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3: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堂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物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比較的困難,不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講究教學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有了興趣,才不會把生物學習看成是一種任務,進而會把生物知識的學習當作一種樂趣,這種效果正也是教師們不斷追求的。(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效率提高了就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例如我們在教學“減數分裂”一節內容的時候,生物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課本的相關內容,進行以下教學設計:閱讀教材減數分裂概念,思考以下問題。1)“減數分裂”的具體場所在哪里呢?2)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需要復制多少次、細胞又要分裂幾次呢?3)“減數分裂”的結果染色體數目又是如何變化的。4)原始的生殖細胞減數分裂后能夠形成幾個成熟的生殖細胞呢?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羅列,讓學生根據問題去進行相關的預習思考,這樣他們在預習的過程中也會有目標,根據自己的預習效果再繪制出“減數分裂”的過程的相關概念圖,當他們重點預習這些內容的時候,也有利于教師授課過程中的知識講解;以此來達到教學的最優化。(2)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導言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和動機,特別是具有懸念性的導言最能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得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例如我們在教學“水分代謝”一節知識的時候,我就是設計了這樣的引言進行新課的引入的:把一塊蘿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時間過后它的重量會增加;但是如果把它放在鹽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重量反而會減小了,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過這樣一個比較有趣味性的懸念設置,可以很快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并由此產生了積極的思考,他們探究知識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了,接著教師再把學生的這種興趣遷移到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通過講授、討論,讓學生理解了“水分代謝”的相關知識,進而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創設情境教學
創設情境來提出問題既是一項有效的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有效的情境教學能夠使得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情境創設是很有必要的。(1)通過簡單的情境設置,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在教學“酶的本質”一節內容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對有關酶本質的探究歷程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也可以通過利用巴斯德、李比希、畢西納、薩姆納等科學家的研究過程作為問題情境展開。這樣的情境教學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利用簡單的游戲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對生物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能力。例如在教授“神經系統的組成”一節內容的時候,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分組完成后可以讓學生玩膝跳反應的簡單游戲,當一個同學伸手后另一個同學將左腿置于右腿之上,在1分鐘內讓伸手的同學去觸摸另一同學的左腿,并且觀察其的反應。將學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置身于生物知識的教學之中,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比較的濃厚,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課件的使用
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生物知識和提供教師豐富的教學資源。此外,生物知識的特點也是比較細微、動態并且抽象的,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感性認識,同時又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新穎有趣。(1)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我們在學習“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的內容的時候,這些內容就是涉及了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實驗及微觀領域的理論,由于學生在學校的過程中缺乏感性認識,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放映一段豌豆植株,豌豆花的結構的彩色圖片以及有關植物的閉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視頻,通過動態視頻的播放可以使學生們易于接受和理解異花傳粉、雜交以及自交等的相關概念,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2)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我們在講授“遺傳的基本定律”一節內容的時候,生物老師可以在課前導入一些關于孟德爾的生平軼事,將孟德爾的實驗以及探索的定律的艱難過程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讓同學們通過材料學習孟德爾的不畏艱難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這樣也能激發學生探究生物知識的動力。
四、課后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做好記錄的反饋工作,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
預習能力的好壞,將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影響他們預習的效果。對于預習,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教師不僅僅是要交給他們良好的預習方法,同時還讓要引導他們發現屬于自己的預習方法,提高自身的預習能力。在開始時,教師需要帶著學生進行預習,幫助他們掌握方法。其次是引入競爭,組織交流,展示成績,提高興趣。第一個方法是讓學生掌握預習方法,第二個方法則是激發興趣。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則可以運用預習案來達到目的。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以學定教中重視自學目標的設計
在設計導學案時,必須要注重自學目標的設計,讓學生們明白應該將自學的主要精力放在什么地方,進而做到有的放矢,同時教師應充告知學生采取什么辦法學習,如何提高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朱自清的《春》的時候,在導學案中可以設計這樣的內容:
課堂自主學習內容:(1)把握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盼春——繪純——贊春)。(2)詳細的分析課文內容,哪一些方面寫的最細致,你是如何看出來的。(3)舉出有關春的詩句來表現出春的特色。像“春風又綠江南岸、春陽垂野草青琴,時有幽花一樹明”等等來贊春。
同時,自學目標設計之后,還需要老師的精心策劃為學生點出。如上述的自學目標可以結合導學案,在投影上展示出春天景色等等內容,讓學生從書本和圖冊中找出更多關于春天的故事。
(二)導學案設計應該具備的特點
在設計導學案時需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并且需要體現出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自學時能夠使自己所獲得的知識更加的具有條理性、更加系統。盡量一課時一個學案,以便控制學量,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學生在自學時通常都喜歡根據導學案上的問題直接去找答案,這對他們的能力提升相當不利,因此應該讓問題具有啟發性,這樣他們才會去主動的思考,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還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
要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從學案中優秀學生要能夠感受到挑戰,一般的學生能夠受到激勵,而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夠給從中感受到成功,這樣就能夠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在《羚羊木雕》這一課中,如果導學案中提出的是這樣的一個問題:“閱讀課文,然后回答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這樣的問題缺少一定的啟發性,學生看到這個問題后就會第一時間就會認為課本上有現成的答案,而且認為只需要找到答案就完成任務了,此時他們已經產生了思維的惰性,對他們的自學不利。而如果一開始就從辯論木雕應不應該歸還開始,學生也會積極的找尋資料,為自己做好一辯。
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的點撥解惑不是課堂上的“獨角戲”,以學定教重在引導、點撥,不是把現成的答案壓給學生。需要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盡力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再分析、再討論、再歸納,使學生逐步登上最后一個臺階,得出正確的結論,最終自我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進行解惑,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課堂教學七年級下冊當中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師需要做的并非是完全的解釋課文,更多的是應該像學生提問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戀”這句詩的含義?”等等,教師需要做的僅僅是引導,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找到答案,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對象: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互動情況。研究方法:文獻綜述法、邏輯分析法、比較分析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的基本類型
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以教學主體分類,以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兩類為主,將其細化可分為五大基本類型:
1.教師與學生群體的互動
體育課堂教學中主要以此互動為主。貫穿體育教學的始終,是體育課堂教學達到教學目標、情感目標的重要保證。
2.教師與學生個人的互動
教師與學生個人之間的互動主要體現在體育教學中的提問與回答、個人輔導等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個人對體育的理解和掌握起著重要作用。這種互動對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
3.學生個人與學生個人的互動
體育教學,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有助于掌握體育內容,從而加強學生的認知、拓展思路。
4.學生個人與學生群體的互動
此類互動可以提高學生體育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人際交往和團結合作的能力。
5.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
學生群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主要體現在分組互動。比如,組別之間的評價和競賽,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
(二)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特征
1.在互動情景下,以情感性互動為主
互動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進行的,情景不同,人們的互動方式也會不同,互動本身所蘊含的意義也會發生變化。從師生關系的角度而言,課堂互動的情景通常是“工具性關系”和“情感性關系”混合并存的情景。在體育教學課程中,主要以實操練習為主,教師在輔助學生練習時,除了知識性的引導外,情感性的鼓勵是很有必要的。據證明,在體育教學任務完成中,鼓勵的情感交流比知識性的傳授更有效。
2.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的組織隨機性強
體育課堂中的互動有著鮮明的組織特征。與文化課相比,體育課堂教學隨機性強,學生在體育場所的位置隨時變化,在教師的總體指導下,學生活動以自主練習為主。這就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了契機,此互動隨機性強,但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角色的體驗,以實現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情感目標的達成。
3.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互動形式多樣
文化課程教學中的互動,主要以師生互動為主,學生與學生,群體與群體的互動少之甚少,但是相對于文化課程的互動,體育課程教學的互動就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了。(1)教師的非語言指導在體育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2)學生的合作和組別競賽有助于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達成。(3)不同的體育教學目標,需要不同的教學組織互動。體育課程互動的多樣性,使得體育課程內容豐富多彩,體現了“趣味體育”的特征。
4.體育課堂教學互動,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身體活動來展現的。學生在動作學習的過程中,與教師的交流,與同學的交流,都與學生體育項目技術的掌握有關,并且還能促進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深刻理解,學生能高效地掌握技術。體育活動不僅要鍛煉學生健康的體魄,而且還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其中,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的發生就是其發展的催化劑。
5.體育課堂教學互動,有助于及時反饋信息
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有著與文化課教學不同的特點,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及易犯錯問題,有助于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但也有其弊端,體育教師的能力限制、學生的心理狀態,都會影響課堂效果。體育課競爭性強,會讓部分體育素質較差的學生產生自卑感。但是體育互動有助于解決體育課的相關問題,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活力、有興趣的體育課堂。
一、有效課堂教學的理念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即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發展和學生的當前發展及終生發展。衡量的指標是學習時間(即學習速度的快慢);學習效果(即學習的收獲)和學習體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產生的心理體驗)。
二、從教的角度保持體育教學有效性
1、教學目標的具體化
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生理狀態及能力水平,可操作性強,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走在發展的前面”,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標要“跳一跳、夠得到”,促使學生認定目標,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切實有效的學習。目標的主體是學生,行為活動是明確而具體的,目標達成度要以讓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才能達到基本教學標準。下面關于《綜合素質的提高》一課教學目標可以借鑒:①認識綜合素質,能簡單說出綜合素質對身心發展的作用;②會兩種至三種綜合素質的練習方法;③能簡單說出練習后的情況表現;④能與伙伴合作設計一至兩種綜合練習方法。
2、教學內容的精選化
新課標規定教學內容具有開放、動態及發展的特性,為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師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應對教材科學的使用,或“再度開發”,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運動強度和技能水平,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拋棄、精選及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新課標的精神。教學時將內容分解、分段,讓學生選擇練習,練習不一定苛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嚴格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學過程的靈活化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是可提前預設而靈活加以生成的,是持續的“生成”和智慧的“生成”。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識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點和風格靈活應用各種教法,實現教法的優化結合。教學反思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明得失,實現“再教設計”,才能揚長避短,精益求精。若過分強調“跟我學、跟我做、跟我練”,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則欲速而不達;相反,教師點撥啟發到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合作、持續學習,可能學會的更多?!安恢v先做”效果更好。
4、教學氛圍的和諧化
教學實踐表明,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學習的可能性就越大。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課堂上帶動學生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重視情感投入,增加教學情感色彩,善待體育課程,增強講解、示范導引的感染力和藝術性,良好的教學氛圍水到渠成。
5、教學評價的激勵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為此,在評價學生時要提倡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意學習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過程;不僅要注意定量評價,而且要重視定性評價;不僅要注意絕對性評價,而且要重視相對性評價,建立發展性的多種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減少學生厭學現象發生,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有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可以起到激勵作用。
三、從學的高度關注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1、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精心的課堂設計,嚴格流暢的課堂組織,新穎、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下完成的。教學效果要在學生的身上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學生對示范動作如何觀察,觀察什么,缺少指導,學生“視而不見”,有時雖然看到了,但應該看的都沒有看到。比如一個教師在做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由于忽視了學生如何觀察這一方面,結果學生只是觀察教師是否投中,而沒有觀察整個示范動作過程,本末倒置,降低了演示的效果。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某項體育活動感興趣,對此將傾注更多地時間及精力,產生恒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維,牢固的記憶及豐富的想象。由于體育活動需要付出較多的體力,也較易產生疲勞及厭倦,若有興趣,則會精神飽滿、癡情投入。如中學女生大多不喜歡長跑,但若變為在音樂伴奏下的跑步練習,在生理負荷同等條件下仍然情緒高漲,感覺不到疲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提高。
學生的體育興趣有著年齡特點,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興趣差異。初中階段都喜歡竟技性強的項目,因此,在教學中要安排了比賽竟技方式,可通過“成功教學法”、“教學引趣法”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學得輕松,學的高興,效果自顯。而在高中階段則突出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
3、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組織、評價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生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小學生學性好動,自控能力差,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創新能力難以提高,而多媒體能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這些特點,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發揮巨大的作用。例如,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愛聽故事,看動畫片,并參與其中。在教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
在一座山上,到處都是成熟的果實,兔媽媽對白兔和黑兔說:“家里種的桔子已經成熟了,今天,看誰摘得多,誰最能干。”于是兩只小兔飛快地去摘桔子,黑兔摘了998克,白兔摘了1002克,黑兔說“我摘得多,”白兔說:“我能干”。兔媽媽急了,說:“誰幫我來當裁判?”聽了這段圖文并茂的對話,小朋友興致很高,不約而同地說:“我來當裁判?!敝藶闃返男那樽屗麄冇浻浭窃谡n堂內接受知識。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在數學,特別在幾何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學生從看圖到認識圖形都離不開觀察。在傳統教學方式中,運用教具讓學生觀察,常常因為學生觀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隨心所欲的活動,因而達不到理想的觀察結果。例如我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先讓學生發表意見后,邊演示: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軸,快速將三角形旋轉一周。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在快速旋轉時三角形會形成一個什么形體?這個形體的高在哪里?(如圖)由于電腦畫面能動靜結合,刺激著學生的感官,讓學生仔細觀察,引發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觀察并建立了清晰的圓錐高的概念,這樣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在輕松輸快中掌握了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們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抓住問題的實質。我發現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所表現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學生調用諸種感官,通過創設情景,依靠思維去理解新的知識。因此,我在幾何知識數學中,注重直觀形象,把數學課本上抽象的文學描繪和靜止圖像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動態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例如,我為了使學生對圓的半徑,直徑兩者關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畫出一個圓的直徑。一條光亮的直徑,再畫一條閃光的半徑,讓半徑以圓心為定點旋轉,使它與直徑在一條直線上,并閃動。(如圖)
這種動感的演示,使學生容易形成: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等于直徑的一半這一概念。并且由于學生看到半徑和直徑的運動變化過程,形象而又直觀,因而對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便抽象的知識變得容易理解,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往往會有一題多解,同時,存在分割,移動的方法。而傳統的黑板和粉筆在教學中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而多媒體教學就體現了它極大的優勢,將組合圖形分析得清晰、透徹。
例如在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時,讓學生動手拼,當學生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進行拼擺,顯得有些忙亂時,適當要求學生想一想,你是怎樣拼的?學生有些為難了。這時電腦演示“旋轉與平移”的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把上面這個三角形,逆時針方向旋轉180°直到兩三角形底也成一條直線為止,再把右邊的三角形向上沿著第一個三角形的右邊平移,直至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如圖)
這樣,使學生恍然大悟。
(一)學生方面
1.主體地位意識增強。
新課程改革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就在于課堂上學生的地位如何?!皩W研展拓”四環課堂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忽視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積極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學研展拓”四環課堂上,師生關系是平等合作的,學生的個體差異得到了充分尊重,不同學習習慣的學生甚至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落實。正是因為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所以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2.自主學習能力提高。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以這個認識為出發點,我校的“學研展拓”四環課堂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注重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從學生每堂課自主學習的時間來看,我校的“學研展拓”四環課堂教學模式至少給了學生一半以上的時間去獨立學習。再加上有了根據學生具體學情而精心編寫的導學案,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了相應的依據和保證。正是因為我們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才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可喜態勢。
3.合作探究卓有成效。
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超強效率已經為學界廣泛認可,其可能達到的效果不是類似“1+1=2”的簡單疊加。正因為如此,幾乎每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把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做為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利器之一。我校的“學研展拓”四環課堂教學模式也不例外。在我校課改實驗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我校的“學研展拓”四環課堂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點,準確制定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學生在教師指引下進行個體自主學習,然后再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或質疑,或探究,或思辨,最終形成統一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多向交流,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很好地完成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4.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創造力的源泉。只有不唯書,不唯上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站穩腳跟。所以,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校的“學研展拓”四環課堂也很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我校各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教師都注重知識點的反饋與拓展,正視學生的每一個疑問,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在我們的課堂教學環節中,我們還特地在學完一個知識點后安排了一個組織學生交流反饋的環節,使學生能夠從課內所學延伸到廣闊的課外,很好地拓展了學習的空間。
(二)教師方面
在“學研展拓”四環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當仁不讓的主體,而教師扮演的是主導的角色。從課題研究的理論準備階段起,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就開始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資料,了解掌握影響學生學習因素的前沿資料,為更好地進行課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因為有這樣的充分理論準備,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才能順利地進行由“主體”到“主導”的漂亮轉身。不僅如此,在課題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按照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認真做好本質工作,把研究工作延伸到了教與學的各個環節,利用資料研究、觀測統計、談話交流、調查問卷、求證專家等方式掌握學生學科學習現狀,了解影響學生獨立學習的障礙,為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化、完善做到理論準備。
二、教學模式的基本闡述
“學研展拓”四環課堂教學模式遵循自主學習(學)、合作探究(研)、師生互動(展示)、反饋拓展(拓)四個環節次序展開的教學流程。該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通過課堂教學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最終達成“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環節是四環課堂教學模式的起始階段。這個環節的組織實施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本堂課的成敗。因此,為了保證本環節的順利實施,除了要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外,還要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制訂相宜的學習目標,拿出一份科學合理的導學案來??赡艿脑?,教師還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依據學生現場生成的東西進行二次備課,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方向。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環節緊承自主學習環節,該環節注重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習。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得到進一步培養,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得到進一步增強。為了確保該環節的順利實施,避免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教師要對小組構成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小組成員的分工進行明確,以確保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
(三)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環節其實就是各學習小組在教師組織引導之下把他們的合作探究所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該環節既是對他們的合作探究所得的充分肯定,又是促使他們從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到靈活運用的轉化。
(四)反饋拓展
方劑最初就是臨床醫家有效案例的真實記載,比如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就是一病一方,一證一方;晉末戰事頻發,整理完成了現存最早的外科專著《劉涓子鬼遺方》;唐代孫思邈編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就收錄了他本人長期的醫療經驗;清代溫病盛行,便有了吳鞠通的《溫病條辨》,載方多采自治療驗方。到了現代更有諸多的名醫醫案出版物,為我們方劑學課堂教學提供充足詳盡的案例。如此之豐富的資源,若方劑學教師不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合理的利用,就造成了資源的荒廢。其次,有些病案本身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些學生本人和家人有可能因為疾病接觸或者服用過某些藥方,那么,當他們再次聽到與之相類似的病案,并且對相應的方劑進行系統完善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就會很容易被調動起來。
2方劑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的優勢
病例導入法在方劑學課堂教學中有相當的教學優勢,首先,課堂從導入病案開始有利于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了傳統方劑學“我講你聽”的弊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促進了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其次,學生通過對一個陌生病例的討論,提高了自己綜合分析方劑的能力,很好的鍛煉了臨床思維能力,為以后投身中醫臨床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且,我系開設方劑學課程的專業多數都是臨床專業,早接觸、早適應,這點尤為重要。
3方劑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的研究現況
現如今,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方劑學課堂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還有一些研究者對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中病例材料的選擇、病例課件的制作,以及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等,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案例材料選擇上,有學者提出以臨床常見方,常見病為主,盡量選取學生熟悉,對學生日后的臨床辨證論治能力具有啟發性的病案。也有專家指出要特別注意選擇中醫名家的病案,既要錄用辨證選方正確、療效確切的病案,也要有代表性的誤診誤治的病案。當然,目前的病例導入法也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比如病案在引入時,臨床表現、癥狀體征被教師歸納的井然有序,學生的辨證論治、歸納總結能力并沒有的到有效的訓練,再加上有些疾病在初次或復次治療后的轉歸及預后也沒有詳細的記載,很難讓學生對該方有深刻的理解,掌握也就更無從提及了。在病例課件的制作上,多為口述、文字,更為生動的是由臨床病例制作的錄像。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