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1: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婦產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婦產科學論文1700字(一):婦產科學臨床實習教學中CP結合TBL教學的應用探討論文
婦產科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臨床學科知識,也是醫學院校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內容,此科學內容存在比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在傳統教學中,通常使用常規臨床帶教教學形式,雖然也起到了一定成果,不過無法令人真正滿意,并且此種常規帶教形式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帶教師生之間互動不到位等。現在醫學院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形式轉變為主動形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領的互動教學模式?,F在將TBL和CP結合教學法使用在婦產科教學中,針對患者疾病類型進行檢查、診斷治療以及護理
等,使得患者得以早日康復,基于此,我院嘗試在婦產科臨床實習帶教中使用CP結合TBL教學,并選取近年來我院實習的90例學生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現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實習的90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方案分成對照組(n=45),與觀察組(n=45)。所有研究對象都是專業許而生,其中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齡19-24歲,平均(18.24±0.45)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20-23歲,平均(21.24±0.04)歲。學生來自的大專和本科學院,對兩組學生的基線資料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進行對比,沒有統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傳統臨床帶教方式,專業教師針對婦產科理論知識講解后,引導學生進行查房實習工作,主要過程是,專業教師針對婦產科內容進行講述,然后分配學生和患者進行溝通,掌握病史后進行婦產科檢查工作,為孕婦書寫病例、產程等。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依據實習具體情況提出問題,教師進行解決,最后以試卷測試形式針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檢測。觀察組采用CP結合TBL教學形式,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組劃分,結合實際情況以每組3-5人不同成績進行混搭【1】。第二,做好實習準備,教師為學生提供CP文本,簡單接受后提出簡單問題,實習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其中,對病情掌握后以自學形式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第三,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基于教師引導下,做好治療干預工作,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分娩過程,判斷宮縮等。第四,個人發言時間,小組學生逐個提問進行解決。第五,總結點撥提升效果,依據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判斷,做好重點講解工作,做好知識拓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2】。
1.3觀察指標
課程接受,組織學生進行考試,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方向,以百分制形式進行,理論為60分,而實踐則為40分,以調查問卷形式,收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實踐能力等,針對結果進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實習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做好統計分析工作,成績差異性對比可以采用t值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結果
實習結束后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進行考核,針對考核結果進行對比,觀察組最終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學習興趣優于對照組,理論實踐能力高于對照組,系團結協作能力也高于對對照組,并且獨立查閱資料能力和創新意識也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3討論
婦產科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內容,此科學是結合了內外和兒科學科知識內容,需要學生具備深厚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還要具備熟練臨床操作能力,以及和其他醫師合作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良好溝通能力。TBL教學結合CP教學形式和常規傳統教學模式對比,可以顯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加自主學習,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合作能力和溝通意識,進而使得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4】。TBL和CP教學形式在婦產科臨床帶教中使用,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在整個過程中,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進而使得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研究結果顯示,TBL結合CP教形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促進實習學生發展。
婦產科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淺談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心得論文
摘要:留學生教育現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一所高校開放程度的標準之一。但由于留學生在語言、文化及學習經歷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留學生在課堂的學習和知識的理解上面臨不同的困難。為了提高留學生婦產科學的教學質量,該文闡述了在婦產科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
關鍵詞:婦產科學留學生教學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246-02
當今留學生高等教育現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其教學工作已成為國內各高校一項新的任務和挑戰。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一所高校的國際化程度,是高校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方面,也更是體現當代中國正不斷由生產經濟和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重大轉變。婦產科學作為臨床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旨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生育調控,是集專業性、技術性以及操作性為一體的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應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充分發掘留學生的潛能,并令其逐步掌握各種常見婦產科疾病的診療方法。在多年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過程中,筆者有以下幾方面心得體會。
1留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
筆者學校臨床醫學5年制臨床本科專業留學生,生源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東南亞國家。這些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口語基礎,大部分學生英語口語相對流利,但部分學生英語口語帶有較濃重的地方口音,并且漢語水平程度也參差不齊,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交流是教師面臨的問題之一。并且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其國家的文化、信仰及教育背景也不同,所以對專業課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難[1]。留學生課堂學習習慣與中國學生課堂學習習慣也有較大區別,留學生課堂學習氣氛較為活躍,學生主動性強,與教師之間互動良好。但同時,課堂紀律相對比較難把控,因為上課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打斷老師的講課隨時提問,所以課堂上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爭取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有所收獲。
2教學方法的實施
2.1理論課教學
因為考慮留學生未來畢業后雖然可能回國工作,但在中國留學實習階段,面臨的患者大多為中國患者,所以盡量讓學生適應中國的醫療環境,在課堂上采取中英雙語式教學。課堂首先先用傳統多媒體課件展示全英文理論課程內容,但摒棄傳統課件中冗長、繁瑣的文字描述,課件中采用形象的圖片、多彩的動畫以及部分原版英語聲音影像,形象生動地為學生展示該堂課的教學目的,通過生動的講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課堂采用啟發式及點撥式教學,在理論知識講授完畢后,以“角色扮演”和“情景虛設”的方式對所學疾病總結,通過案例讓留學生融入角色,并參與到情境模擬中,使其更切身感受到課堂的精髓所在,教師同時予以指導,培養留學生的臨床思維,使學生熟悉和掌握相關知識點。教師事先選擇一中國名學生,其作為“患者”經過課前簡單的培訓,以便于課堂上能輕松應對留學生的發問,并且盡量向標準化病人(SP)靠攏。然后,讓學生分別對其進行病史采集、口訴體格檢查項目及應實施的輔助檢查名稱。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實習環境,要求學生需用中文依次詢問病史,無法用中文準確表達者,教師在旁邊進行解釋說明,并鼓勵課堂上其他同學用中文進行補充提問。若學生提出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項目有誤,教師在其旁詢問選擇該項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的目的,進行解釋說明錯誤所在,并回放課件中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錯誤的原因;若學生提出檢查項目正確,教師應積極地對其進行下一步的引導,并以多媒體的方式展示該“患者”的檢查結果,引導其針對性地探索該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及同時回答出鑒別診斷名稱。在這一模式中,有的學生可能因性格原因不愿意參與其中,或者對此表現得漠不關心,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應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并且授課教師在補充和解答問題過程中對于重點中英文詞匯做反復提醒、強調,進而加深學生對該堂課程的印象。
2.2實踐課教學
因婦產科學其本身的特殊性,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很可能涉及患者個人隱私問題,且基于目前中國醫患關系緊張,實踐課對于教師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實踐課前教師事先準備典型病例,要求學生應在課前溫習相關理論課知識,鼓勵并提倡學生收集理論課堂上有所困惑的知識點。雖然理論課上有“角色扮演”和“情景虛設”環節,但牽涉到與真實患者溝通和相處的方式方法,也是醫學生所必備的技能之一,在問診過程中能讓留學生深刻體會到醫患溝通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病例對象選擇能配合的典型病例為主,教師采用學生與患者“零距離”接觸模式,事先與患者充分溝通,在取得其同意和理解后,帶留學生走進病房。
然后采取將學生自由分組模式,一般分為4~5個學習小組為宜,每組選擇一個學生作為代表向患者詢問病史,同樣使用中文式提問,再由組內其他成員補充提問。留學生代表可對患者進行簡單查體,模擬式提問輔助檢查結果,然后由教師在旁邊給予輔助檢查結果的回答。教學實踐過程中組內同學可以隨時討論,盡可能完善病史采集。詢問結束后再進行組間的補充回答,探討在問診及查體時的疏忽遺漏之處,然后進行彌補和糾正,并對該病例的體征、初步診斷、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進行分析,提出診療方案。最后環節再由帶教老師對各組討論結果進行補充及點評,并結合具體病例解答實踐課前學生收集的有困惑和爭議的問題。因留學生相比中國學生性格更加活潑、自信,且思維活躍,這種“分組式”的病例實踐課,最大程度上采用了合作式、互助式的教學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學生的反響普遍良好,同時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教師與同學之間的完美互動及配合,增加了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交流。并且讓學生通過與患者的切實接觸,了解中國醫療現狀,適應中國國情,讓他們在案例學習過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團隊式”醫療,增加團隊合作精神。
3討論
1抗菌藥物在婦產科的使用頻率
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用于預防性治療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使用頻率最高,這種復合劑對革蘭陽性需氧菌及革蘭陰性需氧、厭氧菌均具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在治療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婦產科軟組織感染中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腎盂腎炎、盆腔蜂窩組織炎、產后子宮內膜炎、絨毛膜炎等[1]。婦產科醫生在用藥過程中應熟練掌握目前婦產科常用抗菌藥。通過分析歸納有如下使用特點:
1.1β-內酰胺類抗生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是婦產科常用的高效低毒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碳青霉烯類和頭孢類(含頭霉素類)。(1)青霉素類。廣譜青霉素類曾常用于治療泌尿生殖道感染,且非常有效。婦產科臨床應用于預防孕婦體內的無乳鏈球菌感染,且用于治療盆腔蜂窩組織炎,部分用于產后子宮內膜炎的治療;在治療盆腔感染時常與氨基糖苷類、甲硝唑聯合使用。但是廣譜青霉素類對兼性厭氧菌作用比較弱,同時隨著大量耐藥菌株的出現,單獨采用各種半合成青霉素類抗生素治療婦產科感染的應用已經不多見。但由于其對胎兒和新生兒的損傷少,大劑量使用時療效較好且相對廉價,目前仍然是用于預防與治療孕期感染的常用藥。(2)頭孢類。頭孢類具有抗菌譜廣、殺菌力強及過敏反應少的特點,在婦產科中用于感染的治療及預防術后感染。隨著新型第四代頭孢菌素的出現,如頭孢唑蘭、頭孢匹羅、頭孢噻利、頭孢吡肟。使得其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厭氧菌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同時增強了抗革蘭陽性菌活性,尤其是對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作用加強。新型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均具良好的藥動學特性,半衰期長且廣譜、強效、低毒[2]。(3)碳青霉烯類。在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中,碳青霉烯類是抗菌譜最廣的,其抗菌活性強,對多重耐藥菌株引起的嚴重革蘭陰性菌感染及混合感染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用于治療產ESBLs菌株感染療效最佳的品種。
1.2氟喹諾酮類
氟喹諾酮類抗菌譜很廣,對大多數革蘭陰性菌,淋球菌、沙眼衣原體均具有療效,但近年隨著耐藥的革蘭陰性菌不斷增長,因而臨床不主張采用其預防性應用。今年來上市的新品種對革蘭陰性桿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腸球菌的作用更強,并具有較強的廣譜抗厭氧菌活性,且發生光敏反應的頻率降低[3]。但由于喹諾酮類藥物抑制DNA合成的機制,因此不可以用于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16歲以下的患者。
1.3氨基糖苷類
此類抗生素的特點是可與細胞壁活性抗菌藥產生協同作用且具有依賴濃度的快速殺菌作用,在婦產科主要用于治療革蘭陰性菌所引起的嚴重感染。慶大霉通常用于引起盆腔感染的革蘭陰性兼性厭氧菌的治療,近年來慶大霉素的用法已從以往的每1次/8h變成1次/24h。其具有療效相同,但耳、腎毒性降低,用藥簡單和費用較低等優點。
1.4大環內酯類與林可霉素類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婦產科中最常用的是紅霉素和阿奇霉素,其對革蘭陽性需氧菌(鏈球菌、葡萄球菌)有效,也對很多厭氧菌和淋病奈瑟菌有較強作用。阿奇霉素還具有半衰期長、對性傳播疾病具有肯定療效的優點。隨著第3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出現,如泰利霉素,其不僅對耐大環內酯類肺炎鏈球菌還對厭氧菌具有很強抗菌活性,同時其安全性更高。林可霉素類在抗菌譜上與大環內酯類相似,目前應用于婦產科的各種厭氧菌或金葡菌革蘭陽性菌引起的盆腔、腹腔感染的治療上。對于合并革蘭陰性菌感染,可以聯合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克林霉素對沙眼衣原體也具有較強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于是治療產后子宮內膜炎及孕期陰道炎。但克林霉素因與紅霉素作用靶點相近而發生拮抗,因此不可以與其聯用。同時克林霉素會引起偽膜性腸炎的可能,不宜用于術后感染的預防。
1.5多肽類
目前多肽類抗生素在婦產科中主要用于耐藥菌感染的治療。當患者對青霉素過敏時,首選糖肽類抗生素萬古霉素,其抗菌譜窄,是目前用于MRSA或革蘭陽性菌導致的婦科嚴重感染。隨著第二代糖肽類抗生素Ⅲ期臨床試驗的完成,其可用于耐藥革蘭陽性菌的感染治療。
1.6其他高效抗生素
目前應用于婦產科的抗生素還有磷霉素、甲硝唑、強力霉素等。磷霉素具有無毒性、無抗原性等特點,在婦產科領域主要用于大腸桿菌、志賀菌屬、葡萄球菌屬和沙雷菌屬引起的陰道炎和宮頸炎的治療。甲硝唑對需氧菌無作用,僅對厭氧菌具有強大抗菌作用,因此在對各種婦產科需氧菌與厭氧菌混合感染的治療上常需與抗需氧菌藥物聯合使用。強力霉素具有高效、廣譜、低毒等特點,常用于治療婦產科盆腔炎,但由于厭氧菌對其易耐藥,因此臨床常將其與頭孢類藥物合用。
2婦產科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法
本次研究中,對產婦進行手術的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對需要接受手術的產婦做好術前準備工作。第二,對產婦進行的麻醉方式都采用的是硬腦膜外麻醉。第三,用腹壁常規消毒巾對產婦的腹部進行消毒處理。根據手術的需要不同,產婦的腹壁橫切口的大小也不一樣,但是,腹壁橫切口通常采用的半弧形。第四,在對產婦進行腹壁橫切口手術的時候,應該保證橫切口的長度相等,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壞產婦腹壁下的動靜脈。第五,為了保護產婦的腹壁不受到手術的影響,應該在離產婦腹壁一定距離的位置進行橫切口手術。第六,手術結束后,就可以對切口進行縫線處理,以保證產婦的腹壁橫切口能夠更好地愈合。第七,手術結束后,每天還要對產婦的傷口進行生理鹽水消毒處理。第八,手術后每個一天都需要進行換藥處理一次,一般會在手術五天后拆線。
2結果
對腹壁橫切口和傳統的縱切口進行比較,我們發現橫切口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第一,橫切口能夠更好地暴漏在外面,因而在進行手術的時候更加方便。由于產婦的膀胱和子宮的下段都處于切口邊緣,這樣就沒有再次找出暴漏在外面較好的切口部位,從而免除了產婦再次接受處理橫切口的痛苦。第二,橫切口位置處的張力更低。在產婦進行手術后,即使產婦沒有使用腹帶,腹壁橫切口也不會出現裂開現象。由于橫切口出張力較低,產婦需要忍受的痛苦將更小,并且有利于產婦手術后的康復。第三,腹壁橫切口能夠更好地愈合。由于腹壁橫切口血液運行的更加豐富,在手術中損傷的神經也更少。因此,在橫切口張力較低的情況下,只要保證橫切口處血液的正常運行,就更加有利于傷口的愈合。第四,腹壁橫切口后產婦出現并發癥的現象更少。由于腹壁橫切口手術后,橫切口的位置比較低,并且暴漏的情況更好,因而對產婦手術后膀胱等位置處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更低。由于腹壁橫切口的傷口張力低且疼痛輕,因而手術后產后康復的更快,還能有效地減少產婦肺部和靜脈的感染等并發癥。第五,腹壁橫切口的傷口更加美觀。本次研究中,我們還對產婦接受手術后進行了隨訪,研究發現,經過腹壁橫切口手術后,產婦的傷口愈合情況更好。
3討論
近年來,產婦科腹壁橫切口手術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和歡迎,為了進一步滿足產婦的需要,腹壁橫切口是一種有利于提高產婦身心健康的手術方式。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293例產婦接受腹壁橫切口手術后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了腹壁橫切口手術方式具有很多優勢,首先,腹壁橫切口手術的時間更短,主要是由于腹壁橫切口手術不需要對產婦的皮下組織進行縫合,這樣就能更好地縮短手術時間。其次,腹壁橫切口傷口的愈合情況更好,由于腹壁橫切口一般是在皮下脂肪層處,為了避免因為縫合的線過多而引起脂肪組織出現異常反應,應該盡量減少在皮下組織進行接線縫合。最后,為了滿足產婦對腹壁橫切口傷口的美觀要求,腹壁橫切口應該盡量在皮下脂肪層出進行手術。這樣會使腹壁橫切口傷口更加平整和細小,待腹壁橫切口傷口愈合后,不會留下明顯的傷疤,從而就會滿足影響產婦的美觀要求。
4總結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54例急腹癥患者,年齡22~49歲?;颊呔胁煌攸c的下腹疼痛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經臨床手術診斷,異位妊娠193例,難免流產20例,黃體破裂15例,急性盆腔炎15例,卵巢囊腫蒂扭轉11例。
1.2方法
經陰道探頭頻率5~9MHz,調節增益、深度、速度標尺,患者取截石位,帶有的陰道探頭放于陰道做多切面多角度掃查。彩色多普勒超聲腹部探頭2~5MHz,患者取仰臥位,在下腹部做多切面掃查。觀察子宮大小、形態,查看宮腔內膜,宮腔內有無孕囊積液,附件大小、形態,有無包塊,包塊大小、形態、內部回聲,與周圍組織關系,盆腹腔積液深度或范圍,彩色多普勒觀察盆腔病灶內、宮腔內病灶血流情況。留取圖像于工作站,做好記錄。
2結果
254例急腹癥患者中,超聲正確診斷242例,超聲檢查診斷率與手術后吻合率為95.2%(242/254),其中異位妊娠診斷正確184例,正確率為95.3%(184/193);另5例被誤診為黃體破裂,2例被誤診為炎性包塊,2例被誤診為難免流產。難免流產診斷正確19例,正確率為95.0%(19/20);另1例被誤診為葡萄胎。黃體破裂正確診斷14例,正確率為93.3%(14/15);另1例被誤診為異位妊娠。急性盆腔炎正確診斷14例,正確率為93.3%(14/15);另1例被誤診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卵巢囊腫蒂扭轉正確診斷11例,正確率為100.0%。
3討論
婦科急腹癥發病急、病情重,且病因復雜,主要臨床癥狀為急性下腹痛,急性面容、面色蒼白、大汗等,若不及時診斷并治療,病死率較高。因此,選擇何種方法進行婦科急腹癥的早期診斷,并實施相關的臨床治療,對提高治療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較為重要。首先采用陰道超聲檢查,因其有較高的敏感性,對患者子宮大小、形態、子宮壁回聲、內膜的變化及宮外小的包塊、孕囊、胚芽、胎心等精細結構顯示更佳,并能顯示血流狀態,分析血流特征,較早發現較小盆腔包塊,反映盆腔包塊內回聲狀態、特點,提高對各種急腹癥的早期診斷;再采用腹部探頭,做補充檢查,可顯示位置較高、較大的包塊及與周圍組織關系,腹腔積液等,并能探查腹腔其他臟器及病灶的情況。對疑難病例,認真結合患者病史、體征、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可做出可靠的超聲診斷。通過超聲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也可鑒別診斷一些其他內外科急腹癥。
3.1異位妊娠
在婦科急腹癥中,異位妊娠占首位,發病率約為1%,其中輸卵管妊娠最常見。近年來,異位妊娠有上升趨勢,在本組病例中占第1位,其聲像圖特征:(1)子宮飽滿或增大。(2)宮內回聲增多,內膜增厚,部分可見假孕囊、壁薄單環狀,宮腔內的回聲多少取決于子宮蛻膜變化及出血情況;若有真孕囊,要排除宮內合并宮外孕的可能;瘢痕妊娠部分位于宮腔內的,宮內也可見變形拉長的無回聲區域,內部可見胎芽或卵黃囊,瘢痕處肌層變??;宮角妊娠孕囊位于宮角處,無外突,孕囊的外側緣肌壁完整。(3)宮外超聲圖像,在妊娠附件區域可見孕囊、或混合回聲包塊,聲像圖伴隨著時間長短或出血量多少及發生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別,初期未破裂時,可見完整胎囊圖像,有時可見胎芽結構及心管搏動,即確診為異位妊娠,破裂型圖像在附件區或盆腔為混合回聲,包塊結構較復雜、紊亂。(4)子宮直腸窩積液,出血多的盆腹腔可見大量液性暗區。
3.2黃體破裂
黃體破裂聲像圖特征與異位妊娠基本相同,不易鑒別,表現在附件區或盆腔的不規則混合回聲包塊、囊壁內陷、形態不規則、盆腔積液或腹腔積液。異位妊娠患者大多有停經史、陰道不規則出血,血、尿人體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陽性,子宮增大,內膜有蛻膜回聲的改變;而黃體破裂多無停經史,腹痛時間均為月經中期或后期,血、尿HCG陰性,多數有用力史與史;子宮大小如常,內膜為正常增生期改變,陰道后穹隆穿刺能抽出血性液體。需詳細詢問病史,特別是月經周期配合血、尿HCG檢查等,以便進行鑒別診斷。
3.3難免流產
難免流產聲像圖表現為子宮和孕周相符或小于孕周,孕囊形態不規則,孕囊下移,無胎芽及胎心搏動,或宮腔內不規則團塊回聲,主要為胚胎殘留物。需要與瘢痕妊娠相鑒別,有些瘢痕妊娠孕囊一部分位于瘢痕處,一部分深入到宮腔內,此孕囊形態變形拉長,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顯示:孕囊周圍有豐富低阻血流信號,瘢痕處肌層變薄。
3.4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早期聲像圖無特殊表現,子宮旁可見不規則走行迂曲的囊性管狀結構或不規則囊性包塊,壁厚毛糙,當輸卵管積膿或輸卵管卵巢形成膿腫時,內為密集點狀回聲或斑點狀回聲,也可呈低回聲,且與周圍組織有粘連,伴有盆腔積液,為急性炎性滲出液。急性盆腔炎性包塊患者常合并發熱,白細胞明顯升高,下腹持續性疼痛,常有盆腔炎病史,主要是各類炎癥的表現,血、尿HCG陰性。
3.5卵巢囊腫蒂扭轉
卵巢囊腫蒂扭轉聲像圖顯示患側卵巢消失,以囊性或混合回聲為主,見圓形或橢圓形囊性包塊,不全扭轉時,囊腫壁增厚,張力高,扭轉時間長時,伴隨內部回聲透聲差,可見光點,光斑等,周邊血流減少或探及不到血流信號。子宮直腸窩可見液性暗區。超聲探頭加壓有疼痛。
3.6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右下腹單純性闌尾炎闌尾增粗,部分患者伴有腸間積液,闌尾壁各層次顯示不清,闌尾直徑大于1.0cm,化膿時,腔內均見液性暗區,有糞石存在時可見強回聲光團,后方伴聲影。闌尾穿孔時,闌尾壁連續性中斷,周圍出現邊界不規整的混合性包塊,內部可見棉絮狀高回聲,闌尾周圍膿腫形成。
3.7泌尿系結石
超聲可見腎盂積水、輸尿管擴張、輸尿管內可見結石回聲;臨床表現為突發性絞痛,向會或腎區放射,尿中有紅細胞等。
超聲二維圖像顯示及彩色血流特征性表現對婦產科急腹癥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了非常重要且充分的資料。病史及實驗室檢查等對婦產科急腹癥的診斷及鑒別診斷都有相當重要的價值。本組病例中,異位妊娠所占比例最高,超聲診斷正確184例,正確率達95.3%,可見超聲對診斷異位妊娠意義較重要,尤其對未破裂型異位妊娠,一旦經超聲確診,就能立刻實行治療措施,避免內出血給患者造成比較大的風險和痛苦。本組病例中9例未正確診斷的異位妊娠患者有5例被誤診為黃體破裂,2例被誤診為炎性包塊,2例被誤診為難免流產;而1例黃體破裂患者被誤診為異位妊娠;1例急性盆腔炎患者被誤診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紤]是因為異位妊娠、黃體破裂、炎性包塊的聲像圖均缺乏典型特點,大多表現為回聲不均質的包塊,而且內部結構雜亂,加之在不明確停經史情況下,鑒別診斷比較困難。因此,要求超聲醫生必需熟悉掌握各種聲像圖特征的同時,又能密切結合病史、體征及實驗室檢查,認真仔細檢查,從而減少誤診,提高診斷符合率。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探頭直接放入宮頸及穹隆處,縮短了與盆腔的距離,能使盆腔圖像顯示更清晰,尤其對宮腔內病變及宮外較小的病變等精細結構顯示比腹部超聲更清晰。同時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血流狀態、分析血流特征也比腹部超聲更明顯,并且避免了患者憋尿過程中的不適,也縮短了救治時間。然而,位置較高的病變,尤其是大的盆腔腫塊,則需腹部超聲檢查彌補,既能觀察病變全貌,又能很好地顯示鄰近組織器官及腹腔積液的分布等。
1.1成立領導協調小組
本研究課題領導協調小組由5名組員組成,其中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1名。主要負責擬定研究主題,編制專家咨詢表,遴選咨詢專家,以及對專家咨詢結果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
1.2遴選專家
根據Delphi法的特點和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及對象,擬訂選擇專家的條件:(1)具有高級職稱臨床產科醫療和護理專家,包括高級職稱助產士和高級職稱醫師;(2)從事專科、本科的婦產科護理教學15年以上,并具備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育者;(3)具有助產??谱o士培養與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4)熟悉婦產科專業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或長期從事婦產科護理學專業教育研究;(5)愿意參加本研究并回答專家函詢問卷;(6)能保證在課題研究的時間內持續參加本研究的幾輪函詢。本研究依據遴選專家條件,共聘請了專家20名,分別來自10個地區的10個單位(4所醫學院校,6所三級甲等醫院),且分別來自婦產科臨床護理和醫療教學醫院、大專及本科婦產科護理專業教育及助產專科護士培訓基地臨床帶教老師等領域。專家組成員于本課題研究內容相關性較好。
1.3初擬指標體系草案
根據行為主義理論、素質教育理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以及婦產科護理學理論和臨床教學的情況分析,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后,研究小組成員制定了專家函詢表,包括說明信、問卷正文及專家基本信息。初步將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分解為6項(表1),二級指標23項。專家按照Likert5級評分進行評價。(最重要賦值5分,最不重要賦值1分)
1.4專家咨詢
在初步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草案基礎上,課題領導協調小組設計出專家咨詢表及專家基本情況調查表,采用親自發放或E-mail方式發放并回收專家咨詢表。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2003和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用頻數、構成比、率表示,專家積極系數用問卷回收率表示,專家意見權威程度用指標的權威系數表示,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用變異系數及協調系數表示。缺失值處理:及時審核咨詢表信息,減少缺失值的出現;對出現的缺失值,賦予均值以減少數據的損失。
2結果
2.1專家一般資料
參與本研究兩輪函詢的14名專家均為副高級或以上高級職稱,職稱結構:教授、主任護師、主任醫師共8名,占57.14%;副教授、副主任護師、副主任醫師6名,占42.85%。年齡結構:30~39歲1名,占7.14%;40~49歲9名,占64.28%;50~59歲4名,占28.57%。學歷結構:大專1名,占7.14%;本科10名,占71.42%;碩士2名,占14.28%,博士及以上1名,占7.14%。
2.2咨詢結果的可靠性分析
2.2.1專家的積極程度
積極系數主要反映在專家函詢表的回收率上,回收率的高低能說明專家對該項目研究的關心程度,也是進行專家咨詢的關鍵。本研究共進行了兩輪函詢,兩輪均發放專家函詢表20份,每輪均回收2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100%。每輪函詢均認真完成表格,部分專家還對指標內涵及指標分級提出建議和意見,并通過書面或來電等方式針對一些問題給予指導和探討。
2.2.2專家對本研究課題的權威系數(Cr)
Cr取決于專家自評熟悉程度(Ca)及判斷依據(CS),Cr=(Ca+Cs)/2,一般認為Cr大于0.70即為信度較好。本研究中Ca=0.92,Cs=0.84,專家平均權威系數為0.88。
2.2.3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分析
協調系數反映全部專家對全部指標評判意見的協調程度,用W表示,W越接近1,表明專家對指標結構認同的一致程度越高,所有指標的協調程度越好,結果越可靠。顯著性檢驗是專家一致程度的可信檢驗。本研究中,6項一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805,23項二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713。同時,全部指標的協調系數的顯著性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4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經過兩輪調查、整理和分析,確定了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討論
3.1運用Delphi法的科學性
Delphi法源于上個世紀40年代,后被各個領域廣泛運用,并主要作為決策分析、指標篩選與指標體系的構建等。該方法的核心是通過調查征求專家意見,再通過綜合、整理、歸納后反饋給專家并提出新的論證,多輪論證后得到一個可靠性較大且比較一致的意見。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理論分析法,初步擬訂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草案,采用Delphi法搜集婦產科領域專家和婦產科專業教育者對評價體系進行咨詢論證,依據咨詢結果構建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問卷回收率均為100%,;專家熟悉系數、專家判斷系數等均表明專家參與積極性較高;專家平均權威系數為0.88,可以認為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結果可信;本研究中6項一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905,23項二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913,說明專家意見認可程度非常高,協調性好。
3.2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本研究通過兩輪專家函詢,確定了6項一級指標和23項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中,理論學習能力賦值最高,包括了婦產科護理學理論考核、文獻檢索能力、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4個方面。在本科教學中,專家認為要培養學生應用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的能力,并掌握除開專業理論知識外的英語、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同樣,專家們認為婦產科護理學除了理論知識的掌握外,臨床學習能力也十分重要,包括臨床上主動學習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病情和用藥觀察能力及應急能力。這說明專家認為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臨床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強化鞏固理論知識,另外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要培養護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及臨床思維和觀察能力。在一級指標中專業精神和慎獨素質被認為僅次于理論和臨床學習,強調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慎獨性,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作風。目前隨著健康定義的擴展,需要臨床將患者的生理、心理作為整體來護理,所以對即將轉型為臨床護士的護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更高,需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主動學習、更新知識、滿足患者需求。護生要學會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同時要求護生自己學會自我調節,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為患者提供護理。另外專家們認為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的培養也是在婦產科教學中需要被關注的方面,這包括關愛婦產科病人,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將護理倫理學知識運用到婦產科護理中,并且要學習和掌握與母嬰相關的法律知識。
4小結
1.1安全意識不強
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常存在僥幸心理,對不安全隱患因素認知不足,并對規章制度不認真執行,極易在疲勞狀態超負荷工作下發生疏漏等,這都是護理人員在平常工作中最常犯的錯誤。另外,少數護理人員還存在缺少法律意識、思念觀念陳舊、規范意識不強、對患者權益不夠尊重,缺乏對患者心理及生理的感受與體驗等,這就極易激發與患者或患者家屬的矛盾與糾紛。
1.2護理制度及相關規范執行不嚴
少數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沒有嚴格按照醫囑執行,違反常規操作、不嚴于職守。急救藥品和護理單元藥品的擺放和管理混亂,沒有進行四查八對。對患者疼痛、發熱、陰道出血等癥狀觀察不夠仔細;對病人疾病的判斷、發展趨向和轉歸等都不能做出準確判斷。甚至出現隱瞞或不主動報告護理不良事件,拒收危重病人等,這些都是引發醫患糾紛的主要因素。
1.3醫療信息及專業技術素質不對稱
有些護理中的安全隱患源自于護理工作技術上的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意見分歧。患者及家屬自身相關專業知識相對有限,不能正確認識相應醫療護理中出現的問題,對臨床治療技術及護理工作產生誤解,往往就出現會對護理人員的職業態度和敬業精神產生不應有的質疑態度。如果護理人員在工作實踐中與患者及其家屬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則無法進一步消除患方的不滿情緒、疑慮等,就會導致矛盾激化,產生不必要的醫患問題。因此,需加強對病患以及病患家屬的相關專業知識科普和健康教育掃盲;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溝通技巧和防范差錯意識,才能夠有效避免護理中安全隱患、差錯事故的發生,減少醫患之間的矛盾糾紛,從而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2安全隱患具體防范措施
2.1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
強化對護理人員進行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相關診療護理規范等各方面規章制度的教育工作;醫院應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常規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經常組織普法教育及醫療行政法規的專題講座與坐談交流,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意識。當前,護理工作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通過自學相關專業知識,樹立依法行醫意識,規范自身護理工作行為。
2.2強化護理人員職業素養教育
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人文素養。規范行為舉止,積極樹立其敬業精神,如著裝整齊、發型符合要求;表情謙和、面帶微笑;佩戴胸牌;尊重患者的信仰、飲食習慣。對病人及其家屬熱情接待、禮貌待人、仔細傾聽、耐心解答。并且要具備良好的交流技巧;言談舉止間體現出優秀、專業的護士形象。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以及護理工作的實效性,護理部還要客觀的對不同崗位和不同工作性質的護理人員,制定出相對應的教育與培訓計劃;并對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加以制定和完善。另外,為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如用藥錯誤、壓瘡、藥物外滲、非計劃拔管、墜床等,還須制定相關的防范制度。為了進一步強化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管理,還應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護理規范評價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通過對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培訓與教育,要求相關人員必須熱愛本職工作,服從工作安排,態度積極主動;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之下,護理人員應主動詢問、發現病患及其家屬的要求,最大程度的幫助解決;同時,在尊重病人及家屬的前提下,確保病人隱私。護理人員應具有較強的組織溝通能力,善于與其他科室醫護人員進行溝通、合作;學會換位思考,積極為病人著想,遵循倫理法律原則,全面維護科室及醫院的公眾形象。護理人員還必須善于判斷、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潛在問題,積極做好預見性護理;秉承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規范化護理的原則,全面確保醫護質量和醫護安全。
2.3建立醫院護理安全制度,健全質量管理機制
護理部門應加強在護理質量、技術及制度方面的管理;建立一整套合理、有效的質量管理機制,明確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如護理例會制度;護士、護士長考核制度;獎懲制度;護理管理制度;護理制度;護理質量檢查及質量控制制度等等。同時,還應對護理會診、搶救工作、護理單元藥品管理、處理突發事件預案、標本采集、送檢以及護理人員安全培訓等工作均應健全其相應的管理制度。另外,還應加強對質量的控制,培養護理人員養成主動參與檢查、監控以及管理的積極性以及嚴謹、敬業的工作作風。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健全婦產科危急重癥患者的救護流程;建立有效的護理安全事件上報系統;建立護理部以及病區護理安全自查、自檢制度等等。并對以上規章制度予以嚴格執行,徹底保證護理工作的質量。
2.4加強護患溝通,融洽護患關系
婦產科護理過程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思想,全面增強護理人員自主服務意識以及工作態度,實現與患者之間的“無距離”溝通,為防范擴理糾紛奠定基礎。由于,婦產科病患在住院期間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導致其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此時,病患往往希望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人格上的尊重以及相關健康知識、疾病知識的了解。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須以謙和、熱情的工作態度,主動而耐心地做好病患的心理護理、健康護理、膳食護理、用藥護理等工作,主動巡視、主動關心病患,視其為自己的姐妹,耐心幫助其解除憂慮、不安、疑慮等問題,避免與病患及其家屬發生沖突。并通過理解、寬容的態度,謙和、理智地對待病患及其家屬所表現出的疑慮、誤會、不配合,甚至是一些不禮貌的行為,才能最大程度地預防發生護患矛盾。
3結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入婦產科接受治療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5.1±10.1)歲;病程持續時間最長的是10年,最短的1年,平均病程(2.5±1.2)年。本次入選的100例患者,全部為已婚或者未婚有性生活者,依據具體的治療方法將100例患者分成兩組,治療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抗生素療法:觀察組使用抗生素治療,1.2g克林霉素加入250ml生理鹽水,2次/d靜脈滴注和0.8g替硝唑,1次/d靜脈滴注,連續治療10d為1個療程,依照患者的病情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3~4個療程的治療。中藥治療:治療組使用中藥方式治療:①中藥內服:使用銀花、丹參、敗醬草各30g,川斷、桑寄生、當歸、赤芍、川楝子各12g,蒲公英、厚樸、枳殼、元胡各10g和6g香附。每日一劑用水煎服,分兩次用溫水送服,服藥時間分別是早餐后0.5h與晚餐后1.5h。②中藥外治:使用紅藤湯保留盆腔內灌注,紅藤湯藥物組成為蒲公英、紅藤、敗醬草、紫花地丁、鴨跖草各30g?;颊呷缬邪鼔K,可另外加入莪術、三棱和桃仁各10g,腹痛者另外加入香附和延胡索各10g,腹冷痛另外加入10g附子。所有藥物加水煎成100ml濃湯,便后保留盆腔內灌注,1次/d,在月經結束后的第3天開始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連續治療10d。
1.3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的白帶和月經恢復正常,下腹墜痛的情況明顯減輕,同時身體的各項免疫功能有顯著提升,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有效:患者的白帶和月經基本恢復正常,下腹墜痛情況有所緩解,且患者身體的各項機能有所提升,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無效:患者臨床各項表現癥狀與身體機能無明顯改善,甚至發生惡化??傆行?痊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組患者接受中藥內服外洗治療后,痊愈31例(62%),有效16例(32%),無效3例(6%),總有效率為94%,觀察組患者接受西藥抗生素治療后,痊愈23例(46%),有效14例(28%),無效13例(26%,)總有效率為74%,臨床治療效果治療組明顯優于觀察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治療組3例患者出現小腹疼痛,沒有進行任何處理的情況下癥狀自行消失;觀察組7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停藥后癥狀自行消失。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臨床婦產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的發病率較高,且近年來發病人數愈加低齡,發病率更是逐年攀升。有研究資料顯示[2],不潔性生活與經期衛生是造成慢性盆腔炎發病率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且飲食辛辣和過度勞累也是誘發慢性盆腔炎的重要因素。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病程持續時間長,頑固性強,難以治愈且有較高的復發率,嚴重影響女性生理與心理健康,現如今已經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與重視[3]。臨床治療慢性盆腔炎有多種方法,本次研究中分別使用中藥治療和西藥抗生素治療。治療組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丹參、蒲公英、當歸、赤芍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補血活血和改善炎癥以及提升人體免疫力的功能。中藥治療的治療組總有效率94%,相比觀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總有效率74%明顯更高(P<0.05),此研究結果和甘露[4]的研究報道基本相似。另外因為西藥的成本較高,而中草藥有廣泛的來源,且成本低廉,所以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療過程中使用中藥治療能夠緩解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除此之外,因為中藥自身的特性,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中藥治療的副作用更小,能夠更有效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減少臨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本次研究中治療組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觀察組7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治療組(P<0.05),且治療組未經處理不良反應癥狀自行消失,觀察組在患者停藥后不良反應癥狀消失,這一結果表示治療組使用中藥內服外洗的治療方式,不良反應癥狀輕微,安全性較高,顯示中藥治療的副作用更小。另外為了降低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患病率,需要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健康的性生活,飲食宜清淡為主,少飲酒,多運動,不要過度勞累等,樹立健康的生活觀念以實現預防盆腔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