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0: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本科水利水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實踐教學是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教學環節。本文介紹了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開展概況,進行了實踐教學效果問卷調查,從實踐教學的總體認識與評價、實踐教學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三個方面分析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實踐教學效果總體較好,滿意度較高,但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為此,提出了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
關鍵詞:
實踐教學;效果調查;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校企合作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教學方式[2],通過對理論教學的驗證、補充與拓展,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本研究以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為例,通過對近幾年畢業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調查分析,準確把握實踐教學效果,明確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實踐教學開展概況
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創辦于2001年,是重慶市唯一培養水利水電類高級人才的本科專業,2013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重慶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專業定位緊密圍繞國家建設重大需求,瞄準國內外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科研一流大學的發展水平,強化教學科研特色,將本專業建設成為特色鮮明、教學、科研及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的水利水電工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專業特色是注重水利和水運有機結合,把握國家大力發展水利、水運行業的契機,培養水利行業的復合型人才;緊密聯系水利行業建設的第一線,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基礎,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掌握水利工程領域及其相關工程領域的專業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畢業學生能夠勝任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勘測、設計、施工、管理和應用研究工作[3]。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類型包括通識教育課、學科專業類基礎課和專業課,并安排了相關實踐教學。研究認為,實踐教學體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其中狹義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建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論文或設計、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4-5]。從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情況及學分組成來看,實踐環節包括實驗、實習實踐、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等4個部分,實踐環節總學分為32.25分(必修課程),占培養計劃總學分的18.4%,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依次為4.75分、7.5分、8分和12分,占實踐環節總學分的比例依次為14.7%、23.3%、24.8%和37.2%,相對較為均衡。
二、調查對象與問卷設計
(一)調查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重慶交通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2010~2015屆本科生畢業生,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31份,回收率為為83%。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男生253人,比例為76.4%,女生78人,比例為23.6%;在校期間總評成績前20%、中60%和后20%的分別為122人、178人和31人,各占36.9%、53.8%和9.3%;目前工作單位性質為管理、設計、施工、讀研和其它(如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等)的分別為23人、65人、160人、58人和25人,各占6.9%、19.6%、48.4%、17.5%和7.6%。同時,問卷調查表還要求被調查人結合近幾年的學習工作經歷,給出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和意見。
(二)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調查內容分為實踐教學硬件條件、軟件條件、效果評價及后期改進四個部分,其中實踐教學硬件條件包括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和師資力量等,軟件條件包括教學方法、實踐方式和管理考核等。圍繞上述內容,共設計了三類題型,第一類為單項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4個備選項;第二類為不定項選擇題,可單選也可多選,共10小題,每題4~6個備選項;第三類為簡答題,共1小題,主要征求對實踐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對實踐教學的總體認識與評價
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環節組成的認知方面,表示了解和熟悉的畢業生分別占96.1%和61.9%,說明學生對于實踐教學體系構成總體上有較好的認知。對實踐教學質量水平及滿意度方面,75.2%的畢業生認為我校本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水平較高,有84.9%的畢業生對本專業實踐教學的總體效果感到滿意,但也有15.1%的畢業生認為有必要通過進一步的改革來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大多數畢業生認為,目前在專業上較缺乏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因此,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在校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非常必要。
(二)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
實踐教學內容設置方面,83.3%的畢業生認為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內容與其工作需求是相適應的,但由于學生畢業后有跨專業甚至跨學科就業現象,仍有16.7%的學生認為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內容不太適應目前的工作需求,有必要豐富本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學時方面,除少數畢業生認為偏多外,75.7%的畢業生認為本專業實踐教學學時適宜,有13.6%的畢業生認為課時不足,占總課時的比例應從目前的18.4%提高到25%或以上。實踐教學環節方面,大部分畢業生認為印象最深刻、總體效果最好的實踐教學環節是畢業設計(論文),其次為實習實踐、課程設計和實驗。創新實踐方面,有52.9%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參加過創新競賽活動,主要參加的競賽類型包括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28.4%)、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23.6%)、挑戰杯中國創業計劃競賽(23%)和學校舉辦的各類專業知識競賽(29%),說明學生在校期間可參加的創新實踐活動較多,但引導力度有待加強,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蒲杏柧毞矫妫?0.7%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參加過科研訓練,主要參加的訓練有學生自主實驗(35.6%)、專業教師主持或主研的科研項目(34.7%)、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29.6%)和開放基金資助項目(18.4%);今后仍有必要加強科研引導和訓練,提升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校內實訓平臺(如實驗室、模型試驗中心和校辦企業等)是學生實踐的良好場所,少數畢業生認為平臺開放時間不夠靈活、對學生的限制較多、實驗條件有待更加完善;實驗過程中應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絕大多數畢業生對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同時建議某些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內容可聘請校外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講授。
(三)實踐教學的軟件條件
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影響因素方面,73.4%的畢業生認為影響實踐教學體系實施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學方法,54.1%的畢業生認為是實踐方式,34.7%的畢業生認為是管理水平??梢姡虒W方法和實踐方式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質量有重要影響。實踐教學方法方面,傳統的做法是教師教授如何開展某個具體實踐環節,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復演,直至達到預期的實驗結果;72.5%的畢業生認為這種方法很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較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方式方面,70.7%的畢業生認為現有實踐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今后應進一步加強與校外企業的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實訓基地,完善校企聯合培養制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企業生產實習,增加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實踐教學管理考核方面,64.7%的畢業生認為實踐教學組織管理最規范的環節是畢業設計(論文),87%的畢業生認為今后應重點加強實習實踐和課程設計管理。
四、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建議
(一)健全實踐教學體系
優化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受“大土木”傳統思想[6]的影響,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包含了較多的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然而,這些實踐環節與理論教學的結合不夠緊密,各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夠明確,尚未形成多層次遞進式的實踐訓練體系。因此,建議進一步理順實踐教學的邏輯主線,優化實踐教學課程設置,開展多層次遞進式的立體實踐教學訓練。適當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目前,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時間大約為27.5周,約占教學總周數的18%。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雖有75.7%的畢業生認為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課時適宜,但也有13.6%的畢業生希望能適當增加本專業實踐教學學時,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因此,在培養計劃制定與完善過程中,可適當考慮這一需求。加強創新實踐和科研訓練。調查顯示,在校期間未參加過創新競賽活動和科研訓練的人數比例分別為47.1%和39.3%,這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科研興趣的培養,對繼續攻讀研究生的學生也缺少必要的科研引導與訓練。因此,在實踐教學體系中應有針對性地強調創新實踐和科研訓練,使更多學生參與進來,提高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加強實踐平臺建設與開放
實踐是工程的本質特征[7],增加實踐教學機會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實踐平臺是開展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和基礎保障,加強實習平臺基地建設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8]。從問卷調查結果看,今后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實驗平臺的建設與開放,建立實驗室、實驗中心、校辦企業和校外實習基地等多種實踐平臺,增加平臺的開放時間,提高開放的靈活度,完善實驗設施和條件。同時,要調動學生利用實踐平臺開展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實踐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進實踐教學方法
現有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許多實驗教學往往是嚴格遵照實驗大綱去做,甚至連具體的實驗步驟和目標結果都固定了,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很難真正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達不到實踐教學的預期目標。因此,應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注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問題思考能力和解決能力。此外,結合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今后大多進入施工單位的特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強調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的應用,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
(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通常指校企雙方以各自的發展和需要為導向,借助對方的條件與資源優勢,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開展的合作[9]。校企合作是培養工程應用人才的有效模式,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校企合作開展得還不夠深入,導致學生校外實習機會不夠多,難以真正深入企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問題的聯系也不夠緊密。為此,今后應進一步尋求校企合作機會,完善校企合作模式,達到學校和企業雙贏。例如,對實踐性很強的“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施工”等課程,學??蓢L試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講授,避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學生也可借此獲得深入企業進行相關課程內容實踐鍛煉的更多機會。
(五)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和考評制度
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的評估、考核機制以及管理規章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10]。要全面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除要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平臺、方法和模式外,實踐教學管理與考評制度的規范與健全至關重要。今后應建立更為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進一步規范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到全程跟蹤與考評,確保相關規定的嚴格執行,從制度上保障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作者:鐘亮 單位: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
參考文獻:
[1]李陽.我國高校本科實踐教學及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12
[2]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3]重慶交通大學招生信息網.水利類本科專業介紹[EB/OL].[2015-09-03].
[4]李樹林.技術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5.
[5]鄭艷娟,張宇敬,趙秀明.高等專科學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6(1):54-55.
[6]張弘.卓越土木工程師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5):63-66.
[7]李培根,許曉東,陳國松.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問題與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8]余明東,錢波,鄭發平.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研究與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127-129.
關鍵詞:水資源評價與管理;課程建設;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5-0095-03
一、概述
華北電力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是繼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之后興辦的第二個水利專業,2006年經教育部審批,于2007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2007級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按照2006版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專業課程,《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是這些專業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這版培養計劃安排是56學時(3.5學分),沒有課程設計和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2006版培養計劃應用一年后,到2008年開始對2006版培養計劃進行修訂,制訂2008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水資源評價與管理》這門課程的時代性、實踐性和知識更新性都較強的特點,將2008版的《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的課程調整為48學時(3學分),另外增設了1周(1學分)的課程設計。依據新修訂的2008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華北電力大學2009年開始實施433核心課程建設計劃,433核心課程包括4門公共基礎課、3門專業基礎課和3門專業課。其中,《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成為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433核心課程之一,經過2年的建設,該課程順利地通過了學校433核心課程的驗收,目前該課程的建設和教學改革正逐步進入優化完善階段。
《水資源評價與管理》課程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本科學生完成了基礎知識學習后接觸的主要專業課之一,是水文學及水資源研究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課程建設
《水資源評價與管理》課程建設包括教學大綱、教材、課程設計任務書、教師隊伍建設等內容。
1.教學大綱的制定。根據2008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要求,以電力學科為主的“大電力”特色,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要為“水電”做基礎性工作的宗旨,在2006版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重新編制了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的教學大綱,對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的基本要求和課程的內容進行了細化和規定。要求掌握水資源評價的概念、方法等,其中主要包括地表水資源量的計算和評價、地下水資源量的分析和評價、區域的水資源及水質評價等,掌握國民經濟生產、居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需水預測,以及水資源供需分析方法,初步了解水資源分配及優化配置的模型和方法,掌握現代水資源管理的相關基本理論、經驗和制度方法等。
2.教材的選擇。目前,國內正式出版的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方面的教材主要有:(1)朱岐武主編,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水資源評價與管理》,該教材主要是按照國家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特點編寫完成的。(2)高桂霞主編,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水資源評價與管理》,該教材適合于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3)李彥彬等編寫,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水資源評價與管理》,該教材涵蓋了水資源評價與管理以及水資源利用方面的主要內容。
在水資源規劃與管理方面的教材中也包含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方面的內容,這方面的教材主要有:(1)左其亭等編著,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該教材包含了水資源評價、社會經濟發展預測、水資源系統分析方法、水資源規劃以及水資源管理方面的內容。(2)董增川主編,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該教材包含了水資源的概念及分類、特點,水資源評價的概念及方法,水資源需水預測、供需平衡分析,水資源優化配置,水資源系統運行調度、綜合規劃、管理及水資源科持續利用等內容。(3)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編制的《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技術細則》是一本很好的指導水資源評價與規劃工作的工具書[1]。這些教材涉及的面較廣,基本涵蓋了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方面的相關內容,但是作為本科生的教材,內容上既要有一定的廣度,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深度,更關鍵的是內容一定能反映最新的相關理論或技術方法,鑒于此,筆者主編了華北電力大學《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校內教材,該教材突出了《水資源評價與管理》這門課程的時代性和實用性,強調了《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是一門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課程,內容方面包含了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評價、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水資源綜合評價等,著重介紹評價的數據資料準備、評價的程序,評價的新方法中包括物元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屬性識別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改進的灰色關聯分析法和信息熵法等6種方法;水資源管理的內容增加了目前我國最新的水資源最嚴格管理以及“三條紅線”制度等方面,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全球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新的水資源評價方法及水資源管理的理念將不斷出現。
3.課程設計任務書。根據華北電力大學強化“重實踐,強能力”的辦學特色,依據一周5天的設計周期編制了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的課程設計任務書,其內容包含課程設計的目的和意義、基本數據資料、課程設計要求以及時間安排等設計內容,具體包括水文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及處理、不同保證率下水資源量的計算、可利用地表(地下)水資源量的計算、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需水量的計算及預測、供水需水平衡分析、水資源管理對策和措施的制定等內容。
4.教師隊伍建設。經過6年多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由3~4名副教授以上的中青年教師組成的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教學的教師團隊,由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以及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專業背景的具有博士學位的年輕老師投入到一線教學的工作中來,可以充分利用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對該課程的不同的理解方面,使課程教學能夠集思廣益,使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三、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
1.課程學時數較少。我國高等學校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要求下,基本都壓縮了專業課的學時數[2]。一般3學分都是48學時,要想把水資源評價的基本理論、評價方法、評價程序以及水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等全面詳細地教授給學生,難度比較大,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補充很多課外的基礎知識,比如補充經濟學方面的知識,以滿足水價理論方面的教學要求;補充優化原理與方法的知識,以滿足水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的學習等;補充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方面的知識,以滿足水資源數量評價方面的學習等。
2..教學內容相對滯后。由于水資源規劃與管理方面不斷涌現出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規范等,但高校的專業課教材一旦選定就要使用幾年,難免出現教學內容相對滯后的情況發生,其教學內容還偏重于傳統的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技術方法的講解,而對諸如水安全評價、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研發以及制度建設等新理論、新技術的介紹較少,造成學生在校所掌握的知識滯后于當前學科發展進程[1]。
3.學科交叉性較強。隨著水資源的緊缺,水資源問題的日益突出,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使水資源評價與管理越來越成為一門理論內容交叉性強、應用面廣的課程,涉及到水與資源、水與環境、水與生態、水與經濟、水與社會等諸多方面,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技術尤其是電子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3S”技術的發展,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的任務越來越復雜和多樣。
4.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較低。從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聽課中只是去記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程,而不是針對具體的水資源問題去尋求和思考具有針對性的對策或措施,主要是為了期末考試的試題而去聽課,這樣就使得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愿望,而是為了考出好的成績而去學習,缺少對目前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將水資源管好、用好提出自己的、具有原創性的想法和建議。
四、教學改革
針對課程教學中出現的以上幾方面問題,筆者逐漸從教材的改革、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考試方式的改革和鼓勵學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等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1.教材改革。如前所述,筆者編制了一本校內教材,將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引入到教材中來,比如在需水預測中,對于河道內生態需水量的計算方法,加入了改進的濕周法、Tennan法、以及流量歷時曲線法等[3];對于水資源管理中的加入了水權理論以及我們國家從2011年開始實施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理論的“三條紅線”制度等,以盡量減少教材與實際工作的滯后性。
2.教學手段的多樣化。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以及圖形圖像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使現代教學逐步擺脫了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發和利用電子講義、電子課件、水資源水工程方面的錄像、圖片、以及多媒體PPT課件等,盡量將比較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難以理解的技術方法等用形象的多媒體形式表達出來,使學生更便于理解和明白,以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并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由被動的“聽”變為主動的“學”。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有課時的不足[2]。
3.考試方式的改革。為了防止學生只是死記硬背一些概念、原理和公式,以應付期末考試的試題,我校改革了傳統的閉卷考試的方式,采取老師統一命題或自命題的方式撰寫課程論文,課程論文要有統一的格式和內容,內容要包括摘要、英文摘要、正文、參考文獻,其中摘要必須在200~300字之內,而且要有研究意義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四部分,參考文獻在20~30篇以上,而且英文文獻要占一半左右,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掌握撰寫學術論文的基本要求,為撰寫畢業學位論文打下扎實的基礎,也為本科生參加各種競賽、發表學術論文提供必要的支撐。
4.鼓勵學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由于水資源問題的復雜性、多樣性和交叉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多發現跟水有關的問題,先后指導10多名學生根據水與環境、水與生態等方面的知識,申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其中2項獲得國家級優秀的好成績,而且以這些創新創業項目為依托發表的SCI或EI收錄學術論文3篇,增強了學生學習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的興趣。
五、結語
根據華北電力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的課程教學經驗,本文對這門433核心課程包括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的選擇、教學手段、考試方式以及如何鼓勵大學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按照《水資源評價與管理》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豐富、拓展和必要補充,逐漸培養學生對水資源專業領域的了解和把握,通過撰寫課程論文逐步實現本科生獨立完成學術文獻的總結和綜述、完成研究方法的實現、研究結果的闡述以及研究結論的得出的能力,真正培養本科生的實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竇明,左其亭,李桂秋.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建設與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91-94.
[2]黃健,潘法康.《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09,(11):162.
以科技競賽為契機,培養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實踐的能力素質,是將知識用于實踐的過程,而參加科技競賽能有力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參加科技競賽,尤其是“挑戰杯”等綜合性較強的競賽,都要求參賽者的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因此在準備過程中要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一些相關的先進技術和知識,同時積極主動的參加各種培訓以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參加的科技競賽主要有:“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學校、學院舉辦、組織的其他學術科技競賽,等等。
加大對學生科技活動的資助和獎勵力度,推進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第一,以“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挑戰杯”和其他各類競賽為契機,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選題與立項申報,學校進行統一評審,從中擇優資助,并加強階段性考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每年資助20項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每項資助0.5萬~1萬元,主要用于購買必要的實驗耗材、元器件、圖書資料以及相關調研、學術交流等。學生按計劃完成項目并經驗收合格后,可獲得2~4個創新學分。學校要對參加“挑戰杯”、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和節能減排大賽等的申報作品提前在校內進行多次評審和改進,對創意較好并能按期完成各階段任務的作品按其等級高低進行分級資助。對前期立項資助但未按期完成作品的資助經費予以收回;對前期自籌經費項目,只要最后能達到最終資助要求,也按相應資助額度補差。這種資助方式可以確保有限經費的合理使用,而且通過多次校內公開評審和答辯,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便于學生發現作品缺陷并及時改進,提高科技作品的質量;同時,這種公開的評審和答辯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來。第二,科技作品完成后,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對獲得較好成績的項目進行獎勵,促進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可持續發展。第三,為進一步加強企業與高校的合作和聯系,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發展,鼓勵在校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創新能力,2012年起,西安理工大學與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協議,由該單位向西安理工大學捐贈50萬元,設立“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獎學金”,創新獎學金重點資助學生開展的科技發明、制作、設計及分析等相關科技活動。該獎學金將連續5年,每年以10萬元獎勵20名在科技創新方面有突出成績的在校本科生,每人獎勵5000元人民幣。
以校內開放實驗室和工程訓練中心為基地,支持學生制作樣機并進行調試全校各實驗室均向學生免費開放,提供所需要的實驗設備,做到保證使用,悉心指導。第一,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實驗教學中心主要有水力學、水利水電工程、水資源與農業水土工程、動力工程和水利電力自動化等實驗室,學生只要提前預約,均可在實驗室開展相應的試驗或研究工作。第二,學校的“機械工程實驗中心”、“精密儀器實驗中心”、“‘三電’實驗教學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和“現代分析測試中心”等實驗室均可面向學生開放,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第三,學校的工程訓練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配備有各種原動機、傳動機構、執行機構、部分小型先進加工設備和常用工具等,學生在該中心可根據作品的設計方案,親手制作樣機,并完成測試、試驗和改進等工作;對于無法做出樣機的作品,也可以用計算機軟件等手段實現動態演示,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針對水利水電類專業的特點,積極開展以社會調查為主的科技創新活動在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中,電氣、熱動專業(水動方向)的學生依托其專業,可以開展機械、電子、控制和信息技術類的科技活動,而水利水電工程和水文及水資源、農業水利工程等專業的學生由于缺乏機械、電子和控制方面的基礎,制作科技作品不是其強項,針對這種情況,學院要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針對當前水利水電行業的一些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確定調研工作的總體方向,選準調查實踐活動的突破口,組織學生提前準備好調查提綱,明確調查目的、調查范圍、調查地點、調查對象和調查的重點,并設計統計表格或調查問卷等,學生經過充分的準備,帶著問題深入實踐,獲得相應的調查結果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建言,最終形成社會調查報告或學術論文,也可作為作品參加“挑戰杯”等競賽。例如:近年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完成的社會調查報告類作品主要有:“西部大開發中水資源利用極限及臨界調控模型”、“長安八水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調查報告”、“面向生態的黃河流域二次配水仿真模型研究”、“城市水問題現狀分析與節水方案研究——以西安市為例”、“渭河徑流過程變化對涇渭濕地水文的影響”和“西安市高校節水調查及對策研究”等,這些作品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關鍵詞:水利工程;專業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曾玉紅(1976-),女,湖北宜昌人,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槐文信(1963-),男,陜西乾縣人,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 武漢 43007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4-0235-02
隨著大量的海外水電建設項目的開工,水利工程建設領域對專業人才英語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國內學子出國深造的機會越來越多,對外學術交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1,2]在此背景下,高校水利工程專業開展專業英語教學就顯得十分必要,對開設課程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講授式授課,終結性評估”的教學方式顯然無法適應新形勢下專業英語的教學需求。[3]
專業英語是英語與專業課程的交叉課程,專業英語的教學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英語與專業課程交叉,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英語詞匯,使其具備一定的閱讀和翻譯能力;第二個層次是中英比較學習,掌握國際最新研究動態;第三個層次則是熟練利用英語這一工具開展研究和交流。[4-7]目前,很多高校自本科階段就開設有專業英語課程,第一個層次的教學應在本科階段即已完成,第二、第三層次的教學將在碩士專業英語教學中實現??紤]到目前專業英語教學上沒有統一的要求,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方面也缺乏合理、科學的安排,如何提高專業英語教學的水平,是每個教學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一、水利工程碩士專業英語教學的思考
1.教學的定位
經過大學本科階段大學英語的學習,學生已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句法,并有一定的閱讀、寫作及聽說能力?,F階段,我國的英語教學仍以應試教育為主,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普遍表現為閱讀和寫作能力相對較強,而聽說應用能力則相對較弱。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重要的功用是作為交流工具,因此,碩士專業英語的教學應體現專業英語的特點,以提高學生在水利工程專業領域的英語應用水平為目的,教學內容要兼顧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根據這一思路,在教學過程中僅簡單強調專業英語(或科技英語)的語言特色,如在句式(長短句、定語從句、分詞結構)、詞性等方面的特點,而更多的精力則放在如何撰寫科技論文,如何與外刊交流,以及學術匯報的一些技巧和訓練上面。
2.教學素材的選取
考慮到專業英語的訓練應該是全方位的,現階段很難找到一本能兼顧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專業英語教材。同時,傳統的專業英語教學中慣用的手段,即學生翻譯加教師點評的方式很難吸引學生,起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獲取豐富的教學素材是開展專業英語教學的必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加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與針對性。
網絡資源豐富且更新快,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匯總的網絡資源成為教學素材的主要來源。具體到水利工程專業有很多資源庫可供選取,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IAHR(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以及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等網站媒體庫中的圖片以及影像資料。同時國外知名高校的公開課課件也是專業英語教學素材的重要來源,在教學過程中可參考國外知名教授的相關課程的課件。
另外,考慮到研究生們撰寫學術論文的實際需求,國際高水平雜志已發表的論文是很好的教學范例。如在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中,將ASCE(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會刊對的要求拿到課堂上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國際刊物對論文稿件的基本要求,這樣因為教學考慮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會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選擇最新的行業論文作為范例,讓學生在了解科技論文結構及特點的同時,也可以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激發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興趣。另外,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文本資料容易收集,而影像資料難以獲得,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知名高校的公開課視頻,在課堂上選擇性使用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時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網站上()的很多演講資源也可以作為教學素材所用,如收集的科技方面的演講,因其內容新穎,觀點獨特,在教學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除了可以訓練聽力外,對學生的科研精神、科研態度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啟發作用,真正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3.教學內容的編排
教學方面可按專題的方式進行,如在課程初期介紹專業英語的語言特色時,就分別有詞類專題、句法專題,而進入科技論文寫作部分則有稿件準備、與編輯交流等專題,便于根據不同的專題開展針對性的訓練。而進入專業知識方面按專題組織素材就體現的更加明顯。比如在課堂上講授“Concrete work”時,會從混凝土的組成、制造、特性講到施工工藝,再結合典型工程如三峽工程的混凝土工程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內容完整,形式豐富,而且教學效果更好。
4.教學形式的組織
從近年的教學實踐來看,多講無益,精講為妙,勤練提高。如在講到論文“Introduction”部分的寫作時有一些固定的框架,如一般會按照“What is the problem”,“Why is it important”以及“What solution do you propose”的順序組織,但是對于具體的主體,這個框框顯得過于刻板,不利于學生活學活用,且事實上專業英語應用上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可四處套用的公式。因此,在專業英語的教學方面一定要注重實戰訓練。筆者在課堂上講完該部分內容后,將學生按照相近的專業方向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各個小組閱讀10篇以上本專業方向的最新的頂尖雜志的英文論文,寫出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的英文綜述,并做成PPT在課堂上輪番展示。通過這種方式,綜合訓練了學生檢索和閱讀英文資料、用英文寫作以及用英文作報告的能力,這個綜述也可以作為學生日后研究成果的“Introduction”部分的內容,在不增加學生額外工作量的基礎上,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同時,講演部分附帶提問環節,是日后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小型預演,能夠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二、水利工程碩士專業英語教學實踐
以36學時的碩士專業外語課程為例,簡單介紹水利工程碩士專業的英語教學實踐。授課對象為水利工程專業碩士一年級學生。
1.教學指導思想
專業英語的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為目標,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利用英語這一工具開展科研和交流的能力,并以此為原則組織教學活動。
2.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科技英語的特點,4個學時,包括語法特點、詞性、句式等等;第二單元:科技論文的寫作,8個學時,包括行業主流刊物介紹、用稿要求,以及科技論文結構及各部分的具體要求;第三單元:專業基礎及研究前沿,12個學時,內容涵蓋水利工程的大多數領域;第四單元:聽力訓練,4個學時,課堂播放20分鐘左右的英文原音視頻,并布置有根據聽力內容寫作的作業,此部分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第五單元:Group work,4個學時,以小組形式要求學生自主收集英文期刊資料,自主整理并準備PPT文稿進行講演,課堂模擬國際會議環境,此環節穿插在教學后期階段。
3.授課方式
授課方式采用課堂講述、小組討論以及學生自講的形式進行,課堂語言為英語。課堂講述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角色,而小組討論則是為了提高學生用英文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自講實則綜合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聽寫以及口述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4.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未采用常見的教師出卷、規定時間完成的模式,而是將考試貫穿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考核的形式多樣。如根據學生在自講中的表現或是提問回答環節的表現給分,或是根據學生寫的英文綜述給成績等等,這種考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效果也較好。
三、結束語
專業外語教學的重點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多練習、多實踐,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英文文獻閱讀、翻譯、寫作和交流的能力,達到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研究所需信息的目的,從而為新時期水利建設培養既懂專業又熟練掌握外語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全麗娟.專業外語的研究性學習價值[J].科協論壇,2009,(10):
166-167.
[2]李志芳,謝紅梅,何貴青.專業外語教學方法的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6-88.
[3]焦述強,陳艷.專業外語教學的幾點看法和認識[J].中國地質教育,2006,(3):76-79.
[4]郭茶秀.工科研究生專業外語的教學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
2011,(31):120.
[5]韓權利.工科專業外語實踐教學構想[J].價值工程,2012,(1):180.
[6]萬蕾.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外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
論文關鍵詞:水電學科;實驗教學;改革方案
重視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不僅成為高等教育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而且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高校實驗室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方面,正越來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推進,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以及社會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提出新要求,教學實驗室建設工作目前顯得滯后,需要理順體制,強化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深化實驗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對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
華北電力大學一貫重視實踐教學,多年來形成了以“重實踐,強能力”為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理念。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發展潛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整體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學的各個方面;通過保證實踐教學時間,嚴格實踐教學管理,做到計劃落實、經費落實、場所落實和考核落實,使重視實踐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學校制訂的“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加強實踐基地和實驗教學平臺建設,促進工程實踐和實驗教學體系的整體優化”,加強實驗教學改革。
21世紀水資源變成一種寶貴的稀缺資源,水資源問題已不僅僅是資源問題,更成為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同時,開發清潔、可再生的水電能源已成為我國能源工業的重點發展方向,西部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為我國水電工程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水電能源開局將進一步向西南和西北的大江大河高山峽谷轉移,工程規模在逐步加大,從而需要高精度的仿真分析來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水電學科的實驗教學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
一、改善實驗設備
水電學科是華北電力大學的新建學科,目前有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和水文水資源專業。針對水電學科目前軟硬件環境較為薄弱的實際情況,學校近幾年投入大量資金來建設水電學科實驗室。按照學科規劃和“十一五”規劃,水電學科實驗室一直本著高起點、高水平、高利用率的原則進行建設。目前水電學科共建實驗室12個,基本上能滿足水利水電工程和水文水資源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實驗教學需求,功能齊備,軟硬件資源配置合理,為水電學科提供了實踐教學基地與全方位開放式的創新平臺。大型物理模型有水工建筑物模型、水電站模型和水文沙盤模型,能夠模擬實際的水電工程運行過程,有利于學生建立工程的總體概念,已經成為相關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文氣象室外實觀測點有校內水文氣象室外觀測園、校內人工河和雁翅水文站。校內水文氣象室外觀測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水文氣象要素測量的場所,還可以為師生進行水文氣象研究提供長系列水文氣象數據。水文氣象室外觀測園中安裝了自動蒸發站和DVIS自動氣象站,可以把水文氣象數據通過無線傳輸傳到室內,在室內就可以查詢到任何時段的數據。水安全與水情自動測報實驗室安裝有水安全與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可以把校內人工河、雁翅水文站和校內氣象站的水情、氣象數據傳輸到室內;并在人工河旁邊設有液晶演示屏,顯示校內人工河、雁翅水文站和校內氣象站的水情和氣象數據。其他基礎實驗室近幾年也新購了一批儀器,實驗設備得到了完善。實驗設備的完善為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打好了基礎,為學生進行創新搭建了平臺。
二、不斷優化、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內容、方法、手段
水電中心在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能力培養與素質提高并行,基礎實驗與專業實驗、創新設計、科學研究有機結合,創造以學生為本的人文環境,堅持把知識傳授、能力提高、素質培養貫穿于實驗教學始終的教學理念”,構建了具有鮮明電力特色的四年不間斷的可再生能源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并不斷加以完善。建立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從專業基礎到專業再到綜合、創新,采取“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科學系統的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適應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
水電中心不斷更新實驗教學計劃,不斷完善和更新基礎實驗。在“水利學”一級學科的基礎上展開各門課程的實驗,并把實驗分為基礎實驗、設計實驗和創新實驗?;A實驗為課堂內實驗,有課時,是為設計實驗和創新實驗服務;而設計實驗和創新實驗是基礎實驗的延伸。
水電中心歷來重視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
1.先進信息技術為實驗方法與手段創新提供了空間
實驗中心在實驗教學中廣泛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特別是運用現代直觀教具進行教學,比如:多媒體教學、仿真技術、計算機網絡教學等手段。開設流域模擬實驗、水電站水庫調度實驗室、水工模擬實驗等,學生的實驗熱情廣泛提高,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2.在實驗教學中實現了從“以教師為主”到“以學生為主”的轉變
實驗中心革新實驗方法,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重,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思考,教師只作為引導者和協助者。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內容,實驗室提供設備、場景,讓學生在自己設計的實驗項目中探索知識的運用效果、體會知識如何轉化為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3.實驗中努力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綜合和設計實驗將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要求小組成員以團隊的方式進行整個實驗,共同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制定實驗方案、組織實施。在各組競爭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鍛煉團隊協作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以后參加工作,甚至整個人生都是極為重要的。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創新
傳統的教育理念的特點是注重理論教學,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向學生傳輸理論知識,強調實驗的精確性,只要實驗步驟正確,實驗結果合理就算實驗圓滿結束。這樣學生只能死記課本知識,興趣得不到發揮,動手能力差,創新意識得不到激發。每次實驗的步驟都是學生按照老師講解的實驗步驟進行,連實驗儀器怎么使用也必須有老師示范。做實驗本來是一件有趣的事,結果到最后變成學生應付了事。有些學生甚至在做實驗時什么也不干,等著回去抄襲同組學生的實驗報告。在這種實驗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必然缺乏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走入社會后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
水電中心在實驗教學改革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驗技術人員為主力,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注重創新為核心,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適應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對全新實踐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進行基礎試驗時,先讓學生預習實驗報告,研究怎么使用實驗儀器,怎么做實驗,老師只是在旁邊起指導作用;這樣既發揮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又有利于發現問題,從而加深了對實驗項目的理解。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加強學生創新活動的指導,安排從博士生導師到青年博士等各個層次的教師參與學生創新活動的指導,從制度上保證指導教師的數量和水平,同時兼顧特長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于創新實驗項目,鼓勵學生自由組合、自主設計創新性實驗項目,項目選題要思路新穎、目標明確、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在專業實驗老師的指導下和經費資助下,學生自主組織實施完成創新性實驗項目研究。今年學校水電實驗中心的創新實驗項目有“圖形處理器(GPU)在水文數值模擬中的應用”、“三維數字流域模擬的處理”、“三峽工程與極端天氣災害以及當地水體生態環境的相關性研究”、“三峽工程對生態的影響評估”、“三峽水庫運行模式及抗旱預警機制研究”、“區域水資源系統安全閾值分析”、“水循環驅動下的濕地生態演化研究”、“基于虛擬現實的流域電子沙盤設計與制作”。
在創新性實驗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文獻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運用知識能力、動手能力等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團隊協作精神顯著增強。
四、改革實驗教學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實驗考核體系
實驗教學中心積極探索實驗考核方法的改革,根據實驗教學的特點,從有利于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實驗能力為目的,確定實驗考核方式。建立了一套多元化的實驗考核辦法,根據不同層次采取不同考核辦法。
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學習態度、實驗報告質量、實驗結果分析,由實驗指導教師進行綜合評價,給出成績,實驗成績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檔次計入。
對于課內實驗,按照期末總成績的10%計入,采取平時成績與操作考試、期末筆試成績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平時成績以實驗操作、實驗能力、實驗結果及實驗報告為依據。鼓勵學生在實驗中有所創新,對于有創見的學生可適當加分,實驗成績不及格應予重修。實驗成績要登記、建檔,避免了以往考核基本知識的單一性和考核基本操作的片面性,促進學生自覺地進行自身能力的培養。
對于單獨開設的綜合設計型實驗,單獨計學分。采用“目標+環節+報告”的考核方式。學生綜合與設計實驗能力應包括資料收集與分析整理、方案設計、數據分析、報告撰寫等全過程,因此,實驗考核應分項進行,統籌兼顧實驗過程、實驗結果與實驗報告。
五、完善實驗室管理機制
【關鍵詞】科技平臺 創新能力 管理體制 探索與實踐
【課題來源】本文系重慶市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課題編號:0824085)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247-02
高校科技創新平臺是為了將學科建設、人才建設與科技發展統一起來,實現人才和資源的充分共享,繼而形成一種新的、交叉的、重要的科研組織運行模式。這種科技創新平臺主要包含:設在學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學校自薦的研究開發基地等??萍计脚_的主要作用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近年來,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成果轉化以及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科技人員進行學術交流,并直接參與了國際合作和競爭,為高校的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然而,不難看到無論是重點實驗室還是工程研究中心,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集中在碩士、博士研究生等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上,而在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由于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存在的各種問題,未能形成有效的培養體系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眾所周知,高??萍计脚_是國家、地方和高校重點建設和重點投入的部門,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優秀的科技創新團隊和濃厚的學術氛圍,同時承擔了大量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技術開發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項目,具備了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如何充分利用高??萍计脚_條件實現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依托科研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
一、充分利用高??萍紕撔缕脚_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中,目前高校重點對創新條件、人才隊伍、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建設,并關注平臺建設與學科建設的關系、平臺建設與隊伍建設的關系的處理。在平臺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關系方面,也認識到作為學??萍紕撔聦嶓w的科技創新平臺,同樣也要承擔人才的培養任務,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任務,這是高校的特色和優勢,只有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平臺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但目前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主要結合研究生教育,把研究生培養工作作為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卻忽略了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就其原因可歸結為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在現有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中,未結合科技平臺的師資、設備及項目領域狀況,使得科技平臺無法發揮其在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用。二是科技平臺的現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主要針對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研究生)培養,由于本科生數量大,沒有相應的配套教師指導及相應的管理辦法和制度,從而阻礙了本科生充分利用科技平臺的優勢進行創新實踐。三是缺乏科技創新平臺在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考核與激勵機制。要充分發揮高??萍紕撔缕脚_在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中的作用,必須解決如下主要問題:
(一)建立基于科技平臺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在研究現行本科生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科技平臺的師資、設備及項目領域狀況,對現行本科生培養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進一步完善創新能力培養教學環節的設置與安排。
(二)構建適合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科技平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不違背國家有關部委對科技平臺的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對科技平臺的現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改革和完善,建立適合于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科技平臺管理新體制和運行機制。強制性將科技平臺納入本科生人才培養體系中,并將本科生人才培養作為科技平臺的重要考核指標,包括指導教師、開放、課題研究、經費、考核等。
(三)建立基于科技平臺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目標與考核體系。基于本科生培養的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環節研究,并結合創新平臺運行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研究成果,制訂創新能力培養環節的考核目標和考核體系。
二、基于科技創新平臺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探索
為了充分發揮高??萍紕撔缕脚_在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并構建起完善、合理、可行的基于科技平臺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我們依托本校國家山區內河航道整治技術工程中心、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水工建筑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等四個水利類科技創新平臺,以及港口及航道工程和水利水電工程兩個水利類本科專業的本科學生培養,結合現有科技平臺的運行與管理體制、現行本科生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就基于科技平臺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開展了研究,并初步提出了適合當前我校水利工程專業類的、基于科技平臺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一)基于科技平臺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改革
我校現有的水利類專業有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兩個專業是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水利類專業高等工程技術人才。從21世紀水利類學科發展來看,水利類高等工程技術人才要具備的素質包括: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特別是有較好的人文素質;水利類基礎及專業知識。依據創新能力要素的三個方面和創新實踐應當建立三個模塊的課程體系,分別是:水利工程知識積累模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模塊:創新實踐模塊。然而,現行人才培養方案中缺乏創新知識模塊,無法實施創新人才的培養。為此,吸取國內外著名大學的辦學經驗,改變過去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單線條式的教學模式,以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成果為基礎,以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名師和教學團隊為保障,創建以遞進式精品課程群和系列化雙語課程群等為課堂教學鏈,以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重點實驗室、規?;瘜嵙暬睾蛣撔卵邪l基地等為創新實踐鏈,以高頻次國內外水利港航類創新競賽、國際課程班、海外項目管理人才班、雙學位等為交流合作鏈的立體化、開放性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人才的培養采取“以人為本”的開放式、多樣化、遞進式的培養模式,以四年制本科為基礎,以工程教育為導向,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將本科和碩士兩個階段綜合考慮,相關課程貫通,減少本科畢業考碩士的環節,減少課程重復,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形成本科“3+1”人才培養模式。
在知識體系上,水利類專業知識體系由工具性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法律法規與經濟管理知識、工程技術知識和專業知識等6個知識領域組成。專業知識,包括專業所必須的基礎專業知識和核心專業知識。實踐體系由基本素質、基礎技能、綜合訓練、專業技能四個層次組成,并與教學知識體系相對應,實踐體系重在培養實驗技能、工程設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課程模塊上增設科技創新模塊和科研訓練模塊,該模塊緊密結合科技平臺試驗條件和項目,設立研究型和開放型自選課題,并設定學分,學生需完成相應的創新學分。最具代表性的是通過所承擔的河工物理模型試驗研究和水工結構試驗研究,分別在“河流動力學”和“港口水工建筑物”課程中新增了“推移質實驗”和“內河船舶撞擊實驗”等創新性實驗項目23項。實踐環節中,將畢業設計(論文)與科技平臺工程設計和研究項目緊密結合。
(二)科技平臺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試點
我校四個水利類科技創新平臺除了滿足各部委規定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外,為了充分發揮科技平臺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科研活動的開展,并完成規定的創新學分。在實驗室、工程中心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1.設立大學生創新基金
實驗室特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基金。大學生科研基金的資助對象為本實驗室依托的水利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實驗室成立大學生創新基金管理小組,組長由實驗室主任擔任,副組長由實驗室副主任和學院分管本科學生工作的副書記擔任,秘書由實驗室秘書和學生輔導員擔任,成員有5―7教師組成。大學生創新基金管理小組的職責是:(1)負責籌措基金;(2)負責接受項目的申請、審批、中期檢查、驗收、評獎等;(3)負責管理、使用科研基金?;鸬幕I措渠道:(1)實驗室建設經費;(2)實驗室科技開發收入;(3)教師、學生、校友和社會人士的捐贈;(4)從接受本基金資助的項目中獲得收益。
每年資助額度控制在30000元左右,經費由實驗室負責解決?;鸬墓芾砑{入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統一管理,單列科目,??顚S茫蓪嶒炇抑魅螌徟??;鸬氖褂脤嵭许椖控撠熑酥贫?,本著“節約”和“包干使用”的原則,合理使用大學生創新基金,結余的經費收回,超支的部分由項目負責人自行解決?;鹳Y助范圍包括具有一定創新理念或應用前景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項目(包括概念性設計方案、軟件開發、科技制作、科技發明等)、有一定學術價值和學術水平的論文版面費、專利申請費和參加學術會議差旅費。資助額度為單項資助額度原則上不超過3000元。
2.實行科技創新平臺向本科生全面開放制度
為了推動實驗室的開放工作的進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室特制定了《面向大學生開放的管理辦法》,在八小時內面向全體學生全面開放,八小時以外通過預約登記面向學生開放。開放實驗內容為各實驗廳(室)常規實驗項目和現有設備基礎上能夠完成的研究性項目,各實驗項目內容及研究方向在《開放實驗項目及設備清單》上。并要求學生和教師進入實驗室時,必須在值班教師處登記,填寫開放實驗登記表,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和教師必須遵守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
3.對指導教師和學生實行獎勵和考核制度
重點實驗室對凡按協議要求保質保量完成科研項目的,優先推薦參加重慶市和全國的“挑戰杯”科研競賽及其它各種評獎活動。取得突出成果者,根據成果涉及的課程范圍、專業領域、研究和實踐的學時數,經專家評審,報教務處批準,作為任選學分,記入“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實踐學分”。項目完成質量優秀的負責人,在下一年度項目申報評審中予以優先考慮。老師指導學生完成科研項目,并取得突出成果或成績,可在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申報中予以優先考慮,同時納入教師本科教學工作獎勵范疇。在教師的年度考核中,專業教師每年至少完成一項本科生創新訓練指導項目,同時記入教師績效。
三、基于科技創新平臺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效果
按照“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善管理、會創新”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為目標,通過優化教學內容,突出創新能力培養,對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優化,增加創新能力培養模塊。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新實驗項目,并納入課程實驗教學,作為必修內容,以培養和鍛煉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從2008年開始,我校充分發揮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水利水運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部內河航道整治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重慶市水工建筑物健康診斷與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的資源優勢,開始在水利類專業實施基于科技創新平臺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近4年來先后利用各類重大工程科技項目吸納學生近3000人次參與各項目組的研發活動;每年設置開放性試驗項目30余個、學生參與開放性試驗活動1000余人次;連續4年每年設置了10萬元大學生實踐與創新活動開放基金。支持大學生實踐與創新項目近100項。4年來我校水利類專業學生共獲得各類國家獎項96項,其中,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技術作品大賽全國一等獎1項,創業計劃全國銅獎1項,水利創新大賽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數模競賽全國一等獎8項、二等獎11項,英語競賽全國二等獎6項; 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均有學生獲得全國水利專業優秀畢業生;研究生考取率連年穩定在20%―25%。近2年來,我校水利類本科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2篇,作為主研獲得發明專利3項。2009年獲得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诳萍计脚_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改革有效指導了我?!巴聊竟こ獭钡?6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和培養方案的制定,同時從2012年開始,在全校實行了本科生創新創業訓練和創新創業學分的認定,不僅提高了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本文在分析高??萍紕撔缕脚_在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介紹了我校依托水利類科技創新平臺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實踐表明,在不違背國家有關部委對科技平臺的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對科技平臺的現行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和完善,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新基金、實驗室對本科生實行全面開放、對指導教師和學生實行激勵機制等方式,構建適合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科技平臺運行管理體系;通過改變過去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單線條式的教學模式,以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成果為基礎,以科技創新平臺、規模化實習基地和創新研發基地等為創新實踐鏈,構建立體化、開放性的人才培養體系;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創新平臺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科研優勢、有效推動科研成果深度融入教學、激發本科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提升本科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蘇躍增,徐劍波.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幾個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6,(12):39―41.
[2]楊邦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探討[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6,2(4).
[3]楊震.論新時期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8.
[4]汪衛琴,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和對策思考[J].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2).
[5]蔡文聯.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與實踐[J].彰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4):155―156.
(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 常見的縱橫斷面數據處理方法主要從數據或格式著手,往往容易忽略了其“圖形”意義,本文嘗試從“圖形化”角度編寫了基于VISUAL LISP 的縱橫斷面數據處理程序,可以應用于各種縱橫斷面測量數據處理。
關鍵詞: 圖形化,縱橫斷面測量,數據處理,VISUAL LISP, AUTOCAD二次開發
A Graphical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PU Shengliang1
(Inner Mongoli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20)
Abstract : The common methods of data processing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mainly started from data or format, often easy to overlook its "graphics" meaning, this paper attempts from the "graphical" point of view to writ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of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based on VISUAL LISP, can be applied to the kind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
Keywords: Graphical,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 VISUAL LISP, AUTOCAD Secondary Development
引言
隨著GPS-RTK技術在測量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測量手段得到了大程度地提升,以測點為主要方式的測繪任務面臨著“多文件”、“大體積”的數據整理及處理困境。雖然眾多斷面測量軟件大放異彩,可是各有其千秋,并且大多基于純程序設計語言的文本操作得以實現,有的以“固定”格式的數據成圖為主,有的僅以本職工作出發編寫而其他行業應用有限或繁瑣,而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不使程序使用者容易陷于“文(件)山點?!?,極為不方便,且不得不犧牲了測點數據的可見性與直觀性,稍有特色者也不過參考點圖而已。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嘗試從點數據的圖形角度出發,增加了縱橫斷面數據整理及處理過程的形象直觀性、簡易性。
1 需求分析與功能設計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也即如何從測點源數據得到目標數據,從而生成測繪最終成果。其次,也要知道“是否有行得通的解決辦法?”也即采用何種編程方法,達到什么樣的功能效果,實現數據的轉化,因而本文選擇了AUTOCAD VISUAL LISP集成開發環境作為程序編碼與測試工具。最后,要弄明白“怎樣具體實現?”也是程序開發最關鍵的步驟,需要反復進行模塊編碼、調試、精化與集成,從而實現程序編寫所預期的各項功能。
圖表 1.1 E-R圖
(1)開發目標。如圖1.1 所示,我們要實現測量點的集合AI到成果元數據的集合BJ的轉化,I為源點數據的數目,J為目標元數據的數目,也是眾多縱橫斷面數據處理程序的設計思路和目標,而我們要實現“圖形化”的目的,即要完成數據圖形化(DI)和圖形數據化(ID)兩個過程,其功能轉化過程如圖1.2 所示。
圖表 1.2 功能圖
(2)應用范圍。從理論上講,可以實現縱橫斷面設計與成圖。在實際測量工作中可以應用于渠道、河道縱橫斷面等相關數據成果的生產過程。
2 流程設計與編碼實現
(1)根據圖表 1.2 ,其功能所對應的程序流程圖如圖表2.1 所示:
圖表 2.1 程序流程圖
(2)根據圖表 2.1 我們可以編寫相關函數,以實現功能,函數列表如下:
主程序單元 C:ZD () C:HD ()
縱斷面數據處理程序 橫斷面數據處理程序
一級調用單元 C:E2C() C:L2C ()
高程點生成數據文件 復合線輸出XY坐標
二級調用單元 C:STRPARSE () C:L1R ()
字符串轉換為字符串列表 判斷點在直線上的位置
圖表 2.2 函數功能及其關系調用
(3)根據圖表2.2 我們可以得到其抽象數據類型定義,如下所示:
ADT ZD_HD {
數據對象:C={AI,BI|AI為點數據集合;BI為元數據集合}
數據關系:R={,}
基本操作:
C:ZD (/ LSTS LSTZ B D Z C ZA ZZ S SA FF Z1 ZA1 ZZ1)
// 操作結果:返回一個非NIL值
C:HD (/ LSTS LSTZ P PP P1 FF STR B Z C ZA S SA ZZ ZN FLAG D)
// 操作結果:返回一個非NIL值
E2C (/ SN LSTS P1 P2 SS I SI PT Y X H)
// 操作結果:返回一個XYH點列表
L2C (/ PL ENTDATE A N LSTZ FIND KEY YY XX)
// 操作結果:返回一個XYH點列表
STRPARSE (STR DELIMITER / SEARCHSTR STRINGLEN RETURN N CHAR)
// 操作結果:返回一個子字符串列表
L1R (P1 P2 P3 / B C P)
// 操作結果:返回一個INT值,等于0時點在線上,大于0時點在線的左側,小于0時點在線的右側。
} ADT ZD_HD
3 程序測試與成果生成
(1)打開AUTOCAD,加入CASS環境,展繪點號和高程點。輸入命令APPLOAD,選擇和加載文件“*.FAS/*.LSP/*.VLX”;若命令無效可重復加載。開啟圓心和節點捕捉,從上游至下游(前進方向)連接縱斷線,從前進方向左端至右端連接橫斷線。輸入命令“ZD”,框選高程點(包含縱斷線),生成縱斷數據文件及成果圖。輸入命令“HD”,框選高程點(包含橫斷線),選擇(橫斷線),選擇中心樁和方向點(前進方向),輸入中心樁號,生成縱斷數據文件及成果圖。
(2)以某長1KM縱橫斷測量項目所采集數據為實例,其原始數據格式為“點名,注釋,東坐標,北坐標,高程”,展繪后散點圖如3.1所示。目標縱斷成果和橫斷成果格式為“距離,高程”,并生成橫斷面圖(以第一條為例,如圖3.2所示)和縱斷面圖(如圖3.3所示)。
圖表 3.1 測點數據散點圖
圖表 3.2 縱斷面成果圖
圖表 3.3 橫斷面成果圖
4 結語
(1)通過該程序的設計、編碼與測試,以及成果生成,取得了預期的結果,操作更加簡便、尤其適合于電腦操作不太熟練的同志。
(2)通過斷面線的繪制,避免了多人協作測量數據凌亂無章的特點,斷面點的選擇也更具靈活性,斷面數據的可靠性更高,出錯率更低。
(3)LISP語言在人工智能方面有著稱奇的優勢,雖然本程序在生產實踐中應用尚可,但是仍立足于簡單數據源、圖元素,本質上還是文本操作處理,因而將來在數據處理智能化方面有著很大的空間,需要結合本職工作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 1 ] 閻聚群.AUTOCAD 2000 VISUAL LISP開發[M ] .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0.
[ 2 ] 孫江宏,丁立偉,米潔. VISUAL LISP編程與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 3 ] 郭劍峰,陳杉,王寧. 用VISUAL LISP開發AUTOCAD 2000應用程序[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