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3: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創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響應國家構建創新型國家,培育創新型人才,拓展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實現遠大的理想,面對嚴峻就業形勢的挑戰而進行的高校教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會計專業的畢業生數量也不斷增加,就業形勢嚴峻。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亦提出了新的標準,要求會計專業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掌握專業技能與知識,更需掌握獨立的工作能力,同時也應具備創新精神與創新思維。因此,對會計專業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會計專業學生實現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
二、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缺乏與職業生涯規劃密切聯系的創新創業教育
高校大學生的會計教育應與其職業生涯規劃密切聯系,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根據自身需要、發展機遇、制約因素、大學所學的課程等,為自己確立職業發展方向、發展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行動規劃和具體方案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包括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兩大類別。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現的是個人的職業生涯目標和規劃方案。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則主要體現在建立職業階梯,針對組織成員的發展情況指定培養計劃,提供適合各個組織成員的發展機會。然而,實踐中各個高校在會計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教學中的實踐效果與預期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老師仍然采用高中課堂的教學方式,完全以課本為依據,主要是為了完成教學的課時量,將教學作為了一種任務,成為了對知識的完全灌輸,而不是能力的轉化。學生學習的目的主要是在期末考試中取的好成績,努力通過各種會計等級考試,獲得等級證書,雖然考試成績很高,但是在實際的實務工作中,應用專業知識時,則顯得力不從心。原因在于,部分高校會計專業老師不能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不斷學習與更新自己理念與教育教學方式。將高中時期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帶到了大學課堂,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思維方式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
2、缺乏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環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對理性認識的一種升華與對感性認識的驗證。社會實踐的過程是將學校、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社交、創新能力,使之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然而,部分高校對于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高,為學生安排的實踐教學課程略少,大學生為了應付學校的各種考試,日常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知識面不廣,思維局限于狹小的空間內。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學生只注重硬件發展,忽略了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在參加工作后,面臨新挑戰不能很快融入新環境。
3、會計專業大學生見習制度不健全,見習崗位質量缺乏明確規定
依據相關法律文件的規定,接受單位為實習學生所提供的見習崗位,應該具備一定的適當性,既有利于提高和鍛煉未就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其職業競爭力,為實現及時、盡快就業做好準備。但是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對崗位的內容,標準做出明確的具體規定,缺乏一個衡量的標準。不能保證實習學生獲得技能與綜合素質方面的提升。同時,根據相關規定在見習期間,見習單位應由特定人員予以指導,但是實踐中對于此規定的執行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督。相對于較成熟的職業見習制度——德國的“雙元制”,我國的見習計劃本身并不完備??茖W、規范的見習制度包括崗前培訓、在崗實習、職業資格認證等方面。我國目前具備的僅是在崗實習一項,其他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三、加強會計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
1、將會計教育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
建立多元化的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如組織學生有關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進行實踐能力培訓,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學生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職業的選擇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在一定社會范圍內展開,受到一定的社會制約。每個個體都有職業選擇的自由,但這種自由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個人職業選擇既要看擇業者自身的綜合條件,又要看社會環境和社會條件、社會需要。如果擇業脫離社會環境、條件和需要,那么擇業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成功的擇業往往是社會與個人利益的統一,是社會需要需與個人愿望的有機結合。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時,應認真把握社會人才需求的總體方向,把社會需要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以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為標準,盡量兼顧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盡量充分考慮個人的因素,拓寬思維,進行創業與再就業,同時也要自覺服從社會需要。
2、加強會計專業大學生實踐教育,推廣校企合作模式
介于會計專業理論性與應用性并存的特征,應當大力加強學校-企業間合作,提升該專業畢業生整體能力。學校和企業是兩種不同平臺,對學生都有重要意義,兩者的結合對學生成長有極大作用??梢猿浞直WC人才的培養適應社會需求。首先,學校要放下身段,引進社會講師,變主為客,充分與市場對接。其次,要利用社會資源,建設實踐平臺,保證學生適應市場需求。最后,可以與企業聯合培養,實行對口訂單教育。
3、建立會計專業畢業生見習基地和高校的對接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高校開始大量擴招,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趨勢日益明顯,這最終導致應屆畢業生的總體規模不斷增長,據教育部預測,我國2014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727萬人,在城市勞動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目前,自主創業已經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和大學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提出了學習的“第三本護照”,即創業能力,要求把創業能力提高到與目前學術性和職業教育同等的地位。盡管大學生創業能為實現個人夢想和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提供了契機,但是社會各界人士依然對大學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創業行為持懷疑態度,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目前的社會大環境是否適合大學生創業?相應的扶持政策是否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其次,大學生盡管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素質,但社會閱歷和人脈關系網淺,其創業成功的概率是否比其他類型創業者高?再次,部分在校大學生在學習之余就開始創業活動,能否保證學業的順利完成?有限的時間是更應該投入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去還是學習與創業能夠兼顧?為了詳細了解目前大學生創業相關問題,課題組選取了九江本地的九江學院、九江職業大學、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等幾所高校,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90份,除去數據不完整的問卷,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85份。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級、學歷、專業、創業興趣、選擇自主創業的因素、創業存在的障礙等。
2大學生創業意識的現狀
2.1九江高校大學生創業意識較強
調查結果顯示,有59%的大學生表示對創業感興趣,明確表示沒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所占比重比較低,僅有15%,這說明九江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比較強,而在有興趣開展自主創業的學生中,男性大學生占85%,女性大學生占15%,這說明性別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識有著強烈的影響。對于“當創業和學業發生沖突時應該如何選擇”這一問題,有69%的被訪者選擇邊學習邊創業,剩余31%的被訪者選擇了找人業務,沒有任何被訪者選擇休學創業或徹底放棄學業去創業。這表明,更多的被訪者還是更愿意選擇先完成學業,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取得畢業證書較之自主創業還是更能提供給他們一個穩定的就業機會,九江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具有一定的理性。
2.2九江高校大學生創業目的比較明確
本次調查關注了大學生選擇創業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有48%的大學生認為“創業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有30%的人表示“創業成功能使自己和家人的經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認為“創業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的比重約占被訪者的14%;完全是為了挑戰自己的能力而選擇創業的比重非常低,僅占8%??傮w而言,九江地區高校的大學生創業目的比較明確,絕大多數大學生選擇創業的首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或直接解決自身就業問題。
2.3九江大學生創業存在很多障礙
對于“你創業的最主要障礙是什么”這一問題,約44%的被訪者選擇了沒有物質、經濟基礎,28%的被訪者選擇了與學業有沖突,14%的被訪者選擇了沒有好的創業方向,6%的被訪者選擇了創業團隊難以組建,有8%的被訪者還選擇了其他因素,而沒有得到家人或身邊人支持這一因素則沒有人選擇。由此可見,良好的物質、資金支持是阻擾大多數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因素,“沒有得到家人和朋友支持”這一選項沒有被訪者選則說明現在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普遍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2.4九江大學對創業必備素質的認識比較清晰
85%的被訪者認為其應具有較好的組織、領導能力,70%的被訪者認為其應善于交際,60%的被訪者認為其應具備吃苦精神,55%的被訪者認為其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有60%的被訪者認為其應還具備專業的知識背景,只有25%的被訪者認為其應具備創新意識。由此可見,九江地區大學生普遍對于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2.5九江大學生創業行業的選擇多樣化
到底該選擇什么行業進行創業是每一個想創業的大學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為此本次問卷調查設計了“如果創業,你會選擇什么行業”的問題,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表示會選擇與自己本專業相關的行業進行創業,其比重占到45%,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努力想把專業知識變成自己創業的“武器”;而明確表示會選擇與自己所學專業不相關的領域來創業的比重也占到30%左右,這說明大學生創業的行業選擇日益多樣化,已經超出了專業的限制。
2.6九江大學生對創業外部條件有充分認識
大學生創業成功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外部條件,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創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資金支持,其比重為85%;認為應有廣泛的人脈關系的受訪者占到70%;另外,有65%的大學生認為具有一個良好的創業團隊也是創業成功的條件之一,還有35%的大學生認為“良好的經濟形勢”也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外部保障。選擇”應有一定的辦公場所”的大學生比重非常小,僅占12%。由此可見,“資金支持”、“經驗和社會關系”、“良好的創業團隊”是九江在校大學生普遍認為自主創業時需要的外部條件。
3對策與建議
通過為期三個月的深入調查和訪談,我們掌握了九江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情況,總體來看,大學生對創業形勢還是比較樂觀的,多數同學也愿意去嘗試創業,當然在大學生創業時也暴露出職業素質低、社會經驗不足、財力不足等問題,為此,本文從大學生本人、高校、政府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3.1大學生應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興趣來選擇創業的行業
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中有一條就是“需求決定供給”,大學生考慮創業的行業選擇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只有在充分考慮社會需求的前提下去選擇相應的行業創業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另外,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行業,有句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毫無疑問,選擇創業時最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那一行業,這樣自己做起事來也能夠事半功倍,不至于創業到一半時自己先放棄了。
3.2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素養的教育
九江的高校已經對創業教育有了足夠的認識和重視,以九江學院為例,學校每年舉辦各類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成功創業人員的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并且將“就業與創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必修課,積極鼓勵學生堅持創業與就業相結合、與地方經濟相結合,提高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成功率。
3.3政府要完善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扶持政策
1.1市場理念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市場理念主要體現在孵化對象的選擇上,一般的研究機構只是單純的注重技術水平而忽略市場要求,而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則將技術發展與市場要求全面融合,避免了出現以營銷為主要業務類型的企業和注重信息處理的企業,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孵化的成功率,為大學生成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1.2企業化理念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具備的企業化理念主要是用來服務創業孵化基地的中心任務,在運作機制上則是選擇已經發展成熟的市場企業,并將其運行機制引入到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運行機制中,為開展創業活動的大學生提供新的企業發展之源。因此,對創業孵化基地的職能定位就不能緊緊限制在政府機構上,而應該將它視為一個發展的企業,而它所創造的產品是不同的新企業,不同于市場上的一般產品。接受創業孵化基地培訓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足夠的創業精神,用于抵御市場環境變換給自身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以此來確保創業項目的順利實施。
2創業孵化基地在大學生創業中的作用研究
2.1實現創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以上海市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例,該基地在創建之初就確立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創業理念,將提高創業能力和培養創業人才作為服務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內容。創業孵化基地服務的主要對象是高校大學生的創業項目,而針對學生自己提出的創新性項目而言,則是提供一定的預孵化功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篩選出優秀的創業種子并加大培養力度,最終完成創業項目輸出的任務。該基地成立于2012年10月,在經過了2年的努力之后為社會培養了65個完整的創業團隊,其中有56名成員在畢業之后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各方的幫助,創辦了自己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創建也為社會提供了無數的工作崗位,為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該公司在2年間不斷為高校和社會培養綜合性人才,響應了國家倡導的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號召,構建了國家、社會、學校和學生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工作能力,實現了創業教育和社會需求的完整對接。
2.2啟發大學生創業思想,轉化大學生創業成果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落實大學生創業思想和轉化大學生創業成果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寧波市博遠大學生創業基地立足于高校創業教育成果的基礎上,對其中的創業成果進行嚴格的篩選,將其作為公司的種子進行培養,并將成果輸出作為發展的主線,為高校的創業教育和社會創業之間搭建了一座穩固的橋梁。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與地方多個高校緊密合作,協同運行,在落實創業思想和轉化創業成果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結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緊密了社會和高校之間的聯系,極大的推動了學、研、產的結合。
2.3促進企業自身利益的增長如果站在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來分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可以通過對學校優秀研究力量的培育和教育,提煉優秀的創業思想,并將創業成果提煉、包裝和推廣,為企業的創業活動提供全面的智力服務,可以包含:海外的交流、項目交易、人才培訓等,最終促進企業的經濟增長和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
2.4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理念多數學生在接受創業孵化基地的教育之后,對自己的創業理念有了全新的認識,對原先不成熟的想法有了新的認知。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創業理念。很多參與創業孵化基地培訓之后的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創業能力很有信心,同時也得到了同學之間的高度認可,這表明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和自我認同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并幫助學生重新獲得他人對自己能力的認可。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另一個顯著的作用則是拓寬了學生的創業渠道,讓即將開展創業的學生認識和了解了更多的創業項目,彌補了創業過程中思想上存在的缺陷。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也為畢業學生提供了一批就業崗位,學生在參加創業培訓中認識了很多朋友,拓寬了自己的人脈,獲得了更多的創業機會。調查顯示,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實踐中,學生的實際技能培養獲得的認可度最高,并在創業理念培養、創業能力提升、創業渠道拓展和創業機會增加等方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而且實踐技能培養也緊密了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和交往。從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來看,不同形式的資本對學生創業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中對組織人力資本的影響最大,這種積極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創業孵化基地經過對學生的培訓,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創業能力。在組織社會資本方面,創業孵化基地則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創業思想的改變與重塑造,但與組織人力資本相比,其起到的作用相對較小。大學生創業永遠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因此,建立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是完全符合國家提出的發展要求,同時也是國家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提供的創業服務是大學生創業思想向社會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為大學生的創業種子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營養因素。
3高校教育與創業孵化基地的發展方向
校作為向國家和社會輸送各類專業人才的地方,在當前市場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做到轉變辦學思想、修訂教學內容、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結合市場要求,切實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針對目前擁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而言,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掌握高效的管理理念以及積累跨學科的知識是其開展創業活動的基本條件,而且上述三種因素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有著不同程度的作用。如果學生在創業之前難以完善相關能力,其潛藏的影響就會在后期的創業活動中體現在創業結果上,因此,高校要實時的調整教學工作的重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幫助。創業孵化基地發展的時間較短,很多環節都還不成熟,而且也沒有形成有效的規模,因此,不同創業孵化基地所提供的不同形式的資本支持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產生的影響有很大的差別,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最需要的支持是自動資金和好的項目,所以創業孵化基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在這兩方面繼續予以關注和支持,充分發揮組織社會資本的功能,切實為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幫助,為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豐富的社會資源。
4結語
一、創業者應具備的素質
成為企業家[1],擁有不可企及的財富,是每一個有抱負的大學生念念不忘的幻想。之所以稱之為幻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大學生只是想自己如何成功,卻沒有去估測自我的能力和實踐自己的想法。在SYB創業培訓的第一堂課,就是讓學生在企業這個概念框架下,學會認識自己能力與自己能力被認識。為此,筆者專門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叫“我能行”,游戲內容主要是:環節一,讓學生從背后試試兩只手上下能否摸得到;環節二,頭不動用一只繞過頸一圈模同側耳朵。這兩個環節是要讓學生感受自己的存在,以一種非常規的動作體驗突破自我的狀態,在游戲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很快反應過來,只有少數人能夠迅速達成任務。由此,在游戲結束之后還有許多學生意猶未盡,這樣不知不覺就把創業的“創”字獨特之處,讓學生清晰明了的理解到了這種“求新”“求異”的思維,并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創業者應構思的企業
當大學生們對創業產生興趣之時,適時地將建構企業的模塊充分地呈現給他們,讓大學生自己去組合和拼裝,通過自己的理解將初步的想法細化,然后變成一個計劃或工程。大學生的抽象思維相當活躍,在企業構思的活動中,必須要利用已有的資源和生活經驗,并創造成游戲情景,讓他們去發現自己身邊的“商機”。在這方面,我做了些小嘗試,例如:在“生活大八卦”的游戲里,兩組學生分別扮演娛樂明星和娛樂記者,雙方就假定的娛樂事件開始相互發問,由第三組學生進行勝負判別,勝負的條件是誰能從對方那里獲取更多的潛在商業機會。生活當中娛樂新聞經常是鋪天蓋地,大部分人已經覺得麻木了,但是我們需要留意的是這當中潛在的市場,特別是個性化的小市場,對于“小”“微”公司的發展機會良多。游戲之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自己一定要去開個明星隱私保護公司、娛樂記者咨詢公司等等。
三、創業者應評估的市場
市場[2]是商業活動的核心,尤其是在創業初期選擇市場也就決定了日后的入行問題,在許多企業發展失敗的案例當中,最大的失誤往往都是市場定位錯誤,例如:中式快餐店敗給洋快餐、體育品牌李寧被迫重組業務等等。因而,最初的創業過程中一定要審時度勢,做好市場調查,認真地分析行業數據和發展前景,在培訓階段要想讓學生做到這幾點,應該做些實踐性比較強的活動,例如:安排學生進行假定商品販賣的游戲,學生通過自己扮演直銷人員和顧客進行交流,并將自己的商品成功推銷出去便可以得分。學生在做這個游戲時,大部分人都沒有能夠成功地推銷出自己的商品,并且讓消費者感到厭惡。游戲結束之后,我和同學們一起總結了一下,任務失敗主要的原因是產品缺乏競爭優勢和銷售人員不善言辭。
四、創業者應搭建的組織
創業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一定要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特別是團隊內部的關系。創業者一般來說都是以團隊形式出現的,特別是企業型的創業活動中,團隊凝聚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必須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分組投藍游戲”這類集體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想要獲得勝利,最基本的保證就是團隊的組織力。學生被分成兩個小組,一對為紅組,一對是藍組,兩隊同時進行投籃,但是允許其他隊員在旁邊采用非肢體動作進行鼓勵或者干預,以五分鐘之后的投進籃框得分多的為勝者。在這個過程中,團隊如何有效組織便成為學生們考慮的第一點,讓投籃技術好的同學去當投手,聲音大的去當對方的破壞者或自己的鼓勵者。學生們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相互協作并在自己扮演的角色體驗時,得到一定的心理補償或損失,產生認知沖動,然后對已有的組織結構進行重組。
五、創業者應具備的形態
法律意識是經營企業的人,最需要補充的知識,這種意識是一種固定形態的制約因素,對于企業經營者而言必須加以重視。在SYB創業培訓中,學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企業經營不能觸碰的“紅線”,也必須認識到企業經營者擁有的權利。在這方面的訓練,必須依賴實例作為支撐,例如:安排學生就自己想要創辦的企業,寫一個“申請書”,把企業的全方面信息包括其中,特別是與法律相關的內容作出特別注明。學生將自己的“申請書”交由教師審核,然后把不合格的發還給學生,再改再審,反復幾次之后對于相關的法律學生便可以認識得很通透了。
六、創業者應清楚的責任
企業經營不僅僅只有利益,還有更多的是一種責任[3],這種風險與責任并存的行業,無時無刻不在告誡新人“入市需謹慎”。因而,在創業前的培訓一定要明確這種風險意識,設計一個“冒險類游戲”是最恰當的,讓學生扮演偵探處理一個假定的違法犯罪案,學生必須找出所有的線索,最終才能破解誰是幕后首腦。這個游戲趣味性和思維性極強,學生如果不清楚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就很有可能遺漏掉重要證據,并無法破案?!坝螒蚪虒W法”被引用到SYB創業培訓中,并是不為了為難學生,而是讓他們以深層次的感受,去磨練自己作為未來企業家的膽識和魄力。
七、創業者應統籌的預算
“模擬醫院”是一款很時髦的電子游戲,玩家在游戲中主要任務就是完成醫院的管理工作,醫院的工作很多很雜,例如:盜竊、病人受傷、醫務人員不夠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管理者的統籌運算,特別是預算的執行,在游戲中玩家所擁有的建設資金和開銷都以虛擬貨幣出現,并且是模擬真實的收支情況。玩家如果沒有能夠做好預算,最終導致入不敷出的話,游戲就會宣布結束。筆者認為,將“模擬醫院”這類真實感很強的游戲引入培訓課堂相當有必要,不單單是為了真實地再現場景,更重要的是將潛在的不平衡因素凸顯了出來,給學生以強烈的危機意識體驗。
八、創業者應實施的策略
大學生創業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在創業進入實踐階段前,必須還要完成一項重要任務即是計劃書,這份計劃書一定要非常的完整而且系統。對于身處高校的大學生來說,要完成這么一份計劃書相當有難度,特別是涉及的綜合性內容比較多。SYB培訓時,那就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角色扮演”類的游戲是最佳的方式,例如:我將學生帶上大街,把十把雨傘給他們,并讓他們在1個小時的時間內完成銷售,最后的利潤歸學生自己所有。學生大都很積極地去賣傘,有些同學想出用文化搭配的模式去賣傘,將傘上面印上精美的“中國風”圖案,引起很多路人圍觀,傘很快就賣了出去。真正的創業是在街道上,在市場里,并不是課堂上的侃侃而談就能成功,只有實戰才能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創業的辛苦與幸福。
(一)地方院校生存與發展的訴求縱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地方院校處于生存與發展的弱勢。地方性院校要改變弱者態勢,只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推動改革,加強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質量,提高畢業生的社會生存和競爭力,從而增強地方院校的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創造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二)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我國創業教育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勢頭迅速,開展創業教育的高等院??倲盗恳约皩崿F自主創業學生人數的總量出現“雙增”的喜人前景。2002年,教育部確定9所大學為我國創業教育的試點大學,隨后迅速擴大,2005年全國實現自主創業的高校本科畢業生近1.4萬人,比2004年增長55.2%。相關統計顯示: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分別是1.0%、1.2%、1.5%,中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連續出現上升趨勢。在這種背景下,地方院校只有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才能適應當代高等教育的發展。
(三)推動國民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我國經濟歷經三十年的改革與發展,國民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過去靠拼資源、廉價勞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種高耗低效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造成了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必須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革與發展,實現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創造技術含量更高的企業,發展第三產業。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改革,需要大量的具有良好創業能力和創業技術的人才。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開展創業教育,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創業人才是國民經濟改革與發展的迫切需求。
二、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形成的關鍵要素
(一)必備的創業知識體系創業知識體系是指大學開展創業必備的知識結構。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想創業,先需要學好知識,而每一種能力的形成所具備的知識是完全不一樣的,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差異。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養成需要具備下面知識:扎實的行業專業知識。具備扎實的行業專業知識,為大學生形成本行業創業能力提供可能。中國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道出不同行業的工作需要具備不同行業的專業性知識,如醫學專業的創業與營銷專業的創業,這兩個行業創業需要的行業專業知識就是風牛馬不相關。豐富的經營管理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包括相關金融財務管理知識、市場調查與市場營銷知識、領導科學知識、法律知識等相關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大學生經營管理能力的形成。常用的創業社會性知識,包括常用語言、寫作、計算和現代計算機技術等等方面的知識,工具性的知識起到輔助作用,但是不可缺少。
(二)完善的創業能力體系創業能力是影響創業實踐活動效率、使創業活動順利完成的能力,是一種高層次的綜合能力。大學創業能力體系主要包括專業能力、經營管理能力以及社會能力等多種能力構成的統一體。專業能力是指將大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如計算專業開發軟件的能力,土木工程學生專業的設計能力等等,專業能力是創業的基礎和前提,是創業能力體系的核心。經營管理能力指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對產品的營銷和管理能力、對員工的領導和協調能力、對財務的管理能力等等,經營與管理能力是創業發展的有力保障。社會能力是指創業過程中開展社會行為的能力,包括人際關系的交往與公關、同其它相關企業的談判與合作、利用現代媒體為企業服務的能力等方面,社會能力為創業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三)良好的創業動力體系創業的動力體系是指驅動大學生開展創業內在動力的總和。大學生創業動力體系包括創業興趣、創業動機、創業理想、創業的世界觀、創業的意志以及創業的價值觀等等。具有良好的創業動力體系的大學生,不但能激起創業的激情,保持激昂的斗志,而且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甚至奮不顧身獻身于自己的創業。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有必要的知識,也具備了相應的能力,如果沒有創業動力體系,即使機會來到其面前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讓創業機遇瞬間消失。
(四)完善的自我體系創業是開創前人沒有過的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而且一個人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我們的大學生能夠根據創業工作的需要,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我勉勵、自我學習,從而進行自我不斷的完善。因此,大學生創業完善的自我體系主要包括正確的自我認識、自覺的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我勉勵、自我學習體系。
三、地方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條件,促進學生必備創業知識體系的構建
1.建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知識體系,構建地方特色的創業課程群。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礎,而課程是知識的載體,大學生學習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知識,即學習課程知識。大學生掌握課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潛在能力的發展。因此,地方院校要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首先要建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知識體系,構建地方特色的創業課程群。地方院校在編寫和建構創業教育課程群時,要遵循以下原則:其一,科學性原則。課程的編寫,必須緊緊圍繞“大學生創業能力養成”所需要具備的知識模塊(行業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常用的社會性知識)進行構建。其二,地方性原則。由于我們地方院校創辦歷史短,開設創業教育的歷史更短,所以在建構創業課程群,既要學習“拿來主義的精神”,注重學習國內外先進院校的經驗,又要突出服務地方,扎根為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構建地方特色的課程群,實現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2.建立一支高素質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提高創業課程教學質量。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施教者,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素質的高低對創業教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據有關研究顯示:目前,國內地方院校創業教育的課程主要由分管學生思想工作的輔導員或二級院部的副書記擔任,師資缺乏專業性,課堂缺乏吸引力;許多學生選創業教育的課程是為了學分,上課時,常常出現逃課或者塑性逃課的現象,課堂教學質量低。因此,地方院校開展創業教育,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兩種途徑比較有效:其一,立足校內,通過整合校內已有的資源,把其分為創業行業性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常用的社會性知識三大塊進行整合與建設,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創業師資隊伍,同時,讓在職教師進修學習,甚至委派到企業第一線學習實踐經驗,走內涵提高與發展的道路;其二,立足地方,他山之石為我所用。我們聘用地方成功的創業家,兼任我們創業課教師。師資建設,立足校內是根本,立足地方是補充,要正確處理好這兩者的輕重和辯證關系。目前,有些地方高?;ǜ哳~經費聘請外校專家來為在校生講授創業課,而對校內教師相當吝嗇,這是方向性的錯誤,是本末倒置行為。
3.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估體系,保證創業教育的質量??茖W的創業教育評估體系能為創業教育提供有力的指導。但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以及高校都沒有制定出相應的評估體系。筆者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評估體系構建應充分考慮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形成的關鍵要素,遵循系統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為地方院校量身定做,評估體系構建要起到引導和激勵的作用。
(二)打造創業實踐平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有了知識并不等于能力的形成,能力形成于實踐,在實踐中發展,也在實踐中體現。我們開展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養成創業能力,要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需要打造良好的實踐平臺,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歷練機會。地方高校打造創業實踐平臺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其一,創建創業團隊,開展創業活動。如有些地方高校,根據學生的創業興趣和他們的專業特長,創建團隊,開展建筑、廣告策劃、服裝設計創業活動;其二,打造校內創業孵化園,孵化園具有創業教育實踐中心與企業孵化器性質,通過校內創業孵化園的創業活動,培養學生的行業能力。相關報道顯示:玉林師范學院于2012年創建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其孵化園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設立50個創業項目,近500名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孵化園實現了服務地方經濟,推動地方高校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多贏目標;其三,充分利用地方資源,構建創業實踐基地,派遣學生到實習基地,開展調研和實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四,開展課程設計或者畢業設計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目前,地方院校普遍利用后兩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過有些地方院校,由于管理不到位,實踐活動流于形式。前兩種培養形式,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實踐效果比較好,很受學生的歡迎。
(三)加強教育與引導,激發學生創業原動力創業原動力具有激發、維護、調節創業的功能,創業原動力源于創業者個體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崇高的理想、創業深厚的興趣、強烈的動機和對未來生活美好的向往及其良好的敬業精神。創業需要創業者有扎實的創業知識、超強的創業能力,更要其具有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這種百折不撓精神源于學生的創業動力體系。如何構建學生創業動力體系呢?第一,加強核心價值教育。核心價值教育包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金錢觀、國家觀、人民觀和自我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對于創業具有強大的動力,能為創業者保駕護航。第二,激發學生的創業需要、創業興趣和創業動機。創業需要、創業興趣和創業動機都能直接激發學生創業動力,推動學生的創業行動。第三,切實利用創業典范的榜樣作用,激發學生創業信心。相關研究顯示:地方性大學學生創業信心不足,很需要充分利用創業典范的榜樣作用,激發學生創業信心,特別是聘請自己學校培養的而且成功的創業學生,進行現身說法,傳授創業經驗,效果會更好。第四,創造創業氛圍,打造創業項目,激發學生創業熱情,釋放學生的創業潛能。英國政府在全國范圍內提供創業資金,為大學生開設創業項目,取得了非凡的業績。地方院??梢詤⒄沼ㄓ米龇ǎO立相應的創業基金,培養創業項目,營造創業氛圍,激發學生創業熱情,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
大學生自己的興趣、技能、能力、愛好和價值觀對自主創業的管理、動機、類型與成敗起著極大的作用。個體層次對創業前期準備階段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創業機會和創業興趣認知能力的方面,他們本身的個性特點也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資源的整合和資源的獲取能力方面,同時,對創新企業的成長管理階段表現出的經營管理能力有限。
二、個人家庭生活背景對創業本身的影響
在校大學生創業通常會受到自己家庭背景的影響,從開始創辦企業想法的產生到對于遇到機會的鑒別,以及他們從自己的家庭生活環境中獲取各種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在創業過程中的持續性。家庭中父母的地位身份、職業、人際交往、收入狀況等對在校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有著相當大地影響,家庭條件很優越的學生可能會擁有更多的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源,他們的創業積極性會更高、意識可能更濃、后面擔憂的東西相對的少,并且他們對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選擇通常會更傾向于他們父母的職業范圍。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創業選擇餐飲業的,有70.7%學生的父母從事餐飲業;選擇經營行業的,60.2%學生的父母也從事經營行業。反之,家庭的經濟條件一般、從事普通職業的家庭只能給孩子提供非常少的幫助、支持和創業指導,這些學生主要是依靠自己本身的能力,所以,選擇的行業的范圍也多偏重于大眾化。
三、教育指導氛圍的影響
在校大學生的自主創業與社會人士的創業最明顯、也是最特殊的差別就是他們創業的過程中必定要受到學校教育指導的影響。學校的一些創業政策和教育能讓大學生創業夢想變成實現,學校的教育氛圍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創業的激勵、促動、支持與持續性。具有開放思維、勇于創新、氣氛活躍的高校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創業。比如,一些高校每年都會舉行在校大學生“挑戰杯”項目申報、創業設計大賽,學生自己可以自行組隊、教師指導,經過專家組的層層選拔,現場答辯與考察,好的、可行性的項目就會應運而生,這樣的做法也就刺激和鼓勵了相當一部分在校學生有自主創業的想法,參加創業活動的總人數也就增多了。
四、社會的大環境對與在校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創業人數和創業成敗的比例也存在著影響,相比之下來自貧困地區的在校大學生,創業思想保守,不容易主動去創業;來自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生創業思維更為活躍,因為這樣的生活環境會使創業態度積極,創業氛圍濃,也使來自這些地區的大學生創業意識強,進入大學一般都會設定努力的方向,積極地為創業做準備。那么,他們獲取成功的比例也就更大些。
五、自主創業教育行業師資力量匱乏
在國外,大多都是聘請或聘用有創業投資經歷的教師或人員來講授創業教育領域的課程,因為他們對企業的運營和管理以及創業理念都有較深的理解和實踐,所以在給學生灌輸創業思想的時候能更深刻地講解創業型企業的日常運作以及發生的問題,這種講解不但理念性非常強,而且更能夠結合講課人的實際企業來進行實際案例分析,有非常強的實踐性。但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中,有許多高校雖然開設了創業教育系列課程,且授課教師多是學術行業的專家,但是他們在課堂上缺乏對實際創業經歷和實踐能力方面的講解。從而使得創業教育僅僅局限于理論層面的指導,缺乏真正的實際操作精力及感悟,對于具體實際問題的動手解決能力有非常大的欠缺,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們也是紙上談兵,或者他們在真正創業時會走很多彎路。
六、高校創業教育系列課程不夠完善
在部分高校中根本還沒有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系列課程,他們只是通過部分專題講座或者是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進行了簡單講授,還有一部分學校雖然開設了相對應的創業教育系列課程,但是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重視講授理論,輕視實踐指導,重視形式,輕視內容,可想而知教學效果非常不好,學生更是不滿意。
七、在校大學生創業載體成活率較低
當前,大學生創業是社會向前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就大學生教育而言,大學生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的前提下,很多高等學校開設了對于在校大學生創業有著推動和促進作用的孵化園和模擬公司等一系列的硬件設施來扶植大學生進行創業,在大學生中組建創業團隊,進駐學校孵化園,用準公司化的模式進行管理和運營。但是,在整個運行過程中,每個高校對創業教育都沒能夠形成系統的管控,一部分社會企業家有利可圖,導致大學生的創業團隊成為了社會企業賺取利潤的,還有一部分創業企業則是沒有真正的創業技能以及實踐經驗,這也是最終導致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不得不流于公司形式,沒有得到創辦企業時所想得到的真正的鍛煉。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創業活動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時也致使一些大學生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不敢進行創辦企業嘗試,最終導致惡性循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體在校大學生創業的高漲熱情,影響了學生創業的信心,也一定意義上影響了全國的經濟快速發展。
八、社會服務機構、國家政策支持不夠
通過校企合作,使企業突破了原有的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唯一目標,增強了企業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塑造了企業創新的,富有責任感的社會形象。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中來,通過學生的不斷成長,成材,使得高等教育的成果更加明顯,形成良好的創新型社會氛圍,使高等教育和學生成材與社會進步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使國家民族看到了希望和未來。
二、校企結合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
校企結合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通過完善的教學體系與豐富的實踐體系的建立,在學校、學生、企業三者之間搭建了學習、交流、合作的平臺,使創業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一)完善教學體系
高校應根據畢業生就業形勢,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自身定位,合理設置招生專業,由專業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及課程授課任務,共同構建優勢互補的師資機構。高校應開展豐富多樣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使創業活動具有帶動性和延續性,使學生通過創業活動發展創業精神和創業素質。
(二)豐富實踐體系
通過搭建“校企合作”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平臺,為廣大的在校生提供了一個課外的教學實習基地,既可以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發現自身知識和技能的不足,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競爭力的實際行動,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為企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同時全方位地讓學生接觸并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客戶資源、經營渠道等全套的業務,了解創業的需要和行情,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從而為創業實踐預先鋪好道路。
(三)強化總結體系
通過在企業的實踐過程,學生了解了企業的創業歷史,生產經營運作等各個環節的運行情況,獲得了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總結完善了自身的知識體系,拓寬了視野,激發了學習的動力,學生通過實踐發現了自身差距并進行創新性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帶著問題去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實踐鍛煉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所得融會貫通,提升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改進評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