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3-03-16 16:01: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指導思想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工作在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確領導下,繼續堅持以課程改革理論為先導,總結課改經驗,確保課改工作的進一步深化。突出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拓寬小學語文教研的思路,重視小學語文青年教師的隊伍建設,改進教育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牢固樹立為學校服務,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的思想,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為小學語文教育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工作思路
1.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增強駕馭教研的能力。
2.拓寬教研思路,豐富教研形式,發揮各級教研網絡的作用,組織內容豐富的座談會、研討會、現場觀摩等活動。
3.繼續落實教研室聽課制度,經常深入到學校,深入到課堂,聽課、座談,傾聽教師心聲,指導教學研究。
4.不斷總結教學質量監測經驗,擬制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監測方案,提高監測的效度和信度。努力做到客觀、公正地評價學校,評價教師,促進課程改革,推動小學教育的發展。。
三、具體工作
八月份
2.完成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評選工作。
九月份
1.做好小學語文論文評選上報工作。
2.籌備組織外出參觀學習。
3.督促小語課題結題籌備情況。
4.2012年新聘上崗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會。
十月份
1.開展送教到村小活動(紫陽)。
2.開展“工人子弟小學教育教學開放日”活動。
3.組織部分教師參加“全國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
4.小學語文課題結題。
十一月份
1.做好課改聽課、調研工作
2.開展城鄉教研分會聯誼活動。
3.2012年新聘上崗小學語文教師中期調研會。
十二月份
1.召開明光市特級教師、教壇新星、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座談會。
2.開展2012年新聘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調研會。
3.深入村級小學開展聽課、交流活動。
2013年一月份
1.做好小學期末監測教學進度調研工作。
[關鍵詞]教育科研;實效性;原因
當前有些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盡管表面上轟轟烈烈,但從實效性考慮,尚很缺乏。其原因如下:
1.學校領導對教育科研的認識并未真正到位
如認為搞科研是為了驗收重點學?;蚴痉秾W校的需要;為了提高學校的“檔次“或“知名度”;或因大勢所趨,不得不指派幾個教師搞幾個課題以裝點門面等等。由于認識不到位,所以搞科研不是真抓實干,而是講形式、走過場、做表面文章。其表現為:立項時積極,研究時消極,結題時東拉西湊窮應付;或將課題研究置于教學之外,一手硬一手軟,教學科研“兩張皮”;或科研無制度,研究無計劃,領導不過問,研而無序,冷熱無常,聽其自然,自生自滅;或不重視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與推廣,當上級主管部門驗收、評估成果結項之日,也即是課題研究壽終正寢之時;或時間無保證,經費不落實,獎懲不兌現,科研氛圍不濃厚等。凡此種種,使科研興教、興校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2.有不少教師對科研的認識存在誤區
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教書,搞科研會分散精力,導致教學成績下降,成績下降便會“下崗”,將搞科研與提高教學成績對立起來;還有的教師認為,學校搞教科研只是為了裝點門面,搞點形式,趕點時髦,以顯示辦學理念之新而已,所以也不必拾個“棒槌”當作“針”,不必花大力氣動真格的;還有一部分教師存有自卑感,自認為理論水平低,搞科研不知如何入手,擔心花了力氣也摘不出名堂;還有一些教師的應試教育意識根深蒂固,總認為搞科研是專家學者的事,是專職教研員的事,與普通教師無關,認為上好課提高升學率才是真功夫,而搞教育科研不過是花拳繡腿罷了,因而不屑一顧;還有些教師搞科研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只是為了評職稱、為了受獎晉級或為了應付考核的需要等。
3.教育資源短缺,科研條件差,甚至造成教育理論學習的困難
有些農村中小學地處偏僻,還沒實現教育技術裝備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落后,甚至連基礎裝備也很落后。由于辦學經費緊缺,有些學校連訂報刊的錢也沒有。有不少農村小學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就是集中學習上級領導的講話或報告,把這些“講話”或“報告”奉為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至高無上的教改“權威”,至于國內外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動向和趨勢,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形式、方法便無從了解。條件稍微好些的中小學,充其量也就是念念報刊,看看電視,聽聽廣播,至于網上獲取教育資源,或到外地聽取專家學術報告、參觀學習先進單位的教改經驗,或請專家到學校作學術講座、具體指導教科研工作.那只能是為數不多的學校才能辦到的事。這種封閉的環境,匱乏的經費,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信息渠道的不暢,甚至從客觀上制約了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這就無怪乎他們自認為教育理論水平不高,視科研為高不可攀了。
4.教科研指導上的“純理論”研究傾向的誤導
當前有些上級科研主管部門指導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已步入了“純理論”研究的誤區,動輒讓中小學教師尋找課題的“理論根據”、“國內外研究的現狀”,還要進行“理論假設”、“概念界定”、“可行性分析”之類;或在選題上不尊重一線教師的選擇,而強加給所謂有“創新性”或占據理論“前沿性”的課題。當然,作為課題研究方案這些理論的因素不可或缺,但對于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應強調他們所面對的“角色意識”,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專家、學者,他們所需要的是能“立竿見影”的、在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或者說他們的教育科研是從紛繁蕪雜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然后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針對性的、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課題.而不是讓教育教學實際服從于“高”“大”“深”的“純理論”研究框架,讓專職教科研工作者牽著一線教師的鼻子轉。如果這種從上至下的對農村教育科研的指導思想不改變,這種不切實際的“純理論”研究只能使一線教師對教科研感到無從入手或望而卻步,當然也就不能實事求是、從新穎的角度去看問題。既然脫離實際。不能發現新的問題、這樣的教科研就會把生動、新鮮、活潑而充滿生命力的第一線教科研引入歧途,這樣的教科研當然也就是形同虛設、可有可無,甚至還會起到一定的副作用。
5.課題方案設計過大、過空,缺乏可操作性
為求科研的實效性,課題方案的設計尤其要重視對研究內容、方法、步驟、時間等做出設計與安排,以保證研究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但有些課題在設計、論證時,由于偏重于理論,而對實施步驟及具體操作過程的設計卻簡單、空泛、大而化之,所以當課題立項后,在開始實施時,就會遇到操作障礙以致很難繼續進行下去,嚴重地影響了科研的實效性。這又可分為四種情況:一是課題立項只是為了某種目的與需要,至于立項后如何真正地去實施,原來就沒有認真考慮過,由于對如何去做的問題無法落實,就只能簡單地寫幾句應付過關。這是一種虛假的科研行為,必須堅決制止。二是設計、論證課題方案時,只求選題新穎、理念先進并盡可能占據理論前沿,而嚴重忽略了課題實施的可操作性及課題研究的可行性,結果導致課題立項后無法實施或實施不力。這種科研與教育教學實際相脫離的“純理論”研究,也必須堅決糾正。三是申報課題前并無研究基礎,對項目研究內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心中若明若暗,或基本無譜,申報課題時只是按照項目申請書的格式依葫蘆畫瓢地去編造,如此心中無數,何談動真格地去研究?其結果只能是搞形式走過場。四是課題的設計還可以,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不知如何選擇科研角度和切入點,特別是不會從“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角度去切入,這樣在操作的技術層面和方法上出現了問題,這同樣也使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出現了障礙。
6.“論文至上”的科研成果導向與腳踏實地的教育教學實際背道而馳
論文摘要:通過對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發現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課程設置不合理;支持系統不健全等。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有益的探索,創新實踐教學對策,形成了一套有別于傳統師范的更為科學合理、更具實踐性和發展性、更符合小學教育專業特點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
在中國,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自1998年始,由南京師范大學首創開辦本科層次師資培養。至今在全國共有百余所高校設置了小學教育專業。雖然它已走過十來年的建設歷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小學教育納入到高師教育體系后,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中,人們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師范性”處于下風,實踐教學處于次要地位,對實踐教學的理解也存在偏頗,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對策,對今后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及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
關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教育實踐就是實踐教學。事實上,實踐教學不是簡單的操作練習、技能訓練,也不僅指教育見習、實習。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則更加廣泛。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二者是教師教育中師范性培養的重要組成。實踐教學的對象是師范生,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踐教學就是實踐學習。
(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1.課時數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在高師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范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普遍表現為只掌握理論,而教學實踐技能較差。而僅有的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和次數也十分有限,每次時間短且安排分散,學生往往學不到什么實踐就結束了,實踐教學成了鑲嵌在其他課程中的點綴。對于最后一次時間較長的畢業實習,很多學生也因為面臨找工作而使實習得不到保證。在四年的學習中,真正的實踐教學課時數嚴重不足。
2.課程形式、內容較為單一。在現有的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被簡單地認為教育實踐,而教育實踐又被簡單地認為教育見習、實習,任務只限于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對于教師科研、家訪、教育行政、教育調查、教研活動等針對小學教師培養特色來設計和加工的成分被極大地忽視了。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使得師范生無法掌握全面的教師教育技能,教師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都受到影響。
(三)實踐教學支撐系統不夠健全
1.實踐教學“無處去”。除了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實踐基地小學。而學生要獲得關于小學的全面體驗,這就必然要注意實踐基地的選取和開發。目前,實踐基地普遍較少,類型單一且沒有建立密切的聯系,這都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出現了實踐“無處去”的現象且實踐活動很難深入。
2.實踐教學“無人教”。很多時候,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都是孤軍奮戰,雖然高校和小學都安排了指導教師,但沒有真正發揮指導的作用,出現了實踐教學 “無人教”的現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導教師要忙于教學及科研工作,基本沒有時間到實習學校指導學生實踐;另一方面,雖然實習學校都會為每一名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由于這些教師大多忙于備課、教學、管理班級等,實習生得到的指導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創新實踐教學的主要對策
(一)更新觀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師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受到教育及教學工作的鍛煉,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要培養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優良品德和教師的職業技能,為將來從事教師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廣泛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并創新了實踐教學,在傳統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確立了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大實踐全程教學觀;增加了綜合實踐、專業技能訓練與測試、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由綜合實踐-實驗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課題研究五個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體現了全程性——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階段性——五個環節分成五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和階段目標、定位、內容、要求、指導、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個環節都是相對獨立的一塊,但它們相互間有內在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遞進性——五個環節依次排序,有前后順序關系,使實踐教學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同時,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點:(1)從教能力訓練模擬化。通過微格教學培訓和強化實踐訓練兩個途徑,讓學生掌握多種教學技能,提高學生的從教能力。(2)教師角色體驗全程化。將教育見習、實習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斷線,要求學生長期與實踐教學基地教師結對,參與實踐基地的教學研究活動,形成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教育實踐模式。(3)專業技能訓練項目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
(二)創新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1.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能力培養具有獨特的價值。在調研中,許多小學校長有這樣一個共識,如今小學非常缺乏活動課程教師,小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專題性的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勞技活動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見,高師強化活動課程,不僅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極為重要,而且為他們提高日后到小學開設活動課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開設藝術實踐課程。藝術素養在現代小學教師的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教師的勞動充滿創新性,對藝術修養要求很高。很多優秀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之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學生,就得益于他們良好的藝術素養。所以在高師增強藝術實踐課程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能滿足小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強烈期盼。
3.開發學校隱性課程。充分發揮隱性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倡導學生在學校的各種社團文化活動尤其是專業性活動的組織、運行過程中,在生活、學習環境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組織、交際、協調、創業、具體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設置項目,形成實踐教學特色
為實現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保證質量,確保學生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必須使學生練就扎實、有效的教師職業技能。為此,在廣泛調研、論證及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把專業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專業技能測試項目,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學期完成各項測試,使專業技能顯性化、專業技能訓練具體化。確定普通話、朗讀與演講、鋼筆字、粉筆字、課件制作、說課與講課、鋼琴彈唱、班隊活動為必考項目;毛筆字、應用文寫作、美術字、口令與隊列、簡筆畫、鋼琴或其他樂器、黑板報設計、書法藝術、說課、圖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兒童想象畫等為選考項目。制定了考核標準,每學期統一安排考核時間,把考核結果與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的取得相掛鉤。
(四)建立基地,提升實踐教學效能
為了使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在農村小學、城鎮小學、市區小學、民辦小學和特殊學校等五類不同類型學校中選取部分作為實踐基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定期安排到基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教育見習、認識性實習、規范性實習或頂崗實習到畢業實習,四年不斷線,基地成為學生了解學情、校情,領會小學教師所需要的素質要求、知識和能力結構,全面提升專業技能的舞臺。同時,充分利用基地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要求每位學生與基地小學的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從第二學期開始至畢業,學校將有組織、有步驟地為每位學生聯系一名基地小學的優秀教師作為校外指導老師,進行“師徒結對”活動,每位指導教師帶3—5 名學生,每學期對“師徒結對”進行考核。整個過程分為觀摩、協助、體驗、模仿、總結等五個環節。
“師徒結對”活動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熟悉小學教育、接觸兒童提供了廣闊舞臺,它是對舊的實踐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它強調“做中學”;強調教學技藝的模仿與培育;強調與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強調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化與建構;強調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實踐證明,“師徒結對”活動充分體現了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是小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的一種有益嘗試。
結束語
小學教師教育納入到了高師教育體系,但目前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缺乏經驗,在小學教師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合理解決,提出可行方案,還需不斷深入地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教學是小學教師培養的一部分,其發展必然依托于整個專業的發展,必須把它放在一個整體下進行研究。只有專業的各方面不斷完善、彼此促進,才能最終促進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小學教師的培養水平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倪小敏.實踐取向:職前教師教育模式和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10,(1):22.
[2] 黃俊.課程設置之于實踐的探索[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11):118.
本學期,我縣小學教研工作緊緊圍繞縣教育局工作部署,體現教研工作的連續性。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常態課的有效性,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目標,發揮教研室在課程改革中的研究、指導和服務的職能,全面推進我縣教學研究工作穩步發展。
一、以省教改試點項目結題工作為契機,推動課堂教學轉型。
上學期,在深化省教改試點項目“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研究工作中,我們對“團隊•互動”教學模式又進行了深入研究,進一步完善了該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初步探索出高效課堂的評價要點,不斷豐富其理論內涵,取得研究新成效(研究總結發表于《xx教育》小學版2015年第7、8期)。“團隊•互動”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已作為我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典型經驗編入《xx省基礎教育改革試點2015年度報告》)。本學期,我們將以省教改試點項目結題工作為契機,鞏固發展項目研究成果,努力推動我市課堂教學轉型。
各學科試點校和12所“先學后教,高效課堂”課題實驗學校應在課堂教學、實驗研究材料和實驗研究報告等方面做好結題準備工作。
二、開展各學科教學專題研討活動,落實新修訂課標理念。
落實新修訂課標理念,讓教學回到學科教學的本質屬性,回到學科教學的核心任務和學科獨特的學習方式上去,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新走向。新學期,我市將舉行基于學科本質的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語文:“落實語用目標,提高語用能力”;數學:“關注學習過程,促進目標整體實現”;科學:“關注實驗過程,提升科學概念”;英語:“關注語言實踐,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各中心小學、市直小學要圍繞各學科研討專題,積極開展以課例為載體的教學研討活動,全面落實新修訂課標理念。
三、大力開展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研究和教學改革的熱點。年底,我們將舉行以“強化校本教研管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的xx市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各校要依托教研組、備課組,大力開展集體備課、課例研討、課題研究、教師讀書、網絡教研等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積極搭設教師學習、實踐、交流的各種平臺,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激發教師教研熱情,努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四、切實加強過程性監控,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教學質量監控包含“監”和“控”兩個方面。“監”是對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監測;“控”是通過對監測信息的分析總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矯正,從而實現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今年秋季,我們將繼續加強教學質量的過程性監控,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1、各校要繼續根據學校實際,建立課堂達標、階段檢測的教學監測機制;要針對課堂練習、作業批改和階段檢測發現的問題,切實做好后續性補償矯正工作。
2、各教學片區要繼續組織學科單元練習命題交流研討活動,嚴格把好命題質量關,確保單元練習內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3、召開2015年全市小學畢業考質量分析會議。
4、繼續組織開展課堂教學調研活動。
5、舉行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探索評價方法,促進能力發展”專題研討活動。
五、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計劃。
2、召開市小學教研工作會議。
3、舉行2015年全市小學畢業考質量分析會議。
4、舉行小學語文學科(語文S版)研訓活動。
5、組織參加泉州市小學數學(北師版)教材研訓活動;
6、組織參加泉州市小學英語新課程教材研訓活動(外研版)。
7、組織參加舉辦泉州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評優活動。
8、舉行市小學數學案例評選活動(“綜合與實踐”領域)。
9、組織參加語文出版社第六屆“三優”評選活動。
十月份
1、舉行市各學科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語文:“落實語用目標,提高語用能力”;數學:“關注學習過程,促進目標整體實現”;科學:“關注實驗過程,提升科學概念”;英語:“關注語言實踐,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開展省教改試點校教學研討活動。
3、開展有效教學支持志愿者活動。
4、舉行市小學科學優秀論文評選活動。
5、組織參加第四屆xx省小學習作(寫話)教學觀摩研討會(主題:探討習作(寫話)教學的學段特征)。
6、組織參加泉州市小學數學案例評選活動(“綜合與實踐”領域)。
7、組織參加泉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究基地校教研活動。
8、組織參加泉州市小學數學學科基地校教學研討活動。
9、組織參加泉州市2015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優活動。
十一月份
1、開展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探索評價方法,促進能力發展”專題研討。
2、各教學片區開展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水頭、侖蒼、省新、羅東、蓬華等中心小學)。
3、做好省教改試點項目結題工作。
4、開展“三位一體”教研團隊活動。
5、開展課堂教學調研活動。
6、組織參加泉州市小學科學優秀論文評選活動。
7、組織參加泉州市“十二五”規劃(第二批)課題《基于漢字科學的小學識字寫字教學科學化研究》研討會暨市學科教研基地校教學研討會。
8、組織參加2015年秋季泉州市小學科學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舉行市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評選活動。
(論文主題:強化校本教研管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舉行市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
3、開展片區單元命題研討活動。
4、組織參加泉州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評優活動。
2016年
元月
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
區教育學會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四項基本原則作為學會學術活動開展的基本宗旨,認真落實《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等相關文件精神,認真研討*區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與時俱進,積極開展教育和教學科研活動,深化課改與教改,不斷提高我區教學、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強了科研成果推廣和校本課程建設,促進了教學質量提高。
二、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為提高全區教育教學質量做貢獻
(一)新課改年級全面啟動,推進了素質教育進程
1、修改方案,深化課改。20*年實驗之初,根據*區課改實驗總方案的要求,初步擬定了《*區中、小學各學科課改實施方案》,草擬了《*區中、小學各學科評價方案》。
2、開展培訓,奠好基礎。通過崗前培訓、過程性、滲透性培訓,近年共組織專題講座158次,參加人數達18138人次;課標、教材培訓160次,參加人數達17452人次;開展課改活動274次,參加人數達23914人次,營造了良好的課改氛圍,廣大參加課改的教師正逐漸進入對自身觀念轉化、素質提升和行為轉變的過程,促進了課改在我區的順利實施。
3、建立骨干隊伍,推進學科課改工作深入。成立了課改學科指導小組,創造性地把課改學科指導小組和學科教學中心組結合在一起,壯大了*區課改實驗工作的骨干隊伍,適時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課改教學研討活動,在全國、省、市、區舉行的教師各類競賽中展露頭角,取得優異成績。
4、修訂學科課改實施方案,重點搞好評價方案的完善。
5、強化“五個一”工作,豐富課改工作的內涵。每一學月將著重做好“五個一”工作,即每月一次全區性的集體備課活動,一次公開示范課演練,一次經驗交流,一次調查分析研究,一次課改工作研討會。
6、課改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近年共收各類課改論文、案例、評價方案等達XX余篇,部分學科對此進行了評比,并參加了全國、省、市、區的評獎,獲全國一等獎2篇;省級獲獎36篇;市級獲獎425篇。編輯出版了《四川省宜賓市*區教育局新課程改革實驗成果集》6冊,收入的文章達483篇。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優質課及說課比賽,也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國家級一等獎1人;獲省級獎54人;獲區級獎266人。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也取得了優異成績:近年來獲國家級一等獎2人,二等獎35人,三等獎88人;省一等獎8人,二等獎12人,三等獎18人;市一等獎79人,二等獎72人,三等獎66人。
(二)認真開展各類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積極開展教材、教法培訓。中小學組織教材教法培訓320次,參培教師17452人次,有力推進了課改的實施。組織新教師培訓,共培訓100次,培訓新教師2400余人。組織骨干教師培訓,中小學各學科組織骨干教師培訓104次,培訓骨干教師2984人。
(三)深入基層,加強教學視導。
集體視導,教學會診,全年,教研員對全區鄉鎮中心校、單設初中、城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了集體視導,累計集體視導164次,聽課、評課2030節。鎮鄉教研聯片,共謀教研新篇。鎮鄉教辦撤消后,為完善教研網絡,發揮片區教研聯組的作用,建立了象鼻、李莊、西郊等8個片區教研聯組,使鎮鄉教學研究活動始終保持了活躍狀態。
(四)深入開展各種教學研究活動。
開展各種教研活動26次,參加人數35292人次。對全區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開展論文、案例評比活動,活躍學術交流氛圍。
三、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社會活動
學會立足于本區,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開展學術交流活動。XX年3月學會與中山街小學聯合邀請全國著名學者、華中師大杜時忠教授,全國名校成都市實驗小學精品教師金波、于露,到*區講學,到會聽課教師達300余人。邀請成都市武候區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肖成全到*區就教育科研課題的開發、微型教育科研課題等進行專題講座。與此同時,教育學會針對*區中小學校長開辟了“校長論壇”,在論壇上,中小學校長發表教學管理觀點,交流管理經驗,現已舉辦5期,得到了中小學校長的廣泛好評。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積極組織全區中小學生參加宜賓市政府舉辦的第八屆、第九屆“科技之春宣傳月”手抄報展評活動,收到稿件300余份,獲獎113件,有力地促進了全區學生科技文化素養的形成。
四、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促進全區教育教學改革
教育學會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各專業研究積極投身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努力探索適合*區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在宜賓市人民政府“首屆教學成果”評比中,全區有11個項目分獲一、二、三等獎,是全市獲獎項目最多的縣(區)。
一、適應培養方案,尋找課改契點
國內培養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高等師范院校,大多制定出定向于服務基礎教育,定位于綜合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為例,在“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以培養高素質小學師資為主的特色鮮明、湖南領先、全國知名的教學型本科師范院校”[2]的辦學理念下,該院經歷了由專科層次小學教師培養到本科層次小學教師培養的成長道路,逐漸摸索出本科階段小學教師培養目標,即“培養面向基礎教育第一線的綜合素質優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型、技能型小學教師”[3]。在這個目標下培養出的一線小學教師,既要具備小學教學、教育及管理的職業素養,又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文化與藝體的綜合素質。這實際上就是職業型、文化型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從培養目標看,社會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呈現出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小學教育專業文藝學理論課程的改革也迎來更大的契機。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小學教育專業必然要突破傳統漢語言文學課程設置的限制,打破一般師范類及普通綜合類院校的模式,向實用性、專業型和開放性、素質型過渡,使學生在研習理論課程時,除了理性思辨的培養,理論體系的消化,還要適應復合型小學教師培養模式,從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實踐方法、考評方式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走出學院化理論知識教學的舊框,突出對新問題、新領域的應對能力,探索合理科學的文藝學課程教學的具體途徑。
二、調整課程結構,培植特色課程
文藝學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二級學科,擔負著傳授文學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文藝觀念、訓練學生理性思辨能力和創作鑒賞文本等任務。小學教育專業的文藝學理論課程同樣肩負著傳授基礎文學理論的任務,但基于有特色的復合型小學教師培養目標,與普通高校同名課程存在著差異,需要在講授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調整課程的結構,培植具有職業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文藝學理論課程,彰顯其獨特地專業價值,以及面對小學教師培養的適應能力。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為例,文學概論、中西方文論是必修的基礎課程,從課程設置上來看與其他普通院校無異。而美學課程在以往都是文藝學限選課程,學院將其與小學教育教學聯系起來,開設了“小學美育”這樣的特色課程,這種適度改良是創新性的嘗試,開辟出一塊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的新領域。該課程明確小學美育的專業定位,建構包括接受論、主體論、過程論、環境論等全方位的課程體系,秉著實踐性、審美性、師范性的原則,架設起完整理論體系與小學教育職業實踐之間的橋梁,探索諸如小學生的審美心理與審美活動的特點、小學教師的美育角色、小學各科教學的美育功能以及授課教師的審美修養等問題,為培養職業型、文化型相結合的復合型小學教師提供理論課程的實際支撐。結合教學實踐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文藝學課程體系作這種結構性調整實屬必要。循著“小學美育”課程改革的思路,文藝學其他理論課程也可以進行有效調整。如文藝心理學,可以適當簡化基礎知識結構,選擇有專業依據的針對性知識要點,與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掛鉤,探尋小學教學中創作與閱讀文本的心理學特征,從而加強理論課程的職業化儲備和人文素質培養。寫作學課程除了講授寫作主體素養、寫作客體要素、寫作文體技法等基礎理論之外,應挖掘寫作技能實踐,歸納多樣化的訓練活動,開辟與學術論文寫作和小學教師職業寫作相關的專題,助推文藝學理論課程適應小學教師培養目標的整體框架建設。
三、整合教材優勢,完善教學內容
縱觀目前的教材建設,包括普通高校通行文藝學教材與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編寫的文藝學教材,還是存在偏重體系化和缺乏職業針對性等不足,因而有必要兼顧體系化與專業化雙重特點,進一步完善文藝學理論各級課程的教學內容。高校通行教材往往從宏觀的角度建構理論課程嚴密而龐大的體系,強調體系的完整與內容的系統,強調“本質化”,內容上出現“哲學化”傾向,整個體系從理論到理論,不免艱澀。但作為理論課程,這種教材表現出理論的嚴整性和邏輯性,有利于學生思考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的養成,這是其明顯的優勢。而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文藝學教材,主要圍繞“文學概論”展開,并未輻射到其他相關理論課程,單就文學概論的教材來說,它們減少了純粹理論闡述的份額,降低了理論教材的閱讀難度,更有針對性的建立理論知識框架,將傳統型知識要點、前沿知識導入與職業一線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這是其突出的優勢。如果僅就“文學概論”而言,我們能比較輕松地整合兩類教材的優勢,完善教學內容,既保證理論課程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又以前瞻性的眼光完善理論課程的實用性,滿足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下職業素養培養和文化素養培養的需要。具體來說,“文學概論”課的教學內容可以緊扣小學教師文學鑒賞與文學創作的能力培養,提高其文學領域的指導能力,并增設“兒童文學概論”這一極具專業針對性的章節,以精深理論與批判眼光架設理論知識與特色專業的橋梁。這在目前的文學概論教材里還未出現,只是在“兒童文學”這個新的研究領域里涉及到,以一種“史”的眼光梳理兒童文學的發展情況,這種研究缺少開闊厚重的文藝學理論背景,也不具有獨立的理論研究條件,難以從理論的高度俯視整體兒童文學現象,概括兒童文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因此,這是一塊亟待開墾的責任田。文藝學理論其他課程也應該嘗試將傳統理論體系與實用職業技能結合起來,在教學內容中增加針對小學教師文學教育水平與教學科研能力的實用知識,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粘合度,在強化學生職業意識的同時,打破封閉的理論體系,融入人文審美因子,培育學生情感性、體驗性、形象性的審美感知,實現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像文學批評課程,無論是中國文學批評理論,還是20世紀以來西方前沿性文學批評理論,都是純理論的,將這種艱深的理論知識全盤灌輸給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并不具有適應性,大多學生都感到枯燥無味、艱澀難懂。如果將中西方文學批評理論與小學語文教學聯系起來,為小學語文教材與課外閱讀文本提供科學實用的文學批評依據,一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的熱情,并為培養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做出具體貢獻。如果將20世紀以來西方的文學批評流派帶入到對當下各種文化現象的解讀,像80后寫作、網絡小說、青春類小說、手機文學、超文本等青年學生關注和喜愛的現象,當然能拓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關注當下、批評當下的能力。
四、摸索教學方法,優化實踐教學
基于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文藝學理論課程改革除了從整體著眼設置課程結構和調整教學內容,從具體操作方法上也要有規劃與統籌。上述事實說明,針對小學教師培養的文藝學理論課程應該從細節上尋找一致而有效的方法,而這些方法的主格調就是:淡化理論哲學化色彩,優化實踐“文本化”途徑。在諸多教研資料中,人們常常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教學方法,并集中于輔助理論闡釋這一定位。像互動式教學與多樣性教學,體現出調動學生自主意識與綜合使用教學手段這兩種最基本的革新思路。糾其根本,在于沖淡理論形而上思辨的哲學化色彩,淡化高密度、體系化理論講授形式,作出立足于課程特點的適應性變通。傳統的講授形式將抽象而系統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確實給學生一種鳥瞰全貌的高度,嚴密而富有邏輯性。但由于教師掌握學生情況的誤差、學生們知識結構本身存在的差異以及功利性學習態度,這種教學形式弊大于利,嚴重抹殺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要否定自身、拋棄理論,因為從文藝學學科萌芽開始,理論就是其得以獨立存在的基石,特別是20世紀理論作為獨立地位的出現,文藝學課程大多成為文學專業的基礎課程。診斷理論課程癥候之后,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順應時展與專業特色,探索實踐教學的根本方式,即實踐教學“文本化”道路?!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成了公認的出路,而“文本化”實踐教學則是對眾多具體細致的教學方法的提煉和統領。文藝學理論課程的重點不再是教什么的問題,而是教授如何接受和解讀文本,圍繞眾多形式的文本展開基礎批評、古代文論批評、西方現代派批評、文藝心理學批評、哲學美學批評等多樣化批評路徑。弗萊《批評的解剖》有一句話說得很精辟:“教授常常感到很難去教授文學,因為事實上這是很難辦到的,能直接教給學生的只是文學批評?!毙W教育專業的文藝學理論課程需要在文本選擇、批評樣式、難度把控、比重分配等方面做出有效調整。首先在文本選擇方面,從小學語文課本、兒童文學作品中精選文本,注重文藝學理論對這些文本的涵蓋事實。其次是批評樣式,一般而言,實踐教學中的具體形式都追逐多樣化、多層次、多角度的實際效果,諸如分組討論作品、集體研究專題、辯論不同立場、一人一份讀書筆記、原創作品鑒賞會議、情景教學模擬等形式,都較好地接觸文本、批評文本,教師在展開實踐教學活動時,注意引導學生拓寬批評思路、正確選擇批評視角。再次就是難度把控上,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職業角色意識與文化視野的程度都是有限的,教師提前評估文本深度、批評方法的難度、學生對實踐活動方案的理解程度、方案的可行度,在實踐活動的進行中,也要及時判斷進展的效果值,作出適度調整。最后在比重分配方面,根據文藝學學科各門理論課程的不同性質及其所處的學科結構點來設計具體方法,注意調試好各課程實踐教學“文本化”的均衡性和合理性。既要尊重該學科本身的共同性質,又要體現不同課程的特殊要求。只有切實開展這些方面的實踐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理論與文本素養,為其承擔小學教學的責任提供專業知識與綜合視野的雙重保障。
五、拓寬考評渠道,更新操作方法
陳勇老師出生于上個世紀的饑餓年代,成長于動亂的歲月,1982年二年制高中畢業,屬于“早產嬰兒”。在家干了二年木工活。1984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比武招親”,17歲的他就嫁給了教育,實現了自己心儀已久的教育夢。自知“先天不足”的他只好“不待揚鞭自奮蹄”,刻苦自修完??啤⒈究频窖芯可n程。對語文,他情有獨鐘,人生風雨幾十年,一直以書為伴。每當夜闌人靜,他常獨坐窗前,借著一盞孤燈,拜謁孔子、莊子、屈原、司馬遷……;也曾迎著晨光,享受過唐詩宋詞與《古文觀止》;也曾潛心拜讀過杜威、蘇霍姆林斯基、葉圣陶、于漪、李鎮西等大師的論著,也曾在自己自費訂閱的10多種教育雜志中廣泛涉獵。這些閱讀,豐富了他的人生,厚實了他的基礎,啟迪了他的智慧,使他不滿足于現狀,立志做一位語文教學的探索者。
參加教育教學工作30年來,陳勇老師先后在重慶市銅梁縣大廟鎮興復小學、石院小學、大廟鎮中、司馬初中、四合初中、大廟中學任過教,小學包過班,教過初中語文、化學、歷史、政治、地理等學科,1990年開始專教初、高中語文,當過小學、初中、高中班主任27年。
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陳勇老師一直堅持“以德為先,以理服人,用愛感人”的教育理念,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當主人翁的自豪觀和責任觀。如教的2008級18班,這個班級由于關系戶多,學生來自四面八方,縣外學生占60%,他創新了工作思路,大膽放權,通過民主選舉班干部,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后又成立了以王恒力等5人組成的“督查組”,負責對班干部的考核、任免。師生共同制定了“人心齊、學習優、班風正、校有名”的目標。針對班上有拉小團伙和各自為政的現象,在班上開展了“講團結、講正氣、講大局”的“三講”教育。通過這些措施,班上班風班紀發生了較大變化,學習成績一直居平行班前列。在班級管理中,他更加注重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保護。如2005級班上女生肖珊由于生長在農村,長期自卑,加之父親意外傷亡,更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他通過多次的交心談心,平等對話,在心理老師和他的共同努力下,該同學終于走出了陰霾,順利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學。育人中樹立辯證的師生觀,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力求做到“實話實說”,他給學生說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過去、現在以及教學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力求讓學生理解,老師也是一個平常的人,跟學生一樣,也有缺點和錯誤,但老師一直在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行為。對學生老師更應該學會寬容,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去想想,去體驗,重視和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這樣,學生才會和你真正交上朋友。正因為如此,調入銅中13年來,他帶了2004級10班、2005級22班、2008級18班、2009級21班四屆畢業班,每個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不管是重點還是一般本科上線率都居同類班級前列。特別是2004級10班,該班是理科平行班,高考重點升學率達47.1%,遠遠高出同類其他班。2009級21班參加高考,升學率為100%,重點上線率為67.8%,本科上線率為95。4%。600分以上22人,受高分“二視一”保護的有3人。由于帶班成績顯著,學校德育工作年會幾乎每年都由他去做經驗交流,所寫的德育論文《淺談對高三后期人性化管理》、《讓班主任也擁有詩意的生活》分別發表在《重慶教育論叢》和《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雜志上,《淺談對高三后期人性化管理》獲《班主任》雜志社舉辦的全國《班主任》杯征文大賽三等獎,《讓班主任也擁有詩意的生活》獲中國教育學會舉辦的2007年全國中小學論文賽一等獎?!秾Ω呷厴I班級管理的幾點探索》、《怎樣做好新時期的班主任》、《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均獲得重慶市德育論文大賽二等獎。他所帶的2004級10班、2008級18班、2009級21班分獲校先進班集體和縣優秀班集體。
在30年的教學工作中,陳勇老師除了嚴格按照教學常規要求進行教學外,還一直用“興趣為先,學以致用”的原則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對話中師生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注重教學過程中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及時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得失,深入到學生中去,隨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教學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重視和家長稱贊。如2004級所帶理科平行班,高考平均分為104.51,上110分的有20人,最高分李珂 125分,及格率為97.1%。2008級9班張金莉以語文123分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藝術系。2009級所帶班級高考語文平均分為109.13,及格率為100%。2012級1班語文二診考試,張以126分獲年級第一、六校第二。一班參加高考語文平均為106.6分,16班平行班為100.5分,圓滿完成了學校下達的各項指標。
在搞好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陳勇老師十分注重對學生課外興趣的培養,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如利用語文課前三分鐘開展了“閱讀經典”、“佳作欣賞”、“海闊天空”、“課文質疑”、“故事接龍”、“新聞聯播”等欄目,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班上還辦起了“雛鷹文學社”,成立了閱讀、寫作、書法、演講、研究性學習等興趣小組,學生多次在各種活動中獲獎。如蒲小齡、李珂等分別在《語文報》、《學語文》上發表過文章。指導學生多次參加全國中語會會報《語文報》舉辦的“暑假讀報知識競賽”,指導學生分別參加了中國報刊協會、、全國中語會等6家單位舉辦的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作文大賽,其中劉澗瑤的《淚水》一文獲重慶市唯一的全國特等獎,郭博、黃雁、高瑯等20人分獲省級一、二、三等獎。他本人5次獲優秀指導獎。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帶來樂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近年來,陳勇老師一邊抓教學,一邊積極的投身于教研教改的時代洪流中,反復閱讀教育大家如葉圣陶、于漪、李鎮西等的教育教學專著,也從自己自費訂閱的10多種語文類報刊中汲取營養。這些閱讀豐富了他的人生,厚實了他的基礎,啟迪了他的智慧,使他不滿足于現狀,立志做一位語文教學的探索者。于是,他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近年來先后參加了三個國家級課題研究?!皟炐汶娪按龠M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劉雪庵音樂作品選》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這兩個課題分別于2005年12月和2007年10月結題,其中“優秀電影促進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獲國家優秀子課題獎?!缎抡n改下重點高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已于2013年12月結題,市級重點課題“區縣市級重點中學爭創示范高中,實現持續發展的研究”于2007年5月結題,市級課題“高中語文寫作能力知識化研究”已于2011年12月結題。課題成果影像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論文《優秀電影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思考和實踐》都獲中央電教館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論文《電影與語文學科整合初探》獲重慶市第四屆優秀電教科研成果二等獎,研究報告《優秀電影促進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獲第五屆優秀電教研究成果一等獎,《追求的腳步―銅梁中學示范高中建設與研究》獲市教委研究成果一等獎,還有多項科研成果在縣內得到推廣。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标愑吕蠋煼e極參加課題研究之余,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教學反思述諸文字,近年來也小有收獲:在《語文報》、《中國教育科學》、《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科學咨詢》、《師資建設》、《電教世界》、《重慶教育論叢》等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類文章10余篇,論文《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課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等12篇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論文《對高三畢業班管理的幾點探索》等8篇獲重慶市等級獎。參編課輔讀物《高考個性作文》、《中學生報》、《鳳山駝鈴》等6種。
正因為教研教改成績突出,陳勇老師2005年12月獲第四屆“語通杯”全國“教改新星”提名獎(重慶市高中組最高獎,全市僅2名),2007年12月獲全國“教改新星”稱號,2010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13年被聘為西南大學兼職副教授,2014年被語文出版社聘為“全國語文名師成長大講堂”客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