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0: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誠信問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術誠信;道德;誠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2)07-0178-01
大學生學術誠信是大學生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上要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學術研究領域表現出來的誠實守信行為,是關乎大學生為人、為學的基本問題,不僅影響大學生的求學生涯,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也有重大的影響。學術誠信表現在課程論文誠信、學術論文誠信和學位論文誠信三大方面。要求大學生親自參與或完成論文寫作,不得抄襲剽竊他人論文,論文中數據真實準確,正確引用參考文獻,在學習活動中誠實、守信、不作偽、不欺騙。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講學術誠信,與他們對學術誠信作用的認識能力和對學術行為的辨別能力有直接關系。因此講學術誠信對大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面臨的問題
目前,大學生對學術誠信作用的正確理解程度較低, 對于大學生學術誠信的內容不了解,因此不知道是否應該講學術誠信,更難以做到自覺的講學術誠信,因此也就難以正確看待學術誠信的作用,難以從誠信的高度辨別其正與誤,難以分清哪些行為是誠實的表現,哪些行為是不誠實的表現。以考試作弊為例,多數大學生對考試作弊是持寬容態度的。據調查“有15.7%的學生認為‘深惡痛絕’,33.8%的學生表示‘無可奈何’,50.1%的學生表示‘可以理解’”。對于在實驗中隨意拼湊數據,極少有學生認為是不誠實的行為?!?4.1%的學生認為是‘不誠實的行為’,35.3%的學生認為是‘完成作業的捷徑’,18.4%的學生認為‘無可厚非的事’?!贝髮W生對于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考試作弊、論文、作業抄襲等有悖學術誠信的行為的認識說明,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對學習中的不誠實行為缺乏明確的辨別能力,表明大學生違反學術誠信的行為比較普遍。因此,針對大學生的學術誠信問題,高校不能再對“誠信教育”漠然視之了。
二、大學生學術誠信問題出現的原因
大學生的學術誠信主要表現在自覺遵守考試紀律、不違規,自己撰寫科研論文、不抄襲這兩方面。近年來高校內部各種學術失信現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論文抄襲、剽竊行為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因此將學術誠信問題的全部責任歸咎于學生未免有些不全面。在這方面,教師、學校及教育相關部門應該進行更深的反思。當前大學的考試制度和考試模式的弊端是大學生學術誠信問題的成因之一。當前大學的考試,內容與現實嚴重脫離,標準化、機械化的考試內容迫使學生死記硬背,學生考試臨時抱佛腳是常事,在這種情況下作弊難以根除。由于受到我國現代社會轉型期負面效應的影響,大學生群體出現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為了獎學金、畢業、就業等眼前利益,不惜考場作弊、抄襲、剽竊他人論文,因而敢于置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和學校的聲譽于不顧。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偏重于培養學生的解題技能和應試能力是引發學風不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國教育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首要任務似乎并非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獲取文憑?!爸灰逃龣C構和教育主管當局壟斷了文憑的發放權力,只要教育主管當局把考試當作一個產業抓住不放,我們就不能指望考生放棄通過非法的手段進行博弈?!?/p>
當前個別教師未能承擔起“身正為范,學高為師”的神圣使命,也沒完成好“傳道、授業、解惑”的言傳身教職責,沒有考慮到學術生產必須遵循一些基本規律,沒能充分考慮到尚處于學術生產“初級階段”的大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在論文寫作中提出了一些過高的要求及不切實際的規定。另外,什么是抄襲,什么是剽竊,什么是合理的借鑒,怎樣按照學術規范正確引用別人的觀點,這些學術基本規范教育的缺失,也加劇了大學生論文抄襲的泛濫。大學生畢業后將在各行各業中承擔起重要的社會責任,有些還將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學術規范意識和社會誠信品質不能在學術起步階段就樹立起來,無疑將會對以后的學術研究和社會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隨著網絡的普及,現在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便利和通暢,一些人畢業論文寫作也已由寫論文變成了拼湊論文。第一天在網上搜索一些相關資料,第二天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復制和整理,第三天定稿打印,已成為部分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真實寫照。制度上的不健全和管理的松懈是大學生違背學術誠信的現象的另一個原因。學生管理制度對不講學術誠信的行為缺乏約束,不講學術誠信的學生照樣可以參加各類評優、評獎,這種制度上的欠缺無形中助長了學生違背學術誠信的行為。此外,教師對抄襲作業的學生無可奈何、對考試作弊的現象無動于衷,也縱容了學生不講學術誠信的行為。
三、加強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的對策
“重視學術道德教育,不僅關乎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也是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推動學術創新的重要保證?!贝髮W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使學生能夠成為創造新知識、形成新思想的人。對大學生進行學術誠信教育,規范大學生的學術行為,營造一個健康的學術氛圍,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勇于創新的精神,而且會為他們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的棟梁之材。加強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不僅教師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而且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要盡量為大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大對大學生學術規范教育和學術道德教育的力度,讓學生清楚什么是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違反學術道德將會產生怎樣的社會后果,從而使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內化為學生根本的學術信念,使學術誠信轉化為學生具體的學術行為和社會行為,真正培育起大學生務實求真的良好學術作風和社會誠信品質。
要加強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首先要從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端正學習風氣。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誠信教育作為教學活動的主線,通過案例教學、事跡報告等多種貼近大學生思想實際的教學形式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意識的培養,不僅從道德認知上教育學生講究誠信,而且幫助大學生用誠信來規范日常行為,做到知行統一。專業課教師在傳授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大學生學術誠信的培育。從自身做起,從細微處著手,在帶領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每一個數據的獲得,每一個資料的引用都做到準確無誤,做好示范,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重點突出在學術上誠實守信的教育內容。輔導員要做好誠信教育的宣傳教育工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誠信實踐活動,使誠信教育貫穿于大學生課外活動全過程,在校園內形成一個講誠信者人人贊揚,失信者個個鄙視的校園道德氛圍。大學生只有誠實對人、對己,才能誠實對待未知,也才能學到真知。開展誠信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學術誠信意識,從而約束大學生的學術行為從而形成一個以誠信為榮,不講誠信為恥的學習氛圍。
其次在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中,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學術管理制度。因此,必須從制度層面上加強大學生學術誠信建設。通過建立科學的學術管理制度,使大學生學術誠信有制度上的保證。除了加強管理,開展學術自律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大學生講學術誠信離不開外在的制度約束,但是更要靠大學生的自律。因為只有當學術誠信內化為學生的一種穩固的道德信念,學生自覺遵守學術誠信,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才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再次,開展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必須營造良好的學術誠信環境。要積極發揮教師在開展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高校在教師中要大力加強學術誠信教育,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之本乃是誠信。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誠信教育絕非只是德育課的內容,教育是個有機的整體,誠信教育必須貫穿在各科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教師講學術誠信、教師帶動學生共同講學術誠信的良好氛圍。
大學生肩負著建設未來社會的使命,因而對大學生進行學術誠信教育,不僅是為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風貌,更是為了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為社會培養符合市場經濟道德、法律規范要求的合格人才,只有這樣高校才能不負黨和國家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殷切希望。
參考文獻:
[1] 王永明,李 靜.論大學生誠信體系的構建[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2] 張文娟.加強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的思考[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關鍵詞 大學生 學術不端行為 影響因素
Abstract Basing on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 research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sequential impact of personal factor, ambient factor and organization factor on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personal factor such as study pressure, fluke mind are related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ambient factor such as social atmosphere and teacher's effect are related negativel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organization factor such as regulation and punishment are related negativel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Keywords academic misconduct behavi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fluence
0 引言
近年來,大學生學術不端現象日益嚴重,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畢業論文撰寫當中造假事件不斷,誠信問題層出不窮。雖然校方制定了諸多規章制度嚴懲學術不端行為,利用現代化的軟件檢測抄襲和不正當引用,但是大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并未明顯減少,反而越來越多的學生公然抄襲、數據造假,甚至是找論文。而另一方面,我國大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研究能力,大學生不但要經常完成課程大作業、學期論文、畢業論文等,還經常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大學生科研作品競賽,甚至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涉足科研活動,如何防范和避免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應該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本研究將對大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及其影響機制進行研究。構建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理論模型,并基于個人行為因素、環境因素、組織因素進行實證研究,厘清大學生學術失信的心理發展脈絡,確定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子。
1 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
1.1 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定義
學術不端行為又被稱為“科學不端行為”、“學術失信”、“學術誠信缺失”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不端行為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重視。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報告將學術不端行為限定為“申報、開展或報告研究項目過程中的偽造、篡改、剽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中對學術不端行為作出了界定:“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的各種造假、抄襲、剽竊和其它違背科學共同體慣例的行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在《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中指出“偽注、偽造、篡改文獻和數據等行為都將被華為學術不端行為”。
以上這些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被規范的主體大多是專業的科研工作人員和學者。而大學生由于受年齡、生活經歷、學習環境的影響,其學術不端行為的目的、動機以及表現形式與專業科研人員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將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定義為:大學生在參加考試、完成作業、撰寫畢業論文、參加科研競賽等相關學術活動過程中,采取的各種造假、抄襲、剽竊、和其它違背科學慣例的一切行為。
1.2 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表現形式
第一,考試作弊??荚嚤臼菍W生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檢查和對學生努力學習的一種督促手段,然而有的大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在考試中公然作弊,且作弊的手段越來越隱蔽,花樣不斷翻新,甚至采取一些高科技手段,雖然學校一再加強管理,以取消學位為懲罰代價,但仍有人無視校規校紀繼續進行著這種自毀前程的行為。
第二,剽竊抄襲。大學生在撰寫作業和論文中,剽竊和抄襲是最常見的不端行為,主要體現為抄襲同學作業、盜用他人觀點、剽竊期刊論文。這些不端行為有主觀無意和主觀故意之分,主觀無意的學術不端行為多是因為大學生本身的學術意識較差,對學術不端行為沒有基本概念,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剽竊抄襲,如撰寫論文時引用了別人的觀點而沒有注明出處,引用的數據資料沒有標明來源。主觀有意的學術不端行為則是大學生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但仍然進行剽竊抄襲,如抄襲同學的作業、惡意使用已有文章、引用他人觀點或數據資料不寫明出處。
第三,數據造假。數據造假也是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一個重要方式,通常表現為撰寫論文和作業過程中內容隨意摘抄胡拼亂湊,參考文獻胡編亂造,使用的數據捏造虛構。這樣的數據造假行為在畢業論文和科研競賽論文撰寫中尤甚。很多大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養成了抄襲造假的習慣,所有的課程作業都是抄來的,到了畢業時畢業論文也自然是剽竊抄襲或使用假數據來完成。
第四,。在大學生畢業論文當中也經常會出現,雖然它的出現頻率要比考試作弊、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行為要少一些,但是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這與目前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關系甚重,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輸入“論文”,就會出現相關網頁82,000,000 個,而且按學科、學位、論文級別分的特別詳細,只要肯出錢就能買到各種各樣的論文,這樣的環境直接影響到大學校園中的莘莘學子們,更為那些想走捷徑的學生提供了便利資源。
2 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固然與教育機制缺失、不良社會風氣影響有關,但大學生自身的學習壓力、學術能力、時間壓力、追求榮譽的愿望和自我價值的體現等也是其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本課題將對導致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索性研究,從個人行為因素、環境因素、組織因素三方面入手,對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梳理。
2.1 個人因素
(1)學習壓力。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多來自于學業負擔,主要是由于所學課程作業考試較多和學習內容較難造成的。目前,我國高校本科學生的培養計劃中包含必修課和選修課,僅必修課一般要開設30-40門,選修課也要求學生選修10門左右,加上素質教育、創新學分、集中實踐等課程,一本科學生四年要上各類課程大約50-60門。各門課程的作業、課堂測驗、期末考試、學期報告,除了基礎課和專業課考試和作業外,還要通過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考試、專業職業資格考試等,這些考試使學生們接應不暇。在這些學習壓力之下,很多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快點完成作業、拿到資格證等目的而采取了剽竊、抄襲、作弊等不端行為。
(2)就業壓力。找工作難也會給大學生帶來很大的思想壓力。目前,我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呈逐年遞增現象,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已經引起國家乃至全社會的重視。而且,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明確提出只招收985、211等重點高校的畢業生,非重點高校學生的就業機會就更少了。但就業壓力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但另一方面也會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為今后就業奠定基礎,在這樣為獲得好成績進而找個好工作的動機驅使下,有的學生通過刻苦學習獲得好成績,而有的學生則選擇了“走捷徑”獲取好成績。
(3)學術能力。學術能力指的是從事學術研究的相關素質。主要表現為發現問題的能力、文獻收集與整理的能力、概念厘定的能力、學術命題的能力、研究設計的能力和文章撰寫的能力等。由于自身學術能力低造成了大學生在撰寫學期報告、畢業論文和參與科學研究等學術活動中無意識或有意識的學術不端。無意識的學術不端行為通常是因為學生不了解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標準,也就是在不知道哪些行為是學術不端的情況下發生了抄襲、剽竊等行為,如不規范引用、文獻標注不清等。反之,有的大學生在進行抄襲剽竊時,明知道不對仍然要抄襲剽竊,這樣學術不端行為完全是主觀意識明確的明知故犯,屬于有意識的學術不端行為。
(4)僥幸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僥幸心理人人都會有,只是比較腳踏實地的人不太會在意自己的這種心理,他們更看重自己在實干中取得的成就;而一些存在投機心理的人,則比較容易相信自己的僥幸心理,相信運氣。大學生中不乏存在僥幸心理較重的學生,他們自認為在考試中作弊、在作業中抄襲、在論文中造假不會被發現,心存僥幸的躲過檢查和懲罰,特別是在一些高校對大學生學術不端問題懲處力度較小的情況下,這樣的投機取巧心理得以極大滋生,成為了繁殖學術不端行為的溫床。
大學生的個人主觀因素是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根源,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學術能力和僥幸心理都會引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術失信,因此可得出假設一:
2.2 環境因素
(1)社會風氣。社會風氣對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不良影響已經在很多研究中得以驗證。大學生雖然身處“象牙塔”,依然免不了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這些社會不良現象帶給大學生的負面影響非常嚴重,大學生還沒有真正走向社會,就已經被灌輸和熏陶得只認名利不認良知,導致很多大學生失去了道德底線,內心沒有了畏懼。社會不良風氣、社會誠信缺失造成了大學生誠信意識淡漠,從思想上對學術不端采取接受和認可的態度,從行為上對學術不端采取包容和趨同的做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影響之下,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大學校園內考試作弊、作業抄襲、論文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屢查屢犯。
(2)同學影響。同學是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階段關系最密切人。就大學生個體而言,大學時期是一個人思想最活躍、情感最豐富、自我意識最強,同時最需要被認同的階段,大學四年和同學們朝夕相處,共同學習生活,來自同學和伙伴們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家庭成員的影響。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周邊同學存在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等學術不端行為,而且這些不端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戒,甚至這些作弊抄襲的同學還從中獲得了利益,如獲得好成績、順利通過考試等,慢慢地這樣的不端行為就會被認為是“捷徑”,就會被認可和效仿,最終造成了“壞學生”越來越多,“好學生”越來越少。
(3)教師影響。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他們是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者和把關者,也能成為助長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直接推手。現實中,教師對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存在三種情況,一種是教師自身缺乏誠信意識,自身就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給了學生反面示范,學生看到老師都公然抄襲剽竊,那學生們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另一種是教師缺乏責任心,對大學生的學術行為視而不見,主觀上縱容了大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最后一種是教師對學術不端行為缺乏一定的甄別能力,在學生提交了存在剽竊抄襲內容的作業后,無法鑒別和判定,導致了學生投機取巧心理日趨嚴重??傊?,在學術誠信教育上,如果教師能夠嚴以律己、謹慎治學,就會對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反之,教師對學生的放縱會間接導致了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泛濫。
社會風氣和來自同學、教師的影響,對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既有積極的遏制作用,又有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可得出假設二:
2.3 組織因素
(1)管理制度。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泛濫,除了網絡學術資源豐富且易獲取易抄襲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缺少規范而有效的監管制度。目前,各大高校對考試作弊問題的監管已經非常重視,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和處理流程,但對作業或論文的剽竊抄襲問題的管理制度還不成體系,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的學生無視校規校級,甚至是鉆制度的空子,造成了學術不端行為日趨嚴重。
(2)懲罰措施。目前,各高校都加大了對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懲處力度。如考試作弊取消學位,抄襲作業取消考試資格等。這些懲罰措施的力度不能說不嚴格,但是仍有很多學生以身試法,每年的大小考試和畢業答辯中,都會發現有作弊和抄襲的學生。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懲處力度不夠,不足以讓學生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對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首先是“量刑”過p,也就是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相應處罰程度不夠,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其次是在實施懲處的過程中心存仁慈,為了學生今后的前途著想,盡量不處罰或減輕懲處力度,盡量不采取行政處罰,讓學生感到“雷聲大雨點小”,無形中削弱了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3)學術培訓。和歐美學生相比中國學生從小接受的學術訓練少之又少。上大學之前,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習內容基本和學術研究不沾邊。上大學之后,大學一年級幾乎全上英語、高數、政治等基礎課,大二才開始接觸專業課,專業學習的過程也是被動式學習的多而主動鉆研的少,缺少獨立思考和科學探索的精神。大學四年下來,撰寫畢業論文成為大部分學生首次接觸“學術研究”。讓從沒有研究基礎和經歷的學生寫本科畢業論文,還要達到獲得學士學位的相應研究水準,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道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又快又方便的解決辦法就是抄襲或找人。
(4)誠信教育。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都在不間斷地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道德教育。不光是為了防范和杜絕學生作弊、抄襲現象,更是為了讓學生從行為上誠實守信,正直做人。誠信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它是否能夠讓學生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學術不端行為的錯誤和危害?大多數研究者和管理者都認為誠信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它是與社會不良風氣的對抗,大學生在受到社會負面影響的同時,誠信教育傳遞給學生的是正能量(圖1)。
3 結語
本研究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探究影響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內、外部因素,研究結果有助于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開展大學生學術管理和制度革新,為防范和減少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提供解決思路。
*通訊作者:汪蓉
參考文獻
[1] Xin Guo.Understanding Student Plagiarism: An Empirical Study in Accounting Education[J].Accounting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11) Vol. 20:17-37.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主要表現在:
(一)學習誠信缺失。一是大學生考試作弊成風,平時從不看書復習,一到考試就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作弊,有的學生甚至雇用“”。這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二是學術造假,論文抄襲、剽竊現象日益增多。大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并不是從收集材料開始的,而是將報刊、雜志上的相關內容進行拼湊,任意編造數據,有的學生甚至整篇挪用他人的論文,更有甚者通過網絡求購。
(二)助學誠信缺失。一是拖延償還貸款,國家推出助學貸款制度,是為了減輕在校大學生的經濟、生活壓力,使廣大貧困生能夠順利畢業。大學畢業生的還款主要是建立在誠信道德的基礎之上,國家助學貸款采用無經濟擔保的方式,主要考慮教育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大學生的素質又相對較高,但是部分學生卻一直拖欠貸款不還,這給整個大學生群體形象和銀行信貸工作蒙上了陰影。二是學費繳納滯后,大學生拖欠學費現象比較嚴重。許多不貧困的大學生將父母給的學費用來享樂和任意揮霍。有些學生為了談戀愛揮金如土、超前消費,把學費用于買高檔化妝品,買名牌、和出入高消費場所,而這些家長卻全然不知。
(三)就業誠信缺失。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往往出現虛構求職簡歷、擇業中使用不正當手段、不履行就業合同、頻繁違約等現象。為了應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部分學生偽造各種榮譽證書,憑空杜撰社會實習工作經歷,用各種不正當手段謀求工作崗位。某些大學生應聘合格之后,不能很好的履行當初的合同約定,出現諸多違約現象,給用人單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就業單位也會對所要應聘的畢業生的身體情況有所要求,但是現在的學生不重視鍛煉身體,造成體質較弱。為了去迎合用人單位的應聘要求,刻意隱瞞自己自身的健康狀況。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與社會因素、學校和家庭因素,還有大學生自身因素有關。
(一)社會負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誠信缺失導致的,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盡完善,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和虛假廣告等現象,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的不正之風也在不斷蔓延。政治領域出現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和腐化墮落等現象。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這導致一部分大學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深受其害,缺失誠信的行為屢屢出現。
(二)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存在問題。高校忽視誠信教育,過分注重智力教育。部分高校比較注重教授專業知識,對學生的德育不夠重視,沒有真正發揮教師要“教書育人”的職能,同時高校管理制度也存在弊端和漏洞,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大學生不誠信的行為。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好壞,并不關心孩子的誠信教育與道德教育問題,對孩子的撒謊欺騙行為沒有及時的教育改正,有些家長更是把自己錯誤的思想教給子女,從而誤導了孩子。如此的家庭教育環境學生怎么可能形成誠信的品質。
(三)大學生自律能力較差。大學生的個人自律意識較差,一部分大學生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意志力比較薄弱,缺乏對誠信危害的認識。面對激烈的學業和就業壓力,使大學生容易無所適從、言行不一,與誠信原則背道而馳。很容易表現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物質至上主義,沒有認識到誠信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一些大學生由于初入社會,對社會上由于不誠信產生的種種后果感觸不深刻,缺乏應有的認識和分析,這也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三、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對策
當下對于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問題,高校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因此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誠信教育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要認真省視自己的行為是否誠信,父母的榜樣作用是孩子美德形成的重要前提。培養孩子的誠信品質,家長首先要提高自身誠信素質,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通過父母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父母的示范作用對孩子的教育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感染力。不要只把孩子的學習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只重視學習,忽視孩子的道德教育,要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
(二)提高大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大學生誠信教育更多的是需要自我修身,提高自身的誠信意識。高校學生應該認識到誠信不僅是一種社會美德,更是一個人自我完善的需要,任何時候都應當將誠信修養作為自己的內在要求,自覺的去學習和思考誠信的價值,去體驗誠信對一個人的重大意義,不斷提升自己的誠信修養境界。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鼓勵,逐步地樹立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讓他們認識到只有從自己做起,只有先改變自己,整個社會才可能做到誠實守信。
(三)完善學校誠信教育與管理機制。高校要加強宣傳誠信教育,建立一個有良好誠信氛圍的校園大環境,形成求實、創新的校園誠信文化,為大學生誠信理念的形成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誠信教育不能只靠思想政治課上的口頭說教,而應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網站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高校還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真正把誠信教育做到實處。既要強調與誠信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又要注重各項制度的合理性。真正做到督促誠信缺失的大學生去約束自己的行為,起到警告懲戒的作用。
大學階段是學生們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學會如何做一個有誠信素質的人。因此,學校、家庭、個人需要結合起來,發揮他們各自的作用,使大學生體會到講誠信是正確的,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使其誠信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缺失;現狀;原因
“誠信”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行為規范,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其誠信程度近年來備受質疑?;轁毨W子的國家助學貸款的步履艱難讓社會對大學生的誠信鮮見一斑。2007年8月,揚州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的違約率達到17%,違約金額高達112萬,工行總部停止與揚州市6所高校的國家助學貸款協議。大學生誠信缺失對高校和社會提出一個嚴峻地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
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僅指其經濟失信行為,還包括在生活、學習中違反道德或犯有嚴重過錯的行為。高校一直在教育學生要做到“明禮誠信”,但觸目所及的誠信缺失現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一)學習方面誠信缺失
1、考試作弊??荚囂婵肌A帶、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屢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而且,作弊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作弊人數不斷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體;二是出現了以賺錢為目的的“職業”,有組織、有分工、全程服務;三是作弊者的心態變得比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亞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陳出新,作弊工具現代化,運用手機、隱形耳麥等先進通訊工具傳遞答案等。
2、學術抄襲。有些學生對老師布置的(課程)論文,不是認真查閱資料、仔細鉆研,而是找別人的論文采取“漿糊加剪刀”、“鼠標加鍵盤”的方法,拼湊出來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學生就直接把別人的論文,換成自己的名字當作作業,出現很多雷同的論文,毫無創新性。論文寫作本來是訓練科學思維能力,掌握分析、解決問題方法,鞏固所學課程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此種“創作”法使其意義盡失。
(二)經濟活動方面誠信缺失
1、畢業后不按時歸還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自20世紀90年代實行以來,為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解決了在大學的學費和住宿費來源,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為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很多學生畢業后就將其“遺忘”得干干凈凈。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廳首次在網站上公布了國家助學貸款違約學生名單,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學生的貸款積極,還款拖沓,將一個非常好的惠濟萬千學子的工程推到尷尬的境地,甚至影響了學弟學妹的助學貸款。
2、惡意欠費。部分大學生向父母要了學費不交,用來買電腦、談戀愛、旅游、炒股、甚至賭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學??嗖豢把浴J謾C等欠費后長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機卡尚存幾元錢時撥打一個長時間的長途電話,然后扔掉舊卡更換新卡,惡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繳從不還賬。
(三)求職就業的誠信缺失
1、求職簡歷的“注水”。一般來說,求職簡歷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關卡。不少大學生為了競爭好的工作崗位,通過夸大或造假履歷來充實自己“實力”。在一些招聘會上甚至出現同一所學校同一屆有數位學生會主席的荒誕事情。
2、輕諾寡信,隨意毀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通過簽訂協議,以合同形式確定雙方相互選擇的權利和義務。但是,部分大學生缺乏誠信意識,“饑不擇食”地與招聘單位簽訂就業協議,當發現條件較好的招聘單位時,就撕毀已有協議,另擇高枝。使招聘單位的用人計劃落空,嚴重影響了學校的聲譽。
(四)與人交往誠信缺失
1、人際關系虛假。主要表現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誠,勢利眼。處處吹牛,夸大個人的能力;時時承諾,而從不兌現。個人交往中借錢不還,借物不歸。
2、戀愛態度不嚴肅。當前,大學生談戀愛現象十分普遍,有些學生能夠正確對待,但也有一些學生對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確的態度,缺少責任,更多地抱有一種游戲態度,多角戀愛。戀愛不成,輕生、傷害對方。
3、網絡欺騙。信息時代,作為信息傳播工具之一的網絡日益融入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但是,網絡在給我們帶來大量資訊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由于網絡交往時人們行為的符號化,傳統道德關于誠信的制約機制被弱化,撒謊、詐騙、賭博等行為是在鼠標的點擊中發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生利用網絡的虛擬特性,在網上信口開河虛假信息,發送電腦病毒,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了較大的危害。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種種表現,帶來了許多危害。從個人角度來說,沒有養成誠信品質,不利于大學生成才;從他人角度來講,損害其他學生的正當權益;從學校角度來看,大學生誠信缺失有損于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形象和信譽;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影響經濟的健康運行。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傳統誠信觀念作用范圍與當代社會特點脫節
在我國,傳統農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續,導致社會生活圈相對集中,活動范圍較為固定。大多局限于親朋、族人、鄉人等有血緣、地緣關系的熟人之間。風俗習慣、社會輿論和倫理道德觀念就可以很好地發揮作用,使得人們為了友好相處和長期生存與發展,不敢貿然違背誠信道德原則。在熟人和親屬之間做人做事能夠做到合情合理,誠實守信,不欺詐。但現在隨著全球化趨勢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匯和流通,我們所面對的更多的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傳統的誠信觀面對轉型中的社會顯得蒼白無力。(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不良風氣的影響
政治領域。少部分領導干部憑借權力貪污受賄、生活腐化墮落、搞行業不正之風等等,影響了黨員干部的整體形象,青年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十分緊密,政治領域的不正之風容易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其產生誠信缺失。
社會經濟領域。假冒偽劣、合同違約、債務拖欠、偷逃稅費、走私逃匯、商業欺詐等失信現象行為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影響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也對青年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一些青年大學生會缺乏誠信責任意識,做出誠信缺失的行為。
文化領域。宣傳工作中的虛假報道、有償新聞等,教育亂收費、招生黑幕、注水文憑等,學術論文的粗制濫造、假冒偽劣、抄襲剽竊等現象不利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也必然會對青年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三)社會運行經濟利益至上
人作為一種社會關系的產物,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代大學生作為對社會反映最敏感的群體,他們的道德現狀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著徹頭徹尾的主觀性和純粹的利己性的時候,把利益提升為人類的紐帶,就必然會造成普遍的分散狀態,必然會使人們只管自己,彼此隔絕,使人類變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大學生也難以抵御社會中的各種負面影響,難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從而導致與社會主流道德的背離現象。
(四)高校誠信教育缺乏實效性
高校誠信教育是影響大學生誠信狀況的直接因素,但當前的誠信教育缺乏實效性,主要表現為:
誠信教育內容模糊。在當前高校的誠信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誠信教育的內容沒有明確的界定。對于誠信教育的內涵許多教師表示說不清楚,這必然影響高校誠信教育的切實有效。
誠信教育方法單一。當前多數的誠信教育停留在傳統的說教上,多是通過灌輸法;除去討論法和實踐法,沒有發掘出更好的形式,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
誠信教育路徑狹窄、誠信教育隊伍乏力也影響了誠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學生缺少自身誠信修養和實踐
許多大學生談起誠信問題來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對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為也多持反對態度,但同時他們也承認失信行為就發生在自己或同學的身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不夠統一,他們的實際行為和心中堅持的準則有所出入。雖然主觀上覺得誠信很重要,待人處事應該以誠信為本,但在實際行為上卻沒有以冷靜的頭腦來明辨是非,認為別人都這樣,我也這樣無所謂了。因而導致有的大學生隨波逐流,經常做些不誠信的事情。這正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內因所在,亦是人類固有的趨利本性在失控時的外在表現。
(六)家庭教育存在誤區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輕品德”的現象,家長對孩子的功課抓得很緊,卻很少顧及對孩子道德品質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導致孩子缺乏社會責任感和誠信觀念。
此外,對中國家庭來說,寵愛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個通病。有的長輩怕后代吃虧,平時言傳身教的,是如何損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虛作假、如何沽名釣譽……。因此導致其子女個性特別強,自私自利。這不能不說是失信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
三、結語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種種表現有其相應的根源,對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們尋找到有效防范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方法和對策。誠信在和諧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堅守誠信是每個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學生的言行準則。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揚城6高校國家助學貸款被叫停[EB/OL]./news/2007-08/07/content_887204.htm,2007-08-07.
2、晁霞.誠信教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課題[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12).
3、福建公布國家助學貸款違約學生名單[EB/OL]./10026/10032/2007/8/9/10396893.shtml,2007-11-20.
一、大學生誠信倫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現
1、舞弊現象嚴重。抄襲別人的論文與作業,盜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權,任意拼湊實驗報告和數據,考試作弊從夾帶、偷看、交頭接耳發展到使用現代通訊工具,甚至雇傭“”,可謂五花八門,形形,無所不用其極。
2、惡意拖欠學費。部分非貧困學生惡意拖欠學費、“貧困”學生不真正貧困,相當一部分同學拒還助學貸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學雜費、住宿費等誠信道德問題,不僅喪失了個人的信譽,也使學校這項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虛假履歷。功利主義思想日趨滋長,入黨、評優、獎學金、競選學生干部等方面的動機不純、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騙等手段,虛榮心嚴重。在就業問題上更為突出,許多學生制造泡沫自薦書、虛構教育背景、隨意多家簽約與毀約等誠信缺失的事情時有發生。
二、當代大學生誠信倫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原因,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也有學校教育的失誤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為的負面影響。
1、社會價值體系不和諧對傳統誠信倫理道德的沖擊。當代中國社會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價值觀的相互依存和沖突,以及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的嚴重失衡對傳統誠信倫理道德形成巨大的沖擊,整個社會惡化的信用狀況,嚴重地影響著在校青年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對大學生誠信道德缺失的影響。各種社會思潮對高校傳統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沖擊,學校重視專業技能學習而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對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學過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滲透。大學生對自身從事專業領域的過分關注,而影響了他們視野與胸懷的拓展。
3、高校應試教育的功利化導致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應試教育的存在,大學生們很難改變為考試分數而學習的習慣,而“成績”又和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的資格以及找到~個“好工作”的期望緊密掛鉤,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大學生的投機心理。有相當多的大學生不是為了某一門課程本身而學習,而是為了這門課程的成績才費心:一些學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瓏,為的是積累評優選先、升學就業的資本;另有許多大學生心態浮躁,不愿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努力而荒廢了學業,臨到考試時又想要個好成績,只好為怎樣作弊費盡心機。
三、加強對當代大學生誠信倫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立身處世之本。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工作,認清大學生誠信危機的主要因素,開展針對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學生郁自覺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培養大學生的誠信品質。
1、促進大學生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的協調發展。我們在高校誠信教育中,要貼近廣大學生的日?;顒?,強調用認識來指導行為,用行為來強化認識,通過知與行的統~使學生把外在的誠信準則內化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過自我評價、我監控、自我激勵等來塑造自己的誠信形象,在實踐中成為言行一致的誠信道德規范的自覺實踐者。
2、教師言傳身教的和諧統一。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在誠信建設問題上,必須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互動關系,切實起到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們的領導和教師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嚴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樂、榮辱、義利等問題上經受住考驗,才能為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做出表率。
論文摘要:誠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培養大學生成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主要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探討高校誠信教育問題。就大學生在各個方面存在的失信行為,透徹地分析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指出高校誠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最后,較為細致和系統地指出了高校誠信教育的具體內容,同時,就如何整體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嘗試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看法。
1高校誠信教育的內涵
誠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是讓受教育者加強對誠信的道德認知,形成誠信的道德情感,強化誠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為誠信的道德行為,最終形成誠信人格和誠信世界觀。
2當代大學生失信行為表現
2.1學習失信學習中不講誠信是大學生最為嚴重的失信行為,突出表現為考試作弊、學術欺詐,成績單造假,抄襲作業及論文、上課遲到甚至曠課、編造實驗數據等,由于學校對學生的學習失信缺乏強有力的懲戒措施,造成了部分學生抱有一種僥幸與投機的心理。
2.2生活失信除學習之外,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生活也是失信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現為大學生的急功近利思想嚴重,入黨、評優動機不純,戀愛動機不誠,借物不還,在老師同學面前表里不一,浪費水電現象嚴重,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反映問題夸大其詞,惡意欠交學費,制造虛假履歷等。
2.3精神失信精神失信的主要表現為部分同學由于缺乏理想與追求,不求上進,不思進取,精神頹廢,善于散布無中生有的小道消息以尋求刺激,更有甚者別有用心,加入非法宗教組織,組織煽動非法集會;另有部分同學沉迷于網絡而不能自拔,利用匿名身份進行撒謊、欺騙、誹謗等,在虛擬的世界中找到暫時的解脫。
3高校誠信教育缺乏實效性
高校誠信教育是影響大學生誠信狀況的直接因素。調查表明,當前高校誠信教育缺乏應有的實效性。主要表現為:
3.1對誠信教育重視不夠誠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和諧社會條件下時代的呼喚,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建設人才的必要途徑。
3.2誠信教育內容模糊在當前高校的誠信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誠信教育的內容沒有明確的界定,在眾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對于誠信教育應該有哪些內容,許多教師表示說不清楚。多數大學生表示積極贊同學校開展誠信教育,但談及誠信教育內容時則陷入了混亂狀態,不能清晰地說出自己所贊同的誠信教育究竟應該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
3.3誠信教育方法單一影響誠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運用。當前多數的誠信教育停留在傳統的說教上。誠信教育不能局限于一種方法,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
4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構建
4.1以“兩課”為依托,把誠信教育引入課堂高?!皟烧n”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節,在誠信教育中應發揮其獨特的教育功能。但在過去的“兩課”教材中,有關誠信的內容卻沒有或很少提及,誠信教育當然成為課堂教學的盲點。因此,要深入研究“兩課”教學與誠信教育的內在聯系,重視挖掘教材中的誠信內容,將誠信教育滲透在“兩課”教學中,通過“兩課”教學主渠道,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在“兩課”課中,結合人際交往原則及友誼的建立與維護,幫助學生理解在人際交往中堅持誠實守信的重要性;結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內容,向大學生介紹我國各個時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視誠信,并留下許多發人警醒的言論,強調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當把它傳承下去;結合“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向大學生指出為何我們把誠信作為當前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強調誠信有何重要意義等。在法律基礎課中,結合民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等內容,讓大學生了解這些重要法律規范都有關于誠實守信的法律規定,使學生們了解法律能為誠信者提供什么保障,失信能帶來哪些法律后果,從而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引導大學生樹立“信用至上”的法治理念??傊?,只有各門課著意滲透有關誠信教育的內容,在課程上形成誠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大學生誠信認知水平,從而逐步樹立講實話、守信用的道德觀念。
4.2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誠信實踐道德素質的養成,除了正面的引導和灌輸等直接教育之外,組織一系列相關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一種“迂回”式地隱性教育方法,它是將教育的內容和目的滲透在各類活動和載體中,使受教育者在參加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活動“氛圍”的熏陶,提高自身素養,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學??梢怨膭畲髮W生大力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辯論賽、演講賽、主題報告等各類文體、科技活動,加深大學生對誠信道德的認識與理解: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誠信的企業和監獄,切實感受誠信與成功、失信與失敗的關系,從而培養大學生的道德認知與情感:還可以組織大學生進行以誠信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活動,使他們在活動過程中認識到誠信在社會經濟轉型期對個人、社會、國家發展的價值和重要性,以及當前誠信缺失對危險性等等,從而體會到誠信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誠信品質的培養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國家的政策、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執行,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的改善,學生本人的努力以及校內外教育的整合等方面。只有在制度和法律、倫理和文化、教育和輿論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明顯實效,而所有這些都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合作,刁一能達至大成,而且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必須對誠信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并不斷在教育實踐中改進理論和實踐模式,使之實效性更強。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誠信;缺失;大學生;考試作弊
從哲學的意義上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于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中國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1]、“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2]的明訓,可見,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于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則是立身之本,立業之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寶。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肩負著振興中華的重任,我們更應該恪守準則,講究誠信,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時代青年。因此,為了真實了解當代大學生誠信度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我院成立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學期實踐小分隊,特地就誠信問題對本院不同年級、系別的大學生作了一次社會調查,旨在探析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從而尋找解決的有效途徑。
一、大學生誠信度調查基本情況
我們將調查問卷共設計題目20項(調查問卷見附件一),問卷的主要內容是在校大學生對于誠信基本問題的認識和其對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誠信問題的看法。在此次調查活動中,我們調查的對象是宿遷學院在校學生,我們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8份,其中文科學生發放35,回收35份,回收率為100%。工科學生發放165,回收163份,回收率為98.78%,調查主要涉及機電工程系,教師教育系,和圖書館,覆蓋一、二、三年級,數據翔實可靠。
在此次的調查中,我們主要從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誠信問題入手,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最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循序漸進的選擇比較中也得出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誠信的看法,以及文科和工科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
二、大學生誠信度調查中發現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1、考試作弊;2、抄襲作業、論文;3、欺騙感情;4、虛報貧困情況,拿取國家助學金或貸款;5、網絡欺騙;6、欺騙同學錢財等。根據調查顯示,上述六種問題中出現最多的是考試作弊(文科:94.29%的同學認同,工科:77.91%同學認同);抄襲作業、論文(文科:85.7%的同學認同,工科:71.78%的同學認同);欺騙感情(文科:62.86%的同學認同,工科:39.88%的同學認同);虛報貧困情況,拿取國家助學金或貸款(文科:54.29%的同學認同,工科:34.36%的同學認同);網絡欺騙(文科:22.9%的同學認同,工科:24.54%的同學認同);欺騙同學錢財等(文科:14.29%的同學認同,工科:17.18%的同學認同)。
同時,大學生對誠信的態度及關注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在回答關于誠信問題在大學生活中表現是否突出,是否值得重視的問題時,在被調查者中,有52.5%的同學(文科生占51.43%,工科生占53.37%)認為誠信問題在大學生中表現挺突出的,而且非常值得重視;有40.5%的同學(文科生占48.57%,工科生占39.26%)認為一般,但也應該引起重視;另外,還有17%的同學(文科生占5.41%,工科生占7.36%)認為問題挺突出的,但也無所謂,不必要那么重視。
對于社會,學校和家長三個方面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和影響作用我們也做了簡單的調查。在我們調查的影響大學生誠信觀念的因素中,其中17.14%文科生,19.02%工科生認為傳統文化的觀念對他們的影響較大;家庭因素的影響(其中68.57%文科生,39.87%工科生);學校教育的影響(45.7%文科生,42.33%工科生);身邊朋友影響(57.14%文科生,33.13%工科生);電視、電臺、報紙等媒體的影響(31.4%文科生,19.02%工科生);社會風氣的影響(57.14%文科生,49.08%工科生);法律道德的影響(2.86%文科生,9.02%工科生)。在這之中,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學校教育的影響,而法律道德對大學生的影響雖然最小,但值得我們重視對這方面的教育。
就社會風氣來看,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斷得到提高。但同時外來的不良習俗和文化氛圍與我國幾千年來形成的文化糟粕依然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達到到令人堪憂的境地。在如何看待當前畢業生求職簡歷中的“美化”、“虛化”現象時,認為很不應當,是欺騙行為,在不誠信體現中25.71%文科生,33.74%工科生;可以理解,好的將來還是最主要的,但畢竟不好的中有74.29%文科生,49.01%工科生;認為既然大家都如此,不這樣做就會吃虧的有2.86%文科生,14.72%工科生;認為無論什么手段,能保證就業就行的只有理科生,占4.29%。
調查得出,誠信觀念在大學生中依然存在,只是迫于社會環境壓力,還會有學生做出不誠信的事。在認為誠信度與受教育程度是否有關的問體上,認為很有關系的有文科生34.29%,工科生40.12%;認為一般的有文科生42.86%,工科生32.71%;而認為無關的有文科生22.9%,工科生27.16%。
三、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在以上的數據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一)社會環境對大學生誠信問題影響最大。社會環境中缺失誠信的一些不良的風氣在耳濡目染中改變了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從而忽視了誠心的重要性和必須性。同時,大學生就業時,企業環境只重視文憑的現象,使得大學生更愿意放棄誠信,“美化”,“虛化”求職簡歷以求得更多的更好的職位。
(二)學校的考試機制和育人機制存在不合理性,使得大學生寧愿舍棄誠信以追逐到或達到學校既定的一些目標。首先,學校沒有足夠的去重視大學生中誠信缺失的嚴重問題,從這方面學生更容易忽視誠信問題。其次,學校只看考試分數和成績合格率對實踐能力的不夠重視,這樣從一定角度驅使學生淡漠誠信問題。最后,學校沒有專門開設有關誠信教育的課程,大學里,關于誠信教育的課程只是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第四章“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3]中第四節有所涉及。作為基礎課程,大學生逃課、睡覺,做自己的事,并不關心,而老師也不把這個作為重點來講。這也導致了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嚴重性。上直接導致考試作弊的問題。
(三)家庭教育是學生接受最早和最長時間的教育,對我們大學生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在調查過成中,我們還特別問到被調查者在小的時候父母有沒有對其進行過誠信教育,發現在文、理科學生中分別有2.86%和3.086%的學生在小時候家長并沒有注重過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家庭對誠信的不重視直接導致大學生對誠信問題的淡漠。
(四)大學生本身對誠信問題的忽視以及身邊朋友對他們的影響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再加上如今媒體的影響,使得我們對誠信的價值觀與傳統美德發生些許變化。我們從調查數據中發現任然有17%的同學對大學生誠信問題表示無所謂的態度。另外,如今大學生出現考試作弊的嚴重問題和現如今許多大學生的學習觀點的變化有緊密關系——在上大學之前我們一直在接受著這樣的思想:大學學習很輕松,很自由,可以隨心所欲,不受老師和家長的拘束。這直接導致許多大學生在學校喪失學習目標,對于大學生活也感到茫然,從某種程度上使得大學生平時不學無術,考試的時候舞弊抄襲。
四、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社會要加強道德教育,提高社會的誠信度,從而為我們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政府要建立誠信獎懲機制,鼓勵民眾講誠信,提高道德素質。企事業單位要做到求真務實,在重視大學生學歷的同時更加注重大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借助媒體的大力宣傳和發揚懲惡揚善傳統精神,大力宣揚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不炒作,不虛構。與此同時,國家也要建立法律機制,為優良的道德風尚護航。對于不誠信行為不惜采用法律手段來維護。
(二)學校和老師要把誠信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學校重視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才能時刻銘記誠信的重要性。
加大開設誠信教育的課程,用學校的規章制度來保證學生能夠很好地接觸到誠信教育,從而養成誠信的好習慣。學校要建立健全誠信機制,有必要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促使學生重視誠信問題,比你更努力做到誠信。兩外,學校應多開展關于誠信的主題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在學習之余感受到誠信的重要性,從而做到誠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應該注意在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同時,自己也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誠信榜樣。極力營造一個誠信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從小了解誠信的重要性,從而誠信做人,誠信做事。
最后,我們大學生自己要正視誠信的重要性并對自己嚴格要求,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到誠信,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外界環境而改變,不因社會利益的誘惑而違反誠信。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我們相信,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和這個國家人民的誠實守信密不可分,只有全民誠信,真誠待人,社會才能展現出欣欣向榮的一面,才能實現和諧和可持續發展。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直接折射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我們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發揚誠實守信的美德,積極向上,樹立遠大目標,讓我們的社會,因我們的改變而展現出和諧、友好的景象。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0年修訂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