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科護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產科正常分娩的產婦100例,年齡21~32歲,平均(27.6±3.1)歲;初產婦58例,經產婦42例;均為單胎;孕周38~41周。將產婦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的產科護理,即產前進行健康宣教及圍生期常規護理。試驗組實施以產婦-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1)應用新式護理觀念,護理人員以“產婦-家庭”為核心,遵循“尊重、支持、合作、選擇、授權、靈活性、信息及力量”原則,使產婦獲得人性化的護理,且其家屬也獲得相應的服務。(2)營造良好的產房環境。通常溫馨、舒適的環境可以讓產婦放松心情。針對部分產后情緒低落者,可在病房內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安慰產婦的情緒,或者保持病房安靜,讓產婦多休息。(3)在健康宣教過程中,鼓勵產婦積極表達內心的感受,包括期待、焦慮、恐懼等,據此,護理人員進行積極引導,組織小組討論或者要求家屬一同學習分娩知識,掌握分娩技巧,增加自信。(4)產時允許產婦的丈夫或其他1~2個親人陪產。(5)產后指導產婦及家屬共同學習照顧新生兒的技能,幫助產婦轉換角色及掌握母乳喂養的技巧。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產婦的母親角色適應、母乳喂養技能、新生兒護理技能、護理滿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前4項評價指標分良好、一般、差三級。
1.4統計學方法選取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產婦的母親角色適應、母乳喂養技能、新生兒護理技能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636、18.881、14.583、8.696,P<0.05)。對照組產婦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34,P<0.05)。
3討論
分析產科近幾年發生的護理差錯36例進行分類并計算各種原因引起的差錯所占的比例。
2結果
2.1導致差錯出現的原因及分類
用錯液體發錯口服藥15例,占41.67%;電腦錯輸漏輸醫囑9例,占25%;醫囑核對錯誤4例,占11.11%;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發生的壓瘡3例,占8.33%;新藥物不熟悉引起的差錯2例,占5.56%;輸液外滲面積≥3cm×3cm2例,占5.56%;孕產婦觀察不及時致分娩待產室1例,占2.78%。
2.2護理差錯與護士工作時間的關系
護理人員工作時間1~3年16例,占44.44%,4~7年7例,占19.44%,7~10年5例,占13.89%,10年以上的8例,占22.22%。
2.3發生護理差錯的人員資歷情況
主管護師1例占2.78%;護師9例,占25%;護士25例,占69.44%;助產士1例,占2.78%。
3討論
3.1原因分析
核對制度沒有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貫徹實施是導致護理差錯發生的關鍵。產科護理人員因為患者多,病情變化快,急危重患者多,護理人員與床位比例低于標準規定,繁重超負荷工作量導致她們體力透支身心疲憊,久而久之,對身體健康產生極為不利影響是發生護理差錯的外在因素;因為對工作缺乏責任心、執行制度不嚴格、工作鬧情緒、心不在焉是發生護理差錯內在因素。護理操作是一種枯燥繁瑣重復性高的過程,容易使護理人員產生麻木、枯燥乏味的感覺,致使護理人員逐漸喪失了工作熱情,出現煩躁情緒,她們習慣用以往的經驗來解決和處理護理患者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忽視了核對制度在整個護理工作過程中貫徹執行,自以為是。此次調查顯示,由于治療操作過程中心不在焉,忽視護理規章制度,核對制度沒有徹底運用到護理操作過程中以致于出現漏輸錯輸醫囑,換錯液體,打錯肌肉注射針,發錯口服藥所占比例最高為77.78%。這些護理差錯發生與產科護士沒有熟練掌握查對制度,責任心缺乏有關。護理人員在本科室工作的時間長短有關,在本科室工作三年以內的護理人員發生差錯的比例最高,因為產科的護理工作專業性強、患者周轉快、病情變化迅速多樣、風險極高,這就要求產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應急應變能力,默契配合醫生,鎮定自若,忙而不亂。而這些低年資的護士因為他們參加工作的時間短,缺乏??浦R專業技能,經驗少,遇到急危重癥患者出現手忙腳亂,導致護理差錯發生的根本原因。十年以上的護理人員雖然已取得護士執照,因學歷較低,政策性晉級障礙,造成工作懈怠,責任心不強,學習不積極,5~10年間的護理人員學歷高、學習積極主動、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結合,對服務對象。充滿了事業的信念對產科護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用現代護理觀對患者進行高質量整體護理。此階段的護理人員發生護理差錯的比率低。護理人員隨著資歷提高,差錯的發生逐漸減少。對于這部分護理人員由于具備較高的資歷,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豐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嚴把質量關,進行護理查房和護理會診,指導低年資護士解決護理難題,并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并積極開展護理科研,在護理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3.2防范措施
嚴格掌握和執護理工作制度,發生護理差錯的原因一方面與責任人缺乏臨床經驗,工作能力低,專業知識掌握的不牢固,缺乏處理問題的應急能力等因素外,護理管理和規章制度的不完善或不落實有直接關系。在護理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為確保護理質量的提高,護理部又修改和補充了護理規章制度,護理常規,操作流程,病例書寫規范和各項護理質量標準,分層落實,組織實施。并不斷的進行檢查,開展知識競賽和護理操作比賽,不斷舉行知識講座和技術培訓,提高了護士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認真貫徹執行和遵守護理核心制度,在各項護理操作中時刻牢記“三查八對”,以預防和避免差錯發生。加強基礎質量管理、環節質量管理和終末質量管理,基礎護理是產科護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專科護理,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加強基礎護理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使護理人員樹立整體護理的理念,強化護理人員重視基礎護理。護理部成立了基礎護理管理小組,科學的制訂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和終末質量標準,定期開展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定期檢查經常督促,對護理人員嚴格要求。通過對護理差錯的調查分析,找出引發差錯的薄弱環節,制訂出適合本科實際情況的具體規定:午夜班更改為雙人值班,并且還設置了聽班制度,保證了患者多工作量大時有兩名以上護理人員值班,避免因工作繁忙而發生護理差錯。護理值班人員分工協作,責任明確,藥物從藥房取出,液體配制,到患者用藥等一系列環節要雙人核對,層層把關,責任到人。輸液患者懸掛輸液卡,術后臥床的患者,一律懸掛防壓瘡卡,責任護士定時為患者翻身,記錄并簽名,以杜絕壓瘡的發生。終末質量是評價護理活動的最終結果,是所有病人護理結果評價?;A質量評價,環節質量評價,和終末結果評價是密不可分的,評價結果所獲信息經過反饋糾正偏差,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以降低差錯的發生。加強護理人員的再教育,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護預防和減少理差錯的發生,護理部在了解護理人員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的基礎上,作出培養計劃,穩定護理隊伍,保證護理業務骨干發揮護理特色,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有計劃的安排全院各級護理人員的業務活動,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舉辦新知識新業務講座,選派業務技術骨干外出進修學習,參加學術交流。本科室護士長根據本科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相應的具體措施,護士長不定時抽查考核,重點考核“三查八對”在操作過程的運用情況。責任護士必須熟悉所管患者診斷、治療及護理措施,并認真做好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的問題,以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要求全體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疾病護理常規,各種護理操作流程、危重患者搶救技術等專業技術知識,不斷的進行提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制定出相應的整改措施,針對發生護理差錯發生的實例,在每周總結例會上,再進行分析、講解、討論、評價,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本科室全體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責任心,提高了護理差錯的防范意識,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全科護理人員牢固樹立防范意識,護理差錯的發生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此可見預防和消除護理差錯最有效的策略不是對“犯錯誤的個人”進行懲罰,而是應該對系統問題進行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出引起安全隱患的原因,制訂出防范隱患的具體措施,嚴格按照護理規章制度處理日常工作中所出現的護理問題,并虛心向上級護師請教,及時向值班醫師匯報,避免和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
4結語
1.1一般資料選用
我院2013年在職的護理人員80例,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28.4±3.6)歲。其中中專學歷42例,大專學歷30例,本科學歷8例。職稱:護士34名,護師26名,主管護師16名,副主任護師4名。
1.2方法
對護理人員行人性化管理方式,具體管理方式如下:首先,為護理人員營造一個和諧、友好的工作環境。堅持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以公平、公正、公開的管理原則為核心,要求護理人員一方面要不斷改正自身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不斷轉變自身的工作態度,另一方面要與其他護理人員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努力提升護理團隊的整體工作質量。其次,實現護理人才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根據護理人員的不同工作能力、性格特點將其分配在相應的工作崗位上,貫徹落實好崗位責任制,在排班問題上實現醫院利益與個人訴求的平衡化處理,真正實現管理上的人文關懷。最后,打造有愛和諧的大家庭。針對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與問題,護理人員應將自身視為團隊的一份子,互幫互助,既幫助他人改正錯誤,又提醒自己進行積反省,讓每一個護理人員都切身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對比分析護理人員在管理前和管理后在產科護理中的護理人員行為評分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3統計學處理利用
SPPSS18.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中所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并分析,并用平均數與標準差表示涉及到的計量數據,當P<0.05時,表明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接受人性化管理模式后,護理人員行為評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等均明顯優于人性化管理前,二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收集2012~2013年到我院產科行手術治療的產婦共70例,年齡22~38歲,平均為27.8歲。納入肝腎功能正常且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者,排除有嚴重產科合并癥、精神障礙及全身系統疾病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原則將其分成兩組,組間一般資料比照無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在臨床上給予常規產科護理,觀察組在其條件下施加人性化護理,具體包括:
1.2.1術前護理:①基礎護理,協助產婦完成皮膚、會清潔及各項檢查,指導其注意休息,并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熱量,以提高機體抵抗力。②術前訪視及疏導,術前積極與患者溝通,耐心為其解答相關分娩知識、手術方法及注意事項等,以緩解其不良情緒,并爭取其家屬配合,共同給予患者情感支持。③放松訓練,為減輕術中疼痛或牽拉等問題,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麻醉訓練等。
1.2.2術中護理:入室后,對患者進行適當安慰和鼓勵,全程陪伴在產婦身邊,以使其保持良好心態勇敢面對手術。麻醉時保證動作輕柔,需要應用約束帶時,可取棉墊置于其內,盡量提高患者舒適度。術中盡量控制患者的暴露范圍及時間。
1.2.3術后護理:術后部分產婦可能由于心理壓力驟降而發生暈厥現象,護理時,需要協助產婦回房,并在給予產婦細致、全面呵護的同時,對其脈搏、血壓及血尿常規等進行密切監測,若有異常則應即刻告知主治醫師并協助處理。部分術后有較劇烈的疼痛者,還需遵醫囑給予鎮痛劑治療。
1.2.4其他人性化護理措施:此外,還可通過拉家常、播放輕音樂及增設盆栽等方式,來為產婦提供一個更為舒適、溫馨的環境,提高其護理配合度。
1.3評定標準:發放自制調查問卷表,調查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各項護理內容等,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項,發放70份,回收100%。同時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對產科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況進行調查,共計20個條目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重。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版本統計數據,以卡方或t形式檢驗計數或計量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可取得97.1%的臨床滿意度,比對照組的80.0%更為理想,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護理后的SAS評分要較其護理前、對照組有優越性,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14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7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43.2±7.6)歲;其中異位妊娠21例,剖宮產12例,子宮全切除術23例,子宮次全切除術14例,宮頸癌4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2.8±8.3)歲;其中異位妊娠22例,剖宮產16例,子宮全切除術20例,子宮次全切除術15例,宮頸癌1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種類、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切口護理,包括術前備皮、術后切口護理等,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的加強腹部切口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術前心理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來減少患者的焦慮和緊張情緒,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向患者講解病情的發展狀況以及手術措施和安全性,從而減少患者對于手術的疑惑。
1.2.2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為主治醫生準備好手術器械,減少術中出血量,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減少手術過程中手術人員、手術儀器等引起的聲音刺激,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的脈搏、心率、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年老、體弱患者適當調高室溫和使用保暖設施,防止術中低體溫發生。同時,密切觀察手術患者反應,對于手術過程中引起的牽拉反應給予心理安撫,從而使患者平穩度過整個手術過程。
1.2.3術后鎮痛護理
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可對患者疼痛的性質、時間等方面進行評估,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采用音樂療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和按壓腹部切口法等,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1.2.4術后飲食指導
患者在術后6h內禁食,之后可以進食少許食物,并少食多餐。盡量減少容易產氣且不易消化的食物攝入,但需保證患者的營養攝入以促進患者的快速恢復。
1.2.5術后換藥
護理人員應每日關注患者的切口是否存在滲液滲血等情況,并及時換藥。針對肥胖患者應注意保持切口干燥,防止脂肪液化。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切口疼痛及愈合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中,術后腹部切口疼痛輕52例,中12例,重10例;傷口甲級愈合68例,手術瘀痕5例;對照組患者中,術后腹部切口疼痛輕38例,中25例,重11例;傷口甲級愈合43例,手術瘀痕11例,實驗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產科外陰消毒是產科檢查和分娩前最常用的外陰皮膚消毒操作,消毒液經過不斷地研究也不斷變化著,從常用的低效消毒劑(1‰新潔爾滅〈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劑(點爾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終不變,目前我院和各大醫院的產科主要按照《臨床護理指導》第219頁所示的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流程〈2〉進行臨床操作。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存在一些蔽端,故我院產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查和研究,盡可能達到既利于病人又利于實際工作,以供大家探討?,F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文選用產婦60名,均為初產首次進行產科外陰消毒者,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30例。兩組孕婦所用的消毒液均選用點爾康PVP碘伏(簡稱碘伏)含有效碘0.5%,主要成分進口PVP-I(1998)滬衛消證(XD)字第010號。一組(標準組)采用常規產科外陰消毒〈2〉流程操作,即先用皂球清潔外共三遍,然后用溫開水沖去皂水,再用一清潔干棉球擦干水跡,最后用碘伏紗球消毒外三遍,順序為:小、大、、左右大腿內上1/3、會陰、左右臀部和周圍,注意消毒范圍不得超過前一次的消毒范圍,同時防止沖洗液流入陰道;另一組(對照組)直接用碘伏紗球消毒外三遍,消毒順序和注意事項同前一組。兩組孕婦均在消毒前后均各取會陰體和會陰側切范圍用無菌棉簽取樣送細菌培養,并比較細菌培養結果進行分析。
1.2方法
兩組均進行消毒前后局部采樣送驗細菌培養,并進行結果分析。
2結果分析
兩組孕婦在消毒前檢出的細菌均檢出各種細菌生長,如有大腸桿菌、糞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陰溝桿菌、糞產堿桿菌、革蘭氏陽性桿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等。兩組孕婦在兩種方法消毒后局部送檢細菌培養結果均未檢出細菌生長。
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與過去所用的消毒劑為低效消毒劑(新潔爾滅為主),現在所用的消毒劑為高效消毒劑(碘伏為主),后者即使在減去部分環節也能達到有效的消毒作用。
3討論
3.1標準組存在的一些弊端
有關研究指出,即將進行各種手術的病人中約70.0%的個體將會出現焦慮性反應,臨近手術前夕,50.0%左右會有暫時的恐懼感。即將分娩的婦女的心理反應基本類同(3)。而標準組由于在會陰消毒操作中多三次皂球擦洗、一次溫水沖洗和一次清潔干棉球擦干等操作,加上操作時可能造成的引起的器械撞擊聲,冬天時皂球無法加熱可能造成的冷刺激,腰背部衣服可能被沖洗水沖濕等造成的不良刺激,都可能加重分娩的婦女的焦慮性反應。美國Crandon醫師認為,焦慮較重的產婦往往伴有分娩并發癥。因此,減輕焦慮成為產程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4)。如何減少不必要地操作,減輕不良的刺激,以防分娩并發癥的發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3.2對照組的有利一面
3.2.1對產婦有利方面
首先由于減少產婦的不適感,如冬天冷皂球反復擦洗的冷刺激等;其次可避免產婦腰背部衣服的潮濕,保持干臊,增加舒適度;再則可減少對產婦的不良刺激,如鑷子的撞擊聲等。
3.2.2對護理人員的有利方面
首先相對減少外陰消毒操作的繁瑣,使工作強度的相對減輕;其次縮短一半的外陰消毒時間。使護理人員更力注于對產婦的心理護理,使產婦能及時運用有效的方法控制焦慮,消除產婦的焦慮性反應,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順利通過分娩過程。
3.2.3對節約衛生醫療資源的有利方面
由于對照組的外陰消毒減少了步驟,同時也減少了紗球的使用,節約了紗球,也間接節約了紗球制作的人工。另外又節約了皂液的配制和消毒,也節約了醫療費用。
2.3碘伏的性能特點和優點
點爾康PVP碘伏又稱無痛碘(簡稱碘伏)為高效消毒劑,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尤其對細菌繁殖體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快速殺滅作用,對組織無刺激,性能穩定,安全可靠,廣泛用于皮膚粘膜消毒。在使用過程中,病人無其它消毒劑類似的刺激痛。但注意對嚴重的碘過敏者慎用,我院近幾年使用中未發生一例過敏。
4小結
本文通過對兩種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的比較和分析,認為兩種消毒方法在消毒效果上無差異,而且對照組的外陰消毒操作方法有諸多的優點,便于實際臨床操作,可望對臨床護士工作給與一定幫助。但標準組的常規操作并不是完全否定,在必要時還是需要的,如在產婦周圍有糞便時、外陰分泌物較多時等。在實際工作中應靈活應用,但原則是盡可能減少不良刺激的同時,保證消毒的效果,使產婦在心理上、生理上的舒適感不斷增加,順利通過人生這一重要事件——分娩。
參考文獻:
(1)上海市衛生局醫政處和上海市醫院等級評審委員會編印.護理學基礎知識.1992,14
(2)王玲娣主編.臨床護理指導.上海:上海市衛生局,1994.219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婦產科手術患者80例,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26.5歲,其中:26例為子宮肌瘤,17例為卵巢囊腫,10例為畸胎瘤,4例為黃體破裂,4例為宮外孕,2例為異位妊娠,17例為足月待產。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式
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手術治療。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婦產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
1.3.1預防性護理
術前對患者進行預防護理,能有效減少術后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術前為患者沖洗陰道并嚴格消毒,術后給予患者甲硝唑,能有效預防患者術后發生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應認真觀察患者術后體溫,若患者發生不明原因的低熱,應及時檢查白細胞分類,是否有中性粒細胞增高的情況,早期患者無自覺癥狀及體征,對停用抗生素后再次出現低熱,中性粒細胞數大于0.76%以上的患者,應視為本病的高危患者,進行嚴密觀察。
1.3.2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會導致患肢發生腫脹和疼痛,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颊邔Σ∏榈膿囊矔蛊湫睦韷毫^大,護士應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安慰鼓勵患者,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急性期的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8~10d,將患者患肢抬高到高于心臟水平20~30cm,使血栓黏附于靜脈壁上,期間禁止按摩患肢,以防發生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颊呦リP節應屈曲l5°,避免于患者膝下墊枕,以防影響其小腿靜脈回流?;颊呤褂萌芩ㄋ帟r,在使用抗凝藥物(尤其是肝素)前,應測量患者的出血時間,患者用藥后,應觀察有無出血傾向。溶栓藥物溶解后易喪失活性,為保證藥效,藥液應現配現用。給予患者藥物后,應及時監測其血小板情況,防止發生血小板過低性出血;對患者行局部溶栓藥物應用時,股動脈穿刺應將股動脈搏動的最表淺處作為穿刺點,穿刺成功應及時會血,以防刺入股靜脈。推藥時,應注意觀察回血情況,以防藥液注入血管外,造成患者的不良后果.患者患肢腫脹情況減輕后,應囑患者進行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回流,預防產生新血栓.期間患者應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纖維的食物,禁食油膩、辛辣食物,以避免患者發生便秘。
1.3.3并發癥的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的并發癥主要有肺栓塞和出血?;颊呷缤话l呼吸困難,發紺,應考慮是否為并發肺栓塞并立即通知醫生,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治療。使患者取平臥位,給予高濃度吸氧,避免患者進行深呼吸、咳嗽、劇烈翻身,給予患者靜注地塞米松10mg。給予患者肝素及溶栓藥時,患者可能發生自發性出血,因此,患者應藥后應對其血小板及凝血時間進行檢測,還應注意觀察患者注射和插管部位有無滲血或血腫發生,有無黏膜出血發生。此外,還應注意觀察患者如發生頭痛、嘔吐、血壓突然升高、意識障礙,可能發生顱內出血,應及時通知醫生搶救。
2結果
觀察組患者下肢靜脈炎的總發生率為7.5%,對照組總發生率為20%,觀察組下肢靜脈炎的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