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3: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會計體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型的管理學科,在會計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會計理論與方法,更要培養學生應用會計理論與方法來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這一點是由會計學科本身的性質與特點所決定的。組織學生到校外企業進行會計實習,是多數高等工科院校所采取的一種會計實踐教學方法。但是,由于企業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數企業一般不愿意接收學生在本單位進行會計實習,即使有些企業接收了,指導老師擔心出現賬務處理錯誤,也不愿意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在實習單位很難接觸到原始的會計資料,動手能力得不到鍛煉,校外會計實習收效甚微;此外,各高等工科院校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更多的是考慮專業素質的培養,而忽視了職業道德、人文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其運行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因此對于高等工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建設來講,完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整合會計實踐教學內容、搭建實踐教學硬件平臺,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2001年以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但社會就業崗位卻相對穩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進入了“就業大眾化”階段,社會對各個部門、各個層面的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高標準的素質要求,高校不再僅僅是產生理論家、思想家的搖籃,而是要培養出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優秀創業型人才。創業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技能的展示,它需要一個人具有很強的運用和駕馭知識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識更是涵蓋了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領域,要將其轉化為生產力,高等工科院校的學生就必須通過綜合的技能培訓,嫻熟地掌握操作技能。筆者認為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系統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以及會計理論基礎,熟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曉會計法、會計準則及相關的經濟法規,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及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高等工科院校在制訂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時,應遵循目標明確、整體優化;基礎牢固、加強實踐、增強適應性;保證質量與體現特色相結合;注重綜合素質提高;營造因材施教、個性發展良好的空間等基本原則。具體體現在:構建公共基礎課教學平臺、學科基礎課教學平臺、專業課教學平臺、實驗教學平臺的課程構架體系;要求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必須修讀一定學分的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情報檢索以及外語類、體育類、藝術類等素質拓展類選修課,必須修讀一定學分的跨學科的課程;積極引導學生課外參加創業大賽、體育比賽及各種文娛比賽活動,課外參與科研項目、撰寫科研論文,課外參加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等考試,以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二、構建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思路
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符合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充分體現“強化應用、重視實踐、突出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科學地設計出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實踐教學體系整體貫通,在時間上全程化,在結構上層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筆者建議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應構建專業基本素質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綜合實踐素養培養“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專業基本素質培養體系
在“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專業基本素質培養體系主要是以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增強實驗和基本設計能力為主要目的。該體系主要包括認識實習、計算機文化基礎、管理信息技術基礎、數據管理系統、運籌學、計量經濟學、數據分析軟件與應用、電子商務、OA系統高級應用與開發、經濟預測與決策、管理會計和計算機會計等課程實驗,穿插在第一至第七學期的理論教學之中分散進行。這些課內實驗的組織,使計算機課程四年不斷線。
(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
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是以學生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專業技能實訓為主要目的。該體系主要包括OA軟件基礎應用、初級會計學課程設計、中級會計學課程設計、ERP課程設計、財務分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等。除生產實習、畢業論文全部安排在第八學期以外,其它實踐教學環節每學期都集中兩周時間來安排,使相對集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四年不斷線。
(三)綜合實踐素質培養體系
綜合實踐素質培養體系是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團隊精神為主要目的。該體系主要包括公益勞動、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開放性實驗、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和校園文化活動等,分散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學期。
三、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
《OA軟件基礎應用》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上機操作,使學生掌握OA的基本方法與技能,熟悉文字處理、EXCEL、POWERPOINT等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應用。
《初級會計學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初級會計學課程設計》,使學生熟悉手工賬務處理使用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等基本的會計工具;掌握會計憑證的填制方法;掌握賬簿的登記方法和要求;掌握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賬務處理程序與要求;掌握基本會計賬戶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熟悉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及其編制方法;熟悉利潤表的結構及其編制方法。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較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存貨的核算;掌握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核算;掌握借款、稅金以及其他流動負債的核算;掌握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應付債券的核算;熟悉各項生產費用要素的歸集與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計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費用及利潤形成與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潤表的結構,掌握利潤表編制方法;熟悉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掌握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熟悉現金流量表的結構,掌握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學年論文》是針對會計學專業較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指導老師結合會計理論與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論文選題,并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確定研究提綱、進行分析研究、完成論文。其中一周進行選題、資料收集、論文提綱的確定,一周時間進行論文寫作。通過學年論文的撰寫,使學生熟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論文寫作的方法與技巧,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基礎。
《ERP課程設計》包括手工環境下的ERP沙盤模擬實驗和計算機環境下的ERP軟件模擬實驗。通過本課程設計,使學生對企業運營管理有一個全面的體驗,對企業戰略和關鍵成功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學會運用戰略的眼光看待業務的決策和運營,增長運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改進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學會使用資金預算、財務數據處理、財務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蹤企業運行狀況,并樹立適時調整企業發展方向的戰略觀念。
《財務分析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該課程設計要求結合ERP課程設計所形成的“模擬公司數據”以及“財務分析”課程,運用EXCEL等軟件,建立財務分析模型,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并形成系統的財務分析報告。
《企業調查》要求高年級的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就近到企業中去,了解企業的發展情況,了解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財務管理的現狀;調查了解先進的會計理論、方法與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情況;調查財務軟件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情況。通過企業調查,使學生掌握企業調查報告的寫作規范。
《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在最后一學期,要求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進行實習。通過實習,熟悉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并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收集相關材料。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求應結合本學科理論與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論文資料的收集整理、論文大綱的擬定、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等工作。
四、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硬件平臺的建設
為了保證會計學專業“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有效實施,各高等工科院校應積極整合現有的實驗室資源,構建校級基礎實驗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和專業實驗平臺。
校級基礎實驗平臺主要滿足各專業低年級學生基礎實踐教學的要求,如語言教學中心、計算機基礎實驗中心和物理實驗中心等。校級基礎實驗平臺的建設應體現學院辦學特色、強化基礎訓練、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學科基礎平臺主要滿足相同學科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要求,如經濟管理信息中心實驗室、計算機科學中心實驗室和電子信息中心實驗室等。學科基礎平臺應重點建設學科特色鮮明、受益面大的學科基礎實驗室。
專業實驗平臺應根據各專業特點,滿足專業實驗的要求,如會計手工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ERP實驗中心等。
(一)會計手工實驗室
會計手工實驗室主要安排手工操作環境下的會計業務實驗。各高等工科院??梢愿鶕拘5奶攸c,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如:1.由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全部模擬實驗的形式,也就是在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從編制記賬憑證,登記總賬、明細賬、日記賬,計算成本、利潤到編制會計報表整個會計核算過程進行系統操作。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練習全部崗位的模擬實驗內容,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個企業的會計業務。2.分組、分崗共同完成實驗的形式,也就是將會計手工實驗室布置成一個模擬財會科,分設若干個會計崗位,在每個崗位上標出崗位名稱及職責、規定每個崗位分管的會計科目及所屬的賬簿、確定會計憑證的傳遞程序等。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增強會計實驗的仿真性。
(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
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主要安排計算機環境下的會計業務實驗,包括會計學專業教學中的全部課內實驗。《管理會計》課內實驗的內容主要是以解決管理會計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通過介紹、應用Excel工作表解決管理會計相關問題所涉及的常用公式、函數、分析工具等內容,使學生在分析和解決管理會計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Excel工作表”的功能以及解決管理會計各種問題的技能?!队嬎銠C會計》課內實驗要求學生根據手工操作環境下的實驗指導書所提供的原始數據,在指定的通用財務軟件(如用友、金蝶)環境下,上機操作,完成憑證錄入、賬簿數據生成和打印報表等全部會計電算化工作。通過該項實驗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的區別與聯系,學會運用通用財務軟件進行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掌握記賬和報表輸出等基本的操作技巧,并進行基本的財務分析和處理。
(三)ERP實驗中心
ERP實驗中心主要安排手工環境下ERP沙盤模擬實驗和計算機環境下的ERP軟件模擬實驗。ERP沙盤模擬實驗課程的開展主要是針對一個模擬企業,把該模擬企業運營的關鍵環節:戰略規劃、資金籌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組織、物資采購、設備投資與改造、財務核算與管理等幾個部分設計為ERP沙盤模擬實驗課程的主體內容,把企業運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抽象為一系列的規則,由學生組成六個相互競爭的模擬企業,通過模擬企業六年的經營,使學生在分析市場、制訂戰略、組織生產、財務管理等一系列活動中,領悟科學的管理規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實驗;實訓;實作
自1999年擴招以來,全國600多所高等院校中有500多所開設了會計及其相關專業。伴隨著會計學專業的蓬勃發展,其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現出來。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完成的《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調研報告》來看,人才培養中突出問題就是培養出來的本科畢業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創新能力較差,不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從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意見看,他們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尤為不滿。
問題出在哪里呢?應該說,致使牛業生實際工作能力與社會需求不對口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體制的原因,也有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投入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但多年來形成的“重理論體系闡述,輕實踐體系探索”卻是最為直接的原因?,F代經濟學研究告訴我們,知識是在“干前學”和“干中學”兩個環節獲得的,實踐教學既是課程的延伸,也是使受教育者接受知識、提高能力、體會創新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們在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中,無論是對其體制還是體系研究都缺少理性重視和深入的思考。當前,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有創新能力的會計人才,與之相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勢在必行。
一、當前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會計專業的發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為本,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形成來自于他們親力親為的實踐感受,來自于模擬現實工作環境場景下手與腦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識的靈活遷移。這些活動的實現,都要依托于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與安排,而這恰恰是現有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薄弱之所在。具體表現在:
1 體系中各環節間的邏輯關系不清晰
從現有資料來看,將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理解為由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環節構成已是共識。但是,這些環節之間并非等量并重的處在同一層面上。就社會實踐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而言,三者之間是有邏輯上的先后順序的:沒有實踐就難以形成論文,特別是會計學本科論文多要求以當前實際存在的會計問題作依托、體現實際應用價值;而試驗與實習、社會實踐之間可以并列,屬不同的認知途徑。由此可見,將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環節簡單羅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統性思想作統馭的,邏輯關系不夠清晰。
2 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會計學專業也莫不如此。會計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既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更注重他們對實際業務的操控能力,而這種實際操控能力來自于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脫離“干前學”,但它更依賴于“干中學”。它是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親力親為的切身感受,是學生對專業認知的必然階段和過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剝奪的。在實踐教學中,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該怎樣做?”,他們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體,這與理論教學中習慣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學生的主體地位尚不明確,教學觀念的改變是迫切的。
3 實踐教學中資源配置不科學
實踐教學中的資源既包括人的因素(如師資情況等),也包括物的因素(如實踐場所、業務狀況等)。在實踐教學思維中,我們往往局限在“高校”層面,而未擴展到整個會計從業環境,都是我們實踐教學的資源。然而,也只有將實踐教學放在更大的從業背景下,培養的學生才可能更貼近社會所需、滿足社會所求。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應將現有高校資源與企業資源盡可能的充分組合,使資源配置更趨科學、合理。
4 忽視會計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
自2007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會計準則。在新會計準則中,更加強調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對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駕馭能力,對企業合并、債務重組、非貨幣易等特殊業務事項的掌控能力,對公允價值的靈活運用能力。新準則的出臺,是應經濟全球化潮流而生,這勢必在客觀上導致會計學研究對象更加復雜和多變。不僅如此,對一名會計從業人員來說,僅僅將這些復雜多變的經濟業務作出專業處理還是不夠的,還要善于與環境溝通:與工商稅務保持良好的溝通界面,與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監督部門交流順暢,與生產銷售部門分工協作等。我們相信高質量的會計人才不是在書齋中長大的,也不是通過完善的理論邏輯訓練達成的。從學生成長為一名高質量的會計人才,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安排是重要保證。學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體會和認知,才有可能激發出靈感,創新也就水到渠成了。這也正是社會所期望的。
二、會計學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探索
由以上分析可見,實踐環節間邏輯關系的捋順,學生主體地位的凸現,在更寬視角下進行教學資源的配置,用好、用足企業資源,以及重新審視和看待會計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與動態性是當前實踐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我們用實驗、實訓、實作三大模塊作主干,以專題寫作和畢業設計為輸出形式來構建新的會計學實踐教學體系,如圖。
1 實驗模塊
該模塊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如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單科結束后,在校內實驗室進行的基礎性試驗。在實驗資料的選擇上,應首選企業真實業務和數據,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數量。同時,注意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積極推廣運用虛擬、仿真等技術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廣泛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工具,提高實踐教學含金量。
為了更好地熟悉會計準則中有關金融業務與產品的規范,應增加適當比例的金融專業實驗課。在實驗中應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量適應會計研究對象的復雜性。
2 實訓模塊
在專業主干課程的理論教學基本完成之后進行的綜合性實驗。此時,學生已將升入大四,一方面應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另一方面也應重視學生與企業的交流,并積極搭建兩者溝通的平臺。在實訓階段,應盡量以企業真實業務為依托,保證實驗資料的鮮活。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地進行試驗程序的設計。針對具體業務處理,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其“會計職業判斷”能力,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形成開放式的答案和個人見解。
在實訓階段雖然還要依托學校的綜合實驗室,但在指導教師的配備上,應優先選擇有科研項目以及具有雙師背景的教師,同時還應邀請相當比例的企業會計實務專家來共同完成,這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內在要求。
通過實訓教學模塊的訓練,學生已基本具備獨立完
成企業一般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能力,為下一步進入企業開展實作做好鋪墊。
3 實作模塊
經過在校的基礎性試驗和綜合實訓后,學生對一般會計操作流程已較為熟悉了,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準。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業務處理能力,以及體驗真實的會計工作界面與場景,就必須將其放在更大的專業背景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環節――實作模塊訓練。
實作,即在真實的專業場所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學生對特殊業務的處理,與工商稅務界面的溝通,與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監督部門的交流,以及與企業內其他部門的協調等工作能力的培養,均是通過實作教學環節來實現的。實作教學模塊的目標決定了該環節只能在校外的專業場所進行,利于學生的實戰鍛煉。
實作教學模塊能否達到預定目標,至少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首先,高校要主動與企業建立起合作平臺。高校應在與企業溝通中闡明這種合作平臺的搭建,是以雙贏為基礎的,是雙方共建共享的資源。高校對企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向企業提供受過良好教育的畢業生。為了適應企業需求,高校應主動與企業建立聯系,對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做出調整,為企業培養高質量人才。同時,高校提供多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和在職教育機會,為企業舉辦員工培訓班,做專題學術講座,以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相對應的,企業接納學生參與企業會計實作,為高校學生提供實作場所、資料、場景,增強學生的綜合業務處理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協調和溝通能力,使學校教育與崗位需要為零距離。該合作平臺的建立,一方面,高校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能夠為社會培養所需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企業可以較低的成本擁有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儲備。
其次,在導師的配備上,要有一定比例的企業會計事務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構成。在校實訓期間,要有企業會計事務專家入校對學生進行實踐輔導;在入企實作期間,要由企業會計事務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組成實作導師組,共同負責實作環節指導,隨時把握實作新變化。同時,專家與導師之間應加強聯系與溝通,培養友誼,更大限度地產生協同效應,可充分發揮和利用高校教師的特長為企業服務,同時也使高校教師更多地了解企業實際,更好地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服務,使學生、企業、學校均受益。
再次,企業與高校在科研上要合力協作、謙虛互補。單純的高校研究容易脫離實際,單純的企業研究容易就事論事,而雙方結合,可以互補互利,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共同承擔課題研究,實作教學基地為高校教師承擔科研課題提供了條件,為科研數據的取得提供便利:企業在與高校的科研合作中,利用高??萍假Y源,增強了企業會計人員的科研能力。
4 專題寫作與畢業設計環節
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構建了由六個模塊構成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1.專業入口教育模塊。本模塊是實踐教學體系的起點,更是有效組織實施實踐教學的基礎。入口教育模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第一學期完成,可以安排30個學時。項目1主要向學生介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職業技能要求、三年學習進程等方面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增強專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項目2主要向學生介紹企業類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等內容以及企業系統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員流、資金流和物質流等流動規程,使學生了解企業的性質和類型、各類企業的組織機構和內部管理層級、生產經營過程、財務部門和人員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將來面臨的生存環境,了解企業作為經濟體是自己將來工作的依靠。項目3向學生介紹會計職業準入的基本條件、會計崗位設置、會計職稱職務系列等級、會計職業能力要求等內容,使學生了解會計職業環境,充分認識當前專業學習與將來進入這一職業的相關性,為將來就業未雨綢繆。
2“.一體化”課程學習模塊?!耙惑w化”課程學習模塊是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形成的關鍵?!耙惑w化”課程是指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同時還有實踐技能訓練的安排,使專業知識及時應用于技能訓練,通過技能訓練鞏固和深化專業知識,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有效協同。為此,需將原來獨立開設的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圍繞專業核心能力進行有機整合?!耙惑w化”課程體系包括:會計基礎(含原基礎會計和基礎會計實訓)、初級會計實務(含原初級會計實務和會計分崗位實訓)、成本核算與分析(含原成本會計和成本會計實訓)、稅務核算與申報(含原稅法、稅務會計和納稅申報實訓)、會計電算化(含原會計電算化和財務軟件應用)等。以初級會計實務“一體化”課程為例,在講完“存貨”項目后,隨即安排“存貨崗位”的實訓教學,實現“學中有做、做中有學、學做一體”,解決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脫節帶來的弊端。
3.手工會計綜合訓練模塊?!耙惑w化”課程體系模塊的完成,為本模塊的綜合訓練奠定了基礎。本模塊培養學生的資料檢索閱讀能力、會計分析能力和會計判斷能力,是對企業會計崗位各項業務技能的一種全面訓練。本模塊主要訓練內容包括設賬建賬、原始單據經濟業務分析、憑證填制、記賬、對賬、結賬、報表編制以及財務分析等。手工會計綜合訓練需要4個教學周,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在第四學期完成。
4.電算化上機訓練模塊。除了培養學生手工會計綜合處理能力,還應當培養學生熟悉電算化操作流程與基本方法,熟練掌握企業常用財務軟件的使用。本模塊主要根據手工會計綜合訓練的資料,訓練學生利用財務軟件完成電算化賬務處理,以電算化處理結果驗證手工會計實訓結果,實現手工賬務處理與電算化賬務處理有效結合。本模塊需要1個教學周,可安排在第四學期。
5.頂崗實習模塊。前面模塊的訓練采用的是虛擬公司的虛擬業務數據,如何獲得企業真實業務資料,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會計工作的真實性是本實踐階段的關鍵。因此,頂崗實習可考慮通過“校中廠”和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來實現?!靶V袕S”的建立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校企雙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資,以企方代表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內場所建立會計師事務所、會計記賬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二是引進社會中介機構在校內落腳辦公。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是校企雙方具有實質性合作內容和項目的校外基地?!靶V袕S”和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免費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機會。該模塊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學期,絕大部分學生在此期間可以輪流、分批次接觸到真實會計工作環境和真實環境下的真實會計業務。
6.畢業論文模塊。該模塊不再要求論文拘泥于一種形式,拘泥于字數和格式的要求。畢業論文可以考慮采用社會調查報告、企業財務問題解決方案等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實踐環節主要考核和觀察論文是否體現了一定的專業相關性,是否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該模塊安排在第六學期完成。
二、“任務驅動”模式嵌入
在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的基礎上,將各模塊內容進行細化,分解出若干個項目和任務,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嵌入到每一個模塊中,通過實施和評價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來實現實踐教學目標。
1.專業入口教育模塊的任務嵌入。如圖1所示,該模塊內容分解為3個項目。項目1由專業教研室主任組織實施,依據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每個教學班安排6學時。本項目下安排1項學習任務,即要求學生寫出專業認知體會。項目2由專任教師具體實施,組織形式是講解企業有關知識,觀看知名企業宣傳片,觀看典型生產營運流程視頻,介紹企業成長發展史,進行企業經營ERP沙盤演練,探討財務問題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等。每個教學班安排18學時,本項目下安排1項任務,要求學生寫出企業認知體會。項目3由兼職教師或兼職教授具體實施,每個教學班安排6學時。本項目組織形式是介紹企業會計機構設置及其人員配備、會計人員職稱職務系列及晉升要求,講解會計職業準入要求、會計人員專業能力、職業資格證書種類及其報考條件,分析我國會計職業環境以及會計工作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本項目安排2項學習任務,任務1要求學生寫出職業認知體會,任務2要求學生寫出三年學習打算和未來工作規劃。
2“.一體化”課程模塊的任務嵌入。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將每門“一體化”課程內容整合、序化為若干個學習項目,在每個項目中嵌入不同的學習性任務與實訓性任務,兩類任務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穿行,通過任務的驅動來開展課程內容的教學。以“一體化”課程“初級會計實務”為例,說明任務驅動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崗位和工作要求將該課程內容整合為12個學習項目,然后依據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應達到的工作能力,將每個學習項目分解為若干項任務。
3.手工會計綜合訓練模塊的任務嵌入。本模塊以一個虛擬企業為會計主體,以包含各種業務類型和經濟內容的虛擬會計單據為資料,以手工處理方式完成一個會計期間的全部賬務處理流程,訓練學生個體運用“一體化”課程所學知識對各項經濟業務的綜合處理能力。本模塊嵌入9項任務,包括設賬建賬;原始單據填制、審核與分析;分析經濟業務內容,完成相關計算,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等。
4.電算化上機訓練模塊的任務嵌入。本模塊根據第3模塊的綜合性資料和結果,利用企業常用財務軟件,完成從賬套建立到報表生成的電算化全過程賬務處理,實現手工賬與電算賬處理結果的相互驗證和處理手段的有機結合。本模塊嵌入6項任務,包括賬套初始化,使用供應鏈、總賬等子系統等。
5.頂崗實習模塊的任務嵌入。頂崗實習是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的必經途徑。無論在“校中廠”頂崗實習,還是在校外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實習,學生均需完成兩項任務,任務1是根據真實工作環境下的真實業務,完成真實性的會計作品,任務2是撰寫頂崗實習心得體會或實習報告。
6.畢業論文模塊的任務嵌入。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是對其專業知識綜合應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種檢驗,也是對其會計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有效途徑。畢業論文模塊強調論文的實質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本模塊可提供如下幾項任務供學生選擇,但不局限于這幾種任務形式:任務1是撰寫財務報表分析報告,可以是綜合性分析報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報告;任務2是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即調查了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或現象,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分析;任務3是撰寫企業運營問題診斷報告,即以實習企業運營為研究對象,針對某一方面運營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或辦法;任務4是撰寫企業財務問題解決方案,即以實習企業財務工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進行分析,提供幾種解決方案,并從中擇優。學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項任務即可。
三、實踐教學評價
有的作者在引用文獻的時候,只要是論文內容相關的學術文獻全都引用,根本就沒有整理和歸類,這樣寫出來的論文不過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資料堆砌出來的論文,這樣的論文沒有思路,沒有結構層次,直接就影響了論文的質量,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網絡會計論文參考文獻,給大家在寫作當中帶來幫助。
網絡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羅冬敏.網絡會計的發展策略[EB/OL].Http:.yzzlw.2006-4-19
[2]鮮軍.朱延松.實施網絡財務需要化解五大風險[J].河北財會,2001,(6):130-138
[3]馬國清.網絡會計安全隱患防范與控制[J].商業時代,2005,(2):18-20.
[4]王巖.互聯網時代來臨網絡會計存在的風險淺議[J].中國市場,2005,(7):56-60
[5]李向引.淺談解決網絡會計安全問題的對策[J].理論導刊,2005,(8):15-21
[6]林強.網絡時代CMIS研究[N].武漢大學學報,2002-6-8(5)
網絡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劉學敏.網絡會計安全急待解決的問題[N].遼寧行政學院院報,2004-2-4(9)
[2]趙健.解決網絡會計電算化安全問題的對策[EB/OL].中華財會網.2003-09-15
[3]李漢興.網絡會計的發展及必須解決的問題[J].財會月刊,2001,(4):8-15
[4]李正明.網絡會計的優勢、弊端及對策[EB/OL].中華會計網校.2000-02-7
[5]張靜遠.IT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體系的新發展.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年4期.
[6]姚正海.網絡時代挑戰傳統會計.經濟論壇.2000年23期.
[7]胡玉可.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安全問題及解決方案.審計與理財2003年5期.
網絡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1][美]R.G.布朗等著,林志軍等譯.巴其阿勒會計論[M].上海: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1988.
[2][美]邁克爾·查特菲爾德,文碩,董曉柏等譯.會計思想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9,73~82;333.
[3][蘇]索科洛夫,陳亞民等譯.會計發展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39~51.
[4]陳今池.現代會計理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25~33.
[5]陳孟賢.當代會計研究方法:檢討與反思[J].會計研究,2007,(4).
[6]葛家澍,吳水澎.會計學原理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12~20.
[7]葛家澍,劉峰.會計大典——會計理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23-31;38;44~45.
[8]郭道揚.會計大典——會計史[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573;577~578;742~748.
[關鍵詞]應用型會計本科;復合型人才;課程體系;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38-0165-02
隨著多年來高等教育的擴招,一大批高校也升格為本科院校,而教育主管部門只是簡單地將高校分類為“985”、“211”和普通本科院校。后起的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學模式上長期以來也是沿襲傳統本科院校,沒有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更沒有體現出不同高校的差異化競爭,使得人才層次、知識和能力結構趨同化,也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所謂“人才過?!爆F象。為了區別于“研究型大學”,十多年前有專家又將后期的本科院校基本歸屬到“教學型大學”之列。近年來又有專家將前者的培養目標定位于研究型人才,后者的培養目標定位于應用型人才,但是,具體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和培養模式是什么,特別是具體到專業的會計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是什么,還是一個爭論不休、缺乏指導性目標的概念。筆者結合自己曾在國外學習和二十多年來對于會計教學歷史的熟悉以及自身積累的經驗,力圖在這個方面有所探討并加以具體化。
1應用型會計本科人才的內涵
首先,應用型人才一定區別于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研究性人才應側重于基礎和理論發展的研究和創新,是以學科為支撐平臺的,而應用型人才則應以專業為導向,側重于將現有理論應用到具體和變化的專業工作環境之中,技能型人才則側重于技術方法和手段的反復訓練和操作,不強調理論的深度理解。如果,簡單地將這三類人才定位的話,即科學家—工程師—技師的職業特征是其較為形象化的體現。
會計人才最早曾經屬于單純的社會科學應用人才,但是,隨著形勢和環境的變化,實際上會計學科更屬于復合型學科了,它是社會科學和工程及信息技術的結合。這不僅體現在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時體現在與行業、產業及生產工藝的結合度越來越高。只有具備了會計學、計算機和工程技術基礎知識的人才,才能成為不僅發揮會計基礎核算功能,更能發揮會計管理、控制、決策功能的高層次人才,也更會受到企業的歡迎。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會計人員不懂具體企業的經濟業務流程,如何能設計出符合本企業的會計核算制度;如果不懂生產工藝流程和作業環節,如何能將產品核算階段、步驟劃分,更不能進行作業動因分析和成本控制;如果不懂設備的技術經濟功能和參數,如何能進行生產設備組合優化;如果不懂產品功能質量又如何能進行質量成本管理和價值工程應用。諸如此類的問題,要求一個高層次的會計人才必須是和上述知識相關的復合型人才。
鑒于上述要求,筆者認為,高層次會計本科應用型人才是有些“工程師”的職業特征的,會計學本科的招生需改變以文科生為主的招生模式,加大理工科學生招生比重,使得招生結構更加合理化。
2與小行業掛鉤的課程體系設計
會計學既然屬于工商管理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則要求其課程體系應首先涵蓋工商管理學科的基本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理論,同時要對工商企業的業務及工程技術背景有所了解?,F在大多現有的本科會計學課程體系屬于所謂“通識教育”對于應用型會計本科來說過于寬泛,缺乏行業針對性的深化,雖然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就業的適用面,但同時也造成學生上手慢,缺乏對企業背景的深層了解。盡管應用型會計本科一般不能如職業學院那樣,采用面向特定企業的訂單式培養,但借鑒其思想也是有益的。我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所在地的產業優勢規模以及本校資源優勢,選擇若干小行業作為專業方向來設計課程體系,如果是文理兼收的會計專業,應按照文理分班,即不同的文理科學生特長來因材施教。同時,每年根據市場變化來靈活確定當年的專業方向。例如:某校是建筑工程大學,并且當地的房地產發展規模也很大,則該校的會計學專業可以下設房地產會計方向,其課程體系除了開設必要的會計學主干課程,應開設工程施工、項目預算及管理、材料估價、房地產開發等專業方向課程;如果某地區機械制造業較發達,則可以下設機械制造業會計方向,增設機械制圖、生產現場管理、生產工藝、商品學等課程;再如:某地區會計服務業較發達,則可以考慮開設注冊會計師方向,增設或強化資本運作、CPA考試深化課程、記賬業務、稅務咨詢申報等課程。由于許多專業方向課程并不屬于傳統經濟管理類課程,就需要和其他相關系部加強合作和系際交流溝通。
總之,與小行業掛鉤的應用型會計本科課程體系,既避免了不設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過于寬泛又避免了純粹訂單式培養過于狹窄的局限性。應是此類高校最合適且科學的選擇。
3應用型會計學教學方法的改革
筆者認為:研究型大學的培養應采用本碩連讀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而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目標從一開始就不應成為考研的預備班,它應是為就業市場直接培養職業實用人才的。盡管,它不排斥學生學歷的后續提高,但其深造也應針對專業碩士的方向進行。
我們常說“教學相長”,即教學存在兩個方面,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教學的客體,但兩者有時也是互換的。應用型會計本科的教學首先要有適合于這個教學體系的師資。當前,許多普通高校的教師是從校門到校門的,自身缺乏會計工作實務的素質和經歷,根本無法適應這種教學體系的要求。筆者曾經學習的德國應用科技大學(Fachhochshule),其教師除了學歷要求一般為博士外,同時要求必須在相關企業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歷才能應聘。為了改變國內這一師資現狀,一是可以將現有的中青年教師強制派送或掛職到相關企業去鍛煉半年至一年左右時間;二是直接從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且在企業相關崗位有較長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中招聘;三是大量聘用高水平的企業客座教授來兼職授課。
本科階段借鑒國外MBA案例教學方式,形成師生互動的課堂局面。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論知識后,或者有些課程在理論學習之前,通過大量案例剖析來啟發學生思維和獨立見解,從而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是答疑、解惑的過程,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圍繞案例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個性化問題,由教師當場解答,這樣一來,也就倒逼了師生的主觀能動性,避免了教學的機械、刻板和僵化,學生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了主動學習。當然,這種教學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課程。
加大實踐和實驗教學學時比重。可以考慮在每門具有實務內容的主干課程里,強制安排實踐或實驗教學計劃課時,教學的方式既可以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也可以走向社會或直接去企業來開辟第二課堂,盡可能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踐基地,把學生放到那里去增強感性和情景化的專業認知。
改變一卷定成績的學業評價方式。長期以來,許多課程就是期末教師出一份試卷,學生考一份試卷來直接給出成績。造成學生平時學習松懈、臨時突擊背誦過關,考過就丟,基礎不扎實的結果。應采取多樣化的學習過程考核方式,加大平時成績在整個成績的權重。如:增加實驗操作、案例分析、大作業、小論文、期中測驗等考核形式。督促和鞭策學生的課下和平時學習。
畢業論文的改革。應用型會計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應區別于研究型大學的學術性論文。其論文選題必須是和畢業實習單位實際結合的選題,其選題首先是真實存在的問題,而不是主觀臆想的課題。這類論文應借鑒研究報告的形式而非學術論文的形式,其數據資料必須有學生親自獲取的第一手材料,而非大量引用資料,要求學生有較長的實習時間深入調查研究才能完成,可考慮提前一個月就安排實習,應用型會計本科論文篇幅上一般也應多于學術性論文,理論無須單獨論述,只需將其貫穿和應用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之中。
總之,應用型會計本科教學的改革是可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每一個學院應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這樣才能達到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實踐教學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職教育的特色所在。會計專業成功與否,直接取決于實踐教學環節是否能適應行業企業的需求,是否能支撐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相關調研顯示,我國培養的高職會計學生在就業中表現為基本工作能力較差,適應工作崗位的時間較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根據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結合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探索實踐教學新模式,基于工作過程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有效地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切實提高學生的會計相關崗位勝任力,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會計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本科會計教學的翻版,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地融合;實踐教學缺乏整體的規劃;實踐教學未能突出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內容與工作過程脫節;未能充分發揮課堂實訓的作用;會計實踐教學資源嚴重不足;缺乏有效的實踐教學保障監控體系;手工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嚴重脫節;由于企事業單位不愿意接收大學生頂崗實習,導致校外實踐教學難以落實;缺乏高質量的工學結合的實訓教材;甚至從領導到教師還認為會計實訓教學課程地位還處于從屬階段;教師的實踐能力欠缺等。
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基于工作過程、從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出發,秉承整體性、連續性、動態性和突出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滿足企業用人、學生就業、職業資格需要的原則,構建高職會計專業“內外結合、五級雙軌”分段式實踐教學體系。
二、“內外結合、五級雙軌”實踐教學體系模式
會計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設計,突出實踐性教學, “內外結合”是指學生實踐由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習實訓基地,“五級”是指五個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依次遞進,即“專業認知實習—基本技能實訓一崗位業務實訓—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一企業頂崗實習(畢業設計)”,“雙軌”是指手工會計電算化處理和電算化會計電算化處理同時并行。
(一)“內外結合”實訓實習基地
1、校內實訓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引進企業會計人員,與專任教師共同打造“理實一體”校內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實現環境真實、管理真實、資料真實。(1)環境真實。建設仿真性實訓室,精心布置手工實訓室財務科室和電算化實訓室,創造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真實情境。(2)管理真實。在實訓教學中,以企業會計電算化分工、授權和控制中的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管理,在墻上張貼類似的管理制度,營造真實情境的企業文化,幫助學生早日了解職業角色。(3)資料真實。將合作單位企業真賬搬進課堂,聘請校外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財務人員輔助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與崗位能力的直接對接,使學生學會處理企業真實業務,能夠應對不同會計電算化事項,逐步樹立職業判斷的思維和習慣。
2、校外實習基地。在校外建立會計教學實習與學生就業實習基地,使學生到企業進行在崗實習。校外實習基地重點開展“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工作。選派專業教師到實習基地進行實踐鍛煉,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構建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長效機制。校企合作的開展,學校利用實習基地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實習基地從畢業實習中選拔優秀人才,部分實現了學習就業一體化。
(二)“五級雙軌”的實習實訓內容
1、五級。1、專業認知實習。專業認知實習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參觀考察企業與會計崗位現場,讓學生建立“職業人”的職業認同感;其次是通過實習過程認識會計專業,了解會計專業內涵和會計專業的市場前景,提高對會計專業和社會的認識。2、課堂項目實訓。課堂項目實訓就是實施課內分散實訓,主要針對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以具體化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將實踐知識、理論知識、職業態度和情感等內容融入每個任務,采用“理論——實踐——理論”的方式,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通過實訓帶動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職業素養的養成。3、專業單項技能實訓。專業單項技能實訓主要針對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等專業核心課程所設計的綜合實訓項目,是將課堂項目實訓的各個工作任務融為一體,采用“實踐——理論——實踐”的方式,針對各崗位不同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進行職業崗位實踐教學,可設置會計主管、出納、工資核算、往來核算、財產物資核算、資金核算、成本費用核算、收入利潤核算、總賬報表、稽核等崗位,增強學生對各會計職業崗位的應用能力。4、綜合應用技能實訓。綜合應用技能實訓是把與會計學緊密關聯的財務管理、審計、稅務處理等內容納入實訓內容,實現“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的“一體化”的一種綜合實訓模式,是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的一種綜合素質培養和崗前培訓。其重點就在于如何利用上會計專業所學知識、方法技巧來發現和處理各種具體問題,真正體現會計學科的完整性、層次性、程序性和職業性。5、頂崗實習、畢業設計。頂崗實習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了解和熟悉企業會計的實際工作情況,并對生產和生產經營過程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并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領悟會計理論和方法。在進行頂崗實習的同時,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現狀、實習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選擇論文課題,搜集畢業論文所需的有關資料,獨立寫出畢業論文并完成論文答辯。
2、雙軌。五個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依次遞進,并采用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和計算機環境下處理能力訓練的雙軌并行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三、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途徑
(一)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確保實踐教學的實施。一是鼓勵現有教師到企業實習;二是引進有會計工作經歷、有會計工作經驗的教師;三是設法聘請行業企業會計人員來校任教,并建立專門的外聘教師管理制度;四是建立企業會計人員、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團隊。
(二)加強實訓條件的建設。
1.建立能夠模擬企業財務運作過程的“企業真實情境式”校內會計實訓中心,包括:手工模擬實驗室、會計信息化實驗室、沙盤模擬實驗室等,實驗室布局要按財會部門的現實分工和安排來設計,體現財會部門的特點。
2.按一體化要求將教室、實訓室合二為一,營造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把“教、學、做”有機結合起來。
3.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爭取行業企業的廣泛支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校外實踐場地和先進實踐設備;另外,高職院校也要充分科用有限的資源,在課余時間盡量開放實踐場所。
(三)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應注重平時、加強操作、突出過程性的評價的應用,從而規范會計實踐教學。根據會計實訓操作的具體特點,對會計模擬實訓成果的驗收及考評,設置五個主要的指標及其相應的考評分值進行測評,對每個指標建立一個量化的、具體的標準以利于操作。五個指標包括記賬憑證、賬簿、報表、實訓報告、考勤等綜合因素,根據各項指標具體完成情況,尤其是業務操作的準確性、完整性、規范化來予以評分。模擬實訓考核評價體系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第一,注重學生自評,模擬實訓結束后,要求每個學生對會計模擬實訓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寫出實訓報告,總結經驗,找出不足,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并據此自測評分;第二,通過小組評議考核,對模擬實訓情況進行小結和評價,并盡可能深入探討一些問題。進一步熟悉掌握有關規章制度,鉆研業務,相互學習提高;第三,由實訓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完成模擬實訓的認真程度、實訓課程內容完成質量及實際操作能力進行綜合考核評分。通過以上三方面的總體測評,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變化、出勤、學習態度、自我管理、合作精神、自主學習等,力求對模擬實訓成果有一個全面的評價,促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認識自我,自我教育,自我進步。
參考文獻:
[1]何勤.構建適應專業特征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校內實踐教學體系[J].老區建設,2010.(14).
[關鍵詞] 會計學專業;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結合本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情況及對一些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調查了解,指出目前高校會計學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實踐教學內容單一、實踐教材落后、實踐基地不健全等諸多問題。
1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1實踐教學內容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主要以模擬為主,圍繞會計的操作規程進行動手能力模擬訓練,而且這種訓練,一般是以制造業為主設計的,并且局限在會計核算上,對于其他行業會計核算開展的卻很少,行業單一,內容簡單,并未真正實現對學生業務訓練的作用。
1.2指導教師實踐經驗不足
目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大多是由教授理論課程的教師承擔,高校會計教師大部分直接來自于高校畢業生,沒有參加企業會計實踐工作的經驗,對知識的感性認識不夠,動手能力不強,對企業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財務問題認識不足,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只能靠所學的知識和想象指導學生,缺乏舉一反三、靈活應用、列舉實例的能力,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
1.3實習基地不健全
會計專業實習基地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校內實踐基地條件差,據調查大部分高校尤其是非財經類院校對會計專業實踐經費投入不足,致使校內實驗、實習基地的軟硬件設施不健全;二是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困難,與校外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是多數高校所采取的一種會計實習教學方式,但由于合作方收入與付出不對等,企業一般沒有動力成為高校的會計實習基地。即使學校與一些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簽訂了學生實習實訓協議,但由于企業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數企業不愿意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各個崗位的業務內容和對整個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的理解,造成校外實訓往往沒有實質效果。
目前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還存在畢業論文撰寫不規范,實踐教材仿而不真,學生實習、實驗課程成績考核沒有科學的指標體系等現象。
2完善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措施
2.1構建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需要構建一個既合理又便于實施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以便于對實踐教學作出統一安排。筆者認為,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基本應包括珠算、點鈔、書寫規范等基本技能訓練;針對課堂講解內容進行的隨堂專項訓練;一門課程結束后進行的課程模擬訓練,如會計電算化應用訓練;企、事業單位賬務處理流程應用等綜合模擬訓練;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職業資格培訓;企、事業單位的在崗實習6部分基本內容和組織學生到校外知名企業參觀學習,聘請校外知名專家來校給學生做專題報告3部分輔助內容。使會計實踐教學縱向上形成體系,橫向上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形成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改變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項目單一的現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2配備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又精通實際操作的教師群體。針對高校會計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學??梢圆捎靡韵?種方式解決:(1) 長期聘用或臨時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人來學校擔任專門的會計實踐課程指導教師,豐富教師隊伍;(2) 定期派遣校內講授理論課的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參加實訓,也可以鼓勵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去做兼職會計。
2.3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完善校內實踐教學環境,建設高質量的校內實習基地,重點在于提高學校領導對會計實踐教學的認知程度,加大實習經費的投入,建立多功能的綜合模擬實驗室,建立起能夠模擬企業財務運作過程的實踐教學環境。
加強會計實習教學除在校內實踐環境中模擬外,還必須在校外建立較完整的學生就業實習基地,使學生到企業進行在崗實習。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學??梢詮囊韵路矫嬷诌M行:(1) 學校選擇一些在行業里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小企業建立實習基地,采取定期委派學校專業骨干教師深入企業,為企業進行財務診斷,為企業財會人員后續教育進行培訓等方式,使企業相信與學校合作可以獲得經濟利益,進而可以提高企業接受學生實習的積極性,確保學生校外實習效果;(2) 學校與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等具有研究性的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學生可以在實習基地實習,教師可以依托實習基地開展會計應用研究和會計咨詢服務,進行教學案例及教材開發。(3) 加強與當地的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合作,建立學生實習基地,派遣學生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實習,使學生了解事業單位、政府單位的賬務處理流程。依托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穩定的實習機會,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獲取第一手感性知識,真正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加強會計實踐教學還應該注重畢業論文的撰寫,要求學生的論文一定要和具體的案例結合起來,要求學生以從市場獲得的實際數據作支持,論證自己的觀點;規范實習教學過程,建立健全實習的相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實習資料庫,包括制定切實可行的實習教學大綱和具有一定應用價值的實習教材等。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培英, 馬海鷹. 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 會計之友,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