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1: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消費經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市場細分,消費心理,中式服裝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服裝特色的服飾文化正逐步在設計界嶄露頭角,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源自生活,有著純樸的藝術樣式,在時尚舞臺上顯示出其獨特的生命力,是設計靈感的寶貴源泉,成為服裝設計風格中的一抹亮色。近年來,以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元素為依托的中式服裝品牌無論是在款式的多樣化、服裝的品牌化以及市場化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相比于國外品牌,國內服裝品牌在品牌意識和市場意識方面、在市場營銷手段和市場運營水平方面都顯得略遜一籌,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終端消費需求為著眼點細分市場,充分了解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特征,根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設計適銷對路的產品,才是提升企業競爭力、成功運作中式服裝品牌的關鍵。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細分市場是熟悉市場的前提。市場細分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可以運用的變量也很多,營銷學上比較常用的重要變量有地理變量、人口統計變量、心理變量、行為變量等,不同的細分變量有著不同的細分結果,營銷人員一般要根據經驗并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細分變量。細分后的市場必須具有可衡量性、可達到性、實際價值性和行動可能性四個特征[1]。由于人口統計變量的易衡量性和其與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使用頻率等因素有密切聯系,常用人口統計變量區分消費群體,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上海中式服裝市場,初步選擇性別、收入、年齡3個代表性人口統計變量為基礎細分市場,分析每個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行為與消費心理特征,在此基礎上,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過對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生活態度、消費方式等方面的調查,進一步找出將消費者分群的內在因子。以下分析均運用SPSS Statistics17.0進行統計分析。
1 以人口統計變量細分市場
1.1細分市場
通過設計調查問卷**,選擇性別、收入、年齡3個代表性人口統計變量初步細分市場,問卷發放400份,實際回收394份經濟論文,有效問卷394份,頻數分析結果如表1:
表1人口統計變量頻數分析表
性別
頻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男
153
38.8
38.8
38.8
女
241
61.2
61.2
100.0
合計
394
100.0
100.0
月收入
頻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2000元以下
131
33.2
33.2
33.2
2001-4000元
38
9.6
9.6
42.9
4000-8000元
105
26.6
26.6
69.5
8000元以上
120
30.5
30.5
100.0
合計
394
100.0
100.0
年齡
頻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18-25歲
34
8.6
8.6
8.6
26-35歲
111
28.2
28.2
36.8
36-45歲
184
46.7
46.7
83.5
45歲以上
65
16.5
16.5
100.0
合計
394
句子之間,除了內容的連貫以外,還要注意語氣的呼應。語句之間缺乏條理性,主要是思維邏輯方面的問題,語氣的前后呼應,則主要在于語言技巧。在經濟論文寫作中,加強語氣的呼應,使上下文銜接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恰當運用銜接性的語言。銜接性的語言,以連詞為主,還包括某些代詞(這里、這樣、那樣等)、副詞(顯然、誠然、其實、同時等)和某些固定詞組(實踐證明、顯而易見、由此看來、總而言之等),此外,還有一些承接性的習慣用語,如“在這里”、“所謂……是指……”、“這就是說”之類。這些詞語許多就是復句中所用的關聯詞語,也有一些是只用在句群之間的。銜接性語言具有兩種功能:其一是表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其二是使語句前后銜接。因此,缺少了必要的銜接性語言,語氣就不連貫。例如下面這段話:“作為經營和運用貨幣信用杠桿的職能機構,①要適應市場經濟對信用高度集中的要求。②要適應市場機制要求靈活運用信用,人民銀行應在這兩方面發揮其調節作用和紐帶作用。③不論社會制度如何,貨幣信用的高度統一集中,已成為當代一切國家經濟活動的必然趨勢,信用活動都已為該國中央銀行加以有效的駕馭。我國社會主義銀行當然更應如此。”這段話的意思是清楚的,句子的排列順序也沒有什么問題,但讀起來卻不大通暢,總覺得疙里疙瘩。如果我們在①、②和③處分別添上“既”、“又”和“事實上”,讀起來就通暢多了。句子與句子的邏輯關系并不一定都要用關聯詞語來體現,不用關聯詞語而讓讀者去體會這種關系的叫做“意合”。在口頭表達中,意合的現象比較多,書面表達就比較少,這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同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可以用意合方式的卻過多地使用了關聯詞,也會影響語氣的通暢。第二,利用代詞稱呼。為了在語氣上呼應,除了運用銜接性詞語外,還可以利用代詞作呼應。因為代詞和它先前所代的詞語有一種自然呼應的關系,所以當我們讀到代詞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把它和前面的所稱代的事物聯系起來,從而使文氣銜接,上下貫通。請看下面這段話:“在銀根放松時,由于貸款利率偏低,加之軟約束又沒有得到硬化,企業進入資金市場的熱情往往并不高,它們通過種種手段最終常常能得到貸款。這顯然不利于資金市場的發展。”這段話里用了“它們”、“這”等代詞。通過這些代詞的前后呼應,使我們讀起來覺得既流暢又簡捷,連貫感也非常強。如果把這些代詞統統換成它們所指代的詞語,行文會顯得口羅嗦,自然語氣的連貫就更談不上了。代詞除了稱代的作用外,還起著關聯詞語的作用。在所有的代詞中,“那么”、“這樣”的銜接作用更為明顯,寫作的時候,它們往往是我們行文的助手。
二、應避免語言穿插過多,回復過大的現象
要想經濟論文的語言通暢,就要使論述的各要點之間保持連續性。有的人喜歡說繞圈子話,從一點扯開,說了半天才回到本題上來,這樣的語言當然是不會連貫的。例如下面一段話:“所謂‘另一種匯價出現’的問題,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從非貿易收匯來看,一些人主要認為,非貿易收入外匯后,一部分換成人民幣,另一部分換成外匯券,而這些外匯券在黑市上兌換人民幣,黑市交易在目前情況下還不能夠完全取締,但是國家曾明文規定,外匯券兌換外幣必須憑外幣兌換外匯券的‘兌換證明’,與國家規定的匯價不一致。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且不談黑市交易的法律性質問題,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外匯券的購買力高于同等額度的人民幣的購買力,使用外匯券能夠買到較為便宜的商品和勞務?!弊髡咴陉U述自己的觀點時,卻繞了一個很大的彎子,這樣當然令讀者感到吃力。在論證中,先“退一步說”的情況也是有的,但是穿插過多,回復太大,闡述同一論題的語句之間的間隔過遠,就會造成上下文的脫節。上段話中前一部分畫橫線的語句應該移到下文適當的地方,后邊畫橫線的可以刪去,也可以用括號括起來。只有這樣,文章的脈絡才清楚,語言才連貫。經濟論文的上下文之間應該有明確的邏輯聯系,這種聯系如若受到破壞,語言的連貫性也隨之受到破壞。上面那段話多少反映了口頭表達時即興思維的特點??陬^表達時對語言銜接的要求比較低,而且帶有即興的性質,說話人往往愛從一點生發開去,繞了一大圈才回到本題。如果我們完全按照自己說話的習慣來寫作,就很容易出現這類毛病。
論文關鍵詞:植入廣告,服飾景觀,生活方式
大眾傳媒首先是通過電視廣告的形式來塑造消費意識的,而電視廣告又是以文字、圖像等符號形式來作用于受眾,影響消費者的。按照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爾特的觀點,大眾傳媒是將商品的含義升華為一種“神話”,即人們會將商品等物的含義神圣化,進而產生信賴的感覺,這個過程是商品—符號—意識形態三者之間的轉換過程。電視廣告的敘事方式是將具體的商品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對某種價值觀念的追求緊密聯系在一起,用某種商品營造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暗示了一種形而上學的意義——消費某種商品,你就能夠實現自我價值。這一消費過程便實現了從簡單的物質消費到精神價值追求的轉化。
電視綜藝節目作為傳播大眾文化的主陣地,當前又處于空前繁榮的燎原之勢,必然成為廣告商們爭相投放的市場,而真人秀的節目形態較好地還原現實場景,貼近實際生活,節目內容涉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是最適合植入廣告的綜藝節目類型。尤其是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接收方式使得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做植入廣告。
如浙江衛視大型明星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中植入廣告產品品類覆蓋電商、數碼、服裝、汽車等多個領域,植入形式多樣,注重冠名商、特約伙伴等企業植入權益在節目內容中的深度融合。在第一期節目中,共有35個品牌參與了合作,累計植入廣告曝光341次,累計時長874秒。明星們喝著RIO雞尾酒、秀特步跑鞋、身穿海瀾之家服飾,這些品牌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
2 營造視覺景觀 引領消費潮流
電視綜藝節目還通過主持人和嘉賓的服飾穿著營造視覺景觀,引領消費潮流,如今電視綜藝節目的制作可謂精益求精,力求達到影院效果,提高受眾的心里卷入程度和參與度。因此,電視綜藝節目在影視服飾上也是精心設計,匠心獨具,在熒屏上構筑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著觀眾的眼球,引領了消費時尚,同時也參與了節目的敘事,成為節目中一個獨特的敘事和表意的元素。
如《奔跑吧,兄弟》中跑男成員們身著純色超人T恤,黑色緊身褲,時尚跑鞋、墨鏡等服飾在線上熱銷,成為消費者的熱門之選。另外根據每期節目的主題和敘事特點節目組還專門為主持人和嘉賓設計了款式多樣,經濟論文風格迥異的服裝,參與節目的敘事,以詮釋和表達不同的節目主題。如第二季第四期中,節目組刮起了20世紀80年代的復古風,蛤蟆鏡、花襯衫和尖頭皮鞋,鄧超不僅身著浮夸喇叭褲,而且現場大飚霹靂舞,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80年代的街頭,勾起了觀眾心中無限的回憶。節目將消費文化巧妙植入節目文本中,緊跟時代潮流,暗示了2015春夏時尚趨勢。
3 掀起奔跑旋風 誘導生活方式
電視綜藝節目在傳播消費主義文化的過程中對受眾的巨大影響尤其體現在對受眾生活方式的消費誘導上,所謂生活方式的消費,是指總體的消費或者是配套的消費,作為引導消費的大眾傳媒不斷提出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觀念來吸引大眾,這種消費模式和消費觀念塑造出全新的社會時尚形象,從而對受眾的日常生活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觀眾會不自覺的開始接受新的消費觀念,效仿電視中消費行為。
如《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節目中,《奔跑吧,兄弟》聯合新浪微博開展了“奔跑2015”陽光跑道公益健行計劃,通過每周完成指定20萬千米的奔跑里程來推動“奔跑2015”陽光跑道公益計劃,募集資金為貧困學校修建基礎設施。這一活動更是得到了網友們的積極回應,參與人次破億,全民為愛奔跑260萬千米,節目所掀起的奔跑旋風席卷全國,誘導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4 結束語
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這股興起于西方世界的消費主義文化風潮在電視的面紗下正席卷全球,通過議程設置和文本建構推行歐美的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在電視綜藝節目形形的視覺沖擊和廣告轟炸下,電視構造了一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擬態環境,這種符號現實與客觀現實存在巨大差距,受眾在無形之中被涵化,掉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
因此,受眾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建立健全理解電視信息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正確對待電視信息的沖擊和影響,對電視傳播的消費文化做出反思性乃至對抗性的解讀,以此來規避電視傳播的消費主義文化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黃匡宇.廣播電視學概論[M].3版.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論文關鍵詞:中國-東盟,雙邊貿易,制造業,CGE模型
一 引 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進一步改變了全球資源配置的方式,使得世界經濟競爭出現了許多新形式和新內容,東盟①就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結果,他是東亞地區為實現本區域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聯合起來在本區域內優化資源配置的形式,這是東亞自身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東盟作為中國重要的鄰居,在中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自然非同一般。加強與東盟國家的政治經濟交往實踐,努力發展與東盟關系,對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首先,東盟國家快速發展的經濟,將進一步拉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在1997年的前30年里,東盟平均經濟增長率為6.2%,遠遠高于發達國家。亞洲金融危機過后,東盟各國采取積極措施,經濟步入復蘇。2000-2004年東盟經濟整體的年均增長率恢復至5.0%,至2006年東盟GDP達到5.8%的增長率,東盟10國GDP總額已達10643.69億美元,外貿總額14426.57億美元,占GDP的135.5%。無論從其經濟規模還是從其貿易規模來看,東盟已相當于一個經濟大國。其次,東盟是一個擁有10個國家經濟論文,5.67億人口的地區組織,可以成為中國理想的銷售地,也是中國最具希望的經濟合作伙伴;東盟國家大量的華人華僑對中國的投資,不僅可以為我國提供大量的資本,還可以為我國引進大批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再次,東盟國家可以成為中國急需的資源供應地。隨著中國經濟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國對于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東盟國家不僅自身擁有豐富的木材、橡膠等戰略物資,而且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論文服務。中國海上石油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離不開東盟國家的支持與合作。所以,中國小康社會的建設離不開與東盟國家在能源方面的配合;另外,東盟國家與我國的地緣優勢,有利于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推動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F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正在加緊推進,談判的主要目標是在2010年以前建立起包括中國13億人口和東盟5億人口在內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通過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貿易往來,是我國經濟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的保障。由于制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行業,所以本文的分析集中在制造業方面,著重分析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對我國制造業的影響。
二 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現實基礎
中國和東盟都是發展中或新興的工業園,國際貿易是中國和東盟的長期對外策略和戰略目標。國際貿易對于中國和東盟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來說,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國際貿易的發展有助于雙方產業結構的調整,在雙方進行產業競爭以增進本國貿易額的同時,產業間的互補性也進一步增強了各自的國際競爭地位。
(一)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情況
從貿易總量上看,雙邊貿易持續穩定增長。1975年中國與一些東盟國家陸續簽訂了貿易、航空、海運和投資保護協定,相互給與最惠國待遇,到1988年雙方貿易額年平均增長18.8%。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中國和東盟各國家之間的貿易額以平均24.98%的增長速度穩步攀升。從表1中可以看出,1993年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額僅88.64億美元,到1997年達到226.51億美元,比1994年翻了一番。1997年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在歷史上第一次突破200億美元,此后幾年雙邊貿易額基本穩定在200~300億美元之間。2000年,中國與東盟各國家的雙邊貿易大幅度攀升,全年貿易總額達323.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47.41%,2002年雙方貿易總額突破400億美元,10年間,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總額增長了4倍。2005年雙方貿易額更是達到了1133.94億美元,同年,中國成為東盟的第四大進出口國,東盟成為中國的第五大出口國,第三大進口國,中國和東盟互為第四大貿易伙伴(見表2)。
表1①1999-2005年東盟與中國雙邊貿易情況(單位:億美元)
項目
年份
進出口
出口
進口
金額
增長(%)
金額
增長(%)
金額
增長(%)
1993
88.64
——
45.28
——
43.36
——
1994
110.63
24.81
53.04
17.14
57.59
32.82
1995
133.31
20.50
62.01
16.91
71.30
23.81
1996
166.92
25.21
74.74
20.53
92.18
29.28
1997
226.51
35.70
91.68
22.67
134.83
46.27
1998
204.15
-9.87
92.03
0.38
112.12
-16.84
1999
219.23
7.39
95.91
4.22
123.32
9.99
2000
323.16
47.41
141.79
47.84
181.37
47.07
2001
319.15
-1.24
145.16
2.38
173.99
-4.07
2002
427.6
33.98
195.48
51.94
232.12
33.41
2003
553.16
29.36
270.44
38.35
282.72
21.80
2004
818.58
47.98
386.47
42.90
432.11
52.84
2005
1133.94
38.52
522.58
35.22
經濟論文|證券金融|管理論文|會計審計|法學論文|醫藥論文|社會論文|教育論文|計算機論文|藝術論文|哲學論文
財政稅收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公共管理理學論文政治論文文學論文工學論文文化論文英語論文應用文寫作指導
您現在的位置:>>免費論文>>工商管理>>電子商務>>論文正文電子商務個性化需求的條件研究
電子商務個性化需求的條件研究
作者:網友投稿文章出處:時間:2005-6-3
-
電子商務個性化需求的條件研究
摘要:個性化需求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本文從網站策略需求、產品策略需求研究個性化需求的內在性,從生產模式、經濟模式、經營模式、價值模式的變化和相關案例,研究電子商務活動的個性化需求的必然性,從而得出個性化需求條件形成之必然。
關鍵詞:電子商務,個性化服務,個性化產品,無差異產品
Abstract:The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hasbecomeanimportantresearchquestionine-commercedevelopment.Theinherent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sstudiedfromtheserequirementsofWebsitetacticsandproducttactics,theinevitabilityofe-commerceactivity-based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sstudiedfromsomerelatedcasesandthechangesofproductionmodel,economicmodel,managementmodelandvaluemodel,andthentogettheinevitabilityofformingtheindividualizationrequirementinthispaper.
Keywords:E-Commerce,individualizationservice,individualizationproduct,Non-divergenceproduct
0、引言
一場廣袤而深刻的變革已經來臨,不算上個世紀中葉起就有先知先覺的學者、政治家和企業家們,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在進入新千年門檻時,都感覺到即將到來的震動,盡管這新的時代才露端倪,不管我們它將它稱為什么:“知識經濟”、“新經濟”也好,“數字革命”、“虛擬經濟”也罷,或是“網絡經濟”、“信息經濟”……我們知道它的主要來源是信息技術和網絡。網絡時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產中,通過因特網提供的企業與顧客即時雙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顧客可隨時了解一個企業的產品或業務,獲得基于信息的服務,提出反饋意見,發出訂單乃至根據自己的要求參與產品的設計。
從[1]中利用個性化服務成功的范例說明了網絡營銷個性化服務的成功之道和實施個性化服務的局限性,到[2]中傳統工業的經濟、技術和管理等諸多方面闡述了前瞻性的理念所引入的個性化服務,到[3]中為了實現個性化服務從技術層面而提出的虛擬設計系統,它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或層面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基于電子商務的個性化服務已經成為一種現實,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因此,全面地研究電子商務的個性化需求,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尤其是從個性化服務和產品的條件形成上研究,更能充分地理解和應用個性化特色。
1、電子商務的個性化需求
電子商務的個性化需求包括個性化的服務和個性化的產品。
個性化服務是指商家根據每一位顧客的年齡、身份、職業、品味等個人特點,過去的購買行為和購買偏好等因素,因人而異的提供獨特的產品和針對。
在產品的表現上,產品的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尤其是早期階段(包括概念設計、詳細設計、工藝規劃和制造階段),處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吸引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注意力,可以幫助制造企業設計和生產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2、電子商務中個性化需求的內在性
當人們把電子商務活動說成是“鼠標+水泥”模式時,不管這種說法在初期的理解上的褒義或貶義,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鼠標+水泥”的確刻畫出電子商務活動的內在性。
從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來看,“鼠標”表示了客戶的屬性,即客戶利用鼠標在網絡上對網站點擊的隨意或隨機性;“水泥”表示了網站的屬性,即,網站的吸引人之處,也就是如何利用個性化的服務和個性化的產品,有效地將潛在的客戶轉變成真正的客戶,將新客戶轉變成忠誠的客戶,轉變靠的就是“水泥”的“粘合”屬性。
2.1網站策略需求
網站策略是網絡營銷特有的策略。在網絡空間中,網站是企業最重要的標志,在Internet上設立網站是企業進行電子商務的基礎。網站不僅代表了企業自身的形象,而且也直接關系到網絡營銷的效果。通常,企業的網站策略主要是通過網站宣傳策略和網站設計策略來實現的。
網站宣傳可分為網絡渠道和傳統渠道兩大類。傳統渠道就是指借助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的媒體宣傳企業網站,這和傳統的廣告方式并沒有區別。另一種方式,則是借助于新興的網絡媒體宣傳企業的網站,其目標是設法使企業網站信息散布在眾多的網絡空間上,并建立從這些空間直接鏈接到企業網站的路徑。具體的方式就是采用網站登錄和建立鏈接。因此,網站的宣傳策略很難表現出網站本身的獨特個性化,更多的是需要網站設計策略的個性化。
網站設計是網站能否成功的關鍵,客戶登錄網站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查閱相關的內容,獲得相關的信息。因此,在網站設計過程中,在符合國際通行標準的基礎上,滿足為客戶提供需要的內容和快速反應客戶的請求??蛻粼谠L問站點時,關心的不是管理者的個人信息,也不是企業的機構設置,而是你能生產什么商品或提供什么服務,商品與服務的質量、價格,以及售后服務等信息,因此,在以生產商品為核心的企業,產品應成為整個站點建設的基本核心;在以提供服務為核心的企業,服務就成為建站的核心內容。除了具體內容表現外,網站上商品和服務項目放置的位置,隨著客戶訪問的頻次動態調整,使客戶能更方便地獲取所需信息,體現出更多的個性化。
2.2產品策略需求
產品是傳統營銷組合理論中的核心,是企業實現利潤和再生產的保證。在“4Ps”向“4Cs”轉移的過程中,客戶占據了產品的中心的地位,但產品在營銷中的價值卻沒有降低。
在產品的各個層次(核心利益層次、基本產品層次、期望產品層次、附加產品層次、潛在產品層次)中,一方面,由于網絡市場所特有的虛擬性、與消費者交流的及時互動性和產品本身的不同特性,在網絡營銷的產品和傳統市場營銷中的產品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消費者需要的個性化、多樣化,使產品概念中的核心利益層次、基本產品層次和期望產品層次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附加產品層次和潛在產品日益成為企業獲得客戶的重要手段。
盡管網絡營銷和傳統營銷方式相比在信息渠道、交互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同樣在產品不可觸摸、缺少人情味等方面也處于明顯的劣勢,所表現來的、最為明顯的就是產品的無差異化。所謂的無差異化產品是指適合在互聯網上進行銷售的產品,而網絡市場是全球性的,產品在網上銷售將面對全球的消費者,并且都是以數字化的信息向消費者展示。
由于網絡產品展示的無差異化,很容易造成網絡產品的質量不確定性。原因是:①客戶通過瀏覽接觸產品,而產品的數字化則使客戶對產品的了解無法像傳統般對產品進行全面的了解,客戶只能從電子商務網站上了解到產品的價格、性能和大致的外觀等,無法真正了解產品的質量,數字產品更是如此;②INTERNET上信息的真實程度,無法得到識別;③目前INTERNET不屬于任何組織管理,廠商并無法保證信息能夠完全的、不被惡意修改的傳遞到客戶手中,客戶對此產生懷疑態度;④大部分網站高額的維護費用,形象包裝和廣告推廣費用,網上商品的價格不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一些網站為了生存,采取低價策略,用假冒商品替代,價格不一致,導致“檸檬問題”。上述問題的產生,是網絡產品的無差異化屬性,也是信息不對稱的結果??朔@些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就是使客戶能夠對產品有差異化的體驗,具體表現在無差異產品在不同商業運作方式網站所附帶的增值不同,能夠為客戶提供的如支付服務、物流配送、功能更多的后臺支持和網站功能及產品的相關信息服務。這也是產品策略個性化需求的因素。
3、企業經營方式的個性化需求
回顧十數年來從工業經濟到網絡經濟的轉換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企業的經營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大致可歸類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3.1從大規模生產到敏捷制造
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造就了工業社會。專業化的生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單位成本,形成了規模經濟??梢哉f,工業社會相對于農業社會的特征優勢就存在于大批量生產之中。然而,大批量生產并不是盡善盡美的:在農業經濟時代,生產者與使用者距離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制造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東西。到了工業經濟時代,分工越來越細。環節越來越多,生產者與使用者的距離越來越遠,使用者的聲音常常由于過長的生產——銷售鏈而傳不到生產者的耳中。
從第5代市場營銷觀念的演進,我們可以看到工業社會為克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分離而做出的努力:從亨利·福特的生產觀念到產品觀念,從推銷觀念到市場營銷觀念及社會市場營銷觀念所做出的轉變。但由于科技手段或稱為時代的限制,此種分離只能在一定程序上得以緩和卻無法完全消除。
但在網絡時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產中,通過因特網提供的企業與顧客即時雙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顧客可隨時了解一個企業的產品或業務,獲得基于信息的服務,提出反饋意見,發出訂單乃至根據自己的要求參與產品的設計。這樣,企業的產品雖然可能由于顧客的個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是由于網絡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產的規模經濟——即所謂“敏捷制造”。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工業革命而離異,現在卻由于網絡時代的敏捷制造而破鏡重圓,融合了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生產制作的優點,敏捷制造使得網絡經濟時代的產品不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因此貼近顧客需求。借著信息技術,使用者和生產者已經合二為一了。
如果要以兩個人(其人名也恰巧是公司名)來形象的說明這一轉變,則最好的選擇是“從福特(FORD)到戴爾(DELL),正如享利·福特首倡了大規模生產并成為其代表一樣。戴爾卻是敏捷制造或曰大規模個性化定制(Masscustomization)的先驅和典型。
3.2從商品經濟到服務經濟
工業經濟向網絡經濟轉變,在產業結構上表現為經濟重心的角色轉換。20世紀80年代經貿組織成員國凈增的6500萬個工作崗位中,95%都是由服務業提供的。美國企業家保羅·霍肯在《下一代經濟》中提出:信息經濟的對立面是特質經濟。每一項勞動,每一件產品都包含物質和信息兩部分,如果物質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就是物質經濟——即傳統經濟;那么,如果信息部分占的比重大,就是信息經濟——即下一代經濟。信息經濟是“智能”占主導地位的服務型經濟。
網絡經濟時代的服務性工作,與工業經濟時代的服務性工作不同,后者只限于生產輔助(如配送設施,銀行等)和個人服務(如商業零售、家政服務等),而前者先包含4個層面:①個性化服務;②商業服務;③交通運輸、通信和公用事業等方面的服務;④信息、教育、衛生研究和政府部門的服務。這些部門的中心任務是創造、處理和分配信息,其中前3個層面在工業社會也會有涉及,但對社會的發展最有決定意義的正是第四個層面服務的增加。
網絡經濟時代,企業之間在產品質量和成本方面的競爭將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競爭焦點將轉移到服務質量上。IBM公司表示,該公司不是在從事電腦制造,而是在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說過,今后微軟80%的利潤將來自產品銷售后的各種升級換代和維護咨詢等服務,只有20%的利潤是來自產品本身。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服務貿易異軍突起,發展迅猛,目前的經營額已超過全球貿易總額的1/5。
3.3從實體經營到虛擬經營
虛擬化這一嶄新的企業組織和經營方式,似乎以超光速的步伐向我們走來,一經出現就迅速在全球開花。虛擬化正為世界經濟提供一個全新的、倍增的拓展空間。其實,虛擬化經營說到底也是一種通過專業化生產提高效率的行為,類似這種行為早就存在于勞動分工出現后的人類歷史中。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信息溝通等問題,導致輔助專業勞動無法社會化?,F在,網絡的出現,使得這種輔助勞動大規范社會化成為可能,也是目前為止最有可能提供個性化電子商務的模式。
網絡經濟從兩個方面引發了虛擬化經營的出現:首先,國際互聯網絡虛擬化經營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企業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為取得競爭中的最大優勢,可以僅保留其核心的功能,而將其他功能通過各種方式(如聯合、委托、外包)借助外部的資源力量進行整合來實現。其次,市場情況和競爭方式的新特點,形成了對虛擬化經營的內在需求。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服務競爭的取勝條件,要求企業必須具備靈敏的反應能力和富有彈性的動態組織結構,即需要建立虛擬企業。
虛擬企業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企業界定模糊;信息共享、彼此信賴;專業人員地位強化;虛擬經理的出現。應客戶要求,改變產品或服務的彈性大,由此帶來虛擬企業的如下優勢:有利于技術開發,有利于客戶關系管理方式開拓市場,有利于共同籌資,有利精簡結構,有利于專業化生產,有利于多元化經營。
3.4從價值鏈到價值網
由以上關于虛擬企及其合作和未來組織特點可以看到:網絡經濟時代,是傳統價值鏈重新構造的時代。工業時代企業賴以創造和建立競爭優勢的,由基本活動(內部后勤——生產作業——外部后勤——市場和銷售——服務)和輔助活動(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的管理——企業基礎設施)組成的,已在企業內部強化了的一條價值鏈,在網絡時代,將由虛擬化經營,更加專門的分工與合作和網絡結構所代替。在網絡結構中,自由職業者將增多,企業、團隊乃至個人是一個個的節點或核心,承擔著相當于傳統價值鏈上某一個或幾個環節的更加專業化的核心業務,其價值將由他客戶聯系的多少,親疏和服務的滿意程度來決定。只有采取這種方式,個性化服務在電子商務中的開展才能面對最小的阻力,以最靈敏的狀態一一面對“新經濟”下的多樣客戶。
4、成功案例簡單分析
電子商務個性化的產品和個性化服務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的成功案例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4.1案例1
滿足個性化需求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成功者一定得談談PC零售業的巨頭——Dell公司。Dell公司是由其創始人MichaelDell于1983年在其德克薩斯州的大學宿舍創辦的,現在Dell公司年銷售額可達180億美元,共PC機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老牌的電腦巨IBM.、Hewlett-Packard和Compaq。Dell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與其獨特的經營模式是分不開的。電腦銷售,一般是通過商進行的,而Dell公司卻采取一種直銷模式即“按用戶訂單裝配電腦”的模式。用戶可以通過電話和互聯網將自己所需的電腦組合、配置、型號等資料告知Dell公司,Dell公司就按用戶的要求定制出用戶所需的電腦,從客戶訂貨到送貨時間不超過36小時。此外,Dell公司還為其最好的客戶創建了1500個個性化主頁,使得他們可以直接獲得公司的許多信息資料。Dell的個人電腦單機銷售額年增長率為70%以上,遠遠超過整個行業的平均增長率(11%)。
4.2案例2
如果說Dell是把一個新興的科技產業帶入個性化的大潮的話,那么Amazon就是把一個承續上千年的書籍銷售也帶入這場大潮。
Amazon是一個虛擬的網上書店,它沒有自己的店面,而是在網上進行在線銷售。它提供高質量的綜合節目數據庫和檢索系統,用戶可以在網上查詢有關圖書的信息。如果用戶認為需要購買的話,可以把選擇的書放在虛擬購書籃,最后查看購書籃中的商品,選擇合適的服務方式并提交訂單,那么讀者所選購的書在幾天后就可以送到家門上了。Amazon書店還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務,例如,讀者可以在拿到實質的30天內,將完好無損的書和Music退回Amazon。Amazon將原價退款。當然Amazon的成功還不止源于此,如果一位顧客在購買一本書,下次他再次訪問,映入眼簾的首先是這顧客的名字和歡迎的字樣;Amazon使用推薦軟件對他曾經購買過的書以及該讀者對其他書的評價進行分析后,將向讀者推薦他可能喜歡的新書,只要用鼠標點一下,就可以買到該書了;Amazon能對顧客購買過的東西進行自動分析,然后因人而異地提出合適的建議。讀者的信息將被再次保存。這樣顧客下次來時就能更容易買到想要的書。
4.3案例3
如果說Dell和畢盡是銷售有形的商品的話,那么前程無憂網就是地地道道的“人販子”了。因為人人都是不同的,那么這個“人販子”的生意就是徹徹底底的個性化,為買家量身訂做的了。
前程無憂網目前是業內公認的最大招聘網站,就北京地區而言,其網站收入占據了總收入的50%以上;他們的另一塊王牌就是前程周刊,這份由前程無憂自辦的報紙在武漢,西安、成都等內地城市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實,前程無憂所做的很簡單,人才來找它,用人單位也來找它,它只要把各方面的資料整合后再搬上平臺,本來沒什么可個性的,但因人才這種特殊的商品,使得前程無憂網在個性化服務方面就更加前程無憂了。
前程無憂網在2000年底就已經達到收支平衡,2001年收入達1.6億,預計2002度可以突破2.7億大關。就在本文成文前,本人收到來自前程無憂網的一封電子郵件,信中提醒我在其網站上注冊的個人簡歷已經半年沒有更新了,并建議我為了保證簡歷的實效性立即更新。前程無憂網就是這樣做到對客戶貼身服務。
5、結束語
由以上三個案例可以看出成功的個性化服務的電子商務化企業,無不是在其組織結構和產品組成上具有極強的敏捷性,要想在電子商務個性化的舞臺上有施展空間的話,除了應意識到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趨勢外,更應該理解滿足個性化的動因和必然性。
參考文獻:
[1]許統邦,寧亞萍,網絡時代的個性化服務,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1期,2001年3月。
[2]高長明,當代水泥工業發展方向,水泥技術,1/2001。
[3]韓偉力,陳剛,董金祥,面向個性化服務的虛擬設計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第7卷第12期,2001年12月。
[4]趙林度編,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5]吳叔平著,電子商務的價值鏈與贏利模式,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低碳經濟論文范文一:快速城鎮化與低碳經濟發展路徑研究
摘要:首先應制定廣西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在發展規劃中明確低碳發展的各項指標和相應的監督機制和考核辦法,在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還應制定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的專項發展規劃,給各領域低碳發展確立標準。
關鍵詞:城鎮化;低碳經濟發展
1快速城鎮化與低碳經濟的內涵與關聯
1.1快速城鎮化的內涵
2014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4.77%,按此前的速度發展,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將達到60%,相比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城鎮化平均速度快了一倍多。西部地區城鎮化率比起全國平均水平來說有一定距離,2014年廣西按城鎮常住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為46.0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76%,但廣西的城鎮化率卻正處于快速推進的階段。從1978年到2014年,廣西城鎮常住人口從360萬增加到2187萬,城鎮化率從10.64%提高到46.01%,年均提高0.98個百分點,尤其是2004年以后城鎮化增速明顯加快,年均提高1.6個百分點。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廣西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改善,人居環境等明顯提升,但是對GDP總量的追求使得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長期存在,以提高效率和經濟增長質量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久久被壓制而難以施行。因此,建設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不高,空間開發無序,重經濟、輕環境,重建設、輕管理,重地上、輕地下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生態空間不足等城市病逐漸顯現。
1.2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概念是在2003年英國的《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白皮書中所提出。低碳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針對嚴重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經濟所產生的全球氣候變暖、生存環境惡化等問題所提出來的,目的是要通過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技術創新、能源開發等手段,促使經濟社會朝著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方向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并非貧困經濟,是要求人們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走向富裕,低碳經濟也并不是說不能發展重工業,而是要提高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碳效率。有些人認為,發展低碳經濟就會降低生活水準,不能開小車,不能住大房子,不能吹空調等。事實上,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緩解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國內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1.3快速城鎮化與低碳經濟的關聯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被作為解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焖俪擎偦陌l展計劃一擬定,隨之而來面臨的是城鎮化進程中糧食安全、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的挑戰,因為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會產生城市經濟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使得城市能源消費急劇增加,碳排放量增大,城市基礎設施和住宅需求增多。同時,我國經濟近幾十年來的高速發展,日益突顯出一些體制性、深層次的問題,如產業結構升級遲緩、經濟建設方式粗放、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來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方式、增強經濟內循環能力,而低碳經濟是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道路,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選擇。
2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2.1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2.1.1體制機制方面十二五期間,廣西結合區情,制定實施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節能減排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廣西區合同能源管理獎勵資金管理具體實施辦法》等地方性法規,為節能減排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也促進了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此外,為了推動產業轉型和建設美麗廣西,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開展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的決定》《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活動指導意見》及三個配套文件《村屯綠化專項活動工作指南》《飲水凈化專項活動工作指南》和《道路硬化專項活動工作指南》,促進廣西走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道路。
2.1.2節能減排方面近幾年,廣西在節能減排方面卓有成效。2014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4.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3.7%。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9.3%。全年總用水量290.9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6%。其中,生活用水增長2.4%,工業用水減少30.2%,農業用水下降0.1%,生態補水下降23.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185.6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4.3立方米,人均用水量611立方米。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405.5萬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長6.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6.5%,提高2.1個百分點。2013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43.8萬噸,比上年減少3.36萬噸,截至2014年底,全區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計完成了十二五目標任務的103%、71%、233%和22%。在監測的1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均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標準。在監測的14個城市中,城市區域環境質量較好的有8個,占57.1%,輕度污染的有6個,占42.9%。
2.1.3林業碳匯方面豐富的森林資源,是建設美麗廣西的根基,也是發展生態經濟的家底。截至到2014年,廣西林地總面積2.366億畝,活立木蓄積量6.8億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量6.4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2.1%,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8倍,在全國排名依然第三。2014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99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有146萬公頃,保持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長約0.6個百分點的態勢,年均增加森林面積達200多萬畝。此外,全區已獲批準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達到25個,全區建成自然保護區達到77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2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有135.27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29.65平方公里。
2.2廣西低碳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2.2.1快速城鎮化促使碳排放升級健康的城鎮化應該是經濟城鎮化、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要以經濟城鎮化為基礎。而在目前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廣西乃至全國的城鎮化模式都較多趨向于土地城鎮化和經濟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相對緩慢,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矛盾重重。究其原因,當前廣西經濟城鎮化還是沿襲了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以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為代價,大量接納大城市淘汰掉的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產能,使得碳排放量上升;土地城鎮化實際上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在城市土地緊張的局勢下,城郊的耕地成為建設用地的主要來源,這相當于增加了碳排放源;人口城鎮化就是人口從鄉村地區流入城鎮以及人口在城鎮的集中,這必然導致城鎮居住人口的增加。日益增加的城鎮人口和逐漸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能源消費、基礎設施和住房的需求在不斷升級,碳排放有增無減。如建筑施工過程中能耗大、碳排放量高,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持續產生;消費過程中房子越大越好、夏天空調越冷越好、汽車排量越高越好。雖說發展中國家70%的碳排放是企業排放,30%是居民排放,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高碳消費產生的碳排放是不可小覷的。
2.2.2低碳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不足低碳技術是能夠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能源消耗的新技術。具體分為三種類型:減碳技術、無碳技術和去碳技術。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低碳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較弱?,F有低碳技術基本上靠引進,照搬照用的低碳技術往往出現水土不服,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自主研發適合廣西本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的低碳技術刻不容緩。廣西的能源供給結構主要是由原煤、原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構成,能源消耗以煤炭為主,其次是原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而煤炭、原油的消耗量越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汽體的排放量也越多,這就需要我們根據自身能源狀況,利用低碳技術不斷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將以煤炭、原油消耗為主的能源結構向以太陽能、風能、沼氣、生物質等清潔能源消耗為主的能源結構。但目前廣西的低碳技術在創新和應用方面還存在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
2.2.3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低碳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來發揮引導作用。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力的扶持政策和配套的支撐體系,如企業在投入低碳項目時應獲得政府一定程度的資金投入,當地金融機構應在政府的補償機制下優先給予企業低碳項目的財力支撐,而目前廣西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的扶持政策非常有限,金融支持力度不夠,低碳技術人才也嚴重缺乏,企業選擇低碳項目的熱情度不高,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廣西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雖然當前廣西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制定了一些鼓勵政策和節能減排的補償機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難以實行,導致鼓勵政策和補償機制名存實亡。因此,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3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3.1倡導低碳消費
倡導低碳消費,首先得樹立低碳意識。這需要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合力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政府具有極強的公信力,其消費理念對企業和公眾低碳意識的形成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政府應樹立榜樣,政府采購選擇節能減排的產品或服務,辦公樓宇實行低碳化改造,行政辦公盡量選擇無紙化綠色辦公。企業要以生產低碳產品、提供低碳服務作為生產目標,從各個環節入手建立低能耗、低排放的生產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放心的低碳產品和服務。居民消費不容忽視,隨著城鎮化的快速進行,城鎮居民逐漸增多,而城鎮居民是消費群體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廣西城鎮居民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意識的形成對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而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高生活質量的追求,城鎮居民消費需求愈發膨脹,攀比之風盛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環境污染情況越發嚴重。因此,轉變城鎮居民的消費理念,需要通過媒體或公益宣傳來讓低碳生活深入人心,讓城鎮居民改變傳統無節制、奢侈、過度消費,形成低碳消費、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模式。
3.2創新低碳技術
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能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促進廣西低碳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首先要擴大低碳技術研究隊伍,集聚高校、科研所等研究資源,為新能源、清潔能源等低碳、無碳能源的技術開發提供人才儲備。而目前廣西低碳技術人才嚴重缺乏,要想擴張隊伍、集聚資源還得從薪酬激勵、研發環境方面來下功夫。其二,政府應加大低碳技術研發投入,成立專門組織研發節能減排、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立足工業、能源供應、交通、建筑等領域,創新低碳技術推進工業企業清潔生產,設立專項基金來研究新能源利用技術,大力開發快速交通等運量大、節能型的交通工具,推廣建筑節能技術等。
3.3發展低碳產業
發展低碳經濟就得發展低碳產業,目前廣西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一產業穩步下降,第二產業穩步上升,第三產業先增后降的趨勢,而第二產業在三產中的碳排放量較高,第一、三產業碳排放量相對較少。因此,廣西低碳產業的發展要求我們控制第二產業的碳排放量,同時應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一是要謹慎承接產業轉移,重點承接低能耗、低排放產業;二是淘汰落后產能,限制高耗能新上項目;三是建立耗能企業監管模式,對未達標企業實行停產改造;四是大力培育新興產業;五是改造傳統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六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3.4推進碳匯建設
廣西應進一步推進城鎮綠化、村屯綠化工作,加強城市園林建設,提高林木覆蓋率,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城市綠化空間。同時應促進造林、護林機制的完善,強化廣西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按照《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碳匯計量監測技術指南》有關規定從技術準備工作、工作組織保障、技術方案執行、遙感判讀區劃、監測報告編寫等方面嚴格執行。
3.5完善體制機制
首先應制定廣西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在發展規劃中明確低碳發展的各項指標和相應的監督機制和考核辦法,在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還應制定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的專項發展規劃,給各領域低碳發展確立標準。其二,應健全廣西低碳發展的法規體系,制定有利于低碳產業、低碳技術發展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在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政府補貼等方面加大對低碳項目的支持力度。其三,應建立廣西碳交易機制,根據廣西經濟圈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確定廣西經濟圈的碳減排總體目標,并建立起碳排放交易市場來開展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市場交易。
參考文獻
1、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工具創新宋德勇;盧忠寶;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25
2、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困難與障礙分析莊貴陽;江西社會科學2009-07-25
低碳經濟論文范文二:財稅政策與低碳經濟發展淺探
摘要: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然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由于經濟發展的方式存在一些不當的行為,因此,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環境的惡化不僅會影響我國居民的生命健康發展,同時也會制約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財稅政策;低碳經濟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兩極的冰川開始慢慢融化,全球的海平面也在不斷升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全球的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為了保護人類的生態環境,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所謂低碳經濟,顧名思義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低碳經濟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一致的發展內涵,因此,我國需要在經濟的發展當中注重發展低碳經濟。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研究
1.發展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潮流
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低碳經濟受到了全球的重視,2010年世界專門召開了針對全球氣溫變暖的全球性會議哥本哈根會議[2]。在會議當中提到的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減排工作,發展低碳經濟已經得到了全球的一致的認同,因此,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共同目標,為了響應世界的號召,并且推動我國的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的方向。
2.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主要發展選擇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當中,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發展當中的比例比較巨大,因此,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的能源的數量十分巨大,除此之外,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當中,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進一步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因此,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地增多,再加上我國城市居民的數量也是在不斷地增加的,因此,居民生活方面的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據統計,本世紀的頭十三年內,我國對能源的消耗量已經從最初的15億噸煤,快速增長到將近40億噸的巨大規模[3]。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維護我國的能源安全,就需要我國轉變經濟的發展模式,從最初的高投資、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當中,轉變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集約型的經濟發展模式[4]。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是為了解決我國逐年劇增的巨大的能源消耗量。
3.發展低碳經濟是改善我國環境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在一些地區,沙塵暴、霧霾等惡劣天氣的影響越來越嚴重,這些惡劣的天氣不僅會給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還會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不僅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甚至還對我國的國際形象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改善我國的環境狀況,提高環境的質量,就需要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降低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
二、我國的財政和稅收政策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當中的不足
1.當今的財稅管理體制當中的不足之處
在我國的財政制度當中,我國財政的收入相對來說具有集權化的特點,而且財政支出則出現了分灶吃飯的發展特征[5]。所以為了賺錢更多的財政收入,為地方的經濟發展贏得更多的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往往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財政收入,因此,在地方經濟的發展當中,地方政府往往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的關注力度不夠,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因此,由于我國財政制度的特征,在地方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地方的發展往往沒有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進行實際的落實。除此之外,在我國的稅收制度當中,由于地方政府被劃歸的稅收的種類往往是一些收入特別少的小的稅種,而且這種稅種的稅源非常不穩定,除此之外,對這些稅收的征收難度也相對來說比較難,因此,地方政府的收入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2.我國對低碳經濟的財政投入相對來說是不足的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當中,我國政府對低碳經濟的投入與西方國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異,在西方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以美國為例,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美國政府對低碳經濟的投入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5%,而到了本世紀初的時候,已經達到了將近3%,而我國現在對低碳經濟的投資比例才剛剛達到將近40年前的美國的水平。因此,在我國如今的財政制度當中,對低碳經濟的稅收的投入不足也是低碳經濟發展的不利原因。
3.我國目前還沒有設立專門的稅種
在我國的目前的發展當中,我國現有的稅種并沒有專門針對環境保護的稅收種類。在我國現有的稅種當中,和環境保護比較接近的是消費稅、增值稅、車船稅等的最基本的稅務種類。稅收作為一種對經濟發展進行調節的工具,可以通過增加稅收和降低稅收的措施,從而對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鼓勵和支持,而對于那些破壞環境的要進行處罰,抑制這種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消費行為,從而達到對經濟進行調節的目的。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就需要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當中,通過稅收政策的制定對低碳經濟的發展進行鼓勵。
三、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和稅收的措施
1.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
由于稅收政策在調節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需要我國在稅收政策的制定過程當中,建立一個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健全的稅收體系。在稅收政策的制定過程當中,對于那些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稅收政策要對這些經濟發展方向的企業進行降低稅收的政策,通過降低稅收的方式,鼓勵低碳環保企業進行發展。與此同時,對于那些不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方式,要通過制定較高的稅收而對這種企業進行制裁,抑制此類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稅收制度的制定過程當中,制定一些懲罰性的制度,從而對破壞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處罰,進而在全社會營造一種保護環境的經濟發展方式。
2.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
(1)增加財政對低碳經濟的財政投入。在低碳經濟的發展當中,低碳經濟往往是和高科技手段聯系在一起的,而低碳、環保的節能技術往往是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的,而且通常情況下,研發的周期是比較長的,在短時間內很難獲得經濟回報。因此,為了發展低碳經濟,首先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財政預算,鼓勵企業進行節能、環保技術手段的開發力度,為企業進行節能技術的開發提供資金的支撐。
(2)在政府的采購過程中完善綠色的采購機制。在政府的采購過程當中,政府要盡可能地采購綠色低碳的產品。通過對綠色低碳產品進行采購,一方面可以為綠色低碳產品提供更多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為社會的消費方向進行引導,通過政府綠色采購的這種引導,可以使社會形成一種進行低碳產品的購買方式,促進低碳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3)加大對低碳經濟的補貼力度。在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政府可以對一些低碳的科研項目進行一些必要的財政補貼,這些補貼具體的包括對科研項目進行補貼、對科研人員進行補貼,以及對科研成果進行相應的補貼。除此之外,在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政府也可以對一些低碳產品進行財政補貼,例如政府對節能空調進行相應的補貼,從而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趨向,促進低碳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四、結束語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然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由于經濟發展的方式存在一些不當的行為,因此,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環境的惡化不僅會影響我國居民的生命健康發展,同時也會制約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在我國經濟的發展當中,利用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對經濟進行調節,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循環經濟學論文范文一:茶葉產業發展循環經濟論文
1廣西茶葉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
1.1促進規模生產,深化經營體制
要確保廣西茶葉產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解決當前茶葉產業小規模、分散經營的問題,促使廣西市場有效對接,實現茶農增收。將茶葉產業化和循環經濟相互結合,不僅有利于增強茶葉產業自我積累與發展的能力,還能充分發揮、深化茶葉生產經營體制,促進茶葉產業健康發展。
1.2提高茶葉品質,開拓綠色市場
現代農業生產是以綠色食品為主目標,但目前市場上的廣西茶葉產品仍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現象,其出口受到限制。而倡導并發展循環經濟能為國內外市場提供安全優質的廣西茶葉,對開拓綠色茶葉市場具有重要作用。
1.3減少生態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茶葉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在茶葉產業發展循環經濟中,通過循環將茶葉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廢棄物重新投入生產或消費環節,是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模式,是減少污染的根本手段,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4延長產業經濟鏈,促進農民增收
茶葉是廣西傳統農業產業之一,具有涉及面廣、帶動性強及平臺性好等特點,利用循環經濟相關理論發展茶葉產業,既可以通過延長經濟鏈條而增加就業機會,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帶動鄉村、養殖業、農產品和交通運輸等發展,又能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安定繁榮、和諧發展,最終帶動廣西經濟發展。
2廣西茶葉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廣西茶葉發展現狀
廣西茶葉生產具有優越的地理區位、氣候環境與種質資源條件,是我國茶葉生產的適宜區之一。廣西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在唐代就已種茶和制茶[5],且具有茶樹生長期長、開采早、產量高等特點。近年來,廣西茶葉發展迅速,2013年全區茶園面積7.22萬hm2,排在全國第11位,茶葉產量4.83萬t,毛茶產值24.41億元,加上花茶、六堡茶、茉莉花的再加工產值,茶葉產業總產值約68億元[6]。此外,在廣西80%的產茶縣為貧困縣,種茶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就地就業和發展農村經濟的主要途徑之一。
2.2存在的問題
(1)產業化規?;潭鹊汀V西茶葉大多是農戶經營管理,小規模家庭作坊,生產設備落后,衛生條件較差,技術含量低,產品質量不穩定。
(2)品牌效益低。廣西有名茶,但名牌少,獲得區級品牌稱號的只有少數幾個品種,市場占有量低,與福建、浙江、云南等省的差異明顯,茶葉大多依靠專賣店銷售,缺乏品牌營銷意識。
(3)綠色壁壘。從2000年7月1日起,發達國家提高了進口茶的農藥殘留標準,檢測農藥從7種擴大到134種,因此廣西茶葉需要從根本上解決農藥殘留的問題。
3廣西茶葉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3.1企業層面
在企業中實行清潔生產,減少產品與服務中物質能量的使用與消耗。大力培育廣西茶葉生產、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推行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生產,從源頭降低廢棄物產生;改進種植技術,科學合理使用肥料和農藥,規范茶葉加工工藝,促進茶葉向綠色無公害產品發展,不僅能使污染排放最小化,還能提高廣西茶葉的市場競爭力。
3.2區域層面
生態園區是多個企業實施循環經濟法則的實踐模式,可同時獲得企業經營規模與生態效益。茶葉產業發展應以龍頭企業為依托,與其他小規模茶園相結合,形成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促進地方品牌的形成與發展,進而提高廣西茶葉的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在生態園區引進其他產業,如食用菌栽培、養殖、生態觀光等[1],使茶葉生產廢棄物轉化成另一種生產的投入品,提高物質能量使用率,實現環境效益最大化,構建循環型農業示范園區,形成農、工、商有機結合產業鏈及利益共同體。
3.3社會層面
首先,加強茶葉循環經濟的科技創新力度,充分利用企業、科研單位和高校的科研力量,進一步深入研究循環經濟。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完善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能力,拓寬茶葉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方向,減少污染,提高廢棄物的再使用率。其次,政府應因地制宜,盡快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性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如循環經濟規劃制度、循環經濟科技支撐和示范制度、綠色消費鼓勵制度、生產責任制度等。同時加強執法力度,促進循環經濟依法有效開展。最后,加大循環經濟的宣傳力度,倡導使用和食用綠色環保產品,在消費后注重對垃圾的分類處理,提高民眾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促進循環經濟社會化發展。
循環經濟學論文范文二:高速公路建設中循環經濟理念運用
1高速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公路建設主要是以提高通行能力為目標,90年代以后,指導思想還停留在傳統的經濟思維中,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以高消耗、高污染為代價,材料開采方式粗放、自然環境破壞嚴重;設計觀念老舊、土地和自然資源耗費量大,水體和空氣污染情況突出。
1.1對土地的影響
公路建設用地分為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永久占地是公路主體工程本身和沿線設施用地,會長期占用大量寶貴土地資源;臨時占地主要包括施工便道、取棄土場、拌和站、存料場等,這類土地應該在工程結束后盡快進行生態恢復和水土保持,否則將造成土質下降甚至荒廢?!豆饭こ袒窘ㄔO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中明確了土地:征用及拆遷補償費用標準,但是實際施工過程對土地的損害并不是僅此就能夠彌補的,而即使是臨時占地中的拌和站等場地硬化,對土質和生態的破壞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恢復的。除了占地,施工中對土體擾動會破壞植被、降低土地抗蝕能力,施工垃圾的隨意丟棄,棄土棄渣分散堆放都會造成土質的下降,松散的孔隙率在雨水的沖刷過程中會造成附近土地的污染,這些都直接造成土質的下降和耕地農作物的減產,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1.2對空氣、水體的影響
公路施工中的揚塵、施工機械尾氣、瀝青混凝土的污濁氣體排放在空氣中,不但污染環境、降低施工人員和附近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會影響沿線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水中橋墩施工時筑島圍堰對水底的攪動、施工船舶油漬污染水體、施工污水和駐地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都對當地水資源造成一定的影響。
1.3噪音污染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施工過程中土石方爆破、樁基開挖、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等產生的噪音較強,尤其一些不間斷施工的工程,晝夜不停的噪音污染對施工區附近的居民生活影響很大。為了滿足人民出行,公路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要改變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破壞自然景觀,而大量土地的占用也會破壞地面植被覆蓋,造成地表裸露,影響動植物的生存環境。
2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增強循環經濟理念
2.1循環經濟理念的意義
循環經濟是針對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經濟提出的,目的是將經濟活動調整為自然資源-產品和用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和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利用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將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到盡可能小的范圍。循環經濟理念核心內涵是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確保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的良性轉化。循環經濟的建立能夠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緩解浪費,遏制環境污染,保護人類生存條件,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高速公路建設過程會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如果能加強循環經濟理念,則會降低造價、保護環境、節約國家資源。
2.2在設計階段增強循環經濟理念
路線的整體規劃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對環境的影響,在線路的選擇上,盡量少占用農田、良田,避開礦區、學校、文物古跡等地區,要合理保護水資源,做好排水設計。山區公路應盡可能和原地形地貌相適應,盡量避免對沿線居民的生活帶來影響。線路設計時還要加強景觀設計,通過栽種植物補充路線周圍的景觀。公路綠化后的環境可以調節路面濕度和溫度,吸收公路上的噪音、廢氣和塵土,延長路面使用壽命。路基設計時可以利用工業垃圾、建筑垃圾等廢料作為路基填料,合理土方調配減少大挖大填,適當布置通道、合并整治河道節約工程占地。路面施工的原材料以水泥、瀝青、砂石料為主,設計中要選用優化的材料配合比和路面結構層,推廣廢舊材料的再利用以及各種改性瀝青等新材料的使用從而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橋梁結構設計中要準確分析結構受力,進行合理的結構尺寸、配筋及節點等設計,不要為了安全盲目增大混凝土等級、提高配筋率,造成資金和材料的浪費。排水系統設計應對水進行合理疏導,將污水引人地面排水溝、污水池等適當位置。照明系統可以考慮采用風能、太陽能等高科技燈具,節能環保。隧道選線要注意隧道位置是否存在礦脈、瓦斯地層和含地下水的地層,避免破壞地下水資源和礦產資源。棄渣應盡量用于路基填方和橋頭路堤填土;寧可利用較遠距離的荒地棄渣也不就近占用良田;當必須占用農田時,應先將種植土運走,待工程結束后再把原種植土覆蓋于棄渣場以恢復耕種。
2.3基于循環經濟的施工階段環保理念
施工中要盡量保護土地,例如,施工便道等臨時工程及拌和站預制場等施工場地應盡量修建在荒地和劣質地上,嚴禁在沿線基本農田集中分布的區域和地質災害路段設置取棄土場,施工營地盡量設置在居民生活區附近不要占用林地或耕地。對于已占用耕地待施工結束后要及時進行復耕、綠化以盡快恢復農田的使用,防止水土流失。施工中要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建筑材料如瀝青、油料、化學物品等要遠離水源堆放,防止散漏污染,倉庫周圍設置排水系統防止雨水侵燭;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需進行收集處理,禁止隨意排放;施工機械進行定期檢査,減少或避免漏油對水體的污染。公路施工過程中也會產生空氣污染,水泥、石灰、礦粉等材料應密封存放,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灰土等盡量采用集中拌和,拌和場、預制場應進行場地硬化并遠離居民區,運輸車輛在物料表面進行覆蓋,施工便道定時灑水除塵,減少揚塵對空氣的污染。
3公路建設材料的循環利用
高速公路建設發展循環經濟主要包括將其他行業的工業廢舊物作為施工材料進行利用和將公路自身的廢舊材料重新再生進行利用,這種做法可以節約工程造價、保護國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3.1粉煤灰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
粉煤灰是火力發電廠燃燒煤炭后的工業廢料,它的排放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現作為新型材料廣泛應用于髙速公路項目中。在_工程里,粉煤灰可以代替或部分代替水泥等膠結材料進行軟基處理,也可以作為路基填筑的填料;在路面工程中,石灰粉煤灰類半剛性基層已經成為我國高速公路路面基層的主要類型;在瀝青混凝土路面中,高鈣、超高鈣粉煤灰可以替代礦粉降低填充料的成本;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摻加粉煤灰的干性水泥混凝土路面能節約25 ̄30%左右的水泥用量。
3.2廢舊橡膠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
廢舊輪胎是污染環境的固體廢棄物中最難處理的種類之一,在公路建設中,廢舊輪胎粗粒碎屑可作為瀝青混凝土的部分骨料進行施工,細粒碎屑可替代部分瀝青結合料使用。將廢舊橡膠粉用于公路建設,不僅能改善瀝青混凝土的使用品質、延長瀝青混凝土的使用壽命,而且有利于廢舊產品的再生利用。同時廢舊輪胎還可以作為安全設施應用在高速公路急彎、連續下坡路段,保護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3.3再生瀝青混凝土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
瀝青路面的再生技術是將舊瀝青路面經過翻挖、回收、破碎、篩分后,與再生劑、新瀝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產生的混合料,使之能夠滿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鋪筑路面的一套工藝。我國現在許多高速公路進人大修期,舊路面銑刨后的大量瀝青混合料經過冷再生和熱再生技術處理后重新加以應用,可以節約占地、保護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