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0: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礎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專業素養教師需要熟練掌握學科與教育方面的相關知識,并保證將所掌握的知識與教學方法成功地應用于教學實踐,如此才稱得上優秀、稱職的教師。隨著基礎教育課程中教學內容難度的加深,教師有必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通過廣泛涉獵各種與教學實踐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來提升教學水平與質量。
2.職業道德素養教師是一個育人的職業,除了知識上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思想價值體系的培育,只有職業道德合格的教師才能更積極地投身教學工作,因此,基礎教育課改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需要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心,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
二、師范學院發展較之基礎教育課改的滯后性
1。教育理念的滯后為了確保師范生能將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成功應用到基礎教育工作中,師范院校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必須充分滿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但是,很多師范院?;蚪處熯€沒有意識到基礎教育課改對師范教育的重要影響,很多教師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致使學生因為缺乏實踐經驗而無法真正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這對學生日后參與基礎教育工作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很多師范院?;蚪處熤皇峭怀鰪娬{知識教育,卻忽略了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引導與培養。
2.教學方式的滯后多數師范院校的教師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過分重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容易阻礙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創新能力的發展。師范生終將承擔基礎教育中的具體工作,僵化的教學思想與缺乏能動性會為其日后開展教學工作造成極大的阻礙。
3.課程設置的滯后培養師范生教學能力最終需要由具體的課程來承擔,但是,很多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過于老化,長期沿用普通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以及教育實踐等四門必修課不但僵化了師范生的思想,還阻礙了各種新式教學內容的引入。此外,師范院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沒有處理好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平衡關系,導致師范生缺乏實踐經驗,且在教學設計、課堂管理甚至語言表達等方面處于劣勢,這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師范生日后的入職適應能力。三、適應基礎教育課改的師范院校改革基礎教育課改與師范院校發展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基礎教育工作需要師范院校培養的人才,且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基礎教育的質量,基礎教育課改則為師范院校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國教育體系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及時處理二者的互動關系,旨在實現基礎教育與師范院校雙方的協調發展。
4.師范院校需要明確辦學方向與教育理念明確辦學宗旨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在發展方向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分歧,一方面是師范院校,另一方面則是綜合性院校為適應社會發展而設置的教師教育類學院,后者在發展中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能夠適應基礎教育的發展要求,師范院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辦學方向,使教師能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工作。明確教育理念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同時,師范學院必須樹立明確的教學理念,使教師能進一步深入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狀況,從而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師范生的素質教育,并為師范生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滲透新課程教學理念與評價理念等,使師范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從而促使師范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基礎教育工作中。
三、師范學院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
1.更新教學內容首先,師范院校應改變學科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標準相脫節的現象,通過分析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及人才培養目標等要素來制定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內容體系。其次,教學內容要與社會經濟、生活及文化的發展緊密結合,從而使匯聚新思想、新觀點以及新技術的教學內容作用于教學實踐中.革新教學方法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使自己以教學引導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實踐,從而將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令學生以課堂主體的身份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探究、競賽等教學形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日后獨自應對教學工作。
1.從中學物理案例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基礎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主動識別、問題聚類、個、效果評估這四個方向上,而可持續發展則體現在設備維修、系統更換、教育模式隨系統發展而改變上,因此應用是主題,而可持續發展是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靈魂,比如在中學物理教學電熱作用這一章節當中,如果以基礎教育信息化為前提則要進行如下章節教學拆分。首先,利用信息化解決主動識別問題,這里的主動識別包括教師主動識別以及學生主動識別,因此可以利用書本當中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將焦耳定律以及公式、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在什么條件下與電流所做功會出現生么樣的關系等進行總結,在通過ppt的形式將其做成課件,一方面方便教師系統化管理,另一方面方便學生在上課時的觀看。同時利用互聯網收集本章重點外的而外信息,比如在電熱作用當中除以上重點外還包含電阻、電流、形成電阻的材料等而外的知識點,通過搜索與總結,將其融入到教學當中,實現通過互聯網形成的在教育上的“滴水不漏”。其次,進行問題聚類,問題聚類是指支持該物理知識系統運行所需要匯總的各個問題,并根據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方案的解決。比如在電熱作用當中,重點章節當中包含電熱的利用,電熱利用是純電阻電路就是指電流通過的電路中的所有的導體,電流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內能。這樣的電路叫做純電阻電路。如生活中的電熱器就是一個純電阻電路,人們利用它來作加熱的設備:例如:電爐、電烙鐵、電熨斗、電飯鍋、電烤爐都是電熱器。電熱器重要組成部分是發熱體,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做成的,電流通過電阻絲發出熱量。電熱器清潔衛生,沒有環境污染;熱效率高;有的還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調節溫度等優點。例如:電褥、電烘箱;家禽電熱孵卵器,引發炸藥的電熱裝置乃至高空飛行服里的電熱保溫裝置,都是電熱器,它們有不同的構造和用途,但原理相同。這里就出現了幾個有意思的問題,第一在真正的實驗課上作為教師不可能將各種電器搬到實驗課堂當中供學生參考;第二電熱器重組過程不可能在真實當中看見,因此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利用信息化當中的3DMAX技術,通過電腦模擬能夠輕松的實現,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問題的具體行程以及解決過程,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升教學的趣味性以及廣泛性。最后,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隨堂測驗,劃分重點以及知識點的考察方向,并將整個課件以郵件的形式寄存在學生的電腦當中是,使學生在課下之余能夠做到溫故知新,并針對考核問題進行重新了解,將課堂真正的搬入到學生的家庭當中,不僅完成了學生部分的效果評估,更做到了人性化服務這一特點,完全的展現了教育信息化的應用。
2.總結
因此我們在面對可持續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這一理念當中,一定要從最基礎的應用入手,只有擴大在課堂當中的應用,使教師以及學生認可這一模式,才能有效的完善推廣,從而才能進一步的擴大教育投入以及設施投入,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宏偉目標。
作者:侯龍駒 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華縣電化教育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對培養什么樣的人作出過這樣的界定:“人類發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本唧w到學校層面,“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教育的實質,而教學觀念決定著學校、教師的管理行為與教育行為的價值取向?;凇耙磺袨榱藢W生終身發展”,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現代教育理念,就要求我們將學生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成長、成人、成功提供知識、情感和能力準備。正如有的學者所說:“高中教育就不能僅僅將自己的關注點停留在高考所關注的知識與能力上,而需要在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立場上,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特別是加強對學生行為方式優化、思維方式更新以及人格養成等方面的教育?!保?]學生素質、行為、思維與人格的全面進步,是重點特色示范高中責無旁貸擔負的重責。綜合素質的提高,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重點特色示范高中作為高中教育的前沿陣地,承載著為優質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從高中階段開始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是重點特色示范高中無可推脫的重任。
二、是解決因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差異而帶來的問題的需要
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在培養目標上存在著天然差異,必然帶來各種矛盾。而在新階段,這種矛盾顯得更為突出。“隨著大批‘90后’大學新生進入高校之后,高中與大學兩個教育階段的嚴重脫節現象較為突出地凸現出來,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大學新生的入學適應問題?!保?]如何將這種脫節現象轉變為中學生進入大學時的天然適應,促使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有機對接,是有效減少差異、化解矛盾的途徑。具體說來,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主要差異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學法存在差異
這是由中學和大學的學習目標的差異決定的。中學階段,學生的主要人生目標就是力爭進入理想大學;對于高中教師來說,如何將學生順利送入理想大學就是工作的第一要務。這就決定了學校往往為學生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由此帶來對學生生活方方面面的照顧。具體到學習方法上,更是創造出一系列力求使學生最大程度獲得高分的學法與方式。中學一般有講授、問答、讀書指導、演示、參觀、實驗和練習、討論等教學方法。目標就是為學生獲得高分創造條件。而在大學階段,教學目標的重點開始轉向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就打破了高中階段一味以獲取高分為目標的單一模式。具體到學法上,大學采用的是講授、討論、實驗、設計、實習、自學指導等教學方法。大學的教學方法看似與高中很接近,實則差別很大。由于中學教育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引導,因而教學目標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上,很少有機會去采取討論法、自學指導等能使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方法,長期以往學生易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而大學盡管也采取講授的方式授課,但高等學校的講授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較多的有關各種現象和過程的知識信息,教師講授的內容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講清難點,一些細節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后去廣泛閱讀了解的,它更需要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方法的差異,導致中學生進入大學后對大學的教育方式一下子無所適從。如何在中學教育中創造有利條件,搭建一座連通學法有異的中學與大學之間的橋梁,使高中學子進入大學就能天然感受到大學教法不僅是適應自己的,甚至對這種教法倍感親切,就成為重點特色示范高中必然面對的問題。
(二)學生心理存在落差
環境的改變,必然給人的心理活動帶來影響。三年高中,學生是在極其緊張的氣氛中度過的,他們只能用“上了大學,需要什么有什么,要干什么都有條件”(一學生語)來自我安慰。可真的成為大學生后,發現現實與他們的理想是矛盾的。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對于大學生活的不適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大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不適應;二是對大學環境不適應;三是對生活環境不適應。具體來說,“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旅店式的住宿生活,尋找自習教室的艱辛,完全不同于中學的學習方法,百無聊賴的“星期七”,每天在宿舍—食堂—教室—宿舍之間“畫著三角形”,如此繁重、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像一盆冷水,澆在他們曾經沸騰的心田。昔日的“內心平衡”被破壞了,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心理落差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王玉文先生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作過精深的研究,切中肯綮地指出大一新生的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過于關注他人的反應;交往需求強烈但缺乏交往技巧,不知道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沖突;有些人身上還殘留著小學女孩交往中的‘獨占欲’的特點。問題較為突出的是宿舍人際關系,在宿舍中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受是導致人際交往矛盾的最主要的因素?!保?]處于從高中到大學轉變階段的大學新生,他們的內心世界是矛盾的。其知、情、意、行尚處在形成階段,在所處環境發生變化時,容易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因此,重點特色示范高中應當對學生進入大學時的心理變化具有清晰的認識,更要具有未雨綢繆的預見性,從而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具有健康正常的心理,從而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三)能力存在差異
現行中學教育制度,能培養出優秀的考生,但未必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這種現象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高分低能”。不少大學校長、教師反映,每年迎接新生時都有這樣的情況:一些新生雖然成績優秀,可連如何打飯、洗衣、買東西都不知道,生活能力很差,甚至于有些新生家長到校陪讀來料理學生的生活。這促使我們深思:這樣的學生走向社會能做些什么?高分就能保障他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嗎?他們難道就這樣讓父母照顧一輩子?……像這樣的“分數上的巨人,生活中的矮子”,是根本不能適應未來世界發展變化的形式與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的。另外,由于社會經濟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加上高校擴招給大學生就業帶來的巨大壓力,社會對大學生提出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大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絕不是通過四年大學生活就能速成的,而是有一個從中學到大學的日漸積累的過程,尤其需要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相互支持與促進?;A教育與高等教育共同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鍛煉,才能為學生鋪實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高中走出的學生絕不能是高分低能的社會半截人,高中同樣面臨著如何將學生由單一的學分機器逐漸轉變為能夠適應未來發展形勢、朝氣蓬勃、身心健康而樂觀的全面人的重任。這就給中學和大學共同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通過課程、交流與互動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做好大學、中學的教育銜接工作。
三、是探索學校特色化辦學的需要
1.1教學內容不合理
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軟硬件更新快速增長,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然而在現在的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過程中卻沒有考慮這些因素,導致教學內容比較穩定、知識陳舊,教材和教學相關的軟硬件環境沒有及時進行更新,尤其是教學內容沒有和學生所學專業進行緊密結合,未能達到課程內容為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教學目標,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1.2課程體系與專業脫節
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第一學期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基礎,第二個學期理工類專業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文史類專業開設《VFP程序設計》,同一課程采取同樣的教學大綱,統一學時。導致了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不能切實解決專業的實際問題。由于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堂教學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未能達到課程的預期教學目標。
1.3教學方法簡單
當前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是模式上,盡管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但教學效果不夠明顯。沒有采取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模式,不能滿足實現討論式、案例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標。
2教學改革
針對以上問題,依據“互聯網+行動計劃”,對課程目標、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四個方面進行如下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探討。
2.1課程總體目標
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充分考慮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差別性,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學時、學分依據理工、經管、文法、藝術、師范等類別進行了區分設置。堅持從“工具論”上升到“方法論”,從單純的“實用技能”轉變為“思維訓練”與“能力訓練”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理念,以“互聯網+”為切入點,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計算機思維能力、互聯網思維能力和解決專業問題能力。
2.2構建課程體系
由于“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行動的推進,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將要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所有的專業共同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大學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依據專業的不同開設不同的課程。理工類開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財經管理類專業和文法類專業開設《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藝術類和師范類開設《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根據專業的目標,后繼將要開設1—3門相關的計算機課程。師范類專業開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數學專業開設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及有關算法的課程、自動化專業開設有關嵌入式系統開發的課程、制造類專業開設有關物聯網技術方面的課程、財經管理類開設有關電子商務網站的課程。通過針對不同專業開設不同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具有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的應用能力。
2.3教學內容改革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中,理工類專業課程內容側重信息檢索技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跟蹤學科領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和獲取信息的能力。經管類專業課程內容側重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文法類課程內容側重Internet基礎與應用,培養學生有效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的能力;藝術類課程內容側重多媒體技術,培養音頻、視頻信息的采集和處理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增加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等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具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理念和思維方式。開設的第二門課程應依據專業類設置不同的課程,為了更好地為專業服務,尤其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業等有關的專業,探索與互聯網+的實際應用問題,通過算法實現和設計滿足專業需求的教學案例,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求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能力。
2.4教學方法的改革
以案例來組織課程講授知識點,以應用為主線加強能力訓練和思維訓練,堅持理論夠用和注重算法實現的原則;采取案例驅動教學方法,在實驗室進行互動教學,邊講邊練,以提高教學質量和鞏固學習效果。課堂教學通過精彩教學案例帶動知識點,講、學、練相結合,實現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物聯網等有關最新技術發展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計算機最新應用技術,開闊了視野;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精講”。針對專業不同開設的實驗項目,如In-ternet實驗、高級排版實驗、PPT多媒體作品實驗、電子表格實驗、多媒體應用實驗、迭代遞歸算法實驗、二分查找實驗、計算積分算法實驗、數據庫應用實驗等項目。通過實驗項目完成相應的案例,培養了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采取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改革方式,探索“互聯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結束語
(一)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學校發展與教學改革的必然訴求
教學質量的形成與發展并非是單因素作用而形成的,是一個復雜的運動過程,是一個由若干環節與階段所組成的相互制約與聯系的完整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每個環節與階段都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是學校教學質量發展的要求,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多環節、多因素綜合管理的需求。這樣的監控體系對于不斷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樣的體系是對教學工作為中心的進一步明確,是在基于教學質量提高而實現教育觀念與教育思想轉變的過程,是學校教學質量管理不斷向規范化、科學化與現代化方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要求。
(二)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框架構成
“以人為本”是我國基礎教育所必須秉持的教育思想,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高素質人才的進程中,基礎教育教學中的質量監控體系是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構成。所謂教學質量監控是指為了實現教學質量目標的提升,有效履行學校的人才培養職責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教師、教材、學生、設備以及環境等進行結構化、體制化、持續化的調控與評價,從而使之達到最為優化狀態的程序、組織及方法的總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科學、有效地對學校進行監管的基礎和前提,其有效的建立也有利于相關部門高效和直接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從而推動學校對教學質量的重視。學校教學質量監控的目的在于通過對教學質量的了解與診斷,推進教與學雙方的發展與提高,也是學校教學與課程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A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一般由目標決策系統、信息系統、評估系統、保障系統、激勵系統與反饋系統構成,他們緊密聯系于一體并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這樣的體系中涵蓋了目標的設定以及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確立和信息的分析、整理、反饋與調控等各個環節。
(三)建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基本原則
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需要秉持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全員性與可持續性的基本原則。科學性是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的重要原則,教學質量監控是一項科學行為,其內在規律的探究需要運用科學的態度與理論方法進行研究。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形成過程中要實現對全過程的監控,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監控等各個過程,所以要保證其系統性的監控過程。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是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的要求,監控體系需要刪繁就簡、主干清晰、程序簡單易實施,并滿足實際監控需要。另外全員性與可持續性也是其重要構成,整個監控體系要使學校教師、學生等參與其中,并且這樣的監控體系是不斷探索與總結的逐步積累與完善的過程。所以,在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中要秉持上述原則,從而在整個質量監控過程中起到引領和指導的作用。
二、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的問題表征與誤區走向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也是人類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在這個工程中需要教學質量監控的介入,通過教與學質量水平的信息資料來判斷教學水平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教學雙方的提高與發展。建立與實行教學質量監控必須注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多環節與多因素管理,重視全過程監控,使其達到整體優化的最佳狀態。
(一)教學質量監控的觀念落后,教學監控主體單一
教學質量監控是一個系統性活動,其目的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所以其整個過程中會涉及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學校的教學管理過程等方面的質量監控,這就需要通過各部門的分工與合作來共同實現。但是,現今在教育質量監控中仍然存在著觀念性落后的問題,其中主要體現在對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通常只進行常規性的教學評價工作,并且評價的方式過于單一,評價過程的規范性還較為欠缺。另外,除了評價中的問題外,往往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評價多而監控少的現狀,在整個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控措施和監控意識。監控與評價相輔相成,監控觀念的落手直接導致了收集評價信息的難度無形中增大,從而延長了對信息分析與處理的周期,使得整個工作間斷、被動和繁瑣,經?;c制度化的工作難以展開。另外,在整個教學質量監控的過程中應該是學校內多部門協同進行的,并應該要求學校內部全員參與的,但是從目前基礎教育的現狀來看真正參與到教學質量監控中來的部門較少,即使是日常教學監督主要部門的教務處也在教學質量監控的方法與內容上存在著制約因素。整個教學質量監控的主體極為單一,這樣的單一性教學監控嚴重影響了質量監控的質量,制約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教學質量監控往往重約束輕激勵,評價反饋機制不健全
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約束機制是保障學校和教師教學質量監控的關鍵,是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整個教學質量監控的過程中,除了約束機制外還應該切實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F今學校中往往在教學質量監控中通過規章制度進行約束,這種以規章制度為主要措施的教學質量監控往往忽視了激勵機制的作用,激勵在整個教學質量監控活動中往往只是出于從屬的次要地位。在教學質量監控中教與學的雙方往往被限制在禁止做什么與必須做什么以及教與學的標準之上,嚴重忽視了教學質量的內適性,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的契合度沒有真正得到體現。另外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欠缺評價反饋機制,工作中往往只重視評價標準的研究而忽視了對反饋信息的跟蹤和解決。在整個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中不能準確地處理反饋信息,難以實現跨主體、跨部門反饋信息的跟蹤,整個信息的反饋鏈難以建立,更是難以建立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
(三)教學質量監控中的信息處理、教學督導以及教學評估系統均需要進一步厘清
信息(其實就是教學過程中收集到的各類“情報”)是監控的基礎,在教學質量監控中尤為重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就難以實現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所以,教學等信息的收集構成了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環節與基礎。在現今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的實踐中往往會出現信息收集不完全、方法單一等問題。所以對于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信息收集的方法與途徑、信息的處理與利用等都是需要進一步探索與解決的問題。另外,在學校中如何有效地進行督導并發揮教學指導組的作用也是需要基礎教育進一步探究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如何發揮與體現教學督導的作用以及在督導中如何體現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學生的發展提高并將二者緊密結合仍需要進一步的深化探索。學校的評估體系對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質量監控的有效進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對教師與學生進行評價,如何對教學管理工作進行評價等都需要制定科學的評估指標,這樣才能彌補現實中評估指標缺失的問題。
(四)教學質量監控狹隘化,逐漸走向測驗考試的實踐誤區
現今很多學校通常會把大規模測驗考試和教學質量監控混淆到一起來認識,這種錯誤認識使得“教學質量監控”變得狹隘化。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包括管、教、學三大方面,其不僅是量化和外部意義上的監控,也實現了對教師個人、學校內部的監控,利用量化的數據與質性的材料在總體上把握教學全局。管理方面主要體現在對學校執行規范程度、學校的管理制度等;教學方面則更多關注于教師在教學中的工作態度、教師自身的修養、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等;監控的核心內容除了檢驗、檢測學生的學習認知效果,還包括監管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的環境和條件等,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以期更好地監督指導學生的學習。所以相對于教學質量監控來說,大規模測驗考試只是把焦點聚集在如何了解學生的學業水平上,它雖然是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方面,卻不是它的全部內容。
(五)不恰當監控產生的“負效應”使實踐中教學質量監控的真正目的被掩蓋
教學質量監控是為了考核與鑒定來進行選拔淘汰還是為了改進與推動來實現教育發展是當今教學質量監控實踐中所突出表現出來的問題。前者主要注重對區分優劣、鑒定分等來排列名次,而后者則更加注重于問題的發現來推進教學,這才是教學質量監控的真正目的。正如美國著名教育專家斯塔費爾比姆所言:“監控其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更好的改進。”然而在現實基礎教育中,往往將考核與鑒定作為整個教學質量監控的中心,忽視了整個過程中的問題發現與改進??v觀國外教學質量監控的成功經驗來看,其在教學質量監控中淡化評比性與鑒定性,而更加強調其過程性以及反饋性,這樣才能不斷發現問題來推進教學的改進和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的錯誤性操作往往掩蓋了其真正目的,制約了教學的進一步改進與發展。
三、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構路徑
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基礎教育教學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重要環節。要使學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得以科學有效的運行就必須科學構建監控組織系統、信息反饋與獎勵、督導與評估等方面,有效實現與推動教學質量的診斷與提升。
(一)創建全面、通暢的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系統
學校在培養優質高質量人才的過程中,擁有一個健全的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系統是至關重要的。教學工作是承載學校一切工作的主體,要以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保障,使全員參與到教學工作和工作過程的質量管理中,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質量觀念。在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系統中,要通過教學工作信息網、學生代表座談會的形式為教學質量提供反饋渠道,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其次是教師的參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是課程建設、學風建設的實施者,更是教學過程的執行者和管理者,教師在指導教學實踐、參與教學建設、實施課堂教學中是最有發言權的人,所以教師這一群體必然是教學質量監控的核心力量。再者是學校的職能部門在質量監控體系中起到的作用,教務處是學校質量監控的主要實施者,其肩負著質量監控、研究、教學建設三大任務,遵守嚴格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推廣教改職能,制定和修改相應的規章并進行教學質量信息庫的建設。學校各部門領導作為把握全局的工作者也要深入教學一線了解師資隊伍和學生的情況,為教學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一個適合基礎教育新時期發展的特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是基礎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構成,也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學管理的根本和基礎。所以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對保障教學質量和規范基礎教育階段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具有重要價值。教學質量監控制度的建立要圍繞多方面的因素和訴求進行展開,其在構建的過程中應該既滿足基礎教育領域中教學管理的基本需要,也同時應該體現整個社會和家長對學生質量的根本需求,體現出一種教學質量的時代性。所以應該進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實現對基礎教育階段教學管理中各個環節的進一步規范和教學質量的掌控。這些制度從整體視角來看應該對學校發展規劃、培養目標、課程建設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科學的論證并通過制度來進行落實。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應該明確對教學質量監控中各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并細化為規章制度;從教師角度來看,應該對教師的教材選用、備授課、命題、輔導、閱卷、復習等各個方面來進行規范;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應該包括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規范以及相關學籍管理規定等。在這些制度建設中更應該著重于課堂教學管理規定、教師教學規范、教學檢查的規定、教學事故處理、教師年度考核等方面的建設,從而使涉及教學的各種行為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從而為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強對教學質量監控中信息反饋機制的利用,強化獎勵機制
信息在教學管理中至關重要,教學信息的收集構成了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基礎。在學校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要通過學生信息員、任課教師、各級教學管理人員、學生干部等收集教學過程中的信息與問題,并將信息及時反饋,從而制定問題解決的方案。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學生參與評教體系,其中要注意的是要設計合理的指標設計,并做好信息處理工作。另外對于教學質量監控結果信息反饋的利用也至關重要,教學質量監控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如果忽視了信息結果信息的反饋將會難以將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順利解決,優秀的教學經驗也難以得到推廣,使質量監控流于形式。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及時將信息對教師進行反饋,另一方面也要對優秀教學成果進行宣傳,通過評課、指導等形式來實現傳、幫、帶的作用,并做到“診斷、指導、交流”的三位一體。另外教學質量監控中需要進一步建立與完善激勵機制,不斷激勵與強化教師積極投身教育教學工作,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要鼓勵教職員工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工作重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工作原則,對于表現突出、工作負責的教職員工要加以獎勵,設立“優秀教學成果獎”、“教書育人標兵”等獎勵項目。尤其是在學校中要形成一個以校長為中心,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和各年級備課組長為主的教學指揮系統,確保各項教學命令得到徹底的貫徹與實施,并且要對優秀教學教師實施獎勵的制度。
(四)切實發揮教學評估與教學督導的重要作用
教學在教育過程中的核心主體地位不言而喻,而教學評估則是檢驗教學效果和其過程的一種必要手段,是教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重視教學的今天,學校也格外重視教學評估。教學評估涉及的方面很廣,如對教學活動的評估,對教師和學生的評估,對學校管理工作的評估,等等。無論是哪種評估都要講求科學的評估方法和形式,在科學性原則的指導下按照內容和對象進行評估,來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針對教學需求的評估體系,并對該體系進行規范性的管理。通過評估促進學校的改革、管理和建設,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在評估過程中充分考慮辦學條件等各項指標,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形成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目的。教學督導的作用在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中是不可取代的,應聚集學校內部有經驗的管理人員與教師組建教學督導組,充分發揮他們的監督作用。教學督導組要對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并參與教師的聘任和考核、對教師的日常教學進行指導,還要參與到青年教師的培養中去。通過教學督導組的推動與促進來不斷提高基礎教育教學的質量。
(五)進一步深化與完善學生學習質量檢測與分析機制
申報人概況:
XXX,女,生于XXX,1990年畢業于XXX數學系。畢業至今,一直在XX中學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1997年11月被XXX總公司確定為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一、思想政治表現
該同志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熱愛學生、責任心強,且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在從事教學工作的這十幾年來,她埋頭苦干、銳意進?。挥袆諏崉撔碌木?,能潛心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努力提高教學技能,并與同志們團結協作,盡心竭力地搞好教學工作。
二、專業理論和業務能力
XX同志是數學專業畢業生,具有系統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過硬的教學技能。該同志一直在一線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并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中。她自1997年擔任中教一級專業職務以來,教過五屆初中畢業班,,并一直擔任數學備課組長的工作。該同志還積極參加學校數學題庫的籌建工作,組織老師集體備課、講課、聽課和觀摩多媒體教學等活動。在教學方法上,該同志勇于實踐、大膽創新,努力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并把研究性學系引入課堂,所帶班級在畢業評價中均超額完成了上級領導部門下達的指標,并得到了學校領導及社會的好評。
三、專業成果、業績
(1)該同志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學習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拓新,,,,1999年,該同志的公開課在數學學科青年教學課堂教學大賽中,被鄭州市教育學會企事業基礎教育專業研究會評為優質獎一等獎;該同志還一直從事數學競賽輔導工作,所輔導的學生有多人現在20__年XX省初中數學競賽中分獲一、二等獎;20__年XX省初中數學競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該同志因此兩次獲得省級優秀輔導員證書;所教學生XX、XXX在20__年中招中,數學得了滿分,XX同學XX區中考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XX一高進入特優班學習。
(2)該同志在加強自身理論修養的同時還力爭在實踐中加以利用,所撰寫的論文《“XX”的解題方法》獲XX教育學會頒發的一等獎;《XXX》獲XX省數學會第三屆中學數學??;《在XXX》獲XX基礎教育論文優秀獎;《XX》獲XX數學學法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XX》獲XX教科所頒發的優秀獎;與他人合著的《XX》獲XX教育論文三等獎,
(3)該同志堅持教育科研活動,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創新學習的組合者、參與者20__年,與他人合作的《XX》在XX市教科所,被確定為市級重點課題,經課題組成員的實踐探索研究,20__年該課題獲XX教科所頒發的階段成果將;20__年底,課題獲XX市教育局頒發的成果二等獎;8月,又獲XX省教育廳頒發的“20__年XX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該同志團結,在她的指導下,
四、工作業績
該同志在搞好業務的同時,還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早到晚走,經常與同學溝通,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并經常與家長聯系,隨時解決學生在思想、學習和行為上的障礙,使學生能用心學習,增強學習意識,在擔任畢業班班主任期間,能及時做好畢業生思想工作,樹立正確的畢業意識,鼓勵他們認真學習,所帶班學生全部順利畢業,成績名列前茅。
該同志的工作成績也得到了上級主管的充分肯定:
02年被評為XX基礎教育優秀教師;03~04學年被評為XX公司先進教育工作者;04年中心中學“先進教育工作者”,同年被評為XX優秀教師;05年被評為XX優秀班主任;06年被XX文體局評為優秀班主任,這些榮譽來之不易,既是對該同志的鼓勵,由是對以前工作的肯定。
(一)課程設置的觀念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的觀念上基本還是重理論輕實踐,注重傳授專業理論知識,輕視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這顯然與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目標相背離,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思政專業畢業生能力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政專業的實踐課程僅設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而這些教學實踐環節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所謂的教育見習是去見習單位聽聽課、參予批改作業和試卷等活動,沒有實質性的教學實踐技能訓練。思政專業的教育實習一般是4-6周,課時安排較少,且過于集中,而且有的高校實行學生分流實習,學生返校只要有實習學校的證明即可。教育實習流于形式,缺乏實效。[3]高校思政專業大四學生畢業論文的開題時間與考研時間、期末考試時間相沖突,導致開題報告思路不成熟,粗制濫造。而在最后一個學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又忙于研究生復試和找工作,基本是用復制粘貼的方式來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
(二)課程設置的結構注重基礎專業理論,忽視教育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合格的中等專業學校的政治理論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未來主要從事這一工作的思政專業的學生就必須具備系統、完整的基礎教育理論知識。然而高校思政專業教育類課程所占比重很小,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教育平臺課中其他課程所占比重較大。這樣高校思政專業在過于重視公共、學科專業課程的同時,也就忽視了教育理論課程,致使畢業生缺乏系統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也使其教學實踐活動缺乏指導性、意識性和能動性。[4]很多高校思政專業的課程設置都是在綜合大學學科專業的基礎上加了幾門教育理論課程,認為這樣就具有了師范性的特征。[5]然而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政專業的“老三門”(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根本無法滿足畢業生成為未來合格政治教師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的各方面需求。
(三)課程設置的內容強調學科專業知識,忽視深厚的文化基礎未來思政專業的畢業生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需求,這就要求畢業生不僅要具有系統的學科專業知識,還必須同時兼具深厚的文化基礎,而重視學科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文化基礎的培育卻是目前高校思政專業課程設置內容的通病。[6]現行的高校思政專業課程體系中,公共基礎教育平臺課即通識課程主要集中于幾門必修課(《大學英語》、《體育》、《教育學》、《心理學》等),選修課所占比例較低,其中跨專業選修課的比例更低。其實選修課程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適應性,滿足學生的愛好、興趣和個性發展及本學科最新發展成果的課程,選修課的分量小,使學生無法系統地涉獵到更多其他學科的文化基礎知識,使得思政專業的畢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學科專業知識,卻缺乏廣泛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這無疑與市場經濟體制和基礎教育改革對思政專業綜合性人才的要求相背離,導致思政專業的畢業生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能力受限,無法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路徑和措施
(一)課程設置應厚基礎、寬口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要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滿足社會對各級各類綜合人才的需求,必須在課程設置上做到厚基礎、寬口徑。[7]首先,在學科基礎教育平臺課和專業教育平臺課的課程設置上,一方面要做到“廣”,注重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的交叉滲透,讓學生在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與優良道德品質的基礎上,具備廣博的知識;另一方面要做到“精”,健全、合理的課程結構對思政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該從專業角度,依照專業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各門學科基礎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調整課程結構,整合課程資源,避免課程設置的重復,使思政專業的畢業生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能夠勝任未來的工作。其次,在專業教育平臺課的課程設置上,除設置培養合格的中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課程之外,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還應該多設置一些非師范類的、其他方向的課程,比如《比較政治制度》、《國家公務員制度》、《農村工作知識》、《中國農村政治社會學》等,尤其在選修課設置方面可以多增設一些與本專業和未來社會需要相關聯的新課程,拓寬思政專業口徑,制定“一主多輔”或“主輔修制度”,讓思政專業的學生在具備雜實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兼具廣博、精深的知識,使他們能夠在畢業后滿足市場經濟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二)強化實踐課程的設置,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見習是順利銜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低年級的學生和基礎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應該分階段、分學期地有序進行,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基礎教育改革結合起來,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教育實習是學生在校期間最主要的實踐環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該適當增加實習周數,形成校內試講、校外實習、反思提升的機制,避免以前的畢業實習不進行前期準備和后期反思討論的缺點。畢業論文是學生大學四年的最終成果,應該制定一系列的約束機制,讓學生合理地分配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和寫作工作,比如:指導教師的定期檢查,不合格論文的懲罰制度等。另外,高校思政專業還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如讀書交流會、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未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比賽、假期社會實踐、貧困地區頂崗支教等,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對能力、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順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增加教育理論課的比重,滿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基礎教育改革對高校思政專業的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高校思政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必須做出積極的回應。[8]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多開設一些新的教育理論類課程,比如:《現代教育論》、《教育實踐學》、《教師修養》、《教育技術》等,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教育理論知識,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另外,還應該增設一些與基礎教育改革銜接的課程,幫助學生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標準,讓思政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實現從一名學生到合格政治教師的成功蛻變。