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1: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新課改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很多時候不是教師不想改革,而是不知道如何改革,也不知道怎么使用新的教學模式。若教師對于新課程的理解僅限于理論層面,就會和教學實踐相脫節,而即便能夠落實到課堂上,也往往會因為知識儲備不夠和理論學習不及時而造成改革的乏力。表現在數學課堂上,我們常??梢钥吹皆S多在形式上大肆宣揚的貌似互動、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師謹慎地像新課程標準靠攏,唯恐課堂不活躍、不夠新而受到新標準的責難。究其根源,是因為這些教師不夠自信,沒有從本質上領會和理解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只能戰戰兢兢、亦步亦趨地依附于形式,希望課堂看起來熱鬧些。其次,應試教育嚴重抵消了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新課程改革的本意是想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救出來,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思想,發展他們的個性,激活他們的思維。這需要教師放開課堂,他們才能獲得相對的自由,也才能擁有靈活多向的思維方式。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當前唯考試為準繩的情況下,教師必須先考慮學生的成績,這就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同時,家長在這個競爭異常殘酷和激烈的社會里也深深懂得搶占先機的重要性,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社會競爭的壓力順理成章地轉嫁在了學生的身上。這樣,唯成績為準繩的考核標準多年來得不到改變的現象也就毫不奇怪了。再次,中學數學課程內容和數學教學體系存在脫節。從課程內容上來說,尚缺少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經驗的聯系,缺少數學各分支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沒有很好地體現數學的背景和應用?,F行的中學數學教學體系,內容上要求全面周到,理論上追求的是嚴密有序。新課程標準中被刪除的內容,在教學中也往往被許多教師善意地補充回來。這就造成了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不可協調的矛盾,難以體現時展背景下科技進步與數學之間的緊密聯系,最終造成了學生只善做題,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創新思維不夠的無奈局面。最后,教學方法沒有獲得新的突破,評價機制仍舊落后。從技術層面講,我們并沒有獲得更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部分教師用的還是老方法、老套路,只有在上公開課或者優質課時才努力地有所創新,而未能形成可操作的常態課。這說明那些研究課仍然在研究狀態和探索階段,新課程改革還沒有取得成功。另外,在評價機制方面,仍舊是單一的評價方式,沒有探索出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評價模式和體系。如果某種評價方式不能起到鼓勵和督促作用,那么這樣的評價方式就是沒有效果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在評價體系方面尚無建樹。
二、中學數學新課改的成績
總結這些年的中學數學新課程改革,在廣大教師不懈努力的前提下,各地區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如我校在緊跟高考、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原則下創新性地推行了五為模式教學,即以問題為先導,以活動為特征,以精講為保證,以學生為主體,以兩種課型為結構。它是我校二四八教學模式的高度理論化,是更具有指導性的創新理論。
三、中學數學新課改的努力方向
為了創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更好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準確的采取具體措施來創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筆者根據調查研究,分析總結了幾下幾點:
1.對新課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
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追求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積極自主的學習。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缺乏相關教育理念的培訓且自身也很少主動補充關于新課改的理論知識,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另外,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很多老師對學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雖然部分老師在新課改的帶動下在教學環節上增加了諸如分層教學法的教學形式,但是由于老師對新課改的相關理論知識理解不夠深入,所以并沒有帶來突破性的提高,學生甚至開始厭煩小學數學的學習,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2.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成果低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構建高效課堂來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思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沒有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課堂上講解的也是單一枯燥的教學內容,嚴重缺乏創新性,導致沒有創建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并且由于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老師也沒有及時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最終導致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成果低下,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3.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
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數學是他們系統的接受數學知識的開端,但是關于數學的一些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態,甚至一些高年級的同學對于低年級的基礎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通過調查研究,筆者發現一些老師并沒有對這一現象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沒有認識清楚,即便一些老師認識到學生的數學基礎良莠不齊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也采取了分層教學的形式,但是由于沒有深入理解分層教學的實踐意義,導致在實踐過程中生搬硬套,學生處于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數學學習也變得索然無味,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
二、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
新課改教學理念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思想,力求為學生創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主動的探索數學知識。所以,在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以后,應該采取科學高效的具體措施來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創新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起到了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作用,在課堂開始前,老師的導入環節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了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關于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兩種導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進行導入。小學生由于還是處于孩童階段,故事對他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數學知識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利用游戲進行導入。小學生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愛動,老師可以在講解知識的同時給學生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在學習圓的知識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圓的半徑,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2.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學生常常認為這是一門既枯燥又難以理解的學科。但是,事實上,數學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體事例都可以作為教學素材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多多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數學知識通過聲音、文字、圖像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來,將抽象的數學具象化,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另外,老師還以將生活中的實例制作成動態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呈現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爭取實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最后再應用于生活,讓學生深入體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
3.建立反饋機制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與老師之間應該建立反饋機制,老師在課堂教學之前、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及課堂教學之后都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思路,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對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同學更要及時糾正。同樣,這樣的反饋機制有利于方便學生講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以便老師給予指導,有針對性的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反饋機制是老師和學生雙方實現整合和生化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
三、結束語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實施以來被廣大中小學教師推崇的教學方法,其優點是適合小學生的年齡段的學習能力和心理需求,能夠很好地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其課堂教學主體的地位,這樣無疑會大大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教師以猴王分蛋糕這一故事引入。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歡吃蛋糕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蛋糕準備分給三只小猴子吃。猴王先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分給猴甲三塊。教師問:猴甲分得的蛋糕用分數怎么表示?(學生回答后,投影出示),猴乙看見了說:“我要多些,我要6塊。”猴丙更貪,搶著說:“我要更多,我要12塊。”猴王聽了很為難,它想既要滿足兩只猴子的要求又要體現公平原則,怎么辦呢?我們同學能幫猴王出出主意嗎?這時候,學生躍躍欲試,都想為猴王解決這個大難題。這樣的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想急于探索其中的數學奧妙。
二、搭建有利于學生活動的平臺
新課改下對于師生角色有了清晰明確的定位,那就是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這實際上就更加強調我們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那就是本著學生的認知、收獲和進步為基本原則,而不是教師教完教學就結束了這樣傳統的教學流程;同時,結合新頒布的小學課程的標準要求,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僅關注結果而忽視教學過程的應試教育教學模式,而是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對于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根據這樣的要求,這就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師要仔細地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設計適合學生參與的教學流程,在教學流程中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強探究性學習的趣味性,真正地使學生能夠投入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現實,盡可能地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這樣能夠發揮集體的優勢,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例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時,為了使教學內容更直觀,進而解決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問題,可以從學生興趣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教學設計。首先,讓學生課下準備自制的長方體圖型。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將自己手中準備好的自制長方體學具拆成平面展示圖,從而促使學生建立“表面積”的表象,為學習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做好準備。此時提出嘗試性問題,面對新知識,學生很容易就吸收了。再如,在教學一堂數學活動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擺一擺用12個棱長2厘米的立方體可以擺出幾種不同的長方體?”四人小組擺后反饋。生1:我們擺的長方體的長是24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還有長是12厘米,寬4厘米,高2厘米,還有長是8厘米,寬6厘米,高2厘米。生2:我們小組除了他們擺的三種外,我們還擺出了長6厘米,寬4厘米,高4厘米。教師問:你能求出每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各是多少嗎?請選擇一種進行計算,學生在動手擺的基礎上列式計算基本沒有問題了。
三、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氛圍
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流程中來,這就需要給學生創造一種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才可能無拘無束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潛力;另外,從教學的整個流程來看,它應該是包括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部分,但是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更多的是以教師的教和講授為主,學生學習的效果無法真正呈現出來,這往往導致教和學之間的相互脫節,教學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氛圍非常重要。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起來的,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很重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
四、結語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課堂教學;變化存在的誤區;提高途徑
教育是關系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也對振興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了積極的摸索與變革,力求培養出具有更高素質、適應現代化社會需要的有創造力和開拓精神的人才。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就應成為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一、新課改給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帶來的變化
1、課改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獲得師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綻放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永遠充滿著活力。
2、課改縮短了師生的距離。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脫離束縛,主動探索,那么,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覺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可以相互暢通交流,教師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
3、課改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自。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理解、感悟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體現的生活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貫穿于學生喜愛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1、過于追求教學的情境化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但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的情境化,好像數學課脫離了情境,就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事實證明,有些教師辛辛苦苦創設的情境,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往往因為被老師創設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進入學習狀態。
2、不注重學法指導,變自主學習為自由學習
新課改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表現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目標自我確定、學習方法自我選擇、學習過程自我控制、學習結果自我反饋。必須強調的是,自主學習不是一種隨意的自由學習,它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不能為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整節課讓學生看書、討論、互相提問,教師過少講授和參與討論。實踐證明,這樣的課堂教學,真正在思考、探究的學生并不多,大多數學生在說笑或看熱鬧,使教學過程趨于浮華,有待商榷。
3、教學過于追求手段現代化
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好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梢哉f,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推廣使用為教學方法的改革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但教師在使用上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現在的課,似乎不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觀念不先進。其實,教師只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使用。優勢互補,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違背數學學科特點,變數學課為實驗課
數學課堂教學必須遵循數學學科自身特點和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發展規律,強調從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促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數學不是實驗學科,這一點與其它自然學科如物理、化學等是不同的,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不是動手實驗,而是運用數學思維將實際間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而得出結論。
如:某位教師教學“似三角形判定”,讓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在紙上畫出三角形,剪下并量出角的度數與邊的長度,進行比較分析,反復進行這樣的實驗活動,用驗證而不是證明的方式獲得結論,淡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三、提高新課改前提下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途徑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只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數學課堂教學中新課程的目標。
1、正確定位教師角色,使學生成為學生的主人
教師的角色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做到,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在保障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2、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新課改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其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并都能夠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因材施教,分層設計目標,分層實施教育,培養出個性豐滿的學生,讓每一個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獨特的才華和興趣,感受成功。新課改前提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只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數學學習水平,還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3、圍繞教學過程和方法,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有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新課改教材也將數學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貫穿始終,這是培養教學思想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式。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概念的建立過程
傳統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常常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新課改給我們開拓了新的思路,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定理、公式的發現與證明過程
如在講“多邊形的內角和”,可以這樣處理:先讓學生探索N邊形的一個頂點能作多少條對角線;接著提出設疑“受此圖形的啟發,你能計算N邊形的內角和嗎?誰還能發明一種計算N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這樣學生會很興奮的以發現者的角色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中去。
3)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創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
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而對常規挑戰的第一步,往往就是提出疑問。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內容設計成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更多的提問,啟發學生的思考,逐步使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觀點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并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初步掌握建立數學模型和思路和方法。
結語:在新課改前提下的教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促使學生獲得數學的知識前提下,讓其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讓學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切身體驗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娟《教不越位學要到位——談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的教與學》[J]中學數學雜志2007(12);
【論文摘要】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有多組熱點關系需要探析.本文著重從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還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合作為中心還是以競爭為中心,以發現為中心還是以建構為中心,以基礎性為中心還是以選擇性為中心進行深入探析.
數學新課改有多組熱點關系,比如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還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合作為中心還是以競爭為中心,以發現為中心還是以建構為中心,以基礎性為中心還是以選擇性為中心,這些熱點關系值得我們去探析.
1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
在數學課程改革前,數學教師基本上獨霸課堂,唱獨角戲,師生間的活動較少.數學教師滿堂講,滿堂灌,學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這是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新課改倡導數學教師要做教學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籌劃者.新課改提升了學生的地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探索者、發現者,是教學中最活躍的因素.學生地位的巨大轉變是數學新課改的一大亮點,也標志著學習時代的到來.新課改前,數學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中心.新課改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教師圍著轉的太陽.可以看出,數學新課改傾向以學生為中心,這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一直是教育界爭論的話題,完全偏向任何一方都是有害的、錯誤的.在發揮學生主人翁地位的同時千萬不可忘記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數學新課改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2以知識為中心還是以能力為中心
乍看起來,這個問題似乎太簡單,無可爭議.大家一致認為要大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考試立意也應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數學新課改以能力為中心似乎是無可爭議的.應該說,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也是數學新課改的初衷和愿望,并得到廣泛的支持和贊同,但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數學新課程標準對能力的要求較含糊,不太具體,也較難操作.相反的,不管是數學課程標準還是按標準編出的教材,數學知識點都清楚明白,具體明確,條理分明.以知識為中心仍然是數學新課程的特點,這一點如今還是含而不露的事實,不容否定.如今學生的知識點還是抓得那么扎實牢靠,這也是師生不可否定的事實.可喜的是數學新課改已漸漸向能力為中心靠近.雖然探索之路漫長艱辛,可喜的是這一步已經邁出,并且會越邁越大.在這個知識與日俱增的時代,知識正以指數倍增長,再以知識為中心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但愿我們一起奮斗努力,實現由以知識為中心迅速轉變為以能力為中心,這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未來和希望.認清問題和解決問題一樣重要.通過分析,我們已經認識了現在仍然存在著以知識為中心的不良現象,下一步就是各方協作共同解決問題的時候了.但愿數學新課改能早日實現真正以能力為中心.
3以合作為中心還是以競爭為中心
數學新課改前,學生之間缺乏合作與交流.學生之間的互動幾乎為零,學生之間孤立隔膜,這加劇了學生之間的相互競爭.再加上學校對考試成績排名論次,這更加劇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學生只以成績高低論英雄,這種競爭有時甚至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據張奠宙教授了解:一個班的數學成績第一名者在成績單上批了一句:“讓不服氣的瞧瞧”,這簡直是課堂文化的垃圾.數學新課改不許學校排名次,通過建立合作小組強化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實踐證明這是符合時代潮流的.課堂雖小,五臟俱全.某種意義上說,課堂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在這微型社會里最需要的就是合作與交流,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只有學會合作的人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總體上說,數學新課改是倡導以合作為中心的,這是學生之福,教師之福,社會之福.合作是壯大力量的有力手段,也是通向成功的寬闊大道.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同合作,共同雙贏,共同成功.
4以發現為中心還是以建構為中心
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曾風靡全球.21世紀的今天,數學發現法重新升溫.數學新課改倡導探究發現,把數學發現提到新的高度,但絕對不能以發現為中心.因為探究發現在絕大多數數學課里都不能進行,即使能進行,花費的時間又太長,學生因個體差異發現的進度又不一致,以至于用得少,效果又不好.發現的想法是好的,可惜發現的過程太曲折,只能偶爾試之.建構主義是以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為基礎的,雖然建構主義門派眾多,但都承認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地建構過程,學生是主動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建構主義被認為是新課改的理論基礎,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此已形成共識.建構主義是指導我們教學的有力工具,承認以建構為中心,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觀點,這一點應該沒有爭議.但以建構主義指導教學不能偏離辯證唯物主義,而陷入極端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泥坑.
5以基礎性為中心還是以選擇性為中心
基礎教育數學新課改屬于基礎階段的數學教育,理應以數學的基礎性為中心.數學課程選擇的內容應該是基礎性的、普及性的,適合廣大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并能為絕大多數學生掌握的.這就要求適當刪減過去那些繁、難、偏、舊的數學知識,選擇有時代氣息的,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應用的基礎知識進入新課程.以基礎性知識為中心是數學新課改的重要要求.但基礎又是與時俱進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數學基礎,選擇數學基礎性知識要與時代與學生同行.這樣才不至于出現偏差.選擇性要求數學新課程要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選擇,這也是教材新課改的要求.數學新課改力爭實現在數學基礎性上的選擇性,實現基礎性和選擇性的共贏.
6結束語
本文從不同側面的五組熱點進行分析探討.其實還有另外一些熱點問題,比如以過程為中心還是以結果為中心,以形式為中心還是以內容為中心,以分科為中心還是以綜合為中心,以螺旋式為中心還是以直線式為中心等熱點需要探析.由于篇幅,這里不加贅述.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專業素養 數學專業師范生 新課改
高師院校數學專業師范生是中小學數學教師的主力后備軍,其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未來數學教師的素質,同時也關系到學生的個人就業和專業化發展。然而針對目前的高師院校數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素養的現狀,數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素養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
一、專業素養的內涵
(一)專業素養的含義
素養通常也稱為素質,前者更強調后天培養。對于素質含義的理解,現在比較認同的是從教育學角度出發對“素質”所作的界定:“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睂I的知識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我們稱之為專業素養。數學專業師范生的專業素養也可以說是數學教師專業素養,即在從事數學教學中所應具有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情感。
(二)數學教師專業素養的要素
1.數學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基礎。我們這里所指的數學專業知識不僅僅指數學專業學科知識,還包括不斷更新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以及通識知識等。
2.數學專業技能。專業技能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專業教學技能。教學技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數學專業教學技能主要指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所必備的數學教學設計能力、數學教學實施能力和數學教學評價能力。
3.數學專業情感。專業情感主要指教師從事數學教師職業所必備的價值觀和情意品質。新課標把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數學教學總體四個方面目標之一,它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正確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作為教師只有具備專業的數學情感,才能去正確地引導學生。
二、新課改背景下數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素養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一)新課改背景下數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素養的現狀
在新課改實施以來,筆者在帶隊實習過程中通過大量聽課,和實習學校指導老師的交流中,發現有不少的師范生在教學中或課后的分析中出現了學科專業知識的紕漏或理解的偏差。還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師范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難以解釋。這些現象都明顯表明目前數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素養還存在很多不足,專業素養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
(二)數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素養現狀形成的原因
針對教師本身的因素,我們分析高師院校數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素養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1.數學專業知識水平欠缺。新課改后,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舊教材知識面更廣,與高一層次的數學知識銜接更為緊密,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數學專業知識和數學文化底蘊。然而很多師范生在“只要知識能夠教學生就可以”的錯誤理念引導下,不重視數學相關課程的學習,或沒有相關課程的學習,而且忽視教師應具備的教育學科知識的學習。
2.專業教學技能的不足。數學專業知識水平欠缺,就不能對新教材有很好的把握,這必然會影響到數學教學環節的設計、實施等諸多方面。同時新課改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合作和創新意識,但是師范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本來就欠缺,所以課堂組織實施起來也就畏首畏尾,不能達到課程內容設置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
3.專業情感的不足?,F在很多數學專業師范生在選擇專業和方向時,不是從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出發,而是受家長、社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因而對待數學教學只是一種工作任務,沒有了數學的專業情感,也就沒有了激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也不會去深究,得過且過,這樣的教學也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數學專業師范生專業素養提升的若干策略
(一)增強和充實數學課程內容的學習
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把課教好教活。除了掌握所設數學課程內容之外,作為數學專業師范生還應該熟悉數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加深對數學教材的認識,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充分理解數學內部的系統結構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深刻了解數學知識的背景、地位、作用和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文化。同時由于各門學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內在聯系,師范生也要關注其他學科中的數學素材,將其有效提取,從而獲得數學與各學科之間的溝通,發揮數學的最大能動性。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數學專業教學技能
數學專業教學技能是數學專業師范生應該掌握且必須掌握好的一個重要內容,這關系到他們是否有良好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否快速適應新課程改革下新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模式。高師院校要把數學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制定相關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大綱,規范技能訓練和評價體系。在加強數學教法課程的學習的同時,將微格教學等模擬教學方式和見習、實習、雙導師制、頂崗實習等教學實踐活動相結合,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提高數學專業師范生的專業教學技能,使數學專業師范生在畢業后能快速適應和勝任教學工作。我們還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教師教學技能比賽,為數學專業師范生提供學習、教學交流研討的機會和環境,引導他們把理論學習、教學實踐與反思結合起來,將數學專業知識應用到數學教學中,最終使教學技能和能力得以提高。
另外,我們還應該在數學專業師范生中提倡教學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高校數學資源特別是圖書館和數據庫資源的充分利用是掌握更多知識,理解更深知識,提高科研能力,提升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
(三)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和專業情感
新課程的變革是為了適應新時代,去掉不合時宜的元素,體現時代要求。語文新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很贊同這個定位,社會的發展不可能是倒退的,我們的社會必將朝著更科學、先進、合理、人文化方向發展。語文新課程性質的定位正好順應社會需求。
各地都在實施貫徹語文新課程的精神和要求。作為處于教育戰線最前方的教師,首先應該形成新的教學觀念。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師道精神自古而有之。因此我國的教學觀念也比較“根深蒂固”。我覺得我們應當吸取古人的師道精神中精華的合理的部分,而摒棄其迂腐不合時宜的部分。以往教師注重得多的是讓學生乖乖的跟著教師設定的路線走,教師滿堂灌,學生是被動地接受。而且,以往我們的教育要求學生朝著同一的方向走,學生的個性被同化,與別人不同就會被視為異端、怪物。新課程實施,教師的主導地位沒變,教師應該樹立教會學生方法和提高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的能力的教學觀念。時代要求人與人之間有更多的合作;知識更新越來越快,不斷學習才能跟上形勢,這要求人們自主地學習;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學科分工越來越細,這要求人們要能夠在某個方面深入探究……以上這些,都要求教師去指導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法:合作性的、自主性的、探究性的學習方法。
我國的語文教改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博士論文,語文新課改開拓創新。但一個嚴重的缺陷是在教師中心論和教案中心論指導下的教師一廂情愿的教學預設。一節課從導語到課后作業,課文有幾個重點,每個重點設計幾個問題,提問幾個學生,學生回答不理想,怎樣引導到規定的答案上來,都由教師預先設計好。博士論文,語文新課改開拓創新。幾乎不需要學生自主地想、說、做,老師早為你預先設計好了,只要聽老師的安排就是。葉瀾教授對此有一段精辟描述:“上課是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教師期望學生按教案設想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導,直到達到預定答案為止。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教師是主角,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p>
教學觀念在更新的同時,教學方法也要相應進行革新。博士論文,語文新課改開拓創新。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注意力的、有所啟發的教學才不會讓學生厭惡語文。據我本人的了解,很多人都“害怕”語文學習,原因主要是“覺得語文課大都沉悶,枯燥、沒意思”。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實施手段。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對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而興趣對于學習是一種積極巨大的推動力。以往大多數的語文課堂都是固定模式:讀課文、講作者背景、課文內容、主旨等的重復。并且由于語文是基礎科目,差不多每天都有語文課,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覺得很沉悶,上語文課很累,漸漸失去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是教師的本職。而且只要方法得當,這并不困難。教師要多動腦、運用創新思維革新教學方法,創建一個愉快的學習氣氛。博士論文,語文新課改開拓創新。語文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嘗試多元的教學方法:可以給他們課堂時間進行自主的學習,如上戲劇課,可以組織戲劇表演比賽,不一定每個人都參與演出,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這一做法很見效,無論學生有沒興趣,礙于面子問題都會很努力去翻找資料準備短短的幾分鐘“講演”,臺下的學生也會很有興趣聽自己的同學的表演。對于考核學生方面,應該采取多元角度。以往甚至現在,考核學生往往以期末的一次考試為基準,一次“定生死”,不能體現出學生的真正水平。在非畢業班中,應當采取多角度多方面的考核方法,把過程與結果結合,把筆試與課堂、作業表現相結合。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提及老師,頭腦中都會顯現出一副德高望重的、很莊重的權威式的樣子。博士論文,語文新課改開拓創新。所以作學生的往往會敬怕老師,長期以來的師生關系大都存在一種長輩與晚輩的隔閡?!墩Z文課程標準》中說:“語文教學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博士論文,語文新課改開拓創新。”教師要和學生實現平等的對話,加強溝通,摒棄權威式的教學態度。對教材的理解和解讀,學生和老師的“權利”是平等的。對于學生的解答,教師不能只以“正確!”或“錯誤!”一刀切去做“果斷”的判斷結論,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體味學生的觀點,如果學生的解答真的完全偏離中心,也不能用尖銳的語言去評判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