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1: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語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師只重視字的正確性而忽視了字寫的優劣
在進行寫字教學時,教師們通常情況下都只是重視字寫得是否正確,而忽略了字寫的好壞。小學低段的學生所寫的字大多都不“入體”。這里的“入體”并不是指的書法家之體,而是指的那種田字格的漢字間架結構。他們寫出來的字各個部分的比例失調,起筆不好,收筆也存在問題。一些基本筆畫也寫得不規范,該直的地方不直,該彎的地方不彎,撇無鋒,捺無腳等等。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是因為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在學生的啟蒙階段沒有打好寫字的基礎,也沒有讓小朋友們認識到寫好字的重要性;
(2)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語文考試的時候基本都是看字寫得對不對,很少去看字的間架結構,也不可能去看學生寫字的姿勢;
(3)有時候還與教師的寫字基本功有關。
(二)沒有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小學低段的學生基本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他們在寫字時有著態度不認真、字跡比較潦草、寫字不整潔、喜歡亂涂亂改等各種問題。特別嚴重的是很多學生的寫字姿勢都存在問題。寫字姿勢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握筆離筆尖距離太短;
(2)寫字時胸部緊貼桌邊;
(3)頭喜歡偏向某一側,眼睛離本子太近。在小學低段的學生中能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的學生很少,有很多學生握筆姿勢也不正確,例如有很多同學以拇指關節卡筆桿,食指末關節向里凹進,還有的學生握筆桿時的斜角度與方向都存在問題。
二、提高小學低段學生寫字水平的措施
想要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努力。教師要明確目標,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寫字、樂意寫字。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寫字要懂得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
(一)通過形式多樣的手段激發出孩子寫字的興趣
通過兒歌來激發出孩子寫字的興趣。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兒歌通俗易懂,可以讓他們在輕松地吟誦歌唱的同時,牢牢的記住靠說教很難做到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書寫規則等方面的規矩,例如關于寫字姿勢的“兩腿并排腳放平,身子稍微向前傾,自然大方坐端正,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邊一拳間”、“兩肩齊平坐端正,頭正背直挺起胸,筆桿斜靠虎口里,‘一尺’‘一拳’記心中”,或者是關于字的寫法的“田字格,四條邊,把字寫在正中間,上下左右不靠線,行列整齊一線牽”等等,這些兒歌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寫字習慣,激發出他們的寫字興趣。
樹立榜樣激發孩子們的寫字興趣。在進行寫字教學時教師是學生的第一榜樣,只要教師的板書規范工整,講究法度,學生就會很自然的將教師當做是自己學習的榜樣,產生一種要寫好字的想法。同時,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樹立起一些較為親切的容易追趕的榜樣,例如那些在班級中寫字水平較高的同學,要經常的給予他們獎勵,來激發其他學生想要趕超的欲望。
利用比較來激發學生寫字興趣。這里的比較包括了學生自己和自己比較、和他人比較這兩方面。在每次寫字練習后,要讓學生記下日期,在練習過一段時間后,用現在的作業與幾天前、幾星期前的作業比較,讓學生們能夠發現自己的進步。還要鼓勵學生們與其他同學比較,找出和他人的差距,樹立起新的奮斗目標。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使得學生的寫字水平呈螺旋式不斷上升的趨勢。
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幫助對字的筆畫、結構的分析,從而大大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捺”這一基本筆畫時,可以用學生們比較喜愛的“踢足球”的動作來進行比較,在捺尖畫上一足球,將正確的捺法比作是用腳尖踢足球,不正確的捺法比作是腳后跟來踢足球,通過這樣的一比,很容易就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他們學起來也能夠更加容易。
(二)重視筆畫的教學
學習寫字就一定要打好基礎,牢固的掌握基本的筆畫。因此,可以從點、橫、撇、捺、提、折、勾這八種基本筆畫入手。并在掌握基本筆畫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掌握整個字的字體結構,在進行字體結構教學時應該按照獨體字、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不規則結構等進行逐步的推進,先從獨體字開始,然后是合體字,再是復雜結構,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對于那些比較難的字和容易書寫出錯的字要進行重點講解。通過這樣按照一定規律上升的,可以大大的降低學生學習寫字的難度。在學習筆畫時,也可以結合一些較為簡單的結構來進行教學,例如每學完一種筆畫,就可以寫一些用該筆畫組成的簡單的字。這樣能夠鞏固前面所學到的知識,還能夠從筆畫教學中引申、過渡到結構教學,這樣做,在基本的筆畫學完后,學生也能夠掌握一部分基本結構,可以為以后的進一步的寫字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能夠有效的避免學生學習筆畫時滋生枯燥乏味的情緒。
(三)注重臨摹,提高學生寫字水平
臨摹是傳統沿襲下來的學習書法的有效途徑,臨摹需要一定的耐心、還要有規則,按一定的次序即遵循由摹到臨的規則。通過臨摹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臨摹是為了寫字,而寫字是教學中相當關鍵的一環,學生學習的怎么樣,教師教的如何,都能夠在其中體現出來。寫字不是空中樓閣,它需要用大量的臨摹練習作積累。
(四)糾正學生的練字姿勢
有一個規范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學生寫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關鍵。為了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嚴格的要求學生做到“一寸、一尺、一拳頭”,直到他們能夠讓這些成為身體的記憶,能夠很自然的就做到,同時也必須要注意到小學低段的學生本身的肌肉與骨骼都沒有定型,也不發達,那么對于“一寸”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些,不能夠強其所難;
(2)必須要讓學生能明白寫字姿勢不正確的危害,要讓他們能夠做到姿勢不規范不動筆,在進行指導時,不僅需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寫字是正確的姿勢,還要讓他們能夠知道如果姿勢不正確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危害,例如近視、斜肩、駝背、脊椎彎曲等各種毛病;
(3)要與其他的課任教師一起配合,寫字并不光是寫字課、語文課的活動,它是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因此,要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就還需要加強與其他的課任老師之間的聯系,讓他們也能夠在上課時督促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
(4)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要讓家長能夠在家中發現孩子寫字出現錯誤姿勢時,也能夠進行及時地糾正,與學校配合規范孩子的寫字姿勢。
(五)利用多種評價提高寫字水平
因為一些社會上的原因,社會上根本就沒有重視對漢字書寫的評價,這也就使得學生們也沒有能夠認識到漢字書寫的重要性。然而我們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寫字教學的評價有利于引導絕大多數學生對寫字產生興趣;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具有基本規范的寫字技能。
自我評價。要讓學生養成字字認真,提筆就是練字的習慣。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時,要讓他們能夠正確的對自己的字進行評價,只有這也才能夠讓他們更快的提高。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不知道自我評價該如何入手。為此,教師可以幫助他們設計一個評價表,主要內容包括有整潔、正確、勻稱、有筆鋒等幾個方面,并在自評表中還附上一些評價的標準和評價依據,孩子們在自我評價時就很好操作了。
同桌之間互相評價。當孩子們學會自評后,就讓他們同桌之間互相評一評,指出對方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還需要改進??梢詫⒆栽u表里面的評價標準作為互評的標準。當他們有了評價的標準后,評價就能夠更加的具有針對性。在他們進行互評時,要鼓勵他們多對照自己的去發現別人的長處,以此來改進自己的字。進行互評,不僅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寫字水平,還能夠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讓他們能夠從小就學會們正確全面的看待人和事物。
集體展示進行評價。在對寫字作業進行評價時,可以將好的作業來進行展示并進行評價。這樣做可以有效的提高全體同學的評價能力。通過這樣的評價可以有效的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重點表揚那些有進步的同學,通過對新舊作業進行對比,激勵全體同學不斷努力。
教師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有很多學生在寫字時都會問這樣的問題“老師您看我寫的字漂亮嗎?”、“老師您看這個字我怎樣寫才能更漂亮?”當聽到這些問題時,要注意能夠針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多給予表揚鼓勵??梢岳脤W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用勉勵的口氣給他們以鼓勵,從而激發他們的寫字潛力。例如可以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加上各種小評語,如“好漂亮的字!”、“你的字可以和小書法家比美了。”類似的。當他們出現錯誤時,則要鼓勵他們找到錯誤。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語法修辭知識的實施建議中也指出,“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新課標將語法修辭知識獨立于五大板塊之外做出說明,可見語法修辭知識不可不教,而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語法修辭知識的掌握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良好語感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屬對練習是一種不講語法理論而實際上相當嚴密的語法訓練。屬對的綜合性、趣味性、多樣性使其更易被學生接受和掌握。將屬對教學作為語法教學的一種具體形式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首先學生通過屬對教學明晰詞類系統。傳統屬對教學首先使學生了解詞的“虛實死活”,屬對教學中所謂的“實字”、“虛字(活)”、“虛字(死)”、“助字”等字詞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助詞,其劃分與我們現代語法的分類基本上吻合。屬對講究對仗工整,從形式的角度來看就要相同的形式相對。而進行訓練時,從“一字對”開始訓練學生對詞類的概念,將相同詞性的詞進行主動的歸類,對詞類有了系統和理性的劃分。其次學生通過屬對教學培養造句能力。在練習“一字對”的基礎上學生能初步明晰此類系統,那進一步行文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要通過“二字對”、“三字對”等多字對進行,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如主謂、動賓、偏正等基本造句格式。雖然我們如今的語文教學不要求學生們進行嚴格的屬對創造,但就多數語文課堂不涉及屬對,或只把屬對停留在鑒賞層面而言,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屬對訓練,對其語法觀念的形成和其他綜合語文能力培養有著很好的作用。所以,語法教學不可不進行,屬對教學對于語法教學的啟示在于語法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完整的語法體系、記憶艱澀的語法術語,而是在于培養語感、合理表達、力求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幫助學生理解文意、從而進行表達與創作。
二、傳統屬對教學對怎樣進行語法教學的啟示
那么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應該怎樣進行屬對教學,怎樣通過屬對教學對學生進行語法修辭知識方面的指導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和思考。首先,是否應該將屬對設計為獨立的教學板塊?早在宋代,屬對已經是同句讀、聲律相提并論的一種基礎課程了,并編有相應的教材如《對類》、《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今日的教學基本上是以閱讀、寫作為中心的五大板塊的教學模式,教材的編寫也多遵照這種方式進行單元的編排。屬對教學應在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這五大板塊的學習中都有所涉及。但分散在五大板塊之中進行教學可能會部分教師忽視屬對的教學或僅僅將其作為課外延伸或是形式化的點綴,不能很好地發揮其對語法修辭知識學習的作用。特別是在初中學段是可以在屬對方面進行多一些系統深入學習的階段,教師若是能在教學中有意識有重點地進行屬對教學,將是對學生語法知識乃至綜合語文素養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教材的編寫也會起到一個提醒作用,將屬對中的一些語法知識巧妙地編入教材,更是對屬對教學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其次,怎樣通過屬對教學對語法知識進行學習?傳統的屬對教學可以給我們以啟示,根據張志公先生的論述,進行屬對訓練時依次進行“一字對”、“二字對”、“多字對”的練習,從少到多,從明確詞性到掌握句法規律再到掌握各種格式的變化,這種從字到詞再到句的練習,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律。從流行較廣的屬對教材《笠翁對韻》中可以發現書中按三十個平聲韻編排,每組韻都從一字對開始依次字數增加,幫助學生記憶和掌握。那么在現代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屬對教學。由于針對語法學習的屬對教學面對的是初中學段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法知識基礎,在明確語法修辭之后可以對其進行屬對的創作指導。屬對教學可以滲透在古詩文的之中,在進行古詩文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其中的對偶、對仗句進行屬對方面的教學。此外,可以也進行一些屬對教材的學習,如《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在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前提下進行練習。
三、結語
人文素養表現在人文科學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上,是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屬內在品質?!按髮W語文”正是要培養和提高人的內在品質,涵養人的精神。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早就提出,道德教育應與學科知識教學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單純的知識教學不應該是教育的全部。然而當前我國高校急于培養“有用”的人才,教育理念受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傾向于功利化和唯智化,而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卻沒有做到應有的重視。具有實用價值的課程在大學的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各個高校也對于在短時間內較為容易顯現出效果、創造出經濟價值方面的學科、專業、課程大力扶植。而“大學語文”作為大學教育中的人文素質類課程,卻因其不具有短期可見的實際功用,且無法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或經濟價值而受到忽視。高校這種理性化、功利化的傾向會引起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精神、情感世界重視不夠,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面狹窄、能力片面,缺乏深厚的素養,進而導致應對現實生活中的突發事件、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關系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大學人文學科逐漸萎縮,特別是理工科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的地位越來越尷尬。面對培養目標“功利化”的傾向,大學語文學科也開始適應這樣的趨勢,試圖去尋找自身的新的立足點和意義。在這樣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將教學內容更多地向實用性更強的(如應用文寫作等)方面傾斜,成績測評也以所謂科學的量化為手段;同時,對于傳統大學語文的篇章學習則更強調知識的豐富性等方面,而篇章教學對學生的情感滋養作用重視更為不足??墒侨宋乃仞B培養的關鍵恰恰就在于情感的培養,因為,唯有具有豐富情感的人,才是生動的人、活潑的人、區別于機器的有生存意義和價值的人。情感對于人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它是人適應生存的心理工具,是能夠激發起人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也是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一個人應該具有成熟的情感,才能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這正是當今人們面臨的重要難題?!按髮W語文”作為人文素養課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情感滋養的責任,情感教學應該成為大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的內容,這也應該成為當前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內容。
二、“大學語文”情感教學的意義
(一)情感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所學知識,真正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的意義比如,當我們講到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體裁“詞”的時候,往往會講到它的起源發展、長短形式、題材內容等,如果我們以講授的方法陳述和列舉詞體知識內容,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學到的知識也無法長時間在記憶中停留。然而如果我們換一個方法,在知識教學中加入情感教學,結果便會不同了。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親身的情感體驗開始談起,詢問他們目前聽得最多、唱得最多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內容的,他們一定會說是愛情歌曲。這時如果告訴他們,詞在初創時期,其實就是那個時候的流行歌曲,內容跟大家愛聽的流行歌曲一樣也是以愛情為主的,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就被調動起來了。接著再來講講,由于詩這種文學體裁到盛唐已經被文人推到了頂峰,中晚唐詩從形式到內容上都求新求變;而市井小民則更需要一種輕松的、能夠表達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感的形式,于是詞便產生了。這樣講起來,學生對于詞體和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就比較深刻,情感上對這種文體和相關知識也會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其實,這里我們就運用了情感教學,拉近學生和所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與這些原本疏離的知識之間有了情感的溝通,同時也喚起了他們對“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與情感?!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碑攲W生對學科感興趣并能從中體會到樂趣的時候,大學語文課堂就不再是高校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課程了。
(二)情感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認同傳統文化,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使他們成為或者愿意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人一般的大學語文課本中都會講到《春江花月夜》,許多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總會有一種浮于表面無法真正深入學生內心的感覺。詩中出現了“搗衣砧”這個物象,如果教師直接講解它的含義,學生往往習慣于被動接受;而如果請學生來猜測,“搗衣砧”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很多學生受當今影視文化的影響會脫口而出:洗衣服的。若教師此時馬上否定他們的回答,則會極大地傷害學生求知的感情,也會對自己的文化功底產生懷疑,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教師如果以李白的《子夜吳歌》為例:“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痹俸汀洞航ㄔ乱埂返那榫诚鄬Ρ?,請他們思考為什么搗衣總是會在夜里呢?若是洗衣服,該是白天才洗得更干凈吧?這時既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又引起了他們的思考。此時我們再把良人遠征塞外,秋風乍起天氣轉涼,家人白天忙于秋收,晚上也不休息,把粗糙的布料放到搗衣砧上捶打柔軟,為思念的親人制作寒衣,悠悠月色之下搗衣聲聲,每一次捶打都蘊含著她們對遠方親人的摯愛深情。此時學生不僅理解了具體的文化知識,理解了“搗衣砧”在這里出現所蘊藉著思婦與游子之間濃濃的情意,更喚起了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再如這首詩有景、有情、有理,美景、深情、哲理融合,在學生看來卻常常有一種景、情、理割裂分離的感覺。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對于詩人當時的情感并沒有理解和真正的體認。詩人處于初唐向盛唐過渡的歷史時期,中國統一,統治者胸襟開闊,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心中充滿了自信和昂揚向上的精神,如果我們進行這樣的背景介紹,學生便會對中國歷史上那個非凡的年代心生向往,產生一種向往國家繁榮富強的愛國情感、也期盼自己能夠擁有那種昂揚的生命張力,因此自然也能體認詩人站在俯瞰宇宙、人生、人類情感和人間美景的高度來統籌全篇的闊大境界與情思。
(三)情感教學能幫助學生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進而提高與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能力講到李清照的《聲聲慢》時,如果我們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形象可感的介紹,加之作者自己生活處境的前后對比,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在那種國破、夫亡、背井離鄉、寄人籬下、年老多病的凄涼晚景下,在寒意襲來的深秋,是否也會像作者一樣對周圍的景、物極為敏感、黯然傷情?講到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時,如果我們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就是那個可以帶著幾十騎沖進數萬人的敵營生擒叛賊、有勇有謀、卻無法完成自己報國理想、無法解救同胞于異族鐵蹄之下的英雄,是否也會在遠眺長江北岸時扼腕嘆息,甚至落淚不已?通過這樣的情感教學,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加貼近篇章作者的內心、人物的內心,在理解篇章的同時,也理解了他人的情感,這種思維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進而提高與他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能力。
(四)文學作品具有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宣泄功能充分展示文學的這一功能,一方面可以通過文學作品疏導學生的類似情感,另一方面還為學生尋找到一條情感宣泄的途徑?!按髮W語文”所講授的作品與情感之間本來就自然存在著一種關系,情感是文學創作的來源,文學作品又是作家情感的宣泄與寄托。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意識到了這種關系,《魏風?園有桃》中就有:“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币驗閮刃膽n愁,所以作歌謠來解憂;因憂愁而作歌,詩可以解憂?!缎⊙?四月》中:“君子作歌,維以告哀?!本幼鞲?,來表達他的哀傷;《小雅?白華》中:“嘯歌傷懷,念彼碩人?!彼寄钚纳先?,用嘯與歌來發泄自己內心的憂傷。作家想要表達的、文學作品表現出的那些情感往往也是人類共通的情感,曾經有過或將來會有的情感,通過對作家、作品、情感關系的充分展示,學生便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擁有卻未曾恰當表達的情感通過作品表達出來、宣泄出來。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意識到,寫作是一個表達自己內心、宣泄情感的途徑,他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讓自己的內心得以寧靜。
(五)情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引導學生將其他學科中所學的工具化技能與人文精神結合,使學生成為真正有益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人大學語文教學通過對作者的介紹或對篇章主人公的講解,向學生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有著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有豪氣干云但壯志難酬的英雄、有剛勇仁義又氣節凜然的官吏、有借古諷今呼喚不畏專制振興國家的詩人……當學生理解了這些人懷著“兼濟天下”的熱忱,盡一己之力以報國家的精神后,心靈自然會為之震撼、為之感慨,血氣自然會為之燃燒、為之沸騰,他們也會愿意以自己所學,為當今的國家、社會做一點有益的事情。保護好學生這種純摯的情感,必定會讓他們樹立起一種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將來成為真正有益于社會、可以服務于社會的人。
三、在有限的課時內使情感教學達到最好效果應注意的一些內容
(一)教師自身對情感教學的內容應有最大限度的認同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將授課內容作為客觀對象進行講解,對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充滿不信任,甚至把學生當作敵人。然而情感教學要達到最佳效果、真正喚起學生的情感認同,是需要教師首先將自己的情感沉浸其中,以心靈的力量去感染學生的心靈,以生命的真誠來喚醒學生的真情,在融洽、真誠、開放的氣氛中,教師和學生都自由地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情緒,師生間進行真正心靈的溝通交流,才能更好地觸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人文關懷的滋養。
(二)創設情感情境,引導學生換位進行情感體驗情感情境是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方面,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為內容的情感情境的創設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
教師要善于尋找可以引起學生對文化產生興趣和容易激發起學生情感的切入點,吸引他們關注教學內容,并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聯系當今的社會現實、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啟發和引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喚起學生與所學內容之間的共通情感,啟發他們對自己的內心、精神進行反省,將人文知識內化,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四)改進課堂評價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成為學生的促進者,教師不僅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立場上考查其情感上表現出來的理解、喜悅或是猶豫以及畏懼之情,并且以寬容的心態來接受。教師還應給學生更大的表達空間,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說真話、表真情,任何發自內心的真誠表達都應該受到教師的重視、賞識和鼓勵,而不是用教師的標準及主觀的臆斷來局限學生。四、結語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把學習分成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而無意義學習只是發生在“頸部以上”的學習,沒有情感或個人的意義參與,這是一種與“全人”無關的學習。而意義學習就不是那種僅僅涉及事實積累的學習,而是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的選擇行動方式上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
1.1開展不同文學體裁教學語言的研究
初中生正處在語言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師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設計課堂語言教學內容,組織好語言變化,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出來,讓學生真實的體會到語言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提高教師教學語言的整體性水平。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善于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課堂經驗,將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出來,不拘于一種語言形式。
1.2初中語文教師需努力提升自身語言修養
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文學素養,才能更好的組織語文教學內容,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語文教師除了熟知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知識內容外,還要修習其它學科內容,來充實自身的教學素質。另外,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認識自身語言知識結構的不足之處,依照教學實踐情況,提前做好備課工作。
1.3初中語文教師需努力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興趣是學習的首要前提,教師要讓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興趣,關鍵在于講授是否能設疑激趣,講述扣人心弦。語文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語言的基本功,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改善課堂教學氛圍,使之活而不亂,嚴而不死。同時,教師還需博采眾長,總結與教材內容相通的笑話、習俗、典故、詩詞、諺語等,并將其引入課堂,以塑形象,進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1.4初中語文教師需提高自身教學語言的規范化程度
第一,語文教師要講普通話,注意規范性用語。我國人口眾多,不同種族間的區域性語言繁多,或多或少的妨礙了人們的文化交流,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推廣普通話的使用,減少語言障礙的發生;第二,提高語言用詞的規范性,禁止使用方言授課。
2結語
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實行
實踐性教學的關鍵在于如何將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以作文寫作為例,文從心生,心有所感,感從生活中來。這就是一條小學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連接的主線。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的時候,可以從這條主線入手。例如,作文題目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學生們的心中對XX有印象還好,但是如果沒有任何印象,那么就應該帶領學生們去參觀,去親身觀察,絕對不能總是讓學生們在封閉的教室中,學習著那些基礎知識,而卻不知道為什么學習這些。寫作是語文與實際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方式,也是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關鍵。寫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尋找靈感,而不是在教室與課堂上去憑空想象。
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們多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留意對于生活中點滴的感觸。最好是讓學生們養成記日記的習慣,將生活中的點滴記下來。養成這樣的習慣,學生自然就會發現,原來我們學習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
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培養小學生的能力應該作為首要課題。而實踐教學正是培養小學生能力的最佳途徑,所以,小學語文的實踐教學就顯得更加重要。
首先,小學語文的學習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注重語文學習的實踐性,能夠從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培養與訓練。
其次,教學的真正目的在于學以致用。在學習唐詩的時候,很多小學生也曾經想過,這些這么久遠的知識我們學習有什么用呢?教師應該讓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學習觀,課文以及詩詞的學習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寫作,而寫作的目的則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文字描繪現實的生活。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們學到的知識得以體現,尤其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義,學習寫作也是要能夠表達自身對生活的感悟。
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基礎、學習狀況、能力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廣泛征求學生意見,增設學生感興趣的作家作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實現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會學、樂學。只有教師樹立了科學的學生觀,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可能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完成文本的研讀,同時也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參與課堂討論,及時發表自己見解,師生互動,通過作品研讀作家思想和情感,并通過相應的情感體驗反觀自己的人生,充分汲取正能量。我們的高校要培養獨立自主適時獲得知識和能力的人才,教師就必須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勤于思考,獲得終身受益的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和習慣??梢酝ㄟ^問卷形式和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廣泛調查高校開設大學語文公共課的學生來源、基礎、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等學習現狀,為課堂教學改革做好準備。第一,在作家作品選擇上,教師和學生共同來確定,學生專業不同,興趣不同,閱讀能力也存在個體差異,因而選擇的作家和作品就不可能全同。第二,對于較長的文本,在學期之初就交代學生盡早閱讀,最好是在開課前的寒暑假期就提前做好安排,解決學生不能及時閱讀文本的問題,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做好鋪墊。第三,教學改革過程中設計適當的問題,鼓勵學生深入思考,積極討論。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適時安排學生及時完整地閱讀文本,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改革動。教師通過對作品深入挖掘以及合理引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終生學習的能力。采用既注重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完善,也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審美、情感教育,使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技能型人才培養密切結合的新型教學改革模式。教師對作品深入挖掘以及合理引申?!叭魏巫骷叶际亲约簳r代的兒子”,作家和作品與學生有著時間和空間的隔閡,教師要善于消除隔閡,將作品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再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同時完成審美和情感教育。從組織學生選擇作品,安排時間閱讀文本,到課堂上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以及即時的引導和總結,整個課堂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3教給學生閱讀文本的方法
對作品深入地挖掘以及合理引申,這既需要教師的文學素養,還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掌握一定的哲學原理,同時也需要教師有相應的人生閱歷,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將具有時代隔閡的作家和作品,讓學生順利地理解和接受,并能夠感同身受,通過文本的閱讀和思考,讓正能量進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并對其終生的學習與生活起正面的引導作用?!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教會學生文本解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可以使其終生受益。首先是從文本出發。任何是想象和聯想都離不開具體的原始的文本,這是思想起飛的起點,我們提倡作者接受文學作品過程的再創造性,也要注意忠實于原作。任何沒有依據的主觀臆測都可能背離作家的思想,成為天馬行空的泛濫。曹雪芹就曾慨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閱讀文本,我們首先要老老實實做作者的“解味者”,其次才是合理地挖掘和想象,拓展作品的空間。最后是創造性地運用。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適時自主地獲取知識的能力。大學語文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更是承擔了培養學生經典閱讀的興趣愛好,甚至要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經典的興趣愛好的任務,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改革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大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放眼未來,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交給學生閱讀經典的方法,不要單純把這門課當成一門要考試合格的科目,課程結束,對經典的閱讀和探究也都隨之結束。而是通過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會學生學會閱讀經典,喜愛經典,傳承文化,享受閱讀,頤養身心,并影響和感召身邊更多的人享受經典閱讀,并把經典閱讀培養成日常的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最終帶動全國人民加入到經典閱讀的行列中來,從而提高國民總體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新模式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擇和深入挖掘到教學過程的重新把握定位上,都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從經驗型向學習型、研究型轉變。除去教師自身教學理念問題,優化教學模式以及建立多元教學評價體系也很重要。
大學語文教材編寫模式的改革是人們對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思考的直接體現??v觀教材編寫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最初大學語文教材編寫多以文學史為線索、以作品串講為主要模式,這種編寫方法相對簡單。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教材編寫進入百家爭鳴時代,針對不同專業背景、不同知識水平、不同地域特點的教材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隨之而來的是教材編寫模式的多元化:有延續文學史模式的,有按照文體進行編寫的,有將文學欣賞與技能傳授相結合的,不一而足。不管哪種模式,都體現了編者對大學語文定位的思考,有些注重工具性,有些注重人文性,有些突出趣味性,有些突出當代性,甚至不少教材想體現所有功能,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大部分教材無法在教學實踐中很好地實現他們最初的設想。當研究者大談大學語文如何改革時,一個短期內還無法改變的現實是:大學語文課程尚未被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正式規定為公共必修課。在中國現有的教學體制下,這決定了大學語文先天性的邊緣地位。有統計表明,現在全國超過一半的高校已經將大學語文列為必修課,有些學校甚至規定不選修大學語文不能畢業。這就給大家一種錯覺,好像大學語文已經很受重視了。可實際上,大學語文“一般只有一學期,最多一學年,每周也就2課時左右”。部分高校的大學語文是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大概32個課時。如此少的課時,想要實現大學語文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等如此多的目標,豈不是天方夜譚?基于這樣的現實,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課堂調查認為,組織實施“模塊化教學”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教學方法,這一觀點也可以從大學語文教材編寫的模塊化趨勢中得到體現。以目前較為通行的普通高校大學語文教材為例,徐中玉、齊森華主編的《大學語文》,丁帆、朱曉進、徐興無主編的《新編大學語文》,夏中義主編的《大學新語文》,溫儒編的《高等語文》等皆采用模塊單元編寫。為了方便說明,筆者將這些教材的單元設置情況進行比較。這四種教材的編者都精心組織了不同數量有內在意義關聯的單元,在每個單元之下選錄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主題相近的文史哲作品,并且適當加入導語和按語,為課堂的組織和實施提供了方便。以這些教材為藍本,組織實施“模塊化教學”不僅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模塊化教學”和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
二、“模塊化教學”的特點與優勢
對新知識的渴望、對思想境界的提升、對自我人生的思索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有內在的需求以完成此方面的升華,思想開始成熟的大學生尤其如此。要滿足大學生的這種需求,“模塊化教學”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這種教學方法具有明顯的特點和優勢,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內容的包容性大學語文的基本內容應該是古今中外經典的詩、詞、文、賦、小說、戲劇作品,這一點在各種大學語文教材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如果僅限于此,大學語文就基本等同于高中語文。我們所說的“模塊化教學”包含更豐富的內容,也就是在一個模塊主題下不僅包含文學作品,還包括歷史、哲學、藝術、政治等各方面內容,因為在古代文史哲等學科本來就屬于一體,不同學科可以同時體現相同的思想。對不同學科、不同國家相同主題文章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多的聯想和啟發,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如,丁帆、朱曉進、徐興無主編的《新編大學語文》“我的信仰”模塊,包含宋代哲學家張載的《西銘》、佛家經典《六祖壇經》,選了穆旦、北島等現代詩人的詩作,還選了愛因斯坦的《我的信仰》、法國史懷澤的《敬畏生命》,通過不同文化、不同文體作品的學習,使學生從各個角度理解“我的信仰”的含義;“美的歷程”模塊,既選擇了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篇章,又選了林語堂的《中國書法》、杜甫的《丹青引》等經典作品。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主題模塊的包容性,這樣的教學內容必定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主題的明確性“模塊化教學”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目標明確、主題突出,能使學生圍繞同一主題展開學習和思考。教師選擇什么樣的主題絕非信手拈來,而是經過精心挑選。在眾多有關審美、社會、人生、思想的主題中如何挑選最富代表性、最能引起學生共鳴、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主題,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筆者在指定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自己的閱讀和心得,選擇了“我的信仰”“品格修養”“愛情婚姻”“《易》與中國古代神秘文化”等主題。在單元學習前,筆者結合教材導言和自己的人生體驗對學生予以引導,在作品講解過程中盡量多地運用比較的方法,啟發學生思考作品內在的關聯;在每一主題講解后,筆者讓學生撰寫學習心得,以便將學習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在學習前就有明確的主題,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目標明確,充滿學習的動力和熱情。不同作品之間都存在內在的關聯,避免了以往單篇串講方式帶來的邊學邊忘等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思想的深刻性與高中生相比,大學生的自主意識更強,對知識的學習和接受更具主動性,厭倦老生常談的枯燥說教,他們具有更強的參與意識,希望教師的講解具有深刻性,這一點正是“模塊化教學”的最大優勢。大學人文素質教育是基于我國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幾千年積淀的經典思想資源,大學生人文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他們對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表現出很強的認同和學習欲望。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無疑是三大核心思想,這些思想至今還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對此,一般的大學語文教學方式是選擇某些經典篇章(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周易》中的名篇)逐字逐句講解,這種方式和中學教學很相似,大學生們基本可以靠自學完成,因此容易產生倦怠情緒。如果采取“模塊化”的教學方式,組織有意義、有趣味的文化單元,在一個較為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使學生對傳統思想有一個全方位、較為深入的了解,使每一個主題教學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想象的旅行和思想的沖浪,那么這樣的學習對他們就具有吸引力,也勢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模塊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任何好的教學理論都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實施。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成功開展“模塊化教學”并非易事,需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具體來說需要在以下幾方面特別注意。
(一)模塊的選擇以上面所列四種大學語文教材的單元設置為例,徐中玉、齊森華版本,丁帆、朱曉進、徐興無版本為12個單元,夏中義版本為16個單元,溫儒敏版本為25個單元,每個單元一般有4-10篇不等的選文,少數單元選文在10篇以上。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深深感到,以目前大學語文的課時量來說,根本無法完成所有單元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取舍成為重要問題,選擇哪些單元和篇目,放棄哪些單元和篇目,需要大學教師慎重抉擇。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教學,教師在選擇單元時必須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教師的專業特長。高校的大學語文教師主要來自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外國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等不同專業,不同專業出身的教師會有不同的選擇偏好。在單元選擇和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鼓勵而不是抑制這種選擇偏好,因為教師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往往能夠游刃有余,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二是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在選擇單元和篇目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時教師覺得很重要的單元和篇目學生卻不喜歡,這時不妨發揚民主精神,讓學生投票決定選擇哪些單元,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一些理工院校的學生,教師還應該針對他們的專業特色,適當增加相應內容,強化大學語文在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方面的教化功能。
(二)模塊的實施在進行模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因為每一單元都有明確的主題,教師在講解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談談他們對此問題的看法。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教師可以借此掌握學生對此問題的了解程度,以便開展下一步教學;二是讓學生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如,當講解“我的信仰”模塊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論他們的信仰是什么,促使學生對此問題進行思考,再根據學生的談論進一步講解人為什么要有信仰,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信仰,信仰對人的一生意味著什么,然后展開有關信仰文章的講解,由淺入深,循循善誘,把“人文關懷同信仰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有內在的醒悟和提高。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課時對學過的單元分組討論,然后讓每組選一個代表演講,或者選出觀點相左的學生進行辯論式討論,讓學生在思想交鋒中思考社會和人生。模塊學習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內在品格,為了體現學習的當代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興媒介,就某些與主題相關的時事建立博客、微博或微信,讓學生以留言的方式展開討論,以便形成較好的學習氛圍。教師也可以采取和西方文化比較的方式進行開放式教學,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