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16:58: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采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近年來,黃淮學院結合自己的辦學定位、廣播電視編導行業的人才需求與專業特點,基本構建了多維度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并制定了較為系統的實踐教學方案。以下結合黃淮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改革經驗和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問題。
(一)課程實驗
課程實驗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包括課內實訓、課程實踐和課程論文3個環節。開設課程實驗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
1.課內實訓
課內實訓即以案例教學、項目模擬等方式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的課程實驗教學,根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特點,其內容應包括攝影攝像基礎技能訓練、新聞采訪與寫作技能訓練、非線性編輯技能訓練、廣播電視節目策劃技能訓練、廣播電視節目編導技能訓練、播音與主持技能訓練、廣播節目制作技能訓練、電視節目制作技能訓練、紀錄片制作技能訓練等。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分配課堂理論知識講解與實訓的時間,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課內實訓要由實踐技能強的專業教師或具有地方媒體實戰經驗的業界人士擔任指導教師,以便幫助學生及時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
2.課程實踐
課程實踐是學生在掌握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后,結合具體課程進行的開放性創作實踐,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現,主要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完成。例如,對于新聞采訪與寫作創作實踐,可由業界教師帶領學生分組深入社會進行新聞采訪,再通過稿件編寫等對采訪素材的后期加工訓練,使學生熟悉廣播電視新聞的采編制播流程;對于電視編輯創作實踐,可由教師帶領學生先確定選題,再進行專題創作,從而使學生熟悉電視編輯制作的環節,提高攝像水平,掌握非線性編輯技術,具備一定的電視作品創作能力;對于廣播電視節目策劃與創意實踐,重點應在鍛煉提高學生的欄目與節目策劃、腳本編撰等方面的能力;對于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實踐,可在業界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策劃廣播電視欄目并寫出腳本,進而結合以前所學的理論知識完成節目創作,在節目制作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節目策劃、編導、攝錄、編輯制作等綜合創作能力;對于紀錄片創作實踐和電視廣告創作實踐,重點應在以前各項訓練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掌握紀錄片及電視廣告創作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紀錄片創作和電視廣告制作的綜合能力。
3.課程論文
廣播電視編導屬于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其課程論文應盡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生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課內實訓、課程實踐等實踐活動密切聯系,通過課程論文的撰寫,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強化課內實訓和課程實踐的效果,并為大四時撰寫畢業論文或進行畢業設計奠定基礎。
(二)實習實訓
實習實訓包括專業認知實習、專業見習、專業(畢業)綜合訓練和畢業實習。實習實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1.專業認知實習
專業認知實習是培養應用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的重要實踐環節,通常安排在第一學年。專業認知實習主要有2個途徑:一是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到地方媒體、傳媒公司、廣告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參觀調查,聽取業界人士的實踐工作講座;二是邀請知名教授和業界專家做專業認知報告及咨詢指導等。專業認知實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增強對專業領域現狀和發展趨勢的感性認識,了解廣播電視編導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和崗位要求,明確專業學習方向,感受業界專家的專業精神,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了提高專業認知實習的效果,應要求學生及時撰寫專業認知實習報告。
2.專業見習
專業見習是指學生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到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參與廣播電視節目的策劃、編導、攝錄、編輯制作等工作,從而了解行業對專業人才能力的要求,加深專業認知,建立初步的職業觀,明確自身的專業發展定位,并明確自身的不足,增強專業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
3.專業(畢業)綜合訓練
專業(畢業)綜合訓練一般在第四學年進行,是對前三年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的綜合檢驗。開展專業(畢業)綜合訓練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4.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根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用性較強的特點,最好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即讓學生深入省內外各級各類媒體進行實崗鍛煉,并在實習過程中完成畢業論文(設計),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廣播電視編導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學生通過畢業實習有效地提高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化創新意識。
(三)課外社會實踐
課外社會實踐主要包括寒暑假社會實踐、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等。寒暑假社會實踐,即在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深入新聞媒體、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目的是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并回報社會。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的形式主要有:
(1)專業賽事。專業大賽能夠為學生提供很好的實戰模擬演練機會,深受高校、業界與學生歡迎。開展學科專業競賽,關鍵在于賽事的舉辦目的與組織運作方式。第一,學科專業賽事應與專業課程教學形成良性互動。例如,DV大賽應與劇本創作、攝影攝像藝術、導演基礎、影視短片制作等課程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影視策劃、創意、劇本撰寫、導演、拍攝、剪輯等方面的能力;廣告大賽應與廣告策劃與創意、電視廣告制作等課程教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廣告策劃、創意、設計等方面的能力。第二,應建立固定的指導教師團隊,并安排充裕的指導時間。第三,應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與獎勵細則等,切實提高學生的參賽積極性。
(2)學生專業社團活動。在學生專業社團活動中,應充分發揮指導教師及高年級學生的傳幫帶作用,并加強與業界的聯系。例如,黃淮學院非常影視社、主持人協會、方舟文學社、青竹話劇社、吟誦協會等專業社團的學生,通過參與入駐該校創新創業園的駐馬店電視臺文藝中心、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手機報的欄目運作與節目制作,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
(3)實題項目運作,即教師帶領學生利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參與社會的實題項目運作,實題實做。在實題項目運作中,應根據需要組建項目小組,每個小組應盡量包含不同年級的學生。(四)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綜合檢驗。在學生畢業論文撰寫或畢業設計工作中,我們應盡量做到:突出應用,理論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加強過程管理,強化指導教師和學生的責任意識;實題實做,杜絕抄襲和假大空現象,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科研精神。
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
(一)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應圍繞專業建設的要求,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具體講,應有計劃地引進專業教師,并選派專職教師到國內知名高校進修學習;應加強與媒體的合作,通過到媒體頂崗鍛煉等方式逐漸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應積極邀請媒體界專家開設專題講座,主動聘請他們做專業實務課程的兼職教師;應培養一批專業建設急需的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并組建專業核心課程“雙師型”教學團隊。
(二)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媒介技術是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動力,因此,要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必須加強實驗室等教學設施建設。在實驗室建設工作中,既要注重高端實驗室的建設,不斷引進高性能先進設備,為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物質保障,同時應不斷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尤其要完善實驗室開放制度,充分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效率。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必需加強與高校周邊廣播電視等新聞單位的合作,通過合作發展聯盟創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同時要推進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并將校報、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絡電視臺等作為學生實習實訓的場所。
(三)強化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課程實驗教學中,應改革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不相適應的封閉型教學模式和方法,推行教學內容開放、師生交流互動的開放式教學模式,開展探究式教學、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和項目帶動的實地現場教學;應完善考試考核方案,注重過程管理,綜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參與實踐的態度、實踐能力及其提高情況、創新的意識與能力等。
(四)構建并完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關鍵詞:微課;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一課多用;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H319
基金項目:1. 廣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試點專業”(GD2013104);2. 廣東省哲學與社會科學“十二. 五”規劃項目“外語學科專項”(GD15WZ14)
一、引言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國內組織開展了全市中小學教師優秀微課資源征集與評審活動,首次正式給出微課概念 并開展了一系列微課建設實踐與應用研究。由此可見,在我國,微課興起于中小學教育領域。隨著微課在中小學教育領域的成功實踐,微課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被廣泛認可,在各個階段、各個層次的教育領域中迅速傳播,成為教育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的研究熱點。
在中國知網(http:///)的搜索器中,用檢索關鍵詞的方法,查找以微課為關鍵詞的文獻,截至目前,共有2334個條目。按發表年度查看,會發現2013(92條)至2015年(1552條)間,相關文獻數量增長迅速,并且有望進一步增長。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了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推動和促進了微課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建設和應用。2015年6月,外研社組織開展了第三屆“教學之星”大賽 ,并將本屆大賽的主題設定為“微課與翻轉課堂”,探索微課的設計、制作及其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由此可見,微課在高校英語教育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過程中,已然備受關注與推崇。
隨著微課在各教育領域中的建設與應用,對微課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現階段普遍認為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
本文在教育教學方式變革這一宏觀的邏輯框架中,以英語專業某一門具體課程的教與學活動為微觀切入點,探討微課在變革具體課程的教與學活動中的有效應用。具體來說,本文結合當前三本院校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學現狀和該類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普遍面臨的問題,提出借助微課來轉變該課程現行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將微課運用到課前預習、建構翻轉課堂、導師研修和即時在線學習中。
在以下論述中,筆者結合入職以來的教學工作經驗,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與學現狀為例,探討在本校現有條件下,具體課程的微課建設與應用,希望借此為同類學校提供有益參考。
二、三本院校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與學現狀
根據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2012級英語專業本科生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學術論文寫作課作為專業必修課開設于第七學期,共計16個學時。筆者以旁聽和隨機采訪上課學生的形式,深入調查了該門課程的教與學現狀。
從教學模式的層面上來說,該課程仍然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講授法,盡管課堂上也會有師生間的問答活動,但這類互動基本局限在概念性的問答。比如,教師提問摘要的內容應該由哪幾部分組成,接著抽點學生回答。但學生光知道摘要的內容通常由六個部分組成(主題闡述、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研究結果和總結與啟示[4]),是遠遠不夠的,這充其量只能是在寫作過程中起一個指引的作用。當學生實在無從下手時,能夠以此為指В找到突破口。但如何才能寫好摘要?什么樣的摘要才算得上是一個好的摘要?關于這些問題,在課堂上缺乏分析、討論。又比如教師在講授“提綱 (outline)”這一小節時,給同學們舉例說明提綱有三種寫法,第一種是標準提綱,第二種是小數點提綱, 第三種是短語提綱,并要求同學們要掌握第一種和第二種提綱的寫法,以及第一種和第二種提綱之間該如何轉換。但是,實際上是不是每個同學都掌握了提綱的寫法呢?他們在寫提綱的時候出現了哪些細節的問題呢?這些問題僅憑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解決不了的。
從師資力量的層面上來說,大多數院校在開設學術論文寫作課時,都是采取一名教師包干整個年級該課程的教學工作的做法。仍然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外語系為例,只有一名教師負責講授該課程,然而2012級英語專業需要學習這門課程的本科畢業生卻有384名。就該課程而言,師生比例為1:384,客觀上說,光靠一名教師是無法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也無法統計歸類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盡管通過課后練習的形式,可以摸到一些問題。但不得不考慮只有一名授課教師如何能在一周內批改384份作業且還得一邊歸類由此反映出的同學們在知識點掌握上存在的問題。即便該教師能在一周內完成上述工作,但也很難做到連續8周都如此,且不說該教師可能還得承擔其他課程的教學或是學術科研任務。
從學習效果的層面上來說,經過8周16個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在面臨畢業論文寫作任務時,仍然覺得壓力山大,無從下手。從認知負荷理論 的視角來分析,很顯然,學術論文寫作課的課堂屬于教學單元內容艱澀、知識點繁多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當中,學習者的認知負荷過高,其知識建構活動將受到阻礙,導致教學進行十幾分鐘后學生注意力開始渙散。借旁聽之機,筆者觀察了2012級英語本科1班和2班的課堂學習情況,發現:(1)到課率并沒有達到100%,可見少數學習者在學習該課程時建構的知識體系并不完整。第二,到課的學生無法將100%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90分鐘的授課當中,有不少同學尤其是位置靠后靠邊的同學時不時會擺弄手機,或是整堂課都在做與該課程無關的事情(比如,趕下一門課程的作業、考研復習、備考專八。)第三,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課程學習上的同學也不能確保100%理解掌握授課內容。課堂的90分鐘只能確保教師完成知識的傳授,并不能確保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內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知識的內化需要通過學生課后完成作業或實際操作來實現??紤]到三本院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普遍偏低這一客觀事實,即便教師布置了課后作業,也無法確保所有學生會完成,更加無法確保他們能夠認真完成。另外,鑒于該課程1:384的師生比例,即便所有學生都認真完成了課后作業,教師也很難做到逐一批改并進行總結。結合筆者指導畢業論文寫作和參加畢業論文答辯工作的經驗來看,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選題缺乏新穎性、論文格式不規范、框架結構不嚴謹、理論基礎薄弱、文獻資料掌握不全面等。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來看,同學們普遍不知道該如何選題、如何搜集文獻資料、如何圍繞中心論點統籌各個章節的內容以及如何撰寫開題報告等。甚至有同學不知道如何清除地表述論點、如何提煉關鍵詞、摘要和正文當中的introduction部分該寫些什么內容。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術論文寫作課無論是在教師的教學層面還是學生的學習層面都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改善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切實提高三本院校英語本科畢業生的學術論文寫作水平,亟需轉變該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
三、以微課為依托的新型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
國內外微課建設與應用的成功案例表明,微課是進行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突破口。與傳統課件相比,微課既具備優化和輔助教學的功能,還具有自足性、易傳播、一課多用的特點。為有效延長學習時間、彌補傳統的90分鐘課堂講授的不足(例如,缺乏課堂討論、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筆者提出建構一個以微課為依托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并使微課“一課多用”的特點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具體設想如下:
第一,依據教學重、難點制作若干個10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為確保準確把握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普遍遇到的難點問題,擬從三個渠道搜集數據確定視頻內容:(1)抽樣查閱上一屆畢業生的論文,按成績等級各抽十份,分別總結各個等級的論文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再進行交叉比較,確定若干典型問題;(2)隨機采訪10位有論文指導經驗和參加過畢業論文答辯工作的老師,請他們回顧各自在指導和評閱學生論文時發現的突出問題,并例舉一些典型案例;(3)針對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學效果和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通過SPSS進行數據分析。
第二,將微課視頻應用到學術論文寫作課的課前預習當中,并逐漸建構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過程的顛覆。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學生是主動研究者,課堂內容以問題探究為主。 具體來說,要求學生在課下觀看視頻資料,完成視頻末尾的思考題,并以小組為單位記錄總結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疑點,在下一節課前匯總給教師。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回顧視頻中的關鍵知識點,集中講解學生們在預習中碰到的難點、疑點,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或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討論。例如,教師可以制作一段介紹具體的選題方法的微課視頻。對于本科生來說,比較易于領會和操作的選題方法是檢索已經學過的課程、清點知識儲備、確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在這堂微課當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學過的專業課程并從中歸類幾個選題范圍,再逐個例舉大的選題范圍內可供參考的論題。學生通過微課中提供的選題思路,確定好大致的選題范圍,試探性地搜索相關資料。課堂上,教師將選題范圍一樣或類似的學生編成小組,要求學生就自己的研究興趣、選題思路和搜集的資料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對各小組的討論依次進行指導。這樣一來,有助于學生擴寬研究視野、進一步明確選題,還能有效避免重題現象。
第三,將微課視頻應用到論文指導教師的研修中。學術論文寫作課是為畢業生更好地完成畢業論文服務的,但幾百名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無法由該課程的任課老師一力承擔。論文指導工作必須得由其他老師共同來完成,但是不是所有的指導老師都熟知學術論文寫作理論呢?未必見得。根據以往經驗,學生論文終稿的格式五花八門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此外,是不是所有的指導老師都足夠重視論文指導這項工作呢?或者說他們有沒有充分意識到畢業論文于畢業生而言的重要性呢?也未必見得。不少學生反映在寫作過程中并沒有從導師那得到足夠的有效指導;導師也沒有及時督促學生提交論文稿件,導致論文修改時間倉促。在交叉評閱論文時,仍然存在結構、格式、語法方面的重大問題。因此,有必要借助第七W期畢業論文動員大會之機,以微課為依托對論文指導教師進行培訓。第四,將微課視頻應用到學生的論文寫作過程中。論文撰寫和修改工作主要集中在第八學期。作為應屆畢業生,除了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畢業論文,還要忙著找工作,不停地參加筆試、面試,以及參加畢業實習。實際上,大多數同學的畢業論文都是在離校的狀態下寫成的。在這種狀態下,導師很難實現即時的指導。但在移動終端設備和互聯網的輔助下,學生可以通過再次學習微課視頻尋求即時解答。甚至還可以通過微課平臺和在線的同學進行討論,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四、結語
將微課應用到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課的教與學活動中,必將促成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微課的建設。在確定該微課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必須先系統地總結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將有助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同時也將有助于各導師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規避這些問題。將微課應用于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形成翻轉課堂,有利于改善該課程的教與學效果,有助于挖掘學生的獨立學習潛力、培養協作意識,從而有效提升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學術論文寫作水平。將該微課應用于教師研修,除了能解決一些論文指導工作中的切實問題,還能啟發教師革新所教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習微課制作策略與技術。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 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啟示 [J]. 遠程教育雜志. 2013(4):36-42
[2]. 胡鐵生,周曉清. 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 [J]. 現代教育技術. 2014,(2):5-13
[3]. 楊滿福,桑新民. 對MOOCs浪潮中微課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屆高校微課大賽的分析 [J]. 教育發展研究. 2013(23):1-5
[4]. 周開鑫. 英語專業學生學術論文寫作手冊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5].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J]. 遠程教育雜志. 2012,(4):46-51
[6]. 劉名卓,祝智庭. 視頻微課的實用學分析 [J]. 開放教育研究. 2015,(2):89-96
1.探究性活動是新課標提倡的一種開放性學習方式。它能較好的融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為一體,對學生開闊視野、增長才干很有益處。因本次探究性活動在低年級教學班中開展,所以事先教師需進行必要的指導:在活動的“啟動”課上,教師重點針對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的進程、科學小論文的撰寫三方面進行了指導,并建議學生把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之上、合理地進行小組分工。
2.活動將采用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課下的研究活動中,我把自己定位成“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啟發學生設計調查問卷、指導他們分析調查結果、提示他們補充必要的數據、幫助他們優化課題;在匯報課上,我通過設計問題主線,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的認識問題,把課下各小組的獨立活動融為一體,使學生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這次活動的意義。
3.在課堂小結中教師以點評學生采用的科學研究方法為切入點,總結本次研究活動所取得的成績、可以借鑒的經驗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教案
課題
愛護水資源
授課人
陸旻
學校
北京理工大學附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水資源的分布和現狀
2.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
3.明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4.初步學會一些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5.初步學習書寫規范的調查報告
過程與方法:1.通過調查、采訪、查閱文獻、網上搜索、實驗、觀測等方法,收集有關水資源及其利用、保護等信息;
2.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煉、歸納;書寫調查報告及研究小論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活動中增強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以及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
理解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
難點
學生匯報:語言準確性的把握、節奏的控制
教學方法
多媒體展示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投影)請問哪位同學知道這是什么圖標?
我們為什么要節水、愛水?
[過渡]一切生命活動都起源于水。人體內的水分大約占到體重的65%,連堅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展示ppt圖片)
在地球上,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水資源儲備情況怎樣呢?北京水資源總量又是多少呢?請閱讀書P58~59
補充資料:北京水資源
(見ppt板書1)
[設問]這有限的水資源是否都能用來孕育生命呢?請聽劉卓周小組的研究匯報。
[設問]看來水質直接影響到生命質量,那么我們周邊的水質情況怎么樣呢?陳子悅小組對此進行了調查,下面請聽他們的匯報:
[設問]面對岌岌可危的水資源、不容樂觀的水質,政府企業、普通居民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林亦清、蘇亦煌小組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和分析,下面請聽他們的匯報:
[小結]本次研究性學結,詳見ppt板書2
中國節水標志
生命離不開水。
感受:失去了水,生命也就失去了意義。
通過看書、閱讀補充資料分析水資源現狀
學生匯報
ppt展示研究論文《幾種化學日用品對小麥萌發和生長的影響》。對比了清水、鹽水、洗衣粉液、電池液對小麥萌發和生長的影響,通過持續一周的細心觀察得出結論:水質直接影響生命質量。
學生匯報
ppt展示研究論文《昆玉河的水污染調查報告》。重點調查了昆玉河水質,分析了與此相關的垃圾問題、生態環境問題
學生匯報
ppt展示研究論文《水價上漲后,服務行業用水情況調查》。該小組在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水價的變化趨勢后,提出了他們對水價上漲原因的思考,并對游泳館、美發店、洗車行、居民社區等地進行了實地采訪。
學生匯報
ppt展示研究論文《家庭用水調查與探究》。針對居民用水情況精心設計問卷,并在分析中發現問題,又進行了再調查。
學生認真傾聽,從老師的總結和其他小組的特色中吸取精華
讓學生體會水的重大意義
為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讓學生通過一系列驚人的數據,強烈地感受到水資源的匱乏。
該小組采用的是——實驗觀測法
突出特點是:實驗中采取了控溫、控濕等嚴謹的對比實驗法,且實驗數據詳實、效果顯著。該小組前期曾將‘不當’課題(‘水與生命’)進行了轉化,匯報時沒能全程完成實驗,但表示仍將繼續完成實驗。我希望他們不僅要展示出嚴謹的研究方法、出色的實驗成果,還要展現出契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該小組采用的是——實地取證法
突出特點是:照片資料豐富,說服力較強,問題思考較深刻。
我希望他們不僅要展示出豐富照片,還希望他們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收獲傳遞給大家。
該小組采用的是——采訪調查法
突出特點是:在上網查閱大量資料后,采用DV實錄,記錄了實地調查的收獲。
我希望他們展示出他們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增長才干的收獲。
該小組采用的是——問卷調查法
突出特點是:分析方法獨到、采用數據推理,具有說服力。
我希望他們展示出設計問卷、分析結果中的收獲。
總結本次研究活動所取得的成績、可以借鑒的經驗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板書設計】
一.水是生命之源
二.水資源現狀——匱乏
三.水質現狀——污染
四.節水、愛水人人有責
【ppt板書1】
按照節水型城市的標準,北京只能支持1700萬人口。據2003年底的統計,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1400萬,但每天滯留在北京的人口已達到1700萬。
【ppt板書2】
本次研究性學結
1.同學們對愛護水資源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更意識到了節水要從我做起。
2.化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是我們做好節水宣傳員工作的好幫手。
3.活動中同學們運用了許多科學研究方法
文獻法付姍姍、高恩繼等小組
問卷調查法范嘉煒、林雨清、趙亦群、于天一等小組
實地采訪勒雅、張袆潔、林亦清、李鍇小組
照片取證張袆潔、李鍇、陳子悅小組
錄音訪談張袆潔小組
DV實錄汪敬吾、勒雅小組
4.活動中鍛煉了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小組協作能力…
3月10日出版的國家級核心期刊《文藝研究》刊發了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長篇論文《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文章中,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讀書》雜志前主編汪暉寫于20多年前的博士論文《反抗絕望》被指存在多處抄襲。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表示,以今天的學術標準來看,《反抗絕望》可能確實在使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規范的問題,但不能簡單稱之為剽竊。
現年51歲的汪暉為江蘇揚州人,先后從揚州師院和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后,1985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著名文學史家唐弢先生,攻讀博士學位。
在《反抗絕望》的序言中,汪暉稱,該書寫于1986年至1987年間,1988年4月作為他的博士論文通過答辯。1990年、1991年先后出版兩次,2000年經修訂后作為“回望魯迅”叢書再次出版。王彬彬所依據的就是2000年版。
“魯迅研究是我個人學術生涯的起點,這一點至今對我仍很重要。”汪暉在新版序言中這樣寫道。正是這部30余萬字的專著,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在魯迅研究領域,《反抗絕望》是一部不容忽視的“名著”,自出版以來經常出現在中文系教師開給學生的書單中。
王彬彬表示,他和汪暉并不認識,也沒有任何形式的交往和接觸,發現汪暉著作中問題的過程也頗為意外?!皩W生做論文的時候經常會引用《反抗絕望》,我覺得有必要看一看,否則指導學生不方便,于是在去年暑假期間看的,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勁?!?/p>
他還說,去年10月份,他就把《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投給了《文藝研究》,編輯部非常謹慎,逐字核查后才決定發表。
王彬彬說,在《反抗絕望》中,抄襲和剽竊的現象“很明顯”也“很嚴重”。汪暉的抄襲對象至少包括《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中國意識的危機》等5部中外專著。
王彬彬將汪暉的抄襲手法歸為4類。
一是“攪拌式”:將他人的話與自己的話攪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將他人論述的次序做些調整,便作為自己的話登場。
二是“組裝式”:將別人書中不同場合說的話,組合在一起。一段話中,這幾句剽自這一頁,另幾句襲自離得很遠的一頁,然后作為自己的話示人。
三是“掩耳盜鈴式”:將別人的話原原本本地抄下來,或者抄錄時稍做文字上的調整,沒有冒號,沒有引號,但做一個注釋,讓讀者“參見”某某書。
四是“老老實實式”:一字不差地將別人的話抄下來,不攪拌、不組裝、不讓讀者“參見”。
汪暉 希望學術界自己來澄清
24日,記者給汪暉發短信聯系采訪,汪暉回復短信說:“我在國外,現在是深夜。有朋友來信說及此事。我沒有看到文章,手頭也沒有20年前的著作。我很希望此事由學術界自己來澄清?!?而清華大學中文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系里已有部分教師知曉此事,但幾名領導均出差在外,無法接受采訪。該工作人員稱,汪暉今年1月赴美,目前正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
《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一文的責任編輯張小姐昨天婉拒了記者的采訪,她說,《文藝研究》不過是一個平臺,他們現在不便發表看法。
錢理群引文不規范不同于剽竊
昨天,針對汪暉被指博士論文存在抄襲一事,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表示,他和汪暉向來走得比較近,以前常常在一起討論學術問題,所以對《反抗絕望》的成書過程比較清楚。該書的核心觀點,即“反抗絕望”概念的提出,應該是汪暉獨立思考的結果,是立得住的,這為解讀魯迅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在這個意義上,汪暉以及該書對于魯迅研究都是有貢獻的,“貢獻是大是小可以討論,但這種貢獻不容否定”。
論文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圖書館;采訪
“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保護對象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并積極搜集有關實物資料,選定有關機構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這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的保存辦法。地方高校圖書館作為收集、傳遞文獻信息的專門機構,有義務、有責任參加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利用在文獻收集工作中的各種優勢,制定合理的采訪原則,采取科學的方法,收集、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形成科學完整的體系,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傳承、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采訪的原則
(一)全面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采訪在秉承圖書館采訪模式的基礎上,更注重田野調查,深入非遺現場的采訪。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而且大多散落民間,由于人力、財力的限制,做到每一件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采購完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但在“訪求”方面一定要做到全面,細致的做好訪求筆記,務求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訪求記錄,為進一步采購做好目錄體系。
(二)層次性
2005年6月,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共有10大類518項,此后各省、市都相繼按批次公布本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的文化,在不斷發展和延續。非遺資源的采訪,要明確采訪的重點和范圍,采訪要有層次性,秉承級別采訪原則,即級別越高的項目優先采集,完備收藏,先把要重點采訪對象的申報材料、非遺實物、口述歷史、物理環境等完備收藏,然后再梳理其他的非遺作品,形成重點項目完備收藏,一般項目零散收藏、完備記錄的體系。
(三)整體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于特定的民族、文化氛圍和地理環境中,離開特定的環境、孤立的采訪傳承人或是保存非遺的實物,都失去其表現的內涵。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采訪,既要以物質的形態收集非遺的實物,還要通過音頻、視頻等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對其作品的描述、產生的歷史背景、特定的文化氛圍等,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性。
(四)活態性
一切現存的非物質文化事項,都需要在與自然、現實、歷史的互動中,不斷生發、變異、創新,這也注定它處于永不停息的運變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采訪也要依據采訪對象、環境、民族特性的不同保持活態性,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特定時空下立體復合的能動活動。比如徐州剪紙的傳承人王桂英的剪紙技藝,心里想什么就剪什么,整個構圖在剪紙過程中快速形成,每一幅作品就是一副動態的農村生活長卷。其作品在幾十年的時代演變中,風格上保持原真,但作品的類型上體現活態原則,層出不窮。我們在采訪的時候采取田野調查跟蹤采訪,不定期深入其家中,融入其生活,利用多種采訪技能,體驗農村生活場景,領略其剪紙技藝的演化變革。
(五)原真性
采訪的原真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采訪的非遺項目是原真性的,真正的非遺應該是原生態的,人和當地生活環境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通過文化表達的是一種生活的理念和價值觀。由于利益的驅使,現在一些非遺項目脫離了原真性本色,烙上現在機器的痕跡,這樣的作品我們在采訪的時候一定規避。第二,非遺的采訪要保持原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隱藏在鄉村田野,街道小巷,采訪的時候不能因為地處偏遠而走馬觀花,或者根據地方文化部門提供的非遺目錄采訪,而是要設身處地,深入田間地頭,拉近和非遺傳承人的關系,跟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制作過程,做深度采訪、原真采訪。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采訪的方法
(一)政府主導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采訪和圖書館正常采訪的最大不同點就在于,無論是哪一級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采訪,都不可能避開政府部門的參與?!吨腥A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需要,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由文化主管部門負責進行。地方文化主管部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
申報、認定的過程中不但形成了大量文獻資料,而且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之間形成密切的關系,這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資源庫的建設提供文獻和人力資源,脫離地方文化主管部門單獨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是行不通的。為此,徐州工程學院與徐州市文化局簽訂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合作協議,利用文化部門非遺文獻和人脈上的優勢和學校在人才、文獻信息保護技術方面的優勢,共同建設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資源庫,資源共享,共同推進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研究工作。在協議的基礎上,我們從徐州市文化館采訪到項目書200多種,非遺圖片3000多幅,音頻1000多分鐘,還有大量的視頻材料,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文化部門的協調幫助并征的傳承人同意的情況下采購非遺實物200余件。
(二)田野調查
非物質文化遺產采訪必須以實地調查為主,到現場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和內涵,真正做到“不漏線索、不漏村鎮(街道、鄉)、不漏種類”。2009年我們以舉辦“中國·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層論壇”為契機,數次跟隨地方文化主管部門深入田間地頭、街道鄉鎮,有選擇對徐州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摸底采訪,細致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背景、風土人情、傳承沿襲、保護情況等,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悉心拜民間傳承人為師,完整采錄講述者、傳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藝技能和相關歷史情況、人文背景、相關數據,做到資料來源清楚,內容真實,數據可靠。比如我們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王桂英老人及其技藝的采訪就有五六次之多,徐州香包的傳承人王振霞老師的采訪更是不下十次,這些前期的親歷親為采訪調查,為后期的數字資源庫建設積累了大量的資源。
(三)學生收集
作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我們充分利用生源大都來自本市周邊的優勢,彌補采訪人員的不足,招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的學生充當采訪人員,并對其進行采訪基礎知識的培訓,使其掌握基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采訪技能。由于當地的學生對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民族特性、文化氛圍的耳濡目染,再加上培訓所掌握的采訪技能,對于他們來說,采訪就變的得心應手,并能按照事先擬定好的采訪項目、內容、形式、方法,做好采訪筆記。學生收集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地方性特色明顯,地方高校又缺乏采訪人員的圖書館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益的補充。實踐證明充分利用學生來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我們構建非遺采訪體系,充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資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捐贈
徐州目前已經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2800多項,每一個項目在傳承、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實物和技藝類目繁多、琳瑯滿目,靠圖書館有限的經費,在保證正常采購的基礎上,采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現實的,況且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的、無形的遺產,凝聚了民族情結和文化認同,從另一個角度說,他是無價的。所以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采訪上,我們在采取正常的采購外,鼓勵傳承人捐贈這種方式,我們為其頒發榮譽證書和紀念品,展示的時候特別標明捐贈者的姓名。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采訪的內容
(一)文字材料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資源庫的文字材料包括下面幾個部分:
1、項目申報書、田野調查筆記等,這方面的文獻主要通過地方文化部門獲取。
2、非物質文化遺產論文2009年中國·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層論壇共收到來自全國非遺研究論文100多篇,我們把它完整的收錄到非遺資料庫;會議期間產生的大量會議文獻;另外特別關注徐州地區地方文化研究中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研究論文;
3、圖書通過各種采訪途徑,盡量全面收集各個層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專著、圖書,尤其是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書籍,采訪層面沒有收全的圖書,我們和數據庫商合作,在合理使用原則框架下,按需訂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圖書,保證國內研究著作的收全率,保證一本圖書既有紙本,也有對應的電子文獻。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
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是傳統文化、制作技藝的集中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征集是一項全新的、緊迫的、艱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市場經濟的沖擊,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資料加速消失。因此,我們多次深入傳承人家中,通過捐贈、采購的方式收集非遺代表性作品,目前共收集徐州剪紙、徐州香包、邳州紙塑獅子頭等代表性作品200余件。
(三)照片、音頻、視頻
為了更加細膩的展現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價值,我們專門購置高性能照相、攝像設備、非線編設備。對每一次采訪調查的場景、實物、人物跟蹤拍攝;采用音頻設備采錄傳承人口述資料。對一些傳統戲曲、文藝表演、手工工藝、節慶活動、祭祀活動等,更加注重影像保存。在一些民俗活動如云龍山廟會、泰山廟會的影像采集的過程中,不刻意回避一些封建的、原始的場景,在后期制作中,除采用技術手段修飾相關環節外,對拍攝的內容不加任何粉飾,保持其原真性。
(四)多媒體資源
為了把“非遺”研究與學科建設結合起來,推進學校人文學科錯位發展,創建“非遺”保護與傳承的課程體系,提升工科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繁榮校園文化,我校采取一加一模式,即一位傳承人幫帶一位專業教師,集合傳承人技藝和專業教師教學的優勢,邀請傳承人進入課堂,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備課筆記、教學課件、教學大綱、教案、課堂錄音、錄像、實習環節的設計等,我們都細致整理,錄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資源系統。
關鍵詞: 職前英語教師科研能力培養
我國教育部在1998年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將師范類各本科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寫成“培養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學科)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工作者”,而不是過去所表述的“合格教師”。由此可見,我們在職前教育中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成教學方面的能手,還要幫助學生掌握并能運用一定的科研方法進行相應的研究。而研究方法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理論為主,學生很少有實踐機會運用所學的理論,更不用說在教師的指導下系統地進行實踐。筆者通過浙江省某高等師范院校2006級英語專業師范生在選修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調查2005級師范生的教育實習實踐能力等,以期培養并增強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進行了研究。
一、研究實施過程
本研究實施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理論介紹階段
(1)2009年3月開始,筆者在課堂上介紹主要的外語教學研究方法相關理論和原則(如問卷調查、采訪、課堂觀察、個案研究等)。因本研究涉及問卷知識的相關理論及其應用,所以在介紹時重點突出了問卷調查。
(2)介紹獲取信息資源的途徑。推薦圖書館中國內外學術性強、影響大、質量高的學術期刊,介紹本校校園網上的網絡資源(Eric和Ebscohost等)和其他信息搜索途徑(google scholar)、本院的資料室,讓學生能充分利用學?,F有的信息資源。
2.實施階段
(1)參與對象的確定。因本課程是專業選修課,實際選修該課程的人數只有122位,所以該研究最初是在這部分學生中展開,加上參與自愿原則,最終參與調查師范生教育實習實踐能力現狀的學生有57人。
(2)文獻查找與問卷設計。2009年4月起,筆者在確定參與研究師范生教育實習現狀調查的學生后,開始指導學生查找并閱讀相關文獻、設計問卷。同時,筆者又多次參與學生小組討論,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文獻,又督促學生在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促使他們之間互通有無。另外,筆者還指導學生結合所傳授的知識和英語教學、教育實習的相關內容選擇研究方向,確定研究工具,設計研究方法。由于很多學生認為教學在實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比起教育實習的其他幾個方面,他們更想了解2005級學生在教學方面的實習現狀,因此很多學生最終選擇調查教育實習的教學方面并寫了這方面的論文。而當時2005級學生普遍忙于找工作,在校的學生相對少,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可信性,課題小組同意一個小組共同設計一份問卷,并根據問卷結果寫出不同的論文。
(3)問卷分析和結果整理。2009年5月,學生收集整理問卷調查結果,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分析調查所得素材。
(4)論文撰寫。2009年6月,學生根據調查所得撰寫論文。
(5)實踐探索反思。2009年11月,等2006級學生實習返校后,筆者收集部分學生關于對本課程實踐的意見,結合學生的研究表現,分析學生的科研方法掌握情況和學生的英語教學科研能力發展情況。
3.總結階段
2009年11月,筆者撰寫調查報告,根據分析結果,適當調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教學計劃,以促進今后該課程的教學。
二、職前英語教師科研能力培養實踐探索總結
1.探索實踐過程中就任務布置和相關要求的經驗總結
(1)學生剛接觸具體科研,本身就帶著一種懼怕心理。教師既要鼓勵學生又要對其嚴格要求。如參考文獻信息是否全面、資料來源是否權威等,旨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
(2)問卷設計的信度和效度直接影響到研究結果的可信性,而問卷的設計要求又很高,因此,在學生正式發放問卷之前,教師應多次審閱問卷,進行多次修改,幫其把關,這樣可使得通過問卷收集來的材料更有說服力。
(3)在學生運用問卷調查所得材料進行分析時,教師要提供類似范文,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材料,為論文觀點服務。
2.實踐探索開展后的優點和進步
在2006級的學生11月初結束實習返校后,筆者于2009年11月16日對部分參加問卷調查科研實踐的學生就該實踐對她們科研能力方面的影響進行了問卷調查。其間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從問卷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一些進步和變化。
(1)學生對科研從原來的恐懼和迷茫到逐漸產生了興趣,也有了理性和感性的認識。在所有參與調查的30位實習歸來的學生中,在問及課程對他們理論知識方面、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運用,提升科研意識和科研興趣,了解科研步驟等方面的幫助時,分別有97%,97%,90%,77%,63%,8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有很大幫助”或“有一點幫助”,認為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讓他們受益頗多。另有87%的學生認為“搞科研對學習有很大幫助”。也就是說,這種實踐活動使得很多學生在該門課程中不僅學習到了些理論,而且在參與的過程中將原本抽象的理論通過運用變成了查找文獻、設計問卷、分析問卷結果等各方面的實實在在的體會和收獲。
(2)學生的研究能力與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從問卷最后一題學生的回答來看,幾乎每位學生都提到這樣的實踐活動對他們在畢業論文的選題、資料搜集、對研究方法的重視和對畢業論文的態度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學生運用問卷調查的結果寫出了符合要求的課程論文和調查報告,在實習過程中也有93%的學生采用了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
(4)學生在課程實踐中提前熟悉了師范生教育實習的各個環節,使自身的實習在心理上更有把握,而此也對他們實際的實習工作帶來了積極影響。61%的學生認為通過運用問卷調查使他們對2005級教育實習教學實踐能力方面有所了解,67%認為在課堂組織能力方面,28%在交往能力方面,39%在科研能力方面對2005級師范生有所了解,也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對前兩方面有所了解。這就說明,參與調查2005級師范生的教育實習實踐現狀讓2006級學生在運用所學研究方法的同時,提前熟悉了教育實習的各個環節(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和實踐能力的各個方面(教學實踐能力、課堂組織能力、交往能力及科學研究能力),從而有助于2006級學生了解教育實習的過程和存在的問題,為他們自身的實習提前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3.實踐探索開展后有待改進的缺點和不足
(1)學生的參與面與原計劃相比偏小。因為學生的研究方向和興趣不一樣,我們的實踐探索只是要求學生運用問卷調查2005級學生有關教育實習方面的情況,很多對文學、語言學或文化等方向感興趣的學生就不愿參與到其中來(這一點在對部分學生的口頭采訪和他們給出的課程意見中可以看出)。因此,以后的教學中可嘗試讓學生結合問卷等研究方法探討文學、翻譯、商務等各方面的選題。
(2)理論介紹的效果與實踐操作的差距仍然很大。雖然在理論介紹階段對問卷調查這種研究方法作了詳細的介紹,并列舉了大量的例子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但很多學生在設計問卷的時候仍然不能很好地根據所介紹的理論原則設計問卷。這一點在下一輪的教學中要加以改進,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范文并努力挖掘問卷設計的細節。
(3)學生對教育實習的各個環節重視程度不一,絕大多數學生選擇調查教學,而對其他(如班主任、科研能力現狀、課堂管理等)不夠重視。
鄭也夫 編
中信出版社
看慣了教育學科的論文,看到鄭也夫教授指導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本科生的教育調查,不由得眼睛一亮,心生驚異。這些稚嫩的學術新手,訓練有素地操弄著社會學的手術刀,從一個個很小的切口入手,對教育切片取樣、掃描透視?;谏鐣W、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方法,以敘事、描述為主,加以歸納和分析,幾十篇論文如同對教育病的一張張彩超和CT,不動聲色而深刻入微,呈現出清晰的病理,時有令人觸目驚心的發現。
中國的教育病由來已久,甚至對教育的憤怒和批判都已經過時。盡管如此,并不能認為“是什么”的問題已經不是問題,確定真問題就成為有價值的研究一個基本前提。這一冊調查的諸多選題都在人所共知之外見人所未見,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示范性高中的進入,競賽班學生的高中生涯,本科畢業生被就業,大學生入伍的收益風險,軍事化的初中生活,一個高中生早戀的故事,一所鄉村學校的迎檢過程,政治課在北大,奧數行業中的北大人等等,都不是從大而無當的國家話語、政策宣示中產生的,來自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來自率真清澈的學生之眼。
與之相連的,是自下而上的底層視角。如同趴在地上取景那樣,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絕大多數調查是對在校學生的采訪,這不僅是一種便捷的途徑,同齡人之間的采訪,學生采訪學生,更容易獲得外人難以獲知的真實。這使得這些研究具有不一樣的深度和感染力,不止得到一些真知灼見,而且有觸手可及的質感和溫度,令人感受到在冷靜的記錄背后那些掙扎的鮮活生命,這是特別難能可貴的。
例如,產量巨大的教育學論文正在新一輪科學化、專業化、新潮理論的洗禮之中,突顯著一種流行中的單一。教育經濟學的定量研究方法如同其學科重要性那樣不斷膨脹,社會學、人類學方法和定性研究則明顯旁落,它顯示的其實是教育研究中人文性的旁落,復雜社會關系中人的命運、情感和溫度,日漸為“純科學”的數據、模型取代和湮沒。也許,這就是非教育學科的北大社會學的青春學子對教育研究所做的最重要的啟示和貢獻?
開辟“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的也夫兄,抱負當然不止于此。在這本書的姊妹篇《吾國教育病理》中,他對教育沉疴做出了“學歷軍備競賽”的診斷,很有說服力。至于教育“怎么辦”,是否能夠走出“囚徒困境”,進入一個正常狀態,則需要更多的人、更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也是我們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
【書訊】
《陶行知教育箴言》
作者:陶行知
定價:29.80元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2月
ISBN:9787533463342
陶行知一生著作甚豐,他對教育的思考與探索都匯集在他的著作中。編者將其中飽含其教育思想的句子采摘出來。以箴言的形式奉獻給大家。陶行知編著的《陶行知教育箴言》中的這些箴言,句句珠璣,全都是陶行知用心血凝結威的智慧的結晶。雖然陶先生已經去世半個多世紀了,但是他對教育的批判,在今天讀來,仍然振聾發聵;他對教育的探索,也仍然值得我們借鑒和深思。
《大學教育思想新探》
作者:王玉生
定價:50.00元
出版社:電子科技大學
出版時間:2014年2月
ISBN:9787564719029
的大學教育思想內容豐富,觀點新穎,理論完善,作者王玉生主要采用了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來研究,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進行系統、全面、科學、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構建了《大學教育思想新探》的框架體系,其內容主要包括緒論、培養人才論、發展科學論、服務社會論、教授治校論等。
《教師的教育科研方法》
作者:喬建中
定價:32.00元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ISBN:9787303173754
本書認為要實現教師個人發展,必須注重從教書匠的訓練走向教育家的成長、從定型化教學轉向情境化教學、從技術性實踐轉向反思性實踐、從理論的實踐化轉向實踐的理論化。要實現教師團隊的發展,則要注重教師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合作文化的形成,強調將教師團隊建設轉化為一種內在的文化生成。“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是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
《校長不是管家》
作者:賈書建
定價:29.80元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ISBN:9787533462666
何為校長?校長何為?賈書建校長編著的《校長不是管家》重點探討了校長角色認知、在職研修、學校行政(后勤)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及教育熱點等八個方面的問題,既有經驗總結,又不乏理性思考,基本涵蓋了學校管理的幾個重要方面,讀者對象主要為學校領導、中層干部和教師。
《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對接整合研究》
作者:張強
定價:52.00元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