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0: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古典舞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氣韻”一詞最早產生于南齊的謝赫用以論畫,明代胡應麟則以詩論,直至清代王士禎籍以提出“神韻說”。可見“氣韻”已成為中國古代普遍適用于鑒別繪畫;書法等藝術門類的一個美學概念。唐代詩人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中用“氣韻”論舞,一句“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雹诳筛Q見劍舞所展現裂石驚云般的“氣”,從“來”與“罷”中不難體味到那股游刃有余的“韻”。至今留存在中國古典舞蹈中的“云手”“射雁”等舞姿動勢,仍然如行云流水,延綿不絕,如“云手”,它通過“穿手”“劃圓”“提腕”“亮相”這個舞姿動作造型,“穿手”為“氣”,“劃圓”為“韻”,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緊張與松弛中的高度統一,從內容和形式看,它飽含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氣韻”的特點,這和中國傳統繪畫、書法中“意到筆不到”的內在含蓄性有相同意義。從杜詩中“一舞劍氣動四方”③所造出的“氣韻”就曾令唐代書法大師張旭“靈犀頓通,草書大進”。張旭受公孫大娘的劍舞氣勢感動,于是颯然風起,所書寫的草書“氣韻”十足,字字“傳神”?!啊崱莻魃竦膶懻?,‘氣’的涵義又超出傳神的寫照?!雹芩∽C了中國繪畫、書法與中國古典舞蹈“氣韻”的表現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梢娭袊鴤鹘y文化對中國藝術的滲透無處不在,處處再現著“氣韻”為上的美學要旨。
也有人說:中國古典舞蹈就像在“打太極”。無論站在專業或業余的角度,他無意卻真實地道出了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底蘊——“氣”和“韻”與舞蹈的關系。“太極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周易》的分支,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理論體系,從舞蹈文化的‘氣韻’所涉及的藝術學、生理學和力學等方面窺視和探索太極文化相比較,實難分出類型。”⑤在中國武術的“太極拳”中體現“氣韻”的“沾粘勁兒”,也正是中國古典舞蹈借鑒和利用這一傳統文化并運用“圓”和“曲”身段律動的“勁兒”體現其舞蹈“氣韻”核心內容。在舞蹈中它又區別于太極并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和氣韻方式。如中國古典舞蹈中“身段”稱為“身韻”,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如“頭正身側,身正頭側”,轉身中的“身過留頭,頭過身留”;又如“拉山膀”“云手”“晃手”等,此外,它也體現在一些程式化層面的舞姿造型上;再如“射雁”“順風旗”“大鵬展翅”等。它們均生動地傳達出一種“氣韻”之美,通過動靜、虛實的對比和流暢的舞姿傳情達意。這些招式及造型的完成,最終的要求是賦予舞蹈其“氣韻”結合之“勁兒”,而這些又是“太極拳”無法表現的??梢姟皻忭崱敝?,為中國舞蹈“情有獨鐘”,是中國古典舞蹈的生命之源,這種自身文化的特質顯現出民族的智慧之光,并具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和深睿的思想內涵。
二、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展現了圓融的審美特征
氣韻是指藝術創作中內容和形式高度完美的統一,引導我們得以就中國古典舞蹈的“氣韻”之美進行判斷和分析。倘若說,在中國古典舞蹈中的“氣”還停留在一種內在精神的美的階段,包括自然美和社會美的成分,那么,“韻”則是一種將其以某些程式套子加以外化的過程而達到藝術美,古人說“盡善盡美”,此中受制于中國傳統審美心理的“氣”與由之派生的具有中國氣派的“韻”就自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了。中國古典舞蹈所言之“氣”,受“無平不陂,無往不復”⑥等傳統觀念的影響,有周而復始的運行軌跡。因而,中國古典舞蹈的節奏、韻律及舞姿造型,都趨于“圓融”。這種審美特征,從留存于戲劇中的程式套子里很容易發現。如程式化舞蹈動作“趟馬”“水袖”“甩發”“扇子”“手絹”“長綢”等,這種“神形兼備”‘內外合一”無一例外地體現出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的“圓融”的特征。尤其是戲劇中的跟頭,更可謂是中國古典舞蹈之精華,從它的起勢到收勢,無處不見氣韻周行的內在意念和流暢圓融的外部技巧的完美結合。如其中的掛翻跟頭,在“收腿蠻子”至“踺子小翻”等連接技巧完成過程中,既強調自始至終的“提氣”,也注重全套動作一氣呵成,在跳翻騰挪之際,展現的是一種閃串飄頓,連續不斷的氣派韻致,以“剛柔并濟”“以身為本”“一動俱動”反映出的氣韻“圓融”之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再如:“射雁”“順風旗”“大鵬展翅”等造型上,運用了“擰”“圓”“曲”結合“氣”和“韻”的律動特點,在律動中那種張弛、起伏、和諧、含蓄的動作表象,展現了“動靜互補”“以意為神”“內外合一”“兼含并蓄”典型的氣韻“圓融”的審美特征。
三、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造就了典型的舞蹈精髓
筆者認為,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所展示的“圓融”,是以深刻的文化背景為依托。它是中國古典舞蹈區別于其他舞種的唯一特點,它之所以成為獨具特點的古典舞蹈,正是它具有“氣韻”之美這一舞蹈律動的精髓。其成因歸根結底源自中華民族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它表現了一種表里如一的觀念。正如美學家蔣孔陽先生所言“中國古典藝術的價值是由它在何種程度上表現了人的境界和表現了什么樣的精神境界來決定的。”中國古典舞蹈以這一精髓并生動默契地連接起節奏、表情、構圖三大要素,充分表現了中國人借“盡意”之舞,言樂觀向上之情的精神境界。這種美學觀較西方美學,更為深刻地觸到了藝術的本質。美國舞蹈家多里絲.韓芙莉說“舞姿是基于人們長期運用而形成的動作程式?!雹咧袊诺湮璧钢员A舨⒀赜昧饲О倌甑谋姸辔枳?,其原因就是這里面有著中華古樸的人文精髓的傳承,同時也有著中華民族的氣派和精神,更加展現了“氣韻”之美的特性,它為中國舞蹈創新與發展提供了美學的智慧。正如清初畫家石濤所說“天地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必得以筆墨之生氣與天地之生氣合并而出?!雹?/p>
我國民族民間舞蹈以載歌載舞、歌舞相間為主要動作特征;而芭蕾舞則是以“外開”“伸展”和足尖技巧為動作特點;中國古典舞蹈是動靜結合、剛柔相濟,動作講究“精、氣、神”。這種“精、氣、神”,就是“氣”和“韻”的結合體,“氣”是“韻”的生命信息,“韻”是“氣”的外在表現,是“氣”之“韻”?!皻狻逼谒囆g的內容,“韻”則重于藝術的形式,二者是不可分割而客觀存留在舞蹈畫面上的。因此,中國古典舞蹈之“氣韻”是舞蹈的精髓,它是可以被感知的一種區別于其他舞種的典型標志。
四、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影響了世界舞蹈的發展
中國古典舞蹈發展至今,是歷史的產物,又是現代的產物,內有現代化發展的內涵,外有借鑒創新的趨勢,運用自身形成的優勢和特色再去影響世界舞蹈文化發展潮流,這是舞蹈發展的必然。如韓國舞蹈在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下,也十分講究“圓、曲”的動作形態。如:“圍手”“繞腕手”等動作構成,“氣韻”運用已成為韓國舞蹈動作的核心。再者,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的西方現代舞各流派,他們為了解放演員的手腳,打破芭蕾舞那種束縛演員的個性、程式化的動作和機械技藝的表演方式,尋找能表達外部世界給內心帶來感受的舞蹈語言,他們把目光也投向了中國,為中國古典舞蹈的“氣韻”之美營造出迷人的藝術氛圍而欣喜,并且仿效。他們認為在現代舞蹈中貫穿于“氣韻”身段,易于把握和演繹作品,能夠充分地發揮演員的情感表達。無論中國舞蹈還是韓國舞蹈或者西方現代舞蹈,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走創新之路,形成具有本民族、本地方藝術特色而立足于本國、面向世界的精品。中國古典舞蹈“氣韻”的形成,它印證了“取天地之生氣合并而出⑨”的永恒哲學理念。超級秘書網
筆者認為,中國古典舞蹈的“氣韻”之美,是探究本門藝術價值的重要標尺,它是統帥形式的關鍵因素,又是作品內在的生命本原。筆者相信,在立足本國文化的基礎上,中國古典舞蹈將會以新的理念而不斷創新發展,完全可以在不遠的將來代表世界舞蹈文化發展的主流,將對世界舞蹈的創新做出一定的貢獻。
注釋:
①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②③杜甫.唐詩選注[M].北京出版社.1980,237
④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⑤摘自向開明、嚴德善.太極氣韻與朝鮮(韓)舞蹈韻律[J].北京.舞蹈2002,(8)
⑥周易、韓泰.中國古代舞蹈史綱[M].北京.北京舞蹈學院
論文摘要:舞蹈學專業作為一個舞蹈理論專業,具有不同于技術專業的教學規律,其“引進”型的舞蹈技術課教材,目前已不能適應舞蹈學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舞蹈學專業的舞蹈技術課應該以風格性與審美性訓練為核心,使實踐性與理論性相統一,將“練功”功能降至更恰當的位置。
本文從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結果的考查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對舞蹈學專業舞蹈技術課進行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建議,供關心舞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專家和同行參考。
一、舞蹈學專業特色與人才培養定位
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論系在學院1996年的系、部調整中舞蹈史論系更名為舞蹈學系,下設舞蹈史論專業。經過2002年北京舞蹈學院教學方案改革舞蹈學系舞蹈史論專業的內涵進一步拓展正式更名為舞蹈學專業目前開設舞蹈史論專業方向。自85年學院開辦舞蹈史論系至今已經培養出了85級、92級,95級、97級、99級等5屆畢業生。
舞蹈學系在學院眾多的院系中屬于理論系舞蹈學專業本科教育以理論教學為主強調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文化水準開設的舞蹈技術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舞蹈技術課課程設置具有廣而淺的特點。因而.對招生對象文化基礎的要求高于對舞蹈基礎的要求.生源多為普通高中出來的舞蹈專業特長生個別者為舞蹈中專生。舞蹈學專業學生畢業以后多從事舞蹈史論、舞蹈教育、藝術傳媒和藝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學院教學改革方案中,將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能夠從事舞蹈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傳媒編輯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專業人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舞蹈發展的歷史和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文化基礎以及較強的文字應用能力和寫作能力:達到四級英語水平:系統地掌握中外藝術史論、美學、心理學人體運動科學等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同時也強調學生必須掌握舞蹈訓練、表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技能等等。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對人才培養計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調整課程結構增加教學內容,使學生具備了更為廣泛、全面的基礎和素質。目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必修課程為34門選修課20余門其中有5門必修的舞蹈技術課。由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使學生具有了較寬的文化藝術視野和較全面的知識結構和人才結構,從而也就進一步拓寬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口這些畢業生可以從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學、藝術管理、策劃、編輯秘書等。到目前為止,走上教育崗位的畢業生也為數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業的用人單位,由于進人指標有限,希望進來一個人要一專多能既能擔負舞蹈理論課教學又能教舞蹈技術課程所以目前舞蹈學專業有一定數量的畢業生在藝?;蚱胀ù髮W中不但從事舞蹈史論教學,同時還從事著舞蹈專業技術課教學包括中國古典舞課中國民族民間舞課、芭蕾舞課現代舞課、實習劇目課等。
二、舞蹈技術課的現狀與問題
從最初的舞蹈史論專業到目前的舞蹈學專業在其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中除了開設大量的專業理論課之外同時開設了眾多的專業技術課并且這些技術課程的選定呈現出一種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專業的局限,幾乎涉及到各個舞蹈技術系的各門專業技術課包括中國古典舞課、中國民族民間舞課‘芭蕾舞課外國民間舞(近幾屆已取消)、現代舞課、編導課、實習劇目課等為學生廣泛接觸和掌握各種風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創造了條件。
但是長期以來該專業舞蹈技術課的課程建設卻始終處于一種邊緣化狀態,目的和做法都不夠明確教學與人才培養的需要不相適應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目前呈現出來的矛盾主要來自教材、課時和生源這三個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當初這些舞蹈技術課的開設屬于“拿來主義”的“直接引進“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術系表演專業的技術課經過逐漸調整和不斷壓縮而形成今天的結果口這期間雖經歷任教師的不懈努力已經向舞蹈學專業的需要有所靠攏但一直未能脫胎換骨始終處于一種似是而非的狀態未能徹底脫離舞蹈技術專業的特征未能真正與舞蹈理論專業的特殊需要相接軌其教學內容以及由此決定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未能實現由培養舞蹈表演人才向培養舞蹈理論人才的方向轉換.出現了教材內容與教學需要兩張皮的局面。
其次在課時方面,如果說在開辦舞蹈史論專業之初,“引進“型的舞蹈技術課教材還行得通那是因為與之相配套的課時量給予了時間上的保證。由于當時學院正處于由中專改制成大學的初期舞蹈史論專業的舞蹈技術課課時量和課程設置基本處于中專狀態并開始逐步向大學狀態靠攏那時的特點是課時總量多、相對于現在來講舞蹈技術課比例大而理論課比例較小。以85年課表為例:中國古典舞課課時最多時曾達到432節(4節*18周*6個學期)而芭蕾舞課則為360節【(4節*18周*4個學期)+(2節*18周*2個學期)】在這樣多課時量的情況下,學生們的確從這些課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以中國古典舞課為例,雖然學生所接觸的教材與中國古典舞系表演專業相比較為有限但在好的班級中,學生們所掌握的教材也都達到了較好的水平,在他們身上同樣可以看見地道的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完成。這些對于他們充實所學的舞蹈理論知識增加對舞蹈的感性認識甚至對拓寬就業門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學院教學方案改革以來根據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為了使舞蹈學人才培養能更好地與社會需求接軌,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學系在此后幾年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對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進行了不斷地調整使之進一步脫離中專狀態而更加符合大學本科和舞蹈學專業的教學規律。這一過程表現為課時總量逐漸減少,理論課的比例逐漸上升,技術課的比例逐漸下降,中國古典舞課、中國民族民間舞課、芭蕾舞課、現代舞課、實習劇目課的課時都不斷地被縮減,以中國古典舞課為例其課時目前減到,44節(4節*18周*2學期),而芭蕾舞課則為180節【(6節*18周)+(4節*18周)】與85年相比中國古典舞課課時減少72/3(288節)芭蕾舞課課時減少了1/2(180節)。在生源方面,由于該專業本身具有的理論專業的屬性,決定了對教學對象文化基礎的要求高于對舞蹈專業基礎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絕大多數都來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點的考生會有一點舞蹈特長和基礎,而一點基礎都沒有的或者說聲稱有舞蹈基礎而實際上等于沒有的考生也為數不少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礎在整體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術課的訓練必須從較低的起點開始。另外,有個別考生來自于舞蹈中等專業學校,經過考試文化課達到了分數線而被錄取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礎呈現出高低極不整齊的情況給以班級為建制的教學和訓練帶來難度。而由于課時的大量減少,又使由于生源問題造成的這兩方面的困難進一步加劇。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舞蹈學專業各門舞蹈技術舞課呈現出來的困難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明顯所面臨的矛盾更加突出。歸納起來在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術課課程本身固有的實踐性與學生學習專業理論性的矛盾、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包括由于課時不斷減少而引發出來的教學形式和性質所需要的訓練周期長與實際教學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與課時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問題而引發的課程難度高與學生基礎條件差的矛盾、班級授課制與學生基礎程度極不整齊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對舞蹈學專業各門舞蹈技術舞課進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決上述各種矛盾化不利為有利,使教學更加適應舞蹈學專業的特點與規律顯得日益迫切。這就是本文撰寫的目的,也是下一節所要探討的問題。
三、對舞蹈技術課課程建設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對舞蹈學專業各門舞蹈技術課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勢在必行。筆者通過對舞蹈學專業舞蹈技術課課程建設的思考圍繞舞蹈學專業“開設舞蹈技術課程的目的是什么、應該上什么內容、應該怎么上這幾門課”的問題.在本節當中著重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舞蹈學專業開設舞蹈技術課十分必要。根據國家“培養素質全面、并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質量人才”的教育方針根據舞蹈學專業“培養出能夠從事舞蹈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傳媒編輯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專業人才”和“學生必須掌握舞蹈訓練,表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技能”的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市場對“一專多能”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舞蹈學系歷屆和未來的畢業生多樣化的就業去向舞蹈學專業有必要開設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編導和實習劇目等舞蹈技術課程。開設這些舞蹈技術課的意義是為了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課的內容在掌握舞蹈訓練表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技能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舞蹈理論知識和舞蹈專業素質.獲得對舞蹈的感性認識和體驗進而提升其理論認識,為其日后所將要從事的舞蹈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做好準備。
(二)教學目的的明確是核心問題。
首先要從培養目標出發這是舞蹈學專業如何進行舞蹈技術課課程建設的核心問題。舞蹈學專業開設舞蹈技術課是為了培養舞蹈理論人才而非培養舞蹈表演人才.是為了培養理論工作者而非演員這是與其他專業開設舞蹈技術課在教學目的上的本質區別。具體而言,各個舞蹈表演專業舞蹈技術課的教學目的是要通過對身體能力和技術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舞臺表演能力口舞蹈學專業開設這些舞蹈技術課的目的首先是通過以風格性和審美性為主的教材的訓練使學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時通過切身的訓練體驗加深了解各舞種之間的區別認識各舞種的傳統淵源、文化底蘊和審美規范。
另外考慮到“要求學生掌握舞蹈訓練的基本規律和技能”的培養目標考慮到畢業生有可能走上教學崗位所以這些課的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訓練的同時,也要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教學法獲得相應的教學能力,讓那些有志于畢業后從事這些舞蹈技術課教學的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和教學法的初步掌握將來可以滿懷信心地走上工作崗位。
(三)教學任務的選擇是解決各種矛盾的關鍵。在教學任務的選擇方面,應考慮到兩個問題。一是教學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觀條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應使學生在對動作教材完成掌握與對教材內涵的認識理解之間達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視它的實踐性也要重視這些課的理論性,避免把舞蹈學專業的舞蹈技術課上成純技術課而忽略了教學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已經使這些課程不可能保證在教學功能上的完整性。以中國古典舞課為例,學生身體條件差、專業基礎弱、年齡偏大、水平不整齊以及這些限制條件與本課的教學周期短、課時少這一現實之間形成的突出矛盾使得該專業的中國古典舞課不可能具備通常意義上的基訓(基本功腿功、技巧)加身韻的教學功能以前的基訓、身韻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是行不通的。
鑒于以上分析要求我們在教學任務的選擇方面必須明確目標抓住重點、取舍得當。要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r把教學方向調整到體現各門舞蹈技術課精華的風格、特點的訓練上來,緊緊抓住代表風格特點這一核心內容作為重點,舍棄那些矛盾突出和不切實際的純功能性的身體條件訓練任務。以中國古典舞課為例,由于中國古典舞身韻部分集中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精髓只要學生把身韻教材掌握好就可以達到從根本上認識和了解中國古典舞這一舞種的目的。
因此概括起來說舞蹈學專業的舞蹈技術課教學任務總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風格性和審美性訓練為核心,使實踐性與理論性相統一根據需要配合以密切相關的能力和技術訓練將這些課的“練功”功能降至更恰當的位置。這既是教學目的要求之必須也是客觀條件限制之必須這樣才能做到從需要和條件出發、使教學安排目的明確經濟有效。
(四)教學目的與教學任務決定教材內容的選定。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規定教材的選定和組織,舞蹈學專業的技術課教材的選定和組織應該是圍繞具有風格性和審美性訓練意義的教材而展開。以中國古典舞課為例從總體上講,教材的選定應圍繞身韻內容展開教材可劃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基本能力,指圍繞身韻內容訓練身體各部位的活動幅度和控制能力包括指、腕、肩、腰、髓、踩、趾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身體重心的穩定性和各種舞姿的控制能力。(二)基本技術,指圍繞身韻內容訓練身體各部位的準確位置和身體各部位的單一運用技術,包括基本的手型腳型、基本的頭眼手腳位置、動律元素、單一手臂動作及單一頭眼步法的運用。(三)綜合運用指圍繞身韻內容訓練各種單一技術的復合運用和綜合運用,包括復合手臂動作、復合步法和各類型的綜合性組合。
在教材的組織上依據循序漸進和由淺入深的原則,圍繞身韻訓練內容形成由分節到完整、由地面到把桿再到中間的各類教材的縱線關系。
依據教材體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形成了以形神勁律貫穿起來的手眼身法步各環節整體照應的由局部到整體、由單一到復合再到綜合的各類教材的橫線關系。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因而上述教材的選定和組織方式也就形成了該課從地面到把桿再到中間的課堂結構和教學形式。從教材內容和教學形式上看該課己經不同于以往的基訓課同時,也不同于以往的身韻課因為純身韻課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古典舞基本功基礎之上的而本課由于面對的是沒有基礎的教學對象所以就必須承擔一些與身韻訓練密切相關的基本功訓練內容成為具有舞蹈學特色的中國古典舞課。
(五)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任務的保證。教學方法的運用是教學目的、任務的貫徹實施過程為保證舞蹈學專業技術課教學目的、任務的實現教師在教學中要訓練與講授相結合,使學生在對動作教材的完成掌握與對教材的認識理解之間達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視這些課的實踐性也要重視它們的理論性,使實踐性與理論性相統一。一方面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教材本身,具備相應課程初步的表演能力。同時還要運用講授和指導閱讀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對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的舞蹈文化和審美規范等有進一步的理解,對這些舞蹈相關的理論、知識有較深層的認識,并對教學法等知識有相應的掌握。
在教學中教師的講授部分也要有明確的計劃,并且與動作教材推進的進程相配合。以中國古典舞課為例講授內容主要應圍繞中國古典舞的傳統淵源、文化底蘊、審美規范等展開。講授內容還應包括身韻特性方面的外部技法與藝術內涵的關系、形神勁律的內容及關系、擰傾圓曲仰的靜態審美特征、三圓運動規律的動態審美特征等。講授內容還應包括與身韻教學法有關的教材體系的構成、訓練步驟與過程、局部訓練與整體訓練的關系、音樂情緒與節奏類型的特性等內容。要避免把該課上成純動作訓練課,使學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在教材建設中不但要考慮訓練上的問題也要對所涉及到的講授內容做出安排。課外閱讀也是舞蹈學專業舞蹈技術課應該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為了有效地運用好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在課程建設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選列出每門課程的必讀書目和參考書目以供教師備課和指導學生時使用。當然作為一門專業技術課本文雖然主張講練結合但仍然應該掌握好講和練的比重.以練為主精講多練。
(六)教學手段對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茖W合理的運用教學授段對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口針對舞蹈學專業教學對象的特殊情況,在采取教學手段方面要揚長避短使學生身心得到均衡發展。
舞蹈學專業的生源多數是從普通高中上來的有部分學生具有初級的舞蹈基礎和身體條件,而大多數人則從來沒有學過舞蹈身體條件不符合舞蹈訓練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具有文化基礎好、理解能力強等優勢。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既要調動學生肢體、挖掘身體潛力,又要利用他們的優勢注重調動他們的思維,發掘心智上的潛力使身心得到均衡發展。在教學上可采用多種手段達到這一目的例如布置思考題進行提問和指定題目讓學生寫小論文等。思考題或論文題目可以在課程建設的同時進行系統地考慮也可以圍繞上文提到的講授內容而展開。另外還可以采用與教學實習有關的一些手段調動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培養他們的能力增長教學知識例如讓學生講解動作、互相糾正動作、甚至在一個時間單元里組織課堂教學,還可以讓學生編一些小的短句、組合供課上練習采用或作為期末考查的內容之一??傊ㄟ^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思考鉆研,以長補短達到挖掘身心潛力、促進均衡發展和促進教學進度、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七)對教學結果的考查也要具有舞蹈學專業的特點。教學任務的改變決定了對教學結果的考查方式應有所改變,舞蹈學專業舞蹈技術課在教學結果的考查內容上應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通過學生的動作表演來檢驗動作教材的掌握情況。第二方面是通過文字、語言等表達方式來檢驗學生對該課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在第三方面鑒于對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考慮還要在素材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生教學法的掌握和編排組合的能力進行適當方式的考查。從總體上講,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查要從以上三方面結合起來給予綜合評價。另外在考查學生的動作表演時,也應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條件考慮到這些課程所能給予學生的只是初步的基礎訓練因而在檢驗標準上要給予合理的把握主要應在透過學生對動作教材的完成觀察其對教材的理解情況。
結束語
隨著人才培養標準和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水平也應不斷提升。因而同樣一門課程在不同的專業中必然要形成白己的特色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實習劇目等舞蹈技術課程是舞蹈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圍繞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需要,這些舞蹈技術課也要量身定做”,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呼喚我們盡快打造出具有舞蹈學專業特色的舞蹈技術課。
基于以上目的我主持編寫完成了《舞蹈學專業舞蹈基本訓練—中國古典舞身韻部分》的教材算作對以上思考的初步答卷。只愿它成為一個靶子能引發更多的教師對舞蹈學專業,乃至對所有舞蹈非表演專業舞蹈技術課建設問題的思考和實際行動。
參考文獻:
1、李正一、唐滿城、黃嘉敏:《中國古典舞身韻》,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
2、唐滿城:《唐滿城舞蹈文集》,中國戲劇出版社,1993年版
3、于平:《風姿流韻—舞蹈文化與舞蹈審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呂藝生:《舞蹈教育學》,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
5、雄文龍、廖時人:《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論文摘要:舞蹈學專業作為一個舞蹈理論專業,具有不同于技術專業的教學規律,其“引進”型的舞蹈技術課教材,目前已不能適應舞蹈學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舞蹈學專業的舞蹈技術課應該以風格性與審美性訓練為核心,使實踐性與理論性相統一,將“練功”功能降至更恰當的位置。
本文從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結果的考查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對舞蹈學專業舞蹈技術課進行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建議,供關心舞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專家和同行參考。
一、舞蹈學專業特色與人才培養定位
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論系在學院1996年的系、部調整中舞蹈史論系更名為舞蹈學系,下設舞蹈史論專業。經過2002年北京舞蹈學院教學方案改革舞蹈學系舞蹈史論專業的內涵進一步拓展正式更名為舞蹈學專業目前開設舞蹈史論專業方向。自85年學院開辦舞蹈史論系至今已經培養出了85級、92級,95級、97級、99級等5屆畢業生。
舞蹈學系在學院眾多的院系中屬于理論系舞蹈學專業本科教育以理論教學為主強調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文化水準開設的舞蹈技術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舞蹈技術課課程設置具有廣而淺的特點。因而.對招生對象文化基礎的要求高于對舞蹈基礎的要求.生源多為普通高中出來的舞蹈專業特長生個別者為舞蹈中專生。舞蹈學專業學生畢業以后多從事舞蹈史論、舞蹈教育、藝術傳媒和藝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學院教學改革方案中,將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能夠從事舞蹈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傳媒編輯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專業人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舞蹈發展的歷史和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文化基礎以及較強的文字應用能力和寫作能力:達到四級英語水平:系統地掌握中外藝術史論、美學、心理學人體運動科學等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同時也強調學生必須掌握舞蹈訓練、表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技能等等。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對人才培養計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調整課程結構增加教學內容,使學生具備了更為廣泛、全面的基礎和素質。目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必修課程為34門選修課20余門其中有5門必修的舞蹈技術課。由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使學生具有了較寬的文化藝術視野和較全面的知識結構和人才結構,從而也就進一步拓寬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口這些畢業生可以從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學、藝術管理、策劃、編輯秘書等。到目前為止,走上教育崗位的畢業生也為數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業的用人單位,由于進人指標有限,希望進來一個人要一專多能既能擔負舞蹈理論課教學又能教舞蹈技術課程所以目前舞蹈學專業有一定數量的畢業生在藝校或普通大學中不但從事舞蹈史論教學,同時還從事著舞蹈專業技術課教學包括中國古典舞課中國民族民間舞課、芭蕾舞課現代舞課、實習劇目課等。
二、舞蹈技術課的現狀與問題
從最初的舞蹈史論專業到目前的舞蹈學專業在其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中除了開設大量的專業理論課之外同時開設了眾多的專業技術課并且這些技術課程的選定呈現出一種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專業的局限,幾乎涉及到各個舞蹈技術系的各門專業技術課包括中國古典舞課、中國民族民間舞課‘芭蕾舞課外國民間舞(近幾屆已取消)、現代舞課、編導課、實習劇目課等為學生廣泛接觸和掌握各種風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創造了條件。
但是長期以來該專業舞蹈技術課的課程建設卻始終處于一種邊緣化狀態,目的和做法都不夠明確教學與人才培養的需要不相適應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目前呈現出來的矛盾主要來自教材、課時和生源這三個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當初這些舞蹈技術課的開設屬于“拿來主義”的“直接引進“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術系表演專業的技術課經過逐漸調整和不斷壓縮而形成今天的結果口這期間雖經歷任教師的不懈努力已經向舞蹈學專業的需要有所靠攏但一直未能脫胎換骨始終處于一種似是而非的狀態未能徹底脫離舞蹈技術專業的特征未能真正與舞蹈理論專業的特殊需要相接軌其教學內容以及由此決定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未能實現由培養舞蹈表演人才向培養舞蹈理論人才的方向轉換.出現了教材內容與教學需要兩張皮的局面。
其次在課時方面,如果說在開辦舞蹈史論專業之初,“引進“型的舞蹈技術課教材還行得通那是因為與之相配套的課時量給予了時間上的保證。由于當時學院正處于由中專改制成大學的初期舞蹈史論專業的舞蹈技術課課時量和課程設置基本處于中專狀態并開始逐步向大學狀態靠攏那時的特點是課時總量多、相對于現在來講舞蹈技術課比例大而理論課比例較小。以85年課表為例:中國古典舞課課時最多時曾達到432節(4節*18周*6個學期)而芭蕾舞課則為360節【(4節*18周*4個學期)+(2節*18周*2個學期)】在這樣多課時量的情況下,學生們的確從這些課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以中國古典舞課為例,雖然學生所接觸的教材與中國古典舞系表演專業相比較為有限但在好的班級中,學生們所掌握的教材也都達到了較好的水平,在他們身上同樣可以看見地道的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完成。這些對于他們充實所學的舞蹈理論知識增加對舞蹈的感性認識甚至對拓寬就業門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學院教學方案改革以來根據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為了使舞蹈學人才培養能更好地與社會需求接軌,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學系在此后幾年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對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進行了不斷地調整使之進一步脫離中專狀態而更加符合大學本科和舞蹈學專業的教學規律。這一過程表現為課時總量逐漸減少,理論課的比例逐漸上升,技術課的比例逐漸下降,中國古典舞課、中國民族民間舞課、芭蕾舞課、現代舞課、實習劇目課的課時都不斷地被縮減,以中國古典舞課為例其課時目前減到,44節(4節*18周*2學期),而芭蕾舞課則為180節【(6節*18周)+(4節*18周)】與85年相比中國古典舞課課時減少72/3(288節)芭蕾舞課課時減少了1/2(180節)。
在生源方面,由于該專業本身具有的理論專業的屬性,決定了對教學對象文化基礎的要求高于對舞蹈專業基礎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絕大多數都來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點的考生會有一點舞蹈特長和基礎,而一點基礎都沒有的或者說聲稱有舞蹈基礎而實際上等于沒有的考生也為數不少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礎在整體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術課的訓練必須從較低的起點開始。另外,有個別考生來自于舞蹈中等專業學校,經過考試文化課達到了分數線而被錄取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礎呈現出高低極不整齊的情況給以班級為建制的教學和訓練帶來難度。而由于課時的大量減少,又使由于生源問題造成的這兩方面的困難進一步加劇。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舞蹈學專業各門舞蹈技術舞課呈現出來的困難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明顯所面臨的矛盾更加突出。歸納起來在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術課課程本身固有的實踐性與學生學習專業理論性的矛盾、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包括由于課時不斷減少而引發出來的教學形式和性質所需要的訓練周期長與實際教學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與課時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問題而引發的課程難度高與學生基礎條件差的矛盾、班級授課制與學生基礎程度極不整齊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對舞蹈學專業各門舞蹈技術舞課進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決上述各種矛盾化不利為有利,使教學更加適應舞蹈學專業的特點與規律顯得日益迫切。這就是本文撰寫的目的,也是下一節所要探討的問題。
三、對舞蹈技術課課程建設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對舞蹈學專業各門舞蹈技術課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勢在必行。筆者通過對舞蹈學專業舞蹈技術課課程建設的思考圍繞舞蹈學專業“開設舞蹈技術課程的目的是什么、應該上什么內容、應該怎么上這幾門課”的問題.在本節當中著重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舞蹈學專業開設舞蹈技術課十分必要。根據國家“培養素質全面、并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質量人才”的教育方針根據舞蹈學專業“培養出能夠從事舞蹈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傳媒編輯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專業人才”和“學生必須掌握舞蹈訓練,表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技能”的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市場對“一專多能”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舞蹈學系歷屆和未來的畢業生多樣化的就業去向舞蹈學專業有必要開設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編導和實習劇目等舞蹈技術課程。開設這些舞蹈技術課的意義是為了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課的內容在掌握舞蹈訓練表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技能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舞蹈理論知識和舞蹈專業素質.獲得對舞蹈的感性認識和體驗進而提升其理論認識,為其日后所將要從事的舞蹈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做好準備。
李欣汝,中國新生代演員,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曾主演電視劇《丑女無敵》、《寶蓮燈前傳》等,因《丑女無故》熱播,實際生活中的美與角色的丑形成的巨大反差讓李欣汝成為大眾討論的熱點。李欣汝憑著對丑女林無敵一角拿捏得當的演繹,更贏得“中國女版許三多”的親切稱號。
從小我就篤信自己是只天鵝,老師夸我美,父母的同事夸我美,從周遭人們的嘴里,我知道自己是漂亮的女孩。
媽媽是一所藝術院校的舞蹈編導,很早就帶我開始舞蹈啟蒙訓練。那時的我,很樂于穿著美美的舞蹈裙跑到大院的孩子群里亮相。漸漸地,我越來越在乎自己美不美,更在乎別人覺得我美不美。這種“臭美”的習慣很快被媽媽覺察,她不準我將舞蹈裙穿出家門,沒收我房間里所有的鏡子,但她發現,這些辦法還無法泯滅我“臭美”的習慣。
怎么辦?媽媽不停地想對策。爸爸對此看得很開:“女孩子愛美,天經地義!沒必要太緊張。”媽媽卻說出自己的憂慮:“女孩子從小把美當作獲取贊賞的資本,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就像一只驕傲的小天鵝,整天對著水面顧影自憐,會逐漸喪失高飛的稟賦?!弊罱K,媽媽不顧家人的一致反對,果斷地將9歲的我送進軍藝,成了一名小舞蹈學員。
女兒才9歲就讓她離開舒適的家,開始嚴苛的部隊生活,很多親友都覺得媽媽太狠心了。不僅如此,媽媽還為我選擇了最艱苦、最難學的古典芭蕾作為主修舞蹈。
有一次,不記得為了什么事,我終于對媽媽爆發了憋屈很久的不滿:“你為什么要剝奪我愛美的權利呢?”小小的我不知哪來的維權意識,捏著小拳頭氣勢洶洶。媽媽不慍不火地反詰:“你說,究竟什么是美?”我語塞。媽媽循循善誘:“別把自己的容貌看得太重,而要看重自己做的事,這才是對美的追求!”
在媽媽煞費苦心的引導下,我對舞蹈開始看重起來,艱苦的舞蹈訓練剔除掉我身上諸如嬌氣、任性等獨生子女較為普遍的缺點。記得有一個月,我練芭蕾時總感覺右腳趾很疼,我以為這是練多了的正常反應,并沒跟媽媽和老師提及此事。直到一個半月后,老師給我壓腿,發現我右腳有兩個趾頭無法繃直,建議我去拍片檢查,才發現這兩個腳趾因骨折后未及時矯正而變形了。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氣:我竟一天沒休息地頂著骨折的腳趾跳芭蕾,太佩服自己了!
2003年我考入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其后在一系列大型舞臺劇中出演過“貂嬋”、“昭君”等絕色美女,并報名參加了2007年全國大型選秀節目“紅樓夢中人”的選拔,目標直指“林黛玉”。當時,我進入了全國總決選五強,但時值大學畢業,要準備論文答辯與求職,無法封閉集訓。媽媽見我舉棋不定,就建議道:“四年的本科學業要善始善終,而且我覺得你不是五個候選人中最適合演黛玉的。”媽媽冷靜的話讓我信服,我主動退出了這次追尋“美”的旅途。
果然,安心為畢業作準備的我簽約了一家大型的演藝公司,很快如愿在電視劇《寶蓮燈前傳》中飾演美女嫦娥。這時,我的人生出現了極富戲劇性的時刻,我收到公司群發的劇本《丑女無敵》,說有興趣的演員都可以去試裝。我饒有興味地讀完劇本,對“丑女”一角產生了好感,媽媽鼓勵我一定“追”到這個角色。
我按劇情需要把自己曬黑,并開始增肥。我隨身帶著巧克力,沒事就大口吃,晚上睡覺前媽媽還為我做可口的宵夜繼續增肥,短短一個多月,我的體重從45公斤增到60公斤,經過六次篩選,我贏得“丑女”林無敵一角。
關鍵詞:芭蕾舞 基礎訓練課 鋼琴伴奏 能力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興盛于法國,是唯一通行于整個歐洲的古典舞劇形式,被人稱為“古典舞蹈”。芭蕾舞于建國初期系統地引入我國,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并創作了《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中國題材的芭蕾舞劇。目前我國有多所舞蹈院校,并且許多高校都設有舞蹈系,芭蕾舞基本功訓練課(以下簡稱基訓課)列為舞蹈專業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芭蕾舞基訓課中,音樂與舞蹈像一對密不可分的孿生姐妹。舞蹈缺少音樂的襯托,情緒與意境的表達就不夠全面充分,需要二者相互勾通,相互補充 ,因此在基訓課中便加入了鋼琴伴奏的要素。基訓課的鋼琴伴奏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音樂教學伴奏,主要任務是在理解舞蹈教師意圖的同時根據舞蹈教師的需要用鋼琴配合以相應的音樂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芭蕾訓練時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動作之中,同時通過不斷的聽音樂與做動作,加強學生對音樂與舞蹈相互融會貫通的理解與感知能力。由于鋼琴伴奏是為基訓課教學服務的,好的鋼琴伴奏能在舞蹈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情感、動作的溝通橋梁,因此要求基訓課鋼琴伴奏教師具備多方面的能力。
1、具備芭蕾舞基本知識
了解芭蕾舞的發展歷史。既然基訓課鋼琴伴奏音樂是服務于舞蹈教學,那么鋼琴伴奏教師首先應該了解芭蕾舞發展的相關歷史。這樣才會懂得怎樣去欣賞、怎樣去鑒別,根據舞蹈教師的需要選取經典的伴奏音樂曲目,營造貼切的氣氛,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了解芭蕾舞基本訓練的目的。舞蹈基訓課中每一個訓練動作都有其特殊的意義與訓練價值,訓練要求與訓練技巧各不相同。鋼琴伴奏教師只有了解基訓的總目標,每一動作的訓練方法及目的,才能根據訓練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旋律和節奏與舞蹈教師密切配合。
了解芭蕾舞基本功訓練的相關術語。由于芭蕾舞源于歐洲,屬于西方舞蹈體系,舞蹈教師在芭蕾舞教學中一般音譯法語的芭蕾舞訓練專業術語。如 “adagio ” ,音譯為“阿達久”,漢語的意思是控制;“sondu ” 音譯為“豐久”,漢語意思為單腿蹲。鋼琴伴奏教師只有掌握相關的專業術語才能了解舞蹈教師的意圖,而不至于在聽到舞蹈教師發出指令后不知所措。
2、具備相關的音樂知識及音樂表現能力
鋼琴伴奏教師工作的重點在音樂,必須具備相關的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能在基訓課上運用自如。塑造任何一種藝術形象都應在掌握相關知識與技法后,運用特定的手段來服務于所塑造的形象。因此,基訓課鋼琴伴奏教師也必須在具備音樂基礎知識后,運用音樂中的各種表現手段來為基訓課中的舞蹈教學服務,如對旋律、節奏、力度、速度、氣息的運用等等。
在做基訓動作之前,學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鋼琴奏出的高低不同的音組合成的旋律。旋律是音樂的靈魂和基礎,用調式關系和節奏、節拍關系組合起來體現音樂的主要思想。鋼琴伴奏教師在彈奏之前應充分考慮學生所做的每一個動作的訓練方法及目的,需要什么風格的音樂,做好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氣息等各方面的處理。如鋼琴伴奏時,激烈的動作就要選擇進行曲形式的音樂來表現,一般采用進行曲常用的四二拍的節奏,速度較快,力度較強,氣息較短。在配和優美抒情的動作時,一般就要選擇四四或八六拍的曲子,速度悠緩,氣息綿長。只有具備了豐富的音樂表現力,音樂才充分能調動學生的情緒,結合訓練要點完成訓練。
3、有大量的曲目儲備和即興伴奏能力
芭蕾舞基訓課內容十分豐富,一堂課可能包括體態站立、把上、把下訓練、技術技巧訓練等方面。肌肉的控制能力,靈活控制關節的能力,完成技術技巧的能力都會涉及。每一個訓練都有相應的音樂與之匹配,這就要求鋼琴伴奏教師擁有大量的曲目儲備,能根據動作訓練的需要,情緒的需要彈奏相應的曲子。目前北京舞蹈學院等院校、出版社都發行了許多芭蕾舞鋼琴伴奏曲目可供選擇,鋼琴伴奏教師可根據需要選用。
芭蕾舞基訓課的教學也是靈活多樣的。由于該科目屬于技能訓練課,舞蹈教師經常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授課內容,在授課過程中依據學生的訓練情況推課。有些動作可能實際需要推十六個八拍,有些動作可能只推十個八拍;有時舞蹈教師會把幾個動作或幾個技巧融合在一起。凡此種種,音樂必須隨之改變,但現成的曲目是固定不變的,這就要求鋼琴伴奏教師即興伴奏。鋼琴伴奏教師必須根據舞蹈動作的需要對音樂馬上作出調整,處理好樂句的結束、節奏型的轉換、節奏的快慢、力度的強弱等,甚至還要滿足舞蹈教師臨時對不同風格音樂的需要。因此鋼琴伴奏教師的即興伴奏能力在芭蕾舞基訓課中是十分重要的。
4、具備把鋼琴伴奏與訓練動作有機糅合的能力
在鋼琴伴奏教師具備以上幾點能力后,最后要做的就是把音樂與動作有機地糅合起來。整個教學過程中,鋼琴的音樂表現必須以舞蹈動作為基準,這時的彈奏不同于單獨的鋼琴表演。鋼琴獨奏以創造性的再現作曲者的創作意圖、抒感為主,較少考慮其它因素。而芭蕾舞基訓課上的鋼琴伴奏則以舞蹈教學為主,鋼琴伴奏教師必須采用與舞蹈動作相一致的音樂來伴奏。要把音樂與動作完美地結合起來,就需要從音樂與動作的情緒表達,節奏、節拍的處理,學生的掌握程度,男女生動作的差異等等各方面來考慮。從音樂的情緒表達上來說,小彈腿訓練的是小腿肌肉的爆發力和腳背腳趾的快速穿透感,要求動作快速有力、干凈靈活,這就需要鋼琴伴奏教師選用明朗活潑的曲子與之配合。把上控制訓練的是肌肉的控制能力,要求動作舒緩到位,教師就應選用抒情優美的曲子配合。
在彈奏時鋼琴伴奏教師還應該注意節奏、節拍與動作的關系處理。在芭蕾舞的訓練過程中音樂節奏的鮮明、準確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刻意強調強拍,以便學生聽得清楚(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對音樂的感受還較淺)。如跳躍的練習,要求節奏的重拍非常明顯,音樂甚至不以樂句劃分而以小節為單位,以一個單一的起跳為基點,強調在重拍下跳躍瞬間的爆發。不同動作的音樂處理是各不相同的,需要鋼琴伴奏教師靈活掌握。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文化與藝術素養有所要求。舞蹈,作為三大美育教育(音樂、美術、舞蹈)之一,亦備受關注。為此,北京舞蹈學院推出的集訓練性、娛樂性、審美性和中國舞蹈知識于一身的《中國等級考試教材》對我國的舞蹈普及教育起到了領頭作用,更為傳承與發展中國舞蹈藝術揮下重彩。
近年來,我們國家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及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文化素養和美育教育的自我要求正在有意識的,甚至刻意加強。舞蹈,作為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成員亦越加備受關注??梢哉f是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極大地推動了舞蹈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曾幾何時,人們說舞蹈教育的實質是身體教育,因為它是一種通過身體運動得以實現并直接作用于身體的一種教育形式。現在看來這一說法顯然局限了。通過舞蹈,人們已經不是單純的身體獲益,同時也在陶冶情操、綠化心靈、傳承文化以及增進情感交流等方面彰顯效應,是其他美育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為此,提高全民素質,深化藝術修養,普及舞蹈教育,挖掘專業舞蹈人才便成為當下之重。
一、《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概述
由北京舞蹈學院編、中國舞教授孫光言主編的《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是我國第一套為在幼兒、兒童、少年和青年中普及舞蹈教育而編的校外舞蹈素質教育系列教材。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套經文化部確認的、可以在海內外推行的中國舞蹈考級教材[1]。其教學內容包括:中國古典舞(基訓、身韻);中國民族民間舞(漢族、藏族、蒙族、維族、朝鮮族、傣族等);墊上技術(滾翻類)以及舞蹈節奏感訓練四部分。全套教材共十三級,每一級別都配有相應的伴奏樂曲及歌曲。課程第十級的水準接近舞蹈學院附中一年級;十一至十三級課程是舞院附中課程的通俗化和簡化[2]。本著加強對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的審美和素質教育,培養他們熱愛中國舞蹈藝術,以及發現和選拔舞蹈專業人才的宗旨,本套教材在編創和整理的過程中就極為重視其實用性和科學性?!吨袊璧燃壙荚嚱滩摹肥且惶准柧毿浴蕵沸院椭袊璧钢R性為一體的校外舞蹈普及教材。它的人性化以符合幼兒、少年及青年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為出發點,關注他們的情趣愛好,反復斟酌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及舞蹈中所展現的中國民族特色。
二、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全民藝術修養的意義
古往今來,我們國家一直追隨著世界文化與藝術的發展步伐不斷進取。舞蹈,作為千百年來先人留下的藝術精髓更加值得我們在當下傳承和發展。在經濟與科技、文化并駕齊驅的今天,藝術緊隨其后的不斷彰顯個性,引人注目。因而,舞蹈參與其中,并置身鼎立之位,更不免世人謂之做作。 舞蹈不僅有著堅實、深厚的歷史地位,更加有著其他美育教育所不可替代的教化功能。因為只有在舞蹈的過程中,人們才能夠增強對美的認識和理解,感受美的意境,體味地域文化,增進情感信息的傳遞,并且在得到身體鍛煉的同時,也對心里和生理健康起到了功效。聞一多在《說舞》中提到:“舞蹈是生命情調最充足的表現?!蓖瑯樱抖Y記》中記載:”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此一來,我們越加發現了舞蹈能夠超越言語來締造人們心靈間的溝通,盡情展現人生中五彩斑斕的世界。
三、《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的風格特征及實用性
由北京舞蹈學院推出的《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各地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和贊揚。舞蹈考級可稱之為一門“校外選修課”,雖然是普及型教育,但它的教材亦不可脫離一切教材所遵循的原則,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初級一步步走向高級。《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其內容針對性強、訓練目的明確、面向5-18歲以上的幼兒、兒童、少年、青年及舞蹈愛好者創編了不同年齡段所適合的學習內容。同時也伴隨制定了相應的,較為嚴謹的考級制度。在本套教材的實用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但能感受其中所具有的趣味性與自娛性,更能夠使得學生在娛樂中接受舞蹈。從而加速了學生對舞蹈的熱愛,以及師生間傳遞的情感。特別是在幼兒和兒童課程部分,教材吸收了許多兒歌和歌謠,更豐富了本教材所突出的趣味性。例如:”小指揮“(松肩訓練),”吹泡泡“(頭的訓練),”“丟手絹“(東北秧歌訓練),金孔雀“(傣族舞訓練)等。這樣,在選用兒歌和歌謠的同時,還使得學生能夠載歌載舞,帶動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情感。
除上述內容以外,《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訓練的全面性也是極為突出與核心的特點。教材中密切關注著對學生身體各個關節、韌帶和肌肉的訓練,啟發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節奏感與樂感。教材內容不僅涵蓋了基訓、技巧、民族民間舞和古典舞身韻的部分,更匯集了音樂反應訓練和游戲兩個訓練類型,使該教材成為集訓練性、娛樂性、審美性和中國舞蹈知識于一身的精選教材。
近年來,《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在不斷的完善著和發展著。不僅普及了我們中國的舞蹈教育,同時也讓海外朋友更多地認識和參與了中國舞蹈。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到中國舞考級課中來。這一切,大大促進了國際間舞蹈文化的交流。雖然各國間并不能夠完全理解相互所有的語言表達,但是我們不約而同的借用了同一種對話方式——舞蹈。在舞蹈中去認識、體會、了解世界。而這種”無言”的表達,也是人們內心情感最真切的傳遞。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舞蹈教育者加入到中國舞等級考試中來,使《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不斷地完善、豐富,使其更加科學系統,為我國的舞蹈普及事業盡一份力量。因為,我們的國家需要發展,需要被更多的人認識,更需要用一種美妙的方式與世界對話,而舞蹈就是這一種最真摯的語言。
音樂學院始建于1994年,現有音樂學(師范)、音樂表演、舞蹈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音樂學碩士授權點一個。有建筑風格典雅的音樂樓,音樂實驗樓和現代化音樂廳及舞蹈廳、多媒體教室、合奏廳,排練廳等等。現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全套MIDI音樂制作系統、數碼鋼琴150架。
一、招生計劃
2016年招生計劃為:音樂與舞蹈學類140人(含音樂學[師范]100人,音樂表演40人),具體分省計劃由我校報安徽省教育廳和有關省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二、報考條件
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報名條件且有藝術專業基礎者均可報考。藝術文、理兼招。
三、報名辦法
1、報名時間:江蘇、山東省實行網上報名(考前三天停止報名),具體報名時間見省教育考試院及考點公布時間。
2、報名時請提供下列材料:本人身份證、考生所在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藝術類專業考試報考證。
3、繳納專業報名考試費。
四、考試地點及時間
省份
考 點
地址
咨詢電話
考試時間
江蘇
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市寧海路122號
02583598977
2月1日
山東
山東淄博市招生考試辦公室
考試地點見準考證
05332793622
2月20日
說明:考生須到戶口所在省設置的上述考點參加考試,不允許跨省參加考試,同時按戶口所在省的招生規定須參加省統考合格。
五、考試科目及分值
主項(65分,主項為聲樂的考生,副項從器樂、舞蹈中自選一項;主項為非聲樂的考生,副項一律考聲樂)、副項(10分)、視唱(25分)。
注意:①考生參加考試所需的樂器(除鋼琴)請自備;②參加聲樂考試的考生,伴奏由考點統一安排;③考生報考中一切費用自理,食宿自行解決;④考試所需伴奏音樂由考生自備CD盤或U盤;要求CD盤U盤中只有本次考試所用音樂,考試中如發生CD盤音質不清楚或無法正常播放等問題,一律由考生本人負責。
六、分數查詢
根據考生成績及各省招生計劃按一定的比例劃定藝術類專業合格線,考生2016年4月中旬可在我校網上查詢本人成績及專業合格線,專業合格證不再寄發,網址:chnu.edu.cn鍵入考生號即可。
七、學費標準
2015年我校音樂學(師范)專業學費5000元/人·年,音樂表演專業學費7000元/人·年。以上學費屬2015年標準,供參考,如有變動,按調整后的標準執行。
八、錄取原則
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錄取。即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文化考試成績達到省劃定的藝術類文化分數線,專業考試獲得省統考及??己细竦那闆r下,由學校根據考生所填院校志愿(所報院校必須填寫第一志愿)及專業志愿,按綜合分(綜合分=700*專業成績/專業滿分+300*文化成績/文化滿分)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九、復查
新生入學后,我校根據招生政策和錄取標準進行復查,凡不符合錄取條件或有舞弊行為者,取消入學資格。
聯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東山路100號(相山校區)
郵編:235000 電話:0561-3803276
網址:chnu.edu.cn/
淮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音樂學院始建于1994年,擁有音樂學碩士授權點一個,設有音樂學(師范)、音樂表演、舞蹈學三個本科專業,2016年音樂學(師范)、音樂表演兩專業實行按大類招生。擁有建筑風格典雅的音樂樓二座,現代化音樂廳一個,中西樂器齊備,并擁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全套MIDI音樂制作系統(價值50多萬元),擁有數碼鋼琴67架(價值90多萬元),舞蹈房、排練廳、琴房、多媒體教室、合奏教室等,設施齊全,教學條件優越。音樂學院《聲樂》課程分別于1998年和2003年兩度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中國音樂史》課程于2006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音樂學》學科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
學院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38人,其中專任教師34人,教授3人,兼職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講師20人,碩士14人,博士2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及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各1人。
二十年來,音樂學院教師教學、科研成果豐厚。近3年來,音樂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重點20篇,15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編寫教材4部;獲得省級以上科研、教研獎勵6項,省級以上科研、教研項目7項,校級科研項目15項。
在辦學過程中,音樂學院加強教學管理,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音樂學院積極開展學術科研活動,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學術講座,定期舉辦教師、學生專場音樂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音樂比賽和科學研究。近3年來,學生在各類國家、省、市級專業比賽中獲獎70多人次。
近幾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5%以上,就業去向有高等院校、藝術團體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東、廣東等地的中等專科學校及重點中學。
音樂與舞蹈學類
音樂學(師范)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基礎寬厚、素質全面、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等學校音樂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管理工作者,并且擔負著向更高層次教育輸送人才的任務。
主要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手風琴、古箏、二胡、小提琴、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合唱指揮、民族民間音樂、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音樂美學、音樂文獻學、音樂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音樂教育學、中學音樂教學法等必修課及其他拓展學生專業能力素質的選修課程。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音樂表演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并具備突出音樂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等相關部門、機構從事表演、教學及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民族民間音樂概論、鋼琴(普修)、和聲學、中國音樂史與作品欣賞、外國音樂史與作品欣賞、表演專業課(包括聲樂、鍵盤樂器、中國樂器、管弦樂器、指揮、舞蹈等)、重唱、重奏、曲式與作品分析、形體舞蹈、電腦音樂欣賞與制作、電子樂器的功能與演奏、歌劇(音樂劇)表演(聲樂)、藝術指導(指揮、鋼琴專業)、合奏(器樂專業)、舞臺藝術實踐、意、德、法語語音與藝術歌曲、音樂美學(藝術概論)、音樂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音樂文獻學、民族音樂學概論等。
本專業學制四年,畢業后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舞蹈學
培養目標:掌握舞蹈與音樂學科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舞蹈表演、編導與教學的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高等院校與中小學從事舞蹈表演、教學、編導及研究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