景,提高課堂效益》 鄭國學 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論文集 2000年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鄭國學 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論文集 2000年
《教育心理學──學與教的原理》邵瑞珍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教學論基礎,教育研究》 遲艷杰 2000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主動;能力;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712(2013)35-0022-04
作者簡介 牟覺懷,柳州市北站路小學教師。
眾所周知,人類已邁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學習化的時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明確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人(無例外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的潛力?!?實際上,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世界各國就開始對本國的學校的教育系統作重大改革。而各國改革的一個基本點和共同點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國的青少年具備21世紀所需要的“關鍵能力”。而這種能力可以概括為:用新技術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及責任感、終身學習的能力等。于是一種名為“研究性學習”(Project learning)的課程應運而生。
同志曾高瞻遠矚地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倍逃侵R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校教育的實踐中必須找到突破的關鍵點。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和發展。教育工作的重心不應再是僅僅教給學生一些固有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應該改變目前教學中封閉的脫離現實生活和偏重于知識技能傳授的傾向,構建一種有助于學生投入社會生活、親歷實踐過程的課程與教學體系,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的主動探求、發現與體驗的傾向,學會獲取、分析、判斷、選擇信息,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課題組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被動的接受性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可以使學科的教學更具有生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課堂教學中空對空的模式和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會學習和全面發展的人。研究性學習與過去傳統的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研究性學習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課題,引導他們參與到社會的實踐之中。根植于教材,放眼于社會,真正使課堂教學與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樣要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升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走出研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研究什么、發明什么,就是小制作等認識誤區,使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社會教育并軌。
對于教師來說,研究性學習也是一個新的、促進其自身發展的課程載體。它有助于教師改變對兒童的看法,重新認識兒童;有助于改變教師以往習慣了的、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教師自身形成問題意識并獲得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師拓展文化結構和素養。
一、在研究性學習的大單元活動中實現,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
依照研究性課程的性質,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接受能力,課題組在每個年級中確定了一個研究的大主題。每個年級的研究小課題有十幾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當時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時間等都據學生的情況隨機而定。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身參與并體驗了小課題的確定、開題報告的撰寫、答辯、計劃、調查、訪談、獲得第一手信息、反饋、得出結論等一系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人交往、合作、判斷、分析綜合等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得到了家長的廣泛認同。實驗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科研能力。學生和教師的收獲都不小,家長對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也大為贊賞。但是老師和學生們也提出了不少意見,例如:研究性學習的使用手冊很多且內容重復,填寫起來比較繁瑣,應該進行改進;每周一個半天的時間有時候還不夠學生的外出調查和查詢資料;在時間上是否能靈活處理。根據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由原來的每周三活動改成了“大單元主題”式的活動,讓學生在三天的時間里集中精力開展研究性學習,并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結合到秋游活動中去。各班都在活動前定下了活動的詳細計劃,每一節課開展什么活動都做了具體的部署。四年級的研究主題是“食物與健康”,五年級的研究主題是“神奇的昆蟲世界”,六年級的研究主題是“母親河水與植物的生長”。這些主題都是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通過外出調查、上網查詢、親自實踐等方式,對各自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四年級的學生在調查了食物中的各種成分后,開展了號召不吃零食的倡議活動,還有學生給市長寫了信,將他們的調查結果向市長反映。五年級的學生研究了各種各樣的昆蟲,還制作了昆蟲標本,寫下了研究感受。六年級的學生研究的是我們的母親河,學生將研究的報告用網頁呈現出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柳江,激發人們保護柳江的意識。
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進行廣泛的訪談,從書籍、網絡等獲取資料,從而在親歷整個過程的體驗中獲得了新的認識。在開展交流活動中,學生對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獲得的各種信息和觀點進行討論,甚至爭論,真正做到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
二、在基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單元活動中實現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開展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以學為中心,依托小學各種課程,選擇一些綜合主題,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學生在老師的輔助與支持下,以科學研究的方法,應用網絡作為學生閱讀或查找大量資料的工具來進行學習。教師支持學生使用各種工具,強調發現并獲得知識的過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主動體驗、探索發現,提升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的學習活動。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學會自主、創造性地學習,養成屬于他們自己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真正把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行為習慣。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網絡學習時間,讓學生在網絡中查找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內容,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學生在研究結束后,還將本小組的研究過程及研究成果用演示文稿和網頁進行展示。課題組還制作了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專題網站,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研究計劃、研究過程、研究成果及心得體會到網站上,讓人們去了解他們的研究情況。我們的研究性學習網站還引起了一個“研究性學習”雜志社的關注,并與我們課題組聯系,希望我們能與他們合作。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得學生獲得知識、信息和能力的途徑大大增加,從單一的教材和聽講、閱讀、練習,擴展到社會所提供的各種文本和媒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擴大了。
三、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有助于教學生學會學習
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教師少一點灌輸,多一點探討,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從而使接受知識轉變為發現知識,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大單元活動過程當中,教師們深深地意識到:研究性學習只有和學科教學進行整合,才會更具有生命力。在數學課中結合春游我們設計了“春游中的數學問題”的研究性學習的主題。在科學課中結合自然科學和勞動實踐課學科開展了植物生長的研究。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培養了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美術學科中展開了“色彩與服裝”的研究活動,把美的世界帶給了學生;在勞動實踐課中展開了“社區綠化”的研究活動,讓學生大膽發現社區綠化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改進辦法,讓學生從自身做起,負責承包一些社區的綠化任務,擔當小小環保小衛士,獲得了社區居民的好評,把研究性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四、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優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側重于對學生“單向型”與“雙向型”認知學習方式的養成,其培養造就的學生在處理事務時常表現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學習進入課堂,是讓學生養成“探究型”認知學習方式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探究型”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其知識獲取的途徑來自于自身的探索活動,探究中將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一發展變化將使學生能靈活、獨立地應對各種情況,也將使學生更能適應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研究性學習的設置,豐富和完善了學校的課程內容和結構,使得學校課程對學生的整體發展與促進得到體現,并使得學校與社區的聯系大大增強。同時,它的設置還有效地改變以往學校教育中講授式教學方式和接受式學習方式的狀況,促進了學校的教育變革?!把芯啃詫W習”課程的設置,增強了學校內部教師的團隊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與發展。研究性學習課程不僅僅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通過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它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空間。因此,研究性學習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優化。
五、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知識經濟是一種創新經濟,它要求人才不僅擁有一般繼承性的知識,更要擁有能適應并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可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的機會,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更多的時空。實踐證明在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積極的探究活動,批判地吸收教科書知識,不僅加深了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超越了現有知識,而且其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也得到培養。
研究性學習課題取材廣泛,視野開闊,來源于學生的親自實踐活動和周圍他人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體驗和感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使學生體驗和感受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尋找規律、分析規律、應用規律的過程。這樣就能讓學生去體驗和感受知識再創造,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寫出較高水平的實驗報告。如張子慧同學的《柳江河水對植物的影響》實驗報告,獲得北京某位教授的賞識,推薦參加科學實驗論文比賽并獲獎。隨著研究性學習的深入,各種類型的比賽也呼之欲出,學生參與研究和收獲的成果也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但不管采用何種方式,教師都在盡力為學生創造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們能到更廣闊的空間去展示自己的風采,去詮釋他們對生活、對科學真理的熱愛與追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展研究性學單元活動,豐富和完善了學校的課程內容和結構,使得學校課程對學生的整體發展與促進得到體現,并使得學校與社區的聯系大大增強。同時,它的設置還有效地改變以往學校教育中傳授式教學方式和接受式學習方式的狀況,促進了學校的教育變革?!把芯啃詫W習”與學科的整合,增強了學校內部教師的團隊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與發展。它有助于教師改變對兒童的看法,重新認識兒童;有助于教師改變以往習慣了的、單一的傳授式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教師自身形成問題意識并獲得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師拓展文化結構和素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