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3: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基礎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代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多為單學科式的、成熟的數字化教學,有音樂史、音樂欣賞及視唱練耳等學科,還有一些如和聲、作曲等學科還處在探索及研究階段。單學科的數字化教學是各具特色的。將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各學科的數字化教學進行整合,在其共性的基礎上發揮個性,并統一到一個教學平臺,從而實現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的平臺化管理,從而使音樂基礎理論學科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需要解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其一,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單一學科教學的系統化問題;其二,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單一學科數字化教學問題;其三,多學科數字化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平臺的建設問題。
一、完善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單一學科傳統化教學是數字化教學必備的條件
傳統的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是成熟的、成體系的,那么就要完善各音樂基礎理論學科。將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材、題庫等全部完善,并形成數字化文稿,因為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形式及教學內容不斷地進行更新,將這些數字化文稿形成教學文件,提供到教學平臺,將會大大方便教學,減輕教師的工作量,為教師的教學進度計劃設計提供幫助。
二、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單一學科數字化教學技術解決的思路
音樂基礎理論單一學科的數字化教學問題,一直是數字化教學的熱門話題,很多專家、學者都做過這方面的探討和研究,而最有效的辦法,筆者認為要根據各音樂基礎理論學科的特點進行設計,要找出相同音樂基礎理論學科數字化教學的共性設計,如音樂史、音樂欣賞、藝術概論這些史類課程教學完全可以借鑒其他門類的數字化教學模式。由課件平臺結合聲音、圖像插入等方式解決教學技術問題。而動態音樂基礎理論學科,如和聲、作曲等,要實現數字化教學,一定要以課件平臺為依托結合相關音樂軟件來實現,這也是目前最現實有效的、比較科學的解決方法。單學科的數字化教學為平臺建設的依托、單學科數字化教學技術的解決會為其他相關學科數字化教學掃平道路,因為各學科之間存在著共性的數字化教學問題。
三、多學科數字化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平臺建設的思路
1.單一學科數字化教學管理為平臺做支撐
作為單一音樂理論學科,都有自己的教學文件、課件、題庫、數字化教材等文件,這些文件都需要歸檔、管理,而相對于其他音樂理論學科,這幾方面又是共性的,這樣就為數字化平臺建設提供了統籌管理的依據。各學科的科研、教學團隊等方面的管理,甚至包括學術交流、師生藝術實踐等方面都可以納入到教學平臺進行管理。另外,平臺還可以提供師資等方面的情況,做到全方位的管理。
2.數字化平臺為教師創新教學做支撐
平臺的管理是綜合的、靈活的,具有統籌性的。有了多學科的數字化教學作為支撐,必然會在增進學科教學及管理上有質的飛躍。平臺的綜合性與條理性使音樂理論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會更加全面系統化,從教材到講義,從課件到習題,會更加科學、人性化。各音樂理論學科教師之間通過平臺可以相互溝通、探討、交流,從專業到教學,可以全面涉及。這樣,教師之間必然會相互促進。這種教學相長模式同時也會激發任課理論教師的教學熱情,創造性地授課。教師的創新性教學會不斷將新內容、新知識、新思想帶進課堂,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方式,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數字化平臺是音樂基礎理論學科課程多學科的平臺,也是各科任課理論教師進行學科間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的平臺。由于理論學科都帶有專業性質,任課教師一般只擔任其中一到兩門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平時想要學習相關音樂理論學科以提高自身專業業務能力不太容易,現在可以以平臺為中心,通過登錄平臺就可以對其他音樂基礎理論學科進行學習,這對音樂理論教師師資的培養、專業理論教師教學團隊的培養等非常有利,可見平臺的優越性、重要性,建立數字化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平臺,意義深遠。
3.數字化平臺為學生的創新學習做支撐
平臺化管理是交互性的、師生共同擁有的平臺,教師與學生都可以登錄平臺進行交流、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平臺將大部分討論與答疑安排在課外,延伸課堂教學的互動交流環節。
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建立組群管理,針對不同學生的組群管理因材施教、量身定做,對課程進度直觀掌控。教師還可以將管理權與學生共享,群組之間可以進行討論交流,這樣能夠共同進步,一起提高,重點的問題引起注意,不足的相互彌補。任課理論教師可以直接參與討論進行答疑解惑。另外,每組之間的討論平臺都會自動生成記錄,有的討論是帶有一定的課題性的,為學生的學結,甚至撰寫畢業論文等方面提供思路和幫助,同時也為老師今后的授課及教學科研提供依據。學生可以直接登錄平臺,對各音樂基礎理論相關學科進行學習,因為平臺提供的教學服務是全面的,從課件到視頻教學、從教材到題庫練習,應有盡有,以獲取所學課程之外的音樂理論各類教學資源,拓寬知識面,使學生所學受益達到最大化。
此外,學生還可以隨時登錄平臺和教師直接交流,解決教學中產生或遺留下來的問題,包括學生的一些大膽想法等。這種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提供了幫助,這種教學服務的優越性是直接與間接并行的,也是無法復制的。
綜上所述,數字化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平臺建設的研究會促進音樂基礎理論學科教學的發展,從教學到管理,都會提供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數字化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平臺建設的研究,一定會使音樂基礎理論課程教學翻開嶄新的一頁。
一、提倡知識結構的“三邊合力論”,實現本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多學科綜合性知識、教學實踐與學術研究能力的全面協調發展。
本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是成為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基礎。不可否認的是,與專業藝術院校的生源不同,師范大學、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一些研究生在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較為薄弱。從目前情況來看,此類研究生絕大多數來源于同類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他們不像專業音樂院校的本科畢業生那樣,從附小到附中再到大學,接受過較為系統的音樂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技巧教育,長期在音樂藝術環境中熏染、陶冶,具有較為扎實的基本功,掌握了較為全面的專業知識;另外,由于我國基礎音樂教育較為薄弱,許多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都是從大學期間才開始較為系統地學習音樂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其中大部人具有“重技輕藝”、“重技能輕理論”的傾向,從而影響了專業知識理論基礎的夯實。因此,對于師范大學、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來說,在專業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方面不僅是加深、加寬、加厚的問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補課,補其不足之課,補其欠缺之課,補足其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技巧之課。基于這一客觀現實,筆者認為,在音樂教育專業的研究生教育中,應當開設“音樂學概論”、“音樂形態學研究”和“音樂學術資料的調查與分析”等課程。通過“音樂學概論”的學習,理解音樂學及其分支學科在學科體系整體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學科發展歷史、學科前沿,并以開闊的胸襟、觸類旁通的方法和思路來進行學術研究;開設“音樂形態學研究”課程,使學生以扎實的態度重溫和補充加深“樂理”、“和聲學”、“復調音樂”、“曲式學”、“配器法”等五門課程的西方、中國、現當代的專業知識,為其進一步攀登高峰而夯實基礎;“音樂學術資料的調查與分析”則從音樂學術資料的類別、調查途徑、調查原則、調查方法、調查提綱、記錄方式、分析與使用等方面,引導學生重視音樂學術資料的調查與分析,掌握其方法,為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對于師范大學和綜合性大學來說,多學科綜合性知識的教學是一個有利的條件,因為校園里眾多的院系、專業為此提供了諸多方便,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選修課是幫助學生擺渡到知識彼岸的方舟,多種多樣的講座是傳播知識的暢通渠道??墒牵f不能讓學生因此迷失方向,毫無目的地漂泊在這漫無邊際的知識海洋。而應當提倡綜合性知識學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廣泛性和深刻性。目的性,就是根據研究生所學專業,圍繞著學科發展的需要來選課、讀書,讀經典名著、名篇,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學術品質優良、學術水平高的榜樣和追求。針對性,是要按因材施教的要求,針對學生的優勢、短項,引導他們選課、聽課、閱讀,以求揚長補短。在做學問的路途上切記不能揚長避短,因為對于自己的薄弱點,如果不及時補足的話,任其發展下去,這個“點”就有可能擴展成“面”,這個面還可能變成“窟窿”,甚至于是“懸崖”。所以,有針對性地“揚長補短”應當成為每一位青年學者的警醒之行。廣泛性,是從學生應當具備較為寬厚的基礎著眼來擴大知識面,為攀登學術高峰構筑寬廣堅實的塔基。深刻性,就是應當鼓勵學生選準研究方向的某一點作深入鉆研,掌握打鉆井的方法,積蓄深挖細掘的知識能量,使自己能有所發明有所發現,做出獨特的貢獻。
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F在,許多音樂教育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已經進入到中小學基礎教育師資隊伍中,備課、上課、表演示范、教材教法設計、組織音樂活動等教學實踐能力是一個合格音樂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因為所有教育成效的高低均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培養中要加強音樂教育教學實踐,尤其一些國際著名的音樂教學法,學生不僅要熟悉其理論基礎,更需要進行實踐操練,而根據音樂本體特點設計教法、進入課堂的教學實踐實習課將是所有音樂教育研究生必不可缺的專業學習內容。
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是所有專業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來說,除了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問題意識,尤其是善于洞察并發現“真”問題,不僅關注那些關系到音樂教育價值與發展的理論性研究議題,還要發現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他們還需要掌握學術研究的方法,進行研究方法的訓練和運用,既要有一般方法論的講授,又要有具體方法的傳授,還要有實地調查和對所得資料的分析、綜合、使用能力的培養以及論文寫作方法的嫻熟掌握。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追求觀念創新、方法創新、成果創新,使研究生通過論文寫作實踐鍛煉學術研究能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
二、提倡課程結構的“三邊合力論”,做到學位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互相補充。
師范大學、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教育的課程結構模式和其他音樂專業研究生教育的課程結構基本相同,一般包括學位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等。我們應當認識這三類課程之間的辯證關系,合理安排,充分重視,提倡三者之間的互相補充。
公共學位課程中,外語課是一門值得重視的課程,必須抓得更緊、更實些,要重點培養研究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研究生不僅達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的能力,還具備撰寫專業學術論文以及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聽說能力。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有些學校放松了對外語課程的要求,取消了原來要求研究生達到六級水平的規定。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倒退行為,我們應當把加強外語教學、提高研究生外語水平,作為培養國際學術視野、促進中外學術交流、提高學術研究層次的一個重要基礎環節。要克服那種把外語當成“敲門磚”、“租郵票”的學習傾向,雖然每個學段都有外語考試,充其量只能算是花5分錢去租郵票,考試結束后就不再繼續學習,把租來的郵票還給了老師。結果是,許多學者雖然經歷了大學、碩士、博士、副教授、教授等各階段的外語學習與考試,等于花了5個5分錢,共25分錢,最終卻只買到一張郵票。與其那樣,倒不如每次都下苦功夫真學,學完后不要放棄,利用外語做學問,在大學、碩士、博士三個階段各花8分錢,總共花24分錢就將初級、中級、高級郵票都買到手,將外語用到專業學術研究中,使聽、說、讀、寫、譯達到自如、自覺和自由。
專業學位課是在二級學科或若干個相關的二級學科基礎上開設的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都必須修讀的課程。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來說,可以是音樂教育基礎理論課或有關音樂教育研究方法論的課程,也可以是關于音樂教育學科發展前沿內容的系列講座或音樂教育經典文獻選讀,以便使學生了解學科性質、特點、理論框架、歷史、發展新動向,成為掌握學科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的主要途徑。因此,應當切實保證這些課程的教學質量。
專業必修課應根據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注意課程的體系化、課程內容的合理性與整體功能,體現學科的基礎性、理論性和學科前沿性特色,適應音樂教育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的高、精、深要求。
選修課,既包括音樂專業方向選修課,也包括藝術類其他專業方向的選修課,以及非藝術類的其他學科的選修課。這是充分滿足學生興趣,發展他們的專長和特點的課程,應當鼓勵研究生在本系、本院、本校以及其他系、其他學院、其他學校選修他們喜歡的有興趣的或對他們未來專業發展有益的課程,以充實和擴展其知識領域。并且應當根據各校師資的專長和地域特點、優勢開設學校、地方的特色課程,如:各地的區域音樂史、樂種史、地方音樂、少數民族音樂以及以各校學有所長的專家的優秀研究成果為基礎的音樂專業課程等,使各校、各地方的研究生教育能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培養方式的“三邊合力論”,提倡校內、校外和國際之間的互相促進。
當今時代,雖然局部地區時有動蕩,但是和平、發展、交流、合作業已成為國際關系的主題。同樣,在音樂教育專業的研究生教育中,也應當充分抓住這一有利于學術發展的良好機遇,提倡校內打好基礎,校外廣泛吸收,開拓國際學術視野,開展中外學術交流。
首先,是校內打好基礎。這是根本。因為只有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教和學的主動性、積極性,掌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技巧,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才能談得上對外交流。千萬不能好高騖遠,近廟欺神,因為我們的各個學位點都是經過一定程序審批,達到一定水平才準予設置的,一經設立就必須盡自己的職責去完成各項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
第二,是校外廣泛吸收?!俺哂兴?,寸有所長”,就我們國家的各?。ㄖ陛犑?、自治區)的各學校、各學位點來說,確有水平的參差,特色、優勢不同。一般說來,部屬重點高校、“211”高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的高校,水平要高出一籌。因此,同這些學校進行橫向交流,向其學習,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一些其他大學和學術研究單位也都藏龍臥虎,或者是有某方面學術優勢的專家,或者有某些領先的學術領域、某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十分值得學習和交流。我們在音樂教育專業的研究生教育中,應當提倡資源共享,采取請進來、派出去的方式,廣泛吸收兄弟院校和其他學位點的優秀學術研究成果和特色課程,用于充實自己。多年來,教育部有關部門所組織建設的“資源共享課程”值得參考、學習,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在音樂教育專業的研究生教育中,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課程資源,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提高學術水平。
第三,是開拓國際視野,開展中外學術交流。采取聘請相關學科的國際知名專家來校長期、短期講學,開設專題講座,派遣研究生到國外考察研究、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方式,使研究生能及時了解國際上相關學術領域的研究動態、研究成果和發展新趨向,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同時,鼓勵師生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網絡,通過互聯網查閱國外相關學科的學術資料,關注相關學科的國際學術動態和學術研究成果,使自己的學術研究能與國際相關領域保持密切的聯系,取其精華,不斷前進。
我們相信,只要充分發揮師范大學、綜合性大學多學科、基礎厚、渠道廣的優勢,我們的音樂教育專業的研究生教育就一定能夠辦得更好,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為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音樂教育 聲樂技能 實踐課程
聲樂課程是國內各普通高等學?;A音樂教育 (音樂學)專業的核心內容,其內容是依據培育音樂教育工作者的需要而設置的,涉及非常廣泛,包含聲學、音響學、美學、聲樂理論、舞臺表演等學科范圍,是一門非常具有實踐性的課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基礎教育對音樂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聲樂技能實踐課程在培養基礎音樂教育人才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同時,扎實的聲樂實踐能力已成為評價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聲樂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聲樂實踐課程來實現的,因此,聲樂教學實踐,已成為聲樂專業建設和基礎音樂教育專業教學的一個核心問題。
一、聲樂技能實踐課程的開設現狀
1、聲樂技能實踐課程的設置不合理。在國內高校的基礎音樂教育專業中,對聲樂技能實踐課程的設置不夠細化,較為隨意,不夠系統,缺乏完整的音樂學科體系,缺乏整體觀念,可供學生選擇的范圍非常小。此專業的大部分音樂實踐老師使用師范類的教材進行教學,針對普通高校學生的統編音樂實踐教材較少,而且多數這類音樂教材的編排不夠嚴謹,往往隨意選取曲目,缺乏較為科學的審美性。許多基礎音樂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幾乎沒有機會接觸真正的聲樂藝術,對紛雜繁多的音樂形式與種類難以識別,對不同格調的聲樂作品難以把握。
2、基礎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不均衡。不僅僅在音樂基礎教育領域,基礎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是我國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經濟相對發達,社會更加開放的區域,普通高校的基礎音樂教育也較為深入,生源質量與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較好;但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高?;A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有待進一步地加強,生源很不穩定,基礎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也不夠合理,甚至有些學?;A音樂教育專業的規模逐年減小,形勢非常不容樂觀。此外,很大一部分學生將音樂看作高考的捷徑,為了進入自己心儀的高校,他們往往只把音樂作為跳板,這種現象導致了很多基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不論是基礎素質還是音樂素養方面都不具備優勢。
二、聲樂技能實踐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聲樂技能實踐課程教學是培養基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聲樂實踐能力的主要渠道。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聲樂實踐能力是指學生在掌握聲樂基礎理論以及正確的發聲方法基礎上,為以后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而儲備的能力。具體包括了歌曲演唱、樂器彈奏、課外聲樂活動指導以及聲樂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課程改革的推行,傳統的聲樂實踐教學的設計已不符合新的教學需要。過去的聲樂技能實踐教學以內容灌輸為基礎,教學模式比較枯燥,不能滿足現代化發展對聲樂教育的新要求,很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多元化的聲樂技能實踐教學的設計符合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教學要求,因材施教,進一步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基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多元化聲樂技能實踐教學設計是時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學生的基礎水平是不一樣的,在聲樂教育中,可以設置不同的基礎課程,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進行時間、課程的選擇,學習適合自己的曲目,提高聲樂技巧。
三、強化聲樂技能實踐課程的方法
1、豐富聲樂實踐教學的內容。高校音樂教師在聲樂教學實踐中,重視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可以在聲樂技能實踐課程中,對學生進行細化的分組,將音樂素養相似、存在相同問題的學生劃到同一個聲樂技能實踐訓練小組中,進行小組形式的實踐教學,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糾正聲樂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升教學質量。此外,高校音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排練歌劇片段的形式開展聲樂技能實踐訓練。
2、改善聲樂實踐教學的方法。在高?;A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上,很多學校曾走過彎路,具體表現為:完完全全地模仿專業音樂學院的辦學模式,結果培養出來的學生既不像專業演員,也不具備從事基礎音樂教育所需的綜合素質。與聲樂專業不同,在對基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要注重學生作為音樂教師的角色。要求高校音樂教師在聲樂實踐課程教學中,注意對聲樂教學方法的優化,及時改變那些傳統的不合時宜的教學方法,避免單純的聲樂訓練模式。高校聲樂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形式的實踐教學,比如,在日常的聲樂技能實踐課程中,除了單純的聲樂技能練習,可以增添學生之間或者與聲樂教師之間相互評價的環節,由此可以加深基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對聲樂實踐的深刻認識,也可以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輪流做老師,向學生授課,互換角色,之后大家相互評價,取長補短,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提前進入教師這個角色,熟悉音樂課堂的授課環節、授課語言,為將來參加工作奠定基礎,又有利于學生以中小學生的角度審視和評價聲樂講解的效果,以最直觀的形式提高授課效率。
聲樂教師要在聲樂技能實踐課程中多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聲樂教學設備,引進專業的評價機制,增加學生對聲樂技能實踐的認識,進而拉近基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與未來聲樂工作的距離。
3、重視聲樂理論課程與聲樂技能實踐課程的聯系。理論知識是聲樂學習的基礎,過去的教學設計有局限性,基礎知識與實踐經常割裂開來,影響了學生的表演積極性。教師可以先整理聲樂教學中的基礎理論知識,做一個分類。然后分析學生的特點,這是對基礎理論知識科學教學的重點,了解學生的特質,按照學生的特點傳遞相應的聲樂理論知識,區別劃分,區別教學。在教學中要及時觀察和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糾正不合適的教學設計,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使學生的實踐和理論學習能夠結合在一起。另外要拓展聲樂曲目的范圍,聲樂曲目不能過于單一,也不能太過簡單或者復雜,更不能只是簡單地增加數量,要注重多角度全方位地拓展曲目??梢詫⒚窀琛騽?、通俗歌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可以添加外文曲目,通過豐富的曲目題材,提高學生綜合聲樂技能,使學生在不同的種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在表演上,重唱、合唱以及獨唱都要有所涉及,綜合培養學生的聲樂技巧,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
結語
普通高?;A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技能實踐課程教學應該從充實課程的內容、創新聲樂實踐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聲樂技能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添設聲樂技能實踐課程的邊沿課程,只有做出這樣的改變,才能使得聲樂技能實踐課程在高?;A音樂教育專業中發揮作用,從而體現出在高?;A音樂教育專業開設聲樂實踐課程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龔永紅.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改革思辨――踐性音樂教育哲學之維[J].中國音樂, 2014 (03):153-155+178.
[2]聶國紅.構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體系[A].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邵陽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2008[C]. 2008:3.
[3]尹愛青.“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高師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A].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學學會、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學學會、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2006:6.
【關鍵詞】音樂教育 教學法 教材
《音樂教育與教學法》一書自1991年10月第一版發行至今15年了,這15個年頭是我國音樂教育迅猛發展的時期,對于學校音樂教育而言,其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深化是此前我國音樂教育的任何時期都無可比擬的。為此,此書的修訂版于2006年10月應運而出,并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音樂學院前院長李西安教授認為,“該教材的初版,就已經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敢于針對音樂教育改革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的品格和水平。這不僅是該教材在16年的使用中,受到各地音樂院校及師范院校廣泛歡迎的重要原因,也為它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該教材在修訂過程中,著重吸收和補充了最近一、二十年國內外特別是國際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最新成果,使其成為當前我國音樂教育學領域中的一部具有學科體系完整性、學科理論創新性和學科教學實用性的優秀教材”。(李西安,2006)
那么修訂版教材有哪些突出的特色呢?本文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簡要介紹:
一、構建音樂教育研究框架
修訂版教材在總體建構上有了很大擴展,由舊版的八章擴展為十三章。根據筆者閱讀比較,除了“國外音樂教學法”一章內容變動不大外,其他各個章節均由于音樂教育的快速發展而補充了新的內容,與舊版教材相比已經“面目全非”,這實質上也表明此新版教材由表及里都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該教材站在國際音樂教育發展的前沿,構建了音樂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論框架。全書可分為基礎理論、教學技能、教育實踐三個部分,它們分別起到明確音樂教育的目標結構、闡明音樂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優化音樂教育的實踐行為目標的作用?;A理論部分在原有的緒論、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簡史的基礎上,增加了“音樂教育哲學”、“音樂美學與音樂教育”、“音樂人類學與音樂教育”三章,實踐部分則在原有的音樂教學原則、教學法及音樂教學工作的基礎上拓展為全新的“音樂教育課程”、“音樂教學領域”、“國外音樂教學法簡介”、“其他類型的音樂教育”、“音樂教學評價”、“音樂教師教育”、“音樂教育實習”、“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結構。
二、系統地梳理音樂教育基礎理論
該教材系統地梳理、介紹了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如在“音樂教育哲學”一章中對幾種不同音樂教育哲學觀的引介,在“音樂心理學與音樂教育”中對有影響的西方音樂心理學流派的概述,在“音樂人類學與音樂教育”中對人類學成長的追溯,在“音樂教育簡史”中補充了“當代國際音樂教育發展的動向”這一音樂教育的當代史等等。在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的介紹方面也避免了以往理論書籍艱澀難懂的文風而選擇了化繁為簡的普及性話語,如教材從討論“什么是音樂教育”、“什么是美育”入手,讓學生建立音樂教育的基本概念。在音樂教育的概念方面,既強調了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又進一步指出音樂教育包括社會音樂教育等廣闊的空間;在美育的概念方面,既強調審美活動在音樂教育中的不可或缺,又強調“育人”為美育的根本目的。因此說,這是一本視野開闊、深入淺出的好教材,對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來說,這亦是步入音樂教育研究門檻的一本很好的導引書目。
三、理論與教學實踐和政策相結合
音樂教育各類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優化音樂教育的實踐,該教材充分體現了音樂教育的實踐性特色,如果說音樂教育哲學、音樂美學方面的學習,是為了深化學生對音樂教育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探索,那么音樂心理學、音樂人類學以及音樂教育簡史,則是拓展學生音樂教學理論知識、音樂文化歷史視野所不可或缺的;而實踐部分則以課程理論為引導,結合世紀之交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課程標準制定與實施的實踐,從音樂課程、教學領域、教學法、教育類型到音樂教育評價、教師教育、教育實習以及研究方法逐一講解,力求培養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實際教學能力。
四、結合國內外最新音樂教育研究成果
修訂版教材吸取了近年來國內外最新的音樂教育學術研究成果,但本教材不是這些成果的簡單堆砌,而是緊扣“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為出發點,以學生將來的實際工作實踐為根本目的為主線來組織教材的內容的,充分考慮到一個未來的音樂教師腦子里可能出現的問題。力求在學科入門的基礎知識與最新的研究成果之間,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五、具有豐富的配套音響資料及課件
假如說口傳心授和文字印刷分別處于第一、第二傳媒時代的話,修訂版教材的出版時間則處于“第三傳媒時代”(謝嘉幸,2006),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其充分發揮了作為音樂教育教材的特色:該書配有全套的多媒體課件,每一章節都配上了豐富的音樂音響、教學影像以及具有豐富內涵和教育意義的影片資料,使該教材的理論教學更為生動,實踐操作更為具體。
六、新穎的體例格式:導讀與引申
該教材采用了新穎的體例格式。如每一章開篇都有“本章細目”,將每一節的標題以及談哪幾個問題都層次分明,使讀者一目了然;細目下面是1~3條與本章內容相關的名人名言,如“音樂教師教育”這一章的名言是:“做一個好的老師要比做一個布達佩斯歌劇院的導演還要重要的多。對于一個不好的導演,失敗的是他一個人。對于一個不好的老師,他會持續他的失敗30年(從他開始工作到退休為止),將會扼殺30批兒童對音樂的熱愛。――柯達伊”。名人名言就像領航的燈塔,點明了每一章的理念和重要內容,更好地引發了讀者學習的興趣并時刻在提示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有的使命感。每一章的正文后,都附有“基本概念”、“討論思考”、“參考文獻”、“相關鏈接”四個部分,前兩個部分是對讀者學習的簡要測評,便于讀者復習、鞏固基本概念和知識;后兩個部分則規范地列出了參考書目和推薦書目、網站,其中羅列了大量國內外音樂教育領域的論文、著作和知名網站,對于讀者進一步學習研究起到了導航的作用。
一、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應主動適應基礎音樂教育改革
1. 應注重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正確的、堅定的思想觀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具有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能表明自己的音樂觀、教育觀和教育思想;能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來鑒別、評價音樂藝術作品,幫助學生從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形式美各個方面來欣賞、理解音樂,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2. 強化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
音樂教師應具有“講、寫、唱、奏、演”五個方面的能力?!爸v”是指教師具有較強的音樂課堂教學能力;“寫”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板書能力,二是指撰寫工作總結和科研論文的能力;“唱”是指教師的歌唱能力和自彈自唱的能力;“奏”是指教師的鋼琴伴奏能力和器樂演奏能力;“演”是指舞蹈表演能力,教師開展課外音樂活動和音樂“第二課堂”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這樣的一些知識和技能:聲樂技能與歌曲演唱,鍵盤樂的彈奏與即興伴奏民族舞蹈與兒童舞蹈編導,合唱隊訓練,指揮常識,少年鼓號隊訓練,文藝晚會的排練,組織與節目排演,良好的樂理,較好的口才和組織能力等。
3. 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要懂得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熟悉各種著名的教育思想體系和方法,用以指導自己的音樂教育實踐;掌握并能運用基本樂理、和聲學、曲式學、中外音樂史等有關理論知識,來指導欣賞、合唱、合奏等能力;要掌握系統的音樂理論知識;具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一或兩門的外國語言;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工作和學習;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
二、改革建議
1. 建立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以中小學音樂教育為出發點。要改革不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課程內容與形式,建立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聲樂教學中,要“唱”“教”結合,也就是說既要讓高師教育專業的學生自己會唱歌,又要學會教別人唱歌。不僅要掌握聲樂藝術規律,而更需要掌握聲樂教學規律,以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需要。此外,高師的聲樂教學課程應糾正重技能、輕理論的偏向,在適當開設原有的技能小課的基礎上,增設和充實以聲樂基礎理論和教學法為中心環節的教學內容。
2. 挖掘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潛能,改進教學方法
(1)高師音樂教育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是運用“傳授”和“灌輸”的方式,這種方法沒有把知識、技能技巧的學習和教學能力的培養有機的融合起來,貫穿在學習過程中,而且在時間安排上將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分開。學生在大部分學習時間里很少主動意識到自己的未來角色及其與現在學習的關系,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學法課程學習和畢業實習時才開始體驗教師角色,才開始對自己是否已經具備教師素質和能力有所認識。作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僅會彈會唱是不行的,關鍵是學會怎樣教人會彈會唱??筛鶕W生的程度編成若干學習小組,相互講解、輔導,激勵學生的自我求知欲和主觀能動性。變“教會學生”為“學生會教”,求得知識與應用的統一。
(2)在高師音樂教育中,應提倡“基礎理論相互滲透,基本技能交叉運用”的教學原則,比如講“合唱”貫穿“和聲學”,融入“和聲”的知識;練“視唱”時增加鋼琴曲的“旋律”;上“鋼琴”課時鍛煉“視唱”的能力。這樣就使學生在單科知識的學習中,增加多維的視角,進而提高了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3)高師音樂教育應該是“通才教育”基礎上的專才教育。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需求尋找相關的結合點。這樣就避免了教學中偏于“專、深、窄”的現象。特別是技能課教學中,有些教師一味的求深,讓學生不合實際地練大型曲目,其結果只能是“一學期唱幾首詠嘆調,一年彈幾首奏鳴曲?!毙枰獜娬{的是在多能的基礎上去實現“專”,力求“通才”與“專才”的統一。
[關鍵詞]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 文化素質 專業素質
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量極度擴張,社會分工更為細化,沒有人能成為通才、全才。那么,人才之間的競爭,其核心是什么?毫無疑問,當屬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高級人才的預備隊,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21世紀祖國建設的棟梁,他們的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現代義化事業的進程,關系到我們的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培養思想高尚、文化深厚、專業精深,身體心理健康良好的跨世紀大學畢業生,是時代與民族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與莊嚴使命。
實踐證明,音樂對學生優秀道德素質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作為從事音樂教育的我針對這些下面我們談談關于當代高師音樂學學生的一些素質培養問題。
一、高師音樂專業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
提高思想品德的素質的培養是作為每個大學生都必須具備的。音樂新課程標準中音樂課程的價值首先就體現在其審美體驗價值。音樂教育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培養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效果。高師音樂專業學生是未來的音樂教育者,承擔著傳播人類音樂文化,開發人類智慧,培養人類高尚情操的神圣職責,因此,高等師范院校必須格外注重音樂專業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梢詮囊韵聨c開始入手:第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及形勢政策教育,建立由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參與的立體型的德育工作體系;第二,進一步做好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排解各種心理障礙,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也是關系到新課程標準核心問題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即師德、師風教育。
二、高師音樂專業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未來的音樂教師。因此,除了要求其對音樂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外,他們還應具有較為全面的文科知識結構:如較高的音樂理論素養,一定的美學修養、一定的人文知識和一定的其它藝術常識等。這種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教書人質量的優劣,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其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藝術人生。藝術類學生往往在文化素養或綜合素質上比較薄弱,知識結構偏專、偏窄,這是藝術教育專業尤其要重視之處。
首先,人文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音樂作品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學生在唱歌曲,奏樂曲時必須對音樂作品有一更深層的認識,如果人文素質偏低,則會對音樂作品的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
其次,文化素質也是音樂教育的基礎,一個文化基礎很差的高師音樂人才,即使嗓音條件再好,也成不了歌唱家,更談不上成為教育家。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好音樂基礎理論,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還要提高外語述評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這是多媒體教學、數字化教學、遠程教育、學習借鑒外國先進教育體系和教學方法的強有力工具。
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
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但目前相當一部分高師音樂專業的畢業生進入到中學以后,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教學,指導課外活動,他們很難適應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工作,這與畢業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專業知識面狹窄、全面素質和全面能力不高有很大的關系。
專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大學教育的永恒主題。一方面,要提高音樂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質。另一方面,必須提高教育的基礎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素質。音樂教育是普通教育的組成部分,在基本屬性上它屬于教育的范疇,作為教育體系的一個分支,又具有許多特殊性,這些特性既有別于音樂工作的其他領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論所涉及,它是跨于音樂和教育之間,具有音樂專業特征的知識體系。第三方面,必須提高藝術實踐能力。音樂藝術是一種直接經驗,應該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把親自參與作為獲得音樂美感體驗,形成音樂審美能力,提供綜合音樂素質的主要手段,達到課程價值的實現和學生的終身發展。高師音樂教育不能只強調課堂教學的秩序性,應該特別重視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四、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教育實踐技能素質的培養
一直以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理論課程大多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法,采取“滿堂罐”,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高師音樂專業學生必須掌握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運用探究法來加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等,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觀看學生模擬教學錄象并進行分析、評價等新穎的教學方法。當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學生嚴重缺乏教育教學的實踐,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互脫節,這樣,不但不利于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學生也難以感受到教師角色,而且學生在學習音樂教學理論時容易產生盲目性和抵觸心理,因此,必須盡可能地為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機會,實習和參與中小學課外活動的指導。還有就是實習時,盡量做到零整結合,分散安排,最大限度地發揮實習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到教育實習的重要性,并從中得到鍛煉。
新一代高師音樂專業學生只有將思想品德、文化素質、專業素質以及教育實踐技能等多方面素質的培養重視起來,才能自信地迎接新的挑戰。新世紀,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面臨著走出陰影、回歸本土和放眼世界三項繁重的改革任務。這三個方面各自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當然,也不可能心急的。只有完成這三項任務,高師音樂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才能符合新的時展要求。
參考文獻:
[1]國家教委.關于印發《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通知[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耀華.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改革[J].音樂研究,2002.
[3]劉沛.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問題[J].中國音樂,1997.
[4]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編.文化素質與人才成長.高等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雙導師制
藝術碩士培養模式是指在現代藝術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為了實現藝術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所采用的特定標準的構造樣式及運行方式。藝術碩士培養模式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同時又具有泛型性,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又因為培養模式是一個系統,所以它包含著一些固定的要素,即導向性要素(即培養目標)、組織性要素(即培養過程)、調控性要素(即培養考核)。因為培養模式具有泛型性,所以一經形成便可以為培養單位所遵循。但培養模式一經形成之后,同時也具開放性。也就是說,培養模式不是僵化不變的,培養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不斷以開放和改革的態度探索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培養模式。
一、重慶師范大學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的指導原則
重慶師范大學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的宏觀指導思想是:“密切與音樂行業接軌,注重音樂藝術實踐,突出音樂職業導向?!痹谝魳匪囆g碩士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堅持了以下原則:一是注重培養模式與行業標準密切接軌。學院邀請了遵義演藝集團藝術總監王小平、重慶高戈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閻旭、重慶市廣播電視集團(總臺)頻道總監寇錦等業界精英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并參照相應行業標準設計課程模塊。二是注重知識發展性與職業導向性的密切融合。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具有學術性的價值取向,這是藝術碩士教育不同于一般意義的職業藝術教育的根本所在。藝術碩士教育培養的不僅僅是藝術行業精通技巧的從業者,而且是藝術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兼備的復合型高端人才。三是突出藝術職業崗位能力和藝術職業素養的培養。著力加強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實踐學分權重。聯合藝術創新實踐基地,充分利用各基地的師資和硬件設施以及其他資源,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二、重慶師范大學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
音樂藝術碩士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系統音樂專業知識,適應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音樂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音樂表演、音樂創作等領域的專門人才。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必須符合這一培養目標的需求。為了有效地實現這一培養目標,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經過理論探索與教學實踐,逐漸摸索出“人文綜合素養+專業理論基礎+藝術實踐+創新創業能力”的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在這一培養模式中,培養目標是導向性的要素,是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對培養工作進行檢驗的立足點。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是培養過程,也就是組織性要素。畢業環節則是對整個培養過程的最終考核,也就是調控性要素,通過這一環節檢驗所培養的學生是否達到了培養目標的要求。
(一)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的課程內容和教學安排
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以音樂藝術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基于“面向社會、服務地方需求、促進音樂事業繁榮發展”的理念,構建了“2+1”的課程體系,即理論課程、實踐課程+行業實訓,實踐環節以課內實踐、專題創作實踐、作品展演、行業實訓等多種不同的方式完成。根據藝術碩士教指委頒布的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2015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指導性方案),藝術碩士(音樂)的課程類別為公共課、專業必修課、實踐環節、選修課。重慶師范大學藝術碩士音樂領域各類課程的學分數及所占比重可參見表1,公共課與專業必修課見表2。在重慶師范大學音樂藝術碩士課程中,文藝理論、藝術原理、音樂藝術實踐、音樂心理學、音樂美學等課程屬于理論課程。專業主課、高級視唱練耳、音樂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等課程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音樂藝術實踐屬于純粹的實踐性課程。學院要求這一實踐性課程的考核形式為音樂會或實踐性成果的展示。比如,對于聲樂方向的學生,培養方案要求他們必須開兩場音樂會,方能獲得該門課程的學分。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將音樂藝術實踐類課程納入必修課程中,并占有一定的比重,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滿足培養目標的需要。此處的實踐課程同獨立實踐環節不同。獨立實踐環節側重的是總結性評價,是對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最終檢驗。而必修課中的藝術實踐類課程側重的是對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形成性評價。實踐類課程可以在課內進行,也可貫穿于課外活動中;可以在校內進行,也可在校外的實踐基地進行。為了增強學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創意表達和風格呈現方面的能力,學院開設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作品分析、視唱練耳等課程。在培養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理念和美學觀念,而很多學生在本科階段并沒有接受到這方面的學習和訓練?;诖耍貞c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培養方案中開設了音樂美學課程。音樂心理學類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應對音樂表演中一些較為復雜的心理問題,比如,音樂創作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演出中的怯場等。開設音樂作品分析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通過分析方法的掌握,使得他們能夠很好地在表演中呈現作品,在創作中把握好作品的風格特質。此外,學院還開設了一門視唱練耳課程,幫助學生解決音樂表演過程中的音準問題。除了必修課程中的音樂藝術實踐課程,還有獨立實踐環節,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專業能力展示(畢業音樂會)三項內容。該校的培養方案要求在藝術實踐基地的行業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一年,同時學位論文(設計)須建立在藝術實踐基礎上。該校藝術碩士培養實行雙導師制,由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共同承擔培養任務。學生修完培養方案所要求的課程,通過學位論文(設計)答辯,同時還須通過藝術行業職業資格認定,方可畢業授位?!?+1”課程體系即兩種課程(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加上行業中的實習、實訓,更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音樂藝術碩士培養模式的實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